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建构游戏案例(共12篇)
幼儿建构游戏案例 篇1
谁的容易到 案例描述:
早上,老师跟小朋友说“我们来玩叠高的游戏吧。”韩明澈就拿了两块一样高的木板,竖着站好。他说“好了”。我说:“还可以再搭高。”韩明澈急忙说:“不要再搭了,再高的话就要倒掉了。”
董礼萌在玩圆的木柱,三个叠在一起,最粗的在下面,细一点的最上面。我在旁边拿起一根很细的放在下面,较粗的放在中间,最粗的放在上面,然后拿一根细的放在董礼萌搭的圆柱上面。我问他们,“你们猜董礼萌的容易倒掉还是我的容易倒掉?”。有几个小朋友就说:“董礼萌的容易倒。”我就问为什么,他们说:“因为董礼萌的比较高。”我把董礼萌搭的圆柱的最上面一个拿掉。再问“谁的容易倒掉?”有几个人就没声音了。
分析:他们认为只要是高就容易倒,而没想到“平衡”的要点——下面的大,上面的小。
策略:针对第一个例子,我自己也拿一块木板横着放在两块木板上,然后再上面竖着搭了两块木板,然后给韩明澈看,他很惊奇居然这么高还不倒掉。我请他自己再搭一次,提示他下面要牢固。第二个例子里,我在圆柱上继续加高,又把两个人搭的圆柱搭成一般高,后来他们发现根基细的摇摇晃晃,他们就知道了下面细的容易倒。我又请他们自己试试,来验证他们的猜想。
幼儿建构游戏案例 篇2
一、用现代化多媒体手段再现和积累生活经验
区角游戏活动是与幼儿的生活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幼儿在怎样的环境中生活, 就能创造出怎样的游戏情境。区角游戏的内容来源于生活, 同时也是幼儿生活情境的再现。因此, 在指导区角游戏活动时, 首要的任务就是要拓展幼儿的生活经验, 帮助他们丰富游戏素材。利用先进的现代化多媒体手段可以帮助幼儿再现和积累生活经验。教师是孩子游戏的支持者和引领者。当发现孩子的一些游戏活动时, 要及时捕捉, 并利用利用图片、录像等将相关生活场景进行再现。让幼儿在直观感知的基础上, 分享经验、丰富游戏。使有不同生活经历的孩子, 都能借助有限的教育资源, 获得发展。如在开展“大卖场”游戏时, 可以预先将卖场中的物品摆放、人们的买卖活动以及收银员、理货员、促销员的工作录制下来, 让幼儿获得身临其境的直观感知。还有一些游戏活动场景, 如服装厂、染印车间等, 虽然这些地方生产出来的东西孩子们都很熟悉, 也很适合成为孩子的游戏内容, 但是幼儿平时生活中很难参观到现场的制作过程。还有一些地方考虑到健康和安全因素, 不太适合幼儿前往, 如加油站等, 这也可以通过资料片的播放, 帮助幼儿获得相关经验。虽然有的孩子已经有了相关的生活经验, 但是没有通过集中、有预设问题提示的观察, 还不能马上在游戏中再现出来。通过录像资料的呈现, 可节省过多的回忆交流、现场参观的时间。通过有目的地观察交流后, 再开展游戏活动, 可以大大提升效率, 使幼儿在游戏场景的自主创设。在游戏互动中有更直观的经验可供模仿, 有效地帮助幼儿丰富游戏素材。
二、用收集和利用材料的方式拓展开放性游戏环境
皮亚杰说过“儿童认知发展要在其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获得”。幼儿的活动需要环境的支持。在开放的游戏环境中, 幼儿在与游戏材料的互动中增进智慧、增长知识、积累经验。在创设游戏环境时, 要用收集充足的游戏材料和对材料有效利用的手段来进一步拓展开放性游戏环境。
1. 把收集材料作为拓展开放性游戏环境的前奏曲。
充足的游戏材料是幼儿游戏、操作的有效保证, 能使孩子在游戏中自主选择、大胆创意, 这也直接影响到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及在游戏中的发展。那充足的游戏材料从哪里来?靠老师单方面的收集是有限的, 要发动孩子和家长一起收集, 实现家园共同参与游戏的前期准备工作。当发现收集来的材料不够理想时, 可根据季节特征、课程进行和孩子们的兴趣等因素, 巧妙地加以引导, 逐步丰富。如, 我们在开展大卖场游戏时, 经过前期的经验分享, 孩子对游戏已有了初步的构想。于是发动孩子收集大卖场里的“货物”, 各种琳琅满目的商品与日俱增。我们除了对孩子收集来的商品大加赞赏, 激发孩子参与的热情外, 还要关注材料的数量、品种、实用性、安全性等因素。通过教师巧妙的引导, 使材料更具价值。收集材料的过程不仅能激发幼儿创设游戏环境的积极性, 还能使幼儿在这一过程中进行思考和构想, 进一步提升游戏经验。丰富的材料配备也是开放性游戏活动成为可能。
2. 把对材料的有效利用作为拓展开放性游戏环境的主旋律。
当材料收集到一定丰富程度时, 如何引导孩子有效利用材料, 共创开放性游戏环境?我认为要做到精、巧、新。首先, 我们要引导孩子对收集来的材料进行筛选, 使游戏材料更“精”。这么多的游戏材料, 肯定不是每一样都适合的。于是让孩子在一种自由、民主的氛围中自主选择, 进一步完善游戏环境。例如, 我们在开展“娃娃家”游戏时, 孩子想要为娃娃过生日, 于是就收集来了各种各样的“蛋糕”, 有上下分体组装的蛋糕盒, 有泡沫做的大号蛋糕盒, 还有小号的折叠式蛋糕纸盒……在这么多蛋糕盒中, 让孩子边游戏边自主选择。在一次次尝试中, 孩子们发现上下分体组装的蛋糕盒, 虽然很漂亮, 但是不便于携带。泡沫的太大, 小桌子上摆放不方便。小号的小巧玲珑便于携带, 非常适合游戏。这样做给了幼儿自由的游戏空间和自主的游戏氛围, 使幼儿在游戏中自我学习、自我发现、自我完善。能更好地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 是拓展开放性游戏环境的有效形式。其次, 要使品种繁多的游戏材料“巧”而不乱。孩子们对于新收集来的材料充满好奇, 往往会全神贯注地摆弄, 而使原来就很杂的材料更加凌乱。我们要引导孩子利用已有的材料巧妙分类和布局。建立一定的规则, 便于自主地整理取放, 养成良好的游戏习惯。如孩子们喜欢的大卖场游戏, 当发现“营业员”对大堆流动快速的“货物”束手无策时, 教师可以及时介入:为孩子提供开放性的货柜, 引导幼儿设计分类标识, 引导幼儿分工合作。让幼儿在合理的规则指导下, 共创有序的开放性的游戏环境。
三、用问题的解决和情节的发展推进和丰富区域内容
丰富的区域游戏内容不是靠老师预设出来的, 而是教师通过在游戏中观察幼儿与材料、与同伴的互动情况, 在新出现问题的互动解决和情节的发展中不断推进和丰富起来的。
1. 当游戏出现“新问题”时要在游戏材料、介入方式、时间、空间、及知识点等方面作出及时有效的回应。
在幼儿游戏时, 教师要具备敏锐的洞悉能力, 及时去接孩子抛出的球。但是, 教师不能生硬地去抢幼儿的“球”, 应在幼儿把“球”抛向自己的时候, 以适当的方式去接, 并以适当的方式把球抛回给孩子。在接和抛的过程中巧妙地介入游戏, 不露痕迹地促进幼儿发展, 达到不断丰富区域游戏内容的目的。
2. 要把游戏结束后的讲评环节, 作为用问题的解决和情节的发展推进和丰富区域内容的有效契机。
在这一环节中, 要组织幼儿围绕游戏中的突出问题集中展开讨论, 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师生共同在分享交流中解决问题、推进游戏情节的发展。例如:在过端午节时, 娃娃家里需要粽子→去超市买 (买不到) →让加工厂做 (没材料) →共同收集材料。“端午节还有什么习俗?”→制香袋、赛龙舟→制作→提供多种材料→布局游戏空间……—系列区域游戏内容, 顿时丰富了起来。于是, 在交流中把游戏中出现的问题集中展现了出来, 能让孩子展开积极的讨论。使一个原本不起眼的区角游戏, 在孩子们的智慧碰撞中, 不但想出了许多新的玩法, 还为下一次游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充分体现幼儿在游戏中的主体性, 共同建构游戏内容。
区角游戏是一种自主性探索活动, 也是一种师生互动的双边活动。生活经验是区角游戏的“源”, 材料是区角环境的“泉”, 教师的策略性指导是游戏顺利开展的有效保证, 是幼儿综合素质的提高的关键因素。幼儿园区角游戏的有效“建构”, 需要在教师耐心观察、用心聆听幼儿游戏中的言语中, 在与幼儿共创开放性游戏环境及宽松的心理环境中不断优化。
摘要:区角游戏是一种自主性探索活动, 也是一种师生互动的双边活动。在区角游戏中, 孩子们除了可以在游戏中获得实践经验、拓展知识外, 还能获得社会性情感等方面的发展。我们要力求为幼儿创设开放的游戏空间和自主的游戏氛围。如何为幼儿建构丰富多姿的区角游戏呢?可以说:生活经验是区角游戏的“源”, 材料是区角环境的“泉”, 教师的策略性指导是游戏顺利开展的有效保证。同时还需要教师在游戏中耐心观察、用心聆听幼儿, 在与幼儿共创开放性游戏环境及宽松的心理环境中不断优化。
幼儿园游戏课程建构思路探讨 篇3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界逐渐认识到游戏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意义,游戏教育本身的价值也逐渐显现出来。幼儿教育中的重心是主体性教育,主体性是人今后发展的中心内容,其包括主体活动的能力、创造的态度、动机等,主体性的培养需要将活动作为中介,培养幼儿主体性,需要满足幼儿主体的身心发展的需要,并且表现肯定幼儿的创造性活动,这对幼儿素质的培养起到极为关键的作用。因此,在幼儿园中设置一定的游戏课程能够发挥游戏独有的提升幼儿主体性的功能。
另外,幼儿园是为了特定的教育目的给幼儿创造的生活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幼儿能够按照其心理特点开展多种活动,促进其心理与生理的和谐发展。幼儿在每一阶段其身心发展往往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这就需要设定不同的课程。不同年龄段的幼儿而对游戏始终都喜欢,在游戏的过程中,儿童能更好的表现自我。所以,将游戏统领幼儿园的日常生活,能够确保幼儿在享受幸福时光的同时,自身素养也能得到不断提升。
二、幼儿园游戏课程建构思路
1.创建适宜幼儿游戏的环境
幼儿教师需要对不同年龄段幼儿的游戏环境进行设计,选取能够启发幼儿和环境之间发生相互作用的方法,来实现教育目标。首先,满足幼儿多样化的需求,减少幼儿的游戏等待时间。传统的幼儿游戏是采取集体组织的方式,这不重视不同孩子的个性化需要,因为受到游戏材料的限制,幼儿往往需要等待一段时间。为了能够让幼儿根据其兴趣来开展活动,教师可以设定自由开放的游戏活动区,让幼儿从自身兴趣出发,在游戏当中去发现新知。其次,为广大幼儿提供游戏空间。幼儿游戏活动区应该设置富有创造性的活动,并且还要突出艺术性与科学性,幼儿活动的大致范围确定,但对幼儿的活动类型不加限制。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去选择游戏的材料与玩伴,自己去开发游戏内容欧冠,而教师则主要是以玩伴的身份参与到幼儿游戏的过程中,对幼儿的创造性以给予关注。在幼儿的活动的时间方面不需要进行严格规定,一般情况来讲,幼儿所在的班次不同,其游戏的时间也不一样。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室内游戏不能代替户外游戏。最后,游戏能提升幼儿的探究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幼儿的游戏来了解其活动的基本特点、兴趣。游戏活动区所开展的活动和幼儿教学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教师在活动区内所投放的材料,能够启发幼儿的探究行为。在幼儿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的特点,尤其是幼儿的认知出现冲突的时候,教师要能快速给予答案,提升幼儿的探究水平。
2.游戏课程要做到将日常教学游戏化
将游戏当成是基本活动是幼儿能够实现主动学习并利于其未来发展的关键。游戏课程的设定要能真正体现教学的参与和发展,在教学与幼儿当前的发展水平、学习之间形成最佳发展区,这要求幼儿教师在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环节中,需要去观察幼儿的学习兴趣,捕捉教育的信息,进而形成教育活动,来真正帮助幼儿能够形成相关的经验。在这样的活动中,也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构建游戏课程的过程。建构主义的理论认为,对世界的理解是由每一个本身来决定的,这实际上是将自己本身的竟来作为基点来建构现实。幼儿教师的教学经验以及其对信念的不同,对外部世界的理解方面也存在差别,这就需要教师要敢于打破原先设定的教学计划来更好适应幼儿学习的需要,来引导幼儿更加主动的建构经验,提升教学活动的质量。将日常教学游戏化,是充分利用了幼儿主动学习的基本特点,解决某些特定问题作为基本方向,将材料的自由操作作为基础,在幼儿教师的指导下开展的活动。可以这样认为,虽然这并不能定义为是游戏,但是其具有幼儿主导活动的基本特点,幼儿在活动中处于主导性地位,能够让幼儿获得主体性的游戏体验,所以,将游戏和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是当前幼儿园实现游戏课程建构的关键。
3.游戏课程建设还要实现幼儿的自我体验
幼儿游戏的过程也是对问题的思考,是幼儿多种感官的积极调动,能发现与解决经验性问题的基本途径。所以,游戏课程的价值取向是,赋予幼儿更多的思考与探索开放式问题的权利,让孩子在游戏活动中能够从原先的经验再到新的经验,不断进行调整与重组,真正体现出自我体验。
总之,游戏在幼儿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游戏课程的建构真正体现了这一点。在实际的幼儿园游戏建构的过程中,还需要采取创建适宜幼儿游戏的环境、游戏课程要做到将日常教学游戏化、游戏课程建设还要实现幼儿的自我体验等措施,提升幼儿游戏教学水平,推动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彭兵.对建构幼儿园游戏课程的思考和探索[J].学前教育研究.2006(03)
[2]龙波.浅谈幼儿园游戏教学[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6(S1)
重视幼儿建构游戏中的需要 篇4
结合幼儿的活动现状提供材料,引发幼儿新的探索和实践活动
结合孩子们活动中缺乏情境营造和建筑顶部造型单一的问题,我们和孩子们进行了一次讨论:“除了我们现在搭建的,你们的妈妈最喜欢去的地方还有哪里?“”除了楼房,街道上还有什么?”“楼房顶部都是一样的吗?”“你见过什么样房顶的建筑?”围绕着新的话题,孩子们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讨论中,很多孩子都说妈妈经常去威海路步行街逛商场。于是,我们便从网上搜索了威海路步行街的图片,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在观察中,孩子们有了新的发现:步行街两侧有不同样式的建筑,在街道上还有休息的小座椅、花坛、漂亮的路灯等等。接着,我们重点引导幼儿观察不同建筑的房顶造型,孩子们惊喜地发现,有的楼房是尖顶的,有的楼房是圆顶的,还有的是半圆的„„随后,我们又从网上搜索了大量不同造型、不同顶部样式的建筑图片,以及不同花园、休息场景的图片材料,张贴在墙板上,以支持、丰富、拓展幼儿的活动。
新的材料立刻引发了孩子们新的探索和实践。第二天,孩子们便围在图片旁边观察、选择自己想要表现的内容。同时他们还开始商量着在建筑之间表现美丽的花坛,搭建休息的座椅等等。可见,基于幼儿活动需要的材料,是最能激发幼儿活动、引发幼儿创作的,是最有价值的。
关注幼儿的活动过程,使幼儿在与材料互动、师幼互动、同伴互动的过程中提升活动水平
适宜的材料能够支持孩子的活动,但不能解决孩子活动中的全部问题。教师还要充分关注幼儿的活动过程,分析孩子们活动中的问题,结合问题和需要,选用恰当的方式进行引导,才能更好地提升幼儿的活动水平。一般来说,孩子们在建构活动中会经历模仿再现、合作完善、自主创作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孩子们都会出现不同的问题,教师也必须通过不同的方式引导幼儿进行思考、探索和解决。
第一个阶段:模仿再现阶段
此阶段,孩子们的活动多表现为模仿图片、同伴、老师的作品。在这个阶段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图片、信息、同伴资源、教师示范等,引导幼儿学习、了解、掌握搭建的方法。比如方圆连体楼是孩子们比较喜欢的一种建筑,很多孩子都想去搭建。但是该如何搭呢?观察孩子们的表现,我们发现大多数孩子只能建构出圆形或方形,却不知该如何进行组合。这充分说明在搭建方圆连体楼的活动中,楼体的连接是个难点。于是教师便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上的建筑:“看看这个楼是由几部分组成的?”孩子们都能够说出是圆形和方形的。“那我们应该按什么步骤来搭呢?”通过讨论,孩子们得出结论可以先搭方形、再搭圆形,也可以交换顺序。“那搭好一个,第二个该从哪里搭起呢?”(这是连体楼连接的重点)带着这个问题,老师鼓励孩子们进行实践。通过同伴的对比、师幼作品的对比、观察,孩子们发现,原来搭好一栋楼后,另一栋楼要紧挨着旁边的楼房搭建,这样就可以完成了。通过这样的观察、实践、对比、学习,孩子们很快就学会了连体楼的搭建方法。
第二个阶段:合作完善阶段
通过大量的模仿,孩子们掌握了更多、更丰富的搭建经验。在这些经验的支持下,孩子们的活动更加自主和丰富了。孩子们开始更多地关注同伴的活动,他们之间的联系也更加密切了。抓住这个契机,老师进行了适当的介入:“你们每个人搭建的楼房都很好看,但是马路上只有楼房吗?还有什么?还可以丰富哪些场所,妈妈会更喜欢?”带着老师新的问题,孩子们开始了新的活动,他们开始建筑马路,将楼与楼之间连接起来,有的孩子还搭上了座椅,但这些情景的表现还是比较简单和粗浅。为此,教师结合孩子们的需求提供了新的花园、街道的图片和照片,以丰富孩子们的经验,提升孩子们的活动水平。新的材料支持了孩子们的活动需要,他们建筑的花园、路灯、座椅等更加丰富和美丽了。
第三个阶段:自主创作阶段
有了前期的活动经验,孩子们不再满足于模仿作品。他们开始尝试着进行新的创作。比如,在方圆连体楼的建筑经验得到很好的运用后,孩子们开始尝试方圆方结合、高矮高结合等不同的连体楼。在评价中,教师抓住幼儿闪光的地方,引导幼儿欣赏,并鼓励幼儿进行思考:“除了这些连体的方法,还可以搭什么样的连体楼房?”通过讨论,孩子们活动的目的性增强了,活动的内容也更加丰富起来。
幼儿的建构水平是在操作、摆弄、探索中经过一定的积累与感悟而得到发展的,教师要留给幼儿探索与操作的时间与空间,让幼儿反复尝试,在尝试中积累经验。活动中,教师针对幼儿建构特点、发展水平、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分阶段、有目标、有重点地让幼儿尝试学习。第一阶段,帮助幼儿选择材料,它是建立在幼儿初步具有根据需要选取建构材料的意识上,让幼儿学习有针对性地选择材料、运用材料,发展看图的能力。第二阶段,针对幼儿在建构活动中出现的技能问题。教师提出问题让幼儿有目的地探索学习,对症下药地解决问题。第三阶段,解决幼儿在搭建中出现的空间位置安排不合理的问题,活动中师幼共同探索解决问题,融技能学习于解决问题中,幼儿在玩中探索,在探索中学习技能。
幼儿建构游戏案例 篇5
活动目标:
1、了解长城,尝试用不同材料及已有建构技能建构“长城”。
2、在与同伴的合作建构中,激发爱国情怀和合作互助之情。
3、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主动参与活动,体验活动的快乐及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观赏、了解过万里长城。
2、木质积木、管状积木、雪花片、纸砖积木等建构材料。
活动过程:
一、观看课件,谈话引入。
小朋友你们看了万里长城的图片后,有什么感受呢?你觉得万里长城的形状是什么样的?
小结:万里长城长度很长、是一节一节连接起来的……
二、建构万里长城。
1、那今天呢,我们也来动手建构一座小型的万里长城,大家可以先找几个朋友一起组成一个小组,然后想想你们要去造什么?用什么材料、什么方法建造?商量好之后,开始行动。
2、观察幼儿分组建构情况
(1)建构材料、建构方法是否合适。(.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
(2)在遇到问题时,能否与同伴协商解决,共同合作完成“万里长城”。
三、建构后评价。
1、很多小朋友的万里长城都已经初步建造完成了,哪一组先来向大家介绍,你们用什么材料、什么方法造了什么?
2、请大家一起来看看,自己组建构的万里长城有没有不合适的地方?下次需要做哪些调整?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让我了解到我们班孩子对建构游戏依然缺乏丰富的动手感知经验,而且合作意识非常薄弱,当孩子较长时间没有把长城拼出来老师是否及时介入共玩和幼儿们一起讨论共同探索,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从而推动幼儿的成功喜悦感。
幼儿建构游戏案例 篇6
活动目标:
1、幼儿对建构游戏感兴趣,学习用拼插、搭高的技能,搭建简单的汽车造型。
2、在教师的鼓励下,能按自己的意愿大胆建构自己不同造型的汽车,发展幼儿的建构能力。
3、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4、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5、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各种建构插塑材料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幼儿带来的各种玩具引出今天的游戏主题,激发幼儿建构“玩具”的兴趣。
2、出示各种各样车辆和幼儿共同讨论汽车的基本构造。
3、结合1~2种玩具,快思教案网让幼儿观察其造型,引导幼儿用简单的方法建构简单的玩具。
4、介绍游戏材料,提出游戏要求:
(1)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拼搭自己喜欢的汽车造型。
(2)要爱护玩具,轻拿轻放玩具。
5、幼儿游戏,教师指导。
鼓励幼儿大胆拼搭,帮助个别能力弱的幼儿完成一个作品。
6、游戏结束评议。
(1)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拼搭的是汽车有什么作用。
(2)幼儿互相欣赏作品。
教学反思:
一、适宜行为
1、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幼儿兴趣浓厚。
2、指导重点突出,幼儿能搭出汽车的基本特征。
3、能及时鼓励幼儿搭建不同样子的汽车。
二、不适宜行为
1、活动前没有强调要友好解决纠纷。
2、在收玩具时孩子收的比较慢。评价环节教师讲的过多。
原因:
1、建构汽车的玩具种类偏少,幼儿都想玩,互不相让。
2、幼儿十分兴奋,有部分幼儿不能按教师的要求在指定位置。
3、幼儿只会介绍自己的作品,不懂得评价别人。
对策:
1、多投放搭建汽车的材料。
2、在建构前强调活动常规,引导幼儿讲讲如何友好的解决纠纷,并强调评价环节的常规。
3、教给幼儿评价他人的方法,引导幼儿学习评价他人的作品懂得爱护他人作品等。
幼儿建构游戏案例 篇7
《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学应以游戏为主要向导, 孩子在游戏中得以不同发展和提高”。幼儿是在游戏中成长的, 对于幼儿来说, 其价值不应仅仅满足于快乐上, 而应该在满足快乐的同时获得各方面的发展。
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 教师尽量将教学活动游戏化, 将教学与游戏这两种互为补充的形式整合起来, 模糊游戏与教学的界限, 从时间、空间、活动的内容、活动的形式等几方面, 将幼儿的经验整合在一起, 让幼儿能在游戏的氛围中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 体验到愉快的情绪。但是, 对于刚入园的小班幼儿, 他们的语言能力以及表现能力比较差, 参与能力也不高, 在游戏中经常发生冲突和矛盾。因此, 解决这一问题尤为重要。
二、案例描述
案例一:小班的幼儿由于年龄小, 早上入园的时间参差不齐, 通常也会比中大班的幼儿晚。所以, 在晨间活动时经常会带部分幼儿先做一些游戏活动, 这次是请先入园的幼儿玩雪花片, 幼儿发挥自己想像, 任意搭建各种玩具, 如飞机, 汽车等。正当大家玩得兴起时, 突然, 多多大声地哭起来:“老师, 奕奕把我的飞机抢走了……”此时, 只见奕奕把两快红色的雪花片紧紧地拽在怀里。经了解, 原来, 多多是用红色的雪花片搭飞机的, 而且只剩下最后两快就成型了。
案例二:“小白兔”的游戏一直是我们班小朋友最爱的游戏。在上课之前, 组织幼儿进行游戏时, 当教师念到儿歌中“小白兔白又白, 小白兔跳一跳, 跳到草地吃青草时……”就听见璠璠在那里大声哭闹:“老师, 朵朵打我。”经了解后发现, 原来是朵朵在游戏中抢了璠璠的“青草”。她们都哭闹着说:“所有的青草都是我的。”
三、案例分析
1.家长的过分保护, 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差
现在的孩子个个都是独生子女, 都是家中的小皇帝, 事事家长包办代替, 以至于孩子失去了许多锻炼的机会;加上现在的家庭中普遍存在着一些误区:许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都要依赖家长去完成, 特别表现在他们不愿尝试新鲜事物, 不敢大胆表现自我, 家长的过多保护, 家长常常不愿孩子直面困难, 导致孩子行为上的依赖, 缺乏独立性。同时随着家庭居住环境的变化, 使孩子接触同伴和外界环境的机会减少。幼儿在面对矛盾时, 充分暴露了幼儿霸道任性的性格特点, 自我控制能力较差。
2.儿童在解决矛盾冲突问题时存在空白, 缺乏解决能力
幼儿在游戏中产生矛盾与冲突总是难免的。究其原因, 是自己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这种需求又包括物质上的与精神上的。如自己想玩的玩具没有得到;自己想加入别人的游戏却得不到认可, 等等。然而, 成人只重视对孩子的“知识”教育, 认为孩子只要学习好, 其他方面的知识学不学都无所谓。特别是年龄小的孩子更是事事都让着她, 当在家发生矛盾时, 成人往往会说:“弟弟 (妹妹) 比你们小, 你们应该都让着她。”久而久之, 他们就会觉得什么都是我应该先得到的, 不管是谁都应该让着我。根本不知道在面对问题时该如何去解决。
3.孩子的年龄因素
幼儿时期的孩子由于他的年龄特点特别是小班幼儿, 他们的认知水平还很低, 而且幼儿都具有强烈的自尊心, 但又由于生活经验很缺乏, 所以他们的道德认识和行为意识常常脱节, 缺乏合作意识, 易于与他人发生冲突。表现在活动中一旦与人发生纠纷时就动手打人, 而且不愿意承认错误。
四、应对措施
1.了解矛盾冲突产生的原因, 以理解和尊重的态度对待幼儿
儿童心理学认为, 冲突能促进个体变化、适应和发展, 尤其在社会认知的发展上。冲突不仅有助于提高认知的发展, 而且有助于提高个体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假如幼儿在生活中一点冲突都没有, 这对幼儿的发展未必是一件好事, 但如果冲突太多, 又会导致幼儿出现各种心理障碍。那么, 作为教师就应该认识到, 小班的幼儿他们往往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和做事情, 很少采纳别人的意见, 要求他们与人分享和给予更是十分困难的。尤其是当某些幼儿的需要不能得到满足时, 他们就会常常表现出过激的行为。那么, 此时就应该以理解和尊重的态度对待幼儿, 并给孩子一定的空间, 让他们考虑应如何协商解决问题。
2.适度地利用“自然后果法”, 让幼儿在亲身体验中解决矛盾冲突
法国教育家卢梭根据自然教育的原理, 提出自然后果法, 即对儿童的过失, 不去责备和惩罚, 而利用过失的自然后果, 使儿童自食其果, 从而促使其反省并改正。在幼儿的矛盾冲突中, 适当利用“自然后果法”, 使儿童明白其危害, 并下决心不再重犯, 效果明显。针对案例一中多多和奕奕两个人都想得到红色雪花片, 最后两个人开始争吵直到活动结束了, 谁也没完成他们各自的作品, 最后只能扫兴地离开。对于此类事件, 我没有急于上前去指手画脚, 而是采取“自然后果法”, 引导幼儿建立规则意识, 让幼儿自己体验到没有玩成游戏的不快, 继而再引导全班幼儿进行讨论, “两个人都想搭的时候应怎样做?”结果, 没有完成作品的多多和奕奕都说:“应该轮流玩, 不能吵闹, 更不能争抢。”由此, 在下次游戏中, 他们便自觉主动地进行轮流等待游戏, 因为他们已经亲身体验了没玩成心爱的游戏的伤心与不快。实践证明, 适度地利用“自然后果法”引导幼儿解决矛盾冲突, 比教师像个法官似地去“判决”的方法所产生效果对幼儿的教育影响要深刻得多。
3.家园共同配合, 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于当前大多数幼儿都是独生子女, 许多幼儿并不懂得处理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 加上家长的宠爱和教育方法不当而产生了诸如以自我为中心、攻击性强、不合群等许多社会性方面的问题。家长要在家中创设良好的氛围, 父母要注意以身作则, 做到言传身教, 以良好的言行去影响孩子, 当遇到问题时, 要巧妙地去引导孩子怎么样才能更好地解决。有些家长当看到自己的孩子遇到问题时就想方设法帮他解决。可见, 我们还要进一步提高家长的意识, 改变家长的观念。我们要利用各种有效形式开展家长工作, 使家长成为我们的共同研究者和合作伙伴。当然, 教师也应该利用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去引导幼儿,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要从根本上帮助幼儿解决矛盾冲突, 就应该教会幼儿学会避免、解决矛盾冲突, 我们教师要尽量地引导幼儿宽容待人, 理解他人。
幼儿建构游戏案例 篇8
【关键词】建构游戏;幼儿;社会性
“游戏是幼儿的工作”,古往今来的孩子都着迷于游戏,游戏代表着孩子的自由,天真无邪、自然的天性和潜在的能力。通过建构游戏,不仅能丰富幼儿的主观体验,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建构技能,更重要的是能使幼儿在协商、谦让、交换的游戏氛围中,学会分享与合作尝试开拓与创新,体验成功与挫折,从而实现合作交往能力的提高以及幼儿个性的和谐全面发展。它融操作性、艺术性、创造性于一体,还蕴含着有益于幼儿发展的隐形教育潜能。
在建构游戏活动中幼儿因为使用材料协调上的争执或活动角色分配上的不一致而引发幼儿间冲突的发生,冲突发生之后的协调过程或避免冲突的发生,都是发展幼儿良好社会性的一个关键时机。幼儿解决冲突、达到协调,是一个不断克服自我中心化的过程。在此之中,幼儿学会了尊重、欣赏他人,学会了宽容。冲突的解决在一定意义上促进了合作与分享的发展。所以组织和开展建构游戏对于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建构游戏促进幼儿的基本活动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应该从教育层面上来重新审视游戏的价值,它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幼儿主体的发展,为幼儿素质的全面提高、特别是心理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案例:在中班的时候,我班的玩具材料不是很充足,但是有一种材料算是最多的,就是大型的积木玩具,于是我就开始给小朋友接触这一类的玩具,中班阶段小朋友的逻辑思维发展的还不够完善,前一个月搭形状只是偏于平面化,但是小朋友的兴趣意犹未尽,兴致非常高,于是又接着给他们玩下去,出乎意料的事情出现了,他们搭出了各种各样的形状,有房子、小船、卡车、凉亭、长廊等等形状。实践证明,只要建构游戏不仅能促进幼儿的思维还能促进幼儿的基本活动的形成。
二、建构性游戏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幼儿喜欢游戏。游戏作为最基本的幼儿生活现象,它与人类历史伴随始终。但是,把幼儿游戏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来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都是近来幼儿教育的事情。研究幼儿游戏中的创造性与幼儿心理发展的关系成为幼儿素质教育的核心。
(一)建构性游戏促进幼儿的主动性
学生在主动探索、发现、构建的过程中,培养了自己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建构性游戏以幼儿生活经验为基础,以想象为中心,让幼儿主动地、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现实生活。
案例:我县在五月份举行了大型的建构游戏比赛,比赛内容是根据小朋友在“五一”劳动节的时候跟着爸妈到公园玩的情景,把自己所看到、听到、想到的利用大型积木、花束和塑料玩具拼搭出来的。
在良好的游戏设计中,幼儿可以不断地处在问题情景之中,保持高度亢奋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最终使其创造潜能得到充分有效的开发。
(二)建构性游戏促进幼儿自我意识发展
幼儿学习是其在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主动建构经验的过程。当幼儿在游戏中通过自己的行动对物体或他人产生影响时,会感到自己是有能力的人,并因此而获得成功的喜悦,体验到克服困难,产生了成就感,从而促进自我意识发展。此外,幼儿在伙伴交往中必须学会考虑别人的意见,从而逐渐获得健康的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
(三)建构性游戏促进幼儿认知发展
幼儿的认知心理要求其与外界环境保持平衡与协调,包括理解环境和影响环境。游戏应该满足、发展幼儿的这种心理需求,以创造性为核心的建构游戏则能充分促进幼儿认知中好奇之心的发展。它是以表征思维为基础、以“建构物”为主要表征手段的象征性游戏活动。建构游戏明显的特征是幼儿通过建造“建构物”来反映他们对周围事物的印象。
建构性游戏理念指导下的结构游戏是以构造为活动内容的游戏。幼儿利用多种不同的材料,根据自己的认知理解,经过动手操作来反映现实生活。这种反映不是对眼前事物的简单直接地再现、模仿,而是具有明显的幼儿认知个性的按照其自己的意愿进行的构想和搭建,它具有广阔的想象空间,是再造想象、创造想象辐合的结果,是一种积极的创造性游戏。建构游戏发展幼儿的构造、空间知觉和象征能力。
(四)建构性游戏促进幼儿情感的发展
建构性游戏是幼儿通过各种方法不断的积累经验而拼搭起来的东西,同时幼儿也不断的寻找发法企图把他自己搭的东西拼搭的更好,他就会不断的挖空心思,投放更多的感情,来磨练自己的意志。
(五)建构性游戏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建构性学习理论告诉我们应该通过游戏活动来培养、发展幼儿社会性,幼儿在游戏中表达自己对于生活和世界的认识、体验和感受等揭露幼儿鲜活的内心世界。建构游戏活动以一种“小的社会形式”与幼儿相互作用,幼儿在与环境、教师、同伴不断的社会化交往中获得发展。
幼儿园建构游戏是幼儿按照一定的计划或目的来组织、操作建构物体或材料,使之呈现出一定的型式或结构的活动。建构性游戏是一种能有效激发幼儿好奇、兴趣和主动探索精神、培养幼儿创新思维的教育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幼儿教育博览》.2010年 5月份,第25-26页
幼儿建构游戏案例 篇9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架空、叠高等简单的建构技能,能积极参与建构活动。
2、在建构中体验乐趣,并产生初步的合作意识。
3、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5、遵守游戏规则,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及控制性活动带来的快乐。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学习架空、围合的建构技能。
活动难点:
1、架空的搭建方法。
2、合作搭建围墙。
形成原因:
1、小班幼儿对建构技能的缺乏;
2、以平行游戏为主,缺少与同伴的合作意识。
解决办法:
经过多次尝试,运用分析、比较等方法得出经验。
活动准备:
全家桶、饮料杯、红箩筐、彩笛卷空盒若干;场景布置(塑料花、泡沫板)、动物手偶。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欲望。
灰兔家种了许多美丽的鲜花,想请我们一起去观看。(.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这些花都折断了,是怎么回事呀?
那你们能不能帮它想想办法,使这些美丽的花儿不遭到破坏?
二、提供材料,自由搭建。
分组合作,初次尝试搭建。
三、讨论探索,架空搭建。
你是怎么搭的?你觉得哪座围墙建造的最好?为什么?
我们来学学这种好的办法吧!
四、欣赏感受,体验成功。
小兔觉得小朋友们真能干,帮它造了既漂亮又牢固的围墙。谢谢你们!希望你们有空的时候多来我家玩。
教学反思:
首先,我觉得在活动中为全体幼儿提供了一个富有探索性的学习环境。象肯德鸡全家桶、饮料杯、彩笛卷盒子等这些废旧物品对孩子们来说既新鲜又熟悉,这些物品特别是彩笛卷盒子变化大、操作性强,这为幼儿在探索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提供了极好的契机。因此,孩子们在操作中个个兴趣浓厚、思维积极,根据他们已有的经验,建构出方法不一的围墙,教师对这些建构作品分别给予肯定和鼓励,有效地调动了幼儿探索的积极性。最后,在积累经验的同时,帮助幼儿学习新的建构技能,使幼儿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提高,也大大满足了幼儿不断探索的欲望和成功的体验。这是我对建构活动的第一次尝试,在活动中肯定存在许多问题,如在活动中是否应选择同种材料(象都是口大、底小的桶形)或完全形状不同的材料,因为同种材料也有多种搭法,不同材料的建构方法就更多了。因此,还有待于老师们共同探讨、研究,希望各位老师给我提出宝贵的意见。
小班建构游戏教案及教学反思《小小砌墙师》这篇文章共2679字。
相关文章
《小班听说游戏教案《我们是好朋友》》:小班听说游戏教案《我们是好朋友》适用于小班的听说游戏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创设游戏情景,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体验关爱小动物的愉快情感,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听说游戏《我们是好朋友》教案吧。
小班幼儿角色游戏案例分析二则 篇10
案例一:在一次角色游戏中,我正在“理发店”旁忙着收拾东西。“小姐,你要理发吗?”一个甜甜的声音在背后响起,我没在意。“徐佳小姐,你要理发吗?”声音加大了,原来在叫我,居然还敢直呼其名,简直“胆大包天”,因为确实忙就没理会。忽然,感觉我束好的长发在背后被一双小手摸着。看来“理发师”看上了我这一头长发,不去美一下是不行的。再说孩子们怎么知道我的名字呢?干脆将计就计趁机调查一下。打定主意我马上放下手中的活,转身笑眯眯地说:“谁是理发师呀?”小女孩唐镱菲站了出来,“我是理发师,绝对给你做好看!”“你是怎么知道我的名字的?” “听蒋老师喊你呗,我就知道了。”她一脸神气的样子,小孩的记性真好!
接下来一场顾客与理发师之间的自由交谈开始了。
理发师:“你得低下头,把头发低下来。”
顾客:“你们这儿没有专门洗头用的长躺椅吗?这样不舒服。”其实我是怕她们把头发弄的一团糟。于是菲菲叫了夏源、薛听函等几个小女孩七手八脚的忙了起来。一会儿,她们就用几张小椅子拼了张洗头躺椅。一切动作都比较专业:拔掉我的发圈,象模象样的抓搓头发。打开假水笼头冲了冲、吹头。
理发师:“你想做什么发型?”
“你看我做什么好,就做什么吧!”我装很随便的样子。
“童花头好看,我帮你剪个童花头。”美发师一个拿塑料推子,另一个拿剪刀,两位理发师象模象样地剪起来。理发过程中我们之间的闲聊也更深入了。
案例分析:
《纲要》指出“建立和谐有效的师幼关系是促进师幼互动的有效途径„„”如何建立和谐、有效的师幼关系呢,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尊重幼儿。教师要尊重幼儿的言行、想法,与幼儿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关系,积极营造和谐的氛围。案例中,很好的反映出教师的这仪观点:当小女孩菲菲直呼其名,请她理发时,我是笑眯眯的应答孩子,转身投入到孩子发起的游戏中。再游戏的过程中,我始终以幼儿为游戏的主体,适时的点拨。
其次,教师要准确定位自己,做平等中的首席。《纲要》告诉我们“教师要做一个引导者、合作者、支持者„„”诚然是要教师准确定位角色。案例中小女孩要与教师玩“理发店”的区域游戏,教师“放下手中的活”积极的投入到游戏中,很乐意的扮演起顾客来,在“理发师”工作的过程中教师合作并引导着幼儿,对于幼儿的问题是“有问必答”,使其在自主的游戏中得到发展。教师的这种引导方式增强了幼儿的自信:“象模象样的抓搓头发”;“越发得意”,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七手八脚的忙了起来”;“用几张椅子拼了张洗头躺椅”;“比较专业”;“左手拿塑料推子,右手象模象样的剪起来。”,充分体现了孩子的自主性积极教师的主导地位。
案例二: 角色游戏开始了,傅雷鸣今天做出租车司机,只见他非常开心地开着小车,来来往往。突然,张儒屹飞快地冲了过来,把傅雷鸣狠狠地撞了一下。傅雷鸣摔倒在地上,大声地哭了起来。看到了刚才发生的一幕,我正要像平时一样教育张儒屹不应该在教室里跑那么快时,突然看见张儒屹一副闯祸后非常紧张而后悔的表情,我一下子转变了想法,为什么不换一种方法帮助孩子真正认识自己的行为带来的严重后果并在以后的活动中避免出现同样的行为呢?于是,我装做不知道刚才发生的事情,并问他们:“怎么了?” 傅雷鸣边哭边说:“张儒屹刚才把车开得很快,把我撞倒了。”“什么,是出车祸了呀!那可不得了,你一定受伤了,很痛吧?万一有什么问题可不是闹着玩的。快,快让我送你到医院里去检查一下。张儒屹还不快来帮忙呀。”我表现出了一副非常紧张的样子。说完,要求张儒屹和我一起扶着傅雷鸣慢慢地来到了“娃娃医院”,“医生,快给他检查一下,他刚才出车祸了,张儒屹把车开得太快把傅雷鸣撞倒了。”于是,王一帆医生就让傅雷鸣躺在床上给他象模象样地检查了起来,并不停地责怪张儒屹:“你呀,一点也不懂事,为什么把车开得那么快?傅雷鸣的腿都断了,”说着用手抬了抬腿,“不行,要住院开刀。以后你开车可要慢一点,记住了吗?” 张儒屹在旁边不住地点头,说:“我下次一定注意,慢一点开。” 案例分析:
在平时的自由活动和游戏中,经常会出现以上这样的事情。孩子们喜欢在教室里你追我赶、打闹嬉戏,一不小心就会摔倒,甚至发生撞伤的流血事件,非常危险。对于这样的突发事件,老师们常常采用的方法往往就是千篇一律的说教,不停地教育孩子们在活动室不要奔跑,要注意安全。可是,老师们苦口婆心说教的结果是老师说得口干舌燥,而“肇事者”当时显得诚惶诚恐乖乖认错,在玩的时候却又忘记了,效果不明显。而这一次我尝试以游戏的形式来处理,使孩子们始终处于游戏的情节中,并在游戏中借王一帆“医生”的口“教育”了张儒屹。如此,不仅避免了张儒屹由于撞倒人而必须挨的批评,造成心情不愉快,不情愿地接受说教,反而使张儒屹真正地意识到由于自己的鲁莽行为给同伴带来了痛苦,而且也使傅雷鸣忘记了刚才发生的不愉快。同时,也丰富了游戏情节。反思:
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尤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要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的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避免单一呆板的言语说教。
二、小班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和规则意识不是很强,经常会出现忽视规则的行为。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说教,效果恐怕是小之甚微的。这次将孩子经常出现的问题融入到角色游戏活动中进行教育,使孩子意识到自己行为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而加强自我约束控制力。其效果强于以前多次的说教。
三、教师要尝试用新颖、独特的教育方法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四、幼儿园教育的特点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教育的综合能力,能够灵活地运用各种教育手段和途径来教育引导孩子。
幼儿建构游戏案例 篇11
【关键词】STEAM教育理念 建构游戏 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4-0240-01
建构游戏是幼儿喜爱的基本游戏活动之一,它能满足幼儿多方面的兴趣,为幼儿提供“整合性”的经验。皮亚杰指出,儿童在幼儿园、学前班和小学低年级的建构游戏对儿童的身体、逻辑数学和社会认知方面都有重要作用。每个幼儿在建构游戏中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表达方式。秉承 “文化铸魂、科技提升”为核心的嘉定区教育发展思路,我园引入并借鉴国际STEAM教育理念,以“全人教育”作为出发点,构建并实施以幼儿建构为基础的建构特色课程,改进教师观察与指导能力,激发幼儿在动手操作、参与体验和多元交往中探索世界,培养富有科学素养的“三乐”儿童。
STEM代表科学、技术、艺术、工程和数学,STEM教育就是科学、技术、艺术、工程和数学相融合的教育。STEAM教育理念让我们对建构游戏产生新的认识与思考。幼儿是建构游戏的主体,幼儿的整个建构过程都是游戏,都是有意义的。教师通过细心观察,了解各阶段幼儿的不同需求,适时扮演鹰架的角色,更好地激发幼儿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科学定位,建立“三位一体”可持续发展管理网络
1.整体性规划与组织
我园成立了以园长为组长,课程领导小组、项目核心组、科研骨干和后勤保障组通力协作的“三位一体”管理网络,科学规划和制定每学期工作计划,定期研讨和反馈检查,完善管理和评估机制。聘请上海市专家团队,定期开展诊断、讲座与实践指导,努力使STEM教育理念下的建构游戏工作科学化和规范化。
2.发展性筹备与引路
在诠释和理解STEM教育理念价值的基础上,幼儿园依托龙头课题实现建构游戏特色研究主阵地,同时积极拓展多种途径,在学科渗透、选择性课程、乐高科技竞赛中丰富科技教育内涵,建立整体设计与个性发展相融合的科学管理体系,努力沿着“整体设计——精细过程——探索提高——彰显特色”的建构教育模式发展。
二、分层培养,探索教师自我发展和教育转型
要培养好奇、好问、爱探索的孩子,就要有一批具备问题意识、探索精神、热衷实践与创新的综合型现代教师队伍。
1.项目小组专题自培
由教师自主申报形成的建构游戏核心组和领域改进项目组开展一周一次和两周一次的专题教研、活动设计和基于现场的儿童观察案例研究,在剖析儿童科学学习特点和科学领域核心经验的基础上,了解建构材料功能与幼儿建构水平,探索高低结构建构活动组织策略。我们还将教师建构能力纳入“梅林计划”教师培养必修课程,促进了教师理念向实践的转换,优化了校本培训,提高了科学教育活动和建构游戏的有效性。
2.网络与现场相结合的专题教研
各教研组借助校园网和FTP创设教研四大平台,即:微格平台、分享平台、答疑平台和激励平台,营造了宽松、自由、不受时空限制的教研氛围,共享了优质研究经验和资源,加强了教师研究幼儿、研究建构游戏内涵的核心能力。另外,专题教研也会针对教师在建构游戏实践过程中的问题与难点,帮助教师厘清游戏理念,优化教师观察与指导的行为与策略,培养一批具有专业素养和自主创新的教师队伍,为幼儿园有效实施建构游戏提供可借鉴的样本和案例,为区域关于建构游戏的教师培训提供服务、引领作用。
三、玩中学思,促进幼儿过程性的建构游戏体验
对于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的幼儿来说,科学是一种抽象的概念,他们是在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实际操作中进行科学学习的。遵循这一特点,我园积极研发建构课程,用活泼生动的体验性活动和学习方式开展幼儿建构活动。
1.多元互动的建构专用环境
目前,我园设置了小、中、大班独立专用的建构活动室,每班每周进室活动2次,各活动室配置材料储存区、桌面建构区、地面建构区、作品展示区,墙面环境体现对空间结构、数概念和经验借鉴的教育暗示。在材料提供上,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建构水平,提供不同大小、材质、类型的积木,幼儿可自由选择和分配。全园每班均开辟了班级建构区,根据不同年龄段提供相应结构材料和探究材料,幼儿在一日活动中可以自发自由地使用材料。
2.深入研究建构特色项目
在课程安排上,核心组引入乐高“4C”学习方式和STEM课程理念。各班开展每周两次的幼儿建构游戏活动,教师进行儿童建构游戏观察,剖析并理解幼儿建构行为。在原有的基础上,我们的研究团队对建构游戏开展了更加深入的研究。
(1)单位积木游戏的研究
材料是幼儿开展探究活动的重要媒介。在基础材料方面,除了乐高插塑积木,我们还增加了单位积木。目前我们将建构游戏的材料确定为“基础材料”、“辅助材料”、“创意材料”三个品类。在研究过程中,我们立足于教师观察与支持水平的提高,以“主题案例研究”的方式开展研究活动。通过对三个年龄段建构行为特点的研究,教师总结了建构游戏环境创设、主题阶段式投放材料、现场观察与推进、幼儿作品解读四大策略。
(2)乐高插塑游戏的研究
从最初锁定乐高建构大赛的种子选手培养,到面向全体幼儿的乐高插塑游戏研究,我们又取得了新的进展。第一,乐高建构活动本土化研究。将用于乐高教育机构的建构教材转化为园本化教材,使文本符合课改理念并且便于教师实践操作。第二,乐高建构大赛常态化研究。建构大赛中的小组探究建构是大赛给予我们最大的启发。我们将小组合作建构的理念运用与建构中大班建构游戏的全过程,举办园内比赛,使得更多幼儿获得参赛的体验。
总之,STEM教育理念下的建构游戏是充满魅力的,它将吸引我们潜心学习与创新;STEM教育理念下的建构游戏也是充满能量的,它将激励我们为支持与培养幼儿科技创新和科学素养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马祖琳.点燃孩子的创意火花:台中市爱弥儿幼儿园积木活动实录及解析[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2]华爱华.幼儿游戏理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作者简介:
幼儿建构游戏案例 篇12
一、创设安全有效的游戏场地
游戏场地是为儿童设计的学习、发展和接受教育的社会场所,是为儿童开展游戏提供的物质条件。
(一)创设游戏场地的基本原则 1.确保儿童身心安全
游戏场地必须是舒适的、保健的、可靠的。游戏场地环境和一切设施以及游戏过程都要排除任何危险的存在。游戏场地必须排除一切危及儿童身心安全与健康的危险因素。保证儿童安全是创设游戏场地的第一基本原则。
2.促进儿童的发展
游戏场地是为儿童提供的探索环境,发展创造性行为的环境,满足发展的需要。为此,游戏场地和游戏设施应当能够促进儿童知识经验的丰富,应当使婴幼儿能体验到令人兴奋的各种不同的游戏机会,激发其对周围事物的兴趣与探索的欲望,是富有吸引力的、挑战性的游戏环境,加速婴幼儿心理的、体力的和精神上的发展。
3.培养儿童的自信心
游戏场地上要有适合儿童不同自我效能水平的设施,以及能促进儿童不断提高自我水平的、增强自信心的游戏材料和玩具。儿童所做的主要取决于他们所拥有的技能和对该情境的自我信念。当儿童自我效能水平高时,他们总是设法使游戏结果达到最理想的效果。所以,场地的设置要考虑儿童的特点,考虑其生活经历、已有知识经验及兴趣和能力等。
(二)游戏场地的分类创设 1.室内游戏场地的创设
在托幼机构中,室内游戏环境涉及班级的室内全部环境,包括活动室、睡眠室以及楼道、走廊等。
首先,足够的室内空间是儿童在户内开展各种游戏活动的必要条件。
其次,为了满足和鼓励儿童经常开展游戏特别是自选游戏,应当在室内设置较稳定的游戏活动区。
(1)室内活动区设置的基本要求
第一,根据各类游戏活动的教育功能与特点设置活动区
第二,游戏活动区设置应体现层次性和渐进发展性 第三,游戏活动区的设置应巧用空间,因地制宜 第四,赋予环境一定的自治因素
第五,整个室内游戏环境作为一个动态系统,实现整体优化,发挥整体效应(2)室内游戏活动区的整体规划与布置
游戏活动区的室内整体规划与布置是游戏区设置实现整体优化、发挥整体效应的核心要求,也是如何创建合理有效的室内游戏场地整体结构的最关键环节。教师在具体规划和合理布置众多的区域时需要考虑下述几点:
①各个活动区之间的界限性
所谓界限性即各活动区要划分清楚,界限明确,便于幼儿开展活动和教师进行管理。在划分界限时,除了考虑美观、漂亮之外,更要从教育的角度出发来设计。活动区之间的界限有以下三种形式的划分:
其一,平面界限的划分。教师通过地面的不同颜色、图案或质地来划分不同的区域。如在娃娃家里的地面上刷上温暖的红色,在积木区的地面上铺上地毯等让幼儿看了一目了然,很快就会记住不同的区域。
其二,立体界限的划分。教师运用架子、柜子或其他物体隔离划分出不同的区域,形成封闭或开放的空间。
②各活动区之间的相容性
所谓相容性是指在布置活动区时要考虑各个区域的性质,尽量把性质相似的活动区安排在一起,以免相互干扰。美国学者布朗把活动区的性质描述为静态、动态、用水、不用水等特性,并据此把活动区归为下述四大类:
静态、用水——科学观察区、手工区、美工区 动态、用水——玩沙区、玩水区、娃娃家区 静态、不用水——图书区、数学区
动态、不用水——音乐区、益智操作区、积木区 ③各活动区之间的转换性
所谓转换性即教师在考虑划分各个区域的同时,也要考虑幼儿可能出现的将一个活动区内的活动延伸转换至其他活动区的需要创设优良的室内游戏场地是以游戏活动区的设置为核心的,当然游戏活动区的设置还要与室内其他空间甚至室外场地或空间相互配合、协调,从而营造出一个和谐的适宜的游戏活动大场地。
2.室外游戏场地的创设
室外游戏场地是儿童户外活动的场所。儿童在户外游戏,能增强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加强机体的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儿童在户外奔跑追逐、攀登、钻爬、跳跃,使身体基本活动能力得到锻炼,可以提高身体活动的协调性、灵敏性、柔韧性等。我国《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在幼儿园,儿童每日户外活动的时间不得少于2小时,寄宿制幼儿园不得少于3小时,高寒地区在冬季可酌情减少。
(1)室外游戏场地的构成
我国幼儿园室外游戏场地一般可以划分为三大区域:
① 集体活动区,主要供幼儿集体做操、上体育课,进行各种体育游戏,要求场地宽敞平整。
② 器械设备区,放置各种大、中型体育活动器械与设备,如滑梯、秋千、平衡木、爬网、跷跷板、攀登架等,以供幼儿练习与发展基本动作,锻炼身体活动能力。
③ 种植养殖区,一般供幼儿种植蔬菜、花草,喂养一些小动物。
(3)室外游戏场地的创设的注意事项:
第一,场地的地面
幼儿园户外活动场地以坚实平坦的土地为宜,既经济实用又安全。
第二,场地上的器械设备
器械设备要符合儿童的身材高度与活动能力。
第三、游戏场地的结构
在设计游戏场地时,应该考虑活动的动静交替和每个孩子的不同需要。各个活动区域应在整体中发挥不同的作用。
在安静的、活动量较小的区域,可以放置水箱、沙坑、钻圈、拱形门等设备和器械,在吵闹的、活动量较大的区域,可放置滑梯、跷跷板、秋千等器械,也可以依据地形的自然条件,构筑小山包、独木桥、铁索桥、攀登树等富有自然情趣的活动条件。从安静的、活动量较小的区域到运动量较大的、吵闹的区域,可设计一些过渡环节,使活动量由小增大。如用大石块排成“小河中的桥”,让幼儿跑过“河”,锻炼平衡的能力。从运动量较大的、吵闹的区域到安静的区域,也可设计一些环节,使活动量由大变小。当幼儿进入安静区域后,可以玩建筑游戏,可以躺在吊床上,也可以坐在摇椅上看一会儿书。在这里可以放置如大型积木、小木头房子(可容纳1~2名幼儿)等设备,还可以在两棵树之间挂一个用粗糙结成的吊床,或在树上挂一个用轮胎做成的摇椅。
室外的游戏场地,应当在促进动作和运动能力发展的同时,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尤其是想象力、创造性的发展。在设计游戏场地时,要尽量利用地形地貌的自然特点,尽量较少不必要的人工修饰,让儿童在接近大自然的环境中愉快地游戏。
第四,游戏场地的绿化
室外游戏场地要进行适当的绿化,一方面可以美化环境,改善幼儿园小气候;另一方面为户外活动场地提供遮荫,使儿童在夏天也能到户外活动。但是,绿化美化应不妨碍和有利于幼儿活动为原则。
总而言之,一个好的室外游戏场地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安全;具有较强的可探索性与可想象性;可使儿童的基本运动能力得到充分锻炼;绿化与美化适宜。
二、学前儿童游戏活动方案的设计
学前儿童游戏方案是教师对游戏活动的具体安排。教师应根据幼儿身心特点和发展水平以及本阶段的教育目标与工作重点,选择合适的游戏活动内容,并科学合理地设计出游戏活动方案。
(一)游戏目标
确定游戏目标,并使之具体化。应注意:第一,要表述清楚,角度一致,避免混乱;第二,要尽量使目标表述得体,便于操作;第三,具体,清晰地写出达到教育目标的条件。
(二)游戏准备
游戏活动的准备工作包括: 1.游戏空间的规划。2.游戏材料的准备。3.游戏经验的准备。
(三)游戏过程
主要指游戏活动的时序设计。
(四)游戏规则
主要指幼儿进入游戏环境应该遵守的活动规则,以及允许或禁止出现的游戏行为。
(五)游戏形式
常见的游戏形式主要指集体活动、小组活动还是个别活动,是室内还是户外活动。
(六)游戏评价
在游戏结束后,教师对本次游戏活动的效果进行分析,总结经验,发现不足,及时调整。
幼儿园优秀游戏案例汇编
一、小班游戏案例
案例1: 把小动物送回家
[游戏目标]
1、通过送小动物回家,锻炼幼儿小腿的灵活性。
2、能对小动物的妈妈说句甜甜的话,并能坚持到活动结束。[游戏准备]
1、录制一段节奏稍轻快的音乐,一段轻柔的音乐。
2、四个篓子:里面有小兔子、小熊、小狗、小猪图片若干。
3、上面分别扣有兔妈妈、小熊妈妈、小狗妈妈、小猪妈妈图片的四把椅子。
4、布置好活动场地:中间放着几排纸盒盖当作河里的石头,纸盒一端放着上面分别扣有兔妈妈、小熊妈妈、小狗妈妈、小猪妈妈图片的四把椅子。另一端的篓子里放着各种小动物。[游戏过程]
1、带领幼儿跟着音乐,做锻炼前的准备工作。
指导语:小朋友们,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做一做操。
2、分别出示小兔子、小熊、小狗、小猪图片。
指导语:我这里有很多的小动物,它们找不到家了,我们一起来帮助它们,把它们送回家吧!出示小兔子图片问:“你们知道小兔子的家在哪里吗?”(小河那边的椅子里)一次分别提问:小熊、小狗、小猪的家呢?(也在小河那边的椅子里)
怎样才能把小动物送回自己的家呢?(先要踩着河里的石头过河,然后再找小动物的妈妈是谁,再把小动物送回相对应的家)
3、幼儿自由游戏,教师指导。
提醒幼儿看准小动物的妈妈是谁,再送小动物。能对小动物说句甜甜的话。如小熊,这是你的家。
4、活动结束。
放一段轻柔的音乐,带领幼儿一起进行放松活动。[活动评价] 着重评价在活动中能坚持到底,并能说甜甜的话的幼儿,以及帮助小动物环境,做得对的幼儿。
案例2:酸甜苦辣
[游戏目标]
1、通过尝味道活动,体验品尝的快乐,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
2、引导幼儿观察自己的五官变化,用不同的线、形、颜色表达自己的感受,画出不同表情。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创造力,提高幼儿的绘画兴趣。[游戏准备]
1、多媒体课件一套(画有色彩鲜艳、不同味道的家乡特产。)
2、准备的食物有:大枣、梨、山楂、苹果、辣椒、糖、柠檬、大蒜、苦瓜。
3、盘子、牙签、餐巾纸、镜子。
4、彩色水笔、油画棒、白纸。[游戏过程]
一、导入:引起兴趣,导入活动。
1、请幼儿观看多媒体课件。(红彤彤的辣椒,绿色的苦瓜,黄色的柠檬„„)
让幼儿观看多媒体课件,使他们进一步了解家乡的特产;通过色彩鲜艳的画面为幼儿正确运用颜色表现不同味道作铺垫。
2、教师提问:你看到了哪些特产?你吃过这些食物吗?他们是什么味道的? 通过提问,意在加深幼儿对食物味道印象。
二、展开:
1、教师同幼儿做游戏《尝味道,猜表情》
(1)教师出示四种食物,请幼儿说出食物名称 ;再请几名幼儿到前面品尝酸、甜、苦、辣四种味道的食物,大家通过看他们的表情变化,猜一猜他们吃的是什么味道的食物。(2)幼儿猜出后,教师提问:你是怎么猜出来的?从哪儿看出来的?他们的表情什么样?(引导幼儿从眉毛、眼睛、鼻子、嘴的变化说出不同的表情)
三、结束:
1、请幼儿讲解自己的作品。(讲一讲画面上都有哪些表情,运用了哪些线、形来表现的?为什么要画这些背景?运用的颜色表现了什么?请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表述自己的作品。)
2、将小朋友把已完成的作品放在美术区,举办美术展览,幼儿相互欣赏作品。通过讲评、展示作品,扩展幼儿的思维,丰富幼儿的想象,提高幼儿绘画兴趣。
案例3: 看谁能抓住我
[游戏目标] 1.练习四散跑和改变方向跑。
2.发展动作的灵敏,协调及躲闪能力。[游戏准备] 大的操场上 [游戏过程]
1.教师和幼儿玩游戏。
教师站在全体孩子的面前对大家说:”小朋友,我在前面跑,你们一起来捉我,看谁能抓住我。”说完,教师在前面跑,孩子四散地在后面追捉,在孩子快要接近时,迅速躲闪孩子,改变方向跑。跑了一段时间,教师停下来让孩子捉住。2.幼儿玩游戏。
请一名动作发展较好,跑得较快的幼儿在前面跑,其余孩子四散追捉,直到捉住。休息后,可换人继续.注意:幼儿非常感兴趣,追得时候很尽兴,但是有个别出现过度疲劳和跌倒现象,因此教师要适当控制游戏时间和活动量。
案例4:鸡妈妈和鸡宝宝
[游戏思路]
根据小班幼儿学习数的特点,我发现孩子学数比较形象、直观。因此,设计了这一有趣的游戏思维教学活动。让幼儿通过教师所提供的特定材料来感知“1”和“许多”,使幼儿在愉悦的气氛中感知数概念。并通过游戏“找蛋”、“还蛋”来感受帮助别人的快乐。[游戏目标]
1、以游戏形式帮助幼儿感知 “1”和“许多”。
2、愿意参加游戏,感受帮助别人的快乐。[活动准备]
1、老师扮演鸡妈妈,幼儿扮演小鸡。
2、活动场地布置许多树、草(草内有若干鸡蛋和一只鸭蛋)。
3、一幅《母鸡生蛋》图,鸭木偶一个。[游戏过程]
一、找蛋
1、老师和幼儿一起学习儿歌《母鸡生蛋》。
问:鸡宝宝你们听见了什么?
2、师:哎呀,我生了许多许多的蛋不知道掉到哪里去了,请你们帮我找一找。
3、幼儿找蛋。
二、还蛋
1、引导每个幼儿找回1只鸡蛋,找到的鸡蛋放进箩筐。
2、师:你们找回了多少鸡蛋?(许多)。
3、问个别小鸡:你找回了几只鸡蛋?(1只)
4、鸡妈妈有许多孩子,1只小鸡找回1只鸡蛋,1只1只合起来是多少?(许多)
5、继续引导幼儿发现其中有一只不同的蛋。
师:这只蛋和你们手里的蛋有什么不同(颜色、大小)?它是不是(鸡)妈妈生的?会是谁生的?
6、鸭妈妈找不到自己的蛋会怎样?
7、请鸡宝宝把鸭蛋还给鸭妈妈。看看鸭窝里有没有鸡妈妈生的蛋?
三、玩蛋
1、幼儿每人拿一只蛋,随意的在地上摆弄滚动。
2、师:请鸡宝宝把蛋放回篮子里,你给我一个,你也给我一个。现在我的篮子里有多少蛋?(许多蛋)。
四、画蛋
1、师:咯咯嗒,咯咯嗒,谁在生蛋呀?(出示《母鸡生蛋》图)原来是这只鸡妈妈要生蛋了,看看它生了几只蛋?
2、师:咯咯嗒,咯咯嗒,它又要生蛋了,我们一起把它生的蛋画下来。
3、教师和幼儿一起把画贴在墙上,请小朋友以后再来给鸡妈妈画蛋。附:儿歌《母鸡生蛋》
老母鸡,真能干。
会捉虫,会生蛋。
数一数,几个蛋?
一二三,三个蛋。
老母鸡,把歌唱。
咯咯咯,咯咯咯。
咯哒咯哒咯咯哒。
案例5:小兔和狼
[游戏目标] 1.听辨小兔和狼两种不同的音乐形象,在愉快和紧张两种不同的游戏气氛中,体验随音乐游戏的快乐。
2.在游戏过程中逐步发现躲藏的规则,形成初步的自我控制意识。[游戏准备]
1.狼头饰一个;树、石头等背景四块。2.熟悉歌曲,能跟随音乐做简单的模仿动作。[游戏过程]
1.听音乐进活动室,引导幼儿熟悉“森林”场景。“今天,兔妈妈要带你们去树林里玩,快跟上吧!” 幼儿听音乐进教室,教师带幼儿在树林中随意活动。2.复习歌曲《兔子和狼》,引导幼儿有感情地演唱。
“玩得真累呀,我们快来找一个小椅子休息一下。”请幼儿坐好。
“兔宝宝们,树林里漂亮吗?你们玩得开心吗?那我们一起来唱唱歌吧!”
“一开始,我们在森林里玩开心吗?那可以怎么唱呢?”(笑眯眯地唱)“用什么声音唱呢?”
“狼来了时心里怎样?那该怎么唱?”(紧张、害怕,慢)“那我们把玩的时候的开心和狼来了时的害怕唱出来吧!” 3.感受小兔和狼两种不同的音乐形象。
“有一天,兔妈妈带小兔子到森林玩,他们唱歌、跳舞,玩得可开心啦,突然,他们看见一只大灰狼远远地走来了,听听后来发生了什么事。”(完整听音乐)“大灰狼会来干什么呀?小兔子心里怎样?那该怎么办?” “后来大灰狼走了吗?小兔子又出来玩了吗?”
(如果幼儿没有回答出来,可以再听一遍音乐,教师在听音乐过程中加以提醒。)4.了解游戏规则。
“今天,兔妈妈又要带你们到森林里玩了。等一会儿,大灰狼来了可怎么办呀?躲哪里?”(启发幼儿想出躲到大石头、大树、房子后面。)”
“那什么时候躲?歌里是怎么唱的?”(唱到“哎呀,狼来了”时)“那我们一起来试一试。”(一起唱“哎呀,狼来了”,做躲的动作。)5.完整游戏,进一步了解规则,(1)“那我们一起边唱歌边到树林里玩吧!” 第一遍游戏时,请一名老师当大灰狼。
重点关注孩子们是否能分辨两种不同性质的音乐,并作出相应的动作和表情。以及是否有孩子在藏的时候是否有声音或动的。
围到教师身边讨论:刚才某某(小朋友的名字)为什么被大灰狼抓住了呀?(说话了、动了)“那狼来了应该怎么办呢?”
“大灰狼的耳朵很灵,眼睛也很尖。那我们怎样才不会被大灰狼发现呢?”(2)第二遍游戏。
加深幼儿对游戏规则的理解。
“天黑啦,兔宝宝们,我们快回家吧!” “刚才我们玩得可真累,休息一下吧。” 幼儿回椅子随舒缓的音乐休息。(3)说说游戏规则。
“刚才兔宝宝们躲得可真好,大灰狼一只兔子也没抓到,只好灰溜溜地走了。” “你是怎么做到不被大灰狼发现的呀?”(4)改变情节,增加游戏性,进行第三次游戏。
狼:“饿死我了,刚刚明明看到这么多小兔子,怎么一转眼就不见了!肯定是躲到大树和大石头后面了。哼,我把它们都拔掉,看你们还往哪里藏!”(狼拔掉两棵大树)
引导幼儿讨论:这下可怎么办?如果我们出去玩的时候再碰到大灰狼,我们该往哪藏呢?(鼓励幼儿积极想办法。肯定孩子不一样的想法。)
“聪明的兔宝宝们,你们都想好躲的地方了吗?那我们又要去森林里玩喽!” 游戏一次。“你刚才躲在哪里啦?”
“其实,还有很多地方可以躲,不过,躲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要躲到危险的地方。” 5.游戏结束,体验游戏快乐。
“兔宝宝们,你们可真棒,都没有被大灰狼捉住。大灰狼快要饿死啦!我们快到其他地方去
玩吧!”随音乐边跳边退场。
案例6:走走走
[游戏目标]
1、练习一个跟着一个走。
2、激发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游戏准备]
1、学会儿歌
2、场地上画一个大圆。[游戏过程]
1、导入,学习儿歌
“今天我们要一起来玩一个游戏。在玩这个游戏前,我们先要学习一首儿歌。” 走走走,走走走,跟着老师向前走。不掉队,不乱走,都是听话的好朋友。
2、场地上画一个大圆
幼儿四散地站在教师身旁。游戏开始,一起说儿歌:“走走走,走走走,跟着老师向前走。不掉队,不乱走,都是听话的好朋友。”教师边说儿歌边鼓励幼儿站成一路纵队,练习一个跟着一个走,走成圆圈或其他不同的形状。[游戏规则] 幼儿必须一个跟着一个在教师带领下,沿着场地走直线或圆圈
二、中班游戏案例
案例1: 营救喜羊羊
[游戏目标]
1、巩固对常见动物主要特征的认识,并能根据动物的主要特征想出营救小羊的各种方法,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2、围绕话题积极参与讨论,大胆表述不同的营救方法,提高完整表述能力。[游戏准备]
动物剪影八个,完整背景图一幅,局部背景图每组一幅。
[游戏过程]
一、运动员出场(重点:引导幼儿细致观察,巩固对常见动物特征的认识)
1、情境导入
2、观察动物剪影,根据主要特征猜动物。
3、观察动物编号,引导幼儿有意观察记忆。
二、营救喜羊羊(重点:在情境讨论中,大胆完整地讲述自己的不同方法)
1、情境变幻(喜羊羊缺席)让幼儿猜测可能的原因(鼓励想象)
2、揭示原因:背景展示:幼儿讲述处出现的场景(引导幼儿完整表述)如:XXX被灰太郎“吊”在树上,“关”在笼子里„„(丰富动词)
3、布置任务:怎么办?谁去营救他们,怎么救,谁去最合适?
4、分组续编故事(鼓励幼儿人人参与)
5、小组交流分享(引导幼儿完整讲述,安静地倾听,小组成员可以补充)
三、羊村运动会(重点:体验救出喜羊羊之后的快乐)
案例2: 小羊迷路了
[游戏目标]
1、使幼儿知道要学习故事中的羊姐姐,听爸爸妈妈的话,外出不乱跑。
2、教育幼儿在外出游玩时,要遵守集体规则。[游戏准备]
1、操作卡片《小羊迷路了》。
2、电视机、展示仪。[游戏过程]
1、幼儿欣赏故事,教育幼儿外出时要听大人的话,不要乱跑。(1)、幼儿边看,教师边讲故事。
(2)、提问:小羊一家外出游玩时,爸爸是怎样交代孩子们的?谁做到了? 小羊应该怎么做?
2、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引导幼儿讨论在那些时候要听大人的话? 组织幼儿讨论,并选代表回答。
生活中有没有像瓜瓜一样的人,他们是怎样做的?
3、教师总结。与家人一起或小朋友集体外出时,都要听大人的话,不能单独乱跑。
[游戏规则] 外出游玩时,事先向幼儿交代游玩规则。
案例3: 看谁运得多
[游戏目标]
1、练习推小车的技能。
2、练习绕曲线走的技能。
3、具有竞争意识。[游戏过程]
1、教师示范推小车的动作,并引导幼儿讨论怎样才能推得快。
2、幼儿练习推小车绕曲线走的动作。
3、幼儿分成三条队开始游戏:推着小车绕曲线走,到达终点后把粮食运回来,看谁运得多又快。[指导重点]
1、听指令才开始出发灵活地绕曲线推小车。
2、交换小车时要注意安全,减慢速度。
3、指导幼儿绕曲线走时注意靠近线圈绕。[环境材料] 三辆小车、若干线轴、沙包
案例4: 快乐的长颈鹿
[游戏目标] 1.知道植物对人类及动物的重要作用。2.了解植物与环境的依存关系。[游戏准备]
长颈鹿头饰、录音机、音乐磁带。[游戏过程]
1.教师以长颈鹿的身份出现在大家,带领幼儿出去游戏
2.教师装作肚子饿,和幼儿一起找树叶吃.找到许多片不干净的树叶 3.肚子疼:幼儿帮忙一起找原因.原来吃了不干净的树叶
4.大家听大树(配教老师)的讲话才知道污染对大树和环境的影响 5.大家一同給大树树叶洗澡
案例5: 母鸡咯咯叫
[游戏目标]
1、学习有弹性的声音表演叫鸣声。
2、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喜爱,锻炼幼儿的创编思维
3、原有的基础上加入乐器响板,进行表演 [游戏准备]
乐谱、钢琴、母鸡头饰、大灰狼图片、响板每人2块
[游戏过程]
一、教师放音乐《小小蛋儿把门开》,让幼儿听音乐做小鸡动作进入活动室。
二、导入
1、刚才我们唱的是什么歌曲?里面的小鸡长大了会变成什么呢?(幼儿自由回答)
2、今天我们来说说母鸡,你们见过吗?
3、它怎么叫的呢?(自由回答)
三、今天老师用另外一种叫法来让小朋友学学。并出示乐谱: 咯咯 嗒︱咯咯 嗒︱(配上响板)
1、请幼儿从椅子下面取出响板学一学。
2、我们还可以换一种方法叫,教师引导幼儿创编不同的声调,并加上响板来表演。比如开心了:●● ˉ︱●● ˉ︱(响板敲的响)伤心:●● ~︱●● ~︱(轻轻的敲)
找窝:●●、︱●●、︱(时快时慢,表现出焦急的样子)生蛋:●● ↓︱●● ↓︱(表现出没有力气的那种)凶:●● ∧︱●● ∧︱(敲的有力)
3、个别幼儿上来进行表演。
三、在原有的声调上加入动作和响板的声音:
找窝→要生蛋了→生蛋中→生完蛋开心的叫。(重复表演几次)
三、大班游戏案例
案例1:泡沫戏水
[游戏目标] 1.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2.培养幼儿根据变化的背景口头创编能力 [游戏材料] 塑料泡沫制成的各种水上动物。(棕色)磁铁,小铁棒,大脸盆,水,大头针若干插到制好的泡沫玩具身上(大头针全部插入塑料泡沫中)[游戏规则] 将泡沫制成的各种水上动植物放入大脸盆中(装水),令其浮于水面,然后取一根被磁化了的小铁棒吸引泡沫中的大头针,引导它们在水上运动。在幼儿操作完毕后,用语言来描述(根据幼儿的年龄、能力提出相应的要求)。[游戏形式] 1.集体:在有组织的情况下,比比谁说的完整,编的故事完整有趣。2.个别:自由操作,自由描述。3.可用于情景讲述教学中。[游戏指导] 1.要使那只泡沫动物运动,磁化的小铁棒于上方先行于前,同方向运动。
2.注意幼儿描述时语言的完整性、正确性以及所编故事的趣味性、新颖性、合理性。[游戏评价] 1.幼儿操作与其口头描述必须相应。
2.所说的言语,语句必须完整、正确、合理。
案例2: 我是小小解放军
[游戏目标]
1、学会匍匐前进的动作要领,提高幼儿爬的动作技能。
2、发展幼儿的全身协调性和柔韧性。
3、培养幼儿之间友爱互助,克服困难的精神。[游戏准备]
1、尼龙绳结成的网3张、山洞3个、平衡木3条、小红旗3面、椅子若干
2、磁带、录音机
3、布置好场地 [游戏过程]
(一)开始部分
幼儿随音乐“健康舞”跟老师一起做准备运动,老师自编动作。
(二)基本部分
1、老师一边讲解匍匐前进的动作要领,一边示范。
2、幼儿练习匍匐前进,爬过用网搭成的通道,老师个别指导,然后请做得好的幼儿个别示范。
3、比赛游戏“我是小小解放军”
老师讲解规则:今天我们来做解放军,学习解放军叔叔过草地。每次每位幼儿先走过平衡木,然后爬过网道,钻过山洞,绕过椅子跑回队伍,拍第二个小朋友的手并站到队伍的最后面,第二个小朋友才能去。比赛依次进行,哪个队伍最后一名幼儿最先拿到红旗的为胜利。(比赛可进行2—3次)
(三)结束部分
幼儿随音乐跟老师做放松运动。
案例3:地球招聘清洁工
[游戏目标]
1、了解动物在大自然中的清洁作用,知道动物可以保护环境,有保护动物的意识。
2、初步了解地球上存在的环保问题,懂得要爱护环境,乐意尝试解决环保问题的办法。重点:了解动物在大自然中的清洁作用,知道动物可以保护环境,有保护动物的意识。难点:初步了解地球上存在的环保问题,懂得要爱护环境,乐意尝试解决环保问题的办法。[游戏准备]
地球公公一个,动物图片各一张。[游戏过程]
一、跟地球公公打招呼。(出示不开心的地球公公)
二、心存疑问,主动探索,积极讨论
1、(出示难过的地球公公)地球公公怎么了?为什么难过?
2、出示污染环境的图片。
3、请谁来帮忙清理这些脏东西呢?
三、借助多媒体,交流探讨,学习知识,发展语言
1、地球公公今天就想招聘一些动物清洁工。
2、看看谁来报名了?(认识海鸥、鲫鱼、乌鸦、秃鹫、蚯蚓)
3、你们觉得他们适合做清洁工吗?如果适合他们应该在哪个地方做清洁工?
4、出示交流表(幼儿分小组讨论,说说自己的理由)
5、分享交流
6、听故事验证结果(听听动物们是怎样介绍自己的?)
7、师幼共同交流,了解海鸥、鲫鱼、乌鸦、蚯蚓是怎样清洁地球的?(让幼儿模仿动作)
8、小朋友们,你们喜欢这些小动物吗?为什么呀?(幼儿表达喜爱之情)
9、小结:是啊!正是有了这些地球清洁工的帮忙,我们的地球又回到了美丽的样子(欣赏图片:蓝蓝的海水、绿绿的草地、清新的空气)
四、联系生活,拓展思维,发展能力,丰富语言
我们生活中还有谁也会保护我们的环境呢?(环保工人、花草树木„„)
五、情景得到迁移,意识得到增强,环境得到保护
1、地球上有那么多的动植物来清洁我们的地球,那我们应该怎样来保护我们的地球呢?(幼儿自由回答)
2、我们象小动物一样,学做一回地球清洁工,清理我们幼儿园的垃圾。[游戏指导]
1.出示图片,引出活动,为下一步活动做好铺垫,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2.结合动物图片,使幼儿在看看、说说、想想的过程中,了解各种动物。
3.教师适时的提问、引导,鼓励幼儿大胆地进行讲述,不仅给幼儿提供说的机会,而且了解动物在大自然中的清洁作用。
4.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更好地了解地球上存在的环保问题。
案例4:眼镜点火
[游戏目标] 1.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2.知道太阳是一个大火球,它能放出很强的光和大量的热,老花眼镜能聚光、聚热。3.激励幼儿长大为合理利用太阳能作贡献。
[游戏材料] 老花眼镜一副,火柴一根。[游戏规则] 把老花镜对着太阳,把火柴放在眼镜下的亮点处,过一会儿,火柴就会自动燃烧。[游戏形式] 个别操作 [游戏指导] 1.先教幼儿认识太阳。
2.在游戏过程中,不可移动眼镜和火柴。3.利用此原理,人们发明了太阳灶。
案例5: 美丽的家园
[游戏目标]
1、通过游戏培养幼儿的分工合作能力。
2、培养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游戏准备] 插接棒、粘贴板 [游戏过程]
游戏拼插“美丽的家园”
1、出示老师拼插的范例图,请幼儿观察。
2、老师提出要求:看那组幼儿用最快的时间里拼插的图形与老师的图形一样。(教师规定时间)
3、幼儿动手操作。
4、请幼儿与老师的图对照验证。[幼儿讨论]
1.发现的问题:与老师的图有什么不一样?
2.找出问题的原因:为什么小朋友的图与老师的不一样? 3.解决问题:怎样不出现这些问题?小朋友们应怎样做?
4.结束环节:幼儿重新拼插图形“美丽的家园”。
案例6:小狗汪汪
[游戏目标]
1、欣赏舞蹈《小狗汪汪》,尝试用舞蹈中的基本动作表达自己的感受。
2、在观察的基础上选择自己喜欢的动作进行模仿和表现。
3、体验“舞蹈”的乐趣,激发欣赏更多优秀艺术作品的愿望。[活动准备]
舞蹈《小狗汪汪》的碟片及音乐录音带。[游戏过程]
1、迁移生活经验,描述小狗的可爱形象,表达对小狗的喜爱情感。
指导语:你们喜欢小狗吗?你们喜欢小狗那些可爱的动作?你们会用动作表现小狗的可爱的样子吗?
2、欣赏舞蹈,感受舞蹈的情趣,喜欢这个舞蹈,喜欢舞蹈中的动作。(1)整体欣赏舞蹈,感受舞蹈表达的情趣:
指导语:刚才小朋友说出了小狗可爱的样子。有一群小朋友跳了一个舞蹈,讲的也是小狗的事情,你们愿意看一看吗?
(2)交流欣赏后的体验,表达自己对作品的情感。
指导语:你看了这个舞蹈有什么感觉?你喜欢这群小狗吗?为什么?你愿意和这群小朋友一起跳一跳吗?
(3)再次欣赏舞蹈,寻找其中喜爱的动作和情节并尝试模仿。
指导语:你最喜欢小朋友跳的什么动作?你觉得什么动作最有趣,你能试着做一做吗?(教师对幼儿做出的动作加以提炼或加工,使动作具有美感,同时引导全体幼儿都学一学)(4)欣赏老师的模仿表演,尝试和老师一样跟随音乐表演。
指导语:老师看了这个舞蹈后,也非常喜欢,就学着跳了这个舞蹈,你们想看一看吗?你们愿意都来学这群可爱的小狗吗?
3、尝试跟随碟片表现小狗的可爱形象。(1)边看碟片边尝试模仿舞蹈动作。
指导语:我们一边看录像,一边学着跳这个舞蹈。(2)教师带领幼儿听录音表演小狗的舞蹈。
【幼儿建构游戏案例】推荐阅读:
幼儿建构游戏关键经验08-14
大班案例建构幼儿园09-15
幼儿园大班建构游戏教案《九龙公园--组合》及教学反思08-21
幼儿园大型建构区教案11-26
幼儿园建构室管理制度11-07
从水管漏水开始的建构幼儿教师教育随笔06-04
中班建构游戏:船08-14
幼儿优秀游戏案例11-18
幼儿自主游戏案例分析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