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游戏的种类

2024-11-03

幼儿游戏的种类(共7篇)

幼儿游戏的种类 篇1

幼儿游戏的种类教案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幼儿游戏的种类教案》的内容,具体内容:发展幼儿的灵敏性、协调性,提高幼儿的下肢力量及有氧耐力、通过探索模仿袋鼠跳跳的动作,学会原地纵跳,掌握正确的起跳和落地姿势。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篇一...发展幼儿的灵敏性、协调性,提高幼儿的下肢力量及有氧耐力、通过探索模仿袋鼠跳跳的动作,学会原地纵跳,掌握正确的起跳和落地姿势。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一

有趣的小布袋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的灵敏性、协调性,提高幼儿的下肢力量及有氧耐力。

2、通过探索模仿袋鼠跳跳的动作,学会原地纵跳,掌握正确的起跳和落地姿势。

3、培养幼儿自我调节和不怕困难的品质。

【活动准备】

小布袋人手一个、椅子若干、塑料圈若干、树林图片若干、一条小溪、“小桥”一座。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师:小朋友,上午好,今天黄老师要带大家玩游戏,在游戏前,先和老

师做做运动吧!(放音乐)

(二)玩小布袋

1、教师出示布袋

师: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个神奇的小布袋,说它神奇,是因为小布袋会和宝宝们一起做游戏。你们想和它玩吗?你们会玩吗?怎么玩呢?

请 2、3 个孩子说说怎么玩?

现在,老师发给每个小朋友一个小布袋,给你们 5 分钟的时间,请小朋友们自己和小布袋玩一玩。

教师小结:刚刚老师发现有些小朋友这样玩,有些呢钻进了小布袋里。(老师钻进小布袋里)瞧,你们觉得老师现在象什么?(自然引出小袋鼠)

(三)小袋鼠跳跳跳

(1)进入主题“跳”

师:现在老师就是你们的袋鼠妈妈了,请宝宝们把自己的小布袋拿起来,变成裤子穿起来。哇,都变成可爱的袋鼠宝宝了。(穿裤子的诀窍是:一定要把裤子往上拉,裤子掉下去就摔倒了,使劲往上拉)。

1、师:袋鼠宝宝们,今天妈妈要交给你们一项任务,由于我们的家园被暴风雨毁坏了,我们要到前方去探险寻找一个安全的地方建立新家园,在探险的路上会遇到很多困难和危险,我们可要先把本领学好。

2、老师示范蹲、起跳:像袋鼠妈妈这样先蹲下来一点再起跳,原地练习一下。

3、师:小袋鼠们本领学的真快,现在啊,小袋鼠们往前面跳,再往后面跳,(要安全的,不要摔倒,不要笑,用鼻子吸气,嘴巴吐气,用呼吸

来帮助你)。试着横着跳;

(2)一起探险去!

师:小袋鼠们练好了本领,我们一起出发吧。

1、现在请你们按 1、2 报数,报 1 的排成列、报 2 的排成一列。一个一个出发,我们探险去。在路上可能会遇到危险,一定要遵守纪律、不乱跑、团结协作、互相帮助、注意安全。

2、老师示范游戏玩法:我们需要绕过树林,跨越树桩,前面是一条河,河里有一条鳄鱼,这条鳄鱼三天没有吃饭了,肚子很饿,你们要悄悄从小桥跳过去,不能惊动鳄鱼,要不它就把你吃了。

(3)到达开满鲜花的草地。教师小结刚才探险时幼儿的表现情况

(四)放松活动:

师:宝宝们,这个地方漂亮吗?我们就在这里建设新家吧,有点累了,我们先休息一会,神奇的小布袋,变变变。变成一张舒服的小床,来,先把小布袋打开,变成一张小床,我们躺在上面休息休息。闭上眼睛。你睡着了吗?我们一起做个梦吧。在梦里,把两只手举起来,在梦里把两只脚举起来。

(五)结束

师:宝宝们,起床了。刚才妈妈说过,这是一个神奇的布袋,跟着妈妈一起让神奇的布袋为我们的新家变出更多更好的宝贝来。自然结束。

篇二

“比比乐”黑白棋

“比比乐”黑白棋

(设计者:庞兴荣)

适合年龄:3—5 岁

传统游戏棋:五子棋

创新后游戏棋:“比比乐”黑白棋

游戏目标:

1、通过游戏让幼儿熟知并比较两个数字或点数的大小。

2、培养幼儿按规则做事情的良好习惯。

游戏准备:

1、棋盘:

2、棋子:正面黑白棋子,反面数字与点数

游戏玩法:

甲方:白子

乙方:黑子

甲乙双方各执 10 枚或 20 枚棋子,黑白棋子按棋盘中的路线标志(随机设置为 S、N、M......多种路线)以“AB、AB...”的规律依次摆放,以比较、抽签、猜拳多种形式决定谁先翻棋子,翻开后将两枚棋子上的数字或点数进行比较,数字或点数大的一方可赢取对方棋子,反之将失去一枚棋子。游戏反复进行,获得棋子数多的一方获胜,反之则输。

游戏规则:

翻棋时双方两枚棋子必须在同一条直线或斜线,不可随意翻动。

篇三

妈妈摸宝宝

男老师在号召宝宝妈妈们参加亲子活动时,比较尴尬。许多妈妈们表示,在男老师面前玩如此幼稚的游戏,会觉得难堪。

其实妈妈们想太多了,男老师也是本着增进孩子与父母的感情才设计这样的游戏,并鼓励家长参加的。因此,小鱼哥哥还是希望每一位参加亲子游戏的家长,都可以放下性别偏见,只需要开开心心参加游戏就好。

游戏设计:

先请一位妈妈蒙上眼睛,站在场中央,几个宝宝包括自己的宝宝围着妈妈转,同时唱着歌,其他没上场的小朋友和妈妈们也一起拍手唱歌,几句歌停,妈妈开始从围着她转的宝宝里找到自己的宝宝,可以用手摸。

游戏工具:

只需要准备两三个红领巾就可以,或者是较长的丝巾。

游戏过程:

事先给小朋友和各位妈妈讲清楚游戏的规则,让妈妈们按顺序开始登场,登场时带自己的宝宝,再让其他的小朋友混在一起,开始玩耍游戏。

如果妈妈顺利地在小朋友里找到了自己的宝宝,则给予妈妈和宝宝双红花奖励。如果没有顺利找到自己的宝宝,则请妈妈和宝宝合作一个表演项目,唱歌,跳舞都可以。

游戏要求:

宝宝不能出声,否则一出声,妈妈准会找到自己的宝宝。如果宝宝不小心出声了,则需要给予同样的表演节目的惩罚。妈妈也不能问宝宝,诱导宝宝讲话,只能蒙着眼睛用双手去摸,最终判断出哪个是自己的宝宝。

游戏总结:

这个亲子游戏特别好,一方面是让妈妈参与到孩子的幼儿生活中来,另一方面是能增进妈妈与宝宝的默契感,提升宝宝与妈妈的情感。第三,也能让宝宝的妈妈彼此间认识,以后就算宝宝在幼儿园里有相互打闹出现问题时,家长们也不会脸红脖子粗的大吵大闹。

浅谈幼儿语言游戏的种类与创编 篇2

语言游戏是智力游戏的一种,它是以发展幼儿语言为目的一种有规则的游戏。这种游戏将语言教学任务与游戏结合起来,使幼儿在自然的,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学习,可极大地调动幼儿语言的积极性,有助于语言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下面就简单的来谈一谈有关于语言的种类、组织与创编。

一、语言游戏的种类

开展语言游戏,是为了发展幼儿的语言。不同语言游戏,具有不同的作用。语言游戏主要有如下几种:

1.练习听音和发音的游戏

练习听音和发音能力的游戏,主要是通过游戏发展幼儿的听觉,培养幼儿正确发音。

1)练习听音的游戏,主要内容是让幼儿分辨各种大小、强弱等不同性質的声音,发展幼儿的听觉注意提高幼儿的辨音能力。游戏《猜猜我是谁》就是训练幼儿辨别声音能力的游戏,其玩法与规则:幼儿做成半圆,教师面对幼儿。在幼儿面前放一把小椅子,请一个幼儿扮演猜的一方坐在椅子上,背向全体幼儿,闭上眼睛,教师任指一名幼儿说:“请我的大苹果过来,轻轻问声好!”被点的幼儿走过来,在猜的幼儿后面说:xx好!”说完之后立即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拍手,其他幼儿不许向猜的幼儿透露被猜者的名字。猜的幼儿转回身,根据声音猜刚才问好的是谁。如果猜不对,可再猜一次,如果猜不对或猜错,可请他唱歌或学小动物叫等。猜对了大家拍手换人继续游戏。

2)练习听音的游戏,主要是根据幼儿发音特点来确定游戏的内容、规则、过程。

这类游戏的结构应是简单的,不要把几个难发的音同时组织到一个游戏中去。游戏要有趣味性,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自然的练习发音。

2.正确运用词汇的游戏正确运用词汇的游戏,是通过游戏教幼儿新词或使其进一步明确词的意义,促使幼儿选用一些恰当的词,使消极词汇积极化。该游戏最明显的作用就是丰富幼儿的词汇,并且帮助幼儿运用和掌握词汇。游戏《开汽车》,就是教幼儿学习使用人称代词你、我、他的游戏。即请一名幼儿做司机,手握向盘,站在自己的座位前,说:“嘀嘀嘀,我的汽车要开啦!”集体问:“你的汽车开哪里?”司机任指一个幼儿说:“开到他的家里去。”说完就“嘀嘀嘀”做出开汽车的样子,把“车”开到所指的幼儿面前,交出方向盘,两人互换位置,游戏继续。

3.学习句子的游戏在教学游戏中,可以教幼儿正确运用词汇,组织于据说明某个问题,描述某种情景促进幼儿连贯性语言的发展。如游戏《击鼓传卡片》。

4.练习听话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游戏

此游戏是在幼儿学会正确的听音、发音和已经掌握一定数量的词汇的基础上进行的。目的在于通过游戏的方式,锻炼和发展幼儿理解语言的能力和口语表达的能力。如《民警叔叔帮我找朋友》,就是请一个幼儿扮民警,一个幼儿做找人的人。找朋友的人走到“民警”面前,“民警叔叔,我的好朋友不见了,请你帮我找一

找好吗?”“好的请你告诉我,你的朋友是什么样子的,传什么样的衣服?”找朋友的人要具体描述班上一个小朋友的样子,民警叔叔根据他的描述找出他说的幼儿。

语言游戏适合于各个年龄班的幼儿,但由于各种游戏的目的不同,教师要在实际教学过城中根据本班实际情况,恰当地选择和运用不同类型的游戏,以有效的发展幼儿的语言。

二、语言游戏的组织领导与创编

语言游戏灵活多样,不拘环境条件和时间长短,不论是上课还是自由活动时间,均可进行。但是都需要教师的正确组织和领导。

1.游戏前的准备

首先,教师应根据语言教学的某项要求和幼儿的实际水平来选择游戏、创编游戏、语言游戏的内容和要求,要以幼儿语言发展水平、知识范围、生活范围为依据,并不断的适当扩大幼儿的语言知识和发展语言能力,来进行选择和创编。创编游戏时,除了有明确的教学要求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构想要富有趣味性和完整性并具吸引力。

在创编游戏时,教师一定要注意使游戏的构想能吸引幼儿,引起幼儿对游戏的兴趣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保证幼儿能玩的起来,玩得高兴。作为一个游戏的本身,构思要完整,不要有头无尾。游戏的名称常表明了游戏的构思。

(2)要有明确的游戏规则,以保证游戏的顺利进行和完成游戏任务。

每个语言游戏都有一定的规则,在创编游戏时要根据教学任务、要求和年龄特点确定规则,力求简单明确。

其次,选编好游戏后,组织实施前,教师要充分考虑在游戏中如何激发幼儿兴趣与积极性,如何照顾个别理解力强或弱的幼儿分别提出难以不同的要求等。

认真做好游戏前的准备工作,是保证游戏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

2.组织幼儿进行游戏

教师要介绍游戏名称,用简短的语言讲解游戏,示范玩法和规则,态度要亲切,动作要慢,使每个幼儿动能看到和听到。

游戏进行中,教师应特别注意幼儿是否遵守规则,发现有不遵守规则的情况出现,教师应及时分析原因,分别处理。教师应尽可能的让每个幼儿都参加游戏,并特别注意给能力差的、胆子小的幼儿提供较多的游戏机会。因为他们在其他活动中,常因胆子小而不敢发言,而在游戏中,都能自然的参加活动,从而得到语言的练习。

小学二年级课堂游戏种类 篇3

在桌子的一端放1只铅笔盒,盒上横放10支铅笔,另一端放1只纸叠蓬蓬船,大小如同铅笔盒,再配备30厘米长的细绳拴住的钥匙圈2根。游戏每组两人,分别站在桌子两边,拿起带圈的绳子,发令后,用圈插进铅笔两头,保持好平衡,把铅笔一支支抬到船上,圈不许碰到桌面或铅笔盒,否则重做。栽判员记时,哪组完成得最快为优胜。参加游戏的人数较多时 ,可布置几个课桌,同时进行比赛。

2、猜成语

主持人事先在四张白纸上写一句成语,一纸一字,比如:龙腾虎跃。请四位游戏者站成一排,用别针在他们背上各别上一张纸,接着手拉手围 成一个圈,按逆时针方向跑跳步三周,然后解散,每个人都竭力去看到其他三个人背上的字,同时还要隐蔽好自己背上的字。一旦看到其他三个人背上的字,就可判断自己背上的字,例如看到龙、虎、跃,就可以举手向主持人报出自己背上是一个“腾”字先猜出者为胜。

3、跳绳夺帕

二个组的甲乙丙先将手帕的一角掖在衣领后面,然后依次相对跳进长绳里,边跳边找机会夺取对方的手帕,先夺到者得分,积分多的组为胜。平局加赛,直至决出胜负。

4、愚公移山

游戏与幼儿的成长 篇4

一、游戏给幼儿带来了快乐

幼儿游戏是以快乐为目的,体验幸福生活的活动。孩子们在奔跑、跳跃、攀爬、蹲起、站立、悬垂、平衡走等活动中,他们的身体得到了发展,意志得到了锻炼,情感得到了提升。因此,游戏是幼儿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彩色牛奶”。

我们幼儿园这几年开展了体能训练活动,每周、每天都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这项活动。还记得在秋末冬初这个时候,我带领幼儿在大广场上练习跑步,孩子们有的像胖胖的企鹅,有的像笨笨的狗熊,跑得可吃力了,但是孩子们玩得很高兴。我利用寒冷的冬天来到了,小动物要储存粮食准备过冬这个游戏,让小朋友们帮助小动物们在广场上寻找食物,我们在需要的地方,例如:100米的地方、50米的地方……放上相应的食物,例如,蔬菜(白菜、芹菜、油菜等)、粮食(大豆、高粱、玉米等)、水果(苹果、香蕉、鸭梨等)。让幼儿主动地跑步去寻找食物,如果跑慢了,就找不到好吃的食物了,如果跑得快,就能找到很多食物,这个游戏,既训练了孩子们跑步,又培养了孩子们关心小动物;既增长了知识,又锻炼了孩子们不怕冷的意志,所以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

二、游戏提升了幼儿之间的交往能力、合作能力,同时也促进了社会化关系

游戏与幼儿社会化密不可分,它是衡量幼儿以后能否成功地适应社会的关键所在。在游戏中,幼儿之间解除了以自我为中心、唯我独尊的认识。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与他人交往,学习关心他人,认识并认同成人的社会角色,发展思想道德责任感,从而培养、锻炼、提高对社会的适应能力,长大后才会做个有用的人。

我们在开展区域活动——小医院的时候,我让孩子们分别扮演医生、护士、病人等角色,有的小朋友表演得非常入戏。当有人来看病时,他就会亲切地问:“您怎么了,哪里不舒服,最近都吃什么东西了……”我们是中班的孩子,当看着他们像个小大人的时候,心里特别高兴,还有的小朋友扮演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他们说自己生病了都是爸爸妈妈陪自己看病的,要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生病了,我们也要陪他们看医生,给他们倒水吃药,所以每次玩这个游戏时,小朋友们都争先恐后的,兴趣特别高,都愿意做个好医生、好孩子。其实在孩子们游戏时,幼儿之间经常发生纠纷和矛盾,经常会为一些小事而争吵,可是在同伴们的交往中,他们慢慢的学会了谦让,了解了自己与同伴的想法、行为,慢慢的辨别对与错、是与非,慢慢的变懂事了,使自己的行为能为同伴所接受。在游戏时幼儿作为集体成员,需要互相适应,互相关照。但是,还要服从共同的行为规则,掌握和学习轮流、协商、合作、分享的社会能力。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培养内容包括:(1)交往态度:包括主动交往、被动交往、相互交往等;(2)交往能力:包括合作、轮流、等待、遵守规则、解决问题、交往策略等;(3)友好行为:包括谦让、分享、助人为乐等;(4)交往行为习惯培养:包括讲文明、懂礼貌、诚实守信、爱护公物、保护环境整洁等等。

三、游戏活动促进了幼儿创造力的发展,推动了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

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是无限的,他们敢说、敢想、敢做、敢大胆地去尝试新鲜的事物,尤其是在玩泥巴游戏的时候。泥巴虽然很常见,但是怎么玩,把它们变成什么,却让孩子们充满了无限的好奇。今天我们又兴致勃勃地来玩泥巴。我事先早已把光滑、细腻的泥巴准备好,一份一份地藏在孩子们的身旁,孩子们喜出望外地等着,我说:“今天我们要做一个魔术师,你们看看老师变出了什么:我把事先做好的泥人上好颜色,神秘地出现在孩子们面前,请孩子们观察:“孩子们,你们看:这个小泥人的身体是用什么做的?眼睛、鼻子、耳朵、嘴巴、头发是用什么做的?”孩子们一看都惊呆了,老师是怎么做出来的,用瓶子做身体,用泥巴做五官和头发。于是孩子们拿起瓶子动手做了起来,他们像小小的设计师,一分钟过去了、十分钟过去了、二十分钟过去了……只见孩子们手里的泥巴一点点变少了,他们的作品一件件呈现在老师眼前:有老爷爷、老奶奶、爸爸、妈妈、哥哥、姐姐,还有老师和小朋友们,有的还做了喜羊羊,有两个尖尖的犄角,有的还做了光头强和熊大,什么样子的都有,再看看孩子们,有的脸上脏兮兮,变成了小花猫,有的身上沾满了泥巴,自己变成了“小泥人”。虽然很脏,但是孩子们个个都洋溢着笑脸,看着自己创造出的作品,幸福极了。

这个玩泥巴的游戏培养了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以及审美能力,孩子们通过细心观察、大胆想象、动手操作创作,做出不一样的作品,有了成功的喜悦。

总之,在幼儿的生活中离不开游戏,游戏给孩子们的成长、生活带来了乐趣,带来了启发,也带来了知识和经验。

参考文献:

黄进.游戏精神与幼儿教育[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

游戏,幼儿学习数学的摇篮 篇5

【摘 要】把数学教育溶入游戏活动中,不但能让幼儿在轻松自然的氛围中喜欢数学,而且能使幼儿在自主探索和有趣、新奇的游戏体验中获得数、形的经验和知识。本文结合从教经验,总结出了通过情境游戏、操作游戏、体育游戏以及玩橡皮泥游戏引导幼儿学习数学的方法。

【关键词】幼儿;游戏;数学;学习

【中图分类号】 G61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1-1270(2009)6-0117-01

幼儿的学习生活离不开游戏,它是孩子最重要的活动,也是最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活动。苏联著名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说过:“游戏对于儿童是学习,是劳动,是重要的教育形式。” 所以,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应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寄予幼儿感兴趣的游戏中,从而让幼儿摆脱枯燥抽象的数概念,在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各种游戏中参与、体验、感受和学习初步的数学知识。

组织幼儿开展各种各样的游戏,并且寓教于游戏中,教师首先要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游戏氛围和环境,让孩子敢于、乐于参与到游戏中来,这就要求老师平时要爱孩子,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传统的数学教学以“教”为主,师幼之间存在着较大的角色差距。那么在游戏化的数学教学中,该如何正确把握师生之间的关系呢?我认为幼儿主动学习决不是不需要教师参与的学习,幼儿形式上的“主动”学习也决不是实质性的主动学习,因此在这个过程中绝对少不了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参与和发挥,只不过教师

的这种参与和发挥要较以前的方式来得隐蔽,不易于引起幼儿

的反感和厌倦。同时教师要为幼儿营造一个宽松的但又井然有序的学习氛围,和幼儿形成一个公平的、朋友型的关系,一起参与活动,共同探讨,并在整个过程中积极关注幼儿的表现,事后进行分析。当然,创造一些物质方面的情境氛围也很重要。

有了良好的游戏学习氛围,又可以带领孩子们开展哪些类型的数学游戏呢?笔者结合多年的从教经验,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做法:

一、在情境游戏中学习数学

创设良好的情境能让孩子全神贯注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来,却“忘了”自己在学习,更不会觉得数学枯燥、对数学产生厌恶、惧怕感。比如,为了让孩子进一步认识人民币,以及进行一些简单的有关人民币的计算,我精心设计了孩子购物的游戏活动。我先用课桌拼成货架,然后摆上一些学习和生活用品(更多时候只摆包装盒子),并在商品上标上价格,还有一些小额的人民币。这些基本的东西准备好以后让部分同学扮演营业员,更多的同学

扮演顾客,让他们模仿超市购物,在此过程中他们很自然地对人民币进行了简单的加减计算;同时,教师只扮演一名普通的顾

客,参与购物(其实主要观察幼儿的购物情况,并进行适当的指导)。孩子们不但很好地学习了数学知识,而且还培养了学生按需购物,注意节俭等精神品质。

二、在操作游戏中学习数学

幼儿园的教室里一般都有各种各样的积木和其它学习用品,这也为幼儿的操作活动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苏联著名教育学家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智慧之花开在手指尖上。”可见操作活动对促进幼儿掌握初步数学知识的作用是很明显的。幼儿只有通过自己的操作活动,才能借助于被操作的物体获得数学感性

经验,整理数学表象,主动领会和构建起抽象的初步数概念。在操作性游戏中,我首先为幼儿的操作活动创造合适的环境,提供必要的条件。如在认数的教学活动中,我为每个幼儿提供人手一份的操作材料:冰棒棍、瓶盖,然后让幼儿在足够的场地里充分思考、探索、操作,在点数的同时学习记录,从而感知5以内的数量,同时让幼儿互相交流、讨论。这样,通过对具体的实物操作来发展幼儿初步的数概念,学习了初步的数学知识。这是一种让幼儿通过操作实物材料获得数学知识的一种游戏。为了让幼儿对立体图形产生空间感,初步体会到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区别,我为他们准备了各种各样的立体模型,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

想象力搭建城堡,让他们在看、摸、拼的过程中对各种立体图形产生深刻的表象,达到寓教于无言之中。

三、在体育游戏中学习数学

我有意识地将数学内容渗透到体育活动中,使幼儿在玩玩乐乐中不知不觉,自然而然地获取数学知识。如在教学小班的幼儿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游戏:我做老鹰,选10个同学做小鸡,再选一个同学做老母鸡。我先和他们玩了一会儿,然后故意抓住1个,就问他们,有几只小鸡被抓住了?还有几只小鸡?抓住3个,我又问类似的问题。我又让2只小鸡逃回母鸡的翅膀下,再问他们有几只小鸡被抓住了?逃走了几只小鸡?还有几只小鸡?又如,在小班的数学活动“认识1和许多”中,我们设计了“小鸡捉虫”的游戏,教师、幼儿分别扮演“1鸡妈妈”和“多小鸡”。“鸡妈妈”以游戏口吻要求小鸡:“今天天气真好,妈妈带你们到草地上去捉虫,每只小鸡捉1条虫子,然后来交给妈妈。”在这一系列情节中渗透“1”和“许多”的数学概念。这样既让幼儿熟练的掌握了数学初步知识,同时又促进了幼儿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四、在玩橡皮泥游戏中学习数学

总是为幼儿提供现成的学习游戏工具,久而久之必然对游

戏活动失去兴趣。于是我把数学知识融入到了玩橡皮泥活动中。一节“筑城墙”的活动使幼儿们乐此不疲。我们放弃了平时所用的工具,直接用一双双小手拍、压、夹、垒起一座座各种形状的“城墙”:有长方形的、圆形的、椭圆形的、正方形的、三角形的等等。在这一过程中,不但巩固了幼儿对长短、大小、几何形体等数学知识的认识,而且提高了幼儿玩橡皮泥的兴趣。

幼儿园区角游戏的“遗憾” 篇6

《儿童权利公约》第31 条规定:“缔约国确认儿童有权享有休息和闲暇,从事和儿童年龄相宜的游戏和娱乐活动, 以及自由参加文化和艺术活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要真实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游戏各区角的设置不仅是幼儿各方面智能发展的需要,同时符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将幼儿的生活经验引入游戏活动中,促进幼儿社会、认知、情感等各方面的发展,是幼儿教育发展的重大进步。但是不难发现,在幼儿园区角游戏中,各区角的设置、活动材料的投放以及游戏规则几乎是以幼儿园教师的意志为指导。这种情况不仅归因于幼儿园班级空间、人员等客观因素的制约,同时还受整体社会文化的影响的个体主观控制。

著名的社会学家乔治·里兹(George Ritzer)认为,社会的麦当劳化追求的是一种高效率、可计算性、可预测性和可控性的合理化进程,而这种高效率、可计算性、可预测性和可控性均是针对商家或者称为有权者而言的。对于消费者或弱势地位的人来说达到的效果是相反的,甚至是人际关系冷淡的、情感需求空虚的。乔治·里兹批判这种做法违背了人道,缺乏人性,但是“麦当劳模式的成功表明,许多人倾向于喜欢一个不会出现意外的世界。”(《社会的麦当劳化——对变化中的当代社会特征的研究》)这种模式不会轻易消亡,甚至在不断扩张。麦当劳化是从社会的一个小部分开始的,从而影响整个社会的管理模式,并且开始往社会更细小的部落渗透,就连幼儿园的区角游戏也没有幸免,从设置到实施都体现了教师为自己寻找的方便和高效。

1. 游戏区角的设置限制了儿童的选择权

由于园舍空间的有限性及区角建构的难易程度,每个班级只能设置有限的几个游戏区角,比如“娃娃家”“超市”“建构区”“阅读区”“手工区”“蛋糕房”“小舞台”等。像“娃娃家”“建构区”“阅读区”“手工区”这样的区角基本上不需要教师进行个人的创造工作,区角中的工具要么是用现成的商业玩具,要么就是利用平常课程中所需要的工具,因此建构起来比较容易。而“超市”“小舞台”“医院”之类的区角则需要教师进行脑力和体力相结合的劳动,手工制作一些区角的用具,这样就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游戏区角的用具的内容及放置的方向基本上都由教师决定,需要幼儿帮忙的主要是带来一些日常生活可再利用的废旧物品。如果让幼儿帮忙制作,会比较费时费力,所以大多教师选择亲自动手,提高效率。

游戏区角如果设置得多的话,教师每天都会更换游戏区角的开放,而这种更换是单方面的,如果和幼儿商量的话则会引来不同的意见和争端。若游戏区角设置少则会减轻教师的负担,因为幼儿选择会减少,从而减少了向老师要求玩别的游戏区角的请求。游戏工具的有限性为教师整理玩具提供了方便,但也限制了幼儿自己的选择。

2. 区角游戏的规则是教师控制的重要手段

就如文章开头所呈现的案例一样,幼儿园区角游戏总是充斥着各种规则的限制,从游戏的选择,到游戏中使用各种工具的规定,以及各种游戏区角的容量,这些方面均体现了教师对游戏大局的控制,这种控制是通过对儿童的控制来实现的。在一份三个国家幼儿园教育的比较研究报告中,作者描述了美国幼儿园一天中区角游戏的一幕,一个小孩想进入“建构区”堆积木,但是被教师阻止了,“建构区”规定只能容纳三个孩子,因此这个幼儿被老师带出了“建构区”。当研究者向教师了解原因时,教师解释说:“因为我们观察过,如果我们不在特定区限制人数,我们可能会有麻烦。”(《幼儿教育与文化——三个国家的幼教实况比较研究》)这种麻烦是所有幼儿老师都不愿意面对的,比如幼儿之间会产生口角上的冲突甚至是肢体上的摩擦,处理这样的状况会给老师带来时间和精力上很大的挑战。

因此,在属于幼儿的游戏时间中,老师订立的规则是为了使整个局面维持在一个可预测的状态,不容易出现太多意料不到的矛盾,从而防止陷入失控的游戏情境。区角游戏中规则的设定,不仅能控制游戏当时的场景,还能为冲突寻找说教的理由和解决的办法,减轻了老师为处理矛盾而形成的心理负担。所以规则的制定是老师把握游戏全局,控制幼儿不良行为,对幼儿进行规则教育的重要手段,达到了一箭多雕的效果。

3. 区角游戏中教师的介入是一种预防性行为

在幼儿游戏和活动中,教师是否应该介入,什么时候介入,以何种方式介入都成了幼儿教育关注的热点,当然最折中的观点认为教师应该在合适的时候以恰当的方式介入幼儿的游戏,教师介入的目的则是作为一个帮助者促进幼儿各方面自然发展,为幼儿的创造性提供帮助和支持。而要做到恰到好处的介入是十分难以把握的,需要教师在不断的教学经验中反思和锻炼才能实现。

幼儿的区角游戏更多的是一种幼儿生活经验的再现和对角色的体验,很多的区角会出现相互之间的联结,而且整个游戏场景就像是一个生活环境的缩影,只有一些锻炼认知技能方面的区角需要教师提供一些操作上的帮助。而有限的教师要关注到整个区角游戏的大局,教师往往倾向于选择保持游戏情境和谐的介入,因此介入也就转向了控制游戏格局稳定的含义。比如教师发现两个幼儿之间发生了争吵,为了防止发生大的肢体冲突,教师会预测可能产生的结果,因此介入只是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麻烦,有可能会是两个家庭的麻烦。另外,当某个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违反了游戏规则,可能会给整个游戏环境带来不和谐或造成游戏的中断等,教师的介入也是为了事情具可控性。就如文章之前提到的案例中,扮演“顾客”的幼儿将超市中的很多东西都放入了自己的篮子中,这就将导致别的幼儿无法到超市购物,从而造成“超市”区角游戏的中止,甚至带来幼儿和其他“顾客”之间的冲突,因此,教师对这件事情的介入更多的是为了维持游戏顺利进行,从而摒弃不和谐因素,减少自己对教学之外的事情的处理时间。

“麦当劳化”的管理方式存在必有其存在的合理性,这种方式能让整个局面中的各个方面都井井有条,充满了秩序性,规则的限制也确实能避免很多意外的出现。幼儿园本身的条件限制促使其在区角游戏中存在并且发挥着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游戏作为儿童的权利应该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和尊重,应该给予儿童在游戏中的更多的自由。为了让区角游戏在幼儿的发展中起到更好的作用,我们需要适当改变过于计算的社会文化心态。

优化幼儿游戏教学的探索 篇7

关键词:学前教育;游戏活动;探索

一、在幼儿园开展游戏活动的意义

游戏是孩子生活的天然需要,儿童游戏没有什么理性的目的。他们之所以游戏就是为了娱乐,就是因为好玩。如果没有了游戏,儿童也将失去自己的生活游戏也是儿童最热衷、最主要出现频率最高的活动。在儿童的生活中其大部分的时间都在游戏,儿童的整个生活也就是游戏。可见,儿童是在生活中成长的,也是在游戏中成长的。游戏是他们的生活,其存在状态就是游戏与学习关系的新认识。传统观念,业精于勤荒于嬉的影响到目前还是存在的。一些教师总担心让儿童游戏就会放任他们,影响其发展。殊不知游戏与学习是密切相关的。在游戏中,儿童过去的经验得以再现,当前的现实得以表征。幼儿园的环境是教师按照课程目标特意创设的一种秩序化了的环境,富含有自觉的教育性。而且,游戏在儿童教育领域中运用的历史表明,游戏一旦进人儿童教育领域。就不再是一种纯粹的自然活动,它受到教育价值观的规范,被打上了教育影响的烙印而成为教育活动。在一定程度上讲,系列化、规范化的游戏活动就是幼儿园的课程内容,课程本身也可以是游戏活动,游戏与课程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

二、游戏活动可以提高儿童全面发展

就游戏活动本身来说,游戏具有真实性、进步性、社会性。儿童虽然会将他们所观察到和认识到的生活、成人、社会反映到游戏当中去,但同时也会不可避免地在游戏中会展开想象,借助象征物创造情景和组织游戏。虽然是假装游戏,但当儿童忘我地投入到游戏当中时,他们表现出的行为和情感是真实的,否则他们就不会得到满足感和愉悦感。当儿童的认知和心理在游戏中得到发展时,游戏也随之发展,儿童发展与游戏的进步相互作用、相互促进。为达到游戏目的,儿童还需要调整自己与伙伴、游戏材料、环境和谐相处,学会协作与社会交往。由此可见,游戏,这一贯穿儿童成长过程的基本活动,其功能和价值体现在锻炼性、愉悦性和教育性上。在游戏活动中,一方面,儿童的身体得以锻炼,身体各部位的灵活性和协调能力得以发展,另一方面,儿童通过游戏材料、环境、伙伴再现和体验他们的已有的感知和认识,并在体验中克服生活创伤、补偿现实中不能满足的愿望、重温现实中感受到的快乐,从而享受到愉悦感,这种愉悦感会促使他们产生自信心,有助于形成乐观向上的品格。

三、提供豐富的游戏材料和游戏环境

就科学层面来说,一方面,游戏材料配置要遵循儿童认知发展规律,要与相应年龄阶段儿童的认知能力和学习特点相吻合;另一方面,游戏材料要符合儿童在身体、心理、智力、语言、审美、品格、社会性等全面发展的需求。在游戏材料方面,要品种多,数量足,成型玩具与未成型玩具比例投放,有梯次地及时更新。既要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又要让幼儿手脑并用,还要随着游戏水平的进步促进幼儿在认知、情感、态度、社会适应能力等各方面的提高。在游戏环境方面,一要注意通过造型、图案、文字、色彩、布局等创设开放、自然、优美、欢快、神秘、富有童趣的游戏大环境,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影响幼儿的思想和行为;二要考虑到儿童独自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合作游戏等多种游戏活动的需求,创建开放而方便的游戏区域,减少儿童在游戏中的冲突;三要结合儿童的现实生活、在园活动、焦点事件等及时创设主题情景,不断更新游戏热点,增强幼儿游戏中对事物的观察和思考;四要创设良好的精神环境。

五、游戏活动中要注意的事项

要树立正确的游戏教育理念。正是由于游戏可以使儿童体验到自主、自由、创造、与伙伴交往的快乐与满足,游戏才成为贯穿儿童时期成长的基本活动。因此,儿童教育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主线不可偏颇。一方面,游戏活动要以儿童为本,让儿童成为游戏的主人,自主、自由地组织游戏,充分彰显儿童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教育者要做好观察者、帮助者、参与者、引导者,协助游戏活动的顺利进行,指导儿童的健康发展。一要树立正确的游戏教育理念,摒弃“游戏就是玩儿…‘玩儿不是学习”“游戏是不学无术”的错误观念;二要明白游戏在儿童教育中的主导价值,避免对儿童游戏统得过多、管得过死,避免把儿童放在被动接受学习的地位,避免只把儿童的自由游戏当作课间休息、放松的活动,剥夺儿童的游戏权利和机会;三要处理好游戏活动和教学游戏的比例和关系,避免把教学游戏与游戏活动混为一谈,甚至把教学游戏当作幼儿教育的主要活动。游戏的意义在于游戏活动本身,是儿童想玩、要玩才游戏,没有外在的目的性。教学游戏以传递、强化和巩固知识、机能为目的的趣味性教学方式或学习方式,儿童在这种学习中失去了自主性、自由性和创造性,与符合儿童天性的游戏活动有着本质的不同。

总之,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是贯穿学前儿童教育的主导性教育方法,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科学性地为儿童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和游戏环境,均衡开展各类游戏活动,关注儿童个体差异,建立游戏活动评估体系,保证游戏活动在学前儿童教育中的主导地位,还儿童以快乐权和发展权,保障儿童快乐生活、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因此,我们在培养教育儿童全面发展过程中,要尊重儿童的快乐权和发展权,为儿童营造丰富优质的游戏环境,关注、协助、引导儿童在游戏中快乐成长。

上一篇:公益奖学金申请书下一篇:山大附中初中部模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