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品收购站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调查报告

2024-06-24

废品收购站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调查报告(共2篇)

废品收购站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调查报告 篇1

废品收购站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调查报告

导言

在低碳环保提上议事日程的今天,学校、家庭、企业越来越关注废旧物品的回收,旨在调查得出废品收购站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根据调查结果,试探索出更加合理的分布状况及运作流程,提高人们的低碳环保意识。

调查方法:

以地大为中心,向东西南北四个方向骑车走访学校、社区周边的废品收购站,做好记录,整理材料,分析问题,试给出一些可行的建议。在掌握一定资料的情况下,走访洪山区工商所,进行沟通交流,采纳他们的一些指导建议,完善此次调查。

在对武汉市洪山区26家废品收购站的走访与调查中发现,回收站的分布具有以下四个主要特征。

一、密集性。距华中科技大学一里左右、关山大道右边的一竹林熊小区,居民较多,又比邻学校,废品收购站甚是密集,在不足三百米之内,有七家,在其他地方此种密集情况也很突出。

二、微型性。在所走访的几十家废品收购站,都是家庭夫妻两人经营,规模稍微大些的最多雇佣一个人,即使所占空间位置较大,但规模确实很小,辐射面仅在所在的社区。

三、隐蔽性。在所调查的废品收购战中,都没有正式的门面,都是以在社区或是村子里的住户为营业点,广告牌基本都是在木板或是铁皮上写着“废品回收”四个字。不过,根据其门口堆放的东西,也很容易辨别。

四、破落性。几乎所有的废品站所在的地方都是经济商业不繁荣的地方,即使是社区,也是在很低端的社区,比较贫穷些的社区村子。

在分析得出以上特征之后,进一步探究影响废品收购站分布特征的原因,得出以下成果。

密集型特称出现的原因可能有跟风形式,看邻居或不远的地方有人收购废品,自己也想尝试以下;还有就是小区较为密集,每家的空间较小,其居家住宅限制使得规模做不大,容纳不了周边的供应废品的群体,只能以多家来解决此种问题;微型性特征主要是由于都是以家庭经营,利用自己住宅,受空间所限。即使扩大规模,专门买地办一家大型的收购站,可是由于服务的对象分散,即使价格较高,顾客也不会走很远的路来处理自己的废品。因为,此种收购站服务的对象就是临近的居民,每人的日常家居废品不会很多,只能靠人多量大来积累,所以这是众多小型废品收购站存在的重要原因。隐蔽性与破落性原因同样如此,都是隐藏在幽深的、较老的巷道,住宅里面,原因是商业繁华些的地方租金太高,而且服务的群体也不是很多。且废品收购站周围的环境很不好,比如,不可能在肯德基店旁边有一家废品收购站。只有较为破落些的小区村子,环境要求不是那么讲究的地方,才能允许废品收购站点的存在。其供应废旧物品的群体特点,也决定了破落性。其中访谈中最经典的一句话是“没钱的人才来卖废品”,是的,这类群体大多是较为弱势的,如落后些社区的居民、清洁员、大学生、农民工等。

与洪山区工商所工作人员的交流中,谈论了废品收购站对社区环境卫生的影响问题,他们也有一定的方式来解决处理,比如,限制他们什么类废品怎么放置以及及时处理的问题。还和他们谈到街道上流动收购废品的问题,当然这属于城管的职责了。前文提到,废品收购站在一般街道上是没有分布的,但像一些商铺超市什么的,日常也会有很多的废品需要处理的,而他们又不愿自己拿到废品收购站点,所以流动废品收购就解决了这个问题。但这无疑妨碍了一定的城市管理秩序,且由于此种流动回收的数量也较多,甚至出现了因为争夺“废品”而发生

口角的争执。针对此种问题,工商所的工作人员如此说道,希望能有一些较大的,如回收公司能够采取电话预定或网上预定的方式,定点定时地上门回收,解决此种问题。当然此种方法也有弊端,真要实施的时候,还需仔细论证。

在对废品收购站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原因有所了解了之后,我们团队又追根溯源,到了废旧塑料瓶加工厂走访了一下。因为塑料瓶是每家废品收购站很重要的一种收购品,占了很大的分量。众多分散的废品收购站,当他们的废旧塑料瓶积累到几百公斤(大约几万个)的时候,就送到加工厂处理掉。加工厂处理成为pet颗粒,再制造成其他的工业产品。其实,众多分散的废品收购站很有存在的必要性,他们尽管之间没有联系,可他们共同将废旧的塑料瓶回收利用。这样挺有效的,如果是一家大的回收公司想做到这些,其困难也是难以想象的。所以,自然形成的这种废品收购站分布不能说是很科学很合理,但它很有存在的必要性,是正当的市场竞争下生存的。所以预期设想推出新的更加科学合理的布局,在现实条件下很难实施。因为,首先从经济角度讲,收入很大大于投入,因为布置如此多的回收站点,需花费很多资金。如果,不设置回收站点,采取专用车辆回收方式,目前还不成熟。因为人们还没有这种回收的意识,任重而道远。小结:

为期五天的调查活动圆满完成,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在对武汉市洪山区几十个废品收购站走访中得到了废品收购站的分布特征——密集性、微型性、隐蔽性、破落性以及分析造成如此分布的原因。还在工商局人员的建议下,增加了访谈问题,改善了访谈形式,证实了有些居民还是很希望可以定时或按需上门回收废旧物品的。

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交流方式方法有待改进,语言用词有待调整,遇到不配合的人员如何对待等等。总的来说,此次活动还是经历了很多,了解了很多,思考很多,收获了很多。

废品收购站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调查报告 篇2

耿皇井田位于安徽省涡阳县境内, 井田为隐伏煤田, 经钻探揭露的地层自下而上分别为石炭系太原组, 二叠系山西组、下石盒子组、上石盒子组、石千峰组, 第三系、第四系。井田位于淮北煤田涡阳矿区的北部, 地处宿北断裂以北, 丰涡断裂、夏邑~固始断裂之间的断块内, 主体构造表现为一遭受断层切割的单斜。井田总体形态为一走向北东倾向北西的单斜构造, 倾角5°~15°, 一般为10°, 沿走向和倾向变化不大。断层较发育, 综合地震、钻探、测井资料, 井田内组合断层135条, 均为正断层, 其中落差≥30 m的大、中型断层23条;井田内发育有罗庄背斜、高庄向斜和孙庄背斜三个次级褶曲。

2 井田地温

2.1 井田地温状况

勘探过程有14个钻孔进行了测温, 其中3个为近似稳态测温, 其余为简易测温。钻孔测温结果及地温梯度值如表1所示。根据表1可以看出, 井田地温梯度为2.13~2.72℃/100 m, 平均为2.48℃/100 m, 增温级为40 m/℃, 属基底型正常背景下的正常地温区。沿用涡阳矿区资料, 计算出井田恒温带温度为16.9℃, 恒温带深度为30 m。钻孔测温深度在-1 016~-1 626 m, 井底岩温在42.5℃~59.2℃。井田一级 (≥31℃) 高温区在600~840 m, 二级 (≥37℃) 高温区在840 m以下。该井田81、82和10煤层埋深皆在840 m以下, 故皆在二级高温区。

2.2 井田地温分布规律

2.2.1 地温随煤层埋深的增加而增加

通过分析, 各主采煤层温度T与埋深H成正相关, 两者之间有很好的线性相关, 关系式如表2所示。

10煤层底板温度:井田10煤层测温深度为-944.38~-1 684.20 m, 底板温度41.47℃~61.60℃, 平均47℃, 一般为45℃~50℃, 均属于二级热害区。等温线与底板等高线趋势较一致, 并随着底板深度的增加而增加。由于受断层影响, 地温高低不均。10煤层底板等温线如图1所示。

2.2.2 地温在平面上的分布情况

井田-950 m水平地温分布:井田-950 m水平地温为36.51℃~41.89℃, 平均39.74℃。从平面上看, 地温分布呈现井田北部和中部地温较低、西部地温较高的趋势, 中部测温孔8-8和北部测温孔13-10的地温梯度分别是2.27℃/100 m和2.13℃/100 m, -950 m水平温度分别为37.76℃和36.51℃, 属于低地温区域。孙庄背斜两翼地温差别明显, 南部地温明显高于北部。-950 m水平地温等值线如图2所示。

3 影响地温分布的地质因素

从井田的地温分布规律可以看出, 造成耿皇井田地温异常的热源主要来自地球内部, 因此, 煤层埋藏越深地温越高。经过分析, 井田地温主要受到地质构造影响较大, 地下水活动有一定的影响, 而岩浆岩侵入活动影响较小。

3.1 褶曲构造对地温的影响

根据有关研究证实, 构造隆起区和背斜部位地温高、地温梯度大, 构造坳陷区和向斜部位温度低、地温梯度小。

造成上述特点的原因是由于岩石热物理性质的影响。因为结晶基底的岩石导热率高, 沉积盖层岩石的导热率低;在沉积盖层内部, 顺层面方向导热率高, 垂直层面方向导热率低。这就造成热量向基底隆起部位和背斜轴部集中。因此, 在同一水平, 基底隆起部位和背斜轴部的地温及地温梯度, 较相邻的基底拗陷部位和向斜核部要高[1]。

从图1可知, 罗庄背斜和孙庄背斜附近测温孔6-9和11-9地温梯度分别为2.5℃/100 m、2.66℃/100 m, 明显高于高庄向斜附近测温孔8-8的地温梯度值2.27℃/100 m。可见, 褶曲构造对耿皇井田的地温分布产生了影响, 背斜附近地温高于向斜附近地温。

3.2 断裂构造对地温的影响

张性和张扭性断裂是地下水和地下热水运移的良好通道。它既可以使表层和上部凉水不断地渗流到地下深层, 使原始地温降低, 也可以使地下深处的热水或断层生成的热源不断地输送到上部, 使原始地温增高。压性或压扭性断裂, 结构面两侧岩石挤压强裂, 结构致密, 地下水在垂直断面的方向上不易渗透流过。当地下水在深部向排泄区水平径流时, 遇到隔水的压性断裂, 就造成了地下水的富集, 而改变了径流条件, 地下热水就沿着压性结构面的相对开启部分或派生的张性羽状断裂向上运移, 因而改变了原来的地温状况。所以断层带尤其是较大的断层带附近, 常产生低温或高温的异常现象。

耿皇井田内断层普遍发育, 均为正断层。SF6断层位于井田的中深部, 正断层, 走向北东, 倾向北西, 倾角40°~70°, 落差0~380 m, 井田内延伸长度约3.6 km, 北端与SF7断层相交。该断层上盘区域的10-12测温孔和下盘区域的13-10测温孔, 其地温梯度值和井田-650 m水平地温分别是2.65℃/100 m、2.13℃/100 m和34.3℃、28.3℃。可见SF6断层上盘区域地温明显高于下盘区域地温。可见, SF6断层对该井田北部地温有显著影响。

3.3 地下水活动对地温的影响

地下水是最活跃的地质因素, 在地壳浅部广泛分布, 易于流动, 且热容量大, 对地温场有重要影响。地下水与围岩温度场的相互关系包括地下水与围岩温度平衡和深循环上升地下水引起的局部热异常。第一种类型是地下径流缓滞地带的特征。如华北、东北一些大型沉积盆地的腹部, 沉积层巨厚, 沉积岩层中的地下水径流缓滞, 其与围岩的温度处于平衡状态。如兖州煤田、两淮煤田和丰沛煤田等属于这一类型。这些地区含煤地层的地温梯度在2.5~3.0℃/100 m之间。深循环上升地下水引起的局部热异常是由于深循环的地下水在循环过程中被岩温加热之后, 在有利的地质构造条件下, 如沿高角度断裂带或急倾斜的透水层向上涌流, 在通道周围及其上方形成局部热异常。

沉积盆地小, 在覆盖层掩盖之下的相对高温承压水的排泄区, 热水上升活动可形成一定范围的高温异常。这类异常的出现往往与潜伏的阻水构造有关。在缺乏排泄通道时, 相对高温的承压水向上顶托渗透, 造成温度梯度的增加。

热水上升活动均有一定的通道, 最常见的是断裂系统。众所周知, 张性断裂有着良好的开启性, 是构成热水活动通道的主要类型。然而, 热水活动也与压性断裂有关。压性断裂受主压应力作用, 对于深部循环的地下径流起着阻水作用, 促成地下热水的聚积, 致使地下水顺着张性断裂和压性断裂相对开启的部位向上运移。往往在张性断裂与压性断裂交汇部位岩石破碎, 裂隙最发育, 是热水上升的良好通道。因此, 热水活动是由构造控制的。耿皇井田位于淮北煤田涡阳矿区的西北部。涡阳矿区二叠系煤系地层下部, 广泛分布着石炭系和奥陶系的灰岩裂隙-溶洞含水层, 地下热水通过断层的运移或由于断层的阻水作用而影响到地温的分布。

3.4 岩浆岩侵入对地温的影响

岩浆活动对地温影响主要取决于两方面:一是岩浆侵入或喷出的地质年代, 年代越新, 对现今地温场的影响越大;二是岩体规模、产状和性质[2]。所有岩石都含有放射性元素。其中能产生大量热能的有铀、钍、钾及其生成物。这三种放射性元素, 主要含于花岗岩中, 次为玄武岩和橄榄岩。岩浆岩尤其是酸性岩浆岩, 放射性元素蜕变热对地温影响较大。

井田内岩浆虽侵入煤层, 但对地温的影响并不明显。主要是因为两个方面:一是岩浆主要为中性岩浆岩, 其中放射性元素含量较低, 由此产生的热量对地温的影响也不显著, 而且侵入规模有限;二是岩浆岩是燕山期形成的产物, 距今约1.1亿年, 年代久远, 岩浆活动的余热早已消失殆尽[3]。

4 结论

耿皇井田煤层埋藏较深, 普遍在-840 m以下, 均处于二级高温区, 地温分布主要受埋深影响。矿井在设计、建设的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高地温的问题, 并采取相应的降温措施。

地温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由于井田内地质构造比较复杂, 地温分布受到褶曲和断层的影响比较大;地下水活动对地温分布产生一定的影响, 岩浆活动的影响不大。

参考文献

[1]李红阳, 朱耀武, 易继承.淮南矿区地温变化规律及其异常因素分析[J].煤矿安全, 2007 (11) :69-71

[2]谭静强, 琚宜文, 侯泉林, 等.淮北煤田宿临矿区现今地温场及其影响因素分布特征[J].地球物理学报, 2009, 52 (3) :733-739

上一篇:赌书消得泼茶香作文下一篇:物资仓库保管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