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游戏与活动

2024-09-17

幼儿园游戏与活动(通用8篇)

幼儿园游戏与活动 篇1

幼儿园课程与游戏活动整合的研究

敦化市大石头镇中心幼儿园 毕海英

一、摘要:

对幼儿园课程与游戏活动整合的研究,探索一套适合幼儿发展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以游戏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幼儿园的课程以整合学习模式为主,强调全方位的学习快乐学习创造学习,并在此基础上推崇知识教育、道德教育、情感教育和审美教育的有机结合,培养幼儿在体、智、徳、美诸方面全面发展,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

二、课题提出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也是解决幼儿身心发展的内部矛盾最好的方式,在游戏活动中幼儿能够控制所处的环境,表现自己的能力和实现愿望,从成功和创造中获得愉快。有效的借助游戏融入教学活动中,寻找他们的交叉点,尝试把它们联系到一起,建立一个有效的教育空间,将是我们课题研究的重点。

当前,我市幼儿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教学质量和办园水平也不断提高,教育改革在逐步深入,幼儿园的课程研究也被广大幼儿教师所重视。然而以往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已不能适应现代教学改革的需要。目前幼儿园进行的游戏活动和教学活动往往是单一进行的,表现在内容单调枯燥,陈旧单一,重智能,轻能力,难以适应当前幼儿教育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结合幼儿园实际情况,提出了幼儿园课程与游戏活动整合的课题研究。

三、课题界定、提出的依据

所谓“幼儿园课程和游戏整合的研究”就是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根据幼儿天生好奇、好动、好探索的天性,充分利用幼儿感兴趣的游戏,调动幼儿的积极参与活动,有效的借助各种游戏达到教学目标..课题提出是依据《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它突出了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地位,强调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并贯穿在教学实践中,达到教学活动和游戏活动的有机整合,实现课程所要达到的培养目标。

四、研究的对象、内容和方法

(一)、本课题研究时间为三年:2007年9月——2010年9月

研究对象为大石头镇中心幼儿园学前班的全体幼儿。

(二)、研究的内容

1打破单一性和封闭性教学形式,启用开放式教学模式,在时间和空间和空间上充分的开放,在课程上根据幼儿的需要和活动的需要来安排,幼儿的学习是利用广阔的自然和社会环境,让幼儿去体验去探索去收获.2有效的把游戏与课程中的主题活动领域活动区域活动整合,达到教学目标.3改变传统的教师教幼儿听,教师示范幼儿模仿,教师表演幼儿观看的教学方法.让幼儿在有趣的游戏中去探索去发现去体验,培养幼儿主动思维.(三)、本课题主要采用以下几中研究方法:

调查收集法、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经验研究法、观察法、实验研究法、比较法。

五、研究过程

(一)、实施前的准备工作:

1、理论学习,加深认识,明确意义。

我园接受课题“幼儿园课程与游戏活动整合的研究”任务后,成立了以园长为组长的课题领导小组,确定本研究将在学前班中开展,承担对课题的实验。研究内容确定下来以后,我们制定教研计划,每学期两次教研活动,课题小组成员分头收集、整理有关游戏方面的资料,组织学习和讨论.同时针对我园的条件和环境,结合教师的文化水平和研究能力,多次组织小组成员认真学讨论总课题组的文件,学习有关幼儿园课程和游戏方面的文章,提高教师对课题的认识。最后我们拟定了“幼儿园课程与游戏活动整合”的研究实验方案,计划和开题报告。

2、召开座谈会,更新教育观念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理念,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对幼儿情感、能力技能、知识和态度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课题,我们组织课题组全体人员系统学习和讨论《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理念,外出参加省市有关培训、进修。通过学习、座谈,我们对幼儿园课程与游戏活动整合的研究课题有了较深的认识。

(二)、课题的组织实施工作

成立领导小组、课题研究小组。课题组成员副园长毕海英全面主持课题的研

究实施工作。课题研究小组成立后,要求根据课题组的目标制定详细的研究计划,每学期写出研究进展报告(总结),期末交课题组。课题组归纳总结,由副园长进行阶段性总结,每年底向敦化市科研教研室报告课题进展情况和下一年度的研究计划。在研究过程中,我们采取了联合攻关、集体协作、分工负责的做法,保证了研究科学有序的进行,也培养了教师的科研能力。

(三)、按研究计划开展课题研究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阶段(2007年9月——12月)

1、广泛搜集资料、深入实践调查。

我们先后在学校图书馆和教育信息网上收集有关幼儿园课程和幼儿园游戏方面的资料,了解与幼儿园课程相关的游戏资源信息。并充分利用了网络的优势,上网收集有关资料和理论,搜索了大量的游戏资料。在查阅和搜索资料过程中,我们发现有关幼儿园游戏的知识很多,但研究幼儿园课程与游戏活动整合资料却很少,这使我们更加感到了这项课题研究的价值,增强了研究的信心和动力。同时,我们将游戏按幼儿年龄大小、人数多少、游戏的形式、游戏的方法和器械的种类进行了整理和分类。大致分为如下五类:智力类、表演类、角色类、结构类和运动类等。通过游戏的搜集和分类,使教师进一步更新了教育观念.2、认真作好整理工作,汇总材料。

组织教师深入实验,接触、调查、理解《纲要》,掌握了新教材对教学的新要求,特别是对幼儿园体育教学的新要求。教师在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的同时,对教师的指导行为进行了实践与研讨,总结了在实施课题实验时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为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作好一切思想和物质准备。

第二阶段:尝试、实践与指导(2008年3月——2010年3月)

我们在学前班幼儿中开展了实践活动。制定幼儿园课程和游戏整合的研究教学活动内容与实验研究计划,对幼儿进行游戏指导,并在指导过程中对适合幼儿发展的游戏进行改编和创新。

首先:尝试阶段

(一)、领会游戏与教学的优化整合,处理好游戏与课程的关系。

在观念转化为实践的过程中,教师遇到首要问题就是“整合观”在集体教学活动中的体现。强调学科要求、强调教师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已远远不能适应课程的有效整合、师生共建与教育个别化的时代要求。因此,我们将集体教学活动各环节进行分段解剖,从观念上的整合;目标上的整合、内容上的整合到资源上的整合,方法、手段及手段上的整合,进行层层对照、分解,从提高幼儿的基本素质出发,发挥课程的整体效应,达到对教育各要素的多样化、多层次的整合。

1、打破学科间界限,加深搭班老师之间的配合与衔接,从而实现课程内容、形式的有机整合。以往根深蒂固的学科教学体系,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新课程的实施和展开。打破分科制,体现整合性,新的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往的分科制被彻底打破。两位教师同时深入班级,根据幼儿不同的年龄特征和班级实际情况,以主题的形式开展活动。在主题活动的预设方面,互通相关信息,共同商定、调整阶段目标,在内容安排上进行有效的衔接和统一。

2、资源的整合,使课程由狭变广、由静变动。

新课程的一个显著变化是拓展和整合了课程与教学资源,教育资源的整合是与教育内容的整合紧密相关的,教育资源中蕴涵着多种教育内容,对教育内容的整合,有利于教育内容的整合,有利于拓展幼儿教育的空间,丰富幼儿教育的方法,形式和手段,使课程由狭变广、由静变动。我们利用农村的广阔资源,进行有机地整合,使资源能真正协调、一致地对幼儿成长产生积极、有效的影响。幼儿所处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都开始成为学习探究的对象,成为幼儿学习的“课堂”。

3、支持和推动幼儿的生成活动课程。生成课程其实是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具有以孩子为本的教育理念,要善于观察孩子并捕捉孩子活动中的问题,从孩子生成的问题出发设计主题,为孩子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实施过程教师不拘泥于预先设定的程式,而是鼓励教师互动中的即兴创造,智慧的碰撞,留意课程的动态生成过程。教师既要设计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有激励作用的、愉悦的课程经验,也要有效利用日常生活和常规中的偶然、非预设的机会和经验;既让幼儿有机会参加成人设计的活动,也使其有机会自己设计活动,投入到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自发产生的活动之中,以更活跃的形式展开活动,切实体现了“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和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二)转变观念,从数学活动开始进行了课程与游戏的整合的研究。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与各项活动之中。游戏是儿童主动的自愿的活动,他是适应儿童内部的需要而产生的。游戏不是模仿,而是通过想象去反映现实生活。具有这些基本特征的语言、计算、音乐、美术、身体运动等活动,从本质上讲都是游戏。幼儿园的教学活动应是有目的、有计划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的活动;是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是教师根据教育目的有计划指导幼儿进行的学习活动。如果作为一个集体教育机构,在幼儿园整个教育中没有教学时不可想象的。那么,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幼儿学习语言、计算、音乐、美术、身体运动、科学知识等的活动都是教学,它是游戏活动不能替代的。那么如何才能实现游戏与课程的优化组合呢?首先充分认识游戏和教学这两类活动的性质和价值;其次做到在教学实践中游戏活动和教学活动的互补,使整个教学活动变的完善;最后打破单一性和封闭式教学形式,从根本上改变“放羊式”和“灌输式”的教育形式,让幼儿在有趣的游戏中去探索、去发现、去体验。在统一认识后,我们最初是从数学开始研究的。以往教师主要运用灌输的方法循序渐进地将数概念交给幼儿。根据皮亚杰的理论:儿童不是通过教而学会算术的,而是自己从新发明算数的。皮亚杰认为:“假定儿童只是从数学中获得数概念和其他数学概念,那是一种极大的误解。相反,在相当程度上儿童是自己独立地、自发地发展这些观念和概念的。”根据皮亚杰理论我们精心设计教育方案,组织和安排了系统的能刺激幼儿数思维的集体游戏,并注重运用日常生活情景,刺激幼儿的数思维。在数的教学活动中,幼儿主动的游戏成了这个领域的主导性活动,只是在必要的少量的时间内,教师才以个别教学的形式教给幼儿一些适合其发展水平的数概念。

刚开始进行课题实验时,部分教师担心以游戏替代教学是否会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但是经过实验和教师自身的实践,看到了幼儿在游戏中表现出来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看到了幼儿在宽松的环境中数概念的形成反而优于传统的教学活动,教师们的顾虑打消了。如在数学活动中;“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这一活动中,我们组织安排了能刺激幼儿思维的系列游戏《学做解放军》。以打敌人为目的,一路设计障碍,让幼儿亲自体验困难,并想办法解决。在情境游戏活动中即进行了10以内的加减运算,又锻炼了幼儿跳、钻、爬、跑等的能力,也培养了幼儿勇敢探索精神,不怕困难和战胜困难的决心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数学游戏以幼儿的探索感受和能力的发展为主,教师指导为辅,考虑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刺激幼儿的数思维,使幼儿在愉悦的环境下,在不知不觉中学会数学知识。其次:实践阶段

1、拓宽教师的视野,以主题活动为主,积极引导教师开展教研活动。

为了提高教学水平,我园有针对性地组织业务学习,对教师进行理论指导,以达到理论指导实践的目的。幼儿园选派教师外出参观学习,拓宽教师的视野,以此来增强教师对幼教信息的把握,启迪教学灵感,在此基础上全园开展教育教研活动。鼓励全园教师积极参与园内的课题研究活动。幼儿园的保教质量是离不开教育教学研究的,我们始终把教育科研作为创特色园的重要条件之一,本学期以来,幼儿园先后对课程、游戏等活动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从材料的投放到每一个环节的安排都作了的研究,使教师的观念与实践真正融为一体,教育教学水平也提高得较快。《幼儿园课程和游戏活动整合的研究》是我园的省级课题,我园开展了以主题活动与游戏活动整合的研究,每学期都开展观摩课,教师们以游戏活动为主线,以吉林省主题活动课程为主要内容,整合了数学、音乐、体育、语言、绘画等内容,充分体现了幼儿园五大领域活动的互相融合的原则。

2、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幼儿的个体差异,选择游戏.。

起初一段时间,我们进行游戏时忽略了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常常把幼儿放在被动和被支配、受教育的地位,对制定的目标也都是采取同意化、一刀切的要求,使得一部分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并不高。通过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进一步学习和讨论,将新的教育理念渗透到游戏进行当中,找出适合现代幼儿特点的游戏进行多次实验和研究。,现在我们已经清楚的认识到,幼儿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是发展的主体,应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过去我们把游戏看成是简单的玩耍,今天,我们在研究游戏的过程中特别强调幼儿与教师之间情感的沟通,强调教师对幼儿的理解和尊重。这一研究过程是教师观念不断更新的过程。

3、对于每次的课题汇报活动都要进行观摩和讨论,观摩活动结束后我们一般采用自评和互评的方法,找出教学活动的利弊得失,这个过程我们一般把观摩和讨论的主动权交给老师,它一方面使个人成果得到展示,另一方面也锻炼教师的理论水平,使她们不断用新的教育观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育目标和游戏规则方法,使游戏更适合教育规律和要求,让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第三阶段:总结(2010年3月——9月)

在课题开展过程中,我们定期组织课题交流活动,互相交流教学经验探讨游戏中出现的问题,不断提高科研水平,每个学期都有切实可行的游戏计划,学期末进行总结和交流,保证课题的顺利进行,对幼儿园课程和游戏整合的研究活动效果进行总结,写出研究报告.总之,我们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通过一系列的学习、研究、观摩、讨论和反思。教师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在游戏中不断将新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育实践,通过课程和游戏整合的研究,培养了教师的科研意识和教育实践能力.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我们今后要更好的发扬成绩,使幼儿园课程和游戏整合的研究的开展取得更好的实效。我园申报的《幼儿园课程和游戏整合的研究》课题受到了吉林省教育学会和敦化市教研室领导和专家的高度赞扬与重视,专家们认为该课题的研究,为我市幼儿园课程改革做出了贡献,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

通过《幼儿园课程和游戏整合的研究》实验研究,我们领会游戏与教学的优化整合,处理好游戏与课程的关系的教育价值,探索了一套适合幼儿园课程和游戏整合的内容、形式和要求,寻找出了幼儿园在课程和游戏设置、课程和游戏内容、课程和游戏目标及课程和游戏方法等方面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培养了教师的科研意识和教育实践能力,促进了教师的成长,同时也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一)、开展幼儿园课程与游戏活动整合的研究,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1、理论意义:

幼儿是课程的主人,幼儿园的课程是关注幼儿活动方式和活动过程的视角为出发点,以幼儿的体验、探究和交往为核心,力求体现《纲要》精神,以幼儿为本的过程,为了实现课程所达到的培养目标,根据幼儿天生好奇、好动、好探索的天性,我们以游戏活动为主体,有效的借助游戏活动达到教学目标。

前苏联心理学家柳布亚斯卡娅所说:“正是这种把以前会获得的印象组成新的创造物的可能性,正是这种对自身力量的考验, 使游戏是儿童巨大的源泉。”由此,将课程与游戏有机融合,促进幼儿主动、全面和谐发展。

2、实践意义:

通过课程与游戏整合的研究,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以往的灌输式的知识教学以不能适应今天的幼儿发展了。只有通过主题身体力行的活动,形成发展和提高幼儿素质所必须的好奇心、求知欲、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这就需要结合幼儿天性设计有针对性引导性并于幼儿智能需求课程相配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最大限度地发挥智力和潜能,是教育在每个幼儿身上得到最大的成功。因此,幼儿园实施课程与游戏活动有机整合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二)、开展幼儿园课程与游戏活动整合的研究,培养了教师的科研意识和教育实践能力。

幼儿园课程和游戏整合的研究,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承担课题的教师不断对课程和游戏进行挖掘,认识到游戏在教学活动中的教育价值。我园的课题实验教师张宁积极参加敦化市幼教部门组织的各项教研活动,也取得了相应的成绩。如:2007年10月13日实验教师参加了幼儿园主题活动讲课竞赛活动教学《拓印仙人掌》荣获一等奖;2008年4月11日在敦化市幼儿园“模拟教学”讲课竞赛中主题活动《兔妈妈请客》被评为一等奖。同时,为保证课题的顺利进行,每学期业务园长毕海英对课题研究都做了详细的总结。课题组成员根据研究撰写了多篇论文,如王艳坤撰写的《注重幼儿的探索活动》获敦化市幼教协会第十届年会获一等奖,毕海英撰写的《家园合作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在敦化市幼教协会第十届年会获一等奖,《谈游戏在幼儿全面发展中的作用》在中国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论坛征文评比大奖赛中获二等奖。张宁撰写的《学中游戏,游戏中学》在全镇教师论文评选中获一等奖,进一步提高了教师的素质,保证了课题的顺利进行。

七、课题研究的社会反响

在我园开展的幼儿园课程和游戏整合的研究实践过程中,我们惊喜地发现:幼儿园课程和游戏整合打破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启用开放式教学模式,在课程上根据幼儿的需要来安排,有效的把游戏与课程中的主题活动、领域活动和区域活动整合,达到教学目标。让幼儿在有趣的游戏中去探索、去发现、去体验,促进幼儿在体、智、徳、美诸方面全面和谐发展.该课题受到了我市教研室领导的高度重视和赞扬,得到了专家和同行的认可,教研室老师多次亲临指导,使我园在敦化市教科研工作中,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专家们认为该课题的研究,为我市幼儿教育课程改革做出了巨大贡献,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八、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研究的设想

通过这项课题研究,我们切身地感受到,幼儿园搞科研对提高教师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更深刻地感受到:我们的理论功底还不足,科研水平不高,对一些问题的研究似是而非,与科学意义上的教育科研、与上级领导和专家的要求还有很大距离。为此,我们一定在专家的指导下继续深化这项课题的研究。

九、问题与思考

两年多来,我们在课题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但是,研究是无止境的,只有不断地寻找问题,思考对策,才会有前进的动力,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的不足:

1、研究过程中,教师积极性高,但缺乏深度,学习不够自觉,知识面不广。往往出现为课题研究而学习,存在要干什么学什么,从学习内容上看,对操作性的知识爱学,学会快,对理论性的知识不求甚解。为此,我们要做到天天要自学,周周集中学,月月来交流,做到既经常又深入。

2、对资料积累和分析不够重视。往往出现有行动无记录,研究痕迹缺损,对检测数据资料缺少保存意识,对数据的分析、处理不够重视等,这是我们今后研究工作需改进的重要方面。

3、如何使亮点更亮,将成为我们今后一段时间的研究重点。如何有目的、有系统地开发幼儿的游戏活动,与课程有机地整合,形成本园课程的一大特色,是我们的今后努力方向。

十、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2.《幼儿园工作规程》

3.《幼教新视野》《学前教育》《幼儿教育》 4.《吉林省教育学会科研课题管理办法》资料

幼儿园游戏与活动 篇2

一、幼儿园开展运动游戏活动的现状

如今幼儿园开展的运动游戏有很多, 比如常见的小班运动游戏解救球宝宝、小白兔搬萝卜、跳房子、钻山洞、母鸡孵小鸡、滑滑梯等;中班的有螃蟹运瓜、小山坡、小司机、蚂蚁运粮等;大班的有丢手绢、切西瓜、贴烧饼、跳竹杆、轮胎趣玩等等;还有一些有地域限制的运动游戏, 比如在沙坑里开展的游戏, 有快乐的运沙工、沙地寻宝、沙滩排球等游戏。在平常的游戏过程中, 孩子们几乎都能参与到游戏当中, 游戏的开展也还比较顺利, 但也发现了一些游戏开展方面的问题:

(一) 有些孩子是在不愿意的状态下被动地参与到游戏当中。比如在小班幼儿在玩《小白兔搬萝卜》这个游戏当中, 有些孩子呆呆地站在一旁不想加入, 在老师和部分幼儿的“呼喊”下, 这个孩子参与到游戏中去了, 但是在“搬萝卜”的过程中, 他手里拿着萝卜的实物, 就是不按游戏规则采用跳跃的方式来回, 而是懒洋洋地来回走, 这个孩子“搬萝卜”只是为了应付游戏了事;在游戏《钻山洞》中, 孩子们一开始转山洞兴趣还是比较高的, 可是一味的重复一个“钻”的动作,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虽然不是太难, 但孩子们玩了一会儿, 兴趣大失, 导致游戏被孩子们“冷落”了。对于这样的案例数不胜数, 作为教师我们是否应该反思:是孩子不愿意玩这个游戏, 还是游戏情景激发不了孩子们的游戏欲望, 还是游戏的材料本身已经失去游戏的有效性和适宜了呢, 有待我们的思考。

(二) 真正意义上属于幼儿的游戏活动时间不足。如今幼儿园里的游戏活动多在每天的晨间户外和集体的体育游戏活动时间或者下午离园之前开展的一些体育游戏, 大、中、小班均如此, 在下午离园之前, 孩子们的心思大多已不在游戏上, 此刻开展游戏的时间较正常时间段的游戏显得更仓促, 孩子们投入状态也大打折扣。日常的游戏中, 在游戏开始之前的组织、游戏规则介绍和游戏之后的点评等要花掉很多的时间, 真正属于游戏的时间很短。

(三) 教师在游戏过程中缺乏观察与评价。如今在游戏过程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种状态:孩子们在无精打采地做着游戏, 教师在一旁呆呆地观望或是和其他老师聊着天, 等到游戏结束后, 教师要么不进行评价, 要么评价得很笼统, 比如“甲很棒, 乙不错, 丁也很好”之类的话语评价, 此评价缺乏针对性、客观性, 属于一种游戏过程中发现幼儿某个细节点上的无效评价。

二、游戏方式和游戏器械“新”选择

(一) 对游戏方式的选择。幼儿做事情很多时候是凭借着自己的兴趣, 在游戏中也一样, 当他喜欢某一个游戏时, 就会欣欣然参与到其中, 当他不喜欢某项游戏时, 就常常表现出无精打采地在一旁观望。因此, 教师在平常的游戏过程中, 一定要注意观察, 看哪些游戏受班里大部分幼儿的欢迎, 而哪些游戏则许多幼儿都不愿意做, 通过观察, 在组织游戏时, 就要尽量避免选择班里许多幼儿都不喜欢参与的游戏。此外, 教师还可具体地观察每一位幼儿对游戏方式的喜好情况, 比如某一位幼儿很喜欢哪一项游戏, 而对哪一项游戏兴趣不大, 等等。

我根据对自己班里孩子的观察, 发现班里的许多孩子天气温度适宜的情况下都喜欢在沙坑里做游戏, 比如在沙地里当运沙工, 在沙地里寻宝、打沙滩排球等等, 且发现了有几个孩子特别爱打沙滩排球, 有几个孩子特别喜欢玩运沙工的游戏, 另外, 还有一些孩子喜欢在我们的“小花园”里玩, 利用自然情境, 秋天的时候对落叶赛跑、崎岖小路、梅花山庄等游戏很执着。这样, 我很快发现班里几乎每一个孩子都有至少一两项自己特别钟爱的游戏。在观察到这些情况之后, 我在组织某一项游戏时, 就让特别喜欢该项游戏的几个孩子担任小头头, 这种因材施教的游戏方式、教学方式不仅鼓励了喜欢该项游戏的孩子, 让其看到了自己的价值, 而且能让其起到示范带头作用, 带动其他孩子一起玩耍, 活跃游戏的氛围。

(二) 游戏器械的选择。和上文所述的游戏方式的选择相类似, 孩子在游戏中是否表现得积极是与他对这个游戏所采用的游戏器械是否喜欢有重要关系的, 如果他不喜欢某一个运动器械, 那么他也就相应地不会喜欢与这个器械有关的游戏活动。因此, 教师在平常的游戏中一定要多加以观察, 看看哪些器械比较受孩子们的欢迎, 而哪些器械则相对无人问津, 并将观察的结论记录在案, 对于开展其他的运动游戏, 这些孩子们不钟爱的器械又可以派什么用场呢。另外, 教师也应根据观察的结论进行游戏的组织, 比如自己班里的不少幼儿都不喜欢某一个游戏器械, 那么在组织游戏的时候, 就要尽量避开与该器械有关的活动, 以免发生因孩子们无兴趣而组织不起游戏的情况。

游戏器械的选择除了要迎合孩子们的喜好外, 还要注重其安全性。如今常常可以看到因幼儿园的秋千架倒塌、滑梯断裂而伤害了孩子的事件, 幼儿园的孩子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 其骨骼比较软, 皮肉比较嫩, 且幼儿大多对游戏器械的质量和安全性能认识较低, 因而更容易受到伤害。所以在排除运动器械的安全隐患也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此外, 教师在组织进行某一项游戏之前, 最好先检查与该游戏有关的游戏器械是否安全, 比如秋千架是否稳固, 滑梯是否有断裂的预兆, 沙地里是否有玻璃器皿、金属残片等, 在确认没有安全隐患的情况下, 才让孩子们进行安全的游戏活动。

三、游戏器械玩法“新”探索

如今许多幼儿园由于受游戏器械的名称和游戏器械传统玩法的限制, 也由于出于安全、卫生等考虑, 极少进行游戏器械新玩法的探索。孩子在游戏过程中显得兴趣寡然, 有时是与他玩腻了游戏器械有关, 他已在这些游戏器械上找不出新玩法, 因此, 幼儿园应该尝试着对自己固有的游戏器械进行新玩法的探索。对游戏器械新玩法的探索可以通过“一物多玩”、将游戏器械进行捆绑组合等方式实现。

在今年我园的新一轮课题中初步的实施游戏活动环境创设中, 如我们在大型滑滑梯器械上, 布置了小班幼儿感兴趣的吊环 (呼啦圈和绳捆绑旋转) 、给小猴喂香蕉 (采用滑轮的牵引) 、在滑滑梯上吊一根粗绳, 孩子们既可以顺着滑下来, 也可以顺着绳子倒着往上爬等新玩法;大班的幼儿对大小不一的黑色和彩色轮胎、大小不一的木板结合大操场周围所有可以利用玩游戏的场景进行对这些器械的有效组合, 如将轮胎从数个台阶上推下去, 在滚动的过程中, 孩子们进行从轮胎上跨跳过去的挑战, 还有将木板和轮胎进行单一、组合的方式进行游戏;孩子们拎着轮胎走步, 锻炼孩子的臂力;将轮胎立起来, 让幼儿练习跨栏;将轮胎放倒, 让幼儿练习连续跳;在两个轮胎之间放上一根木棒, 让幼儿从木棒下面钻过去。又比如滑板, 滑板本身是无法与其它游戏器械进行组合的, 但如果在滑板的前后两端各挂上一个挂钩, 便可以使滑板与木棍、轮胎等器械组合, 可以炮制出多种不同的新玩法。

我们的野趣游戏环境“小花园”经过了几番改造, 将自然的材料进行更好的开发, 创设创造出了一系列野趣活动的环境, 弥补因空间不足、自然游戏资源缺乏而无法开展野趣活动的遗憾。我们巧妙利用小山坡、小池塘、沙地等原生态的游戏场地, 结合幼儿园内所有的器械开展了一系列的生态运动游戏, 如大班的“王牌特工”游戏, 就是结合轮胎的简单的“滚”, 用轮胎“滚”的动作来挑战每一个“特工训练”的项目, 在小花园中, 有着孩子们可以挑战“王牌特工”的各个特殊项目, 利用大小不一的轮胎在五个不同的游戏区域进行轮胎的“滚”动作挑战:通过敌占区———过黄河———爬高山———走独木桥——穿越梅花桩, 看似滚轮胎很简单, 但是“滚”过每个区域还是比较有难度的, 游戏中我班的体弱儿奚曼容、肥胖儿张靖松顺利挑战完“晃桥”的项目。通过这样一系列的游戏, 既发展了幼儿的动作协调、平衡、控制等运动能力, 又体现出了合作、坚持、勇敢的运动品质。在小山坡上, 大中小各个级部都开展了与小山坡的运动游戏, 蚂蚁上树、协作取水、有趣的圣诞节、解救球宝宝等等生态游戏, 更好的对园内的自然环境利用不同的器械开发出了许多令孩子久玩不厌的新游戏、新玩法。孩子们自由创新玩法, 更新游戏内容, 激发了游戏兴趣, 增强了运动素质, 提升了运动品质。

四、游戏过程幼儿和教师“新”作用

幼儿是一个充满灵感和创造力的特殊群体, 他们的脑袋里充满着各种奇思妙想, 这些奇思妙想体现在游戏“玩”的过程中, 就是他们能在有意无意中对游戏方式和游戏器械的新玩法作出改变和创新, 这些新奇的想法有的时候是我们教师想不到的。比如在玩滑板的时候, 他们不经意地就采用了“花样滑法”, 如跪滑、单腿滑、双腿滑、双人单脚滑等等, 又如将彩色轮胎推上山坡去, 一开始可能是用双手推, 在往上推的时候, 由于自然阻力, 孩子们可能会立即调整用身体的某一个部位去推轮胎, 甚至脚顶着轮胎走一步, 手再推一步等等, 创新有时候就来源于游戏玩的过程中。但老师往往出于对该器械的固定玩法思维、出于安全、卫生等考虑或是顾及同伴关系等, 便及时地叫停了这些新玩法, 因而也就扼杀了孩子在游戏中的创造力。因此, 只要不是存在着严重的安全和卫生问题, 教师都应该放开自己的固有思维, 放开自己的手脚让孩子大胆地去玩耍、去探索, 以发挥幼儿在游戏玩法中的创造能力和进一步的游戏能力。当然, 有时孩子的行为确实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 比如爬到秋千架上, 或者会严重地危及孩子的健康, 这时候老师都应该及时的制止这些行为, 并作出指导和纠正。

总之, 在游戏的过程中, 教师既要放开束缚, 让孩子自由地玩耍, 又要在无形中牢牢抓住玩耍的线, 时刻紧盯孩子, 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充分发挥自己在游戏中的一种全新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郭敏.论幼儿园游戏活动的价值回归[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6:22 (8)

幼儿园游戏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篇3

书 名 幼儿园游戏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责编姓名 孙冬梅

编辑证号 200900135266

回到专业的本源上来

一部关于幼儿园游戏活动的书稿,有多少可供编辑发挥学识的空间吗?有。术业有专攻,世事洞明皆学问,说的都是此类道理。责任编辑在这部幼儿园游戏活动的书稿里,发现的问题还真涉及到学术问题。责任编辑敏锐地发现,样稿的毛病在于过分学术化,造成了语言的佶屈聱牙。明明是三言两语可以说清楚的事情,作者却要绕着弯来说,尤其喜欢用一些诸如“**性”之类的大词、学术腔来描述。这是一本实用性专业书稿,定位在一线教师,所以,语言理当通俗易懂,应当以常见词语为主,尽量少用复杂的句子。编辑的意见唤醒了作者。作者明白自己误入了“学术范”,以为凡做书都要有点儿学术,其实,实用性书稿还是要回到专业的本源上来,幼儿教育的专业书籍尤其需要浅显易懂。

读了编辑的记录,我们知道,责任编辑努力帮助作者认清写作对象,理清写作思路,清减了许多不必要的文字,作者的写作有了明显提升,大有“删繁就简三秋树”的气概,终于为幼儿教育事业完成了一部十分可爱而纯粹的优秀图书。

如此想来,责任编辑对作者的写作直接提供意见,其实很不容易。在教育出版领域里,这需要责任编辑对于教育专门理论的掌握,还需要他(她)对教育实践的了解。譬如,这部书是面向一线读者的,书中有大量内容跟幼儿园实践密切相关,如果这位责任编辑不曾有过这方面的实践,或者一点也不了解这方面的实践,那么,一方面可能会对书稿中存在的问题视而不见,另一方面,也可能对书稿提出不恰当的意见。

面对一部实用性的专业书稿,我们还是要首先回到专业的本源上来,不要轻易被学术理论所缠绕,以至于最后既不实用,又不专业,这是一条被反复证明过的经验和教训。

获奖感言:

审读报告是编辑对书稿审读情况的一个总结。

在实际工作中,每个编辑手里都有大量的书稿,每本书稿中还有很多具体的工作需要完成,所以,在很多编辑看来,完成没多少人会看的审读报告是一种负担,所以很多人也不会特别认真地去写。在我看来,如果你仅把审读报告当作发稿过程中的一项任务去完成的话,那么它确实是没有什么可写的,写多了也确实挺浪费时间。但如果你换个角度来看,把审读报告当作书评,当作宣传文案,当作对作者的责任的话,那么你会发现,你所写的每一个字都不是浪费。

——孙冬梅

初审意见

一、书稿来源及作者介绍

《幼儿园游戏活动的组织与指导》一书为国家出版基金“中国欠发达地区农村幼儿园多媒介多语言教育资源项目”中《幼儿教师专业指导丛书》中的一本,为我社根据出版基金的要求向作者组稿而成。

本书主要作者彭俊英为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副教授,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博士毕业。从2002年至今,彭俊英副教授多次主持省部级重要课题研究工作,多次在《学前教育研究》《幼儿教育》《早期教育》等教育类核心期刊发表重要论文,并多次获得“教学成果奖”等。此外,彭俊英副教授还常年在四川、广西等地的欠发达地区进行幼儿教育专业研究,对欠发达地区的幼儿教育实践有深入的了解,对幼儿园游戏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有深入的研究。

本书立足于欠发达地区幼儿园教师培训以及城市幼儿园新手教师培训的需要,以缺乏教学经验的幼儿园教师为主要读者对象,系统而全面地论述了幼儿园游戏的基本理论以及组织、实施幼儿园游戏活动的全部过程,理念科学、先进,内容贴近教学实践,案例丰富,操作具体,符合我社策划稿件的要求。

二、书稿的政治倾向和学术水平

游戏是最符合幼儿天性的活动。在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理念已经被教师们所接受,她们知道游戏应该是幼儿在园的基本活动,游戏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具体的组织与实施过程中,教师们还是经常会遇到一些疑问和问题,尤其对没有经验的新手教师来说,怎样把看似简单的游戏变成具有教育意义、能够推动儿童发展的教育活动,这是个难题。《幼儿园游戏活动的组织与指导》一书可以为那些对此问题感到困惑的教师们提供具体的帮助和指导。

本书共七章,第一章论述了幼儿游戏的概念、价值、年龄特点以及幼儿园游戏与非幼儿园游戏的差异,实际上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来揭示游戏的本质与内涵,让读者真正了解什么是游戏,游戏具有哪些特征。第二章探讨了幼儿园游戏材料的选择、配置与投放问题,也介绍了一些自制游戏材料的方法。这一章的探讨可以帮助教师掌握游戏材料的配置与投放等方面的技能。第三、四、五、六章分别介绍了在幼儿园中该如何具体组织与指导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以及规则游戏。作者从这几类游戏的含义、特点、构成、价值、分类、幼儿的年龄特点、游戏设计、游戏内容、环境创设以及具体的指导方法和教师角色等方面全面介绍了组织与指导这几类游戏的具体方法,以帮助教师提高自己对这几类游戏的认识,以及在实践中进行工作的能力。在最后的第七章,作者针对农村幼儿园的具体情况和实际困难,有针对性地介绍了大班额条件下如何开展游戏活动,如何引导家长认识游戏的价值,以及如何利用农村资源开展游戏活动等问题。

初审通读书稿后认为,书稿政治倾向正确,无导向问题;其对幼儿园游戏活动组织与实施的论述紧密贴近实践,对一线教师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同时,书稿语言文字达到比较高的水平,其他各方面也基本符合学术规范的要求。

三、书稿的主要价值、意义

本书以幼儿园新手教师以及那些在游戏活动组织方面经验不足的教师为读者对象,内容贴近幼儿园教育实践,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对实践具有指导意义。具体来说,表现为如下特点。

1.作者从多个角度、通过多种方式帮助读者厘清了游戏的本质与概念。

nlc202309032033

游戏是我们大家都熟悉的一个词汇,游戏活动也发生在教师和孩子们的每一天中。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准确说出什么是游戏、游戏的本质特征是什么。并且,很多教师也分辨不出哪些活动属于真正的游戏,哪些活动实际上并不是游戏。为此,作者在本书的第一章中详细解析了这个概念。作者从游戏的特征、游戏状态的辨别、游戏的分类、游戏与非游戏活动的区别等角度,帮助读者多视角地看待游戏,了解游戏的主要特征。

2.作者明确了材料配置与投放的原则和标准,倡导游戏材料生活化,鼓励教师自制材料。

游戏活动的开展离不开材料的使用。但在实际的幼儿园游戏开展过程中,教师经常对于游戏材料的配置与投放产生误解,如认为游戏材料越多越好、越贵越好、越像越好,认为购买现成的材料比自制的材料好,现成材料功能更多、投放更方便等。本书作者帮助读者厘清了这些观念,让读者可以正确认识这些问题。同时,为了帮助教师更好地选择和投放材料,作者也明确提出了材料配置与投放的原则。

3.在幼儿游戏的组织与指导方面,本书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对一线教师来说,她们最关心的问题当然是如何在实践中具体地组织与指导幼儿的游戏。帮助教师解决这一问题是作者写作本书的主要任务。本书的第四、五、六章针对幼儿园常见的角色游戏、规则游戏、建构游戏以及表演游戏的开展,为读者提供了具体的指导方法。可以说,具有较强的指导性是本书最大的特色。这种指导性不仅体现在作者提出了原则性的要求,并对这些要求进行了具体的说明,也体现在作者使用了大量的案例来帮助读者更直观地理解这些原则与方法。

4.在农村幼儿园游戏开展方面,作者结合农村幼儿园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近年来,我国农村幼儿园发展迅速。但因为种种条件的限制,农村地区的幼儿园又表现出很多特殊问题。针对这些情况,作者在最后一章给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比如,针对农村幼儿园班额较大的问题,作者从游戏材料的准备、场地的安排、内容的选择、师幼的互动、幼儿的安全等方面进行了切合实际的分析,并通过图片展示和具体案例来帮助读者提高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开展游戏活动的能力。此外,作者也提供了很多具体的关于如何提高家长对游戏价值认识的建议。

四、书稿存在的主要问题

1.部分概念界定不清以及概念使用错误。这主要表现在第一章中关于游戏概念的界定以及第五章关于表演游戏概念的界定上。

本书的核心概念是“游戏”,但是在第一章关于游戏的概述中,作者竟然没有对这个概念进行定义,而只是从外部表现、内在心理状态等侧面来解析这个概念。虽然对游戏这个概念,确实比较难以给出具体的、描述性的定义,但是还是有一些本质特征可以用来概括这个概念的。所以,定义游戏是可能的。另一方面,从全书的架构上来看,如果没有定义清楚这个核心概念,那么本书讨论的范围可以无限大,任何带有游戏性的活动都可以在书中进行讨论,这也就失去了本书的价值。因此,从实际写作上看,也必须对概念进行定义。

另一个问题是对概念理解有误,体现在第五章。第五章是关于表演游戏的,作者虽然对这个概念进行了定义,但是,从关于概念的论述中以及从所举的案例中,可以发现,作者将表演游戏等同于了戏剧表演,这是非常严重的错误。表演游戏虽然带有一定的表演性,但从根本上来说它应该是一种“游戏”,应是幼儿自发、自由探索的活动。而戏剧表演多是由教师发起并按照一定“剧本”来进行的表演活动,其本质是“表演”。所以,作者必须区分清楚这二者之间的区别。此外,表演游戏与本书第三章所讲的“角色游戏”之间又有某种联系,因为在角色游戏中,在幼儿进行角色扮演的时候,必然也具有一定的表演性,这两个概念之间应该怎样进行区分,也是需要作者说清楚的。

2.部分章节资料堆积,案例过多。

资料堆积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第四章。第四章是关于结构游戏的,幼儿园在组织这类游戏时确实需要使用很多结构材料,因而本章作者详细地罗列出了几乎所有幼儿园可能用到的结构材料,并配上了大量的图片,这使得第四章的内容严重多于其他章节。需要作者注意的是,本书并不是一本教学参考书,不需要直接为教师提供教学所需的所有素材。本书是一本写给幼儿园一线教师的教学理论书,需要提供给读者的是对具体教育问题的探讨,使用案例只是为了说明理论观点而不是让教师读者直接在课堂上应用,所以不需要把所有幼儿园中的结构材料都罗列在书中。

案例过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第一章和第六章。第一章中,作者为了说明游戏的概念,一口气直接列出了八个案例。这八个案例多半都属于同类型的游戏(有的还算不上真正的游戏),这八个案例同质化程度较高,对说明游戏概念的核心特征没有任何意义,所以要删减案例数量。在第六章中,作者在说明规则游戏的设计时,也列举了大量的案例,并且没有进行任何分析,这也没必要。同样需要作者注意,本书不是一本教材,不是教学参考书,案例只是用来说明观点的,而不是让教师在课堂直接使用的。

3.篇幅较长的引用存在版权问题,需要取得原作者的授权。为了让本书更加直观生动,作者在书中使用了大量的案例,其中部分是作者自己从实践中获得的,但也有部分来自于报刊杂志。此外,本书的“延伸阅读”内容也基本都是引用别人的文章。根据版权法的规定,篇幅较长的或者全文引用别的作者的文字内容,必须取得授权,否则被视为侵权。

4.学术规范上存在一些问题。表现为几个方面:引用别人的东西要加注释且注释要规范(参照国家最新标准);标题的层级要清楚;标题的写法、表述方式全书要统一;标题中标点符号的运用要规范;全书排版要统一(包括各级标题字体字号,正文字体字号、行间距等);等等。

5.照片使用上存在几个问题:(1)选用照片是为了说明想要说明的问题,所以,照片必须表现的是你想说明的问题,不能随便找张照片放上去。(2)应该在需要的地方提供照片,而不是我有什么照片就找个地方放什么照片。(3)照片要全书统一编号、统一标注方法。(4)现在有的章节照片只有一两幅,有的过多,建议照片少的章节在必要的地方适当补充一些照片,照片特别多的章节,将不必要的照片删除。

nlc202309032033

6.全书的语言上存在的问题:(1)部分章节有些段落中,没有意义的话说了很多,而读者真正需要说明的内容没有具体说明(见下面的“具体问题”部分和原稿)。(2)生僻词使用过多。有的词可能是因为地域的关系,作者是南方人,有些词北方读者无法理解。有的词是作者自己生造的,或者是记忆不清导致一些心理学名词变样,使读者无法理解作者的意思。(3)段落标题上,需要前后呼应、对照,表述方式要一致。并且,标题直接描述观点比较好,让读者看起来一目了然,立刻获知下面这个段落的核心观点。(4)语言应该通俗易懂,句子以简单句为好,能用简单的语言表述的不要用难懂的“大词”,比如动不动说“**性”。

初审记录(节选)

第一章

1.第3页,最后一段大意是说,孩子们之间经常嬉笑打闹,这些行为有可能是攻击性行为,也有可能是玩耍、游戏,判断是否游戏的标准是脸上是否带着笑容。这种说法很不科学,似乎是说,只要是脸上带着笑容的打闹就是游戏,教师就可以置之不理了。而实际上,幼儿之间,即便并非攻击性行为而只是玩闹,如果处理不当,也很有可能最后发展成冲突、打架,会有一个孩子被打哭或打伤的可能性存在。并且,打闹不是游戏!游戏本质上是一种探索、学习的行为。所以,这段文字必须删除,不能让读者这样来理解游戏。

2.第4页,第6行,“摆石头”是指“摆积木”吗?后面“他先是从一个角顺着斜对面的角摆白色的石头”,这句话表述不清,到底是怎么摆的?

这一页的最后一段是“斑马的家”案例,这个案例是说明游戏时儿童往往非常专注。那么对专注于游戏的幼儿,教师应该怎么办呢?可以进一步进行一些分析。全书很多案例分析都不够到位。

3.第12页,第一段,对小学化的定义不够准确和规范,特别不能用“转嫁”这个词。

小学化实际上是将小学的办学理念、教育内容和管理模式、教学方法等运用到了幼儿园中。

4.第24页,论述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需要注意几个方面时,将幼儿的游戏与学习对立起来的说法不合适,对幼儿来说,游戏也是一种学习。此部分要分清楚,什么是幼儿的学习?什么是游戏?教学、学习、游戏的概念要理清。此外,这部分论述太啰嗦,不简洁,结构不清晰。

5.第30—31页,这个案例是别人的,引用太长,需要获得原作者的授权,如果对方同意,必须书面授权。

第二章

1.第36页,最后一行,“游戏材料的种类也应该增加”,增加哪些材料?应具体说明。

2.第37页,第7、8行,“音乐美术游戏”是什么游戏?是一种游戏还是两种?

3.第56页,最后一行,“挂上麻绳”,麻绳在北方人的理解中是一根很细、很容易断的绳子,所以不能是麻绳,使用麻绳会造成幼儿的安全问题,这是幼儿园教学的大忌。

4.第57页,第4行,“农村幼儿园不需要专门划定跑道、车道”,为什么不需要?是不需要还是无法实现?说农村幼儿园不需要可能会将农村幼儿园与城市幼儿园对立起来。

5.第60页,“定期检修和清洗游戏材料”,定期说法太笼统,一定要具体说明需要多长时间进行一次消毒,多长时间进行曝晒,使教师明确规范。下面还提到紫光灯,使用紫光灯时有哪些注意事项要简单说明,因为紫光灯使用不当会对幼儿会造成伤害,所以要特别提醒这一点。

第三章

1.第95—96页,拓展阅读引用的内容太长,需要取得授权。第96页,第14行,“围合家用的围墙”是什么意思?错别字?

2.第98页,表格下第7行,“拼盘的珍珠”是什么意思?

3.第117—118页,案例太长,需要授权。

4.第120页,案例引自哪个杂志?请确认。

5.第126页,思考题中部分题目出得不好,过于简单、笼统,思考题是让读者思考的,不是“说说”的。

第四章

1.第131页,第3—5行,“案例中……建构的是什么吧”这几句话到底是想表达什么?语气与前后都不一致,不像是学术书的语气。

2.第135页,最后一行,“直观思维能力”是什么思维能力?心理学上有这说法吗?最好用规范的说法。

3.第136页,最后一段,说到架空搭建,建议配1—2张图片说明架空搭建的结果。

4.第138—139页,“(一)(二)(三)”这几个部分下面的说明都太简单,建议加一点例子或图片进行说明。

5.第141页,整个第一自然段写得很不好,逻辑混乱,中间很多句子衔接有问题,重写这一段。这一小节的标题也再斟酌。

复审意见

一、书稿的优点与特色

1.该书文字较通俗,大部分内容具体,浅显易懂。

2.该书对幼儿园各类型游戏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并配合大量案例对游戏的具体内容进行展开说明,直观、具体、目标性强,具有一定的实用性,方便教师们学习与参考。

3.一些案例的选择很好,既形象生动地把幼儿游戏的场景展现出来,又具有针对性,帮助教师对重要观点进行理解。例如:第一章第一节中,“斑马的家”“玩垫子”都是很好的实例。

4.注重提出启发性问题,引导教师从关注幼儿的行为表现入手,去了解和发现幼儿的心理特点,有助于理解什么是幼儿的游戏,以及幼儿游戏的特点。

5.一些内容用配图进行说明,直观具体,便于教师理解。

二、书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概述部分对什么是游戏阐述得不是很清楚,在介绍具体实例之后才有所说明。这部分内容至关重要,如果阐述得不清楚,会影响教师对游戏活动的理解。

2.一些重要观点虽然提得很好,但是在列举实例之后提出的,而在前面没有提到过,不够突出,如果放在前面提出则更明确,这样能够让教师更有目的地去阅读和分析案例,学习效果会更好。

nlc202309032033

3.有的案例选择得不太合适,容易导致缺乏经验的教师出现新问题。如在“游戏是符合幼儿心理特点的一种活动”内容中的一个例子——“强强玩滑梯”。强强的探索精神可嘉,但在滑梯上做这样的探索在幼儿园是不被鼓励的。第一,这种行为具有危险性(个人安全、公共安全);第二,幼儿年龄的特殊性使得大部分幼儿不能预计行为的后果;第三,这种行为不利于良好游戏秩序的建立;第四,不利于管理,安全代价不好估量。鼓励幼儿的探索精神可以通过其他途径、内容和方式进行。

案例的选择应该仔细斟酌,对于那些没有教育基础和教育经验的教师来说,案例对他们很可能就是个范例,他们会认为这是值得提倡的,而忽略了应该注意避免的问题。

4.在角色游戏部分,有的案例很好,但剖析得不够深入,应让案例的教育作用最大化。如:在角色游戏指导一节,有两幼儿玩开出租车游戏时发生碰撞的案例,作者对教师的问题进行了一些分析,但不够深入。幼儿会发生碰撞,原因除了幼儿自己跑得过快,还应该着重分析其他可能因素,包括:班级的空间布局、活动区创设是否合理,是否为幼儿提供有足够的活动空间方便幼儿的活动,是否建立过相关规则以及是否落实等,通过问题的层层分析,增强对教师工作的指导性,引导教师不仅要看到现象,重要的是要通过孩子的问题自我反思和自我调整,掌握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

5.在角色游戏部分,对个别案例的分析存在一定问题,如:几个幼儿抱着娃娃到农家乐去做客,出现扔娃娃行为的案例。角色游戏是要孩子在游戏活动中了解和体验社会生活的内容及规则,习得良好行为,并将习得的行为在日常生活中变成自己的良好习惯。幼儿在娃娃家有角色体验,出了娃娃家进入农家乐,游戏在延伸,幼儿并没有停止角色体验,只是换了一个场景而已,因此幼儿的游戏行为依然应是角色的行为。作为教师,应该追踪观察幼儿的行为表现并进行积极的引导。娃娃虽然是玩具,没有生命,但它的功用显然不是扔着玩的。针对这种情况如何进行分析并给出适宜的教育指导策略?这对新教师正确看待孩子游戏中的问题很重要,建议重新思考。

6.结构游戏部分条理性不够强,开始部分用了很大篇幅谈的是无关内容,也没有把概念介绍清楚。且书写格式与前面的不同。建议调整。

7.书中对结构游戏技能的意义和作用谈得不够清楚,技能是为幼儿学习与发展服务的。建议说明结构游戏的技能与幼儿游戏水平以及多方面能力特别是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间的关系。然后再具体介绍各相关技能。

复审记录(节选)

第一章

1.第一节的标题“幼儿游戏的识别”有待斟酌,“识别”一词的使用比较含糊。

2.提供的拓展阅读《幼儿园游戏材料配置参考》表格较长,在其他页面的表格也应有表头,以便于读者阅读和查询。

第二章

第二节

“游戏材料的投放方法”部分,对材料标志的作用没有进行具体说明,材料标志不仅仅具有标识玩具材料位置的功能,还有引导幼儿辨别材料外形特征、规范收放方法及行为、养成良好习惯等多方面的作用,都要在拓展阅读内容之前先行介绍,这样才有利于教师理解标志的教育价值。

第三节

1.“定期检修和清洗游戏材料”部分,对于玩具的消毒来说,“定期”的提法太过笼统,应直接注明具体的玩具消毒时间、图书暴晒时间,使教师明确相应的工作规范,因为这是容易被忽略的地方。另外,提到紫光灯消毒,就应特别注明使用紫光灯消毒的禁忌和要求,提示教师注意紫光灯会对幼儿造成伤害。

2.“在幼儿园结构游戏环境创设”部分,选择的图片不太适宜。

(1)标记太小看不清;

(2)玩具收放的照片不能清晰地反映主题内容;

(3)有标记的玩具柜中积木乱堆放。

第四章

第四节

“幼儿结构游戏的基本技能”部分,对什么是幼儿的结构游戏能力没有进一步说明。另外,该能力对幼儿的发展有哪些支持作用也未提及。建议进一步说明。文中提及的“基本技能”与幼儿空间知觉能力的发展有何关系,应概括地介绍一下。

第五章

第三节

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表演游戏的需要投放材料”部分,选用了一个用纸箱做洞的案例,不太适宜。其一,与标题内容不吻合;其二,幼儿运用材料的过程直至活动结束,都没有获得成功的体验,且活动偏离了表演游戏的主题。建议更换一个案例。

第四节

“表演游戏的预成和生成”部分的问题较多。

(1)内容不完整,不清楚。没有对预成和生成进行介绍,在提供了一个表演种子生长的案例之后,也没有结合主题进行案例分析,看不懂预成的是什么?预成和生成的关系是什么?表演游戏中的生成活动应当倡导什么?注意什么?

(2)部分内容偏离了主题。“昆虫怎样过冬”一段与表演游戏的预成和生成有何关系?想说明什么问题?

建议完善内容,重新调整。

第六章

第一节

音乐教学游戏“切西瓜” 案例写得不完整、不清楚。音乐游戏有其独特的教育价值,脱离音乐去讲音乐游戏规则是有问题的。如:没有歌曲的名称,不注明节拍,读者无法知道该怎样让幼儿“合着拍子用两手画小正方形”。又如:“一个人做西瓜,和着节奏拍手,另一人做刀,在西瓜刚张开手时切下去”的规则,要不要和音乐结合?拍手有节奏,切的动作要不要有节奏?如果要有节奏,切的动作落在哪一拍上?

再如:音乐游戏“公鸡头”,是歌曲还是儿歌?名称前后不一致。没有附上歌词,不知道具体内容,何时藏豆?何时猜豆?规则都不清楚。另外,后边的文字表述说该游戏“属于比较典型的数学游戏”,但从案例介绍中丝毫看不出数学游戏的影子。

建议:(1)完善案例的细节,结合音乐活动的特点把规则讲清楚,把相关内容表达准确。(2)附上歌词曲谱等相关资料,便于教师了解其内容。(3)所附资料名称的表达应前后一致。

幼儿园游戏与活动 篇4

研究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条件

(一)社会背景

我国著名的学前教育家陈鹤琴说:“孩子是生来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游戏是儿童时代的忠实伙伴,喜欢游戏是儿童的天性。从一定意义上讲,幼儿需要游戏,如同植物需要阳光、鱼儿需要水一样。儿童愉快的生活离不开游戏,儿童体质的增强离不开游戏,儿童智力的发展离不开游戏。健康的游戏活动对儿童心理的发展、智慧的启迪、思维的锻炼、体能的增强、儿童集体的形成,都是大有益处的。是幼儿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形式,是我们帮助幼儿认识世界的一种途径,是向幼儿进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教育的有效手段。体育游戏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幼儿生活中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东西,它将基本体能的锻炼寓于娱乐性极强的活动之中,因而它对于激发儿童的体育活动兴趣,促进其以体能为主的各方面发展具有独特的作用。

(二)贯彻落实纲要的需要

新《纲要》在总则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的实施教育,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这充分表明了在国家大纲的统一指导下,各地区、各幼儿园应坚持以游戏为基础,坚持本土化的教育原则,开创具有地方特色的幼儿园教育。我们要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丰富的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地加以开发利用,最大地发挥它的教育功效,使它成为实现高质量幼儿教育的物质条件、资源条件,创立真正的教育特色。

(三)促进特色园的建设

“特色立园,办特色幼儿园”是深化基础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是促进教育均衡的有效途径,更是提升幼儿园办园品味,促进幼儿园发展的内在需要。我园根据自身优势,积极创建“以竹文化为依托,艺术教育为载体”的特色幼儿园。将安吉优秀的“竹文化”导入幼儿园的课程,开发竹资源、尝试竹教学、弘扬竹精神,让幼儿在活动中了解安吉,感受家乡优秀文化,从中激发幼儿的本土意识,培养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竹体育游戏的设计与研究,是对以竹文化为内容进行环境创设;以竹资源为基础进行特色课程研发;以竹游戏为主线进行特色活动开展的,建设特色园的有效载体。

(四)现实条件

新《纲要》中指出:充分利用自然环境,拓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安吉自然资源丰富,竹、沙、石、土、草随处可见,随地可得,在前几年的实践中,我们的教师能够使用这些地方资源,改变了她们舍近求远、丢弃身边可利用资源的观念,树立了教师贯彻信心。

在此基础上,我们又积极开展了对地方资源有效挖掘、有效利用的探索研究,我们因地制宜利用地方资源创设各种有趣的运动环境,开展丰富的体育游戏活动,鼓励、激发、满足不同年龄阶段幼儿身体运动的兴趣与需要,强调幼儿在运动中成长,使他们在基本运动能力、体质、心理素质和适应环境的方面得到发展,有助于幼儿活泼、开朗、勇敢的性格形成。

在实践中,我们根据幼儿自行游戏活动的兴趣需要,进行富有挑战性的身体活动。改变了体育游戏活动器材单一,器械设施模式化,充分利用地方资源,开发制作了各类以“竹”为主的体育游戏运动器材,如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特点,挖掘开发了“竹”系列的《玩玩乐》民间教玩具,为地方特色赋予了现代气息,以民间玩具为诱饵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使他们的走、跑、跳、钻、爬、投掷、平衡、手眼协调、手部肌肉等基本动作与技能得到很好的锻炼,既突显了趣味性原则,更培养了幼儿的交往能力、创新能力和团体合作精神。活动中教师还注意观察了解幼儿运动兴趣与特点,充分把握幼儿的愿望倾向,创设有趣的运动环境吸引幼儿主动参与。这些竹制的体育游戏运动器械,不仅符合本土化的特点——安全、卫生、环保,而且生动丰富的活动材料激发了幼儿参与体育游戏的兴趣。

通过探索实践,教师们改变了体育活动偏重技能的掌握,动作的模仿练习等问题,注重了以游戏为主的活动方式,多个别玩、合作玩,使孩子的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加强了家园的互动,家长们通过和孩子一起制作各类竹玩具,积极参与指导幼儿体育游戏活动等,拉近了亲子间家园间的距离,拓展了互动游戏的空间和成效。

在实践中,教师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初步制定了体育游戏活动的目标、设计了优秀的教学活动、收集了大量的个案,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对竹体育器材的挖掘、利用、游戏的设计等方面存在着不足,有待于借助课题进行深入的研究。

二、课题概念的界定和支撑理论

(一)课题概念的界定

1、竹 :学名 Bambusoideae(Bambusaceae),禾本科多年生木质化植物。竹枝杆挺拔,修长,亭亭玉立,袅娜多姿,四时青翠,凌霜傲雨,倍受我国人民喜爱,有“梅兰竹菊”四君子之一,“梅松竹”岁寒三友之一等美称。竹的种类很多,合计种、变种、变型、栽培品种计500余种,大多可供庭院观赏。竹除观赏外,还是优良的建筑材料,竹还可以制作成工艺品、玩具,竹笋是美食,可制成笋干或罐头等。

2、体育: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媒介,以谋求个体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为直接目的,并以培养完善的社会公民为终极目标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或教育过程。

3、游戏:体育运动的一类。有智力游戏和活动性游戏之分。前者如下棋、积木、打牌等;后者如追逐、接力及利用球、棒、绳等器材进行的活动,多为集体活动,并有情节和规则,具有竞赛性。

(二)支撑理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的实施教育,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我们应坚持以游戏为基础,坚持本土化的教育原则,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丰富的自然资源,设计制作竹体育活动器械,研究竹体育游戏活动内容,开创具有地方特色的幼儿园竹体育游戏活动教育,使它成为实现高质量幼儿教育的物质条件、资源条件,创立真正的教育特色。

三、课题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挖掘地方特色竹资源,努力形成幼儿园鲜明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体育游戏教学课程,促进幼儿园的可持续发展。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努力探索、研发“竹体育游戏”的系列活动,开发园本课程,使之成为幼儿园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幼儿在运动中成长,在基本运动能力、体质、心理素质和适应环境的方面得到发展,帮助幼儿形成活泼、开朗、勇敢的性格,丰富幼儿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以及陶冶幼儿的个性情感,提高幼儿的智力和非智力因数,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四、研究内容

(一)竹体育活动器械、玩具的设计与制作

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身心发展特点,不断挖掘竹资源,进行设计与制作,使之成为促进幼儿发展的教玩具。

(二)竹体育游戏的设计与实施

利用设计制作的竹体育活动器械、玩具,探索设计体育游戏教育教学活动,并在实践中修改完善。

(三)竹体育游戏在民间游戏中的拓展

在民间游戏中,增加或调整以竹体育活动器械为材料的活动,使之成为机幼特有的体育游戏课程。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定位于行动研究,既把行动与研究结合起来,边探索边开发,边修改便完善,引导教师积极探索竹体育游戏,开展协作、互动式研究,从健康领域入手开展研究,同时还将综合运用以下一些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一)行动研究法:

教师通过对竹资源的挖掘和利用,不断创新、设计竹体育游戏活动内容,与健康领域有机融合,深入拓展民间游戏,边研究、边改进、边创新。

(二)经验总结法

各课题组成员充分积累经验,及时进行交流,并将课题经验在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运用、检验、反思和总结,在此基础上推广课题的成果。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及有关人员的分工

(一)课题研究的步骤:

1、准备阶段:(2009、10——2009、11)

(1)达成目标及研究内容:继续认真学习《纲要》理念,分析本园已取得的竹体育游戏方面的成绩,再次进行深入的挖掘研究,明确发展目标,制定课题方案。

阶段成果:完成课题申报评审表和课题方案

(2)组织教师学习、培训,开题论证,并制定具体的研究计划。

2、实施阶段:(2009、12——2010、3)

达成目标及研究内容:根据课题研究计划,各成员全面实施研究。

阶段成果:写出相关的活动设计方案和阶段总结,召开中期汇报会,开展特色竹体育游戏展示活动。

3、总结结题阶段:(2010、4——2010、5)

(1)达成目标及研究内容:课题组进行阶段总结,调整和改进下阶段研究工作,加强研究实践,扩大研究成果。成果形式:写出相关的论文和阶段总结

(3)达成目标及研究内容:汇集研究资料,进行全面总结,接受专家鉴定。成果形式:完成研究报告和结题报告,汇集出版相关园本课程。

六、课题研究条件分析

(一)本园有良好的教科研氛围,园领导对教科研活动一贯予以支持扶助。

(二)幼儿园自制的竹教玩具“百变竹棒”获得国家级一等奖。

(三)近两年来,幼儿园开发了自己的“爱家乡”主题教育,围绕本土资源“竹”开展各类教学,以赏竹、说竹、画竹、玩竹等孩子们喜爱的方式将“竹”进行充分的演绎,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四)开展此项课题研究的成员均有较科学的幼教理念和科研能力,能够按照预定的方案开展活动,杜绝了教师因误解方案而导致研究结果不正确的可能性。

(五)本园教师家属和部分幼儿园家长等在竹制品的加工、竹玩具的制造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成就,并具有较好的协助基础。

幼儿园游戏与活动 篇5

背景:玩小凳子是幼儿园孩子们最喜欢的一种游戏,每天他们都与小椅子亲密接触。喜欢用椅子做玩具,从椅子上跳下来,跨过椅子,当马骑等等。因此本学期,我们中班组选用凳子作为我们的器械操,如何更好的利用凳子完成我们的游戏活动,使孩子们在合作游戏中即能互相帮助,又能培养孩子勇敢自信和创新的精神,带着这个问题,我和孩子们进行了一次《我和凳子玩游戏》的活动。实录:

结合本班幼儿的特点,利用小凳子我们开展了一次教育活动。“小凳子可以怎么玩呢?”当我的问题一出来,有的孩子就已经迫不及待站在凳子上往下跳,有的举着凳子,有的围着凳子跑,有的爬在凳子上,嘴里还“驾驾驾”地喊个不停,还有几个孩子合作把小凳子连在一起当平衡木走……放眼望去,几乎没有一个孩子坐着不动,他们玩的不亦乐乎。让我们来听一听孩子们是怎么说的吧: 幼:我趴在凳子上伸开胳膊我就是大老鹰了。幼:我绕着小凳子转圈玩。

幼:我可以从小凳子的这边跳到那边去。幼:我把小椅凳放到头上练习近平衡。幼:我拉着小椅凳在地上走,象开车一样…… 幼:我们几个人把小凳子连起来用来爬。

幼:我们用小凳子连起来做成小火车,“呜呜呜……” 他们边做口中边念念有词的叫着。

在这样的探索活动中,孩子们表现了很强的能动性、创造性和合作能力。而此时我的任务就是把孩子们自己创编出来的各种各样凳子的玩法串在一起,站着跳,跑s路,跨栏,走平衡木等,当小乌龟来爬等等;整个活动中,孩子们兴趣盎然,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平衡能力,动作的协调能力,而且培养了孩子们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分析与反思:

凳子游戏给孩子们带来了乐趣,也给了我许多的启示。在活动过程中孩子们通过与小椅子玩游戏自由地尝试、探索、合作,从而在自主活动的基础上,体验运动带来的乐趣,增强体质,同时培养幼儿大胆、自信、勇敢、互相合作、协助的良好品质,真正体现了教育活动的价值。

在一开始我们教师组内的研讨时,我们绞尽脑汁制定了各种小凳子的玩法,可是,当小凳子分发在孩子们的手中时,自然而然的产生了多种玩法,这是我没有想到的。《纲要》指出,教师要积极开发幼儿的运动资源。而运动资源的开发,不是靠我们老师的凭空想象,它是建立在孩子的运动发展基础之上,建立在他们的兴趣探索欲望之上,因此我们要认真学习《纲要》和《3—6岁儿童发展指南》,了解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喜好和动作发展水平,和孩子一起寻求他们感兴趣的游戏玩法,并给与科学的引导和支持。

另外,孩子的天性是好动的,教师在组织孩子活动的过程中,面对淘气或不遵守规则的幼儿不能给与粗暴的制止,要更好地引导他们,满足他们的需要,使孩子感受到活动带来的快乐。

幼儿园游戏与活动 篇6

指导模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6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

1、下列哪项不属于幼儿园课程评价的原则()

A:有利于发挥教师、园长及课程决策人员改进课程的主动性、积极性和研究精神。

B:有利于改进与发展课程 C:有利于教师的晋级 D:要有利于幼儿的发展

2、下列属于资源管理策略的是__。A.计划策略 B.监视策略

C.社会资源利用策略 D.调节策略

3、课堂上人际关系出现双方相互亲近,认知协调,情感和谐,行动一致。这是一种____ A:吸引的人际关系 B:合作的人际关系 C:沟通的人际关系 D:平等的人际关系

4、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是班级的__。A.法人 B.监督人 C.辅导员 D.领导人

5、与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中的强、平衡、灵活型相对应的气质类型是()A:胆汁质 B:多血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6、每个概念都包含两个方面,它们是内涵和__。A.例证 B.外延 C.名称 D.属性

7、教学技能训练应围绕的中心是()A:系统的教育理论 B:现代教育理念 C:教学实践

D:教师本人的教学技能现状

8、以下关于四大发明的表述,正确的是()A:西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B:唐朝时主要的火药武器有火箭和突火枪 C:隋唐时期已经有了活字印刷的书籍 D:北宋时指南针用于航海事业

9、操作技能就动作的对象而言,具有__。A.外显性 B.客观性 C.展开性 D.观念性

10、个体品德发展的关键期在()A.初一年级 B.初三年级 C.初二年级 D.高一年级

11、在现代社会中,影响一个国家盛衰强弱的关键因素是__。A.科技 B.经济 C.综合国力 D.教育

12、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合理认知有()A:错误的道德观 B:错误的学生观

C:对教师职业的错误看法 D:错误的人才观

13、是第一个把美育概念引入中国并对美育的独特性质和独立地位作了进一步阐发的思想家。A:王国维 B:蔡元培 C:朱光潜 D:陶行知

14、从巩固所学知识出发设计的提问是()A:理解提问 B:回忆提问 C:分析提问 D:综合提问

15、以道德情感为主线的道德教育模式是()。A.道德认知发展模式 B.体谅关心模式 C.价值澄清模式 D.完善人格模式

16、我国教科书长期采用的是__。A.审定制 B.自由制 C.国定制 D.合作制

17、有“中国幼儿教育之父”之称号的教育家是()A:陶行知 B:陈鹤琴 C:鲁迅 D:张雪门

18、”是故学而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这句话出自__。A.大学 B.论语 C.学记 D.孟子

19、规章制度是学生在学习、生活、工作中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它的作用有__。A.规范 B.管理 C.控制 D.教育

20、和的坐标分别为(一1,0)、(2,0),⊙和⊙的半径分别是2、5,则这两圆的位置关系是。A:相离 B:相交 C:外切 D:内切

21、国外研究表明,3岁儿童如果接受过钢琴训练或合唱练习,那么他们在拼七巧板时,就会比没经过这方面培训的儿童动作更加准确、快捷,这表明()A:音乐教育决定儿童的智力发展水平B:儿童的智力水平依赖于音乐教育的情况 C:美育影响体育 D:美育影响智育

22、在操作技能的学习过程中,当动觉反馈已经成为动作程序的调节器时,技能的学习就进入到了()A:定向阶段 B:模仿阶段 C:熟练阶段 D:整合阶段

23、在教育起源的问题上,最古老的观点是()A:神话起源说 B:生物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24、技能是按照规则、程序、基于练习而完成智慧任务或身体协调动作的能力,下列与技能的三种类型不符的是__ A.身体协调能力 B.智慧能力 C.元认知技能 D.自主能力

25、根据对小学思想品德学科新课程标准的理解,以下描述中,不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的是()

A:课堂教学要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真实情境,让他们在情境中主动探索、相互交流

B:课堂活动要在各种教学情境中为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机会,发掘他们思维的独创性 C:小学生的思想品德具有较强的塑造性,应该按照课本对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以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D:课堂教学中,在学生学习了一段时间,掌握了某些技能之后,可以让他们通过手工、展览或是表演等看得见、听得见的形式展示自己的能力

26、教师采用摸底考试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的做法属于。A:形成性评价 B:相对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诊断性评价

二、多项选择题(共26题,每题的备选项中,有 2 个或 2 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 个错项。)

1、在下列操作中,不能打开Windows资源管理器的操作是。

A:右击“我的电脑”图标,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资源管理器”命令 B:在“开始”菜单的“文档”选项菜单中选择任意一个文档后。右击。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资源管理器”命令

C:在“开始”菜单的“程序”选项菜单中选择“Windows资源管理器”命令 D:右击“开始”按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资源管理器”命令

2、活动性原则源自于的“做中学”教育思想。A:皮亚杰 B:夸美纽斯 C:福禄贝尔 D:杜威

3、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是____ A:面向全体学生

B: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D: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4、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了“三美”主张,不包括。A:音乐美 B:绘画美 C:语言美 D:建筑美

5、战国时期,主持修筑都江堰的历史人物是。A:李冰 B:管仲 C:吴起 D:商鞅

6、__教养模式下的儿童是最成熟的,他们有能力,独立性强,善于控制自己。A.专制型 B.放纵型 C.民主型 D.集体型

7、德育过程的真正开端和起点是____ A:说服教育 B:情感陶冶 C:榜样示范 D:实际锻炼

8、对所学过的材料用列提纲的方法进行归纳的是__ A.元认知策略 B.复述策略

C.精细加工策略 D.组织策略

9、某市教委在教师中随机调查,问“您热爱学生吗?”90%以上的教师都回答“是”。而当转而对他们所教的学生问“你体会到老师对你的爱了吗?”时,回答“体会到”的学生仅占10%这说明____ A:教师还没有掌握高超的沟通与表达技巧 B:教师尚不具有崇高的道德境界 C:教师缺乏信心 D:教师缺乏爱心

10、现代教学方法改革与发展的趋势主要表现在()A.小型化 B.个别化 C.现代化 D.心理学化 E.个性化 11、1924年我国出版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作者是____ A:桑代克 B:房东岳 C:廖世承 D:陆志韦 E:潘菽

12、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主要有()。A.双轨制 B.单轨制

C.分支型学制 D.交叉型学制 E.三轨制

13、丹瑟洛将学习策略分为具有相互联系的两大类,这两大类是__ A.宏观策略和微观策略 B.知识理解的策略和知识记忆的策略 C.通用策略和专用策略 D.基本策略和支持策略

14、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子团体赛的决赛前,S国的教练在排兵布阵,他的想法是:如果4号队员的竞技状态好,并且伤势已经痊愈,那么让4号队员出场:只有4号队员不能出场,才派6号队员出场。如果决赛时6号队员出场,则以下哪一项肯定为真? A:4号队员伤势比较重 B:4号队员的竞技状态不好 C:6号队员没有受伤

D:如果4号队员伤已痊愈,那么他的竞技状态不好

15、安德森的心理技能形成三阶段论的第一个阶段是__ A.认知阶段 B.联结阶段 C.评价阶段 D.自动化阶段

16、人口的职业结构制约着教育的()A:专业结构 B:布局结构 C:层次结构 D:需求结构

17、《论语·侍坐》中性格既恬淡又潇洒放达的弟子是()A:子路 B:公西华 C:冉有 D:曾皙

18、中小学课程结构的板块包括()A:必修课 B:选修课 C:活动课 D:班会课 E:社会活动

19、教育自身的现代化具体包括()A:教育条件设备的现代化 B:教师素质的现代化 C:教育观念的现代化 D:教育内容的现代化

20、在我国新的课程结构中,高中阶段课程以哪一类为主:A.分科课程 B.综合课程

C.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D.选修课程

21、对教师要“关爱学生”的具体要求是__。A.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

()B.平等公正对待学生

C.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D.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 E.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22、以下表述中正确的是__ A.奖励越多越有利于学生进步 B.奖励应适度

C.只应奖励优等生

D.某一行为连续的奖励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

23、班主任以教育目的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守则”为基本依据,对学生一个学期内在学习、劳动、生活、品行等方面进行小结与评价。这项工作是。A:建立学生档案 B:班主任工作总结 C:班主任工作计划 D:操行评定

24、教学策略不是“万金油”式的“教学处方”,不存在一个包揽一切的大而全的教学策略,同一策略可以解决不同的问题,不同的策略也可以解决相同的问题,这些都充分说明教学策略具有__。A.综合性 B.可操作性 C.层次性 D.灵活性

25、班级管理的构成要素有()A:教育者 B:受教育者

C:班级活动环境

D:班级教育与管理的内容 E:班级规范

幼儿园活动区游戏的观察与指导 篇7

观察是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技能,教师对幼儿的观察是在自然的状态下进行的,可在活动中观察幼儿,根据幼儿的表现与需要,调整活动,给予适宜的指导。

一、理解幼儿的需要及兴趣,提供丰富、多层次的材料

皮亚杰指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活动区游戏的功能、作用是靠操作材料来实现的,幼儿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决定对材料的操作方式。如幼儿在表演区中玩“狼和小羊”游戏,他们在各种包装盒里放入背景图片,手持故事里的图片小动物,边讲述故事边在盒子“舞台”上扮演各个角色,或者几个幼儿坐在一起,分角色表演故事内容,这就是孩子们自己的“盒子里的故事”。有的选择戴着头饰表演,他们开始讨论要建个小羊的家,于是分头行动:到“聚宝屋”找来泡沫块,拱形门围成房子,旁边布置花草树木,还用根据故事情节从娃娃家找来灶台等进行游戏。

二、观察幼儿与材料的积极互动,适时支持,促使其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

《指南》指出:幼儿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渐进的过程。教师必须耐心地为幼儿创造一个可以让他们从容地从量变到质变的环境,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个幼儿发展的现状、特点、问题、原因,努力地为不同幼儿的发展创造有针对性的环境或条件,帮助他们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向更高的水平发展。

如活动区游戏“会变魔术的镜子——单面镜”。

实况记录:玲用一张kt猫(半身画)纸张靠在镜面,尝试从不同角度照。“哇!看到完整的小猫了。”在面前摆弄一会儿,玲对老师说:“这个要很多手来帮忙,我只有一只手怎么办?”师:“你到材料盒看看,想想办法!”玲拿来胶布,撕了一段胶布贴在纸张上方,还是不能让一半的纸片立在镜子上,连续撕了三段贴上去,终于站起来了,她用一张对折的白纸,一动笔,画到边缘,打开后,“糟糕,画坏了”,翻过来使用纸张的另一面。她眼睛边看镜子里的图案边画,抬起头,看了看镜子里的kt猫,又看了看自己的画,停了下来。若有所思,又拿了一张纸,这次她把kt猫头画在一张纸的中间折痕处,画出了整体。然后,在kt猫的头上加了蝴蝶结,折了起来,放下纸张。“成功了”,她欢呼,之后走到材料柜拿了一把剪刀,把刚才贴到镜子上的kt猫原件剪了下来。“这是我自己制作的小猫”,在镜子上照了照,她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并拿起来给旁边的小朋友看。

在此次探究活动中可以看出玲对操作材料的兴趣,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到体验成功的过程中,在不断的尝试错误中构建了自己的经验。只要教师细心观察指导,适时介入,引导幼儿自主操作,就能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观察幼儿个体学习和合作表现的特点,提供多元支持,获得个性化的学习与发展

每个幼儿都是独特的,他们在生活和游戏中所积累的经验,会使其成为独一无二的个体,我们要观察幼儿,发现幼儿的点滴进步,促进幼儿个性化发展。如夹子是生活中常见的物品,颜色鲜艳,种类多,是幼儿喜欢的操作物品之一,孩子们用夹子夹出各种造型,有的还把夹子夹在衣服上、耳朵上,可谓百玩不厌。基于孩子的兴趣,教师要在活动区游戏“好玩的夹子”中投放大量的夹子,将幼儿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作为幼儿探究的主要对象和内容,引导幼儿对这些内容进行探究和学习。在这一过程中,幼儿自选多种颜色的夹子若干、骰子、记录笔、记录纸等,并自创了玩法:转动骰子,根据骰子的点数取出相应数量的夹子,夹在自己身上。

情景实录:

镜头一:和在操作时边夹边大声数数,旁边的琦有意见:“你太吵了。”和:“我自己夹很慢,会忘记我在夹第几个夹子。”琪琪:“你转好骰子,看看多少,可以先把多少夹子一起拿出来放在托盘上,再慢慢夹,就不会忘了。”镜头二:静仪和新岚也在玩,她们每转一次骰子,就会拿出记录纸,边点数边比一比,“你的多还是我的多”“下次我转的点可能会比你多”。

反思与推进:

幼儿的兴趣点已不是简单的造型,他们在操作表现出对数学探究的兴趣。镜头一中的孩子,由于个体差异,经常会出现漏数现象,还停留在个人游戏中,而同样的玩法,有些孩子就会想办法解决问题,体现了同伴间的互相学习。儿童能与同伴、老师或其他人进行口头或书面的交流会更好地理解和巩固对数的理解,使数学的思维具体化。从镜头二不难看出,在孩子的交流中,她们已经有了合作游戏的意识,萌发了新点子,加入了“比一比每次谁转的点子多”“比一比谁身上的夹子多”等游戏。

在游戏分享交流环节中,我引导幼儿分享交流,并着重表扬了孩子互助,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以及自发“比一比”游戏的创新表现,提出了问题:“两个人一起玩夹子,还有更好玩的游戏吗,怎么玩?”

四、结语

游戏是幼儿的自主活动,教师要尊重幼儿的游戏意愿,以《指南》为依据,掌握不同年龄幼儿身心发展特点、规律,了解幼儿在发展水平、速度与优势领域等方面的个体差异,采取对应的策略和方法,引导幼儿在操作游戏中学习。这一过程中,教师要观察和分析幼儿行为的价值,不断调整教育目标、策略,做到观察分析在先,介入和指导在后,从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幼儿园游戏与活动 篇8

一、集市游戏与幼儿园课程的关系

无论集市游戏还是幼儿园课程,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作用,即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不过,我们应明白,之所以两者能有共同的作用,是着眼于两者产生的实际效果的。从幼儿的角度来看,它们更喜欢游戏,甚至希望把课堂变成游戏室。但是,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幼儿园课程能传授很多知识给幼儿,帮助它们快速成长。但考虑到教学对象的具体特点,教师应该因势利导,将游戏和幼儿园课程整合起来,一方面满足幼儿的贪玩心理;另一方面,也能实现了教学目标。

需要注意的是,游戏具有两重价值:第一,工具性价值,第二,本体性价值。对于游戏的主体而言,游戏的作用具备了工具性的价值。可是,仅仅具备工具性价值是不够的,还必须具备本体性价值。也就是说,教师需要在游戏的过程中同时实现游戏与教学的二重价值,否则游戏的意义则丧失了一大半。另外,教师也不能过分注重游戏的本体性价值,而忽视了游戏的工具性价值,这会导致教学模式回到原来的起点,没有产生集市游戏和幼儿园课程相融合的价值。

二、集市游戏与幼儿园课程相融合的应用价值

(一)工具简单、容易操作

集市游戏大多取材于社会生活,是人们生活艺术的智慧结晶。这使得游戏不仅具有娱乐性,而且能启迪思维,开发智力。在现实的生活当中,集市游戏的使用工具比较简单,操作方便,甚至不受时间、空间等的限制。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不需要工具而直接进行。

游戏的种类很多,例如,比较流行的有“跳房子”“抛沙包”等等。在进行跳房子的游戏时,需要的工具器材就是一块空地,幼儿在游戏中可以锻炼身体各部分的肌肉。同时,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还可以唱歌,这样就能提升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在这样的游戏中,幼儿既体验了游戏的乐趣,又锻炼了身体。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游戏时教师一定要考虑到幼儿的人身安全,不能因为幼儿的贪玩而置之不管,要保证集市游戏在安全的前提下开展。

(二)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

集市游戏生活气息非常浓郁,而且内容生动活泼,对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极为有利。例如,追逐类游戏由于其趣味性较浓,活动形式简便,幼儿很喜欢玩此类游戏。它不仅能锻炼幼儿手脚的灵活性,而且能促进幼儿身体各部分的协调发展。当然,不同的游戏对幼儿的促进作用是不同的,如“老鹰捉小鸡”的游戏能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身体协调性。但总的来看,将游戏融入课程之中,幼儿对周围事物的敏感度会得到很大的锻炼。同时,通过游戏活动也易于帮助幼儿养成活泼开朗的性格,培养他们的毅力。

(三)锻炼幼儿的能力

集市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实施,能够锻炼幼儿各方面的能力,具体来看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能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因为游戏是需要合作才能完成的,在这种反复的合作过程中,幼儿的合作观念自然会得到加强。第二,培养幼儿做事的条理性。游戏总有一套规则,大家在游戏过程中都是按照规则来进行,违反规则者必定会遭到大家的惩罚。幼儿为了避免被惩罚,就会自觉地按规则行事,这无疑会培养其做事的条理性,。第三,能开阔幼儿的眼界。教师在将游戏融入课程时,必定会根据教学的需要,适当删减、增加内容,幼儿在游戏中便能接触到很多新事物、新知识。

除此之外,幼儿其他方面的能力也能得到锻炼。下面,是一个将集市游戏与幼儿园课程相结合的案例,帮助读者深化对本篇内容的理解。案例如下:

游戏名称:水的游戏

游戏目标:体验玩水的快乐;了解水的用途;教育幼儿应节约用水。

材料准备:空瓶子、装水的瓶子、木块、铁块和水车等。

游戏过程:

1.教师通过猜谜的形式引出“水”的话题

2.展示各种游戏玩具,并讲解游戏操作方法

3.分小组进行游戏,教师适当引导

A组.了解水的沉浮。将木块或铁块放在水里,观察会出现什么现象?

B组.了解水的冲力。将水倒在水车上,水车为什么会转动?

……

A组小朋友说:将木块放入水中,木块会浮在水的表面;而将铁块放入,铁块会沉入水底。

B组小朋友说:水车在水的冲击下会转动。

……

教师解答各小组的提问,使大家明白水的特性和各种用途。

4.教师可以让学生描述大家平时生活中如何用水,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懂得水的稀缺性,从而使他们从小养成节约用水的意识。

结束语

本文通过详细介绍集市游戏与幼儿园课程的关系,使大家对此有了较清晰的了解,即认识到将集市游戏融入幼儿园课程的重要性。同时,笔者具体阐述了集市游戏与幼儿园课程相融合的应用价值:第一,工具简单,容易操作;第二,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第三,锻炼幼儿的能力。希望通过文章分析,有助于集市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进而有助于提高幼儿园教育的质量。

上一篇:手工制作社团计划下一篇:校园主持稿,,学生颁奖典礼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