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音乐游戏的目标

2024-07-10

幼儿园音乐游戏的目标(通用12篇)

幼儿园音乐游戏的目标 篇1

幼儿园结构游戏的各阶段的教育目标

小班:

1、萌发幼儿对结构的兴趣。

2、引导幼儿认识结构材料,感知材料特征,初步掌握材料的操作方法。

3、指导幼儿学习用铺平、延长、围合、垒高、、拼插等技能,搭建物体简单造型。

4、在建构中培养感知能力,如大小、颜色、形状、长短等。

5、要经常有意识的让幼儿说出自己结构的物体名称。

6、引导幼儿明确建构的目的性,发展想象力,锻炼小手肌肉动作,培养手眼协调能力。

7、让幼儿学习与同伴使用建构材料。

8、建立结构游戏的简单规则。

中班:

1、教师应设法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2、在建构中继续指导学习各种建构技能如:延长、拼合、搭高、镶嵌等表现物体的特征和某些细节。

3、引导幼儿有目的地选材,学会设计某一主题方案。

4、学会看平面结构图,按图纸进行建构。

5、组织小型的集体结构活动3-4人,教会讨论分工,友好合作。

6、培养幼儿互帮互让玩家,爱惜材料等良好行为习惯和不怕困难、耐心。细致等品质。

7、引导幼儿大胆介绍作品,鼓励幼儿独立主动发表意见,学会欣赏和评价自己和同伴作品,分享成功的体验。

大班:

1、引导幼儿多观察生活中的物体,分析结构特征,让幼儿学会观察物体的细节和特征,体验造型美。

2、学习运用排列、围合、垒高、连接、镶嵌等技能,搭建较复杂的建构主题。

3、进一步培养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创造力空间知觉能力。培养幼儿认真、有始有终。遇到困难想办法解决等良好品质。

4、培养合作意识。共同协商确定主题,学会分工协作。

5、培养幼儿材料的整理。学会有条理地归类收拾整理材料的良好习惯。

6、懂得介绍和评价自己和同伴的建构作品。

结构游戏指导中存在三大错误的做法:

1、过于关注建构作品的逼真或造型的美观,从而导致幼儿在结构游戏中“创造性”的缺失。

2、片面要求幼儿必须完成教师提出的建构任务或者只能使用教师提供的建构材料,从而导致幼儿结构游戏中“自主性”的缺失。

3、认为结构游戏纯粹是幼儿自己玩的,只要提供材料,只要幼儿不争吵就行,从而导致幼儿园结构游戏“教育性”的缺失。

幼儿园音乐游戏的目标 篇2

《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将艺术领域的总目标定位为“ 感受与欣赏”“ 表现与创造”。 强调幼儿艺术教育的核心价值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 支持幼儿在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的自主艺术活动, 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 “ 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感受和发现美, 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和创造美”。每次观看非正规幼教专业的青年教师上幼儿音乐游戏活动课, 若仅从整个教学课堂设计和课堂可操作性来看, 大都是相当不错的, 孩子们在活动过程中能够熟练地配合老师, 在老师的设计意图下整齐划一地进行活动, 但从整个幼教的要求和目的来看, 就有一种仅为教而教的感觉———我们的一些青年教师并没有将幼儿游戏活动理解到位, 他们往往将娱乐性的儿童游戏、教学化的幼儿游戏以及游戏化的幼儿教学混为一谈。 在他们看来, 幼儿音乐游戏活动之教育的核心即以“ 游戏”为主, 游戏就是一个“ 玩”字。 任何传授幼儿的知识都应服从于传统的游戏。 他们认为, 在幼儿音乐游戏活动中, 只要让幼儿玩得高兴、玩得乐不思蜀就达到了本节课教学的最佳效果。

诚然, 不管是游戏化的教学还是教学化的游戏, 让幼儿玩得高兴是没错的, 甚至是很有必要的。 但部分青年教师并没有理解清楚“ 幼儿园是让孩子在‘ 玩中学’的”, 也就是说“ 幼儿音乐游戏活动不只是玩”。幼儿教育必须有其教育的目的、教育的价值和教育的观念等等。 在幼儿游戏活动中, 幼儿的表现力和创造力是幼儿游戏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需在生活化的游戏活动中, 在幼儿玩得嗨翻天的前提下, 充分发挥其想象力, 挖掘其表现力和创造力, 让幼儿从中养成一定的生活习惯、了解一定的自然和社会知识、懂得一定的道理、促进幼儿情感的发展。

幼儿园音乐游戏的目标 篇3

关键词 音乐;游戏;教育;整合

美国音乐教育学家雷默曾指出:“音乐教育的核心,是通过音乐的形式及其情感原理的教育,促进幼儿发展音乐审美的感知与领悟”。幼儿音乐教育可通过丰富的形式和多彩的内容为幼儿提供非常独特的非文本学习的形态,让幼儿充分调动自己的感官、动作和头脑,通过在声音世界的徜徉和体验而丰富、发展自身的认知和社会情感。其中,幼儿的音乐游戏就是一种幼儿音乐教育的重要手段。

一、音乐教育与音乐游戏的概述

音乐教育是幼儿园教学中一项主要的教育课程,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不仅能够陶冶幼儿情操,增强幼儿对美的意识和理解,还能够激发和培养幼儿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音乐游戏是在歌曲或乐曲伴奏下进行的游戏,游戏中的动作要符合音乐的内容、性质、节拍、曲调,并有一定的规则。音乐游戏具有音乐和动作相结合的特点,对幼儿动作的发展、音乐的感受力以及活泼乐观情绪的培养,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当前农村幼儿园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进行农村幼儿音乐活动教学的实践中发现,目前农村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现状存在着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

1.重视技能的模仿和训练,忽视审美和创造力的培养

在传统教育中,老师还停留在教几首歌,跳几支舞,在黑板上打几个叉用手拍就是打节奏,这样的教学结果是幼儿艺术感受力下降,审美经验缺失,不但掌握不了学习音乐的技巧,反而失去了儿童特有的表现音乐的天性。

2.重视灌输知识技能,忽视情感体验和态度倾向

《纲要》提出:“要让幼儿能初步感受并喜欢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喜欢参加音乐活动,并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音乐表现活动”。强调了音乐与生活联系,明确了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3.重视教师对艺术活动的评价,忽视幼儿个体差异性

传统的教育评价,总以提问“好不好、美不美”来让幼儿作划一评价,束缚了幼儿自己独特的审美观。现在,要针对他们的不同特点,接纳各种不同智力水平的儿童,给他们提供表现自我、发挥所有的机会。

三、在农村幼儿音乐教育教学中应更新观念

1.从以“知识的灌输为中心”的观念转变为“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观念

以往我们音乐教育的目标意识只停留在需要提供给幼儿智力发展方面的经验,知识技能方面的训练上,意识不到幼儿发展是整体的、相互联系和促进的,更别说从幼儿素质教育方面考虑,每学期计划中有唱歌、舞蹈的内容就行了。现在新课程中的音乐活动目标则指向培养和塑造人的个性,才能和创造性,通过综合整体的素质教育,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教师透过提供的音乐活动,建构丰富多元的音乐经验,让幼儿成为一个能享受音乐、自主欣赏、积极体验、感受表现音乐的快乐者。

2.从“教师本位”观念转变为“以幼儿为主体”的观念

当前,农村私立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跳不出幼儿围绕教师转的怪圈。教学活动由教师支配,幼儿只能在里面打转,幼儿只能被迫放弃个人“异端”的想法和探索行为。新《纲要》中明确强调: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领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把幼儿的主动学习提到了重要的位置,要求我们教师要切实转变观念,重新确认自身的角色定位,从“权威型”的发号施令者,转变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3.从“重视技能的模仿”的观念转变为“审美教育”的观念

长期以来,幼儿教师制定教育活动目标、设计教法、组织教学,把注意力集中在技艺训练的目标上,扼杀了幼儿的创造力。所以,我们要摒弃“以技艺训练为中心”的观念,把“审美教育”作为艺术教育教学的目标。

四、音乐游戏与音乐教育的整合

所谓“教学游戏化”,就是要求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尽可能淡化教育目的,强化游戏的手段,轻结果重过程。音乐游戏与音乐教育的整合可以通过以下途径:

1.创设音乐游戏情景,让幼儿感受音乐

每一种音乐、每一首歌曲都描绘了一种情绪、情景。当幼儿进入游戏,进入游戏中的情节时,他们也就进入了音乐之中。

2.设计音乐游戏,让幼儿扮演角色学习音乐

(1)角色游戏。

(2)听觉游戏。我们在解释音的高低、音的强弱、节奏的快慢等一些知识时,单纯的理论解释,幼儿觉得枯燥乏味,对这些知识的理解也只是被动的,如果我们通过听觉游戏,幼儿在玩的过程中,自己去感受、理解,就会引起幼儿的兴趣。如《声音的强弱》活动时,让幼儿接触、感受自然界、生活中的声音的强弱,搜集不同形状、不同大小、不同质地、不同音色的各种材料所发出的强弱不同的声音,让幼儿在静中有动,动中有乐的听听、想想、打打、敲敲、玩玩、创创中进行音乐实践活动,幼儿的兴趣浓厚,在他们玩的过程中知道了音的强弱。

(3)体育游戏。当我们提到“体育”二字时,首先想到的就是“累”,其实体育当中一些趣味的游戏,对我们的音乐课堂很有帮助。如在感受十六分音符时值及其音响效果,可以选用《捉尾巴》的游戏,每个幼儿身后吊一条“尾巴”,听到连续的十六分音符开始捉,一边游戏一边体验音乐快速的节奏、紧张的情绪,这样就自然降低了幼儿对十六分音符时值的理解难度,让幼儿在“玩”当中,理解这些乐理知识。

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我们要在教学过程之中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而音乐游戏能很好地启发幼儿创编音乐,发展音乐。

基金项目: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SBG《2009》GO996。

参考文献:

[1]雷默.音乐教育哲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

[2]許卓娅.学前儿童音乐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幼儿音乐游戏与幼儿园音乐教育 篇4

美国音乐教育学家雷默曾指出:“音乐教育的核心,是通过音乐的形式及其情感原理的教育,促进幼儿发展音乐审美的感知与领悟”。幼儿音乐教育可通过丰富的形式和多彩的内容为幼儿提供非常独特的非文本学习的形态,让幼儿充分调动自己的感官、动作和头脑,通过在音响世界的徜徉和体验而丰富、发展自身的认知和社会情感。其中,幼儿的音乐游戏就是一种幼儿音乐教育的重要手段。

一、音乐教育与音乐游戏的概述

音乐教育是幼儿园教学中一项主要的教育课程,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不仅能够陶冶幼儿情操,增强幼儿对美的意识和理解,还能够激发和培养幼儿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在幼儿的音乐教学中,认真的分析教材,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教育因素,引导幼儿理解、感受音乐的内容和情感,并获得音乐能力的发展,是使音乐教育活动达到教育目标的重要条件。

音乐游戏是在歌曲或乐曲伴奏下进行的游戏,游戏中的动作要符合音乐的内容、性质、节拍、曲调,并有一定的规则。音乐游戏具有音乐和动作相结合的特点,对幼儿动作的发展、音乐的感受力以及活泼乐观情绪的培养,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当前幼儿园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师无法保证孩子在音乐课中自由、自主地创作发挥。尽管国家教育部门在教材教法上做了一系列改革,但音乐教育仍然跳不出“孩子围着老师转”的模式。有的老师总是觉的孩子不了解音乐欣赏课中代替孩子去体验、去判断。有的老师要求孩子按照成人的思维方式去想象去感受,使孩子没有机会去亲自感受、体会,自由的想象。孩子在学唱歌曲时,逐句模仿跟唱也是不可取的,我们应该在孩子充分欣赏音乐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去大胆学唱。

2.幼儿园音乐教材内容比较单一。

歌曲是主要的学习内容,像音乐游戏、唱唱画画、节奏乐这些孩子感兴趣的、便于动手操作的题材较少。音乐游戏这种题材能使孩子在优美欢快的氛围中,尽情的玩耍,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让他们充分的与音乐进行交流。唱唱画画能使孩子在充分理解歌词的基础上,插上想象的翅膀,挥舞手中的画笔,去想象、去创造,这种形式孩子歌词学的快,记的牢。节奏乐能锻炼孩子的节奏,提高孩子手脚及身体的协调能力,促进孩子健康发展。各种不同的音乐题材,可以让孩子充分的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

3.教师为了完成教学计划而牺牲孩子们享受音乐的机会。

每学期开始,教师都要制定一学期的教学计划。两节课学一首歌,一周学一个舞蹈,教师有时候为了赶进度,往往一首歌还没有完全掌握, 又要学习新的内容。这样一来,孩子们还没有充分享受音乐,理解音乐,还没有真正走进音乐的世界,所以体会不到音乐的魅力,对音乐就不可能有太大的兴趣,影响了以后孩子在音乐方面的发展。

4.教师往往过于注重幼儿对教学材料的掌握。

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教师往往把活动的重点放在让幼儿在很短时间内掌握预设的教学材料上,而忽视对幼儿音乐能力的培养。实际上幼儿音乐教育的重点不在于给孩子多少音乐知识,而在于学习过程中孩子获得了多少的音乐感受,音乐教学的目的是使幼儿能够倾听、理解、表演和创造。

三、音乐游戏与音乐教育的整合所谓“教学游戏化”,就是要求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尽可能淡化教育目的,强化游戏的手段,轻结果重过程。音乐游戏与音乐教育的整合可以通过以下途径:

1.创设音乐游戏情景,让幼儿感受音乐。

每一种音乐、每一首歌曲都描绘了一种情绪、情景。当幼儿进入游戏,进入游戏中的情节时,他们也就进入了音乐之中。我们可以根据教材设置不同的情景,让幼儿在我们营造的氛围中感受、体验音乐。在教学中,通过进行对音乐情景的模拟,引导幼儿在设置的情绪及情景背景下,做相应的音乐游戏,让幼儿学会在音乐伴奏的形式下做游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2.设计音乐游戏,让幼儿扮演角色学习音乐

(1)角色游戏。

在幼儿园音乐教材之中,很多歌曲都是以动物、小朋友等角色为主题的,为了让幼儿更好地理解音乐,感受音乐当中描绘的角色,我们可以设计一些角色的音乐游戏,让幼儿体会每个角色的形象、情绪,这样幼儿就会产生新鲜感,学习歌曲的兴趣高涨。

(2)听觉游戏。

我们在解释音的高低、音的强弱、节奏的快慢等一些知识时,单纯的理论解释,幼儿觉得枯燥乏味,对这些知识的理解也只是被动的,如果我们通过听觉游戏,幼儿在玩的过程中,自己去感受、理解,就会引起幼儿的兴趣。如《声音的强弱》活动时,让幼儿接触、感受自然界、生活中的声音的强弱,搜集不同形状、不同大小、不同质地、不同音色的各种材料所发出的强弱不同的声音,我们可以设计音乐游戏《一个雨天》,让幼儿去表现。通过不同音响引发幼儿不同版本的“雨天”,让幼儿在静中有动,动中有乐的听听、想想、打打、敲敲、玩玩、创创中进行音乐实践活动,幼儿的兴趣浓厚,在他们玩的过程中知道了音的强弱。

(3)利用音乐游戏,让幼儿发展音乐。

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我们要在教学过程之中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而音乐游戏能很好地启发幼儿创编音乐,发展音乐。如在《牧童》这首歌曲,幼儿在情景中,扮演角色之后,提出了置疑,“为什么牧童放羊时,牧童哼着快乐的歌,小羊怎么都不叫呢?”幼儿产生了疑问,可以让幼儿想想自己刚刚表演过的情景。于是幼儿就自己编创出了新的歌词,分组来唱,一组是小羊的叫声,一组是牧童放牧的吆喝声。于是当歌曲唱到第三段时,幼儿自觉分成两组表演,当幼儿唱着自己编的歌曲时很是得意。

四、结语

音乐游戏的幼儿教学的论文 篇5

一、用音乐游戏锻炼幼儿的协调能力

教师与幼儿一起玩捉小鱼的游戏,它要求游戏在规定的范围里玩耍,音乐的节拍未响起时幼儿蹲在地上装“石头”,一旦出现某种节拍,幼儿要根据事先规定的角色扮演贝壳和小鱼。贝壳要在节拍响完前拍住小鱼,小鱼要避免自己被抓到。节拍结束幼儿立刻蹲地变成“石头”,直到第二轮游戏开始。在游戏中,被抓到的小鱼出局,一个节拍完成以前,一条小鱼也没有抓到的贝壳也要出局。当音乐游戏完毕时,统计还活着几个贝壳和几条小鱼。这样的游戏集音乐与体育运动于一身,它的游戏过程紧张刺激,幼儿非常喜欢这样的游戏。通过玩这样的音乐游戏,幼儿能把脑子与手协调起来,充分锻炼自己的反射神经。幼儿如果长期玩类似的音乐游戏,会改变过去协调性不佳的状况。

二、用音乐游戏锻炼幼儿的表达能力

由于环境的影响,幼儿很少有表达的机会。如果幼儿不擅长表达自己,将会变得性格内向、难以与他人沟通。幼儿教师在对幼儿进行引导时,发现有些女孩喜欢别人顺从她们,如果没有得到满足就哭泣撒娇;有些男孩与他人交往时喜欢采取暴力。过去人们把幼儿的这些行为归结于“人品不好”,后来经过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幼儿存在不会与人沟通的问题,只会用情绪化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教师要从小引导幼儿学会沟通。幼儿教师应用音乐游戏能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如果幼儿能很好地表达自己,他们就有更多的机会与他人交往或向他人学习。比如,幼儿教师在引导幼儿玩小兔和狼的音乐游戏时,幼儿要在游戏中学会与他人沟通,在玩游戏时,幼儿除了要掌握自己的节拍,完成自己的角色,还要会与他人配才能完成剧情,使幼儿懂得合作的重要性。他们的表达能力也会得到增强。幼儿教师通过合理的游戏锻炼幼儿的表达能力,音乐游戏的训练会使幼儿克服孤僻、任性、自我的毛病,他们会在音乐游戏中学会与人交往、与人沟通,从而形成健全的.人格。

三、用音乐游戏锻炼幼儿的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是指人能分辨什么是美的,什么是不美的,审美能力既可以指具体形象的审美,也可以指精神抽象的审美。目前幼儿由于少与人交流,没有机会得到审美教育。音乐游戏有时就可以弥补幼儿这方面的不足。幼儿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参与布景和道具制作,幼儿可以在参与音乐游戏准备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审美意识,随自己的想法了解什么是美的布景、什么是美的道具。音乐游戏既然是游戏,就有游戏规则,有些幼儿不懂得遵守规则的道理,他们有时会随自己的想法随便玩游戏,教师要在游戏中引导幼儿理解游戏就像一个社会的秩序,制定规则是为了大家能更好的游戏,如果有人违反规则那么大家都不能正常游戏,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能理解什么行为是美的、什么行为是不美的。比如,幼儿教师引导幼儿玩糖梅仙子的游戏,教师先将游戏的故事讲给幼儿听,让幼儿思考怎么布置背景,怎么准备道具幼儿通过动脑筋思索,审美的意识会慢慢被打开。在布置游戏场景并制作道具以后,幼儿教师引导幼儿一起玩游戏,幼儿教师一边玩,一边引导幼儿思考哪位幼儿表演得最好,为什么大家都认为他好。幼儿具有初步的审美意识,未来与人交流时才会有正确的三观。

四、结语

幼儿园音乐游戏的目标 篇6

本资料由幼教廖老师分享,如需配套音乐请加扣扣:一零一四四八二八四一

二、教学活动建议

【活动准备】

1、手腕花

幼儿每人在右手上佩戴一个手腕花,分为两种不同的颜色,且两种颜色的人数相同,目的在于帮助幼儿分组并辨识行走的方向。

2、音效和辅助音乐

在主音乐“瑞典狂想曲”之后,添加适当的“敲门声”、“开门„脚步声”等音效以及。水族馆,音乐,将故事的游戏性推向高潮,使得整个故事更加完整。【活动目标】

1、了解白故事梗概,在熟悉舞蹈与游戏的基本流程的基础上学会随乐而舞,并学习根据音乐的结构、情绪、和形象创造性的用表情和动作进行表现。

2、知道手腕花在舞蹈动作转换和交换舞伴时对方向、方位的提示作用。

3、体验集体舞中交换舞伴的快乐及与同伴合作表演的乐趣。

【活动过程】

1、故事导入

师:很久以前在一个王国里有一位漂亮而又善良的公主,但是有一个巫婆总是想要害死她,一位英俊的王子救了她,后来他们过着幸福的生活。今天,公主要举行盛大的皇宫舞会,邀请在座的每一位小公主和小王子都去参加,你们想去吗?

2、欣赏A段乐曲,学习圆圈舞

(1)学习基本动作,用动作感知音乐。

①幼儿坐着,模仿老师做上肢动作,用动作感知音乐。(拍手、左右看、点头、走一走)

②启发幼儿创编王子和公主相互邀请时的行礼动作。(遇到你喜欢的公主或王子,你要怎样邀请他和你跳舞呢?)

③全体幼儿模仿行礼的动作,提示幼儿动作要到位。

④幼儿站在凳子前,随音乐节拍做行礼的动作,再次用动作感知音乐。

(2)学习圆圈舞

①教师邀请一位“王子”进行示范表演。②启发幼儿发现、分析两人配合表演时的动作特征,如两人的站位、动作的顺序和方向以及公主移位的方向。

③请-xt“王子和公主”尝试示范表演。(教师可用语言提示)

④王子和公主们站成单圈双圆的队形,王子在内,公主在外,两人面对面尝试表演。(不加音乐,教师用语言提示,适当放慢节奏)

⑤一遍动作后,公主移位,发现换了新舞伴,引导幼儿继续表演。

⑥听音乐,按音乐的节奏完成圆圈舞,茌每段音乐的最后一句交换舞伴。(2遍)

3、欣赏B段乐曲,学习音乐游戏。

(1)大家正在舞蹈时,音乐突然中断,播放敲门、开门及脚步声的声效,启发幼儿么了?谁来了?”引出巫婆这一角色。

(2)第一遍游戏,交代要求:听到敲门声时,两人抱在一起变成木头人,可避免被抓。(教师扮巫婆)

(3)第二遍游戏,交代要求:听到敲门声时,三人抱在一起变成木头人,可避免被抓。(教师扮巫婆)提前引导幼儿:如果落单了,要如何躲避巫婆。(如:在“木头人’之间躲避等)

(4)第三遍游戏,选定一位幼儿来扮巫婆,听到敲门声时,三人抱在一起变成木头人,可避免被抓。落单的公主或王子则被巫婆带出教室。

4、解救公主(王子),结束活动

师:公主(王子)被可恶的巫婆抓走了,我们应该怎么办?

幼儿园音乐教学游戏化的尝试 篇7

一、音乐教学游戏化

幼儿园音乐教学是为了让幼儿对音乐有初步的兴趣和爱好, 学习基础的音乐知识, 培养幼儿的音乐表现能力, 提高幼儿参加音乐活动的信心和兴趣, 建立起积极向上的个性、社会品行, 从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启蒙性教育。而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 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也曾论证过游戏对于孩子的重要性。将幼儿音乐教学和游戏有机地结合起来, 可以将具有高度抽象性的音乐赋予游戏化的方式, 通过玩来阐释音乐的魅力;在多种音乐教育中, 音乐教学游戏化容易让孩子们接受, 也易于孩子们理解, 是幼儿最为喜爱的一种教学方式。

二、音乐教学游戏化的重要作用

传统的幼儿音乐教学形式单一、教学内容简单, 只是坐在教室里学习基础的“哆、来、咪, ”一字一句的教幼儿唱歌, 虽注重教学的目的却忽视了幼儿的自身的需要和能力差异;而将音乐教学游戏化, 幼儿就可以通过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游戏活动, 在边玩、边模仿中, 学会音乐, 了解音乐;同时音乐活动营造了温馨和谐的学习氛围, 能够引起幼儿学习的好奇心、好胜心, 从而吸引幼儿主动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达到快乐学习的效果。

三、如何开展有效的音乐游戏化教学

(一) 教学内容的游戏化

选择好的教材是一节好课的开始, 那么如何选择音乐活动教材?幼儿的年龄特点、发展水平是选择教材要考虑的必要因素外, 还必须考虑到音乐教材本身的重要特性, 趣味性!音乐内容是否能设计成一个或一系列有趣的小游戏, 幼儿能否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和“玩”一样的乐趣, 能否心甘情愿地, 快乐地进入音乐教学活动中, 都是选择好教材的重要依据。

选择好教材后, 针对音乐自身的内涵和教学内容的不同, 可以将教材设计成各式各样的游戏方式。如表演性游戏, 像小品、舞台剧等融入音乐特色的表演形式;还可以通过比赛的方式来提高幼儿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及一些平常的小谜语、辨音等小型游戏。让幼儿听到音乐时, 在老师的引导下知道听到快的音乐就快速拍打小手, 听到慢的音乐时就慢速拍打小手, 初步感知音乐的快与慢。

(二) 提高幼儿在游戏化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

幼儿园的孩子年纪小, 处于学习新鲜事物的阶段, 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一张精美的图片, 一场好玩的游戏, 一段精彩绝伦的表演, 往往会带动孩子们的情绪, 让他们如临其境, 感受着其中的喜怒哀乐。情景的音乐游戏具有非常强的感染力, 能够引起幼儿情感的共鸣, 容易被幼儿理解和接受。要想让幼儿对音乐活动产生强烈的兴趣, 就要创设良好的环境, 让他们积极参与其中是最直接而有效的方法。

游戏化的音乐教学能充分利用人物形象, 建造充满童真童趣、优美的情景, 让幼儿从一开始就进入音乐作品所表现的意境当中去, 让孩子有学习的动力和学习的欲望, 使孩子充满兴趣地参与其中。例如:教师准备了《小红帽》的活动, 活动前, 要进行场地的布置, 将活动场所布置成为美丽的森林, 然后教师将角色分配给每个孩子, 令孩子以及教师共同带上活动需要的头饰, 这样在教师和音乐的带动下孩子很快的会被感染, 迅速进入角色, 内心的情绪随着音乐被激发了起来, 这时的学习对于孩子来说已不单单是学习, 而是一场游戏、一场表演。

(三) 在音乐教学游戏中学习

幼儿习惯在模仿中学习, 所以音乐教学游戏中的音乐作品示范要正确和熟练, 要富有情感, 可以通过具体的实例来表现音乐形象。当然, 对于幼儿的教学, 教师不能一味的要求幼儿去模仿, 而是要让其去开创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模仿中学习, 在模仿中创新。

教育幼儿时要用热情的态度去鼓励他们, 要善于发现幼儿在教学游戏中的点滴进步, 对于那些进步快的要用最饱满的热情给予鼓励, 对于没有进步的幼儿, 教师要耐心指导。当幼儿表演取得的成功时, 老师要带头对幼儿进行鼓励, 给予最热烈的掌声, 从而提高幼儿积极向上的态度。

四、结语

幼儿园音乐游戏的目标 篇8

(一)音乐活动对幼儿的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音乐教学注重萌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丰富他们的艺术经验、提高他们艺术表达能力,促使个性完善地发展;为孩子们提供自由参与和自我表达的空间与舞台,拓展幼儿的知识面,让他们获得艺术学习的愉悦与满足,身心得到和谐发展。

音乐是人类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学前儿童生活、学习和成长中不可缺少的领域。音乐教育不仅能培养和提高儿童的音乐能力,增强儿童对音乐美的敏感性,而且更是使儿童得以和谐发展、健康成长的一种重要手段。学前儿童只有学会认识音乐、驾驭音乐,学会寻找体验音乐的美,才能进入音乐的天地,并借助音乐获得积极的人生经验。

幼儿可塑性大,此时生理心理发展很快,长知识、长身体,且智力发展和道德规范的形成与他的审美的情趣和审美的判断培养的相关程度比学龄期更为密切。在这个时期,我们不仅要给孩子丰富的物质营养,促进他们身体骨骼、肌肉、大脑的发展,还必须给予足够的精神食粮,使他们在智力、品德、营养、审美体验方面都健康的发展,形成良好的精神面貌。

苏霍姆林斯基说:“精神需要是指人的道德、智力和审美的需要和兴趣,这些都是在他们积极活动的过程中发展、形成和满足的。”音乐作为美育的一种形式,它是与幼儿同步发展的,因为喜欢音乐是孩子的天性,在内容多样的音乐活动中,孩子积极愉快、活泼、欢乐,他们的身心都会得到陶冶和发展。

(二)音乐游戏的特点

音乐游戏是在音乐伴随下进行的游戏活动。它是一种比较特殊的韵律活动,同时也是以发展学前儿童的音乐能力为目标的一种游戏活动。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游戏和音乐的相互关系上。在音乐游戏中,音乐和游戏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游戏规则促进和制约着游戏活动,而游戏动作又能帮助儿童更具体、形象地感受和理解音乐,获得一定的情绪情感体验。因此,音乐游戏是深受儿童喜欢的一种音乐活动。

音乐游戏是一种有规则的游戏,它具有突出的教育作用,集中体现了音乐的艺术性、技能性与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之间的对立统一。它把丰富的教育要求以生动有趣的游戏形式表现出来,使孩子们在乐此不疲的游戏和玩耍中既掌握了一定的音乐知识和技能,也在不知不觉中渗透了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同时,在愉快而自由的游戏活动中,儿童还获得了更多积极情绪情感的享受和体验,进一步促进了儿童对音乐活动的稳定兴趣及积极、主动个性的形成。

音乐游戏是孩子们需要的,是幼儿音乐教育不可缺少的,是激发儿童情感、使儿童获得快乐的重要途径。音乐游戏不仅促进幼儿音乐能力得以发展,也是培养和塑造幼儿智商和情商的无价良方。

喜爱游戏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幼儿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音乐游戏,根据幼儿对游戏的基本需求,为幼儿的音乐学习提供丰富的背景,使幼儿学会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游戏。为幼儿学习音乐创设自由、灵活、有趣的学习环境,使幼儿在快乐的游戏中感知音乐,充分体验学习音乐的快乐。

(三)幼儿园音乐游戏教育研究现状

审视幼儿园音乐游戏,我们清晰地发现这样一种现象,传统的音乐游戏注重以下三个方面:

1.重视教材内容,忽视创造力培养

2.重视灌输知识技能,忽视情感体验和态度倾向

3.重视教师对艺术活动的评价,忽视幼儿个体差异性

在传统的艺术教育中,教育者经常以同一个主题要求每一位孩子,不考虑幼儿现有水平,不知道怎样去接纳和赏识,在评价中把幼儿作品作横向比较,挫伤了幼儿自信心,增加幼儿自卑感,最终使幼儿逃离艺术。

(四)新《纲要》、《指南》对幼儿艺术方面的要求

新《纲要》指出:“在艺术活动中面向全体幼儿,要针对他们的不同特点和需要,让每个幼儿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新《纲要》把艺术教育定位在审美教育范畴内,强调对幼儿的审美感受能力的培养,新纲要把艺术教育放在普通教育的范畴内,强调创造意识、创造能力、创造个性的培养,对有艺术天赋的幼儿要注意发展他们的艺术潜能,严格区分幼儿艺术教育和艺术专业教育的界限,艺术接纳各种不同智力水平的儿童,给他们提供表现自我、发挥所有的机会。

《指南》中没有把音乐和美术作为子领域,而是分为了“感受与欣赏”和“表现与创造”,因为《指南》所要传达的是一种价值理念,即改变幼儿园艺术教育领域的小学化、学科化倾向,改变重技能训练、轻感受表现的幼儿园艺术教育现状。艺术教育能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品格,让孩子感受世界的欢乐、美好,去不断欣赏、不断品位,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艺术,甚至通过创造性的创作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促进幼儿创新能力的发展。

开发幼儿园音乐游戏课程案例,旨在通过研究一线教学中的音乐游戏个案,探寻幼儿的发展特点,形成我园特有的音乐游戏教学内容、途径方法和指导策略。

三、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国外研究现状:目前,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幼儿音乐教育被作为重要的研究课题,受到了更多的重视。美国佐治亚州州长泽尔?米勒已提出了一项令人叫绝的建议:作为该州预算计划的一部分,拿出10.5万美元,使该州所有新生儿(每年约10万名)出院回家的时候,带上一张古典音乐激光唱盘或一盘古典音乐磁带。又如,英国正开展“音乐一对一计划”,这个项目致力于总结适合两岁以下儿童发展的教育实践。“音乐一对一计划”力图将关于幼儿音乐性的最新理论应用到教育实践中,帮助父母及照料者采用更适宜的教育方法。计划首先要求收集信息,包括父母的每日音乐活动、对家庭音乐生活的态度、教师的教育方法等。在此基础上探讨怎样将音乐应用到两岁以下孩子的每日生活,要求教师必须与父母建立信任,形成彼此认同的伙伴关系。再如,澳大利亚的研究人员研究了作为连接母婴间音乐纽带的亲子歌曲。即妈妈哼唱儿歌和用音乐育儿的方式来探讨音乐如何成为亲子活动的一部分,从而表现出音乐对她们的观念、情感和作为母亲的身份认同感的影响,以及通过音乐游戏和表演与孩子形成的互动类型和相互关系。美国把幼儿音乐教育当成专题研究;英国开展“音乐一对一计划”的项目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澳大利亚专门研究连接母婴的亲子歌曲,让幼儿在婴幼时期就对音乐进行了解。总之,世界各国音乐教育的现状都反映出对幼儿音乐教育的高度重视。

国外对于音乐游戏的研究开展比我国早,在国外的很多幼儿园,教师总是想尽办法培养幼儿的音乐感知,教师经常在课堂上即兴创编一段非常有趣的音乐游戏,让幼儿参与其中,还会经常让幼儿自己来创编音乐游戏,甚至邀请家长和幼儿共同参加音乐游戏的创编。虽然没有固定的时间,但国外的教师非常注重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创编的每个游戏、每个环节都是依据幼儿身心发展的需求进行因材施教。帮助幼儿适当地了解音乐概念,创造性地表达对音乐的理解,使音乐成为幼儿生活的组成部分。

国内研究现状:目前我国关于“幼儿园音乐课程资源开发”研究较多,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如:西南大学《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研究》,此课题对维吾尔族音乐文化进行考察,对其发展历史、文化、音乐形式及特点三个方面进行解读,提取出其音乐文化中蕴含的教育价值。在此基础上,建构出维吾尔族幼儿园音乐课程资源开发的良好状态,对音乐课程资源开发的理论基础、原则、目标、内容、途径、评价等方面进行理论思考。

徐州市机关第一幼儿园《有效提升幼儿园音乐游戏教学的策略及研究》,通过研究优化了教师的教学行为,优化了幼儿音乐游戏课堂效果。

而我们的《幼儿园音乐游戏课程开发的案例研究》是在观察幼儿、课堂实践的基础之上,以它的自主性、创造性激发幼儿参与音乐游戏的兴趣,丰富教师对幼儿音乐教育的理论,提升教师设计、组织教学、创新教学的能力。我们所选取的研究点较小,易操作实施,是建立在幼儿一日活动基础之上的常态化研究。

我园现状:我园现有6个教学班,其中2个小班,2个中班、2个大班,作为地处城乡结合部的幼儿园,我们充分认识到自身的差异:一是师资的差距;二是教学观念的差距;三是园所文化底蕴的差距。虽然我园一直以来在艺术领域获得了不少奖项,教师具备好学上进的特质,但是在教学中教师却很少呈现出系统组织音乐活动的能力,对音乐游戏教育缺少深入研究。因此我们选定了《幼儿园音乐游戏课程开发的案例研究》作为研究课题,以音乐游戏案例研究为突破口,研发与构建幼儿园音乐游戏课程,走一条“科研兴教,科研兴园”之路。

研究价值:纵观幼儿园音乐游戏教育现状,我们发现存在以下几个忽视:着重于教学的完成而忽视幼儿的需要;着重于游戏的组织而忽视音乐的功能;着重于技能的获得而忽视幼儿的情感。另外,教育管理者游戏教育意识薄弱,重视幼儿歌唱等方面的发展,对音乐游戏较忽视。在教育观念上,常常看重教材,而忽视幼儿的感受、兴趣、发现、创造、表现能力的培养;教育方法上停留在老师教,幼儿学;老师示范幼儿模仿,而忽视幼儿音乐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育内容上习惯以唱会一首歌,跳会一个舞代替整个幼儿园音乐游戏教育内容,忽视节奏游戏、感受类游戏等。

本课题旨在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为指导,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发展幼儿感知、理解、表现、创造音乐的能力,提升幼儿的音乐素养。从而培养富有音乐智能,自信、大胆的孩子,促进幼儿身体、心灵、智力、能力的全面和谐发展。

幼儿园小班音乐游戏教案 篇9

活动目的

1、感知音的高低,学习听辨不同的音高,并会用肢体动作来表达。

2、以欢快有趣的形式,激发幼儿学习音符的兴趣,并发展其肢体语言的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音阶图谱一幅

2、游戏乐谱

活动过程

1、学音阶

(1)“小朋友们,今天新老师要跟大家一起玩一个《高人和矮人》的游戏。首先,我们要学会并懂得唱1234567≌獍烁鲆舴。大家仔细听听哪个音低,哪个音高。”(教师展示图谱,有表情地边唱边演示。随之师幼互动一起唱数遍。)

(2)“小朋友,这个音阶很好玩。你们瞧瞧,这个‘1’就像矮人,这个‘ 就像高人。从‘1’到‘ ,小矮人是一级一级随着台阶爬到最高处变成一个高人的。你们看,就像老师一样。(教师边讲边唱,边随着图谱从低音到高音慢慢做动作)

2、介绍玩法

(1)“好,现在我们来开始做游戏。老师来弹钢琴,你们要仔细听,如果听到‘1’就学图上的矮人全蹲下去,听到老师慢慢地弹上去,那么就请小朋友随着音高慢慢地站起来,到最后一个‘ 音时,大家都把双手高举,做高人。老师来看看哪个小朋友做的又快又好。”

(2)游戏

教师用钢琴弹奏,让幼儿用肢体跟随音符的高低进行游戏。

(3)听音符的高低,自由做动作

①教师弹一首短曲子的音阶,让幼儿分辨音的高低并做相应的动作。

②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创造自己的动作。

3、结束

教师对活动中做得好的幼儿加以肯定、表扬,并请他们示范给大家看。

活动建议

幼儿园音乐游戏的目标 篇10

关键词:幼儿园音乐游戏开展策略

调查得知,儿童的2-6岁和12-15岁是开发音乐潜能的黄金阶段,由于后者较晚,所以很容易被忽略。而对于前者,在进行音乐启蒙教育时,音乐游戏则是最有效的方式。音乐游戏是在音乐伴奏下进行的游戏,游戏内容和动作要与音乐的性质、曲调、内容和节拍相吻合,音乐游戏并非杂乱无章,毫无章法,它有内在的规则。音乐游戏对儿童音乐的感知能力、动作的学习、乐观积极性格和想象力的培养的形成都有很大的帮助。音乐游戏具有较强的随意性和情绪性,与儿童此阶段的心理特征相吻合,因此,儿童对音乐游戏不会有排斥心理,实现寓教于乐的教学初衷。[1]

一、提高游戏组织有效性的策略探析

1.正确认识音乐游戏的重要性

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音乐游戏就是玩物丧志,劳民伤财,而且还浪费学生学习文化课的时间,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并不支持音乐游戏的开展。改善当前现状,校方务必要改变对音乐游戏的看法,音乐游戏可以培养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还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成年人看来,音乐游戏是一种极其无聊的娱乐形式,而对学生而言则是学前音乐启蒙的重要阶段。[2]

2.对音乐教师进行定期培训或者提供机会进修

提高教學质量,培养一支专业、高水平的师资团队是首要前提。因此学校应定时对音乐教师开展专业知识培训,提高其专业知识水平,也可以为其提供进修的机会,拓展其知识面,增进其对音乐的认知。

3.多与学生互动,准确把握学生心理特点

提高教学质量便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而不是盲目教学。传统的教学模式,老师占绝对主导地位,与学生之间很少沟通交流,以至于对学生无论是外在还是内在都了解甚少,继而教学质量越发低下。同理,想要提高音乐游戏组织的有效性,老师首先需要准确把握学生心理特征,了解学生喜欢什么对什么感兴趣,然后做出一套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3]

二、适宜的音乐材料

音乐游戏的形式有很多种,如何选择适宜的音乐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选材时应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生活特点和班级的实际水平进行选定,根据教育目标进行挑选和改编。选材要具有趣味性的音乐。小班幼儿年纪小,能力相对较弱,选择活动内容要具有生活化的特性,小班幼儿喜欢模仿生活中的事物,他们的学习特点以模仿为主。因此我在选择音乐的时候,要考虑幼儿年纪的特点,选择幼儿熟悉的、喜爱的、感兴趣的内容。例如:歌曲《小老鼠上灯台》,由于孩子生活经验中常常听到家人的哼唱,所以选择为音乐游戏的内容,幼儿感到亲切熟悉。歌曲《小鸭和小鸡》,歌曲中有幼儿喜爱的小动物,幼儿又有一定的认识经验,很容易让孩子对活动内容产生兴趣,当幼儿有了兴趣,便能积极参与到游戏中去,孩子们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从而较好达成活动目标。中大班幼儿发展快、能力较强。在为中、大班幼儿选用的音乐材料的时候要以重复性小,节奏感强为标准。音乐游戏中可以适当提高难度,加深环节。游戏的情节应为幼儿所理解,角色的活动应贴近幼儿生活。例如大班音乐游戏《买菜》中,幼儿通过对唱歌曲,来确定自己在音乐游戏中的角色,通过分工表演角色,感受歌曲的内容,更好的达成目标。因此,在选择游戏音乐时,通常选择旋律容易记忆的音乐。

三、音乐游戏的分类把握

对音乐游戏进行归类和整理,归纳各类的特点和玩法,按类别抓关键,有重点地组织开展游戏活动,这也是行之有效的改善方法。根据多年来音乐教学的实际情况,我将音乐游戏归纳为且大类来开展活动:

1.唱类游戏:以歌唱为主导,通过对歌曲的演唱、表现和声音来进行的趣味性活动的一类游戏。如“头发、肩膀、膝盖、脚”和“张家爷爷的小花狗”及“快来拍拍”等。这类游戏除了可以通过动作进行表现外,还可以用默唱的方法进行游戏。如,在心里默唱规定好的某个字,在唱到那个字时,用拍手的方法空出它的节奏。这种游戏方法可以增强歌曲的趣味性,更能够提高幼儿的节奏感和自控能力,适合小、中、大班不同年龄段的幼儿。

2.动作类游戏:即以动作来作为游戏的重点的一类游戏,目的是训练幼儿的节奏感和动作协调性。如“大家来打麦”、“猜领头人”、“杀鸡宰鸭”等。这类游戏的重点是,动作要与节奏相吻合。对幼儿的节奏感和动作的协调性要求颇高。随着游戏的熟练程度提高,可以逐渐加快速度,这对幼儿是一种挑战,所以这类游戏较适用于中、大班的幼儿。

3.表演类游戏:以扮演角色进行表演为主的一类游戏。如“熊和石头人”、“找小猫”、“三只猴子”等。这类游戏的表演性较强,幼儿可以根据歌词扮演角色,自编动作,自由发挥,只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即可,适合小、中、大班不同年龄段的幼儿。

4.追逐类游戏:以最后的追逐来决出输赢的一种游戏。如“逛公园”、“开锁”、“丢手绢”等。追逐类游戏是幼儿较为喜欢的一类游戏,这类游戏的规则性和竞技性较强,比较适用于中、大班的幼儿。幼儿在玩的过程中情绪特别高,往往会忽略音乐游戏的规则,因此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加强对规则的强调,提醒幼儿注意安全。同时.教师要学会根据场地情况和幼儿的特点进行合理调控。

5.邀请类游戏:以舞蹈动作为主要元素,促进幼儿交往合作的一类游戏。如“找朋友”、“我们邀请一个人”、“接龙游戏舞”、“猜拳游戏舞”等。这类游戏类似于集体舞,主要是靠舞步、动作来表现的。通过各种各样的邀请,和同伴合作,共同游戏,分享游戏的快乐。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教师要能够合理调整游戏的.规则和玩法,鼓励幼儿大胆创新,在游戏中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结语

总之,幼儿的学前音乐启蒙至关重要,对于激发其音乐艺术方面的潜能和才华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音乐游戏则是音乐教学中一种高效的教学模式,虽然现在的音乐教学方法存在种种不足,相信通过学校和老师的共同探索、努力,其有效性一定会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颜云娥.幼儿教师如何有效组织音乐游戏[J].才智,2011,15:318.

[2]冯凤英.论教师在幼儿音乐游戏中的指导[J].长三角,2010,04(6):129-130.

幼儿园音乐游戏的目标 篇11

关键词:音乐节奏教学;幼儿园;大自然;创设活动

幼儿最佳的学习方式就是“游戏”,通过游戏,不仅能够给幼儿带来欢乐和满足,还能够促使幼儿的认知能力、交际能力以及情感得到发展。节奏较为抽象,简单运用语言进行描述,根本无法满足当前幼儿的学习实况,不利于实现幼儿音乐教育的教学目标。因此,在幼儿园开展音乐节奏教学,要注重将教学实践游戏化,调动幼儿“看”“听”“唱”“触”等感官,既能活跃课堂的教学氛围,又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解读音乐,促使学生的学科素养、学习素养以及人格素养得到培养和发展。

一、浅入深出,感受音乐——走进大自然,搜寻音乐素材

声音是音乐最主要的表现形式,通过调查,大部分的音乐作品来源于大自然,因此,在幼儿音乐节奏教学中,不是非要拘泥于学校教师,而是可以将教学课堂搬到大自然中,使学生在寻找音乐素材的过程中,感受音乐节奏。如,在树林中我们常常会听到鸟的鸣叫声,这时我们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小手将自己听到的“鸟鸣”拍打出来,然后迁移联想,想想自己曾经在哪里学习过,或者在哪首歌曲中有过类似的节奏?在实践过程中,往往会有一些先天乐感较好的学生,会不由自主地哼唱出来。大自然中的声音非常美,鸟类的声音更是多种多样,且每类鸟鸣叫的节奏都不尽相同,在教学实践中,只要教师能够把握“开放性教学”的内涵,就能够实现音乐节奏教学的游戏化,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幼儿音乐教学的服务对象是幼儿,他们的好奇心非常强,且爱动好玩,将大自然代替学校教室,能够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还能够使学生放松心情,且怀着游戏的心情,感受音乐节奏,完成教学目标。

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约束,走进大自然并不是那么容易实现,然而在信息技术背景下,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将大自然中的各种声音原原本本、有声有色地展现于学生面前。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感受音乐节奏,使课堂教学在游戏化的同时还能够使学生认识音乐素养来源于“大自然”,从而养成善于搜寻的良好习惯。

二、联系生活,体验音乐——观察身边生活,捕捉音乐节奏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时时刻刻与“声音”相伴,只要我们认真聆听,用心感受,就能够感受到“同声源的节奏也不尽相同”。如,人走路时会发出声音,但是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每个人走路发出的声音并不相同,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节奏不同。音乐对于幼儿来讲,确实较为抽象,而将音乐节奏教学游戏化,并不是一句口号,但是要想实现却也不能盲目地进行。将身边生活中的声音引用到课堂上,引导学生感受身边生活中的音乐节奏,能够使学生认识到“音乐来源于生活”,从而拉近学生与音乐的距离,让学生能够放弃心中对音乐的抵触心理,用心感受,感受音乐节奏。如,人们说话的节奏不相同,有的快,有的慢,有的类似于紧凑的三连音乐节奏,有的是三十二分音符。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日常生活中我们并不会留心观察这些,幼儿就更不会注重观察了,因此,在日常的音乐节奏教学中,要想实现节奏教学的游戏化,就可以将“生活”引入课堂中,这样,不仅能够实现游戏化,还能使学生养成乐于观察、善于观察的良好习惯。

三、创设活动,把握音乐——研教材歌曲,创设游戏活动

幼儿音乐教学中涉及的歌曲并不少,但是每首歌曲都有自己的特点,并且要将歌曲完美地表演出来,就必须抓住歌曲的特点,特别是要抓住音乐的“节奏”。针对具体的歌曲进行施教时,教师要认真研读歌曲,同时还要结合学生的特点,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活动。如捉迷藏,使学生在具体的游戏活动中,感受音乐、理解音乐、把握音乐节奏。幼儿接触的歌曲大多是欢快的,且节奏感非常强,但由于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学生并不能很好地把握音乐节奏,导致歌曲的演唱不到位,因此,在幼儿音乐教学中,教师创设游戏化的教学活动,不要盲目进行,而是要研读歌曲,抓住歌曲的节奏特点,然后再组织开展课堂的教学活动,活跃课堂的教学氛围,促使学生都参与进来,用心感受音乐节奏。

音乐节奏教学游戏化是当前幼儿园音乐教学的必然趋势,且不少幼儿教育工作者已经认识到“游戏化”的重要性,但是不能够理解“游戏化”的内涵,导致“游戏化”流于形式。当前,关于幼儿园音乐节奏教学游戏化的研究并不是非常多,却都取得了一些成果,因此,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创新和完善,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方式,真正将音乐节奏游戏化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宋丹.幼儿园音乐活动中的游戏化教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

[2]姚琛.幼儿园音乐教学游戏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

[3]金建华.让音乐节奏教学游戏化的尝试[J].广西教育,2013(33).

在游戏情境中培养幼儿音乐的兴趣 篇12

(1)倾听人体声音。在进行“听一听”这一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与孩子们面对面坐在一起,然后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让孩子来模仿。如模仿小鸟、小狗、小猫叫声或是拍腿、拍手声等。待孩子初步掌握了活动规则后,教师便提高游戏难度,用一张大纸板阻隔孩子的视野,让其凭借听觉模仿教师发生的各种声音并说出该声音是由何发出、怎样发出的。游戏是需要不断更新的,这样孩子玩起来才会更感兴趣,才能全面提升幼儿音乐教学效率。

(2)倾听日常用具的声音。在“听听,找找”这一活动中,我找出了孩子熟悉的两个不同的物品,小木棒和开门的钥匙,让孩子仔细地倾听,并辨别它们通过敲击各自所发出的不同声音,然后再隔着障碍物,晃动钥匙串。在增加趣味性时,我还准备了一些图片,让孩子们根据自己所听到的声音去找出相应的发声体的图片。

(3)倾听乐器的声音。每天,我们都会用钢琴弹奏一些曲子,孩子们都能根据这些不同的曲子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事情了,如起床、早操等,其实,这也需要一个过程。首先,必须让孩子倾听,然后对孩子讲解这首曲子的目的,那么在每次做这个活动的时候,音乐必须贯穿于这个活动中,等孩子们熟悉并能做好后,再跟他们说第二个曲子。这样慢慢积累后,孩子的听觉既受到了训练,又能在音乐中遵守游戏规则。

(4)倾听周围环境的声音。动物的声音、人的声音、机器的声音、交通工具的声音和音乐声等,这些声音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闻,孩子们随时倾听这些声音,不但能体验快乐,也能在其中学到一些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培养他们对周围生活中各种声音的敏锐感觉和细微的辨别能力,为他们欣赏音乐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础。

(5)倾听音乐作品。音乐本身是独具魅力的,它有一种感染人的力量,我经常让孩子去接触、倾听这些美的音乐,使他们通过音乐本身去体会音乐的美好与崇高。在让孩子们欣赏音乐时,我会用动听的故事语言描述音乐内容,不知不觉轻音乐就变成了游戏音乐。

二、在情境游戏中,激发幼儿歌唱的兴趣

(1)借助生活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唱歌。运用幼儿喜欢的生活情境来进行训练。“办家家”是幼儿喜闻乐见的游戏活动,在教唱歌曲《办家家》时,请小朋友戴上围兜、蝴蝶结扮演爸爸妈妈,将孩子们置身于家的环境中。“爸爸们——”“哎——”“妈妈们——”“哎——”通过一呼一答的方式让孩子们立即投入到整个学习过程中,他们自然而然也就走进了唱歌学习的天地中。

(2)借助故事创设情境,加深对歌曲的理解。运用幼儿喜欢的诗歌、故事等文学作品加深对歌曲的理解,提高对唱歌活动的兴趣。歌曲《小青蛙》的最后一句音区跨越达十度,节奏上又是四分与八分的混合,教学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设计过程中就选用了小朋友耳熟能详的故事《小蝌蚪找妈妈》,将歌曲中的难点“跳、跳、呱、呱、跳、跳、呱、呱、跳跳跳、呱呱呱、跳跳跳、呱呱呱”的节奏,结合故事进行讲述,这就使幼儿对歌曲的难点有了初步的了解,大大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

(3)借助动作创设情境,丰富歌曲表现力。教歌曲的同时结合一些简单的肢体动作,可以放松状态,更好地表达歌曲的情感,使演唱声情并茂。歌曲《小娃娃跌到了》是一首很有表演性质的歌曲,它讲述了小朋友对娃娃的爱护之情。边学唱歌曲边创编肢体动作来表演,不仅让学生兴趣浓郁,情绪高涨,学得特别开心,而且还培养了他们的创造能力。

三、通过角色扮演游戏,引发孩子兴趣,激发孩子的参与积极性

在班级中,我们设置了专门的音乐区,在音乐区中我们为孩子们提供了各种各样的玩具与材料,如小型乐器、各种头饰、绸带等。且音乐区随时向孩子们开放,任何孩子任何时间均能随意拿取,尽情游戏、自由玩耍。孩子们在音乐区中,肆意玩耍,尽力展现自身的表演才能。有的小朋友会用乐器为歌曲伴奏,或为大家表演,还有的小朋友则非常喜欢指挥……看着孩子们的即兴创造性发挥,我感受到了孩子们对音乐表演的喜爱,进而体会到要让孩子们真正感到快乐,就应放手,让孩子们在自己的天地中发展。

总之,音乐是孩子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伙伴,通过音乐可促使孩子健康发展。音乐能为孩子营造出良好的音乐环境。音乐能够激发孩子浓厚的音乐兴趣,促使孩子听懂音乐、学习音乐并乐于表演。对此,我认为,陈鹤琴先生的理论以及教育思想很值得我辈今后不断学习和研究,他的思想指导我在实践活动中得到越来越多的认识。

摘要:游戏化教学是指将游戏与教学有机结合,让教学活动更加富有游戏性,让幼儿在教学活动中获得游戏性体验,且身心发展的各层次需要也都得到满足的教学方式。因此,利用游戏情境来培养幼儿的音乐兴趣是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

上一篇:标准中英文简历模板下一篇:园林史笔记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