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表演游戏指导策略

2024-08-17

幼儿表演游戏指导策略(共8篇)

幼儿表演游戏指导策略 篇1

表演游戏的指导策略

导读:表演游戏是幼儿根据文艺作品中的情节、内容和角色,通过语言、表情和动作进行表现的一种游戏,是幼儿喜爱的游戏之一。幼儿的表演游戏融想象、创造于一体,对幼儿创造能力的培养与发展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表演游戏还能锻炼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幼儿集体观念的发展和幼儿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为了使幼儿能更好地进行表演游戏并能在游戏中得到发展,教师应对表演游戏进行正确的指导。

在幼儿园游戏课程中,我们采取“玩中学,学中玩”的教养模式,既体现了儿童游戏的自由意识,又体现了儿童活动的规则意识。这种将学前儿童学习与生活融于一体的游戏形式,不但深受孩子们的喜爱,而且对于培养幼儿的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表演游戏是幼儿根据文艺作品中的情节、内容和角色,通过语言、表情和动作进行表现的一种游戏,是幼儿喜爱的游戏之一。幼儿的表演游戏融想象、创造于一体,对幼儿创造能力的培养与发展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表演游戏还能锻炼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幼儿集体观念的发展和幼儿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为了使幼儿能更好地进行表演游戏并能在游戏中得到发展,教师应对表演游戏进行正确的指导。

一、内容的选择

选择内容是表演游戏中的一个必要环节,教材内容是否适合幼儿的年龄、心理特点、直接影响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凡是幼儿熟悉并喜欢的故事、童话、诗歌等儿童文学作品及幼儿周围生活中有趣味,有意义的人和事都是幼儿表演的基本素材。幼儿在初次接触表演游戏时,应选择角色个性鲜明、情节简单,拥有趣味、动作性强,对话多次重复、语言琅琅上口等方面的儿童文学作品。所以,我在组织幼儿进行表演游戏前,经过仔细揣摩和反复筛选,选择了故事《三只蝴蝶》、《小羊和狼》这两篇作品,如《三只蝴蝶》中,有孩子们常见的、较为熟悉的蝴蝶,故事中"蝴蝶飞呀"动作性强,适合幼儿爱动的特点,又易于表演,故深受幼儿喜爱,通过游戏,能使幼儿获得同伴间相互关心、相互爱护的体验。《小羊和狼》有幼儿熟悉并使人们憎恶的"大灰狼",还有孩子们喜爱的"小狗"、"小羊"、"小马"、"大象"等动物,情节简单,角色对话多次重复,如"小羊,小羊,你为什么哭呀?""不要怕,晚上我来帮助你",特别适合幼儿的语言特点。如"我用嘴咬它","我用爪子抓它","我用腿踢它","我用鼻子把它卷起来"等,动作性极强在表演游戏过程中,孩子们不论是自己表演还是观看他人表演,都会使幼儿气氛活跃,情绪高涨,通过游戏,体现了孩子们合作表演的乐趣,并使幼儿懂得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待幼儿对作品表演游戏掌握了一定的技巧后,就要为幼儿选择情节复杂、篇幅稍长的作品,但必须考虑内容的趣味性、动作性和思想性等

几个方面,如故事《金鸡冠的公鸡》,《小蝌蚪找妈妈》,《狐狸和乌龟》等作品,都较适合幼儿表演,并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因此,在表演游戏内容的选择方面(以故事为例),只要注意以上几个方面,在活动中定会激发幼儿积极参与,并能在游戏中获得最大的快乐和满足。

二、环境的创设、道具的制作及使用

环境的创设是表演游戏开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创设环境时,教师应启发幼儿根据表演的主题和情节,认真思考,共同创设有关的环境,为幼儿提供多种辅助材料和孩子们一起商议并制作道具。如:幼儿在熟悉故事内容《三只蝴蝶》后,我们和孩子们共同商议,用彩色纸、皮筋等材料制作了红、黄、白颜色不同的许多花朵,孩子们用多种方法,通过折(蝴蝶)、剪(小草)、涂(花朵、太阳、乌云)、画(小鸟)等方法创设了适合故事内容的良好环境。在故事《小羊和狼》中,根据表演内容和情节,我们利用旧挂历纸、鲜艳的彩色塑料袋,根据动物的特征制成了服装,用旧丝巾剪成了动物的羽毛,还用废旧的长筒袜填充丝棉做成小动物的尾巴、鼻子(大象)等,孩子们还用泡沫板拼出小河(有的幼儿画出小河,还有的幼儿用彩色纸剪成条,贴在地上充当小河),用积木搭成房子、大树等。在表演活动中,孩子们还可用辅助材料充当教具,如:用饮料瓶当"话筒",用塑料块当"灶台",用纸壳当房子的"门"等。在制作道具的过程中,要根据情节发展的需求,道具不必过于精致、鲜明,以免影响游戏的开展,并可以物代物,稍有象征性即可,随着游戏进展的情况,随时教会幼儿一些制作道具的方法,如教幼儿利用废旧报纸、挂历纸、塑料纸(袋)折叠后,剪出并制作简易服装、手指玩偶、头饰、帽子、拖鞋等,以便幼儿参与不同内容的表演,如:时装表演、桌面游戏、戏剧、小品等,有的幼儿还不断地将家中不用的头巾、帽子、眼镜、小拎包、玩具手枪及各种小制作整齐地摆放在活动区,使活动区的材料更加丰富多彩,为表演游戏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通过一系列动手、动脑及表演活动,更加激发了幼儿参与表演游戏的兴趣。

三、游戏过程的组织与指导

选择了一个适合幼儿的文学作品,就要制作一个详细的实施计划,帮助幼儿熟悉、理解作品,并根据幼儿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和游戏情况及时调整、修改计划,以便于游戏的顺利开展,不同的作品组织形式也有所不同。如:在故事《三只蝴蝶》中,扮红、黄、白颜色不同的花朵及蝴蝶的角色不受限制,幼儿在熟悉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共同创设良好的环境及充足的道具,孩子们可集体参与,并根据自己的意愿变换角色,重点指导幼儿在活动中角色的对话、动作及表情,鼓励孩子积极参与、探索自己适合的角色,教师在游戏结束及时进行评价,切忌在活动中评价幼儿。在故事《小羊和狼》中,由于角色个数所限,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后,开始时以观赏性表演为主,然后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表

演,这种活动便于教师指导,有利于提高幼儿的游戏水平。为了更好、更有趣地开展游戏,我们经常和孩子们讨论某个动物表情、形态、语调(叫声)、眼神,在这个游戏中怎样去表现更逼真等。对于篇幅长、情节复杂、词汇多、易混淆的语句,就应采用分段讲述的方法,以便幼儿更好、更快地理解故事,为作品表演打下基础。如:在故事《金鸡冠的公鸡》中,"走过黑幽幽的森林,跨过急腾腾的河流,翻过高耸耸的山头"容易混淆猫和画眉鸟第一次砍柴是"叮嘱公鸡",第二次砍柴"严厉地叮嘱公鸡",第三次砍柴"非常严厉地叮嘱公鸡"等,在组织幼儿复述时,采用分段讲述,每讲述一段,给幼儿提出问题,留下悬念,这样幼儿对故事内容、情节、印象较为深刻,便于幼儿复述,故事讲完后,把教学图片展现在幼儿面前后,他们就会根据图片内容完整地复述了,效果很好。因幼儿对表演游戏已掌握了一定的表演技能,游戏中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头饰、教具,并按自己的意愿选择角色进行表演,大大提高了孩子参与游戏的积极性,为了提高孩子们的兴趣,满足幼儿表演的愿望,老师还经常为孩子们提供内容不同的音乐磁带,孩子们自编自演了许多作品,如:《狐狸和乌龟》、《金色的房子》、《生日舞会》等节目,根据幼儿游戏和创编情况,教师在游戏后应进行及时评价,肯定孩子们的优点,对他们在游戏中的创新意识给予肯定,并组织相互评价,然后教师进行小结,为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提出不同的要求,对不足之处提出建议和幼儿共同商议,使孩子们在下次表演中形象更逼真、更具有创造性。

四、创作表演的肯定

作品表演游戏也离不开创造,同样一个作品,一个角色,几个孩子,每次游戏的表演都有不同的效果,这时,教师应及时肯定幼儿的创作,让幼儿顺利由作品表演向创作表演过度。如:在故事《小羊和狼》中,游戏开始是旁白:"一只小羊在河边喝水,一只狼走过来„„"一个扮小羊的幼儿在喝水,一个扮大灰狼的幼儿模仿大灰狼走过来,孩子们在以后游戏中是这样表演的:"这里有条小河,河水清清的,我就在这里喝点水吧!"边说边喝起水来,在故事最后一句(旁白),"大灰狼掉到河里淹死了。"幼儿改编成:小动物看见狼掉到河里后,大家拍着手说:"噢„„大灰狼淹死了,小羊又可以到河边喝水了"。充分表现了"大灰狼"被淹死后,孩子们的快乐心情。

由于孩子们对表演游戏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孩子们按自己意愿创编了戏剧《龟兔赛跑》、《快乐的圣诞节》。哑剧《小土坑》、《谁对谁错》。舞台剧《好朋友》等„„节目。充分展现了孩子们的表演才能,满足了孩子们的表演愿望并愉悦了他人,丰富了幼儿的生活经验,为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提供了合作、交流的机会。随着孩子们知识的丰富、实际经验的积累,孩子们会把熟悉的故事、诗歌、文艺作品和周围生活中有趣的人和事,生动、活泼地表现出来,我们相信,在今后的表演游戏中,在教师恰如其分的指导下,孩子们定会创编出更多、更精彩的节目!

幼儿表演游戏指导策略 篇2

一、幼儿园表演游戏的性质与特点

1. 幼儿园表演游戏是游戏而不是戏剧表演。

表演游戏与戏剧表演的根本区别在于, 表演游戏是幼儿自己“自娱自乐”的活动, 幼儿只是因为“有趣好玩”而在“玩”, 他们并不是在为“观众”表演。事实上, 他们心中并没有“观众”, 他们也根本不在乎“观众”。“目的在于自身”并“专注于自身”是游戏活动的本质特点。促使幼儿持续活动的原因正是“好玩的”游戏活动本身, 而不是来自外部的要求或奖赏, 在这样的活动中体验到了游戏的愉悦感。

2. 表演游戏兼具“游戏性”和“表演性”。

表演游戏和角色游戏的区别在于, 角色游戏是幼儿自己生活经验的反映;而表演游戏以“故事”为依据的特点决定了表演游戏的“表演性”。从选择和确定所要表演的故事或作品的那一刻起, 表演游戏就已经有了一个规范游戏者的框架。在游戏的过程中, 幼儿会自发地在头脑中将自己的言行与故事情节、人物联系起来。正是基于故事或作品的“再现”要求构成了表演游戏“表演性”的基础, 而且也正是这种“表演性”构成了表演游戏区别于其他类型游戏的根本特征。

3. 表演游戏需要教师的指导。

幼儿表演游戏的一般规律和年龄特点的研究表明, 幼儿的表演游戏要经历一个从一般性表现到生动性表现的发展过程。但是, 幼儿自身并不能完成从一般性表现到生动性表现的提升, 也不能完成从目的性角色行为到嬉戏性角色行为、再到更高水平的目的性角色行为的回归。表演游戏的“表演性”和幼儿表演游戏的一般规律和年龄特点决定了教师对幼儿的表演游戏进行指导的必要性。

二、表演游戏的指导原则

1.“游戏性”先于“表演性”。

在组织和指导幼儿开展表演游戏时, 要遵循的第一个基本原则就是“游戏性”先于“表演性”, 游戏性体验是游戏活动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心理成分和构成因素。教师首先应当保证幼儿拥有自由选择和自主决定的权利;对作品或故事的理解和表现以及表现的方式方法, 幼儿应当拥有自己的自由, 而不是听从教师或由教师规定。同时, 教师的指导不能剥夺幼儿的“游戏性”体验。

2.“游戏性”与“表演性”的统一。

表演游戏的“表演性”与“游戏性”并不是互不相容的, 而是可以很好地融合交织在一起的。“游戏性”应当是基本的, 它体现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表演性”则是逐渐提高完善的, 由“一般性表现”向“生动性表现”发展, 作为活动的结果显现出来。所以, 表演游戏的“表演性”并不一定要以牺牲表演游戏的“游戏性”为代价。要做到这一点, 教师一定要学会“等待”, 幼儿的表演游戏从“一般性表现水平”向“生动性表现水平”的提升是一个发展的过程, 它需要时间, 需要“重复”和“练习”。

三、表演游戏的指导方法与策略

1. 观察。

(1) 在日常活动中随机地观察, 敏锐发现幼儿的学习兴趣和需要, 然后以此为依据, 及时地组织和指导幼儿开展相应的学习活动。 (2) 在游戏中进行班级整体扫描式观察, 观察幼儿的表情、言行, 判断他们是处于积极主动的活动状态还是无所事事的消极状态, 判断空间材料是否适合幼儿活动需要。 (3) 在游戏中有重点地个别观察, 注意小组幼儿或个别幼儿的特定需要, 适时适度地提供帮助。

2. 提供材料。

在表演游戏中, 教师提供材料的目的是支持幼儿的活动, 而不能仅仅把材料当做“道具”。因此, 什么时候提供什么样的材料, 应当根据幼儿活动的实际需要。当幼儿还没有产生对材料的需求时, 教师不必立即呈现自己认为必要的材料或“道具”。

3. 记录。

记录的对象是活动过程及其结果, 包括:幼儿的各种作品、所搜集和使用的有关物品和材料、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言谈及行为表现的描述等等。其形式包括图画、实物、照片、录音、录像、幻灯、文字说明等。记录的主体既包括教师, 也包括幼儿。

总之, 表演游戏是一个创造空间很大的游戏, 教师要充分把握表演游戏性质特点和幼儿年龄班特点, 并在游戏中进行有效指导, 这样幼儿的表演游戏水平就会得到有效的提高。

摘要:幼儿园教师在表演游戏中观念层面和行为层面都存在一些问题。她们不能正确理解表演游戏的概念、游戏组织与实施忽视幼儿的兴趣与需要, 控制程度高, 指导不够深入, 针对性不强, 表演游戏评价以结果评价为主等。

幼儿园创意表演游戏的指导策略 篇3

一、重游戏,轻表演

表演游戏兼具游戏性和表演性,且游戏性是幼儿表演活动的重要特征,重于表演性。游戏性体现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幼儿拥有自由选择和自主决定如何理解、表现作品的权利,而不是听从教师规定,教师的指导不能剥夺幼儿的游戏性体验。表演性是逐渐提高完善的,由“一般表现”向“生动表现”发展,作为最终的结果显现出来。所以,表演游戏的表演性不能以牺牲游戏性为代价。重游戏、轻表演,才能还幼儿在表演游戏中的自主与快乐。相比“孩子学到什么”,我们更重视“孩子在游戏中获得了什么”。

二、多维开放。提供支持

多维开放、创意表演的方式让表演游戏更富趣味性、游戏性,也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示自我、创意表现的机会,但这也给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表演过程的创意并不是体现在教学中,而是体现在师幼互动中。

1 观察。观察幼儿的表演,引导幼儿发现自己表演过程中的问题,探讨解决的方法。

教师在活动中可以随机观察,敏锐发现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也可以进行整体扫描式观察,从幼儿的表情、动作、语言,判断空间和材料是否适合幼儿活动需要:还可以在游戏中有重点地个别观察,注意小组幼儿或个别幼儿的特殊需要,适时适度地提供帮助。

2 参与。教师应该是一个积极的合作者,参与孩子们的活动,分享孩子们的快乐与成就。当幼儿在表演中遇到问题需要帮助时,教师的参与还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的活动向纵深发展。自主游戏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放任自流、无所作为,也不仅是对问题的解释和解答,而是适时适度地引导与启发。

3 支持。随着游戏的深入开展,教师的角色也在不断变化。教师是倾听者、观察者、引导者,更是支持者。教师依据幼儿的问题与需要,随时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4 等待。表演性体现在幼儿通过语言、表情、肢体动作、道具等方式,艺术性地表现自己的生活经验或想象世界。幼儿的表演游戏从“一般表现”向“生动表现”的提升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它需要时间,需要“重复”。教师必须给予幼儿“重复”的时间,慢慢地等待他们的成长。

三、交流评价,提升能力

幼儿教师游戏指导策略论文 篇4

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它可以促进幼儿在情感、社会等多方面的发展,同时对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老师是幼儿游戏的组织者,指导幼儿如何健康、有效地游戏显得尤为重要。结合当前幼儿教育中游戏开展的实际情况,从四个方面探讨幼儿游戏中如何提升教师的指导策略,从而更好地指导幼儿开展游戏活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关键词:幼儿;游戏;指导策略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幼儿教育事业发展迅速,无论是家长还是社会都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在幼儿教育中,教师合理指导幼儿开展游戏,对于开发幼儿智力、提高幼儿教育水平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下面对如何提升幼儿教师游戏指导策略做简要分析。

一、从幼儿实际出发,创设符合幼儿喜好的游戏

幼儿教师在创设幼儿游戏时,要全面考虑幼儿各方面的情况,如幼儿的认知能力、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幼儿的喜好等等。在创设幼儿游戏主题时,先掌握了解幼儿近期的各方面情况,根据幼儿不同的实际情况创设游戏主题。如创设以“我的`好朋友”为主题的幼儿游戏,可以将情绪稳定和情绪不稳定的幼儿编在一个小组,在游戏中幼儿彼此间当作初次见面,需要向对方介绍自己的名字和爱好,一起听故事、玩玩具等。在游戏中幼儿教师要鼓励孩子们多与小朋友交往,要互相帮助,加深幼儿间的集体感情。在幼儿游戏开展前,教师要合理分配游戏中幼儿所扮演的角色,教师要认识到在幼儿心目中角色的重要性,幼儿是非常关心游戏中自己扮演的角色的。分配角色后,教师要对这个角色进行讲解,使幼儿在角色扮演中不能只停留在模仿的阶段,而要对角色有深入的了解,清楚游戏中自己的身份,并发挥自身在游戏中的重要作用。

二、创设游戏环境,提供游戏条件

在幼儿游戏开展过程中,游戏环境很重要,教师要通过创设适宜的幼儿环境,促进幼儿更好地发展。实际上幼儿园的环境差距是很大的,幼儿教师要注重结合幼儿园本身的条件开展游戏,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的幼儿园,在开展游戏活动时,更要充分发挥出地区优势条件,运用现有的资源丰富游戏内容。在幼儿游戏中,一部分教师时常以幼儿人数多、玩具少、空间小等原因作为游戏不能高效开展的理由,还有些教师认为游戏材料不够,游戏材料不足使得教师不知道该如何组织游戏,为此教师要鼓励幼儿动手制作玩具,在制作过程中进行综合性学习,亲手制作自己喜欢的玩具材料。

三、通过游戏活动,丰富幼儿的游戏经验

幼儿园开展游戏过程中,在创设游戏主题和分配幼儿角色之后,要使幼儿在游戏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幼儿的游戏经验更丰富。虽然在游戏中,学生对于自己扮演的角色已经很熟悉了,如警察、教师和服务员等,在游戏中幼儿会将自己对角色的认识通过表情、肢体和语言表现出来,虽然有时动作有些机械化,也缺乏创造力,但这是幼儿情感的一种表达,这时教师要给予幼儿及时的引导和帮助。如在以“妈妈下班”为主题的幼儿游戏中,幼儿在游戏中要扮演爸爸、妈妈、孩子等,这时便要引导孩子们,想一想妈妈下班后都要干什么呢?妈妈工作一天累不累啊?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幼儿在潜意识中体会到妈妈工作一天是很辛苦的。再如以“超市购物”为主题的游戏,带领学生回忆平常与妈妈去超市的情景,鼓励孩子们学习超市服务人员的服务态度,体验超市购物。

四、在游戏中勤于观察,及时对幼儿行为进行指导

在幼儿教育中游戏是围绕幼儿展开的,但是在游戏中教师不能放手不管,而要仔细观察,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及时对幼儿进行指导和干预。在幼儿教育中,每个孩子间是存在个体差异性的,幼儿的身体素质、认知水平和行为表现等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游戏活动的开展,使得每个幼儿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和表现机会,这就要求教师要全面了解每个幼儿的情况,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如在游戏中有些孩子总是喜欢自己能够扮演主要角色,这样的孩子通常组织能力和表演欲望很强,但是对他人的态度却不够温和,针对此种情况,首先要对这类孩子的优点给予肯定,并帮助他们改正自身的不足。对于游戏中不善于表达、性格内向的孩子,要适当地引导,在游戏中可以提前询问这类孩子,喜欢哪个角色,多与这类孩子沟通交流,引导其主动与其他孩子沟通合作,增强其自信心。另外,对于游戏中幼儿出现违规行为时,教师要及时纠正,使幼儿清楚自己在游戏中的定位,明确自身角色的重要性。总之,幼儿游戏的开展,不但能够提高幼儿的认知水平,还能够加深幼儿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在幼儿游戏中,教师要从幼儿实际出发,加强与幼儿沟通,了解幼儿的想法,及时帮助幼儿改正违规行为,为幼儿创建一个愉快的游戏环境,使幼儿在游戏中更好地学习知识。

参考文献:

[1]龚诗远.教师对幼儿游戏指导策略和能力的调查[J].中国校外教育,(24):147.

浅谈幼儿园角色游戏的指导策略 篇5

二十一世纪,时代在发展,人们的观念也在改变,但无论怎么变化,有一种东西是不变的,因为它在幼儿心里早已根深蒂固,这就是游戏。游戏不仅能带给幼儿积极、愉悦的情感,还能影响其一生,特别是在幼儿时期接触的角色游戏,在我们的记忆中是最深刻的。本文从幼儿角色游戏入手,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论述幼儿园角色游戏的指导策略。

幼儿园;角色游戏;指导策略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演变,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变化。幼儿的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商业化的儿童产品应运而生,游戏是构建儿童精神世界的重要内容之一,角色游戏在幼儿游戏教育指导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幼儿游戏教育过程中的指导策略的选择与运用必须因材施教,不能死板硬套。

一、角色游戏的概述角色游戏是儿童以模仿想象,扮演角色,反应周围生活,儿童可以脱离当前实物的知觉,以表象代替实物作思维的支柱,进行想象,并学会用语言符号进行思维。

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模仿和想象,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它是适合于幼儿身心特点的一种独特的活动形式,有着生动性、趣味性、教育性和可操作性。没有游戏,幼儿的生活是不完整的,也是不精彩的,游戏可以丰富幼儿的生活,游戏可以促进幼儿的成长,让孩子在游戏中成长是适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游戏中的德育因素更是俯拾皆是,教师要因材而取,只要不忽视,就能在游戏中培养幼儿正确的是非观和良好的品质,且能收到功半事倍的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以游戏的方式进行教育是最符合幼儿心理特征的。教师在备课时,都要将授课内容以游戏的形式呈现在活动中,幼儿才能容易理解和接受。因此,游戏是幼儿生命中不可缺失的部分,没有游戏的生命是不完整的。这就要求我们作为新一代的幼儿教师不能死板硬套的把理论复制出来,机械的进行教育;必须要学会因材施教,将理论联系到实践中,不断探索,将把自己所学的以游戏的形式运用出来,让幼儿有一个美好而记忆犹新的童年。

二、角色游戏中常常存在的一些问题我虽然接触幼儿的时间不算长,但是在短短一年的接触时间里,我发现一些自己认为幼儿园存在的一些问题,虽然有些片面,但它是存在的。

无论是公办幼儿园,还是民办幼儿园,幼儿都得到全面发展。唯一有区别的是师资力量的强弱,在公办幼儿园里,教师都是有经验的一线教师老教师或是刚刚毕业的本专业的年轻教师,这样的师资结构,有利于幼儿的全方面发展;另外,硬件设备的完善,在组织幼儿活动上更能突出它的优势,幼儿的活动时间很充裕,活动场所宽敞,组织幼儿游戏时更能因材施教,特别是幼儿的营养是比较合理的。在民办幼儿园虽然硬件设备不完善,师资力量没有公办幼儿园强,但是却拥有比公办幼儿园的优势:在于教师思维的开阔,可以利用废弃的材料制作成幼儿喜欢或感兴趣的游戏材料,给幼儿在角色扮演中能更快进入角色,可以让幼儿学会废物利用……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大多停留在角色的简单分配和一些材料的机械操作等一些表面现象上,缺乏创新意识,而且在游戏选材上也受到制约,教师的指导和评价缺乏启发性和创新意识。着名的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孩子们总是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往常的角色游戏中,我们总是精心设计好游戏的内容、形式、规则,孩子们则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被动地听从调动。而我们所谓的“放手”也只不过是让幼儿选择一下在游戏中想要扮演的角色。而后,幼儿就被套在教师规定好的游戏模式中运行。在这样的游戏中,教师付出了大量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来进行游戏的设计和材料的准备,可以说得上费尽心机、尽心竭力。而在孩子们的眼里,他们只不过是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就象一群演员按照导演的要求表演一场剧目,而不是在进行一次快乐的游戏活动。

三、角色游戏的指导策略维果茨基指出,游戏创造了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总是超出他的实际年龄,高于他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游戏好比是放大镜的焦点,凝聚和孕育着发展的所有趋向。因此对幼儿在游戏的过程进行有计划、有目的观察非常重要,它是教师指导幼儿游戏的关键所在。

(一)为幼儿提供足够的生活经验,拓宽幼儿角色游戏的内容来源。

游戏是幼儿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通过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现实的重新塑造。例如:在孩子们玩“动物招聘大会”时,幼儿的角色就是“招聘员”首先,因为他们没有生活经验,那么游戏是很难进行下去的,于是,我让幼儿先观看“人才招聘市场”视频,先了解它是一个人们找工作的地方。游戏中,孩子们的兴趣都很高,积极投入,对前来招聘的动物进行审核,把没找到工作的动物送到动物培训学校。当然,除了利用多媒体来提供经验之外,教师还可以有很多方法来为幼儿提供充足的生活经验来充实他们的角色游戏。如:讲故事,让幼儿从故事中获得自己无法亲身得到的体验,或是从故事中不同的角色的不同角度来看同一件事。或是带孩子去生活中的公共设施去观看、了解。这些不仅可以扩大幼儿的生活视野,同时还可以为他们提供许多素材。很多时候,角色游戏是社会化的游戏,通常会在多个幼儿之间进行。共有的知识、经验是社会化角色游戏的基础,更是使游戏中幼儿达到默契,进而使游戏顺利开展的保证。同时也可在主题教学中渗透和调动角色游戏。孩子是不会有意识地回顾自己的经历,对于自己的一些难得的经历也没有充分总结或与他人分享。那么就只有给幼儿机会,让他们通过语言讲述和通过绘画的形式来描绘自己的生活经验,同时也会让别的孩子间接分享新的知识。我们是寄宿制幼儿园,幼儿一星期都很少时间与外界接触,所以,每周星期天晚上,我都会空出时间,让本地的孩子,讲讲周末在外面看到的,玩过的一起与其他的孩子分享。同时,一天之中,早晨和下午也可以让幼儿自由选择角色游戏。教师以本班角色游戏开展的情况为根据,从游戏的内容、角色分配、游戏材料的提供、个别幼儿的教育、角色游戏的常规等方面为角色游戏的开展和提高做好准备工作。

(二)提供非专门化的游戏材料虽然现在的成品玩具应有尽有,但是每一个小朋友的家庭条件却不同,因此给幼儿的全方面发展带来一定程度上的差异,教师在教学中就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可以把一些废旧的书、笔、瓶子等等一系列的物品制作成可以供幼儿游戏的成品。这样不但幼儿感兴趣而且也能自己动手制作,可以激发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成品玩具虽然逼真,在一定程度上对幼儿的游戏起到启示的作用。但是这样的玩具,为幼儿留下的自由想象和创造的空间较小,幼儿不容易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想象对它们进行象征性的改造。因此在创造性游戏活动中,教师应多为幼儿准备具有开放性的半成品玩具或游戏材料。让幼儿通过操作完成游戏中所需要的某些物品。如早茶店可提供半成品的包子,让幼儿用橡皮泥做成肉馅,用皱纹纸撕成菜叶,然后做成包子,才能拿给顾客吃。幼儿在反复的操作中不厌其烦,乐趣无比,充分激发了幼儿游戏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三)保证充足的游戏时间游戏时间在角色游戏中是一个重要而且很关键的一部分。教师在设计角色游戏时要特别注意幼儿的游戏时间,在指导过程中不能去命令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完成,那就不是幼儿的世界,变成自己主宰的世界了,所以在幼儿角色游戏的指导过程中,切忌用成人的思维,要蹲下来与幼儿一起看世界,有幼儿的思维去指导,否则会让幼儿没有身临其境,时间太少幼儿没有尽兴,会有失落感,时间太长,幼儿会疲倦,失去游戏的兴趣。

我国有研究者比较了4-5岁幼儿在相同情景下长时间游戏(30分)和短时间游戏(15分)中幼儿的表现,发现在短时间的游戏中,儿童更多地表现为闲散行为、旁观行为、过渡性行为及一些实物游戏和模仿游戏。此类研究表明,充分的时间会鼓励儿童进行较高社会性水平和认识水平的游戏;时间较长,儿童就能从容地选择游戏伙伴,商讨必要的合作角色,使小组合作游戏的发生频率增加;有充分的时间可以使儿童更加喜爱游戏。游戏时间短,儿童则无法去筹划和编排游戏,儿童不能完全沉浸于游戏之中,只能从事形式简单的游戏活动。鼓励孩子多动手。

在教学中,我们还应该鼓励幼儿大胆地动手制作游戏材料。着名教授杨振宁曾指出:中国的小孩在动手的兴趣和能力方面明显不如欧洲国家和美国的小孩,主要是没有动手的机会。动手实践机会和能力的缺乏,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幼儿的创新素质的发展。所以,我们要积极地为幼儿提供表现与创造的机会,使幼儿摆脱对教师的依赖,进行充分的想象、发现和创造。

游戏时间对幼儿来说是很重要的,游戏时间不充足幼儿会有失落的心理,太长幼儿会觉得疲倦,就会没有积极性,所以教师在组织游戏是要控制好游戏时间。

(四)教师积极参与到游戏中在幼儿游戏中教师的作用是什么呢?答案是:“引导”。这是每一个幼儿教师有知道的,但是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都会忘记,最严重的是去干涉幼儿的自由活动,一定要让幼儿根据自己的设想去完成,没有让幼儿真正的在游戏中得到快乐,只是让幼儿完成自己布置的任务而已。教师的指导应该是“参与”,而不是“干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它向我们明确提出了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所承担的角色。在实践中,教师除了承担这些角色外,还应抓住时机,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灵活定位自己的角色。尤其是游戏活动中,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他们探索世界,认识世界的方式各不相同,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因时、因地扮演不同的角色来与之互动。教师只有真正了解每个孩子的个性特点和兴趣需要,有的放矢地实施教育,才能切实提高教育的实效。

教师在游戏中引导是很重要的任务,还有一个任务就是要参与到游戏中去,一起合作把游戏顺利完成。例如:在《两人三脚》的游戏中,我们每个人必须学会合作,这时如果教师就只是在引导幼儿活动是不够的,教师必须得参与到游戏中,要示范给幼儿才能让幼儿有深刻体会,才能接受得很快。形体示范市很有作用的,还有可以让幼儿发挥想象,把自己喜欢的角色融入游戏中,可以增加游戏的趣味性,幼儿更喜欢,更能体会到游戏的乐趣。

(五)鼓励孩子多动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最容易忽略一个问题,就是让幼儿动手。在我组织的角色游《拔萝卜》中,里面的角色随要一些道具,这就需要我们师幼一起完成。教师在给幼儿讲清楚故事内容和角色分配后,接下来就让幼儿自己发挥想象,教师提供材料,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在班里有一个小朋友很聪明,老师只是给指导意见,他根据自己的想象、发挥制作出来的作品是所有小朋友中最好的,只让我很欣慰。

经过这次的经验,我反思了很久,虽然我学习学前教育已经有三年,但是严重缺乏教育经验,在指导幼儿角色游戏时,我们要大胆的想象,给幼儿多多动手的机会。

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还应该鼓励幼儿大胆地动手制作游戏材料。着名教授杨振宁曾指出:中国的小孩在动手的兴趣和能力方面明显不如欧洲国家和美国的小孩,主要是没有动手的机会。动手实践机会和能力的缺乏,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幼儿的创新素质的发展。所以,我们要积极地为幼儿提供表现与创造的机会,使幼儿摆脱对教师的依赖,进行充分的想象、发现和创造。

(六)在角色游戏中要善于利用好儿童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探索意识。

我刚刚毕业出来,没有太多的教学经验,唯一有一点就是在毕业前在实习过程中有接触过幼儿,但是时间很短。刚进幼儿园,园长就把中班的教材给我,让我接受中班幼儿的教育,当时心情很复杂,既激动又害怕。激动的是我成为了梦寐以求的幼儿教育工作者,害怕的是我没有经验,怎么去迎接未来的挑战。

由于不了解幼儿,刚刚开始时特别的困难,在组织活动时漏洞百出,还好园长是个很有耐心的教育工作作者,教我如何去抓住幼儿的心理,才能融入幼儿的世界。幼儿的好奇心是个很奇妙的东西,要学会利用,利用好就能激发幼儿的醒悟、创造力,探索意识。

幼儿对外界事物好奇,往往显示出独立的见解和思维,很少模仿别人,能够用新方法对待旧事物。对于由幼儿的好奇心引发的独创行为,应该给予表扬、鼓励,使其好奇心得到强化,并为此去寻找答案,这将使幼儿受益终身。孩子在强烈好奇心的驱动下,就会形成创新意识,在他们幼稚清新的心灵中形成自己的性格,成为一种精神状态,一种综合素质。刚过不惑之年的康尔于2001年捧走了世界瞩目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他说:"应该学会创新。创新意味着你不但要熟悉已有的事物,还要在这个基础上产生许多自己的新想法。

有关专家研究表明,5岁孩子的大脑量已达成年人脑重量的95%,是开发和利用幼儿好奇心,培养创造力的黄金时期。抓住这一良机,充分利用幼儿对自然、对社会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从小进行积极的引导教育,对于培养幼儿热爱科学,热爱社会的兴趣,以及将来成才都是十分重要的。

中班的幼儿好奇心特别强,遇到什么他们都会问你为什么?有时候自己都没有办法解释,只能告诉幼儿这个问题老师没有办法回答,等老师知道了在告诉你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出现,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就必须去从实践中找答案,去思考如何做才不会抹杀掉孩子的好奇心,并且能让孩子的好奇心激发出来。

(七)组织幼儿评价、总结游戏评论游戏对提高游戏质量、巩固游戏中所获得的情绪体验等都有直接的导向作用。教师可以利用讨论法、现场评议法和汇报法对游戏中的情节、游戏材料和玩具的制作与使用及游戏中幼儿的行为进行评价总结。教师在评价活动中应注意评价要具体、准确,不要以教师评价为主,在引导幼儿进行评价时要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以使幼儿有讨论的话题内容。评价活动应是指导幼儿再次游戏的方向。

通过游戏孩子不仅能获得知识和经验,还能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意志品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当孩子进入幼儿园后,游戏的内容出现了转折,游戏在教师的设计和引导下,成了对幼儿实施各种教育的手段。游戏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幼儿成长的需要,角色游戏是一种以孩子们为主体,由孩子扮演角色,模仿成人劳动的意愿性游戏。老师只有把目标记在心里,善于观察每一个孩子,利用好他们的好奇心,给他们营造创新的氛围,激发其探索兴趣,使其在游戏时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这样的游戏才会更生动,更受欢迎,更有价值。

幼儿表演游戏指导策略 篇6

阮桥幼儿园唐媛媛

(2017年县级教科研课题“不同年龄段幼儿游戏特点及指导策略的研究”;立项号:TJK1709;负责人:张云霞、唐媛媛)

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游戏特点及指导策略的研究》实施计划的安排,我们向本园的教师发放了《不同年龄段幼儿游戏特点及指导策略的研究》教师问卷调查表,并在回收后及时做好统计分析,结合分析结果调整实施策略。

一、调查研究背景

教育家马斯洛认为“幼儿期是奠定智力发展基础的最有效的时期,游戏的过程正是智力发生的非同一般的过程,这就是游戏作用之所在”。《纲要》也指出“幼儿园应当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一提法充分显示了游戏在幼儿园工作中的地位,游戏是幼儿最主要的活动,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师在深刻认识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价值的同时,要积极创设条件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游戏机会与充足的游戏时间。利用游戏承载幼儿园课程,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二、调查研究目的为了了解当前幼儿园中开展游戏教学活动的情况,进一步针对不同年龄段幼儿游戏特点及指导策略的研究中的实际困难,分析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的办法和有效措施,提升教师对不同年龄段幼儿游戏特点的了解和掌握,以便更好的在研教学活动中的组织与指导。

三、调查研究内容

1、教师本人的学历、教龄及其他基本情况;

2、教师对游戏的了解和游戏在班级中的组织开展情况;

3、教师认为开展游戏活动面临的实际困难。

四、调查研究工具

问卷调查

五、调查研究对象和方法

调查对象:我园所有12教师,收到有效调查表12份。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法、集体研讨、总结归纳。

六、人员及分工

张云霞、唐媛媛:制定及总结调查问卷

全体课题组成员:组织教师进行问卷调查

七、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教师的个人情况调查

项目

教龄

职称

学历

人数

1~3年

3~10年

﹥10年

初级

中级

高级

中专

大专

本科

13人

426

0

0

百分比

33%

17%

50%

50%

50%

0

0

25%

75%

从表

(一)数据显示,本次被抽到的大部分是在一线的初级和中级教师,学历多在大专和本科,教龄多在1~3年和大于10年的两个阶段。

(二)教师对游戏活动的认知情况调查

项目

关于开展游戏活动

教师自己喜欢

经常有

偶尔有

没有

喜欢

一般

不喜欢

人数

480

390

百分比

33%

67%

0%

25%

75%

0%

从表

(二)数据显示,很少数教师能认识到开展游戏活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日常工作中不经常组织开展游戏活动;而且教师自己本身对游戏的喜爱程度不高,这样不利于在幼儿园中开展游戏活动。

(三)教师在开展游戏活动中采用的教学内容的调查

项目

是否学习教材以外的游戏

游戏的来源

经常

偶尔

没有

教材

网络

图书

人数

7110

百分比

33%

42%

9%

84%

8%

8%

从表

(三)数据显示,只有少部分教师能关注收集教材以外的游戏,大多数教师只是偶尔才为之。目前,供给幼儿游戏的内容多是来源于教材,很少是网络或者图书。

(四)教师在开展游戏的创新与教师指导的调查

项目

开展游戏的创新

教师指导

经常

偶尔

没有

经常

偶尔

没有

人数

百分比

8%

25%

67%

25%

67%

8%

从表

(四)数据显示,在游戏教学中,67%老师没有进行游戏的创新;很少的老师会对幼儿游戏进行指导。

(五)教师在开展游戏活动时面临的实际困难调查

项目

开展游戏活动的障碍

条件不具备

教师没有有效的导入

安全问题

其他

人数

2百分比

67%

50%

83%

17%

从表

(五)数据显示,半数以上的教师认为开展活动最大的困难源于安全问题和可选择的材料少以及教师没有进行有效的导入。

(六)教师对游戏的性质和需要改进的地方的调查

项目

游戏的性质

需要改进的地方

娱乐性

学习性

很难说

类型单一

不符合幼儿年龄特点

占据教学比例不合理

人数

百分比

8%

67%

25%

25%

67%

8%

从表

(四)数据显示,大部分教师对游戏的性质的认知还停留在不明白的状态以及错误的理解;很多教师觉得我们幼儿园的游戏需要改进的地方有很多,如类型单

一、不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占据教学比例不合理等。

八、建议

从本次的问卷调查可以得出的建议是:一是加大对教师的专业素养的培养;二是教师对游戏活动的认知不够,应该加强教师对游戏的理解和应用;三是教师在开展游戏活动中采用的教学内容应该是多方面和全方位的,鼓励教师从网络上或者课外读物获得游戏;四是教师在开展游戏活动中,要不断地创新与指导;五是教师要积极地解决在开展游戏活动时面临的实际困难,()要满足游戏所需要的条件,教师要有效的导入和克服安全问题等等;六是加强教师对游戏彻底的了解,我们幼儿园的游戏需要改进的地方有很多,如类型单

一、不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占据教学比例不合理等。

附:调查问卷

针对教师开展游戏的问卷调查

游戏是幼儿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孩子童年的欢乐、自由和权利的象征。游戏既是活动的内容,又是活动的途径,因此教师常常利用游戏来组织教学活动。教师在深刻认识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价值的同时,要积极创设条件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游戏机会与充足的游戏时间。利用游戏承载幼儿园课程,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问卷说明:这份问卷是希望了解您所在班级游戏的开展情况,不涉及对个人的评价,问题本身也没有好、坏之分,其结果只用于数据统计分析,请您认真、坦率、真实的“填写”或“画√”,谢谢您的合作!

基本信息:

(1)姓名:

(2)学历:1.中专2.大专3.本科

(3)教龄:

(4)所带班级:1.大班2.中班3.小班

(5)幼儿园地址:1.城市2.农村

(6)园所性质:1.公办园2.私立园

问卷:请对下面题目用打(√)的方式作出回答(根据实际情况,任选一项或多项)

1.您所知道的游戏的种类有哪些?

A体育游戏B区域活动C建构游戏D角色游戏

E智力游戏F其他

2.您了解游戏的途径是什么?

A同事B电视节目C书刊D幼儿园培训课程E其他

3.您认为幼儿园有必要开展游戏吗?

A有必要B没必要C无所谓

4.您认为开展游戏对幼儿的成长有意义吗?

A有助于儿童身体、认知、社会性及良好个性品质的发展

B没有意义

C无所谓

5.您经常组织幼儿进行游戏吗?

A经常B偶尔会C从来不会

6.您组织的游戏幼儿喜欢玩吗?

A喜欢B不喜欢C一般

7.您主要在哪些环节中组织幼儿进行游戏?

A晨间B区域活动C户外活动D离园活动

8.您组织幼儿进行游戏的频率是?

A每天B一周一C一周三次D一月一次

9.您能保证幼儿游戏的活动时间是多少?

A不足一小时B一小时以上C二小时以上

10.您认为幼儿园开展游戏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A教师没有有效导入B条件不具备C安全问题D其他

11.您组织游戏会做哪些方面的创新?

A材料B玩法C内容D发挥教师指导作用E添加故事情节

12.您安排的游戏是否考虑到主题目标的达成以及教学内容的延伸?

A考虑B有时考虑,有时不考虑C不考虑

13.您班孩子在进行游戏时,您经常采取什么方式指导?

A巡视指导B参与游戏进行指导C注意观察和分析D其他

14.幼儿进行游戏时,您通常采取什么方式观察和记录孩子的状态?

A照相机B书面文字C摄像机D其他

15.在游戏评价时,您采取什么方式与孩子交流?

A教育或灌输B讨论或平等交流C其他

16.您认为影响孩子投入游戏的关键点在哪儿?

A游戏内容的设计B教师的指导C幼儿的兴趣和情绪D其他

17.您认为目前我园游戏在幼儿一日活动中所占有的比例合理吗?

A合理B基本合理但还有进一步改进的空间C不合理

18.您认为目前我园还需要增加游戏种类吗?

A需要B不需要

19.您认为游戏应该偏向娱乐性还是学习性?

A娱乐性B学习性C很难说

20.您认为我园的游戏有哪些方面需要改进?

A游戏类型较单一

B游戏内容不符合幼儿年龄特点

幼儿园自主游戏指导策略 篇7

关键词:幼儿园,自主游戏,策略

被誉为“幼儿园之父”的德国幼儿教育家福录贝尔热情地赞美儿童的游戏, 认为儿童的游戏是儿童心灵最美好的花朵, 他把游戏当作发展幼儿自主性和创造性的最好的活动形式。我们教师更要允许幼儿自由地、尽情地游戏, 不要去干涉和禁止他们。怎样组织引导好幼儿的自主游戏, 让他们在游戏中获得全面发展、整体提高, 这又是我们近年来不断思考、不断探索, 进而不断改进的问题。

如果说, 游戏对成年人仅仅是工作之余的“消遣”或“娱乐”, 那么, 游戏对幼儿来说, 就是他们的生活, 是幸福快乐的童年不可或缺的因素。在游戏中幼儿是活动的主人, 他们遵循自己的需求来进行各种游戏活动, 为了使幼儿的需要在游戏中得到解决、能力也得到提高, 让幼儿通过游戏学习, 在游戏中健康地成长, 教师就必须迎合幼儿的需要, 正确指导幼儿游戏。

自主游戏的组织引导一般包括:游戏前的准备、计划;游戏中的观察、指导;游戏后的评价等, 我们可从中分别努力。

一、游戏前的准备与计划

游戏前的准备包括游戏材料的准备、幼儿知识经验的准备。在游戏材料的准备中, 教师要善于发现周围的生活资源, 开展幼儿感兴趣的游戏活动。比如, 我们幼儿园的底楼走廊开辟了民俗街, 里面陈列了很多小朋友平时看不见的物品, 自由活动时小朋友经常会聚集在那里讨论, 于是我们老师就制作了小旗、喇叭, 开了“娃娃旅行社”, 请小朋友来当“导游”, 向“旅客们”介绍那些物品。在开展这个游戏的同时小朋友既学会了用完整、连贯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认识, 又了解了我们地方上的一些民俗物品。再者, 我们教师还可充分利用一种便利的资源———孩子的手工制作。如美工活动中制作的一些作品, 我们顺手便可以开设一个新的游戏区, 提供孩子自己制作的工艺品, 既丰富了游戏区域的种类, 又减轻了教师制作游戏材料的辛苦, 还增加了孩子参与游戏的兴趣。

自主游戏是反映生活经验的游戏, 生活经验越丰富, 孩子的角色也更逼真, 情景更丰富。再如, 幼儿都有过打车的经历, 在平时打车的过程中, 幼儿了解了打车的生活经验, 所以在我们班开设的出租车游戏中, 幼儿能够很快进入角色, 乐此不彼地“奔波”在“马路”上。

二、游戏中的观察与指导

首先, 自主游戏中观察孩子游戏从而分析孩子的游戏, 也是组织引导好游戏的重要部分, 只有仔细观察, 教师才能积极引导, 从而让他们玩得自由开心又遵守规则。一般说来, 幼儿只有在自己做主的活动圈子里, 在没有来自成人压力的时候, 才能真正体现自主性。如果成人的介入和指导变成了对幼儿活动的控制, 那活动就不是他们自己的活动了, 幼儿的自主性就得不到发挥。所以教师在观察的过程中要注意自己的身份, 更要注意幼儿在游戏中玩的方法怎样?和其他幼儿的语言交往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怎样?服务态度如何?这些都是我们教师所必须观察分析的。

其次, 教师在自主游戏中如何指导也是很重要的, 如:在游戏中我们经常会发现有的游戏区里生意很“火爆”, 而有的游戏区里却非常的冷清, 服务员也是无精打采的。我们可以让幼儿来发现问题后解决问题, 让他们说说“为什么自己的生意会不好呢?该想一种什么方法来吸引顾客呢?”这样在下一次游戏时, 有的游戏区推出了“大减价”的广告, 有的游戏区推出了“买一送一”的广告, 更有的游戏区响起了好听的吆喝声“好吃呀, 非常好吃的×××, 快来买呀”, 幼儿自己为自己的区角创编的广告设想, 既锻炼了他们的口才, 又给游戏增添了热闹的氛围。

再次, 教师在游戏中应指导幼儿如何扮演角色。在新开设的游戏区, 教师应先教会幼儿一些基本的游戏规则, 在游戏过程中适时的介入, 经常以角色的身份去提醒他们, 这样孩子们就会很容易进入角色。

三、游戏后的评价

游戏后的评价是吸引幼儿下次游戏的重要部分, 可有时教师在游戏评价时经常“表扬少批评多”。试想, 如果我们在做了一件事情后得到的是别人的批评, 那我们在下一次是否还会去做?幼儿当然也会如此。我个人认为, 教师在做游戏评价时应多发现幼儿好的地方, 多表扬幼儿有进步的地方, 然后再适时提出下一次游戏时老师对他们的期望。相信, 幼儿在下次游戏时会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我们班在开展游戏时, 在游戏过程中, 我们给每个区角放置了一本“账本”, 让幼儿记录每天的营业额, 并聘请两名小朋友做“保安”, 负责管理整个“市场”, 如发现“不良现象”就记录下来, 到游戏结束时让幼儿根据自己的营业额和保安的记录来评选“十佳单位”, 这样幼儿在游戏中就会使出各种本领来推销自己的商品, 无所事事的现象也会随之减少。

鲁迅先生曾说过, 游戏是幼儿最主要的活动方式。的确, 游戏是幼儿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它是最适合于幼儿, 最能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活动, 而自主游戏又是幼儿期最典型、最有特色的游戏。总之, 只有建立在尊重幼儿的自主性前提下, 才可以更好地指导幼儿的游戏, 让游戏回归孩子纯真的童年。

参考文献

幼儿表演游戏指导策略 篇8

关键词:教师;反思;幼儿;表演游戏;有效策略

表演游戏是幼儿根据文学作品中的情节、内容和角色,通过语言、表情和动作进行表现的一种游戏,是深受幼儿喜爱的三大创游之一。目前幼儿园的表演游戏由过去单纯以发展幼儿语言为主要目的的活动,转变为涵盖语言、社会性、艺术、科学等综合能力发展的活动。幼儿也正在改变原来由教师的导演下被动模仿,转变为在教师帮助与支持下的自主、自由、创造性的游戏活动。在这样的表演游戏中,教师的指导策略对幼儿主体性的发挥,对游戏水平的提升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在游戏中幼儿是主人,教师是观察者、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在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下,学会观察、分析、评价幼儿的游戏成了教师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教师应灵活运用已掌握的基本技能,不断提高自身组织教学反思能力,运用有效策略有效推进幼儿表演游戏的水平,使教师反思能力与幼儿表演游戏水平得到协同发展。

一、教师在教学反思与提升幼儿表演游戏水平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对教学反思不够重视

很多教师存在轻视教学反思或者对教学反思敷衍了事的现象,没有在思想上认识到教学反思对幼儿表演游戏水平推进的重要意义,更没有深刻思考幼儿在游戏中习得了什么,发展了什么。很多教师通过观察已经发现了幼儿在表演游戏中出现的问题,比如,教师发现幼儿对大灰狼这个反面角色没人扮演这一问题,在指导过程中教师经常采取商量或者安排这个角色给某一幼儿扮演,游戏结束时,对愿意扮演大灰狼角色的幼儿给予表扬,以为这样就解决了大灰狼角色没人扮演的问题。教师如果没有针对游戏中出现的角色扮演这一问题进行全面剖析,(为什么孩子不愿意扮演大灰狼?如何让大灰狼成为人人争相扮演的角色?)没有分析游戏中出现的这个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大灰狼这个角色等待的时间太长幼儿觉得不好玩,还是这个角色让人讨厌而不愿扮演),没有根据班级幼儿的实际经验,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解决游戏出现的问题。那相同的问题还会在下一次的游戏中反复出现,长此以往,班级幼儿表演游戏水平就会相对滞后。

(二)对反思什么不清楚

1.反思目的不明确,重点不突出。在幼儿园还有一部分教师反思写得像记流水账,没有突出逐次表演游戏活动反思重点,反思的目的性不强,随意地把幼儿在游戏的表现记录下来,没有针对游戏中普遍存在或特别突出的问题进行有效分析。比如,在小班表演游戏指导过程中教师发现班级幼儿遵守游戏常规比较差,大多数幼儿无法在场地上安静等待、观看同伴的表演,四处走动、戏耍等现象比较普遍,针对这样的突显问题,教师没有重点反思、调整游戏计划,采取有效策略进行调整、推进幼儿游戏水平,反而针对游戏中出现的另一个问题场景布置进行重点分析调整。这样主次不分的反思会造成下次游戏幼儿还会出现满场自由跑动、游戏规则无法遵守的现象,这对幼儿表演游戏水平发展非常不利。2.对幼儿游戏水平提升措施不得力。表演游戏水平是对幼儿综合能力的评价,既涵盖了幼儿对表演脚本的理解、运用语气、语调的变化和肢体动作来表现角色的性格特征等幼儿语言的综合应用能力;也包含幼儿与同伴之间友好协商游戏主题、角色扮演、合作布置场景和收拾游戏材料、解决游戏中出现的问题等社会交往能力;还涉及对游戏道具的制作等艺术方面的能力……现在很多教师对提升幼儿表演游戏哪些水平还没有真正弄明白;还有些教师对提升幼儿表演游戏水平存在片面的认识,有些教师甚至认为班级幼儿表演水平高就是表演游戏水平高,错误地把表演等同于表演游戏,或者出现重表演轻游戏的状况,导致教学策略重点放在发展幼儿表演方面能力的培养,忽略了幼儿学习品质和综合能力的发展,幼儿表演游戏水平不容乐观。

二、教师提高教学反思能力促进幼儿表演游戏水平的有效措施

(一)形成教师教学反思常态化

教学反思是强调教师从自己的教学经历中学习,是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学反思也是教师澄清和质疑自身在组织和指导幼儿表演游戏的探究过程,而这种探究是跟随教学不断延续的过程。为了帮助教师寻求幼儿表演游戏水平提升的有效策略,首先要确保教师的教学反思工作常态化。在大部分教师尚未形成自觉地针对每次表演游戏进行深刻反思的情况下,幼儿园可以先建立完善教学常规检查制度为教学反思常态化保驾护航。幼儿园还要规定把教学反思当成下一次表演游戏组织的课前准备,并把这个准备当作一个重要指标进行评价。幼儿园可先借助骨干教师对普通教师的教学反思进行定期检查并及时反馈,帮助教师分析表演游戏教学反思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也帮助教师找出自身教学反思的突出优势;还可以搭建平台让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经验交流与分享,促进教师教学反思工作扎实开展,让教学反思成为教师教学准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样才能保障教师对表演游戏做到在活动前有反思与调整,在游戏中有策略与推进。在形成教师教学反思常态化大背景下,教师对表演游戏的观察与指导以及幼儿表演游戏水平的提升形成一条反思链,由浅入深,螺旋上升,教师在教学反思过程中不断加强对表演游戏策略研究,有效提升幼儿表演游戏水平。

(二)提高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

教师的教学反思内容不仅包含对幼儿的观察与分析,对教师自身教育行为的内省与剖析,更重要的要有进一步调整与推进,这样才能有效推进游戏的发展。教师首先要明确观察与反思来自于幼儿表演游戏中出现的普遍或者突出问题,了解这些问题对幼儿表演游戏水平的发展会造成什么不利影响,深刻思考这些问题产生的真正原因:(1)教师自身因素(教学方法不灵活、教学策略低效或者无效);(2)幼儿年龄特点、身心发展、认知水平等因素。只有把问题搞清楚了,教师的分析和调整才会有针对性,采取的策略才会灵活多变,符合本班幼儿实际,对幼儿游戏水平的提升才能有效。在实际教学中不难发现,教师教学反思水平越高,对幼儿游戏存在的问题分析得越透彻,调整措施越得力,班级幼儿的表演游戏水平提高得越快。因此,提高教师教学反思能力是提高班级幼儿表演游戏水平的一个重要举措。现将某教师在小班下学期组织的第一次表演游戏反思进行分析:班级幼儿对故事《小兔乖乖》的情节有一定的了解,教师在讲述故事时,幼儿能很专心地听着,呼应着,有的幼儿还不时地做出开心、害怕的表情,听到兔妈妈回来一边敲门一边唱歌时,会高兴地唱起:“小兔子乖乖,把门开开……”听到大灰狼来敲门时,会用粗粗的声调来表示,还会学小兔拒绝开门的歌声:“不开不开我不开,妈妈没回来,谁来也不开!”但对角色的其他对话还不够熟悉,与故事《拔萝卜》一样,对故事的讲述部分不感兴趣,只对唱歌部分感兴趣。对故事中三只小兔的名字,只有个别幼儿能说出三只小兔子的名字——长耳朵、短尾巴、红眼睛。此外,幼儿还不善于表演,不会自己做出一些表演动作。下次游戏要着重引导幼儿掌握角色的其他对话,初步学会角色的一些表演动作和表情。从该教师的反思中看出,教师对班级幼儿出现的问题(对故事的讲述部分不感兴趣,只对唱歌部分感兴趣,只有个别幼儿能说出三只小兔子的名字)没有进行深入分析,从教师的描述中可以明显看出问题产生的原因更多来自教师本身。因为《小兔乖乖》这个故事角色形象鲜明,历来深受幼儿喜爱,而这个班级的幼儿对教师讲述的故事不感兴趣,只对故事中唱歌部分感兴趣。教师首先应该反省的是自身的教育行为:是教育方法不得当还是教学手段单一导致,又或者是教师讲述故事时语言苍白无力,无法吸引和感染幼儿,导致幼儿对听故事失去兴趣,无法记住角色对话;其次是分析班级幼儿:是倾听习惯不好,还是班级幼儿语言理解能力的问题。在调整与推进中教师一定要具体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如,当教师意识到自己的教育行为是造成问题的首要原因,在调整中应侧重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灵活运用,教师可借助木偶表演、舞台剧表演、童话剧表演等激发幼儿对《小兔乖乖》这个故事的兴趣;教师更要思考如何提高自身讲述故事语言的感染力,借助表情、动作、眼神更好地刻画角色性格特征,使故事的角色生动形象地再现在幼儿面前,激发幼儿对扮演故事角色的兴趣,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角色的性格,为下一次表演游戏做好准备。从上述例子不难发现,教师教学反思能力与幼儿表演游戏水平之间的关系是互利互惠的,也是协同发展的一个良性循环过程,班级幼儿表演游戏的水平要获得有效提升,首先要提高教师教学反思能力。

教学反思是挖掘教师教育个性智慧的一种手段。教学反思能力的提高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幼儿表演游戏的水平,还能打破教师习惯向书本学习、向他人学习的传统,珍视自身教育经历中有价值的东西,是教师获得专业发展的一种珍贵的教育资源。如果教师擅长从自身的教育经历中学习,只要长期坚持,必定能把幼儿的表演游戏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

参考文献:

[1]狄建华.浅谈表演游戏的指导策略[J].家教世界,2012(12).

[2]潘咏梅.浅谈幼儿园表演游戏的指导[J].快乐阅读:下旬刊,2012(11).

[3]向立蓉.教师如何写教学反思[J].新一代:下半月,2010(05).

作者简介:张运颜,1970年出生,女,汉族,福建龙岩人,本科,幼儿园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幼儿语言教学和幼儿表演游戏。

上一篇:温馨唯美句子下一篇:新婚嘉宾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