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游戏化(共12篇)
幼儿教育游戏化 篇1
游戏化的音乐教育是一种活动形式、方法都比较自由、灵活多样的教育模式, 能让幼儿体验到和“玩”一样的感觉, 自觉自愿地、不知不觉地、快乐地投身于活动之中, 在唱唱、跳跳、玩玩、敲敲打打的过程中去感知音乐。幼儿好动、好玩, 思维具体形象, 一切从兴趣出发——这是幼儿生理和心理特点所决定。所以, 我们应将音乐教育用游戏的方法, 同幼儿的学习、生活、玩耍融为一体。下面我系统地说一说幼儿音乐游戏化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一、内容的游戏性
在选择教材时, 尽量选择从歌词到旋律, 从体裁到形式, 从结构到风格都能贴近幼儿生活、体现儿童情趣的教材, 同时根据相关的题材加以改编, 体现生动、活泼、趣味性。孩子易记、易学、易懂, 适合幼儿的兴趣爱好。内容上多样一些, 每个小的音乐活动都有各种音乐素质和能力训练的小游戏, 简单而且易使用;活动的内容设计要趣味化, 使幼儿对每个音乐活动的角色感兴趣, 不自觉地被吸引到其中, 得到训练。同时发声练习也要做到游戏化。每节唱歌之前用各种小游戏做简短的模式发声练习, 训练幼儿用自然好听的声音唱歌, 可以看动作发声, 或看图片内容发声, 或由老师即兴用歌声问幼儿, 幼儿发挥想象即兴创编歌词回答, 也可让幼儿模仿各种车辆或小动物的声音。如:《小青蛙你唱吧》这首儿歌, 可以用游戏的方法, 有角色、有场景地再现歌曲中反映的情景。幼儿在欣赏音乐的同时, 根据歌词所表现的角色内容, 自发地投入到音乐游戏中, 有的扮演小青蛙, 有的扮演好儿童, 在自由愉快的游戏中展现自己, 提高音乐的感受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 并获得参与游戏的兴趣与乐趣。
二、组织形式的灵活性、自由性
要运用恰当的方法和组织形式去建构幼儿音乐学习的最佳心理结构。采用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方法, 让幼儿在多种形式的游戏化教学中, 快乐地感受和感知音乐, 自觉自愿地参与到音乐游戏中。音乐游戏化教学是丰富多彩的, 不仅包括唱、跳、演奏等, 更趋向综合化。如:可以借助故事配乐、角色表演、戏剧表演等多方面艺术手段对幼儿进行审美教育。游戏化的音乐教学应该包括充满诗意、画意的语言, 故事配乐活动, 声情并茂的音乐活动, 形体优美的韵律活动, 有趣多变的造型活动以及在音乐伴奏下的各种创造活动, 使幼儿在游戏化活动中真正得到艺术的享受, 感受艺术的魅力。幼儿在这种多样感受活动过程中, 不知不觉地感受了音乐, 并用心地听、看, 并情不自禁地跟着学唱, 自觉地投入到活动中去, 在这种热闹愉快的环境中, 产生了各种各样丰富的情感, 这就是音乐所富有的情感性和形象性的艺术特征。将音乐学习与幼儿的活动融为一体, 使幼儿能自觉地去听、去唱、去动, 不仅提高了学习的效果, 使学习过程轻松愉快, 而且具有培养高层次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的长时效应。每一个音乐教育活动都要根据教材对结构内容进行精心设计, 使之情节化、承上启下、自然过渡。这样就能使幼儿从一个陌生的主题走向一个熟悉的、感知的、进程性的意境。在这个意境中不仅让孩子感受音乐, 而且让孩子表现出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 同时也可以使音乐活动顺利有序地进行。
三、教学方法的游戏性
“好奇”是幼儿的心里特征, “形象”是幼儿的思维方式, 抓住幼儿的这两个心理特征, 把音乐题材的内容变得“好奇和形象”, 充满艺术色彩。比如说可以用特殊的符号游戏帮助幼儿了解音乐, 或者让幼儿自创符号、图形来帮助幼儿理解并记录音乐, 对于幼儿来说, 这些可爱有趣的图形更容易使他们接受。根据幼儿好动的特点, 游戏活动要注意律动性, 用活动激发幼儿的形体动作, 让幼儿在活动中自然地动起来, 让肢体和思维相应地活跃起来, 这就是在玩中学。它主要利用幼儿的好动好奇, 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个又一个规则, 使幼儿自始至终保持着极高的兴趣, 对游戏规则进行探究。另外在此过程中, 利用“顿悟说”的一种认识理论:时有所领悟, 对情境的直觉结构豁然改变, 可以对游戏规则记得特别牢。加之幼儿有好模仿的天性和本能, 因此,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提供正确、熟练、富有表情、能正确体现作品音乐形象的示范, 供幼儿模仿, 是一个很重要的教学方法, 但不能只让幼儿单纯机械地模仿, 排除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因为每一个幼儿都是具有与众不同的天资, 都有创造的需求, 更不能排除幼儿对主体、对元素的能动发现以及不同于他人的独特的组合能力。如:《大马告诉我》这个活动, 一方面激发了幼儿练习唱的兴趣, 同时在两声部的朗诵过程中, 培养了幼儿的协调能力及注意力的分配, 培养和体验节奏美和和声美的情感, 在边唱边跳的过程中启发幼儿创编不同的动物叫的歌词, 使幼儿的思维也在积极地活动, 同时又发挥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性。音乐的游戏化, 使幼儿喜欢上音乐课, 并愉快地投身于活动中, 从中得到发展, 也使教师在组织活动时, 更得心应手, 效率更高!
要特别一提的是, 作为老师和家长, 我们要尽量激励幼儿主动、自信地参与活动。在以往的音乐活动中, 总有一部分幼儿老当演员, 一部分幼儿老当观众, 那些天赋好的幼儿经常有机会表现, 而那些条件较差的幼儿却因自卑而不敢表现。如果我们任其自然, 这部分幼儿不仅失去了学习音乐知识技能的机会, 还可能导致一定的心理缺损。我们应将音乐活动作为手段, 让每个幼儿都能积极、主动、自信地参与到活动之中, 满足幼儿自我表现的需要。另外, 在音乐活动中, 尽可能给每个幼儿当领头人的机会, 如:让幼儿担任指挥、领唱、领奏等, 使不同水平的幼儿都能满足自我表现的需要, 树立自信心。举例来说:可以以游戏的方式来举办小小音乐会, 幼儿凭票自由入座, 像真的看戏一样轻松愉快, 从主持到演出, 全由幼儿自己做主, 让幼儿把自己在电视、电影、广播里看到和听到的节目编出来演给大家看。幼儿成了活动的主人, 没有任何负担, 激发了自信心和表演欲望。总体来说幼儿音乐教育游戏化不仅突出了游戏化, 更能体现以幼儿为主体的主动性。
对幼儿来说, 音乐活动首先是自我表现的方式和途径。在学前教育阶段, 我们主要是通过音乐教育游戏化这种手段来发掘幼儿的潜能, 塑造幼儿健康活泼的个性, 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为他们将来能有一个既健康又个性化的人格打好基础。也只有将音乐活动内容融于游戏的形式中, 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音乐、理解音乐、改编歌词、创编动作, 才能使幼儿在情感上获得美的陶冶, 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幼儿教育游戏化 篇2
摘 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规定: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一命题确定了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地位,对幼儿园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我们开展《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组织策略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提供了的重要依据。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探索将教学游戏化、教育综合化的幼儿教育实践模式,把游戏融汇于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充分体现寓教育于游戏之中。要为幼儿提供平等表现的机会,使幼儿的能力、个性得到和谐发展,让幼儿在教学活动、日常生活中,积极探索、主动活动、思维活跃。因此,在幼儿园适时、合理地开展游戏活动是培养幼儿各种能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学前教育 游戏 研究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4-0226-01
在学前教育改革进程中,课程游戏化是近期涌现出的一项显著成果,其在提高幼儿学习兴趣及促进学前教育深入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广大教师要重视这一研究,积极深入、主动参与,做好课程游戏化教学改革。学前教育课程游戏化研究的积极意义
学前教育的对象是幼儿,而课程游戏化研究则是针对幼儿身心特点而开展的一项专题研究,具有以下三方面的积极意义。一是适应了学前阶段幼儿的身心特点。幼儿最显著的特点是形象思维占主导,对趣味性较强的事物感兴趣,课程教学如果枯燥乏味,就无法调动他们的兴趣。开展课程游戏化研究,顺应了学前阶段幼儿的身心特点,具有更强的针对性。二是有利于打造更具趣味性的课程。课程趣味性高低直接关系到幼儿学习参与度和实际效果。以游戏化作为主要模式,孩子们会学得更加有兴趣,他们会以积极的举动回应教师的启发引导,在趣味性活动中有效达成教学目标。三是可以打造学前教育的特色品牌。学前教育应当向着特色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在教改方面要有所体现、有所表现。开展课程游戏化研究拓展,能提高幼儿园的办学影响力,并以此为抓手,走出一条特色化发展之路。学前教育课程游戏化的要点分析
在课程游戏化研究推进过程中,教师要在推动研究深入开展和质效提升方面,发挥其重要作用,教师重点要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2.1要确定本园课程游戏化实践的计划方案
虽然幼儿园针对这一研究有具体的工作方案,但最关键的落实环节还在于广大教师。教师既是课程的执行者,又是课程研究的实践者,因此要确定适合本年级、本学科的课程游戏化方案。教师要深入分析幼儿的年龄特点、情感兴趣,针对教学内容中的可结合之处开展分析研究,使课程游戏化活动能具体落实到课程,落实到教学内容,落实到教学对象,制订更具针对性的实践活动方案,这是深入推进课程游戏化研究的重要基础。2.2要落实课程游戏化研究中的教师角色定位
教师角色定位在整个游戏化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要成为研究的倡导者、引领者、推进者。首先,要积极响应和重视这一研究,要摆脱陈旧的教学观念,以课程改革要求为抓手,广泛搜集资料、研究他人的成果,寻找游戏化改革研究中的有效突破点。其次,教师要身体力行,在教学方案编写、教学活动设计中主动融入这一研究,使课程游戏化研究贯穿于学前教育全过程。另外,还要相互协作、共同探讨,使自身能够在研究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2.3要将教研活动与游戏化研究紧密结合
教学研究是推动教学改革的重要抓手,幼儿园要将教研活动和课程游戏化研究紧密结合起来。一方面要将课程游戏化研究作为教研教改的重要课题,列入学期、教研计划,制订详细的教研活动安排。另一方面,要针对研究课程游戏化过程中所遇到的难点、障碍因素,探究如何有效突破。经过这样的融合,为课程游戏化研究增添强劲动力。
2.4 要体现课程游戏化与培养目标相结合
教师要重视幼儿的全面发展,在教授知识、培养优秀习惯与良好技能的过程中,融入游戏化教学内容,使孩子学得更加轻松快乐,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以游戏化的趣味形式促进培养目标的实现。如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可以设置一些情境化游戏,要求幼儿扮演顾客和售货员、扮演医生和患者等。以这样的活动提高幼儿的参与兴趣,对他们进行口语交际、文明礼貌方面的教育,既提高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又强化了文明礼貌教育。游戏化模式的改革使教学充满了活力,受到了幼儿的广泛欢迎。再比如,为了培养幼儿动作协调能力,教师可以在室外体育活动中设置一些协调性小游戏,如拍球、队列等,可以训练幼儿的动作协调性。以游戏方式代替单调的教学或训练,可以让幼儿以更加浓厚的兴趣参与到课程学习之中,有助于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
2.5要定期交流总结游戏化研究的成果
开展课程游戏化研究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有一个逐步深入推进的进程。因此,教师在具体实践中的经验总结非常重要。教师要善于回顾,将自己在研究中的经验体会总结出来。幼儿园要定期组织教师在教研活动中交流心得,通过相互观摩、开设示范课等形式进行总结交流,使教师在研究中获得的成果得到推广。这是进一步放大课程游戏化研究运用成效的有效路径。学前教育课程游戏化实施的注意点
教师在学前教育课程游戏化研究中,要注意提高科学性、实效性。一是要注意博采众长。既要从教学网站、教学资料中搜集相关的研究成果,也要注重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将大家总结的经验作为自身工作的参考,从中汲取有用之处进行拓展。二是要注意因地制宜。不同学科、年级段的幼儿在课程游戏化研究中具有鲜明的特色,教师要结合学科特点、幼儿年龄特点及现有设施条件,科学组织各种游戏化活动,做好安全、卫生等方面的保障。三是要注意家校联动。一些益智游戏、行为习惯游戏,对孩子的成长具有重要帮助。幼儿园要和家长取得联系,向他们通报这些游戏的内容和方式,与他们交流,请他们配合开展,在家庭中实施游戏的延续,更好地促进幼儿成长。
综上所述,学前教育课程游戏化研究非常必要,也很重要。教师要深入参与、主动作为,在教学改革推进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
参考文献:
幼儿教育游戏化 篇3
一、幼儿课程游戏化的含义
幼儿课程游戏化是指以游戏的方式展开幼儿教学,根据教学内容,组织相应游戏。游戏化课程相对于传统教学具有很大的优势。一方面,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幼儿在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学习知识,锻炼综合素质。另一方面,游戏往往会构建一个生活化的场景,具有很强的社会属性,有助于培养幼儿的交际能力和沟通能力,贯彻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应积极思考,组织多样化的课堂游戏,同时不要忘记教授学生知识。
二、幼儿课程游戏化的基本原则
1.主体性原则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一切教学活动的展开都应考虑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幼儿教师在制定教学活动时,要尊重幼儿的意愿,制定幼儿感兴趣的游戏,这样,才能让学生都参与到活动当中。例如,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喜欢音乐和游戏的特点,编排一个音乐游戏,教师可以让全体幼儿站成圆圈,圈内一名或多名幼儿边听音乐边跟着音乐一起唱英语歌曲,圈上的幼儿拍手。音乐停止,圈内幼 儿与圈上幼儿交换位置,继续游戏。
2.综合性原则
综合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只传授单一方面的知识,而要德智体美全面培养,让学生在游戏中培养全方面的能力,了解各个领域的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综合素质。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玩抽牌凑数游戏,即每人三张同样大的纸片,用小纽扣在纸片上分别画1-3个小圆点,并写上相应数字。幼儿自由结合,每两人一组游戏。以“石头、剪刀、布”决胜负,胜者先抽牌,另一名幼儿凑数,进行三以内的组成、加减运算练习,算得对又快的幼儿得红花一朵,游戏结束时红花多的为胜。这个游戏不仅可以培养幼儿分析、概括及速算反应能力,为理解加法互换,加减互逆的关系做准备,而且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3.差异性原则
每个学生的智力水平和学习能力是不相同的,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因材施教,个性化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身潜力。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游戏中获得乐趣,实施真正的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改革。
三、如何将游戏精神融入幼儿园课程游戏中
1.教师和幼儿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高效的教学课堂,愉快的游戏氛围是建立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上的。幼儿教师要积极和学生互动,了解幼儿的心理活动和兴趣,消除学生和教师相处时的紧张感,加强师生互动。例如,在组织游戏“两步一级上楼梯”时,开始时,教师可站在上一级楼梯上,伸出双手协助孩子并同时给予口头指令“上!”;如果孩子不合作,可把零食放在楼梯上,等孩子踏上后给予奖励。注意开始时可在每一级楼梯放零食,逐渐地,只在几级楼梯或最后一级楼梯上才放。如果有的孩子哭闹,教师应鼓励孩子,并坚持让孩子配合才能给予奖励物。教师在开始游戏时,应先给孩子做示范,让学生了解游戏规则,激发幼儿的兴趣。游戏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保证幼儿的人身安全,引导学生努力尝试,突破极限。在学生完成游戏后,教师要给予学生奖励和言语夸奖,游戏过程中,师生间的互动是非常重要的,这是保证教学游戏是否能够高效进行的决定性因素。
2.根据教学目标设置多元化游戏场景
幼儿喜欢新鲜事物,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置多样化的游戏场景,才可以让学生保持饱满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效率。例如,在学习英文时,教师可以把教室布置成一个超市。教师当售货员,幼儿当顾客。顾客来到商店,看见商店摆满了各种水果及玩具非常高兴,主动问好(good morning)。售货员则回答(how do you do)。顾客说出要买的东西的名称。(banana,pear,orange,watermelon,peach,grape 等),学生买完东西后用英语致谢(thank you),售货员说不客气(you are welcome),游戏时,幼儿必须用学过的英语与老师对话,发音要准确。这样生活化的场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有的学生忘记英语表达,教师可以适当提醒学生,帮助学生完成商品的购买。这种新奇的教学方式,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还让学生巩固了所学知识。
3.在游戏中引入竞争
教师可以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在游戏中融入竞争,激发学生活动的积极性,增强游戏的趣味性。例如,在组织游戏阳光隧道时,教师让幼儿俯卧着身体穿过隧道。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比赛,最快穿过隧道的孩子可以得到三颗小红星,第二穿过隧道的可以得到两个,依次类推。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全程指导完成。如果孩子出现紧张或抗拒的情况,请以鼓励、引导方式取得其配合为主,不要强迫配合,以免造成孩子肌肉过度紧张,效果适得其反。如果有的学生不愿意继续完成游戏,对于年龄较大的幼儿,教师可以让他们边爬边推一个中型球前进,增加游戏难度。在游戏中引入竞赛因素,可以使原来相对无聊的游戏变得更加有趣,激发孩子的积极性,锻炼了孩子的肢体协调能力,达到快乐教学的目的。
幼儿教育游戏化 篇4
一、幼儿课程游戏化的含义
幼儿课程游戏化是指以游戏的方式展开幼儿教学, 根据教学内容, 组织相应游戏。游戏化课程相对于传统教学具有很大的优势。一方面, 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让幼儿在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学习知识, 锻炼综合素质。另一方面, 游戏往往会构建一个生活化的场景, 具有很强的社会属性, 有助于培养幼儿的交际能力和沟通能力, 贯彻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应积极思考, 组织多样化的课堂游戏, 同时不要忘记教授学生知识。
二、幼儿课程游戏化的基本原则
1.主体性原则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 一切教学活动的展开都应考虑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幼儿教师在制定教学活动时, 要尊重幼儿的意愿, 制定幼儿感兴趣的游戏, 这样, 才能让学生都参与到活动当中。例如, 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喜欢音乐和游戏的特点, 编排一个音乐游戏, 教师可以让全体幼儿站成圆圈, 圈内一名或多名幼儿边听音乐边跟着音乐一起唱英语歌曲, 圈上的幼儿拍手。音乐停止, 圈内幼儿与圈上幼儿交换位置, 继续游戏。
2.综合性原则
综合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只传授单一方面的知识, 而要德智体美全面培养, 让学生在游戏中培养全方面的能力, 了解各个领域的知识, 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综合素质。例如,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玩抽牌凑数游戏, 即每人三张同样大的纸片, 用小纽扣在纸片上分别画1-3 个小圆点, 并写上相应数字。幼儿自由结合, 每两人一组游戏。以“石头、剪刀、布”决胜负, 胜者先抽牌, 另一名幼儿凑数, 进行三以内的组成、加减运算练习, 算得对又快的幼儿得红花一朵, 游戏结束时红花多的为胜。这个游戏不仅可以培养幼儿分析、概括及速算反应能力, 为理解加法互换, 加减互逆的关系做准备, 而且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3.差异性原则
每个学生的智力水平和学习能力是不相同的, 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 因材施教, 个性化教学, 让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身潜力。只有这样, 才能让学生在游戏中获得乐趣, 实施真正的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改革。
三、如何将游戏精神融入幼儿园课程游戏中
1.教师和幼儿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高效的教学课堂, 愉快的游戏氛围是建立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上的。幼儿教师要积极和学生互动, 了解幼儿的心理活动和兴趣, 消除学生和教师相处时的紧张感, 加强师生互动。例如, 在组织游戏“两步一级上楼梯”时, 开始时, 教师可站在上一级楼梯上, 伸出双手协助孩子并同时给予口头指令“上!”;如果孩子不合作, 可把零食放在楼梯上, 等孩子踏上后给予奖励。注意开始时可在每一级楼梯放零食, 逐渐地, 只在几级楼梯或最后一级楼梯上才放。如果有的孩子哭闹, 教师应鼓励孩子, 并坚持让孩子配合才能给予奖励物。教师在开始游戏时, 应先给孩子做示范, 让学生了解游戏规则, 激发幼儿的兴趣。游戏过程中, 教师要注意保证幼儿的人身安全, 引导学生努力尝试, 突破极限。在学生完成游戏后, 教师要给予学生奖励和言语夸奖, 游戏过程中, 师生间的互动是非常重要的, 这是保证教学游戏是否能够高效进行的决定性因素。
2.根据教学目标设置多元化游戏场景
幼儿喜欢新鲜事物, 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置多样化的游戏场景, 才可以让学生保持饱满的学习热情, 提高课堂效率。例如, 在学习英文时, 教师可以把教室布置成一个超市。教师当售货员, 幼儿当顾客。顾客来到商店, 看见商店摆满了各种水果及玩具非常高兴, 主动问好 (good morning) 。售货员则回答 (how do you do) 。顾客说出要买的东西的名称。 (banana, pear, orange, watermelon, peach, grape等) , 学生买完东西后用英语致谢 (thank you) , 售货员说不客气 (you are welcome) , 游戏时, 幼儿必须用学过的英语与老师对话, 发音要准确。这样生活化的场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果有的学生忘记英语表达, 教师可以适当提醒学生, 帮助学生完成商品的购买。这种新奇的教学方式, 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还让学生巩固了所学知识。
3.在游戏中引入竞争
教师可以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 在游戏中融入竞争, 激发学生活动的积极性, 增强游戏的趣味性。例如, 在组织游戏阳光隧道时, 教师让幼儿俯卧着身体穿过隧道。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比赛, 最快穿过隧道的孩子可以得到三颗小红星, 第二穿过隧道的可以得到两个, 依次类推。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全程指导完成。如果孩子出现紧张或抗拒的情况, 请以鼓励、引导方式取得其配合为主, 不要强迫配合, 以免造成孩子肌肉过度紧张, 效果适得其反。如果有的学生不愿意继续完成游戏, 对于年龄较大的幼儿, 教师可以让他们边爬边推一个中型球前进, 增加游戏难度。在游戏中引入竞赛因素, 可以使原来相对无聊的游戏变得更加有趣, 激发孩子的积极性, 锻炼了孩子的肢体协调能力, 达到快乐教学的目的。
幼儿数学教育游戏化分析论文 篇5
一、幼儿数学教育游戏化的含义
幼儿园数学教育以游戏为基本途径,它具有两层含义:第一种含义是幼儿数学教育游戏化,借助游戏情节,将数学教育的目的和内容巧妙地转化为游戏本身的内容和规则,使幼儿在活动中摆脱“完成任务”的包袱,从活动过程中得到心理上的满足。第二种含义是幼儿在各类游戏中感受数学、运用数学。
二、数学教育游戏化的实施原则
1.主动性。在幼儿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容易以教师、教材和讲授为主的教学观念与方式,而忽视幼儿数学本身的特点和幼儿的思维特点,采用重复灌输的教学方法偏重于教师传授知识,幼儿只是处于接受知识的被动状态。实践证明,这种陈旧的、不正确的教学方式严重忽视了幼儿学习的兴趣。2.综合性。如:在进行角色游戏“开商店”时,老师发现商店无“顾客”,“营业员”无所事事,便以顾客的身份进入游戏与“营业员”交流:“店里的货物怎么样摆才能更整齐呢?”于是“营业员”便开始分类摆放货物。接着“顾客”又说:“我想买5块肥皂、7把牙刷、3条毛巾、10支铅笔,你们店里的货够吗?”“营业员”将数字记在纸上后开始清点货物。
三、幼儿数学教育游戏化的实施
1.根据不同的数学教育内容选择不同的教育方式。各类游戏隐含不同的数学教育内容,教师应该捕捉、分析各类游戏隐含的数学要素,选择不同的教育方式,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活泼的游戏紧密结合起来,能够使幼儿自发地应用数学,获得有益的经验。如,积木游戏包括空间关系。幼儿在搭建的过程中,在游戏体验中能获得数、形的经验和知识。幼儿通过用各种形状的容器盛装沙和水,能感知容量守恒。2.依据不同的数学教育内容提供不同的游戏材料。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往往开始于对材料的兴趣,教师如提供色彩鲜艳、形象可爱的游戏材料,能够吸引幼儿操作的兴趣,进而将兴趣转移到操作的内容上。当幼儿在具体操作活动中体验到数学内在的魅力,就会使这种对数学操作活动的外在兴趣转变成对数学本身的内在兴趣。在数学活动中,要求幼儿学习“间隔排列”这个数学概念,“间隔排列”有很强的操作性。于是,在区域活动中,开始,使用各种颜色的圆片,做毛毛虫的身体,让幼儿学习根据颜色的不同,进行间隔排列,然后是一二、一二地排列;再是二二排列,逐渐加深难度。3.针对不同的教育内容制订不同的游戏规则。游戏是幼儿最喜爱、主动的、自愿的活动,在游戏中幼儿会主动、自觉遵守游戏规则。所以教师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渗透在游戏的规则中,从而达到幼儿数学知识的获得。如:为幼儿提供“数物拼板”玩具,那是一种镶嵌式的拼板,上半部分是数字,下半部分是与数字相应的实物。要求幼儿把相应的数字拼块与物体图拼块镶嵌在一起,允许幼儿用尝试错误的方法来拼。拼好后让幼儿看看拼板下的实物数目,读出上方的相应数字,或按上方的`数字说出下方的物体数量,使幼儿了解10以内数的实际意义。
四、幼儿数学教育游戏化的注意之点
1.游戏的设计应具有幼儿独立思考成分。《纲要》指出:在每项活动中,应让幼儿的自主性得到充分发挥,才能使他们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因而,游戏的设计应具有让幼儿独立思考的成分,从而让幼儿主动去学习,让幼儿积极运用自己的心智去探索周围世界,在探索过程中有所发现,才能有效地发展幼儿思维能力。在幼儿玩沙时,可以给他们提供一些瓶子、杯子之类的小容器,让他们自由选择。幼儿便会用它们来装沙子,同时也会倒来倒去地玩。在这当中他们会体验到,一个大的瓶子要好几杯沙才能灌满,一个小瓶装不下一茶杯沙。幼儿在玩的过程中便积累了对沙的性质及大小、多少、数量守恒等数量概念的经验。2.游戏内容的安排要考虑幼儿的能力差异。教师必须了解本班幼儿的不同水平,按幼儿能力的差异来安排游戏的内容,做到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幼儿。如教学“认识圆柱体”,我设计了三种层次的游戏内容:对能力强的幼儿,提供橡皮泥,让幼儿塑几个圆柱体,并按高矮、粗细等特征进行排列;为能力差的幼儿玩“摸箱”游戏,从中摸到圆柱体的实物,并说说它的特征;为能力中等的幼儿提供大小合适的长方形纸和两个等大的圆硬纸板,让他们粘贴成一个圆柱体,再说说特征。3.游戏材料的提供要有利于幼儿智力的发展。幼儿的想象力是以无意想象为主的,有意想象刚开始发展。在数学教育中,我们可以让幼儿利用火柴梗或冰棒梗去想象、创造。幼儿期是观察力的初步形成的时期,但幼儿的观察缺乏目的性,只凭着自己的兴趣去观察,只注意事物的表面现象。以游戏的形式进行数学教学活动,是一项重要的有效的教育手段,它不仅将枯燥的数学教学变得生动有趣,而且使幼儿思维变得更加敏捷;不仅使幼儿学得轻松主动,而且能让幼儿在愉快的气氛中接受教学知识。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江苏教育出版社,,9.
幼儿数学教学游戏化 篇6
关键词:幼儿数学;游戏化;环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幼儿数学教学的目标:“能够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且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这强调了幼儿游戏在幼儿数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经过几年的不断探索,我发现:将数学融入各类游戏中,既能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又能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发现数学、感知数学。现将实践中的一些浅见与大家一起分享并探索。
一、创设自主、轻松、愉悦的游戏环境
首先,在日常教学中,我会根据孩子们已有的经验,设法把游戏的主动权交给幼儿。如在去年的学前班毕业典礼前,我没有急着去排练节目,而是将此“难题”交给了学生来解决。孩子们都各抒己见,有的说:“把墙弄成学生的美术作品展。”有的说:“办成一场舞会,让爸爸妈妈参加”。……这些建议启发了我:可以多方面、多角度地展示孩子们的才华。那次的毕业典礼不仅内容丰富多彩,气氛更是空前热闹。
其次,要想让幼儿更多地体会到游戏的快感和成功感,就必须让其有一种安全、轻松、和谐的心理环境。只有这样,儿童才能毫不拘束地表现自己的内心情感,幼儿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二、编制形式多样的游戏
根据幼儿数学活动的内容和目标,我们应设法编制一些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形式多样的游戏,使幼儿积极、愉快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1.竞赛性游戏
幼儿园孩子的好胜心都很强。因此,教学中,我常常采取竞赛的方式展开游戏,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如《比大小》、一些简单的口算题、数的分解,还有图形的认识等,我都会采用这种游戏方式,这样的课堂气氛活泼、效率高,还发展了孩子们思维的敏捷性。何乐而不为呢?
2.操作性游戏
幼儿对动手操作的内容很感兴趣。教学中,可让幼儿通过操作玩具或实物材料,并按游戏规则完成任务。如:“分类”教学中,我让孩子们给自己的学习用品分类(按颜色、作用等),给自己的玩具分类,还给班里的学生和老师分类……这样,教学的内容丰富多彩。孩子们在不经意的玩耍中就学到了数学知识。
实践证明,幼儿园数学游戏化,不仅能让幼儿在轻松愉快中学习知识,更能培养孩子们的发散思维、交流合作等各方面的能力,真正实现“寓教于乐”。
作者简介:李海燕,女,1985年9月出生,本科,就职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新城幼儿园,研究方向:幼儿计算。
浅谈幼儿数学教育的游戏化 篇7
一、在日常游戏中学习数学
幼儿游戏是具有娱乐性、主动性、自发性活动。俗话说得好:“玩是幼儿的天性, 游戏是幼儿的伴侣。”孩子们的成长历程中一定会进行游戏活动, 剔除个别儿童的成长中出现了一些不正常的行为而遭受一些痛苦, 抑或是生活在限制自由的环境中, 儿童都是必然会进行游戏活动的。儿童与游戏的关系非常密切, 因为玩是幼儿的天性。将数学知识融入到游戏之中或者将数学的一些活动设计成游戏的形式, 我相信这样一定能够博得孩子们的注意力。否则对于我们的乏味枯燥的数学来说, 只能让幼儿敬而远之了。所以我非常喜欢采用一些游戏的形式来把幼儿的注意力吸引过来, 让幼儿在游戏之中自然而然地学习数学知识。
1. 结合游戏中的一些角色来学习数学。
在游戏中我们可以让一部分幼儿来扮演各种的角色, 参与到活动中, 当然这类活动的目的就是能更好地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 使他们更好地学习, 让他们通过各种模仿和想象, 来体验活动的快乐, 像这样能够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的生活。我们就是通过这种角色类游戏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掌握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的。例如:在复习整点、半点时, 可进行游戏“报时”, 一幼儿戴上公鸡头饰, 学公鸡叫“喔喔喔, 天亮了”。教师扮演“太阳公公, 敲六下三角铁, 剩下的幼儿扮演“时钟”, 将钟面的分针和时针分别拨到12和6, 演示6点钟。
在角色类的游戏中我们可以渗透大量的数学知识, 这样不仅可以激发起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 更重要的是加强了对个体幼儿的教育, 让孩子们的创造力、想像力得以发挥, 真正做到了教中有乐, 寓学于乐。
2. 结合结构类的游戏来让幼儿们学习数学。
在结构类游戏之中, 幼儿们可以运用各种不同种类的材料, 来进行构造。时间长了自然而然就会接触到长、短、大等这一系列的数学概念了。所以为了能够让孩子们更好更快地了解、掌握并且还能够熟练地运用这些概念, 我们在一些日常的游戏之中, 就更要有意识地来对孩子们加以指导了。
二、在运动中学习数学
教育学家说过:“幼儿是在摸、爬、滚、打中认识周围的世界的。”鉴于幼儿年龄上的特征, 孩子们大多更喜欢运动, 所以我们应该注意将数学上的练习与体育游戏融合起来, 让幼儿在运动之中不知不觉地学到数学知识, 这样的话效果也是很显著的。
1. 结合户外游戏学习数学。
我校幼儿很多家庭都是来自城区。具体联系到本园实际状况, 在学习完数的组成之后, 让幼儿到园内户外活动时, 可以让幼儿带一些剪纸、蜡笔或从家自带玩具等进行数的组成训练。最好让每个幼儿都自己动手分一分, 练习数的组成。在复习相邻数时, 可以做游戏《找朋友》, 让幼儿在户外站成一排, 每个幼儿胸前挂张数字卡片 (1~10) 。老师用点兵点将的形式点到一名幼儿, 幼儿大声地报数:“我就是×。”之后与这个数的邻数一齐说:“真棒, 你是我的好朋友。”
2. 结合体育游戏学习数学。
体育游戏是幼儿很喜爱的活动。幼儿们不仅可以通过跑跑跳跳增强体质, 还能够学得数学知识。在体育活动中融入数学知识也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数学教学方法。如:在复习1~6的序数时, 在黑板上面画一幢六层的房屋, 每层有两个房间。48张小蛇卡片, 小猫咪、小鸭子、小野猪、小恐龙、小麻雀、小乌龟、小袋鼠、小狗、小绵羊等12种动物的卡片。让幼儿们送小动物 (小蛇除外) 住新房子, 每种小动物只能住一间房, 让幼儿们边说边玩, 每只小动物住第几层, 谁和谁是邻居。而且, 通过训练幼儿各种动作之间的灵活性、协调性, 还能够加深幼儿对时间概念和空间方位的认识。
三、采用启发教学来学习数学
幼儿教育游戏化 篇8
一、活动准备游戏化
进行游戏教学时, 应该设计、安排并且组织与幼儿具体身心发展规律相适应的游戏教学, 对幼儿自身体格进行锻炼, 进一步开发幼儿智力以及完成幼儿园基本保教任务。比如, 可以在早晨集体活动前开展游戏, 提高教学引导游戏化程度。早晨属于人的一天中非常重要的时间, 拥有一个美好的早晨可以给幼儿一天的学习做好良好的铺垫, 所以, 教师能够在学校活动室之内设计各种游戏区, 等到幼儿进入幼儿园的时候, 就可以按照自己的爱好自主选择游戏, 从而拉开幼儿有趣并且有意义的园内学习生活。又比如, 游戏“老狼老狼几点啦”可以在不同教学时段开展, 教师可以对这一游戏的特征充分利用, 增强集体活动教学所具有的趣味性, 然后在集体活动前通过猜迷游戏把幼儿引入至相应的教学。
二、教学内容游戏化
对于游戏内容而言, 应该和教学内容紧密结合, 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必须调动所有幼儿的兴趣, 做到师生共同参与, 紧密结合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要注意调动每一位幼儿的兴趣, 让师生共同参与。进行游戏化教学的时候, 应该给幼儿营造一个比较轻松有趣的氛围, 使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获得知识, 进一步拓展思维, 并且在心理上得到满足, 提高学习自信心。教师能够结合幼儿教育内容以及相关要求, 自己创编或者是改编出和幼儿年龄特点比较相符的有趣游戏, 从而让幼儿主动参与到整个学习活动中, 不仅能够提高幼儿学习质量, 同时还可以适合各种个性以及处于各种发展水平幼儿的实际需求。比如, 教师在进行口语交际教学过程中, 能够设置比较合适的情境化游戏, 每个幼儿能够自主选择所扮演的角色, 其中包括病人、医生、顾客以及售货员等。通过该类活动增加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 对幼儿进行文明礼貌以及口语交际等各个方面的教育, 这不仅能够增强其口语表达能力, 同时还可以强化礼貌教育。
三、教学方式游戏化
融合游戏以及教学的时候, 存在各种方法以及形式。幼儿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 应该适当引入一定的教学游戏。教师应该注重教学方式所具有的创造性以及游戏化, 采取创造性游戏的新型教学方法, 这种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幼儿的自身创造能力, 教师在游戏里面融入教学目标, 幼儿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可以积淀一定的文化。幼儿生活里面一般存在两种创造性游戏形式, 其中一种是具有较高表演性质的相应角色扮演游戏教学方式, 比如, 教师讲授小蚯蚓找妈妈的时候, 可以让幼儿亲自扮演故事里面相关的角色形象;还有一种是情节以及内容都非常丰富的相应主题游戏教学方式。比如, 当幼儿对《老鼠嫁女》这一作品十分感兴趣的时候, 可以围绕猫和老鼠之间发生的故事, 首先对幼儿简述具体的故事情节, 然后再结合幼儿自身兴趣专门进行一节和角色相关的表演课, 幼儿教师能够对幼儿详细分析故事发生的所有角色并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 教师对每一小组的表演练习进行指导。不同幼儿对角色都有自己的理解以及表达方式, 该类游戏能够给幼儿提供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 同时对幼儿进行个性化培养, 增加幼儿相互之间的交流以及合作。
四、实践活动游戏化
教师可以在幼儿实践活动过程中采取游戏化具体教学模式, 使幼儿园实践活动内容更加丰富。想要深入探索幼儿实践活动的形式, 增强幼儿整体素质, 促进幼儿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就应该精心设计幼儿实践活动。比如, 幼儿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开展相应的民间小游戏, 同时依据原来的游戏重新创造一种新的游戏形式, 教师选择游戏的时候, 应该注意游戏所具有的健康性以及科学性。比如, 秋季天气十分凉爽, 是幼儿亲密接触大自然的一个好时机, 幼儿能够从了解秋天开始, 亲身接近自然, 同时教师能够引导幼儿对自身穿衣、身边植物、动物发生的改变与对温度变化进行思考, 从而体会到秋天的特点, 进一步了解秋天。又如, 教师可以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加入以“小蝌蚪找妈妈”为主题的游戏, 并且播放相应的音乐, 从而有效结合课外实践活动以及游戏。除此之外, 对于那些能够重复应用在不同教学时段的教学游戏 (比如上述提到的“老狼老狼几点啦”游戏) , 也可以在实际活动过程中加以应用。
幼儿教育游戏化的实践与探索 篇9
一、由浅至深, 层层深入, 促使游戏与教学逐步做到相互结合
游戏能够辅助组织教学, 能够引起幼儿对认知对象的好奇心, 能够调节情绪, 消除练习时的枯燥感。 例如, 在开展数学活动《 图形宝宝做游戏》 中, 活动开始时, 首先对幼儿说:“ 图形宝宝要与小朋友们来一起做游戏啦。 ”接着让幼儿寻找图形宝宝, 找一找与它相似的物体, 此时幼儿仍然处于被动的、接受性的学习状态之中, 游戏在教学中发挥的仅仅是一种辅助作用。 幼儿园教学游戏化, 其实就是指把幼儿园的教育目标、要求内容与游戏相结合, 教学游戏化的实质就是让幼儿成为学习的小主人。 如果按游戏在教学中的成分及其在教学中发挥作用的程度来划分, 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游戏介入, 充实活动———游戏与教学之组合期
现在教育目标已经从重视教育目标转到了重视幼儿的智力发展, 这一变化尤其推动了游戏在教学中的介入, 教学环节也是将教育活动内容组合到游戏中去, 并与其他教学环节组合成一个更为充实的教学活动。
例如, 在中班数学活动“ 认识数字6”中, 教师首先讲解、介绍数字6, 然后以“ 送礼物”的环节, 让每个幼儿拿一张数字卡片, 并且送与之相对应的数量的礼物, 幼儿可以在游戏中复习巩固数字6 的含义。 此时, 游戏的作用就是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能够长时间保持注意力。
2.寓玩于学, 于学中乐———游戏与教学之融合期
教师可以把教学目标和要求融于一个或几个游戏中, 能够在游戏结束时达到所期待的教育目标。 例如, 在中班体育游戏“ 拾豆豆”中, 首先, 幼儿要爬过小山坡, 然后钻过山洞, 最后在篮子里拾起5 粒豆豆后回到起点。 在这个游戏中, 幼儿不仅能够学习和认识数量的概念, 又能够发展幼儿手眼协调性以及不怕困难的品质。
3.挖掘资源, 充分渗透———游戏与教学之整合期
现在的游戏最为了教学过程, 不仅满足了幼儿的游戏需要, 让幼儿快乐地学习, 又能够促进幼儿的情感、态度以及与同伴友爱、合作等社会性的健康发展。 因此, 在这一阶段, 游戏化教学已发挥了对幼儿进行整体教育的功能。
二、创新思维, 灵活变通, 采用新颖独到的方法进行游戏化教学
要将教学游戏化, 首先就需要教师进行创造性的设计、创编和改编一些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有趣游戏, 使幼儿积极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创新是开展游戏化教学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要做到创新,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创新游戏内容, 帮助幼儿学到更多知识
教师应该多创设丰富幼儿的游戏内容, 在游戏中增加幼儿的生活体验。 儿童的想象力是对记忆表象进行再次加工而来的, 而记忆表象来自于生活。 因此, 教师应该在游戏中创造性地加入一些生活经验。 例如, 在“ 小喜鹊造房子”的游戏中, 教师首先让幼儿欣赏网上的一些建筑物的图片, 再在现实生活中观察幼儿园的建筑物, 增强他们对于建筑的理性认识。
2.创新组织形式, 注重培养幼儿的自主精神
有些游戏的组织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幼儿游戏的自主性, 所以为了能够推动幼儿的游戏活动能够最大限度地自主开展, 教师应对幼儿的游戏组织进行创新。 教师可以让幼儿自主设置活动要求, 让他们对游戏进行二次创作。 在游戏组织中, 教师应注重培养幼儿的自主性。 例如, 在“ 食物宝宝找朋友”的游戏中, 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自己来选择充当的食物种类, 充分发挥儿童的自主意识和组织能力, 还可以一定程度上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 例如, 在游戏“ 找朋友”中, 教师还可以让多个班级年龄相近的幼儿一起游戏。让每个幼儿在其他班级找一个好朋友。
3.创新游戏环境, 摆脱传统游戏教学束缚
对于游戏环境和创新也是当前幼儿教师游戏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教师要对现有的游戏环境进行拓展。不同的游戏内容应该有与它相匹配的游戏环境。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 教师可以带领幼儿进行户外活动, 观察大自然, 使幼儿对于大自然有更深刻的认识。例如, 我们班每个月都会组织家长与幼儿在户外进行多种形式的亲子活动。 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幼儿, 教师也应该提供不同的游戏环境。
总之, 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 要在教学中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历练, 创新教学方法。 能够以游戏为主、教学为辅, 促进幼儿的发展, 使其身心健康成长。
摘要:幼儿教学活动游戏化的理念已充分渗透在幼儿教育中。阐述了如何将游戏渗透教学活动中, 使游戏和教学完美地结合, 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
关键词:幼儿,游戏化,创新
参考文献
幼儿园教学游戏化探讨 篇10
1.幼儿园教育游戏化的内涵。幼儿园教学游戏化是指在幼儿教学的内容和幼儿教学的目标中融入形式丰富的游戏活动,游戏活动与游戏精神在幼儿园课堂教学过程中要贯穿始终,尽力为幼儿提供良好的游戏教学氛围,使幼儿在游戏中边玩边学,学玩结合,这样,更容易激发出幼儿对学习的浓厚兴趣与热情,使幼儿愉快的学习,健康的成长,令学习与娱乐完美的结合起来。
教学游戏化力争游戏与教学的整合优化,这也就是说在教学的过程中,游戏与教学是相互辅助、互相作用的,不仅要注重游戏的教学性目的,也要重视游戏的本质性质,教学游戏化就是以游戏的方式和本质性质使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更具规范性和科学性,更好的来实现幼儿园教育中“游戏精神”的理念,“游戏化”的教学过程中,幼儿体验到的不仅仅是单一的教学模式,更能收获学习的兴趣、愉快、主动、胜利等等良好的精神体验。
2.幼儿园教育游戏化的特征。教学游戏化的过程对应的是充满游戏性的教与学的结果,游戏化的教学所具有的游戏性特征应包含了教学游戏化的外部条件特征和教学游戏化的内在特征。在教学过程中,活动本身所具有的外部条件特征主要表现在:(1)幼儿自由选择活动主题与内容;(2)幼儿自行决定活动方式;(3)与幼儿的能力相匹配的活动的任务难度;内在特征主要表现在:(1)幼儿主体性的发展;(2)幼儿存在差异化;(3)幼儿游戏性的体验。
二、幼儿园教学游戏化中存在的问题
1.在幼儿游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仍需加强。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多次的观摩教学,我发现幼儿园教师在幼儿游戏活动中担任多种角色,这致使教师对游戏的指导产生了较大的随意性,产生这种随意性的教师比例高达百分之五十以上,更值得一提的是,大部分的教师都知道在游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扮演参与者和引导者得角色,而不是一个指挥者,但是半数以上的老师咋实际操作和参与的过程中并没有把握好这个尺度。教师在指导方式上应该放开手,给孩子们更多的自主性,对幼儿给予科学有效的游戏指导。
2.形式化、自由化、模式化在游戏教学中体现明显。通过观察,游戏化教学在幼儿园中主要存在三点问题:第一,把游戏当做是一种提高儿童注意力的单纯手段,过于形式化。第二,部分教师将游戏与自由活动的概念相混淆,脱离了幼儿的“游戏”当中,过于自由化。第三,把游戏当做是课程的一种,用集体教学的方式,给孩子们设定了固定的角色和动作,以既定的形式评价幼儿的游戏水平,过于模式化。
三、幼儿园教学游戏化有效实施的对策
1.打造教育性与游戏性因素并存的客观环境。怎样才能使教育性与游戏性因素并存呢?客观环境的打造应该注意以下两个方面:(1)设计出安全、舒适的空间环境。这对教师充分研究幼儿的发展、充分发挥自身作用、满足幼儿的发展需求都有着重要的作用。(2)设置形式丰富、协调的游戏活动区域。兴趣和目的往往能够引导幼儿选择什么样的游戏区域,能够比较准确的反应出幼儿一些行为的发展水平。活动区域的设置也会影响到幼儿的选择。
2.构造富含支持性的制度环境。在幼儿园教学游戏化的实施过程中,在保证具有舒适安全、形式丰富的客观环境的同时,还应该构造富含支持性的制度环境。有效的制度支持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合理的制度环境可以保证教师的基本权益,也对教师的教育行为作出制度上的规范。除了劳动法、国家教育法等相关文件中明文规定的教师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之外作者认为幼儿园还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制定出提高教学能力、教师素质、教师待遇等方面符合当地情况的制度规则。
3.完善具有游戏精神的人文环境。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资源共享、互帮互助、精诚合作是教学游戏化活动的开展需要,也就是自然合作的文化状态。具体的行为表现有,教师可以自由,民主的参与幼儿园教育与管理决策,幼儿园管理者与教师之间不再是领导与被领导,管理与被管理者,而是为了集体的发展而共同努力的协作者。教师与教师之间可以共同商讨学习内容、学习方式、自由安排学习时间与空间、自主选择合作伙伴、积极探索周围世界、谋取共同发展的游戏者,这也正是游戏化教学所要追求的游戏精神的本真所在。
摘要:在教育学领域,游戏对于幼儿教学的重要意义与价值,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关注。游戏应该被作为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寓教于乐,让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运用游戏的形式、要素和精神使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快乐的、主动的学习到知识,而这种形式也是幼儿最能接受、最有助于记忆和应用的学习方式。本文从幼儿园教学游戏化的内涵和特征、幼儿园教学游戏化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幼儿园教学游戏化有效实施的对策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争取对幼儿园教学游戏化的进程起到一定程度的思路推动作用。
幼儿园教学游戏化研究 篇11
关键词:幼儿园;游戏化;教学
我国传统的教育思想是以学习为主,在幼儿教育阶段就开始让儿童学习书本知识。近代教育学的研究已经证明,游戏在幼儿教育当中可以让幼儿享受到更多快乐,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作用。现阶段,我国幼儿教育还未做到充分尊重儿童的游戏权利,游戏化教学没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幼儿园的游戏化教学要发扬以人为本的思想,顺应儿童游戏的天性,让幼儿在快乐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一、幼儿园游戏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师游戏化教学认识不足。幼儿园教师缺乏正确的思想观念,是游戏化教学难以有效实施的主要原因之一。当前许多幼儿教师仍然抱有传统的幼儿教育思想,认为幼儿的心智发育还不成熟,教师在课堂上完全占据主动地位,幼儿不管是学习知识还是参与游戏,通常都处于被动地位,教师没有让学生真正体会游戏的乐趣。由于幼儿教师对游戏化教学的认识不足,其实践教学能力也就难以提升。教师在教学中经常强调纪律,限制了学生游戏的自由。
2.幼儿家长的错误理解。不仅幼儿教师未能正确认识游戏化教学,许多家长也都不希望孩子在幼儿园里“不学无术”,整天只会玩游戏。在幼儿教育阶段,家长就开始为孩子计划将来的学习道路,希望孩子在幼儿园能学到很多基础知识,为以后的学习作铺垫。在这种心理下,家长往往会给幼儿园带去很大的压力,他们认为幼儿的教育费用应该体现在孩子学到的基础知识上,时常会督促幼儿园减少幼儿玩乐的时间。
3.师生比例不合理。幼儿园游戏化教学需要一定的条件,教师就是游戏化教学必不可少的资源。游戏教学的许多内容都在室外进行,幼儿离开了教室就需要相对严格的监护,所需的教师人数就更多。如果教师人数太少,游戏化教学就很难实现教学目标,其安全保障也会受到影响,教学便难以实施。如果教师人数太多,就会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幼儿园也会承受多余的经济负担。
⒋游戏时间和场地限制。开展游戏化教学需要为幼儿提供足够的场地,同时要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游戏时间。游戏时间的长短会直接影响游戏的质量。幼儿在时间充足的情况下可以更加投入,通过游戏得到的收获就更多,在缺少游戏时间的情况下,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的效率会下降。此外,不同的游戏环境也会让幼儿出现不同的游戏行为。在面积较小的环境内,幼儿的游戏活动范围受限,幼儿不能在更大的环境中寻找乐趣,相互之间就很有可能产生矛盾,使幼儿产生冲突。
二、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策略
1.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幼儿教师要改变传统幼儿教育的观念,正确认识游戏化教学的思想,把游戏化教学的理念应用到教学实际中。教师要想平衡好教学和游戏的关系,既要保证幼儿的游戏时间,让游戏和教学相辅相成,又要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游戏化教学方案。第二,幼儿教师要学会合理利用教学资源,精心设计游戏方式,丰富幼儿的游戏体验。在实际教学中,游戏的环境以及相关的道具器件都会影响学生游戏的兴趣,幼儿园教师能否提升游戏的趣味性至关重要。
2.改变家长的传统教育思想。幼儿家长的思想对游戏化教学的影响较大,幼儿园要深入开展游戏化教学,就必须得到家长的认可。对此,幼儿园要经常传达游戏化教学的益处,保持与家长的沟通,通过综合测评的方式让家长认同幼儿游戏后的收获。此外,幼儿园还可以邀请家长一起组织大型的游戏活动,让家长亲身感受幼儿在游戏中的成长。
3.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幼儿园游戏化教学要由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教师作为引导者,可以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收获一些简单的知识,还要关注学生个体,促进幼儿的个性化发展。因此,教师必须要与幼儿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样幼儿才能在游戏中无拘无束地玩乐。
4.创造丰富多彩的游戏环境。丰富多彩的游戏环境是提高幼儿园游戏化教学效率的保障。首先,游戏环境的空间设计要以安全舒适为主。不管是在室内还是室外,幼儿的人身安全在游戏化教学中都排在第一位,安全性是游戏化教学对环境的基本要求。其次,游戏区域分布要协调。按照游戏活动的性质,游戏分区要尽量照顾幼儿的感受,如静态的手工制作与动态的体育游戏就要保持一定的距离,让学生专心做自己的游戏。最后,游戏材料要丰富多样。在大的游戏环境内,要放置各种各样的游戏材料,满足不同幼儿的需求。
综上所述,幼儿园游戏化教学主要受传统思想观念的约束,社会对游戏化教学不够认同,导致幼儿园的教学资源不能满足游戏化教学的需求。游戏化教学既可以让幼儿得到心理的满足,又能提高幼儿思维的活力,幼儿园需要提高对游戏化教学的认识。在未来的幼儿教育当中,幼儿园要不断改进游戏化教学的方式,实现幼儿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陈建华.游戏中的幼儿发展评价实践新解[J].早期教育(教师版),2013(12).
[2]江晨.浅谈幼儿积极体验式游戏环境设置[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3(11).
幼儿园游戏化教学探析 篇12
一、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的现状分析
根据调查研究发现, 当前幼儿园游戏化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不足。
1. 幼儿园教师对孩子进行游戏活动时的科学指导性有待提高。
根据观察、了解, 发现幼儿园教师在游戏活动中扮演着多种角色, 指导的随意性比重很高, 粗略估计盲目性和随意性指导在整个游戏活动中的比例占据60%以上。与此同时, 教师在游戏教学活动中表现为武断主导者和霸权领军者, 而不是作为一个参与者和引导者, 时时处处用一只无形的手在牵着孩子们的鼻子向前赶, 粗略估计, 这一比重占全程教学的50%以上, 教师的干涉成分太多, 孩子的自主成分太少, 教师指导的整体筹划、宏观把握以及目的性、计划性不是很强, 而且表现得琐碎、零散与盲目, 显然, 这种指导的科学性有待提高。
2. 游戏化教学环境创设还有待改善。
根据《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 幼儿园的小班为25人, 中班为30人, 大班为35人。而根据抽样调查发现, 绝大多数幼儿园每班人员数都达到了30多个, 这样, 必然导致孩子们的活动空间减小, 容易引发孩子彼此之间碰撞与摩擦, 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 特别容易让孩子产生心理负担, 例如有的教师在指导孩子进行游戏活动时, 规定他们必须完成一些特定的任务后才可以进行自由活动, 给他们较大的游戏压力, 这种方法必然破坏孩子们在游戏活动中的自主进程, 致使他们产生背负任务的心理阴影, 这种心理负担将会影响他们进行游戏活动的积极性, 不能让孩子们全身心地愉悦地投入到游戏活动中, 不利于他们的创新性发展和全面素质的提高。
二、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策略探析
1. 必须注重创设好游戏化教学的环境。
根据有关调查研究表明, 孩子们游戏活动的行为表现与环境因素关系非常密切, 游戏活动的空间环境将直接影响并制约着幼儿游戏活动中的各种行为反应和心理反应。因此, 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到游戏活动的空间环境的重要性, 认识到游戏环境对游戏效果的依存性, 将教学内容和目的具体化, 将教学情景和意图客体化, 并尽可能将多种教学元素贯穿、融入到游戏环境的创设当中去。我想, 创设好游戏化教学的环境必须注意以下两点:一是游戏化教学环境创设必须注重参与性和教育性。要根据孩子们的好奇心较强、注意对象较为广泛的特点, 充分利用好幼儿园室内室外的墙面、地面和空间, 构建出一个系统的科学的生活教学环境, 从而使得孩子们能接受到更多的符号、形象与概念的感官刺激, 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提供全面而系统的环境信息。二是游戏化教学环境创设必须注重营造宽松、自由的心理情景。游戏活动的心理情景对孩子们的游戏活动非常重要, 教师在游戏化教学环境的创设过程中, 必须考虑到如何营造出一个适合幼儿身心特点的亲切、温馨、安全、宽容、平等、合作的心理情景, 让他们感到舒适, 感到安全, 感到可信, 他们才可以尽情舒展自己的身心, 才可能全身心地和你一起游戏, 他们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才能充分发挥出来。
2. 必须注重引入功能丰富的游戏材料。
教师在游戏教学活动中必须特别注重引导孩子进行想象和思考, 引导他们创新力与创造力的培养, 通过对角色游戏的研究分析, 孩子们对教师自制的仿真玩具和成品玩具的兴趣持续时间不是很长, 特别是对于成品玩具, 孩子们通常只问一下“这个东西是什么?”、“这个东西是干什么的?”等等一些简单的问题, 接着便不再感兴趣了。而对于那些非成品游戏材料, 孩子们常常会问:“这东西是什么?”、“这东西可以用来做什么?”、“这东西像什么?”……引发孩子们更多的思考。对此, 教师可将要制作成品的材料, 如泡沫、海绵块、塑料、小木棍、彩带、玻璃瓶、剪刀、纸、笔等分发在孩子们的活动室内, 并鼓励他们选择自己所喜欢的材料, 进行大胆想象、大胆设计、大胆创意、大胆制作。由于材料的最主要特征表现为象征性, 并且这种象征性随着孩子们的实践生活经验和认识能力发展, 表现为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并向符号物和代用品方面发展。例如, 我在幼儿园中班进行“医院”角色的游戏活动时, 起初, 提供了听诊器、注射针筒、药片、药瓶等成品玩具, 后来, 逐渐减少成品玩具, 先取走“听诊器”, 他们便会找到一些圆形的东西, 再系上一根绳子, 做成一个“听诊器”, 然后再将针筒拿走, 结果孩子们的“发明”就更多了, 从而有力地促进了孩子们独立思考、自主动手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
3. 必须注重引入动态性游戏材料。
孩子们游戏活动的材料必须要以实验为基础, 并尽可能具有可变性, 因为能够适当变化的游戏材料可以有效激发幼儿的探索心理。另外还要注意游戏材料应用的变化性。例如废旧的笔管, 在不同地场景环境中可以用作不同的“物品”:如在“理发店”里可以用作“烫发卷筒”, 在“饮食店”里可以用作“吸管”给客人使用, 等等, 这对于孩子的智力发展、自主开拓能力等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摘要:游戏化教学本身而言, 它是教学活动与游戏活动的有机结合, 这是教师基于教学目标, 通过引入游戏的形式, 进行培育幼儿的教学实践。本文首先就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 然后就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策略进行探析, 提出了三点策略, 以供幼儿园教师参考。
关键词:幼儿,游戏,教学
参考文献
[1]丁海东.学前游戏论[J].现代教育论丛, 2011, (01) .
【幼儿教育游戏化】推荐阅读:
幼儿数学教育的游戏化05-28
游戏化的幼儿教育09-26
幼儿教学游戏化10-05
幼儿园活动游戏化10-01
幼儿园教学游戏化研究10-17
幼儿园教学游戏化分析06-15
游戏化的幼儿数学活动09-22
乡村幼儿园课程游戏化07-27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资源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