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表演游戏(精选7篇)
故事表演游戏 篇1
幼儿表演游戏是一种创造性游戏, 是幼儿按照童话、故事、儿歌、歌曲等文艺作品中的角色、情节和语言,通过感知、理解、想象,用语言、表情、动作进行创造性表演的一种游戏。 表演游戏具有游戏性、表演性、创造性的特点,它包括故事表演、童话剧、歌舞剧等种类, 对幼儿创造能力的培养与发展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但由于表演时准备繁杂、指导麻烦,使得表演游戏在幼儿园开展得不太广泛和深入。 笔者在幼儿园对如何深入、有效地开展表演游戏进行了探讨,从而归纳出开展幼儿表演游戏的操作策略。
一、选择合适的内容
选择合适的表演内容是表演游戏顺利开展的保障和基础,内容的选择要注意“四性”:
(一)故事的趣味性
所谓趣味性是指故事情节生动、简单,并有起伏。 富有童趣的作品, 能有效激发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表演游戏。因此,选择表演游戏故事,首要注重趣味性。如表演游戏《小兔乖乖》,伴着《小兔乖乖》歌曲的敲门情节和夹断大灰狼尾巴、小白兔智斗大灰狼等好玩、有趣的情节,幼儿非常感兴趣,这就赋予了《小兔乖乖》这一表演游戏极强的生命力。 幼儿争当大灰狼、 小兔子或兔妈妈,积极参与表演游戏活动,乐此不疲。 在有趣的表演过程中,幼儿自然也受到了“勇敢、机智”的品格教育。
(二)形象的生动性
幼儿的思维处在具体形象阶段,且好动、好模仿, 只有故事形象生动、活泼,才能激起幼儿的表演兴趣, 也有利于幼儿进行模仿。 同时,在表演中融入丰富的动作,又有助于幼儿理解故事,并激发其表演的创造性。 如《拔萝卜》,各角色相继出场,一个拉住一个拔起萝卜又摔倒在地的各种动作, 加上大家一起把大萝卜送回家的动作表演,表演者往往有即兴创作的夸张动作,让幼儿开怀大笑, 表现出极大的参与游戏的热情。 又如 《老鼠嫁女 》中 ,众老鼠吹吹打打抬花轿送鼠女儿出嫁的时候,有的老鼠在敲锣,有的老鼠扭起了秧歌步,鼠女儿头上盖着红头巾随着花轿一步三颠等, 这些热闹的场面,形态各异的动作,留给了幼儿发挥创造性的空间,大大调动了幼儿表演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角色的对话性
角色的对话性是幼儿理解表演角色形象、 增加表演兴趣的重要影响因素。 有的故事虽然情节生动有趣, 但描述性语言较多,角色之间的对话不多,不适合幼儿表演。 对待这种故事,教师可带领幼儿一同改编,把描述性语言改编为对话语言。 如《小兔乖乖》《小羊和狼》 《小熊请客》等故事,对话贯穿故事始终,众多角色都有对话的机会,避免了某个角色只在初始时出场一下,然后就坐在一旁等待到终场无所事事的现象。 而故事《三只小猪》,其前半部分三只小猪各自盖房子的情节在原作品中都是描述性语言,对于幼儿的表演缺乏互动性。 在幼儿表演前, 师幼共同协商将描述性语言改编为小猪之间的对话, 把它们各自选择什么样的材料盖房子的意图都表述出来, 幼儿在表演时就能通过对话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和神态,表演也会变得更生动有趣。
(四)内容的适切性
表演游戏在满足幼儿愉悦性的同时, 其教育性是不可或缺的考虑因素,因此表演内容还要紧跟时代、适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这就要求教师做有心人,平时留心幼儿感兴趣的节目,从中挑选易于幼儿表演的,思想健康、传递正能量的内容,如《大头儿子小头爸爸》 《拯救大熊猫》《小鲤鱼历险记》等 。 教师在选择时要考虑前面所提到的几点, 但对于部分幼儿感兴趣的暴力打斗动作过多的动画片,教师要进行合理改编或舍弃, 使内容适合于幼儿表演。
二、创设适宜的环境
为幼儿创设必要的游戏环境, 是幼儿能否顺利开展表演游戏的先决条件。 因此,在表演游戏开展前教师应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游戏时间和空间, 并注意材料的结构化程度。
(一)空间的宽敞性
游戏的空间直接影响到幼儿游戏的效果。 表演游戏需要幼儿表演时唱唱、跳跳,所以比其他游戏角的空间要大一些。 为幼儿准备封闭或半封闭的空间,这个空间最好在一定时间内是固定的, 给幼儿认同感和安全感。 场地可以在活动室中,或用小椅子、小桌子或大的积木围起来设置成小舞台,或用标记分出“台上”和“台下”,保证幼儿表演有足够的空间。 有条件的幼儿园还可专门设置表演游戏室,室内有大舞台,提供一些表演游戏所必需的道具、布景等。 这样的空间会更宽敞,也更适合幼儿全身心地进行表演。
(二)区域的隔断性
幼儿期的有意注意已有了一定的发展, 但容易分散,注意的稳定性还比较差,更难持久地、稳定地进行有意注意, 强噪音则更会干扰幼儿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 表演游戏进行时,一般要播放音乐、故事录音、运用打击乐器等,声音比较大。 因此,表演游戏角可设置在较固定的区域, 如活动室的一角或午睡室或室外相对较大的空地等地方,并尽量和其他游戏角分隔开来,这样能避免与其他区域相互干扰, 如条件允许可以在地面铺上较大一块软地垫, 这样的隔音、 隔断效果会更好。
(三)材料的多用性
表演游戏的特点之一就是表演性,其角色造型、服饰和道具能激起幼儿参加表演游戏的兴趣, 而且还直接影响到游戏的趣味性、戏剧性和象征性。 因此,教师要在表演区域投入丰富的材料, 让幼儿去设计角色的服饰和道具。 投入的材料, 并不是结构化程度越高越好。 材料的结构化程度越高,有时候越会限制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所以,材料最好能够多次使用,并适合于不同的表演故事。 如用彩纸加上小衣服,可以设计出许多不同造型的衣服,一根小树棍既可以是拐杖,还可以是扁担,也可以是兵器。
三、进行创造的指导
表演游戏虽然以作品为依据, 但它属于幼儿自己 “创造的”游戏,它的本质是游戏,不同于幼儿文艺演出。 在表演游戏中,幼儿常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自编自演的创作活动,他们以表演为乐趣,并不是十分注意表演的效果。因此,教师应尊重幼儿的意愿,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幼儿自己选择、自己设计、自己表演。 但尊重幼儿的意愿并不是“放羊”,教师要学会善于观察幼儿的表演游戏,并适时有效地点拨和指导,促进表演游戏深入进行的同时促进幼儿的发展。
(一)游戏开始的吸引性
表演游戏的开展,要有一定的物质准备。 游戏前让幼儿积极参加准备工作, 对所要表演的作品要让幼儿理解掌握,然后教师根据幼儿所喜爱的角色,吸引幼儿一起准备一些玩具、服装、头饰以及布景等,并把它们摆放出来。 与幼儿共同创设表演游戏环境,可以激发和调动幼儿参与表演游戏的愿望和积极性。
(二)游戏过程的参与性
表演游戏中,指导是一种间接的指导。 角色分配之后,应放手让幼儿自己创造性地表演。 当然教师也可通过参与幼儿的表演游戏,对幼儿进行指导:
1.引领参与法
教师不要过多干预幼儿的游戏,不要急于示范,要耐心等待幼儿协商、讨论,提醒幼儿坚持游戏主题,提高幼儿的角色表现意识,在适当的时候引领。 如小班最初进行表演游戏时,教师可作具体的引领表演。 在熟悉故事内容后, 由教师或故事妈妈来为幼儿做示范引领表演,然后让幼儿参与,用自己的方式表演。 也可在教师或故事妈妈边提示内容、边指导帮助下,由幼儿自主表演。 有些幼儿愿意表现,可让他们做示范表演。 当幼儿已学会后,可放手让幼儿自己进行表演。
2.观众指导法
在幼儿游戏过程中, 教师以场外观众的身份进行外部干预指导,及时向幼儿提供合理性建议,控制过分行为。 如在表演《金色的房子》时,扮演小姑娘的幼儿在表演不要小动物来房子玩时,其所表现的鸟飞、狗跳等动作跳跃性比较大,一下子就跳到后面去了。 教师可以引导:“呀! 还有谁也想到小姑娘的房子里来玩呀? ”
(三)游戏结束的引导性
在表演游戏结束时,可从幼儿表演游戏的参与性、 情感性、表现性、创造性或对话、体态、道具等多方面做小结,给予幼儿更多的激励,引发幼儿更好地参与下次表演游戏的兴趣。 另外,对游戏中出现的问题,可引导幼儿讨论,共同寻求解决方法,并进一步提出深入开展游戏的新要求,激发幼儿新的表现兴趣。 例如《三只蝴蝶》中“突然下起大雨来,三只蝴蝶谁也不愿意离开自己的朋友”, 引导幼儿讨论 “怎么用语言和动作来表现”。
提高幼儿表演游戏水平、有效开展幼儿表演游戏, 教师需要选择适切的表演作品, 创设适宜的表演游戏环境,提供恰当的指导方法。 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表演游戏的功能,促进幼儿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
故事表演游戏 篇2
1、要求幼儿学会自己表演游戏。
2、能用不同语气扮演各角色。
活动准备:头饰、场所布置。
活动重难点:加强幼儿表演技能,并大胆有创意。
活动过程:
1、出示小动物的头饰,让幼儿回忆故事内容,说说角色的出场顺序。
师:小朋友们我们上节课表演游戏是什么呀?(小熊请客)那它们谁最先出场呀?然后又是谁出来?
2、回忆第三课时表演的好的地方和不足之处,并提出这次表演的重点,要注意角色的语言动作表情,反映角色的性格特征,还要根据作品主题思想和情节内容进行想象,创造性地进行表演。
3、请能力强幼儿示范表演,并让其他幼儿观看,提高幼儿欣赏水平。
4、提出游戏要求:游戏中能互相谦让。能形象生动扮演角色。爱护玩具,在游戏中能做到“三轻”。
5、幼儿游戏,师巡回指导。师帮个别能力差的幼儿能完整地讲述出角色间对话。师启发能力强的幼儿形象生动地进行表演。
6、游戏结束,收拾整理玩具。
7、师和幼儿一起讲评,表扬生动形象地进行表演的幼儿及有进步的幼儿。
8、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初探表演游戏的指导策略 篇3
关键词:表演;游戏;指导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2-202-01
表演游戏是一种深受幼儿喜爱的活动方式。幼儿通过对话、动作、表情来再现文学作品,可以丰富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和兴趣,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并能培养幼儿活泼的性格,促进幼儿集体观念的形成。因此,在幼儿园开展表演游戏是十分有益和必要的。那么,如何指导幼儿开展表演游戏,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呢?
一、教师对幼儿表演游戏的指导要避免两个极端
一是过度“指导”,将游戏全部纳入教师的要求与计划之内,由教师一手包办代替;二是过度“放手”,教师以尊重幼儿的选择与自愿为借口而对游戏放任不管。
二、为幼儿表演游戏创设环境
为幼儿创设必要的游戏环境,是幼儿能否顺利开展表演游戏的先决条件。在创设环境中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场所和布景
日常进行的表演游戏,只要有个地方可供幼儿活动即可,可以在平地上或活动室中,也可以用专门设置的小舞台,可以用小椅子、小桌子或大的积木围起来,布景应该是简单方便的,避免过大过重过烦,更不能妨碍表演,布景只要能起到烘托情境、渲染气氛的作用就可以了。
2、角色造型、服饰和道具
表演游戏的角色造型、服饰和道具是很重要的,它不仅能激起幼儿进行表演游戏的愿望,而且还直接影响着游戏的趣味性、戏曲性和象征性。教师要关心和帮助幼儿出点子,想办法,帮助幼儿解决困难,使游戏进行下去。
三、帮助幼儿提高表演游戏中的表演技能
培养和提高幼儿的表演技能是完成表演游戏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
1、帮助提高幼儿口头语言的表达技能
幼儿口头语言的表达技能是游戏中用的最多的技能之一。表演游戏中的语言表达技能应该分步练习,教师也要分步要求与指导。教师要让幼儿在理解领会作品的前提下,通过具体的练习和实际操作,逐步地培养幼儿具有口头语言的表达技能。
2、帮助提高幼儿的唱歌表演技能
唱歌是幼儿喜爱的表演活动,也是在各类表演游戏中运用得最多的基本技能之一。在表演游戏中,唱歌应吐字清楚,旋律曲词要准确,快慢音量要适度,表情要符合角色的要求。
四、帮助提高幼儿的形体表演技能
幼儿的形体表演技能是表演游戏中不可缺少的基本技能。形体表演技能主要包含步态、手势、动作等。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似乎已经具备这些形体表演技能,然而由于表演游戏的需要,要求幼儿的步态、手势、动作比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夸张一些,幅度要大一些,要有表演的舞台效果。这是表演游戏顺利进行所必需的技能。
五、表演游戏的指导方法
幼儿的表演游戏与表演节目是不同的,因而教师对表演游戏的指导与表演节目的指导也应区别对待。
1、幼儿表演游戏前教师的指导
(1)引导幼儿观察和体验生活
教师应该吸引并组织幼儿观察生活中的情景和事物,这可以丰富幼儿的表演游戏内容。
(2)教师的示范表演
在游戏开始前,教师可示范表演,但教师应是关心他们游戏的引导者,可边与幼儿讨论,边示范,鼓励幼儿的主动性。
(3)帮助幼儿选择和熟悉游戏内容
当幼儿遇到很困难表演的表演游戏时,教师可通过引导或谈话的方法帮助幼儿选择合适的表演游戏内容。当幼儿选择了游戏后,教师可通过讲述、复述文艺作品,帮助幼儿熟悉表演游戏的内容和情节。
(4)帮助幼儿学习和掌握表演技能
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但是要在表演游戏中根据游戏情景和所扮演的角色需要来表演却是不容易的,所以教师应该通过了解和帮助,指导幼儿在反复练习中获得表演游戏的基本技能。
2、在幼儿表演游戏过程中教师的指导
(1)教师参与游戏的间接指导
教师可以参与幼儿的表演游戏,通过扮演一个角色,以角色的身份与幼儿一起商量游戏中的各种问题,如角色的语言、表情、角色之间的关系,内容与情节的发展和具体的表演技能等。这样间接指导是比较自然的,也是幼儿易于接受的,不会挫伤和影响幼儿表演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教师以观察者的身份进行间接指导
幼儿在表演游戏中虽然不在乎观众的多少,但是有观众还是高兴的,尤其是教师也来当观众,这时幼儿会以更认真的态度、更饱满的热情来对待表演游戏。教师以观众的身份间接指导可以从两方面进行。第一,教师要认真、专注地观看幼儿的表演游戏,这是对幼儿表演游戏的最大支持和鼓励,也给其他幼儿观众树立了良好的榜样。第二,教师以观众的身份向幼儿提出问题和建议,或者提醒与暗示,并帮助解决具体困难,但是一定要把握分寸,切莫把“观众”身份变成“导演”身份。
3、各年龄班幼儿表演游戏的指导要求
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幼儿身心发展既呈现了一定的阶段性和稳定性,又表现出发展的连续性和可变性。因此教师对不同年龄班幼儿的表演游戏应有不同的指导要求。
总而言之,让我们共同关注幼儿的表演游戏活动,重视教育环境潜能的发挥,让幼儿在快乐的表演游戏中身心受益,并得以健康和谐的发展。
谈表演游戏中创新素质的培养 篇4
理解是表演游戏的基础, 通过帮助幼儿理解内容来加强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理解作品的内容不是对作品简单的重要记忆, 而是在熟悉作品内容基础上把握作品内容的实质, 对作品的个性特征有一定的见解, 并通过自身的语言、动作再现作品, 使文学作品更加生动、真实。在理解描述性语言的时候, 也可启发幼儿进行大胆的创新设计。如《小蝌蚪找妈妈》的开头部分是这样描述的, “暖和的春天来了, 池塘里的冰融化了, 柳树长出了绿色的叶子……”教师针对此内容精心设计一些问题:你可以通过什么动物的表演让大家知道春天来了?让幼儿围绕这些问题在大脑中进行构思设计, 使幼儿自主介入角色, 大胆求新、求异, 为角色增添新鲜的个人色彩。
二、设景是表演游戏的准备
实施创新教育, 必须创设有利于幼儿创新素质形式和发展的环境和氛围。因此, 表演游戏中的设景也很关键, 它是培养发展幼儿想象力开拓智力的重要手段。
设景包括场地的布置、情景的创设、不同角色的服饰等。教师在组织幼儿设景前要引导幼儿讨论:这些场景可以怎样来布置, 需要用些什么材料, 可以用什么替代物。如在游戏《白雪公主》中, 教师组织幼儿讨论:除了头饰, 还需要哪些场景布置和道具服装准备?经过一番讨论后, 在肯定幼儿道具准备的创新后, 教师启发每组幼儿用不同的材料布置场景。如:围墙, 启发幼儿可以用结构材料拼搭, 或者用模拟实物 (自制的胶合板树、纸板墙、泡沫花圃等) , 或者可以用替代物 (皱纹纸) 围一围。在教育准备中, 教师还应预计幼儿可能表现出的创造性行为, 相应增添了一些材料和物品。如提供一些画笔、花篮、泡沫、松紧带以及制成的半成品头饰 (前面部分是椭圆的硬纸皮, 可供幼儿根据需要临时用画笔在硬纸上画出新增设的角色) 。有时, 这些物品也能为幼儿的联想、想象、创造, 提供线索, 如游戏《白雪公主》, 幼儿根据花篮, 编出王后让白雪公主闻毒花的情节;根据酸奶瓶, 编出王后用毒牛奶害白雪公主的情节等。在游戏中, 教师应仔细观察, 鼓励大胆。合理的创编, 及时发现幼儿的创造性行为, 并给予及帮助。如帮助幼儿扎头巾、系披风等, 保证幼儿的创造想象意图变为真实的行为。
三、再现使表演游戏得到创新升华
表演游戏本身是一种创造性的游戏, 而在以往的表演游戏中, 教师总是把自已当作导演, 孩子当作学员, 导演根据自己的意图要求学员按部就班。或者是设计好一场表演请全体幼儿模仿。这样不但造成表演游戏的统一化、模式化, 还禁锢了幼儿的个性, 抑制了幼儿表演天性的发挥, 歪曲了表演游戏的实质。现在幼儿在游戏中除了真实地再现作品外, 还可以用已有的知识经验, 通过头脑可加工, 对故事的内容进行增添或删减, 改变角色对话或结局, 进行在创造想象和创造想像。教师要善于发现和保护这种萌芽, 鼓励和指导幼儿在不违背作品的基础上, 进行合理创新。通过欣赏和自身的参与, 幼儿的表演欲望再次被激发出来, 使表演游戏得到了升华。
大班表演游戏教案 篇5
1、在熟悉故事的情节内容的基础上,能运用恰当的语句、动作,表情,表现角色性格特征,并能根据自己的想象创造人物和情节。
2、利用游戏材料和替代品布置简单的游戏场景。
3、发展幼儿的想象创造能力和自我表现能力,初步培养幼儿的协作能力。
4、学习与同伴协商,共同分享游戏的快乐。养成爱惜玩具材料的习惯,玩具用后会有条理地加以整理。
游戏准备:
故事教学挂图,狼、小羊、花猫、黄狗、白马、大象的头饰,百宝箱
活动指导:
第一阶段
1、出示头饰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教师完整讲述故事。
2、幼儿熟悉故事的内容,提问故事内容,帮助幼儿了解故事中的角色的出场顺序及对话:
①故事的名称叫什么呢?故事中都有些谁呀?
②小羊去河边喝水发生了什么事?
③谁来帮助小羊?后来怎样?
1、利用桌面教具,教师与幼儿共同讲述故事,重点引导幼儿利用不同语气、动作、表情表现角色的不同特点。
2、教师请个别能力较强的幼儿戴上头饰进行表演。
3、教师引导幼儿集体表演。
4、游戏结束讲评。
请幼儿说说听完故事后想想故事中讲了个什么道理呢?(同伴间要友好相处,互相帮助)
第一阶段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原定在幼儿较熟悉故事情节的基础上,教师组织个别能力强的幼儿进行示范表演,以帮助幼儿熟悉角色的出场顺序,但在组织活动时,我发现幼儿能以很快的速度记住故事的大意内容和角色的对话,有许多的幼儿对我的介绍不感兴趣,不时打断的我提问,个别自制力较差的幼儿已开始自行表演,黄诗逾等几个小朋友干脆说:”老师,我要当小羊“”我要当小花猫“……看,小朋友兴趣多高啊!从孩子们的表现可以看出这是他们喜欢的游戏,他们已按奈不住自己的情绪,跃跃欲试,这时教师如果不从幼儿的情感需要去考虑,就会责怪孩子不听话,认为他们不守纪律。为了促进幼儿活动的主动性,保护他们的积极性,我决定尊重、相信孩子们的能力和需要,我调整了活动的组织方式,简化了一些环节,让幼儿依据自己的意愿,进行集体表演。戴上头饰的孩子们十分兴奋,唧唧喳喳说个不停,男孩子互相拍打……游戏本身就具有那种使人兴奋、发疯的”乐趣“,因此当老师满足了自己的要求,幼儿的情绪必然高涨,于是我给了幼儿几分钟让他们宣泄极兴奋的情绪。
表演故事 讲述故事 阅读故事 篇6
一、引入竞争机制,激活学生的故事阅读动力
在故事教学中,很多教师都非常重视Warm up这个环节。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节成功的故事教学课不仅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关注力,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还能重难点相结合,为下面的教学环节做好铺垫,从而起到高效的过渡作用。笔者在教学这课时,就采用了竞争机制,成功地导入课堂:
T:Lets have a race.Who will be the winner?Are you ready?
S:Yes.
T:If yo answer one question,you can get one card by yourself.
《英语课程标准》提出:在小学英语教学阶段中,有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充分激活并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在导入过程中,教师通过“Lets have a race.”让学生知晓整节课教师都是采用小组竞争的方式进行的,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激情一下子就被调动了起来。而与一般意义上的竞争环节相比,教师让学生自己拿奖励的名片,不仅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更使得课堂组织扎实有效,节约了时间。
二、借助故事情境,扫除学生的故事阅读障碍
学生在阅读故事书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不少没有读过的单词以及没有见过的句型,如果不能很好得解决这个问题,将会给学生的阅读产生较大的阅读障碍,故事教学的效益就难以得到有效提升。面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充分运用本身故事的这一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成在故事情境中联系上下文进行教学,引领学生依据自身的能力扫除阅读的障碍。
T:Please read the words twice.If you dont know it,you can clap your hands twice.
S:Rabbit,rabbit.
S:(Clap,clap)
由于阅读的故事是学生教材之外的内容,里面陌生的单词会较多,即便有教师的教授学生也难以一下子全部接受。于是教师采用让学生边看边说的方法进行教学引领学生进行快速复习,让学生形成先入为主的印象,从而为学生的自主性阅读奠定基础。
三、积极形成板书,提炼学生的故事复述线索
板书是课堂教学中重要的教学环节,成功的板书不仅仅是教师教学思路的呈现,更是教学内容的逻辑梳理。而在英语阅读过程中,学生就可以根据故事的内容和逻辑顺序,依照教师的在课堂教学中形成的板书进行复述,为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历练提供必要的线索支撑。
在平常英语教学中,教师总是习惯性地将要求学生掌握的单词词组以及典型句式抄写在黑板上,让学生更好地诵读与练习。而对于故事教学而言,学生则应该帮助学生通过板书的设计提炼故事的梗概和脉络,让课堂教学中的板书既成为学生理解感知故事的抓手,同时也成为课文内容的精华所在。
在学生英语水平和英语素养尚处于初步阶段时,学生一下子把握文本主要内容和内在线索的能力还不够强,而只有借助黑板上的板书才能真正把握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走进故事,才能使得学生的效率事半功倍。
四、践行合作学习,提升学生的故事阅读模式
小学生喜欢阅读故事,而在故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一认知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的认知能力,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获取最大限度的提升。而这样的做法不仅仅是契合了《英语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激发学生英语阅读兴趣”的要求,也正迎合了学生内在的实际需要。在合作过程中,学生不仅有效锻炼了自身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合作精神,同时也将学生的对英语故事的习得将在重要的环节中。
例如在教学这个故事时,教师就采用了以下几种合作方式引领学生深入阅读故事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合作项目:1.小组合作竞争,争夺名片;2.小组内合作将缺少词语的连环画填写完整;3.小组成员合作续编故事。
新课程改革之处就提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合作化的学习模式早已熟悉不过。但是遗憾的是,形式虽然早已深入人心,但在教学实践中真正能够有效发挥合作学习方式效益的课堂却是少之又少。而纵观本节课中教师对合作项目的设置可谓都落实在了最佳点上,真正做到了该出手时才出手。“争夺名片”在故事开始就让学生亲身体验,燃起了学生的合作欲望;“共同探究填写缺词”,则让学生感受经历了智慧的挑战;最后“续编故事”,学生则在合作中借助别人丰富自我,形成了创造性的有效发挥。
英语教学绝对不能局限于一本教材,而要让学生在学好教材语篇的基础上,扩大英语阅读的积累量,促进学生根本性的提升。因此,教师要注重对于学生英语课外阅读的训练,并积极扎实故事类课堂教学的效益,提升学生的英语素养。
幼儿园创意表演游戏的指导策略 篇7
一、重游戏,轻表演
表演游戏兼具游戏性和表演性,且游戏性是幼儿表演活动的重要特征,重于表演性。游戏性体现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幼儿拥有自由选择和自主决定如何理解、表现作品的权利,而不是听从教师规定,教师的指导不能剥夺幼儿的游戏性体验。表演性是逐渐提高完善的,由“一般表现”向“生动表现”发展,作为最终的结果显现出来。所以,表演游戏的表演性不能以牺牲游戏性为代价。重游戏、轻表演,才能还幼儿在表演游戏中的自主与快乐。相比“孩子学到什么”,我们更重视“孩子在游戏中获得了什么”。
二、多维开放。提供支持
多维开放、创意表演的方式让表演游戏更富趣味性、游戏性,也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示自我、创意表现的机会,但这也给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表演过程的创意并不是体现在教学中,而是体现在师幼互动中。
1 观察。观察幼儿的表演,引导幼儿发现自己表演过程中的问题,探讨解决的方法。
教师在活动中可以随机观察,敏锐发现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也可以进行整体扫描式观察,从幼儿的表情、动作、语言,判断空间和材料是否适合幼儿活动需要:还可以在游戏中有重点地个别观察,注意小组幼儿或个别幼儿的特殊需要,适时适度地提供帮助。
2 参与。教师应该是一个积极的合作者,参与孩子们的活动,分享孩子们的快乐与成就。当幼儿在表演中遇到问题需要帮助时,教师的参与还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的活动向纵深发展。自主游戏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放任自流、无所作为,也不仅是对问题的解释和解答,而是适时适度地引导与启发。
3 支持。随着游戏的深入开展,教师的角色也在不断变化。教师是倾听者、观察者、引导者,更是支持者。教师依据幼儿的问题与需要,随时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4 等待。表演性体现在幼儿通过语言、表情、肢体动作、道具等方式,艺术性地表现自己的生活经验或想象世界。幼儿的表演游戏从“一般表现”向“生动表现”的提升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它需要时间,需要“重复”。教师必须给予幼儿“重复”的时间,慢慢地等待他们的成长。
三、交流评价,提升能力
【故事表演游戏】推荐阅读:
儿童故事表演文字素材08-27
童话故事雪孩子表演11-09
小学生成语故事表演中的故事11-24
表演游戏系列教案05-11
表演游戏计划及反思05-09
幼儿表演游戏指导策略08-17
表演游戏小熊请客05-28
幼儿园音乐游戏表演05-31
中班上学期表演游戏计划09-01
表演游戏小兔乖乖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