动画片的特征

2024-08-31

动画片的特征(共10篇)

动画片的特征 篇1

经过胶转磁后, 电影动画片当然可以在电视频道中播出, 就像一般的电影故事片也常常在电视台播放一样。但主要电视播放而制作的电视动画片与原本只在影院放映的电影动画片绝不仅仅是磁带、胶片或数字的区别。虽然两者关系密切, 但由于收入终端的不同, 电视动画片有着与电影动画片明显不同的特征。

一、制作工艺的简约性

电影主要是用胶片拍摄、大银幕现场投影, 而电视则是主要是磁带摄录并经过光、电波信号转换的远距离播放, 其接收机的屏幕一般也比电影银幕小得多, 因此二者的影像效果有很大的区别。尽管现在电视机屏幕越来越大, 而且采用液晶显像管并通过有线传播, 其图像也越来越清晰, 但电视毕竟是在家里收看, 客厅不同于电影院, 不仅空间终究有限, 而且在这种生活化的日常空间———而不是艺术化的审美空间里, 电视观众很难像电影观众那样集中注意力于一些影像细节。这样, 就像电视剧制作通常不必像电影制作那样复杂而精致一样, 电视动画片的制作也可以不像电影动画片那样复杂而精致。这种制作工艺的简约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 动作设计的简约性

由于电视动画片, 尤其是FLASH动画作品, 大量运用停格、象征性动作符号以及静止画面加流线等方式来表现运动与动态, 而省略了具体的动作表达。

(二) 背景制作的简约性

由于电视画面大量运用中景、近景, 以表现角色为主, 环境的表现退居次要地位, 因此, 电视动画片的制作也不需要像电影动画片那样具体、细致地描写和表现环境, 而代之以平涂、晕染、留白。

(三) 描线上色的随意性

既然动作设计和背景制作可以从简, 那么描线上色也就可以随意了。此外, 由于电视屏幕的频闪可以掩盖诸多工艺问题, 不会像电影那样因为赛璐珞片上的一线之差而造成银幕上的一片错误, 所以在电视动画片的制作中, 烫印、断线轮廓、电子扫描等描线方法都可以运用, 上色也往往只求鲜艳醒目, 而不求逼真自然。

二、故事情节的重要性

就像所有电视节目都应以“内容为王”一样, 在制作工艺简约化以后, 电视动画片便主要靠内容吸引观众, 而其内容又主要表现为故事情节。或者说, 对于电影动画片, 其画面构图、动作设计以及光效、色彩等可能会吸引观众的一部分注意力;而在观看不以制作取胜的电视动画片时, 观众的注意力可能就集中在主要情节上, 尽管故事情节必须通过真正的动画语言来表现。因此, 生动的故事、精彩的情节, 应该是电视动画片取得成功的重要元素。很多电视动画片就是这样, 制作很简单, 但观众非常喜欢看, 原因正在于它们有一些很有意思的故事———观众看电视动画片就像看其他电视节目一样, 没有过多的形式感, 注重的主要是内容, 即要求内容丰富、故事生动、情节幽默。当然, 注重内容, 注重情节, 并不意味着对制作没有任何要求, 电视动画片的制作工艺虽然可以简约化, 但个性化的、能够充分体现和表达内容、使人印象深刻的形象设计却是必不可少的, 这些形象设计甚至应该是极富创意的。富有创意的人物造型, 不仅能够准确而充分地传达作品的叙事内容, 而且令人喜欢, 具有开发后期衍生产品的巨大潜力。因此, 用真正的动画语言、极富创意的形象来讲述生动有趣的故事, 是电视动画片成功的奥秘。

三、叙事方式的连续性

电视节目传播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栏目化, 即绝大多数节目都被分配在一个个栏目里进行播放。栏目一般是根据观众的需求或传播者的需要而设置的, 其特点是时间、内容、风格、定位相对固定, 电视节目往往是根据其所属栏目的特点拍摄和制作的。作为一种电视娱乐节目形态, 电视动画片的时间、内容、风格、定位应该与特定的栏目保持一致。而电视栏目固定时间分期连续播放的特点, 就决定了电视动画片通常采用长篇连续性的叙事方式, 这与电视连续剧类似, 而与电影动画片相区别。

电视动画片的长篇连续叙事方式又可以细分为独立纵向发展式、联合横向分布式、纵横交叉结合式。

所谓独立纵向发展式, 即一部长篇电视连续动画片无论多少集, 都统一于同一个情节结构之中, 主要角色贯穿始终, 情节在各集中依次推进, 向前发展, 最后达到高潮。譬如中央电视台制作的大型电视连续动画片《哪吒传奇》就用52集的篇幅讲述了一个中国古老的传说:哪吒一出生便力大无穷, 女娲因此选他作为人间正义与邪恶力量抗争的化身。作为邪恶力量代表的石矶一心想占有哪吒身上的力量, 并试图控制整个世界。哪吒在女娲与伙伴们的帮助下, 同石矶展开了惊心动魄的斗争, 最后战胜了石矶。由于是分集播放, 所以在这种独立结构的长篇电视连续动画片中, 每一集的情节发展既要考虑全剧的整体性, 也必须顾及这一集故事的段落完整性, 并留下一定的悬念, 以使观众能够把握本集所看到的内容, 并产生继续看下去的兴趣与期待。

所谓联合横向分布式, 是指作品由一系列各自独立的小故事平行构成, 每个故事相对独立, 故事与故事之间没有必须的逻辑联系, 也没有统率这些故事的整体结构。这种形态的电视动画片, 其连续性主要表现在主要角色的贯穿始终上。也就是说, 所有这些故事虽然互不相关, 甲故事的发展方向和结局绝不会对乙故事的进程构成影响, 但所有故事的主人公都基本相同, 即这些互不相关的故事都发生在相同的角色身上, 当然有的故事中也会随机出现一些新的角色。从某种意义上说, 这类电视动画片更符合电视栏目的特点, 更能体现电视节目的传播优势。因为一个接一个的小故事就像一期接一期的电视节目一样, 可以无限地延续下去, 当然也可能随时中止更换另一个电视节目;而在长期的播放中, 电视动画片中的主角会逐渐形成类似名牌栏目主持人的明星效应, 从而能够有效地扩大作品的影响, 并有助于电视动画片相关产品的开发。譬如采用联合横分布式叙事方式的电视系列动画片《蓝猫淘气3000问》在这方面做了许多尝试, 特别是围绕主角蓝猫的衍生产品的开发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所谓纵横交叉结合式, 是指作品有一个总体的情节结构, 所有的角色、事件都在这个统一的情节结构中被设计和推动;同时, 它又不像独立纵向发展式那样各集之中只有全剧的段落元素, 而是像联合横向分布式那样存在着一些相对完整的故事。或者说, 它是用一个一个的故事推动情节向前发展。中央电视台制作的大型电视动画片《西游记》的叙事方式便是比较典型的纵横交叉结构式。在这部52集的电视动画片中, 唐僧师徒去西天取经是贯穿始终的情节, 而且这一情节的发展有着时间由始至终的推进、空间由东向西的转换、事件由开始到结束的演变, 这种叙事方式就是独立纵向发展式。但与一般的独立纵向发展式不同的是, 《西游记》的纵向结构中又包含着一系列联合横向分布式的小故事, 譬如“孙悟空大闹天宫”、“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流沙河收伏沙悟净”、“盘丝洞勇斗蜘蛛精”、“火焰山智取芭蕉扇”等, 这些小故事既作为全片总的情节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推动总体情节向前发展, 又各自有其独立、完整的情节结构体系: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完全可以分离出来, 独立成章。因此, 这种纵横交叉结合式电视动画片就像一个巨大的题库, 具有极大的故事开发潜力, 可以抽取并通过加入新的元素进一步演绎出一系列相关故事, 从而有效地建立起同一题材的作品系列, 犹如独木成林。借助于电视栏目的相对固定、连续播放的特点, 电视动画片不仅可以大力开发一木成林式的系列作品, 而且完全可以利用这些相互关联的作品激发观众的审美经验, 从而达到吸引观众连续、固定收看的目的, 这反过来对于电视动画栏目的建设也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目标观众的多样性

电视动画片不是只有未成年人才喜欢的电视少儿节目, 其目标观众不能仅仅局限于少年儿童。

在电视动画片生产方面已经走在世界前列的美国和日本, 其电视动画片的目标观众的年龄定位是0至80岁, 并没有仅仅局限于少年儿童。日本的电视动画片与美国的一样, 都是老少咸宜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 中国电视动画片生产的困境与单一的少儿化目标观众定位不无关系。这样的目标观众定位, 不仅会失去成人观众, 也会令电视动画片难以进入主流频道。如果失去成人观众从而不能进入主流频道, 电视动画片的影响力就会大打折扣, 而作品影响力的大小, 又直接关系着电视台的购买价格和后期衍生产品的开发空间。

日本动画产业的历史阶段特征分析 篇2

1、日本动画的萌芽期(1917年—1945年)

日本第一部动画片诞生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这一时期的日本处于经济丰润、贪婪吸收海外新文化的时期。当时,国外的动画片在日本国内非常受欢迎。在此背景下,以下川凹天、幸内纯一、北山清太郎为代表的漫画家开始尝试制作日本本国的动画作品。在三位动画先驱之后,日本动画界先后出现了以教育动画为主的山本早苗、以剪纸动画为主的村田安司、以千代纸动画为主的大藤信郎、以赛璐璐动画为主的政冈宪三。特别是大藤信郎的千代纸动画,以平民化兼容并具有较高艺术性的特征受到了世界的瞩目,第一次将日本动画推向了世界舞台。

这段时期的前期因日本受到法国自然主义的影响,主要是以世界名著为题材。从作品本身看,虽然制作简单粗糙,动画形象单一呆板,内容简单,但是日本动画界一直在追赶欧美,尽管速度缓慢却始终在不断进步。1930年美国迪士尼作品的开始进入日本,其低廉的成本和先进的制作体系给日本动画带来巨大的冲击。为了摆脱这种困境,日本动画开始向教育动画领域发展,在日本文部省的支持下艰难的生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日本国内的“军国主义”情怀极度高涨,因此动画题材也注重对“军国主义”的宣传与夸耀,是这一时期后期的主题。以濑尾光世为代表的动画家在日本海军部的资助下先后制作了《桃太郎之海鹫》、《桃太郎.海之神兵》等“军国主义”题材的动画作品,其中的战斗、爆炸画技的运用成为了日后日本动画引以为傲的资本,对日后日本动画产生了深远影响。

2、日本动画的复兴期(1945年—70年代中期)

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失利,使刚刚抬头的“军国主义”受到沉重打击,同时由于受到世界的政治、经济的制裁,日本的经济一蹶不振。在最初的十多年间,日本动画停止了发展的步伐。1956年,日本东映动画制作公司成立,成为日本动画复兴的转折点,开创了由以往“孤军奋战”到“集团作战”的新的局面,为日后日本动画的崛起打下基础。1958年薮下泰司执导的长篇动画片《白蛇传》成功上映,美丽流畅的画面极具冲击力,激励了很多青少年日后走上了动画创作道路。之后,东映动画陆续创作出多部长篇动画,巩固了在日本动画界的地位。

然而,日本动画真正被世界所认可,是因为电视动画和被日本奉为“日本动画之神”的手塚治虫的出现。1961年,手塚治虫从东映动画出走,建立虫制作公司。随着电视在日本的普及,虫公司开始注重电视动画的发展。1963年元旦,其代表作《铁臂阿童木》在日本正式播出,其收视率一直在30%以上,创下动画发展史的奇迹。在动画播放同时,公司热心致力于阿童木影响的商品开发与宣传,赞助商明治糖果正是利用其动画形象战胜竞争对手,开创了动漫衍生品行业的先河。随着《铁臂阿童木》的热播,日本国产动画受到国民的追捧,在国内形成了东映动画、虫动画、TCJ动画 、龙子公司、日本动画等公司多足竞争的局面。

这一时期,是日本动画走向成功的开始,和前期相比较,战后的复兴期有下列一些特点:

(1)产业模式的形成。战后,日本政府出面组织并形成新日本动画化社,虽然公司成立仅仅两年就以解散而告终,但是其中的骨干成员成立了东映动画,为日本动画产业开启了新的篇章,日本动画从以往的手工作坊向现代公司转型。东映动画全面学习美国迪士尼管理方式,在坚守日本动画传统的同时积极学习美式动画制作技巧。通过现代化的管理为日后日本动画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在东映的培养体系下走出的手塚治虫最终成为了日本动画的领军人物,而日后享誉世界的宫崎骏、高畑勋也是这一时期东映培养的优秀人才。动画产业的初步形成和领军人物的出现,为日本动画长期领先于世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新的动画技巧的运用。动画最初是通过电影的拍摄方式进行制作的,即完全动画模式。[1]为了降低成本和减少制作时间,日本改变完全动画的拍摄方式,采用有限动画的拍摄手法,即对一副图画进行2拍或3拍。为了弥补有限动画动作生硬粗糙的弊端,日本动画独自开发出大胆的省略的表现手法,用变换自如的拍摄技术弥补了动作的不足,是日本长期处于世界动画的顶峰的原因之一。

(3)动画题材多样化。和萌芽期不同,日本的动画对故事题材的多元化开始重视,从这一时期初期的《白蛇传》到后期的《三千里寻母记》,众多的题材来自世界,通过将日本的思想观念的融入,对故事主角的服饰、行为举止、语言的进行再设计,形成了日式特色的动画作品。在思想上也摒弃了早期“军国主义”情怀,开始注重世界和平、人间亲情的开发与运用。在这一时期的后半段,具有“草根”特色的“边缘人”题材开始得到欢迎,以《巨人之星》、《明天的乔》为代表的动画受到以大学生为中心的年轻一代的认同,标志着日本动画题材多元化的到来。

3、日本动画的成功期(70年代中期—90年代中期)

20世纪70年中期,日本经济在“贸易立国”的政策推动下,经济高速发展。经济上的富足、人口快速增长,促使日本国民的思想体系和价值观念发生了转变。1974年电视动画《宇宙战舰大和号》受到以高中生、大学生为中心的年轻人的追捧,形成了日本的“新人类”。“新人类”中多数人始终保持儿童般的想法,对动画有很深的依恋情结。以《宇宙战舰大和号》、《银河铁道999》、《机动战士高达》为代表的科幻类动画成为70-80年代初期的主流。1984年,随着新一代动画制作人宫崎骏、押井守的崛起,追求画面凄美、注重内涵的动画作品逐渐占据了市场,并对好莱坞产生了影响。

这一时期,日本动画开始全面走向世界,并对世界动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特点主要表现为:

(1)“新人类”动画的出现。作为二战之后出生的新一代日本年轻群体,从小接受着传统日本思想与西方先进思想的教育,其性格特征更具有日本民族的“矛盾性”特点。高速的经济增长、狂热的政治环境、二战战败后的自卑感使这一时期的“新人类”在不断探求新的寄托,进而形成了一大批“御宅族”[2],以巨型机器人和征服宇宙为题材的“少年动画”得到“新人类”的欢迎,各种以动画作品为中心的俱乐部在日本纷纷出现。

(2)多元文化的共融性。这一时期的日本动画在关注日本传统文化的同时,更加注重取材的世界性和兼容性。为了符合全球审美观点,在人物设计上,主人公的形象设计不再是单纯的亚洲面孔,大眼睛、高鼻梁、多彩发色的人物造型成为了主流,动画人物从前期的标准美男的英雄形象开始向普通人物进行转变,人物性格往往具有东西方思想共融的特征;故事取材跨越了地理与时空的界限,世界名作、体育竞技、机器人、神幻色彩为主题动画片大批走向世界;背景设计通过大量的海外采景采风等史实调查所保留的真实性,得到世界观众的共鸣;在动画类型上,以少年动画为核心,儿童动画、少女动画、成人动画作品大量出现,特别是少女动画得到欧洲市场的欢迎,将日本动画的影响力扩展至欧洲国家。

4、飞向世界的辉煌期(90年代中期—)

随着日本动画在世界上影响力不断地扩大,动漫产业越来越多地受到了政府的政策扶植。1995年,日本政府在世界上第一次提出“21世纪文化立国”的战略方针,开始了从“贸易大国”向“文化强国”的转变。日本动画历经80年的积累与发展,其独特的制作技巧、广泛的故事题材、生动的形象设计、唯美的画面处理等诸多因素构成了日本动画的特征,受到世界各国人民和不同年龄群体的喜爱。从最初对美国动画的模仿时的自卑到引领世界的自信,日本动画开始了全面赶超美国动画的时代。以宫崎骏为代表的日本动画制作人引领日本动画进入了辉煌时代。在这一时期,日本动画出现的新的特点:

(1)引领世界动画。80年代中期崛起的日本新一代动画制作人宫崎骏、押井守等的动画作品在这一时期受到世界的广泛认同与赞誉。1997年,宫崎骏指导的《幽灵公主》的发行量超过100亿日元,被媒体评价为瓦解了以往强加给动画的“儿童动画当然是迪士尼最好”的固有观念。2001年宫崎骏指导的另一部作品《千与千寻》在日本创下了304亿日元的票房记录,并获得75届奥斯卡长篇动画电影奖和52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在美国电影市场,该片凭借“单场观众人数最多”创造了全美第一的记录。[3]当今的日本动画迷遍布世界各个角落,在中国,70年代以后出生的人基本都是看着日本动画成长的一代,从早期的《铁臂阿童木》,中期的《圣斗士星矢》,到后期的《蜡笔小新》,这些动画作品成为中国青少年了解日本文化的重要手段,也影响几代人的思想体系的建立。

(2)高度的海外依赖与协作。日本经济崛起,使日本的动漫产业生产成本增加,为了降低成本,日本国内众多产业开始将产业链中的后期环节向海外扩展,形成了日本经济的“空洞化”现象。动画产业同样面临这样的问题。20世纪80年代,日本动画界为了应对高度经济增长时代的人员不足与劳务费高涨的问题,开始进入韩国寻求优秀而廉价的劳动力,从最初的手工润饰到后期的摄影,大量动画制作环节流向韩国。随着韩国经济的增长导致工资水平上升,日本的制作公司继而转向中国和东南亚。在降低费用的同时也帮助了所在国动画产业的发展与提升。

(3)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如果说20世纪60-90年代是“电视动画”的时代,那么进入90年代,随着网络信息的发展,通过网络、手机看动画的人群在逐年增加,动画从传播渠道上来讲进入了“网络动画”的时代。为了适应网络时代的到来,日本动画在制作技术上开始利用数字技术。90年代开始,电脑数字产业的快速发展使数字技术日益完善,成本得到降低,使数字技术代替传统手工技术成为了可能。日本第一部数字动画片是《鬼太郎》,在此之后,大量的日本动画都使用了数字技术,不仅降低了成本,还是得故事更加生动逼真,日本的动画开始进入“数字动画”时代。

纵观日本动画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模仿到独创,从被动到主动,日本动画用了近100年完成了对世界动画产业的领先。在其成长、发展的过程中,每一个时代都具有鲜明的特征,了解这些成长演变与时代特征,对于正在成长的中国动画产业起到了重要的借鉴作用。产业的形成与发展不是瞬间的产物,它需要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与经验的积累,日本动画产业的成功经验对于我国处于发展初期的动画产业是极为宝贵的。

注释

[1]完全动画就是全部使用24格,每格图画稍有不同,观看起来非常流畅。代表作品是美国迪士尼动画。

[2]“御宅族”是指以在家中观看动漫作品为主的超级动漫发烧友。

[3]殷俊 谭玲 .动漫产业(第二版)[J].四川大学出版社.2009年5月.114页

山口康男编著 于素秋译.《日本动画全史》.中国科技技术出版社.2008年出版.殷俊 谭玲 .《动漫产业》(第二版) 四川大学出版社.2009年5月

李彦 曹小卉.《日本动画类型分析》.海洋出版社.2009年

津坚信之著 秦刚 赵峻 译 《日本动画的力量》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1年出版

日本动画片文本特征分析 篇3

一、故事

动画片所描述的故事, 不管是如《名侦探柯南》这样的侦探型故事, 还是《幽灵公主》反映的人与自然的故事, 抑或是《灌篮高手》这样记录高中生活的现实题材, 都有一些共同的东西值得关注。

(一) 普适性的主题

日本动画片包含了许多人类普遍关注的主题:《中华小当家》表现了小当家的奋斗史, 《海贼王》反映路飞冒险, 还有很多的作品表现了主人公的友情与爱情等亘古不变的主题。宫崎骏的作品作为日本动画片的杰出代表, 它在貌似浅显的动画中展现的是人性的真、善、美, 讨论的是环保、科技发展, 人类的前途和命运等具有现实意义且容易引起共鸣的话题。作为已经遗忘了童真和童趣的成年人, 你可以轻视动画, 却不可以无视这些动画的深刻之处。这些现实且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的主题当然不仅为日本人所独享, 而且也是全人类都认同的一些思想、品质与行为。日本动画片并非有些批评者所说的那样:日本动画片色情、暴力。很多的日本动画片能让我们获益良多。

(二) 多元化的题材

日本动画片的题材是多种多样的, 从神话、科幻到现实均有, 非常丰富。从地域上看, 从日本到外国、从东方到西方都包括在内, 涵盖广泛。这得益于其善于从世界各国的文化资源中汲取素材。中国观众对此应该是感触最深的, 比如《最游记》、《铁板三国志》等都是对中国的文化资源的借用, 《中华小当家》更是把故事发生的地点设在了中国四川, 剧中提到的那些熟悉的地名和菜名更是让中国观众倍感亲切。这些动画片通过对中国的经典作品的运用和改编, 一方面可以让中国受众更容易接受, 另一方面也让中国受众领略了别国人眼中的不一样的中国。也正是因为日本动画片在题材上的包容性使得其能满足多国受众的需求。

日本动画片题材的另一个特点是现实性, 如近几年走红的《樱桃小丸子》, 反映的是其貌不扬、爱偷懒、会耍小脾气, 并且有些小心眼的小学生小丸子和其家人的普通生活故事。也许这样的一个人物形象并不完美, 但她却是活生生的, 因其真实而获得了观众的青睐。

(三) 内容的唯美风格

日本动画片的美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 以宫崎骏的作品《幽灵公主》为例。其一是影片中出现的画面与景物。郁郁葱葱的大森林里水光树影相映, 还有夜晚涉水而来满身透着绿色荧光的麒麟神以及在森林里游弋的绿色的小树精, 以及最后出现的花草丛生的画面。日本动画片对自然美景的描画很多, 这可能源于他们对自然的热爱, 对人与自然和谐的不懈追求。

其二是其作品内容的感伤美。《幽灵公主》中的阿姗, 自小被遗弃在山林中, 被犬狼收养, 面对人类对山林的无度开发, 她头戴绳文时代的土偶面具, 身披狼皮和森林诸神一道抗击人类。她敏捷、凶猛, 带有原始的暴力和野性, 多次孤身闯入达达城, 与女总督展开激烈的斗争。孤独和对人类行为的愤恨使她用坚强和冷酷把自己包裹起来, 面对少年勇士阿席达卡多次出手相助以及对她的爱慕之情, 她刻意回避, 内心却受到触动, 从猪神手中救下阿席达卡。但是, 她始终无法原谅人类对自然所犯下的罪行, 当群山万壑被麒麟神重新赋予生命时, 她不肯和爱慕她的少年勇士一起回归人类的队伍, 仍然头戴面具、身披狼皮和犬狼神返回树林。阿珊的悲剧境遇让这样一部阳刚气十足的影片充满了浓浓的感伤气氛。中国人喜欢大团圆的结局, 但这大概不太符合日本人的胃口。他们欣赏的是樱花瞬间的灿烂和铺天盖地的落英随风而逝的凄美。他们不怕毁灭, 而是从容地欣赏, 痛并快乐着。就像他们拍战争片, 拍的不是总攻时吹响的号角, 不是胜利时全军将领的欢呼, 而是在极阴郁的背景下, 士兵们行军的艰难、战场上的血肉横飞、血腥的死亡场面, 这在我们看来, 简直是最佳的反战影片。可日本人欣赏的就是这种类型的战争片, 也许悲惨的景象大家一样会看得落泪,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 我们心头涌动的是怜惜, 他们心头涌动的却是敬佩。战争的凄惨会让我们厌战和反战, 却会让他们油然而生一种崇高感和悲壮感。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 日本动画从制作到内容无不渗透着日本的民族特点, 浓郁的日本风格也为它赢得了更多人的喜爱。当然不是说这样的一种审美倾向就一定是好的, 但起码体现了日本文化的本质性的东西, 那么它就有了特色, 有了生命力。[1]

(四) 娱乐性

日本动画片的娱乐性表现在很多方面, 语言、情节、人物造型等等, 娱乐元素无处不在。所以即使是像《名侦探柯南》这样内容严肃的动画片, 在案件要破的紧要关头, 甚至片中的人物命悬一线时, 还不忘让神探毛利小五郎出来作一番看似严密实则滑稽的推论, 一方面为后面柯南破案作铺垫, 另一方面也让观众在紧张的气氛中轻松一笑。这样的例子很多, 像《灌篮高手》, 本是一部很严肃的青春励志片, 但樱木花道往往在表现出他的篮球天赋的同时上演他的幼稚和可爱。总而言之, 娱乐性是日本动画片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 或者说是动画片这种艺术形式本身固有的特点, 正因为这个特点, 它才能把一些原本严肃的道理以观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给观众, 让观众在快乐中学习。

二、叙事

叙事是一则故事 (虚构的或真实的) 组织成前后相继的事件时, 制约这一过程的手法、策略与惯例:“然后如何如何”。叙事可以进一步细分为“情节” (plot) (A遇到B;某事发生;重归原态) 与“叙述” (narration) (“从前有个美丽的公主”, 或“昨天总统说”) 。情节是一则故事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而叙述是使这些内容发生关联的方法。由此来说, 像直接引语、间接引语及对于第三人称的第一人相称 (相对于“他/她”的“我”) 等表现手法, 均为叙事而非情节的属性。[2]再好的故事也要讲好才会更有吸引力, 怎么讲就是叙事的任务。这就好比内容与形式是相互作用的。

(一) 叙事元素:影像符号与文字符号的互补

动画片的叙事语言是影像、声响和字幕三者的结合。它与影视叙事语言很接近, 但又有自己的特点。在动画叙事方面, 如果我们接受麦茨之的“所谓电影手法实际上仍是电影的叙事法”的观点, 那么当我们说电影是一种“不在场的真实”时, 动画所呈现的则更是一种“超乎真实的在场想象”。图绘方式所表现的动画 (例如宫崎骏或是押井守的动画作品) , 并无法如摄影技术般再现真实, 或者以一种藉由视觉而得以凝住与释放、活生生的触感展现 (因此种展现须以日常生活经验为基础, 透过观看而得以被“召唤”) 。但是也因为上述的因素, 使得动画的叙事性比电影所能构作之范围更加广阔。动画所能表达的内容, 其题材与弹性原本就比电影所能展现的更为宽阔, 在制作上更为容易。[3]光有画面还不行, 必须配上声音才能成功传播。但是原声的日本动画片在中国播出存在语言的障碍, 所以要配音或是配上字幕。然而配音的影片往往就使其韵味大打折扣, 日本动画片也是如此。现在日本动画片在中国播出主要是通过互联网, 播出的动画片的数量也非常之多, 字幕也是动漫迷们自己来解决的, 也就不可能每部动画片都配音。基于这种情况, 日本动画片在中国的传播主要是通过影像和字幕来实现。

1. 影像与叙事

影像部分主要指通过摄影造型构成以及直观作用于观众视觉的银幕形象。[4]这是宋家玲在《影视叙事学》中对电影和电视的影像所下的定义。作为一种叙事形态, 动画片和电影享有共同的视听语法规则, 但二者之间又存在本质的区别。动画片的拍摄对象及影像构成材料不是现实物体及生命体的原样, 而是用造型艺术手段制作的虚构背景空间及在其中活动的形象符号, 其影像构成的基础属于造型艺术范畴的内容。电影史学家萨杜尔先生对动画片的解释恰当地概括了动画片的形貌特征:“动画片是以在平面上的图画或者立体的偶以及物品为拍摄对象的电影”。[5]简言之, 电影和动画片的影像的区别就是拍摄的对象。

具体到动画片本身的影像, 由于它的拍摄材料是虚构的, 让制作者有了发挥想像的更大空间。动画制作者的主观能动性比起电影导演更大, 可以这样来看:动画片是动画制作者用一个个画面来对故事进行叙述, 这些画面之间的联系要导演凭借自己的经验和想象来把握, 这样, 一方面给了导演们更大的发挥空间, 同时也对他们的想象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从拍摄的对象到最后呈现给观众的内容都更多的是影像, 所以在动画片叙事中, 影像占据了更重要的位置, 其他的手段只是辅助。

影像作为一种叙事语言, 最大特点就是它的具象性 (一种具体实在物的存在感) 。当使用这种符号系统进行传播时, 让接受者不必看取或听取文字编码后, 在文字解码中全面想象性地重建文本内容, 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传者和观者之间的同向平移。它呈现给观众的东西比较直观、易懂, 不像文字和语言叙事那样抽象, 而且观众在解读时跟文字文本相比也更具封闭性, 观众只要跟着镜头的移动就很容易把握故事。这些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了日本动画片克服在中国播放时语言方面的障碍。

2. 字幕与叙事

字幕大概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演职员表的字幕和语言翻译的字幕, 再则就是在故事进展过程中加入的字幕。[6]这里要谈的是语言翻译的字幕, 因为大部分日本动画片受众是听不懂日语的, 因而他们只能通过看字幕来弥补这种不足。这些字幕是由动画迷自己来完成的, 他们主要是一些高校的字幕社和网络上各种关于动漫的论坛所成立的字幕社。跟高校的字幕社相比, 后者的成员跨越了空间、年龄和职业的差别, 规模更为庞大, 而且由于他们就是日本动画迷, 在翻译风格上就更能为普通的动画片受众所接受, 这样不仅能保证翻译的质量, 也能让受众看到更原汁原味的日本动画片。这当然有利于日本动画片在中国的播出。

(二) 叙事结构

一般来讲, 日本动画片使用的都是线性结构。所谓线性叙事, 指的是在作品中有且只有一条贯穿始终的情节主线。这条情节主线有一个明确的开端, 又有一个合目的的结尾。[7]这种叙事结构在日本动画片中占有压倒性的优势。它一般有明确的叙事目的, 整部影片围绕一个主题展开;而且在叙述的过程中, 伴随有矛盾冲突或者说是具有戏剧性, 因为这样才能吸引观众, 尤其是那些剧集长的动画片。线性叙事中的目的向度非常宽泛且自由。它可以是一种复杂的人生哲学, 也可以是一个单纯的事件。比如, 一个寻宝故事可以像斯蒂文生的《金银岛》那样来描写世界的奇妙和人性的微妙, 可以像《海贼王》那样来描写少年成长的热情, 可以像许多香港的武侠小说那样将寻宝与复仇紧密联系在一起, 也可以像许多民间故事那样, 直接表现为一个简单的故事———之所以寻宝是因为宝物可以满足人的各种物质欲望或不可思议的魔力。光有了目的还是不够的, 因为任何故事要想对观众有吸引力, 在叙事中一定要有一些戏剧性的场面, 尤其是那些长达几百集的动画电视剧, 仅有几个大的戏剧悬念还不够, 在每个剧集中还要有一个独立自主的戏剧性场面。就像《名侦探柯南》中整个故事都是围绕柯南对黑帮的调查展开, 但每一集都有一个自己的故事, 也只有这样才可能让观众对这么长的电视剧保持兴趣。此外, 有些日本动画片还采用了平行叙事 (所谓平行叙事, 指的是在主干情节之外, 另外建立一条或多条相对独立的情节线索) 的方式, 这很像中国的古代经典著作《三国演义》、《水浒传》。以《棋魂》为例, 故事的主要情节就是近藤光如何发现围棋的奥妙, 从一个懵懂少年成长为大棋士的曲折过程。其间有关矢塔亮的情节虽然时常与近藤光的故事交汇, 但却有自己的发展逻辑。而且通过这一相对平行的叙事情节, 在表现近藤光与矢塔亮的性格冲突时, 这种戏剧性的冲突就更加自然完整。从这几点看, 线性结构有很突出的优点。它也是东南亚观众最喜闻乐见的一种叙事方式, 当然也是中国观众比较容易接受的。

不过也有很多的日本动画片使用的是非线性结构, 如:《名侦探柯南》、《蜡笔小新》, 这些动画片往往是围绕一个人物的生活展开。但就是这类动画片在每一集中还是能找到线性叙事的痕迹。

三、文化内涵

在分析日本动画片时, 不能将其视为纯粹的儿童娱乐品, 很多日本动画片其实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所谓文化, 是感觉、意义与意识的社会化生产与再生产, 将生产领域 (经济) 与社会关系领域 (政治) 联系起来的意义领域。[8]从广义上讲, 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但从狭义上说, 文化是针对自然而言的一种概念, 多用于精神财富方面, 是历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或者说是起主导作用的部分。[9]这里所谈的文化主要是从狭义上来说的。

(一) 日本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合

日本是一个岛国, 岛国文化的特点就是开放性。大和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 尤其就善于吸收外来文化这一点来说。日本从远古直至现代, 从未间断过大量吸收外来文化, 并都能使之改变成为适合日本风土的文化。美国研究日本的著名学者埃德温·赖肖尔曾经指出:“日本人的出类拔萃之处, 与其说是模仿性, 毋宁说是其特殊性以及他们在学习和应用外国经验时又不失去自己文化特征的才能。”[10]日本人的“模仿性”早已有口皆碑, 而其“特殊性”应是日本人对外来文化在模仿吸收的基础上进行取舍选择, 重新创造的能力。在日本文化的模式里, 我们可以发现“双重特质”的存在, 这就是模仿与再创造并存。日本著名的历史学者和考古学者樋口清之指出:“岛国的宿命使日本没有独创文化的能力, 只能贪婪地吸取外来文化, 经过取舍选择, 创造出适合自己的文化”。[11]回顾日本发展的历史, 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日本在封建社会阶段对中国文化的吸收与借鉴以及在明治维新时期对西方现代化文明的引进。日本动画片在这一点上也做得毫不逊色, 不管是在题材上还是人物等等很多方面都可以找到外来文化的元素。如果你看过《魔女的宅急便》, 你一定会有这样的印象:一个类似欧洲的海滨小镇, 一个欧洲童话中骑着扫把的少女在天空飞来飞去。但是你又能很清楚地感到这个故事不像欧洲童话。这是因为虽然日本动画片融入了外来文化的元素, 但却不是原封不动地照搬, 而是把它们与日本的本国文化结合在一起, 也只有这样, 才可能不丢掉最根本的东西, 才可能有生命力。还有《天使之翼》, 故事虽然发生在日本, 却有一位来自足球之国巴西的著名球星, 这位球星曾经效力的球队是AC布兰克, 这些都与当今足球最高水平的地方联系了起来;而且故事描述的事情跟日本足球的发展之路也有相似之处, 很好地把日本和世界联系了起来。一味固守本国的东西, 总有一天能用的素材会枯竭, 因而要不断地从外国文化汲取养分, 但又不能丢到本民族的文化, 只有把这两者结合起来, 才会有更多的完美的作品产生。

(二) 日本动画片中的中国文化元素

日本动画片中有很多的题材就是取自中国的神话、传说或是经典的文学作品, 还有些直接以中国为背景。从更深的层次来看, 中国与日本同属汉文化圈, 日本文化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而且由于地理上的接近性, 使得日本在接受外来文化时首先便接受了中国文化, 并影响了整个日本历史的发展。[12]

“和合”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 “和合”之境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追求的理想境界。已故文化巨匠张岱年先生曾指出,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个一以贯之的东西, 即中国传统文化比较重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统一。“和合”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最富生命力的文化内核和因子。“和合文化”不仅要求个体身心和谐、人际和谐、群体与社会和谐, 更要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体现为“天人合一”的整体哲学精神, 强调“天人共存、人我共存”的辩证立场, 以宽容、博大的人道主义精神张扬着丰富的天道与人间和谐融洽观念。管子、老子和孔子都主张“和”、“和合”、“合和”作为回应和化解天与人、国与国、家与家、人与人之间冲突的最佳方式。而这些主题在日本动画片中也是随处可见的。就像在《幽灵公主》中, 男主人公阿席达卡用爱极力阻止人类向自然的宣战、向神进攻, 为的是达到人与自然的和合。还有些日本动画片中包含了中国文化的象征符, 《千与千寻》中的小白龙是个很明显的例子。在中国, 龙是中华民族的一种文化象征, 它代表了神圣。这样的内容对中国的受众来说总是具有亲切感的, 也更容易为他们所接受和喜欢。不仅是儒教, 而且佛教、道教也全被吸收谐调于日本人的精神生活之中, 这是日本人本身具有豁达的包容性和卓越的同化力带来的结果。[13]

还有就是中国功夫, 作为中国的一大特色在日本动画片中也有所表现。其实日本本身也有柔道和空手道。柔道是日本的国粹, 是日本讲道馆柔道的简称, 由古代的柔术发展过来的。严格来说, 柔道只是一种体育运动, 并不亚于武术。据日本历史记载, 约在公元720年, 日本流行一种类似相扑的角力赛, 称为“体术”。后来由于日本深受中国哲学思想的影响, 日本人便根据《易经》中“以柔克刚”的学说, 将“体术”改称为“柔术”, 经过长期的发展, 到1886年, 嘉纳治五郎综合了各流柔术的精华, 把柔术改良为一种新兴的运动———柔道。而空手道则可追溯到琉球的“唐手”, 1922年船越 (富名腰) 义珍先生等人, 将“唐手”移植进入日本本土, 1936年船越义珍先生不仅改良了唐手技术上的缺失, 并且将佛教的禅理注入唐手, 加深它的哲学内涵, 而改名为“空手道”。从柔道和空手道的发展历史来看, 它们更注重实用, 空手道更是跟中国武术有着一定的渊源关系。而中国的武术跟空手道和柔道相比, 则博大精深得多。日本动画片的武术技击这个话题则更多地受到中国武术和中国武侠文化的影响。武术技击类的作品表现重点, 是神秘格斗技能的修行过程和巨大威力方面。和角力故事单纯的肉搏场面渲染不同, 武术技击重点烘托的是独特格斗技本身包含的神秘力量。像《北斗神拳》也有许多搏杀的场面, 但人们不会对这些记忆深刻了。而主人公健次郎发出他的必杀技, 看似随意地击打在对手身上, 然后冷酷地说“你已经死了”, 随即对手从头上到胸口就迸溅开许多血洞———这一酷厉的场景, 却让人们久久难以忘怀。动画片中, 单纯的武术技击类故事并不多, 动画片借用的是中国武术某些形式上的东西, 尤其是外在组织形式和外观形式上的一些特点。很有意思的一点是, 他们对所谓的打擂比武似乎情有独钟, 像《七龙珠》、《机动武斗传》、《火影忍者》等名作均有大量的故事情节都涉及到这一点。[14]

(三) 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结合

日本动画片题材的多样性决定了它的文化内涵的丰富性。它就是一个综合体, 而且往往是在一部影片中把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糅合在一起, 让观众穿梭于古今之间。《千与千寻》获奥斯卡金像奖和柏林电影节金熊奖, 曾创下了2003年的票房记录, 它就具有这种效果。一开始是一家三口开着奥迪车行走于乡间的公路上, 一下又把观众带入了一个神灵的世界, 在这里, 巫婆与各路神仙齐集一堂。但在这个异域的世界却也有着现代文明的痕迹:火车、电梯这些现代化的工具成为他们生活的必需品。日本善于汲取外来文化, 可以把这种对外来文化的借鉴分为两个部分, 明治维新前主要是从中国、朝鲜这些亚洲国家借鉴;而之后则主要是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借鉴。所以, 不妨来这样来给日本文化分类, 日本的现代文明是从西方过来的, 而传统文化则受汉文化的影响。日本文化除了把这些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外, 还不只是停留在引进的层面上, 而是对他们做符合日本式的改造, 使之适用于日本。这些在日本动画片中也体现了出来, 以致我们能够穿梭于现代与过去间、东方与西方文化间。这样的包容性使得日本动画片在中国的流行属于情理之中。

摘要:近年来, 日本动画片在中国呈流行之势, 本文试从动画片文本的主题、叙事以及文化的角度来探究其流行的原因。

动画片的特征 篇4

关键词:Flash动画;特征提取;多媒体;特征检索

Flash动画主要使用矢量格式,并且能与其用户进行信息交互,同时Flash可以处理多种形式的媒体数据格式,功能强大,是一种十分理想的网络多媒体动画格式。21世纪,网络技术快速发展和提高,网络教学中多媒体变得越发重要,并成为主流,Flash动画也在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由于目前Flash动画在信息内容的检索上还存在着技术缺陷,因此急需对Flash动画的内容进行分析和特征提取,只有解决了内容分析和特征提取的问题,才能开发出针对Flash动画的较好特征检索工具。

1 Flash动画内在原理分析

1.1 Flash动画的存储结构

一个Flash动画由头部信息、主体信息以及结束标志内容构成。Flash动画的头部信息记录动画的版本、大小、格式标志、帧数帧率等内容;文件的主体部分则是文件中主要内容定义部分,包括内容定义标签、控制标签,两者都是按照顺序排列,其中定义标签用来定义元素的参数信息和属性信息,控制标签则是控制动画状态、属性变化与用户交互等;Flash动画元素的结束通过文件结束标志来控制。

1.2 Flash动画的运行结构

Flash动画媒体运行时的动画效果,也就是其运行时的数据结构。从时间角度来看,Flash动画以帧作为基本单位,动画播放通过一帧一帧的连续播放形成动画中的场景效果。从空间角度来看,Flash动画以一个基本对象为基本单位,一段完整的Flash动画是由多个场景构成的。因此,从时间和空间角度上对Flash结构进行归类,可以归为层叠结构、顺序结构两大类。

在Flash动画播放过程中,帧连续播放形成每个场景,同时每个场景连续播放,可以理解为同一个时间点上,时间信息一致的帧会一起显示出来,紧接着下一个时间点显示另一组帧,也就是形成动态场景效果,最后一帧结束后整个Flash动画也就播放结束。

2 Flash动画的内容分析和特征提取

2.1 Flash动画的内容特征

Flash动画是一种常见的网络媒体,由多种形式的元素组成,因此它的特征一般都包括这些构成元素属性值以及其特征值,如图像元素其位置信息、图像大小等特征,以及音频元素的时间节点、类型等特征。在对Flash动画进行内容分析和特征提取时,要做准确高效的分析检索,检索条件则必須包括检索内容的特征。内容特征由内部、外部特征两类组成,其中内部特征为音频、文字等内容属性值和特征值;外部属性如Flash动画的文件大小、文件名、创建时间等为Flash的外部特征。

2.2 swf文件格式的内容特征提取

swf(shock wave flash)是Flash动画设计软件的专用格式,swf文件格式的普及程度非常高,目前超过99%的网络使用者都可以读取swf格式的档案。同时,swf是一个开源文件格式,用户可以下载安装Flash动画软件平台进行内容特征提取。一般来说先将swf文件进行格式转换,转换成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文件,通过xml文件格式的标签和swf格式的内容提取平台提取的信息进行比较,如果一致,则可以说是内容提取测试成功,继而可以提取Flash动画中所有的元素特征信息,将特征信息整合,建立特征信息数据库。建立特征信息库可以先提取出swf文件格式的头部信息、版本信息、文件大小以及Flash动画的帧数帧频信息等基本的文件信息。其次,将swf文件的主体标签信息提取出来。通过上述步骤,搭建swf文件格式的内容特征索引数据库,有效地提高Flash动画内容特征检索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3 Flash动画内容特征提取的分析研究

Flash动画是一种常见的网络媒体,同时也是一种数字媒体学习资料,它主要由图像、音频、文字、视频等多种形式的元素组成。

3.1 按钮信息特征提取

在Flash动画中,按钮的显示方式非常多样化,有可能是线条,也可能是几何图形,本质上说是矢量图像格式。基本上每个用户都会遇到或使用Flash动画中的按钮功能,一般按钮运行时可以分为三个状态:按下、弹起和鼠标指针指向,按钮状态改变则是通过鼠标或者键盘操作实现,不同状态能引发相应的按钮功能。用户可以对Flash动画元件或者时间轴进行操作,在元件描述标签中,如图像元件、按钮元件,对元件的操作控制进行了定义,对元件操作便会引发相应元件的动作控制,元件响应操作控制,触发Flash动画效果变化和属性变化;对时间轴的操作可以在一个完整的Flash时间段内进行,在Flash动画中某一帧添加动作可通过元件动作操作和时间轴从左操作,相互配合,从而更准确有效地对动画进行操作控制。

3.2 图像元素信息特征提取

一些常用的图像格式,如bmp、jpg,Flash动画都可以支持。在一般情况下,Flash动画为了减少数据量都会经过压缩处理。根据不同Flash动画图片清晰度的要求,可以选择有无图像损失的压缩方式。一般来说,对图像清晰度要求不高,可以采用jpg格式;如果图像清晰度要求较高,需要表达更为精确的信息,则可以通过使用zlib图像压缩格式,jpg和zli都可以选择是否保留alpha通道图像信息。

3.3 Flash内部对象特征提取

Flash动画的特征提取中,一般可以分为低级别、高级别、文字注释以及元数据特征提取四个方面。其中,低级别主要为Flash动画元素对象类型、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编码等,低级别内容可以自动提取;高级别在低级别基础上可以识别对象的内容,由于Flash动画目前水平有限,在高级别提取上还有较大的技术瓶颈。元数据是指数据的数据,指Flash动画文件的描述信息,如创建时间、制作人等,不描述Flash文件中的数据内容。文字注释则是对Flash动画文字进行描述说明,如Flash文件中的关键字,文字注释是单独使用的,应与其他一些元素结合使用,从而保证对象特征提取更为准确和高效。

4 结语

对Flash动画进行内容分析和特征提取时,需要对Flash动画文件的原理结构和内容形式进行分析,同时注意结合不同媒体的特点,搭建有效全面的对象元素特征检索数据库,实现Flash动画内容特征提取。Flash动画的高效特征提取有利于Flash动画的进一步发展,帮助用户更便利地获得多种信息资源,给人们生活、学习、工作带来更多的便利。

参考文献:

[1]刘磊. Flash动画的内容分析与特征提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

[2]刘菲,孟祥增. Flash动画的内容特征分析与图像信息提取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09(12):91-94.

现实主义动画的创作特征 篇5

现实主义作为一种艺术思潮产生于19世纪,提倡艺术创作者们关注人生、关注生活、关注现实。现实主义艺术家们赞美自然、歌颂劳动,深刻而全面地向大众展现了现实生活的广阔画面,让劳动者和大自然成为艺术创作中的主体形象。

自现实主义发展到现在,与美术、电影、文学等相结合,产出了很多杰出的作品,相较于浪漫主义作品,现实主义更能引起大众的共鸣,将动画创作与现实主义相结合能如实的反映生活、解析生活,以直观的形式使观众更加关怀生活,而现实主义动画作品在童话式语境中也更加能够展现出对人性及生活的尊敬与理解。

将现实主义与动画创作相结合,通过对生活的提炼概括来反应生活的本质特征,利用动画的场面和故事情节的客观存在来向观众自然地传达情感,两者的结合随着时代的发展将会越来越受到关注。

2 动画中的现实主义

近年来,现实主义的动画创作在世界各国的动画领域中纷纷涌现。美国的现实主义动画在包含大众意识的同时,充分体现了其时代精神;日本的现实主义动画则把重心放在了普通民众身上,对普通人的生活加以描绘与表现,关注的是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状态;在英、法、加拿大等国,则着重表现人文精神和艺术家的社会责任感。而在中国,现实主义的动画创作却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中国的动画制作产量已突破22万分钟,已成为第一大国,但是在质量上与美国、日本等国相比仍然相差很多。到目前为止,大部分人都觉得中国动漫业不能迅速发展的原因,是中国动画制作人的创意不行。翻开中国动画制作史,中国所出产的影片大部分都脱离现实,不能给本国的国民以共鸣感,很多的动画制作人只知道一味地模仿国外已成功的动画影片,却没有考虑到国情。可想而知,脱离本国的国情,没有生活气息的影片制作出来不能够吸引观众打动人心又确实在情理之中。

现在的中国动画创作呈现两个极端的发展。一种是固守传统风格的动画创作,民间传说和名著成了创作的风向标,将剪纸、木偶、水墨、京剧等本土元素当作动画的创作素材,但是我们的探索还只停留在表面,老套的故事情节,与现代完全脱轨了;另一种则是盲目跟风美国或日本的动画形式,原封不动的搬运,走向国际化的道路,但因其叙事与中国文化精神背道而驰,在创作上毫无新意。上述两者都因脱离了中国文化和现代精神,难以让观众产生兴趣。中国动画创作想要走出困境就一定要将创作目标转向当代社会生活,深入普通人的生活,这也是中国动画创作的必然发展方向。

将现实主义与动画创作有机的结合,可以充分利用动画的传播优势,表达出时代观众所想表达的情感,产生共鸣,让动画创作者、动画作品、动画观众形成良好的互动。因此,在动画创作中,表现现实主义题材,融入本土文化和时代精神,将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创新突破的积极意义。

3 现实主义动画的创作特征

3.1 题材

剧本是一部动画片的基础,一部动画片要表达什么样的思想,动画片是一个怎样的风格,要表达什么样的内容,剧本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一个完整的剧本,则要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我们所说的现实主义独立动画,是将现实主义作为剧本的主题。

以现实主义为题材的动画片,通常叙述的都是平凡人的生活,它将视角放在普通人的身上。人们常说“艺术来源于生活”,现实主义动画剧本中一定会有某个社会和时代的影子,现实主义动画的剧本中就是将生活中的人、事、物加入一些艺术手法诠释出来。如今,快节奏的生活让我们忘却了那些经常被忽略却又真实存在的情感,动画短片《单车》的创作以单车为线索,通过女儿在单车上位置的变化来表现父女间朴实的情感。

放眼看去,以现实主义为题材的并不多见。近期动画《泡芙小姐》也是以现实主义题材的动画片,来源于现实生活的故事情节,围绕一位都市女孩的日常生活,通过这样一个平凡且能代表大多数都市女孩的普通人物,讲述女孩的工作、生活、心情等,来见证现在中国快节奏的都市生活。将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事件自然的地与一个都市时尚女孩的生活相结合,真实地描述这个快节奏而又现实的社会。这样一个孤独而又正常的普通人的生活,更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现实主义题材的动画剧本,可能不像其他类型的剧本那样,有紧凑的故事情节,明确的矛盾冲突和英雄人物的出现。但是,它的故事看上去更像我们身边发生的事,现实主义题材的动画,用很平和的叙事手法,将人们内心的感受表达出来,确让很多人能找到自己的影子。其结构也是简单直白的,避免了那些复杂的叙事方式,让人感觉故事更加真实清晰。

3.2 美术风格

《单车》的创作背景设定在90年代初期的农村,通过对农村的实地考察和资料的搜集使得短片更具有真实性,形象而生动的再现了儿时老家的生活画面,道具的处理也原汁原味的按照农村的方式来进行。例如,短片中打谷场上出现的手扶拖拉机、板车、石磙和贯穿短片始终的单车,而短片中13岁的我骑着单车在大街小巷穿梭的时候看到的其他孩子们做的游戏(例如翻花绳、踢毽子、斗鸡等)更如实的反映当时生活。此外,在人物设计上不夸张、不变形,服饰上严格按照现实生活来描绘的同时,也体现出了时代性。短片中人物的性格也来源于现实生活中人物的性格特征,例如三岁小女孩活泼好动的性格、八岁小女孩贪玩的性格、十三岁小女孩叛逆的性格等。这些从现实生活中提炼的细节更能引人共鸣。

3.3 动作设计

现实主义动画在动作设计的创作过程中不要有太多的夸张,人物的表现要能够真实地反映人物的想法与心理活动。因此,人物的表现要真实自然,能够一环扣一环,要竭力追求故事的真实感。《单车》刚开始,已为人母的我在等车库门打开时,趴在方向盘上休息后起身拨弄头发的动作,真实地表现出人物在快节奏的生活下的疲惫之感,而拨弄头发反映出一种打起精神继续生活的状态。这些都与生活环境和人物内心息息相关,并不是简单的做动作。在一些现实主义动画片中,主要的制作人会模拟动画中的人物,相互之间去表演去揣摩,从而得到最真实的感觉。在现实主义动画中,作为一个动画师,对于动画的真实感要有着近乎偏执的追求,除了拍摄模拟自己的动作以外,还要参考电影中的表演。

3.4 视听语言

现实主义动画中不仅仅需要一个现实主义的主题,它还要通过现实主义的表现方法将其现实性、客观性表现出来,动画中镜头语言的风格也决定着动画的风格。

镜头的运动。长镜头理论是法国电影评论家巴赞提出的与电影中蒙太奇理论相对立的理论。“在一个统一的时空里不间断的展现两个以上的动作或一个完整的镜头为长镜头,”此镜头在同一银幕画面内保持了空间、时间的连续性,统一性,能给人一种亲切感、真实感;在节奏上比较缓慢,故抒情气氛较浓。动画中长镜头的运用,增强了故事中时间与空间的连贯性,长镜头中包含的信息量大,观众可以自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而不是创作者强加给观众的画面。在现实主义动画中,固定镜头也是经常用到的,静止的镜头给人一种稳定有序的感觉,叙事方式更加平缓,没有很冲突性很强的画面出现,更符合实际。同时,现实主义动画中也可以加入一些跟拍镜头,给人一种真实记录的感觉。

现实主义动画中镜头的组接一般选用全景镜头和长镜头,使得画面所要表达的内容更加地客观,被观众所接受。在动画中,大的景别比小的景别更具真实性。大景别能够传递更多的东西,运用太多的特写镜头,这只是在强迫观众看创作者想表达的东西。大景别能够增强画面的真实感,包含的信息多,让观众有更多的选择。在色彩的选择上,一般不会出现反差很大的颜色,如果颜色的反差大,则会产生戏剧冲突,使得剧情发展偏离真实性。在光线明暗关系中,要用客观的光线,如尽可能用画面中的光源或者自然光。注意色彩冷暖的使用在表现真实世界色彩的重要性,不能有太过强烈冷暖色调运用在现实主义动画中。在景深方面,现实主义动画中一般采用深焦镜头,这样的画面表达的更加全面,更加贴近现实。

我们身边存在各种各样的声音。这些声音是人们交流的不可或缺的工具。人们的想法,人们的喜怒哀乐都可以用声音表现出来,不同的声音可以表达不同的情感,甚至人们言语上不同变化的音调,人物说话的快慢都能体现微小的变化。

在动画片中,声音也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动画中声音的加入,不仅能刻画人物的性格,还让动画看起来更加的真实,让人们感受到视觉以外的刺激,使得虚拟的动画更具真实感。同时,动画中好的配乐的出现不仅能表达创作者的情感,展现美好的意境,还带动观众的情绪,推动剧情的发展,使得动画的主题得到升华。

表现人物性格关键的就是人物对白,人物说话的口气以及语调都对人物性格的表现带来很大的作用。在现实主义动画中,对于更多表现人物的性格同样起着巨大作用还有动画人物的对话所带有的感情因素。刻画人物性格要想做到真实,就必须要接近现实,让动画人物中的对白更加生活化。现实主义动画中方言的使用也是非常有特点的,动画短片《卖猪》中就用到了陕北的方言,配音是选用当地的原声方言,还有收集了陕北原生态的信天游、陕北说书、陕北大摆对以及秦腔,使得地方特色更加突出,为短片增色不少。在动画中,方言的使用更加的贴近了人物的生活,对人物当时所处的社会状况及生活状况都有很好的体现。让整个动画的风格更加明显,而且使人物的整体性格的塑造更具真实性。

在一部完整的动画作品中,音乐的加入让动画更加完美,音乐能够丰富情感,加强动画的戏剧性,还能起到渲染氛围的作用。音乐在现实主义动画中通常作为背景音乐,不能出现表现力太强的音乐,如果音乐的节奏感太强,会对动画的故事情节的表现产生影响,会转移观众的注意力。

动画中环境的音效也对动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使得动画更具真实感。真实场景中录制的环境音对现实主义动画再好不过了,自然环境中保留着的噪音,可以让人感受到空间感更真实。

4 结语

目前,动画的发展无论是二维还是三维都在日益进步,但是中国动画的发展却不容乐观,而现实主义与动画的结合对于中国动画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通过动画短片《单车》的创作,将现实主义与动画的结合付诸实践,现实主义动画虽然没有很夸张的动作戏份和令人眼花缭乱的特技镜头,但是却可以让影片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以现实生活为依据,用朴实的情感打动每一个观众。

摘要:现实主义提倡艺术创作者关注人生、关注生活、关注现实。笔者主要从题材、美术风格、动作设计、视听语言等方面探讨现实主义动画的创作特征,为具有高度假定性的动画创作与现实主义的有机结合提供理论层面的参考。

关键词:现实主义,动画,创作特征

参考文献

[1]张可.现实主义动画创作论析[D].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2008:2

浅谈实验动画的艺术特征 篇6

实验动画的独特, 有别于商业动画, 不考虑大众的喜好, 取决于创作者个人的思想。它较商业动画, 有更广阔更自由的创作空间。它的特征在于艺术形式和内涵表达上更强烈更与众不同, 通过创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表现力, 设计别出心裁的构思和令人耳目一新的画面。

一、实验动画形式多样材质丰富, 具有强烈视觉效果

实验动画从创作的材质上大致分为手绘实验动画、剪纸动画、偶动画、电脑实验动画、真人动画等。艺术动画家会使用特别的材料和表现技法, 在材质的运用上几乎不受任何没有限制, 其丰富性超出了想象。就如在实验动画的先锋人物史云耶梅提到, “没有做不到, 只有想不到”。在实验动画片中, 艺术家们运用了衣物、布料、手套、纸屑、塑料、报纸、蔬菜、面粉、鸡蛋、肉以及泥巴、沙子、石头等, 把这些非生物都做得活灵活现。而这不同的材质结合创作者的创作意图, 让观者产生了不一样的感受。比如《Anerlock》中运用泥的特性, 塑造出千变万化的造型, 并展现人或物的变化, 导演高超的塑造能力进行美与丑, 善与恶的对比形成了较强的视觉冲击;比如短片《媒体》导演帕维尔。库斯基在画面中利用报纸的碎片, 一会儿把它变成箭头, 一会儿变成狗, 快速地追赶前面奔跑的小人, 讽刺性地表现了当今媒体——报纸、期刊电台等人类造型的种种负面影响。更有趣的是导演煮食物的过程形象生动地转化成了新闻制作过程。一块新鲜的牛肉放进锅里, 打开来是大小不一的纸团, 把这些纸团用擀面杖摊平后变成了一张报纸。如此类似变魔术一样的表达方式, 不用语言表达也能体会到创作者的意图。此设计新颖巧妙, 观者笑过之后, 还会深思那深刻的讽刺意味。所以艺术家所创作的实验动画具有形式上的鲜明个性, 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可以把想说的表达在动画中, 也可以把一些新想法新发现在创作中呈现出来, 如《移动的光》我想创作者是想模仿运动的阳光, 联想到碎纸屑和光的相似性, 而创作的作品, 产生视觉的幻象, 乍一看真的以为是一道光在动。那是无与伦比的一种独特的视觉体验。所以实验动画中材质运用能够让艺术家的创作发挥的淋漓尽致, 富有个性及实验意义。

二、实验动画内容深刻, 短小精悍, 以情动人

一般动画短片会有主题思想和故事内容, 当然也有意念式动画, 或者纯粹探索视觉效果的实验性动画, 而有故事有想法的动画类型往往比较人们受关注。笔者就此对主题动画短片入手, 对情感型和哲理型两种类型动画进行分析。实验动画特点是短小精悍, 但是情感类动画能以情以景打动人;哲理动画常常含而不漏, 其中内涵深刻, 需要你去揣摩其中的道理。

首先, 情感型动画往往通过叙事或者抒情的方式, 用动画中人物语言、动作、细腻的心理活动来表达某种感情。比如2001年的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父与女》, 时长8分钟, 讲述了女儿很小时候, 父亲出海远航, 女儿从此一直挂念父亲。随着岁月流逝, 女孩慢慢长大, 但不变的是骑着自行车来岸边等父亲。可父亲一直没有出现, 直至女孩长成了老妪, 潮汐退去, 年迈的女儿在曾经的水中央找到了木船的残骸, 原来父亲早已遇难, 父女就这样永远不能相见。女儿一定很伤心, 并且是十分想念父亲。创作者在此时, 设计一副动人的画面, 时光逆流, 女儿变回年少时并投向父亲的怀抱。本片只用动作刻画了父女的心理活动, 其真情实感着实让人潸然泪下, 没有对话, 没有近景, 色调素雅。

其次哲理探索型动画, 这类动画短片是有别于主流动画电影的, 讲述一个故事用一种形式表达一种现象, 其包含了一层乃至好几层含义, 等着我们自己去挖掘。有的是关于人性, 有的是关于事理, 看完之后会让人有一种共鸣, 有一些启示, 或者警示, 种种发人深省的含义。比如动画短片《人性》, 短片中从男主角早上起床、吃饭, 直到上班, 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我们其实基本上没有看到其他更多的“人”, 我们看到的只是闹钟、落地灯、桌椅、衣架、出租车、红绿灯、电梯坠子以及衣橱架, 最后来看主角, 他其实是一张在门口为人垫脚的“地垫”。动画想要表达人性出了什么问题吗?在全篇中, 你几乎没有“人”, 他们都变成了物, 特别是最后主角出人意料地告诉观众他只是门口的“地垫”, 这就表达了作者强烈的讽刺意味。这个世界少了“人性”, 它是在呼唤人性。又如动画短片《彼得与狼》, 彼得好不容易抓住了凶险的狼, 与爷爷拖到街上专卖, 当看着狼备受奚落和侮辱, 彼得忽然觉得似乎人比狼还要坏的多。于是, 他将笼子打开, 把狼放回了森林。这样的举措又让观者不解。这类动画留给人们更多的是矛盾的碰撞和更深的思考, 这就是哲理探索动画的特点。

中国动画造型设计的风格特征研究 篇7

动画的造型设计是整个动画作品的核心和重要组成部分。在动画作品中融入适合的动画造型设计是动画设计的重要构成要素, 不仅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 也会为动画作品带来巨大的商业价值, 能够更好地吸引人的目光。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全球化经济的快速发展, 动画行业应该把握好这个时代契机, 把传统文化与动画造型进行有机得结合, 在促进动画人物造型的过程中, 为传统文化的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二、动画造型设计的影响因素

动画作为表现传统文化的产物, 在艺术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动画的制作过程中, 造型设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造型设计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第一, 动画造型设计要符合实际情况, 对于剧本里面的角色设计和场景要不断地分析, 确保做出来的作品要与之相适应, 通过作品的文字描述进而转变为鲜活的情景展现, 为人们提供直观的视觉享受。第二, 在制作的过程中要着重注意剧本上和实际造型相匹配, 满足人们观看过程中对审美和艺术风格的追求, 在同一作品设计的过程中, 因为每个人对同一作品的制作的方向有着很大的不同, 将同样的题材交给不同的导演也会制作出不一样的作品。要对设计人员进行统一制度的要求, 只有这样设计人员才会设计出统一风格的动画作品, 才能为后期的制作效果提供前提条件。第三, 当前动画作品的放映方式也呈现着多元化的趋势, 不同的放映方式决定着作品生产方式的不同, 也限制了动画造型设计的关键环节。例如, 动画影片在电影上播放的制作形式和在电视和互联网上播放的形式存在着很大的差异。随着科学技术制作手段的不断发展, 动画造型在制作的形式上也发生了重大的改变, 并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三、中国动画造型设计的风格特征研究

(1) 幽默风格。幽默的造型风格是动画造型设计的最主要表达形式, 中国动画制作在传播传统文化的前提下, 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展现幽默风格。这种风格在一定程度上对人物的形象运用了夸张的表现手法, 造型的表现上运用了风趣、幽默、简洁的表现手法, 来主要体现动画的娱乐性功能。在中国的动画发展史上, 幽默最主要的表现手法就是运用线条来组成夸张的人物形象, 人们对于这样的形象感受愉悦和轻松。通过各种作品创作出来的人物造型, 他们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 那就是充满着幽默的元素。动画设计人员必须有着强大的专业素养, 并且对形象的设计有着自己的见解, 并应用到作品当中, 只有不断地对动画融入新的元素, 才能促进动画事业的不断发展。因此, 要想让更多的动画作品受到人们的喜爱, 必须结合观众的审美需求, 增加让人们喜爱的幽默元素, 才能促进动画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2) 写实风格。写实风格是动画造型设计中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写实最主要凸出的是对形象设计的自然性, 通过剧本上的要求, 要实现动画人物形象和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来展现人物造型。由于写实类人物造型具有真实性和亲切性等特点, 所以更能够引起人们关注的目光, 因为侧面反映出了当前人们生活的现状, 更贴近人们生活的状态和审美习惯。由于写实具有贴近生活和简单易懂等特点, 从而情节的设定更能够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 更有利于传播动画作品中想要表达的思想观念。写实的造型主要是在不改变自然生活状态的前提下对人物造型进行创新, 坚持真实还原人物特点等原则, 对想要表达的思想进行概括和总结。它不是对现实生活的全部照抄, 而是通过简单的模仿, 运用概括的形式加入扩张的表现手法进行创作的过程, 使制作出来的作品在贴近现实的情况下, 又能够做到现实与作品的有机融合。[1]

(3) 可爱风格。可爱的动画风格在动画造型设计的过程中应用比较广泛, 这类造型是在还原自然形态的基础上对人物造型进行艺术上的改造, 在符合自然地前提下, 又与自然形态有一定的区别, 具有个性化的人物风格特征。例如, 《喜羊羊与灰太狼》中这种表现手法就很明显, 作者将羊村的羊和灰太狼一家的造型进行了夸张的表现手法, 并在表现形式上运用了可爱的风格, 给里面人物造型的整体设计增加了童趣, 带给人一种舒适感, 也为作品的展现塑造了成功的造型设计, 提高了整个作品的独特性。

(4) 拟人化风格。在动画作品中拟人化造型是一种较常见的造型制作方式, 通常以植物、动物为主题的动画片中都会运用拟人化的表现手法。通过拟人方法的运用, 把原本不能说话和有思想的形象变得更加生动和具体, 赋予其生命, 使人们仿佛置身于童话的世界中。这种表现手法不仅促进了动画事业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也充分展现了现实生活中的人们的思想观念。所以, 在动画片中运用拟人化的表现手法是动画发展的需求, 也是表演形式的必然。另外, 还通过对动画人物的比例和整体运用夸张的艺术形式, 强调轮廓线条的重要运用, 为整体视觉感带来了一定的冲击。拟人化的表现手法是二维动画造型设计的主流, 随着三维动画的兴起, 也出现了很多不同风格的柚子作品, 这些作品在任务造型的设计过程中, 往往通过性格和语言进行诠释, 使人们在观看的过程中体会到了亲切感和熟悉感。通过将动物和植物的有机结合, 使形象带有具体的人类特征, 这些设计展现出了人的感情, 强化了动画角色的特点。[2]

四、总结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各国文化不断交融和碰撞, 对我国动画产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动画产业属于文化形态范畴, 而造型设计是动画产业的重要组成元素, 所以对其风格特征进行深入研究具有必要性。目前, 影响我国动画造型设计的因素相对较多, 不仅不利于动画产业的发展, 而且对我国文化传承有着阻碍影响。但是, 伴随我国经济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 动画造型设计必定能够打破瓶颈束缚, 在继承我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而实现创新, 推动我国动画产业的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鹿小强.中国动画角色造型设计中的民间美术元素研究[D].中原工学院, 2014.

中国动画的民族性审美特征研究 篇8

一、中国动画的民族性审美特征

(一)声音的民族性审美特征

中国动画的民族性审美特征主要体现在声音、画面和主题上,在动画的声音设计过程中,要与画面相配合,突显出民族特性。动画的声音主要包括音效、语言和音乐等,想要实现声音的民族性审美特征,必须在音乐的适配器、旋律、音调和调性等全面做到具备民族性,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声音和画面的相统一,才能吸引更多的观众。中国动画片《骄傲的将军》,在动画片中的背景音乐就适当地运用了民族音乐。其中在将军很无助的时候,响起了琵琶古曲,实现了画面和音乐的完美结合,起到了良好的表达效果。而且在整部动画片中,贯穿民族音乐和戏曲的音响,始终渗透着浓重的民族气息,给人一种新鲜感,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动画的民族化发展。

中国动画片的经典《大闹天宫》中使用了独具特色的艺术表现手法和巧妙的构思,从而展现出了动画片的艺术性和思想性的有机融合。在动画片中,吸收了我国传统京剧的动作体现在人物的动作表演中,而且人物的对白也借鉴和创新了传统京剧艺术的对白,体现出了动画片的独特艺术性。与此同时,在音乐的适配器选择上,动画片选择了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的戏曲锣鼓打击乐,更进一步加重了音乐的民族性。在《大闹天宫》中,动画片借鉴了京剧中的锣鼓伴奏,以此配合孙悟空降妖的打斗剧情,在节奏鲜明的锣鼓点下,人物动作和镜头的转换衔接性非常好,这就进一步体现出了动画片中的人物动作的节奏感和情景的现实感等,具有鲜明浓重的民族性。

动画片《牧笛》的音乐曾经被称为中国最动听、最美妙的音乐,其采用的是民族吹奏乐器竹笛。在动画片的进入部分,伴随着清脆悦耳的竹笛声,一条黑色的水牛从山清水秀的画面中缓缓而出,水牛背上坐着一个孩童,逐渐出现在观众的视线,可谓未见其人先闻其声,通过优美的竹笛声吸引观众。《牧笛》是中国动画片中以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声音画面而备受欢迎的经典作品,其中不仅体现了竹笛声的美妙,还展现出了我国的动画片的民族性审美特征。

(二)画面的民族性审美特征

就中国动画的发展来看,中国动画不仅取得过很多令人引以为傲的成就,而且已经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从中国画的艺术表现形式上,中国动画界曾经制作过很多独具民族特色的水墨动画、剪纸动画和木偶动画,这些动画作品的存在是中国动画成熟发展的象征,给人们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小蝌蚪找妈妈》是我国的第一步水墨动画片,还有《牧笛》和《山水情》都在国内外市场上受到了观众的欢迎。《山水情》荣获国际动画电影节和莫斯科电影节奖项,其中的水墨画技巧和表现手法都展现得淋漓尽致。中国动画中使用水墨画的技巧,所展现出的山水画面,更进一步提升了中国动画的意境,从始至终饱含诗意,让观众一直陶醉在美好、自然的山水之中。而且这部动画中还使用了古琴音乐,从而加深了动画片的深刻意蕴。尤其是结尾部分,少年的古琴演奏直接引发了动画的高潮,其中融入了师徒之间的真实情感,使动画画面随音乐而变化,体现出了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审美特性。所以,可以说《山水情》为中国动画赋予了充满诗意的生命力,向观众展现了中国的美好。

不仅仅是在艺术形式上,在画面的制作上,中国画一直在极力追求民族性的审美特征,其主要包括动画片的画面构图、任务造型、场景设计和动作造型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展现出了民族性。中国动画《大闹天宫》就是一部具有鲜明民族风格的动画片,其中吸收了我国戏曲艺术造型的特点,尤其是在脸部造型和舞台设计方面,都体现除了中国的民族风格特色。不仅如此,还有在色彩和布景等很多方面,都借鉴了我国古代的绘画艺术和年华艺术特色,同时融入了传统的戏曲表演艺术,使得动画惟妙惟肖,以至于现在我们对于孙悟空的记忆大多停留在鲜红和明黄相间的京剧服饰造型上,可以说这部动画片是中国动画史上的辉煌印记。而且《大闹天宫》鲜明的民族特色一直都是我国动画产业的骄傲,所以说,想要在国际动画市场上占据有利地位,必须具备一定的民族性审美特征。

(三)主题的民族性审美特征

在中国,很多动画片的主题都是宣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其中《五子说》和《中华上下五千年》是典型代表。《五子说》主要分为五个部分,即《庄子说》、《老子说》、《孟子说》、《孔子说》、《孙子说》,这部动画片使用的画面十分简洁,语言通俗易懂,却仍旧将五子的中心思想展现得淋漓尽致。其中庄子说的主要特点是诙谐幽默,大多是以做梦为主要题材。老子说是以道家学说的无和有进行对比,将道家的无求无为学说体现了出来。孟子表达的是儒家思想,简洁有力,对人生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孔子是儒家学说之首,是万世千秋的师表。孙子说的主要内容是孙子兵法,动画中出现的大多是计谋和战争的场面。这些主题题材能够让观众通过观看动画片的形式对我国传统的文化加以深入了解,从而认识到传统民族文化的精华,深刻体会到民族精神,实现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华上下五千年》主要是通过动画片的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和民族文化。

中国动画主题的民族性审美特征不仅仅是从民间故事取材,最重要的是借助动画片的艺术形式将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传承和发扬光大,体现出中国伟大的民族精神。我国有很多优质的动画片的取材都是民间故事和传说。其中《哪吒传奇》引用了中国古老的民间传说,哪吒出生便力气巨大,女娲将他看作是人间的正义化身,而石矶是邪恶力量的化身,她一直想要占有哪吒的力量,却屡遭惨败,后来萌生杀心。但是哪吒在女娲等人的帮助下,与石矶展开了斗争,历经艰难险阻,终于战胜了石矶,成长为一个英雄。这部动画片对英雄主义和不畏惧艰险的精神进行了鲜明的刻画。人们通过观看这些宣传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精神的动画片,能够受到很好的启发。

(四)题材内容中的民族性审美特征

中国的动画创作所具备的主要就是教化作用,我国拥有上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自古就有极具感染力的文艺思想。而且将励志的家喻户晓的故事改编成动画,不但会吸引更多的观众,还能够传承和发扬民族精神。其中《哪吒闹海》就是来自于古典小说《封神演义》,中国动画塑造了哪吒等具有中国民族精神和特色的人物形象,并通过这些形象传达了我国优良的传统民族美德。中国动画始终是以我国传统的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为基础进行创作的,主要就是使用独具特色的表现手法,将教育观念和启示意义与民间故事融合在一起,制作成独具中国特色的动画。

(五)表现手法上的民族性审美特征

中国的动画将传统的水墨画引进了动画设计中,其虚实结合的境界和轻柔生动的画面有效提升了动画的艺术感染力。中国动画主要使用了中国水墨画的技巧和表现手法,实现了人物造型和环境空间造型的设计,其中还使用了独具特色的动画拍摄处理技术,将传统水墨画的构图和形象进行精细化拍摄,然后以连续播放的形式,构成虚实结合的、生动形象的中国动画。我国的第一步水墨动画片是《小蝌蚪找妈妈》,这部动画所借鉴的小动物和水墨画来自于齐白石的水墨画。还有我国传统的剪纸艺术,是我国民间最普遍的传统装饰艺术,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和特殊意义。剪纸的材料成本很低,而且制作工期短,适应范围广泛,样式更是千姿百态,所以在民间很受欢迎。而且剪纸艺术不但体现出了人们的民族性审美倾向,还饱含着深刻的民族精神,是一项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的民间艺术。剪纸动画主要就是通过剪纸的造型将故事的具体情节和人物形象表现出来,剪纸不仅能够刻画人物形象,还能够剪成具体的道具和装饰品,将动画的色彩等体现得更加真实、生动。在动画的拍摄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的剧情,将人物和景物的活动细化成各种不同的姿势,在人的操控下,活动关节,采用逐格摄影的方式进行拍摄,产生生动形象、连续的动画影像。中国动画中还有一种形式就是木偶动画,是从木偶戏发展而来的,曾经风靡一时,其中《阿凡提》是大家最熟悉的木偶动画片,是根据新疆的民间故事改编而成的,在动画片中对西域的民族风情进行了具体的描述,再加上造型和对白的夸张幽默,使得动画片深受人们的喜爱。动画中的人物造型使用的就是中国传统的木偶表现手法,人物形象深入人心。

结语:中国动画在动画设计师和工作者的不断努力下,实现了吸收和借鉴优秀传统民族文化,创造独具民族性审美特征动画作品的伟大目标,在国际动画市场上占据了有利地位。但是,伴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发展,动画设计者应该在传承传统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地更新完善,创作出更加受欢迎的动画片,从而实现中国动画的快速发展。

摘要:在中国传统历史文化和道德理念的影响下,中国动画创作出了具有民族性审美特征的动画电影,展现出了中国动画的艺术魅力,因此在市场上备受欢迎。本文对中国动画的民族性审美特征做了具体的分析。

关键词:中国动画,民族性,审美特征

参考文献

[1]李蕾,刘洋.中国动画的美学价值研究[J].现代装饰(理论),2016,(01).

[2]李淑龙.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运用探析[J].艺术教育,2011,(07).

浅谈动画审美特征 篇9

【关键词】动画审美审美特征

动画是一种由造型艺术与电影和电视艺术结合的,是创造性地运用造型语言塑造形象,并创造性地运用“动”来赋予动画生命力和运动形态;一提到审美学我们往往感觉它是与现实生活分离的,审美是什么,要想明确这个问题,首先应该明确什么是美。美是能够使人们感到愉悦的一切事物,我们所熟知的美学都是与哲学紧密相连的,所以美学就在哲学的压力下变得高高在上,也理所应当的成为一門死角文学。因此动画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审美对象,与其他艺术相比具有独特的审美特征,这种审美特征以动画的本质和特性为基础,强调造型美,又强调运动美,体现在超越现实世界的距离美,使接受者感官愉悦。

1 造型美

成功的动画片必须具备很好的人物设定,让接受者去了解这个人物的外貌,情感和性格。在造型艺术领域,由于所使用的物质材料和表现手段的不同,不同艺术种类的美学特点各有差别。动画家会利用手中的铅笔、颜料、泥、布、纸张、金属、沙石、木等材料来塑造可视的动画形象,但不管运用何种材料,也不管可视形象是抽象的还是具象的,都是动画创作者表现社会生活和艺术家情感的艺术形式,体现出造型美,其主要审美特征是直观具象性。这种直接具体的形象蕴含着丰富的艺术意蕴,把具体可视或可触的形象直接呈现在观众面前,引起观众直观的美感。造型性是造型艺术最为基本的特征,它是指艺术家使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在一定的空间中塑造出艺术形象。由于这种艺术形象是直接的空间存在形式,因此人们的视觉可以毫无障碍地感受到它们的存在,从而引发审美感觉。如剪纸动画片并不是中国的首创,但是在中国的剪纸动画却有着与其他同类型动画的独特之处。我国拥有大量的民间剪纸能用于借鉴,如民间的剪纸、皮影戏、民间美术的许多元素融入其中。如果说水墨动画胜在内蕴深刻,那么剪纸动画则胜在其造型的精巧、别致,同时具有独特的美学风格,体现了中国元素和民族风格。

2 运动美

动画艺术从字面的意思就可以看出运动才是动画的核心,利用的是人“视觉暂留现象”所发明的艺术有着静态视觉艺术所不及的独特魅力。动画的运动美学构成艺术最重要的审美特征,是动画最具有艺术表现力,最能够打动人的思想情感,感染人的视听和心理审美作用及审美意识的重要元素。动画以自身技术的优势在运动表现时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动画充分的利用影视动画的运动性,大幅度的夸大强调,注重动作的连续和设计的优美感,合理的对镜头的角度,位置进行全方面的调整,利用蒙太奇手法加快场景的切换速度,强化了光影效果和音响效果,给观众的视觉和听觉造成巨大的冲击。动画和电影都是注重表现运动的艺术,但是动画中的运动美强调的并不是类似于电影中记录的运动美感,在动画中运动美表现在体现动作节奏美、运动轨迹美以及使运动产生错觉的美,它不是照搬现实的效果,是创造出来的韵律美。运动的规律性和特殊性一直是科学家不断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艺术家竭尽全力表现和描述的对象。

3 距离美

谈到距离美,第一反应就是地域的差距,国内的动画发展和美国日本动画是有一定的差距,这里所说的距离美是动画所表现出来的真实与虚构的关系。由于动画不是对现实世界的真实描摹,所以动画的世界本身就是超越现实世界的,正是这种超越性在人们观赏动画作品时产生出了感官愉悦,即与现实中人们的视觉感观所感受到的“真实性”状态的差异而产生的距离美感,表现出间离特征,体现出超越现实世界的感官愉悦美,如幻想的造型、幻想的世界、随心所欲的动作表现,无论是写实的还是漫画风格,都对取自于自然或是产生于幻想的形象进行夸张、归纳的主观创造,使它成为艺术家心灵的意象、观众与创作者心灵的沟通桥梁,也正是在动画创作的过程中对于动画世界表现的一切要素的人为夸张变形或是完全创造的可爱的、可笑的、幽默的、荒诞的、离奇的形象、故事、情节以及世界观等都会对观众的视觉感官产生不同程度的刺激和愉悦感。如动画是一种“夸张”的艺术,在动画的创作中,夸张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它的运用总是无处不在的,从人物的设计和故事剧本,场景造型都是设计师对动画的夸张进行了艺术加工。夸张不管是在艺术创作上还是动画创作中都是为了表现一种强烈的思想感情和视觉冲击,突出事物的本质。

总之,要了解审美特点,首先应该明确什么是美。美是能够使人们感到愉悦的一切事物,它包括客观存在和主观存在,应该深入揭示美的内涵。但是,认为美是能够使人们感到愉悦的一切事物,不准确,不应该是“使人们感到愉悦的一切事物“,只应该是其中的一部份事物。所以,美是事物促进和谐发展的客观属性与功能激发出来的主观感受,是这种客观实际与主观感受的具体统一。事物具有促进和谐发展的属性与功能是自然美,加工事物使它形成促进和谐发展的属性与功能是创造美,促进和谐发展的思想与情感是心灵美,创造和谐发展的行为与实践是行为美,追求和谐发展的精神是内在美,有利于和谐发展的仪表是外在美。

参考文献:

【1】丛红艳。动画运动规律[M] 。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2】郑玉明,于海燕。动画项目营销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3】张静。美国经典动画较色造型案例的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

动画片的特征 篇10

一、画面

动画广告是以视听语言的形式向观众传达信息, 同时动画广告集成了动画本身的特点:创造性、夸张性、趣味性、多样的表现形式, 也正是因为加入了动画的元素, 广告内容越来越鲜活, 同时画面也越来越生动。动画广告画面具有如下美学特征:

(一) 形象性。

在文艺创作和语言交际中, 用形象的特殊形式反映生活所具有的具体而生动的能唤起人们感性经验和思想感情的属性。动画形象以其视觉传达的世界通用“语言”形式成为影响广告的因素;我们大家都不会陌生“唐老鸭”、“米老鼠”等动画形象, 它们已深深印在我们的脑海中, 正是这些动画形象的独特性带给了人们深刻的印象。广告中借用符合商品特性的动画形象, 既能将信息形象化地传达给观众, 更能加强画面的特性。如脑白金的动画广告, 脑白金针对的人群是老年人, 动画广告非常形象化地将老奶奶和老爷爷的动画形象展现在大家面前, 直观地传达了商家的信息。

(二) 感染性。

美直接诉诸人的情感, 或喜爱、或激动、或崇敬, 使人在精神上获得一种极大的愉悦和满足。美的东西之所以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就在于它体现了人的东西, 尤其是体现了人的情感生活。

如, 2008奥运动画广告, 为了表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 全片动画广告采用了民族风格, 运用了中国的古建筑、风筝、龙等元素, 色彩上使用了代表中国喜庆的色彩红色, 以红色为主, 五环的色彩为辅, 充分地展现了中国风, 在视觉上给人很强的感染力。

(三) 客观性。

一切美的事物都具有客观物性因素, 这些物性因素在引起人的审美愉悦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决定了人们之所以选择这个事物, 而不是那个事物作为美的对象。

如, 名爵汽车的动画广告, 将汽车的质感与特征一一完美地表现, 将动画与汽车的性能结合, 客观地描述了汽车的各个特点。

综上所述, 内容美与形式美的和谐统一是广告美学画面审美机制的一个组构因素。广告画面是一种实用性的内容美与形式美的艺术综合体。动画广告完美地将内容与形式结合, 充分地表现了其美感。

黑格尔说:“内容非他, 即形式之转化为内容;形式非他, 即内容之转化为形式。”这就是说, 内容与形式是相互依存的, 任何离开了真、善内容的美的形式是不存在的。同样, 任何离开了美的艺术形式的美的内容也是乏见的。可见, 二者不可偏废, 否则就不能产生美感效应。

真正纳入审美机制的广告, 应该是把美与真、美与善、美与质量、美与实用统一起来的结合体, 这也是广告美学的一个最基本的审美特质。

二、音乐

可别小看这短短的几秒钟动静, 我们对品牌的许多印象都是由它带来的, “燕舞, 燕舞, 一起歌来一片情”“当太阳升起的时候, 我们都爱天长地久”“娃哈哈果奶”等, 只要一提起这些歌词, 我们脑中就立马回旋起那些可谓经典的旋律, 这些美妙的旋律、琅琅上口的歌词使得品牌脱颖而出, 犹如刻在我们记忆深处的印章, 接受了, 就很难忘记。

随着竞争加剧, 人们生活节奏加快, 广告要让消费者主动关注、喜爱其音乐, 通过重复的记忆和接触, 达成突破传统视觉接触, 使品牌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进入目标消费者心里的效果。许多的广告音乐片段之所以得以传唱, 是与洞悉了消费者心理, 引发了他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密切相关的。这也是体现动画广告美学特征的内容。

(一) 音乐是情感的载体, 情感更容易打动别人, 作用大于文字。

美国广告理论专家Schwartz提出的“共鸣模型” (ResonanceModel) 认为, 成功广告一定与目标受众产生了共鸣, 广告唤起并激发其内心深处的回忆, 产生难以忘怀的体验经历和感受, 赋予品牌特定内涵和象征意义, 并在消费者心目中建立情感联想。而这种情感的建立是需要以音乐为基础的。

(二) 建立品牌, 树立形象。

娃哈哈从一首儿歌的音乐开始, 这让我们记住了它, 在所有“娃哈哈”的电视、广播广告中, 都会出现以渐高的音阶、由童声唱出“娃哈哈”, 在我们听觉记忆中留下深刻鲜明的印象, 只要我们听到这简短、明快的音乐, 就立马联想到了娃哈哈品牌, 并产生了丰富的品牌联想。

摩托罗拉的新品牌推广运动口号是“Hello MOTO”, 虽然没有旋律, 但同样效果强烈, 针对新群体的个性化的问候语气, 显得如此与众不同, 很酷、很自得的神态跃然而出。另外, 无论是Windows的开机声, 诺基亚标志性的新铃声, 还是OPPO广告曲, 三星手机广告音乐, 曼秀雷敦广告歌 (We’ll kiss you everyday) , 绿箭香口胶广告歌曲 (Rhythm of the rain) , 它们都有一种行为习惯的烙印, 这个烙印是由于它的特别、简洁, 并通过品牌广泛的线上线下的传播所达成的。

音乐将品牌和消费者需求联系起来, 并不断地提醒消费者, 既能水到渠成, 又能达成品牌的“需求联想”。

(三) 突出商品特性。

通过音乐让消费者接受产品的卖点往往更加容易, 如所有的卖场、餐厅都会播放相应的音乐来刺激消费, 同样, 人们也会接受、记忆甚至是传唱。通过音乐来传递的产品利益点, 这是单纯的广告说教所不能够达到的, 必须能够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和情绪渴望, 将品牌贴上一种功能特点、生活方式、甚至生命感悟的标签。

“更多选择, 更多欢笑, 就在麦当劳。”说的是麦当劳在给你提供更多产品选择的同时, 能给你带来更多快乐回忆, 大家对品牌提倡的主张记忆更加深刻了, 很多小孩子想去麦当劳就会嘟着小嘴可爱地对着大人唱上这一句, 似乎又给了大人另一个去麦当劳的理由。“今麦郎弹面”使用于今麦郎的弹面系列产品, 简单的唱词留给我们的印象大大超越了类似主张的竞争品牌, 想买“弹面”还有其他的选择吗?在音乐的过程中大大加强了商品的特性, 让大家更了解商品, 更愿意去购买了。

(四) 传播的广泛性。

因为音乐不受空间限制的特殊性, 受众即使没有看到画面, 仍然可以根据其特定的声效和品牌产生一对一的联接, 我们可以躲避画面, 却很难躲避声音, 其广泛性的存在, 使得声音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传播效果被大大扩大了, 起到了“听其声知其品牌”的作用。诺基亚的铃声全世界都一样, 在世界任何角落听到, 就知道是属于这个品牌的。雅倩将品牌名称演化为特定的“啊欠”声, 也具有广泛性, 任何语言的人听到都会直接联想到雅倩品牌。即使不同语言的歌词, 我们也能够通过共同的旋律来知晓这是同一个品牌的广告。

动画广告均带有浓厚的商业及宣传成分, 而制作时间、播放时间等均比一般动画少, 目的是以宣传商品, 刺激人们购买商品为主。这也造就了动画广告独特的美学特征, 主要从画面与音乐两方面刺激消费者的感官, 这是最直观的表达方式。

摘要:美学是人类社会实践、审美实践、创造美实践的产物, 是对人类、个体的历时性、共时性审美、创造美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任何的艺术表现形式都依赖于美学, 广告也不例外。在电视广告中, 动画广告是电视广告的一个分支, 是最能发挥创作者的主观创造性和自由发挥度的一类广告, 具有一些实景拍摄的电视广告所不能达到的艺术效果, 越来越受到电视观众的青睐。本文主要从体现动画广告美学特征的画面、音乐两个纬度探讨动画广告。音乐与画面结合, 可以更好地表达广告内容, 升华主题, 达到最完美的视听效果。

关键词:动画广告,美学特征,画面,音乐

参考文献

[1]凌继尧, 徐恒醇著.西方美学史 (第一卷)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4, 12:5-7.

上一篇:竞技类节目下一篇:工作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