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游戏与发展

2024-11-02

幼儿游戏与发展(通用12篇)

幼儿游戏与发展 篇1

“玩是儿童的天性, 学是学生的天职。”游戏对幼儿来说是一个开始探索客观世界的过程, 它可以促进幼儿对新知识产生兴趣, 帮助幼儿扩大知识面, 陶冶情操, 对幼儿身心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游戏融教育与娱乐于一体, 幼儿之所以特别喜爱游戏, 主要是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决定的, 寓教于乐是幼儿身心得到全面发展的最佳途径。在幼儿教学中, 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游戏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一、游戏能满足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

1. 游戏可使幼儿的身体得到锻炼, 也有利于幼儿的生长发育

游戏大多是在自然环境中进行的, 幼儿从室内到室外, 活动范围宽阔了, 运动量自然也增加了, 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也增强了, 并且促进了消化系统的发育, 加速了新陈代谢。而且, 游戏中的各种动作可增强幼儿体质, 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有益于幼儿身体健康。

2. 游戏能够使幼儿的个性得到培养

游戏能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 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在游戏中, 幼儿始终是自由自在、毫无心理压力的, 可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容易获得通过自我努力而成功的喜悦和自豪。这种积极的情绪体验, 使幼儿的求知欲及心理发展需求得到了满足, 促进了其个性的和谐发展。

3. 游戏能使幼儿的审美能力和良好情感得到发展

游戏就是幼儿萌发美、感受美、创造美的一种特殊审美活动。如在角色游戏中, 随着游戏主题和构思的发展, 幼儿的情绪情感体验更加丰富、深刻。在平常的游戏当中, 幼儿可以自由支配物体, 操作材料, 大胆创造, 并能在创造过程中获得自信, 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游戏还为幼儿提供了学习理解和接纳他人情感的机会, 使幼儿知道了如何在适当的时候表达自己的感情。

4. 游戏能使幼儿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得到发展

游戏对于幼儿来说, 能建立幼儿的自信心。幼儿可在游戏中学习解决问题, 体验到克服困难达到目的的快乐。当幼儿在游戏中通过自己的行为对人或物产生影响时, 就会感到自己是有能力的人, 会获得成功的喜悦, 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二、游戏可满足幼儿智力发展的需要

1. 游戏可使幼儿的感知能力得到培养

游戏能帮助幼儿认识周围事物, 增长知识。游戏是幼儿对生活的反应, 幼儿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兴趣与好奇。游戏可使幼儿接触到玩具等物体材料, 通过自己的感知, 了解物体的特征、性质和用途, 同时获得知识和经验。游戏加深和扩展了幼儿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幼儿正是通过做游戏来操作游戏材料, 培养自己的感知能力, 感受大千世界, 获得生活知识和学习经验的。幼儿在游戏中可以进行各种各样的实际操作和学习探索的活动, 能在游戏中积累的基本常识和实际操作经验, 从而能够帮助幼儿去解决日常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随着幼儿感知能力的提高, 幼儿的悟性也会越来越高, 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遇到问题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越来越强。

2. 通过游戏可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幼儿正处于知识学习和积累时期, 他们对生活中的现象和事物都充满好奇, 常用自己的眼睛观察、探索世界。角色游戏是幼儿对成人社会生活观察结果的再现, 幼儿没有对生活进行仔细观察, 就无法在角色游戏中对生活情节进行再现。思维游戏为幼儿准备了一些有利于操作的材料, 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可边操作边观察, 通过观察提高思维能力, 使幼儿不仅获得知识经验, 更重要的是学会观察、学会做事、学会解决问题。

3. 游戏可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游戏可调动幼儿的思维和想象, 使幼儿在轻松的游戏氛围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虚拟性或象征性是游戏的普遍特征, 游戏给幼儿提供了想象的充分自由和空间。在游戏过程中, 幼儿可以通过玩具等媒介扮演各种角色, 发展游戏情节, 展开自己的想象。有趣的游戏, 活跃了幼儿的想象, 促进了幼儿想象力的发展。

4. 游戏可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游戏是幼儿自主探索的活动, 无强制的外在目的, 伴随着愉悦的情绪体验, 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给幼儿带来美好快乐的创造体验。游戏为幼儿创设一种自由、宽松、民主的氛围, 使他们大胆想象、自由思索, 培养了幼儿的创造力。

三、游戏可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

游戏是幼儿社会化的重要途径。人是社会中的人, 这就要求幼儿要有一定的社交能力。游戏是幼儿通向现实世界的桥梁, 能促进幼儿社交能力的发展。游戏中同伴之间的协作, 使幼儿能考虑和接纳他人的观点, 协调彼此的行为, 使幼儿与同伴和平交往, 促进幼儿互相谦让、协调合作等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 并在一种公平的、积极的氛围中学会互相尊重和照顾, 逐渐掌握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规则。游戏作为幼儿的基本活动, 使幼儿的社交能力得到发展。

综上所述, 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 是幼儿学习的基本方式和获得发展的最佳途径, 幼儿各方面的发展是在游戏中获得的。因此, 游戏对幼儿身心发展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幼儿会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 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会越来越强, 接触的知识和生活面也越来越广, 所以我们要根据幼儿年龄的不同特点, 将游戏的积极作用发挥得更好, 以游戏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 使幼儿各方面的发展得到提高, 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摘要:游戏是一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要求的活动, 它可以促进幼儿对新知识产生兴趣, 帮助幼儿增长知识, 放松心情, 开阔视野, 培养审美意识和高尚的情操。所以, 游戏对幼儿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幼儿游戏发展

幼儿游戏与发展 篇2

建构游戏因其材料的低结构和多样性、发展功能的全面性而成为幼儿园的经典游戏。在当前幼儿园建构游戏中,有的教师只重视游戏材料的投放和幼儿的作品效果,无视幼儿的建构过程;有的教师不知道如何观察与分析游戏中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忽视幼儿的个体差异……因此,教师亟需获得与幼儿游戏场景密切联系的实用性观察和评价方面的专业支持。

鉴于此,我们通过专业学习、换位体验、多元研修、案例撰写等方式,发挥基于真实情景和解决现实问题的园本教研的独特功能,帮助教师做到眼里有孩子、心中有标准、手上有技术,逐步看见游戏中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一、专业学习

在建构游戏中,影响幼儿建构游戏水平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幼儿建构游戏的关键经验是什么?如何借鉴这些关键经验来发现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并有效地指导幼儿的游戏?我们尝试开展了“文本学习―观察应用―梳理与调整”的螺旋式研究,以激发教师的专业思考,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一)明确有关幼儿建构游戏的关键经验

1.文本学习。

首先,我们请教师观看一组不同年龄班幼儿搭建的作品照片,按照幼儿的搭建水平进行排序并说明理由。然后,提供给教师两个学习文本,即刘占兰研究员和刘焱教授关于幼儿建构游戏的研究资料,让教师在仔细研读的基础上对原有认知作出修正。教师们通过文本研读丰富了关于幼儿建构游戏的关键经验的认知,为观察和分析幼儿建构游戏打下了理论基础。

2.现场观察及分享。

教师回到真实游戏情境中,观察、收集幼儿搭建的不同作品的图式,集中分享。在分享中,教师发现了问题,如:平?属于比较低的建构水平,而覆盖与平铺看上去差不多,为什么说覆盖是较高水平呢?针对这一问题,我们结合房子作品进行现场分析,使教师明白:平铺指的是水平面的重复搭建动作,而覆盖指的是对“房子”的外立面进行的装饰和美化。覆盖能让“房子”遮风挡雨,同时拥有独特的造型和稳定的结构,因此覆盖是一种较高的技能水平。这种基于现场观察的分享直观明了,教师很容易接受。

3.梳理幼儿搭建图式的发展路径,并进行创造性运用。

随着观察的持续进行,教师也发现了搭建图式间的递进关系,即幼儿每个新技能的获得总是从上一个梯度的旧技能发展而来。教研团队将技能排序与班级个体儿童的创作进行比照后,又细化出20种典型的搭建图式,并按照空间结构水平和作品技能的发展进行分类,梳理出了各种技能的发展路径。如堆积技能的发展序列为叠高、搭台阶、砌墙、间隔堆积、架空、盖顶……图文结合的典型图式直观生动,可以帮助教师判断幼儿处于哪个搭建技能发展水平,并预测发展的大致路径。如解读大班户外建构游戏“地道与碉堡”(详见本期案例)时,教师将体现线状、桥式、穿插、复杂组合等技能的四次典型作品与空间结构水平相对应,不仅看到了幼儿建构水平发展的路径,还看到了幼儿游戏情节和运动能力的同步发展。

(二)树立建构游戏能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理念

教师对幼儿发展的感知也有差异,有的对幼儿动作发展敏感,有的则对幼儿语言发展敏感……这些差异会影响教师客观而全面地分析幼儿游戏中的学习与发展。因此,我们通过和教师一起学习文本、观看视频、观摩幼儿活动、分享交流等途径梳理有关儿童发展的知识,帮助教师树立建构游戏能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理念。

我们组织教师阅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儿童游戏通论》《作品取样系统》等文件和书籍,寻找建构游戏可能包含的那些独特的促进幼儿发展的功能以及教师在游戏中的观察要素,引导教师把学习资料上提到的需关注的点分“想到的”和“没有想到的”两列进行梳理,重点针对“没有想到”的点梳理出小中大班幼儿的发展特点,再分组交流讨论……这样的培训不仅让教师进一步明确了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也使教师树立了建构游戏能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理念。

经过梳理提炼的建构游戏观察要素(如下表),可帮助教师形成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图景,从而使教师可以在具体游戏情境中迅速地找到相应的观察要素,并围绕这些观察要素持续地分析幼儿的游戏情况,看到幼儿建构方面以及其他方面的学习与发展。

二、换位体验

换位体验是指创设游戏情境,让教师站在幼儿的角度去操作、体验,通过教研员或园长的指导使其学会换位思考,了解幼儿的需求,反思并调整自己的教育理念和行为。比如,教师开展了“城堡”主题搭建游戏,并围绕搭建过程中的典型事件进行讨论与反思,有了以下一些体会和认识。

(一)幼儿搭得比教师好

第一次,教师每人独立搭建一座城堡,结果造型雷同、呆板。反观孩子搭建的作品,发现城堡设计大胆、造型多样,想象力和搭建能力远超教师。

经过对比分析作品,教师被幼儿的创造力震撼了。这时我们引导教师反思:为什么成人的作品不如孩子?既然教师不如孩子搭得好,那教师又怎么引导孩子?在孩子进行建构游戏时,教师到底应该怎么做?在探讨中,教师自觉地提出了“先观察读懂幼儿的发展和需求,再进行个性化的支持”“不要加入太多的成人想法,不要随意指点”“要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等想法。

(二)幼儿需要丰富的生活经验和表象支持

第二次,教师四人一组合作搭建。为搭出与众不同的作品,有的组在推倒重来中逐渐形成一致的方案,有的组用了好长时间还只搭了一堵围墙,只有第三组很快完成了一座尖顶的城堡。但有的组不服,说:“第三组是作弊的,刚才有人偷偷地用手机搜图片,他们是照着图片搭的。”

幼儿游戏与发展 篇3

一、尊重幼儿的游戏创想,提供适宜的游戏材料与帮助

我们知道角色游戏是幼儿的典型游戏,是幼儿自发、自主地与空间、材料、玩伴相互作用的象征性、创造性、社会性活动,是幼儿模仿成人生活的一种游戏。我们以“时尚宝贝服装店”为例来进行说明。在第一次游戏中,孩子们提出了想开一家服装店的想法,于是孩子们收集了一些小时候穿过的衣服和小衣架、购物袋,从幼儿园资源室找来了一个大纸箱和两个水管做成的栏杆架子投放其中。他们开始讨论如何来布置服装店,如何设计服装店名的挂牌。讨论后他们从班级的材料超市找来万通板、彩色卡纸、水彩笔和一些装饰物品,整个活动孩子们自发、自主、自愿地参与。看得出孩子们积极的参与互动是孩子们最开心的时刻,他们迫不及待地想开展“服装店”这个游戏。

第二天上午“时尚宝贝服装店”如约而至地开张啦!果果和妞妞他们很荣幸地成为导购员与收银员。在游戏中他们两位很热情地接待顾客,当游戏刚开始顾客并不多的时候,果果小朋友马上意识到可以做宣传,于是很大方地叫卖:“快来买,快来看,我们这里有一批质量很好的童装,今天促销买一送一。不要错过好机会!”叫卖的同时她们两位还能给顾客推荐不同款式的服装,叫卖声果真很有吸引力,马上招揽来许多顾客。可当客人问其价格,导购员茫然回应:“就是买一送一。”对于每件服装的价格两位孩子没有明确的定位,她们全然不知“买一送一”真正的意义。游戏结束后两位孩子将服装一股脑儿全部往纸箱里堆放。虽然显得有些杂乱但是孩子们很努力很迅速地将服装整理好。在分享交流环节孩子们都说出了自己的心声并把游戏中看到的事情与大家一起分享,孩子们在整个买卖过程中感受到的更多的是一种与同伴与材料衣服互动的快乐。她们在尽情享受、尽情分享自己现有的经验。在“服装店”这个游戏中我们发现了其不足:

1.服装的种类摆放杂乱,不懂得如何有效地进行分类。

2.导购员与收银员对服装的价格没合理的定位,导致许多顾客打包了服装随意地给钱就离开。

3.收银员、导购员的工作职责没有合理分工。

教师要给予如下支持:

1.带孩子们参观幼儿园门口的丽婴坊专卖店,帮助幼儿丰富服装的相关经验了解其服装的分类方法。

2.通过观察服装吊牌及价格,有效激发幼儿学会自己设计服装吊牌。

3.招聘服装导购员并通过讨论绘画的形式制定工作人员职责,将亲子制作的不同颜色的动物服装当作工作服使用。

在整个游戏的开展与调整的过程中,孩子与材料的互动是自发、自愿的,在幼儿设计服装吊牌的过程中,幼儿成功地运用了“替换”的这一巧妙构思,较好地达到了幼儿想要的预期效果。对于幼儿的游戏创想我们秉承尊重支持的态度,鼓励幼儿大胆地去尝试,这过程不仅能使孩子们的游戏情节得以充分开展,而且在共享交流成果的同时有效地激发幼儿产生了“明天再玩”的欲望。幼儿与材料的互动过程只有当教师用善于发现的眼睛去看幼儿、用不断思考的头脑去解读幼儿的时候,才能真正走进幼儿的世界,理解他们的行为和想法,顺应幼儿的游戏方式帮助他们不断提升已有经验。

二、满足幼儿的发展需要,提供多元的游戏材料

随着孩子们对服装店游戏兴趣的愈加浓烈,他们自主要求开展“服装创意DIY”服装加工厂,基于幼儿的兴趣和发展,我们不仅共同收集了各种各样的低结构材料,如:树叶、彩纱、塑料袋、纸皮、报纸等,而且还投放了各种纯色的T恤让幼儿自主彩绘。为满足幼儿的不同需求,此次亲子创作活动不仅可以让孩子们与家长有了更好的交流接触,还可以参与其他组家庭活动中,感受不同家庭的活动气氛和创意。最后不管是彩绘作品还是环保作品的呈现,大家都惊叹不已,在短短的一个半小时内大家齐心协力,努力合作,完成了一件件精彩纷呈的服装!

创作后的服装孩子们自发地投放到服装店玩起服装店升级游戏来。但是在游戏中我们观察发现顾客在试穿服装中发现很多单一塑料袋制作出的服装尺寸不够合理,原生态材料如:树叶、蔬菜做出来的服装不好保存,缺乏牢固性……。

教师给予的支持有:

1.创设服装加工厂,提供材料超市,让幼儿自主选择服装的配饰进行大胆的创作,从而不断提高幼儿审美表现,进一步丰富了服装创作的实践经验。

2.将“真人T台秀”小舞台创设在幼儿园的笑脸墙前,幼儿自主地将自己的服装大胆展现,从而有效地满足了幼儿好表现的欲望,同时让我们的材料更加的多元、开放。

基于幼儿的发展需求,我们创设材料超市,提供多元的低结构材料,通过一个学期的尝试与探究,我们发现自主的材料选择,可以给幼儿创造较为宽松、没有压力的游戏环境,提供较多的动手动脑以及自我表现的机会,而且又能满足幼儿好游戏、好表现,使幼儿通过自身积极主动地与材料互动,激发他们探究欲望。

三、引发幼儿探究材料兴趣,有效获得全面发展

游戏反映着幼儿的生活经验,幼儿在游戏中与材料的互动上又有怎样的联系呢?在研究与幼儿共同探索、操作中我们不难发现,幼儿在游戏性区域活动中最直接的就是与材料的互动,选择那些与幼儿生活完全陌生的材料,在整个游戏中幼儿在游戏中会呈现出“探究”的过程例如:在彩绘T恤过程中幼儿使用的丙烯颜料是否容易清洗掉?选择什么样颜色T恤彩绘合适?当然在整个游戏中若得不到有效的相应支持,那么幼儿将缺乏驾驭的自信;选择幼儿平时随处可得的材料也就是所谓的低结构材料孩子在游戏中常常孩子就会出现无趣缺乏竞争与挑战;例如:孩子们在开“时尚宝贝服装店”的过程中刚开始选择现成的服装,很快一个游戏结束后孩子就不能满足于现状,马上提出要自己来设计服装,因此在整个游戏性区域活动中我们教师应该提供“说近非近,说远非远”,有挑战性的一些材料如:彩纱、各色布艺等,这些材料低成本而又富有挑战性。当然我们作为教师应该时刻关注幼儿与材料的互动情况,把握材料“度”的投放问题,关注幼儿的生活及应用已有的经验引发幼儿对材料的探究兴趣。

总之我们在整个游戏观察研究过程中倡导的是用游戏的方式激发幼儿与材料的有效互动,激发幼儿的探索行为及学习兴趣,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有效获得全面发展。

通过“参观服装店、制作服装、服装店游戏的开展”,我们创设了一个基于幼儿兴趣、满足需要、推进幼儿发展的这样一个积极主动、开放、多元、有生命力的材料超市。在幼儿与材料的互动中我们更多的是引导孩子对话交谈, “请你想一想”,“请你试试看”,“还想做什么”,用这些亲切的话语引发孩子们的想象,在这互动中孩子们产生更多新的创意与想法,比如:用吸管和干树叶制作成项链与服装进行搭配等,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与材料尽情的互动碰撞出无穷的火花与智慧。在“环保时装”的制作过程中我们投放了多层次的游戏材料供幼儿自主选择、大胆探索、自主创造。在“服装店”游戏里,我们调整了游戏的空间,有效保证幼儿的游戏开展。这样的创设与材料的积极互动,更加彰显了我们幼儿园的办学理念:尊重、开放、多元、参与。

幼儿游戏与发展 篇4

一、为什么导引

上个学期,西安分园将研修主题定为“户外幼儿自主性游戏”,在操场一角增添了轮胎、竹梯、沙包等低结构材料。一开始,中班的孩子对于这些可以随便折腾的材料非常感兴趣,特别是轮胎,不厌其烦地搬轮胎、滚轮胎、骑轮胎;把轮胎当床,当沙发,当锅子,把轮胎一个接一个排成“路”,满足于周而复始“走过轮胎路”。在玩轮胎的过程中,也会摆弄梯子和沙包,把梯子搭到墙边玩爬梯子,放倒在地上玩跳格子;把沙包当米袋扛,当坐垫躺……中班幼儿对材料的利用还停留在比较简单的操作以及周而复始的重复阶段,等到学期末时,孩子们对这些材料玩腻了,参与轮胎游戏的积极性明显下降。

二、导引时机——何时导引

到了本学期的第四周,有部分孩子已经明确表示不想玩轮胎了,在这个游戏场地玩起了“打仗游戏”:用手比划出“手枪”来,在场地里互相射击。到了第五周,更多人离开了轮胎游戏加入到打仗游戏队伍中来,简单的射击情节使得孩子们大部分游戏时间都在互相追逐打闹,加上中班孩子的年龄特征,自我控制的能力较弱,导致争执和攻击性行为常常发生。

这个时候,教师不能只保持观察状态,除了及时阻止攻击性行为的发生之外,必须及时介入幼儿的游戏,以促进游戏主题向“有趣、有意、促成长”的方向发展。

三、导引方法——怎样导引

教师通过提供仿真的游戏材料、适度营建仿真的游戏场景支持幼儿的游戏,以具体的活动情景配合适度的语言引导,引发更多不同的游戏假想活动,促进幼儿“尝试性行为”的发生,有效地支撑与推进中班幼儿自主性游戏主题的发生与发展。

在幼儿的自主性游戏中,“管住嘴”并不说真的什么话也不能说,教师完全保持沉默也不是尊重幼儿游戏的表现;“管住手”也只是避免教师对幼儿的游戏自以为是的“指手画脚”,但是在充分观察、分析的基础上,对游戏有推进作用的事还是该做的,“该出手时就出手”。

四、具体策略

1. 提供仿真的道具,促生游戏主题——前置的显性支撑

中班幼儿虽喜欢象征性游戏,但他们的角色意识不强,常常需要从环境中或者与角色相关的游戏材料上获得提示。教师并没有对孩子们的“打仗游戏”给予任何评价,只是为幼儿提供了迷彩服、迷彩帽、玩具枪,并允许他们把玩轮胎的场地当成“战场”,申明一切材料都可以在“打仗游戏”中使用。

在中班游戏中使用“高结构、高仿真”的迷彩帽与冲锋枪等游戏材料,符合中班幼儿直观形象的思维特点,能帮助他们在游戏中获得与生活经验的链接,支持遐想的游戏扮演,获取真切的游戏体验。由于教师提供的材料与成人中流行的“CS野战游戏”装备类似,在第六周里,孩子的“打仗游戏”就进化到了“CS野战游戏”。

2. 提供经验的支撑,促进游戏情节——后置的隐性导引

在“野战游戏”中,孩子们仍重复着互相射击、追逐打闹的情节。不过他们对于现在拥有的武器冲锋枪与用手比划出的“手枪”的不同之处还是很明确的:冲锋枪射得更远,攻击力更强,所以,追逐的空间扩大了,“敌我双方”不再总是“打成一团”,而是出现了“阵营”:你们在那边,我们在这边。这个时候,教师提供了成人“CS游戏”里“两军对阵”的照片,让幼儿观察“怎么打仗”,使得孩子们在攻击之余,关注到了“防御”:得让自己有躲藏的地方。于是场地边被冷落了很久的沙包、轮胎等材料又被利用了起来:游戏发展到“搭建防御工事”的环节。不过对于低结构材料的组合与利用仍停留在“保护、遮蔽”的目的,游戏情节也局限于躲入防御工程互相打枪。热衷于“防御工事”三周之后,孩子们对“野战部队”的兴趣明显下降,又趋向于跑出空地互相追逐打闹。

3. 提供拓展的契机,促发游戏思路——平行的参与式导引

中班幼儿非常喜欢象征性游戏,他们在游戏中常把自己想象成一个特定角色,并赋予这个角色特定的含义。他们喜欢“野战游戏”是因为在游戏中,“我”就是野战部队的队员,就是最勇敢、最棒的人。教师借助孩子的这种心理年龄特点,以“野战部队”队长的身份出现在幼儿面前:你们是野战部队的战士吗?敢不敢接受挑战?孩子们一下子就来劲儿了:什么挑战?队长出示了“作战地图”:用轮胎、梯子以及辅助物组成的障碍路,并在帮助幼儿分析障碍路的“起点、方向、障碍”各要素之后,导引他们利用轮胎、梯子等材料搭建障碍路,并在大家成功越过障碍路之后,鼓励幼儿增加障碍路的难度,继续挑战。由于有了“野战队员”这一角色含义的支撑,孩子们将这种“挑战”的氛围延续到了自主游戏时间,一次又一次的设计、搭建,从路的长度、障碍的高度以及数量等方面进行挑战,以此引发对轮胎、梯子、沙包等低结构材料各种功能的挖掘。于是游戏拓展出了各项可以增强身体素质的体育游戏内容。

五、研修感想

1. 根据幼儿兴趣点和游戏发展中产生的需要,及时提供材料,支撑幼儿的游戏

游戏进行到第十一周,孩子们在挑战障碍路难度的同时,产生了“竞争”的意识:谁搭建的障碍路更难更有意思,游戏渐渐有往“对抗”方向发展的苗头。教师预设提供更多设置障碍的材料,能满足有可能生成的“CS对抗”中“前进中隐蔽”的需求。

因为一次小损伤,孩子们提出了“接受护理”的要求,后期计划增添迷彩帐篷、便携医药箱、防护网等,期待“野战医院”“战地文工团”等新的游戏主题的生成。

2. 根据孩子活动的进程,满足孩子对拓展场地的需要

中班幼儿由于游戏主题的拓展,对游戏场地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希望能有更大的活动场地。后期计划改建幼儿园整体户外环境,将整个幼儿园户外场地(沙地、大型滑梯、攀岩墙、后操场、教学楼两边过道等)纳入游戏范围之内。

幼儿游戏与发展 篇5

第一章

游戏有何重要性

一、不是进行所有的游戏

并不是所有游戏都对儿童有益,只有高水平的、复杂的游戏才是对儿童最有益的。幼儿的游戏有三种水平:

混乱失控的游戏;

简单重复的游戏;

有目的、复杂的、能够让儿童聚精会神的游戏。(儿童的眼睛是明亮的。他们表现得精力旺盛、兴致高昂;他们的声音虽然大,但却不过分。他们会有一物多用的创意;他们相互协商、相互妥协;他们会持续进行游戏)

二、教师是关键

教师的任务:提供大量的时间、空间、材料。支持和引导儿童参与安全的、具有社交成功感的、有目的的、有意义的和具有想象力的游戏。——支持和促进儿童的游戏,使之真正对儿童有益。

本章收获:了解了游戏有三种水平;在游戏中教师是关键。第二章

将理论运用于实践

一、.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可以用来解释游戏的三种水平。例如当儿童进行胡乱无序的游戏时,他们的安全感需要没有被满足。在角色游戏中,我们能看到孩子对社会、对群体的归属感。建构游戏能让儿童产生自尊感。“在许多类型的游戏中,当儿童发展出高水平的认知能力和汲取到各种各样的知识、信息并创造性地运用它们时,我们都能看到儿童的自我实现。

对于教师而言,观察儿童游戏并且识别哪种需要在游戏中体现得最明显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努力建立一种充满关怀的师幼关系并且营造班级集体感。(这一点让我想起了吴晓丽老师班上的氛围)

二、”同化“和”顺应“

同化:对新信息的吸收

顺应:对自己思维的改造

在混乱失控和简单重复的游戏中,儿童的同化模式超过了顺应模式。他们不会运用自己的质量去改变思维或者尝试新的经验。对教师而言,观察幼儿的行为以及了解他们是否真正在游戏时进行更为复杂的运用新信息的活动,即顺应活动,而非同化活动,是非常重要的。

三、维果茨基认为高水平的游戏有三个主要特征:

儿童创设了一个想象的情境;分担和扮演角色;遵循与角色相关的规则。这能帮助儿童自我调节能力的发展。

四、混乱失控的游戏

特点:1.儿童的声音很大,音调很高;2.肢体接触较多,有时儿童的行为处于危险的冒险行为的边锋;3.极端的欢闹—儿童不可控制地大笑和咯咯傻笑;4.争议较多,经常导致身体伤害或情感伤害。

案例:玩沙游戏(P16)

促进儿童游戏的目的应该是帮助儿童进行更高水平的游戏,而不是单纯地干预、打断儿童的混乱失控游戏。将儿童分开、将材料拿走或者结束游戏应当时最后的选择。教师不能武断地视作儿童的问题,而应该问问自己:我用何种方式进行干预才能使儿童的游戏发生改变?我应该为儿童提供什么方法、材料或者我该如何参与才能使儿童的游戏变得安全和受控制?

五、简单、重复的游戏

处于马斯洛需要层次中的安全需要,但它不一定会包含许多角色扮演游戏情形中的社会协商行为、问题解决的能力等。这种游戏可能是因为缺乏内容丰富的游戏经验和试图模仿自己拥有的媒体经验所导致的。这种游戏容易被教师忽视,需要教师认真观察幼儿。

六、富有成效的高水平的游戏

特点:(P21)

在高水平游戏中,幼儿有”心流的体验“。心流:当一个人的全部都在身体和心灵的充分运作中舒展开来,其所作所为对其自身来说都具有充分的意义和价值。在精神能力和肉体能力和谐的汇聚中,将生命最终发挥到了极致。

七、最佳心流(flow)

类似于最近发展区。第三章

游戏的计划

一、创设一个有序的游戏环境

布置教室和投放材料的方式是制定游戏计划的重要方面。彼此独立且组织有序的区域能给儿童以安全感和明确的目标感。布置得井然有序的教室能传达一种秩序感和结构感,为儿童充满创意地操作游戏材料提供最大的发挥空间。

二、提供吸引儿童参与的材料:1.开放性材料;2.反映儿童的文化生活。“教室要了解儿童在其所在社区的生活经验,并且要为他们提供能反映其生活经验的材料,这是摆放材料或玩具架、设置游戏区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三、改变材料

如果一个区域需要改变,将看到以下信号:

*儿童忽略某个特定区域。

*儿童厌倦现有的游戏资源(他们可能会直接说出他们觉得很乏味,或者在彼此的互动中表现出厌烦,抑或自己动手改变区域的布置,如拿进来一些新材料或发明出不同的玩法。)

*儿童在游戏区的活动不如之前那样踊跃、富有建设性。

教师可以通过更换这些材料来支持儿童的游戏兴趣和发展需求,或者提供与班级中已经生成的某个探究主题或项目主题相关的材料。

在各个区域投放材料的建议:如在积木区投放卷尺和码尺;在厨房摆放烹饪书和超市广告单;在操作区投放不同机动车的图片。在角色区,设置“道具盒”,将游戏场景从家庭转换成医院、餐馆或兽医院。应该何时投放某一组特定的道具,取决于儿童在活动中表现出的兴趣,即将进行的参访活动或即将到访的特殊客人,或者仅仅是教师觉察到时时候做出改变了。

更换游戏材料,既可以保持材料的趣味性,又不会给儿童带来过多的压力。比如周期性地更换操作材料。

案例:刷子洗石头

*提供各种各样的刷子、海绵及布料;除石块以外,还可以投放其他自然材料在水里,如松果、树枝、贝壳等,让幼儿比较哪种工具最适合清洗哪种物体,还可以讨论物体的浮沉问题。

*让儿童刷洗石头,然后晾干,对比干湿石头的外观有什么不同,并将幼儿的描述记录下来。

*蛋彩画颜料或水彩在石头上作画,然后在把石头清洗干净,观察水的颜色是否发生了变化。鼓励儿童留意用了多大的力气和多长的时间才能把石头刷干净。

教师还可以通过提供材料使用的新颖方式促进幼儿的兴趣。

四、制定游戏计划

课程计划应包括每个游戏区的教育目标,以及达到目标所需要的材料。(P35 图3-7)

书面计划有助于教师了解儿童对哪些活动兴趣浓厚、参与程度高,究竟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在教师思考下一步工作以支持儿童的游戏、提高游戏质量时,书面计划能反映教师的反思过程,促进教师团队间的对话。

本章感受:教师需要制定游戏区的计划,根据幼儿的兴趣、参与程度提供材料、更换材料,促进幼儿游戏水平的不断提高。

第四章

帮助儿童作出选择的方法

有时候,教师会认为游戏就是一天当中没有组织性的活动。但是,教师精心创设的游戏环境和精心投放的游戏材料都是有组织性的表现,这些能向儿童清楚地传达信息:应该如何使用游戏空间,以及游戏材料是如何组织和投放的。(这一个观点值得和班级老师好好分享,强调了教师对游戏区的计划)

一、帮助儿童作出有意义的选择

对幼儿教师来说,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是要规划儿童的游戏选择,使儿童超越混乱或简单化的游戏,而对自己的世界进行更深入、更广阔的探索。所以,幼儿园并没有真正的自由游戏,也没有真正的自由选择。相反,教师已经认真地思考过该为儿童提供哪些选择——选择哪个游戏区、选择区域中的哪些游戏材料以及选择如何使用它们。

二、确定作选择的程序

儿童选择游戏的过程的安排方式包括:

*让儿童说出他们想玩的区域并且不限制儿童的分组方式(开放性的选择)

*控制每个区域中儿童的数量。

*运用某种选择面板,让儿童直观地看到自己的计划。

*替儿童作选择,同时也允许儿童作其他选择(“哪些事必须做的”和“哪些事可以做的”)

教师可以选其中一种方式,也可以综合几张方式,灵活性运用是非常重要的。

三、帮助儿童作出开放性的选择

开放性的选择,会给儿童提供更多的社会性协商、与同伴分析与合作的机会。但是这可能不适用于所有儿童,三岁和四岁的儿童也许就无法驾驭开放性选择,因为他们还不具备协商和分享的社会性技能。但是,为儿童提供开放性的选择,让他们运用高水平的社会交往技能,是教师应当树立的目标。

四、在区域中设定人数限制

(限制人数的方法有很多,这对我们幼儿园老师来说并不是太大的问题。)

在某些区域,游戏材料是有限的。我们可以建议他们把自己的名字写在该区域的等候名单上。对于那些等待的儿童而言,这为他们提供了一种心理保障,而且也是一种有意义的书写经历。儿童完成这一区域游戏的活动后,有责任区查看等待名单上的下一个是谁。(我觉得这种方式适合5~6岁的孩子)

五、使用选择面板

六、替儿童作出一些选择

“ 寻求儿童兴趣与教师主导之间的完美平衡点,对教师来说是一种挑战。”教师主导游戏是为了解决游戏中混乱、低水平的游戏,或者是为了促进儿童之间的交往与互动。案例:金色票证

七、游戏中的规则

规则要简单、全面并且可行,使用正面语言描述。规则要便于儿童记忆以及教师执行。下面这三条简单的规则可以囊括大部分的行为和期望:

*我们要确保自身的安全。

*我们要很好地保持室内外环境。

*我们要相互帮助。

如果在某一个区域发生了比较严重的问题,这个区域的活动规则就应该重新制订。

八、吸引儿童注意的信号

(这对于我们的教师来说,问题都不大)

九、为游戏深入发展留出充足时间

“让儿童可以进行深入游戏的游戏时间,是教师送给儿童最好的礼物。“

当你怀疑时,请相信游戏,它是儿童的课程。那些零星、松散的或者是随时可能被打断的游戏也许需要教师的干预,但是那些高投入的、复杂的游戏并不需要教师的介入……”

那些打断游戏的成人,不管他们的动机如何,通常会过于心急以至于不能很好地关注儿童游戏的目的。需要牢记在心得是“慢下来”。催促儿童就是欺骗儿童。当我们关注儿童在游戏过程中发生的事情的时候,我们就能最好地了解儿童,最多地帮助他们。

(这两段话其实反映了教师对于游戏的认识、观念和态度)

第五章

与儿童互动,促进游戏发展

本章关注的焦点是教师的行为,重在探讨哪些教育手段可以提升儿童的游戏水平。教师有多种组合教育行为的方式,采用哪种方式取决于他们对个体儿童的了解,特定时期的教育目标以及儿童对其干预的反应。

案例:扔玩具熊

一、有目的地教学

目的意识和游戏室相伴相随的。

反思性的教学实践:观察、反思、制定计划和实施计划,这是一个持续的行为周期。

《0~8岁幼儿教育方案的发展适宜性实践》:P58~59

*认可儿童的行为和语言。

*鼓励他们的努力。

*给予具体的反馈。

*为儿童提供榜样,帮助儿童树立正确的态度、学会解决问题以及和他人相处。

*给儿童展示正确的做法。

*创造或增加挑战。

*提出引发儿童思考的问题。

*提供帮助。

*提供信息。

*提供指示。

二、如何引发游戏

A 没有参与任何活动的儿童:教师可以询问他想要做什么。如果他没有任何资金的想法,教师可以提出建议或者把他带到一个已经开始的游戏场景中,教他如何使用语言与其他儿童进行社会交往融入游戏,并且向他示范游戏材料可以怎么玩。

B 混乱或者简单的游戏:教师可以建议儿童换一个游戏主题。当儿童对一个建议反应积极时,教师需要帮助提供必要的材料和设置游戏场景。

C 新的材料和想法如何介绍给儿童,案例:飞机。

三、知道何时介入和退出

案例:飞机(续)

对有效的教师而言,介入和退出儿童游戏的过程,是一个要认真对待的过程。这个过程很像和舞伴共舞,一个领舞,另一个跟随。

看到以下情形,可能有助于教师把握介入游戏的时机:

*儿童一次次地重复某些行为。

*儿童在协商角色和职责时变得沮丧起来。

*儿童陆续离开当前的游戏区,越来越少的儿童留下继续游戏。

顺应儿童的游戏脚本,他们则更有可能成功地介入儿童的游戏。甚至当老师因为安全问题介入游戏时,也可以使用儿童在游戏当中的语言去给他们一个友好的提醒,让他们安全地使用游戏材料。

老师介入的方式要有助于保持儿童的参与度、有助于解决已经出现的问题以及有助于吸引儿童回到游戏中来。(这一点,可以作为我们观察教师在游戏中指导能力的一个指标)

何时退出游戏也很重要。以下的信号可以表明,是时候可以退出游戏了:

*在创造游戏情境时,儿童表现得消极被动,而不是积极主动。

*儿童的声音变大、要求变多,并且越来越失控。

*儿童忽视教师的建议,继续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情。

*儿童离开了游戏区。

案例:户外游戏玩沙

教师需要铭记在心的是:我们的目标是尽可能地让儿童主导游戏。“当你有意识地参与其中,想要提升儿童的认知技能、与同伴互动的能力或是角色扮演的能力时,你需要为他们的学习提供支架,这样他们才能得到最佳的发展。一旦儿童达到那个发展水平,成人就要退出游戏,让儿童自己玩。”成人的支持应该是适度的,能让儿童不依赖于成人事无巨细的指导而自己进行游戏,不让儿童在游戏中扮演消极、被动的角色,这样的游戏才会更有价值。

四、通过及时干预来维持游戏

在不中断或不主导游戏的前提下,教师怎样才能知道何时是介入游戏并提问或做出评论的最佳时机呢?

*观察和倾听儿童的游戏过程 *以做一些评论开始,评论的内容是认可或鼓励儿童正在进行的活动。

*如果儿童没有理会教师的评论,教师可以再多观察一会儿;如果儿童有所回应,则意味着教师受到了他们的邀请,可以带着一两个问题进入游戏了。

教师不要问封闭性的问题,如一共有几个?这是什么颜色?这是什么形状?

开放性的问题是不错的选择:

*你觉得如果你……会发生什么事情? *给我讲讲你搭建的东西或者你的创造。

*你正在屋子(医院、餐馆)里干什么呢?

*接下来,屋子(医院、餐馆)里还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你还需要别的什么东西来搭建这个作品吗?

*关于这个问题的解决,你有什么想法?

教师做出何种评论可以继续而非中断儿童的游戏呢?鼓励性质的评论以及认可儿童游戏的评论可以使得游戏持续发展,而赞美和表扬则不能。不要说“做得好”或者“你装扮起来真可爱”,应该说“哇,你搭的这座桥用了很多积木”或者“我看你戴了一顶帽子,还穿了高跟鞋”。紧接着,教师可以问一些引发儿童思考的问题,比如:“你搭的桥还需要添加点什么吗?是否需要更多的支撑?”又如“你们装扮成这样,准备模仿谁呢?要去什么地方?干什么?”

将鼓励性评论和开放性问题相结合,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以保持儿童的游戏参与度而不是打断游戏。

五、训练和指导游戏者

有些儿童需要教师一直在旁边充当游戏伙伴、进行示范、在游戏过程中与之讨论,才能不进入混乱和简单的游戏状态。对于有行为问题或缺乏社交技巧的儿童来说,教师扮演他们的游戏伙伴将对其大有助益。

教师为儿童示范如何以不同的方式使用游戏材料,并用语言来描述思考的过程,将有助于儿童游戏复杂程度的提高。

第六章

引导儿童进行更为复杂的游戏

教师在使用引导措施时,要根据儿童的兴趣或可能引发儿童好奇心得主题;必须做好成为儿童的游戏伙伴或合作者的准备,帮助他们获得游戏所需要的材料,策划好他们在游戏中扮演的角色,并且使游戏深入发展;还需要考虑儿童的年龄。

一、参访和特殊客人

二、将图书作为复杂游戏的刺激物

三、提供新材料

教师们不必花费太大的代价去寻找材料以支持一个游戏的主题。许多人都知道,高水平游戏中儿童经常会用一种物体去代表另一种物体。儿童能够使用物体、行动、语言和人物来代表另外的东西,这就是所谓的“符号功能”。利用教室中已有的物品帮助儿童进行以物代物是一种拓展他们抽象思维能力和使用符号能力的方式。

四、考虑儿童的分组

分组的基础——每个小组都有一个游戏经验丰富的儿童来带领其他游戏经验较少的儿童进行游戏。教师要充分了解班里每名儿童的个性特点,将游戏经验多和游戏经验少的儿童安排到一组,教师可以帮助儿童变得更具包容性和更成功。

五、针对年幼学前儿童的复杂游戏的引导措施

年幼儿童的特点:1.倾向于玩他们熟悉的游戏主题;2.需要真实物体作为道具;3.需要教师指导他们去了解已有角色特点之外的东西。

教师的引导措施:1.提供不同的角色游戏的建议或提供不同的建构游戏的主题;2.和儿童讨论各种角色的行为,甚至在集体活动时间里为儿童表演这些角色。

六、针对年龄较大的幼儿园和学前班儿童的复杂游戏的引导措施

年长儿童的游戏特点:以物代物。

案例:积木区在池塘上搭桥

七、引导措施和情感

引导措施不仅仅是一种促进儿童进行更高水平游戏的方式,还是一种帮助儿童了解自我、班级所在社区乃至自己居住的这个大世界的方式。

对待儿童的自我中心,成人需要抱有一种关怀态度,并且进行敏锐的观察,帮助他们通过协商解决争议以及学会体谅别人。

八、情绪的力量和游戏

关于游戏与幼儿创造力发展的研究 篇6

关键词:游戏;幼儿;创造力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2-123-01

众所周知,几乎所有的幼儿都喜欢游戏。在游戏中幼儿能找到无穷的乐趣,并乐此不疲。这说明游戏与幼儿之间有着固定的,天然的联系。我想这也是新纲要中所指幼儿园的教育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充于各项活动之中”的一个主要原因之一。陈鹤琴先生说过,“游戏是儿童的心理特征,游戏是儿童的工作,游戏是儿童的生命。”的确是这样,游戏是人类进入社会生活的前奏,是幼儿生活中最主要的内容,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途径”(高尔基语)。

幼儿期是创造力发展的萌芽时期,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游戏应当是发展幼儿创造力最为直接和有效的途径。因为“游戏作为幼儿的主导性活动,一方面满足了他们参加成人社会活动和实践活动的需要,另一方面又使幼儿以独特的方式把想象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从而对他们的心理活动以及创造力发展都起到重要作用。”但在现实中,游戏作为基本活动的有效性发挥却不够,这无不与家长,教师的观念和认识有关。家长一方面懂得游戏的重要性但又不把游戏接纳为一种有效的教育活动,他们认为“玩还需要教吗”,另外他们觉得孩子在幼儿园应该学点有用的东西,如果只会玩,那就什么也没有学到。许多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的这种需要,更重视有成果的教学,如识字、珠心算等,而忽略了游戏。幼儿园中真正乐于设计,组织游戏的教师人数也很少,在他们看来组织游戏不但费时费力,而且教学效果不明显,难以体现教师的教育水平或技能。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场景:孩子们在教师组织的游戏活动结束后问老师,我们可以玩了吗?在这些尴尬面前,我们需要思考游戏应该带给幼儿什么。我们认为游戏吸引幼儿的独特之处在于他们从中能获得满足。为什么幼儿会感到满足和快乐呢?正是幼儿的想象与愿望在游戏中得到了实现。具体地说,幼儿通过自己参与,操作等一系列的创造性活动实现了现实生活中不能满足的愿望,而幼儿在游戏中的创造力的表现与发展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游戏可以不断激发幼儿探索发现和创造,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发展。如何保护和发展幼儿的创造力已受到人们的日益关注。因此,本文试图分析游戏在幼儿创造力发展中的作用,并提出一些教学建议,以保护和发展幼儿的创造力。

一、幼儿创造力发展的表现

幼儿期是创造力发展的萌芽期,对幼儿的创造力的培养和教育也应该开始。“对一切教育和教养过程而言,最重要的恰恰是那些处在成熟阶段但还未成熟到教学时机的过程。”

小班幼儿游戏的创造力表现为发现问题的能力,并能用简短的语言表达自己的问题。例如:在户外玩吹泡泡的游戏,小朋友们对五颜六色的泡泡充满兴趣,他们会有很多问题,为什么泡泡会飞到屋顶上?为什么泡泡掉到地上就不见了呢?各式各样的问题都会出自他们的嘴巴。幼儿中班创造力则表现为初步萌发创造意识。如:很多幼儿喜欢穿大人的衣服,幻想自己是某故事或现实中的某人物,如有两、三个孩子在一起,会安排一角色游戏,由谁扮演什么角色并该怎么说,并且大胆地表演,尽情地体会新经验。幼儿后期,创造性活动则表现为成就感的创造力。如:有的幼儿把多个人物分别画在不同的手指头上,这样便可同时操纵多个人。他们的创造力已开始转向思维的流畅性和变通性,表现为创造性想象。

二、游戏在幼儿创造力发展中的作用

1、游戏为幼儿创造力发展提供了适宜的环境

游戏为幼儿创造力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可能。在教学观察中我看到,班上3岁的杨金鑫,每次自选游戏时总是选择一把塑胶菜刀和砧板,并且不停地做切和剁的动作,我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不选择其他玩具,他说他想妈妈,妈妈在家做菜就是这样的。原来,处在分离焦虑中的他借助这一游戏模仿着妈妈的动作并创造了妈妈的形象,使自己获得了一种安全的满足。另一方面,游戏中的各种材料,设置的场景,角色等都为幼儿的创造力发展提供了物质与现实的可能。幼儿作为游戏主体在与游戏中各种客体的互动中实现着创造的愿望。

2、游戏拓展了幼儿创造性想象的发展空间

不同种类的游戏为幼儿创造性想象的发展提供了空间。比如,在音乐游戏《春天》中,我们幼儿根据音乐旋律,节奏和强弱的变化,创造性地想象出蝴蝶姑娘飞来了的各种动作。有的幼儿把双手张开上下舞动,有的则认为蝴蝶的翅膀不像鸟那样大,于是把手放在腰间前后煽动并认为这样能飞得更快。在结构游戏中,幼儿的想象又是另一种情形,同样的积木,或者雪花片,每个幼儿所想象和建构的最后作品都是不一样的。有的幼儿会用积木搭建东方明珠,有的幼儿认为积木可以搭建漂亮的城堡,有的幼儿喜欢用积木建造拱形桥,有的幼儿会用积木筑马路,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和新颖性。另外,同一种类的游戏中,幼儿创造性想象的水平也会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这一点在创造愿望较为强烈的幼儿身上表现得更为明显。有的幼儿在用积木搭好了一个老师认为很漂亮的房子后又突然把它推倒重新再搭,有的幼儿在娃娃家的游戏中虽然总是扮演同一角色,比如扮演妈妈,但每一次扮演的妈妈都表现出与以往不同的更接近角色且更富有创造的一面。

乡村游戏与幼儿社会性发展初探 篇7

乡村游戏一般特指因陋就简、就地取材、易教易学并且具有乡村特色的游戏活动。大多数乡村游戏源于民间游戏, 并且是民间游戏在乡村存在的基本形式。因此, 乡村游戏具有民间游戏的基本特征, 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游戏材料的简易性;游戏规则的简单化;游戏方法的多样性。

游戏的教育功能在于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根据儿童发展的不同侧面, 乡村游戏的教育功能主要表现在增强体质、促进认知、社会学习与品行发展等方面。

通过游戏, 儿童在想象中实现了他对自己身体的改造和对外部世界的模仿。风筝是对鸟儿飞翔的模仿;弹珠或铁钉游戏是对狩猎的模仿。“跳房子”游戏是对农民积累财富方式的模仿。但这些模仿游戏不是虚拟的, 而是一种伴随着身体的剧烈运动, 伴随着情感想象的“童话剧”。

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伙伴关系是影响其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社会性因素。幼儿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文明礼貌、友好谦让, 在游戏中互相协商角色、互助交换玩具, 这些都为游戏的继续深入增加了可能性, 提高了幼儿游戏的主动性、积极性。由此可见, 幼儿平等的关系, 使他们有多方面的交流, 并且相互影响着, 对幼儿社会性发展有很大的作用。

著名的学前教育专家卢乐山说过:“儿童从自我中心过渡到一个社会的人, 重要的变化在游戏之中。”可见, 游戏是促进幼儿社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而乡村游戏易学、易做、易会、易传, 既符合幼儿好学、好动、好奇的心理特点, 又蕴涵丰富的社会性教育内容。因此, 乡村游戏是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活教材。

一、乡村游戏为幼儿提供了语言表达的环境, 对于发展幼儿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具有特殊的价值

乡村游戏对小班幼儿语言发展的作用更为突出。首先, 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 不仅仅是要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更重要的还在于说话胆量的锻炼。在乡村游戏中, 幼儿处于放松的状态, 心理上没有压力, 可以大胆的说话。

其次, 在民间游戏中, 有丰富的“说”的材料。大多数乡村游戏都配有琅琅上口的童谣和优美动听的儿歌, 这些童谣和儿歌中包含许多关于自然和社会的知识, 还囊括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可以开阔幼儿的眼界、扩大幼儿的知识面, 可以使幼儿有说的内容, 有想说的渴望, 大大提高了幼儿口语发展的速度和效率。

游戏中同伴的交流迫使他们相互表白, 逐渐学会了表达, 丰富了词汇。而且游戏中的儿歌趣味性强, 有节奏感, 琅琅上口。如游戏“丢手绢”, “丢、丢、丢手绢, 轻轻地放在小朋友的后面, 大家不要告诉他, 快点、快点捉住他, 快点、快点捉住他。”又如:“拉大锯”中, “拉大锯, 扯大锯, 两个伙伴玩游戏, 你来拉, 我来锯, 你来我往多欢喜”。两人边念儿歌边拍手, 使他们心情愉快, 增进了同伴间的情感交流。

二、乡村游戏为幼儿提供了规则意识培养的空间, 对于发展幼儿自我系统调控具有重要的作用

皮亚杰说过:“儿童游戏包含着大千世界的一种缩影。这种游戏中的微型世界反映了由一系列约定俗成的社会规则所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游戏的规则帮助幼儿摆脱自我中心, 向社会合作发展。富有儿童情趣的乡村游戏对幼儿具有很大的诱惑力, 而许多乡村游戏的顺利进行, 都取决于幼儿对游戏规则的掌握, 这会促使幼儿控制自己的行为, 遵守游戏规则。如“丢手绢”“躲猫猫”“老鹰捉小鸡”等。只有共同遵守规则, 才能齐心协力地完成活动。在这个过程中, 幼儿会遇到许多问题, 如人数或多或少了, 玩具不够了, 大家对游戏规则的理解不一致等。

在通过游戏伙伴的相互模仿、相互协调中幼儿学会了遵守规则、与他人友好相处、学会了自己解决人际矛盾、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例如, 民间游戏“地雷爆炸”, 它的规则是:用猜拳决出一个为追逐者, 其余幼儿为逃跑者。逃跑者可以四散跑, 追逐者只要能捉到一人就算胜利。逃跑者保护自己的办法就是, 快被捉住时, 可以立即蹲下说“地雷”, 追逐者就必须停止追他, 另找目标追逐。而“地雷”只能原地不动地蹲着, 等其他人来拍一下, 并喊“爆炸”, 才被解救, 继续做逃跑者。绝大多数幼儿都能遵守规则, 但有些自控能力比较弱的孩子还没等有人来拍他就跑了, 经常犯规。那么老师就请幼儿讲讲游戏的规则。这些自控能力比较弱的孩子为了能再次参加游戏而只能遵守游戏规则。

游戏的规则, 有的是明显的规则, 有的是隐藏的规则, 幼儿必须按照规则控制自己的行为, 学会用规则协调关系。游戏的兴趣使幼儿愉快的服从游戏规则, 约束自己。

其次, 在游戏中, 每个幼儿都会不断地更换角色, 游戏伙伴中会很自然地产生“领袖”, 这些“领袖”也会很自然地被淘汰, 这样可以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和组织能力。同时也教育幼儿要平等待人, 树立团结协作的意识, 克服任性、独享等不良习惯。例如, “跳竹竿”的游戏, 小伙伴只有通过“有人敲竹竿, 才能有人跳竹竿”这种密切、愉快的合作才能完成得很好。幼儿体验了团结互助的力量和合作的乐趣, 共同去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乡村游戏为幼儿提供了情感体验的机会, 对于幼儿社会性情感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社会性情感, 是指个体对集体或周边人爱的情感, 它决定并影响着一个人控制、表达和交流情感的欲望和能力。情感教育目标的确立和实现, 也是幼儿园教育的一个主要方面。

乡村游戏有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高尚的情感。在游戏活动中, 幼儿要克服一个又一个的困难, 这就锻炼了他们坚强的意志和不怕失败的品质。如, 在“跨小沟”的游戏中, 有些能力弱的幼儿可能会跨不过, 这时可用鼓励的语言, 如“你再来试一试, 老师相信你能行的, 小朋友一起为他加油”等为他树立信心。在“踢毽子”的游戏中, 幼儿踢毽子的数量越多的一方就为胜利, 这就增强了幼儿的坚强意志。还有的游戏带有竞赛性质, 幼儿在游戏中往往面临着失败, 自信心受到打击。但丰富多彩的游戏吸引着他们, 这就要求他们不断努力, 克服自身弱点去争取下一次的胜利。

乡村游戏有助于促进幼儿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乡村幼儿游戏常常贯穿于歌舞之中, 在载歌载舞时, 幼儿能感受到韵律美、节奏美。幼儿扮演角色时选择的漂亮服饰、道具等能给幼儿带来美的享受。如, 游戏“拔萝卜”, 在玩时, 幼儿会用彩纸做大萝卜, 涂上漂亮的颜色。幼儿穿着各色各样的服装, 抢演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 处在幼儿园美好的环境中, 说着儿歌:“拔萝卜, 拔萝卜, 哎呀, 哎呀拔萝卜, 哎哟, 哎哟拔不动, 老爷爷快快来, 快快帮我来拔萝卜。哎, 我来了。”幼儿边念儿歌边愉快的游戏。通过游戏, 不仅让幼儿从中感受游戏所能带来的快乐, 而且也让他们懂得从小就要爱劳动的道理。事实证明, 幼儿在游戏中能借助于生活和劳动中生动直观的感性形象, 受到潜移默化的审美教育的影响。

户外活动时, 幼儿经常会自发进行游戏活动。如, “炒黄豆”“石头剪子布”“小狗小猫小刺猬”等。幼儿自己推选“小老师”, 各组的“小老师”规定自己小组的活动形式、活动范围、角色分配等, 其他成员积极听从“小老师”的指挥, 遵守游戏规则。在自由组合的游戏中, 幼儿自己进行比赛, 交换角色, 有助于自我管理能力发展。

另外, 乡村游戏蕴涵了中华民族的诸多传统美德, 如友爱、合作、尊重等, 这是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珍贵的内容。乡村游戏具有群体性, 通常是三五成群一起玩, 所以幼儿在游戏中就会渐渐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绪, 理解、帮助和尊重他人, 从中感受到与别人友好相处的快乐, 例如, 乡村游戏“摇啊摇”, 孩子与外婆或奶奶在边游戏边歌谣“外婆叫我好宝宝, 一块馒头一块包”的诵读中, 体会了老人对孩子的关爱, 在边游戏边歌谣“我给外婆吃块糕, 外婆吃了哈哈笑”的吟诵中培养了幼儿的尊老意识。

浅议整合性体育游戏与幼儿的发展 篇8

一、整合性体育游戏能促进幼儿情感的发展

幼儿的情感是丰富的, 他们的积极情绪是推动活动效率的主要因素。整合性体育游戏正是以浓烈的快乐氛围和种种趣味情境, 给予幼儿最大的满足。如游戏“勇敢的解放军”, 让幼儿扮演解放军联系穿过草地、钻过树林、跳过小沟、走过独木桥, 由于幼儿对充满惊险的游戏情境十分好奇, 因此在活动中他们情绪积极, 在教师和同伴的鼓励下能勇敢地克服各种困难, 投入到游戏中去。通过这样的游戏既锻炼了身体又培养幼儿勇于克服困难的好品质。在活动中, 幼儿经常会过于兴奋而产生过激行为或攻击性行为, 教师要耐心引导幼儿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行为, 从中逐步懂得互相谦让的道理, 促使幼儿的情感向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二、整合性体育游戏让幼儿在情景中学习数概念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 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的游戏紧密结合起来, 能够使幼儿自发地应用数学, 获得有益经验。如“小青蛙捉害虫”让幼儿数数捉到了几只害虫, 比一比谁捉的害虫多。“好玩的纸棒”, 幼儿可运用自己已有的空间、形体概念, 把纸棒拼成三角形、正方形、菱形等各种形状的框框来练习跳跃。“小动物学开车”, 教师在幼儿四散开车的过程中, 有意识地引导他们辨别前、后、左、右等方位, 既增加了游戏的乐趣, 又能让幼儿伴随愉快的情绪体验获得数、形的经验和知识, 形成初步的数概念。

三、整合性体育游戏让幼儿在运动中获得知识

体育游戏与认知活动有机整合, 使幼儿在运动在中既达到动作的练习和发展, 又能获得有关知识。如:游戏“颜色大风吹”, 幼儿在练习听信号看颜色标记跑时, 巩固了对颜色的认识。又如, 游戏“小动物学开车”, 教师在马路上设置一些标志, 幼儿在看标志练习绕障碍跑的过程中获得有关标记的知识。体育游戏还可以结合四季、动植物的特点进行内容整合。如, “冬爷爷来了”、“美丽的春天”、“大风和树叶”等, 这些游戏都能让幼儿加深对周围事物的了解, 真正地引发幼儿去发现、探索、了解现实生活的兴趣。

四、整合性体育游戏提高了幼儿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纲要》中指出, 教育的价值取向不再是注重静态知识的传递, 而是注重幼儿更多地通过真实的问题情景产生运用已有知识经验来解决问题的需要, 并且亲自实践, 在探索中主动学习。在体育游戏中也会产生不少的问题可以让幼儿尝试地解决, 如, 怎样让围巾抛得高, 是直接往上抛还是把它团起来再抛;如何运用现有的工具或办法, 碰响吊着的铃铛;小乌龟可以用哪些方法将粮食安全运过河;如何合作地完成任务。在游戏的真实情景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让幼儿在挑战问题和成功解决问题的同时获得自信心, 学会合作、、协商并且体验其中的乐趣, 让体育游戏也成为幼儿自主学习的动力。

五、整合性体育游戏增进了幼儿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纲要》中强调幼儿的语言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在体育游戏中, 幼儿同样在接触事物, 观察现象, 从事尝试、操作等活动, 这些都可以成为幼儿语言活动的素材。体育游戏中所采取的集体活动、小组活动和个别活动交替进行的方式都可以成为幼儿的表达与交流提供不同的条件。

在体育游戏中, 朗朗上口的游戏歌谣会激发幼儿去积极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 如“老猫睡觉醒不了”、“老狼老狼几点钟”、“大皮球”等, 这些游戏由于有了语言因素的参与, 让幼儿喜欢游戏的同时, 也喜欢表达。教师还可以通过展示材料、提问、设置问题情景, 引导幼儿积极讨论, 大胆想象, 使幼儿想说、敢说。在小组活动中, 幼儿的交往较多, 教师可设计分工、合作的游戏内容, 让他们进行交流、讨论, 并大胆尝试。如, 让幼儿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彩带进行游戏, 并互相交流自己喜欢什么颜色, 它象什么;说说自己是如何克服困难的;还可以让幼儿说说动作的要领或游戏中的注意事项。教师让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展示自己的成果, 同时也分享同伴的经验。在个别活动中, 幼儿与教师或同伴间单独交流, 教师应充分地支持、肯定幼儿的表达内容, 让他们喜欢说、有机会说。整合性体育游戏既能注意到活动的动静交替, 又为幼儿提供了创造性运用语言的机会, 增进幼儿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六、整合性体育游戏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敢想、敢说、勇于尝试是幼儿创造性思维的重要表现。在整合性体育游戏中, 通过创设情景, 激发幼儿大胆想象、尝试、探索的欲望, 是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有效途径。在许多游戏中, 教师都可以让幼儿自由玩耍所持的器械, 如玩圈、玩球、玩沙包玩纸棒等, 这些都会激励幼儿大胆地创新, 还可以让幼儿进行想象讲述。而教师要对幼儿的每一个发现、尝试和创新都给予鼓励和肯定。在这样宽松自由的氛围中, 幼儿既体验到游戏的乐趣和成就感, 又能充分地发挥创造性。

综上所述, 整合性体育游戏在充分尊重幼儿兴趣基础上, 使幼儿在锻炼身体、体验游戏乐趣的同时, 富有学习能力, 能主动发现和创造。并且通过整合性体育游戏课程的实践, 形成幼儿、老师一起成长的学习共同体, 让使我们能从不同的角度运用多种的方式和方法发挥体育游戏的整合效应, 充分利用体育游戏的教育功能, 促进幼儿的发展。

参考文献

幼儿游戏与发展 篇9

一、目标导向从《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背景出发,新视角挖掘儿童语言发展的实操性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语言领域中强调 :从注重语言的学科性到注重语言的工具性; 从注重对幼儿语言要素、语言知识、语言形式的学习到注重幼儿语言运用能力和交流能力的发展。在实践中,教师研究幼儿说话、交流,观察他们在争论中使用的语言策略:说明、警告、威胁、询问、协商……或参与幼儿的角色游戏,扮演角色互动,从而刺激角色语言的丰富运用;在自由活动中师幼同玩“××出去”“小兔子没有完全蹲下”等指令理解的游戏,真正体验在玩中理解他人的表达、学习认真倾听、尝试理解他人的要求并做出反应等等,为听和说积累真实情境的互动经验。

二、设计意图体现语言学习与游戏体验相结合,完成游戏任务的同时增强听说能力

把语言学习和运用联系起来, 设计游戏支持幼儿运用语言完成任务。游戏的规则要求幼儿必须准确完整地表达才能达到游戏的要求,这使游戏语言不仅仅是“纸上谈兵”,而且是“真枪实弹”地在游戏中运用。利用运用性的游戏情境让幼儿人人参与,将教学要求转换成游戏需要。

大班听说游戏“我说你听”的设计意图就是以“能耐心倾听并根据理解做出回应,体验语言交往和合作游戏的乐趣”为出发点,通过俩俩合作的方式完成搭建的任务: 两人一组一块垫板, 一个说,一个听和做,“说”的孩子站在栅栏后面,根据备材单告诉伙伴你需要的材料,不能用手提示;“听”的孩子站在垫板后,负责把材料搬运到蓝色垫板上。游戏中发展了“说———规范表达,准确描述物体特征并正确使用方位词”及“听———认真倾听,准确理解对方表达的意思”等能力。这类游戏融合了倾听与表达的目标,使幼儿在语言表达能力、倾听理解能力、与同伴的合作水平等方面都得到了提升。

三、建构范例的更新对幼儿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理解能力提出挑战

1.积塑的种类及数量“ 从单一、数量少到数量多、干扰大”

2.搭建范例的布局“ 从上下方位到添加前后 、里外方位到添加左右方位”

3.搭建范例的结构"从对称搭建到不规则搭建"

游戏中的“建构案例图”是任务的关键,它的设计隐含了许多潜在的语言发展目标。

首先是“备材单”环节,尝试从物体的完整特征描述开始,设计的重点体现在左右对称上。虽然幼儿在描述时要加以解释,负责搭建的幼儿需要不断提问才能获得答案。第二次的图示则有一些微妙的变化,涉及里外、中间、旁边、前后、左右等方位。这种“特意”的设计为幼儿在交流中创造了更多描述与调整的机会, 语言交流的强度也大大增加了。“不是这样放,这个红色的积木应该放在你的右手边,跟蓝色的插塑对齐。”活动中的八种建构范例成为孩子们继续挑战的目标,这些互动对于孩子来说,是一次使语言表达逐步有条理的实践练习。孩子们在结束合作时,还在叨叨地交流“你看其实我刚才说的是这个意思……“”我要说得明白、你要听得清楚我们才会搭建成功”是孩子们在享受合作成功之后的最大心得。

四、现场问题的整改支持游戏规则的逐渐合理,交流到位造就合作默契

1.第一次游戏

预设规则:无要求、开放性的语言表达。

现场情况及分析:幼儿往往习惯用“手的指示”来辅助语言表达,他们使用“这个这个,那个胶粒……”等指代性的表达方法,表达笼统且模糊。扮演“手”的幼儿理解不了对方的意思 ,他们会问 :“是这个吗 ? 是这个吗 ? ”他们拿的往往不是扮演“眼睛”的幼儿所表述的积塑,双方都因为表达和理解不到位而着急。有的幼儿干脆跑到篮子旁直接用手指出来“就是这个”,致使很多幼儿根据幼儿手指的位置来确定积塑。

2.第二次游戏

规则调整:不能用手提示,只能口述,指导同伴选择相应积塑并按要求搭建。

现场情况及分析:幼儿将手背到后面,使得扮演“眼睛”的幼儿必须用语言进行描述,这就考验孩子该如何规范表达,这时有些幼儿已经能用“红色的胶粒”“四个格子的胶粒”等简单的语言描述物体的特征,但是描述时需要讲很多次,才能逐渐将物体的几种特征完整地进行表述。本阶段幼儿建构成果的错误率较大,特别是遇到不规则的建构结构时,幼儿在方位上会出现较多错误。

3.第三次游戏

能力提升:幼儿使用方位词,有序地将物体的某几种特征综合起来表达。

现场情况及分析:本阶段,幼儿之间的交流更加默契了,扮演“手”的一方能够正确判断并拿取对应的积塑 ,还能反问 :“是这个吗?是两个筒的还是三个筒的?”另外,幼儿尝试运用完整的句子描述物体特征及方位,如“橙色的两个格子的胶粒放在草地前面”。建构成果的错误率逐渐变小,特别是使用方位词后在方位上的把握较为准确。

幼儿根据现场出现的问题进行不断整改,游戏规则也逐渐合理,其间的语言交流也逐渐精确到位。对于每个幼儿而言,个体获得的成长当然不一样, 但这样的合作游戏是一个可纵向延续或横向拓展的活动,随着建构案例的改变或游戏玩法的变化,幼儿描述的内容所承载的语言发展目标就有所不同。幼儿组合的合作对象不同,交往语言的发展层次也将有所突破。

五、合作游戏背景下发展幼儿听说能力,并引发同伴交往的良性互动

游戏中真正的合作决定了幼儿频繁的语言互动和行为配合眼神的交流、语言的认同、倾听的专注等相关品质是决定配合是否默契的细节。因此,该听说游戏在发展语言经验的同时,促进幼儿的社会性交往方面的作用也是功不可没的,其表现为:

1.描述得不完整引发同伴间的交流需求

在初次合作时,幼儿在描述的时候习惯说“一个红色的积木”红色的积木是什么形状? 拿几个呢? 负责拿的幼儿就摸不着头脑了。但是有些幼儿会反问:“是红色的正方体吗? 拿几个? ”应该说这种交往互动是建立在自然反应的层面上, 一问再问的循环促进了幼儿间的成功沟通。

2.交流失败触动倾听与表达习惯在磨合中养成

一开始,负责“听”的孩子眼睛不看对方,而是关注其他组。负责“说”的孩子拿着“备材单”蒙头说一通,根本不看伙伴。听和说的习惯没有建立在眼神的交流上及认真倾听上, 势必造成交流的失败。因此,一次次的“听不清”成了孩子们不断磨合的契机。

3.同伴的肯定促进合作中的成功交流

在合作游戏中的及时肯定是给同伴行为在第一时间内给予的认可,这样下一个任务才能继续进行,这对于默契合作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交流。说得越完整合作才会越默契。

4.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表达要从简单的游戏做起

虽然听说游戏“我说你做”只是语言游戏设计与实践尝试的一个窗口,但在研究实践中,我们感受到“要说得清楚,听得明白”不仅是3~6岁的幼儿语言领域的发展目标, 还是一个人成长的长远目标,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表达就是要从这简单的游戏中发展起来的。

摘要:把语言学习与运用整合在游戏玩法的设计中,支持幼儿运用语言通过合作完成任务。游戏规则要求幼儿必须准确完整地表达才能达到游戏的要求,利用运用性的游戏情境让幼儿人人参与,将教学要求转换成游戏需要。以大班听说游戏“我说你做”为背景,从目标导向、规则设计、游戏发展、幼儿成效等方面阐述合作游戏中幼儿交往性语言的自主发展。

幼儿游戏与发展 篇10

为了更好地激发教师关注孩子游戏行为、游戏过程的意识, 我们设计了《角色游戏幼儿社会性行为观察记录表》, 在幼儿游戏的过程中, 引导教师关注外来幼儿的游戏行为, 为分析原因、持续跟进提供依据与参照。

在观察记录表中, 我们记录了外来幼儿游戏行为的片段, 旨在改变外来幼儿的游戏表现中出现社会性弱项, 通过记录和分析后介入干预, 出现社会能力好转现象。

《角色游戏幼儿社会性行为观察记录表》 (之一)

2015 年10 月22 日观察对象:鹏鹏 (外来幼儿) 观察者:吴老师

游戏开始, 鹏鹏和瑞瑞两人来到了“小医院”中, 我在瑞瑞的要求下帮助其穿好护士服, 她高兴地进入“小医院”。不一会儿, 鹏鹏提高声音喊道, “我是护士, 你不是!”而瑞瑞接着回答他:“我是护士, 我衣服都穿好了!”见我到来, 鹏鹏马上对着我说:“老师, 我是护士, 你看我有护士帽, 是我先拿到的。”瑞瑞用眼睛望着我, 分明在说:“我的衣服是你穿的, 老师, 我才是先到的”。

《角色游戏幼儿社会性行为观察记录表》 (之二)

2013 年11 月7 日观察对象:鹏鹏 (外来幼儿) 观察者:吴老师

鹏鹏像往常一样又来到了小医院, 这次鹏鹏拿到了医生的衣服和帽子, 正在让朋友帮他穿衣服, 这时小米走到他的跟前:“鹏鹏, 你昨天也做了医生, 前天也做了医生, 今天让我做做医生吧!”鹏鹏看看小米, 继续穿衣服。小米继续说:“老师说游戏中要大家都玩玩的, 你已经玩了很多次了, 可我一次都没有玩过!”“可是医院里不需要再招聘医生呀!”“那你做一会我做一会可以吗?”面对小米的“软磨硬泡”, 鹏鹏停下了穿衣的动作。想了想说:“好吧, 我们是好朋友, 我当完了让你当!”“好的。等会儿我再来, 你让我当医生。”“嗯!”今天的争角色现象以轮流游戏结束。

二、分析讨论, 发现外来幼儿社会性不足

根据观察记录准确分析时, 我们采取了课题组小组研讨的方式, 分析认为:

记录表一中孩子争抢游戏角色的行为基于对此角色感兴趣、渴望模仿的心理需要, 而鹏鹏和瑞瑞都是外来幼儿, 在与同伴协商、解决问题方面缺乏经验, 体现在社会性方面的“同伴关系”指标较弱。因此, 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应在满足孩子心理需求的基础上帮助其建立起与同伴协商、共同游戏的意识。

从记录二中分析得出:鹏鹏能照顾到同伴的感受, 在同伴有需求的情况下能放弃自己的部分游戏权力, 满足同伴需求, 这正是鹏鹏同伴关系转好的一个体现。

三、对策跟进, 促进外来幼儿社会性发展

1.交流分享, “谁的游戏谁做主”

游戏讲评中, 教师以“孩子的游戏让孩子来做主”的观念引导孩子交流想法、分享方法。参考别人的意见本身就是幼儿的社会交往的一个好策略。如, 案例一中, 几天之后的讲评中, 吴老师和孩子们进行了以“医院该不该招聘员工”为题的讨论, 孩子们达成了“病人多能招聘, 病人不多不用招聘”的一致意见。案例二, 游戏后的讲评中, 吴老师又表扬了鹏鹏的这种行为, 帮助鹏鹏巩固良好的与同伴相处的方法与意识。

2.谨慎干预, “谁的问题谁解决”

游戏中教师“不干预、不护短”反而让孩子有了自己解决纷争的机会和尝试过程, 孩子在游戏问题解决方案中积累了与同伴交往的社会认知技能。如, 案例一中, 教师允许孩子的争抢现象存在, 这是尊重孩子的表现, 当天的游戏以2 个护士的角色设置进行着小医院的游戏, 可大多数时候一个“护士”没事干, 幼儿发现问题后自然会想怎么办?教师这时引导幼儿解决问题水到渠成。

3.保证时间, “谁想快乐谁就玩”

“孩子是天生的游戏高手。”只要给幼儿游戏机会, 保证角色游戏的时间给外来幼儿足够多的锻炼学习交往的机会, 帮助孩子积累习得社会认知、同伴交往、社会规则。

角色游戏为外来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场所和机会。在我园的角色游戏中, 外来幼儿社会性得到明显发展。教师在游戏的进程中关注幼儿的游戏表现, 分析原因, 采用适合的游戏指导方法, 提高幼儿角色游戏的水平, 使幼儿受到感染和熏陶, 使其社会性行为向更高水平发展。

摘要:在我园“幼儿社会性行为发展评价”中发现, 外来幼儿在遵守社会规则、生活习惯、社会认知、同伴关系、无侵犯性、同情助人维度上外来幼儿发展较差。为此, 幼儿教师应着重开展行为观察, 关注外来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以有效地发挥角色游戏的社会化作用, 帮助外来幼儿在角色游戏中提高社会性协作能力。

关键词:行为观察,角色游戏,外来幼儿,社会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丹.儿童发展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7:89-92.

自主性游戏与幼儿创造力的发展 篇11

自主性游戏又称自发游戏,是一种人为创设自然情景下由幼儿自己发起组织的游戏活动。从幼儿心理角度出发,自主性游戏是幼儿为寻求欢乐而自愿参加的一种活动:从学习角度出发,自主性游戏又是幼儿主动活动和获取经验的过程。

二、什么是幼儿创造力

心理学家把儿童的创造力描述为“回忆过去的经验并对经验进行选择,重视组合,以加工成新的模式、新的思路或新的产品的能力。”而在幼儿时期是培养创造性的基础阶段,所以我们要将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提到更重要的位置。

三、自主性游戏与幼儿创造力的关系

游戏是幼儿创造力发展的源泉,而自主性游戏作为众多游戏中的一种,其在幼儿创造力的发展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幼儿在自由的游戏环境中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自由选择、自主展开、自由交流,激发幼儿很多方面的发展如动手操作能力、合作能力、沟通能力、表达事物的能力、创造能力等,其中对创造能力的激发更为显著。所以幼儿园的自主性游戏是有利于创造力方面发展的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幼儿的创造性在自主性游戏中得以体现

幼儿好奇心强,想象大胆,在自主性的游戏环境下他们可以创造他们头脑中所想象的一切东西。如,有的幼儿把多个人物分别画在不同的手指头上,这样便可同时操纵多个人。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幼儿产生了心里安全感和获得了心里自由时,最有利于他的创造性的发展与表现。

(二)幼儿的创造性在自主性游戏中得以发展

与传统的属于教师容易操作和灌输式的游戏不同的是,自主性游戏在时间上不受限制,游戏的主动权在幼儿自己的手中,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喜欢的游戏以及是否与他人合作。这极大地激发了幼儿的创造潜能,使他们的创造性在游戏中不断向前发展。

四、自主性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一)创设自主性游戏环境促进幼儿创造力发展

蒙台梭利认为:要帮助幼儿发展,我们就必须给他们提供一个使其能自由发展的环境。丰富有趣的物质环境,宽松自由的心理环境都能使幼儿在不断的实践和活动中获得经验,使幼儿各个方面能力得到有效发展,并且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例如:刚开始幼儿只会拿橡皮泥做“大饼”、“面条”、“团圆”等简单的东西。这时,我们可以利用环境的作用,在墙壁上贴一些用橡皮泥捏成的物体的图,用这种方法来暗示幼儿去模仿创新。在一段时间后我们可以看到幼儿越来越会捏橡皮泥,而且捏出来的形象也不再单一,由此可以看出环境对幼儿在自主性游戏中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要创设一个有准备的、丰富的、精心设计的、有序的环境,开放的、变化的、有多种探索发现机会的环境,从而更好地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

1、自主性游戏的物质环境

舒适、美观的环境布置不仅有利于幼儿秩序感的培养,更有利于幼儿初期审美能力的培养。开放的环境布置有利于幼儿随时随地、自由地进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幼儿发展创造思维。例如:在表演区为幼儿创设了一个独立表演的舞台,在舞台上面挂上小彩灯,墙上贴大幅的“演出海报”,在表演区还可以放置各种衣服、饰品、化装品、录音机、打击乐器等等。不要过多的限制,放手让幼儿去玩,给他们动手操作探索的机会,你会发现幼儿是多么赋予想象力和创造力。另外,游戏材料还要不断变化,使游戏环境具有可变性和新颖性,可以不断吸引幼儿,引起幼儿对游戏的兴趣。

2、自主性游戏的心理环境

安全舒适的心理环境能让幼儿玩得轻松自由。我们必须为幼儿提供一种安全自由的心理环境,即自主、宽松、和谐的氛围。良好的心理环境是开展自主性游戏的前提,只有为幼儿提供一个能使他们感到安全、温暖、平等、自由、能鼓励他们探索与创造的心理环境,才能使他们活泼愉快、积极主动、充满自信地生活和学习,获得最好、最快的发展。

(二)提供自主性游戏材料促进幼儿创造力发展

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所以环境虽然对创造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只有环境是不够的。在自主性游戏中,材料的作用更不能被忽视。首先,在自主性游戏中材料要丰富多样。如果没有丰富的材料,再聪明的孩子也不能创造出好的“产品”。《纲要》也要求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有层次的、幼儿感兴趣的材料”。其次,在自主性游戏中投放材料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来进行,这样才会更有利于幼儿去探索、创新。第三,投放材料要体现开放性。让孩子根据自己的需要,取舍材料,这样他们就有了更大的探索空间,不仅玩得开心,创造力和想象力也得到了发挥。

(三)指导自主性游戏促进幼儿创造力发展

幼儿期是幼儿创造力的萌芽时期,是形成创造力的最佳时期,是人的一生发展潜能的关键时期。幼儿都具有潜在的或正在萌发的创造力,他们的这种创造力具有不自觉性、不稳定性和可塑性强等特点。教师可以根据这些特点对幼儿进行引导,从而使创造力逐渐趋向自觉、稳定,并得到提升。教师的引导、指导作用在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方面是不容忽视的。教师在游戏中可以通过语言和行为来指导幼儿的游戏,对自主性游戏的指导主要有:

1、计划、准备游戏

教师在计划组织游戏时,要在材料、时间、空间、经验等方面为幼儿做好准备。材料准备对幼儿游戏有着极大的影响,它是教师指导游戏不可或缺的环节。教师可以将教育意图和期望幼儿达到、完成的行为,通过材料来展现给幼儿看。准备游戏材料是幼儿参与游戏的第一步。游戏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幼儿游戏的质量。

2、启发引导游戏

教师的引导作用是激发幼儿创造力的关键。学习区活动指导有以下几种方法,即等待幼儿发现的时机,把握介入指导的尺度,搭建幼儿成长的阶梯,提供异向思维的刺激。它们是培养幼儿创新能力中不可或缺的。教师只有把握好了这四个要点,才能更好地为幼儿服务,促进幼儿发展。

3、保护培养幼儿的好奇心

幼儿的好奇心就像植物的嫩芽,作为教师一定要注意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激发幼儿的求知欲,为幼儿创造力更好地发展提供有力的创造条件和自主性游戏的机会。例如,教师可以扩展活动区的功能,让幼儿在活动区可以完全自由地玩耍。或者丰富、自由的活动区活动,让幼儿尽情玩耍,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山东中路幼儿园,幼儿学习区活动宝典[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3:102。

[2]赵卿敏,创新能力培养[M]斌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157。

[3]张丞芬,教育心理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17-18。

[4]山东中路幼儿园,幼儿学习区活动宝典[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UU3:11。

[5]陶行知,《创造的儿童教育》[N],《大公报》,1944(16)。

[6]陶国富,创造心理学[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2:124-129。

[7]虞莉莉,幼儿园区角活动设计与指导[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98。

游戏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 篇12

一游戏影响幼儿的运动能力

游戏可以促进幼儿身体的生长发育, 几乎所有的游戏都有身体运动的参与, 使幼儿身体的各种器官得到活动, 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骨骼和肌肉的成熟、内脏和神经系统的发展。游戏活动发展了幼儿的基本动作和基本技能。爬、跑、跳等体育游戏, 锻炼了幼儿大肌肉的活动能力和眼手协调的能力。教师应为幼儿创设积极、互动、富有挑战的游戏, 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 使他们获得有益身心发展的经验。

二幼儿的思维能力在游戏中得到发展

幼儿在参与游戏时要不断地思考, 要在思维中解决一个一个的问题。游戏活动发展了幼儿的基本动作和基本技能。爬、跑、跳等体育游戏, 锻炼了幼儿大肌肉的活动能力和眼手协调的能力。教师应为幼儿创设积极、互动、富有挑战的游戏, 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 使他们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如“好玩的彩泥”, 我为美工区的活动做准备——自制彩泥。孩子们看到桌子上的原料和量杯纷纷围了过来。“老师这是什么?”“你在做什么呀?”望着他们好奇的眼神, 我立刻决定把这些原料交给孩子们去做, 孩子们兴高采烈的卷起袖子, 和老师一起商讨如何调配原料 (两大杯面粉, 一大杯水, 一小杯食用油, 两匙盐, 再加少许色素) , 并在操作中练习搓、团、压等基本技能。原本教师的准备活动, 现在通过孩子们的参与, 变成了美工区的活动内容。我发现孩子们非常热衷于玩汽车玩具, 我让孩子们把不同的汽车车轮沾上各色颜料, 在纸上滚出相互交错的轨迹, 还有的孩子用自制的彩泥为汽车制作车轮。孩子们不仅为色彩斑斓的画面而欢呼雀跃, 还争着表达自己的感受, 展开丰富的想象……由于这些活动是幼儿感兴趣的, 所以他们会一直处于主动、积极的状态。

在探索过程中, 孩子们不仅掌握了一定的技能, 同时也学会了如何去获得知识。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和实践, 我发现幼儿对区域活动的兴趣明显提高了, 美工区再没有闲着没事做的孩子了。在指导中, 我深切地体会到, 只有细致地观察幼儿的需要, 进行个别指导, 为每个幼儿提供适宜的材料, 掌握好教师帮助的时机和程度、帮助的方法等, 才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真正意义上的主动学习和探究兴趣的形成。

三游戏可以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

在游戏中, 幼儿在与父母或同伴玩游戏的交流也是语言组织及表达能力的锻炼过程。通过语言进行计划、设计, 完成对游戏内容、角色、玩具或材料、规则、背景的安排。游戏为幼儿语言的实践提供了机会。使他们在贪玩心理的作用下, 练习了发音、训练了表达、丰富了词汇、理解了语义。在区域活动之前, 我向孩子们介绍了“迷宫”的游戏规则。我发现班级里不少孩子说自己玩过, 但我还不能确定他们是否真的会玩。

终于可以开始玩迷宫游戏了, 孩子们非常兴奋。可是只能两个孩子同时玩, 益智区的几个孩子好像都跃跃欲试。“不急, 我们可以轮流玩!”我这样安慰孩子们。

从刘×的表现可以看出, 他很会玩, 而且还很熟悉游戏的规则。看到这一情况, 我就让刘×做“小老师”, 负责这些孩子们。“如果有谁不会玩, 你就教他怎么走?如果有谁不明白的, 你就告诉他们为什么要这么走, 好吗?”刘×很高兴地答应了。而我也放心地走到别的区域去了……

等我在别的区域转了一圈之后回来, 我看见刘×正在很认真的“检查”其他两个小伙伴走迷宫, 而且还很有心地给这两位同伴介绍为什么这样走的原因, 伙伴们也十分愿意去聆听、去尝试、去改正、去接受。我想刘×真是一个称职的“小老师”。

当有孩子走出迷宫到达目的地时, 刘×还引导正在旁边观看的好朋友为他俩鼓掌, 孩子们果真十分配合!就今天的区域活动来说, 孩子们当中只有一到两个孩子是会玩迷宫游戏的, 但老师首先学会了放手, 让孩子们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 也许这样才是最能让孩子接受的有效方法。一方面可以让孩子们感受“谦让”, 另一方面也是对能力强的孩子的一种很有效的鼓励及锻炼, 一举两得!

四游戏有利于幼儿克服困难, 锻炼意志品质

幼儿对外界事物有一种好奇心理, 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和想法, 幼儿不模仿其他小朋友所做的模型, 自己能够有所创新、有所发现。对于幼儿的这种独创行为, 教师应该及时给予表扬、鼓励, 得到老师和同伴的认可, 并为此去寻找答案, 这样能不断提高幼儿的自信心。鼓励幼儿大胆创新, 勇于说出他们的想法。在此基础上, 教师再进行反思、构思、创设, 满足幼儿的游戏需求。幼儿把注意力集中到某个问题上, 并积极思考问题, 这是任何事情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而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是游戏的组成部分, 游戏的魅力正在于它对幼儿构成的挑战性。通过游戏过程幼儿动手动脑解决问题, 又可克服困难, 锻炼意志, 还可以发现和体验自己的能力, 产生胜任感与成就感, 更进一步利于幼儿自信心与进取心的培养。

上一篇:微课程之综述下一篇: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