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表演(精选6篇)
社会表演 篇1
服装表演时当今社会重要的文化现象之一, 在全世界范围内得以盛行。特别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 服装表演更趋向于个性的创意、另类的风格、场合的多样、应用的广泛, 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服装表演之所以能够如此广泛流行, 主要的原因在于在当今的时代下有着被广泛认可的社会价值性。具体说来, 当今的服装表演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社会价值性:
1 服装表演的经济价值
服装表演这一艺术表现形式起源于18世纪中叶的商业竞争, 最早是由英国服装设计师查尔斯·弗莱德里克·沃斯于1858年首创。沃斯通过让一位漂亮的女职员在商店里穿着时装来向顾客展示世纪穿着效果的做法, 吸引了很多顾客的光临, 并被服装经销商纷纷效仿。服装表演能够向顾客展示真实的穿着效果, 得到了顾客的广泛认可。就是时至今日, 举办大型的服装表演发布会也一直是知名品牌扩大知名度、提高服装销售量的一个重要的手段, 其最后总目的就是设计人员和商家赚钱经济收益。
当前, 服装表演不仅仅局限于服装行业本身。随着时代的发展, 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着重大的变化, 对美的追求和欣赏水平也越来越高。于是各行各业借助于服装表演的形式来满足客户的眼球, 甚至制造某种轰动效应, 来达到扩大企业和产品知名度的目的, 最终也是为了实现经济收益。比如说, 目前很多化妆品厂家聘请知名服装模特做形象代言人, 汽车展商借助服装模特的美丽阵容吸引越来越多的人观看车展等。可以说, 当前服装表演所能实现的经济价值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服装行业本身, 已经衍生到了各行各业, 服装表演的经济价值在逐渐凸现。
2 服装表演的信息价值
随着各行各业的需求, 服装表演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实现经济价值。当前, 实现信息价值也是服装表演对社会的一个重要贡献。
首先, 传播服装设计师的创作理念。优秀的服装设计师的创作理念占领着服装设计行业的前沿, 对于这一行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引导作用。如何能够将服装设计师的先进理念向业内乃至全社会传播开来, 服装表演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很多知名的设计师在设计出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服装后, 都倾向于召开服装发布会或参加服装发布会的形式, 通过服装模特的真实现场展示来向外界传递自己的设计风格和设计理念。
其次, 传播服装流行趋势。一些知名的设计师通过自己的独特视角和观察角度综合分析各行业的发展方向、人们的兴趣偏好、各地的风俗习惯等多方面因素, 形成具有预测性的设计思想和设计理念, 并将这些思想和理念融入到服装设计当中去, 进而创造出具有代表时代发展趋势的服装款式。当这些具有代表时代发展趋势的服装款式通过服装表演的形式展现出来后, 就容易成为服装发展潮流的引导。
再次, 传播各国文化艺术。当今的世界, 是一个文化交融的世界。在各种文化彼此交流的过程中, 服装表演承担了重要的作用。每年的法国巴黎服装节是一个国际服装盛会, 各国的设计师在参与服装展的同时, 也向外界传播了本国的文化。我们经常可以在这样的盛会上看到身穿旗袍的服装模特, 通过服装表演向国外传播了我国特殊的民族服装文化。
3 服装表演的审美价值
人类对于美的追求是永恒不懈的。有了对美的欣赏, 我们的心情变得愉悦;有了对美的赞扬, 我们的人际关系变得融洽;有了对美的追求, 我们的生活变得充实。人类对于服装美的追求自人类社会诞生不久就开始了。从各个历史时代的影迹中我们都可以发现人类不断地创造出越来越多样化、越来越亮丽的服装。当前, 服装表演作为展示美、赞扬美和追求美的一种形式, 体现了高度的审美价值。
第一, 服装表演体现了形体美。形体作为人的生命的载体, 是人体艺术的物质基础, 同时也是模特艺术的第一审美对象。作为服装表演的模特, 在先天身材的基础上, 加之后天的形体训练和一定的艺术熏陶后可以展现出人的内在力量、鲜活的生命力、纯洁的内心之美, 能够给人带来一种不同于一般人的美感。特别是在美丽服装的装点下, 服装表演模特更能的给人带来美的冲击和震撼。除了在服装展示台上服装模特可以在展示服装的同时展示出优美的形体外, 在其他一些商业场合, 服装模特也能以其优美的形体吸引更多的受众。
第二, 服装表演体现了服装美。服装表演自从开始出现到现在, 已经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虽然目前服装表演被应用于更多领域, 但作为体现服装美的这一基本的特征从来没有减弱过。服装表演身着华丽的服装, 在T型台上向观众展示了服装独特的创意、独具匠心的搭配组合、个性化的设计风格、缤纷的绚丽色彩、优质的服装面料、良好的缝制工艺, 都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
第三, 服装表演体现了表演美。之所以服装表演将人作为载体, 主要是因为服装表演是通过人的形体动作来展示服装艺术主题的。在各种因素中, 服装表演把动作作为模特的核心语言元素, 模特通过变化多样的台步、合体的举止造型, 加之高雅脱俗的表情和内在气质, 能够给观众带来表演的美的享受。观众在欣赏多彩的服装的同时, 也在欣赏这模特展示的表演美。
总之, 服装表演作为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 不但能够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同时也体现了巨大的信息价值和审美价值。综合服装表演所带来的各种社会价值, 我们相信, 这一艺术形式必将长期盛行下去。
参考文献
[1]朱焕良:时装表演教程[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2年版.
[2]胡国瑞:方兴未艾的服装表演艺术[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
社会表演 篇2
暑期社区社会实践总结
根据校团委的统一部署和安排,结合活动主题高举团旗跟党走 铭记使命献佳绩的主题,以立足“三个北京”建设与世界城市主题,以区校共建为主要方式,以立足首都,面向全国,突出体现时代特色与理论视角,着重展现建党90周年光辉历程,服务青年成长、成才,坚持“按需设项、据项组团、双向受益”的原则。09级表演班学生于2011年8月30日在北京市海淀区北下关街道社区居委会进行社区公益服务的社会实践。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它对中国革命影响深远,意义重大。我们的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宗旨。我校响应团市委号召,充分发挥高校智力、人力资源优势,服务“三个北京”建设,开展高校与区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共建活动。表演系的宗旨是“要想演好戏,先要学做人”不仅演戏要如此,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更要如此。
这次活动充分体现了大家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和团队团结协作的精神,由于是在暑假,有一些参加社会实践的同学家在外地,但是为了集体的荣誉,提早回到了学校参加社会实践,还有的人家住在郊区,也顶着烈日一早便赶到了时间地点。董璐老师在假期也多次指导我们,我作为此次社会实践的团队负
责人更要起到带头作用。在这次社区公益服务中,大家都是挣着去干活,最常见的问题是白色垃圾的问题,我们分组拿着桶,夹子和笤帚,在社区以及周边的地区进行清扫,然后对电线杆上和宣传栏上的非法小广告进行清理,擦拭社区内的公共座椅、垃圾桶,楼群中的门禁和公共健身器材等。这些活看上去都是那么的简单可干起来并不是那么的容易,现在感觉到原来环卫工人那么的辛苦。当天的气温达到30多度,在闷热的天气下所有人都被热的大汗淋漓,每个人的衣服后面都印出了一条深深的汗印,活动结束的时候,每个人的衣服都已经湿透了,但是从来没有人抱怨什么,大家团结在一起在劳累中互相帮助,团结的想一个人一样,人虽少,但却将团队精神发扬光大。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原本脏乱的小区,在大家的辛苦劳动下焕然一新,并受到了居委会领导的好评。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让我们在充分学习和研讨的基础上,走进社区、街道,更加深入体会了我们党90年走过的红色历程,增强学生和社会大众的爱国热情,提高大学生的理论素养和辨析能力,增强大学生参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本领。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大家认识到,社会实践是大学生不可缺少的一门社会学科,社会实践不仅是实践,同时也教育和锻炼了我们自己。记得老师给我们上表演课的时候曾讲过,我们的表演作品源于生活,每个演员都要体验生活,因为生活是真
实的,只有真实的生活才能在舞台上展现出我们所演的真实的角色,这样我们才能成为优秀的演员,真实的演员,生活的演员。虽然这次实践很简单,但是带给我们的影响是大的,让我们想到从来没想到的问题,受益匪浅,大家都重新审视自己的大学生活。这四年我们该怎么规划,去安排,怎么更有意义。充实自己,去找理想找目标。
在这次实践中体现我们的价值,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在党的带领下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提高个人素质,更好的服务于社会。
北京联合大学广告学院表演系
团队策划人:朱铭歆
社会表演 篇3
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可编排既是群众喜闻乐见,又能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剧(节)目,在开展商演、公演或参加各类比赛、展演活动时演出,潜移默化地影响群众和演职工,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积极作用。宣传文化部门采取“以奖代补”、“政府购买服务”等扶持方式,为民营文艺表演团体提供荣誉、资金和设备奖励,搭建宣传平台、推介平台和展示舞台,使其基于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愿意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出贡献。结合秦皇岛市民营文艺表演团体的现状,笔者认为:民营文艺表演团体作为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的重要组成部分,宣传文化部门应对其发展进行扶持,使其在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文化效益的同时,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积极作用。
一、秦皇岛市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发展现状
秦皇岛市现有具有营业性演出许可证和工商注册登记的民营文艺表演团体8家,年演出980余场次,其中,在农村演出620场次,年演出收入77.7万元,演职员86人,排演场8个,2009年至今新创作作品48个。民营文艺表演团体的活动,既传承了民俗特色文化,又弥补了“国办”文化的缺陷,满足了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把群众文化自娱自乐的活动形式发挥到了极致,还为开拓、发展和繁荣城乡文艺演出市场,活跃城乡文化生活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民营文艺演出团体的发展,既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规律,也是文化市场最为活跃的因素之一。
1、特色较为鲜明
民营文艺表演团体结合本地具有特色的传统文化,注重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从体现当地文化特色的内容与形式入手,注重发掘文化特色,打造文化品牌。如昌黎县黑豹艺术团的地秧歌表演,不断推陈出新,重新创编了经典昌黎地秧歌出子《秦香莲》等多个节目,不仅有效的传承了昌黎的传统文化,还为广大群众送去了欢乐。
2、演出贴近农民
民营文艺表演团体的表演门类以现代歌舞、民族乐器、非遗项目和二人传等为主,实行组织民营商业演出与公益性演出同步进行的运作机制,在广大农村有很好的生存市场和发展空间,已成为满足广大农民文化生活需要的一支重要队伍。大部分民营文艺表演团体的演职员是农民中的文化人,与农民群众同根同生,知道农民群众喜欢什么样的节目,需要什么样的节目。因此,剧(节)目生产、演出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节目很受群众的欢迎。
3、发展趋向专业
民营文艺表演团体的演出市场范围很大,经常有跨县、跨市的演出活动。部分团体已经聘用了高等艺术院校毕业的专业演员,提升了演出的专业水平,演出市场反映良好。年演出场次均在100场以上,音响、灯光、乐器等设备也很完善,从节目质量到数量基本上适应演出市场的要求,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高。
二、秦皇岛市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发展存在问题
民营文艺表演团体植根于民间,与乡村有着广泛的联系,受到思想、人才、资金等条件的制约,发展势头回落,有的甚至濒临倒闭。
1、管理思想保守
民营文艺表演团体的发展、管理缺乏总体发展思路,也未真正形成产业发展模式。对团体的经营管理目的不明、定位不准,具体表现为“等靠要”思想严重,缺乏市场意识、发展意识,走一步看一步,需要在提升队伍素质和谋求事业发展上下功夫。
2、创排能力较弱
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多数规模较小,缺乏专业的创排、表演、管理人才,艺术创作生产能力不强。受到盈利压力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主要以复排和移植传统剧(节)目为主,无力进行新剧节目的创作生产,制约了民营文艺表演团体的发展。
3、缺乏发展资金
民营文艺表演团体由私人开办,资金主要来源于自有资金或民间筹集。随着民间艺术团体的兴起,民营文艺团体的市场受到排挤和局限。由资金不足带来的舞台车、现代化设备等短缺和演出设备老化问题,制约了民营艺术团体的结构调整和升级。
三、扶持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发展的对策
宣传文化部门要充分认识和肯定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在为群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积极作用,将其作为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文化产品供给能力的重要途径给予扶持。
1、加大扶持力度
一是领导重视。各级宣传文化部门要把扶持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发展的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提出工作思路,做出工作安排。二是建立机制。设立扶持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发展专项资金。根据演出场次,演出效果,通过考核评估,采用“以奖代补”、“政府购买服务”形式,对民营文艺表演团体给予奖励,并吸引社会力量的资金、物资和人才投入。三是精神奖励。通过开展优秀民营文艺表演团体、优秀团长的评选表彰,开展文艺表演调演和竞赛活动,举办民营文艺表演艺术节,优先安排优秀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参与大型活动等,引导他们更加自觉地为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服务。
2、加强专业指导
一是加强创作指导。由宣传文化部门和单位选派专业技术人员指导、辅导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开展创作,在“送文化”的同时,更注重“种文化”,发掘、创作适合的文艺作品。二是加强排演指导。定期举行文艺人才培训班,请文艺表演的专业人员传道授业,并且充分发挥民间艺人、民间文化能人在发展民族民间文化方面的作用,搞好文艺队伍的传帮带。三是加强管理指导。对民营文艺表演团体的管理者进行培训,组织学习优秀文艺院团的经营思路、管理方式,指导其组织管理工作。
3、扩大宣传效应
社会表演 篇4
一、公益性表演艺术团队的特点
“表演艺术”一词因为思考的角度不同, 定义上也有很大的差异, 我们一般认为表演艺术是一种“表演艺术是一种结合剧场、音乐、视觉艺术的一种艺术形式”。既包括舞台剧、戏剧、芭蕾舞剧、音乐剧、歌舞剧、马戏表演、冰上表演等大型舞台表演, 也包括傀儡戏、小剧场、皮影戏、民俗杂耍、传统曲艺、演唱会、独唱会等场面规模小的演出, 流行在民间的通俗娱乐的剧场活动也是表演艺术的主要组成部分。由一个以上的表演艺术的演出者所构成的团队我们即可以将其定义为表演艺术团队。
公益性表演艺术团队即使以非盈利为目的的表演艺术团队, 它旨在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活动, 提高群众的文化艺术欣赏水平, 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传承传统文化和表演艺术, 以更好的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一般来说, 它的表演对象是普通基层群众, 尤其是广大农村群众和城市社区的基层群众;在收费是低收费甚至是不收费。正因为如此, 一般的政府都会对表演艺术团队尤其是公益性表演艺术团队提供一定的资金补助。表演艺术中的很大一部分是流传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政府有义务将其发展、保护及传承下去;另外, 表演艺术的发展有助于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活动, 提高群众的文化素养和教育水平, 增强群众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认同感;表演艺术的发展也有助于提高本地区的知名度, 对本地经济发展也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公益性表演艺术团队产业化的必然性
基于公益性表演艺术团队的特点, 传统上, 一直认为公益性表演艺术团队发展所需要的资金应该完全由政府保障, 理由是政府有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天然职责。然而, 政府的责任并不等于政府包办。一方面政府的资金总是有限的, 不可能无限的满足公益性表演艺术团队的发展需求;另一方面面对众多的需求者是, 有限的资金提供者 (政府) 大都数都只能采取被动受理的态度, 形成“名额多, 资助额度额少”的资助模式;而表演艺术团队为了争取更多的资源, 只能在不同的部门之间来回奔走, 以寻求资源的最大化。长此以来, 必然造成资金提供的效率低下, 交换的成本高, 资源无法有效的整合利用, 也无法创造最大的社会效益, 令资金的提供者和资金的需求者双方都不满意。
不管公益性表演艺术团队与商业性表演艺术团队有多大区别, 作为表演艺术, 它也是一种商品, 商品需要吸引顾客的购买, 产业化则能促使更多的顾客购买商品, 让艺术更有市场。产业化也能促使表演艺术演出者 (艺术家) 努力改善艺术创作, 以吸引更多的顾客。要吸引顾客, 必须找到顾客的真正需求, 这就要求艺术创作者真正“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提高文化产品质量”。从经济学的角度, 表演艺术的固定成本是比较高的, 但可变成本是相当低甚至为零, 在一个一定空间的表演场所 (比如1000人) , 无论卖出多少张票 (只要不超过1000张) 都是一样的成本, 因此只有通过产业化努力提高表演艺术的上座率才是降低表演成本的根本途径。
三、公益性表演艺术团队引进社会资金的内在动力
表演艺术的特征之一, 是它必须当着观众的面进行演出。演出时, 动用庞大的机械、演职人员及其他技术设备, 在特定的地点演出。它必须在劳动密集的情况下呈现出千变万化的演出, 而辅助的技术设备和技术人员则呈现出高度的技术性。可以说, 表演艺术的劳动密集性和技术密集性的统一。在这样的条件下, 能够存活的表演艺术团队都极为专注制作与表演, 人力资源都全部倾力在舞台上的演出。但即使全力投入, 也可能由于市场小、市场机制不健全等因素, 导致市场狭小。表演团体每一挡新的演出艺术的制作, 都要投入巨大的资金和人力, 面对变化多变的演出市场, 可以说投入面临着巨大的市场风险。
在这种情况下, 除了依靠政府的资助外, 公益性表演艺术团队应该学会引进社会资金, 通过企业赞助、冠名等手段开拓市场、拓展收入渠道。收入的增加, 才能提高表演艺术的质量, 从而吸引更多的观众参与, 进一步提高票房, 增加收入。只有这样, 表演艺术团队才能进入良性循环的境界。所以公益性表演艺术团队一旦产业化后, 就要学会尝试不同的经营对象, 掌握新的机会, 寻求更多元的收入渠道, 引进社会资金是必然的选择。
四、公益性表演艺术团队引进社会资金的途径与策略
1. 建立良好的社会资金投资回馈机制
社会资金投资公益性表演艺术团队, 主要的目标是希望有效的活跃表演艺术市场, 让投入的资本产生更大的效益, 达到文化资本的最大化。如果能达到上述目的, 就会比传统的赞助、冠名等方式获得更高的回馈。因此, 回馈机制应该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企业形象的回馈, 二是利润的回馈。下图可以表述这种回馈机制。
2. 提高市场意识水平, 与产业界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表演艺术在创作上的不确定性, 也正是艺术迷人的地方;但艺术的迷人却是投资者的迷惑。有时候艺术工作者相当在意的艺术表现, 却是投资者难以接受甚至倾向取消的地方。很多不具备市场意识的负责人两者之间发生冲突的时候, 会拒绝社会资金的进入。在此时, 艺术团队负责人是否有经营管理的理念, 能否重视组织的经营管理, 是否具有市场意识就显得格外重要。具备市场意识的负责人, 能够以开发的态度, 接纳社会资金的进入。但市场意识的建立, 并不等于盲目顺从市场的一切指挥。有效的品质管理, 才能降低表演艺术的风险, 最终赢得市场。当然合作的过程中, 要以开放的心态, 建立沟通、了解、信任与合作的桥梁。
3. 以表演艺术为核心, 引进社会资金, 大力开发衍生商品
很多表演艺术团队的负责人担心社会资金干涉艺术本身的价值, 而拒绝社会资金的进入。尽管这个担心不是非常必要, 但这种现象也却是存在。因此, 表演艺术团队可以在保证表演这个核心环节质量的前提下, 让社会资金进入表演艺术衍生商品的开发。好的表演艺术, 除了可以创造出演出市场的规模效益外, 其衍生品的开发也具有极大的市场价值。衍生商品的开发正式表演艺术团队的短处, 却正式社会资金最擅长的地方。因此, 可以引进社会资金, 开发出具有特色、容易被市场接受的特色衍生品, 表演艺术团队以商标权、专利权、版权获得收益, 而社会资金通过衍生品的开发获得收入, 实现双赢。
摘要:公益性表演艺术团队满足群众基本文化需求的重要载体。传统上, 一直认为公益性表演艺术团队发展所需要的资金应该完全由政府保障, 但政府承担并不等于政府包办。公益性表演艺术团队引进社会资金, 实现产业化是公益性表演艺术团队发展的必然选择。
社会表演 篇5
一、相声表演面临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环境
1、政治环境
在党的第十七届六次全会上,我国确立了以建立文化强国为中心的方针,把文化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文化不再排列在政治发展和经济发展之后,文化是我国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早日实现全面小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兴国、文化立国、文化强国成为重要的指导方针。在十七届六次全会之后,各省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对中央的这项重大决定进一步确立了战略目标,凸显出文化的引领功能,鼓励文化创作,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健全文化产业,培养文化人才。相声表演作为文化的一部分,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促进。
2、经济环境
近些年,我国经济整体处于快速发展的状态,带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经济生活,也为人民群众发展文化生活奠定了基础。从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可以看出,若人均国内产值可以达到3000美元,则国家的文化产业一定会作为支柱性的产业蓬勃发展。在经济结构中,文化在根本上,束缚着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与竞争,因此,在我国与世界各大强国竞争的时候,文化势必会成为关键性的因素。将文化作为促进城市发展的指导思想时,一方面可以发展文化本身,另一方面,也可以实现经济更快速的发展。
3、社会环境
我们这个时代的关键词之一就是革新换代,先进的生产力、先进的文化、科学的法律、制度等等都代表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同时,一些陈旧的、落后的思想或者习俗也未完全的退出历史舞台,在这样的对峙与冲突中,会产生务实求真的实践家、执着追求的探索者,但同时也会出现投机取巧的投机者、花言巧语的欺骗者,这两种处于对立面的人物,每天在现实生活中,都上演着悲欢离合、花好月圆,而这些也正成为文艺家们全新的、天然的现实素材。
4、舆论环境
我国目前的政治环境理性宽松,经济环境不断富饶,社会环境不断繁荣,舆论环境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轻松与良好。在大力弘扬爱党敬业、文明和谐的主题下,鼓励追求个性、具有创新性的舆论形式。舆论形式的多样化,为相声表演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
二、相声艺术发展的着力点
1、提倡原创作品
相声艺术发展程度的主要指标之一就是原创作品的数量和质量。相声之所以可以持续发展今天,正是因为各个时代原创作品的不断出现。相声演员要想成为一代名家,基本前提就是拿出自己的原创作品,一味的模仿只会被观众遗忘。
原创相声的发展,首先要在数量上提高。在50年代和80年代,是我国相声繁荣发展的两个时期,其繁荣的主要标志之一就是出现了大量的原创相声。提高原创相声的数量,首先要增加创作人员的数量,因此,培养相声作家是当务之急。同时,要切实保障相声作家的个人利益,通过具体的措施或者法规,激励相声作家进行创作。
相声作品数量的增加并不能从根本上抓好原创相声,最重要的是提高原创相声的质量。在新中国成立之前,虽然原创相声作品的数量有限,但其相声作品的质量相对较高。有人认为,新相声比不过老段子,其实不然,新创相声质量整体不高的关键性原因是原创力不足,而并非新。
最后,需要弄清相声的原创意指。原创作品的理想状态是从内容到作品形式,均是100%的原创;内容新颖、有创意,形式延续之前的状态(或者相反),亦是原创;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中,只有部分原创,这也是原创。总之,一味的追求百分之百的原创,其效果可能令人失望,相反,我们以原创的理想状态为目标,鼓励各个层次的原创作品,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的作品出现。
2、珍惜并且坚持相声的民间身份
对于相声,毋庸置疑,属于民间艺术。在新中国成立之前,相声并未纳入官方的艺术序列进行管理,相关表演者的社会政治地位较低,其相声作品的审美趋势和思想倾向与官方艺术也大相径庭。但在新中国成立之后,这种状态得到了全面的改变,整个行业和相关人员的地方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这也保证了相声表演的持续发展。当然,这种趋势的发展表现出了一定的弊端,相当一部分相声从业人员并未坚持相声的民间身份,这也是为什么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的相声作品数量虽然提高,但质量却出现了下降的原因之一。
只有珍惜并且珍惜相声的民间身份,相声在表演的过程中,才能展现出一个不同于官方艺术的效果,才可以看到在官方艺术中很难看到的草根生活;相声的另一大特点,就是在表演的过程中,表演者的敢爱敢恨、嬉笑怒骂不会有所约束,保持着率真的性子;相声表演一直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一个关键点就在于其特有的民间身份,其独特的审美趣味吸引着观众。
三、结束语
相声作品作为一项民间艺术,凭借其特殊的魅力吸引着广大人民群众,我国目前的环境,从各个方面都利于相声表演的发展与繁荣,该行业的相关人员也应该找准相声艺术的着力点,实现我国相声表演的全面发展。
摘要:相声表演是很受观众喜爱的一种表演艺术形式,目前,我国的相声表演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势,无论是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还是舆论环境,都是相声艺术发展的好时机。对于相声艺术的发展,一方面要大理提倡原创作品,另一方面,要珍惜并坚持相声的民间身份,实现相声表演的大发展。
社会表演 篇6
武术起源于中国,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以踢打摔拿等攻防格斗的动作为基本功,按照攻守进退、刚柔虚实等规律组成为徒手和器械的运动形式。其拳种繁多,形式丰富,如:行云流水、连绵不断的太极拳;威武勇猛、发声助威的南拳;动静急徐、舒展大方的长拳;节奏风快、响声阵阵的刀术等。这些武术元素倍受各类运动会开幕式的青睐,风靡于各类校园运动会、节庆日文艺表演和各类展示活动等等。因为通过武术展示,或是振奋人心,或是推动大会气势……
1 武术在大型运动会开幕式表演中的运用情况汇总
从表1可知,武术被屡次运用于历届重大类型的运动会开幕式表演的历程最早是随着全国运动会的召开而出现的。从1933年和1935年旧中国第五、六届运动会到1987年新中国第六届全运会和2005年第十届全运会均涉及了武术表演,项目内容也有所拓宽,从最初的太极拳,出现了南拳、功夫扇、剑术等。从表2可知,作为全国运动会之外的其他运动会开幕式表演,武术也被频繁运用。如1990年第十一届亚运会的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表演,第2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拳术表演,第29届奥运会的太极拳表演,2011年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的太极功夫扇和刀术表演。从整体上体现了武术运用于大型运动会开幕式表演涉及的范围和级别层次。
2 不同时期武术元素进入大型运动会开幕式表演的社会背景分析
2.1 20世纪30年代—旧中国第五届全运会的社会背景分析
民国时期第五届全运会处于风雨如晦的年代。“原定于1931年10月在南京举行,后因长江水灾泛滥及九一八事变,不得不宣布运动会延期至1932年5月举行,到1932年又因“一·二八”淞沪战役,运动会被迫再次推迟至1933年10月在南京召开。”[1]“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占了我国东北三省,并时刻窥视华北,激起了全国人民保家御敌、收回失地的强烈爱国主义精神。这一时期,国难严重,经济文化落后,人民生活困难,加上日本侵略者不断挑衅,民族危机日益严重。运动会的召开是国民政府“体育救国”思想的宣传和运用,参与开幕式太极拳表演的学生来自南京市的逸仙桥、大行宫、邓府巷、武定门、夫子庙、鼓楼、五台山等41所小学,参与表演的小学生有2360人,这是武术第一次被运用于运动会开幕式表演。武术运用的原因是对运动会的推波助澜,当前阶段中国人民需要发挥尚武爱国精神,扬我中华国威,同仇敌忾,万众一心,自强保种。正如国民政府要员林森在运动会开幕式上的训词“国家强盛必须康健民族,尚武精神尤须具有武德。”
2.2 20世纪90年代---1990年北京亚运会的社会背景分析
1990年9月20日首都北京举办了第十一届亚运会,这是中国首次承办的规模最大的国际性综合运动会,也是这届亚运会,中国武术首次进入亚运会比赛项目。这次成功举办是中国人的一次扬眉吐气,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150周年,圆明园被焚130周年,八国联军入侵90周年。当时的海外华人报刊讲:“回想旧中国,不要说举办国际性的体育比赛,连参加国际性比赛的机会都很少,国际性体育比赛的金牌更是与中国无缘。一顶东亚病夫的帽子,把中国人压得抬不起头来”。[2]
作为北京亚运会开幕式团体操的负责人之一的路健康说:“北京亚运会的召开,对于当时振奋人心,树立中国良好的国际形象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回顾1990年前后,中国的形势处于非常紧张的局面,在亚运赛场之外,还存在另一个看不见硝烟的战场,角力的双方是中国和并不友善的国际环境。在当时身为国家体委国际司一处处长的张清说:“当时,欧美主流媒体关于中国的报道,多数都是负面的。改革开放的国际环境遭到空前挑战。”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十分需要发挥体育作为民间外交主要平台的作用,以举办亚运会为契机打开局面,改善周边环境。
北京亚运会参加比赛的运动员、教练员有6000多名,观赛的外国游客和报道赛事的媒体记者接近20万人,通过各种报道了解亚运关注北京的外国人更是数以亿计,这无疑给了中国一个最好的宣传自己、展示自己的机会。“中华武术”的运用正是诠释本届亚运会主题“团结、友谊、进步”,并向世界展示了一个自强不息、勇于进取、勤劳智慧的民族性格。众所周知,武术起源于我国,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中日太极拳爱好者联合表演用意是为强调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友好领邦,两国文化交往的历史源远流长;而太极拳在中国和日本及世界上许多国家中都受到广泛的欢迎,一方面为庆祝亚运会的召开,一方面为加强亚洲人民之间的友谊,增进各国各地区的人民的交流和了解。更重要的是,武术是伴随着中国人民的生活生产方式而产生发展的,从最开始的原始氏族社会部落之间的武力搏杀到为民族崛起的武术争光再到对国家形象的宣传,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正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性格的体现。
2.3 21世纪初—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社会背景分析
2008年,对于中国来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因为发生了许多对中国未来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这一年中国建立了一个新的界碑,步入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处于大发展阶段---中国迎来了改革开放30周年;在北京成功举办了世界瞩目的第29届奥运会和残奥会;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实现太空行走。整体而言,综合国力正在增强,国际形象得以提升。但是另一方面,也是这一年,中国一些省市遭受了重大冰雪灾害;四川发生了汶川特大地震,波及范围广,损害程度大;由美国次贷危机演变成的国际金融危机也对中国产生深刻影响。可以说2008年,中国社会发展进入新的关头,既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也面临新的发展机遇。
1993年9月的蒙特卡洛,北京以两票之差错失举办2000年奥运会的资格,虽然此次申奥失利,但是伟大的祖国并没有停止努力的步伐,在继续申奥的过程中向世界展示了一个自强不息、日益强盛的中国。于1999年4月6日再次向国际奥委会递交北京市承办2008年奥运会的申请书。当又一次的站在申奥起跑线上时,中国抓住了这次契机,取得了第29届奥运会的申办权。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圆了亿万中国人的奥运梦。8月8日晚上8时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表演在“鸟巢”拉开帷幕,在下篇的“辉煌时代”武术板块由2008名太极拳表演者展示了传统与现代、古典与时尚相融合的平衡、和谐、自然。武术源于中国,这是中国所独有和不可复制的文化现象。随着国家的强大和社会的发展,武术不断渗透到各个领域,在世界各地也取得一席之地,全民健身到处都有它的身影,对外宣传和交流它是国家文化和形象代表,各种展示总能获得雀雀掌声;武术正以其独特的方式向世界展示着自己的悠久历史和多元价值,本届奥运会开幕式的太极拳表演正是中国人向世界诉说自己的历史和文化的方式。另外,武术元素的运用是太极拳项目文化特点“天人合一”的和谐思想体现,用意点题“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1990年北京第一次举办亚运会,武术首次进入亚运会比赛项目。从那开始,武术届的老前辈、学者和政府部门一致为武术进入奥运会比赛项目而努力。笔者认为,开幕式《自然》的表演另一目可能是武术入奥的一种“营销手段”,让世界人民都注视到太极拳生长的土壤———中国武术。
3 武术运用于历届重大运动会开幕式表演的原因分析
从哲学观点分析,任何事物都处在不断的动态发展中,适应着生产力发展与社会构架。而武术作为一种事物,必要然适应一定时期的社会背景,以突显自身的阶段特性。在旧中国的全国运动会,武术的目的是利用武术的民族性和大集体演练气势振奋民族精神,实行强国强种;到1990年亚运会,这是中国首次举办世界性赛事,武术元素的运用原因是表达中国与世界和平友好相处,宣传民族文化,让世界初步了解中国,展示国家形象;到2008年,武术元素运用的功能主要是展示大国气势和民族文化,增强国家形象,扩大世界影响力。由此可见,在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武术元素被运用于各类大型运动会开幕式表演,其用途和原因是受社会发展所处阶段背景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所决定的。
4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年代和时间的变化,武术被运用于大型运动会开幕式团体操表演体现出主题思想与时代背景和社会发展紧密联系;展现形式从单一到丰富全面;传统文化与世界文化紧密结合的趋势,旨在向全世界展示一个多彩、多元的中国!
参考文献
[1]姚敏.体育救国:民国时期全运会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