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模式(精选12篇)
表演模式 篇1
进入21世纪以后, 我国艺术教育事业在市场经济的刺激下进入了转轨时期。在战争时期, 艺术表演人才无法发挥自身的特长, 显得一文不名;而在和平时期, 人们处于安宁的生活环境, 有更多的精力去追求精神层面的享受, 这对于艺术表演人才来说是最好的舞台。在这种大背景下, 我国声乐表演教育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作为声乐表演专业的老师, 在新时期如何才能提高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 这是必须要高度重视的问题。就目前我国声乐表演专业的教育现状而言, 必须要对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进行全面的改革, 转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 以培养更多适合社会艺术事业发展需要的声乐表演人才。本文首先对当前我国声乐表演专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的阐述, 然后再对如何转变声乐表演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分析。期望通过本文的分析, 能够帮助读者对我国声乐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一、声乐表演专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 培养目标不明确
在高校扩招以来, 很多学校为了争夺生源, 陆续开设了声乐表演专业, 专业招生的竞争非常激烈。而往往很多学校只是为了“招生”而招生, 而不是以市场对这类人才的真正需求而招生, 使得人才的培养目标不明确, 培养出来的很多“人才”都不符合社会的实际需要, 进而导致学生的才能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这对学生的未来以及社会的发展都是极为不利的。
(二) 理论与实践难以统筹兼顾
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 目前很多学校依然过于重视理论教学, 而忽略实践教学。对于声乐表演专业来说, 实践课与理论课同等重要, 理论知识只有通过实践验证之后才能得到提高。从当前形势来看, 学校在实践课开设方面存在的主要不足是缺乏有效的组织安排, 使得学生的参与度低, 得不到实际的锻炼。比如文艺晚会、文艺比赛等声乐表演活动开设的过少, 学生得不到展示才艺、磨练胆识的机会, 尤其是很多性格较为内向、表演经验不足、心理素质不好的学生, 缺乏实践就会导致其专业水平达不到要求。
(三) 专业课程设置欠缺合理性
很多学校的声乐表演专业都是近几年刚刚建立起来的, 其专业课的设置方面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 缺乏针对性和合理性, 无法突出声乐表演专业的教学特色, 因此导致声乐表演专业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使得很多学校的声乐表演专业的学生专业技能水平低下, 达不到“一专多能型”的人才标准。
二、如何转变声乐表演人才培养模式
(一) 重视对声乐素质的培养, 加强对表演能力的锻炼
在上世纪80年代, 我国声乐表演专业的教学质量是相当不错的, 很多学生在国际声乐表演大赛中屡屡摘冠。但在80年代以后, 因为声乐表演专业的生源质量下降, 再受到严肃音乐舞台萎缩的影响, 使得我国声乐表演专业的教学质量逐渐下降。面对这种情况, 学校要想走出困境, 就必须要重视对学生声乐素质的培养, 加强对表演能力的锻炼。声乐素质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基础, 如果学生的声乐素质达不到要求, 即使表演能力再突出, 也无法获得成功。同理, 即使具备再高的声乐素质, 但是表演能力差, 无法将其表现出来, 这也无法获得认可。
(二) 调整声乐课程设置, 拓宽本专业的口径
声乐表演专业的教学要求, 不仅需要学生系统的掌握发声技术以及声乐技巧且能够将其运用于各种声乐表演作品中, 同时还要求学生必须要掌握较强的舞台表演能力。但是很多学校在课程设置时, 为了培养全能型的人才, 往往还加设过多专业以外的知识, 比如政治学、教育学、文学、心理学等, 总体来说课程面十分宽阔, 而专业的延伸度就相对降低, 这就使得学生的知识面虽广, 但却对任何一项都不精通。声乐表演专业, 从其专业名称而言, 就可得知其强调的是专业深度和精度, 而并非广度。鉴于此, 在声乐表演专业教学中, 必须要改变传统的课程设置, 削减部分不必要的课程, 添加与专业密切相关的课程, 提高本专业课程设置的深度和精度, 拓宽本专业的口径。
(三) 改革声乐表演专业的招生策略, 选拔有潜力的人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严肃音乐市场却愈发不景气, 很多文艺团体陷入了十分困窘的局面, 这使得从声乐表演专业毕业的学生难以找到适合自己专业的工作。在这种背景下, 声乐表演专业的报考人数也逐渐减少, 很多学校都难以招到有潜力的学生, 而部分学院为了凑人数, 不对学生的声乐基础进行严格审查, 盲目招生, 这不仅是对学校不负责的表现, 同时也会危害到学生的未来发展。鉴于此, 当前我国必须要改革声乐表演专业的招生策略, 重视对学生声乐基础的审查, 选拔有潜力的学生进行培养, 坚决杜绝盲目招生, 降低学生质量的行为。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 声乐表演是必须要有天分的, 并非每个爱好音乐的人都适合声乐表演学习。因此, 学校必须要在招生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仔细的筛选, 选择有潜力的人才进行培养。同时要改革声乐表演专业的课程设置, 使之更为合理, 提高专业教学的深度和精度。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步和发展, 音乐教育在我国高校发展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音乐是艺术的载体, 是人们陶冶情操的主要方式。经济的发展, 促进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在解决温饱问题以后, 开始逐渐追求精神上的享受, 音乐就是人们精神享受的主要渠道之一。爱好音乐的人越来越多, 在大学教育中选择音乐专业的学生也大幅度增加。声乐表演是音乐教学的重要专业之一, 主要培养的是学生的表演能力。
关键词:声乐表演,人才培养,模式,问题
参考文献
[1]刘瑶.艺术实践在培养高校声乐表演人才中的重要性[J].时代文学, 2012, (11) :227-228.
[2]朱艳彬.艺术实践——培养声乐表演人才的重要途径[J].华章, 2011, (24) :160-161.
[3]乔雯.独立学院声乐表演专业实践教学探索和研究[J].新课程 (教育学术) , 2010, (9) :97.
[4]胡小东.就业困境中声乐表演专业本科学生的非常规出路探析[J].艺术探索, 2011, 25 (2) :95-96.
表演模式 篇2
一、适用专业:音乐表演专业(专科)
二、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三、学时:前两年总学时为70学时,其中理论课为18学时,实践课为52学时平
均每学年理论课为9学时,实践课为26学时。后一年为选修(主修)课,总学时为50学
时,其中理论课为8学时,实践课为42学时。
四、教材选用
《声乐曲选中国部分》 《声乐曲选外国部分》戴莉荣 冉光彪编著 西南师大出版社 《声乐实用基础教程》 张友刚、胡中刚 编著 《民族唱法歌曲大全》 郭祥义 编著
西南师大出版社
山西教育出版社
《美声唱法歌曲大全》 黎信昌 景尉岗 编著 山西教育出版社 《声乐曲选新编300首》 杨定抒 编著
西南师大出版社
《声乐基础》 周小燕 编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声乐教学曲选》 金铁霖 何鹏飞 编著 人民音乐出版社 《声乐曲选集》 罗宪君 李滨荪 徐郎 编著 人民音乐出版社 《中国独唱歌曲选》 唐琳 编著 西南师大出版社 《中国声乐作品选》 徐朗 颜蕙先 编著 上海音乐出版社 《外国声乐作品选》 徐朗、颜蕙先 编著 上海音乐出版社 《新编中国声乐作品曲选》五集 霍立 李静玉 霍平金城 编著 辽宁人民出版社
五、选编教材
云南省高职高专《声乐精品课程实用基础教材》 车绍留 编著 人民音乐出版社
六、教学目标与要求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掌握声乐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训练学生用科学的发声方法进行歌唱,具有一定的演唱能力。
2、能较准确的理解和演唱不同风格、不同类型的歌曲,并具有独立分析和处理一般声乐作品的能力。
3、与钢琴教学相结合,具备一定的自弹自唱能力。
4、掌握声乐教学的基本方法,学会辨别发声的正误,能胜任中小学音乐课程的歌唱教学和课外声乐活动的辅导工作。
5、要求了解青少年变声期的生理、心理知识及嗓音训练与嗓音保健。
(二)教学要求:
1、教师应热爱声乐教学工作,热爱学生,教书育人。在教学中必须尊重声乐训练的客观规律,有很强的声乐判断力。
2、选择艺术性较高,训练价值较大的声乐作品为教,老师应了解声乐教学领域的发展趋势,对声乐技术的新成果、优秀的声乐新作品应注意吸收和采用,不断充实更新教材。
3、既要重视学生的基本功训练,又要注意歌曲内容尽可能完美的表达,注意对学生乐感的培养。
4、教师必须根据大纲规定,从学生实践情况出发,尊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制定每学期授课计划,并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重视启发式感觉教学。进行技术训练的同时,注意学生的心智活动,培养高尚的歌唱审美观和正确的声乐鉴赏能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六、教学形式
本课程采用教师与学生一对二的形式,对学生的表演、演唱技巧及与声乐相关的其他相关的知识进行细致详尽的指导与讲解。授课中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而灵活应用,如对于已经具备一定水准的同学可以在完成每学期目标数量的指定曲目之后,加选一首曲目等。
七、实践性教学环节要求
1、参与排练小合唱、大合唱等多种形式的演出。
2、每学期举办两次以上的公开课、实践课教学及学术讲座。
3、在教师的指导下,由高年级的学生为低年级的学生范唱,达到帮、带的目的。
4、通过第二课堂,如观摩演唱会、艺术实践,参与各类声乐比赛等活动提高本课程的教学质量。
5、创造舞台实践的机会。
八、教学内容
(一)一年级
1、掌握正确的歌唱姿势,积极的歌唱心理状态,逐步培养良好的歌唱习惯。
2、培养学生运用正确的呼吸方法,运用气息支持进行歌唱。
3、以自然声区为基础,着重中声区训练,力求做到喉头稳定,发音自然流畅。
4、逐步树立正确的声音概念,使学生逐步具有辨别发声正误的能力,能较科学地进行声乐学习。
5、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理解和分析歌曲的能力,能较好的演唱初、中级程度的作品。以下为一年级声乐教学规定曲目库: 女声
1、花非花 1= b E [唐]白居易 词 黄自 曲
2、大海故乡 1=F 王立平词曲
3、康定情歌 1=F 四川民歌
4、金风吹来的时候 1=F 任卫新 词 马骏英 曲
5、长城谣 1=E 潘子农 词 刘雪庵 曲
6、南泥弯 1=F 贺敬之 词 马可 曲
7、绣红旗 1=A 阎肃 词 单鸣、姜春阳、金砂 曲
8、珊瑚颂 1=F 赵忠、钟兵艺兵、林荫梧、单文 词 王锡仁胡士平曲
9、铁蹄下的歌女 1=G 许幸之 词 聂耳 曲
10、梅娘曲 1=G 田汉 词 聂耳 曲
11、半屏山 1=F 于礼厚、魏梦君 词 魏立、王碧玉 曲
12、我亲爱的 1=bE [意]乔尔达尼 曲
13、摇篮曲 1=bA 舒柏特 曲
14、谁不说俺家乡好 1=A 吕其明、杨庶正、萧培珩 词曲
15、牧羊姑娘 1=F 邹狄帆 词 金砂 曲
16、美丽的梦神 1=D [美]福期特 词曲
17、难忘今宵 1=G 乔羽 词 王酩 曲
18、摇篮曲 1=F [德]勃拉姆斯 曲
19、边疆的泉水清又纯 1=D 凯传 词 王酩曲 20、春天年年到人间 1=bA 朝鲜歌 曲
21、沂蒙山小调 1=A 山东民歌
22、北风吹 1=G 贺敬之 词 张鲁 马可 曲
23、绣荷包 1=F 云南民歌
24、踏雪寻梅 1=D 刘雪庵 词 黄 自 曲
25、幸福在哪里 1=E 戴富荣 词 姜春阳 曲 男声
1、二月里来 1=A 塞克 词 冼星海 曲
2、踏雪寻梅 1=E 刘雪庵 词 黄自 曲
3、卖布谣 1=bE 刘大白 词 赵元任 曲
4、花非花 1=bE [唐]白居易 词 黄自 曲
5、月之故乡 1=E [台湾]彭邦桢 词
6、我亲爱的 1=bE [意]乔尔达尼 曲
7、康定情歌 1=F 四川民歌
8、嘎俄丽泰 1=F 新疆民歌 黎英海 编曲
9、草原之夜 1=bE 张加毅 词 田歌 编曲
10、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1=G 美丽其格词 曲
11、问 1=G 易韦斋 词 萧友梅 曲
12、秋收 1=bE 贺敬之 词 张鲁、瞿维 曲
13、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1=G 芦芒、何彬 词 吕其明 曲
14、在路旁 1=F 巴西民歌
15、太阳出来喜洋洋 1=C 四川民歌
16、念故乡 1=D [美]福期特 词曲
17、思乡曲 1=bE 瞿琮 词 郑秋枫 曲
18、长城谣 1=E 潘子农 词 刘雪庵 曲
19、半屏山 1=F 于礼厚、魏梦君 词 魏立、王碧玉 曲 20、牧羊姑娘 1=F 邹狄帆 词 金砂 曲
21、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1=bE 苏联民歌
22、在那遥远的地方 1=bE 王洛宾词 曲
23、莎丽楠蒂 1=E 印度尼西亚民歌
24、喀秋莎 1=G 苏联民歌
25、我爱我的台湾 1=F 杨扬改 词 思游记 曲
(二)二年级
1、讲述声乐基本理论知识,嗓音的训练和保健等相关内容。
2、学生基本能掌握科学的发声通道,运用正确的呼吸方法进行歌唱。
3、巩固中声区,逐渐扩展音域。做到声区基本统一,发声连贯、流畅、圆润。
4、在歌唱中基本做到发音正确、吐字清晰。
5、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并将其运用于歌曲的演唱中,力求较完整的表达歌曲的内涵。以下为二年级声乐教学规定曲目库: 女声
1、茉莉花 1=bE 江苏民歌
2、生死相依我苦恋着 1=F 刘毅然 词 刘为光 曲
3、鼓浪屿之波 1=E 张黎、红曙 词 钟立民 曲
4、红梅赞 1=A 阎肃 词 单鸣、姜春阳、金砂 曲
5、春天你在哪里 1=F 刘钦明 词 曲成久 曲
6、谁不说俺家乡好 1=A 吕其明、杨庶正、萧珩 词曲
7、党啊,亲爱的妈妈 1=E 龚爱书、余致迪 词、马殿银、周右 曲
8、流过身边的小溪 1=F 剑兵 词 羊鸣 曲
9、燕子 1=bB
10、打起手鼓唱起歌 1=E
11、绣荷包 1=F
12、故乡情 1=F
13、中国大舞台 1=E
14、红豆词 1=F
15、渔家姑娘在海边 1=bB
16、小河淌水 1=bE
17、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1=F
18、祖国啊 我永远热爱你 1= F
19、我爱你 塞北的雪 1=bB 20、黄水谣 1=E
21、西班牙女郎
1= bA [
22、慕春 1= bA [
23、共和国之恋 1=F
24、曲蔓地 1= bB
25、乘着歌声的翅膀 1=G [男声
1、教我如何不想他 1=E
2、可爱的一朵玫瑰花 1=D
3、嘎达梅林 1=E
4、江河万古流 1=bE
5、祖国永在我心中 1=bB
6、想家的时候 1= F 新疆哈萨克民歌 韩伟 词 施光南 曲 山西民歌
晓城 词 仲伟成 曲 韩伟 词 刘青 曲 曹雪芹 词 刘雪庵 曲
黎汝清 词 王酩 曲 电影《海霞》云南民歌
宋青松 词 王佑贵 曲 刘合庄 词 李正 曲 王德 词 刘锡津 曲 光未然 词 冼星海 曲 意]奇阿拉 词曲
奥]舒伯特
刘毅然 词 刘为光 曲 新疆民歌 西彤 词 德]门德尔松 刘丰农 词 赵元任 曲 哈萨克民歌 老志城 编曲 内蒙民歌
苏阳 词 王立平曲 赵兰 词 尚德义 词 石顺义 词 孟庆云 曲
插曲
7、三峡情 1=F 湛明明、湛泉中 词 马骏英 曲
8、北国之春 1=C [日]井出博 词 远藤实 曲
9、祖国慈祥母亲 1=G 张鸿喜 词 陆在易 曲
10、黑龙江洁白的玫瑰花1=F 丁毅、田川 词 王云之、刘易民 曲
11、天下黄河十八弯 1=D 了止 词 桑桐 曲
12、驼铃 1=bE 任志萍 词 马骏英 曲
13、小白杨 1=bE 梁上泉 词 士心 曲
14、说句心里话 1=bB 石顺义 词 士心 曲
15、长江之歌 1=bB 胡宏伟 词 王世光 曲
16、桑塔露琪亚 1= C 邓映 译配
17、一个美丽的传说 1= C 吕远 词 程恺 曲
18、牧歌 1=G 内蒙民歌
19、绿树成荫 1= C [德] G•F亨德尔 20、致音乐 1= bE [奥]舒伯特
21、长江之歌 1=bB 胡宏伟 词 王世光 曲
22、骏马奔驰保边疆 1=G 蒋大为词 曲
23、在银色的月光下 1= bE 洛宾译 词 黎美海 改编 24、阳关三叠 1=A 古曲
25、阿玛丽莉 1= bE [意] G卡尼奇
(三)三年级
1、要求学生有一定的气息控制能力,做到有控制地运用气息进行歌唱。
2、根据学生声音特点,扩展音域,逐步获得较好的头腔共鸣。
3、培养学生控制音量,变化音色的歌唱技能技巧。
4、要求学生具有独立分析和处理歌曲的能力,在演唱时声情并茂,能较准确的表达风格多样的声乐作品。
5、注意培养学生的声乐演唱能力,加强学生的艺术实践活动。不断加强学生的舞台实践能力。
以下为三年级声乐教学规定曲目库: 女声:
1、妈妈教我一支歌
1=G
杨涌 词 刘虹 曲
2、姑娘生来爱唱歌
3、心上人像达玛花
4、母亲河
5、一道道水来一道道山
6、清粼粼的水蓝莹莹的天
7、二月里见罢到如今
8、祖国之恋
9、我属于中国
10、九里里山疙瘩十里里沟
11、海风阵阵愁煞人
12、我爱你中国
13、帕米尔,我的家乡多么美
14、岩口滴水
15、我亲爱的爸爸
16、我和我的祖国
17、古老的歌
18、兰花花
19、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 20、军营飞来一只百灵
21、报答
22、五星红旗
23、沁园春雪
24、母亲教我的歌
25、安东尼达浪漫曲
男声:
1、伏尔加船夫曲
2、杨白劳
3、在银色的月光下
4、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
5、你再不要去做情郎
1=A 金重 词 朱千里 曲 1=Bb 薛明 词 相青 曲 1=F 刘麟词 王志信曲 1=G 于村等 词
陈紫等 曲
1=G 田川、杨兰春 词 马可 曲 1=G 陕北民歌 向春 曲 1=G 屈塬 词 印青 曲 1=F 阎肃、田地 词 王佑贵 曲
1=G 许敏歧 词 吕远曲 1=bB 赵忠等 词
王锡仁等 曲
1=F
瞿琮 词 郑秋风 曲 1=bE 瞿琮 词 郑秋风 曲 1=bB 任萍、田川 词 罗宗贤 曲
1=bA 普契尼
1=F 张藜 词 秦咏诚 曲 1=F 王持久 词 朱嘉琪 曲 1=G 陕北民 歌 王志信 曲 1=G 梅少山 词 张敬安等 曲
1=bB 赵思思 词 姜一民 曲 1=bB 石顺义 词 羊鸣 曲 1=F 天明 词 刘青 曲 1=F 毛泽东 词 生茂唐坷 曲 1=D [捷]德沃夏克 曲 1=bB
[俄]格林卡
1=G 俄罗斯民歌
1=bB 贺敬之 等 词马可等 曲 1=bE 洛宾译 词 黎美海 改编 1=G 邬大为、魏宝贵词铁源 曲1=C
[奥]莫扎特 曲
6、三套车
1=F 1=bE 1=bA 1=bE 1=G 1=#F
俄罗斯民歌 吕远 词曲
王和泉 词 雷远生 曲 王晓岭 词 臧云飞、刘斌 曲 [意]蒂•卡普阿 曲 车行 词 戚建波 曲 晓城 词 仲伟成 曲 [宋]岳飞词杨荫浏 配歌 张寒晖 词曲
郭颂、胡小石 词 汪云才、郭颂 曲 端水蕻良 词 贺绿汀 曲 刘长安 曲
陈克光 词 张乃诚 曲 杨慎 词 谷建芬 曲
7、克拉玛依之歌
8、再见了大别山
9、当兵的人
10、啊我的太阳
11、儿行千里
12、乡音乡情
13、满江红
14、松花江上
1=bE或D 1=F 1=bE 1=A 1=E 1=F
15、乌苏里船歌
16、嘉陵江上
17、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
18、再见吧妈妈、1=F
19、滚滚长江东逝水 1=bD 20、多情的土地 1=bE 任志萍 词 施光南 曲
21、母亲 1=F 张俊以车行 词 戚建波 曲
22、父亲 1=bA 车 行 词 戚建波 曲
23、负心人
24、北京颂歌
1=bE 1=F 1=G
卡尔蒂洛 曲
洪源 词 田光 傅晶晶 曲 [意]E•库尔蒂斯 曲
25、重归苏联托
九、主要教学教参
《沈湘声乐教学艺术》 沈 湘 编著 上海音乐出版社 《唱歌的艺术》 赵梅伯 编著 上海音乐出版社 《沈湘声乐教学艺术》 李晋玮 编著 华东出版社 《歌唱发音的科学基础》 林俊卿 编著 上海音乐出版社 《咽音技法与艺术歌唱》 王宝璋 编著 人民音乐出版社 《歌唱理论基础》 梅学明 编著 济南出版社 《歌唱方法百花苑》 鲁 特 编著 春风文艺出版社 《喻宜萱声乐艺术》 喻宜萱 编著 华乐出版社 《声乐心理学》 徐行效 编著 科学出版社 《声乐教学论》 俞子正 编著 西师大出版社 《歌唱学》 邹本初 编著 人民音乐出版社
十、考核方式
考核既是检查和评定学生成绩的重要方法,也是了解、评估教师的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成绩考核是每学期的必考科目,并实行教考分离,确保考核质量的公平性。考试内容:采用百分制记分。
第一学年每位学生演唱一首中外艺术歌曲或民歌。难度为初、中级。
表演模式 篇3
关键词:高职;幼教专业;儿歌教学;教学模式
高职的课程教学特别重视学生在校学习和实际工作的一致性,采用了工作流程模块化、模块内容项目化、项目考核过程化、理论实践一体化等教学模式。
一、理论教授——通过教师集中讲授为主,引导学生了解儿歌的特点与分类
儿歌作为一种文学样式,涵盖了丰富的理论要点,通过教师的集中讲授,使学生充分有效地把握这些基础知识。具体做法包括:以指导朗读为主,辅之以设问、讲解,从中让学生着重认识儿歌“押韵”“分行排列”的特点,理解这正是儿歌朗朗上口有节奏的原因;在学生理解儿歌内容的基础上,训练学生背诵,理解儿歌选词造句、布局谋篇的内在联系;此外,指导学生从儿歌的八个方面即“题材新、构思巧、容量少、用语浅、童趣浓、想象丰、形式多、韵律美”进行赏析—品析作品的题材、主题、情节、形象、语言、结构和表现手法方面的特点,并选择有价值、适宜的儿歌作品进行“仿”“借”“改”“配”。利用这些方式,引导学生在案例赏析中积累儿歌的基础知识。
二、案例学习——通过理论学习与作品赏析,开拓学生视野,把握儿歌的美学特质
儿歌的学习是体验性学习,面对枯燥的理论知识,抽象的单一的教师讲解并不是最佳的教学方式,只有将知识巧妙地揉入视听媒体中,并辅以教师启发式的语言引导,才能够从最开始就抓住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激情。
三、小组讨论——任务导向、小组合作,对各小组收集到的经典作品进行深入剖析
这一环节主要以两个学习任务为导向,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由讨论。
任务一:阅读经典作品,剖析作品的内涵和情感,体会作品的特点、表现手法和创作风格是这一实训项目的重要目标和内容。延续情境性教学方式,经典儿歌作品本身的美学特质会因为现代的音画背景而凸显其意想不到的美学效果,从而从最深处触动学生的心灵,从而使其爱上儿歌,并深深萌发创编儿歌的想法,那么在这个基础上再加以鼓励和适当引导,学生对于儿歌作品的感受就会更加深入。
任务二:将“欣赏教学”与“创作教学”同步进行,在“赏”“画”“说”的启发下,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进行“作”“演”“教”,其中尤以“创作”最为关键。通过“仿”“借”“改”“配”这四种辅助性方法进行创作。
四、方案设计——尝试活动设计,指导学生把握儿歌教学涉及要点
鼓励学生尝试自主设计一个儿歌教学活动,并考虑这样几个问题:儿歌主题如何选择?教学目标如何设计?教学内容组织和实施的具体环节设计有哪些?教学活动如何延伸拓展?教学活动如何结束?此后,指导各小组共同修订活动设计方案:鼓励学生对每个小组的活动设计进行评案,在评价过程中明确单元主题活动设计的目标、内容、组织与实施、评价应注意的问题,最后教师要对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点拨与理论提升。
五、作品展示——以展示和竞赛为途径,鼓励学生表现自己的所读、所感、所思、所想
对学生作品进行收集和整理,开展“优秀儿歌作品”评比“现场命题儿歌竞赛”“优秀创作者精品作品展”等活动,学生看着自己的儿歌作品以各种形式展示出来,都充满了欣喜,同时发挥课内学习积极性高的学生将自己学习到的、感悟到的,所读、所感、所思、所想,向全班同学汇报、分享,做到资源共享。
六、模拟课堂——组织学生教学模拟,丰富教学实践
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最终如何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教学的能力是最关键的,我们的核心目标就是引导学生形成相应的职业能力,如讲演儿歌、创编儿歌、自制儿歌绘本、进行儿歌教学设计等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模拟课堂教学活动,丰富学生的教学实践,有效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使学生深刻理解儿歌基础理论,熟练运用已经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巧,进行儿歌教学设计与活动指导。以课程为载体,将学生的思想、个性融入课堂,增强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加强学生的职业意识。这种教学模式充分地将知识技能基础与培养实践创新能力有机地结合,开创了学前教育儿歌教学的新形式。
表演模式 篇4
关键词:高等师范,声乐表演,舞台艺术,教学模式
近些年来,高师声乐教育教学模式一直困惑着每一位声乐教育工作者,声乐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模式屡次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研讨,提出改革和建设思路,各高校艺术院校也在做一些大量的尝试和研究,引起声乐教育界的共鸣,在改革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我也进行了很多尝试和研究。具体研究分析如下:
一、高师声乐表演教学模式现状分析
我国自建国以来,在声乐教育领域高师声乐教学的模式一直保持着一对一的单独授课和小组授课的传统教学模式,到现在发展到声乐大课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也就是现在艺术院校常常说的“声乐小课”和“声乐大课”,这种教学模式已经在中国经历了近半个多世纪,并有效推进了中国的传统声乐教育,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经过近半个多世纪的经验总结,我国传统声乐教学模式还存在着“声乐小课”教学形式单一、不能及时在课堂中体现学生互动、相互借鉴学习、查找不足和。
随着现代化信息时代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以及当今社会对于艺术人才的需求的变化和国外先进声乐教学模式的创新,我国的传统声乐教育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发展,给声乐教育界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教学思维,推行教学模式改革势在必行。
二、声乐表演教学模式方向分析
对当前声乐教育模式方向的思考,我们既要继承中国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又要结合当前社会对声乐表演艺术人才的需要、声乐教学模式的新思想来制定人才培养教学模式,使教育模式更趋于人性化和科学化,有效促进声乐表演教学的健康发展。
(一)声乐小课与小组课相结合模式
“声乐小课”就是“一对一”单独授课,但也有将“一对二”的称为声乐小课的。这种形式的教学的优势是针对性强,教师教学具有灵活性。能够有效地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和进行专项技术的训练,对教师因材施教提供了合理的时间和对象。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专业技术训练和演唱方法的练习。但学生的声乐条件和综合素质又给教师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尤其是差生,这样增加了教学的成本;“小组课”一般在3-10人之间较为适宜,但上课的时间与“一对一”有相应的变化,把时间适当增加足以达到每个学生学到知识。其优势是有利于学生对歌唱共性的东西快速吸收,对个性的差异有及时的优劣评比标准,互为借鉴,取长补短,共同促进,同时对差生也具有促进作用。也有利于节约教学成本,减少教学重复。
在时间教学中,认为“声乐小课”与“声乐小组课”相结合为最佳模式。对声乐基础特别差和特别优秀的多进行“小课”教学,进行缺陷技术专项训练和声乐演唱技术专项提升,让差生尽快融入小组,跟上进度;让优生起好模范引领作用,带动差生和中间生共同进步。既有效节约了教学资源,又全面照顾了学生的发展。
(二)声乐大课与舞台表演相结合模式
“声乐大课”又叫声乐集体课。往往学生人数在10人以上,由一名声乐教师进行教学。这种形式普遍在中国高校扩招后得以适用,解决了高校师资和其它教学资源的不足,也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手段,教学内容也变得多元化。然而,“声乐大课”的弊端也较为突出,人数较多,教学手段不能及时满足大课的需要,很多教学流于形式,疲于完成教学任务,教学质量也就大打折扣。
要突破这一弊端的瓶颈,我们尝试了加强舞台表演的实践活动与教学结合来弥补其中的不足。其教学方法是按照声乐条件以5人左右为一组分成若干层次的小组,进行有针对性的小组声乐训练,大课突出舞台表演,增强表演性和竞争性。重点突出优生的范唱和教师的点评以及出现问题学生的多次登台演唱,学生评与教师评相结合。
(三)不同师生互动结合的教学模式
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尝试着教师之间和不同教师的学生之间进行同一舞台,同一时间段的互动交流学习,相互学习导师的教学思想和专业技术。具体作法是:每半月进行一次互动,每次互动的教师不能雷同,教师通过教研会确定互动对象。互动的教师现场倾听学生演唱,教师既是评委,又是指导者和讲评者。对演唱的学生提出表演,点名范唱;对有问题的学生应记录关键问题,现场进行讲评和纠正,供全体学生学习借鉴。
这种教学模式是一种开放性的教学模式,是一种比较好的形式。不但可以教师之间加强交流学习,增进教学理念互动,而且也能在不同教学对象中寻找到教师在教学中的弱点和优点,得到改进的办法,获得教学经验和新思想;学生之间也能现场目睹演唱风采,查找自己的不足,看到他人的长处,促进学习的动力,提高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促进教学模式优化组合,最终共同提高教学质量。
三、结语
影视表演课程中的表演台词彩妆 篇5
专业表演:
无实物表演、实物表演(小品)、面部表情表演
表演训练学员的表演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开发学员的表演潜能。通过表演元素训练激发学员对表演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锻炼学员当众表演的胆量,训练学员对表演的想象力、感受力、表现力、理解力,培养学员观察生活的能力、独立思考、独立创造的能力,使学员有扎实、规范的表演功底。表演将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小品、相声、故事训练提高表演素质,让学员可以将自我和所学作品生动自如、活灵活现的呈现在舞台上。
专业台词:
台词课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拓宽专业层面、提高综合艺术素质有着积极意义。训练内容包括普通话平翘舌、音位、调值、吐字、归音、扩大音量,标准普通话的发音练习、绕口令、剧本的台词练习、人物对白剖析等。
五本台词课专业教材,有《舞台影视语言基本技巧》,主编封锡钧,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台词教研室编著,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演员艺术语言基本技巧》,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台词教研室编著,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3.《艺术语言发声基础》,周殿福编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4.《歌唱发音的科学基础》,林俊卿,上海文艺出版社;5.《卡鲁索的发声方法》,P.M马腊费奥迪著,郎毓秀译,人民音乐出版社。
专业彩妆:
表演模式 篇6
【关键词】CDIO 音乐教育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5-0056-03
The research of vocal music performance & teaching based CDIO
Wang Yingming
(Mianyang water conservancy and electric power school, Sichuan Mianyang 621000)
【Abstrct】 The paper described the disadvantages of traditional teaching for
【Keywords】 CDIO; Music teaching; Practical
《声乐表演与教学》作为音乐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是一种让学生能够充分抒发感情、在舞台上从容展现自我的一门基础课程。其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的兴趣比较浓厚,学习的积极性较高。然而,传统的课程教育模式,由于比较注重于让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故在课堂上真正让学生参与的课时并不多,取而代之的是教师上课多以理论讲述为主,然后才是学生的表演时间。这样的模式下,虽然有利于学生掌握较深的理论知识,但是学生对知识点的吸收主要都是靠被动接收,以至于伴随学习的深入,学习的积极性确越来越差,甚至很多学生失去了学习这门课程的信心,教师的授课质量并不高。通过对本校2009~2013级的4届学生(合计人数为50人)学习情况随机跟踪调研,主要考察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舞台表演的水平高低、获奖作品的多少等。数据结果如图1所示。由图1可知,传统的声乐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是很高,尤其对于理论知识而言,真正掌握的学生人数并不多,大多数人对声乐知识的相关概念都非常模糊。由此可知,要提升课程的教学水平,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必须改革和完善现有的教学模式。随着越来越多的学校引入CDIO的教学理念。本文提出了基于CDIO的音乐专业教育模式,即以项目制为导向,让学生在“做中学”和“学中做”。最后,通过该教育模式的阶段性实践之后,结果显示,将CDIO的理念引入《声乐表演与教学》这门课程中,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图1. 2009~2013级学生课程学习情况分布比例
一、CDl0的教学理念
CDIO教育模式[1]的本质是基于项目制的实施和学习。是由麻省理工学院与瑞典皇家工学院等高校提出的全新教学理念。目前在国内的高、中等院校而言,是一种对传统教育方式的变革和完善。相比于以前的以课堂讲述为主的教学模式。其主要的优点在于:(1)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和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培养;(2)理论为辅,实践为主,学习过程中二者相辅相成;(3)改变传统的以考试分数决定成绩的模式,以实践项目的综合指标作为评定最终成绩的标准。该教育理念目前已被国内部分中等、高等院校引入,并应用于各个学科,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二、《声乐表演与教学》课程CDIO教学模式的实践
《声乐表演与教学》课程,是一门重点培养学生现场表演技巧的课程。是集实践性、表演性于一体的综合类课程。从该特点可以确定,实施CDIO的教学模式更利于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因此,如何更好地践行CDIO的教学模式,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以本校该门课程的实际情况为依据,以1个学期为例,具体实施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入手。
1.理论课时的比例适当减少
从图1可知,学生在进行被动接收知识的情况下,学习兴趣不高,课堂上的状态不佳,以至于最终的学习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基础知识和概念模糊不清的比例高达40%。总结其原因,在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环节偏少。而在CDIO的教育模式下,对理论知识的要求为够用性原则,即理论基础知识只要能够指导项目的实施即可,不必全面透彻地掌握。且在该教育模式下,学生的主要学习活动是对于声乐项目的攻关。所以,在该理念的教学指导下,学生参与实践项目的课时比例,将比以前有了更大的提高。因此,在教学活动中,理论课时虽然也是必须的,但是其比例较之以前,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有所缩减。
2.声乐课程项目制的引入
CDIO教学理念践行的核心内容在于课程学习中,引入多个项目,让学生划分团队进行项目的攻关,在参与项目的过程中,遇到不懂的理论知识点,再通过讨论、查阅文献等方式去自主学习。实践的过程[2]便是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知识点的系统化、高效组织形式,经过这种体系化、科学化的运作,学生就能够完整地建立课程的知识体系。在该门课程中,项目制的引入主要从几点入手。
(1)虚拟声乐项目命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将学生划分为数个项目团队。每个团队承担一个项目任务。而项目的来源,就从教师自主命题为主。例如,在涉及到歌唱艺术的知识点的时候,可以为某个学生团队布置一个演唱舞台二度艺术创作的任务。学生接项目分配之后,便能够展开团队成员任务分配,成员音色特点分析,独唱、合唱、合音等艺术形式的表达等工作,最后再以舞台演出效果为依据综合评定成绩。
(2)实际项目的引入。该环节的实施,主要是依托学校和从事音乐活动的公司展开的广泛合作。将公司的实际项目(例如:广告音乐的制作和表达形式、舞台剧、歌剧等文艺演出)引入让学生成立项目团队来运作,由于该步骤属于学生进行的实践性项目,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较强,且有企业的硬件条件为支撑,最终的成绩依靠于演出效果和市场反应,因此,能够非常系统地培养学生的能力。
3.考核形式的改变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该门课程的考核形式为以卷面考试和作品展示两种形式,其中卷面考试为主。在CDIO教学模式下,考核形式主要表现为,注重实际表演和音乐作品的考核,淡化卷面理论考试。具体实施可以分为:(1)平时作品的考核。即针对理论知识点开展的三级项目(如曲目的作词等等),进行成绩评定;(2)舞台表演艺术综合评定。对于该课程开展的二级项目,多是以舞台作品演示的形式来展开。通过评委会的对作品的成绩综合评定,完成该阶段的考核。最后,将两次考核的成绩,按照一定比例,计入最终成绩。由于该考核是以学生的动手实践成果为依据,因此,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
三、教学案例分析
以本校12级声乐系的某个班级为该门课程的教学研究对象。已知该班级人数为25人。在《声乐表演与教学》课程中,原先一学期的课时分布情况为:总课时60,其中理论课时45,实践课时15。在CDIO的教学理念下,将原先的课时分布情况修改为:理论课时20,实践课时40。此外,将学生按照5人一组划分团队,每个团队承担不同的项目(比如音乐剧、歌剧、美声表演等)。以11级声乐系在2012年度推选优秀作品参赛形式相比(11级5组优秀作品比赛最终成绩如图2所示)。本次由所有学生参与的最终的5组作品,均参加2013年绵阳市中等专业学校的艺术比赛结果为最终成绩,结果如图3所示。
图2. 11级学生作品成绩
图3. 12级学生作品成绩
通过对比图2~3所示,参加比赛的学生作品成绩,11级的优秀作品比赛成绩分布为一等奖数目:0;二等奖数目:2;三等奖数目:3;与此同时,经过CDIO教学模式改革的12级,所有学生均参与的5项作品成绩分布为一等奖数目;1;二等奖数目:3;三等奖数目:1。由此可知,在引入CDIO教学模式下的《声乐表演与教学》课程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均要优于传统的教学质量。
四、结论
分析了课程《声乐表演与教学》的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之处。提出了基于CDIO教育模式下的课程教学方法。并从项目制的引入方式进行了剖析。最后,以一个教学案例为依据,说明了CDIO教育模式下,教学质量较之传统模式有了一个较大的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性也得到了增强。但是,目前对于该门课程的CDIO教学改革只是一个初步的阶段性的尝试,教学过程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再接再厉,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不断增强学生的专业能力。
参考文献:
[1] 朱琳、孟翔.CDIO教育模式对高等音乐教育的启示[J].教育理论, 2012,(5):272-273.
[2] 刘沛.音乐教育的实践与理论研究[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
[3] 刘嫔、邓月明等.CDIO工程教育模式下的网络安全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14,39(1):1-4.
基金项目:
服装表演业的商业文化传播模式 篇7
在传播学史上, 第一位提出传播过程模式的是美国学者H.拉斯事尔。他在题为《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提出了“五W”传播模式, 其后从多位学者发展成为单向传播模式, 单向传播模式反映了大众媒介的传播特点。其后的施拉姆等人又发展出了双向传播模式, 呈现出了信息交流的复杂性, 他是用于面对面的人际传播和组织传播。随着网络为主体的新传播技术日益发展, 互动的传播模式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时装表演本身是单向的传播模式, 抑或是随时得到意见反馈的双向传播模式, 还能是交互性更强的互动传播模式, 但也有别于网络为主题的互动传播模式。
一、以引导流行为目的传播模式
以引导流行为目标FS, 其信息传播模式是遵循的一种自上而下的集中式传播模式。西美尔在《时尚的哲学》一书中认为, 时尚是阶级分野的产物。认为时尚来自较高的社会阶层, 较低的社会阶层总是向着较高的社会阶层看齐, 模仿较高的社会阶层, 时尚总是沿着较高的社会阶层流向较低的社会阶层这样的规律。本文中并不讨论时尚是怎样形成和传播的, FS对时尚的推动作用也是遵循从上到下这一线形的过程。时尚传播者制造, 通过FS传达给中间受众, 这时候的中间受众被动的接受信息, 再将经过加上的时尚推向大众。大众传播奉行的是少数人制作、多数人消费的信息传播模式, 不仅限制了公众的信息传播权, 而且控制了公众的信息占有规模, 大众也是被动的接受信息。所以, 引导流行为目标FS传播模式为:
“守门人”最早是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传播学的奠基人之一库尔特·勒温提出的, 他认为:“在群体传播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将关人, 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将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内容才可能进入传播的渠道。所谓守门人, 显然是指在大众传媒中决定信息被传播和怎样传播的人或机构。
传播学者怀特指出, 社会上存在大量新闻素材, 大众传媒的新闻报道不可能做到闻必录”, 而是一个取舍选择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媒介组织形成了一道“关口”。过这道关“关口”传达到受众那里的新闻只是众多新闻素材中的少数。在这个过程中, 可能是记者等特定的个人, 也可能是媒介组织其将关原则首先根据自己的价值标准进行评判, 同时还要考虑传播效果与社会压力的因素。因为是单向传播, 体现传媒组织的立场和方针, 依据传媒的价值标准来进行有目标的取舍选择和加上活动。“将关人”的职能是发布的信息、去伪存真的加上和整理, 将个人的主观意见的标准, 对信息的取舍做出决定, 最终传达给受众, 对信息的内容、受传者的反应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 拥有传播特权。在FS过程中, 正是因为“守门人”的控制和传播特权, 使得大众只能接收“守门人”提供的信息, 这就使得“守门人”根据商业的目标人为推动流行。
(一) “守门人”的角色特点
时尚信息的“守门人”既是接受者, 又是守门人, 还是传播者。对于服装表演来说, 他既是FS的受众, 是FS的首批观众, 在对品牌的作品赏进行再创造, 在传递给大众媒体的读者, 完成从设计师和品牌到消费者之间信息传递的整个过程。
(二) “守门人”的功能
守门人的功能表现为:检查功能、评价功能、导向功能、桥梁功能。在FS中, 守门人代表媒介组织和大众的需要, 对FS的信息进行选择, 决定哪些信息可以进入大众传播, 并依据大众媒体的要求, 使用煽情的语言, 精美的摄影图片来引导受众, 告诉他们应该怎样穿是时尚。守门人对被允许进入传播渠道的信息精心打扮。同时, 大众媒体以字体、篇幅的位置和长短先后来影响读者, 间接反映媒体的立场。可以说, 流行导向的FS与最终目的受众之间想要取得联系就必须通过“大众媒体”这一守门人。
(三) 意见领袖
意见领袖是指在传递信息和人际互动过程中少数具有影响力、活动力, 既非选举产生又无名无号的人。这些人是大众传播中的评论员、是组织传播中的闸门是人际沟通中的“小广播”。FS的传播也离不开意见领袖, 模特、导演、编辑、时尚名流, 这些人都能成为意见领袖。信息输出不是全部自达普通受传者, 而是有的只能先传达到一部分, 而后这一部分人将信息传递给周围的受众, 往往在态度发生预期的改变, 还需意见领袖对信息做出解释、和在态势上做出导向。模特、导演、编辑、时尚名流、明星就是承担这些上作的人。
意见领袖具有中介功能, 一个人想要完全脱离群体而过着与世隔绝的单独生活, 是不可能的。于是, 就成了意见领袖生存的起因和发挥作用的条件。在大众传播中, 作品想要与受众见面, 必须先经过大众媒介的守门人—编辑等。意见领袖与守门人:守门人属于大众媒介的一部分, 而意见领袖不一定隶属于大众媒介。模特和明星往往只担任意见领袖的职责, 而时尚编辑则是意见领袖, 又是大众媒介的守门人, 决定着进入大众媒体的信息。
二、商业为目的的FS的传播模式
FS是具有重要商业价值的衣着广告, 是引领衣着潮流、推销某种服装的有效手段。一个企业或者品牌通过与消费者频繁的沟通, 才可能使品牌理念获得广泛认同。商业促销类FS的永恒价值在于提升品牌形象, 其不变的使命就是沟通设计师与消费者的心灵, 最终达到丰厚的商业回报。
商业为目标的FS的传播模式多种多样, 有时是线形的单向传播模式, 有时是双向的或是互动的传播模式, 具体要根据传播者和传播内容, 和面向的受众来订。传播模式没有优劣之分, 没有先进与落后之分, 只要适合传播过程, 能达到预期的传播效果就是合适的传播模式。
例如, 时装周上的有些企业举办FS是为了吸引零售商来订货, 服装企业就是传播者, 零售商就是他的受众。这种类型的FS, 其受众以和传播者自接交流, 信息的反馈非常及时, 传播者通过FS媒介传出信息, 受传者立刻就能够自接接触到信息, 迅速做出反应, 在反馈到传播者那里, 是双向的传播模式。再如, 商场举办的促销类服装表演, 其受众是不确定的来商场购物者。购物者在观看了表演之后, 能够立刻对组织服装表演的品牌产生某种反应, 或是积极的或是消极的, 也有.J.能被激发出购买欲, 立刻做出购买行为, 该品牌的销售额会立刻产生积极变化。此种传播模式也是双向的, 反馈非常迅速的。同时, 没有立即产生反馈的顾客.J.能此时只是单向接受了信息, 也能变成潜在顾客, 最终达到FS的传播效果。
三、竞赛类FS的传播模式
竞赛类FS包括各种类型、各种等级的国内国际服装模特大赛及服装设计大赛。这些大赛是发掘服装设计人和模特新秀的有效方式, 也不断向社会推荐服装设计师和时尚精英。以比赛为目标的FS中, FS成为实现该目标的表现形式。设计作品比赛和模特儿比赛, 前者在于物, 后者在于人。在这类比赛中, 最重要的观众是“评委”。
这类表演也不排斥商业因素的加入, 比赛的赞助者既.丁以使组办者获得足够的组办经费, 又借比赛的社会影响力扩大自身产品的知名度。
此类FS是一个互动的传播过程, 设计师的作品被模特现场演绎之后, 或是模特新秀现场展示的过程中, FS的受传者评委们会立刻做出评价, 参与表演的过程, 还.丁能影响表演的进程, 有的选手被淘汰, 有的选手晋级, 受众以表演活动产生即时的互动, 而不是单向的传播, 或传播后受众才产生反馈。与此同时, 场下的观众也会以掌声、投票等方式影响比赛。竞赛还有可能被电视转播, 通过大众媒介传播给广大不确定的受众。
大众媒介的作用也很重要, 没有大众媒介的传播作用, 组办者和赞助者都很难扩大影响, 达到对自身的宣传的传播效果。
四、以娱乐、文化交流为目的的FS的传播模式
时装表演是一种艺术, 而这种艺术己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 而且备受喜爱。活跃类文化表演通常.丁以分为两类, 即节庆娱乐类FS和服饰文化类FS。FS越来越多的成为一种群众性的文化娱乐活动形式, 在春节、原日_、国庆等重要节日出现, 作为庆典的文艺表演形式。在城市的一些高级娱乐场所如高级餐厅、饭店、夜总会、卡拉OK厅、茶社等地, 也常将FS作为助兴节口, 吸引顾客, 这类表演带有一定的自娱自乐性质。文化交流类FS在一些大型的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中常被应用。这类演出没有自接的商业目标, 也非推销服装, 而是以展演服饰文化为特点。
以娱乐为目标文艺表演形式, 其观众分两部分:一部分是现场的观众, 现场观看表演的过程, 获得审美享受, 另一部分是被电视等大众媒体转播而观看的非现场受众。传播模式比较单传, 一对多的单向传播模式。
文化交流类FS, 其受众并不是大众传媒的普通受众, 而是某个或某些组织, 比如文化交流团体。其传播模式也多是一对多的单向传播模式。然而, 既然是文化交流类的FS, 其传播者也并不是单纯地为了传播信息, 也同时进行着信息的交流。
参考文献
[1]张原、王坚, 商业性服装表演的策划定位研究[J], 西安:西安工程大学学报, 2009.23。
[2]谢小娜, 论服装表演的个体特性与社会价值[J], 西安:西安工程科技学院学报, 2007.21。
[3]田燕, 服装陈列策划与管理有效传递设计梦想[M], 北京:东方出版社, 2007。
浅探小学英语课堂表演教学新模式 篇8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表演
英语课作为一门语言实践课程, 要求提升孩子们听说读写等方面的实践运用能力, 如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促使孩子们快乐学习、高效学习。笔者根据自己多年来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实践经验, 认为应该将课堂表演作为英语教学的有益补充, 并以此吸引孩子们投身英语学习, 使学生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从而给孩子们的英语学习活动提供了一个有意义的情景舞台, 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1.课前巧表演。对于学习任何语言来说, 适合的歌谣和歌曲都是学习语言的良好载体, 因为适合的歌谣和歌曲以其独特的音、形、象可以深深地熏陶着学生求知的欲望, 吸引着学生求知的目光。有相当多的英语歌谣和歌曲旋律优美、活泼生动, 而且朗朗上口、简单易懂, 小学英语教师若是抓住合适的时机在上课前巧妙地开展表演活动, 就可以大大激发孩子们学习英语的兴趣。表演时, 教师能够适当为学生进行角色分类, 并合理编排肢体动作, 例如:让学生说一个英语单词, 同时, 用肢体语言表过出来, 等等。通过这样的课前“预热”表演活动, 可以让孩子们更好地沉浸在浓厚的英语情境中, 为更有效地投入课堂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复习秀表演。学习英语需要温故而知新, 需要不断地积累, 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英语素养。教师每次在教授新知识前开展的复习活动, 不是简单的重复, 而是一种对语言的活用积累过程, 也是为了帮助孩子们理解新学内容打下基础。所以, 教师在每次复习新知识前, 需精心备课, 将需要复习的内容串成有趣味性、有连续性的故事情境, 引导孩子们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表演。例如:组织孩子们根据已学字母复习串联句型以及对话的表演。教师可以首先采取猜谜形式出示若干所学字母, 然后, 让孩子们按顺序上台站立展开表演:
T:Boys and girls, let's have fun. It's dialogue time.
A:Hi, I have a cake.
O:Oh, it's yellow.
A:Yes, it's a yellow cake.
… (手持字母的学生逐个用符合自身字母特点的句型和同学对话)
I:Nice to meet you, K.
K:Nice to meet you, too. Look, I've got a new kite.
I:Let's go and fly kites (.同时表演歌谣Fly kites)
K:OK.
A:Hey, I and K. It's eight o'clock. Time for school.
… (诵唱歌曲Go to school)
I & K:May I come in Sorry, we are late.
孩子们齐说:That's all right. Don't be late again.
通过上述温故知新的表演活动, 孩子们在亲身参与过程中, 不但潜移默化地积累、应用了所学语言知识, 而且参与英语教学的积极性也更高了。
3.新授插表演。英语教学就是要不断地传授新内容, 不断为孩子们解决认知过程中的重难点问题。教师若将传授新知识的过程安排得过分严肃, 缺乏新意, 一味进行反复讲解, 一味让学生机械听讲, 其最终的教学效果往往事倍功半。小学英语教师在根据教学大纲开展新授内容的教学时, 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不时地穿插一些有针对性的表演活动。例如:句型接龙表演、词汇单项表演、角色互换表演、英语歌曲表演、歌谣韵律表演、听力肢体表演以及简单的歌剧表演等等, 那么, 小学英语课堂必将更加精彩。笔者在教学语音知识内容时, 首先是帮助孩子们理解并总结单词中相同字母的发音规律, 接着笔者利用多媒体为孩子们出示一些韵句或绕口令, 最后, 组织孩子们通过现场表演, 来体会语音, 加强语音的积累, 进而把握节奏的变化:
I'm a cat, cat, cat, in a cap, cap, cap.
A fox and a dog box for a cock.
A fat black cat, sat on a mat, waiting for a rat.
富有趣味的亲身表演, 可以让孩子们在体验成功的口语表达后, 更增添了对英语学习的信心和渴望, 真正让英语知识更加简单易学。
4.课后练表演。在英语课堂之后开展表演活动, 目的都是为了巩固、应用新知。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引导孩子们在寓教于乐中开展动作场景表演活动。例如:笔者在教学职业类单词时, 就通过示范引导孩子们运用下列句型开展表演: I'm a…, He/She's a…, We're…, What about you?孩子们在模仿上述句型时, 就通过各个学习小组接龙方式来完成表演活动。这样不但可以让孩子们复习到了人称代词、be动词等旧的知识点, 而且还巩固新的教学内容, 从而使孩子们在愉快、轻松的英语情境中深化理解、掌握巩固了所学的内容。
随着新形势的发展, 小学英语教学仅仅围绕着书本知识进行是远远不够的, 适当地开展表演等形式进行辅助教学, 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功效。广大同仁必须要从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 不断尝试各种有益于巩固孩子们语言技能的新途径。
参考文献
[1]魏明明.浅探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艺术[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09, (1) .
表演模式 篇9
一、采用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是多元化教学模式中适用范围最广泛的一种教学模式。它主要是指利用科学的手段,按照学生目前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以及发展潜能等特点将水平相近的学生分组分类的进行指导教学。也因此,分层教学又被称之为分类指导、分组教学。目前,我国高校声乐专业的学生知识水平与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利用分层教学模式可以将所有学生中声乐水平和学习能力相差不远的学生分成各个等级的小组,从而使每个小组的同水平学生在不同教学策略的培养下得到适合自身发展的教学。在高校声乐表演中采用分层教学模式,不仅会提高高校教师资源的利用率,而且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来说可以更好的接受音乐基础理论知识,便于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功底,为其在今后的音乐道路上求学打下坚实的基础。针对高校声乐表演中成绩突出的学生,教师可以在其音乐表演唱歌方面进行单独培养,不断提升他们在声乐表演方面的能力,挖掘更多的潜力。声乐表演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利用艺术实践的方式将课堂教学内容转换为实实在在的艺术成果。而采用分层教学模式不仅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有助于学生在音乐方面进行不断的创新。
二、扩大曲目学习范围
量变是引起事物发生质变的根本原因,任何新事物的产生都需要在量变的不断积累下形成。因此,高校声乐表演必需重视对音乐曲目的选择,只有不断积累学生音乐歌曲的数量和种类,使学生去了解更多的曲风,才能不断提高学生在声乐方面的综合素质。通过这种选择多种曲目唱歌的方式既能使学生掌握不同风格歌曲的演唱方式,又能为其在音乐方面的造诣打下牢固的基础。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选择一些耳熟能详的歌曲进行随堂练习,对于这种练习更注重的是学生在手势方面和眼神传达方面的表演。比如,教学中练习的曲目有《日月之恋》、《我爱你,中国》和《托斯卡》等,教师应当要求学生在唱歌表演的时候结合手势和眼神来进行声乐表演。
三、反复练习声曲
声曲的表演练习是高校声乐表演教学中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 对其进行反复的练习可以大大提升学生的声乐表演水平。高校声乐表演中声曲的练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1)纯元音;2)音乐节拍;3)带词练习声曲;4)音名。在进行声曲练习的教学中,教师应当提出明确的教学目标和对声曲练习的基本要求,然后利用分层教学的方式来分类进行教学培养,这样才能循序渐进的完成教学目标,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对于声曲的练习需要由浅显易懂的部分逐渐过度到深奥难懂的部分。也就是说,刚开始练习的时候只需要练习三度音阶的歌曲,之后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练习五度音程和八度音程的连音。针对有一定声乐基础的学生,像大二到大四这一阶段的学生就可以适当的选择部分有难度的歌曲进行声曲的练习,比如说《阿勃特》、《西贝尔》、《帕诺夫卡》等大师级的歌曲进行声曲的练习。当然,教师也可以筛选一些歌曲的引子部分,单独摘出来使学生进行练习。对高校声乐表演的学生采用声曲练习的方式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在声曲表演方面的学习效果。
四、完善评价机制
我国目前还有没形成一个系统的指导机制来践行声乐表演的学习。对于学生声乐表演的评价也只是在期末时设置声乐考试,并使学生现场演唱歌曲对其进行评定的。随着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应用, 这种单一且片面的评价机制显然不适用于评价学生的综合学习效果。在高校声乐表演中推行多元化教学模式必然会涉及到对学生声乐学习效果评价,如果高校没有一个完善的评价机制,必定会影响声乐表演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实施。所以,高校应当将声乐表演的考核范围扩大,要囊括学生的理论学习成果和声乐表演实践成果这两大内容。建立声乐表演实践评价机制可以打破常规方式,将学生声乐表演实践场次纳入考核范围,将其设置成绩比的10%来计入期末考核的总成绩。
总之,将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应用到声乐表演中是为了能不断优化实践教学,使学生们更加热爱声乐课程,使其对于歌曲的理解更加深入,不断提高自身的声乐素质。只有推行多元化教学才能挖掘学生的潜力,才能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摘要:为了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高校声乐表演必需积极转变教学模式,以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来优化声乐教学内容。基于此,本文对高校声乐表演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实施进行了探讨。
表演模式 篇10
一、采用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是多元化教学模式中适用范围最广泛的一种教学模式。它主要是指利用科学的手段,按照学生目前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以及发展潜能等特点将水平相近的学生分组分类的进行指导教学。也因此,分层教学又被称之为分类指导、分组教学。目前, 我国高校声乐专业的学生知识水平与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利用分层教学模式可以将所有学生中声乐水平和学习能力相差不远的学生分成各个等级的小组,从而使每个小组的同水平学生在不同教学策略的培养下得到适合自身发展的教学。在高校声乐表演中采用分层教学模式,不仅会提高高校教师资源的利用率,而且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来说可以更好的接受音乐基础理论知识,便于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功底,为其在今后的音乐道路上求学打下坚实的基础。针对高校声乐表演中成绩突出的学生,教师可以在其音乐表演唱歌方面进行单独培养,不断提升他们在声乐表演方面的能力,挖掘更多的潜力。声乐表演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利用艺术实践的方式将课堂教学内容转换为实实在在的艺术成果。而采用分层教学模式不仅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有助于学生在音乐方面进行不断的创新。
二、扩大曲目学习范围
量变是引起事物发生质变的根本原因,任何新事物的产生都需要在量变的不断积累下形成。因此,高校声乐表演必需重视对音乐曲目的选择,只有不断积累学生音乐歌曲的数量和种类,使学生去了解更多的曲风,才能不断提高学生在声乐方面的综合素质。通过这种选择多种曲目唱歌的方式既能使学生掌握不同风格歌曲的演唱方式,又能为其在音乐方面的造诣打下牢固的基础。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选择一些耳熟能详的歌曲进行随堂练习,对于这种练习更注重的是学生在手势方面和眼神传达方面的表演。比如,教学中练习的曲目有《日月之恋》、《我爱你,中国》和《托斯卡》等,教师应当要求学生在唱歌表演的时候结合手势和眼神来进行声乐表演。
三、反复练习声曲
声曲的表演练习是高校声乐表演教学中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 对其进行反复的练习可以大大提升学生的声乐表演水平。高校声乐表演中声曲的练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1)纯元音;2)音乐节拍;3)带词练习声曲;4)音名。在进行声曲练习的教学中,教师应当提出明确的教学目标和对声曲练习的基本要求,然后利用分层教学的方式来分类进行教学培养,这样才能循序渐进的完成教学目标,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对于声曲的练习需要由浅显易懂的部分逐渐过度到深奥难懂的部分。也就是说,刚开始练习的时候只需要练习三度音阶的歌曲,之后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练习五度音程和八度音程的连音。针对有一定声乐基础的学生,像大二到大四这一阶段的学生就可以适当的选择部分有难度的歌曲进行声曲的练习,比如说《阿勃特》、《西贝尔》、、《帕诺夫卡》等大师级的歌曲进行声曲的练习。当然,教师也可以筛选一些歌曲的引子部分,单独摘出来使学生进行练习。对高校声乐表演的学生采用声曲练习的方式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在声曲表演方面的学习效果。
四、完善评价机制
我国目前还有没形成一个系统的指导机制来践行声乐表演的学习。对于学生声乐表演的评价也只是在期末时设置声乐考试,并使学生现场演唱歌曲对其进行评定的。随着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应用, 这种单一且片面的评价机制显然不适用于评价学生的综合学习效果。在高校声乐表演中推行多元化教学模式必然会涉及到对学生声乐学习效果评价,如果高校没有一个完善的评价机制,必定会影响声乐表演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实施。所以,高校应当将声乐表演的考核范围扩大,要囊括学生的理论学习成果和声乐表演实践成果这两大内容。建立声乐表演实践评价机制可以打破常规方式,将学生声乐表演实践场次纳入考核范围,将其设置成绩比的10%来计入期末考核的总成绩。
五、结语
总之,将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应用到声乐表演中是为了能不断优化实践教学,使学生们更加热爱声乐课程,使其对于歌曲的理解更加深入,不断提高自身的声乐素质。只有推行多元化教学才能挖掘学生的潜力,才能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摘要:为了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高校声乐表演必需积极转变教学模式,以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来优化声乐教学内容。基于此,本文对高校声乐表演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实施进行了探讨。
表演模式 篇11
关键词:舞蹈教学;教学;方法
G642.3;J822-4
舞蹈教学是高职艺术院校歌舞表演专业的一项重要课程。长久以来,我们各艺术院校歌舞专业在舞蹈教学,在师资力量、教学安排等方面仍存在很多不合理之处,无法与我国的教育改革以及社会的发展需求相适应。改善歌舞专业舞蹈教学模式和培养方式,不仅可以使学生的舞蹈方面的专业知识更加丰富,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舞台综合表演能力,最终满足社会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和提高就业率。
一、高职院校歌舞表演专业舞蹈教学现状
(一)不合理的教学安排
首先是教材的不规范问题。目前市面上舞蹈教学相关的教材良莠不齐,鱼龙混杂,很多专门针对高职艺术院校的教材编排的不合理。其次是学校的课程设置很多也不够合理。在教授舞蹈的相关课程当中,虽然教学内容很多,但是课时安排却不尽合理,不够灵活,很多时候不能满足学生们的兴趣和个性需求。
(二)教师的文化素养有待提高及教学方法尚存不足
根据调查显示,随着观念的改变和舞蹈教师素质的提高,改变教学方法的重要性得到普遍重视。但从目前的整体情况看,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对理论的讲解占用的时间过多,学生们缺少实际的表演机会,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够。这些因素都对学生舞蹈技能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产生不利影响。如果单从教学的水平来看,从事舞蹈教学的老师都是舞蹈相关专业毕业,他们的舞蹈水平普遍比较高,实践经验也比较丰富,也具备比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有能力进行舞蹈教学。但是很多舞蹈教师的文化素养有不足之处,作为歌舞表演专业的学生,对于未来的音乐剧表演需要很多的知识储备,但是有些教师在这方面无法达到学生的要求,所以在这方面仍待提高。
二、高职院校歌舞表演专业舞蹈教学创新方法
(一)明确专业定位
根据歌舞表演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其舞蹈教学要紧紧围绕“加强基本功训练、培养表演能力、打造创新意识、提升综合能力”的理念,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使舞蹈教学发挥其在歌舞表演专业教育中的作用。分别阐述就是要严格训练学生,尤其是培养他们的肢体协调性,因为这是进行歌舞表演的基础,然后是提升学生塑造角色和表演的技能,最后是要帮助学生培养歌舞表演所需的创新意识。在课程设置方面要紧随国外音乐剧发展的趋势,符合时代要求和社会的需要,及时调整舞蹈教学课程的重心。
(二)改革课程体系
高职艺术院校的歌舞专业意在培养能歌善舞,而且具备表演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可是在现实教学当中,入学的学生必然自身舞蹈基础有所不同,所以必须因材施教,结合具体情况进行教学。我们主要从八个教学方面来展开教学活动:
1.芭蕾舞基本功的训练
进行芭蕾舞的基本功训练,可以通过这种训练来规范学生体态,塑造学生的协调性和柔韧性。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对舞蹈学习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掌握控制自己身体的要领。
2.古典舞训练和身韵
中国古典舞训练可以大大提升学生身体柔韧性,及各跳转翻腾的能力。獨特的身韵让学生有民族的审美意识和典雅的气质,为以后排古典传统音乐剧和作品奠定良好基础。
3.民族民间舞
民族民间舞主要是以中国汉、藏、蒙、维、朝五大民族为主,学习每个民族的舞蹈风格和韵律,通过民族舞学习提升学生丰富学生的身体表现力和增强民族情感为以后排民族特色的音乐剧和作品奠定良好基础。
4. 爵士舞以及现代舞。目前这两种舞蹈在音乐剧中的应用比较多,对于那些以前没有什么舞蹈基础的学生来说,可以通过这两种舞蹈的学习来激发他们对舞蹈的学习兴趣,毕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除此以外还可以发掘他们的表现力,这对于日后培养个性化表演人才奠定了基础。
5.踢踏舞以及性格舞。这两种舞蹈的学习有助于学生了解不同名族抑或是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对以后表演音乐剧有很大的助益作用。
6.学习中外舞蹈史。这门课程的开设主要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帮助他们了解艺术的发展史等,日后用这些理论知识来指导实践操作。
7.剧目排练。争取从入学起就开展这项教学内容,因为单纯的舞蹈学习对学生来讲是比较枯燥的,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结合课堂所要教授的内容,还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也为将来参加比赛活动做好准备。
8.编创舞蹈。这个课程可以设置成选修课,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未来的发展目标或是兴趣爱好等选择学习。
除了上面所提到的几点,教材的选用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应该将核心教材与自编的教材结合起来讲授,还要密切关注国际方面的最新资讯,经常聘请一些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和演员来给学生作实践指导,积极探索歌舞表演专业舞蹈教学的创新模式。
(三)根据专业实际,采取四项相结合的教学手段
根据歌舞专业的教学目的,通过分析总结,可以将教学活动归纳为以下四点:
⒈技能训练和艺术表演相结合。
虽然舞蹈技能的训练十分重要,但这远远是不够的,最终目的是要在舞台上呈现出一个生动鲜明的艺术形象,所以也许从舞蹈专业的角度来看,歌舞表演专业的学生舞蹈水平并不是很专业,但是他们的艺术水平足以超越舞蹈动作。在教学过程当中,必须要将技能的训练和艺术表现结合起来,训练时强调人物感,这样学生就能在训练时培养出舞台感。
⒉舞蹈训练和音乐素养相结合。
歌舞表演专业的大部分学生都有比较好的声乐素养,可能他们对音乐的敏感性超过肢体语言,所以在舞蹈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配用钢琴曲或者是民间音乐等,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音乐中舞蹈。
3.整体教学和个性培养结合
每个人生来就是与众不同的,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独特的表现能力,通过整体教学,可以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个性和所擅长的舞蹈,在个性教学中对每个人的特长加以发掘,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独特之处,那么他们就会有更加充足的动力和自信心学习自己所擅长的舞蹈,同时也不要放弃以声乐为主要特长考入的学生,要培养他们的舞蹈能力,帮助他们成为复合型人才。
4.课堂教学和实践相结合
单单靠课堂上老师的教授而不实践是远远不够的,要经常排练各种剧目,让学生有上舞台展现自己的机会,一旦有机会就要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参加社会上各种实践活动,不仅检验了教学成果,还可以增肌学生的实践经验。
(四)丰富师资力量
打造专业的师资教学团队,不断吸纳有丰富教学经验的高素质优秀教师。必须保证教学团队有扎实的基本理论,有丰富的教学和实践经验,并在教学过程中逐渐丰富教学理念和创新教学理论与方法。对教学团队加以鼓励,鼓励教师外出进修学习,鼓励教师多实践多出作品,让教师进行自我创作、团队合作参加各种省内、国内、甚至国际艺术比赛提升教师实践能力。积极聘请国内外的优秀专家前来讲学并为学生进行专业的指导,寻求机会与专业的院校展开该专业的教学合作,组织教师参加大型的讲座和实践活动,开阔老师和学生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储备,热切关注国内外专业领域的最新动向,大力打造高水品创作型的师资队伍。
(五)注重舞台实践
舞台实践对于歌舞表演专业的学生来说十分重要,必须从入学开始就强调它的重要性。在进行基础的课堂教学的同时就要积极排练各种曲目,让学生踊跃参与进来,并鼓励学生要积极报名参与校外的表演或是比赛活动。与文艺单位展开合作,建立基地,让学生们能学以致用,拥有展现自己才华的平台,让老师课堂上传授的内容能够和实践完美的相结合。从教室走向舞台的实践可以对教学起到辅助的作用,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这种方式既可以对教师教学活动的成果加以检验,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缩小了从课堂到舞台之间的距离。
(六)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格心理
以学生为本也是舞蹈教学的理念,要给学生创造自然、舒适和自由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发挥创造力。舞蹈教师要带着良好的教学态度带领学生学习,满怀热情的进行教学,以取得更好地教学效果。现代的舞蹈教学,尤其是高等教育,更要注重培养健康积极的人才。所以教师要做到教书育人,在教授专业的同时,也要传授正确的学習方法和态度,树立学生高尚的艺术情操和充满正气的人格。作为一名教师要以鼓励学生发挥特长,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为己任。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舞蹈当中建立自信感受到艺术创造带来的美的享受,不断引导学生追求艺术高度,并在歌舞作品表演中、创作当中将其充分发挥出来。
结语:
舞蹈作为歌舞表演专业的必修课程,不可以孤军奋战,必须要辅以音乐理论和表演等其他课程,课程设置做到音乐、舞蹈、表演三者融为一体。歌舞专业舞蹈教学最终目的是要培养能歌善舞、有艺术表现能力以及创新、沟通、管理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而不是为了培养一个跳舞的木偶。目前我们国家艺术院校歌舞专业舞蹈教学方面还存在不足,教学方法还有待改善与创新,所以需要充分认识当前存在的问题,结合教学的目标和社会需求,创新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模式,不断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与表演平台,最终顺利开展舞蹈教学,不断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歌舞人才。希望未来我们国家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越来越重视,让舞蹈教学模式与时俱进,越来越科学新颖。
参考文献:
[1]倪佳.高职院校舞蹈教学问题及对策[J].辽宁高职学报,2016(4).
[2]董询.中、高职业院校舞蹈专业的困境与发展探析[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6(1).
[3]焦鹏程.新形势下高职院校舞蹈教学的创新与发展[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12).
[4]李倩芸.适应高职院校舞蹈教育特点的教学发展理念探讨[J].职教通讯,2013(3).
表演模式 篇12
通过对遵义各个区、县市基层群众文化 (艺术) 馆的走访调研, 我们遵义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对现有的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适当的调整, 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具体措施如下:
一、继续巩固音乐学专业的同时对音乐表演专业提出新的要求
遵义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从1994年开始招收音乐学专科, 1994年到2004年, 平均每年招收30人;2005年—2006年招收人数从72增长到130人;2007年开始, 平均每年招收195-200人。到2010年, 我院开始招收音乐表演专业, 至今每年招收45—48人, 2013年除音乐表演专业外, 还招收了40人的舞蹈编导专业。虽然开设音乐表演专业时间不长, 但我院音乐表演专业近两年来的就业率达到80%, 企业单位对我院培养出来的学生给予良好的评价:职业道德良好、专业素质全面、有较强的舞台实践能力等。这无疑对我院的教学培养形成莫大的鼓励。在继续巩固之前教学体系的同时, 我院也在继续改进和提高音乐表演专业的教学质量, 强化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在社会文化繁荣中的专业能力和服务能力的培养。摸索出一套适合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这一直也是音乐教育工作者长期重视和关注的一个课题。我院提出新的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具有较强音乐表演能力的一专多能型人才, 在独唱、独舞、独奏等方面争取达到“高、精、尖”的专业水准;同时培养具有两项专业特长、组织能力、节目编排、音乐创作、舞美灯光设计等能够能胜任基层文艺演出工作的高素质多技能型专业人才。
二、对音乐表演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新设置和规划
1. 因材施教的人才培养模式
我院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 开设除专业主修课之外的第二专业, 培养一专多能、两专多能的复合型表演人才。“一专多能”是指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即要具有一项专业的特长 (如声乐、钢琴、舞蹈) , 又要具有其他多方面的音乐基本素养, 包括:合唱排练、群众艺术辅导工作、教学、组织能力等等。“两专多能”是指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在掌握好一门专业的同时, 针对个人的不同情况开设第二专业, 并注重学生其他多方面的音乐能力培养。这对我院音乐表演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新设置和规划形成了巨大的挑战, 我们针对每个音表专业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出不同的教学设置, 如大一必修钢琴、声乐、舞蹈, 大二统一进行主专业考核, 每个学生只能选择一项主修专业, 由专业课老师进行单独辅导。考虑到有些音乐表演学生综合能力强, 不局限于单独的一项专业主修, 同时增设第二专业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如声乐学生选择钢琴、舞蹈、主持等专业, 选修课程有意大利、德语、法语等语言课程。这样不仅使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学习到更多技能知识, 因材施教的培养模式使学生多才多艺, 能够增强音表专业学生的自信心。
2. 课程设置上即要满足多维文化视野, 又要具有地方特色
西方音乐最早进入中国是在清末民初年间, 此后, 西方音乐体系进入中国音乐教学体系。音乐教育在不断改进的今天, 中西音乐文化特殊的教育模式还在各大音乐院校进行, 探索出适合中国本土化音乐教育道路一直是国人期盼已久的。传统课程体系中更多的是学习西方音乐教学理论, 对西方音乐文化的重视往往超过对传统民族音乐的重视, 课程体系中“西方音乐文化艺术课程担纲, 民族音乐文化课程点缀”的不正常现象长期存在, 1这些都阻碍了地方高校音表专业的特色建设。遵义师范学院地处贵州黔北地区, 少数民族众多, 浓郁的地方音乐艺术和戏曲音乐被国内外学者所钟爱, 带有黔北地方特色的歌曲很少出现在音乐课程设置与教学中。近年来我院开始重视学生的本土民族音乐教育, 学院多次组织民间音乐专家来我院进行教学讲座和舞台表演。曾多次邀请道真、务川仡佬族傩戏艺术家来我院进行专业演出, 让学生近距离的了解和观看本土民族音乐, 体验本土民族音乐的魅力。同时利用寒暑假组织教师和学生下乡进行田野调查, 收集和整理很多民族音乐学资料。我院刘云松院长和尚建科老师等一起编写了《黔北地区仡佬族民歌总集》, 我院多名老师具有丰富的田野调查工作经验, 学院建立了一个黔北民间音乐数据库, 收集整理了很多本土民族音乐资料, 但这些资料对于整个黔北地区民族音乐文化只能算是凤毛麟角。这些资料作为编入课程教材还远远不够, 因此, 我院重新调整音表专业课程设置与课程内容的构建, 依托地方文化特色, 使音表专业的学生多融入当地音乐氛围, 多参与当地民族音乐比赛。我院每年举办一次原生态歌唱比赛, 并邀请民间艺人作为指导教师, 给学生进行近距离的授课。同时加强我院与黔北地区其他专业院校的交流合作, 与西南师范大学、贵州民族大学、贵州师范大学等专业院校形成友好交流, 交流的过程中我院音表学生不仅形成了自己独特区域音乐表演, 还经常以地方区域音乐作为题材和背景进行创作。对于课程设置上, 我们开设了具体地方特色的民族音乐课程, 把当地有代表性的歌曲收入音乐歌曲课本中, 开设原生态歌曲专业课。我院培养出来的音表专业学生迎合本地人的欣赏水平, 受到当地群众的喜爱与追捧。同时要培养学生养成发掘和保护当地民族音乐的优秀品质, 培养出用得上、顶得住、留得下的优秀人才。所以在课程的设置上要有立足本土音乐文化, 地方民族音乐为主、西方音乐为辅的内容框架。2
三、构建以“舞台实践”为核心的教学环节
我院招收的音表专业学生整体水平和专业院校学生存在一定的差距, 而且大多数学生舞台经验不足。针对这些情况, 我院需要加强学生舞台实践能力的培养, 缩小我院学生与专业院校学生的差距。培养学生舞台实践能力就需要多给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 我院针对音表专业的学生专门开设了七学期的舞台实践课。并在每年10月份如期举行一次的“秋意杯”音乐比赛, 其中包括:声乐 (美声、民族、原生态、通俗) 、舞蹈、器乐、表演、理论、钢琴弹唱等专业比赛, 鼓动学生积极参与, 比赛人数每年不断增加, 比赛项目和赛制也在逐年完善当中。在平时的教学中, 教师也经常给学生提供表演机会, 如班级体一学期一次的自导自演、人人参与的文娱晚会;年级与年级之间的音乐专业技能比赛、汇报演出;市、省级专业比赛等等。我院每年都会选送学生参加贵州省的“多彩贵州”比赛, 并取得优异成绩。培养音乐表演人才不仅仅是从教学方面着手, 也应该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表演能力, 多让学生在舞台上实践, 多学习和感受舞台的魅力。从教室到舞台的表演成为大多数音表专业学生的通病, 很多学生条件好, 基本功扎实, 在教室演唱时神情自如、表演流畅, 一旦上舞台, 表情僵硬、手脚不自在, 有时候甚至直接在台上忘记歌词, 跑调等, 严重影响舞台表现。针对这一现象我院把专业课改到音乐厅上, 学生平时上课都在舞台上进行教学。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心理素质, 使学生更熟悉舞台表演, 在一学期的实践中, 大多数学生逐渐胆大起来, 越来越珍惜舞台演唱的机会, 对舞台逐渐热爱起来。这些都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和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 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团队协同能力、意志力等等。
常言说得好, 胆大才艺高, 艺高就胆大。音乐学习的最终是要在舞台上展示学习结果, 舞台的实践胜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只有经过舞台实践的锤炼, 才能真正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高水平演艺人才。3
四、培养音乐表演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
我院在日常的艺术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专业课以外的晚会演出组织协调能力, 使学生成为社会艺术实践的多面手。我院多面向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音乐文化活动, 尤其是增加学生上台表演的机会, 除了表演技能的培养, 还要注重舞台实践能的加强。学院针对音表专业的学生在第四学期开设了音乐策划与管理、节目主持艺术、舞台化妆与服装等实践组织能力的课程, 这对未来学生就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培养一专多能、多能一专型表演人才才是社会所真正需要的。对于平时学院组织的活动、演出等, 舞台表演、舞美灯光设计、组织和协调管理、节目策划、主持编排等等这些都是由学生负责, 教师只是起指导作用。每年毕业生音乐会都是由学生组织策划, 从灯光、节目单设计、舞台布置、节目流程、主持人等等。学院在组织协调能力的培养上, 每年培养2到4个学生, 实行老带新的接力模式。这些能力的培养也能使学生迅速成长, 对以后就业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学院培养出来几届优秀的音乐表演学生, 综合能力强, 毕业后直接被各文艺团体争相录取。这种实践能力的培养不是理论与实践层面的实践, 而是与社会生活与生产加工对应的实践体验, 是音乐表演的直接载体, 是演员必须在实际演出和实际教学中所必须掌握的, 也就是表演的基本属性。音乐表演的职业特点决定了他的实践性要求。4
我院一直以“专业演员”水准来培养学生, 培养出来的学生主要是针对遵义市各个区、县市基层群众文化 (艺术) 馆等工作, 主要承担各艺术团体的独唱及独奏等, 但平时还需要负责排练、组织活动等等, 一专多能和两专多能型培养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足够的竞争压力, 让学生能够自信的去面对未来工作。我院音表专业学生的就业率高, 并得到当地文艺团体、政府一致好评。
摘要:普通高等院校的音乐表演专业是指有别于独立自主招生的专业音乐学院或艺术学院的综合性大学里的音乐表演专业, 从学科专业归属和名称上来讲, 应该属于一级学科音乐与舞蹈学, 从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上, 应该具有一致性, 都是以培养音乐专业技能突出、舞台表现能力强的音乐专业演员为目标, 是培养歌唱家、演奏家的摇篮。
关键词:音乐表演,遵义师范学院,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杨健.“一专多能”与“多能一专”——试论音乐表演和音乐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J].教学探索.2007 12.
[2]巴雪萍.“校企合作”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J].民族音乐.2011 04.
[3]章华.文化繁荣与艺术教育[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