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学游戏化分析

2024-06-15

幼儿园教学游戏化分析(精选12篇)

幼儿园教学游戏化分析 篇1

一、幼儿园教学游戏化的内涵和特征

1.幼儿园教育游戏化的内涵。幼儿园教学游戏化是指在幼儿教学的内容和幼儿教学的目标中融入形式丰富的游戏活动,游戏活动与游戏精神在幼儿园课堂教学过程中要贯穿始终,尽力为幼儿提供良好的游戏教学氛围,使幼儿在游戏中边玩边学,学玩结合,这样,更容易激发出幼儿对学习的浓厚兴趣与热情,使幼儿愉快的学习,健康的成长,令学习与娱乐完美的结合起来。

教学游戏化力争游戏与教学的整合优化,这也就是说在教学的过程中,游戏与教学是相互辅助、互相作用的,不仅要注重游戏的教学性目的,也要重视游戏的本质性质,教学游戏化就是以游戏的方式和本质性质使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更具规范性和科学性,更好的来实现幼儿园教育中“游戏精神”的理念,“游戏化”的教学过程中,幼儿体验到的不仅仅是单一的教学模式,更能收获学习的兴趣、愉快、主动、胜利等等良好的精神体验。

2.幼儿园教育游戏化的特征。教学游戏化的过程对应的是充满游戏性的教与学的结果,游戏化的教学所具有的游戏性特征应包含了教学游戏化的外部条件特征和教学游戏化的内在特征。在教学过程中,活动本身所具有的外部条件特征主要表现在:(1)幼儿自由选择活动主题与内容;(2)幼儿自行决定活动方式;(3)与幼儿的能力相匹配的活动的任务难度;内在特征主要表现在:(1)幼儿主体性的发展;(2)幼儿存在差异化;(3)幼儿游戏性的体验。

二、幼儿园教学游戏化中存在的问题

1.在幼儿游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仍需加强。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多次的观摩教学,我发现幼儿园教师在幼儿游戏活动中担任多种角色,这致使教师对游戏的指导产生了较大的随意性,产生这种随意性的教师比例高达百分之五十以上,更值得一提的是,大部分的教师都知道在游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扮演参与者和引导者得角色,而不是一个指挥者,但是半数以上的老师咋实际操作和参与的过程中并没有把握好这个尺度。教师在指导方式上应该放开手,给孩子们更多的自主性,对幼儿给予科学有效的游戏指导。

2.形式化、自由化、模式化在游戏教学中体现明显。通过观察,游戏化教学在幼儿园中主要存在三点问题:第一,把游戏当做是一种提高儿童注意力的单纯手段,过于形式化。第二,部分教师将游戏与自由活动的概念相混淆,脱离了幼儿的“游戏”当中,过于自由化。第三,把游戏当做是课程的一种,用集体教学的方式,给孩子们设定了固定的角色和动作,以既定的形式评价幼儿的游戏水平,过于模式化。

三、幼儿园教学游戏化有效实施的对策

1.打造教育性与游戏性因素并存的客观环境。怎样才能使教育性与游戏性因素并存呢?客观环境的打造应该注意以下两个方面:(1)设计出安全、舒适的空间环境。这对教师充分研究幼儿的发展、充分发挥自身作用、满足幼儿的发展需求都有着重要的作用。(2)设置形式丰富、协调的游戏活动区域。兴趣和目的往往能够引导幼儿选择什么样的游戏区域,能够比较准确的反应出幼儿一些行为的发展水平。活动区域的设置也会影响到幼儿的选择。

2.构造富含支持性的制度环境。在幼儿园教学游戏化的实施过程中,在保证具有舒适安全、形式丰富的客观环境的同时,还应该构造富含支持性的制度环境。有效的制度支持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合理的制度环境可以保证教师的基本权益,也对教师的教育行为作出制度上的规范。除了劳动法、国家教育法等相关文件中明文规定的教师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之外作者认为幼儿园还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制定出提高教学能力、教师素质、教师待遇等方面符合当地情况的制度规则。

3.完善具有游戏精神的人文环境。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资源共享、互帮互助、精诚合作是教学游戏化活动的开展需要,也就是自然合作的文化状态。具体的行为表现有,教师可以自由,民主的参与幼儿园教育与管理决策,幼儿园管理者与教师之间不再是领导与被领导,管理与被管理者,而是为了集体的发展而共同努力的协作者。教师与教师之间可以共同商讨学习内容、学习方式、自由安排学习时间与空间、自主选择合作伙伴、积极探索周围世界、谋取共同发展的游戏者,这也正是游戏化教学所要追求的游戏精神的本真所在。

摘要:在教育学领域,游戏对于幼儿教学的重要意义与价值,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关注。游戏应该被作为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寓教于乐,让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运用游戏的形式、要素和精神使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快乐的、主动的学习到知识,而这种形式也是幼儿最能接受、最有助于记忆和应用的学习方式。本文从幼儿园教学游戏化的内涵和特征、幼儿园教学游戏化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幼儿园教学游戏化有效实施的对策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争取对幼儿园教学游戏化的进程起到一定程度的思路推动作用。

关键词:幼儿园教学,游戏化,问题,对策

幼儿园教学游戏化分析 篇2

摘要

幼儿园教学与幼儿园游戏的关系研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自1996年《幼儿园工作规程》颁布之后,国内掀起了一股对于幼儿园教育的讨论热潮。而幼儿园最佳的教育方式就是游戏,怎样让幼儿园教育游戏化是幼教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此情况下,幼儿教师有关幼儿教育游戏化的理解有偏差,笔者从幼儿园教育游戏化的条件、幼儿园教育游戏化存在的问题和怎样解决问题这三个方面来论述幼儿园教育游戏化的现存问题。

关键词: 幼儿园教学

游戏

教学游戏化

1. 问题提出

1.1 幼儿园教学与幼儿园游戏的关系研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2001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颁布,更是促进了人们对于幼儿教育的关注。《纲要》进一步提出了把游戏作为幼儿园基本活动的重要思想,进一步明确了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地位。时至今日,幼儿园教学与幼儿园游戏之间的关系已经得到幼教界工作人员的普遍关注。1.2.幼儿园中最佳的教育方式是游戏

随着本人对游戏理论的了解、认识与探索,进一步引发了如何对游戏的教育价值、游戏与幼儿园教学的整合问题的思考。通过对游戏理论的深入学习,发现幼儿园教学游戏化不失为一条可行之路,而“理想的教学游戏”恰恰正是将幼儿教育、教学“游戏化”的有效手段与集中体现。很多研究都认为:儿童对游戏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和食物、睡眠、安全等基本需求相提并论,在幼儿园中,对幼儿教育的最佳方式自然也是游戏。

2.概念界定

1.游戏

根据游戏理论界人们普遍采用的方法与策略,即范例一个案匹配法和特征列举法,在本研究中对游戏的概念做如下界定:游戏是一类行为的总称,此类行为特征包含游戏者主动、自愿的主体态度,假想性的形式,反映实际生活的内容、愉悦的情绪情感体验,以及不具有社会实用价值的内在目的性[1]。2.幼儿园教学 我国关于教学的定义多数是针对学校教育而言。此处摘取较有代表性和权威 性的定义:《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中说: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共同活动。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能力,增强体质,并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2]”王道俊、王汉澜主编的《教育学》中解释教学为: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3]。

3、幼儿园教学游戏化存在的问题 3.1幼儿园环境中游戏性因素的缺失(1)游戏时间与空间安排

在半年实习中发现,几所幼儿园在课程设置和空间布置方面没有注意到要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游戏时间和充裕的游戏空间,成为教学游戏化活动开展的一大制约因素。

(2)教育性游戏材料的投放

某幼儿园教室室内的面积大概有40平方米,教室内共有六张课桌和三十五位小朋友。一张上课用的课桌的面积不足2平方米,每张课桌周围围坐着六名小朋友,每张桌子上零乱的摆放着一些玩具材料,有雪花插片、积木、各种形状的木板教具等。通过仔细观察,这些玩具材料几乎都不能组合为一整套。(3)师生比例配置

幼儿园教学的组织开展需要采取小组化和个别化方式。这也就相应的对幼儿园师生比例有了一个基本要求。如果师生比例太低,则幼儿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状态是无法保证实现的,如果比例过高则会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不符合经济原则。

3.2幼儿园教师的游戏化理念与技能巫待提升(1)教师的游戏化教育理念

观念形成思想,思想决定行为。教师的教育理念必然会影响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师以计划者、观察者、促进者好评估者的身份存在于幼儿发展的整体过程中。通过与幼儿的平等交流,共同生成着开放式、主题化的教育内容;通过个别化、小组化的指导,维持着幼儿游戏活动的顺利开展;通过发展性的评估,促进着幼儿全面、可持续的发展。然而在这些方面幼儿园教师还有待提高。(2).教师的游戏化教育技能 传统教育中,教学活动的开展主要采用集体教学的方式,教师在长期的教育 工作中也形成了许多适应该教学方式的教育经验与技能。教师习惯于“领导者与 组织者”的角色,对纪律的要求十分严格,幼儿的一切活动与行为都必须服从集 体、统一要求,都必须顺应教师的教学安排。然而教学游戏化要求教师要具有较 强的灵活性与随机应变能力,要时刻关注每一位幼儿的兴趣与需要,适时、及时 的提供有效指导。

4、幼儿园教学游戏化实现的途径 4.1 创设富含游戏性因素的幼儿园环境

幼儿园环境是一个包括了物理环境、制度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综合环境。幼儿园环境的优化必须把幼儿园物理环境、制度环境和人文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的背景来实施。首先要做到以下几点:

(1)创设富含教育性与游戏性因素的物理环境。(2).建立、健全支持性的制度环境。(3)构建富含游戏精神的人文环境。4.2提升教师“游戏化的教”的专业素养

游戏性的教与学,追求“教”的游戏化和“学”的游戏化的共同实现。“学” 的游戏化是“教”的游戏化的结果,“教”的游戏化是“学”的游戏化的前提。(1)正确认识游戏与教学的关系(2)教师游戏化教学技能的发展(3)创设游戏化教学环境

(4)建构幼儿经验,延伸与拓展幼儿游戏化教学活动 4.3注重幼儿游戏性品格培养,建立发展性评估系统

每个人对于周围的事物、事件都有都会有一定的价值判断,幼儿园教学游戏化也需要一个评估系统,幼儿园发展性评价系统的建立需要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

(1).教师与幼儿共同确立评估目标,设计适宜的评估方案(2).教师和幼儿之间要建立平等、合作与信任关系(3).评估与指导相结合(4).多形式、多主体进行评估

4.4重视家园合作,争取家长对教学游戏化的理解与支持

幼儿园教学游戏化如果没有家长的理解和支持,也是注定要失败的。因此要做到以下几点:

(1)幼儿园要向家长宣传、普及游戏知识

(2)建立家园互动交流平台,形象化展示游戏之于幼儿发展的价值与意义(3).彰显游戏精神,维护家长在幼儿园管理中的“游戏者”权益

幼儿园管理模式从封闭式的、单向管理方式转变为开放式、民主化管理模式,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在整个社会文明发展中彰显了游戏精神的存在。参考文献:

[1]刘众:幼儿园游戏教学论,中国社会出版社,1999年,第40一56页。[2]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年,第150页。

[3]王策三:教学论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第88页。

幼儿园教学游戏化分析 篇3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 游戏教学 “小学化”教学

一、学龄前教育的目的

在幼儿园教育之中,幼儿处于儿童时期,心智和大脑都未发育成熟,正处于身体发育心智健全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的教育应以尊重儿童天性、帮助大脑发育、培养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为主,需要充分考虑到儿童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索精神的培养,也需要对于儿童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关心他人、诚实守信的人格品质做出引导提供帮助。考虑到儿童阶段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学龄前教育应该以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为主,而不应该以学习语文、数学、英语等基础学科的基础知识为主。

二、游戏教学和“小学化”教学的对比

在当前的学龄前教育界中,由于家长“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想法,学龄前教育普遍得到了关注和重视,但是在方法和手段上往往存在着错误和偏差,主要表现为提前教授小学知识、以小学阶段的要求对学生进行训练,将这种“小学化”教学和游戏教学进行对比可以认识到“小学化”教学的不足。

1.教学目的不同

“小学化”教学是以提起教授小学知识为主要内容,保证幼儿能够充分适应小学教育为教育目的,使得幼儿在进入小学后能够轻松应付课业内容,并相对于其他同学来说保有优势,培养好胜心和自信心。相比于“小学化”教学来说,游戏教学有着更少的功利性,在追求目标上也更为长远。游戏教学并不寻求幼儿在小学起步阶段在学习成绩上的优势,反而更为注重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的培养,注重幼儿思维能力和好奇心的培养,力求在培养健全的人的基础上,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主要目的,“磨刀不误砍柴工”,真正做到授人以渔。

2.教学方法不同

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之下,学龄前教育也受其影响,更为重视重复训练和大量练习。再加上年龄局限了幼儿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使得他们在学习小学知识时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大量重复练习并形成条件反射几乎成为“小学化”教学的必备。例如,在学习认识数的时候,幼儿被要求练习数数并进行简单的运算,往往由于年龄限制无法很好理解,将超出年龄的内容放于学龄前教育之中并不妥当。

但在学龄前教育的实践之中,适合的教学方法是保证学习效果的重要要求。而游戏教学充分尊重了幼儿的天性。对于儿童来说,游戏是其天性,通过游戏掌握知识和技能是人类乃至其他动物在幼年期的本能。选择合适的游戏内容并设计好游戏目的和游戏计划,能在寓教于乐之中引导幼儿掌握必备的技能,并对所需了解的基础知识充分理解和掌握。例如,以涂色游戏帮助幼儿认识色彩、学习基本的绘画技巧。

3.教学效果不同

对于很多学龄前儿童来说,为了提前学习小学知识需要付出大量的努力,而这种努力实际上并无价值。因为一旦升上小学,幼儿伴随着年龄增长有着大脑的充分发育,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的提高使得他们能够轻易地理解和掌握曾经困难的学习内容,曾经学习困难的内容在小学时就非常容易掌握。对于花费了大量精力在学龄前提前掌握了小学知识的儿童来说,由于他们掌握的知识会在小学阶段被其他同学轻松掌握,他们的自信心常常在这过程之中受到打击,怀疑自己是否是因为智商或是学习能力上的问题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才能理解。这种打击对每个儿童来说都是影响巨大但又是不必要的。考虑到“小学化”教学是为了培养儿童的好胜心和自信心,在教学效果上可谓南辕北辙。

而在游戏教学之中,幼儿并未被设置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也没有强制的学习计划,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之中,儿童能够很自然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而不需承担学习压力和学习进度上的顾虑。在这种轻松的学习氛围之中,儿童期的学生更容易专注于当前内容,也更容易培养对于学习的兴趣,而这种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是可以相伴终生、终身受益的。

三、结语

当前的教育理念相比于曾经已经有了极大发展,相比于“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更应该注意人生是一场长跑,一时的领先并无意义,当前的学龄前教育应该更多地关注如何跑得快而不是在起步阶段领先,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孩子顺利完成人生这场测试。

參考文献:

[1]向海英,林梅梅.玩与学的释义:来自实践的声音——一场关于幼儿园游戏的对话[J].学前教育研究,2007,(12).

幼儿园教学游戏化研究 篇4

关键词:幼儿园,教学,游戏化,意义,具体策略

一、幼儿园游戏化教学概述

教学游戏化主要是指教师巧妙地将游戏和学习结合起来, 通过创设游戏活动情景, 让幼儿参与到其中并给予其一定的指导, 来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 使幼儿学会一些生活经验以及自身得到发展。游戏化教学带给幼儿快乐和满足, 使幼儿学习新知识, 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由于教学游戏活动具备很强的自由性和开放性, 因此幼儿能够从自己的爱好出发, 来更好地参与到游戏活动当中。在游戏中, 幼儿不仅可以进行知识的探索, 而且还能够通过交往获得满足感。开展游戏活动, 有利于提升幼儿的学习兴趣。

二、游戏化教学具体策略

1.教学游戏的设置

教师在设置教学游戏时必须要考虑是否适合幼儿、是否具有启蒙作用以及是否联系生活, 同时还要结合课堂主题;同一个游戏进行的次数多了也会使幼儿感到厌烦, 所以, 就需要对游戏进行更新。教师还要对幼儿的游戏活动进行必要的指导, 通过认真观察幼儿的游戏活动, 来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应对措施;最后, 教师要科学地定位自己的角色, 在游戏中, 不仅要对幼儿的游戏活动加以引导, 同时还要参与到当中, 最后并对游戏加以总结。

2.科学合理地评价游戏教学

研究调查显示, 游戏活动的评价科学与否在很大程度上会对其教学质量产生影响。科学合理的游戏教学评价, 能够使游戏向着更适合幼儿的方向发展;因此, 在游戏教学中, 教师要提高对游戏活动评价的重视程度并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首先, 教师要从活动中幼儿所表现的能力分析, 对幼儿进行分类, 能力较高的分为一类, 能力较低的分一类;其次, 对于能力较高一类的幼儿来说, 教师在对其评价时要对其创造性进行鼓励, 幼儿听了以后, 觉得教师一直在关注自己, 因而会更加努力地参与游戏活动;对于能力较低一类的幼儿来说, 教师在对其评价时要注重提高其自信心;最后, 教师还要尊重幼儿的个性差异, 关注每一个幼儿的发展。

综上所述, 游戏化教学在幼儿教学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 我们要加大对游戏化教学的研究力度, 使其朝着更科学合理有效的方向发展, 提高幼儿教学质量, 从而让幼儿在游戏中更好地享受学习。

参考文献

幼儿园教学游戏化分析 篇5

摘 要:在幼儿园的教学中,游戏是不可或缺的关键要素,是深受幼儿喜爱和欢迎的重要内容。实现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是对幼儿内在发展需求的一种满足,是丰富幼儿课堂教学活动和改善幼儿课堂教学结构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课程游戏化;幼儿主体;游戏化环境;游戏化氛围

幼儿园教育是幼儿成长发展的基础,是活跃幼儿思维的关键。我国幼儿教育细则中明确规定:幼儿园的课程教育,要严格按照幼儿的发展需求而进行,要将游戏穿插于课程教学之中,以游戏活动的趣味性与生动性实现幼儿的全面发展。幼儿园的课程教育,需要严格执行国家的幼儿教育标准,需要认真挖掘和剖析幼儿的内在发展需求,需要以游戏活动为课程教学的主要依据,以游戏化的体验方式激发幼儿的参与热情、充盈幼儿的精神世界,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充分享受学习和探究学习。下面笔者就来谈一下实现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有效策略,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倡导游戏化精神,凸显幼儿主体性

杜威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他曾经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发表过这样的教育言论:游戏,代表的是一种态度,反映的是一种精神,游戏活动所呈现给我们的是另外一种精神态度。在幼儿园的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充分渗透游戏化精神,以游戏化精神引导幼儿关注教学活动,以游戏化精神激发幼儿潜在意识的勃发,以游戏化精神激发幼儿主体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在幼儿园的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将学生视为课程教学的核心主体,充分挖掘幼儿主体的差异需求和内在兴趣,要充分尊重幼儿的主体人格和选择权利,要引导学生正确认知游戏活动的具体理念,要根据幼儿的内在需求确定游戏活动的时代性与适切性,要将幼儿的天真、好动与游戏活动的趣味、生动有效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愉悦化的氛围中感知游戏化课程的无限魅力。例如,在《乌鸦喝水》的课堂活动中,教师就先在黑板上贴上老鹰、乌鸦、喜鹊、啄木鸟等鸟类的图片,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思维意识告诉教师哪张图片才是真正的乌鸦,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向幼儿展示乌鸦喝水的真实情境,之后试问幼儿这样的问题:同学们,你们有谁能告诉老师乌鸦是用什么样的方法使自己得到水喝的呢?如果你是这只小乌鸦的话,你会用什么方法喝到瓶里的水呢?等等。将教师的角色定义为课程游戏活动的组织者,将幼儿主体作为课程游戏化的主体,以此激发幼儿主动参与课程游戏化活动的能动意识。

二、创设游戏化氛围,营造游戏化环境

课堂教学的氛围需要营造,而游戏化的氛围也需要刻意营造,只有以游戏化的氛围渲染课堂教学的整体环境,才能真正实现幼儿课程教学的游戏化。在幼儿园的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整体环境的设置,要将教学场所与教学内容按照游戏化的方式进行统一设计,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游戏化实物器具,要根据学生的内在兴趣和教学活动的主要内容进行游戏化环境的设置,以此满足学生主体思维发展的趋势。另外,教师还要注重游戏化氛围的神秘感和奇特感,要以幼儿主体的视角进行游戏环境的布置和游戏器材的选择,要注重联系幼儿生活的实际环境,要充分挖掘游戏活动中的有效信息和资源形式,以此为课程的教学营造出适宜的游戏化氛围和游戏化环境。例如,在幼儿园大班“小汽车”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在教室中张贴关于真实汽车的图片和相关的卡通图案,将教室布置成一个汽车房的形式,让幼儿在众多的汽车图案中感受好奇之心与欢喜之情。之后,教师就可以根据幼儿的内在兴趣和生活环境创设这样的游戏化活动:同学们,在我们的马路上来来回回地跑着各式各样的小汽车,你们都认识这些小汽车吗?知道都是什么牌子的吗?请你们按照自己的所见、所想画一辆属于自己的小汽车好吗?以此种方式进行课堂游戏化氛围和游戏化环境的营造,让学生在精心营造的游戏化氛围和环境下得以全神贯注的学习和孜孜不倦的探索。

三、创造性开发游戏,拓展游戏化内容

实现幼儿课程教学的游戏化,就不能一直墨守成规,也不能照搬照抄,要在各个因素的综合中进行创新,以此拓展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教学的内容,满足学生不断成长中的最新发展需求。在幼儿园课程的教学中,作为教师要具有开发性与创新性的思维,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融入新的元素和新的想法,要将幼儿兴趣的转移作为课程游戏编制与创造的支点,要将生活中的新鲜资源经过整编融入幼儿园课程教学中,进而满足幼儿内在的成长需要和广泛的兴趣需求。例如,在幼儿园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最近热播的动画片中的内容和角色进行游戏的创制,让学生主体的内在需要得到进一步的满足。

总之,实现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首先教师要正确认知游戏化的具体精神,其次要在教学之中凸显幼儿的主体地位,再次要充分分析和挖掘幼儿的内在差异需求,在此基础上进行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重点开发和创新。

参考文献:

幼儿园教学游戏化研究 篇6

一、幼儿园教学的特点

幼儿园阶段的孩子,他们天性活泼好动,模仿力强,但是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够长时间的集中精力去学习,单一形式的知识传授教学并不适用他们。由于他们这样的特点,使得幼儿园教学形成了游戏化、生活化、活动性和潜在性特点。

第一,游戏化。游戏化的教学符合幼儿身心特点,能够满足幼儿身心发展的各方面需求,是基本的学习方式。

第二,生活化。幼儿教学的目标和内容是广泛的,不仅仅包括认知世界、启迪心智等内容,也包括做人、能力养成等,要想达到这样的教学目的,需要在生活中学习,将生活经验融入教学中来。

第三,活动性。对于幼儿而言,只有在活动中的学习才具有意义,才能让幼儿通过直接经验进行理性学习。

第四,潜在性。幼儿园教学目标是明确的,但它不体现在课程、课堂上,是通过幼儿喜闻乐见的教学活动来体现的。教学目标隐藏在游戏、生活及其他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对幼儿起作用

二、幼儿园教学游戏化的实施策略

(一)明确教学目标

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不同阶段,确定教学目标,编制教学方案,精心设计游戏活动,避免教学走弯路、走错路,有效实施游戏化的教学。游戏化教学有教学目标,通过教学让幼儿学会一定的知识技能。但是,为了避免幼儿园教学小学化,扼杀幼儿的学习兴趣,应当把教学目标隐藏在游戏化的教学活动之中,让幼儿在游戏化的教学活动中逐步掌握知识技能。例如,讲述曲线时,为了让幼儿了解“什么是曲线”,可以让幼儿手持不同颜色的彩带,随着音乐舞动,使幼儿在活动过程中体验曲线的线条,对曲线形成一定的认识。

(二)合理确定游戏化教学的活动内容

不是任何一种教学活动都适宜采用游戏化的教学方式,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确定教学活动的内容,精心设计与组织教学活动的形式,这样才能使教学活动的内容服务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以往的幼儿园教学趋向于小学化,所有教学活动的内容都在安排之中,但游戏化教学的活动内容是灵活多变的。所以,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编制不同的活动内容,让幼儿在活动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角色,教师则充当引导者的角色,让幼儿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产生学习欲望,达到幼儿教学目标。

(三)创设适于幼儿特点和身心发展的教学情境

调查显示,有87%的幼儿在教学游戏化过程中会非常注重教学情境,只有不到3%的幼儿不注重教学情境。适宜于幼儿特点和身心发展的教学情境能够激起幼儿的情绪体验,唤起幼儿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幼儿园大班弹跳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游戏环境为幼儿创造一个隐藏的教学情境。设置一个以参观动物园为主线的游戏环境,鼓励幼儿创造性地模仿各类小动物,如青蛙跳、鸭子走、乌龟爬、小兔子跳……在幼儿欢乐的模仿秀后,教师引导幼儿用双脚去起跳,学会起跳的技巧,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游戏化的教学中,教学情境可以隐藏在游戏环境之中,无形的影响幼儿,让幼儿不知不觉地完成学习任务。

(四)利用游戏化的教学手段

游戏化教学手段指的是游戏化教学活动的设置方法。具体有两种方法,一是引入完整的游戏,二是运用游戏因素,使教学活动游戏化。比如,教师教授幼儿认知图形时,常常使用游戏性的语言,“老师为小朋友带来了许多有趣的朋友,它们有着各式各样的身体,我们和它们一起做游戏吧。”在这里,教师利用游戏性的语言,引导幼儿进入学习活动中去,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

三、结语

综上所述,幼儿园教学游戏化是一种有效地教学方法,它符合幼儿的身心特点和发展需求,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导幼儿快速进入学习情境,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在幼儿园教学中,游戏是教学活动的内容,是教学活动的实施途径,也是幼儿教学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应充分将其与教学结合起来,推动教学游戏化,便于达到幼儿教学目标。

试分析幼儿兴趣培养的游戏化方式 篇7

对于幼儿阶段的学生来讲,游戏与艺术可以说是密切相关的,即游戏是艺术,艺术又是游戏。因此,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只有充分激发幼儿学生的游戏精神,让幼儿学生将知识的学习当成一种游戏、娱乐的过程,这时学生就会在游戏中快乐的学习知识,就会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而游戏化方式的完成需要教师和幼儿学生一起,其中教师与幼儿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互助的,教师要对学生予以充分的尊重,相信学生,也就是素质教育所提倡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原则,这样就可以给幼儿学生学习知识创造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其中,游戏化教学方式可以有效的培养幼儿学生的敏捷观察力、自信心、表现能力、团结意识、纪律意识等,促进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实现幼儿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提高。今天,本文基于此背景下,展开对幼儿兴趣培养的游戏化方式相关问题的研究,分析了幼儿教育游戏化的设计,并结合本人多年工作经验提出了幼儿兴趣培养游戏化的实践方法。

1.游戏的组织设计方式研究

1.1要求我们教师要善于采用观察法。在应用过程中要突破传统的局限性,即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观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示范动作,还应该让学生学会对生活、学习中的事物观察,如教学用具、生活中的实物、动画作品等,例如在植物歌这一课中,不仅要让学生了解种树的动作,还应该让学生学会观察植物的成长过程,让小学生欣赏到植物生长的情境。

1.2对探索法的应用。这一方法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提问过程中,我们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的提出,保证问题要具有鼓励性、具有反馈性、具有交流性,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

1.3创编法的应用。动作创编与动作探索略有不同,探索活动给幼儿提供了更多的自由探索空间;而创编活动则强调幼儿在探索的同时学习知识技能,掌握动作表达的技巧,以便更好地进行表现。如在美工操作袋“小动物的表情卡”中,教师要在幼儿已掌握的语言词汇的基础上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要求幼儿根据小兔子的表情进行故事创编。在这种环境中,教师可以巧妙地在幼儿自由尝试探索的基础上,引入一条具体的创造线索,引导幼儿按顺序根据表情创编故事。这一创造技能的学习,不仅丰富了幼儿模仿动物表情的动作语汇,而且也使幼儿感受到动作学习过程中的审美情趣。

2.对游戏化方式中的语言引导的研究

2.1我们知道,幼儿在教学期间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处于不稳定的状态,所以,我们教师采用什么的语言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成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性因素。本文,经过研究分析,总结出幼儿教师所采用的语言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有声语言的应用。幼儿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相对于其它阶段的学生来讲对教师的语言要求更形象化、更生动、更具有趣味性。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即“激”化,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所选用的语言要有激励性,“诗”化,要求教师的语言要具有浓厚的诗意,能够吸引学生,让学生沉浸到课堂教学中;“简”化,我们知道幼儿学生的年龄较小,对语言的理解能力也较差,就要求教师的语言不要过于繁琐,要尽量简化。

2.2体态语言的运用。我们知道,个体人的喜怒哀乐等心情都可以用肢体语言来表达出来,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体态语言。因此,在游戏化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将体态语言的应用重视起来。因为,体态语言不仅可以起到示范性的作用,同时还可以激发幼儿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师在设计和组织游戏时的注意事项

3.1学习与娱乐。游戏不应该仅仅让幼儿满足于娱乐,而应该让他们在娱乐的同时增长知识和经验,促进幼儿各种能力的发展。

3.2规则与自由。游戏中的宽松、自由必须建立在一定规则的基础上。

4.幼儿教育游戏化的实践

4.1多种方式,引发兴趣。游戏中所描绘的人物、情节、语言、动作对幼儿有着直接的影响。但幼儿园的幼儿还不具备独立朗读和理解词义的能力,此时若采用传统条文式的灌输,对他们来讲则会由于抽象而失去吸引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把游戏变化为幼儿爱听的小故事,作为教授新歌的导语,或者以故事情节贯穿整堂课,用生动的语言向幼儿讲解。

4.2简单线条,辅助提高。由于幼儿尚未具备一定的视唱能力,不能独立处理关于音准的高低、节奏的快慢等方面的问题,所以他们只能采用模仿的方法来学习。因此,通过日常活动渗透,教师要让幼儿多模仿、多学习。

结语

总之,游戏化教学可以将知识变得更加生动、新颖,可以有效促进幼儿学生各方面综合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参考文献

[1]叶立群.幼儿教育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6.12.

幼儿园教学游戏化分析 篇8

一、在幼儿园的游戏化教学中,游戏精神是游戏化教学的支撑点

作为幼儿老师,应该加强与幼儿的积极互动。对于幼儿时期的孩子来说,老师给予一定的观照与帮助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内容。比如,老师可以与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跳绳活动,孩子们都比较喜欢。因此,在活动之前,老师需要对学生合理分组,并且还要寻找比较空旷的地方。接下来,老师还要引导孩子进行跳绳前的热身运动,并且告诉他们热身运动的作用,讲解跳绳的技巧等等。比如,要跳多高,如何把握绳子的时间与速度等,然后组织学生进入跳绳活动中,老师也要参与其中。而在活动后,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奖励,对表现好的学生加以表扬,表现略差的也进行鼓励。另外,在游戏时,孩子也能了解相应的游戏规则,认识到运动的好处,体会到游戏的乐趣。

二、合理运用创造性游戏的形式

对于幼儿园中的创造性游戏来说,主要有表演游戏、角色游戏以及建构游戏等。对于表演游戏来说,幼儿能够借助自身独特的形式,针对游戏中的角色、情节以及人物形象等有自己的感悟与理解。针对表演游戏来说,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具有一定的模仿性质。如,在学完《三只小猪》后,可以合理模仿故事中的情节,创设故事情境;另外一种是具有较强的情节性,而且内容比较丰富的主题游戏。如,《月亮姑娘做衣裳》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另外,在日常的一些社会活动中,幼儿能够在老师与家长的带领下对社会活动有一定的了解。如,到菜市场买菜,去医院看病等等,通过这些生活经历与经验,幼儿也能在建构游戏中积极体现出来。总之,创造性游戏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具有积极的影响。所以,幼儿老师应该加强对创造性游戏的研究,保证创造性游戏的时间与空间,并且为其提供相应的材料等。创造性游戏能够合理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游戏精神,有助于学生的积极健康成长。

三、在幼儿的游戏化教学中,可以借助游戏因素,使幼儿加强游戏性体验,感受游戏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引导幼儿自行设计、制作相应的游戏材料、道具。因为在游戏过程中,幼儿需要借助多种多样的玩具、道具等。比如,在民间游戏的主题活动中,老师可以引导幼儿借助塑料桶,加工成大鼓,或者借助蛋糕盒子、硬纸板等制作凉伞,或者提供相应的纸箱、水管、竹竿等等,制作相应的舞龙道具,为开展舞龙舞狮的民间活动做好充足的准备,而在材料制作的过程中,幼儿能够感受到其中的乐趣,体会到相应的民间文化,从而从民间活动的参与中提升自己。此外,在幼儿游戏化教学过程中,要想使游戏精神融入其中,教师需要在规划游戏的过程中进行考虑。比如,可以在游戏过程中询问幼儿,这件东西是怎样的?生活中是否有这样的东西?例如,针对生活中的小动物,幼儿都有较高的兴趣。因此,老师可以提问学生家中有哪些小动物,以此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游戏中。然后,老师可以准备一些玩具模型,使幼儿认识小动物身体的具体构造,从而在游戏过程中了解小动物,提升幼儿的认知水平,促进幼儿的积极健康成长。

总而言之,随着当前对幼儿教育重视度的加强,在幼儿教学中,教师应该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而对于幼儿来说,天性活泼好动,而且爱玩爱闹,因此,游戏教学能够有效吸引他们的学习兴趣。而在幼儿的游戏教学过程中,如何结合教学体现相应的游戏精神,还需要幼儿老师在游戏化教学中不断研究,加强与幼儿的合理互动,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同时,老师还要为幼儿制定创造性的游戏内容,使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体会游戏精神,从游戏中获得更多感悟;另外,老师还要注重对幼儿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幼儿在游戏过程中通过实践真正融入游戏中,从中获得一定的启发,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积极健康发展,提升幼儿游戏化教学的水平。

参考文献

[1]李露露.以游戏精神观照幼儿教育:从意蕴到行动分析[J].时代教育,2016(12):86-87.

幼儿园游戏化音乐教学策略 篇9

但在实际幼儿园音乐教学中仍存在诸多不足,如活动形式的单一刻板;游戏与音乐活动的生搬硬套;对音乐感受经验的准备缺失等。如何让幼儿在自由宽松的活动氛围中,有如“玩”一般的学习体验?怎样让幼儿快乐地、主动地、不知不觉地投入活动之中?让幼儿听到、感受到、喜爱上、想象出、创造出音乐?本文就这些问题,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以兴趣为切入,让游戏作品有趣起来。

兴趣是投入的前提,良好的学习兴趣是最好的催化剂,教师要了解幼儿真正喜欢什么、需要什么,再从兴趣入手,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音乐游戏作品。比如,从幼儿熟悉的《米奇妙妙屋》动画片生成小班音乐游戏《妙妙屋,我来了》,在与米奇、米妮的音乐历险途中,通过让幼儿和“高飞”、“布鲁托”打招呼的形式感受二拍子与三拍子的不同,上山下山帮助幼儿感受音乐的上下行;又如音乐游戏《朵拉与机器人》,结合幼儿爱模仿的特点,选择了机器人为题材,有趣的机械动作,幼儿在模仿创编的过程中体验乐趣,同时感受节奏。这些趣味纷呈的活动内容,成为了活动有效开展的有力保障,更可见教师在选择素材时的独具匠心。

二、以材料为承载,让游戏环境妙起来。

提高幼儿的积极性离不开游戏化的环境创设,让幼儿在具体的物质世界中体验音乐与环境、材料的关系,促进幼儿与音乐之间的互动体验。教师提供的材料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叠加的;可以是独立的,也可以是关联的。各类能发出声的玩具﹑乐器﹑头饰甚至是废旧材料等,让幼儿在敲敲打打间,释放表演欲望和创造才能。例如在音乐活动《纸王国的音乐派对》中,提供了各种各样的纸,解放孩子的手和脑,揉一揉、拍一拍、搓一搓,试着让纸发出声音,与众不同的材料让幼儿体验到了前所未有的愉悦感。

当然,在材料的选择上,也要注意适宜性,挑选轻便、安全、环保的材料。根据不同阶段的幼儿年龄特点,因材施材,最大限度地发挥材料与环境的承载作用。

三、以多媒体为输出,使游戏活动活起来。

多媒体是游戏化教学的有力推手,在运用的过程中需注重多感官手段渗透,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感受音乐,获得愉悦。

(一)多听多辨,拓展幼儿思维。

为了丰富幼儿的音乐感知,提高艺术审美能力,教师应整合多元的音乐素材,让幼儿体验多元趣味的音乐游戏,倾听各具特色的音乐曲调,充分激发幼儿的音乐潜能。让幼儿想他们所想,见所未见之景,闻所未闻之曲,开拓视野,陶冶情操。

(二)多思多想,培养想象美。

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幼儿的艺术想象力,可以发展个性、启迪智慧。如音乐活动《哈哈镜》,利用白板技术呈现了生动有趣的画面,诙谐幽默的视听效果让孩子们身临其境。再让幼儿倾听旋律,想象小矮人在镜子中可能出现变大、变小、变高、变矮等的画面。与音乐的韵律感有机整合,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了音乐的节奏感。通过完整的画面、音效、故事欣赏,让音乐插上想象的翅膀,放飞思维,不再是过去老师教、学生模仿的机械模式。

(三)多实践多创造,发展创造美。

在想象的基础上,儿童更不可缺失的是创造力,只有想象力,没有创造力,永远只能是空想家。因此,组织音乐活动时,要让幼儿不仅听音乐,还要通过积极的联想和想象,以及视觉、触觉去感受、去体验、去创造音乐和表现音乐。

动作是音乐形象化的直观表达,幼儿创编动作的前提是相关经验的准备。如在音乐活动《好玩的洗衣机》创编动作环节,在讨论各种动作时,多媒体直观地演示了洗衣机的运行动作,形象地再现了动作的节奏感,化解了教学难点。而在“甩干”这个情境处,课件生动的场景配以快速回旋的乐曲,自然而然创编出相应的动作。以幼儿为主体,自主创编再共同模仿练习的学习方法,真正凸显了幼儿是学习的主人。

游戏化音乐之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音乐的旋律间,充分发挥游戏化的灵动魅力,需要教师做好功课,研究音乐的主要特征、遴选适宜趣味内容、尊重幼儿独特表达、创新游戏化策略,为幼儿搭建随心而唱、随性而舞的舞台。让幼儿的心灵浸润在音乐的河流中,让游戏化走进幼儿园音乐教学中。

摘要:我国学前教育专家许卓娅指出:“音乐教育不仅仅是教音乐的教育,而是在进行音乐教育时,让孩子学会基本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责任感,培养他们成为一个完整的人。”由此可见,音乐教育是一门需要专业性、技术性的艺术教育,知识技巧和感知能力在儿童的创作与表现、感受与欣赏中是必不可少的。那么,怎样化繁为简?让音乐淌进儿童的心田,让儿童走进音乐的世界?答案就是游戏化。当然,在实际幼儿园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就如何合理有效地开展音乐活动的游戏化进行了探讨,让幼儿在感知音乐、发展音乐能力的同时,使幼儿的认知、情感及社会性得到全面的发展。

幼儿园音乐活动游戏化教学研究 篇10

关键词:幼儿园,音乐活动,游戏化教学,节奏感

幼儿的世界是游戏的世界,而音乐游戏是将音乐与游戏融为一体的艺术教育,是幼儿最喜欢、最容易接受的一种艺术形式。音乐游戏能有效培养幼儿的乐感与美感,能够完善儿童的心理结构,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可见在音乐活动中融入游戏环节非常关键。

一、由情入境,精心设计音乐游戏活动

音乐与生活的关系密不可分。在教学中,需将音乐与幼儿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使幼儿通过现有的知识经验及对于生活情境的联想去感受音乐。幼儿听音乐时,会主动将其与自己的生活联系在一起,逐渐学会运用艺术的眼光感受生活。生活化情境可使幼儿尽快融入音乐,通过为幼儿创设情境,幼儿可以轻松地把握音乐。在教学中,教师可联系实际生活将音乐融入其中。例如,可将洗手及刷牙的小游戏与音乐结合起来,幼儿通过想、看、听及行动等参与到音乐活动中,让生活中的洗手及刷牙等活动变得更加有趣。在整个音乐活动中,幼儿始终处于愉悦的氛围中,表明音乐活动与游戏的结合比较适合幼儿的发展特点,能够使幼儿在玩乐过程中学会很多生活技能。音乐游戏活动不仅能训练幼儿的生活技能,还能培养幼儿的感受力与创造力。教师应当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当幼儿对音乐活动内容产生兴趣后,就能有效提高自身的主动性。例如,在音乐游戏活动“拉拉勾”中,教师可引导幼儿进行模仿表演或演唱,不仅能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还能有效促进幼儿对歌曲的理解,激发幼儿的积极性,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二、春风化雨,将音乐教育融入游戏环节

音乐教学的主要内涵是发展学生的听觉表象,音乐游戏不仅能将音乐的听觉表象与行动联系起来,还能使幼儿主动完成听音乐———表现音乐———掌握音乐的任务,由此实现教学目标。例如,在“办家家”唱歌活动中,就可融入“娃娃家”游戏。幼儿在学校都玩过“娃娃家”游戏,对于歌曲内容是非常熟悉的, 但歌曲中有“念白”的部分,说与唱交替进行,幼儿很容易混乱。 教师在第一次教学时采用了传统的反复练唱的方式,虽然能让幼儿对歌曲产生熟悉感,却无法激发幼儿的兴趣,幼儿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非常被动,教学效率较差。在第二次教学中,教师改变了教学方法,试着让幼儿一边唱歌一边玩,呈现出了生动的表演场景,幼儿的积极性都很高。在“念白”环节中,教师还可让幼儿增加一些炒菜动作或按照歌词内容增加一些喂宝宝吃饭的动作等,使幼儿能够融入其中,对每一个角色都产生兴趣, 积极表现自己。

在音乐活动中,除了融入角色外,还应当尝试培养幼儿的音乐创造能力,重视幼儿在游戏中想象力的发挥。因此,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可通过观看图片与听音乐时同时进行跳舞及即兴表演的方式,来培养幼儿的音乐素养。例如, 在学习《两只老虎》的歌曲中,教师可引导幼儿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在唱“两只老虎”时,幼儿手舞足蹈,有的拍手,有的拍肩膀;在唱“跑得快”时,幼儿们一起跺脚;在唱“一只没有尾巴……”时,幼儿的表现更加热情,有的拍肚子,有的拍屁股。在歌曲结尾时,幼儿们还适时地融入了“弹舌”的声音。在整个游戏活动中,幼儿不仅掌握了音乐的节奏,还充分发挥了想象力与创造力,在游戏的过程中逐渐喜欢上音乐。

三、寓教于乐,在音乐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幼儿在音乐学习中还处于启蒙阶段,因此,教师必须先培养幼儿对于音乐的感受力,通过有趣的游戏来提高幼儿对音乐的节奏感。节奏与旋律对于音乐来说是非常关键的,培养幼儿的节奏感是教师的关键任务之一,也是幼儿学习音乐技巧的基础。培养幼儿的节奏感能够促使幼儿感受节奏美,并且能培养幼儿再现节奏的能力。节奏感的培养,需要通过循序渐进的游戏对幼儿进行训练,很多具有节奏感的幼儿歌曲可以帮助教师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在教学中,教师可选择其中一句歌词,引导幼儿表现歌词的节奏,例如“我是小羊咩咩咩咩咩”,此时教师可做示范,一边说一边打出节奏,“x x x x xx xx x x x x x x xx x x ∥”,此时幼儿们也跟着模仿,并且非常兴奋。当幼儿练习完以后,教师可试着变换节奏,采取教师说、幼儿打节奏的方式。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用小动物做比喻。例如,认识四分音符可用一个动物来表示一拍,用手拍出的节奏就是x。 在游戏中,幼儿始终处于积极的状态,亲自动手参与,不仅获得了精神上的满足,还能使幼儿获得成就感,使幼儿茁壮成长。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幼儿的音乐教育应当与他们的生活联系起来, 以游戏的形式激发幼儿的兴趣,吸引幼儿参与到游戏活动中, 让幼儿充分地展现自我。因此,在今后的音乐教育中,教师应当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幼儿的兴趣,使幼儿在音乐活动中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程英.对幼儿园音乐教育游戏化问题的检视与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2(12).

重新审视幼儿园教学游戏化 篇11

一、问题与困惑:“游戏”在教学中无处不在

游戏是幼儿生活的要素,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是未来生活的胚芽,蕴藏着巨大的教育潜力。正因如此,斯宾塞、霍尔都把游戏看做与人类生存密切相关的现象,皮亚杰、埃里克森也十分强调游戏对幼儿发展的重要作用,而建议将学习的机制和游戏的目标相结合,可以更快、更好地通过集体的力量进行教学。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幼儿园教育需贯彻“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的教学原则。越来越多的幼儿教师开始重视游戏的价值,把游戏运用到幼儿的教学中。然而,对于游戏究竟应如何被运用于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中,什么样的教学活动需要游戏,什么样的游戏真正的能够促进幼儿的发展,有些幼教工作者缺乏清晰而全面的认识。教学游戏化陷入误区,游戏被异化,幼儿在游戏中感受不到游戏的快乐,而是被动去玩游戏。孩子的脸上没有荡漾玩游戏的那种喜悦,更没有探索游戏的那种专注,有的只是漫不经心、无所事事的神态。游戏的价值固然重要,游戏要运用到幼儿的教育教学中,但是我们不能为了游戏而游戏,更不能教师作为表演者去“游戏”儿童。

二、遗忘与迷失:幼儿在游戏中被“冷落”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的心灵。”儿童的心灵是一座非常富有的矿藏,这座矿藏有时还充满着神奇变幻的色彩。对于幼儿来说,孩子的心灵是变幻莫测的,是富有想象力的。

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教师都希望把游戏运用进去,激发幼儿的兴趣,这种想法是正确的。但是教学游戏化真正的带给了孩子什么,值得我们反思。笔者在一次观摩课上感触很深。教师把游戏运用到教学中,可是幼儿看似只是为了“配合”老师,老师一个人“玩”得很开心,孩子却被“遗落”在角落。

课结束后,两个幼儿很开心地说“可以去玩喽”,这句话也深深刺痛了笔者的心。游戏其实对幼儿来说应该就是“玩”,在“玩”中去学习,应该是快乐的。可是现在大多数幼儿园教学中的游戏对幼儿来说是在煎熬、是在听从命令,教学游戏化在现实中大多数却只是教师一个人的游戏,幼儿教学游戏化的价值荡然无存。儿童被忽略,心灵受到冷落。儿童的心灵就像荷叶上的露珠,荷叶上的露珠被抖落,还依然可以在阳光下闪亮,而被“冷落、摔碎”的心灵也许变得黯然、沉寂。

三、出路与反思:游戏价值的追寻

游戏不是我们教学的手段,而应是孩子真正享受生活的目的。

游戏更不是老师“表演”的方式,幼儿园教学游戏化不能为了游戏而游戏,那么游戏就失去了它存在的价值。游戏就是儿童的生命表现形态,儿童需要游戏,就像需要空气和水一样!游戏应是儿童感兴趣的、积极参与的生命活动的一种形式。

如果儿童失去了游戏的机会、选择权利;如果儿童在教学中的游戏是“被迫”的、不是自发的、不是感兴趣的,幼儿就感觉游戏就是逼迫性的,也就失去了游戏的真正价值。儿童在教学活动中感受不到游戏带来的快乐,他们的儿童世界便自然地不复存在了。

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的运用与探索 篇12

1) 有规则游戏是成人在幼儿自发游戏的基础上, 为实现一定的教育教学目的而编制的游戏, 有一定的规则和玩法。有规则游戏包括智力游戏、体育游戏和音乐游戏。

(1) 智力游戏:智力游戏是根据一定的智力任务, 设计的一种规则的游戏, 将一定的学习内容和游戏形式紧密结合起来, 其目的是为了增进幼儿知识, 发展幼儿能力。有人说, 游戏的重要性仅次于母乳喂养和母爱, 它是发展幼儿智力的有效手段。

(1) 数学游戏是将数学知识寓于儿童感兴趣的游戏之中, 用游戏的形式培养幼儿对数的兴趣, 由浅入深地学会一?些简单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将数学知识融入幼儿的日常生活活动中是幼儿园数学老师常用的手段。如:吃饼干的时候, 小朋友大多关注的是“吃”这一活动, 不会考虑别的更多的东西, 我就启发幼儿动脑筋让饼干一会儿变成三角形, 一会儿变成圆形, 一会儿变成正方形, 有时, 我还启发幼儿想象自己所吃剩下的部分饼干像什么, 孩子们有的说像游戏卡、像月亮, 像小鸟等。这样, 在吃饼干这一生活环节中, 小朋友们关注的就不再仅仅是吃, 这样不仅巩固了幼儿对图形的认识, 而且还培养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动脑筋的习惯, 也避免了浪费饼干的现象。

(2) 语言游戏: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 是语言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因此通过语言游戏时提高幼儿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如《外婆桥》:两人一组, 一前一后坐在草坪上, 后一幼儿双手搭在前一幼儿肩上, 边摇边念儿歌。

(3) 手指游戏:手指活动与人脑的发育有着极为重要的密切关系, 在做手指游戏活动时, 大脑、眼、手同时协调运动、协调发展, 对视觉、听觉、语言等功能的发展也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配合教学的开展, 手指游戏能发挥良好的促进作用。如刚入园的幼儿情绪不稳定, 要建立班级常规很不容易, 组织正常的教学活动就更不容易, 但是将手指游戏和班级常规结合起来, 让手指游戏渗透到常规教育的每一个环节中, 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在组织幼儿课前活动时, 老师可以配合儿歌、音乐做一些手指活动, 集中幼儿注意力吸引, 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如:组织数学活动《认识5以内的数》可以运用“小小手”的手指谣来导入, 让孩子对5以内的数有初步的了解。然后老师再导入要讲的学习活动内容, 相信课前的“热身”会给教学活动带来不一样的收获。

(2) 体育游戏:是指以发展基本动作为主要人物的游戏。如适合小班的游戏《木头人》, 孩子们每次玩都乐此不疲的。但是有一点要注意, 幼儿虽然喜欢模仿, 但更喜欢有变化, 因而教师在组织游戏时, 可不时的有目的的变换规则, 以增加幼儿对游戏的兴趣。如玩“打小鸟”的游戏, 开始时幼儿对一对距离内的投掷和成功的躲闪感兴趣, 一段时间后, 教师便可启发“小鸟”变换方式躲闪“猎人”的打击, 小鸟飞累了怎么办?通过教师的引导, 幼儿学会了适当的休息 (他们蹲下来假装钻到草丛里) 。这样的游戏内容、难度都有所增加, 他们玩起来更有兴趣。还有民间游戏作为传统的体育游戏, 玩法简单易学、趣味性强, 受到很多教师及幼儿的喜爱。它材料简便、不受人数、场地、环境限制等特点, 内容广泛, 形式多样, 能够为幼儿提供很好的创造机会和创造空间。、

(3) 音乐游戏:是全体幼儿参与的活动, 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音乐、表现动作、体验快乐。游戏中不但有音乐伴随, 而且还有故事情节, 可用多种动作来表现, 它不仅让幼儿满足于娱乐, 还可以让幼儿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如:中班音乐游戏《小兔和狼》是一首富有故事性的歌曲, 二拍子, 旋律简洁流畅, 活波有趣。特别是趣味故事性的歌词, 形象生动, 便于幼儿记忆。还有幼儿熟悉喜欢的小兔子, 都是他们很感兴趣的, 也有助于提高他们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特别是最后大灰狼的出现, 更是在游戏时把活动气氛推向一个新的高潮, 让幼儿在玩乐中学习, 体验快乐。

2) 创造性游戏是幼儿主动地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 这类游戏包括角色游戏、表演游戏。

(1) 角色游戏:在游戏中幼儿可以自主分配角色并按自己的想法来扮演角色, 因此是幼儿最喜欢的游戏之一, 其中娃娃家是角色游戏的经典内容, 每个幼儿他们最先熟识和接触的就是自己的爸爸、妈妈, 对角色身份的体验也就是从他们开始的:孩子们在游戏中充当爸爸妈妈的角色, 很自然地去模仿他们的言谈举止, 学习他们的日常行为, 将自己理解的爸爸妈妈形象表现出来。这就是孩子们对角色身份的初步体验。另外, 角色游戏一般是幼儿自愿的、主动的活动, 所以游戏的主题往往由孩子提出, 带有较大的随机性。有一次一个很热的下午, 孩子们正在区域里玩游戏, 有一个孩子拿了几块积木和圆锥体的线轴, 走到娃娃家的门口, 边敲边喊:“卖冰棒了, 大家快来啊!”一时间就有好几个小朋友也学他的样子卖起了冰棒。他们的喊声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娃娃家的爸爸妈妈, 区域里的小演员纷纷前来买冷饮, 不一会儿, 他们的冷饮就销售一空。这是那几个小朋友就说:“老师, 明天我们几个人就开个冷饮店吧, 这样大家可以买到更多的冰棒了。”这个建议的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 于是一个新的游戏主题就这样诞生了。这种游戏的动机常产生于主体内部, 带有很大的自主性, 能使幼儿真正体验到了自己是游戏的主人。

(2) 表演游戏:是根据故事、童话、舞蹈等文艺作品的内容, 指导儿童进行扮演的游戏。表演游戏中, 幼儿在教师的科学引导下, 依据作品情节, 分角色表达出人物性格。孩子们通过故事表演, 声音表情越来越丰富, 运用越来越准确, 尤其用声音塑造不同人物形象的能力得到了的提高, 语言的表现力大大地增强了。如:大班《小熊请客》中, 幼儿学习协商、合作、分配角色, 并运用多种手法表现角色的特征。孩子们的自主性与创造性得到了发挥, 他们就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活动, 驰骋在创作的天地里, 享受游戏的乐趣, 促进身心和谐全面的发展。

游戏即是幼儿快乐的源泉, 更是幼儿成长的阶梯, 伴随着孩子们的游戏, 让我更深层地体验到幼儿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内涵, 游戏为孩子们提供了体验感知、主动建构的积极地心理环境, 使幼儿在主动解决问题, 丰富体验的过程中, 感受学习的乐趣, 发现自己的能力与价值。因此, 教师应将游戏运用到一日教学活动中, 充分挖掘其内在价值, 发挥其教育功能, 让游戏和学习紧密结合在一起, 让孩子更快, 更开心的成长!

摘要:游戏是孩子们最喜爱的活动, 因为游戏中充满自由、自主和愉悦。游戏是幼儿获得知识的源泉, 因此游戏教育是我们幼儿教师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关键词:幼儿,游戏,活动,促进,发展

参考文献

[1]幼儿教育[J], 2012-3-21.

[2]幼儿教育[J], 2012-9-41.

上一篇:新课改下一篇:营销管理的宏观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