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化的幼儿教育

2024-09-26

游戏化的幼儿教育(通用12篇)

游戏化的幼儿教育 篇1

教学游戏化其实就是指把幼儿园的教育目标、 要求内容与游戏相结合。教学活动游戏化的本质就是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幼儿游戏其实就是最基本的活动。 人的基本活动是指对一个人来说最经常、最适宜, 也是最必需的活动。 而对幼儿来说, 游戏就是这样的一种活动。 将游戏渗透于教学活动中, 使游戏和教学完美地结合, 可以有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

一、由浅至深, 层层深入, 促使游戏与教学逐步做到相互结合

游戏能够辅助组织教学, 能够引起幼儿对认知对象的好奇心, 能够调节情绪, 消除练习时的枯燥感。 例如, 在开展数学活动《 图形宝宝做游戏》 中, 活动开始时, 首先对幼儿说:“ 图形宝宝要与小朋友们来一起做游戏啦。 ”接着让幼儿寻找图形宝宝, 找一找与它相似的物体, 此时幼儿仍然处于被动的、接受性的学习状态之中, 游戏在教学中发挥的仅仅是一种辅助作用。 幼儿园教学游戏化, 其实就是指把幼儿园的教育目标、要求内容与游戏相结合, 教学游戏化的实质就是让幼儿成为学习的小主人。 如果按游戏在教学中的成分及其在教学中发挥作用的程度来划分, 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游戏介入, 充实活动———游戏与教学之组合期

现在教育目标已经从重视教育目标转到了重视幼儿的智力发展, 这一变化尤其推动了游戏在教学中的介入, 教学环节也是将教育活动内容组合到游戏中去, 并与其他教学环节组合成一个更为充实的教学活动。

例如, 在中班数学活动“ 认识数字6”中, 教师首先讲解、介绍数字6, 然后以“ 送礼物”的环节, 让每个幼儿拿一张数字卡片, 并且送与之相对应的数量的礼物, 幼儿可以在游戏中复习巩固数字6 的含义。 此时, 游戏的作用就是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能够长时间保持注意力。

2.寓玩于学, 于学中乐———游戏与教学之融合期

教师可以把教学目标和要求融于一个或几个游戏中, 能够在游戏结束时达到所期待的教育目标。 例如, 在中班体育游戏“ 拾豆豆”中, 首先, 幼儿要爬过小山坡, 然后钻过山洞, 最后在篮子里拾起5 粒豆豆后回到起点。 在这个游戏中, 幼儿不仅能够学习和认识数量的概念, 又能够发展幼儿手眼协调性以及不怕困难的品质。

3.挖掘资源, 充分渗透———游戏与教学之整合期

现在的游戏最为了教学过程, 不仅满足了幼儿的游戏需要, 让幼儿快乐地学习, 又能够促进幼儿的情感、态度以及与同伴友爱、合作等社会性的健康发展。 因此, 在这一阶段, 游戏化教学已发挥了对幼儿进行整体教育的功能。

二、创新思维, 灵活变通, 采用新颖独到的方法进行游戏化教学

要将教学游戏化, 首先就需要教师进行创造性的设计、创编和改编一些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有趣游戏, 使幼儿积极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创新是开展游戏化教学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要做到创新,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创新游戏内容, 帮助幼儿学到更多知识

教师应该多创设丰富幼儿的游戏内容, 在游戏中增加幼儿的生活体验。 儿童的想象力是对记忆表象进行再次加工而来的, 而记忆表象来自于生活。 因此, 教师应该在游戏中创造性地加入一些生活经验。 例如, 在“ 小喜鹊造房子”的游戏中, 教师首先让幼儿欣赏网上的一些建筑物的图片, 再在现实生活中观察幼儿园的建筑物, 增强他们对于建筑的理性认识。

2.创新组织形式, 注重培养幼儿的自主精神

有些游戏的组织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幼儿游戏的自主性, 所以为了能够推动幼儿的游戏活动能够最大限度地自主开展, 教师应对幼儿的游戏组织进行创新。 教师可以让幼儿自主设置活动要求, 让他们对游戏进行二次创作。 在游戏组织中, 教师应注重培养幼儿的自主性。 例如, 在“ 食物宝宝找朋友”的游戏中, 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自己来选择充当的食物种类, 充分发挥儿童的自主意识和组织能力, 还可以一定程度上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 例如, 在游戏“ 找朋友”中, 教师还可以让多个班级年龄相近的幼儿一起游戏。让每个幼儿在其他班级找一个好朋友。

3.创新游戏环境, 摆脱传统游戏教学束缚

对于游戏环境和创新也是当前幼儿教师游戏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教师要对现有的游戏环境进行拓展。不同的游戏内容应该有与它相匹配的游戏环境。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 教师可以带领幼儿进行户外活动, 观察大自然, 使幼儿对于大自然有更深刻的认识。例如, 我们班每个月都会组织家长与幼儿在户外进行多种形式的亲子活动。 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幼儿, 教师也应该提供不同的游戏环境。

总之, 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 要在教学中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历练, 创新教学方法。 能够以游戏为主、教学为辅, 促进幼儿的发展, 使其身心健康成长。

摘要:幼儿教学活动游戏化的理念已充分渗透在幼儿教育中。阐述了如何将游戏渗透教学活动中, 使游戏和教学完美地结合, 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

关键词:幼儿,游戏化,创新

参考文献

刘莉萍.开展幼儿园游戏化美术活动的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 2013 (20) .

游戏化的幼儿教育 篇2

摘 要:幼儿音乐教育游戏化的活动是丰富多彩的,不仅包括唱、跳、演奏,它的手段应该趋于综合,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使幼儿在游戏化的活动中真正得到艺术享受,感受艺术的魅力,培养幼儿对音乐的爱好和兴趣,发展其审美能力。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一些简单而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而促进幼儿音乐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幼儿;音乐教育;游戏化形式

幼儿音乐教育游戏化就是用游戏化、活动化的方法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游戏化不仅体现在音乐游戏这样特殊的成分,而且体现在它的一切活动形式、方法都比较自由、灵活、丰富多彩,具有游戏和类似游戏的特征,使幼儿体验到和“玩”一样的感觉,不知不觉地、快乐地、不知疲倦地投身于活动之中,在唱唱、跳跳、玩玩、敲敲打打中去感知音乐。

音乐教育游戏化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一、在音乐教育活动中进行的游戏活动

1.边玩边学,寓学习于游戏玩耍之中

一切活动从感受入手,先感受再学习,边感受边学习,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如学习歌曲《滑滑梯》时,提问幼儿:“玩滑滑梯时什么时候最开心?”幼儿:“滑下时最开心。”于是老师弹出节奏5176―5654―3523―1―,幼儿边玩边唱,演唱的欢快活泼,很有感情,而且很自然的唱出了附点音符的重音。

再如,学习歌曲《小猫》时,让幼儿边感受边学,并采用和实物小猫(在笼子里)边玩边唱的方法,幼儿学习兴趣极浓,注意力非常集中,在愉快的富有趣味性的学习情况下很快地用自然、连贯好听的声音唱准了曲调,并在第四、第八小节的地方和谐的配上了“喵!喵!喵!”的猫叫声,唱的好听极了,时时听到幼儿的欢笑声,整个音乐活动自始至终沉浸在欢乐之中。

2.举办小小音乐会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最基本的活动,因此,每隔一段时间举办一次小小音乐会,幼儿凭票自由入座,像真的看演出一样轻松愉快。从节目主持到演员表演,全由幼儿自愿报名,幼儿把自己在电视上看到的,听到的编出来演给大家,幼儿是活动的主人,没有任何负担,寓学习于游戏之中。另外,游戏活动促进幼儿积极地参加创造性的音乐活动,促进音乐能力的发展,也培养了幼儿的兴趣爱好,锻炼了胆量。以游戏形式构成了“音乐会”像“催化剂”一样促使幼儿去表演,创作、探索,并能激发幼儿的表演愿望。

3.音乐欣赏后用游戏化巩固对作品的感受

幼儿的音乐欣赏过程,首先是从音响感受开始,获得情绪体验,引起联想、想象、达到理解内容,然后联系生活经验和认识能力,并通过动作来感受音乐。如,幼儿欣赏过《快乐的小厨师》后,把旋律改编成适合幼儿动作的简单旋律,并结合小厨师的工作为幼儿编语言节奏,全体幼儿扮演小厨师,边听音乐、边朗诵歌词,并自编动作,个个像小厨师在真的切菜、做饭一样。快乐的韵律活动促使幼儿注意倾听音乐,使自己的动作符合音乐的节拍、节奏、速度等,这就使幼儿获得的音乐感受更加丰富。

4.复习歌曲的形式多样化

幼儿对音乐理解、感受在掌握了相应的技巧后才能形成音乐表现力。幼儿好动,持久性差,容易喜新厌旧,所以要采用多种方法,用游戏化的方法进行练习。在复习歌曲时既有合唱、齐唱、领唱的训练;又有节奏、舞蹈的练习;还可以边听音乐,边歌边舞;歌曲联唱等形式。孩子们听着音乐拍着、跳着、敲着、打着,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幼儿的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高音、节奏、速度、力度,音乐素质得到了提高,同时大家齐心合作,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

二、与各学科相结合的游戏活动

我国教育家陈鹤琴讲:“……要将音乐同其他学科相结合,并渗透到儿童生活中去,使儿童无论在学习、劳动、游戏时都能有意志统一,行动合拍,精神愉快的表现……

幼儿在学习儿歌、故事时配上好听的音乐,一方面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另外,音乐能促进大脑右半球的活动,提高记忆效果。

寓品德教育于快乐的音乐活动之中,寓理于情,以情感人,音乐起到陶冶情感、净化心灵的作用。如歌曲《旅游》,通过演唱,巩固对蒙古族、维吾尔族的认识,培养了对各民族团结友爱的情感。用歌、舞、游戏的形式较系统的从爱幼儿园、爱同伴、爱集体、关心尊敬长辈、爱周围的人、爱劳动、诚实礼貌、保护环境等等方面萌发幼儿爱国主义情感。

三、日常活动中对幼儿倾听能力进行培养

周围环境中都充满着各种声音,如:鸟叫声、雨声、雷声、车辆声,人们的语言……这些声音是具体的,能直接感受到的,幼儿期是听觉训练的最佳时期,因此,要有意识地在一日生活中,通过游戏活动让幼儿倾听活动室、卧室、旅游途中、回家路上及生活中的种种声音。四、一日生活中自发的音乐游戏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自发的音乐活动是指一日生活中由幼儿自己组织和提出的音乐活动。幼儿对这种活动表现出特殊的兴趣与感情,能满足幼儿自我表现的需要,提高能力,丰富幼儿生活,常常可以造成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因此,教师要随时把握幼儿想要唱、跳的情绪,顺着他们自然产生的音乐反映来开展活动。如:看到时装表演,教师因势利导,出示各种服装道具,和幼儿一起表演,挖掘幼儿的表演天赋,激发幼儿的表演欲望。

幼儿教育游戏化的实践与探索 篇3

关键词:幼儿;游戏化;创新

教学游戏化其实就是指把幼儿园的教育目标、要求内容与游戏相结合。教学活动游戏化的本质就是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幼儿游戏其实就是最基本的活动。人的基本活动是指对一个人来说最经常、最适宜,也是最必需的活动。而对幼儿来说,游戏就是这样的一种活动。将游戏渗透于教学活动中,使游戏和教学完美地结合,可以有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

一、由浅至深,层层深入,促使游戏与教学逐步做到相互结合

游戏能够辅助组织教学,能够引起幼儿对认知对象的好奇心,能够调节情绪,消除练习时的枯燥感。例如,在开展数学活动《图形宝宝做游戏》中,活动开始时,首先对幼儿说:“图形宝宝要与小朋友们来一起做游戏啦。”接着让幼儿寻找图形宝宝,找一找与它相似的物体,此时幼儿仍然处于被动的、接受性的学习状态之中,游戏在教学中发挥的仅仅是一种辅助作用。幼儿园教学游戏化,其实就是指把幼儿园的教育目标、要求内容与游戏相结合,教学游戏化的实质就是让幼儿成为学习的小主人。如果按游戏在教学中的成分及其在教学中发挥作用的程度来划分,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游戏介入,充实活动——游戏与教学之组合期

现在教育目标已经从重视教育目标转到了重视幼儿的智力发展,这一变化尤其推动了游戏在教学中的介入,教学环节也是将教育活动内容组合到游戏中去,并与其他教学环节组合成一个更为充实的教学活动。

例如,在中班数学活动“认识数字6”中,教师首先讲解、介绍数字6,然后以“送礼物”的环节,让每个幼儿拿一张数字卡片,并且送与之相对应的数量的礼物,幼儿可以在游戏中复习巩固数字6的含义。此时,游戏的作用就是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能够长时间保持注意力。

2.寓玩于学,于学中乐——游戏与教学之融合期

教师可以把教学目标和要求融于一个或几个游戏中,能够在游戏结束时达到所期待的教育目标。例如,在中班体育游戏“拾豆豆”中,首先,幼儿要爬过小山坡,然后钻过山洞,最后在篮子里拾起5粒豆豆后回到起点。在这个游戏中,幼儿不仅能够学习和认识数量的概念,又能够发展幼儿手眼协调性以及不怕困难的品质。

3.挖掘资源,充分渗透——游戏与教学之整合期

现在的游戏最为了教学过程,不仅满足了幼儿的游戏需要,让幼儿快乐地学习,又能够促进幼儿的情感、态度以及与同伴友爱、合作等社会性的健康发展。因此,在这一阶段,游戏化教学已发挥了对幼儿进行整体教育的功能。

二、创新思维,灵活变通,采用新颖独到的方法进行游戏化教学

要将教学游戏化,首先就需要教师进行创造性的设计、创编和改编一些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有趣游戏,使幼儿积极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创新是开展游戏化教学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要做到创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创新游戏内容,帮助幼儿学到更多知识

教师应该多创设丰富幼儿的游戏内容,在游戏中增加幼儿的生活体验。儿童的想象力是对记忆表象进行再次加工而来的,而记忆表象来自于生活。因此,教师应该在游戏中创造性地加入一些生活经验。例如,在“小喜鹊造房子”的游戏中,教师首先让幼儿欣赏网上的一些建筑物的图片,再在现实生活中观察幼儿园的建筑物,增强他们对于建筑的理性认识。

2.创新组织形式,注重培养幼儿的自主精神

有些游戏的组织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幼儿游戏的自主性,所以为了能够推动幼儿的游戏活动能够最大限度地自主开展,教师应对幼儿的游戏组织进行创新。教师可以让幼儿自主设置活动要求,让他们对游戏进行二次创作。在游戏组织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幼儿的自主性。例如,在“食物宝宝找朋友”的游戏中,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自己来选择充当的食物种类,充分发挥儿童的自主意识和组织能力,还可以一定程度上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例如,在游戏“找朋友”中,教师还可以让多个班级年龄相近的幼儿一起游戏。让每个幼儿在其他班级找一个好朋友。

3.创新游戏环境,摆脱传统游戏教学束缚

对于游戏环境和创新也是当前幼儿教师游戏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教师要对现有的游戏环境进行拓展。不同的游戏内容应该有与它相匹配的游戏环境。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带领幼儿进行户外活动,观察大自然,使幼儿对于大自然有更深刻的认识。例如,我们班每个月都会组织家长与幼儿在户外进行多种形式的亲子活动。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教师也应该提供不同的游戏环境。

总之,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要在教学中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历练,创新教学方法。能够以游戏为主、教学为辅,促进幼儿的发展,使其身心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刘莉萍.开展幼儿园游戏化美术活动的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13(20).

幼儿早操游戏化的实践与思考 篇4

那是2010年参加园长任职培训班期间,有幸走进北京的一家幼儿园,观摩到了小班早操环节掠影:伴着轻快的音乐,教师手拿打泡机,轻轻一按,各种颜色、大小的泡泡跑满操场,随风飘散。幼儿有的笑着追,有的跑着吹,还有的跳着抓。满眼看到的是一张张笑脸、一个个奔跑和跳跃的身影,幼儿们高兴得不亦乐乎。随着舒缓音乐的响起,幼儿慢慢走成圆圈,开始下一节操的运动,满脸写的是意犹未尽。

二、“ 深思”园所早操问题

此情此景一直印刻在我的脑海, 至今历历在目。一个个问题也直击大脑:“这就是早操? 原来可以这样? ”“幼儿们在做早操时为什么会那样开心? ”“真正有趣而有意义的早操难道就是在这样无痕的‘教’中锻炼了幼儿的身体,愉悦了幼儿的情绪? ”

而部分幼儿园包括自己园所传统意义上的早操缺少的正是这份难能可贵的乐味和玩性, 丢失的就是幼儿园的游戏精神。理性思考, 这一根结主要在于幼儿立场的缺失。因为早操在一日活动中每天都有体现,每天都要体现,所以早操更多的是教师去为幼儿选择主题、音乐、进行动作编排等,很多时候教师考虑的是动作的好看、队伍的整齐、管理的简单等,很少去思考这是幼儿的早操,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和需要。这样,就导致动作难易、内容选择等的不适宜、形式单一不乐呵等问题。试问:早操如果连好玩都谈不上,又谈何发展幼儿呢?

三、“ 实行”早操变脸之策

早操的意义深远是毋庸置疑的,其不仅能发展幼儿的体能、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还能激发幼儿的积极情绪,带领幼儿进入一天的快乐生活和学习。那么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不仅要能看到,更要尝试智慧地实行早操的“变脸”,让其适合幼儿,博得幼儿喜欢的同时又能发展幼儿。最重要和迫切的就是要回归儿童立场,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年龄特点和兴趣出发,从音乐的选择到动作编排的整个过程中, 都要注重融合进游戏的元素, 要将“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理念融入到幼儿的早操活动中 , 使“趣乐”如影相随。以下是我们在早操创编过程中与之前相比所作的一系列的改变。

1. 改变之一:音乐选材———量身定选求新颖

音乐是早操活动的灵魂, 幼儿是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早操活动,不仅能有效地增强幼儿的节奏感、韵律感、表现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而且能较好地激发幼儿学新操的热情和兴趣,加快掌握早操动作的速度,因此,幼儿早操音乐的选择显得尤为关键。

很多教师在选择上都十分注重,音乐的节奏要鲜明、旋律要优美、歌词内容要健康向上。我们在此基础上,更强调要“出新”。因为我们深知幼儿的年龄比较小, 对新鲜的事物有着特别的新奇感和求知欲,每每播放一首新近热火的、幼儿熟悉的音乐,他们的反应一定是很大声地跟唱或小声哼唱, 情绪也显得特别兴奋。所以,我们在早操音乐的选择上倡导要与时俱进,有时代的最新气息并追随幼儿对音乐洞察的步伐———歌词是否朗朗上口? 内容是否贴近生活? 幼儿是否喜欢? 把这些因素都考虑到位后,我们会精选出几首适宜的音乐让幼儿去选择,而考量的标准就是看幼儿在自然情境下听音乐的反应和表现。当然, 我们还会根据操节的结构,将不同风格的音乐进行融合,给幼儿带去充分的听觉刺激。为此,我们尝试学做有心人,将在生活中听到的、看到的合适的音乐素材及时收集,按照不同的风格进行整理,成立最新的音乐资料包,并注明收集时间,随时候选备用。相信有心就能保证早操音乐的常“新”和幼儿早操情绪的常“兴”。

2. 改变之二:结构组成———动静交替求科学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中明确指出 :“健康领域的活动要充分尊重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这就要求各环节必须科学、合理。 很多时候,教师在组织安排上就是跟着音乐走,跟着感觉走,就是简单的拼凑组合,这种随意也导致了幼儿早操兴趣不浓、情绪低落的现状。而我们幼儿园通过专题研讨,提出要遵循“曲线上升,波形进展和曲线下降”的规律去安排早操结构。我园探索实践的早操结构简单、科学,共分三个环节:首先进行热身运动,主要是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队列、队形的简单变化,或做一些韵律、模仿动作或简单的游戏, 不仅能带动幼儿的情绪,较快地进入角色,还能促使幼儿身体器官组织机能由较平静状态转为活动状态,为做操和身体锻炼活动的开展做好准备;再进行操节练习,主要是进行武术操、轻器械操等,以达到体能锻炼的作用,进一步帮助幼儿表达积极愉悦的情绪;最后进入放松运动,促使幼儿的身体机能由较兴奋状态转入平静状态,以便于顺利过渡到接下来的活动中。

3. 改变之三:形式编排———创新多变求活泼

以往的早操组织形式一般以整个年级“大一统”的形式呈现,这种整齐划一的形式限制了幼儿的创造力和运动的灵活性。为了避免单一形式对幼儿的束缚。我们倡导“创新多变”。在组织的形式上,我们将操节、队列和体能锻炼进行有机整合;个别、小组、集体活动相结合;规定动作与自由动作相结合;队形上分、合、停、流相结合;班级与班级之间同一器械玩法的不拘一格;并强调能以游戏一以贯之。实践证明:早操的形式注重多元性、整合性和变化性,更能适应幼儿的广泛兴趣,更符合幼儿喜欢新奇多变的年龄特点,对他们更具磁铁般的吸引力。事实上,这种改变扩大了幼儿活动的空间,增强了幼儿合作的意识,从而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4. 改变之四:内容设计———丰富多元求有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颇具趣味性的早操内容是幼儿积极参与早操活动的前提和保障。

( 1) 与游戏结合。游戏多变,富于创造,体现“趣味”。通过扮演角色,师生共同参与游戏,使早操活动生动有趣。如在大班早操环节玩的体育游戏“我是小小驾驶员”中,幼儿手拿呼啦圈,看着老师( 交警) 身势动作的变化在加速开,停车、倒车、向左开,向右开,在快乐的开车中跑着,身体一会前倾、一会后仰,健体又怡情。事实证明:早操内容中若是注重游戏情境的创设、游戏角色的介入,不仅能提升幼儿参与早操的兴趣,还较好地发展了幼儿的思维和动作,可谓是一石二鸟。

( 2) 与语言结合。陶行知先生说过 :“生活即教育 ,社会即学校。”所以,在早操内容的设计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想方设法去贴近幼儿的生活。在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幼儿在平时的“娃娃家”游戏中喜欢一个人念念有词;中、大班幼儿在早操时候喜欢跟着音乐里的歌词说、唱出来,乐在其中。于是,我们在做操时,注重语言的及时介入,让幼儿与幼儿、幼儿与教师、幼儿与音乐里的对白一呼一应、一应一合。如在做武术操时,出拳推掌时可以发出“嘿、哈”的助威声;模仿青蛙、小猫咪跳跃时可以发出“呱、呱”和“喵、喵”的叫声。研究表明,早操时候语言的介入从生理上讲, 通过念白、喊叫可以使体内的废气排出,对呼吸系统形成刺激;在精神上,适当的喊叫能使人的精神获得释放,情绪得到调节,对幼儿的身心健康有积极的作用。在我们看来,语言配合音乐的节奏,不仅丰富了操节的内容,还能起到集中幼儿注意力的作用。更难能可贵的是, 不仅能把音乐与动作自然地衔接在一起,还可以帮助幼儿们把动作变得有趣,提高幼儿对早操或体育活动的兴趣, 进一步提升幼儿在早操活动中的积极性。

5. 改变之五:动作创编———师幼共构求自主

( 1) 把权利还给幼儿。事实证明,幼儿自发的动作远远超过教师的想象,他们的动作既有趣又形象,既简单又贴近他们自己的生活经验,最重要的是幼儿们更喜欢,更有要展示出来的成功感和自豪感。需要强调的是,由于幼儿年龄比较小,并非自发创编的每个动作都是科学合理的, 还需要教师去进一步地引导和提炼、提升。

( 2) 学会倾听幼儿。早操的动作如果全部都由教师创编,没有征求幼儿的意见,动作有时难免过于呆板,幼儿学习起来也比较慢。但教师即使真的是自己创编也无妨,要先学会蹲下身子去聆听他们的心声,征求幼儿的意见,若是幼儿喜欢的、容易接受的动作就采用,若是不喜欢的,可以静下心来和幼儿一起讨论,共同修改。只有这样和幼儿在一起共同创造、构思出来的早操动作才是真正简单又幼儿化,既便于教师教,又便于幼儿学;既能发挥幼儿的创造力,又能发挥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主动性;既适合幼儿喜欢,又能发展幼儿的真正属于幼儿的早操动作。

游戏, 幼儿的天性。著名的学前教育专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游戏是幼儿的生命,多游戏,多快乐。”把游戏渗透到幼儿的一日活动中,是势在必行的。而早操作为一日活动的开始,理应也游戏化,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让幼儿们在“学中玩”,在“玩中学”,在“玩中成长”。所以,作为管理者在思想上要重视,作为教师在行动上更要落实。

摘要:早操是幼儿园户外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能较好地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但是大多数幼儿园传统早操形式的单调、动作的整齐、内容的随意均不能让幼儿在真正的快乐中锻炼机体,发展动作。究其原因,就是丢失了游戏精神。因此,教师要将让早操大变脸,让早操具有“玩性”,真正实现幼儿在玩中学、玩中成长。

中班幼儿歌唱活动游戏化的探索 篇5

中班幼儿歌唱活动游戏化的探索

游戏是幼儿特殊形式的一种审美活动,幼儿热衷于追求游戏过程中的快乐,游戏化的音乐教育才能真正满足他们的心灵需要。在幼儿教育中运用音乐,不单单是得到美的体会,更是孩子们在智力、身体、个性、情感、社会性等多方面获得和谐、全面发展的过程。音乐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值得每一个幼儿教育工作者探讨。在幼儿音乐活动当中,应当注重指导与策略,提高幼儿参与到音乐活动中的热情。

中班的孩子已经具有了初步的关于音乐要素和音乐经验的积累,他们更加喜爱音乐中的游戏活动,活动的自主性、主动性和积极性明显增强了。教师要提供内容丰富、适合幼儿的音乐作品,引导幼儿体验这些作品的基本情绪和情感,并尝试用幼儿喜欢的方式,如声音的变化、动作、表演等,引导其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一、幼儿园在音乐教育游戏化实践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形式化与低效化等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幼儿“被游戏”在许多贴着游戏“标签”的音乐活动中,游戏无法真正发挥其教育功效。不少游戏化的音乐活动具有情节、角色、玩法、规则等外在的形式,但却无法真正焕发幼儿的活动兴趣与主体性。许多孩子对教师“精心”设计组织的音乐活动兴趣索然,有的教师在幼儿活动过程中导演过度、干涉太多,音乐教育游戏化的效果大打折扣。

(二)为了游戏而游戏在许多冠以游戏化的音乐教育活动中,幼儿仅仅体验了参与的快乐,却无法获得应有的审美能力与素质的提高,活动开展得十分热闹,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但其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音乐素质与能力并未在游戏化的音乐教育中得到应有的发展。

(三)忽视甚至阻碍了幼儿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一些幼儿教师过分追求幼儿在游戏中的快乐,不断强化外在的强烈刺激,导致不少幼儿养成无法静心倾听、思考与学习等不良习惯,助长了音乐学习与创造过程中的浮躁心态,忽视甚至阻碍了幼儿专注倾听、认真思考、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等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

(四)游戏与幼儿年龄特点、游戏情境与音乐的内在切合度不够一些教师缺乏把握音乐与设计音乐游戏的能力,所设计的游戏与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发展要求不相匹配,或是与音乐的结构、节奏、音色等表现手段的内在联系不足,幼儿在教师精心设计的游戏化情境中不能获得音乐审美能力的充分发展与应有的审美快乐。

案例分析:小蛋壳活动内容在设计上的趣味化和情节化对于课堂气氛来说很重要。唱歌活动《小蛋壳》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小蛋壳》选材贴近幼儿的生活,符合中班幼儿现有水平。整个活动以多种的游戏形式贯穿始终,气氛活跃,幼儿的兴趣都非常浓厚,大部分幼儿都能积极主动的参与,歌唱兴趣非常高。教师在在倾听环节教师利用变魔术、“小鸡”表演唱、出示鸡蛋模型等不同的方式方法让幼儿倾听歌曲,再加上教师夸张的表情、有趣的魔术表演成功地将幼儿带入紧张、惊讶的情境,幼儿体验到紧张、惊讶的情感,幼儿情感到位;也做到为目标服务,目标得以实现;还让幼儿在这一环节始终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教师提出的问题指向性明确、有效为理解歌词、游戏服务。如:教师变出什么蛋?小蛋壳里到底会是什么?从三位小朋友合作变蛋壳到小组合作变蛋壳到最后全班幼儿合作变大蛋壳,逐步增加游戏的难度,教师创设的这个游戏与活动很吻合,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边游戏边学唱,让幼儿从有意识的学唱到无意识的演唱。幼儿对每一个音乐角色都很感兴趣,融入到其中,取得很好的效果。

二、每首音乐都有其独特的表现手法,有的音乐节奏鲜明、有的音乐音色独特,因此我们要根据不同音乐风格,设计合适的音乐游戏,帮助幼儿对音乐的理解。

(一)听觉游戏。听觉游戏主要是培养幼儿听觉的敏感性和对声音高低、长短、强弱、音色等基本特征的分辨能力为目的的音乐游戏。主要包括声音配对、声音猜谜、声音辨别等声音游戏和听觉感受游戏。如:《可爱的玩具》这个音乐活动主要是通过游戏让幼儿辨别声音的强弱,找玩具的幼儿蒙着眼睛沿着圈外找玩具,当他接近玩具时幼儿大声唱,当他远离玩具时幼儿轻轻唱,幼儿通过分辨声音的强弱,确定玩具的所在,如果我们单纯的以敲打等呆板的形式让幼儿分辨声音的高低,就会削减幼儿积极性。

(二)表演游戏。表演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某一音乐作品的角色,通过动作、手势等情节的表演来表现音乐。如:幼儿喜欢的《小白兔和狐狸》的游戏,主要是通过扮演活泼的小兔和狡猾的狐狸形象,让幼儿感受两段音乐不同的艺术形象。音乐分为AB段,A段音乐主要是表现活泼、欢快的兔子的音乐,B段的音乐显得比较低沉、缓慢是表现狐狸的音乐。

(三)歌唱游戏。歌唱游戏习惯一边唱一边游戏,是最常见的一种音乐游戏形式。在愉快的歌唱游戏中,幼儿不仅提高了自己的歌唱能力以及对音乐的感受、理解和表达能力,更使幼儿的身心得到了陶冶。如:在《捉小鱼》的歌唱游戏中,请两位幼儿双手相握高举做渔网,全体幼儿做小鱼游的动作一个跟着一个走小碎步,一边唱歌,一边做鱼游,当歌唱到“捉住”时,渔网就把小鱼套住。

农村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探讨 篇6

关键词:农村幼儿园 课程游戏化

一.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改革的必要性

3—6岁的儿童活泼、好动、喜户外活动,适应他们兴趣的游戏能够很快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并激发他们的创造力。游戏对于幼儿阶段的教育很重要,应当作为幼儿教育的主要内容和形式。游戏不仅可以作为一项独立的课程内容,也可以贯穿于其他课程中。它是儿童认识社会、接触社会、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也有助于开发儿童的智力,加深他们对所学知识的印象,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都强调了游戏对于幼儿教育的重要性,使得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及幼儿教师意识到了推行课程游戏化改革的迫切性。课程游戏化的含义便是使幼儿园课程更贴近生活,更生动,更有趣,活动形式更丰富。近几年,我国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改革取得一定成效,但从全局来看,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改革程度良莠不齐,尤其是在农村幼儿园的推进中存在的问题比较突出。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改革还需要多方努力,不断深入。

二.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改革注意事项

1.课程游戏化不只是做游戏

所谓课程游戏化,不是要求幼儿园把所有的教学时间都用来做游戏。一方面,游戏活动是幼儿教育的基本活动,幼儿园应当保证幼儿每天有固定的时间进行游戏活动。并且游戏的设置既要满足学生的兴趣,又要对其意志、品德等的形成有积极意义。另一方面,课程游戏化不是只做游戏,《指南》要求幼儿园应当对幼儿健康、语言、科学、社会、艺术等五大领域进行基础教育。游戏不仅是幼儿园教育的内容也是其方式,幼儿教师们应当将游戏的精神融入其他课程的教授中。

2.课程游戏化不是推翻原有的课程体系

任何一项改革都是建立在已有制度的基础上的,课程游戏化是对现有课程体系的提升,而不是全盘推翻原有的课程体系。原有的课程体系是多年教育累积的经验,改革应当尊重历史经验。但是幼儿园也应当时刻反省自己的课程设置是否符合自主、自由、创造、愉悦的游戏精神,是否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

3.教师的专业化程度是课程游戏化推进的关键

幼儿教师长期工作于幼儿教育一线,是距离幼儿最近的人,他们最有机会了解幼儿的学习习惯、兴趣爱好,最能够了解什么样的游戏是受幼儿欢迎的。因此,教师的专业化程度是课程游戏化推进的关键,幼儿教师应当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多观察幼儿对什么样的游戏场景感兴趣,在哪些情况下他们对知识的接受能力更强等等,不断积累教学经验,并将这些经验应用到对课程体系的改进中。

三.农村幼儿园课程游戏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推进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进程中,农村幼儿园的课程改革问题突出。总体来看,在农村幼儿园开展课程游戏化还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缺少游戏设施

农村幼儿园没有城市里的幼儿园那么多资金支持,所以也无法构建起完备的游戏设施。面对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趋势,农村幼儿教师显得有些左右为难。设施的不完备常常会给他们的教学活动带来不便,甚至是约束。教学用品的购买也遇到同样的问题。

2.农村家长观念的影响

很多农村的家长认为,孩子到学校就是为了学习知识,如果是去玩游戏,那和在家里玩有什么区别。他们从心理上排斥幼儿园以游戏为幼儿课程的主要内容和方式,他们的观念也会影响到农村幼儿教师课程的设置。

3.幼儿教师专业水平有待提高

课程游戏化最终要靠教师来实施,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是确保课程游戏化顺利推进的关键。教师的教育理念、专业意识、专业能力直接影响幼儿园课程的品质。目前来看,我国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水平尚不能满足课程游戏化的要求,还有待提高。

四.农村幼儿园加强课程游戏化建设的建议

1.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保证游戏活动时间

既然游戏活动是幼儿教育的基本活动,农村幼儿园在课程设置上一定要保证游戏的时间。农村的幼儿园可能没有太健全的游乐设施,但是我们一样可以利用现有资源,加入自己的创新,使孩子们开心的游戏。

一些民间游戏,例如“老鹰捉小鸡”、“木头人”、“跳皮筋”、“跳方格”、“打沙包”、“捉迷藏”等传播范围很广,也很受孩子们喜爱。这些游戏都可以引进课程中来,老师可以加入游戏中,扮演一个角色,融入到孩子们的游戏中。这样,才能使老师真正走入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在游戏过程中,老师要多多观察学生对这些游戏的反馈。小孩子天生喜欢新鲜的事物。这些传统的游戏玩的时间长了,他们可能会厌倦,这时老师可以在这些传统游戏的基础上加以一定的創新。例如,添加新的角色,制定新的游戏规则,或者加入新的动作等。

同时,幼儿教师也要打开思路,敢于创新新的游戏方式。例如学习某些亲子节目或综艺节目中游戏设置。在节假日请幼儿家长来到幼儿园,开发一些亲子活动。例如亲子运动会、演唱会、歌咏赛等。不但能够增加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充分展现他们的才能,促进学生与家长之间的交流,也能增进家长对幼儿园教育方式的理解。

2.在其他课程中融入游戏元素

游戏精神贯穿幼儿教育的全过程。除了专门的游戏活动时间,在幼儿的其他课程,例如健康、语言、科学、社会、艺术等基础教育中,也可以融入游戏的元素。

在每次户外活动或是美术课后,老师都要组织孩子队轮流洗手清洁,教导学生要注意卫生,才能身体棒,不生病。有的幼儿责任感强,老师可以选择一些年长、有责任心的学生督促或帮助年纪小的孩子洗手,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团结友爱,也能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习惯。

语言类课程的学习,也可以设计相关的游戏。例如,我们可以设计或购买画有各种图案的卡片,让学生参加竞猜游戏,用普通话或英语说出卡片上画的事物。

科学类课程,我们可以采用模型创建的方式来学习。例如我们想要幼儿了解有关我国航空的知识,我们可以用图片展示、视频展示的方式让他们观看“嫦娥一号”等航空设备的造型。然后鼓励他们用橡皮泥等材料制作模型。

社会活动对于幼儿教育来说也十分重要。在幼儿园里,我们可以采用经典故事角色扮演的方式教会学生交流沟通的能力。例如,我们可以给学生讲“孔融让梨”的故事。然后分给他们大小不等的水果,让孩子们进行角色扮演,轮流扮演各个角色,体会谦让与被谦让的乐趣。同理,我们也可以以这种方式教会学生尊老爱幼等社会美德。

艺术课程的学习,农村幼儿园可以充分利用民间艺术资源。以我们江苏省扬州市的农村幼儿园为例,扬州市有很多地方特色,如扬州玉雕、扬州刺绣、扬州绒花、扬州剪纸、扬州菜肴、扬州酱菜、扬州漆器等。这些特色产品很多都源自于民间工艺。在农村里很容易能够找到精于某方面民间特色艺术的民间艺术家或是民间艺术爱好者,比如国家级非物质遗产的“邵伯锣鼓小牌子”,我们邵伯盛昌幼儿园就邀请了王荣棠为首的艺术家来为孩子们介绍邵伯当地的民间特色艺术,为幼儿讲述与民间艺术相关的故事,教幼儿进行简单的民间乐器演奏。这样的课程对于学生了解家乡文化和当地特色艺术十分有意义,在学习的过程中孩子们也学会了简单的民间艺术技巧,也为民间老艺术家的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

此外,农村幼儿园的学生能夠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大自然。大自然中的雨、雪、冰、霜,花、鸟、虫、鱼,都是他们观察学习的好素材。教师们可以带领孩子们到户外,观察流水潺潺,山青水绿,让他们在良好的环境中游戏,让他们实际体会自然之美,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也可以带孩子们到田地里,观察农民如何春种秋收,庄稼成熟的过程,分辨庄稼的种类,体验农民生活,意识到粮食的来之不易。

3.幼儿教师应积极提升专业能力

幼儿园教师要主动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多了解哪些课程游戏化推进得较好的幼儿园是怎样实现改革的,多观察学生的兴趣爱好,每个学生的特长等,在教育过程中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同时,幼儿教师要能够充分融入到学生中去,和他们做朋友,这样更有利于老师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四.结语

幼儿园进行课程游戏化改革对幼儿阶段的教育意义重大,而农村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改革更是任重而道远,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农村幼儿园应当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不断创新和丰富游戏内容及形式,将游戏融入到各科课程的教授中去,持续深入推进课程游戏化改革。

参考文献

[1]李菊平.快乐学习快乐成长--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游戏化的探索和实践.中国校外教育,2015(03):137

[2]黄贵.张宗麟幼儿游戏观研究.体育学刊,2012年7月第19卷第4期:66-71

[3]姜媛媛.农村幼儿园课程的现状及对策.科教导刊,2015年3月(中):81,109

[4]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5]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试析幼儿音乐教学游戏化的策略 篇7

一、幼儿音乐教学游戏化的作用

在德国曾有学者提出, 儿童早期的教育与其以后的而发展有着密切联系, 是培养孩子各种兴趣的重要时期, 而游戏是教学和生活过程中启发孩子和引导孩子最自然的方式。在幼儿音乐教学过程中, 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游戏, 可以将教学与游戏很好的结合在一起, 在整合各种教学资源的同时, 提高教学质量和孩子的学习效率, 最终达到增强孩子学习积极性的目的。与此同时, 通过将不同形式的游戏与音乐教学内容相结合, 还可以使其发挥提高幼儿身体和四肢协调能力的作用。在实践教学过程中, 音乐教学游戏化的各种资源的优化配置, 可以使音乐教学变得更加生动, 不再是枯燥的形式教学。与此同时, 幼儿音乐教学游戏化这种教学模式, 可以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创造力等, 通过感知不同形式的音乐, 最终促进幼儿综合素质全面提高。

二、幼儿音乐教学游戏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教学游戏化的重视程度不够

随着幼儿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 幼儿音乐教学的形式变得多种多样, 在一定程度上很好的满足了孩子成长的各种需求。但是, 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幼儿音乐教学游戏化还没有完全得到重视, 教师没有很好的将音乐教学和游戏结合在一起, 导致孩子的学习兴趣无法得到有效激发, 从而无法影响孩子各方面能力提升。

(二) 游戏的选择和运用不够合理

在课堂上, 游戏的选择和运用存在一些不合理问题。首先, 游戏的形式过于单一, 没有真正融入教学全过程, 只是运用在音乐教学的某一个环节;其次, 由于受到场所等外界因素的影响, 教学游戏化没有选择没能很好的与实践相联系, 没能达到促进幼儿综合素质全面提升的真正目的;最后, 教师花费较多精力在游戏的趣味性上面, 占用教学课时较多, 不能真正提高幼儿的学习能力, 更不能达到提高幼儿综合素质的目的。

(三) 教学游戏化整体效果不佳

由于受到场地、器材等教学资源的影响, 幼儿音乐教学游戏化很多情况下不能正常开展;又由于幼儿本就处于最初级的学习阶段, 教师很难面面俱到, 影响了教学的正常开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 教师不能将其很好的结合在教学中, 甚至出现偏离教学目标的情况, 从而无法达到提高音乐教学整体效果的目的。

三、幼儿音乐教学游戏化的实施策略

(一) 转变教学观念, 开放课堂教学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教师必须快速转变教学观念, 不断开放课堂教学, 才能使幼儿音乐教学游戏化得到真正实践, 从而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创新。例如:目前使用较多的音乐游戏“拉小手”, 在音乐的陪伴下, 幼儿的心情会变得更加愉悦;在“捉小鱼”这个游戏中, 幼儿先学会唱歌, 接着跟着音乐学习小鱼游动和吃食的相关动作, 可以让他们在欢悦的乐曲中体验到音乐教学游戏化带来的乐趣, 从而增强孩子们学习音乐的兴趣。

(二) 丰富教学内容, 提高教学质量

现代教育中, 幼儿音乐教学游戏化的有效实施, 需要教师不断丰富教学内容, 注重时间和形式的有效结合, 在增强学习各方面能力的额同时, 还需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最合适的游戏, 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由于幼儿的成长环境各不一样, 他们都具有各自的特点, 并且, 幼儿正处于自我意识较强的阶段, 所以, 想要不断提高幼儿音乐教学游戏化的教学质量, 就必须在提高幼儿审美能力的同时, 让他们跟着音乐节奏练习各种技巧。如《水果蹲》这个游戏, 将所有的孩子集合到一起, 依次排队选择不同的水果名称并进行分组, 在游戏的过程中遵循2/4 xx x|xx x|xx xx|xx x‖的节奏口令, 并配以指令词汇如“苹果蹲, 苹果蹲, 苹果蹲完草莓蹲”等。这个游戏就很好的培养了整个班级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 让孩子们在游戏的过程中感受到音乐学习带来的乐趣

(三) 提高教学水平, 提高综合素质

音乐教学游戏化的合理运用, 最主要的作用是辅助教学。教师要正确将游戏和音乐教学结合, 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的过程中, 锻炼身体, 增强学习能力。在实践教学中, 音乐教学游戏化的特点是内容形式多种多样, 可以很好的提高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培养孩子良好的音乐爱好的学习习惯, 促进孩子全面发展。如在《我的好妈妈》歌曲教学的这个内容上, 通过游戏的方式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思想品德, 让他们养成关爱家人、帮助别的的习惯, 对于引导幼儿形成正确的社会观、价值观等有着重要影响。

(四) 创新教学方法, 提高综合能力

随着教育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 现代幼儿音乐教学游戏化的不断实施, 需要创新教学方法, 促进教学方法多元化发展, 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 满足幼儿学习的各种需求, 最终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如采用鼓励的方式带引导幼儿进行音乐学习, 不断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并且, 鼓励的方式要多种多样, 如在热烈的掌声中、在取得较好成绩的时候、在做了好人好事之后等情况下, 对于提高幼儿的综合能力具有重要影响。

综上所述, 幼儿音乐教学游戏化的合理运用, 需要教育教学中给予高度的重视, 将音乐教育教学游戏化不仅仅需要教师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 还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与游戏设计能力, 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驾驭与设计能力上有所培养与提高。音乐游戏对于幼儿的音乐教育来讲是一项艰巨而长久的任务, 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 才能真正提高音乐教学整体效果, 达到教育教学的真正目的, 最终提高幼儿综合素质。

摘要:现代发展中, 幼儿音乐教学需要不断创新, 才能更好的满足幼儿成长的需求, 使幼儿音乐教学体现得到不断完善。在幼儿音乐教学中运用游戏, 可以激发幼儿的音乐兴趣, 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本文就幼儿音乐教学游戏化的作用进行阐述, 对幼儿音乐教学游戏化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 提出幼儿音乐教学游戏化的实施策略, 以不断提高幼儿音乐教学游戏化的整体效果, 确保幼儿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关键词:幼儿,音乐教学,游戏化,策略

参考文献

[1]孟霞.欣赏教学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探究[J].赤子 (上中旬) , 2015 (4) .

[2]潘明星.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幼儿舞蹈创编中的应用[J].学周刊, 2015 (4) .

[3]蒋金芳.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视界, 2015 (4) .

[4]邓笑言.论述多元化幼儿音乐的教学模式[J].赤子 (上中旬) , 2015 (3) .

游戏化的幼儿教育 篇8

关键词:音乐教育,游戏化,有效策略

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方式, 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 幼儿还不能把音乐活动当做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审美创造活动, 他们只是为了满足活动需要、因为自己喜欢才进行音乐活动。对幼儿而言, 音乐就是一种游戏。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幼儿只有生活在游戏、童话、音乐、幻想、创作的世界中, 他的精神生活才有充分价值。 ”

音乐教育游戏化就是用游戏化、 活动化的方法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 只有幼儿从音乐活动中获得愉快的体验, 音乐才能成为幼儿的需要, 并且被幼儿接纳。 游戏化的音乐教育是一种以幼儿为本的教育方式, 幼儿在快乐的游戏与轻松愉快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地感受音乐的美, 享受大胆参与和自由表现的乐趣, 并学习一些音乐知识和技能技巧, 从而更好地促进自身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

一、音乐活动游戏化, 让孩子乐不思蜀

游戏化体现在音乐教育的一切活动中, 形式、方法、内容都比较自由、灵活、丰富多彩, 使幼儿体验“玩”一样的感觉, 让幼儿在音乐活动中乐不思蜀。

1.活动内容丰富化, 乐在动中。

根据幼儿好动的特点, 在音乐活动中, 让幼儿的思维和肢体都积极地运转。 如在节奏创编活动中, 用拍手、跺脚、拍肩膀, 甚至可以拍小肚子、拍屁股表现节奏;在乐器编配中, 拍手可以用什么乐器演奏、拍腿用什么乐器演奏等;还有乐器材料的选择, 沙球可以用什么替代 (饮料瓶灌小石子) ? 手鼓呢 (小盘子和小勺子) ?三角铁呢 (啤酒瓶) ? 在音乐欣赏中, 用体态律动表现音乐等, 音乐活动不是单一地教授音乐知识和技能, 而是让孩子通过丰富多彩的音乐内容, 全身心地在“玩”中表现自己, 表现音乐。

2.活动组织多样化, 乐在趣中。

音乐活动的形灵活而多样。 根据幼儿好玩的特点, 音乐活动要注意情趣性, 要能激发幼儿兴趣。 例如在《库企企》的音乐活动中, 为了让幼儿感受曲风, 表现音乐, 我们设计了探寻宝藏的游戏。 通过游戏, 幼儿仿佛身临其境, 骑着马儿, 越过高山, 跨越河流, 历经千辛万苦, 念着咒语找到宝藏。 老师在游戏中只是一个“领路者”, 给予幼儿情感上的满足, 使幼儿自始至终处于一种良好的情感状态之中。 最后, 找到宝藏, 不但让幼儿感受了音乐的速度和风格, 而且使幼儿获得了成就感, 增强了自信心。

3.表现形式多元化, 乐在奇中。

根据幼儿好奇的特点, 多元化地表现音乐作品, 将音乐知识或技能融入游戏中。 如休止符在音乐教学中可谓是一个难点, 我们在进行《小肥猪》音乐活动时, 设计了一个帮小肥猪拍蚊子的情境游戏, 加上语言节奏的练习“有—蚊—子—啪 (拍手) ”, 让幼儿感受和掌握最后一拍休止符的时值, 这样一来, 幼儿既玩得开心, 又能很好地掌握四分休止符的节奏。

4.增强活动探索性, 乐在创造中。

幼儿的心理需要, 是幼儿发起行动的内部动因。 为了满足幼儿对探究、创新的需要, 教师应有意识地经常向幼儿提供探究、创新的机会。 在奥尔夫音乐理念中, 强调元素性的音乐教育, 即元素性的音乐、元素性的节奏和元素性的动作。 在音乐活动中, 有许多即兴创作和创编的游戏, 例如《杯杯乐》活动, 就是通过几个一次性纸杯, 让幼儿进行四拍子节奏的感受和创编, 从创编1个四拍到2个四拍, 最后进行二声部的演奏, 幼儿就在这几个小小的纸杯中“玩”得不亦乐乎, 同时对2分音符、4分音符、8分音符及休止符的学习和运用表现得积极主动。

5.提高活动自主性, 乐在参与中。

音乐活动中没有旁观者。 在奥尔夫音乐教学中, 模糊了师生关系, 更多的是以角色为阶梯的同伴关系。 在进行《魔链》的教学活动中, 让幼儿听着音乐跟着老师做动作, 在8分音符和4分音符、2分音符转换过程中, 幼儿始终不能掌握, 后来利用角色游戏《猎人和大灰狼》, 听到2分音符节奏就做大灰狼, 听到4分音符的节奏就做小动物, 听到8分音符的节奏就做猎人, 幼儿很快就能掌握。

二、音乐环境丰富化, 激发孩子生命活力

音乐能带给人们美的享受, 良好的音乐环境更能使人们形成积极的情绪和体验。 音乐环境是幼儿园音乐教育的重要载体之一。

1.选择音乐素材, 营造视听环境。

在幼儿生活的周围, 充满丰富多彩的视听音乐资料, 把音乐环境教育渗透在幼儿一日活动中, 可在幼儿来离园、户外活动、进餐、午睡前、起床后等各环节播放适宜的音乐, 使幼儿生活在一个舒适、愉快的音乐环境中, 潜移默化地受到音乐的熏陶和浸润。

2.创设活动空间, 营造互动环境。

在幼儿园的活动室设置一个供幼儿自主选择、自发探索、自由操作摆弄的区域, 提供丰富的音乐材料, 如各类成品或自制的乐器、听音筒、图谱、节奏谱、表演道具、服装、多媒体设备等, 幼儿按照自己的兴趣、 能力尝试使用不同的音乐表现形式, 最大限度地让幼儿在自主操作中体验和建构有关音乐的经验。

3.搭建展示平台, 营造自信环境。

当幼儿对音乐有了一定认知后, 他们更愿意通过肢体和动作表现对音乐的感受。 我们结合各种主题活动, 如 “艺术节”、“我的舞台我做主”、“毕业典礼”、“童话月”等, 充分满足幼儿展示的欲望。 每当幼儿看见自己的音乐才能得到大家的肯定, 他们的自豪就感油然而生, 既满足了幼儿的需要, 又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

三、音乐教育生活化, 培养孩子游戏精神

根据《纲要》和《指南》精神, 幼儿园音乐教育不是为了培养未来的专门音乐人才, 也不在于教幼儿一些简单的唱唱跳跳, 而是为了让幼儿在音乐教育中受到美的熏陶, 美化和丰富幼儿的心灵, 满足幼儿活动与交往的心理需求和情感需要, 让音乐真正走进幼儿的生活, 使音乐成为幼儿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和终身需要, 激发幼儿生命和智慧的活力, 最终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健康快乐地成长。

日常生活中的刷牙声、炒菜声、各种餐具、炊具的敲打声等, 引导幼儿仔细聆听、适当模仿, 让他们在不断探索和创造中, 获得喜悦和成功, 增强自信, 这就是游戏的精神。 音乐教育游戏化就是追求音乐与游戏的有机融合, 满足幼儿的合理需要, 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 以音乐的形象性、情感性陶冶幼儿, 使幼儿沉浸在欢乐之中, 通过美的渗透, 潜移默化地、深入浅出地萌发幼儿初步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 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幼儿音乐教育不是目的, 而是对幼儿实施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用游戏化的方法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 能够取得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程英.幼儿园音乐教育[M].福建人民出版社, 2013.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实践与思考 篇9

一、充分挖掘利用游戏因素, 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 是幼儿时期孩童最重要的活动方式。 因此, 在幼儿园课程教学中, 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资料, 发现其中潜在的游戏因素, 并纳入课堂教学中, 提高孩子的积极性, 同时营造出一种和谐、愉悦、轻松的课堂氛围, 促进孩子身体与心理的健康发展。 幼儿课程教学中, 不可能每一章节都是以游戏活动形式展开, 也存在非游戏活动的教学内容, 为了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形象, 便于孩子理解与接受, 教师可以挖掘教材中的游戏因素, 通过竞赛形式组织教学活动, 使非游戏活动变得游戏化、生动化, 这可谓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 在幼儿园课程教学的活动组织过程中, 教师可以组织一些与生活和体育相关的比赛活动, 如培养儿童独立能力的洗手帕、叠被子等比赛, 锻炼儿童身体素质的短跑比赛。 竞赛可以是个体与个体间的竞争, 也可以是团体与团体之间的争夺。 竞赛能使原本枯燥、乏味的非游戏活动变得游戏化, 使原本单调的教学内容变得多样性、形象化, 最大限度地激发儿童学习热情, 让儿童能够在教师精心营造的课堂氛围中努力学习。

二、游戏内容联系生活实际, 调动儿童学习积极性

教学理念是进行幼儿有效教学的关键环节, 它往往决定着幼儿教学活动的成败, 这就需要老师依据儿童的发展情况与教学实际, 对儿童的智力发展与知识传授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 由于儿童尚处于生长发育的初级阶段, 理解与接受事物的能力有限, 无法理解生活中的一些事物与形象, 因此, 游戏内容需要贴近孩子的生活实际与认知能力, 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使每位孩子都积极融入课堂游戏中, 有助于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由于幼儿总是对生活中的一切都充满好奇心, 总是想问“为什么”, 迫切想要知道原因, 也比较喜欢探究问题, 如太阳为什么东升西落? 同时, 喜欢模仿生活中出现的场景, 如电视中跳舞与唱歌。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儿童的这一心理特征, 创设出具有探究性并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游戏内容, 在满足孩子学习需求的同时, 还能够培养儿童自主思考、 探究的能力, 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 如老鹰为什么要捉小鸡、太阳为什么东升西落、月亮为什么阴晴圆缺, 等等, 这种游戏内容都是与儿童生活密切相关的事物, 易于他们理解与接受。 值得注意的是, 探究性的游戏内容不宜太难, 否则儿童无法理解, 也不宜太容易, 就不能激发儿童学习的兴趣, 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三、创设游戏化的教学情境, 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

创设教学情境是课程游戏化的关键所在, 在幼儿教学活动中, 教师要依据课程教材需要, 适时地、灵活地、动态地改善与创设富有游戏化的幼儿教学情境, 努力为儿童营造一种和谐、温馨的教学氛围, 同时拉近与儿童之间的距离, 构建和谐、友好、平等的师生关系。 处于发展初级阶段的儿童, 他们往往具有思维迟钝、注意力散漫、好奇心强、依附性强等特点, 因此, 在创设游戏化的教学情境时, 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儿童的这些心理特征“对症下药”, 这样才能吸引儿童的注意力, 使儿童积极参与到游戏化的教学情境中。 例如在教学 “小蝌蚪找妈妈” 一课时, 教师可以这样创设游戏化的教学情境:“小朋友们, 你们喜欢你们的妈妈吗? 可是万一突然有一天你找不到你的妈妈你会怎么办? 我想你们一定会很难过、很伤心吧, 然而, 不幸的是我们今天就有一位小朋友它就找不到它的妈妈了,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请出我们的朋友小蝌蚪, 看看我们应该怎么帮助它才能让它找到它的妈妈, 让它不再伤心、难过。 ”这种教学素材原本属于非游戏活动之列, 教师通过游戏化教学情境的创设, 使得非游戏活动也具有游戏化的特点, 不仅能够集中儿童的有效注意力, 而且能使儿童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进而积极参与其中, 拉近与教材之间的距离, 同时拉近与教师之间的距离。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产物, 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与建设者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之一。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 不仅能够满足儿童自身发展需要, 促进儿童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而且能培养儿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开发儿童潜在的智力, 促进智力的发展与知识的内化协调发展。

摘要:幼儿教育不仅要顺应幼儿自身发展需要, 更应当注重幼儿发展合乎社会发展需要, 培养出一大批德智体美兼备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与建设者。这就对幼儿教师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 不仅需要了解幼儿兴趣与需要, 而且要掌握幼儿自身发展程序与规律。游戏作为幼儿时期的儿童最喜欢的教学活动, 想要正确处理好游戏与教学二者间的关系, 教师就需要融游戏于教育中, 将幼儿园课程游戏化、趣味化, 使每位儿童都能够积极参与其中, 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进而促进儿童更好、更快地成长与发展。那么, 在教学实践中, 如何将游戏化精神全面贯穿幼儿园的课程, 对此, 作者结合以往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谈谈对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理解与感悟。

关键词: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教学,实践研究,思考探究

参考文献

[1]王建英.浅谈“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实践与思考[J].华人时刊, 2015, 08.

[2]高祥.通过游戏来学与教:幼儿园游戏教学实践的个案研究[D].西南大学, 2014.

[3]沈小芳.民间体育游戏融入幼儿园体育教育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 2013.

游戏化的幼儿教育 篇10

一、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重视游戏化教学理念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很多幼儿老师受传统的教学观念影响,常常要求幼儿守纪律,表面上是让孩子守规矩,实际上会让他们变得束手束脚。不能培养幼儿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又何谈素质教育。因此,音乐老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从思想上重视游戏化教学理念,实行开放性教学。在游戏化教学过程中,老师以一个游戏参与者的身份,和孩子们一起发现探索,并给他们鼓励,增加孩子们学习音乐的兴趣,把幼儿音乐课程游戏化落到实处。[1]

二、教师要提高自身教学能力,主导游戏化教学过程

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决定了能否正确将音乐教学和游戏有机结合,能否真正激发孩子的音乐学习兴趣。音乐教学过程游戏化的合理运用,能够让孩子们锻炼身体,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其全面发展。游戏教学最主要的作用是辅助教学,但不能成为教学的主体。教学应该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教师应该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2]

三、教师要采取多样的教学模式,丰富游戏化教学内容

(一)教学场景游戏化

好的教学场景设计,对幼儿心理情景营造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音乐教师可以根据课程要求,通过对教学场景的布置、故事情节的铺垫、角色扮演的讲解等,为幼儿营造易于接受和创新的优良教学场景。如在打击乐“圣诞老爷爷的王国”教学活动中,以游戏化的故事情节贯穿整个打击乐教学活动,让四组小朋友分别按照歌曲节奏,模拟圣诞老爷爷春夏秋冬四季的场景动作,以及不同工具器材发出声音,并将声音特点与四季不同性质的工作进行匹配,让孩子们在游戏中体验了成功,实现了游戏与教学的融合[3]。

(二)教学素材游戏化

音乐教师在选择音乐游戏素材时,一定要选择适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并具有教育性、趣味性、艺术性等,能让他们喜爱和接受的音乐作品。他们可以从中找到自己喜爱的动物或人物形象,也可以采用游戏的方式,赋予相应的角色扮演、场景再现等使之具体表现歌曲的意境。作为幼儿音乐老师要做个有心人,平时就要注意多收集一些优秀教学素材,为教学储备大量的资源[1]。

(三)教学组织形式灵活多样

音乐课程游戏化过程中,教师还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和心理特征,通过听、跳、唱、演奏等不同的游戏方式来尝试音乐教学,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在欢乐的氛围中学习音乐知识。同时,也还可以借助角色表演、戏剧表演故事配乐等多方面艺术手段对幼儿进行审美教育。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爱好和兴趣,发展他们的审美能力[4]。

(四)教学做到寓教于乐

音乐教学游戏化可以很好地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但教师还要考虑音乐游戏的教育价值,还应添加些深层次的道德内涵。通过游戏过程,指引他们去明晰音乐价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音乐教师应该明白,音乐游戏教学要将教育性和娱乐性并存,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发挥音乐游戏教学的最大作用[2][5]。

综上所述,音乐课程教学游戏化能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参与教学的积极性,这不仅需要音乐教师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也需要他们改变固有的教育观念,还要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创新能力、驾驭课堂与设计能力。音乐教学游戏化是一项艰巨而长久的任务,还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才能真正提高音乐教学整体效果,达到教育教学的真正目的,最终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丽娜.幼儿音乐教学游戏化的探索与实践[J].好家长,2014,(20):48-49.

[2]秦玉彬.幼儿音乐教学游戏化研究[J].音乐时空,2015,(19):188.

[3]倪琳.打击乐教学游戏化的新思考[J].幼儿教育,2014,(28):12-13.

[4]宋巨瑶.幼儿园音乐课程游戏化研究[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145-147.

幼儿园课堂游戏化的推进策略 篇11

【关键词】 幼儿园;课堂;游戏化;推进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0.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089(2016)36-0-0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进行,幼儿园游戏化教学与实践活动得到了良好发展。运用游戏化教学有效吸引幼儿的学习兴趣,对幼儿价值观、游戏观的树立进行指导,从而显著提升幼儿的综合素质,推动幼儿园课堂游戏化的顺利进行,提升学前教育水平,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一、幼儿园课堂游戏化存在的问题

1、游戏与教学的处理问题

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许多老师开始开展课堂游戏化教学,并在学前教学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依然有老师不能正确地组织游戏化教学活动,教学内容不符合实际等问题层出不穷,同时还有部分老师认为学前教育就应该像小学教学一样。老师在思想上没有对游戏化教学进行正确认识,不能对游戏与教学的关系进行正确处理,阻碍幼儿园课堂游戏化地顺利开展。

2、两极分化严重

在幼儿园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一种是老师对游戏教学进行完全掌控,而老师实施游戏化教学的方式、内容、主体等都不能满足幼儿学习的实际需求,致使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很难得到成功的满足感,不能在游戏中获得乐趣。另一种是游戏的比重过高,并且将游戏化教学当成了幼儿活动,让幼儿进行自由掌握,老师不进行任何约束,没有起到老师应有的作用。这样的游戏化教学很难取得应有的教学效果,幼儿在教学过程中也很难体会到深层次的快乐。

3、缺乏明确的教学目的

在实施游戏化教学过程中,没有明确的教学目的,使许多老师不能对游戏教学的意义和包含范围进行理解与明确。也就是说大部分老师只是对游戏化教学的概念进行理解,没有对教学内容进行认识,不能掌握游戏化教学的实质意义。这样老师就很难将游戏化教学当作一种有效的教学活动开展教学,对幼儿的成长、学习造成严重影响。

二、幼儿园课堂游戏化的推进策略

1、提升游戏的有效性

幼儿园课堂游戏化过程中,老师是幼儿进行游戏活动的组织者,并需要对游戏进行设计,而老师游戏的设计情况决定幼儿园课堂游戏化能否顺利进行。所以老师需要注重游戏的有效性,在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前提下,突出游戏的实用性与可行性,提升幼儿的主观能动性。例如:对“5以内加减法”进行讲解时,可以利用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实施教学。一天鸡妈妈带着五只可爱的鸡宝宝在草坪上晒太阳,却被空中的老鹰发现,鸡宝宝吓坏了,躲在鸡妈妈的怀里不敢出来,但是鸡妈妈不能将鸡宝宝全部保护起来,被老鹰捉走一只,请问现在还有几只鸡宝宝?趁鸡妈妈伤心之机,老鹰又捉走一只鸡宝宝,请问鸡妈妈还有几只鸡宝宝?这样更加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有利于对幼儿的主观能动性进行培养。

2、增多自主游戏的时间

幼儿较为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所以实施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增加幼儿自主游戏的时间,注重幼儿的主体地位,使幼儿可以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这样不仅可以集中幼儿的注意力,还可以对幼儿的创新、动手能力进行培养,更加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使其更好地接受知识,提升教学效果。例如:开展“可爱的小动物”一课时,老师可以利用丢手绢游戏实施教学,让幼儿对不同小动物进行扮演,并佩戴相应的装扮,同时要求幼儿记住自己以及其他小朋友的动物名称和特点,然后让幼儿围成一个圆,并指定一个小朋友丢手绢,当音乐结束时,指定小朋友需要准确说出被指定小朋友的名称,回答正确归队,不正确则继续丢手绢。这样不仅可以增加自主游戏的时间,为每人创造游戏机会,更加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提升幼儿的学习效果。

3、丰富游戏的形式与内容

好奇心是幼儿进行学习的动力,而且幼儿活泼好动,长时间运用单一形式的游戏,会严重影响幼儿的学习兴趣。所以在幼儿园课堂游戏化过程中,老师需要丰富游戏的形式与内容,为幼儿营造和谐、快乐的游戏氛围,激发幼儿的积极性。虽然游戏的种类有效,但是游戏形式是无限的,老师可以通过重组、创新来丰富教学活动,为幼儿创造新鲜感,调动幼儿的学习热情,从而对幼儿创新意识进行培养,有效提升教学效率。同时游戏设计需要以教学内容为依据,有计划、有目标的开展。例如:在幼儿认知水平范围内,可以对传统游戏进行更改与更新,一节课就可以对多个游戏进行运用,增加游戏的新鲜感,激发幼儿的积极性,使其自主参与教学活动,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三、结束语

在学前教学过程中,游戏化教学更为符合幼儿的成长特点,满足幼儿的成长、学习需求。同时游戏化可以有效提升幼儿的学习效果,对幼儿的创新能力、实际操作能力、自主能力进行培养,以促进幼儿综合能力的发展。从而有效推动幼儿园课堂游戏化的顺利进行,提升学前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1]徐小丽.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教育价值及其实现分析[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5(12).

[2]丁海东.游戏的教育价值及其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实现路径[J].学前教育研究.2006(12).

游戏化的幼儿教育 篇12

下面我结合在数学竞赛中的教学实践活动“快乐时间”,探索数学游戏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

片段一:以生活化的游戏活动,认识整点。

教师:“小朋友猜猜,老师平时最喜欢看什么电视节目?”教师播放新闻联播的视频。教师:“我最喜欢看新闻联想,它是几点播放的呢?”这时出示钟面7点整。然后紧接着说:“你最喜欢看什么节目,你知道它是几点播放的吗?”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钟面时间的整点,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看时钟分针与时针的位置,在“说说看看”的游戏中得出结论,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点整。

片段二:在幼儿已认识整点的基础上进行游戏活动———开火车。

教师:“接下来我们来一起玩一玩‘开火车’的游戏。”屏幕出示昆山火车站的情境图。教师介绍游戏规则:现在我们来到了昆山火车站,火车站里有4列火车,分别开往不同的地方。这一列开往南京,这一列开往北京,还有一列开往上海,最后一列开往海南,我说“开往南京的火车马上就要出发了”,大家就一起拍手问“火车火车几时开”,开往南京方向的火车上的乘客就看着屏幕上的钟面回答几时整开。会玩吗?我们来试一试。

教师:“各位乘客请注意,开往上海方向的列车马上就要出发了。”幼儿:“火车火车几时开?”表示上海方向列车的幼儿根据屏幕上的时钟说出几点整。

片段三:在认识整点及学会整点的记录方式后,玩“找朋友”的游戏。教师给每名幼儿准备一张卡片,卡片上有两种表示时间的方式,一种是时钟,另外一种是时间记录表

教师:“我给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一张时间卡片,等会儿请你看好时间卡片后去找和你的卡片表示一个时间的好朋友,找到后,两个好朋友抱一抱,玩石头剪子布的游戏,直到音乐结束,两个好朋友面对面摆好造型,说明你已经找到朋友了了!清楚了吗?出发!”

音乐停,小朋友摆好造型。可是有一个幼儿找不到朋友了。教师:“你怎么啦?”幼儿:“我找不到这张卡片的朋友。”教师:“呀,你这张卡片好奇怪,他不是我们刚刚学的几时整,所以他找不到他的好朋友。小朋友们,它表示几点呀?原来,除了今天我们学的整点,还有很多很多的时间,就需要小朋友们平时多关注钟表,多了解时间,并要珍惜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那么,最后我们一起下去和你的好朋友做游戏分享快乐时间吧!”

一、在数学游戏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

在“快乐数学”活动中,我运用生活化的数学情境让幼儿说说最喜欢看的电视节目,并通过“说说看看”的游戏要幼儿初步感知整点,让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对整点的概念有个感性的认识,在这样的数学游戏中获得怎样才是整点的理性的经验。只有经历过才能真正了解含义,我相信,通过生活化的数学游戏后,每当幼儿再去看他喜欢的动画片时肯定会兴高采烈地告诉爸爸妈妈现在是几点整,或是当时钟在几点整时会准时打开电视机看他喜欢的动画片。如何创设生活化的数学游戏情境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也需要我们教师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做个有心人,多观察,多思考幼儿的世界,结合教学目标设计生活化的数学游戏情境,供幼儿学习。这正好也实现了陶行知先生的理念———教与学的统一。如在学习找规律时,教师可以从幼儿熟知的羊村里的喜羊羊、美羊羊等入手:他们将举行美食派对,这时候先要让他们买的菜看上去有规律,从中让幼儿来帮助小羊们给他们买的两三种菜有规律地排队,幼儿肯定会很乐意帮忙。

二、在数学游戏的操作中玩出数学经验

在片段二中,教师以玩开火车的游戏活动巩固认识整点的方法。在实践中,由于平时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提醒幼儿看时钟,如当3点整时我们会提醒幼儿说“分钟指到12了,现在是几点呀,我们该上课了等”,因此,“开火车”游戏对幼儿来说就显得过于简单。而过于简单或过于难的游戏都会对幼儿的学习造成不利的影响。所以,我们应设计符合教学目标的适度、适量的数学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玩出真正属于自己的数学经验。

(1)设计生活化的数学游戏。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师应时刻注重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在数学游戏的设计时,也应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出发,考虑幼儿的现实世界,进行数学教学。

(2)探索多样化的数学游戏。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创编多样性的数学游戏,在操作中激发幼儿去挑战,让幼儿感受学习数学的趣味性。在片段三中,运用了“找朋友”的游戏让幼儿主动去寻找与自己表示同一时间的朋友,并与朋友玩游戏,他们都很积极地去找朋友,但是其中一名幼儿找不到朋友,为什么呢?这就需要幼儿在课后自己去探索,也给认识半点做了铺垫。这样的游戏活动很自然地实现了我的教学目标,巩固了整点与整点的记录方式,并使两者相统一。

在数学游戏前,教师对材料的投放也应注意以下几点:1提供的游戏材料应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2提供的游戏材料应具有探索性。3提供不同的游戏材料,根据幼儿不同的特点、能力要求自主选择,获得成功。

结合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的思想,幼儿园教学只有将教、学、做统一,才能让幼儿在数学游戏的操作活动中获得属于自己的数学知识和经验,在边玩边学中真正体现数学的价值。

三、在数学游戏的迁移中解决生活问题

上一篇:澳大利亚英语下一篇:概念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