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翻译策略

2024-07-02

汉英翻译策略(通用12篇)

汉英翻译策略 篇1

1 概述

汉语和英语属于不同的语系, 汉语属汉藏语系, 而英语属印欧语系。英语句式严谨, 结构清晰, 而汉语简洁凝练, 重视语义的表达。英语主语一般指的是语法主语, 是谓语的陈述对象, 是不可或缺的句子成分。汉语的主语是位于一个句子前半部分的陈述对象, 与谓语之间没有依存关系, 在一定的语境中可以省略。两种语言存在着许多差异, 造成外语学习和翻译的困难, 该文试从汉英语言封闭性和开放性、主语显著和话题显著、形式主语和零主语、无灵主语和有灵主语等方面来看汉英语主语差异及翻译中的一些策略。

2 汉英主语类型

在语法上, 英语主语和谓语存在一致和依存关系。一致关系主要反映在英语主语和谓语动词数和人称上的一致。通常主语是单数则动词也是单数, 主语是复数则动词也是复数。如:

The bottle of milk is full.

The bottles of milk are full.

而人称的一致, 从英语依旧保留着联系动词be的不同的人称形式 (am, is, are等) 可见一斑, 其他动词在主语为第三人称单数时有所变化。英语主语和谓语间的依存关系体现在英语以动词 (动词短语) 为主轴, 英语的五种基本句型 (SV, SVO, SvoO, SVOC, SVC) 都以动词做为主轴, 少了动词, 句不成句。如:

The girls are dancing. (SV)

The football hit me. (SVO)

Mary bought me a book. (SVoO)

We have proved her wrong. (SVOC)

Ottawa is the capital of Canada. (SVC)

从语义上看, 英语主语不可或缺, 由名词、名词短语或主格代词充当, 其它词类只有转化成名词性质的短语, 如动名词、不定式等才行。英语主语既可以是施事, 也可以是受事。在《汉英语对比纲要》中, 潘文国把英语主语分为四种, 施事主语、受事主语、形式主语、主题主语。由此可见, 英语主语概念严谨、明确清晰, 可识别性强, 是主语突出型语言。

汉语从语法上看, 属非曲折语言, 主语和谓语动词在数和人称上可以不一致, 没有严格的形态变化, 在一定的语境中可以省略。主语可以是施事、受事、工具、与事、结果、描述对象、判断对象、评议对象等。因此, 汉语至少有10种主语, 即施事主语、受事主语、零位主语、主题主语、时间主语、地点主语、工具主语、方式主语、存现主语、关系主语。[1]另外, 汉语中除动词谓语句外, 常见的主谓句还有名词谓语句、形容词谓语句及非动词性的主谓谓语句等, 汉语句子中不用动词的现象很常见。如:

这张桌子三条腿。 (名词谓语句)

你太健忘了。 (形容词谓语句)

西红柿每斤一元。 (非动词性的主谓谓语句)

正如赵元任所认为的主语和谓语的关系可以是动作和动作者的关系, 但汉语中这种句子的比例并不大。汉语主语概念较泛, 功能也较弱, 是主题显著的语言, 而主题往往不是句子的主语。

3 汉英主语差异

总所周知, 汉语和英语分属两种不同的语系, 它们之间必然存在着许多差异, 下面笔者试从开放性和封闭性、主语显著和话题显著、无灵主语和有灵主语、形式主语和零主语四个方面来谈谈汉英主语的差异。

3.1 开放性和封闭性

汉语的主语是开放性的, 除了名词性的词和短语可以做主语外, 数词、量词、形容词、副词、动词原形 (汉语中只有动词原形) 等都可以在汉语中充当主语。如:

生活是什么? (名词性主语)

谦虚是一种美德。 (形容词性主语)

讲要讲得深入浅出。 (动词性主语)

两支钢笔, 一支送给小红了。 (量词作主语)

相反, 英语的主语是封闭性的, 只许六种成分当主语:名词、数词、代词、不定式、动名词、名词性从句, 其实它们都是名词性成分。如:

The flower is beautiful. (名词短语作主语)

He is playing football. (代词作主语)

Five is enough. (数词作主语)

To swim consumes physical energy. (不定式短语作主语)

Seeing is believing. (动名词作主语)

3.2 主语显著与话题显著

英语是主语显著性语言, 汉语是话题显著性语言。只有弄清楚主语和话题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才能了解汉英两种语言的这种差别。英语重形合 (hypotaxis) , 利用形式 (词形变化、衔接等) 将语言符号由“散” (单词) 到“集” (词组、语篇) 。英语句子以主谓结构为纲, 注重形式接应 (formal cohesion) , 以形寓意, 严谨规范, 复杂而不流散。因而在这样的句子结构中, 主语是不可或缺的, 且和谓语在人称和数上保持一致。这样主语即便不起语义作用, 也要有it, there等作形式主语。所以说英语的主语重“形”, 主语显著 (subject-prominent) , 主题一般也是句子的主语。

汉语重意合 (parataxis) , 依仗意义, 利用内在的逻辑关系组织语言的手段。汉语句子注重意念连贯 (semantic coherence) , 结构不齐整, 以意役形, 以神统法, 流泻铺排。主谓结构较松散, 主语不能决定谓语形态, 常以话题表现。所谓话题, 指一句话里作为新情况的述说对象的事物或事件, 其特点是占据一句话的开头部位, 但并不等同语法系统中的主语。[1]如:昨晚抓住了三个小偷, 这里的“昨晚”是主题而非主语。汉语中也有主语和话题重合的现象。为了突出话题, 可在书面上加个逗号。如:玫瑰, 真是太美了!这里的“玫瑰”既是主语又是话题。所以说汉语重“意”, 主题显著 (topic-prominent) , 主题不一定是句子的主语。

3.3 形式主语与零位主语

英语重形合, 句中主语不可或缺, 在人称和数上与谓语保持一致, 即便主语不起语义作用, 也需it或there作形式主语。而汉语重意合, 句子注重意念连贯, 主语和谓语不要求保持一致, 常用零位主语, 即省略主语或无主句。如:

下雨了。

七点了。

上述两个句子都没有主语, 但英译时却需加it作形式主语,

It’s raining.

It’s seven o’clock.

形式主语是英语特有的语言现象, 没有词汇意义, 只代行主语的句法功能。英语中常用it作形式主语, 而将句子真正的主语放在句尾, 防止句子结构头重脚轻, 强调了后移的主语, 但汉语没有这种用法。如:

It is no use crying over spilt milk.覆水难收。

这句话中it作形式主语替代句子的真正的主语“crying over spilt milk”, 平衡整个句子结构, 达到了强调句子真正主语的作用。

3.4 有灵主语与无灵主语

不管英语还是汉语, 都可用人作主语, 称为有灵主语, 也可用物作主语, 称为无灵主语。但英语中常用无灵主语, 即抽象词或无生命的名词作主语, 让事物以客观的口气呈现出来, 同时还可使用本来表示人的行为或动作的动词做谓语, 因而往往带有拟人化 (personification) 的修辞色彩;在汉语中则更倾向于使用有灵主语, 即用人做主语, 以自我出发来叙述客观事物, 或倾向于描述人及其行为或状态, 含有丰富的主观感觉。

英汉语分别倾向使用无灵主语和有灵主语反映了英、汉两个民族的不同思维方式。西方哲学讲求“客体意识”, 主张理性, 强调“保持物我之间的距离”, “对研究对象进行冷静的解剖分析”[2], 注重物对人的思维及行为的影响及结果, 强调物对人的作用, 突显“物”的重要性, 以客观事实的形式表达出来, 故英语常用无灵主语。如:

The thick carpet killed the sound of my footsteps.

His failure to observe the safety regulations brought an accident to the machine.

与西方传统思维方式不同, 中国哲学讲究“主题意识”, 主张“天人合一”, 强调从“人”出发去思考和阐述客观事物, 注重人对事物及对人本身的作用和影响, 因而汉语常用有灵主语的表达法, 上述例子译成汉语是:

我走在厚厚的地毯上, 一点脚步声也没有。

他没有遵守安全规程, 使机器发生意外。

4 汉英主语的翻译策略

由于汉英两种语言的差异, 尤其是主语差异造成汉英互译过程中, 在句子结构、行文方式、语言习惯上易受母语影响, 造成译文生硬又不地道。因此, 在汉英互译中可试用以下方法。

4.1 开放性与封闭性的转换

汉语主语是开放性的而英语主语则是封闭性的, 因此, 我们在汉译英时应注意将开放性主语转换成封闭性主语, 反之亦然。如:

原文:谦虚是一种美德。

译文:Modesty is a virtue. (形容词译成名词)

原文:To swim consumes physical energy.

译文:游泳消耗体力。 (不定式译成动词)

4.2 主语显著与话题显著的转换

英语是主语显著性语言, 汉语是话题显著性语言, 这是区分汉英语言的一个重要标志。根据翻译的原则, 译文的语言必须符合译入语的表达习惯, 因此汉译英时, 要把原句的“话题”放在合适的位置, 不能直接当作英语的主语, 不假思索地放在句首, 而应选取句中应突出的被阐述的对象作主语。如:

全市都在兴建新工厂。

New factories are being built all over the city. (话题译成状语)

船的使命, 赵家本来是很秘密的。

The Zhao family kept very quiet about the errand of the boat (话题译成宾语)

英译汉时也要把英语的主语显著调整为符合汉语习惯的话题显著。如:

I would have fought anyone who dared to suggest that I was not in a position to purchase the Louvre.

谁要是胆敢说我买不起卢浮宫, 我就要和他决斗。 (定语从句译成话题分句)

4.3 形式主语与零位主语的翻译

汉语重意合, 只要意念连贯, 常省略主语, 出现很多零位主语句。而英语重形合, 主语不可或缺, 在主语不起语义作用时常使用it或there作形式主语。因此, 将汉语的零位主语句译成英语时, 须补足主语, 且大多用it做形式主语。如:

原文:从南京到北京有一千公里。

译文:It is one thousand kilometers from Nanjing to Beijing.

而带形式主语it的英语句子译成汉语时也常用零位主语句, 有时也可用泛指主语。例如:

原文:It is essential that inflation be controlled.

译文:通货膨胀必须加以控制。

4.4 有灵主语与无灵主语的转换

英汉两个民族不同的思维方式使英语倾向于无灵主语, 而汉语更倾向于有灵主语, 翻译时注意转换。如:

原文:Business took him to the town.

译文:他因事进城去了。

原文:他疲惫不堪, 天气也越来越热, 他于是下了决心, 一碰到舒适的阴凉处, 就坐下休息。

译文:His weakness and increasing heart determined him to sit down in the first of convenient shade.

总之, 汉语和英语是两种不同的语言, 英语重形合, 句式严谨, 结构清晰, 而汉语重意合, 简洁凝练, 重视语义的表达, 该文从汉英语言的封闭性和开放性、主语显著和话题显著、形式主语和零位主语、无灵主语和有灵主语等来看汉英语主语差异及汉英互译过程中的一些策略, 了解和掌握汉英语主语差异及其翻译有助于提高我们的英语学习和翻译能力。

参考文献

[1]徐层珍.英汉主语的差异比较及其翻译[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3 (6) :116.

[2]潘文国.汉英语对比纲要[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1997:364.

[3]赵元任.中国话的文法[M].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70.

[4]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

[5]王海莉.从英汉主语的差异看其英汉翻译[J].现代语文, 2011 (8) .

[6]滕英霞, 刘佳莹, 英汉主语对比及翻译[J].语文学刊, 2010 (7) .

[7]刘汝荣.英汉主语差异及英译时主语的确定[J].娄底师专学报, 2004 (2) .

[8]王文明.英汉主语比较与翻译[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11 (1) .

[9]方仪力, 武显云.汉英主语对比与翻译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2008 (4) .

[10]马跃珂.汉语句子话题与英语句子主语对比分析与翻译[J].上海翻译, 2010 (3) .

汉英翻译策略 篇2

汉英公共标示语的对比分析及其交际翻译策略

公共标示语是一种较为独特的应用文体,在实际应用中具有指示性、提示性、限制性、强制性四种突出的应用功能.通过对比分析汉英公共标示语的功能意义及其语言特征,根据英国著名翻译家Newmark关于语言功能和文本类型的划分,确定标示语文本应属于呼唤功能型文本.不同的`文本应选择不同的翻译方法,对于公共标示语,建议采取交际翻译策略,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传达信息、产生效果的功能.

作 者:原伟亮 YUAN Wei-liang  作者单位:烟台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烟台,264005 刊 名: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ICHUAN COLLEGE OF EDUCATION 年,卷(期): 23(9) 分类号:H315.9 关键词:公共标示语   呼唤功能型文本   交际翻译策略  

汉英翻译策略 篇3

【关键词】汉英公示语;翻译;交际翻译;策略

随着我国对外经贸和文化交流活动的日益频繁,英语已经成为一种城市中常见的文字语言。但由于汉语的文字和语言习惯于英语有本质上的区别,很多城市公示语的汉英翻译存在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会给人以误导,无法发挥公示语应用的作用,还影响城市在外籍人士心中的形象。汉英公示语翻译与汉英翻译还有着一定的不同,公示语翻译更重视翻译语言的简洁性,以帮助人们在陌生的环境中快速的得到帮助。因此,如何做好汉英公示语翻译,已经人们重点研究和关注的课题。

一、汉语公示语翻译现状

公示语的双语化是城市国际化进程的必然,随着我国国际经济地位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想要了解中国。外籍人士在中国语言不通,实现公示语的双语化,能够帮助外籍人士更好的了解和认识中国。虽然经过多年英语教育的普及和开展,国人的英语水平已经较好,但英语公示语的应用于日常沟通、交流和工作英语有极大不同,如何提高英语公示语的准确度,已经成为各大城市迫在眉睫的问题。笔者对汉语公示语翻译的现状进行分析,汉语公示语翻译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信息的篡改和丢失

信息的篡改和丢失是公示语翻译比较明显的问题,这些缺乏准确性的公示语,会给外籍人士带来极大的困扰,并影响城市乃至中国在外籍人士心中的印象。由于过去不重视双语公示语的作用,很多城市的双语公示语存在错误。例如,娱乐场所常用的宾客止步,很多直接翻译成Passengers,Stop here。当外籍友人参观游玩后,看到这种公示语,由于汉语不同,只能按照推测的意思来理解,自然而然的站在牌子下傻等,不仅影响了行程,还闹出很多笑话。除此之外,最容易闹笑话的公示语还有“小心落水”。小心落水一般用于公共水景观或私人池塘附近,来提示人们不要在池塘中嬉水游玩,让人们主义安全。但很多池塘管理单位由于英语能力不足,对英语公示语缺乏研究,竟然将小心落水的英语公示语翻译为Please Mind Faling Water,这句中国式英语按照正常的英语翻译,是小心掉落的水。还有的地方将小心落水翻译成Carefully Fall into River”小心落水变成了警告人们掉河里的时候要小心,闹成众多笑话。

(二)语言的失当与错误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国民的英语应用能力并不高。直接反应到社会生活中,就造成了公示语的失当和错误。正因为公民英语应用能力低下,很多简单的却极其重要的公示语错误百出,让人哭笑不得。厕所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公共服务设施,在我国旅游业发展迅速的今天,公共场所的厕所甚至需要用五种不同的语言来标明。但很多旅游景区、商场的厕所公示语存在问题。有些地方的公共厕所直接被翻译成Public Toilet,其实只需要写Toilet就足够标明意思。除此之外,一些“禁止**”的公示语,在公共场所经常看到被翻译成为“Dont**”虽然我国对于禁止入内、禁止喧哗等标示见惯不怪,但在外籍人士眼中,公共场所用Dont,预期过重,给人一种居高临下的距离感。另外,在一些城市的出入口,经常会见到欢迎您下次再来的公示语。其英语翻译往往为“Welcome to…again.”。其实在英语中,“welcome to”等同于 “we invite you to”或者 “you are welcome to”,其意在于对某人表示欢迎,而很少用于欢送场合。在对客人表示欢送时,常用的习惯表达应是“Please come again”。

二、汉语公示语交际翻译策略

目前,我国旅游业发展不断成熟,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喜欢来中国旅游休闲。英语公示语翻译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社会的共性问题,极大影响了外籍人士的旅游积极性,并带来一定的影响。正因如此,如何做好公示语的翻译,已经是值得所有人关注和重视的问题。为了提高公示语翻译的准确性,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一)将译文读者的文化习惯放在第一位

不同国家的历史、气候养育了不同的文化,语言作为文化传播的载体,其很大程度上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为了使英语公示语得体、准确,在公示语翻译时一定不能脱离以英语为母语国家人的文化习惯和思维方式。只有将译文读者的文化习惯放到第一位,才能避免出现中国式英语的公示语翻译,使得公示语在外籍人严重更为亲切、自然。对于一些具有我国特色的公示语翻译,也可以依托于西方文化和思维习惯来解决,以让外籍人士能够准确的理解其意义。例如,可以将富含历史元素的“红旗手”,翻译成为更为贴切的Advanced worker。以实现在完成公示语作用的同时,能够向外籍人士展示其历史意义和价值。

(二)做好语境分析

公示语作为一种特殊文体,其不同的使用场景有着不同的表达要求。英语公示语中,并不是任何词汇都能够随意应用,这是由于英语不同的词汇所携带的情感不同。在进行交际翻译时,翻译者一定要根据语言所处的语境选择恰当的词语,不仅将字面意义翻译出来,还要向人们表达其在语境中所代表的含义。因此,翻译者在公示语翻译中,一定要避免直译,而是要灵活的运用和变通,最大化的提高公示语翻译合理性。

(三)把握住公示语翻译的特点

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存在很大的区别,交际翻译关键是要传递信息促使读者去感受、思考,所以要想解决汉英公示语翻译问题就必须清楚地了解公示语的特点。而公示语的特点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第一,公示语使用大量的名词、动词、动名词、缩略语以及短语,比如“禁止吸烟”被译成了“NOSMOKING”,这里就是用的动名词;第二,公示语不用生僻词汇,这是因为考虑到读者的文化水平具有很大的差异,所以尽可能地避免使用术语、古语及生僻词语;第三,公示语的文字与通用标志公用,为了让读者更好地获取信息,通常会将文字与通用标识一起使用。只有了解了公示语的这些特点,才能更好地解决公示语翻译中存在的问题。

(四)公示语和通用标志共用

公共标志在公共场所十分常见,这些公共标志所表达的意义更为准确。公共场所所应用的公共标志,已经逐渐实现了世界通用化。为了提高公示语的表达力,提高公示语准确性,在公示语翻译中,可以与这些通用标志共同使用,从而提高公示语的表达准确性,避免给外籍人士带来不必要的困扰。

综上所述,想要推进国内各大城市的国际化发展,提升公示语翻译的质量势在必行。为了有效的提高公示语翻译质量,译者在公示语翻译时一定要重视其与其他语言场景翻译的区别,把握好公示语的特点和中英文化的区别,并做好语境的分析合理的选择词汇,提高公示语翻译的准确性和合理性,为我国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唐燕. 交际翻译策略研究——以其在公示语汉英翻译中的运用为视角[J]. 成功:教育版, 2011(23).

汉英文化负载词翻译策略探讨 篇4

语言与文化的研究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内容, 它涉及到一种语言所代表的心理意识, 文化形成过程, 历史习俗传统和地域风貌特区特征等一系列复杂的互变因素。Newmark (2001) 在Nida对文化负载词分类的基础上略作了改动, 将其分为以下几类:

(1) 生态学 (ecology) :这类文化负载词涉及特定地域的植物、动物、季风、丘陵等相关的词;

(2) 物质文化 (material culture) :衣食住行等是物质层面文化的主要部分;

(3) 社会文化 (social culture) :社会礼仪称呼及休闲娱乐名称;

(4) 社会、政治、经济、行政机构等;

(5) 声势语 (gestures) 。

2 文化负载词在翻译中的处理

纵观已有的翻译理论及实践探索, 对于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存在两种几乎是对立的方式:第一种方式倾向找出原语中属于原语文化的词, 尊重原语文化, 将原语中的文化负载词原封不动地搬到目的语中, 此种方式认为语言翻译需尽量保持原语特色, 使目标语读者能明白或者说至少使他们接触到属于原语的原汁原味的文化, 但这种方式对于读者的文化修养有较高的要求, 于普通目标语读者而言不易理解。另一种方式在翻译时几乎完全排斥文化, 只重在传递信息, 强调目的语的可读性, 不能与原语产生相同的语用效果。拿“福娃”这个最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负载词来说, 第一种方式直接译为“Fuwa”, 而第二方式译为“Friendlies”。前者不能让目标语读者明白所指, 后者又丧失了原汁原味, 这两种翻译方式各有利弊。下面将根据Newmark的分类方式, 以各类文化负载词为例, 阐述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方法。

2.1 生态词的翻译

这类文化词的产生和地理条件密切联系, 在英语中, 由于英国地理概貌, 有很多与一些与不同的季节、雨、山陵有关的短语, 如between the devil and deep sea (进退两难) , be at sea (迷惑, 不知所措) , much water runs by the mill that miller knows not of (我们眼前所发生的事情, 有许多是我们所不知道的) , spend money like water (挥金如土) , feel under the water (感觉不适) , 这类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采用意义上大体相同、形式上却存在着程度差异的词语进行翻译。这样的翻译符合奈达 (Nida) 提出“动态对等”论 (Dynamic Equivalence) , 有助于对译文的理解, 使原语和目标语在感情色彩上大致相当。

2.2 物质文化词的翻译

衣食住行是一个民族最敏感、最重要的表现。在翻译服装文化词时, 通常需要为目标语读者进行解释, 即用音译加注 (指音译后附加解释性注释) 的方式, 如长衫:cheongsam, un- lined long gown ( wom by men) ;旗袍:qipao, mandarin gown (a traditional close - fitting woman's dress with the skirt slit way up the sides) 。

一些中国特色菜肴承载了人们追求吉祥喜乐的愿望和情感, 如“白玉虾球”、“红烧狮子头”、“发财好市”、“龙虎凤大烩”等, Nida ( 1993) 为代表的新翻译理论早已指出, 翻译的重点不应当是语言的表达形式而是读者对译文的反应, 还应把这种反应和原作读者对原文可能产生的反应对比。因而在翻译这类词时, 要采用重“实”轻“虚”法, 该法也倾向于所谓的归化法 (naturalization) 。其方法是舍去中菜名里的喻义、夸张等说法而用平直、明白的英语译出, 一定程度上实现语用交际价值。如“白玉虾球”、“红烧狮子头”、“发财好市”、“龙虎凤大烩”分别译为“Crystal White Shrimp Balls”、“Braised Meat Balls with Brawn Sauce”、“Black Moss Cooked with Oysters”及“Thick Soup of Snake, Cat and Chicken”.

住房方面的文化词北方有“炕” ( kang) , 北京有“四合院” (courtyard houses) , 为了传递文化特色或者其它特定目的, 这些词汇在翻译时会倾向于移译 (transference) 的方法。

至于交通文化词汉文化中有古代有“八抬大桥” (a sedan chair carried by eight men, 海上交通有传统的舢板 (sampan) , 英语进入汉语的词汇有airbus (空中客车) ;air - terrain vehicle (能行驶于各种地形的全地形车) ;cabriolet (单马双轮车) , 诸如此类的交通工具词都有其各自的文化特点和文化内涵, 这类词的翻译通常在翻译过来后, 要加上准确的注释。

2.3 社会文化

解释性翻译是翻译文化负载词的一种常用策略, 是移植文化的必要手段, 即在浓郁文化特色的基础上对音译词汇加以补充。例如, 中国日报2006年1月31日的一篇报道在提到中国特色词汇“压岁钱”时以如下方式处理:To present children with newly printed cash as Yasuiqian, or gift money, is one ritual of Chinese in celebrating lunar New Year.该译文保留了中国文化特色, 又完整地传达了“压岁钱”的意义。

由于社会文化的不同会造成词的联想意义、情感意义的不同, 为避免误解, 要用不会产生误会的词来传达信息。如中国文化中红色表示喜庆, 白色表示丧葬;西方文化中白色象征纯洁, 红色使人联想到革命、激进和血腥, 带有政治色彩。汉语中的“开门红”使人想到一开始就取得好成绩, 译为“to begin well”;英语中“to see red”表示“火冒三丈”。中国文化中紫色代表高贵, 而英美文化中有时却用蓝色, 如“He is a real blue blood”。

2.4 社会、政治、经济、行政机构的翻译

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 这类概念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独立性和稳定性。正式机构的名称常以行政文件、官方正式文件或者正式教科书上颁布的为准;这些名称的译名都已经固定, 无变通余地。如在中国一些含有“交通大学”的校名, 其译名却各有各的版本, 如“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及台湾的“国立交通大学”分别英译为“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 ty”、“Xi' an Jiaotong University”及“National Chiao Tung Univer- sity”, 在翻译这类专有名词时, 不能擅自统一译“交通”为“commumcation”或“交通”, 而要尊重约定俗成。

综上所述, 译者在处理文化负载词时, 必须具有敏锐的文化意识, 对原语词汇的语法、语用和文体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在翻译时考虑原语与目标语在各自文化里的含义, 作用、范围、感情、色彩等诸方面是否相当。在翻译原语时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手段, 实现不同文化之间的沟通和理解。

参考文献

[1]孙桂英.“关联翻译理论”视角中的互文性翻译[J].山东外语教学, 2006, (1) .

[2]李占喜.从关联翻译理论视角管窥翻译过程的特点[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7, (1) .

八级汉英翻译练习 篇5

1.人际关系问题我们不要太浪漫主义。人是很有趣的,往往在接触一个人时首先看的都是他或她的优点。这点颇像是在餐馆里用餐的经验。开始吃头盘或冷碟的时候,印象很好。吃头两个主菜时,也是赞不绝口。愈吃愈趋于冷静,吃完了这顿宴席,缺点就都找出来了。于是转喜为怒,转赞美为责备挑剔,转首肯为摇头。这是因为,第一,开始吃的时候你正处于饥饿状态,而饿了吃糠甜加蜜,饱了吃蜜也不甜。........2.(1)只有在我过于劳累,在我长时间无间断地工作,在我感到内心空虚,需要填补的时候,我才寂寞。而有时在我巡回演讲后回家时,在我见了许多人,讲了许多话。且经历多得需要清理时,我才寂寞。

(2)于是有那么小会儿感觉房子又大又空,我都不知道我的自我藏在哪儿了。于是我会给植物浇浇水,或者将它们再挨个儿瞅瞅,好像它们是人一样。这样我才慢慢地重新找回自我。

(3)好大一会儿,我看着水浪花从喷泉中涌出,但只有当世界在我身边逐渐消逝时,那一时刻才会到来,自我又从内心深处的无意识中冒出来,带来我最近的种种经历,让我探究,慢慢领会。

3.(`1)第二天清早,她起早出了门。她走进批发行商业区,但是每当她走到一个商号,打算进去找工作时,她的勇气就消失了。她心里骂自己是胆小鬼,所以她继续往前走,走了又走,最后终于走进了一家商号。结果还是老样子。她出来时感到命运在和她作对,因此一切努力都是徒劳的。

(2)她不知不觉中来到一个大商场,门口有成群的顾客。这些立刻使她改变了想法。她原先就是打算到这里来买新衣服的。现在为了解愁,她决定进去瞧瞧。她很想看看那些外套。有时,一个人尽管想买东西,可是又因心里拿不定主意,所以在心里不断掂量权衡。世界上再没有比这种中间状态更令人愉悦了。

4.深圳大学学术交流中心是深圳大学唯一的一所涉外宾馆。中心建筑风格独特,安静而且安全。拥有各种普通、标准、豪华客房140余间,可同时接纳350多名客人入住。拥有车队、商务中心及酒楼等配套服务设施,拥有多种类型的会议室。“宾客至上,争创一流”是我们的服务宗旨,全体员工将以彬彬有礼和热情周到的服务恭候阁下的光临。

• 练习题

• 将下列例子译成英语,注意篇章的分析与处理:

• 1.有人说自信是成就伟大事业的基础。整个下午我一直在想这个问题,这是对的。我发现许多人因为缺乏自信心而不能了解自己的潜力。这实在是憾事。

• 2.早听说香山红叶是北京最浓最浓的秋色,能去看看,自然乐意。我去的那日,天也作美,明净高爽,好得不能再好了;人也凑巧,居然找着一位老向导。这位老向导就住在西山脚下,早年做过四十年的向导,胡子都白了,还是腰板挺直,硬朗得很。(杨朔:《香山红叶》)

• 3.北京是中国的文化中心。这里有五十多所高等院校,还有许多全国性的研究所和艺术科学机构。

• 4.几件小摆设,每一件都代表着一个故事,珍藏着它们就像珍藏着一份份美好的回忆。

汉英翻译策略 篇6

因此,不同国家的商品标牌中都蕴涵着各自的文化,具有不同的文化特色。作为一种特殊的交际方式,商标翻译必须考虑到不同语言文化之间的异同,在翻译商标时应该根据商品销售的走向和消费者的心理特点,适当地运用语用学、社会语言学、民俗学、文化语言学、消费心理学、广告学及跨文化交际学等原理,既要遵循“忠实”、“通顺”、“等值”等翻译原则,又要尽量与目的语地区的文化习惯贴近。商标翻译实际上是一次品牌再创造的过程,因此,这类翻译实际上应该是“文字翻译”与“文化翻译”的综合。

一、跨文化交际中商标翻译原则

1.通晓异民族文化背景,避免文化冲突。民族心理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演变过程中由民族文化积淀而成的心理特征,由于各民族生态环境、历史演变、宗教信仰、生活方式、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各民族的心理特征迥然不同,译者应了解该商标受众国的文化传统以及消费心理,了解在翻译时应注意的禁忌。无论任何国家、民族都存在许多这样那样的忌讳,对于千百年来形成的民族风俗,应给予必要的尊重,这也同时会影响到出口商品的销路问题。例如,英国人不喜欢大象、颇喜欢熊猫;意大利人和西班牙人喜欢玫瑰花,忌用菊花;日本人忌讳荷花、狐狸和獾,而喜欢樱花、乌龟和鸭子;俄罗斯人则认为黄色的蔷薇花意味绝交和不吉利;法国人和比利时人认为核桃、孔雀和菊花是不祥之物;北非一些国家忌讳狗的图案;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忌用猪、狗作商标等。“白象”牌电池在国内比较有名,销路好,但如果将其翻译成“White Elephant”投入英美市场是注定没有销路的,因为White elephant在西方代表着“大而无用的东西(uselessness)”或“沉重的负担”(a burdensomepossession)。鉴于西方故事中狮子是众兽之王,狮子象征力量、勇敢、威严,因此,“白象”牌电池可译为Brown Lion或者其他西方理念中可以理解并愿意接受的词汇。

2.结合商品特征,最切近传译商品信息。一个品牌可以根据商品特性、当地文化或亚文化而采取多重转换方式来满足不同市场需要,如:面向中国重型卡车市场,美国生产橡胶轮胎的公司Goodyear和Goodrich则分别被译为“固特异”和“固特立”,译者将原来的人名改译为能表明产品坚固耐用特点的名称,极具吸引力。当它出现在轿车市场上时,又译为“嘉年华”,赋予产品灵巧浪漫的情调;人们熟悉的“Mild Seven”译为“万事发”,但在华南地区为适应海派文化和品位又被译为“柔和七星”,极具浪漫色彩。此外,商标翻译还要瞄准其消费群,译名的发音和用字应尽可能与商品的市场定位及其所面向的消费群体相结合,如女士们耳熟能详的化妆品品牌:Maybelline(美宝莲)、AVON(雅芳)、Italina(伊泰莲娜)、Vichy(薇姿)等译名都是针对女性及其爱美心理,选用了“美”、“芳”、“莲”、“娜”、“姿”等代表女性美丽的字眼,深受女性的青睐,市场销路非常好。

3.力求言简意赅。商标翻译最重要的目标就是让广大消费者通过译名“一劳永逸”地记住自己所代表的产品,建立长久深远的销售网络,为此,商标译名就应力求言简意赅,形象生动。例如Head&Shoulder原译为“海伦仙度丝”,译名既长又令人费解,远没有现译名“海飞丝”生动易懂。世界上最大的电子仪器与小型电脑制造商Hewlett Packard Co.在大陆曾长期音译为“休利特—帕卡德”公司,这译名文字多又拗口,后来逐渐被港台的另一个译名“惠普”所取代,“惠”和“普”都是汉文化传统的人喜欢的字眼,且简洁明快便于记忆,因此,“惠普”很快成为该行业的著名品牌。

二、常用翻译方法

1.音译法。音译法是根据商标原文的发音特点,直接选用译入国语言中发音与之相同或相近的文字来将其描述出来,如Siemens(西门子),Motorola(摩托罗拉),Nokia(诺基亚),Casio(卡西欧),Philips(飞利浦),Audi(奥迪),Sony(索尼),Nissan(尼桑),Buick(别克),Johnson(强生),Hilton(希尔顿),Adidas(阿迪达斯),Nike(耐克)等。音译法简单易行,既可保留原文的风韵,又能够唤起消费者对异国情调向往,是比较理想的翻译方法。

2.直译法。直译法是指在不违背译入语文化背景的前提下,在译入语中完全保留原文语言词语的指称意义。例如Apple(苹果)、Camel(骆驼)、Crocodile(鳄鱼)、Greyhound(灰狗)、Microsoft(微软)、Nestle(雀巢)、Playboy(花花公子)、Pioneer(先锋)、Shell(壳牌)、Volkswagen(大众)、Diamond wrist watch(钻石牌手表)等。这是一种常用的翻译方法,但当译入语是一词多义时,就要慎重考虑其“语义过载”问题,避免给商品带来负面影响,比如:中国出口服装“七匹狼”的英文商标不能译成Septwolves,虽然Sept-在英语中既是表示“7”的构词前缀,又是septi-的变体,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腐败脓毒”“败血”,译成7wolves就可以让西方人接受了。

3.意译法。意译法是根据商标原文的含义,直接选用译入语中与之相对应的词语表达出来,以求译文与原文的内容相符和主要语言功能相似的方法。意译法能够很好地体现原商标确立者的用意,是商标翻译的重要方法之一,它保留了源语的特点和形式。意译可分为两种:直接意译和转换意译。前者即将源语言在词典中相应的意思译为目的语,如Camel——骆驼(香烟),Crown——皇冠(轿车),Panda——熊猫(电视),猴王(茶)——Monkey King.“成都紫薇酒店”的英文译名PRIME HOTEL,更是成功采用意译法的典范,紫薇星在中国星象学中其星宿排名居首位,而英语的PRIME有“第一的”、“首位的”之意。转换意译指译者不按词典的释义来翻译源语言,而是在了解商品的特性和兼顾本国消费者心理的基础上用另一个意义来取代原意,使其与商品本身特点直接相关连,如:walkman(随身听)、Whisper(护舒宝),厦新电子(Amoisonic)、海信集团(HiSense)等等。

4.音译和意译结合法。音译和意译结合是指在英译中既保留原文的发音又能体现原文的指称意义,以谐音又谐意的方式达到功能相似。这种方法的使用一般有两种形式,一是在拼音之前或之后加上一个表意的词,在翻译的过程中也兼顾了商品的主要特性和功能。这种译法的经典之作首推“可口可乐”(Coca-cola)这一传神的译名。在最初进入中国市场时,这种饮料曾被译为“啃蜡蝌蚪”,其后被译作“古柯古拉”,结果市场反响平平。之后经过翻译家的努力推敲,译成了“可口可乐”,既利用了谐音,又将这一商品是“饮料”的信息准确传达给读者,同时也利用了中国文化中“可口”一词给人带来的美好联想,赋予了这一商品传神的意义,这才使之在中国市场上打开了销路,畅销至今。

5.归化法。商标的翻译也常用归化法。归化指译文应以目的语或译文读者为归宿(target language culture oriented, or TL culture-oriented),这种翻译的操作方法是用蕴涵目标文化身份的表达方式取代蕴涵源文化身份的表达方式,即用目标文化中习用的表达方式来取代译文读者看起来费解的源语言的表达方式。如:Tick Tock译为“淘淘”(儿童服饰),此中文商标在译成中文时只保留了头韵,可是它体现了儿童淘气可爱的特征,比较恰当。Timmy是英语国家男生的名字,被用来作一家美国儿童食品公司产品的商标名称,其商标图案是一个可爱、胖嘟嘟的小男孩,译者将其译为“添美食”,简洁明朗,通俗易懂,同样吸引着父母亲,因为他们希望自己的宝宝也长得像Timmy一样健壮、可爱。

汉英翻译中冗余信息的处理策略 篇7

翻译的产生源于不同语言的国家, 民族, 地区之间交流的需要。它是一种不同语言之间的转换, 为方便人们交流思想、传递信息和传播文化而进行的一种语言活。翻译学是一门开放灵活, 复杂多样, 动态发展的学科, 其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对其他学科具有较大的依赖性。

英语是国际通用语言, 在世界经济文化交流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是世界第二大语言, 因此英汉翻译的发展空间是极为广阔的。然而, 文化背景、思维方式、语言逻辑、表达方式等的不同, 常常会给翻译带来阻碍。致使在翻译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信息丢失和多余。

二、翻译中冗余成分存在的客观性

翻译具有双重语言交际特点, 是两级信息传输系统。要求译者必须对原语和译语都充分理解, 掌握其内容, 形式和表达方式。在翻译过程中, 译者不是直观简单的逐个编码, 而是对信息进行筛选, 重组和加减的复杂过程, 使信息的接受者不仅仅理解文字表层意思, 更让其明白和理解文章的思想观点和内涵意义, 保证信息传递的准确性。

信息论告诉我们, 由于信息传递过程中干扰的无法避免, 信息发送者为了保证信息的顺利准确传递, 总是在编码时对信息进行重复和叠加, 超过接受者的实际需要, 这些多出来的信息被称之为冗余信息。从信息论的角度可以把翻译解释为译者破解原有信息并进行重新编码的过程。在翻译过程中冗余信息的存在是普遍且必要的, 译者在破解原有信息进行编码时, 为了帮助读者了解作者真正意图, 总会信息添加和减少一些信息。适当的冗余信息可以帮助读者跨越文化障碍, 突破逻辑思维的限制, 顺利地进行阅读和理解文章。 但是冗余信息过多或过少都会造成读者的接受性低, 翻译质量差。

掌握同一种语言的人们总是可以进行顺畅的交流, 促使其交际成功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冗余成分。语内交际中的冗余成分总是恰到好处, 能够帮助信息接受者准确理解信息。在语际交际中, 不同语言具有其各自的编码和特征, 不同语言中冗余成分是不能通用的, 若将A语言中的适度冗余成分强加到B语言中去, 结果往往是冗余成分不再适度, 出现过多或不足。因此, 翻译作为一种语际交际, 调整和变换两种语言之间的冗余成分使其保持适度是其重要任务。

三、汉英翻译中冗余信息的处理策略

3.1汉语和英语特点分析

汉英两种语言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语言风格, 思维方式, 语法结构等方面。首先, 汉英两种语言好比是柔美婉约的女子和阳刚爽朗的男子。汉语婉转含蓄, 措辞讲究, 注重意合; 英语简洁明快, 直观清晰, 注重形合。其次, 中国自古以来, 文人墨客在写作时都喜欢将抽象的东西形象化, 用具体代替抽象。而西方国家一直以来重视哲学的发展, 人们哲学意识较高, 常常辩证的思考问题, 思维方式倾向抽象化。

再次, 英语与汉语可谓是一静一动, 在英语中名词的使用频率要远远高于动词, 常常出现动词的名词化现象。汉语中动词的使用是至关重要的, 句子中经常出现动宾结构, 连动式等, 并且没有形态的限制。最后, 汉语句子中经常让一些有生命的东西充当主语, 而英语却喜欢用没有生命的抽象概念做主语。

3.2汉英翻译中单个词语的冗余

译者的翻译不是逐个词汇的对应, 而是在等值的原则下, 强调适度冗余的使用, 这也是为什么优秀的译文总稍长与原文的原因。鉴于上段提及的汉英差异, 因此在汉英翻译时, 总会出现冗余度的不对等。

汉语中存在大量范畴词, 虚词, 修饰词等, 这些词虽没有实质意义, 但常常有助于语气的表达, 其常常表现为同一词重复, 同义词累加。在汉译英的时候, 绝不能照搬到英语中去, 必须进行删减, 以免造成冗余过度。在英译汉的时候, 必须重视和保留这些词汇, 增强语气, 加强修辞效果, 实现传神达意和等值转换的目标。另外, 汉语中有很多约定俗成的说法和习惯用语, 在英语译文中, 不能仅仅传达其表面意思, 需要适当增加阐释, 补充冗余。使读者能够理解到汉语中蕴含的意义。

3.3句子中冗余信息的处理

英语中长句的使用比较多, 但句子通常简洁直观, 没有多余重复现象。汉语常使用短句, 但喜欢运用修辞手法和修饰语, 来增强表达效果。因此并列, 叠加, 重复现象比较多。 汉英句子的翻译, 要建立在对整个句子充分理解的基础上, 从语法和内容上进行等值转换。对于冗余不足时, 在句法上可以对省略成分进行补充, 化整为零, 增词加注等。在内容上面通常采用描述性表达方式, 解读深层含义, 使隐含的意义和文化内涵显现出来。在英译汉的时候常常会出现冗余不足的情况, 因此需要根据句子意思补充主语, 关系副词, 潜在含义等, 增加了信息传递的容量。

在汉译英的过程中, 要注意减少语气词、范畴词和修饰词等无实际意义的词汇, 避免冗余过多。如果将汉语中的词语进行照搬的话, 冗余过多, 会让读者觉得用词堆砌, 繁琐啰嗦。故译者必须对冗余成分进行调整变换, 维持冗余平衡。 此方法对于诗歌的翻译具有重大意义, 诗歌因具有独特的写作风格和规律, 在写作手法上存在大量修辞手法和同义词替换, 因此在翻译时应对其进行筛选和精简以减少冗余。但其在内容常常运用典故, 寓情于景, 蕴含情感。因此, 在译文中应对其进行引用典故进行补充说明, 对其表达深层情感进行阐述解释, 确保读者能够理解诗歌寓意, 体会诗歌意境, 明白作者的内心情感。

总而言之, 汉英翻译中需要译者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 结合实际情况, 从句法结构与语义内容两方面进行改变和调整冗余部分。从而保持冗余度平衡, 使翻译出的文章句子通畅, 逻辑性强, 并考虑到读者的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 最大程度的提高译文的可接受性。

参考文献

[1]文军.冗余信息与翻译中的省略[J].中国翻译, 1999 (3) :20-22.

汉英翻译策略 篇8

公示语的种类繁多,比如道路交通公示语、旅游简介公示语、公共场所宣传语等。

自从中国入世以来,国际化程度日益加深,特别是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和上海世博会的胜利召开,中外大学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互访及交流越来越频繁,所以大学校园内的公示语翻译也引起了学者们的注意。目前,几乎所有的高校都聘用外籍教师教授英语,更有很多大学与国外学校建立一系列的合作关系,以便吸引更多的外国留学生来华学习。校园公示语的误用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影响,所以校园内的公示语翻译是否标准,是衡量大学国际化水平的一项重要标准,也体现了大学的学术水平和社会地位。

一、高校校园公示语翻译现状分析

(一)语法错误和书写不规范

例1电器学院:School of Electronic

评析:of是介词,后面应该加上名词,所以正确的译法应该是School of Electronics。

例2教室墙报标语:行动胜于言语Action speak louder than words

评析:这种译法主谓不一致。应该翻译成“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或者“ACTION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其次,这个翻译还犯了书写不规范的错误。标语在书写的时候应该都用大写,或者实词的首字母需要大写,所以应该写成“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或者“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的形式。这是英语语法里最简单的主谓一致问题,译者在翻译的时候必须谨慎小心。

(二)中式英语

教室墙报标语:好好学习,天天向上Good Good Study,Day Day Up

评析:这句的译法就属于中式英语,完全没有考虑英语的表达方式。正确的译法应该是“Study Hard,make Progress Everyday”。教室标语可以起到提醒学生积极向上、刻苦学习的作用,可是在翻译的时候一定要谨慎,避免闹笑话。中式英语是一种非汉语又非英语的具有强烈汉语特色的英语表达形式,是一种畸形的文化认知错误。

(三)多种译法

例1“厕所”一词是在校园建筑物里最常见的公示语,翻译更是五花八门。Woman’s/Man’s Toilet,Female/Male,Lady/Gentleman。这些翻译都是不合适的,首先不能用表示性别的词,其次toilet指的是坐便器,建议使用“Restroom”。

例2对于学校下属的院系,翻译方式不一。School of XX,Department of XX,Major of XX,Faculty of XX,Institute of XX是常见的几种公式语汉英翻译。School一般指大学下属的院系,Department可指院系,而major则主要表示具体的专业方向,faculty指的是机构或者机构的所有工作人员,建议使用school作为统一的翻译方式。

公示语翻译应遵循一致性和趋同性原则,信息性公示语起到的是给人们指明道路和方向的作用。全国各地都应使用统一的翻译方式,便于人们理解,也更是因为公示语翻译应遵循统一的规范标准,语义应具有特定和唯一的特点。

(四)祈使句式

图书馆闭馆:Stop Entering

评析:在英语表达中,祈使句具有命令性的特征,让人读起来生硬无理,我们可以将其翻译成“Closed”。一个词就准确地表达出来原文的意思。索绪尔指出,语言具有顺应性,才能使交际双方达成默契的交际效果,因此我们可以采用语用移情理论来指导校园公示语翻译,也就是设身处地地站在对方的角度来理解和解读语言。虽然公示语具有一定的规约功能,但也可以在翻译的过程中考虑到受众的心理感受,体现入乡随俗的交际能力。英语文化强调人权和客体意识,所以在较为文明的城市已经不再使用命令式的祈使句式,相比较而言,名词的语气较柔和,被动句语气也弱于祈使句。

二、建议

公示语翻译的特殊性在于它虽然根植于一般问题材料翻译的技巧,但又具有其自身简约、恰切、精炼、易懂的特点。这就要求译者平时多积累,翻译时多注意中西文化差别。建议遵循翻译中的理论指导公示语翻译,例如,目的论原则、传递源语言文化为中心的原则、语境优先原则、礼貌性原则、跨文化交际原则等。如今的大学不再只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象牙塔”,大学是培养人才和中外交流的重要场所,对校园公示语翻译要提高重视,更要求我们的国家和社会给予高度重视。

摘要:高校校园公示语是学校学术水平和学校形象的名片,在对外互访和交流中起着关键的指示作用,然而,根据调查,目前国内高校校园公示语的翻译状况令人担忧,总结了一些常见的校园公示语翻译错误,并提出了相应的理论指导和翻译策略与建议。

关键词:高校校园公示语,汉英翻译,策略

参考文献

[1]戴宗显,吕和发.公示语汉英翻译研究[J].中国翻译,2005(6).

[2]胡庚申.生态翻译学的研究焦点与理论视角[J].译论研究,2011(2).

[3]罗选民,梨土旺.关于公示语翻译的几点思考[J].中国翻译,2006(7).

商务包装用语的汉英翻译策略探究 篇9

1 包装用语的特点

包装用语大致分为运输标志 (Shipping Mark) 、指示用语 (Indicative Mark) 和警示性用语 (Warning Mark) 三类。运输标志又称“唛头”, 通常是一个简单的几何图形或一些字母及简单的文字组成, 印刷在运输包装的明显部位, 目的是为了使货物运输途中的有关人员辨认货物, 核对单证。其内容主要包括产品的目的地、名称、代号, 收发货人代号、产品件号、批号等。包装用语的功能决定了它总的特点是简洁醒目, 它的使用目的在于保证产品在装卸、运输、贮存或保存过程中的安全及产品的正确使用。因而其用语不追求词藻华丽, 而是朴实无华、言简意赅, 注重其实用性。由于汉语的词语特点, 包装用语在具体的文字形态上常常使用四字结构三字结构:

1.1 四字结构

中国人喜欢用四字结构表意, 四字结构短语的特点是语意高度浓缩, 既简洁凝练, 又平衡对称。产品包装平面空间有限, 只能用较少的文字表意, 因而四字结构成为包装用语的首选。同时, 使用四字结构, 利于包装版面设计在忠实表意的同时实现外表的美观大方。

1.2 三字结构

在汉语包装用语中, 还常常使用三字结构短语表意。三字结构的包装用语通常是偏正结构, 是对产品的特点性质进行说明, 从而对产品在使用方式进行警示。例如“有毒品”, “易碎品”, 虽只用区区三个字, 便客观实在的描述了产品的性质。

2 包装用语的翻译原则

2.1 科学性

商务英语翻译不仅是一门艺术, 更重要的是一门科学。正确传达原作意义, 使译作获得译入国人们所理解是翻译的根本。翻译的实质, 是双语间意义的对等转换。翻译要充分考虑接受者因素, 在商务翻译中, 只有尽量采用归化翻译, 才能正确传达原作意蕴, 便于产品受到销售地人们理解。包装用语作为指示用语, 与文学翻译侧重点有所不同。与文学翻译侧重“雅”相比, 包装用语翻译更侧重于翻译的科学精确性。其功能传达是翻译过程中追求的首要因素, 因而对其的翻译中要使原作与译作“意义相符, 功能相近、形式相似”。在包装用语的翻译中, 如果不注重翻译的科学性, 则会闹出笑话来。包装语翻译不是表象文字上的吻合, 而是信息和语言内涵上的紧密结合, 要注重翻译转化的科学性。

2.2 严谨性

商务英语是以国际商务为背景、具有行业特征、属于庄重文体性质的专门用途英语, 要求语言严谨精炼。“准确严谨”原则是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选词要准确, 概念表达要确切, 物与名所指要正确, 数码与单位要精确。这里的“准确”不只是限于字面上的一致, 而是从词义和专业上去深切理解原文的含义, 达到准确无误。译文所传递的信息同原文所传递的信息要保持一致。包装用户语所涉及内容严肃而具体, 不允许译者在翻译时随便表达, 译者需具备相当的专业词汇。作为包装用语的严谨性还表现在数字及单词的正确无误上。错误的单词及数字不但会闹笑话, 影响公司形象, 还会导致产品的错运及损毁等, 给公司带来损失。

2.3 简洁性

包装用语作为一种指示用语, 其功能特点决定了它在翻译转化过程中的简洁性。汉语是语意高度浓缩文字, 使用三字结构、四字结构就能的很好地实现指示功能, 使包装设计看起来美观大方。因而在将其转化为英语时, 也应保留原语简洁美观的特点, 做到原语与译语“形态相似”。虽然英语不像汉语一样有成语式的四字结构, 但英语的省略句式、短语形式或是单个形容词形式均有简化作用, 在保有表意功能的同时, 也能实现形式的简洁。英语常常还能使用首字母代替整个单词表意, 或是将单词缩写成几个字母, 因为这种表达法具有简洁明了的形式, 因而在商务英语包装用语翻译中也常常被使用。

3 包装用语翻译的转化策略

3.1 译为祈使句

在商务谈判与翻译的过程中, 常常使用较为婉转的语气与句式, 诸如请求语气、虚拟语气等, 以使自己的观点易于被对方接受。包装用语虽然也用于商贸服务, 但却与之截然不同。包装用语作为商品使用的指示、指导、警示, 其提示的内容是商品使用的权威指导, 是产品使用过程中必需遵循而不可变通的规定。而祈使句是表示命令、建议语气的句型, 很好的适应了这一要求, 因而在包装用语的翻译实践中, 使用祈使句能较好传达原作意义。请看下面的翻译:

切勿受潮

(1) Keep away from moisture.

(1) 、 (2) 译文都忠实传达了原作意义, 乍一看来, 第 (2) 句比第 (1) 句更礼貌、客气、婉转, 然而仔细探究, 它既缺少了句译文所拥有的美观简洁的形式美, 又因语气较弱, 无法达到 (1) 句译文的警示功能。可见, 祈使句的使用贯彻了商务包装用语的科学性、简洁性原则, 较好地传达了原作语气及意义。当然, 否定祈使句表示强烈的语气, 在包装用语翻译中也屡见不鲜。如“不可倾斜”可译作“Don’t turn upside down”。

3.2 译为“to be”结构短语

英语的“to be”结构短语具有两方面的功用, 一是表示“客观”, 二是简洁, 较好地适应了包装用语的陈述事实的翻译功用及简洁的翻译原则要求。如上面的“切勿受潮”也可译成“to be protected by moisture”, 一来表现了该产品不能受潮的客观性质, 二来句式简洁, 表意清晰。

3.3 译为省略句

如上所言, 汉语的包装用语为能起到美观大方、简洁凝练的作用, 常常采用四字结构短语。在意义相符、功能相近的前提下, 为追求形式相似, 在将其翻译成英语时可采用英语的省略句式进行转化。英语的省略句通常可省略句子的连接枝叶成分, 而只保留意义的核心成分, 以起到简洁醒目的作用。英语省略句在交通标志、安全标志上有大量应用。例如防火重地的“No smoking” (严禁吸烟) , 不可停车地段的“No parking” (不准泊车) 等。因而表示警示作用的包装用语的可采用这一结构进行翻译转化, 以求得形式相似。例如“切勿抛掷”可译成“No dumping”。

3.4 译为单个形容词

汉语的三字结构短评通常是偏正结构, 即用一个形容词来修饰名词, 形容词是对该名词的性质的限定和描述。因而在将三字结构的包装用语翻译成英语之时, 只抓住三字结构的描述部分——形容词部分即可。不同于汉语的形容词, 英语的形容词是单个的, 所以在包装用语的翻译中, 用单个形容词即可达到汉语相似的功能。与句型及短语相比, 单个形容词更醒目突出, 因而更多的用于表达警示的包装用语中, 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3.5 译为缩略语

针对包装用语中运输标志的翻译, 可在译文中更多的采用缩略语策略, 以在获得原文正确意义传达的同时, 增加译语的简洁性。

4 结语

商务包装用语是商品的外衣, 是商品正确处置、使用的指示说明, 其简洁凝练、注重功用的要求决定了它多采用三字结构及四字结构的形态。商务包装用语的使用目的决定了它在汉英翻译中的科学性、严谨性及简洁性原则, 以使原作意义得以正确传达。在将汉语商务包装用语翻译转化为英语的过程中, 为追求“形态相似, 功能相近、意义相符”的翻译目标, 可使用“祈使句、to be结构短评、省略句、单个形容词及缩略语”等方法转化原作。

摘要:商务包装是进出口贸易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 包装用语是对产品装卸、运输、贮存、保存及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的提示, 对包装用语的正确翻译极其重要, 它会影响到产品的形象及其销售、使用。本文基于对商务包装用语特点的分析, 提出了包装用语的汉英翻译原则, 并对其翻译转化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包装用语,翻译原则,翻译策略,探究

参考文献

[1]丁小丽.商务英语翻译[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2]陈宏薇.汉英翻译基础[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

[3]刘宓庆.当代翻译理论[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3.

[4]朱晓映.漫谈商品包装语言的科学性与艺术性[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98 (6) :18-21.

[5]钟晓菁.商务英语中的翻译策略[J].中国商贸, 2010 (20) :226-228.

汉英翻译策略 篇10

本文根据《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文化”一词的定义第一条, 将“文化”定义为: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包含人类创造的一切财富, 语言是人类最杰出的创造物之一。地理位置、社会制度、历史变革、思维方式等的不同, 必然引起两个民族之间文化的差异, 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社会习俗、行为方式及有情感的语言表达方式上, 而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和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必然会打上不同文化的烙印。汉语中有“三生有幸”“一尘不染”等反映佛教观念的词汇, “改革开放”“一国两制”等反映政策的词汇;英语中也有“Sword of Damocles” (达摩克利斯之剑) 等反映历史的词汇。可见, 翻译不仅是一种语言的交换, 而且是一种文化的对接。文化的共性使这种对接成为可能, 同时文化的个性决定其不可能完美。文化的个性形成文化差异的鸿沟, 译者的使命就是架设跨越鸿沟的桥梁。[1]因而, 如何优化自己的翻译策略便成了译者要面对的一个问题。

二、两种翻译策略及之间的关系

著名的文学家鲁迅先生就明确地提出了归化与异化的问题:“动笔之前, 就先得解决一个问题, 竭力使它归化, 还是尽量保存洋气呢?”鲁迅这里的所谓“洋气”可以理解为我们所说的“异化”。所谓归化, 就是主张译文应以源语或原文作者为归宿;异化, 则是认为译文应以目的语或译文读者为归宿。[2]当然, 关于归化与异化之争可谓古今中外皆源远流长。在中国, 古有佛经翻译的“文质之争”, 经过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鲁迅与梁实秋之争, 直到1987年刘英凯《归化——翻译的歧路》将两者之争推向高潮;在国外, 可追溯到古罗马时期Cicero, Horace和Jerome等人所论及的word-for-word translation (字译, 即直译的雏形) 和sense-for-sense translation (意译) , 十八至十九世纪德国著名翻译家Schleiermacher有一句名言:“译者要么尽量不打扰原作者而让读者靠近作者, 要么尽量不打扰读者而让作者靠近读者。”[3]二十世纪七十年代, 当文论和文学翻译领域出现文化转向时, 归化和异化之争才正式取代直译和意译之争, 逐渐成为当今翻译理论的热门话题之一。[4]无论是归化派还是异化派, 他们都有关于翻译目的、文本类型、作者意图、读者接受等方面的考虑。随着时代的进步, 世界文化交流的频繁, 我认为读者们对异域知识的了解越来越多, 寻求异域知识的好奇心也被不断刺激, 各种异域的表达不断地被引进与接受, 因而从长远角度来说异化是大势所趋, 然而, 归化与异化目前看来仍是一个辩证的统一体。没有完全归化的译文, 也没有完全异化的译文。

三、归化与异化翻译策略的优化

上文提到, 归化与异化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但由于两种策略各有所长, 如何优化翻译策略就变得极其重要, 以下结合翻译实例来分析两种策略的优化利用。

例如:至于才子佳人等书……更有一种风雨笔墨…… (曹雪芹, 《红楼梦》)

As for books of the beauty-and-talented type...Even worse are those writers of the breeze-and-moonlight school. (杨宪益、戴乃迭译)

And the“boudoir romance”...Still worse is the“erotic novel”... (David Hawkes)

从翻译的类型来看, 原文中“风月”二字本意指风清月明, 在诗词歌赋中常用以比喻男欢女爱, 是一个极富中国文化韵味的词语, 杨戴采用异化的翻译策略向读者传递出原文本的文化内涵。从这一点看, 霍氏的归化译文略显单薄。通常情况下, 以介绍源语文化为目的的哲学著作、历史、典故、民间故事等类型的翻译, 异化策略用得较多, 因为这类翻译的目的就是要把源语文化介绍给目的语的读者, 使其体会、了解源语文化。而对于一些实用性文体的文章, 如新闻报道、广告、宣传资料、通知等的翻译, 一般可遵循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 较多地采用归化策略, 以达到通俗易懂、表达清晰的效果。如关于著名电影“Waterloo Bridge”的归化翻译《魂断蓝桥》运用得就恰到好处, 译者翻译时避免了Waterloo (滑铁卢) 给人以介绍战争的误导, 而是联系影片的爱情主题, 译成了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蓝桥”, 使中国观众闻联想起典故, 表达效果极佳。[5]从翻译的目的和读者的接受来看, 杨氏采用异化策略将文化信息传达给读者, 弘扬中国文化的同时希望对中国文化有一定基础的目的语人群能获得更多的文化知识, 包括对“风月”这一意象的把握;而霍氏的译文显然更针对中国文化了解甚少的人群。我们可以此来考察“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异化翻译发挥的作用。鲁迅极主张“直译”、“硬译”、“宁信而不顺”, 借助翻译来改造汉语、丰富汉语, 使汉语更细致精密, 更富有表现力, 更具有逻辑性。异化翻译此时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白话文运动的发展, 从而极大地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在这里, 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可见归化与异化的翻译策略各有千秋, 如何使它们的作用在文章中得以优化则需要考虑以上因素, 在全面分析后方可知晓。

四、结语

归化与异化的争执从未间断, 学者的争执业已从语言层面上升至文化层面。目前看来二者是在处理文化差异时必须面对和采用的翻译策略, 归化译文有较高的可读性, 读者群较为庞大, 读起来通顺易懂;异化译文可以尽可能多的传递文化信息, 使读者体验异域表达与文化风味, 它们各有所长, 互相补充与完善。或许若干年后, 在另一个较大的学术转向之后, 我们可以站在更高的层面上审视这两种翻译策略, 从更多的角度探讨二者的优化利用。

参考文献

[1]陈宏薇, 李亚丹主编.新编汉英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24.

[2]郭建中.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异化与归化[J].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1998, (2) .

[3]Schleiermacher, A.On the Different Method of Translation[A].Theories of Translation:An Anthology of Essay from Dryden toDerrida[C].Schulte, R., Biguenet, J.Chicago and London:The Uni-versity of Chiago Press, 1992:36-54.

[4]王东风.归化与异化的交锋[J].中国翻译, 2002, (23) .

汉英翻译策略 篇11

[关键词] 汉英翻译;文化空缺;策略

【中图分类号】 H31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2-177-1

翻译促进了文化间的交流。翻译之所以有难度原因就在于文化的差异。所以解决文化间的差异对语言之间的转换具有重大意义,汉语和英语所反映的东西方文化是文化的典型代表。由于地域、历史及其他原因造成的文化空缺是很常见的,面对这些文化差异要及时解决,保证翻译的顺利进行,从而确保文化间的正常交流。通过本文对文化空缺及其翻译对策的分析,旨在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便利。

一、产生词汇空缺的因素

在进行翻译的过程中某些语言在目的语中没有对应的表达,这就形成了文化的空缺。造成空缺的主要原因有:

(一)不同生活经验及环境。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一些事物的名称往往会受到人们生活经验及环境的影响。因此生活地域的不同在物质文化上也会有不同的体现。我国特有的事物在英语中会出现没有对等词的现象,这给汉英翻译带来了阻碍。例如“醋”这一词,在我国的理解不仅是调味品也是形容男女谈恋爱中的嫉妒心态,类似“醋劲儿”、“吃醋”等说法。西方人是不会存在这样的理解的。

(二)不同的宗教信仰。基督教对欧美国家的影响深远,但是我国由于历史发展的原因深受道教及佛教的影响。时间久了,这种宗教信仰也逐渐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在佛教中的“哪吒”、“二郎神”、“嫦娥”等名称对中国人来说是很好理解的,但是对于欧美人来说却是一片空白。

(三)不同的社会发展历史。中国经历了漫长的封建体制,封建事物还有保留。与此相对的欧美国家资本主义时期较长,汉语文化中的封建事物在英语中没有相应的词语。

(四)不同文化以及价值观。在我国的文化中心,人们崇尚群体主义,在世界中寻求人与自然见得和谐发展。与之对应的欧美文化崇尚个人主义。所以在不同的文化国度中,人们会有不同的价值观和文化,因此在某些词汇上会出现许多词汇空洞,进而造成文化空洞。

二、文化空缺对文化翻译的影响

(一)造成词汇空缺。所谓的词汇空缺一般是指民族文化在另一个民族中没有其对应词汇的现象。因此跨文化的翻译找不到与之对应的词汇是文化交流的难题。例如中国的“24节气”是中国特有的计时方法,在英语翻译中就有很大问题。除此之外,中国的历史人物、食物、节日等有很多在英语中都没有对等词,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文化空缺。

(二)造成文化现象流失。在现在文化中,有许多文化空缺的产生都是因为其伴随着文化现象。每一种文化都有着文化现象,这对文化现象的保护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很多英语词汇的用法是伴随着故事、风俗、谚语等事物出现的。词汇的空缺对语言或是文化都有重大影响,造成了文化的流失。

三、怎样在文化空缺的情况下进行翻译

(一)进行异化翻译。对于异化空缺词的翻译,在翻译界一直是饱受争论的。直译或是意译都有不同的主张。笔者认为不能一概而论,要针对不同的目的采用不同的方法。如果要想表现出原文意图以及异域感就可以选择异化的翻译方式;相反的如果考虑到读者的接受能力,就可以采用归化的方法。所以文化空缺词的翻译方式应根据其目的来选择。异化的翻译方法一般有以下方式:

1.音译。在汉英中的翻译中的音译就是指将汉语翻译成英语。对汉语中的人名、商标等音译是其首选翻译方式。由于各国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文化的借用在英语中十分明显,很多词语都采用音译的方式。例如:脱口秀(talk show)沙发(sofa) 粉丝(fans)提拉米苏(tiramisu)因特网(internet)阴阳(yin yang)、麻将(mahjong)。但是在音译时要把握好,不能太过广泛。对于读者没有听过或是见过的空缺词,应当采用加注的形式,多次在文中提到的目的语,才能保留其音译看,以不产生误解为原则。

2.直译。词汇的负荷是对民族文化及心理习惯的反映,采用直译的方法可以对文化特征有所保留,从而对中西方的交流提供方便,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译文语言的表达能力。例如:四大发明(Four Great Inventions)、中国谚语(Chinese proverb)、金玉满堂(Treasures fill the home)、金无足赤人无完人(Gold can gather nobody's perfect)。

3.采用直译加注的方式在原文中的一些成语、典故、谚语都极具民族内涵,这些词语在文中的运用无疑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为原作增添了民族色彩,在做到这一点时,应当采取意译与直译并用的方法,或者是采取加注变通手法。

(二)进行归化翻译。1.采取借用的方法.在进行翻译的时候,英语跟汉语中的一些具有文化内涵的词语在其对应的目标语里可以找到与其指示意义相近或是相同的词语,也就是所说的部分空缺,像这种现象就可以采用借译的方法。例如超人(superman)、热线(hot line)、冷战(cold war)、超级明星(superstar);2.采取代换的方法.现在所说的代换法就是要求保留原文的意义,在译文中用意义相近但概念不一样的词语代替原文中的词语,例如挥金如土:to spend money like water。在翻译过程中,不论是异化还是归化翻译,都应保持语言环境的一直,不能显得太文绉绉。

总结:同过上述了解到,文化空缺现象的产生对文化有重大影响,不能忽视词汇空缺对文化现象带来的问题,要建立在对其了解的基础上,完善因文化空缺对翻译带来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张全,陈传礼.中国英语与汉语文化词语的异化翻译[J].红河学院学报,2004,(01).

[2]晏小花,刘祥清.汉英翻译的文化空缺及其翻译对策[J].中国科技翻译,2002,(01).

汉英翻译策略 篇12

英语和汉语中都含有丰富的成语。在汉语中, 人们经常使用成语表达自己的感情, 可以说是信手拈来, 简洁的词组、精辟的短语都是汉语成语的特点。在英语中, 成语是具有特殊意义的短语。英汉两种语言有关成语的定义, 无论是在短语的外表形式, 还是在其内在意义等方面, 概念基本相吻合。由于忽视汉英成语负载的文化差异而引起的翻译错误俯拾即是。下面以《中国日报》上的一段文字为例 :Washington said it opposes Taiwan independence.But it has eaten its words while offering militarsupport to the island.根据eat one’s words的基本含义 , 这句话提供的汉译为:华盛顿曾说反对台湾独立, 但是他在军事上主动支持台湾岛, 已经承认自己说错话。很明显, 该作者把eat one’swords误解为go back on one’s word自食其言/轻诺寡信了。这里所犯的错误就是仅仅理解了成语的字面含义, 而忽视了其本身所承载的文化。国内如此权威的报刊都会出现如此严重的汉英成语跨文化翻译失误, 其他对外宣传材料就可想而知了。所以, 成语的翻译需反复推敲汉英成语意义的异同。

二、汉英成语表达异同的原因

成语是文化的一部分, 从某种角度上, 它象征着文化的变迁。无论是汉语成语还是英语成语, 都是语言的精华, 反映了多个国家不同的文化背景。人类对许多生活经验和真理都有共同感受, 所以不同的文化之间就有了重合之处。在汉英两种语言中, 很多成语都是表达相同的含义。但是, 不同民族具有不同的地理文化、历史文化和宗教文化, 正是这些不同文化, 导致英汉成语的表达方式不同。

1.地 理 文 化 差异 对成 语的 影响

地理文化指由所处地域, 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所形成的文化。这一差异使人们对同一现象或事物形成不同的看法, 同时也影响人们的日常交际 (田传茂《汉英翻译策略》第一章:第二节) 。例如:在汉语中, 形容人花钱没有节制往往使用挥金如土, 翻译为英语就是throw money like mud.而在英语当中则用spend money like water表示。中国文化中带“狗 ”字的成语几乎都含有贬义, 而在英语文化中, dog多数情况下是褒义词。比如 :汉语成语 “狗尾续貂 ”翻译成英 语即patch up a sable coawith a dog’s tail.而英语中想要表达类似的含义则用write a deplorable sequel to a masterpiece (给名著写可悲的续集 ) 。

2.历 史 文 化 差异 对成 语的 影响

历史文化指由特定的历史进程和社会遗产的积淀所形成的文化。各民族国家的历史起源、发展、进程与内容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历史典故是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 包含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背景内容 (田传茂《汉英翻译策略》第一章:第二节) 。汉英两种语言中有大量由历史典故形成的成语。汉语古典成语多出自“四书”、“五经”、四大名著等, 如“东施效颦”、“名落孙山”等。 英语典故成语多出自《圣经》、《希腊罗马神话》, 以及莎士比亚的名著, 如:Achilles’heel (唯一致命弱点) , a Pandora’s box (潘多拉盒子 :灾难的根源 ) 等。这些成语结构很简单, 却意义深远, 在翻译时, 首先需要考虑的就是历史文化间的转换 (张培基, 2008) 。比如, 在翻译“骑虎难下”时, 正确的译文是unable to get off the back of a tiger.在英语当中, 想表达骑虎难下往往使用have/hold a wolf by the ears (抓住狼的耳朵, 放也不是, 不放也不是) 。

3.宗 教 文 化 差异 对成 语的 影响

宗教文化指由民族的宗教信仰、意识等所形成的文化, 表现为不同民族在崇尚、禁忌等方面的差异。儒教、道教、佛教是中国人信仰的三大宗教 (田传茂《汉英翻译策略》第一章:第二节) 。英美人多信仰基督教, 翻译汉英成语时忽视中西宗教文化差异, 很容易引起误会。请看下面的例子, “谋事在人, 成事在天” (语出《红楼梦》) 的英语译文为Man proposes, Heaven disposes. (杨宪益译) 而英语中若想表达相似的意思则用Man proposes, God disposes. (Hawkes译) (谋事在人, 成事在于上帝。 )

三、汉英成语翻译的策略

如何针对文化差异准确翻译成语是很多学生面临的难题。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笔者就汉英成语翻译的策略提出以下建议。

一般情况下, 应以归化或意译策略为主, 以异化或直译为辅。要想英语读者理解中国文化, 在汉英成语翻译中, 应大多采用归化策略, 让他们理解含义。例如“掩耳盗铃”的翻译为pluup one’s ears when taking away a stolen bell.但是 , 这样的翻译总是附加了中国文化, 有时显得啰唆, 不伦不类。如果采用异化策略英译汉语成语, 那么与其说有利于中国文化的传播还不如说会导致本土文化的失真 (张美芳, 2003)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方可产生意义, 承载中国文化的汉语是地道的汉语, 承载英国文化的英语是地道的英语。

我们可以直译“锦上添花”、“雪中送炭”、“落井下石”等汉语形象, 把它们分别译为add flowers to embroidery, remembesomebody with charcoal during a snowfall, throw stones on a person trapped in a well, 但这些直译的汉语形象会造成不该有的“异国情调”, 误导英语读者背离作者的本意思考 (潘绍中 , 2003) 。所以 , 汉英成语的翻译有它的特殊性 , 应该注重跨文化翻译, 一般最好以归化或意译策略为主, 异化或直译为辅。具体可以采用以下翻译方法。

(1) 采用先直 译后归化 的方法。 如 : “覆水难 收”译为There’s no recovering spilt wate.而在英语中用What’s done can’t be undone表达相似的意思。

(2) 采用直译与意译相结合的方法。例 :“东施效颦”译为Dong Shi imitates Xi Shi.———The ugly imitates the beautiful insuch a way that the ugliness of the ugly.

(3) 采用异化法。同 样以“东 施效颦” 为例 :Dong Shi, anugly woman, knitting her brows in imitation of the famous beautyXi Shi, only to make herself uglier.

(4) 采用直译加注释的方法。再以“东施效颦 ”为例 :DongShi imitates Xi Shi. (Xi Shi is one of the four greatest beauties inancient China.Dong Shi, an ugly woman living in the same periodand place, was anxious to be as beautiful as Xi Shi by imitating heblindly, but appeared uglier.)

四、需注意的问题

同一成语的译法不是一成不变的, 必须根据上下文的语境灵活处理, 比如cudgel one’s brains在不同的语境里就可以译为“挖空心思”、“冥思苦想”、“绞尽脑汁”等。有些英语成语看起来与汉语成语非常相似, 但意义上却有天壤之别。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 要特别注意那些“貌合神离”的词, 比如child’splay, 乍一看可以翻译成“儿戏”, 但实际上它与“儿戏”完全不同, 正确的翻译是“容易做的事”, 汉语中“儿戏”比喻闹着玩儿或是无足轻重的事。

汉语成语有时有独特的对偶、双音重叠及含有数量词的成语, 在翻译时要格外注意。如“暴风骤雨”的“暴风”、“骤雨”表示的是同一概念, 此时翻译为hurricane就行了。含数量词的成语如“三言两语” (a few words) , “九死一生” (a narrow escape) 等中的数词都是虚指 , 不需逐字翻译。

对于具有比较明显的民族和地方色彩, 或附有一定的人名、地名的成语, 翻译时通常不能拿来互相替换。如:To carrycoals to Newcastle. (运煤到纽斯卡尔———多此一举 ) , 此时就不能译为:带着瓷器上浮梁。 (浮梁是中国古时盛产瓷器的地方)

五、结语

成语是文化的产物, 在翻译过程中稍不留神就会犯错, 这就要求译者不仅要具备双语能力, 更要拥有跨文化修养。正如Nida所说 :“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 , 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重要, 因为词语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义。”当然, 翻译离不开翻译理论的指导和大量的翻译实践, 汉英成语的文化内涵极其丰富, 译者只有最大限度地实现译文的形式和内容的融合, 才能做好翻译工作。同时, 译者还需要对译语读者的认知语境及译文的期望做准确的估计并作出综合判断, 方可决定采用何种方法翻译。

参考文献

[1]田传茂.汉英翻译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2]张培基.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8.

[3]张美芳.翻译策略透视[J].广东外语艺术学院学报, 2003, (4) .

上一篇:漏电保护电路下一篇:幼儿数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