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化的幼儿数学活动

2024-09-22

游戏化的幼儿数学活动(共12篇)

游戏化的幼儿数学活动 篇1

幼儿园数学活动对幼儿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数学比较抽象,因此学习数学对于还处在具体形象思维的幼儿来说,具有比较高的挑战性。如何在教学中使得数学变得有趣,易于幼儿接受理解,通过怎样的操作活动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等,已成为很多教育学者思考探索的问题。本学期,我园进行了“快乐数学”的互动研讨,并通过数学教学竞赛分析幼儿园的数学教学现状及问题,当然将数学游戏贯穿于幼儿园教学中也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热点。数学游戏在幼儿园教学中的方法及经验完全可以借鉴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念“教、学、做合一”,最后再走向生活。

下面我结合在数学竞赛中的教学实践活动“快乐时间”,探索数学游戏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

片段一:以生活化的游戏活动,认识整点。

教师:“小朋友猜猜,老师平时最喜欢看什么电视节目?”教师播放新闻联播的视频。教师:“我最喜欢看新闻联想,它是几点播放的呢?”这时出示钟面7点整。然后紧接着说:“你最喜欢看什么节目,你知道它是几点播放的吗?”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钟面时间的整点,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看时钟分针与时针的位置,在“说说看看”的游戏中得出结论,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点整。

片段二:在幼儿已认识整点的基础上进行游戏活动———开火车。

教师:“接下来我们来一起玩一玩‘开火车’的游戏。”屏幕出示昆山火车站的情境图。教师介绍游戏规则:现在我们来到了昆山火车站,火车站里有4列火车,分别开往不同的地方。这一列开往南京,这一列开往北京,还有一列开往上海,最后一列开往海南,我说“开往南京的火车马上就要出发了”,大家就一起拍手问“火车火车几时开”,开往南京方向的火车上的乘客就看着屏幕上的钟面回答几时整开。会玩吗?我们来试一试。

教师:“各位乘客请注意,开往上海方向的列车马上就要出发了。”幼儿:“火车火车几时开?”表示上海方向列车的幼儿根据屏幕上的时钟说出几点整。

片段三:在认识整点及学会整点的记录方式后,玩“找朋友”的游戏。教师给每名幼儿准备一张卡片,卡片上有两种表示时间的方式,一种是时钟,另外一种是时间记录表

教师:“我给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一张时间卡片,等会儿请你看好时间卡片后去找和你的卡片表示一个时间的好朋友,找到后,两个好朋友抱一抱,玩石头剪子布的游戏,直到音乐结束,两个好朋友面对面摆好造型,说明你已经找到朋友了了!清楚了吗?出发!”

音乐停,小朋友摆好造型。可是有一个幼儿找不到朋友了。教师:“你怎么啦?”幼儿:“我找不到这张卡片的朋友。”教师:“呀,你这张卡片好奇怪,他不是我们刚刚学的几时整,所以他找不到他的好朋友。小朋友们,它表示几点呀?原来,除了今天我们学的整点,还有很多很多的时间,就需要小朋友们平时多关注钟表,多了解时间,并要珍惜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那么,最后我们一起下去和你的好朋友做游戏分享快乐时间吧!”

一、在数学游戏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

在“快乐数学”活动中,我运用生活化的数学情境让幼儿说说最喜欢看的电视节目,并通过“说说看看”的游戏要幼儿初步感知整点,让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对整点的概念有个感性的认识,在这样的数学游戏中获得怎样才是整点的理性的经验。只有经历过才能真正了解含义,我相信,通过生活化的数学游戏后,每当幼儿再去看他喜欢的动画片时肯定会兴高采烈地告诉爸爸妈妈现在是几点整,或是当时钟在几点整时会准时打开电视机看他喜欢的动画片。如何创设生活化的数学游戏情境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也需要我们教师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做个有心人,多观察,多思考幼儿的世界,结合教学目标设计生活化的数学游戏情境,供幼儿学习。这正好也实现了陶行知先生的理念———教与学的统一。如在学习找规律时,教师可以从幼儿熟知的羊村里的喜羊羊、美羊羊等入手:他们将举行美食派对,这时候先要让他们买的菜看上去有规律,从中让幼儿来帮助小羊们给他们买的两三种菜有规律地排队,幼儿肯定会很乐意帮忙。

二、在数学游戏的操作中玩出数学经验

在片段二中,教师以玩开火车的游戏活动巩固认识整点的方法。在实践中,由于平时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提醒幼儿看时钟,如当3点整时我们会提醒幼儿说“分钟指到12了,现在是几点呀,我们该上课了等”,因此,“开火车”游戏对幼儿来说就显得过于简单。而过于简单或过于难的游戏都会对幼儿的学习造成不利的影响。所以,我们应设计符合教学目标的适度、适量的数学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玩出真正属于自己的数学经验。

(1)设计生活化的数学游戏。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师应时刻注重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在数学游戏的设计时,也应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出发,考虑幼儿的现实世界,进行数学教学。

(2)探索多样化的数学游戏。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创编多样性的数学游戏,在操作中激发幼儿去挑战,让幼儿感受学习数学的趣味性。在片段三中,运用了“找朋友”的游戏让幼儿主动去寻找与自己表示同一时间的朋友,并与朋友玩游戏,他们都很积极地去找朋友,但是其中一名幼儿找不到朋友,为什么呢?这就需要幼儿在课后自己去探索,也给认识半点做了铺垫。这样的游戏活动很自然地实现了我的教学目标,巩固了整点与整点的记录方式,并使两者相统一。

在数学游戏前,教师对材料的投放也应注意以下几点:1提供的游戏材料应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2提供的游戏材料应具有探索性。3提供不同的游戏材料,根据幼儿不同的特点、能力要求自主选择,获得成功。

结合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的思想,幼儿园教学只有将教、学、做统一,才能让幼儿在数学游戏的操作活动中获得属于自己的数学知识和经验,在边玩边学中真正体现数学的价值。

三、在数学游戏的迁移中解决生活问题

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最终走向生活。教师要让幼儿在数学游戏中学得的迁移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例如认识人民币和加减法运算后,可带领幼儿去附近的易初莲花超市购物,在购物的生活情境中让幼儿解决问题,从而使幼儿也真正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游戏化的幼儿数学活动 篇2

——纸厂中心小学 蔡昌慧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中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一门学科。它不仅仅是一系列的概念、原理和运行方式,也不仅仅是一种能力,而是“科学推动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一个处理过程或是一种思考方法”。由于数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即使是在幼儿的生活中,也经常遇到有关数与形的问题。如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在不断地发展,因此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已成为每个人应具备的文化素养之一。

但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而我们的幼儿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的发展阶段,因此在这个阶段我们应当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适当教孩子们一些数学的初步知识,这样才能促使孩子的思维和智力得到较快的发展。以往传统的数学偏重于教师的传授知识,幼儿只是处于接受知识的被动状态。形成了以教师、教材和讲授为主的教学观念与方式,实践证明,这种陈旧的、机械的教学方式严重忽视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无助于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无助于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而游戏的介入则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我在数学教学中运用了多种游戏化的教学手段,它不仅促进了幼儿的主动学习,主动发展,而且还提高了幼儿学数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一、数学教学游戏化的含义及数学游戏化的实质 数学教学游戏化是指把幼儿数学教育的目标、内容、要求融入各种游戏中,让幼儿从中感知、积累有关数学的知识和经验。它的实质是指要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

二、数学教学游戏化的实施原则

1.主体性。使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对学习充满兴趣。使以往的被动状态发展为主动状态。2.综合性。将数学知识渗透到各种数学活动中,如:操作活动、体育、绘画、角色游戏等等的游戏活动中,为幼儿提供更多的机会接触数学知识,力求产生综合效应。3.愉悦性。让幼儿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和愉快的心情体验,让幼儿觉得学数学并不是枯燥乏味的,而是好玩的,有趣的。4.全面性。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每一位幼儿,使他们都有公平的参与和表现的机会,从而得到相应的发展。

三.数学教学游戏化的实施手段在新《纲要》中,数学没有被单列成某个领域而且被放在科学领域之中。从中可见人们对幼儿数学学习特点的认识和当前基础改革的新理念和新原则。那么如何引导幼儿在游戏中感知数学的概念、体验数学的重要性,如何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和对事物的探究精神呢?

1.建立正确的良好的师幼互动关系。师幼互动是个双向建构的过程,不仅幼儿在其中得到积极的影响和发展,教师也同样从师幼互动中汲取经验和成长的养分,并且在反思中逐步提高自身业务能力,达到自已主体的发展,从而实现师幼双方在师幼互动中主体的积极建构和发展。传统的数学教学以“教”为主,师幼之间存在着较大的角色差距。那么在游戏化的数学教学中,该如何正确把握师幼之间的关系呢?我认为幼儿主动学习决不是不需要教师参与的学习,幼儿形式上的“主动”学习也决不是实质性的主动学习,因此在这个过程中绝对少不了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参与和发挥,只不过教师的这种参与和发挥要较以前的方式来得隐蔽,不易于引起幼儿的反感和厌倦。同时教师要为幼儿营造一个宽松的但又井然有序的学习氛围,和幼儿形成一个公平的,朋友型的关系,一起参与活动,共同探讨,并在整个过程中积极关注幼儿的表现,事后进行分析。

2.寓数学教学于游戏之中。游戏是幼儿身心整体参与的活动,它包含着各种情感的萌芽。在游戏中,幼儿身心之间,各心理要素之间,处于一种和谐的整体关系中,这是一种对外界的整体反应方式,而愉悦感正是建立在这种方式上的。因此,我经常安排引导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学习数学。

(1).在角色游戏中学习数学。各种主题的角色游戏都可以掺和数学内容。如:以前我班的儿童超市游戏中,幼儿对“售货员”及“顾客”之间的角色行为关系并不明确,因此,常出现“顾客”随意拿货,而“售货员”无所事事的现象。现在,我引导“售货员”为“商品”标上价格,“顾客”则按价格的高低与自己经济的承受能力来选择“商品”,按所标价格,数清手中的“现钞”进行正常交易。在这一游戏活动过程中,不但丰富了幼儿的活动内容,增添了游戏的真实性,而且使幼儿复习了数数与数字,提高了幼儿认识数字的能力,并且使幼儿们从心底自发觉得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从而激起幼儿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2)在操作活动中学习数学这是一种让幼儿通过操作实物材料获得数学知识的一种游戏。我让幼儿们按图形标记分别为“图形宝宝们”找“家”。请幼儿们按数字的大小,为相应数量的“形状宝宝”找家;以几何图形拼拆图片的方式进行分类、数数;将类似的“形状宝宝”进行比较、测量,从中正确认识各种形状的特征。幼儿们通常一边操作,一边认真地观察、辨别、数数。这一游戏教学方式,不但让幼儿逐渐形成了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端正了学习的态度,而且激发了幼儿勇于探索的精神。

(3)在体育游戏中学习数学我有意识地将数学内容渗透到体育活动中,使幼儿在玩玩乐乐中不知不觉,自然而然地获取数学知识。如:《秋天的水果》这节课。在身锻的基础上,我请幼儿们数数摘到了几只水果,比一比,谁摘得最多,谁摘得最少,多几个,少几个。又如:《运货》游戏中,在幼儿跑、钻、取物的活动过程中,我让幼儿学习了数与物的等量关系。

3.创设轻松愉悦的游戏情境因幼儿年龄的限制,他们基本上是以无意注意为主,因此,通常他们的注意力较难集中,只有在情感的操纵下才能处于兴奋状态,对活动产生兴趣。所以,教师必须巧用语言、巧设环境,适时适度地把幼儿带入他们感兴趣的游戏情境之中。如:在音乐游戏《找朋友》中,我给幼儿们挂上漂亮的不同形状、颜色、数字的胸饰,在音乐声中边唱边跳,寻找与自己数量相等、颜色相同或形状相同的“宝宝”。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幼儿们的情绪显著高涨,游戏的积极性明显提高,思维辨别能力明显加强。由此可见,只要教师有心,一些简单的教具也能为幼儿带来美好的游戏、学习的环境,从而使幼儿喜欢上数学这门学科。

游戏化的幼儿数学活动 篇3

【关键词】游戏化教学    幼儿数学活动     知识迁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教学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同时,又指出:“教师应引导幼儿关注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空间关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帮助幼儿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发展思维能力;鼓励幼儿用多种方式来表现自己的探索过程和结果,表达发现的愉快并与他人交流、分享。”幼儿阶段是孩子形象思维与数学意识初步形成的阶段,因此展开数学活动具有一定的必要性,教师应该积极运用游戏的方式组织幼儿活动,让幼儿在轻松、愉快、感兴趣的玩乐中健康地成长与发展,在潜移默化中实现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一、游戏化教学对幼儿能力培养的作用

(一)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自信被誉为“精神世界的一朵鲜花”,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是幼儿成长的必然,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游戏角色的可选性和不定性,为每个幼儿都提供了表现的机会,满足了幼儿自我表现、自我肯定的需要,使幼儿的主动精神充分发挥出来。幼儿在游戏中可以根据自己能力的强弱和兴趣爱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从而找到表现的空间和位置,建立本原自信。当幼儿成功地扮演一个角色,完成角色任务时,自然会产生积极的态度和良好的情感体验,感到自己是有能力的人,从而建立起自己的信心。例如,可以组织幼儿们以糖果加工厂为游戏背景,一部分幼儿扮演“糖果厂”的工人,用橡皮泥捏成各种各样的“糖果”,教师从旁引导幼儿并设问:“小朋友吃过的糖果是不是有漂亮的衣服呀?”于是幼儿开始包装“糖果”;教师再展开追问:“我们平常吃的糖果是哪里来的?糖果厂生产的糖果是通过什么方法送到其他小朋友手中的?”在教师的提示下,幼儿想到了把包装好的“糖果”送到“糖果店”中出售;层层设疑和引导,游戏情节随即延伸,再安排另一些幼儿扮演售货员和顾客,继续延伸游戏支线。丰富的游戏角色和剧情给了幼儿有很大的自由性,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主动性都得到有效锻炼,并通过自身的体验获取了知识和经验,自信心得到显著增强。

(二)培养幼儿的意志力

现在的幼儿大多是独生子女,每个孩子都是家中的“小太阳”,受到了太多的呵护,致使许多幼儿一面聪慧有余,另一面却坚韧不足。须知,一个人要获取成功,离不开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人的成长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中途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只有培养和巩固幼儿的心理素质,强化其承受失败的心理能力和克服困难、勇敢顽强的毅力,才能帮助其从容面对未来的各种挑战。所以,为了培养幼儿的坚韧意志,应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适时组织爬网墙、越障碍、过独木桥等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适当经历挫折,教师再从旁激励幼儿鼓起勇气再来一次,培养幼儿“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恒心和力克困难的魄力,使之明白挫折是进步的阶梯,失败意味着离成功越来越近。无论何时、何事都不要悲观、沮丧,要让阳光的心态每天伴随着自己;只要不断努力,持之以恒,一切艰难险阻都能够克服。

(三)培养幼儿创新意识

游戏能使幼儿的思维和想象变为现实,让幼儿看到自己的创新成果,体验到创新的乐趣,培养起幼儿动手动脑的习惯,使幼儿的创新能力逐渐发展,创新意识更加强烈。幼儿是祖国的花朵,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抓住幼儿期这一黄金时期,充分利用有效资源,积极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是每个幼儿教育工作者崇高的历史使命。对幼儿而言,游戏使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得到再现,是真实生活和想象世界的统一。通过游戏,幼儿得以在假想的动作、情景和物体中反映他们眼中的世界,脱离真实情景和物体,运用创造性设想表现出超乎寻常的行为。对于创新意识的培养,笔者在其任教班级创设了绘画区、手工区、建筑区等区角游戏场所,指导幼儿依据自己的喜爱尽情地想象和创造,形成新的模式、新的思路,经常能看到幼儿们带来的惊喜——绘制了一幅幅满是想象力的图画、设计了一件件与众不同的手工饰品、搭建了一座座造型奇特的建筑。

(四)给予幼儿情感体验

幼儿正处于心理成长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着幼儿的人生。幼儿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其综合表现应该是幼儿愉快、健康地生活。教师要通过游戏走近幼儿心灵,营造温馨的氛围,更多地展示那些充满欢乐、温暖、幸福和友爱的世界,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快乐、愉悦和欢畅的情感体验,培养起幼儿乐观的心态和活泼开朗的性格。如单纯地学习数数是比较枯燥的,容易引起幼儿的厌倦。对此,教师可采用“小兔子采蘑菇”的游戏来活化教学:“春天到了,草地上鲜花绽放,鲜花间长了许多许多的蘑菇。几个小朋友扮成小兔蹦蹦跳跳来到草地上采蘑菇。我们请其他小朋友回答:草地上来了几只兔子?兔子带了几只篮子?篮子比兔子少几只?如果让篮子跟兔子一样多该怎么办?”通过这类游戏学习数数,将幼儿置身于游戏情境之中,化枯燥为生动,不仅能让幼儿快速掌握知识,还为幼儿提供了快乐的想象王国,给他们带来了积极愉快的情感体验。

二、开展幼儿数学教学活动的意义

数学活动对于幼儿是很重要的,因为数学活动不仅为幼儿之后升小学,学习小学数学奠定了基础,也培养了幼儿的数学思维,使之逐渐形成一种数学的逻辑思维、抽象思维能力。

(一)启发幼儿的数学思维

每一种能力与思维都有其自身发展高峰期,但是越早开始培养这种能力与思维,就越容易尽快达到它自身的发展高峰期,所以很多准妈妈都会选择胎教,很多年轻妈妈都会选择早教。在幼儿阶段,其实真正的数学知识学习并不是重点,在幼儿阶段进行数学教育活动主要是为了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使他们学会如何用数学思维去思考问题。这种教育性与引导性是无法代替的,也是至关重要的。

(二)为幼儿升学夯实基础

幼儿由懵懵懂懂到进入学习阶段,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会循序渐进地学习一些东西,懂得一些道理,为步入小学做准备。幼儿园是幼儿成为学生之前的知识启蒙与能力初步形成的阶段,在幼儿园开展数学活动也是为了让幼儿多接触数学知识,通过学习到的知识来寻找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形成数学的意识,继而为上小学打好基础。

三、幼儿园数学活动游戏化的教学思路

(一)保持游戏性与教育性相统一

无论是注重游戏性,还是注重教育性,都具有一定的科学道理。因为游戏符合幼儿的身心特点,而教育性又符合当今的教育形势。为此,应该二者并重,积极开展具有竞赛性质的数学活动,激发幼儿兴趣的同时也让幼儿巩固知识,发展思维。例如,可在中班开展扑克牌游戏“比大小”“小猫钓鱼”,在大班开展“算式接龙”游戏等。此外,教师还可设计类似游戏棋的数学游戏,让幼儿通过合作,比比哪一队又快又对,提高幼儿的学习速度,激发幼儿荣誉感,同时轻松地提高学习数学的能力。

(二)在潜移默化中实现知识迁移

说到底,幼儿还是小孩子,他们懵懵懂懂,对一切事物充满着无知与好奇,他们喜欢玩游戏,喜欢新鲜好玩的事物。如果数学活动忽略对年龄特性的尊重,漠视个体差异性,不遵循幼儿认知特点,强行让他们去学习数数、加减法等,学习效果只会与教学初衷背道而驰。所以,应该寓教于乐,运用幼儿感兴趣的游戏带动他们在游戏中潜移默化地学习数学知识。例如,学习用序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的时候,可以借助构图法,即画一张横5格、竖5格的图片,告诉幼儿:“小朋友们,这是一栋别墅,有5层高,每层都有5个房间;现在有小鸡、小鸭、小狗、小猫、小兔等小动物,请你们给这些小动物安排房间!”一位幼儿手指着其中一个格子说:“我喜欢小猫,我想让小猫住在这里。”此时教师应展开追问:“老师不清楚你想让小猫住哪,你能不能告诉老师,你想让小猫住第几层第几个房间呢?”他想了想,说:“我想让小猫住第3层第1个房间。”随之,其他小朋友也纷纷说出了自己想让哪一只动物住在哪个房间。在安排好了小动物的房间后,教师可再行设问:“小朋友们,因为小鸡、小鸭不会上楼梯,我们能不能把它们安排在第一层?”幼儿们高高兴兴地把小鸡小鸭的头像拿到了第一层。通过这类游戏化的数学活动,幼儿不仅玩得开心,还很快学会了如何使用序数“第几”来表示方位。

基于上述,笔者认为数学活动中必须保持游戏与教育两者并重,寓教于乐,不可偏颇。如果仅是注重游戏,极易错失幼儿形成数学思维、培养数学意识的良好时机,但若仅是注重教育,则容易使得幼儿心生乏味,不利于幼儿对学习保持兴趣。

四、幼儿园数学活动游戏化的教学设计

笔者根据教学经验,结合幼儿园数学教学目标和班级幼儿年龄特点,构思了大量游戏化的数学活动、教学设计,有“拨钟游戏”“猫捉老鼠”“巧分果子”“摘果子”“图形拼贴乐”“分珠子”“小猫钓鱼”等多种游戏,本文篇幅有限,仅以“巧分果子”游戏为例展开论述。“巧分果子”游戏设计初衷是训练幼儿数学层级分类,主要步骤如下:教师先将活动材料分别装在盘子里,将不同形状的红色和绿色小果子交由幼儿,再让其对果子进行分类。实践中,幼儿第一次拿到材料盘,不知道从何下手,既想按颜色给水果分类,又想按照形状给水果分类;此时,教师可适当引导幼儿,提醒其观察果子的特征,在教师的点拨之下,通常幼儿都能够很快做出反应,找到了果子的区别,可以按颜色分类、按形状分类。通过这一游戏过程,幼儿对层次分类的概念和应用立即有了形象且深化的认知。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数学活动的开展就是让幼儿学会运用数学思维方式观察、分析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科学精神,进而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正所谓“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可见幼儿期的教育质量不仅对幼儿升小学的影响重大,也是幼儿今后学习和成长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翔.幼儿园教学游戏化研究[J].时代教育,2014(06).

[2]夏艳清,王青建.试论数学游戏的功能[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01).

[3]杨顺艳.关于幼儿园数学教学游戏化的思考[J].学周刊,2013(06).

[4]陆玲,王又文.快乐数学游戏(一)[J].启蒙(0-3岁),2002(01).

[5]田勇.数学游戏中找到乐趣[J].双语学习,2007(09).

关于幼儿园数学教学游戏化的思考 篇4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时期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 国家开始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 我们的课堂教学一定要关注学生,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幼儿园阶段是孩子们接受学校教育的开始阶段, 良好的开端才是成功的一半, 因此我们一定要关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那么, 怎样在幼儿数学教学过程中合理地通过游戏来完成教学任务呢?

一、通过游戏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的老师, 游戏活动能够很快吸引住学生, 从而调动他们学习的兴趣。如我们可以通过教学生叠纸飞机, 在学生试飞的的过程中掌握轴对称的重要性。

二、通过游戏突破教学难点

例如, 在教会学生“5加几”的规律后, 让学生明白利用规律来正确快速地计算5加几的算式。

师:小花后面藏着几?猜对了, 就能把小花摘走。

(孩子们兴趣高涨, 纷纷举手想摘小花。)

师:小花都摘完了, 利用规律我们就能正确快速地计算5加几的算式了。

三、通过游戏让学生感受数学好玩

例如, 通过“谁是不一样的”亲子游戏,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

1.在一堆相同的东西中, 放置一个不同的物品, 例如一堆书籍中, 放置一辆玩具小车。

2.请孩子拿出里头不一样的东西。

3.当孩子把东西拿出来的时候, 请孩子试着说明为什么要拿出这个东西。

4.爸妈在聆听完孩子的理由后, 再加以适当的引导, 帮助孩子建立“异、同”的概念。爸妈还可以根据孩子的实际状况, 提高这个游戏的难度, 比方说一堆苹果中放一个橙子;在一堆一元硬币中放一个一角硬币, 让孩子能够区别细微的差别, 同时也可以让他了解, 苹果、橙子虽然形状、颜色、香味不同, 但都是水果, 有共同点也有不一样的地方。

四、理性思考

幼儿园的孩子, 尚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爱说、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对此, 教学时, 我特别注意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把游戏引进了课堂教学, 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直接兴趣。游戏符合孩子们爱玩、好动的天性。对于幼儿园的孩子们来说, 游戏让他们的注意力更持久, 游戏让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更高, 游戏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知识。但是, 教师在把游戏引入课堂时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适应性。游戏的设计与选择要切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让学生喜闻乐见。教师在教学中, 应该组织小朋友开展他们特别喜欢的游戏活动, 才能提高他们的参与兴趣。当然不能单纯地为了活跃课堂气氛, 盲目地、毫无目的地进行游戏教学, 其结果只能徒劳, 于事无补。

2.全员性。在教学中要让班中的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游戏活动中, 进入游戏角色, 获取过程体验。如果在课堂上只让少部分学生参与游戏, 其他大部分学生充当小观众, 那么学生的参与面就太窄, 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游戏活动也就流于形式, 没有真正地为教学服务。

3.多样性。游戏新颖, 形式多样, 富有情趣, 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使他们主动地学。

幼儿园音乐活动游戏化的研究 篇5

一、项目概况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规定了幼儿园教育工作必须“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这就是说,幼儿园教育工作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已经纳入了有关幼儿教育的政策法规之中。毫无疑问,幼儿园音乐教育工作同样必须做到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音乐是一门很特殊的艺术,它具有形象性的特点,往往通过声音所塑造的艺术形象来直接、生动、形象地表现某种事物、情感和思想,然而又凝聚着深刻的、微妙的、难以言表的概括与抽象。同时,音乐又是一门知识性、技术性很强的艺术,音乐的创作与表现必须掌握必要的知识与技巧,音乐作品的欣赏则同样要有一定的常识和感知能力。可以说,音乐是一门很“难”的艺术。那么,怎样在“难”的音乐和幼稚的孩子之间架设一座桥梁呢?那就是游戏。

中国学前教育专家陈淑琴指出:“幼儿音乐活动游戏化,就是用游戏化的方法来组织音乐活动,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游戏化不仅体现在“音乐游戏”这种特殊活动中,还体现在它的一切活动形式、方法都比较自由、灵活、丰富多彩,具有游戏和类似游戏的特征,使幼儿体验到和“玩”一样的感觉,积极的、快乐地、不知不觉的、不知疲倦的投身于活动之中,在唱唱、跳跳、听听、玩玩、敲敲打打中,不仅使幼儿感知了音乐,发展了音乐能力,还能使幼儿的认知、情感及社会性得到全面的发展。

因此,探索音乐活动的游戏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研究背景

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艺术教育部分中强调要“引导幼儿欣赏艺术作品,培养幼儿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趣”。因此,音乐游戏对于幼儿的启蒙教育具有特殊的价值,是一种很好的开发载体。音乐游戏之美,在于它不只是音乐技能的摹仿,它是游戏活动中对音乐的感受、体验、理解,对歌词、动作孩子味十足的创编,更能活化幼儿的创造细胞,开启智慧之门。

然而,从幼儿园音乐游戏的现状来看,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音乐活动的形式单一,没能体现音乐的综合性。很容易就陷入为完成教学任务的条条框框里,而将音乐游戏如此生动的活动仅限于音乐教学的需要而安排,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对活动的生活经验准备、以及活动中自主性、个性化的发挥等都体现的不够。而事实上,游戏无处不在,音乐无处不在,当两者出现在一起的时候,这种魅力是不可抵挡的。因此要充分发挥音乐游戏的无穷魅力,我们必须了解音乐游戏的主要特征、精心选择适宜的内容、尊重幼儿的独特的理解、大胆进行音乐游戏策略上的创新,为幼儿创造一个能他们随性而唱、随心而跳的环境氛围。冲破了所谓的空间限制,在幼儿自由感知、自由想象、自由实践的过程中,才有可能萌发幼儿的无穷创造力。

三、主要内容与做法

(一)主要内容:

1、游戏活动内容选择适宜性的分析与研究。

(1)通过查找资料、深入分析教材与本班幼儿的年龄特征,使内容更适合本班幼儿的年龄及生活经验。

(2)最大程度地运用音乐游戏内容的选择,来激发幼儿参与、表现的兴趣、欲望。

2、音乐游戏活动开展中的大胆把握和研究。(1)音乐游戏情景的创设如何体现幼儿的参与。(2)音乐游戏的乐曲的先期欣赏的程度,应该如何把握。(3)游戏规则的制定如何体现幼儿的参与性。

(4)音乐游戏中幼儿情感的体验,个性表现,对音乐的独特理解如何把握。

3、音乐游戏组织中注意点的分析与研究。

音乐游戏强调听音乐做游戏,重视幼儿对音乐的理解。如何在高兴的游戏中要保证幼儿的发展。

4、音乐游戏在艺术领域及其他领域中的巧妙应用的分析与研究。

如何将音乐游戏这一生动活泼的形式与其它活动相结合中。

(二)具体做法:

1、深入观察幼儿,从幼儿兴趣入手,让游戏作品“活”起来。

了解他们喜欢什么、需要什么,再从他们的兴趣入手,通过查阅、研究相关的文献资料来选择他们适合的音乐游戏作品。活动内容上的适宜选择。比如:从幼儿喜欢玩的“翘翘板”运动中产生的音乐游戏《翘翘板》;幼儿熟悉的老鼠和猫的故事——《小猫敲门》、蝴蝶与花的关系——《蝴蝶找花》、幼儿日常生活中的再现《小朋友去散步》,再比如音乐游戏《洒水车》,洒水车是幼儿经常在马路上所见的一种有趣的特殊交通工具,幼儿乐于表现洒水车喷水有趣动作,喜欢看到人们紧张地躲闪。同时教师可以创造性的使用音乐教材:可以把幼儿喜欢的富有情节的歌曲改编成音乐游戏,比如歌曲《小狗抬轿》可以让幼儿先表演唱,接着把音乐旋律节奏变快,省去歌词,让幼儿听音乐玩老虎追小狗,小狗齐心赶老虎的游戏;可以把一般化的音乐游戏教材创造性的加以改变,使其变的生动起来。

2、结合作品,创设相应的情境,让游戏环境“活”起来。

首先是物质及音乐环境的准备;其次是做好欣赏前的心理准备,它是游戏活动获得较好效果的重要因素。活动前教师要根据所游戏的音乐作品,创设相应的物质环境,从而巧妙地把幼儿的注意力吸引到音乐上来。另外还要帮助幼儿作好与音乐情绪相适应的心理准备,让幼儿在音乐的过程中头脑中有联想,想象的内容,在情感上有相应的情绪体验。

3、多通道参与,多手段渗透,使游戏活动“活”起来。

心理学认为,人在认知过程中开放的感知通道越多越丰富,理解也就越全面越深入。因此,教师在音乐游戏过程中注重语言,绘画,动作等手段渗透,来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应参与,体验音乐,从而表达他们的独创性。促进想象力和创造性能力的发展。

(1)多接触、多倾听不同风格的音乐曲调,拓展幼儿思维。

多让幼儿接触不同形式的音乐游戏,多让幼儿倾听不同风格的音乐曲调,多让幼儿玩玩不同的音乐游戏,既能丰富他们的眼界,丰富他们的知识,又能拓展他们的思维。从这种角度来讲,音乐游戏又不仅仅是快乐了,还要追求学习的过程,追求发展的过程。比如,我们可以观察到幼儿在进行音乐游戏时,会在理解和享受的同时,不断想自己由音乐而引起的想像与体验是不是对,并做出自己认为正确的调整。在这样的过程中,幼儿会更在乎来自教师、同伴、家长的评价,而这些评价会影响他的自信心、自尊心,也会引导他的自我评价能力,自我表现态度,这就是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过程。又比如我们的民族民间音乐,它是一种文化,我们让幼儿在趣味横生的亲子歌唱、亲子律动、亲子节拍、亲子音乐剧中,能找到一条传统音乐文化传播的方式,幼儿则在这样的活动中感受快乐、感知音乐,体验情感,丰富表达方式。(2)运用语言手段来帮助幼儿理解音乐作品,表现音乐作品。

语言是人类进行交流,表达情感的重要工具,在音乐游戏中适当地运用语言手段能把抽象的音乐变得形象些,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与表现音乐特点,如:音乐游戏《生日音乐会》,小朋友谈谈自己是怎么过生日的,还可以让本月出生的幼儿一起来过生日,其他幼儿说一些祝福的话,感受集体的温暖,激发愉悦、美好的情感;又如:音乐游戏《煮汤圆》,可以先让幼儿回家同家长一起亲手来煮煮看,说一说汤圆在煮的过程中的有趣变化,以便幼儿在游戏中能在经验的基础上编出更形象、更有个性化的动作、充分在游戏中表现对作品的感受、体验。同样的音乐,不同的幼儿就是不同的感受。音乐游戏能够多激发幼儿的内心活动,并且是带有很强的主观性的。因此,在活动中,还可以启发,鼓励幼儿将自己的感受,内心体验通过语言表达出来。投入音乐情感中,进行自由想象。

(3)通过绘画,图谱等视觉参与,帮助幼儿理解音乐。

绘画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图画,音乐是流动的,稍纵即逝,而作为视觉的图画,符号等。却是十分稳定的。因此可见,适当的适用绘画,图谱等视觉参与对帮助幼儿理解音乐是大有非议的。

(4)鼓励幼儿运用肢体语言来表达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音乐游戏要体现本身的特性还要体现综合性,音乐游戏不单只是听音乐做游戏,而是以游戏为主,通过看图画、听音乐、同时进行体态律动、演奏打击乐器、唱歌、朗诵、和即兴表演相融合的一种艺术综合活动,教师只有综合运用语言,绘画,动作等多种手段,开放幼儿多种感知通道。才能让幼儿对音乐游戏做到真正的主体参与,激发强烈的情绪因素,发展幼儿的音乐感受能力,表现能力,创造能力。比如音乐游戏〈全家乐〉,可以在活动前欣赏“全家福照片”,回顾全家在一起的快乐事情,在经验丰富的基础上来感受音乐、理解音乐、用体态、唱歌、对白等来表现音乐。

4、为了确保课题活动更好地落实到实处,我们计划每个月开展一次大的课题活动,每周开展小课题活动。并且对每月开展的课题活动进行认真反思,从而积累经验更好地实施计划,让幼儿的音乐游戏活动不断提高,并将音乐游戏的课题研究融会贯通在幼儿的区域活动,日常生活以及其它形式的活动中。

四、实施效果

经过研究和实践,发现开展有趣的音乐游戏,既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又符合艺术感知的规律,让幼儿在音乐中自由地“玩”、在游戏中快乐地学。不但大大增强了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并且幼儿的音乐感受力、甚至表现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一年的实践研究,不仅提高了幼儿的音乐素质,而且幼儿在其他方面也有较大的发展。

1、幼儿的认知得到发展

通过大量的音乐游戏作品欣赏活动,幼儿的音乐感受力得到了很好的提高,同时也提高了幼儿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使幼儿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触类旁通,思维活跃,反应敏捷,动手、动口且动脑,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2、幼儿的独立性、自信心得到充分的发展

敢于尝试的习惯使幼儿的独立性、自信心大大增强,表现为解决游戏中的矛盾的能力和交往能力增强,在陌生环境中不胆怯,敢于大胆表演,自控能力强。

3、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动作协调能力得到发展

幼儿在理解作品时,他所感受到的音乐一般是通过他的语言和动作表现出来的。因此,班内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动作协调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表现为在别的科目中,也能清晰流畅地表达出自己的意思,在学新的间操和韵律操时,比其他幼儿学得更快,动作更协调,节奏也更准确。

4、幼儿的注意力得到发展

游戏化的幼儿数学活动 篇6

幼儿游戏是发生于一定情境之中,外部有可观察的行为表现,内部有特定心理体验的儿童主动自愿、自主自由的活动,在幼儿的身体、智力、情感和社会性发展中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游戏不仅仅是现代学前教育的重要手段,也是幼儿的生命,幼儿的权利。

既然音乐和游戏对幼儿的发展都有着如此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音乐教育的游戏化在幼儿音乐教育中无疑也是非常重要的。什么是音乐教育的游戏化呢?音乐教育的游戏化就是要求在音乐教育实施的过程中,尽可能淡化音乐教育的目的,强化游戏的手段,重视过程而看轻结果。简而言之,就是寓音乐教育于游戏中,将游戏贯穿于音乐教育始终,重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收获与心灵感受,而非一定要幼儿学会某首歌或者唱准某个音符。

在幼儿音乐教育实践中我发现,要做到音乐教育的游戏化,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音乐游戏活动前期准备

(一)音乐活动素材选择生动有趣,富有游戏性,符合幼儿年龄特点

我们知道,兴趣是驱使幼儿不断学习的源动力,音乐素材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因此,我们最好选择游戏情节强的,能吸引幼儿的活动素材。但同时,我们也要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选择难易适中的,符合幼儿最近发展区的音乐活动。

(二)课前充分理解和内化音乐游戏内涵

教师是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参与者、引导者,因此,教师在整个音乐游戏的过程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所以,要使活动游戏化内涵充分显现,首先教师得熟悉音乐游戏的目的、流程、兴趣点和教育点。一次,我在某中班上“郊游”打击乐,发现孩子们对活动的兴趣很浓厚,可是他们无法卡准音乐节奏进行乐器打击。后来我对此次活动进行了反思,发现我总是让孩子们一个音进行一次敲击,孩子们却很喜欢两个音敲击一次。而此次活动的深层目标只是让孩子们感知音乐的节奏,感受音乐游戏的快乐,所以我的强调显得毫无理由。认识到这一点,我开始第二次组织该活动,发现效果非常好。原来充分理解音乐游戏的内涵很重要。

(三)活动前为幼儿创设宽松愉悦的心理氛围,以便幼儿能主动参与音乐游戏活动

幼儿的心理负担会影响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活动前才因为没有做成“本周明星宝宝”而不开心的幼儿是不可能全身心地投入活动的。因此,在音乐活动开始前,尽量使幼儿轻松愉悦,跟他们谈谈心,夸夸他们,以保证他们能心情愉悦地加入到音乐游戏活动中。

二、活动过程中

(一)正确灵活地使用示范方法

幼儿是天生的模仿者,他们会毫无保留地模仿教师的动作和声音,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提供优美的、富有表情的、能正确体现作品音乐形象的示范很重要。当然,教师的示范也不宜过多,给孩子充分的空间,激励幼儿不断改编,不断创新,他们会做得很出色。

(二)尊重幼儿在音乐游戏中的表现

幼儿是音乐游戏的主体,老师只是作为支持者、参与者、引导者加入活动。要把握好这个度,让幼儿成为音乐游戏的主人。如老师可通过图片、视频、教具等充分引起幼儿游戏的兴趣,可以作为游戏同伴参与活动。但在游戏过程中,需要充分激发幼儿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创编音乐游戏的情节、角色、动作等。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永远是令人惊讶的,虽然孩子们没办法讲出音乐本身的内容,但他们的想象和创新应该受到尊重,我们没有权利扼杀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任何想法。在教学的过程中,幼儿可以自主地去创编歌词以及肢体动作,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及时地给予表扬,鼓励他们将自己的“成果”展现给别人。

同时,幼儿之间是存在个体差异的,因此,对于能力偏差的幼儿,我们应及时地给予关注,降低对他们的游戏要求。只要他们能自信地参与到音乐游戏中去,能充满热情地游戏,那么此次教育活动就是有所收获的。

(三)和幼儿共同参与,平等地游戏

首先,不论在什么样的游戏中,孩子总是希望教师和他们在一起,并充分尊重他们共同扮演的角色。教师扮演他们的角色,玩他们玩的游戏对他们来说是异常有趣的。其次,教师参与游戏角色能帮助幼儿更透彻地理解角色,这样,幼儿玩起来才能更活跃,感情才能更逼真。例如,在“小老鼠打电话”的音乐游戏中,如果教师能和他们一样是一只被猫抓的小老鼠,他们会真正觉得自己是一只怕猫的小老鼠,游戏顿时也会有趣很多倍。

(四)给幼儿自由游戏的活动空间,鼓励幼儿自主创编游戏动作,自由创设游戏规则

幼儿在熟悉了音乐游戏规则后,已经可以自由自主地游戏了,就可以放手让孩子去玩。他们可以加入自己的规则,加入自己创编的动作,甚至可以自主组织游戏。例如:在第三次玩音乐游戏“小白兔和大灰熊”的时候,孩子们在玩到大灰熊醒了,去寻找吵醒它的人的时候,自主地加入了用鼻子闻一闻,用手指戳一戳的动作。这样的创编完全合乎情境,也完全是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显现。

(五)给予孩子适宜的游戏时间

无论什么游戏都要适合幼儿身心发展,过长或者过短的游戏时间都会使孩子“质”与“量”的表现受到影响。所以我们要科学安排时间,注意动静交替,合理组织幼儿的音乐活动,才能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三、活动后

(一)有效评价,幼儿自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而幼儿园又是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因此,有效的游戏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

大部分的游戏活动中,都是由教师充当评价的主角,幼儿只是被动接受,对幼儿音乐游戏的指导性不强。因此,我们可以先请幼儿自评,说说自己活动中的感受,对他人活动的建议等,教师最后进行总结性评价。这样,幼儿会更深刻地认识到自己活动中的亮点和不足,积极主动地改进。

(二)游戏充分延伸

音乐游戏活动不应只是表现在专门的教育活动上,还应体现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方面,根据幼儿年龄段的特点可以设置音乐角,选择幼儿喜欢的音乐,将各种打击乐器等放在区角中,让幼儿能够自主地拿取,自由表现。如:可为中班幼儿准备些节奏图,图中的节奏用实物图片代替,将这些节奏图放在区角中,在幼儿会拍这些节奏的基础上又可引导幼儿用身体的某个部分或各种乐器把节奏图上的节奏表现出来。这样,在区域活动时,幼儿就可以自主参与活动。同时,在幼儿饭后散步的时候可以和幼儿一起做一些节奏训练小游戏。在用点心时,也可放一些安静的音乐,让幼儿沐浴在浓浓的音乐氛围中。

游戏化的幼儿数学活动 篇7

一、幼儿园数学教学游戏化的重要价值

(一) 采用游戏化的教学, 能够充分调动幼儿的兴趣, 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由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具有很强的逻辑性, 幼儿园大班的小朋友因为认知能力有限, 思维发展不健全, 就需要借助游戏活动将数学知识的学习巧妙地融入其中, 保证幼儿在玩耍中学到知识。

(二) 可充分发挥幼儿主体性

通过游戏活动, 能够积极发挥幼儿的主体性, 强化其实践感受, 使得幼儿的智力和非智力都得到有效发展。 运用游戏化教学, 能够营造出轻松愉悦的环境和氛围, 可以帮助幼儿提高积极的情绪, 不断加深幼儿对数学知识的感受和体验, 体会到玩耍中学习的乐趣。

(三) 利用游戏化的方式, 可以帮助幼儿树立良好的情感态度

在具体的游戏活动中, 幼儿需要调动自身的各个器官, 参与交流和互动, 能够培养幼儿良好的情感认识。

比如, 在组织学习“5 以内包含的序数”一节中, 教师就可以把不同的几个动物放在五棵树上, 设置“捉迷藏”的游戏, 组织幼儿一个个找出小动物, 同时仔细观察, 然后回答什么动物在第几棵树上。 以便使幼儿形成对序数的正确认识, 强化幼儿的观察力, 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实现幼儿园数学教学游戏化的具体策略

(一) 创设生动有趣的游戏教学环境

数学知识的学习, 是数字和图形的有效结合, 这种图形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 教师就需要利用这些物体, 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

例如, 大班幼儿活动的教室, 其周围就有各种各样的数学图形。 在具体组织游戏的过程中, 教师就要借助这些材料, 设置一群“小兔”被“兔妈妈”带着在草丛中玩耍的游戏, 培养幼儿对数学总和、大小概念的认知。 或者是设置小鸟在空中飞, 小猫在地上跑的游戏, 培养幼儿的数学空间思维, 使其对方位形成一定的认知。

(二) 根据教学目标, 设计不同生动形象的数学游戏

幼儿园大班的数学游戏化教学中, 教师需要始终围绕教学目标, 结合幼儿的兴趣, 设计多种多样、形象生动的数学游戏, 激发幼儿的参与度, 引导学生形成数学概念的初步认知。

例如, 在《掷骰子列算式》的数学游戏活动中, 教师可以确定教学目标, 就是引导幼儿认识骰子的数量, 在此基础上, 进行加减计算。 具体操作时, 教师可以结合讲解和演示的方法, 通过“认一认, 摸一摸, 算一算”的方式, 把不同的知识点结合起来, 使幼儿能够自己动手操作, 积极主动参与其中, 算出骰子的数量。

(三) 将数学游戏活动与幼儿的生活结合起来

教师可以根据幼儿不同的兴趣和认知规律, 将数学游戏活动有效融入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 例如, 可以设计《值日生》游戏活动, 教师组织幼儿回想, 在每天吃饭时, 值日生是怎样为大家分发餐具的, 使幼儿结合以往的生活经验, 融入在问题情境中, 回想“值日生都是怎样分发餐具的”“每个人都有几个勺子和小碗”, 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幼儿将数学知识融入到日常生活运用中, 还可以培养幼儿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问题的能力, 帮助幼儿实现形象思维逐渐向抽象思维的过渡。

(四) 结合不同的数学游戏特点和形式, 教师要进行针对性和灵活性的指导

在幼儿数学教学中, 由于年龄和认知能力的限制, 幼儿的自我控制和调节水平比较低, 就需要教师灵活地、针对性地对数学游戏活动进行指导, 保证游戏过程的有序性和时效性。 另外, 在不同的数学游戏活动中, 教师所起的作用是不一样的。 比如, 在进行大班幼儿个体游戏时, 教师更多的是要在旁边观察幼儿的表现, 不过多干涉游戏活动的过程。 在集体游戏过程中, 教师就需要参与其中, 指导和带领幼儿做游戏。 在一些小组练习的活动中, 教师经常要扮演的角色就是评判者, 分析和评价几个小组的不同表现, 引导幼儿参与到讨论中, 加深在游戏过程中, 学到的数学知识。

三、结束语

幼儿教育中, 实现游戏化数学, 需要教师重视幼儿之间的差异, 为不同的游戏提供丰富的材料, 有效引导幼儿在游戏化教学中达到一种愉悦、自主的学习状态。 正所谓:“游戏是幼儿的朋友, 玩具是幼儿的知己”。 在具体的数学游戏化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将重点放在如何引导幼儿去学方面, 而不是一味钻研怎样去教, 创设生动有趣的游戏教学环境, 根据教学目标, 设计不同的、生动形象的数学游戏, 将数学游戏活动与幼儿的生活结合起来, 结合不同的数学游戏特点和形式, 教师要进行针对性和灵活性的指导, 不断丰富幼儿的学习生活, 开拓幼儿的思维, 使幼儿在玩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摘要:幼儿教育需要充分遵循幼儿的身心特点和学习规律, 在具体的教学中, 要将游戏教学看成是最主要的方式, 尤其是数学教学。幼儿数学教学中, 运用游戏化的教学方法, 能够全面开发幼儿的思维, 启迪幼儿的想象力。本文主要分析游戏化教学在幼儿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价值, 并提出数学教学中实现游戏化教学的主要策略。

关键词:幼儿园,数学教学,游戏化

参考文献

[1]张亚平.浅议幼儿园数学活动游戏化的实践策略[J].教育界, 2015 (9) .

[2]夏琳音.幼儿园数学教学实现游戏化的作用与方法[J].考试周刊, 2014 (89) .

[3]沈光书.生活化、游戏化在幼儿园数学教育中的应用[J].南北桥, 2014 (12) .

游戏化的幼儿数学活动 篇8

一、日常生活中随机地学习

让幼儿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学习数学、运用数学, 感受数学的作用, 从而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因此,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加强数学的应用性, 培养幼儿用数学的意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 随机引导幼儿学习数学, 能使幼儿在没有思想负担的情况下, 自然、轻松、愉快地获得粗浅的数学知识, 从而有利于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 每件物品都是以一定的形状、大小、数量和方位存在着的, 如皮球是圆的, 手帕是方的, 手指的长短粗细是各不相同的, 等等, 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幼儿感知日常生活中的数学知识。

1.饼干变变变。 吃饼干的时候, 启发幼儿动脑筋让饼干“变魔术”, 一会儿变成三角形, 一会儿变成圆形, 一会儿变成正方形。 这样, 在吃饼干这一生活环节中, 小朋友们关注的就不再仅仅是吃, 同时巩固了对图形的认识, 培养了幼儿动脑筋的习惯, 还避免了浪费饼干的现象。

2.分餐具时的点数活动。 在分餐点的时候, 我请能力强的孩子帮着分餐具, 这时孩子就学着点数已经学会的数以内的数, 分小勺的孩子就看桌上有几个碗, 每个碗放一把小勺, 学习一一对应等。 吃点心时, 教师可以请幼儿数出自己盘子里点心的数量。 有一次吃小西红柿, 我先请幼儿数出自己盘子里西红柿的数量, 然后问他们每人有几个, 再给1个是几个。

3.游公园时认识 “许多”。 教师可以让幼儿数数公园里有多少朵花、多少棵树, 当幼儿无法数清时, 可以教他们用“许多” 表示, 并请他们寻找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也有 “许多”, 如有许多的图画书、水彩笔、小碗、毛巾、玩具等。

4.餐点后折纸巾认图形。 孩子在吃完餐点时, 喜欢去玩餐巾, 餐巾随便丢。 针对这个情况, 我就留段时间让吃完的孩子玩餐巾, 但是不是随便地玩, 而是采取了看样学样的方式。 跟着老师把餐巾折成三角形的形状, 有时折成正方形, 有时折成长方形, 等等。 慢慢地, 孩子不仅养成了叠毛巾的习惯, 而且乐此不疲地创造折叠的方法。 当孩子们的方法越来越多的时候, 我就把毛巾分成几个小筐, 每个筐是一种折法, 孩子选择喜欢的样式跟在后面学。 这样有趣的游戏不仅美化了使用后的毛巾, 更激发了孩子对图像变化的兴趣。

5.早晨入园时的数学活动。 早晨幼儿陆陆续续来园, 在人数较少时, 让孩子们数数来到班上的孩子, 来了几个, 谁是第几名。 孩子们总喜欢围在我身边问:“老师, 今天我第几名? ”在这个过程中, 孩子学会了数数, 同时他们学会了简单的序数。

6.午睡时的数数活动。 午睡穿脱衣服时, 可引导幼儿数数自己穿了几件衣服、几条裤子, 从中渗透数数的内容。

二、游戏运动中融入数学教育

1.游戏中融入数学知识, 增加了游戏的难度, 更受幼儿的喜爱。 如小班幼儿喜欢摆弄“娃娃家”的餐具, 教师就可以趁机引导幼儿区分碗的大小, 把碗和杯子分类摆放。 在拼图游戏中, 教师可事先拼好简单的图形, 制成一张张样卡, 然后让幼儿寻找相应的图形片放在样卡上, 并引导幼儿数数、 比较多少。 在娃娃家里, 我设计了“喂豆豆”, 引导孩子给数量、颜色、形状不同标志的娃娃喂不同的东西, 让孩子学着分类。 在乘车游戏中, 我设计了不同形状的车票, 并在车的座位上贴上相应的形状标志, 幼儿在买完票乘车时, 就要拿着票找相应的位置, 在乘车过程中学会了对应。

幼儿早操游戏化的实践与思考 篇9

那是2010年参加园长任职培训班期间,有幸走进北京的一家幼儿园,观摩到了小班早操环节掠影:伴着轻快的音乐,教师手拿打泡机,轻轻一按,各种颜色、大小的泡泡跑满操场,随风飘散。幼儿有的笑着追,有的跑着吹,还有的跳着抓。满眼看到的是一张张笑脸、一个个奔跑和跳跃的身影,幼儿们高兴得不亦乐乎。随着舒缓音乐的响起,幼儿慢慢走成圆圈,开始下一节操的运动,满脸写的是意犹未尽。

二、“ 深思”园所早操问题

此情此景一直印刻在我的脑海, 至今历历在目。一个个问题也直击大脑:“这就是早操? 原来可以这样? ”“幼儿们在做早操时为什么会那样开心? ”“真正有趣而有意义的早操难道就是在这样无痕的‘教’中锻炼了幼儿的身体,愉悦了幼儿的情绪? ”

而部分幼儿园包括自己园所传统意义上的早操缺少的正是这份难能可贵的乐味和玩性, 丢失的就是幼儿园的游戏精神。理性思考, 这一根结主要在于幼儿立场的缺失。因为早操在一日活动中每天都有体现,每天都要体现,所以早操更多的是教师去为幼儿选择主题、音乐、进行动作编排等,很多时候教师考虑的是动作的好看、队伍的整齐、管理的简单等,很少去思考这是幼儿的早操,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和需要。这样,就导致动作难易、内容选择等的不适宜、形式单一不乐呵等问题。试问:早操如果连好玩都谈不上,又谈何发展幼儿呢?

三、“ 实行”早操变脸之策

早操的意义深远是毋庸置疑的,其不仅能发展幼儿的体能、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还能激发幼儿的积极情绪,带领幼儿进入一天的快乐生活和学习。那么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不仅要能看到,更要尝试智慧地实行早操的“变脸”,让其适合幼儿,博得幼儿喜欢的同时又能发展幼儿。最重要和迫切的就是要回归儿童立场,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年龄特点和兴趣出发,从音乐的选择到动作编排的整个过程中, 都要注重融合进游戏的元素, 要将“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理念融入到幼儿的早操活动中 , 使“趣乐”如影相随。以下是我们在早操创编过程中与之前相比所作的一系列的改变。

1. 改变之一:音乐选材———量身定选求新颖

音乐是早操活动的灵魂, 幼儿是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早操活动,不仅能有效地增强幼儿的节奏感、韵律感、表现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而且能较好地激发幼儿学新操的热情和兴趣,加快掌握早操动作的速度,因此,幼儿早操音乐的选择显得尤为关键。

很多教师在选择上都十分注重,音乐的节奏要鲜明、旋律要优美、歌词内容要健康向上。我们在此基础上,更强调要“出新”。因为我们深知幼儿的年龄比较小, 对新鲜的事物有着特别的新奇感和求知欲,每每播放一首新近热火的、幼儿熟悉的音乐,他们的反应一定是很大声地跟唱或小声哼唱, 情绪也显得特别兴奋。所以,我们在早操音乐的选择上倡导要与时俱进,有时代的最新气息并追随幼儿对音乐洞察的步伐———歌词是否朗朗上口? 内容是否贴近生活? 幼儿是否喜欢? 把这些因素都考虑到位后,我们会精选出几首适宜的音乐让幼儿去选择,而考量的标准就是看幼儿在自然情境下听音乐的反应和表现。当然, 我们还会根据操节的结构,将不同风格的音乐进行融合,给幼儿带去充分的听觉刺激。为此,我们尝试学做有心人,将在生活中听到的、看到的合适的音乐素材及时收集,按照不同的风格进行整理,成立最新的音乐资料包,并注明收集时间,随时候选备用。相信有心就能保证早操音乐的常“新”和幼儿早操情绪的常“兴”。

2. 改变之二:结构组成———动静交替求科学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中明确指出 :“健康领域的活动要充分尊重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这就要求各环节必须科学、合理。 很多时候,教师在组织安排上就是跟着音乐走,跟着感觉走,就是简单的拼凑组合,这种随意也导致了幼儿早操兴趣不浓、情绪低落的现状。而我们幼儿园通过专题研讨,提出要遵循“曲线上升,波形进展和曲线下降”的规律去安排早操结构。我园探索实践的早操结构简单、科学,共分三个环节:首先进行热身运动,主要是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队列、队形的简单变化,或做一些韵律、模仿动作或简单的游戏, 不仅能带动幼儿的情绪,较快地进入角色,还能促使幼儿身体器官组织机能由较平静状态转为活动状态,为做操和身体锻炼活动的开展做好准备;再进行操节练习,主要是进行武术操、轻器械操等,以达到体能锻炼的作用,进一步帮助幼儿表达积极愉悦的情绪;最后进入放松运动,促使幼儿的身体机能由较兴奋状态转入平静状态,以便于顺利过渡到接下来的活动中。

3. 改变之三:形式编排———创新多变求活泼

以往的早操组织形式一般以整个年级“大一统”的形式呈现,这种整齐划一的形式限制了幼儿的创造力和运动的灵活性。为了避免单一形式对幼儿的束缚。我们倡导“创新多变”。在组织的形式上,我们将操节、队列和体能锻炼进行有机整合;个别、小组、集体活动相结合;规定动作与自由动作相结合;队形上分、合、停、流相结合;班级与班级之间同一器械玩法的不拘一格;并强调能以游戏一以贯之。实践证明:早操的形式注重多元性、整合性和变化性,更能适应幼儿的广泛兴趣,更符合幼儿喜欢新奇多变的年龄特点,对他们更具磁铁般的吸引力。事实上,这种改变扩大了幼儿活动的空间,增强了幼儿合作的意识,从而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4. 改变之四:内容设计———丰富多元求有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颇具趣味性的早操内容是幼儿积极参与早操活动的前提和保障。

( 1) 与游戏结合。游戏多变,富于创造,体现“趣味”。通过扮演角色,师生共同参与游戏,使早操活动生动有趣。如在大班早操环节玩的体育游戏“我是小小驾驶员”中,幼儿手拿呼啦圈,看着老师( 交警) 身势动作的变化在加速开,停车、倒车、向左开,向右开,在快乐的开车中跑着,身体一会前倾、一会后仰,健体又怡情。事实证明:早操内容中若是注重游戏情境的创设、游戏角色的介入,不仅能提升幼儿参与早操的兴趣,还较好地发展了幼儿的思维和动作,可谓是一石二鸟。

( 2) 与语言结合。陶行知先生说过 :“生活即教育 ,社会即学校。”所以,在早操内容的设计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想方设法去贴近幼儿的生活。在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幼儿在平时的“娃娃家”游戏中喜欢一个人念念有词;中、大班幼儿在早操时候喜欢跟着音乐里的歌词说、唱出来,乐在其中。于是,我们在做操时,注重语言的及时介入,让幼儿与幼儿、幼儿与教师、幼儿与音乐里的对白一呼一应、一应一合。如在做武术操时,出拳推掌时可以发出“嘿、哈”的助威声;模仿青蛙、小猫咪跳跃时可以发出“呱、呱”和“喵、喵”的叫声。研究表明,早操时候语言的介入从生理上讲, 通过念白、喊叫可以使体内的废气排出,对呼吸系统形成刺激;在精神上,适当的喊叫能使人的精神获得释放,情绪得到调节,对幼儿的身心健康有积极的作用。在我们看来,语言配合音乐的节奏,不仅丰富了操节的内容,还能起到集中幼儿注意力的作用。更难能可贵的是, 不仅能把音乐与动作自然地衔接在一起,还可以帮助幼儿们把动作变得有趣,提高幼儿对早操或体育活动的兴趣, 进一步提升幼儿在早操活动中的积极性。

5. 改变之五:动作创编———师幼共构求自主

( 1) 把权利还给幼儿。事实证明,幼儿自发的动作远远超过教师的想象,他们的动作既有趣又形象,既简单又贴近他们自己的生活经验,最重要的是幼儿们更喜欢,更有要展示出来的成功感和自豪感。需要强调的是,由于幼儿年龄比较小,并非自发创编的每个动作都是科学合理的, 还需要教师去进一步地引导和提炼、提升。

( 2) 学会倾听幼儿。早操的动作如果全部都由教师创编,没有征求幼儿的意见,动作有时难免过于呆板,幼儿学习起来也比较慢。但教师即使真的是自己创编也无妨,要先学会蹲下身子去聆听他们的心声,征求幼儿的意见,若是幼儿喜欢的、容易接受的动作就采用,若是不喜欢的,可以静下心来和幼儿一起讨论,共同修改。只有这样和幼儿在一起共同创造、构思出来的早操动作才是真正简单又幼儿化,既便于教师教,又便于幼儿学;既能发挥幼儿的创造力,又能发挥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主动性;既适合幼儿喜欢,又能发展幼儿的真正属于幼儿的早操动作。

游戏, 幼儿的天性。著名的学前教育专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游戏是幼儿的生命,多游戏,多快乐。”把游戏渗透到幼儿的一日活动中,是势在必行的。而早操作为一日活动的开始,理应也游戏化,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让幼儿们在“学中玩”,在“玩中学”,在“玩中成长”。所以,作为管理者在思想上要重视,作为教师在行动上更要落实。

摘要:早操是幼儿园户外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能较好地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但是大多数幼儿园传统早操形式的单调、动作的整齐、内容的随意均不能让幼儿在真正的快乐中锻炼机体,发展动作。究其原因,就是丢失了游戏精神。因此,教师要将让早操大变脸,让早操具有“玩性”,真正实现幼儿在玩中学、玩中成长。

幼儿园实施课程游戏化的研究 篇10

一、课程游戏化的主要内容

1.在传统课程的基础上完善。课程游戏化是一项全新的教育理念,但并不是说就把以前旧的内容全盘否定,这种否定过去而重建一套游戏化课程的做法是走了极端路线。课程游戏化是在幼儿园传统课程的基础上,对现行的教育进行改革与完善,充分利用幼儿园课程建设的经验,使课程游戏化更科学有效。但是,既然是改革,幼儿园就一定要分析以前教学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课程应与《指南》进行对比照,找出不足之外,我们的课程建设是不是体现了自由、自主、创造、愉悦的游戏精神?是不是以幼儿的学习为主要出发点,体现了幼儿的学习主体性?幼儿在游戏中学到了什么样的知识?学到了多少等等。

2.从整体上推动课程游戏化。游戏化并不是简单地把教案改一改就可以了,也不是多做一些游戏就可以了。而是应该把课程游戏化看成是一个系统工程,先从理念的更新入手,准确地审视目前的课程建设水平,再多挖掘资源,研究游戏化组织的多种组织形式等,从多方面考虑,整体上推进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幼儿园课程游戏化。

3.消除一些误解。很多老师认为课程游戏化就是游戏的设计有预定性目的,强调老师的指导作用,在课程表上写上游戏课,在活动中硬加游戏环节,进行专门的游戏比赛,对老师的游戏教学进行检查等,这些是一种手段,而不是最终的目的,要从幼儿的身心发展考虑,让课程游戏化成为一种育人的游戏活动,真正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二、课程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实施

1.运用游戏化课程帮助幼儿适应环境。大班的孩子经常接触绘本,他们能仔细观察图片,解读图片内容,大胆想象猜测故事情节,并愿意积极表达,但是孩子们对九宫格形式的绘本很少接触。大班的孩子已经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还有不到一年的时间他们就要升入小学,进入新的环境,认识新的老师、新的同学,适应新的生活,很多幼儿对小学生活向往,也有些孩子有些畏惧,他们不知道如何去适应新的环境。我们可以运用游戏化的活动帮助幼儿很快适应生活环境。比如,《奥古斯汀》是一则绘本故事,它的文字非常少,用简短的文字构筑出一个跌宕起伏的故事:因为爸爸有了新的工作,喜欢画画的小企鹅奥古斯汀跟着爸爸妈妈搬家去北极,在那里他转进了新的学校、新的班级,认识了新的老师和同学,很快,奥古斯汀用自己的方式适应了新的生活。本次活动将绘本内容以九宫格的形式呈现,引导幼儿根据九宫格提供的关联图片信息进行分析和解读,并能积极表达,同时通过九宫格游戏的形式引导幼儿懂得面对未知的环境要有积极的心态,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2.运用游戏化课程帮助幼儿形成丰富的语言。大班的孩子非常喜欢阅读绘本故事,故事中生动有趣的情节以及形象的画面能引起孩子们阅读与讲述的兴趣,他们能通过观察图片、结合故事线索能较快地理解并讲述故事内容。同时大班的孩子对动物非常感兴趣,特别是对一般人都比较害怕的蛇类有着独特的好奇。故事中的活动中大部分孩子能尝试用清楚的语句进行讲述,但是有的讲述不够完整,词汇量不够丰富。比如,举行一次绘本《克里克塔》的活动来丰富幼儿的词汇量,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绘本《克里克塔》,故事主要描述的是一条友善、聪明、可爱的蛇与一位老太太温馨地生活在一起,老太太像爱孩子一样爱着这条蛇,蛇也像亲人一样和人们友好相处的故事。故事充满温情又不乏幽默,充满智慧又不乏想象。本次活动主要通过自主阅读和游戏感受蛇的聪明及与波特太太和小朋友的友好相处,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

3.运用游戏化课程帮助幼儿学会社会交往。大班孩子喜欢绘本阅读,具有一定的自主阅读能力,在老师情境渲染下,能体会出绘本中角色的矛盾心理,并能结合生活经验自发产生帮助他人的意愿。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肯定会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由于缺乏自控能力往往不能很快改正,这时朋友的相伴和智慧帮助就显得尤为重要,孩子们在智慧帮助朋友方面缺乏经验。比如,《怎样才能不吃掉我的朋友》是一本能一下抓住读者的眼球,勾起读者阅读兴趣的绘本。绘本中的主角是一只孤独、寂寞,且有着随时会吃掉朋友坏习惯的小恐龙,“怎么才能不吃掉我的朋友?”这是小恐龙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尽管每次他都想忍住不去吃掉朋友,可这个坏习惯却总是改不掉。直到一只个子小小、灵活聪明的小老鼠莫罗出现,它用了一个聪明的小计策教会了小恐龙做蛋糕。小恐龙在朋友莫罗的相伴和帮助下,改掉了吃朋友这个坏习惯。本次活动以绘本情景为载体,以“九宫格”游戏为推手,引导幼儿在倾听和观察中理解小恐龙“吃与不吃”的矛盾心理,懂得思辨,产生想帮助小恐龙这个朋友的意愿。最后孩子们在感受到“一个人做事有点难,有了朋友的帮忙就简单”的基础上,用画笔画下自己的帮助之法,进一步体验朋友相伴的重要。

参考文献

[1]虞永平.课程游戏化的意义和实施路径[J].早期教育(教师版),2015(3)

[2]范晓丽.浅析幼儿园游戏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亚太教育.2016(10)

[3]徐仲武.读《幼稚园教材研究》,随想“课程游戏化”[J].幼儿100(教师版)2016(03)

浅谈幼儿园数学教学游戏化的策略 篇11

那么如何利用游戏引发幼儿的主动学习,理解数概念,感知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性,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和对事物的探究精神呢?

一、幼儿数学游戏的选择与设计

1.游戏选择与设计要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

《规程》提出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和指导游戏。教师在设计游戏时,内容要重点突出数、形知识,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规则不要过于复杂,而且情节应是幼儿所能理解的。要根据孩子的认知特点,有目的地选择和设计一些相应的数学游戏。小班和中班的数学活动应以游戏为主,大班可适当减少,这样有利于培养幼儿学习习惯和认真完成学习任务的态度。例如:我在组织中班认识5以内的教学活动时,我以“送数字宝宝回家”引出课题,通过让幼儿目测5间房子上的花朵的数量,提高他们计数的能力。美丽的花儿是小朋友熟悉并非常喜爱的事物,生动有趣,符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征,让他们在愉悦的情绪中,轻松获得了数学知识。

2.游戏的选择与设计要源于生活。

《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实际进行。”数学不是脱离幼儿生活的抽象概念、定义和公式,而是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来的、与幼儿生活实际密切相连的。我们的周围,每样物品都以它一定的形状、大小、数量和方位存在着,只要做个有心人,就能在生活中找到无处不在、无所不有的数学素材。数学游戏的选择与设计要贴近幼儿的生活,幼儿在生活中感兴趣的任何事物,都是我们引导幼儿主动学习和实施教育的契机。如通过生活中的“红绿灯”、“倒计时”联想,引导幼儿形象地感知并发现顺数、倒数的数序规律。我们要善于抓住幼儿的兴趣点,因势利导,选择设计相应的数学游戏,展开教育活动。

3.游戏的选择与设计要注重各领域的有效整合。

数学游戏的设计还应注重各领域的有效整合,促进幼儿综合能力的发展。《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提出,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它指出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要注重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而不是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数学游戏时不能仅仅局限于数学领域,要着眼于幼儿的全面协调发展。

一个好的数学游戏既要有一定的知识性,还要有趣、好玩,让幼儿在“玩”中学数学,让幼儿在游戏中开始亲近数学,感知数学,从愉悦入门,在主动学习中不知不觉地完成数学经验的自我建构。

4.为数学游戏创设轻松愉快的游戏情境。

游戏是儿童身心整体参与的活动,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情境性,它包含着各种情感的萌芽。游戏是幼儿喜爱的活动,它为幼儿提供了一个愉快、轻松的环境。因幼儿年龄的限制,他们基本上是以无意注意为主,因此,通常他们的注意力较难集中,只有在情感的带动下才能处于兴奋状态,对活动产生兴趣。所以,教师必须巧用语言、巧设情境,适时适度地把幼儿带入他们感兴趣的游戏情境之中。无论大班、中班还是小班,所有的幼儿都非常喜欢听故事,把故事和数学游戏有效地结合起来,更好地增强数学游戏的趣味性,更有利于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游戏活动中来。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性得到最大的体现和发挥,幼儿处于主动学习的状态,才能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极大地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创设轻松愉快的游戏情境,既可满足幼儿的游戏需要,又可培养幼儿的数学能力。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的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使幼儿体验到数学的重要性和意义,在不断接受挑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自信心,感受和体验到其中的乐趣,获得主动发展。

二、寓数学教学于游戏之中

1.在角色游戏中渗透数学知识。

角色游戏是儿童自己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各种主题的游戏都可以渗透数学知识。在角色游戏中充满丰富的数学教育的契机,在游戏环境的创设、游戏过程中问题的解决以及游戏环节的推进等,都可以对幼儿进行数学知识的渗透。角色游戏能使幼儿在既轻松又自然的情况下获得数学知识,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如:我在“水果超市”的游戏中,引导“售货员”给各种水果标上价格,“顾客”按价格的高低来选择“商品”。这一游戏活动真实有趣,不但提高了幼儿认识数字的能力,而且使幼儿从内心自发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从而激起幼儿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2.在结构游戏中渗透数学知识。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逻辑数理知识不是来源于事物本身,而是来源于对物体的操作和对其动作的内化。”由此可见,在动作基础上建构起来的数学知识,才真正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我们要把数学活动和结构游戏相整合,在结构游戏中促进幼儿动手操作能力的提高,发展幼儿的空间概念和数学概念,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如:我们在进行“美丽的城堡”建构游戏时,引导幼儿在游戏前先仔细观察城堡的外形结构和特点,然后幼儿自主选择所需材料,与同伴合作进行创作“美丽的城堡”。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提问他们:这些作品由哪些形状的积木组成的,它们有哪些不同的颜色,有多少块积木组成等问题。幼儿在运用积木搭建的过程中,既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又获得各种包括空间、几何图形、数量等数学知识,主动建构了抽象的数学概念,积累了丰富的数学经验。

3.在体育游戏中渗透数学知识。

体育游戏是幼儿非常乐于参与的活动。数学知识在体育游戏中的渗透很广泛,在各年龄段的体育游戏中都可以运用。教师可根据幼儿兴趣和年龄特点在不同的体育游戏中适宜地渗透数学知识,幼儿在玩玩乐乐中锻炼身体的同时,自然而然地获取数学知识。如我们结合分类、单数、双数设计了体育游戏“小刺猬背果子”;结合几何图形的认识,设计了体育游戏“跳房子”等。

4.在音乐游戏中渗透数学知识。

音乐游戏是孩子最喜爱的一种活动形式,在进行音乐游戏时,可以在某一部分或某一环节将数学知识渗透其中。在适当的时候,将一些数学内容巧妙、合理地融入到音乐游戏中,能够大大提高幼儿学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我们在音乐游戏“找朋友”中,给幼儿带上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数字的胸饰,在音乐中边唱边跳,寻找和自己数字相同、颜色相同或形状相同的幼儿做朋友。在音乐游戏“开火车”中,引导幼儿联想:火车有几节车厢,可以请多少小朋友来坐,请多少男孩、多少女孩......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幼儿的情绪显著高涨,游戏的积极性明显提高,思维辨别能力明显加强。

总之,游戏能把被动的学习变成主动的学习;游戏能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具体形象;游戏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使幼儿获得主动发展。因此,数学教学游戏化将会给幼儿带来一个崭新的主动探索的世界。

试析幼儿音乐教学游戏化的策略 篇12

一、幼儿音乐教学游戏化的作用

在德国曾有学者提出, 儿童早期的教育与其以后的而发展有着密切联系, 是培养孩子各种兴趣的重要时期, 而游戏是教学和生活过程中启发孩子和引导孩子最自然的方式。在幼儿音乐教学过程中, 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游戏, 可以将教学与游戏很好的结合在一起, 在整合各种教学资源的同时, 提高教学质量和孩子的学习效率, 最终达到增强孩子学习积极性的目的。与此同时, 通过将不同形式的游戏与音乐教学内容相结合, 还可以使其发挥提高幼儿身体和四肢协调能力的作用。在实践教学过程中, 音乐教学游戏化的各种资源的优化配置, 可以使音乐教学变得更加生动, 不再是枯燥的形式教学。与此同时, 幼儿音乐教学游戏化这种教学模式, 可以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创造力等, 通过感知不同形式的音乐, 最终促进幼儿综合素质全面提高。

二、幼儿音乐教学游戏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教学游戏化的重视程度不够

随着幼儿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 幼儿音乐教学的形式变得多种多样, 在一定程度上很好的满足了孩子成长的各种需求。但是, 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幼儿音乐教学游戏化还没有完全得到重视, 教师没有很好的将音乐教学和游戏结合在一起, 导致孩子的学习兴趣无法得到有效激发, 从而无法影响孩子各方面能力提升。

(二) 游戏的选择和运用不够合理

在课堂上, 游戏的选择和运用存在一些不合理问题。首先, 游戏的形式过于单一, 没有真正融入教学全过程, 只是运用在音乐教学的某一个环节;其次, 由于受到场所等外界因素的影响, 教学游戏化没有选择没能很好的与实践相联系, 没能达到促进幼儿综合素质全面提升的真正目的;最后, 教师花费较多精力在游戏的趣味性上面, 占用教学课时较多, 不能真正提高幼儿的学习能力, 更不能达到提高幼儿综合素质的目的。

(三) 教学游戏化整体效果不佳

由于受到场地、器材等教学资源的影响, 幼儿音乐教学游戏化很多情况下不能正常开展;又由于幼儿本就处于最初级的学习阶段, 教师很难面面俱到, 影响了教学的正常开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 教师不能将其很好的结合在教学中, 甚至出现偏离教学目标的情况, 从而无法达到提高音乐教学整体效果的目的。

三、幼儿音乐教学游戏化的实施策略

(一) 转变教学观念, 开放课堂教学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教师必须快速转变教学观念, 不断开放课堂教学, 才能使幼儿音乐教学游戏化得到真正实践, 从而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创新。例如:目前使用较多的音乐游戏“拉小手”, 在音乐的陪伴下, 幼儿的心情会变得更加愉悦;在“捉小鱼”这个游戏中, 幼儿先学会唱歌, 接着跟着音乐学习小鱼游动和吃食的相关动作, 可以让他们在欢悦的乐曲中体验到音乐教学游戏化带来的乐趣, 从而增强孩子们学习音乐的兴趣。

(二) 丰富教学内容, 提高教学质量

现代教育中, 幼儿音乐教学游戏化的有效实施, 需要教师不断丰富教学内容, 注重时间和形式的有效结合, 在增强学习各方面能力的额同时, 还需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最合适的游戏, 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由于幼儿的成长环境各不一样, 他们都具有各自的特点, 并且, 幼儿正处于自我意识较强的阶段, 所以, 想要不断提高幼儿音乐教学游戏化的教学质量, 就必须在提高幼儿审美能力的同时, 让他们跟着音乐节奏练习各种技巧。如《水果蹲》这个游戏, 将所有的孩子集合到一起, 依次排队选择不同的水果名称并进行分组, 在游戏的过程中遵循2/4 xx x|xx x|xx xx|xx x‖的节奏口令, 并配以指令词汇如“苹果蹲, 苹果蹲, 苹果蹲完草莓蹲”等。这个游戏就很好的培养了整个班级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 让孩子们在游戏的过程中感受到音乐学习带来的乐趣

(三) 提高教学水平, 提高综合素质

音乐教学游戏化的合理运用, 最主要的作用是辅助教学。教师要正确将游戏和音乐教学结合, 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的过程中, 锻炼身体, 增强学习能力。在实践教学中, 音乐教学游戏化的特点是内容形式多种多样, 可以很好的提高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培养孩子良好的音乐爱好的学习习惯, 促进孩子全面发展。如在《我的好妈妈》歌曲教学的这个内容上, 通过游戏的方式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思想品德, 让他们养成关爱家人、帮助别的的习惯, 对于引导幼儿形成正确的社会观、价值观等有着重要影响。

(四) 创新教学方法, 提高综合能力

随着教育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 现代幼儿音乐教学游戏化的不断实施, 需要创新教学方法, 促进教学方法多元化发展, 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 满足幼儿学习的各种需求, 最终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如采用鼓励的方式带引导幼儿进行音乐学习, 不断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并且, 鼓励的方式要多种多样, 如在热烈的掌声中、在取得较好成绩的时候、在做了好人好事之后等情况下, 对于提高幼儿的综合能力具有重要影响。

综上所述, 幼儿音乐教学游戏化的合理运用, 需要教育教学中给予高度的重视, 将音乐教育教学游戏化不仅仅需要教师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 还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与游戏设计能力, 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驾驭与设计能力上有所培养与提高。音乐游戏对于幼儿的音乐教育来讲是一项艰巨而长久的任务, 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 才能真正提高音乐教学整体效果, 达到教育教学的真正目的, 最终提高幼儿综合素质。

摘要:现代发展中, 幼儿音乐教学需要不断创新, 才能更好的满足幼儿成长的需求, 使幼儿音乐教学体现得到不断完善。在幼儿音乐教学中运用游戏, 可以激发幼儿的音乐兴趣, 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本文就幼儿音乐教学游戏化的作用进行阐述, 对幼儿音乐教学游戏化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 提出幼儿音乐教学游戏化的实施策略, 以不断提高幼儿音乐教学游戏化的整体效果, 确保幼儿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关键词:幼儿,音乐教学,游戏化,策略

参考文献

[1]孟霞.欣赏教学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探究[J].赤子 (上中旬) , 2015 (4) .

[2]潘明星.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幼儿舞蹈创编中的应用[J].学周刊, 2015 (4) .

[3]蒋金芳.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视界, 2015 (4) .

[4]邓笑言.论述多元化幼儿音乐的教学模式[J].赤子 (上中旬) , 2015 (3) .

上一篇:精益物流的信息平台下一篇:情感投入与教学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