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如何做研究(共9篇)
幼儿园教师如何做研究 篇1
幼儿园教师是教育教学、一日生活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领导者,也是幼儿园特色活动的创造者和各项制度措施的实践者,可以说教师队伍的状况尤其是师德,直接关系到幼儿园工作的质量和管理水平。但是目前幼儿园新教师的现状不容乐观,新教师刚进入幼儿园工作时充满激情与活力,但因为缺乏经验,往往事与愿违。在家长工作方面,家长对新教师不信任、不尊重,有什么事情也不找新教师交流,所以新教师常常会感到得不到家长的理解、支持,产生负面的职业感受。
那么如何帮助新教师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提高新时期幼儿园家长工作的沟通交流能力,我们采取了以下做法。
一、帮助新教师了解家长工作的重要性
教师与家长的有效沟通有利于家园之间的相互配合,教师对幼儿实施教育需要家长的大力支持,同样家长也需要教师的理解和帮助,这样才能共同促进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但是由于各种因素,导致家长因在对待幼儿的教育问题上观念、态度不同,而处理问题的行为、方式方法也有所不同,甚至有些极端。有些家长主张“棍棒之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材”,有些家长主张过度的“赏识教育”,对幼儿哄骗。幼儿教师要通过不懈的沟通交流工作转变家长的这些不正确的观念和行为。因此新教师要不断拓展知识范畴,掌握相关的教育理念,从而树立幼儿教育的专业自信。
教师在与家长的沟通中,我们让新教师认识到这不仅是在帮助家长提高科学育儿水平,同时在与家长进行沟通的过程中,也是向家长学习的好机会。这样不但帮助新教师拓宽了思路,而且也调动了家长参与幼儿教育的主动性、积极性。
二、分析新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方面所存在的问题
教师与家长的矛盾,原因是多方面的:(1)从新教师方面来看,主要是业务水平不高,与家长沟通的自信心不足;(2)师幼关系欠佳,幼儿有不良的心理感受;(3)缺乏沟通技巧,等等。为此,我们对新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方法给予了具体的指导。
1. 端正与家长沟通的态度
新教师要明白,我们有专业上的优势,应该主动与家长沟通,同时知道家长是我们的合作者,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家长,尊重理解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关注到每一个幼儿,如果幼儿确实存在问题需要家长配合解决,可以约家长面谈,但一般要避开接送的时间,避开幼儿,同时要避开其他家长,以免交谈的家长感到不自在和难堪。对家长的到来要表示感谢,以礼相待。在沟通交流中要做个积极的倾听者,要表达倾听兴趣、专注,并保持眼光接触。这样,家长会较少防卫,对教师信任,有助于获取更多的信息,了解事实的真相,从而有的放矢。
2. 做好与家长沟通前的准备
教师与家长沟通的动机都是善意的,但是新教师在沟通时往往表情、口气太过急切,家长在解读信息时,很容易误解教师的意思。所以,新教师一定要非常注意自己说话的语气、语调、语速,更要注意自己的表情和动作。在与家长沟通时,要有的放矢。要先了解其文化教育背景、社会地位、经济情况、家长个性、家庭环境、教养方式等。同时要了解家长的心理,即使是真实的问题,家长也不愿听到幼儿的负面消息。所以,除了十分重要不得不说的问题,新教师尽量不要报告幼儿的问题。如果必须与家长沟通,不要以告状方式与家长谈话,在反映幼儿在园的一些缺点时,更要注意措辞,避免用一些过激词语伤害家长的自尊,要多使用就事论事的评价方式以及发展性的评价。
3. 学会控制因误解产生的不良情绪
在幼儿园,由于种种原因可能会让家长产生误解,尤其是新教师,更容易使家长误认为“你年轻,你什么也不懂”。在这种情况下,新教师一定要理智,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要耐心等家长说完,不要急于辩解,尽量避免与家长抬杠。新教师要从家长疼爱幼儿的角度理解家长的心理,从关爱幼儿的角度谈论问题,这样更容易使家长接受。
三、教给新教师与不同类型的家长沟通的技巧
幼儿园家长是一个多元集合体,我们不能用单一的方法沟通,而应该根据不同家长采取不同的办法。
1. 与不同“身份”家长的沟通方法
(1)与妈妈沟通
我们要了解到现在的妈妈多以第一代独生子女为主体,可能通过网络、杂志等对育儿心得头头是道,有追求个性化育儿的倾向,与祖辈的教养观念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在工作中,新教师要学会以平等尊重的态度和家长说话,对育儿理念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来引领家长,提醒妈妈与祖辈家长平等地探讨教养观念与方法。
(2)与爸爸沟通
我们要了解到当代爸爸群体的四个主要类型:不管型、严管型、溺爱型及伙伴型。对于不管型爸爸,要向其宣传父亲参与早教的意义。对于严管型爸爸,要帮助他树立亲和的父亲形象;对于溺爱型爸爸,要让其尊重孩子的独立性;对于伙伴型爸爸,要发挥他的榜样示范作用,带动其他家长积极向其学习。
(3)与祖辈家长沟通
我们要了解到祖辈家长代养孩子的特点,祖辈给家庭和孩子带来很多益处,但是隔代教养的矛盾也相对比较突出,在教育上还处于被动的地位,更缺乏寓教育与生活之中的教育观念。因此,要向祖辈家长宣传“生活即教育”的教养观念,并向其传授培养孩子独立性的具体操作方法,比如鼓励孩子自己动手做事,经常启发孩子试一试、想一想,做事情可以家长做一半给孩子留一半,勤快的家长也要适时巧妙装懒,让孩子分担一些事情,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独立性以及与他人的合作意识。
2. 与不同类型的家长沟通方法
(1)故意刁难型
这类家长大多有知识、有个性,经济条件比较好,对待这样的家长要热情、真诚、主动。小班牛牛(化名)小朋友的妈妈每次接送孩子时都在门口招呼一声就走,很少跟教师多说,如果说话肯定是有问题。冬天的一天早上,送孩子时牛牛的妈妈说:“老师,你们是不是不开热水器啊,牛牛回到家说洗手时水太凉了!”遇到这样的家长,我们的新教师立即请她一起来到卫生间让她看热水器的开关,并让她尝试水温,告诉她我们的热水器每天按时打开,并设定固定的温度,不仅不凉,同时也避免孩子烫伤。牛牛的妈妈有点不好意思了,从此后渐渐地和教师的话多了。
(2)过分呵护型
这类家长对于孩子的吃喝拉撒看得很重,一天到晚总是担心孩子在幼儿园里饿着、渴着,所以每天接孩子时总带着吃的和饮料,以至于孩子更不好好吃饭了。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的新教师及时与家长交流,同时让家长关注幼儿园每天的食谱,并找来有关资料,让家长明白营养过剩和不良饮食习惯的害处。
(3)对孩子要求过高,急于求成的家长
与这类家长沟通时,新教师要了解孩子的年龄特点,在与家长沟通时让其明白过高过急地要求孩子只会适得其反。当有家长问:“孩子说儿歌时怎么总是手舞足蹈?”新教师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对家长进行指导:“孩子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所以需要用动作来帮助自己理解儿歌的内容。”同时告诉家长这样能很好地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4)对孩子期望较低,任其发展的家长
与这类家长沟通时,新教师应客观评价孩子,既有横向比较,又有纵向比较,使家长全面的了解孩子的发展水平,从而对孩子提出合适的要求。除常规沟通外,新教师还把孩子在园的具体行为拍下视频放给家长,让家长更直观地了解孩子的在园情况。
(5)对孩子漠不关心,寄希望于教师的家长
与这类家长沟通时,新教师要向他们宣传家园合作的重要性,使其明白言传身教对孩子的重要影响,从而主动承担教育责任。
总之,幼儿教师与家长有效沟通是一门学问,更需要新教师不断学习,只有正确认识与家长沟通的意义,端正与家长沟通的态度,掌握与家长沟通的方法,从家长的角色出发,把握好家长的心理,对症下药,因人而异,才能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
摘要:<正>幼儿园教师是教育教学、一日生活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领导者,也是幼儿园特色活动的创造者和各项制度措施的实践者,可以说教师队伍的状况尤其是师德,直接关系到幼儿园工作的质量和管理水平。但是目前幼儿园新教师的现状不容乐观,新教师刚进入幼儿园工作时充满激情与活力,但因为缺乏经验,往往事与愿违。在家长工作方面,家长对新教师不信任、不尊重,有什么事情也不找新教师交流,所以新教师常常会感到得不到家长
幼儿园教师如何做研究 篇2
幼儿园的教育实践中,教师和幼儿是最重要,最关键的要素,而幼儿的自控能力较差,因此幼儿教师就其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幼儿教师在幼儿园履行教育职责,对幼儿身心施行特定影响的专业教育工作者,担负着培养神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传播精神文明,提高全名素质的历史使命。
那么,在现实的生活中,又怎样做一个称职的幼儿教师呢?
一以审美的眼光看幼儿
幼儿园教师常常会以权威的身份对孩子指手画脚,这样,我们往往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和老师们要求的相差甚远。老师们就开始说教,孩子们又听不进去,长此以往,当老师们的幸福感必然会消失殆尽。相反,如果老师从尊重幼儿,欣赏幼儿的角度出发,以审美的眼光去看待孩子,必然会获得一份份的惊喜。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孩子们自然会在我们的眼睛里看到我们对他们的爱,随着孩子们的不断进步,我们自然会充满幸福感。
二将自己融于在孩子中
一位幼儿园教师把自己称作“快乐的孩子王”。他认为在天使的国度里耕耘,是一种幸运也是一种幸福。孩子们的王国,看似简单却有如此神秘。这就需要幼儿教师倾其所有的爱心置身于孩子们中,去观察体验,研究发现。与孩子们一起成长的工作无疑是美丽快乐的。
三以爱、乐、恒对待孩子
1.师生关系中的爱
师生关系融为一个爱字,是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爱使幼儿感到安全和满足,实践证明,一个充分享受到成人正确理智的爱的孩子。长大后便会朝气蓬勃,积极向上。而师生关系不同于父母,没有天然的血缘关系,这就需要教师们付出真诚的爱,才能于孩子们心灵相通。所以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该每天高高兴兴的。面带微笑的接待每一个孩子,热情的主动的与家长孩子们打招呼,用温和地亲切的语气和孩子们说话。即使孩子们做错了事,也不要大声斥责他们,而是要通过降低哦里,初步培养他们的正确的是非价值判断。
2.教育活动在于乐
教育活动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手段,而选择什么样的教育活动,如何选择与组织,将极大的影响幼儿的兴趣和教育效果,从而影响幼儿的最终发展。教育活动的最终目的,是让孩子们认识这个世界。因此一味的灌输给孩子们理论的知识,反而会使孩子们产生厌烦的心心理。为了更好的让孩子们对周围的环境产生兴趣,幼儿教育应该多领孩子们到户外多做运动,在大自然中认识世界,陶冶情操。
3.常规教育在于恒
良好的常规教育是孩子们进步的有力保证。通过常规教育的培养,不仅使孩子们在道理上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而且在实际的行动上知道该怎么样做。由于幼儿年龄较小,自控能力差,具有好模仿,易学易忘的特点,幼儿教师首先要做好榜样,并且根据自己学生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教育措施,以及相关的游戏活动。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也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内容。首先以游戏的形式或者以榜样的力量对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提出具体的要求,再次就是不断的时时提醒幼儿,鼓励他们。我们必须认识到对教师来说,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称职的幼儿教师,光有兴趣是不够的。还需要有理性的导航。幼儿教师为人师表,是幼儿教育的需要。同时也有助于自身的完善。幼儿教育是启蒙教育,是人生教育的重要基础,孩子们进入幼儿园好比是一张白纸,而幼儿教师就是一支画笔,需要全心全意的在这张画纸上描绘出美好的未来。
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 篇3
关键词:园丁 领导者 仁慈
中图分类号:G615
一.教师要有宽容,仁慈之心
幼儿的心灵是脆弱的,他们需要我们细心地呵护。由于幼儿能力和经验有限,他们经常会犯一些“低级的错误”,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要有一颗宽容仁慈之心,要心平气和地接受幼儿的错误,并将之当作孩子不断进步所必需的阶梯。相反,如果教师总是十分严厉地对待幼儿,不能原谅幼儿所犯的任何错误,那么,幼儿园就会成为地狱,教师就是恶魔。
所以,我认为幼儿园教师是富有宽容、仁慈之心的人,这样,幼儿在幼儿园生活就不用过分地为避免犯错误或者为已犯过的错误过分地担心,如此一来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才会轻松愉快,否则,他们就会在持续不安中感到日子痛苦难熬。
二.幼儿教师要活泼开朗并且快乐常溢于言表
幼儿年龄小,他们在情绪的发展方面具有很大的易感染性,即他们的情绪很容易受到别人情绪的影响,特别是容易受到教师的情绪的影响。
因此快乐应成为幼儿教师职业活动中的主导情绪,微笑应成为教师的一种职业习惯。
三.教师要有公平的爱心
有了老师公平的爱,幼儿在幼儿园里就会生活得心安,他们不会为了得到老师的爱而刻意地去表现自己或者通过一些能引人注意的“违规行为”来引起老师的注意,进而得到老师的爱。
四.教师要有耐心,要沉得住气
不过,我们老师也不是什么圣人,总会有生气的时候,但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我们“有气”时,要注意发泄的策略,比如,在我们实在忍耐不住时,可先暂时停下“教育活动”,待到心平气和时再重新开始进行活动等等,尽量避免给孩子们留下一个“可怕的形象”。
五、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优点
每个孩子都有自身的优点,作为教师应当及时抓住孩子的闪光点,让孩子觉得自己是很棒的。当然这就要求老师平时对孩子的细心观察和深入了解。
六、教师要努力追求事业上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教师要对所从事的幼儿教育工作感兴趣,并不断地从幼儿教育工作中获得成功和幸福的体验,因为教师在事业上能否体验到乐趣和幸福,将会影响她们对工作的态度和对幼儿的态度,进而影响到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只有内心幸福的教师,在工作中才能给予孩子们以幸福。
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在教育孩子成长的同时,教师也在成长。教师是孩子的启迪老师,孩子也是教师的老师。看到孩子成长,感受自己成长,那是何等的快乐,那是幼教职业特有的快乐!对教师来说,每一步成长,都是爱心的一次升华,一次净化。
七、热爱幼儿,关注幼儿,满足幼儿对被关注和被爱的心理需要
在我们进行的一项相关的调查中发现,幼儿喜欢某某老师,那是因为这位老师通过言行、表情对幼儿表示爱与关注。比如,幼儿说喜欢某某老师,那是因为“她帮我梳头打辫子。”、“她常摸我的头”、“她带我去她家”、“她说她喜欢我”、“她经常对我笑,还经常弯下腰来跟我说话。”、“我们出去散步时,她总是牵着我手。”、“我喜欢张老师,因为她经常叫我发玩具。”……
我们老师的上述这些行为,有些是有意的,有些是无意的。但它们在幼儿的心里却都代表着老师对他们的爱和关注。而这些爱与关注,不仅使我们成为幼儿喜欢的老师,而且也使幼儿园成为幼儿的真正乐园,成为幼儿真正向往的地方。
幼儿渴望着我们的爱与关注,我们的爱与关注对幼儿心理的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果幼儿这方面的心理需要得不到适当的满足,幼儿很可能就会通过一些不符合常规要求的行为(如攻击行为、恶作剧、毁坏物品、故意搗乱、生病、吃手指、对抗等)来引起我们的关注。
八、尽量给每个幼儿创造成功的机会,满足他们成就的需要
幼儿喜欢某项教育活动,主要原因是因为这项教育活动能给他们以成就感和成功的喜悦。如许多幼儿说:“我喜欢折纸课,因为我会折战斗机,我折的战斗机飞得最高。”、“我喜欢猜谜语课,因为我一猜就中。”、“我喜欢舞蹈课,因为我可以到讲舞台上去跳舞。”、“我喜欢算数,因为我算得快。”、“我喜欢画画,画完后,可以把自己的画贴在教室。”、“我喜欢跳舞,因为老师说,我跳舞跳得好。”、“我喜欢做手工,因为老师说,我手巧。”……
九、给幼儿创造一个相互尊重、相互关心、允许幼儿犯错误、富有同情心的,气氛宽松和谐的幼儿园环境,满足幼儿心理的安全需要
给幼儿创造一个符合其心理安全需要的环境对其心理的健康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比如,对于刚离开父母来到幼儿园的孩子来说,离开父母进入幼儿园,这本身就是对他们心理上的一个很大的挫折。如果此时教师能关心他们的情感需要,对他们温柔友好,他们就会觉得自己是处于安全的心理环境之中。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他们就会逐渐地确立起新的依恋对象,开展新的社会交往。有些幼儿在幼儿园不敢解大便,总是要憋到回家以后,一进家门就迫不及待地上厕所,有的甚至将大便拉在裤裆里了,也不敢告诉老师。这往往是幼儿害怕畏惧老师的一种集中的典型的反应。幼儿害怕畏惧教师,这说明幼儿园没有给幼儿以安全感。如果长期在缺乏安全感的环境中生活,幼儿的心理健康将受到严重的影响。所以,为了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我们幼教工作者一定要关注幼儿心理安全需要,让幼儿生活在一个宽松愉快的没有任何外在心理压力的环境之中健康茁壮地成长。
十、给幼儿多点自由活动的时间,满足幼儿自主活动的需要
幼儿生性好动,每个幼儿都有自主活动的心理需要,即每个幼儿都有要自由,要摆脱约束,打破框框,要独立,并且按照冲动自由地行事,这就是幼儿自主活动需要。
综上所述,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我们应该创造条件,努力满足幼儿的各项合理的心理需要,而不应使之受到压抑,以便能更好地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争做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
参考文献
[1] 玛利亚·蒙台梭利 蒙台梭利儿童教育手册 中国发展出版社 2006年1月第2版
[2] 玛利亚·蒙台梭利 有吸引力的心灵 中国发展出版社 2006年1月第2版
如何做一个让幼儿喜欢的教师 篇4
一、多和幼儿交流
在日常教学中, 我们常常对幼儿提出这样的要求, 比如, 请他们认真听某某小朋友的发言, 可从来没想过教师自己有没有听这个小朋友的发言。以前, 我经常会碰到这样的事情, 一个孩子兴冲冲地跑来对我讲他觉得有趣的事, 而我常常会说:“知道了, 你先去玩吧, 老师正忙着呢!”于是, 他在我的一盆冷水下沮丧地走开了。从此, 他再也不会把我当作他的朋友, 而我再也听不到他心中的故事了。
有一天中午吃完饭后, 我拿了小椅子坐在孩子们中间, 旁边就是果果, 我便和他闲聊起来。果果对我说:“我在家有时会发脾气, 但我爸爸妈妈从来都不打我, 也不骂我, 他们总是和我讲一些道理。爸爸会问我, 你有什么事情吗?为什么要发脾气呢?假如要做什么事情, 爸爸也会帮我。”我听着, 翘起大拇指对他说:“你的爸爸妈妈真好, 他们都是个讲理的人。”我们谈着谈着, 话题忽然转到了电脑, 我忙问:“果果, 你会电脑吗?”“我会呀。”果果似乎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 滔滔不绝地讲起了他的“电脑经”, 让人听起来不像是个孩子的话语, 俨然是个电脑行家。我又问:“你懂复制, 那你说说看, 什么叫复制?”“就是把许多文字或图片一点, 然后在空的地方一复制……”果果边说边用手比划着。
那天与果果的一番交流, 确切地说, 是做了一次愚拙的听众, 让我受益非浅。从她的谈话中, 我充分感受到他爸爸妈妈的教育经验, 在与我自己的教育理念的对比中, 我更深刻地反思了我的教学行为。从幼儿的知识面上讲, 我更觉得如今的幼儿真的不再是一张“白纸”, 而是一本丰富多彩的书, 这让我的压力更大, 赋予我的责任更重。
二、顺应幼儿天性, 给他们充分自由
有一天上课时, 我班的三十多个孩子像往常一样, 安静地坐在教室里听老师绘声绘色地讲故事。突然, 志远小朋友站起来对我说:“老师, 我要小便。”我一看他着急的样子, 马上说:“好吧, 请快去快回。”可我的故事快讲完了, 他才悠哉悠哉地回来。起初我并未在意, 可一天好几次, 次次如此, 让人难以理解。
一连几天, 每到上课的时候, 他就要求上厕所, 他这个举动太奇怪了, 我决心解开这个谜。终于, 有一天刚上课, 他又举手要求上厕所了, 我悄悄地站在窗口观察他的举动, 只见他不慌不忙地进了厕所, 我松了口气。可他突然又出来了, 四下看了看, 发现没有人, 自己悄无声息地玩起了滑梯, 一会儿又荡起了秋千, 一副洋洋自得的样子, 玩的不亦乐乎。
教师要顺应幼儿爱玩的天性, 多给他们自由玩耍、游戏的时间, 让他们按自己喜欢的方式痛快地玩, 这样才有利于发展幼儿的个性, 使他们在活动中获得经验。于是, 从那以后, 我放宽了对他们的种种要求, 大大增加了自由活动的时间, 教师跟幼儿玩成一片, 并提醒他们注意安全。现在, 户外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师生感情更加深厚了, 而志远再也不“爱上厕所”了。
到底要怎么样才能够让幼儿听话呢?其实也许这个想法本身就不是完全正确的。幼儿有别于我们成年人, 他们的自控能力、注意力等都是比较弱的, 我们没有必要把他们管得死死的, 并不是走进一个活动室鸦雀无声就是好的, 或者有一点点孩子议论的声音就说明教师的管理能力有问题。但是, 偶尔我们换一种方法, 也许幼儿会更容易接受。在最近的两次活动中, 我深有体会, 星期一吃过午饭后, 小朋友们看动画片, 开始的时候他们真的好安静, 但是渐渐地他们看到兴头上的时候就不时发出声音, 经我一提醒, 他们会转过头看看我, 静一静, 但是一会儿又有声音了。我非常生气, 于是用遥控器切换到暂停状态, 很严肃地告诉他们:“老师很不喜欢你们这样, 你们太吵了, 不要看动画片了。”孩子们很失望。下午, 我安排他们进行泥工活动, 一开始他们叽叽喳喳, 我边看边说:“小朋友你们都听过《小猫钓鱼》的故事吧!如果你做泥工的时候, 一会儿讲话、一会儿走出位子, 那么你的泥工作品肯定不会好看的, 如果你很专心地做泥工, 我想你肯定能让老师看到你漂亮的作品。”这番话好像起了作用, 孩子们各忙各的, 一会儿他们就送给我看自己捏的鱼、自己做的花、还有自己做的苹果等。管理幼儿其实是一项很有技巧的工作, 光有耐心是不行的, 如果只是有耐心, 面对幼儿的吵闹不闻不问, 那是一种不负责任。管理幼儿, 我们更需要有智慧!
三、正确地表扬幼儿
在参加一些教研活动时, 经常会听到教师对幼儿的表扬:“你真棒”“你真聪明”“你真能干”这成为教师的口头禅, 幼儿被赞扬所包围, 再也容不下半点批评。这是当前许多人推崇的一种教育思想“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他们认为只有不断夸奖幼儿, 他们才会产生自信, 才会产生兴趣, 才会更加努力。在这种观念影响下, 一时间教师不知该如何对待出错的幼儿了。其实“赏识教育”的真正内涵并非如此, 赏识不等于放弃原则, 无原则的赏识容易助长幼儿的不良风气。滥用表扬会导致孩子骄傲自满, 变得爱虚荣、爱说瞎话, 缺乏分辨问题的能力, 缺乏抗挫折能力, 导致心理失衡。
那么如何恰当运用表扬, 我觉得要注意: (1) 表扬要适度适时。比如对于平时调皮多动的幼儿, 如果他在某一天表现较好, 教师就要及时给予肯定。 (2) 表扬要针对具体事情, 发自内心。如幼儿玩具整理得好, 不要夸“你真棒”, 而是说“你把玩具整理得真整齐”让幼儿知道自己哪件事做得好, 那他今后会在整理玩具时得到强化, 培养了良好的生活常规, 产生秩序感。 (3) 表扬要实事求是, 公正合理。教师只要用好表扬这剂良药, 才能做好对幼儿能力的培养。
摘要:如果一个幼儿教师不能让幼儿喜欢自己, 那就不可能搞好幼儿教学。本文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从多和幼儿进行沟通交流, 尊重幼儿个性发展, 给幼儿充分的自由, 正确地表扬幼儿三个方面论述了怎么做才能使幼儿喜欢自己。
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 篇5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磐安教育 点击数:
2835 更新时间:
2010-11-23 22:04:47
时光飞逝,转眼我在幼教岗位已工作了近十个年头。回首这十年,点点滴滴,历历在目。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务。人们常用“园丁”、“蜡烛”来形容教师的伟大。做一名教师,就应该具备园丁的敬业精神,更应该具有蜡烛燃烧自己而照亮别人的牺牲精神,而作为教师队伍中的一名班主任,它的要求就更高了。因为,班主任是一个班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也是一个班中全体任课教师教学、教育工作的协调者。班主任的工作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长。所以,我认为班主任工作是一项既艰巨而又辛苦的工作。说其艰巨,是指学生的成长,发展以至能否成为合格人才,班主任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说其辛苦,是指每天除了对学生的学习负责以外,还要关心他们的身体、纪律、卫生、安全以及心理健康等情况。尽管这样,我也乐意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默默无闻的耕耘。下面我就谈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做一名幼儿教师就必须要有爱心,耐心、责任心
幼儿教师除了有教育的技能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颗爱孩子的心,一颗理解家长的心。幼儿教师要爱孩子,喜欢和孩子在一起,更要爱自己的工作。只有这样,工作起来才有动力,才会甘愿无私的付出,把工作做好。幼儿教师有她工作的特殊性,不仅要教给孩子们知识,而且要关注孩子们的饮食起居。要照顾好每一个孩子,不仅仅是在嘴上说的,要体现在日常的生活中。多关心孩子和他们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才能正确的引导他们,毕竟我们所面对的是孩子,他们是一张张白纸,等待我们用爱心去填写。但是仅有爱心是不够的,还要有耐心。孩子的理解、思维能力和接受能力是有限的,在教他们的时候,很多事情是要反复去做的,很多话也是要不断重复的。比如:一些很简单的事,见到老师要问好、不要随便丢玩
具、上课讲话要举手等等。这些事情都很琐碎,每天都要强调,不要觉得烦,这就是孩子的天性。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差,只有老师多督促,才能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我觉得在工作中,责任心也是很重要的。踏踏实实地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将心比心,理解家长,让他们能够没有后顾之忧,把孩子放在幼儿园放心、安心、开心。
二、做一名幼儿教师就必须了解孩子的心理
孩子的喜怒哀乐都表现在脸上,只要你留心观察,就会发现孩子的不同性格特征,以便于因材施教。像有的孩子爱哭,有点儿爱娇气,要让他学着坚强一点;有的孩子比较内向,不爱说话,要多引导他,帮他树立信心,多鼓励;有的孩子很霸道,不喜欢分享,什么东西都抢到自己手里。所以要多组织孩子们在一起游戏、共同做一件事,来培养他们的团结合作精神。这样的情况还有很多很多,我就不一一举例了。第二步要学会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求知欲。孩子都爱玩,对新鲜的事物都会产生好奇心,怎么能把要学的知识融入到游戏中,让孩子又学了,又玩了,这是需要我们不懈努力的。
三、做一名幼儿教师就必须要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
做为一名幼儿教师,职业特点决定了我们必须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身正为师,德高为范”。只有具备了诚实、守信、自信、自尊、自爱的人,才是一个思想健康,积极向上的好老师。德育是一个人的立足之本。我们在工作中要踏实,努力,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对于我们的教育对象----孩子的影响。
四、做一名幼儿教师就必须要示范带头,直观引导
大教育家乌申斯基曾有过这样一段话:“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学生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低年级的学生对学校、老师、同学都感到陌生,对一切都充满新鲜感,对学校、对老师也很好奇,他们第一个想知道的就是自己的班主任是谁,她(他)是一个怎样的老师,而且这时他们会留
心观察班主任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每一种表情,会细心倾听班主任的每一句话,他们对班主任有着一种特殊的信任和依赖情感。班主任的自身素质,道德修养,班主任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形之中会成为全班几十个孩子的榜样。因此,在班级工作中我时刻注意自身形象,事事从我做起,以良好的形象率先垂范,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的学生。凡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自己做到,而且做得更好。要求学生讲卫生,不随便乱扔垃圾,自己就做到随手捡拾垃圾。要求学生上课不迟到,自己就做到每节课提前到教室。要求学生做操规范,自己做操就先要做到认真。在我的带动下,我们班的大多数学生都能做到讲卫生不迟到,个个讲文明守纪律。
五、做一名幼儿教师就必须要学会及时表扬,延迟批评
德国美学家黑格尔说:“不应该使孩子们的注意力长久地集中在一些过失上,对此,尽可能委婉地提醒一下就够了。最重要的是要在学生身上激发出对自身力量和自身荣誉的信念。”教过低年级的老师都知道:孩子小,事儿多,一上课就“告状”。当老师的又不能不公平处理,这样耽误的时间太多,而且学生因为受了批评,注意力长时间集中在自己的过失上,情绪受影响,低落的情绪体验使智力活动水平明显下降,课堂吸收效率变低。针对这一情况,我的处理办法是:①要求学生下课“告状”,课上带着好的情绪听课。这样,课前的小矛盾、小问题没有谁会记到40分钟以后,“告状”的几率就低了,课堂的利用率提高了。②延迟批评,既培养学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又给予其改正和返回的机会。我把批评留在每一天快要放学的时候,这时学生往往已经在负疚的情绪中反思了自己的行为,老师只要加以指导,就能很好的解决问题。
说到表扬,那就要及时、准确。因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例如,学生早上值日时,当我看到一个表现特别好的奶子,就会当众说:“某某某同学真能干。”还摸摸头、拍拍背,用肢体语言鼓励学生。如果看哪个同学主动做好事,并且讲究方法,则更要表扬:“瞧,某某同学的观察力多敏锐呀,老师刚把小
黑板放在地上,他就看出来需要擦。瞧,擦得多干净,大家都要学习他呀!”这样表扬后,班里课间擦黑板、倒垃圾等活大家都抢着干,谁也不袖手旁观,都积极主动地参与管理和为班级服务。结果,班里越来越整洁,孩子们也越来越懂事理。
浅谈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 篇6
一、教师要有良好的师德修养
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之魂。而作为一名合格的老师还必须要有一颗金子般的心,全心全意为孩子服务的端正态度。这就要求老师们有良好的服务性态度,树立良好的服务性宗旨,我们是为家长服务,为使家长能更好的专心工作而无后顾之忧服务;我们是为孩子服务,为使孩子们健康快乐的成长而有一个珍贵的童年服务;我们是为社会服务,为使社会拥有更多的栋梁之才,把自然人培养为社会人服务;同时我们也为自己服务,为使自己得到更好的锻炼,实现自己的事业梦想而服务。
二、教师要用心去做每一件事情
这就要求老师要有创新性,工作要细致细微全面,不要拘泥传统做法,只要是对孩子的成长有好处的,都可以去尝试,万一做错了没关系,“下次你准行”。有些老师认为只要把工作完成即可,其实不然,我们不仅仅要把工作完成,还要把工作做得漂亮,做的优秀。别人都作的事情,不一定就是好事情,别人都不去做的事情,有可能就是创新的好点子。别人都认可的事情,不一定就是正确的事情,别人都反对的事情,有可能就是创新的新契机。无论什么事情,都要用心去做。要思考的全面,思考的科学,时时考虑小朋友和家长,时时考虑幼儿教育的基本原则。
“以孩子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比如说对待日常教学,用心去备每一节课,别人有可能临阵磨枪,有可能准备不充分,有可能没有备课就上课,而自己要用心的准备教具、学具,备课,仔细揣摩课堂上每一句引导语,预设活动结果等,做到心中有数。量的积累就是质的飞跃,今天用心积累,就是明天的成功辉煌。比如说对待孩子,一个孩子说你是好老师,你还不是;全班孩子说你是好老师,你差不多;全园认识你的孩子都说你是好老师,你才是好老师。用心,就需要你去分析每一个孩子的性格特点,行为习惯等,“因材施教”,不同的孩子用不同的方法,内向的孩子多鼓励,多给予自信;张扬的孩子多约束,多养成常规;没主见的孩子多给予独立做事的机会,培养其自主决定权……。
再者,生活中发生的所有的事情,在还没有处理之前,用心去想一想,我到底应该怎么做更好一点?生活中处处留心,做事时处处用心。时时事事想一想,怎样做才能更好的让孩子发展,让家长满意。遇见工作中的小事,不要大意,用心去思考,去解决。工作完成后,用心去总结、去反思。成功了,用心总结经验。失败后,用心总结教训。
三、教师要创新属于自己的工作特色
这就要求老师要有成长性。当然每一位教师的性格、习惯、能力不一样,就决定了老师们的工作特色不一样,工作效率不一样。看看老教师的各方面优点,看看他们在工作技巧和工作效率,工作的侧重点等问题上的处理,借鉴前辈的经验,“拿来主义”,取百家之长,这样你就能在短时间内,掌握许多老教师用多年的时间积累的工作经验,而乐而不为呢!
四、教师要扎实工作,充满自信,有确定的人生目标并持之以恒的为之奋斗
这就要求教师要及时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有了目标,才会有奔头,才会有干劲,才会有动力。没有了目标,没有了奋斗的方向,就像无头的苍蝇,乱飞乱撞。时时刻刻自我反省,离着目标还有多远,先制定小目标,等小目标完成后再进行下一个目标,目标制定越来越大,越来越有挑战性,就会飞速的成长,当然取得的成绩也是首屈一指。这里指出的事,别人的目标不一定就适合自己,要通过分析,综合考虑,从实际出发,从自身出发,制定属于自己的目标。
其次要有超强的自信心,“相信自己有能力,可能自己就有能力”,“决心成功,往往就会成功”,再次扎实工作,踏踏实实,先把自己的工作从小事做起,认认真真,来不得一点马虎。
浅谈如何做一名研究型教师 篇7
“研究型教师”是相对于“经验型教师”而言的一个概念。经验型教师是满足于经验积累和经验学习的教师。研究型教师是有主见、有理论水平的教师, 对每一种提法都经过思考、审视。研究型教师时刻清楚自己所在学科的前沿在哪里, 经常了解目前别人的研究已经达到了怎样的水平, 还有哪些问题有待于自己去解决, 思考自己怎样在别人的基础上有新的突破。所以研究型教师就是会从事、能从事科学研究的教师。要达到这样的条件, 其素质结构就应具备“研究”素质, 具体表现为:善于发现问题, 具有强烈的问题探究欲望;不断拓宽视野, 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对丰富的教学实践具有浓郁的教学反思精神;理解并掌握科学研究过程和科学研究方法。
教师在面对新课程时, 在知识、方法和实践经验储备方面明显不足。想当什么样的老师, 直接决定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行为, 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在传统的教学当中, 教师的角色是大纲、教材的解说者, 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 应对各种考试的组织者, 经验型教师可以凭借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但新的课程改革在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成为一名研究者, 成为一名研究型的教师。新课程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学习, 新增了研究性学习的内容, 作为老师会感到在诸多领域的知识、方法和实践经验储备明显不足, 因此教师只有积极应对, 在教改实践中不断学习, 使自己成为一名有知识、会研究、善创新的教师。
我认为中小学教师的研究内容应主要是教师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遇到的现实问题, 即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学问题为中心开展的教学活动。学校是校本教研的主阵地, 教师是主体, 教学问题是核心, 行动研究是主要方式, 课例研讨是具体形式。其理由是, 首先, 课堂教学是教师最基本的专业活动形式。教师在学校中最大量、最重要的工作是教学, 如何充分利用好课堂这块阵地, 加强对课堂教学的研究, 应该成为每个成功教师的自觉追求。因为科研以教学为基础, 是教学的浓缩与升华;教学以科研为指导, 可进一步升华教学理念, 提高教学艺术水平, 达到提升教学质量之目的。其次, 这是中小学教育科研特性所决定的。中小学教育科研的主要目的在于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 主阵地在课堂, 主要任务在于解决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方法上应以行动研究为主;内容上侧重于教育经验的概括、提炼和升华;在成果形式上除著作、研究报告和论文以外, 主要是教学案例、教学课例、教学反思以及制作教学标本、挂图等。总之中小学教师的研究必须确立以校本教研为主要内容的基本理念。
如何做一名研究型的教师呢?
一、要不断地学习
当今时代, 新知识层出不穷, 知识更新周期不断缩短, 每个人都要加强学习、终身学习。新课程的实施, 更对教师的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施新课程尤其需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 确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观和人才观。学习教育心理的有关知识, 准确把握当代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 把握来自不同家庭的学生的个性差异, 从而做到因材施教。还要注意学习有关研究的一般方法的理论书籍, 从而能够适应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需要。教师从根本上确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做一个终身学习者, 不仅是为了民族的复兴与进步和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也是教师专业化、自主成长和提升自己人生质量的重要前提。
二、要成为一名研究型的教师, 掌握和运用教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第一位教学研究的方法是很多的, 诸如, 课堂观察、问卷编制、案例研究、行动研究、校本研究等。同时,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 学生学习内容的丰富和学习方式的改变, 教师还应熟识和了解其他领域的研究方法, 如组织学生进行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本领等。从理论专著中学习这些方法是必要的, 但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 应用之妙在于创新, 教师只有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 不断以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不断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 进行教学创新, 才能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研究水平, 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研究型教师。
三、做乐于反思的研究者
要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 要不断地进行教育教学的反思。教师要做一个善于研究的人, 善于反思的人。经常反思自己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 研究自己感到困惑的问题。养成对自己的教学与教育活动进行评价与反思的习惯, 这是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基点。可以通过教学日记与教育笔记较好地记录下教育反思的成果。
幼儿园教师如何做研究 篇8
教师研究什么
在《一线教师, 做个教育的草根研究者》一文中, 有教师问刘教授“您提出教师做研究时不要自己给自己出难题, 不要自己给自己设置陷阱, 能否作更详细的解释?”刘教授在回答中认为, 教师研究有三个陷阱或难题, 即价值研究、本质研究、对策研究。刘教授认为这三种研究教师是不能做的。他举了几个研究个例, 在分析后指出:“……诸如此类的价值研究、本质研究、对策研究, 不仅使教师研究受阻, 而且使教师研究失语。”
依笔者看来, 刘教授举的几个研究案例“论自学的价值”“语文的本质”“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与对策”等, 都是大而广之的问题个案, 并不具有代表性。笔者随意拿了一本杂志, 上面的几篇文章, 如《学习愿望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因》是不是本质研究, 《语文课要做自己的事情》是不是价值研究, 《思想品德教学激趣八法》是不是对策研究, 值得讨论。大约在一个月之前, 淄博市张店区杨玉翠老师介绍她的成长经验, 主要谈了她是怎么研究教材、怎么研究学生的。她的研究就是来自于每天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她对问题的研究, 主要是分析研究问题和现象产生的原因, 寻求最佳的解决问题的办法。由此可见, 教师的研究不是为了研究而研究, 而是基于教师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的研究。教师的问题研究指向, 主要有两个重要方面 (当然不是全部) :一个是对问题 (或者行动) 的正确归因, 另一个就是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
教师写什么样的文章
在《一线教师, 做个教育的草根研究者》一文中, 有教师问刘教授, “您一再强调教师们不要写类似‘论……的价值’、‘论……的本质’、‘论……的问题与对策’的文章, 是不是说这样的文章没有价值?”刘教授在解答中认为, 之所以不提倡教师写这样的文章, 主要原因不是因为这些文章没有价值, 而是这三类主题很难写, 很难论证。……因此, 他建议教师写三种文章, “一是历史研究的文章, 比如讨论教育史上的某个教育家的理论;二是写调查研究报告;三是写实验研究报告 (或者行动研究报告) ”。刘教授认为“把一百篇心得编辑在一起, 它还是心得。如果想让自己的心得有说服力, 最好还是写成调查报告或实验报告”。
笔者认为, 刘教授倡导教师写的三种文章不是教师所擅长的。教师的常规研究、常规写作, 很少能上升到规范的调查研究或实验研究层面。教师的研究, 多数是处在科研和教研中间地带的研究, 或者就是一般的教研。以我一年多在《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学刊》《中国德育》《中国教师报》等报刊发表的17篇文章看, 没有一篇是严格意义的调查报告或实验报告。所以, 教师研究什么样的问题, 写什么样的文章, 是由教育教学的需要来决定。教师擅长的研究写作, 从体例上看, 主要是一般的论文、案例分析、教育杂谈、教育叙事等体裁。
关于教师写教学反思的观点
在《一线教师, 做个教育的草根研究者》一文中, 有教师问刘教授, “教师用自己的教育改革事实说话, 是否就是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研究?教育研究就是反思教学, 是不是意味着, 教师最好养成善于反思、勤于学习、用心撰写教学笔记和教育教学随笔的好习惯,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及时记录闪光的思想, 用心保留有价值的思想火花?”刘教授在回答中认为, 教师的这些工作都是有意义的。但他同时提出:“真正有教育信念的教师, 并不需要做大量的笔记或随笔, 他需要的是一以贯之、一脉相承的主题研究或课题研究。有的人写了一辈子的教学反思, 也还是默默无闻, 原因就在于, 他的教学反思、教育随笔是零碎的。没有教育信念的教育随笔就是一地鸡毛, 就是一堆没有灵魂、没有线索、散落在地的珠子。”
对于刘教授关于教师的教学反思是“一地鸡毛”等观点, 笔者是反对的。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的教师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大家都比较清楚, 朱永新教授的“成功保险公司”以及叶澜教授的“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 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可能成为名师”的观点想必大家也都知晓。教师的反思来自于他的教学实践和教学经历, 所以多数反思不属于主题反思, 但是这样的反思对教师的工作、对教师的成长非常有帮助。这不仅是专家的观点, 更可以在我们的身边找到大量的例证。
教学反思, 不是单纯地为了写作, 是服务于工作实践。当然, 教学反思会给我们带来很多好处, 比如理论水平的提升、认识能力的提升, 等等。所以, 教师的教学反思, 哪怕开始是一地的珠子, 时间长了就自然会穿成项链。我相信朱永新和叶澜两位前辈的观点是正确的。
关于对论文格式的看法
在《一线教师, 做个教育的草根研究者》一文中有教师问刘教授, 论文的格式不就是“论点、论据、论证”三步吗?刘教授认为, 论文就是这三步, 并且强调:“论点就是提出自己的问题与假设;论据就是公布自己的研究过程、方法以及研究的结果;论证就是对结果进行讨论。如果您愿意选择复杂、困难的论文写作, 就可以追寻传统的‘论点——论据——论证’的说法, 如果您希望更容易、更简便的论文写作, 可以采用类似‘问题与假设——过程与方法——结果与讨论’的套路。”
关于刘教授和教师上面的对话有这样几个问题。一个是关于论文格式就是“论点、论据、论证这三步”的观点我不赞同。写论文就是第一步写论点, 第二步写论据, 第三步写论证?显然不是这样。论点不一定最先写, 论证是运用论据说明论点所采用的方式方法, 它隐藏于论点与论据的结构关系当中。因此, 论点、论据、论证只能说是论文的三大要素, 称三步值得商榷。第二个问题是, 提出问题就是展示论点吗?我认为二者不能完全等同。有时提出问题, 只是情景展示。同一个问题、同一个事件, 论点有时可能不是唯一的。我在写《学校作息时间为何相差如此之大》时, 最初论点定位在讨论一节课多长时间好、课间多长时间好, 后来改为从各地作息时间的不同讨论我们的教育决策怎样做更科学合理。这就是针对同一个问题的不同论点。第三就是刘教授给定的“问题与假设——过程与方法——结果与讨论”的写作套路, 并不特别适合教师的研究与写作。教师写作, 先要有研究过程, 有了研究过程, 问题解决了才能考虑写作。研究过程与写作结构不是一回事, 二者不可混淆。很多教师不太会写作, 是个现实问题。这里面既有写作和表达本身的原因, 也有研究能力问题。但教师如何写, 取决于研究的事件和要表达的思想。教师的写作也不全都是论述, 随笔、叙事、杂谈以及读书笔记、感悟等, 都是教师擅长的。
教师到底应该怎样做研究
教师需不需要做研究, 教师到底应该怎样做研究, 是当下中小学教师比较关注的一个话题。有反对的声音, 有赞同的声音, 当然也有教师自身的茫然和不知所措。如何定位和引导教师的研究工作, 非常重要。从近年来理论工作者和一线实践者的研究看, 进入研究状态是一个优秀教师不能绕开的必有路径。
以我个人的成长经历和我近年来对名师发展的研究, 教师成长进入一种研究状态至关重要。教师如何做研究, 简单说主要有五个方面的问题:如何提高问题意识;如何选题;如何判断问题的价值;如何进行问题研究;如何进行研究写作。这五个方面做好了, 可以说教师就进入到一种研究状态, 进入到一种自我发展状态。
如何做一名研究型教师 篇9
一、教育改革与创新呼唤教育科研
1.从理论角度讲
教育科研是教育活动的知识形式表现和精华的浓缩,在教育发展中起着“第一生产力”、“二级放大器”的作用。在相同的外部条件下,教育科研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内部动力。教育质量走内涵发展的路子,必须靠教育科研来支持。可以这样认为,教育能否进入现代科学形态,教育科研的开展是其重要标志。
2.从实践角度看
国内不少有影响、有特色的学校,有成就的名师,都具有较高的名望和丰硕的成就,无一不是靠开展科研取得的。开展教育科学研究之所以能造就名校、培育名师,其根本原因是因为教育科研能够激活校长与教师对教育的思考,不断革新他们的教育观念,能够促进学校办出特色,促进教师教育教学研究和创新能力,从而使一部分教师脱颖而出。
因此,教育工作者只要立志终身从事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并要有所作为,就必须进入教育科学研究的活动中去,探索教育的真谛。
二、只有研究型的教师才能胜任教育改革和创新的重任
只有教师富有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这不仅是因为在学校教育、教学环境中学生所受的最重要的影响来自教师,更主要的是教育对象、教育环境和教育内容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的劳动不可能有固定的程序。教师的创新不是建立在盲目实践基础上的,教育作为育人活动经不起挫折与失败,教育的失误会影响一代人甚至几代人。教师的创新是其教育研究能力的反映,教育研究能力是源于教育实践而又有所超越和升华的能力,教育研究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创新。
有的教师说,教学工作忙,没时间搞研究,将教育研究看作软任务。实际上,人们对教育规律的每一点认识,教育实践水平的每一次提高都来自教育研究,所有优秀的教育教学过程总是和教育研究密不可分。在教育研究过程中,教师要学习新的理论,学习先进的思想与观点,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科学地总结自己和其他优秀教师的经验,使之上升为理论,克服了经验的局限性和片面性,教师自己教育水平也会得到不断的提高。
三、联系教改实际开展教育科研
新的教研、课改,带来了教育理念、内容、方式方法等方面很大的变化,也给教师的创新性工作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时间。怎样开发校本课程,如何指导学生探究性学习,如何根据技校特点设置课程,如何就技校学生的差异实现全面发展,怎样提高小组讨论的有效性,在课程改革中教师的角色有哪些变化等等,这些问题没有现成的答案,都需要教师去探索、研究。课程改革带来了大量的问题,给教师从事教育研究提供了很大的平台。把握机会、拓宽思维、遵循科学发展观,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当然,教育实践中的问题有大有小,教师要根据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恰当选择,总的要求是宜小不宜大,宜实不宜虚,宜活不宜死。要选择具体问题,不选择抽象空泛的问题,要随着改革的发展灵活选题,也可以根据实际研究需要对原题做适当调整,而不要固步自封。
四、要有科学的态度和方法
由于教育科研的对象往往是活生生的、不断发展变化的学生,使教育研究往往具有多变量的特点。这就要求教育研究应是一种综合性的动态研究,在研究中要采用多种方法,并实行各种方法的优化组合、相互印证。针对教师研究工作的特点和当前课改工作的需要,我们特别倡导进行个案研究,此种研究可以对对象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取得可靠的材料。
个案研究贴近教师的实际工作,也有助于教师通过个案将教育理论和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在个案研究中要求必须真实,且能代表某类事件或事物,具有典型性。在个案研究中,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首先通过观察、调查收集资料;然后进行分析概括,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开展一些讨论,进行思想的碰撞,从而加深对个案的认识和理论观点的阐发;最后再寻找形成个体特征的原因,并提出教育的建议。当然,个案研究也有局限性,它只是提供一个例证,代表性小,但它能给人以启迪,其最大优势在于是帮助教师解决自己身边的问题。
【幼儿园教师如何做研究】推荐阅读:
幼儿教师如何爱幼儿08-28
如何当好幼儿园教师06-28
幼儿园新教师如何备课05-28
幼儿园教师如何说课08-21
做一名幼儿教师,我感到幸福08-25
幼儿教师两学一做计划10-24
踏踏实实做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07-21
做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演讲稿11-05
做孩子的朋友的幼儿教师演讲稿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