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艺术

2024-05-14

玻璃艺术(共12篇)

玻璃艺术 篇1

该项目使用一种新型的移动式玻璃影像成型机设备, 快速 (3分钟左右) 将各种高清影像固化在玻璃上, 可以制作出玻璃冰晶画、冰彩画等, 可为装修公司、广告公司、影楼、打字复印店等进行后期制作。

观点“美术盲”也能进入该生意

1.可将电脑中的任意图片快速输出并固化在玻璃上, 制作速度快, 没有美工功底的投资者也能从事该生意。

2.该设备可移动, 投资者可提供上门服务, 大大提升了服务性。现在该生意的营销模式都是等顾客上门。

3.该设备固化的图案牢固度高, 耐磨、耐水、耐酸碱, 不易变色。

市场艺术玻璃需求量年增速17%

据中国日用玻璃协会介绍, 由于艺术玻璃具有很好的装饰效果, 所以目前市场需求量极大, 2010年市场需求量约一千万平方米, 而且还在以每年17%的速度增加。虽然国内生产企业的供给量基本可满足市场需求量, 但是生产工艺相对比较繁琐, 并且存在一定的技术门槛, 而本产品可以有效改变该生意存在的部分隐形门槛。另外, 最为重要的是, 使用该设备可大幅提升制作产品的速度, 更加有效满足顾客需求。

投资3万元起步, 年入10—50万元

据了解, 目前该设备因功能设置不同, 价格从0.58万—12万元不等。其中低端设备只具有移动以及玻璃影像成型的功能, 适合制作玻璃产品。而高端设备不仅可以制作玻璃产品, 还可以在多种基材上制作, 如密度板、水泥板、木板等。

另外, 投资者还需要配备一台电脑, 以及相应的流动资金, 用于租赁店铺等, 最低投资额3万元左右。

使用该设备可承接的业务类型多样, 利润也不尽相同。以冰彩画玻璃为例, 一般每平方米的综合成本在45—150元左右 (不含耗材) , 而市场售价可达100—600元不等 (指销售给建材零售商) , 平均毛利润在50%以上。

以北京地区为例, 目前购买5800元设备的创业者一般年收入在10—30万元, 如果专攻承接广告和建材装饰业务的投资者年毛利润可达20—40万元, 而使用多功能设备进行工厂化生产的投资者年毛利润则可达到50万元左右。

优势上门服务, 无店铺创业

据了解, 目前业内不少投资者充分发挥了设备具有可移动性这一技术优势, 纷纷采取无店铺经营模式, 上门为顾客提供各种服务, 或者以家庭式小工厂的形式, 承接一些后期制作的业务。等有一定客源或者资金相对充裕时, 选择购买功能更全的设备, 采取“店面+工厂”的形式接单生产。

案例锁定“婚庆”, 月入4万元

天津的姚先生于2011年初开始接手该项目, 截至2011年5月, 他每个月大约可赚四万元。姚先生表示, 现在各个影楼冲洗婚纱照的手段单一, 制作的产品也都比较单一化。但是准新人们则希望婚纱照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一些, 如钥匙链、无框图片等。目前该类需求存在较大的市场空缺。当初自己之所以看到这个商机, 也是由于身边朋友的抱怨———认为单纯照片的用途不大, 如果可以将婚纱照制成各种工艺品, 意义就更大了。

另外, 姚先生表示, 自己之所以能快速打开市场主要是选对了时机。因为每年从2月份—10月份是准新人们拍摄婚纱照的高峰期。

至于如何打开市场, 姚先生主要采取了三个手段:一是在各个影楼门口派送传单;二是与一些小型影楼合作, 自己负责制作一些婚纱照的工艺品, 由影楼进行推销;三是与婚庆公司合作, 在新人的婚礼上推出一些刻有婚纱照的工艺品。

对于影楼或者婚庆公司而言, 姚先生的提议不仅不会增加他们的运营成本, 还能帮助他们增加利润, 甚至吸引更多的潜在客户, 所以这些公司十分愿意与姚先生合作。很快, 姚先生就与三四十家影楼以及婚庆公司达成了合作协议。

玻璃艺术 篇2

昨天天气晴好,我和妈妈一起去美院展览馆看了玻璃艺术展。没进去之前,我满怀好奇,我平时见到的玻璃不就是家里的窗户、玻璃台板、汽车窗户,还有玻璃花瓶,另外还有一些玻璃做的小玩意儿,难道还能变出别的花样?真是让人期待啊!

展览一共分三个展厅,每个展厅都有自己的主题。我们直奔第一个展厅而去。哦,“清风晓月”,我妈频频点头,很有意境呢!一进展厅,我立刻惊呆了,忍不住发出了惊叹,哇,这么多玻璃制品琳琅满目,太漂亮了!我先看的是两块扁圆形的玻璃,里面有许多小泡泡,还有些白色的、丝带一样的条子,象水草在水里漂浮,非常飘逸。紧接着我们看到了非常高大的三块玻璃,每块都由三个扁圆的玻璃组成。最中间的一块是紫色的,其他八块都是白的,紫的晶莹剔透,白的纯洁无瑕,让人赞叹不已。第一个展厅的最后,我们看见了三朵栩栩如生的粉色玫瑰,比盛菜的盘子略大;还有一只雍容华贵的天鹅;看着象树脂一样的质感。要不是知道这是玻璃展,想破我的`脑袋也猜不出那是玻璃做的!

第二个展厅是“风日流丽”,里面也有好几十件大小不等但都非常精彩的展品。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对琉璃管做的翅膀,一大一小,一根根羽毛都清晰逼真,通体粉蓝色,具有浓重的梦幻色彩。另外不得不提一下让我念念不忘的“五袋水”,五种鲜艳的颜色,看起来每个都象是扎紧了口的塑料袋里装了半袋水。我忍不住摸了摸,居然是硬的!

第三个展厅是“高城望断”,里面有一些大型的展品:比真人还高大的三个人,酷酷的,是动画片里坏人的造型;还有十九个形态各异的莲花灯组成的一排灯,直接贯穿了整个房间!

彩绘镶嵌玻璃艺术之美 篇3

通常,以“艺术”为主体,以“玻璃”为载体的玻璃造型艺术、玻璃视觉艺术就可以叫做玻璃艺术。进一步来看,一些有独一无二性、纯手工性、出自艺术家之手的就更是玻璃艺术了。这样的“玻璃”就不再是一种单纯的玻璃制品,而更成为了具有鉴赏及收藏价值的艺术品。

玻璃艺术的传承

玻璃艺术是以玻璃为载体的一种艺术。玻璃是一种材料,它可以制造出各种形状,也可以施加任何色彩,还可以对它实行各种的切、磨、抛光、窑铸、烧制等机具加工和蚀刻,使之符合人们的某种审美需要,富有功能性和艺术性。功能性不用多说,工业用的、民用的各种玻璃制品充斥着我们的生活。一些高档名酒、进口香水则会在玻璃器皿上添加一定的观赏性和设计感,进一步的还有追求观赏性的玻璃外墙、工艺品等等。不过,要真正能称得上具有艺术价值的玻璃艺术品,国内只有杂件中的鼻烟壶了。

但在西方,玻璃艺术可以说从玻璃诞生开始就产生了,并且源远流长传承至今。中世纪时,神学成为高于一切的无上权威,工艺美术因此沾染上了鲜明的宗教色彩,在教堂装饰中得到空前发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玻璃镶嵌画和彩绘玻璃窗工艺。

玻璃镶嵌画亦称“马赛克”,它最早出现在西亚,公元1~4世纪得到初步繁荣,工艺日臻完善。它是以大小不同的玻璃片拼嵌而成的画面,一般用来装饰建筑物的墙壁、天花和地面。玻璃镶嵌画质地坚硬,色调明快,不怕潮湿和日晒,也不宜变色。

彩绘玻璃窗则是一种画在玻璃内侧,而从外侧欣赏的装饰玻璃。由于绘画与观赏的方向相反,所以笔法和施色顺序不同于一般绘画,需要掌握特殊的技法。彩绘玻璃的繁荣与大批教堂的出现密切相关,它是中世纪教堂装饰的一种独特方法,主要盛行于罗马式和哥特式建筑。这两种建筑的窗户既多又大,几乎布满整个建筑立面,便于采光,于是诺大的窗子为中世纪的艺术家和工匠们洞开了一片理想的创作空间,彩绘玻璃工艺由此而兴起。在工艺上,先在窗框中用铅条勾勒线条形成画面,再按铅条分割出的轮廓嵌入小块彩色玻璃,组成大幅画面。玻璃的颜色视建筑内部采光情况而定,淡色或无色玻璃多用于采光欠佳的建筑,图案多做几何或植物纹;采光较好的建筑,其玻璃颜色就比较丰富,多作圣经故事。

彩绘镶嵌的引入

华裔艺术家陈伟德先生于1993年回国创办了陈伟德玻璃艺术工作室,将欧州古典镶嵌玻璃艺术引入现代中国。他可以说是重新衔接了国内1951年解散了的上海土山湾彩绘玻璃制作社的艺术事业,失传的古典手工工艺重新焕发了创新的活力,也成为了新中国彩绘玻璃艺术的第一人。

陈伟德玻璃艺术工作室设计总监,同时也是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美国彩绘镶嵌玻璃协会会员的彭阳告诉记者,陈伟德老师原本是美院出身,继而前往法国巴黎求学,其在油画上已有相当的造诣。在求学的过程中,陈伟德对于艺术应用方面也颇感兴趣,于是接触到了西方非常流行的玻璃彩绘镶嵌艺术,并将其带回了国内,希望补上这一国内玻璃艺术上的缺失。

于是,在有着万国建筑博览会之称的上海这一舞台上,陈伟德玻璃艺术工作室从简单的古董彩绘的修复工作开始,逐步深入钻研和设计彩绘玻璃艺术,在沐恩堂、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建国宾馆、市三女中、西郊庄园会所、檀宫、上海马勒别墅酒店和上海玻璃博物馆等各具特色的建筑当中都留下了精美的玻璃艺术品。其中,一些画家及其学生倾力绘制、烧制的彩绘艺术作品,也被美国、日本、欧洲和国内的收藏家购买和收藏。

艺术服务生活

“彩绘镶嵌玻璃的艺术作品在国内还不多见。”彭阳接着介绍说:“不少人都会将其误认为是一般的彩色玻璃。但我们坚持只做独一无二的、有艺术价值的作品。”2006年陈伟德玻璃艺术工作室参加了上海设计双年展,其作品《清明上河图》及《敦煌飞天之上下天光》就将中国古典题材的文化艺术与传统欧洲技法的现代视觉表现进行了融汇探索,展示了超越时空屏障的在现代中追求传统经典的新东方艺术的作品魅力。

到了2011年底,工作室完成的上海文化广场《生命之源》巨幅玻璃艺术作品更是引起了国内外艺术界的瞩目,这是国内前所未有的规模庞大的玻璃壁画,也是画家丁绍光和陈伟德首次共同携手创意打造的艺术品,表达出他们的绘画思维、玻璃艺术语言融汇建筑科学理念的创作激情。

“我觉得,彩绘玻璃艺术同别的艺术品一样,也要做到‘接地气’才行。”彭阳颇有些感慨地说:“可能我们现在一块玻璃按几万元一平方米的价格在卖,也会做一些几十万元的仿古作品,但价格只是一个数字罢了,我们想传达的是艺术和文化,这些都是无价的。”彭阳介绍说,伟德工作室目前还在考虑将更多的艺术家、艺术形式、中国元素、文化因子都引入玻璃彩绘艺术,包括敦煌、儒道佛等等。“真正的玻璃艺术作品,比如我们在文化广场做的《生命之源》、马勒别墅的《梧桐-上海》,也许会长久地随着这些建筑留在历史当中、服务于大众生活,所以说文化和艺术的价值才是其真正价值。”彭阳最后说道。

玻璃艺术 篇4

女性主义艺术可以说是早些年代的热门话题, 至今仍有很多相关方面的争论或探讨。一些女性艺术家发起对女性意识的认知运动, 进行自我观照, 甚至由此产生了很多激进的艺术作品。还有的以身体自喻, 借以表达自我意识的觉醒, 引起人们对女性身份的关注。不言而喻的是, 身体是具有一定社会意义的符号, 也是一种身份的象征。我们可以从身体体征的不同看出太多女性与男性的区别。在这里, 身体及身体意义的表达, 有时也渗透着其他含义, 如时间、精神和空间。当然, 一件艺术作品用身体之外的具有女性特征的物品也可以代替对身体的定位, 即对身体象征性意义的诠释。比如一条连衣裙或者一张公主床仍然可以体现出艺术家有关于“身体”的思想, 我们将之称为隐喻式代替物。很多时候, 女性艺术家用如此暗喻的方式来表达与身体有关的女性艺术。

Karen Lamonte (凯伦·拉蒙特) 便是这样一位小有名气的女性主义艺术家。她出生于美国纽约, 1990年毕业于罗德岛设计学院。作为一位年轻的女性艺术家, 她主要采用玻璃这种材料媒介来传达自己的艺术思想。玻璃是一种特殊的介质, 其透明反射的材料属性使得很多雕塑作品具有了更丰富的色彩和空间感。Karen Lamonte在其早些年的吹制玻璃雕塑“牵线木偶”中开始尝试运用“衣服”来作为对身份的暗喻, 到捷克后又延续了对衣服与身体身份意义的创作研究。由此我们可以看出, 她采用玻璃这种材料的原因已经很明确, 即半透明半朦胧的玻璃能更加充分地体现衣服对女性之美的诠释。这种坚硬冰冷的材料同时又显得高贵典雅, 以半朦胧的玻璃质感呈现在观者面前时, 观者会发现, 就是它了, 就是这种材料才能如此尽心尽意地展现出女性的美。这种女性题材的创作思想属于文化意义上的范畴, 是一种在社会意义形式上明确、有力的表达, 意即传达自然内在的表面和社会表面之间的不同, 为作品增添了不少美学意义。

在利用服装表现女性主题的艺术创作中, 最为人熟知的是雕塑家康娜的作品《比你瘦》, 这件作品采用一件紧紧拉着的连衣裙来比喻当今美国女性为过度瘦身而承受的压力。作品中的造型是一件专属女性的衣服, 借以代表女性;衣服内部的负空间记录了身体留下的印记。拉紧的衣服让我们看到一个幻想的身体, 一个耗尽内在灵魂的空洞的身体。艺术家将其解释为后现代“空虚的皮囊”, 并对身体的纤瘦表现达到了一定的夸张程度。女性玻璃艺术家Karen Lamonte的大部分作品也正是如此, 借用专属女性的服装来表达对身体的理解。

之后, Karen Lamonte开始创作了一系列窑制玻璃雕塑的女性服装作品, 通过加入这样隐含意义上的身体替代物来扩展自己的研究。图1中的玻璃作品《蓝色衣服》是她最早期的作品系列之一, 现在被收藏在康宁博物馆中。通过这件作品我们可以看出, 她对衣服的研究就好像一盏指明灯, 引领我们从公共空间到个体空间, 由透明到短暂无常。这件蓝色连衣裙好像一个不经世事的少女正站在舞台上, 向我们展示着她的童年。艺术家用深蓝色玻璃的厚度来控制衣服的透明度, 我们可以看到, 衣领处隐约透露出朦胧的浅蓝色, 与裙摆的深蓝色遥相呼应。她用来模糊和隐藏个体的衣服, 其实是为了设计一个人物角色, 设计一个伪装的外表。这就是一个礼服的外皮层, 把其渲染成一种社会角色。

Karen Lamonte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还应当是如图2所示的《Reclining Dress with Drapery》 (李宁服装布料) 。这件作品从属于六七十年代的女性主义艺术, 隐约表达了对当时女性时尚的刻板印象的批判, 然而其中对于性别的呼声还是略带有幽默感的。Karen Lamonte的玻璃作品带有极度细腻的情感色彩, 夸张的肩带和丰富的褶边都刻意展现了缺失的女性气质, 这不同于这个国家其他玻璃艺术家的工业形式的作品, 如艺术家Howard Ben Tré的一些器皿作品。她对于当代手工艺中精湛敏感的材料工艺技巧的表达, 通过自然舒适的服装褶皱展现出来。这件作品是Lamonte服装系列中的一件作品, 女性服装就像牛奶或绸缎一样成褶皱状优雅的自然垂下, 优美自然。她于2000年开始进行这一系列的创作。其用玻璃褶皱展现的布料感的大胆运用和女性形象的精妙处理最有力度地代表了这系列作品的呼声。再没有其他的作品能如此体现Lamonte对古典风格的独到把握了。

此系列服装作品全部使用了白色透明玻璃, 表面做喷砂处理, 有一种遮蔽的朦胧美。该系列的每一件作品都是缺失主体人物的女性衣服, 却让观者觉得有一个隐含的女性在穿着这件衣服, 从某些局部甚至隐约可见女性的丰腴姿态。衣服外层上对裙摆衣褶的细腻刻画也显现出女性躯体的柔美。威奇托玻璃美术馆的馆长Judi Cho Bailer这样说:“Karen继承了70年代女权艺术家的成就于一身, 不过她注重美学更甚于政治。”这个年代的女权不再是激进主义派别, 也不再只是争取妇女的地位和自由, 而是公平地强调性别平等。Karen Lamonte并非向男性或者中性靠拢, 而是以女性独有的气质站在两性的天平上, 传达自己对女性美学理念的宣扬。很多女权的论述家如西蒙·波伏娃在其著作中探讨过女性实质上与由社会塑造成的性别特征是不同的, 社会地位塑造的女性是可制造的、符号化的性别特征。但Lamonte没有评判这种所谓的被动气质, 她通过结合模特的姿势与衣服的样式, 制造出这样一种典型的女性气质, 但只是单纯地将这种气质美由被动转为主动, 并且将之深入, 以与形体本身的美融为一体。

这些具有极度美感的女性服装形象, 通过半透明无色浇铸玻璃, 而非不透明的石头, 唤起我们对古典身体以及19世纪美国新古典主义雕塑的记忆碎片。历史学家和批评家托马斯·麦克艾维利 (Thomas Mcevilley) 在他的著作《怀疑时代中的雕塑》中指出:“从菲迪亚斯到米开朗基罗, 再到罗丹的西方传统人体雕塑, 都尝试着去描绘身体中的灵魂——或者不如说是被赋予灵魂的身体……灵魂是人类本性的基本真理, 而雕塑家就致力于描绘——最后是赋予——这一本质。”Lamonte赋予她的作品形象一种灵魂, 其作品形象从劳动者的服装、镶了饰边的维多利亚女王时代服装到理想化的经典服装。她说:“我研究身体缺失的女性人物, 以一种对于美的探究, 对于匀称的身体协调的方式来进行, 这样的工作已有十年。尽管美可能在不同的社会或者领域里看上去有些不同, 但总是令人身心愉悦的。这些中空缺失的形象对我来说很重要, 因为以对消失和死亡的暗讽手法调和了这种非严格的愉悦美。”她的玻璃艺术作品越来越多地受到了国际关注, 服装主题的玻璃雕塑基本上都是等大的尺寸, 对象或是婴儿, 或是年轻女孩儿, 或是女人。近些年, Lamonte一直将其学生、朋友及自己作为雕塑内空间的模特, 由于分开的铸造和蜡模是根据身体和衣服而来的, 所以模具非常复杂。然而在这样复杂的创作过程之后, 成形的中空雕塑作品明确有力地表达了内部和外部的空间形式。

除此之外, Karen Lamonte还有一系列主题为“镜子”的玻璃雕塑作品, 该系列利用镜子表达了对女性意识的呼唤。如图3所示, 从视觉外形上看, 作品中的玻璃镜子属于古典风格的闺阁女用镜子, 似乎被不言而喻地界定为女性的专属品;从使用意义上来讲, 这些复古的玻璃制成的镜子同其他普通镜子具有一样的意义, 由各种镜面组成, 让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自己的面容。但重要的是, 镜面上印制了另一张脸, 是女性的脸。这系列镜面有各种不同表情的脸, 有的像是安详的睡脸, 有的则是微笑的脸, 还有的是俏皮的脸。当拿起镜子照看自己的面容时, 镜子中原本存在的那张脸与自己的脸重叠起来, 就好像两个不同空间的“自我”在交流。镜子为相互间的互惠和责任创造了一种完全积极的印象, “自我部分”往往是通过在另一个人身上的映像构成的。Lamonte试图通过这样一种方式引发女性的自我观照, 通过自我审视的主观行为来认识客观世界。当你拿起镜子的同时, 也看到另外一张来自过去的陌生面孔在照镜子, 对时间和生命的情感体悟通过古典奢华的玻璃镜子传达出来, 时间和空间在照镜子的过程中相互交错。毫无疑问, 这样感性、细腻的想法来自女性对生命和时间的独特理解。

“女人在其整个一生的过程中将通过镜子的魔力, 得到强有力的帮助, 离开自己又同自己汇合。”奥利地心理学家, 弗洛伊德的弟子兰克也曾有过关于神话与梦幻中镜子与分身关系的阐述。尤其是女人, 映像往往会被自我同化。文学作品中也一直有女性小说家对女主人公细致的刻画, 那或多或少都有小说家本身的影子。克吕登纳夫人在其小说中借用瓦雷利的容貌描绘的自画像:“她有些特殊的东西, 是我在任何一个女人身上看不到的。别人可能有同样的妩媚, 比她漂亮得多, 却远远不如她。别人也许并不赞赏她, 但她有某种理想的迷人的东西, 迫使人们去关注她。看到她这样的细腻, 这样轻巧, 简直像一缕思绪……”这足以看到她对自己的关注与肯定。很多时候女性小说家都带有一种对自我的映像反映, 对女主人公神态的描写可能是作者期望成为的样子。玻璃艺术家Christina Boswell的艺术作品也都是怀有灵魂的孕妇形象, 这些形象都有孕育着自我本身的潜在性, 给予母体一个新的生命, 而这生命或许是净化提升了的自我。这也是女性的一种自我审视方式。

总之, Karen LaMonte的玻璃艺术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她在用自己的方式向我们传达女性的美。这些作品有柔美古典的女性服装形象, 有典雅高贵的镜子形式, 甚至只有对衣服纹理的刻画, 可总能让我们感受到这其中流露出来的女性美。在当代的玻璃艺术领域中, 也正越来越多地出现La Monte这样的女性艺术家, 她们自然而然地表达自己的诉求, 向这个世界展现自己的看法。她们的作品各具特色, 但总能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我们不能单纯地说, 这一类作品表现的是美。这其中有古怪荒诞的作品, 也有俏皮的作品, 但不管怎样, 都能引起观者的共鸣, 激起观者内心底层的情感。

参考文献

[1][法]西蒙娜·德·波伏瓦.第二性[M].郑克鲁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1

[2]周至禹.祛魅与解咒——管窥西方现代艺术[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8

玻璃艺术 篇5

今天,我们小记者又要活动了,去参观吴子熊玻璃艺术馆。

早上,我们乘着公交车来到吴子熊玻璃艺术馆。我心里非常高兴,心想:这里面都有些什么东西呢?导游阿姨给我们介绍,这里面都是吴爷爷的作品,只能看,不能摸……导游介绍后,我们就像关不住的小天使,迫不及待地跑进去了。啊!里面都是吴爷爷在玻璃上刻出的图案,精致极了。

导游又把我们带进一个看录像的房间里,我们找到位置坐下,忽然看见一个和我们差不多大的小男孩。我想:他今天穿得那么好看,是来干什么的?会不会是来给我们表演的?果然不出我所料,小男孩叫吴岳,是吴子熊的`孙子,今天是来给我们现场表演玻璃刻花的。表演开始了,吴岳拿了一个酒杯,先用黑笔在上面写着:庆祝“六一”吴岳刻,然后就放在砂轮上刻。砂轮飞快地转动,只见他不慌不忙地把杯子从左往右转,不一会儿就刻好了。他把杯子高高地举起来给我们看,我看到杯子上不仅刻有字,还刻了一朵花,我真羡慕他!

观看了表演,我兴奋地走出小房间。看了吴爷爷刻的“八十七神仙卷”、“画龙点睛”、“哭墙”、“水晶乒乓拍”、“流动的虾”、“解放一江山岛”、“水晶象棋”等等。吴爷爷的作品真是多,连房顶都有“北京天安门”、“日本富士山”、“俄罗斯”。

新艺术运动时期的玻璃艺术 篇6

关键词:玻璃 新艺术运动 自然植物 技术 香水瓶 首饰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5)12-0062-002

正如世界上其他的艺术门类,新艺术运动的发生与当时的社会情况紧密相关。当时工业化及商业化的迅速发展导致了艺术体系的变化,刺激了手工艺的大力发展。这对新艺术运动来讲,是一个具有根本性意义的事件。单从时间上来看,新艺术的发生发展就承启于英国工艺美术运动,从很多艺术表现上来看,也得益于工艺美术运动,或多或少地受到了工艺美术运动的影响。工艺美术时期的人物莫里斯就认为,艺术家应该走入生活,艺术应该融入生活,与技术相结合,我们在这样工业化大发展的社会潮流中应重视艺术与手工艺相结合的审美意义。同时,工艺美术运动的先驱拉斯金也觉得,应当肯定人与自然的联系,肯定手工艺在社会生活当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他的思想甚至也在更宽广的意义上影响了新艺术运动。新艺术运动给予自然世界和自然精神以格外的关注,具有非常浓重的人文主义关怀精神,它的主要思想是“生活即艺术,艺术即生活。由此看来,手工艺即来源于生活,这项极具生活色彩的艺术门类在新艺术运动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大工业生产迅猛发展的十九世纪末期,玻璃被广泛地作为冰冷的生产原料,应用于大量工业生产当中。然而在新艺术运动的推动下,一些艺术家开始寻找新的材料来表达自己的艺术思想,这其中包含看上去不太可能的玻璃材料。逐渐的,精致的玻璃手工作品开始呈现出来,在新运动艺术史上占据了一席之位。代表人物有法国的艾米尔加莱、道姆兄弟、勒内拉里克及美国的新艺术运动代表路易蒂凡尼。

法国是欧洲新艺术运动的发源地。它有两个发展中心,一个是巴黎,另一个就是艾米尔加莱的所在地南锡。

艾米尔加莱在玻璃艺术设计的创造方面卓有成绩,创办了南锡学派,是新艺术运动的领军人物。他出生于一个手工艺家庭,從小受到玻I离知识的熏陶。他在1878年的巴黎世界博览会上产生了对套色玻璃器皿的兴趣,从此开启了他的玻璃艺术之旅。加莱的早期作品受古典艺术风格的影响,多选择古典柔和的器皿进行绘制,装饰纹样有宗教文化色彩、阿拉伯色彩、古希腊罗马神话、荷兰及埃及风景画、民间传说等。努力多年后,他的作品开始具有明显的新运动时期风格,套色的浮雕玻璃器皿上表现出显而易见的自然元素风格。最常见的便是植物这种创作主题,除此之外,还展现出入文主义精神及象征主义色彩。加莱在表现形式上也开始追求表现题材与器皿形状的一致性。不仅如此,他还将诗歌刻画在玻璃器上,其中有波特莱尔及梅特林克的诗。总而言之,加莱是一位极具人文主义关怀精神的艺术家,他以其精湛的套色等技术,传达了内心的呼声,为后人所仰望。加莱的代表作是被法国巴黎装饰艺术博物馆收藏的人物故事纹套色杯,此作品有26.5厘米高,刻有拉丁文及法文,并获得了1889年巴黎万国博览会的最高奖项。

另一位新运动时期的玻璃艺术典型代表是法国的道姆兄弟。道姆兄弟继承了父亲的玻璃厂后相互合作,在—次启发后将日用器皿的生产转投向玻璃艺术的生产,这才开启了玻璃创作的生活。他采用不同浓度的氢氟酸作多层表面肌理,主要以花卉的植物纹样来表现创作题材。但不论从表现题材还是器皿造型上来看,都无疑是新艺术运动时期玻璃艺术的典型代表。道姆在一定程度上收到了加莱的影响,但丰富的彩绘技术使其作品逐渐展露出创作个性,尤其他在采用了失传已久的古埃及脱蜡铸造法这方面,还做出了杰出贡献。

此外就是著名的玻璃工艺大师勒内拉里克。不同于前两位艺术家的是,拉里克一开始是个地道的珠宝首饰设计师,他的艺术创造贯穿于新艺术运动和装饰艺术运动之间。在1908年为一家公司设计香水瓶的时候,产生了对玻璃艺术的热爱,转身投入了玻璃艺术的创造中。拉里克将玻璃这种材料运用在首饰当中,创作了不少优秀的作品。这些作品多呈现出动植物等自然元素,以微妙的细节来展现精致的珠宝首饰。把薰衣草、小鱼、海龟等描绘得栩栩如生。他设计的香水瓶也非常之多,对后面香水瓶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蒂凡尼是美国新艺术运动的代表人物。他于1878年开始建立了自己的工厂来生产玻璃产品,80年代后专注于彩色玻璃的设计,后又开始了铜材质的产品设计。基于对这两种材料的熟知,逐渐的,蒂凡尼开始将两种材料相结合,设计出了很多优秀的作品,这其中尤以灯饰最为出名,这也是众所周知的。美国的新艺术运动晚于欧洲,一开始蒂凡尼在创作上多少受到欧洲的影响,但到后来,他精湛的艺术作品反倒使欧洲人大吃一惊,竞相模仿。图1便是一件蒂凡尼作品,独特的染色玻璃技术,花卉植物花纹的运用,使得蒂凡尼在新艺术运动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纵观,新艺术运动时期的玻璃艺术家们同样遵循着一些共同的特征,这些特征在创作表现上一览无余。

一 自然元素的体现

新艺术运动有着不同于其他艺术运动的显著特点,那就是对自然因素的运用,它强调要贴近自然,而自然中最常见的莫过于动物和植物了。此特征表现在几乎所有新艺术门类上,尤以绘画和雕塑最为明显,弯曲纤细的树枝线条、婀娜婉转的花卉外形,莹润饱满的乌儿形状等。相对其他艺术门类而言,玻璃这种坚硬冰冷的材料比较难以表现出亲近的自然植物。然而玻璃设计大师埃米尔加莱却成功地采用动植物这一自然题材生动地创作了数不胜数的玻璃艺术作品。正如图2加莱的“白地八仙花纹套料瓶”所示。这件作品具有明显的新艺术运动风格,弯曲流转的花枝,饱满的叶子上是大小不一的暗紫色八仙花,它们一朵朵地呈现在玻璃套料瓶上,难以想象加莱是怎样用双手创作出了这样的手工玻璃作品。他的作品有着优美流动的造型,件件都绘制了生动逼真又略带神秘色彩的装饰图案,有的甚至还刻有饱含感情的象征主义诗歌。他将对祖国的民族感情,利用精湛的技法融合在自然主义之中。

nlc202309030746

图3是位于巴塞罗那的加泰罗尼亚音乐厅。此建筑建于1905-1908年间,硕大的彩色玻璃窗几乎构成了两边的墙体,绚丽的镶嵌画覆盖了包厢的支柱,花朵的造型则成为了巨大的穹顶装饰。这个音乐厅使用了大量玻璃,相当明亮。再如吉恩道姆的玻璃彩绘瓶(图4),草地、树木、花朵和阳光,浓郁的自然风景题材充分地表现在他的玻璃花瓶上。

二 曲线的运用

说到对曲线的运用,当之无愧的是著名的西班牙建筑设计家高迪。高迪说,“直线是从来就不存在的,它只是人类想象的结果,只有曲线是真实的,只有曲线才是上帝所认可的。”在玻璃艺术领域,新艺术运动的艺术家们在创作表现上也同样具有明显的流动性曲线反映。图5为Lalique的作品“蓝白色洒金荷叶形缸”,作品中蓝色和白色玻璃相间,呈曲线状排列开来,器型也表现成曲线状的荷叶形,整件作品韵动感十足。再如图6,是拉里克所作的“鱼纹盆”,几条弯曲的鱼身交叉盘绕着,摆动的鱼尾,饱满地覆盖在盆中,同样充分体现了新艺术运动避免直线而采用曲线的表现手法。

三 日本元素的借鉴

发生于欧洲的新艺术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日本的影响。据称,当时日本的浮世绘大量生产,以致剩下多余的浮世繪平面被用作产品的包装流放到了欧洲,不经意地被欧洲的艺术家发现,成为艺术作品,这是来自东方的不同风格的绘画形式。当然,众所周知的是,“新艺术”一词最早来源于法国一家艺术画廊和商店的名字,其店主就是一名日本艺术品经销商,经常往返于两地,会从日本带回一些艺术品,这就一定程度上引进了日本艺术元素;他还于1888年创办了《艺术化日本》这本杂志,向其国人介绍日本的装饰艺术以及工艺美术。

十九世纪末,香水盛行起来。作为承载香水的香水瓶,开始被艺术家们采用玻璃这种材料来呈现。除了其植物题材外,艺术家艾米尔加莱在其诸多的套料香水瓶中还采用了松、菊花、鸟居、神社等具有日本特色的题材内容。这当然得益于日本元素在欧洲的流入,除此之外,还因为加莱在与日本画家朋友高岛的认识中了解到很多日本元素。

四 女性主题的表现

女性主题一直是饱受争议的内容。自古至今,各个艺术领域都对女性有着各种描述以及刻画。而新艺术时期对女性主题的刻画多少有些复杂化。由于当时新女性群体的出现,继而引发了反对新女性的艺术家群体。所以在这段时期内对女性的表现便产生了相反的两个方面:高贵的柔和的唯美女性,或者是邪恶的复杂的女性。这些新角色都是有寓意的,是具有象征意义的。图7是拉里克著名的作品“蜻蜒美人’就生动地表现了精致柔美的女性。女性人体也是拉里克经常愿意用来表现的主题。且看这件漂亮精致的玻璃珠宝胸针,一个女性的半人体,插着一双蜻蜒翅膀,使用材料包括黄金、珐琅、绿玉髓、月长石以及宝石等,既有实用的佩戴功能,又不乏审美上的艺术风格,算得上是新艺术运动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图7)

玻璃被毫无征兆地运用在新艺术时期的艺术创作中,继而毫无悬念地在艺术史上抹下了浓重的一笔。它作为一种重要的新艺术运动媒介,尤其在艾莱尔家来、道姆兄弟等几位代表人物的描绘中,也同时反映出了这个时期的一些艺术创作特点。它载着历史的发展,向世人证实了这个时期玻璃艺术的辉煌成就。

浅析玻璃材料在陶瓷艺术中的应用 篇7

陶瓷在中国有着相当浓厚的文化历史, 在我国古代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当今大环境下, 不同材料的不同技法, 创作形式, 观念之间互相借鉴, 参考, 以至于越来越多的陶瓷艺术家已经不再满足于单一材料的制作, 随之而来的便是不断有各种不同的综合材料开始介入到陶瓷的创作中, 玻璃, 在正是在这个时候闯入了陶瓷的世界。陶瓷材料是有着很强的包容性的一种材料, 玻璃和陶瓷都有着他们各自独立的材料语言和表现方法, 在跟玻璃的融合过程中, 艺术家可以很好的探索两种材料之间新的语境, 也能让艺术家们在探寻材料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对材料的理解和掌握。

一、玻璃介入陶瓷为创新注入新鲜血液

人们更加深入的探索材料的精神和内涵使得艺术的表现形式和把表现手法都发生了变化。玻璃材料是一种矿物质, 。而陶瓷材料则是以高岭土经过调配, 后期的制作, 加工再通过窑火的烧制而成。二者的结合能够创造出无限的瞎想, 陶瓷多一些朴拙, 玻璃多一些迷幻, 他们之间相互取长补短, 陶瓷能在玻璃的华美颜色下得到补充, 玻璃也能使陶瓷作品多些天马行空的表现特点, 艺术家们在陶瓷与玻璃上的努力尝试为当代陶瓷玻璃艺术增添了多种多样的不同色彩, 也是陶瓷材料的一次新蜕变, 摆脱了传统造型和形式上的束缚, 为思维的创新打开了大门。

作者在研究生期间, 制作了第一件陶瓷和琉璃相结合的作品——《时间的积淀》 (图一) , 作品可能还有许多不成熟的地方, 但是对于自己来说算是迈出了陶瓷和琉璃融合的第一步。

这个作品是分两部完成的, 首先是制作陶瓷部分, 用瓷泥镂空的方法制作的动物头骨, 再用玻璃做一个大的长方体, 在灯光的照射下仿佛沉浸在海底深处, 经过了时间的积淀才形成现在的样子。光的作用对于玻璃所要表达的事物情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同的光线映衬的玻璃作为载体的作品给人的感觉就不一样, 图一中, 在光线充足的情况下可以看见玻璃里面的气泡, 这些调皮气泡给予作品增添了许多的生气, 让观者感觉作品是活的, 感觉鳄鱼还会呼吸, 而当光线昏暗的时候, 玻璃连同陶瓷都会感觉很寂静, 玻璃没有了光线, 陶瓷制作的鳄鱼头骨像是沉睡在水里, 没有活力。

二、材料的结合为创新提供可能

当代陶瓷艺术的发展虽然突破了传统陶瓷艺术的桎梏, 但是仍旧在形态, 表现手法上还是没有做到完全的创新, 我们还是能够在其中看到传统陶艺的缩影, 在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 仍然要求我们要不断标新立异, 突破创新。玻璃材料的融入, 使得陶瓷语言, 形态和内容上吸收了新的养分, 使人们开始重新考虑各个材料之间造型, 形式, 色彩搭配, 内容等相关的关系, 互相吸取对方的长处, 能够带来更加丰富多彩的艺术创作和表现。作品的造型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读者如何去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形态既要能够让人们所接受, 又要有眼前一亮, 造型的创新将是最容易表现给观众这种直观的感受的。

在戴舒丰老师的展厅里看到了他制作的陶瓷与玻璃相结合的作品 (图二) ——青青的山, 这是一个简单的两个材料叠加的作品, 但是这看似简单的背后又蕴含着对于材料的把握, 线的把握, 颜色的把握等。一块古朴的陶瓷放在没有抛光呈磨砂感的玻璃上面, 两者相接的地方是一条蜿蜒曲折且富有韵律的线条, 远远看去好像他们分离开来, 其实连接在了一起。陶瓷和玻璃这两种材料的造型都十分的简洁明了, 但是却意味深长, 材料质感的反差给予观者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当我从远处看时, 首先感觉到的是那像河流一般的玻璃, 稳重厚实如山的陶瓷压在上面, 给人仿佛置身于此山, 此水的风景当中, 山水情意顿时就涌了上来, 观赏之余不得不感叹戴老师的工艺的精湛和对于材料, 艺术理解的深度。

陶瓷创作从单独的陶瓷材料到多样的媒介创作是陶瓷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主要是因为艺术家希望通过尝试不同的材料以表达他们内心想要得到的精神诉求。玻璃材料可塑性强, 视觉效果震撼, 精神文化丰富开始为众多陶瓷艺术家们所喜爱。在尝试将两者结合的过程中, 可以将他们的材料的主次, 颜色的搭配, 形态的掌控, 装饰的呼应等把握, 根据作者的内心需要在创作的各个阶段将玻璃和陶瓷展现他们各自的料性, 从而制作出不同风格的作品。

三、结语

玻璃介入陶瓷打破了两种材料一直以来界定的范畴, 模糊了传统和现代陶瓷的视觉传达, 为新的事物——陶琉一体化带来了非比寻常的艺术创作体验。挖掘材料背后更加深沉次的材料的语言, 对作品的思维, 形态, 想法进行新的表现, 不管是视觉效果还是精神范畴, 都将拥有更加广阔的空间去让我们探索。

参考文献

[1]王进.琉璃.重庆:重庆出版社.2008.

[2]刘鹏.玻璃介入陶艺创作的表现形式.南京艺术学院学报 (美术与设计版) .2013年04期.

玻璃艺术 篇8

一、英国哥特式教堂建筑的起源与发展

11世纪英国哥特式教堂建筑伴随着金雀花王朝的开始而兴起,来自法国的诺曼底公爵亨利二世的即位,使英法间的建筑艺术开始相互影响。哥特式的建筑风格风靡于12至17世纪,后经过短暂衰退后,在18世纪再次复兴。位于英格兰南部威尔特郡的索尔兹伯里大教堂是英国早期的哥特式建筑、它始建于1066年诺曼底公爵威廉一世控制英格兰和威尔士时期发起的黑斯延斯战役后,它可以说是英国最早的哥特式建筑之一。圣保罗大教堂,是英国第一座圣公会信仰教堂,它由主教麦尔普斯始建于604年底,在962年被维京人烧毁后重建为哥特式风格教堂。重建始于1087年,长达两个世纪后在1310年完成。教堂的历史总会伴随着火灾的发生而再次改变,在1666年伦敦的大火中,圣保罗大教堂不幸毁坏,克里斯托弗.雷恩在其烧毁后的35年之内将其重建修复成现在圆顶加科林斯式圆柱的样子。位于英国考文垂的圣麦克尔教堂建于14世纪末15世纪初,它是当时英格兰最大的教区教堂,于19升级为大教堂,1940年11月14日圣迈克尔教堂被德国空军于在考文垂闪电战期间毁灭。只有塔、尖顶、外墙和当时主教的坟墓与青铜像保留了下来。此后哥特式风格的教堂蔓延整个英格兰,而后经过巴洛克、洛可可等风格的设计思潮后、18世纪40年代随着维多利亚时代的到来,英国国会大厦威斯敏斯特的重建,英国再次引领的新式哥特式建筑风格的复兴。现在我们可以看到位于约克郡的约克大教堂是英国典型的现存哥特式教堂,它闻名于历史悠久的彩绘玻璃窗。

二、英国哥特式教堂彩绘玻璃窗的窗型结构与形式特色

英国的哥特式教堂彩绘玻璃窗简约的组合形式充满了稳重与大气审美特色。彩绘玻璃窗的出现依托于教堂结构的改变,,罗马式建筑强调比例与对称,一般以厚实的砖石墙、半圆形拱券、逐层挑出的门框装饰和交叉拱顶结构为主要特征。哥特式教堂采用肋架券,这是一种框架式结构,重力地传递非常明确,可以给建筑物带来足够的强度。飞券,使推侧力减少,这样不会让教堂有过多的附加力。尖券不仅可以调节起券的角度,使失尖都在同一高度上,还可以使推测力比半圆券使中舱上部能开比较大的高侧窗。3

哥特式教堂彩绘玻璃窗的窗型结构自11世纪从法国传入英国以来通常分为尖拱窗和圆形窗以及其衍生而来的圆形玫瑰窗两种,这两种窗型结构的不同组合方式,变换出了各种精美的彩绘玻璃窗组合。尖拱窗的基本结构为顶部尖拱,窗体窄长,主要位于高侧窗的位置,用以增加采光面积。位于英格兰南部布里斯托的圣玛丽红崖教堂的尖拱窗(图一)不仅增加了教堂的采光面积而且给人以庄重的稳定感、烘托了庄严肃穆的气氛。圆形玫瑰窗,即大圆窗,位于大殿和耳堂的弯顶位置,在增加采光的同时,抵御风的推力。在约克大教堂的南边的墙上,有一个非常著名的玫瑰窗(图二),它的制作工艺要追溯到1500年,代表着红色的兰卡斯特和都绎玫瑰,但是在1984年的大火中烧毁后重建。同样都是外部的圆形轮廓与内部的放射线条,相较于法国巴黎圣母院北面的玫瑰窗,这面玻璃窗,每一个局部图形设计都非常的精致与复杂,但在图形组合时力求呈现稳重大气的视觉感受。也有以尖拱窗为轮廓,在窗内模仿圆形窗的轮廓,再将小的圆形结构与尖拱结构进行组合,如约克大教堂的这面彩绘玻璃窗(图三),与法国的彩绘玻璃窗型组合变化丰富,华丽甚至有些眼花缭乱相比,英国的彩绘玻璃窗型在形式变化的多样中追求视觉上的简约感。

三、英国哥特式教堂彩绘玻璃窗的绘制过程与绘画内容特色

英国哥特式教堂的彩绘玻璃窗绘画内容多以叙事题材为主,多采用古典自然主义,理想至上、多数追求人物形象的细腻刻画,画面充满神秘感与力量感。在早期创作彩绘玻璃窗时,艺术家首先按照窗户的大小在纸上面绘制设计蓝图也即草稿,玻璃是由合成沙和烧制3000摄氏度的碳酸钾熔炼而成的液态氧化物,然后在合成的液体中放入不同剂量的金属氧化物粉末来为玻璃液体着色。铜氧化物用来绿色和蓝绿色,钴氧化物用来深蓝色。金氧化物用来绘制为酒红色和紫色的玻璃。然后玻璃液态氧化物会被吹制和平整化为玻璃板,当其冷却后,艺术家会将着色后的玻璃片以热烫的方式按照大致的大小放在提前绘制好的蓝图上。突出和不齐的边缘再进行打磨。后期有的艺术家会直接在玻璃上绘制细节。

同一时期英国的彩绘玻璃窗绘制内容更加具有写实主义风格,位于约克郡的约克大教堂(York Minster)距今已经有1300年历史了,教堂东边的大窗户是中世纪世界上最精美的彩绘玻璃窗之一(如图四),会比一个小球场还要大,它由9列117个嵌板组成,描绘着7日创世说和希伯来圣经中的故事,玻璃窗下部的两个部分描绘着启示录和圣经的故事,在玻璃窗几乎要隐藏到花式窗格的顶端位置描绘着上帝和一句话“这是开始,也是结束”(图七)这些生动的画面洗涤着祷者的灵魂,旨在让他们能在即将到来的事物面前做出良好的判断。在绘画内容风格方面,以13世纪中期为转折点,这之前彩绘玻璃的出现,让设计师将玻璃的自身特点与绘画相结合,利用玻璃的透光性将彩绘玻璃艺术发挥到了繁荣的水平、艺术家的创作风格在经过罗马艺术的过渡期后,绘画风格比较自由、13世纪中期以后由于彩绘玻璃逐渐向绘画艺术靠拢,同时彩绘玻璃窗不再是一个宣讲基督教义的艺术载体,它同时也要满足世俗人们不断发展的功能性需求、此时理性大与了以往的神秘主义。位于约克大教堂在圣斯蒂芬小礼拜堂内的彩绘玻璃窗,描绘着擅长水性的圣徒圣克里斯托佛肩扛耶稣过河的故事。(如图五)这副玻璃所绘制的画面饱满,结构严谨和谐,人物塑造的非常有力量感。圣徒的表情刻画的细腻,我们可以感受出其内心对耶稣的敬畏,圣徒衣服的褶皱很有层次感,整个画面给人以稳重与和谐的视觉感受。杰西树之窗也是一个平凡出现在彩绘玻璃窗上的主题,温彻斯特大教堂的这面杰西树窗绘制了三个女王(如六)、约克的伊丽莎白、圣母玛利亚、维多利亚、这幅画面就有着现实主义的特点了,它非常靠近绘画作品。

四、英国哥特式教堂彩绘玻璃窗的色彩搭配与光线应用特色

彩绘玻璃窗艺术的魅力很大一部分来自色彩的搭配与光线的结合,它也被称为半透明的绘画,可以说这是彩绘玻璃窗的灵魂也是其区别于别的装饰艺术的最大特色,彩绘玻璃窗画面本身的色彩与光线下人们感受的色彩并不完全一样,这种若影若现的效果,是平面绘画所无法比拟的(如图七)。中世纪,人们赋予光高贵神秘的特性,丹纳在艺术哲学中描绘“从彩绘玻璃中投入的光线变化成血红的颜色,变成紫英石和黄玉的华彩,成为一团珠光宝气的神秘火焰,奇异的照明,好像开向天国的窗户”。色彩的变化总能够更好地触动人们的感受。在基督教的教义中蓝色是天空的颜色,代表天堂。红色是血的颜色。与此同时红色与蓝色还有视觉是的相互作用,我们看到的其实感受到的是橙色与绿色,这是因为红色会吸收蓝色的补色黄色而使我们感受到橙色,与此同时蓝色会吸收红色的补色而呈现绿色。4

欧洲及英国的彩绘玻璃窗多以三原色中的蓝色和红色为主色调、黄色、紫色、绿色为辅助。同样是亮丽的色彩,但英国哥特式教堂的彩绘玻璃的色彩应用呈现出冷静与理智的视觉感受,它烘托出教堂庄严崇高的气氛。约克大教堂的大东窗这副士兵与骑士的玻璃窗中(图八),红色与蓝色的运用非常明确、这两种色彩有着明确的对比关系、使画面的冷暖反差强烈强烈、在空间意识上暖色向前、冷色向后、很好的在平面中塑造了人物的层次感与立体感、这副画面用色块的对比塑造人物形象,并不强调人物的细致刻画,半封闭式构图,以暖色调为主、明度基调为高中调、色彩效果明亮。欢快明朗而又安稳,热情中呈现出冷静与理智的美感。另一幅玻璃,捐赠者比尔的创始者之窗(图九)、这面玻璃绘画作品的构图非常严谨和谐、蓝色为背景、橙色与红色为主色调、它的颜色搭配的非常和谐、画面饱满粗犷的黑色轮廓、强烈浓重的色彩以及厚重有力的笔触、前景祈祷者与耶稣色彩鲜亮、中景呈灰暗、背景亮、色度低、这副画面的明度基调为中中调、以大面积的中调色为基调、达到丰富、厚重、强壮、有力的色彩效果。

装饰着哥特式教堂的彩绘玻璃窗通过光线的照入,将宁静与敬畏洒向祈祷者的心间,同时它体现着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与适时的艺术审美趣味。英国的哥特式教堂彩绘玻璃窗的每一个局部图形设计的精致与复杂,但在图形组合时力求呈现稳重大气的视觉感受,它在形式变化的多样中追求着视觉上的简约感。彩绘玻璃窗多以叙事性题材为主,描写圣经故事,多采用古典自然主义,理性至上、追求人物形象的细腻刻画,给人以强烈的神秘感与力量感。在色彩搭配方面,强烈浓重的色彩以及厚重有力的笔触呈现出冷静与理智的视觉感受。彩绘玻璃窗如同半透明的绘画,镶嵌在哥特式教堂中,好像通往天国的眼睛般体现着哥特式艺术轻盈、神秘的审美特征。

摘要:11世纪哥特式建筑风格传入英国,彩绘玻璃窗成为了其最大的特色之一,作为哥特式教堂重要的组成部分,彩绘玻璃窗不仅装饰并增加了教堂的采光面积而且起到宗教教化的作用,同时还能反映出适时的艺术风格与审美感受。本文以典型的英国哥特式教堂为例,通过分析英国哥特式教堂的历史发展、窗型结构与形式特色、制作过程与绘画内容特色,色彩搭配与光线应用特色,来探讨英国哥特式教堂彩绘玻璃窗艺术的审美趣味。

关键词:英国,哥特式,教堂,彩绘玻璃

参考文献

[1丹纳.艺术哲学[M].彭笑远译.北京出版社,2012.

[2]Winchester Guidebook[M].温彻斯特大教堂.参考手册.英国,2016.

[3]York Minster Guidebook[M].约克大教堂.参考手册.英国,2016.

[4]周志,张也夫.论哥特式教堂彩绘镶嵌玻璃窗艺术产生之原因[J].装饰,2005(12).

[5]刘郡.英国哥特复兴建筑设计思潮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硕士论文.

玻璃艺术 篇9

关键词:高职院校,玻璃艺术设计课程,实践性人才,玻璃艺术设计,东北特色外贸出口型玻璃产业,校企合作

高职院校以强调实践能力为特性, 所以高职院校的玻璃艺术设计课程也更加注重和实践相结合。本文结合笔者的实际工作经验和教学经验, 以东北特色外贸玻璃产业为依托, 探讨高职艺术玻璃课程的课堂教学, 以及与东北的艺术玻璃研发、生产企业进行合作的一些探讨。

一、基于地域和产业特点的玻璃艺术设计理论课程

基于东北的特色玻璃产业优势, 坐落于大连的本校玻璃艺术课程有着与企业合作的良好地利优势, 结合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需要, 把玻璃艺术课程不断贴近本地区的玻璃产业, 以培养玻璃艺术品设计师为目的, 进行理论教学和校企合作实践课程。

(一) 玻璃艺术史与艺术玻璃的应用领域

在玻璃艺术史部分主要介绍西方古代玻璃艺术发展;西方近代玻璃的发展及有代表性的艺术大师;现代玻璃艺术和国际主流玻璃艺术展览、斯堪的纳维亚玻璃艺术、欧美主流玻璃艺术品、生活器皿品牌。本部分除了侧重介绍玻璃艺术的历史发展外, 后半部分也着重介绍当代欧美主流玻璃艺术品展览、各大玻璃品牌的特色和代表作品, 了解历史也靠近现代国际流行玻璃工艺品、生活器皿的发展, 其中和合作企业有主要客户关系的品牌也会向学生提及。

在艺术玻璃的应用领域方面, 主要目的是开阔学生的眼界, 增加认识。包括:空间雕塑、建筑装饰、家居用品、首饰设计。这几个部分之中基于我们合作企业特点, 会着重介绍家居用品方面玻璃艺术的应用。作为家居用品的玻璃, 特别是花器、烛器、工艺摆件等, 在欧洲发展的历史, 以及在欧美国家人民日常生活中的地位。

(二) 玻璃艺术工作室

玻璃艺术工作室是艺术玻璃创作的重要形式之一, 国内外玻璃艺术工作室的大师们都用这种形式创作出各式精美绝伦的作品, 向学生做简要介绍。包括玻璃工作室运动, 国外主要玻璃工作室、国内主要科研院校玻璃工作室作品及成果。玻璃艺术工作室采用的铸造法、主要铸造工艺也会作介绍。

(三) 玻璃工艺

本部分向学生主要介绍的是工业大生产化的玻璃成型及后期加工工艺。艺术工作室式玻璃相关工艺已经在上一部分做简要介绍, 结合东北外贸出口玻璃特色产业, 本部分核心介绍产业链中玻璃生产加工环节, 即东北工厂的吹制玻璃。包括几个方面:1.认识玻璃材料。介绍玻璃材料成分, 基本属性等。2.认识设备及生产过程。以东北某大型工厂为例, 生产玻璃工艺品设备及主要过程包括:首先使用的是吹制管, 长约1.5m中空铁管, 一端蘸取玻璃液 (挑料) , 一端为吹嘴, 玻璃料放在窑炉中, 有土炉电炉之分。挑料后在滚料板 (碗) 上滚匀、吹气, 形成玻璃料泡, 此时如果需要在玻璃表面形成其它装饰效果, 可再做按坑、缠带、钩丝、下丁字模等, 然后在模具中吹成制品。成型后还可进行水炸纹、喷珠光、七彩水等。后送入冷却炉退火, 慢慢降至室温。玻璃成型和退火后, 分为冷加工和化学处理。冷加工主要包括研磨抛光、切割、喷砂、钻孔等。化学处理包括化学蚀刻、化学抛光等。3.吹制工艺中的各式效果。此部分是教学重点内容, 学生能设计出的各种玻璃工艺品样式要依靠对工艺的掌握和理解。主要包括:口部、底部、肌理、组合、混合材质、刻磨等, 结合案例逐一介绍。

二、与企业合作引领玻璃艺术设计课程的实践教学发展

基于东北的特色玻璃产业的地理优势, 坐落于大连的本校玻璃艺术课程有着与企业合作的良好环境, 结合高职院校本身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需要, 本校玻璃艺术课程不断贴近本地区的玻璃产业发展, 提出以培养现代玻璃艺术工艺品设计师为目标, 进行理论教学和校企合作实践相结合的特色玻璃艺术设计课程, 为本地区玻璃产业发展培养合适人才。

(一) 工厂分类与设计限制

要进行依托工厂进行生产的玻璃工艺品的设计创新研发, 了解玻璃特性和生产工艺是必须的, 除此之外还要了解地域下各个工厂的特点, 使用的材料特性、擅长领域, 和近两年来的作品等, 让学生对工厂有基本的认识。参观活动也加深了学生对于玻璃材料和生产工艺的认识。

玻璃工艺品的设计限制。了解了玻璃材料的特性、生产工艺及不同工厂的特色, 学生也即从侧面了解到玻璃工艺品的生产限制, 这些限制也是玻璃工艺品设计上的限制, 玻璃工艺品有独特的成型和装饰工艺, 要求设计上尽量取其巧, 避免成本高昂但效果不佳的设计。

(二) 与企业合作研发样品, 按要求绘制图纸

校企合作进一步研发样品。以企业提出的需求为向导, 设计符合现有市场需要的图纸, 并可应用于实际生产。参与到每年两届的广州外贸出口交易品博览会的家居玻璃用品设计。具体操作上, 指引学生设计认识欧美家居潮流样式, 最新的色彩流行趋势和外观造型和工艺效果等, 在此基础上广猎各类设计养分, 大胆进行创新进行图纸设计。

在绘制图纸方面, 要求学生按企业图纸样式进行正规图纸绘制。注明使用的标准色号, 使用的模具套组, 用电脑软件绘制效果图, 注明工艺说明, 图纸所属系列和编号等, 以期达到可以直接使用的目标。

(三) 成果反馈, 建立校内玻璃工艺品样品间

学生的作品通过筛选被企业采用后, 拿到工厂制作出样品, 再拿回学校, 学生通过对自己作品与图纸的符合程度对玻璃工艺品设计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进行了很好的教学反馈, 加强对玻璃行业的认识, 也促进的对此专业方向的兴趣。

学校本身可以通过多次校企合作, 逐步建立并扩大校内的玻璃工艺品样品间, 收集最新的玻璃工艺品样式, 为以后玻璃艺术设计课程提供便利, 积攒资源。

参考文献

[1]段建华.实践教学夯实了玻璃专业的发展——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玻璃艺术设计专业[J].装饰, 2011 (01) .

玻璃艺术 篇10

曾经在懵懂时期听着这首方文山为风靡一时的周董周杰伦所作的歌词, 优美的旋律, 想象着高耸的尖顶, 彩绘的玻璃, 庄重的神职人员, 虔诚的信徒, 空灵的圣歌, 自此就被中世纪时期的欧洲哥特式教堂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一、关于哥特式建筑

(一) 哥特式艺术的起源

关于“哥特 (Gothic) ”一词的起源, 从早期一个叫作西哥特人的欧洲部族。该部族以破坏和掠夺作为乐趣, 无知和缺乏艺术品味成为了该部族的“标签”。在中世纪时期, 以教堂尖顶的建筑风格为最重要的特征和所谓的“哥特式”建筑受到极大的欢迎曾经风靡一时。在维多利亚时期的英格兰, 埃德加·爱伦·坡玛丽雪莱和Bram Stoker等作家为代表所写出的恐怖小说也被冠以“哥特”风格。

意大利著名画家拉斐尔在给教皇利奥十世的所写的书信中第一次使用术语“哥特式”, 用来作为批评在欧洲中部和北部文艺复兴前时期的建筑风格, 即“哥特式”一词同义于“野蛮”, 因此一切从阿尔卑斯山出的东西均称为“哥特风格”。自那时以来, 16世纪的意大利艺术评论家乔尔乔欧瓦萨里把欧洲介于古代和文艺复兴时期之间, 所有的艺术都是贬义称之为“哥特人的创造”“哥特式”的名义在艺术史上仍然在使用, 一直沿用至今。事实上, 哥特式艺术和哥特人之间并没有任何接触和联系, 它便是艺术的更高发展——“罗马风格”, 也是中世纪天主教神学艺术的反映。

(二) 哥特式艺术时期的建筑风格

公元3、4世纪, 哥特人残忍地摧毁了古罗马的古老而灿烂的文明。这些激进的侵略者建立自己的教堂, 新教堂看起来像是用石头堆积起来高入云霄的建筑, 这个建筑是使用多行垂直上升的线条, 而不像罗马式教堂地下的水平线。

哥特式建筑的特点有三个结构:尖拱, 拱肋和飞扶壁。这些全都是罗马时期的发明, 但是哥特式时期的建筑师就把三种技术融合成为一个, 将厚重结实的罗马式建筑, 将以往强调横向稳定的罗马风格, 转为强调垂直线条, 纤细的上升的独特形式, 加上巨大面积的彩色玻璃窗, 将宗教上的神秘感通过光线的形式表达出来, 所以人们在哥特式建筑里面, 会感受到一种神秘华丽的身体似乎尘的气氛, 仿佛自己置身于天堂般的环境之中。

(三) 哥特式艺术风格体现的领域

哥特风格的几个主要分支主要体现在四个领域:

1. 建筑领域:

非常独特的建筑风格——笔直挺立的立柱, 高挑的天顶, 多尖的拱门, 可以在许多教堂中发现。

2. 文学领域:

充满着奇怪, 神秘而可怕的冒险色彩的故事, 故事发生的边界常常是黑暗, 孤独的城堡废墟。一些作家描述人们非常热衷于黑暗, 面无表情, 性偏执, 恐怖, 神秘…这些主题已被广泛应用于哥特式文学。

3. 艺术领域:

也指的是一种特殊的印刷或手写信件, 华美的字母。在视觉艺术方面, 浪漫主义画家也喜欢黑暗, 荒凉的景色。

4. 服装领域:

在建筑风格的影响下, 哥特式的服装风格主要体现在高冠, 尖头鞋、裙子和其他低端指出, 参差不齐的敏锐感觉。织物或服装所体现丰富的光泽和明亮的颜色是和哥特式教堂彩色玻璃的影响复杂相连的。

5. 音乐领域:

在1970年代末期后的朋克风格 (Post-Punk) 进化演变而来, 音乐充满了焦虑、焦虑、悲观和忧郁、悲观的摇滚风格低调。

二、哥特式艺术时期彩绘玻璃画的产生

哥特式艺术的时期, 彩色玻璃画几乎是伴随着哥特式教堂的高大而敞亮的窗户出现诞生的。这些画在彩色玻璃玻璃上的图画大部分都有着非常明亮的颜色, 大多采用色彩鲜明的亮红色, 浓绿色或明亮的亮蓝色, 画线很重。彩色玻璃画不可避免的有着中世纪绘画的特征, 没有意义的角度和空间, 没有透视和空间感, 作品往往是一种用画去书写的形式, 所以基督教教义成型转化成为可以看到的形状, 成为了教会教义普及最有用的方法之一。

三、彩绘玻璃画的艺术魅力

(一) 哥特式彩绘玻璃的分类

第一, 位于上方的圆花窗门口, 往往装饰着错综复杂的圆形构图, 例如在巴黎圣母院北面进门口上面的玫瑰花园;

第二, 位于高窗之上, 圣母或使徒和其他类似独身像为彩色玻璃的图像, 如沙特尔大教堂南进口的高窗户;

第三, 位于一楼墙上的彩色玻璃, 主要是装饰着《圣经》的故事的主题形象, 因为这种类型的彩色玻璃位于地面楼层, 字符和人物的大小不需要像高高的窗户上的画像是故意放大才能看见的, 因此可以使用许多人物的圣经故事作为装饰主题, 如沙特尔教堂的地面楼层的彩色玻璃。

(二) 以各大著名教堂玫瑰窗为例

玫瑰窗的起源可以在古罗马圆形的洞眼中找到, 这些大型圆形开口, 光线和空气进入建筑的之内, 最典型的是帕特农神庙帕萨迪纳圆顶。在早期基督教和拜占庭建筑, 使用圆形侧窗的建筑很是常见, 如位于威尼斯的Torcello教堂。文艺复兴时期, 圆形窗口的进一步发展, 与车轮径向模式的放射状图案的演化, , 如西班牙阿维拉教堂。

伴随着中世纪的宗教建筑结构的进步和宗教传播的需求, 圆形的侧窗继续进化。肋架券、飞券和尖券的使用为圆窗区面积扩大提供的可能性扩大, 引进大量的自然光线, 与罗马式教堂内部昏暗的模糊非常不同。玻璃制造技术的进步使生产制作的工艺变得更精细而复杂, 斑斓明亮的玫瑰窗便由此而生。但也因为与郁郁葱葱华丽的玫瑰花都有所相同, 它的名字从便由此而生“玫瑰”。一般的形式为圆形窗口, 并通过窗口玻璃面板的不同形状和色彩斑斓的色彩构成。受拜占庭教堂的玻璃马赛克的启发, 工匠的创造力用彩色玻璃在整个窗子上镶嵌一幅幅的图画。玫瑰窗上的图案一般分为两种类型, 一个特定的宗教和神的历史, 故事, 另一个是使用更抽象的宗教符号的形状模式表达式。

圆形的玫瑰窗象征天堂 (也称玫瑰象征着纯洁的圣母或耶稣;圣经中玫瑰也代表了古老的血液和女性崇拜) , 哥特式圆花窗作为教堂的象征, 通常安排在祭坛后面的墙上。神圣的使者登上色彩绚丽的彩色的窗户, 像一个丰富多彩的舞台画面, 依靠光线渗透玫瑰窗的玻璃变得清晰、神密而梦幻, 照亮了教堂的上部, 高坛, 整个大厅, 走廊, 唱诗班的席位, 礼堂上闪闪发光的金银器皿会导致反光的表面。当人们走进教堂, 其光色的奇妙震慑人心, 这种视觉上美轮美奂的愉悦使教众感到来自天国的神力, 不禁感觉对天上的诸神的崇拜, 诱导他们得到拯救, 走向天堂的愿望。丹纳《艺术哲学》中表示:“透过彩色玻璃的光变得血红的颜色, 变成紫英石与黄玉的华彩, 成为与图案珠光宝气的神秘的火焰, 奇异的照明, 它似乎是开向天国的窗户。就这样, 玫瑰窗也因此披上了一层神圣的外衣。可以想象, 当耶稣宣称:“我就是世界的光”时那些些色彩斑驳的窗户上舞动的光, 便成为神权至上极好的对比和升华, 可见, 在整个哥特式教堂体系中, 玫瑰窗在宣传宗教方面不可或缺的功效, 它促进人们向往天国的同时, 心甘情愿地听从神的指令。

玫瑰窗的主要题材是圣经故事。在这些丰富多彩色彩斑斓的玻璃窗户上, 大多数艺术家使用明亮的颜色向教堂内的芸芸众生讲述圣经中从创世记到末日审判的救赎故事。在文学还没有广泛传播的时期, 这种传播方式向有信仰的人直观地展示了他们听到的故事。基督徒可以通过可以通过窗户上的那一幕幕画面:以撒的献祭, 摩西过红海, 耶稣的诞生, 最后的晚餐以及圣安东尼勇斗群魔等等, 感同身受的去体会耶稣对现世的救赎, 深深沉浸在宗教中冥想。同时也向没有信仰的神力灌输上帝的伟大力量, 让他们体验到视觉感官教会圣经故事代代相传, 感觉灵魂的救赎, 渴望通往天堂, 不能自拔。

结论

中世纪的社会, 动荡不安。哥特式教堂象征城市的稳定与繁荣, 是社会生活的中心, 是公众情感寄托, 反映城市生活的精神。同时, 教会权力的至高无上, 虔诚的天主教信仰在哥特式教堂的气氛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在此期间, 材料, 数量, 颜色, 位置, 人, 动物或植物, 已经给所有的似乎超越表象的某种象征意义, 宗教氛围浓郁, 神性完整的反映在人性与自然中, 无处不在。哥特时期的玫瑰窗通过自身材质和外界光线构成的哲学, 为显而易见的事物和暗含其中的意象搭建了平台, 构成了明与暗、可视与不可视之间的对话, 外部灯光模糊了窗户而内部的昏暗反而使光大放异彩。这种建筑外的低调肃穆和室内瞻仰的瑰丽魔幻, 很好地诠释了中世纪宗教信仰对立的一致性。内外空间的对立和连续, 在人们的视觉感官中, 对比烘托出了天国的奇幻, 把宗教诠释得更加肃穆而神秘, 羽化而登仙, 更能在人们的心灵深处激起轩然大波, 达到了激发人们进入教堂后的对宗教狂热的目的。

摘要:哥特式教堂上镶嵌着的彩色玻璃窗几乎是没有墙壁, 而玻璃窗的所占的面积区域很大, 几乎占据整个开间, 是最适合装饰的地方, 这些窗户对于下雨较多、潮湿的北欧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堂的玫瑰玻璃窗就赋予了光线的色彩, 从而使教堂内部充满了神幻色彩, 它的存在是是传递光线, 并使其升华似若天光, 在寒冷黑暗的中世纪, 艺术绽放在中世纪的神权政治之上, 因而也为哥特式教堂的内部空间氛围的营造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一定程度上对宗教的宣传和传播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在当时, 还不能够生产出纯粹的透明玻璃, 但是能够生产含有各种杂质的彩色玻璃。在拜占庭教堂的玻璃摩赛克的启发下, 智慧的工匠用彩色的玻璃镶嵌一幅一幅的图在整个窗子上。所镶嵌的画都是源自《新约》故事的内容, 成为教堂里“不识字的人的圣经”。在不同时期的艺术, 也迫使争端持续, 艺术家所需要的艺术载体也都不尽相同, 历经了由雕塑、壁画、木材绘画、湿石膏画、油画等绘画材料和绘画方式的更替交换。在北欧, 随着哥特式建筑风格艺术的崛起, 哥特式建筑逐渐替代了传统的罗马式建筑, 墙面上大面积区域的彩色玻璃窗启发了伟大画家绘画的灵感, 他们在富有丰富色彩的玻璃玻璃上绘制精美的图画, 画在彩色玻璃上的图画成为了中世纪的绘画成为天才们的最杰出的作品。

关键词:教堂,玫瑰窗,哥特式,宗教,玻璃摩赛克,圣经

参考文献

[1]《外国美术简史》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外国美术史教研室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2]《西方美术简史》[美]亨德里克房龙著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3]《艺术哲学》丹纳

分享与跨越——玻璃艺术创作随谈 篇11

[关键词] 玻璃艺术;观看;审美;民族性

[Abstract] The writer,as an educator and artist of glass art, summed up the experience of creation of glass art and education and discussed the problem of glass art at the present stage. As a contemporary Chinese glass artist, the writer explored the creation of glass art in three aspects: dismensions of watching, aesthetic environment and art practice and attemptted to edify the artist in creation of glass art.

[Key words] Glass art;Watching;Aest hetics;Nationality

以高等院校学术力量为轴心推动的“工作室玻璃运动”在国内已经跨越了十余春秋,作为中国现代玻璃艺术开拓者的一员,在这十几年的时光里,针对学科规划、创作思路、美学体系的探索,其中的酸甜苦辣荡然在心。 2015年,中国美术学院吹制工作室正式建成,并以国际课程的教学模式开始运营,标志着国美“平面玻璃”“铸造玻璃”“吹制玻璃”三大课程模块的格局框架基本成型,未来中国与国际玻璃艺术界的交流将更加的紧密(图1)。回望国内玻璃艺术的发展历程,再分类比较每一阶段的成果,进步与不足也清晰明辨。在此,基于我本人的教学与创作实践,提出一些关于玻璃艺术创作的思路及思考。

一、玻璃创作内涵

首先,我想分享给大家的是关于如何理解玻璃,如何了解自己,思考玻璃材料与自身创作的相互关系的经验。培养艺术创作的创新思维以及确立逻辑的观看方式与科学的观看方法,在玻璃艺术创作领域尤为重要,这将奠定起现代玻璃学科发展的文化品质与学术内涵,也决定艺术家自身的艺术道路能走多久、走多远。

强调观看方式的实质,是深入拓展艺术创作思考的维度,提升学科发展的文化品质与学术内涵。以玻璃艺术家个体创作而言,想表达什么?为什么要用玻璃做?怎样去实现?上述创作思考构成一个逻辑性的思想框架:创作者自我情感本体——玻璃材料与玻璃艺术语言——创作实现的技巧与方式。艺术家需要围绕创作思想的框架进行研究与论证,从而确立独特的观看方式,形成特色的艺术语言。

反应思想的本源,表述情感的特征。艺术家是敏感的,天生的敏感性能让艺术家捕捉常人看不到的东西,并以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情感表达是艺术家创作之根本,这些情感包含了当下生活的认知内容,具备鲜明的时代特征。了解自我是艺术家进行创作的开始,艺术家能实现独立的创作风格、建立新颖的语言形式,渊源于艺术家对自我情感和个性特征的挖掘。作为年轻的学子以及青年艺术家,很容易受到某个(类)大师的影响,作品不由自主的出现模仿的痕迹,这个过程是完全可以理解、甚至可以说是不可避免的。任何艺术家都有学习前辈的过程,都会在前辈大家中吸收养分,只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更好地创造自我。然而,在借鉴基础上的创造则是艺术家确立自我风格、成就艺术之梦的根本,艺术家了解自我是需要时间的,为什么感动?喜欢什么样的风格?感动的变化和喜好的程度直接说明了艺术家个体本身的审美情结,善于发掘自我内心才能成就最为独特的表现语言,做自己想做的东西,表述自己的观念情感。模仿永远不可能成就艺术家最终的事业,创造意识的形成实际就是不断了解与剖析自我的惯性结果。只有明晰自我,才知道自己要表达什么,甚至可以说,艺术家一辈子都在了解自我的过程中,艺术创作作品犹如自身的成长之体验,标识出自我的特征与才华。

为什么选择用玻璃来实现你的创意?这是每个玻璃艺术家都要面对的最基本的问题。也许,作为艺术创作本身,任何材料都是可以选择来进行艺术表达的,玻璃仅仅是万千艺术创作媒介之一。而当你以玻璃艺术家的视角,选择玻璃来创作作品的时候,就需要蕴含专业的精神,并充分表达对玻璃的尊重。利用玻璃材质你要干什么?是不是仅仅适合运用玻璃?是不是用玻璃表现最为恰当?是不是其它材质无法代替?这些疑问必须在自己的思考中得到全面的解答,它会让你不断反思并得到确切且本质的回答。在构思创意的过程中,通过疑问、反问、争论之后整理出来的你的作品概念,是经得起推敲与检验的。尝试去触摸玻璃本体的灵魂,与玻璃直接对话与交流。

怎样实现作品?需要艺术家探索技术去实现创意。这涉及到操作能力以及技术层面的诸多问题,我把这个思考点放在了玻璃艺术创作过程的最后。有的艺术家总把自己创作成果的不足归结于工作室设备、玻璃材料等客观问题。需要说明的是,尽管我们现有设备并不是十分完善,玻璃材料的品种与质量或许达不到高品质水晶的要求,但是绝不能把自身玻璃创作的不成功归结到设备和材料上来。实际上,只要对材料、工具把握和应用得当,摸清玻璃的“脾性”,玻璃艺术创作自然得心应手。纵观国际玻璃艺术大师的工作室,部分设备看起来还没国内先进,甚至有些可以用简陋来形容,在材料的选择上也很是平凡朴实,但他们同样创造出经典的玻璃艺术作品。我们现在最关键的是需要学习如何“科学地使用”现有的材料与工具,发挥它们最大的功能。归根结底,作品创作的好与坏,最终还是看艺术家自身的艺术修养以及对美的敏感程度,有一颗极富创造力的心,所有的材料与技法仅仅是你实现你个性思维的手段。艺术家进行创造活动,自然是思想在先,技法在后,艺术家是理念的革新者,他们思维的第一步永远不是在思考技法,而是在表达思想,有了思想的准确定位,艺术家往往能通过具体的实践克服技法的束缚,最终实现自我的创意。对于艺术创造本身而言,技术是为艺术服务的。

nlc202309031929

二、玻璃之审美

其次,我们再来探讨一下新时代“新玻璃”的审美问题。中国的现代玻璃艺术是全新的学科领域,对玻璃而言,在其材料本身以及技术加工手段方面或许还能找到与过去的某种联系性,但从现代玻璃创作的本质来讲,其审美同古玻璃研究已经分裂为两种不同的观看的范畴,在时间维度上也有着鲜明的界限。需要梳理的是,现代玻璃艺术到底是研究什么?中国玻璃艺术的未来可能朝向哪些方向发展?

玻璃艺术有它的本体表现语言及独立的审美态度,了解玻璃多少,作品就会给观众对应的情感体验,因此,独特的表现语言与专业的审美态度构成了玻璃与人的真实互动,玻璃作为一种媒介表达人的观念的“倾诉”正是体现了材料的语言及学科之魅力所在。几千年来,人类对玻璃艺术的理解仍局限于有限的技法探索,然而,在最近短短的五十多年中,现代玻璃美学正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被不断地修订与颠覆,部分前人没有探寻到的方向以及玻璃新的表现方式也被不断地发现,在当代艺术界,玻璃变得如此的生机勃勃,它似乎每天都在被改变。

玻璃艺术在国内仍处于成长时期,学术团体的研究水平有限,学术体系尚不成熟,专业审美缺乏广泛的认知基础,导致人们对“玻璃艺术”定义的过于纷杂。即使是在艺术圈内部,不同领域的艺术家也都对玻璃存在不同程度的“偏见”——对玻璃艺术的理解往往会基于自身行业观点。然而,这并未揭晓玻璃艺术的内涵。事实上,玻璃学科的建设的确需要从多维的角度进行客观批判,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对玻璃的创新有重要的价值。但是,前提是,学术的建议与观点需要有稳固的文化支撑或建构在理性的思考之上。国内现代玻璃就社会的认知程度上看,属于新生品与舶来物,因此,如果轻易对玻璃艺术进行定位与判断自然会充满误读或偏见,其结论多是基于个体印象或来自感性思维,部分混杂的信息相反更加模糊了现代玻璃艺术的概念,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玻璃学科的发展。玻璃艺术学科基础仍处于一个不稳定状态,专业研究受不同行业观看视角的影响较大,现代玻璃美学评论体系尚未形成,学科建设仍在摸索中艰难前进。

就艺术家个体创作而言,坚持并保留个人个性化的创作观点无可厚非,但是,当艺术家同时以教育工作者身份出现的时候,则有义务在客观性上引导与提升整体的玻璃艺术学术审美,玻璃艺术的美学评判应该是建立在一个科学的、专业的美学平台之上,这个平台汇聚了最为优秀的评论家与艺术家,以全面的、包容的、公正的立场促进玻璃艺术创作水准的提升,能为玻璃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新的思路。倘若对玻璃艺术基本的审美判断出现问题,便很难在该领域继续前行。新兴专业学术体系的建设问题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不仅仅只是存在于高等教育与艺术创作,比如批评家团队、专业展览策划等,都需要逐步的跟进。由于玻璃理论研究的匮乏,短期内难以形成科学的专业审美评判,一些大型的展览在维护玻璃学术权威上也显得力不从心,那么评审的结果显然有失“科学”与“公正”。玻璃艺术家自身实力的夯实与团队凝聚力的形成是改变上述现象的根本要诀,现实来看,这仍需要一定时间的积累。

艺术创作在不断体现一个永恒的真理:民族的即是世界的,因此,民族性的体现一直是部分艺术家进行艺术创造的追求方向。一些艺术家喜欢用某些标识性的中国传统符号来体现民族性,并信奉自己的创作“独一无二”,形式上看,应用传统符号表现的玻璃作品,似乎在视觉表达上已经同国际玻璃风格上拉开了差距,然而从创作的方法论上看,并不能说明其玻璃创作方式与观点的创新性。传统符号用的不好,总会给人以牵强附会的感觉。那些“艺术创作”中对传统造型的盲目修改与删减,不仅体现不了传统的继承关系,甚至往往会遗失传统人文的经典内涵,给读者传递出“变异”的民族文化信息。与此同时,它过分的复古而往往脱离“新时代”的创作背景,这更像是在制作一些伪劣的古董,其影响是令人焦虑的。简单的形式主义的东西不是一个深入民族文化内涵研究的创造者所应该呈现的。也许,冷静一下,我们会回到对艺术创作本真的认知:了解自我,真实地表达出“我”作为一个“中国人”观看世界的观点,深入地挖掘自身独特的情感,“民族性”将潜移默化地蕴含在作品其中。

玻璃艺术作为从西方引进的新型艺术学科,在国内发展的初期必然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因此,我们更要坚定民族文化艺术创作方向,深化民族性的研究,充分发挥民族文化的优势,这样才能形成自身艺术形态的长久生命力。无论是针对国内玻璃艺术行业崇洋媚外的心理现实问题,或者认为只有中国文化是世界最好的文化而排除世界文明的多元性,这些片面的观点都应该予以及时调整与矫正。只有当我们具备专业的辨别能力以及开阔的艺术视野,清晰的审美思辩和高格的艺术情操,才会让自己始终沿着着正确的道路前进。

三、“创造”经验谈

最后,我想分享我去年完成国家艺术基金创作的部分感受。2014年,我获得了中国首届国家艺术基金关于个人创作项目的立项资助,经过1年多的艰辛奋战,完成了3件大型的玻璃作品。由于玻璃艺术创作的特殊性(任何的意外将导致作品的失败,玻璃破损或污染都将无法再次修复),长时间面对玻璃使我养成了严谨的个人性格与规范的职业素养,我始终严格按照构思计划实践我的作品过程,深入思考创作中的每一个关键环节。玻璃是通透的材质,除去概念的构思以外,烧制的技法与打磨的工艺都将直接影响到作品最终的完整性。我在不断的失败中总结经验,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总结了一些创作的心得。

我一直致力于探索玻璃的“空间性”,这种空间性的形式研究体现在:正负造型、透视关系、厚薄渐变、光影穿插等,注重玻璃艺术学科的本体语言与审美特质,以精密的“结构”经营,拓展玻璃的视觉形态。本次结题的三件作品,都是围绕空间结构进行构思,在有限的玻璃体量中,通过透视变化与结构穿插,展示空间层次的无限感,客观地呈现出个人学术研究的逻辑框架。《可现的视界——域》(图2)是我进入巨型窑铸玻璃创作领域完成的第一件作品,该作品底座为实木,上面两段为玻璃,摞层叠加组合。使用光学玻璃材料铸造(而非高铅玻璃),在色泽的均匀度以及光学性上更符合作品主题的要求,成品高度为190公分,总重量约为270公斤。制作周期约为4个月,在窑炉内的退火周期达70天。作品在形式上追求空间表现,利用光影塑造形体,在建筑结构中汲取灵感,营造场景氛围,强调故事性的表述,探讨关于信仰主题的人的社会属性。

nlc202309031929

我不断尝试拓展作品的体量并在结构关系研究上深入推进,这批作品无论是高度还是重量已经全面超越了我前期的作品,是目前中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铸造玻璃之一。作品体量的成倍增长以及结构关系的错综复杂注定其在创作技法的探索上充满挑战,涉及从制作耐火模具、到窑炉烧制温控、到冷加工打磨方式以及作品组合结构等一系列创作方式的彻底改进,该项目的研究使我获得了大量科学实验的数据并积累了广泛的创作经验。《可现的视界——城》(图3)分四段组合而成(底座为实木烤漆,上面三段为玻璃),整体高度为2米。这件作品来源于古代城门与塔的灵感,作品强调简约造型与概念表述,在形式上作出大量的简化,追求铸造轻量化处理(体积最大化、质量最小化原则),“光影结构“仍是我关注的主要方向,在有限的作品的厚度中,通过透视、压缩、渐变的规律展示最大空间的可能性。这种严谨经营下的逻辑形式的组构实际蕴含形而上的概念,意在突显作品的观念价值。

我想展示給大家的,不是一个静态的物象,而是塑造一个能让人展开联想的“场景”,使作品的内涵观念始终凌驾于艺术创作的技巧之上,基于民族文化的审美特征,以理性主义的方式解构时代语境中人的社会属性与价值存在,呈现历史时空的交叉对接。《可现的视界——冢》(图4、5)为组合结构,材质以玻璃为主体,青铜、实木混搭,其创作灵感来源于剑与剑鞘。在这件作品中,我想强化的是民族性的表达方式,从玻璃艺术的本体审美出发,围绕作品内部空间结构进行有序规划,尝试展示一种稳固形式下的厚重的历史语境。借鉴捷克玻璃的观看方式,在民族语境下进行深刻的演绎与创造,我相信我的这件作品成就了一个很好的实践范例。在我看来,玻璃的表现应具备鲜明的民族特征,这即是玻璃艺术在中国文化土壤中孕育成长的意义所在。创作形式的探讨不应流于表象,而该深入材料本身,融合民族、时代的内涵做出包容性的比较与个性化的拓展。

结语

玻璃艺术的繁荣,需要艺术家在创作与科研方面作出持久的努力,青年玻璃艺术家一定要善于思考,在理性研究的框架下探索自我的学术方向,玻璃艺术创作团体的日益壮大以及玻璃艺术家的成长成熟才是解决玻璃学科发展问题的核心所在。回顾五十多年国际玻璃工作室运动的历程,结论显而易见:玻璃艺术的发展不是单一、孤立的存在的,它融合于当代艺术的创作环境,当代艺术创作观念深刻地影响到了玻璃艺术的发展,中国玻璃艺术正在不断地建立、巩固自身学科的学术规范,以多元的、开放的、综合的姿态融入世界玻璃文化发展的进程当中。

玻璃艺术 篇12

1工程概况

沈阳文化艺术中心位于沈阳市五爱浑河隧道以西,青年大街以东,浑河北岸,沈水路(南二环路)以南。总建筑面积约8.5万m2,地下1层,地上7层,建筑最高点高60.211 m。建筑外形酷似一颗巨大的钻石,“巨钻”拥有64个切割面,每个切割面由400块三角形玻璃板组成,共用了25 600块玻璃。玻璃面积达3万m2,其中最大的三角区玻璃面积达1 231 m2。“钻面”采用四层双中空夹胶钢化玻璃,以增加“钻石”的闪亮度,使“巨钻”看起来更加通透美观(图1)。

沈阳文化艺术中心于2014年竣工并投入使用,并荣获了2014—2015年度国家建设工程鲁班奖。

2工程渗漏风险分析

1)雨水流淌性相对较差,且直接受雨面过大

“巨钻”外围护结构全部采用隐框式玻璃幕墙形式,其64个切割面中有45个切割面与水平面的夹角都小于75°,且均为直接受雨面,比例高达75%,总面积超过22 000 m2,属于大面积玻璃采光顶作为屋盖结构的建筑。与普通垂直立面幕墙相比,玻璃采光顶的雨水流淌性相对较差,发生渗漏的可能性更高;切割面施工完成后,其本身中部也很有可能出现挠曲凹变,使积水成为可能,增加渗漏风险。如此大面积地采用玻璃采光顶形式,使渗漏发生的几率成倍增加。

2)蜘蛛人挂点设置增加渗漏隐患

“巨钻”外部为一个隐框式的玻璃罩,且高度达60 m,清洗就成了该项目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本工程的处理方法是,在玻璃罩外侧每个切割面转角位置设置蜘蛛人挂点,并穿过玻璃接缝直接连接到内部的支撑体系上(图2)。该挂点按4 m间距设置,整个建筑的蜘蛛人挂点数量达400多个,每一个挂点都有可能成为一个雨水渗漏点。

3针对性的防水设计

该工程的防水设计遵从了玻璃采光顶水密性设计的基本原则,并着重针对以上提出的渗漏风险给出了解决方案。

3.1玻璃受雨面的有效排水设计

外部雨水的有效排放通常要注意两点,一是受雨面的坡度,二是是否有阻碍水流动的堤坝效应。

3.1.1顺向找坡原则

顺向找坡原则是一个通用性原则,适用于各类屋面,以及雨棚、采光顶等装饰性设计。

具体做法是:按有利于排水的方向设置一定的坡度,让雨水的重力发挥作用,加快流淌速度,防止积水现象。一般情况下,排水坡度要求必须在3%以上。本工程“巨钻”所有直接受雨的切割面倾斜角度均大于此坡度,有的甚至趋近于垂直立面。

3.1.2防止堤坝效应

有些玻璃采光顶虽然设计了排水坡度,但由于其他错误性设计,如加了垂直流淌方向的横向装饰物,或因支撑构件挠度过大而导致中部挠曲凹变,就产生了堤坝效应,不但阻碍了雨水的排放,也使大量存水或积水成为可能。

本工程“巨钻”表面全部采用隐框玻璃幕墙形式,没有阻挡雨水流动的装饰构件。但是,由于每个大三角形切割面的跨度较大,尽管每个大三角形切割面又由16个三角形钢结构作为主支撑结构,其最短跨度仍达11.48 m(图3)。支撑幕墙的铝龙骨只能连接于三角形钢结构上,即使按照三角形最短边方向布置主受力铝龙骨,主受力铝龙骨的最大跨度也不小于9.14 m,按1/180计取,挠度值将达到51 mm。如果按此设计,一个大三角形切割面会有16个挠度为51mm的挠曲凹变点,而64个切割面就有1 024个挠曲凹变点,不仅会导致玻璃面不平整,影响“巨钻”整体外观效果;同时,建筑顶部接近于水平的大三角形切割面,有可能产生多处积水,造成渗漏隐患。

解决挠曲凹变最有效的办法是提高支撑构件的强度和刚度。因此,“巨钻”幕墙采用了大截面铝合金型材作为主受力支撑框架,截面尺寸为100×315mm,局部壁厚5~15 mm不等(图4)。同时,此支撑框架在组合荷载作用下的绝对挠度值控制在20 mm以内;单纯重力荷载作用下的绝对挠度值控制在3 mm以内,保证支撑构件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确保玻璃安装后不产生挠曲,遇雨后没有堤坝效应,不存水、不积水。

3.2接缝密封及内部排水设计

解决了外部雨水的排放问题,只是消除了大量雨水的滞留,但降雨过程中,雨水还是会流经玻璃之间的接缝,有发生渗漏的可能。因此,解决渗漏以及渗漏后渗漏水的内部排放就显得更为重要。通常情况下,建筑防水设计主要以“外堵内疏”为基本原理,而“巨钻”设计也遵循了这个原则。

3.2.1接缝的密封设计

因玻璃不具有吸水性,且“巨钻”外立面设计为隐框形式,玻璃之间的缝隙即是本工程玻璃采光顶渗漏的直接通道。受外饰效果的约束,本工程接缝只能采取“堵”的方式,封堵材料选用的是耐候中性硅酮密封胶,该密封胶具有高延展率、高弹性恢复率以及良好的粘结性能和抗撕裂性能,使用寿命可达20年以上。

1)双层密封设计

本工程的接缝密封设计采用了双层密封设计,即在接缝处上下各打一层密封胶,形成双道屏障(图5)。由于“巨钻”采用了双中空夹胶玻璃,玻璃接缝深度达到了65 mm,也保证了双层密封构造的实施。具体操作方法是:按两次注胶法分步进行打胶密封,采用专用工具将泡沫棒塞入到玻璃接缝预定位置;按设计位置及打胶厚度完成第1层密封胶施胶;待第1层密封胶处于半固化后,再同上步骤进行第2层密封胶施胶。这种密封方式不但起到协同密封的作用,外层胶也对内层胶起到保护作用,增强了密封的可靠性。

2)凸胶设计

本工程全部切割面都采用三角玻璃,而且各切割面的倾角均不相同,各个面的玻璃接缝方向也都不一样。当接缝凹陷时,所有与流水方向垂直的接缝就都有可能产生堤坝效应,形成积水。因此,本工程所有玻璃接缝均采用凸胶设计(图6),具体做法是:规定最外侧密封胶形成圆弧形凸起,圆弧顶点高出玻璃面1~2 mm。这种设计还可以吸收胶固化后的塌陷变形,完全杜绝接缝由于内凹可能存水的现象。

3.2.2内部排水设计

按照以上的接缝设计,并经过现场淋水试验,理论上可以杜绝漏水现象;而且,本工程采用了四层双中空夹胶玻璃,也不会出现室内结露问题。但是,为了保险起见,还是设计了“内疏”措施,确保万无一失。

本工程内部排水是通过铝合金龙骨的集水槽来实现接“水”,以次受力铝合金龙骨做支流汇聚、以主受力铝合金龙骨为主流集中排放,最终采用软管通过切割面转折处最低点位置排出室外(图7—8)。

如图7、图8所示,每一个交汇节点都由6个方向的铝合金龙骨对接而成,其中顺水方向设计为主受力铝合金龙骨的排布方向,贯通该节点,其他4个方向为次受力铝合金龙骨,交汇时与主受力铝合金龙骨进行切角对接,并对接缝处打胶密封。为了保证次受力铝合金龙骨的集水槽与主受力龙骨连通,需在主受力铝合金龙骨相应位置上开孔。此外,受铝型材原材长度的限制,一个大三角形切割面,主受力铝合金龙骨至少需要有4个断点,为了保证流水连续不间断,特制了龙骨间插芯,进行连接过渡,并打胶密封,保证不漏水。同时,在每个主受力铝合金龙骨的末端都连接排水软管,通过软管在切割面转折处最低点位置将水排出室外。

3.3蜘蛛人挂点的密封设计

本工程中蜘蛛人挂点的支杆穿过了玻璃的接缝,而且建筑清洗时蜘蛛人会对其产生外力和振动,极有可能造成周边密封胶的撕裂,导致渗漏发生。

3.3.1支杆的刚度设计

为了防止上述现象的发生,必须对蜘蛛人挂点支杆的刚度进行强化设计:首先,提高刚性主体连接支座的高度,减小蜘蛛人挂点支杆的力臂;其次,加大挂点支杆外径,保证支杆在最不利因素下挠度不超过3mm。经过严格受力计算后,确定蜘蛛人挂点支杆采用Φ40 mm的实心圆钢杆(图9)。

3.3.2挂点的密封设计

支杆刚度的强化设计能够保证密封胶在蜘蛛人外力作用下不被撕裂,在此基础上,仍需对挂点进行可靠的密封设计。蜘蛛人挂点位于两个切割面的转角位置,该位置采用3 mm厚不锈钢板内置保温材料进行收口处理,蜘蛛人挂点支杆从其中穿出。考虑到不锈钢板太薄,且支杆与保温材料也无法实现密封,同时采用了“套管封盖”的密封方式(图10)。

如图10所示,3 mm厚不锈钢板预制的支杆穿出孔为Φ50 mm,与支杆之间的间隙为5 mm,保证支杆挠度最大时(3 mm)不会带动不锈钢板移动;套管为高40 mm的Φ76 mm不锈钢圆管,与3 mm不锈钢板进行连续焊接,套管内角打环形胶密封,要求环形胶与套管打实打平;套管与支杆间的泡沫棒一定要塞紧,以防过深流胶导致内部断胶。圆形封盖与不锈钢板采用同质材料,内孔直径为Φ41 mm,保证与支杆较小的间隙配合;外圆直径为Φ108 mm,高度40mm,与套管之间采用密封胶以上下粘接的方式连接,胶厚设计为6 mm(封盖与套管之间上下粘接的胶厚必须≥6 mm,以防封盖底端接触到不锈钢板面,导致虚粘,甚至封盖脱落);同时,在封盖的外侧与支杆连接处进行点焊加固,防止封盖脱落。以上设计不但解决了薄壁打胶的技术难题,“套管封盖”还能作为一种装饰,为“巨钻”增添美感。

4施工注意事项

4.1切割面平整度的控制

1)龙骨安装精度的控制:铝合金龙骨的施工精度对确保幕墙平整性具有重要作用,要求龙骨安装后,其轴线偏差、分格中心线偏差、垂直度偏差均控制在2 mm范围内。施工完成后,采用水平仪、垂直仪、全站仪进行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后续施工。

2)玻璃平整度的控制:玻璃压板通过螺栓进行紧固,要求采用扭力扳手进行固定,保证紧固力量适当,玻璃板受力均匀,变形一致,从而确保整个切割面玻璃的平整度。玻璃安装后同样需采用水平仪、垂直仪、全站仪进行检验。

4.2打胶密封

施胶部位应干净,无水、油渍、铁锈、砂浆、灰尘等。耐候密封胶的施工厚度应大于3.5 mm,宽度不小于厚度的2倍;注胶后用专用的凹形刮刀将胶缝表面一次性刮成凹形,胶缝应平直、光滑,不得有裂纹、气泡、麻点等现象;泡沫棒填缝位置应深浅一致,直径一般大于接缝宽度2~4 mm(泡沫棒安装不能太紧也不能太松,太紧会影响胶缝的外观质量,太松会损失大量密封胶)。

4.3淋水试验

玻璃面板安装完成,密封胶施胶完毕且固化后,要进行全面的现场淋水试验。如有漏点,应立即进行修补。

5结语

沈阳文化艺术中心“巨钻”工程属于大面积玻璃采光顶作屋盖结构的建筑。玻璃采光顶雨水流淌性相对较差,发生渗漏的可能性比垂直幕墙更高;切割面施工完成后,其本身中部也很有可能出现挠曲凹变形成积水,增加渗漏风险;大面积采用玻璃采光顶,也使渗漏发生的几率成倍增加;加上“巨钻”外侧设置了400多个蜘蛛人挂点,每一个挂点,都有可能成为一个雨水渗漏点。该项目在防水设计上遵循“顺向找坡、外堵内疏”的理念,消除了重力作用下挠曲凹变引起积水的可能,并通过提高蜘蛛人挂点支杆本身的刚性,保证了防水密封的可靠性;施工时,严格控制切割面的平整度、精细施胶,并进行了全面的现场淋水试验。该项目从2014年投入使用至今,经过了两个雨季的考验,未出现任何渗漏的迹象,防水效果可靠。

参考文献

[1]建设部建筑制品与构配件产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GB/T21086—2007建筑幕墙[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

[2]建设部建筑制品与构配件产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JG/T231—2007建筑玻璃采光项[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上一篇:消费者特质下一篇:幼儿数学教学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