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本科毕业论文

2024-09-16

审计本科毕业论文(共4篇)

审计本科毕业论文 篇1

摘要:应用型人才培养要以应用能力为核心构建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 因此作为应用型本科非审计专业的审计学课程, 其课堂教学设计应遵循以自主学习为导向、以培养能力为目标、以社会需求为归宿、以专业为依托、以理论性与实践性相融合为基础的原则, 紧密结合专业特点, 突出案例教学法, 充分利用审计理论的逻辑关系, 化抽象枯燥为形象生动, 精心制作运用课件, 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启发式教学。

一、审计学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

(一) 会计专业和财务管理专业审计学教学内容

对于会计专业和财务管理专业, 审计学课程作为必修课, 可作为学年课程设计120-136学时, 分为审计学原理、审计实务及审计模拟三部分。

1. 关于“审计学原理”的架构与逻辑设计。

审计学原理部分的整体架构设计应首先介绍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从中得出审计的定义, 再介绍审计职业道德与执业准则以及相关审计基本理论, 包括管理层认定与审计目标、审计方法、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审计计划、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控制测试与实质性程序、审计抽样、审计报告, 然后用审计流程, 即风险的识别、评估与应对将审计基本原理动态地串联起来, 使各个孤立的审计基础理论相互融通形成一个整体, 且体现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

2. 关于“审计实务”的架构与逻辑设计。

审计实务部分应体现审计学原理在实务中的运用, 贯彻风险导向审计模式, 即风险识别、评估与应对的脉络。在架构与逻辑方面可以按照业务循环法安排审计。以制造业为例, 可将业务流程分为采购与付款循环、生产与仓储循环、销售与收款循环、筹资与投资循环, 在每个业务循环内按报表项目实施实质性程序。在这种方法下需要解决如何安排跨循环项目归属的问题, 如货币资金、存货、固定资产、管理费用、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等。可将存货审计依其在业务流程各阶段表现出来的不同特征分别划分为采购与付款循环、生产与仓储循环审计;将固定资产审计、货币资金审计从业务循环审计中划分出来单独安排;从支出的角度将管理费用审计归于采购与付款循环审计;将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与销项税额审计分别归于采购与付款循环审计、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

3. 关于“审计模拟”的架构与逻辑设计。

审计模拟可以根据教学条件选择进行手工审计模拟或计算机辅助审计模拟。模拟实际审计工作情境, 开发与创造仿真的审计模拟实训条件, 包括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资料;被审计单位会计资料, 包括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财务报表;被审计单位的其他相关资料;全套审计工作底稿, 并且从被审计单位和审计主体两个角度设计审计实务中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形, 例如可将被审计单位的库存现金盘存金额设计为账实相符、溢余、短缺三种情形。如果选择计算机辅助审计模拟, 可以使用某一审计软件, 重点进行操作练习。

(二) 财政、金融、保险、税务、企业管理等专业审计学教学内容

对于财政、金融、保险、税务、企业管理等专业, 审计学课程作为了解性质的知识模块, 可作为学期课程设计48-64学时, 仅开设审计学原理课程。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审计学原理, 需要将审计实务的内容适当整合到审计基本理论教学中, 例如可以使用案例将审计实务贯穿到审计理论中。

二、审计学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的设计

(一) 突出案例教学法

审计学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务教学都适合运用案例开展。审计案例教学能够加深学生对审计理论知识的理解, 培养其运用专业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思辨、表达能力。编写与教学内容相配合的案例是使案例教学发挥效用的基础, 为此, 授课教师应以审计实践资料为基本素材, 提炼出符合审计学教学规律的典型案例, 将审计理论及实务融汇于案例之中, 使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及讨论时能够总结和归纳审计理论与实务知识。

(二) 巧用逻辑关系

各项审计理论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密切相关, 在审计学的教学中应遵循并探索审计学科的内在规律。以“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为例, 审计重要性理论的本质要求在审计工作中识别重大错报, 但审计实践中存在重大错报未被识别的可能, 从而形成了审计风险。因此, 由审计重要性理论的本质引入审计风险理论教学, 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与运用这两个审计理论, 如果单纯地分别介绍审计重要性理论与审计风险理论, 将不利于学生理清二者间的逻辑关系。

(三) 化抽象枯燥为形象生动

审计学理论性较强, 容易使学生觉得枯燥, 所以在教学中应争取使枯燥的理论形象化, 例如可将审计准则的作用与学生守则的作用进行类比;可将“合理确定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是应对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最重要的方面”这一理论用“面包充饥、水解渴”来比拟, 使审计学理论更易于理解且形象生动。

(四) 精心制作并运用课件

为了充分发挥教学课件在审计学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需要授课教师根据教学实际, 结合教学内容自主或参与制作教学课件, 以体现个人的教学风格, 渗透个人的教学思想, 最大限度发挥课件的功效, 使其更适应教学需要。例如, 可以利用PowerPoint开发课件讲授“应收账款的审计目标”, 利用软件的“进入”功能将板书不可能呈现的内容——各项审计目标的具体内容, 一一展现出来, 并与管理层认定相对应, 加深学生印象;也可利用软件的“退出”功能将以上具体内容移开, 使屏幕上只留有各项目标的关键词, 从而使得要点突出。

(五) 课堂教学学生主体化

授课教师应潜心钻研审计学教学内容, 根据教学内容探索相应的互动式及启发式教学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能够在教师的引导及启发下积极思考, 从而得出结论。例如在“审计证据的特征”的教学中, 可以设计几组不同种类的证据,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比较、判断各项证据的相关性与可靠性;在建立审计风险模型时可设计固有风险 (IR) 、控制风险 (CR) 、检查风险 (DR) 分别为零的三种情况, 从而使学生得出相应的审计风险 (AR) 的结论, 通过归纳总结得出审计风险与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的关系式, 建立审计风险模型。

审计本科毕业论文 篇2

一、企业会计方面

1、关于中小企业会计核算问题探讨

2、关于会计政策的选择问题探讨

3、试论会计信息失真及对策

4、关于会计披露问题的探讨

5、试论会计监管问题

6、关于会计要素有关问题的探讨

7、关于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运用

8、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对策

9、关于谨慎性原则的应用问题探讨

10、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运用分析

11、重要性原则在具体准则中的体现

12、论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13、论会计信息的可信性

14、论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信性

15、论稳健原则

16、存货管理问题初探

17、试论存货计价与存货控制

18、试论企业应收账款的现实问题及对策

19、论企业固定资产折旧的有关问题的探讨

20、长期投资成本法与权益法(的研究)

21、投资收益的确认与计量问题探讨

22、试论现阶段我国会计目标的定位

23、我国会计理论体系的探讨

24、现代企业制度下会计改革问题探讨

25、关于会计准则若干问题的思考

26、关于会计准则建设的初探

27、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比较分析

二、审计方面

1、论审计风险与审计责任

2、关于会计事务所内部管理的研究

3、论风险导向审计

4、验资的风险规避问题研究

5、经济效益审计与财务审计若干问题的探讨

6、谈审计人员职业道德

7、审计失败的成因及规避

8、政府审计模式比较与选择

9、论审计信息质量

10、论审计风险及管理

11、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12、论审计目标与审计证据的获取

13、论我国审计组织体系的健全与发展

14、论我国审计体系的改革与完善

15、论审计的法制化、规范化建设

16、论审计执法与处罚力度的强化

17、论审计风险及其防范

18、论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审计

19、对验资中有关问题的探讨

20、论内部控制系统审计(制度基础审计探讨)

21、论审计工作质量的控制与考核

三、成本会计,管理会计方面

1、投资决策方法的比较及其应用

2、内部控制策略研究

3、加强会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研究

4、本、量、利分析法在实践中的应用

5、变动成本法的应用研究

6、管理会计的假设前提与原则

7、投资决策分析方法的探究

8、责任会计的研究

9、关于投资项目决策的研究

10、标准成本的研究

11、战略管理会计研究

12、关于内部转移价格的研究

13、关于成本差异分析的研究

14、关于敏感性分析的研究

15、责任成本会计在企业中应用的探讨

16、当前企业成本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

17、试论降低成本与提高经济效率的关系

18、标准成本制度在我国应用的探讨

19、变动成本计算与制造成本计算模式相结合问题的探讨

20、定额法的应用及其改革问题的研究

21、标准成本制度下成本分析的研究

22、制造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的比较研究

四、财务管理方面

1、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讨

2、财务风险的分析与防范

3、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公司治理与财务重构

5.、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筹资渠道和筹资方式的研究

6.、如何制定企业的信用政策

7、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实证研究

8、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

9、资本成本决策研究

10、企业营运能力分析体系的研究

11、企业获利能力评价体系的研究

12、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的研究

13、关于内部转移价格的研究

五、经济法律方面

1、一人公司法律问题研究

2、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法律问题研究

3、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内部监督机制的法律思考

4、公司法出资形式法律问题研究

5.、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公司法规制若干问题研究

6、论一人公司债权人利益的法律保护

7、公司分立中债权人利益保护研究

8.、试论会计造假的防范于治理

9、关于会计职业道德的探讨

10.、会计诚信问题的思考

11、关于增值税若干问题的探讨

12、论债转股对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影响

六、会计电算化部分

1、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安全分析

2、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容错性及可操作性问题的探究

3、会计电算化核算系统的子系统划分研究

4、会计电算化工作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5、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工作方法的影响探讨

6、会计电算化对传统会计职能的影响探讨

7、商业进销存系统模式研究

8、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9、网络会计研究

本科审计教学现状与改进建议 篇3

1. 本科审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1) 教学目标没有落实。本科审计教学的定位主要是让学生掌握现代审计基本知识、理论和技能, 熟悉审计职业工作环境及要求, 具备对复杂、重大、隐蔽性强的财务舞弊行为作出合适的审计判断、侦察、确认及处理的实战能力。审计教学目标定位的出发点很好, 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不管是审计知识还是审计技能, 学生均没能很好地掌握。

(2) 师资招聘仅强调学历。近年来, 本科审计师资的来源主要是审计专业毕业的博士和少数硕士, 而对教师的审计实务经验基本上没作硬性要求。

(3) 教学上偏重理论。本科审计教学普遍采用以教师讲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基本拘泥于书本;教学方法局限于灌输。

(4) 审计课程的课时偏少。大部分学校的本科审计课程, 教师在讲授《审计学》时, 由于课时紧张而删减掉财务审计的内容, 造成《审计学》与《审计学原理》所讲授的知识相差无几, 致使学生对审计实务仍是一无所知。

2. 成因分析。

(1) 本科审计课程测试的内容和方式容易误导学生。目前本科审计课程教学目标的检验手段主要是“试卷式”考试, 考核形式基本上局限于期末考试和注册会计师考试。然而, 由于注册会计师考试对实务要求较高, 参加此考试的学生人数有限。而审计课程期末考试试卷大多采用名词解释、选择、判断、简答等题型, 体现具体审计环节的内容很少, 审计实务性要求偏低。

(2) 审计师资队伍的实务经验比较缺乏。就审计师资队伍而言, 无论是刚毕业的审计博士还是硕士, 都比较缺乏审计实务经验。即使一些教学时间较长的审计教师也存在“偏重理论教学, 脱离实务操作”的情况。如果教师不储备现实中大量鲜活的审计案例, 根本无法将“重要性”、“审计风险”、“审计失败”等审计术语的概念向学生讲解清楚, 更难以带领学生进行“审计计划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填写”等具体审计实务工作的练习和操作。

(3) 教材编写、教学的方式方法和课时安排中存在的不足。本科审计教材基本以CPA财务审计内容为主, 偏重审计理论而忽视审计实务。由于审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若教师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和“眼睛紧盯书本、忽视案例教学”的教学方法, 教学效果将难以保证。另外, 对实务性要求特别强的“审计业务约定书”、“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报告”等具体审计环节, 如果仅仅依靠教师讲授而不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 那么学生学过后了解的只是零碎的知识而不是系统的体系, 条条框框记得不少, 但对其在具体审计工作中的确切使用方式、具体体现形式却是茫然不知所以。很多学生在审计课程结束后根本不会填写最基本的审计工作底稿, 而只是大致了解审计工作底稿的具体要素, 更不知道审计工作底稿设计这些内容的真正作用。

审计课程的课时安排没有结合知识密集性和审计流程连贯性的特点, 而只是和其他会计课程一样, 仅仅依据教材章节的数量。相对审计课程而言, 其他会计课程章节内容之间的关系更多体现为块与块之间的衔接, 去掉一块对大局基本无影响或影响较小。而审计课程章节之间则是连环相扣的, 去掉任何一环都不行。

(4) 本科会计院系的教师普遍不愿讲授审计课程, 原因在于: (1) 讲授审计课程要求掌握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比讲授其他课程的要多。审计课程由于其综合性强, 审计课程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管理学、企业战略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和经济法规等知识, 而且必须紧跟会计、审计准则和国家相关经济法规变动的步伐, 不断更新知识, 并密切关注审计实务领域的动态。相对其他会计课程而言, 备课和讲授的劳动量都较大, 就同样课时来说, 要比讲授其他会计课程多付出几倍的劳动。 (2) 审计课程需要讲解的内容较繁杂。最让审计课程教师头疼的是, 学生在学习审计课程时需要运用前期学过的相关知识, 但是由于这些相关知识学生原来只学没用或已遗忘, 审计课程教师为排除审计教学障碍, 还必须先讲授相关知识的运用方法。例如, 就分析性复核而言, 就牵扯到管理学、理财、税务、会计以及内部控制等知识。 (3) 审计课程教师高强度的劳动得不到相应的物质和精神激励。目前, 在全国本科院校中, 没有一个会计院系对审计课程教师的这种额外付出给予足够的重视, 更没有具体的激励计划和措施。 (4) 审计师资力量薄弱, 日常教学任务繁重。由于历史的原因, 各高校审计教师的数量有限, 一般审计教研室的教师数量也就是3~5人。随着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的日益激烈, 在校生的注册会计师考试热也逐渐升温, 审计课程的学习不再是会计专业学生的专利。应学生的要求, 财经类专业大都开设了审计课程, 从而使审计教学的任务加重。

二、加强本科审计教学的对策

1. 注重落实审计课程的教学目标, 加强相关教育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

审计课程教学目标的定位对审计课程的教学方向、方式以及审计师资的配备和要求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整个审计课程的教学中举足轻重。开设审计课程到底是为了完善学生的会计知识体系、应付相关考试, 还是让学生真正掌握审计知识和技能, 从而能够胜任审计工作, 答案不言而喻。建议相关教育主管部门针对审计课程教学的现状, 设计更为具体的教学目标。譬如, 审计程序的教学, 是让学生简单了解审计程序的种类还是对每一种审计程序都能准确使用, 要有明确、具体的要求。同时, 要对审计课程教师的授课和测试内容做出明确规定, 并定期、不定期地进行检查和监督。

2. 提高审计课程师资队伍的教学水平和实务操作能力。

本科审计课程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把本科层次审计教学所要求的审计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 因此, 本科审计课程教师必须具备审计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务经验, “学历高未必讲课效果好”已是不争的事实。就审计课程而言, 多数教师反映第一遍讲解时由于找不到较好的角度和切入点, 学生接受效果普遍较差。究其原因就在于没有经历过相关审计实务操作训练, 教师自己都没有搞清楚或不太清楚相关的审计实务情况, 自然在教学上难以把握, 更不可能向学生讲解得清楚明白。为此, 笔者建议:

(1) 本科院校在招聘审计课程教师时, 可以考虑打破常规, 招聘受过相应专业教育并具备审计实务工作经验的注册会计师担任专职或兼职审计课程教师, 尤其要对具有上市公司审计实务操作经验的注册会计师加倍重视。

(2) 结合审计准则的变化, 定期 (如2年一次) 鼓励审计课程教师到会计师事务所、国家审计机关或企业内部审计部门进行审计业务操作实践, 为审计课程的教学做好丰富的一线案例储备。

(3) 在确保审计课程教学效果的基础上, 适当提高审计课程教师的待遇。在具体做法上一定要区别于基础会计、管理会计、财务会计和财务管理等课程的任课教师, 无论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 必须要对审计课程教师的高强度付出给予充分肯定, 激发其从事审计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避免审计课程教师的流失。

3. 改革审计课程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1) 选用或自编适当的审计课程教材。本科审计课程教材是按照教学大纲编写的, 是教师讲授知识的主要依据, 也是学生获得知识、掌握技能技巧的主要来源之一。本科审计课程教材的适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审计课程的教学效果, 因此, 审计课程教材的选取就成为审计课程教学中不能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建议由一线教师根据学生知识结构和接受能力来选取或者自编审计课程教材。

(2) 力避“满堂灌”, 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以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能力水平为依据, 结合教学内容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 “该讲的要讲到位, 不该讲的坚决不讲, 可讲可不讲的尽量少讲”。大力倡导案例教学法, 把审计课程教师的首要任务定位在合理组织、点拨和引导学生上, 保证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恰当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审计课程教师要努力推敲, 琢磨出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最佳的教学方法, 在课堂上, 尽量以学生为主体, 采取任务驱动教学法, 少讲多练, 并留出一定时间让学生通过审计实验课或者到审计机构进行实践来掌握审计实务知识。

(3) 根据教学目标合理确定审计课程教学内容。编写审计教材需要一定的时间, 有一定的滞后性, 再加上受篇幅所限, 不可能把相关知识和内容全部囊括进去, 所以教师在讲授具体审计知识和技能时, 必要时要对教材做些新知识的补充和旧知识的删减, 教学内容不能拘泥于教材。

(4) 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审计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储备大量的相关知识。针对将要讲授内容所需的相关知识, 审计课程教师应要求学生进行预习, 并对预习效果进行课堂抽查, 采取一定的奖惩措施, 并计入学生审计课程的最终成绩, 以此来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同时减轻审计课程教师的课堂压力, 并为审计课程的顺利讲解提供保障。

(5) 适当增加审计课程的课时数量。前已述及, 由于从事审计工作的特殊要求, 需要教师和学生具备牢固、综合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且必须让学生树立风险管理和控制意识, 再加上审计工作的连贯性以及贯穿整个审计过程的审计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 因此, 审计课程的教和学都比其他会计专业课程的难度要大得多。在确定审计课时数量时, 若不考虑这些因素, 势必有失妥当。只有适当增加审计课时数量, 才能避免由于课时紧张而导致“教师无法讲、学生无法学”或“教师讲不到位、学生学不明白”现象的发生。

(6) 审计学科带头人和审计教研室主任要经常收集汇总审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向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和上级主管领导及时反映, 以求动态改革审计教学方式、方法, 迅速弥补审计教学安排上的漏洞和不足, 及时调整教学资源。

参考文献

[1].田岗.审计教学改革初探.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高等教育版) , 2005;6

电大会计本科审计任务三 篇4

(1)根据审计目标,指出对应的相关认定

*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审计目标:

1.发生是由发生认定推导的审计目标是已记录的交易是真实的;

2.完整性是由完整性认定推导的审计目标是已发生的交易确实已经记录;

3.准确性是由准确性认定推导出的审计目标是已记录的交易是按正确金额反映的;

4.截止是由截止认定推导出的审计目标是接近于资产负债表日的交易记录于恰当的期间;

5.分类是由分类认定推导出的审计目标是被审计单位记录的交易经过适当分类。*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审计目标:

1.存在是由存在认定推导的审计目标是记录的金额确实存在;

2.权利和义务是由权利和义务认定推导的审计目标是资产归属于被审计单位,负债属于被审计单位的义务;

3.完整性是由完整性认定推导的审计目标是已存在的金额均已记录;

4.计价和分摊是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或分摊调整已恰当记录。

*与列报相关的审计目标:

1.发生及权利和义务:将没有发生的交易、事项,或与被审计单位无关的交易和事项包括在财务报表中,则违反该目标;

2.完整性:如果应当披露的事项没有包括在财务报表中,则违反该目标;

3.分类和可理解性:财务信息已被恰当地列报和描述,且披露内容表述清楚;

4.准确性和计价: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已公允披露,且金额恰当。

(2)针对每一审计目标,相应的实质性程序

*材料采购(在途物资)的实质行程序:

1.获取或编制材料采购(在途物资)明细表;

2.检查材料采购或在途物资的相关凭证;

3.查阅资产负债表日前后材料采购(在途物资)增减变动的有关账簿记录和收料报告单等资料,检查有无跨期现象;如有,则应作出记录,必要时作调整;

4.检查材料采购是否存在长期挂账事项;如有,应查明原因,必要时提出建议调整;

5.检查有关存货是否已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在财务报表中作出恰当列报。

*原材料的实质性程序:

1.获取或编制原材料的明细表,复核加计数是否正确,并与总账数、明细账合计数核对是否相符。

2.选取代表性样本,抽查原材料明细账数量与盘点记录的原材料数量是否一致,以确定原材料明细账数量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截止测试。它包括原材料入库和出库截止测试;

上一篇:混凝土冬期施工方法下一篇:公司定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