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词汇对比

2024-10-03

汉英词汇对比(共12篇)

汉英词汇对比 篇1

摘要:本文从汉英词汇四大基本特征 (即词汇偶合、词汇并行、词汇空缺、词汇冲突) 入手对汉英词汇进行对比分析, 并提出文化差异学习是词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词汇,文化

词汇是构成语言的基本材料, 是进行思维和交际的重要元素。词汇是一个集合概念, 是“词”和“语”的汇集。“词”是“最小的、有意义的、能独立使用的语言单位”, 如“月亮”、“看”、“走”等是汉语里的“词”, 英语里的“moon”、“look”、“walk”等也是词。“语”的定义是“由两个以上的词构成, 但意义比较凝固, 又经常作为一个整体单位使用的固定词组或熟语性语言片段”。“语”主要类型包括专有名词、成语、惯用语和谚语等。如“北京大学”、“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三个臭皮匠, 顶个诸葛亮”等都是汉语里的“语”, 同样英语里的“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hang by a hair”, “No pains, no gains”等也是语。

词汇是人类的语言和生活经验最紧密的衔接点。由于人们生活经验的相同和不同, 因此彼此用词、理解词义的方式、角度也就有共同之处与差异。谭载喜认为汉语和英语词汇之间存在着四大基本特征:词汇偶合、词汇并行、词汇空缺、词汇冲突:

(一) 词汇偶合:

指的是是汉语和英语选词、用词的相同之处。这种偶合现象在描写客观事物时似乎最为明显。例如汉语里的“动物”、“树”、“太阳”“电话”分别和英语中的“animal”“tree”“sun”“telephone”所表示的东西一样, 彼此意义也就偶合。此外, 有的词不仅本义相同, 而且各自语言中的引申义也很吻合。以“脸”和“face”为例: (1) “头的前部, 从额到下部”, 如“洗脸”―“wash one’s face”; (2) “某些物体的前部”, 如“门脸”—“shop front” (3) “脸上的表情”, 如“笑脸”—“smiling faces”, “悲伤的面容”—“a sad face”: (4) “情面, 面子”, 如“丢脸”—“lose face”“保全面子”—“save face”; (5) 用于各种固定词组中, 例如:“拉长脸, 哭丧着脸”——“a long face”, “面对面地”——“face to face”, “做鬼脸”——“make faces”, “露面”——“show one’s face”等等。

(二) 词汇并行:

指的是对同一客观事物或思想, 两种语言使用不同的方式来进行表达。在翻译惯用语、谚语和成语的时候, 我们多采用这种“并行”翻译的方法 (即意译法) , 喻义相同但所采用的喻体迥异, 这是由于不同的文化习俗所引起的不用的语义联想所决定的。比如, 汉语说“力大如牛”, 英语则说“as strong as a horse”;汉语说“害群之马”, 英语则说“a black sheep”;汉语说“杀鸡取卵”, 英语则说“to kill the goose that lays the golden egg”;汉语说“一箭双雕”, 英语则是“to 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汉语里的“掌上明珠”, 在英语里则是“apple of the eye”;汉语说“凡人皆有得意时”, 而英语表达为“Every dog has its day.”如此等等。

(三) 词汇空缺:

指的是原语词汇所载的文化信息在译语中没有其“对等语“或“对应语”。如产生与美国60年代的hippie (或hippy) , 由于它是美国文化的独特产物, 在汉语中无与之相对等的词语, 曾音译为“希比士”或“希比派”, 现定译为“嬉皮士”, 类似的外来音译例子还有“engine” (引擎) , “sofa” (沙发) , “coffee” (咖啡) , “logic” (逻辑) , ”microphone” (麦克风) , “Coca-Cola” (可口可乐) 等等。同样, 中国传统文化中所特有的一些东西, 如天干地支、阴阳八卦、农历节气、中医术语、武术气功等术语在译成英语时, 由于西方文化中也没有对应或对等词语, 在多数情况下也只能采用音译或释义的方法进行翻译, 如将“豆腐”译为“tofu”, “饺子”译为“jiaozi”, “馄饨”译为“wonton”, “叩头”译为“Kowtow”, “功夫”译成“kungfu”, “荔枝”译为“litchi”等等。但是有许多民族文化内涵特别丰富的音译词对于一般英美读者来说还是不易理解其蕴涵的文化内涵, 因此在音译的同时必须详加注释, 说明其内含的意义。如“阴”、“阳“两词分别译为“yin” (In Chinese philosophy, medicine, etc, yin, the feminine or negative principle in nature) 、“yang” (yang, the masculine or positive principle in nature) 。此外, 有许多生动的、含有浓厚的原语文化特色的词汇和表达法, 音译成译文有失其生动, 并且如果音译过多会难于理解, 这时就可以采用直译的方法。如英语里的“microwave”, “supermarket”, “eye for eye”, “tooth for tooth”分别直译为“微波”、“超市”、“以眼还眼”、“以牙还牙”。而“set meal”“the 10th Five-year Plan”“four modernizations”“the Three Gorges Project”分别是“套餐”、“十五计划”、“四化”和三峡工程“的直译形式。

(四) 词汇冲突:

指的是原语词语所载的文化信息, 与译语的对应词语所载的文化信息是相互矛盾的。也就是说, 词语的表层指称意义相同, 但词义深层所承载的文化涵义却不尽相同或者相反。比如中国人对古代传说中的“龙”怀有至高无上的尊重, 因为“龙”是封建时代皇帝的象征, 又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故有“龙的传人”、“龙子龙孙”的说法。“龙”的常用含义还可以是“出人头地”, 当今, 做父母的依然“望子成龙”心切。西方人对“龙”却没有好感, 在西方文化里“龙”是一种喷烟吐火、凶残可怕的怪物, 在英语俗语中“dragon”指的是“凶恶的人 (尤指女人) ”。故此“亚洲四小龙”被译成“Four tigers”而不是“four dragons”.又如“工人阶级”的英语对等语是“working class”, 在中国, “工人阶级”享有较高的政治地位, 他们是无产阶级革命的领导阶级, 代表着最先进的生产力, 但在英美等资本主义国家, “工人阶级”含有“下层阶级”的意义。对于这些寓含中西文化观念冲突的词语, 翻译时不能简单地照字面指称意义直译, 必须采用必要的加注或阐释的补偿方法, 以达到词义文化内涵的等值传递。

通过以上汉英词汇的四大基本特征的分析, 我们可以看出汉英词汇学习的重难点不在于偶合的词汇, 而在于并行的词汇、需释义的空缺词汇和涵义有冲突的词汇。这些词汇之所以难于掌握主要是因为中西文化的差异所造成的。由此可见, 文化差异是词汇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平时的学习和研究中我们应注重把词汇与文化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对不同语言和文化中的词汇进行对比研究, 这不仅有助于了解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还能帮助我们认识到词汇是文化积淀而成的活化石, 使我们在学习和研究中注意掌握词汇的深层内涵。同时这也有助于我们在跨文化交际中准确地理解和使用词汇, 提高我们的语言交际能力和交流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谭载喜:《翻译学》[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5年9月第2版

[2]包惠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M]北京:镇南关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1年1月第1版

[3]沈阳:《语言学常识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年11月第1版

汉英词汇对比 篇2

阿托品 atropine  安定 diazepam

爱滋病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安全守则 safety regulations

b

掰刀片器 razor blade breakers 白斑 leucoma

白内障 cataract  白内障囊内摘出术 (icce) intracapsular cataract extraction

白内障囊外摘出术 ecce  白内障手术后创口裂开 wound leak after cataract surgery

白内障手术术前用药 premedication for cataract surgery 白内障术后护理 post-operative care for cataract surgery

斑翳 macula (corneal scarring) 包眼 patching of eye

包装箱 packing crates  暴露性角膜炎 exposure keratitis

杯-盘比 cup/disc ratio 鼻泪管阻塞 naso-lacrimal duct obstruction

毕妥斑 bitot’s spots 闭角型青光眼 angle closure glaucoma

闭角型青光眼 angle closure glaucoma  变性 degeneration

表面解剖 surface anatomy 病毒感染 viral infections

病史采集 history-taking  玻璃体 vitreous body

玻璃体积血 vitreous haemorrhage  玻璃体切除术 vitrectomy

c

苍蝇flies 草药herbal remedies

潮湿气候wet climates 虫叮咬insect stings

出血haemorrhage 初级保健primary health care

初级卫生保健primary health care 穿刺paracentesis

传统疗法traditional remedies 春季结膜炎鹅卵石样改变cobblestones in vernal conjunctivitis

春季卡他性结膜炎vernal conjunctivitis 刺囊吸引术discission and aspiration

醋氮酰胺acetazolamide 醋氮酰胺diamox

d

带状光检眼镜streak retinoscopy

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 单纯疱疹herbert’ pits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pem, protein-energy malnutrition 倒睫trichiasis

低视力眼镜low vision spectacles 滴剂drops

地理分布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地塞米松dexmethasone

第一眼位primary position 点状角膜炎punctate keratitis

碘iodine 碘苷idoxuridine

电池batteries 电弧焊烧伤welder’s arc burns

垫睑板,用汤匙做成lid plates, made from spoons 调查surveys

调节accommodation 丁烷气炉butane gas stoves

对光反射light reflex 钝挫伤contusion injuries

e

儿科学paediatrics

f

发病率incidence 翻转上睑everting of eyes

翻转上睑everting upper eyelid 防盲blindness prevention

房角后退angle recession 房水aqueous fluid

放射学radiology 非化脓性non-purulent

非计划性的白内障囊外摘出术unplanned ecce 非洲africa

肺炎双球菌pneumococcus spp. 分类法classifications

分类法classifications 缝线sutures

服务俱乐部service clubs 复视diplopia

副交感神经拟似剂parasympathomimetics 腹泻diarrhoea

g

干眼dry eye 干眼症xerophthalmia

干眼症xerophthalmia 干眼症的饮食治疗diet for xerophthalmia

甘露醇mannitol 甘油glycerol

杆体rods 感光perception of light

感光器photoreceptors 钢,碳和不锈钢steel, carbon vs stainless

高渗药物 hyperosmotic drugs 高眼压hypertension, ocular

高眼压ocular hypertension 革兰氏染色gram’s stain

工业气体industrial gases 公共卫生public health

公卫护士public health nursr 巩膜sclera

巩膜炎scleritis 骨性眶bony orbit

光感light perception 光投射projection of light

光投照light projection 光学optics

光学车间optical workshops 国家眼科项目national eye programmes

过敏反应anaphylaxis 过敏性结膜炎allergic conjunctivitis

过熟期白内障hypermature cataract 过熟期白内障morgagnian cataract

h

河盲,盘尾丝虫病river blindness

黑蝇simulium damnosum 红霉素erythromycin

红眼red eye 虹膜iris

虹膜睫状体炎iridocyclitis 虹膜麻痹iridoplegia

虹膜膨隆iris bombe 虹膜切除术iridectomy

虹膜切开术iridotomy 虹膜炎iritis

后弹力膜descemet’s membrane 后段posterior segment

后房posterior chamber 后囊下白内障posterior subcapsular cataract

后葡萄膜炎posterior uveitis 后粘连posterior synechiae

护士nurse 化脓性purulent

化脓性结膜炎purulent conjunctivitis 化学性烧伤chemical injuries

环苯妥(一种扩瞳剂)cyclopentolate 环状切开术peritomy

患病率prevalence 黄斑变性macula degeneration

磺胺醋酰钠sulphacetamide 磺胺药sulphonamides

回形针paperclip 混浊opacities

j

机构,资源organizations, resource 交感性眼炎sympathetic ophthalmia

交通事故accidents, automobile 肌肉muscles

焦距focal length 角膜瘢痕corneal scarring

激惹irritation 角膜擦伤abrasions ,corneal

继发性青光眼secondary glaucoma 角膜后沉着(k.p)keratic precipitates

家蝇house flies 角膜结膜炎keratoconjunctivitis

甲醇methyl alcohol 角膜软化症keratomalacia

钾丢失potassium loss 角膜炎keratitis

假芽孢菌pseudomonas spp. 角膜缘limbus

间接检眼镜indirect ophthalmoscopy 角膜真菌病keratomycosis

间质混浊media opacities 接触镜(隐形眼镜)contact lenses

减充血剂decongestants 街区local communities

检查examination 结核trberculosis

检查儿童时的约束restraint for examination of children 结节切除术nodulectomy in onchocerciasis

检影镜retinoscopy 结膜conjunctiva

睑板tarsal plates 结膜黑色素瘤melanoma of conjunctiva

睑结合膜tarsal conjunctiva 睑拉钩lid retractors

结膜色素沉着pigmentation of conjunctiva 睑裂闭合不全(兔眼)lagophthalmos

结膜水肿chemosis 睑裂缝合术tarsorrhaphy

结膜下出血subconjunctival haemorrhage‘ 睑裂黄斑pingueculum

结膜炎conjunctivitis 睑球粘连symblepharon

睫毛cilia 睑腺glands of eyelids

睫状充血ciliary flush 睑缘炎blepharitis

睫状肌麻醉眼药水cycloplegic eye drops 碱水lye

睫状体ciliary body 健康教育 education, health

睫状体分离术cyclodialysis 降眼压药hypotensive agents, ocular

睫状体冷凝术cyclocryopexy 降眼压药ocular hypotensive agents

交感神经能拟似药sympathomimetics

k

开睑器lid retractor

开角型青光眼open angle glaucoma 抗生素antibiotics

抗酸染色acid-fast stain 抗真菌剂antifungal agents

科-维杆菌koch-weeks bacillus 克里百菌属knives, surgical

客观验光objective refraction 肯尼亚kenya

扩瞳剂miotics 扩瞳剂mydriatic eye drops

l

拉钩(牵开器)retractors

老视眼presbyopia 蓝多氏视力表c chart (landoldt)

泪膜tear film 泪阜caruncle

泪囊炎dacrycystitis 泪器lacrimal system

泪腺lacrimal gland 泪小点puncta

泪小管canaliculi 泪小管炎canaliculitis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立体视stereopsis

利多卡因lidocaine 裂隙灯检查slit lamp examination

淋病gonorrhoea 淋菌性结膜炎gonococcal conjunctivitis

淋球菌gonococcal 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

流行病学epidemiology 流行病学家epidemiologists

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epidemic haemorrhagic conjunctivitis 漏leaks

颅内肿瘤intracranial mass 颅神经麻痹cranial nerve palsy

滤过性手术 filtering surgery 氯霉素chloramphenicol

m

麻风leprosy 麻疹measles

麻疹疫苗接种vaccination for measles 麻醉,表面,局部anaesthesia, local, topical

麦粒肿hordeolum 脉络膜choroid

脉络膜视网膜炎chorioretinitis 脉络膜脱离choroid separation

盲人定义blindness classification 毛果芸香碱pilocarpine

梅毒lues, syphilis 梅毒syphilis

媒介控制vector control 面对面视野粗试法cross-confrontation field testing

n

缪勒肌(平滑肌)müller’s muscles

木醇wood alcohol 内翻entropion

内斜视esotropia 内眼检查internal ocular examination

奈瑟氏淋球菌neisseria gonorrheae 囊膜capsule

囊镊capsule forceps 尿素urea

尿用于传统疗法urine as traditional remedy 牛眼buphthalmos,ox eye

盘尾丝虫病onchocerciasis

盘尾丝虫性脉络膜炎choroiditis in onchocerciasis 泡沫床垫foam mattresses

培训初保人员training of primary health care workers 膨胀期白内障intumescent cataract

皮肤结节skin nodules 皮质类固醇corticosteroids, steroids

皮质类固醇steroids 破伤风预防tetanus prevention

葡萄膜uveal tract 葡萄膜炎uveitis

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spp. 葡萄肿staphyloma

q

气候climates 汽车motor vehicles

汽车头灯automobiles 汽炉(消毒器械用)gas stoves, for sterilizing instruments

器械instruments 器械消毒sterilization of instruments

前弹力膜bowman’s membrane 前段anterior segment

前房anterior chamber 前房穿刺paracentesis of anterior chamber

前房盥洗irrigation of anterior chamber 前房积脓hypopyon

前房积血hyphema 前房角镜检查gonioscopy

前粘连anterior synechiae 浅前房shallow

青光眼glaucoma 青霉素penicillin

氢氧化钙calcium hydroxide 氢氧化钾potassium hydroxide

庆大霉素gentamicin 穹隆部 fornices

球后神经阻滞retrobulbar nerve block 驱逐性出血expulsive haemorrhage

驱逐性脉络膜出血expulsive choroidal haemorrhage 屈光refraction

屈光不正ametrapia,refractice errors 屈光度(d)dioptre

全科医生clinical officers 全葡萄膜炎panuveitis

r

热带气候tropical climates 日光sunlight

热烧灼thermal cautery 人工晶体植入术intraocular lens implants

人工泪液artificial tears 人工晶体artificial intraocular lenses

乳头papillae 弱视amblyopia,lazy eye

s

噻吗心安timolol maleate (timoptic) 三级医院tertiary hospitals

散光astigmatism

沙眼trachoma

沙眼瘢痕scars in trachoma 沙眼的社区控制计划community control programmers for trachoma

沙眼分期法grading system for trachoma 沙眼滤泡follicles in trachoma

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

筛查screening

上睑提肌levator palpebrae superioris muscles 上斜视hypertropia

烧伤burns 烧灼术cautery

社区communities, local 肾上腺素adrenaline,epinephrine

狮子会lions’ clubs 石油进眼petrol in eyes

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视杯cup, optic

视觉残疾定义(who)visual disability, definition 视觉神经通道neural pathways for vision

视觉通路pathways for vision

视觉障碍,分类(who)visual impairment, classification

视力visual acuity 视乳头水肿papilledema

视神经optic nerve

视神经萎缩optic atrophy

视网膜retina 视网膜变性degeneration of retina

视网膜脱离detachment of retina 视像不等aniseikonia

视野visual fields 视野检查perimetry

试镜匣trial lens sets 适宜技术appropriate technology

嗜血菌属haemophilus spp 手法挤压manual expression

手术surgery 手术标志landmarks, anatomical

手术放大镜operating loupes

手术光源light source for surgery

手术营地camps surgical 手术用头架headrests, surgical

输淋氏管schlemm’s canal 术前护理pre-operative care

树枝状角膜炎dendritic keratitis 数指finger counting

双眼视觉binocular vision 水,滤过water, filtering

司机drivers 撕裂伤lacerations

四环素tetracycline 粟粒性phlyctenule

t

太阳灯性角膜炎sunlamp keratitis 碳酸酐酶抑制剂carbonic anhydrase inhibitors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疼痛pain

瞳孔pupils 瞳孔扩大,外伤性mydriasis, traumatic

瞳孔扩大dilatation of pupils 瞳孔阻滞pupillary block

偷针眼(麦粒肿)stys 透明质酸酶hyaluronidase

托吡卡胺tropicamide 脱出prolapse

脱离detachment 脱色素depigmentation

脱位dislocation 脱位白内障luxated cataract

w

外伤injuries,trauma 外伤性瞳孔扩大traumatic mydriasis

外斜视exotropia 外眼检查external ocular examination

微孔滤过器millipore filters 微丝蚴microfilariae of ohchocerciasis

维生素a vitamin a 卫生服务health services

卫生计划者health planner 喂奶breast feeding

文盲用视力表illiterate charts 无晶体眼aphakia

x

吸血海绵sponges,surgical

细菌培养bacterial culture 细菌性角膜溃疡bacterial corneal

先天性白内障congenital cataract 先天性青光眼congenital glaucoma

显微镜检查microscopic examination 线状刀graefe knife

霰粒肿chalazion 香蕉bananas

消毒方法sterile technique 消瘦marasmus

硝酸银silver nitrate 小梁切除术trabeculectomy

小梁网trabecular meshwork 斜视squint,strabismus

新生儿newborn 新生儿结膜炎 neonatal conjunctivitis

新生儿眼炎ophthalmia neonatorum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ity secondary glaucoma

许氏眼压计schiotz tonometers 雪盲snow blindness

血管翳pannus 巡回眼科医疗队mobile eye units

y

压力锅消毒器械cooking pots for sterilizing instruments 压陷式眼压计indentation tonometers

盐溶液saline solution 眼保护罩protective eye shields

眼部感染 eye infections 眼部检查examination of eyes

眼底fundus 眼底镜检查ophthalmoscopy

眼垫eye pads 眼睑eyelids

眼介质ocular media 眼镜spectacles

眼科包扎员dressers, ophthalmic 眼科辅助人员ophthalmic auxiliaries

眼科学,公共卫生ophthalmology, public health 眼科医师ophthalmologists

眼眶orbit 眼轮匝肌orbicularis oculi muscle

眼内金属异物metallic intraocular foreign body 眼内炎endophthalmitis

眼内炎症intraocular inflammation 眼内异物intraocular foreign bodies

眼球eyeball 眼球表面伤surface injuries to eyeball

眼球穿通伤 penetration injuries of eyeball 眼球筋膜tenon’s capsule

眼球痨phthisis bulbi 眼球破裂ruptured globe

眼球摘除术enucleation 眼生理physiology of eye

眼外肌extraocular muscles 眼压测量tonometry

眼压计tonometers 眼罩eye shields

药品的彩色编码color coding of drugs 夜盲 night blindness

医辅人员medical auxiliaries 医疗记录medical records

医院hospitals 医助medical assistants

乙胺嗪枸橼酸盐(抗丝虫药)diethylcarbamazine citrate 乙膦硫胆碱(缩瞳剂)echothiophate

异凡曼霉素(杀寄生虫药)ivermectin (mectizan) 异物foreign bodies

翼状胬肉pterygium 阴虱crab louse,phthirus pubis

饮食史dietary history 荧光素fluorescein

营养不良malnutrition 营养性盲nutritional blindness

营养学家nutritionists 用药medications

瘀斑ecchymosis 预防prevention

预防新生儿淋病眼的方法(1%硝酸银)crede prophylaxis 预防性眼保健preventive eye care

远视眼far-sightedness , hyperopia 云翳nebula

z

粘连synechiae

针拨术couching 针孔试验pinhole test

真菌性角膜溃疡 fungal corneal ulcer 诊所clinics

正常眼压青光眼normal-pressure glaucoma 正视眼emmetropia

蜘蛛咬伤spider bites 植物vegetable matter

制霉菌素nystatin 致盲性沙眼blinding trachoma

致盲性营养不良blinding malnutrition 痣nevus

中间技术intermediate technology 中央视力central vision

周边虹膜切除术 peripheral iridectomy 猪尾状探针pigtail probe

主觉验光subjective refraction 助产士midwives

注吸器infusion-aspiration syringes 锥体cones

资源组织resource organizations 紫外光ultraviolet light

自动验光仪autorefractors 自制酒distilled spirits

汉英词汇对比 篇3

关键词:动植物词汇隐喻意义语义空缺

1.汉英中对隐喻的界定

在汉语中,隐喻“是以一个异质而同值的语词置换在常规词序中应该出现的语词。”“是根据联想,抓住不同事物的相似之点,用另一事物来描绘所要表现的事物。”而在西方,Edward P.J.Corbett 将隐喻界定为"as an implied comparison between two things of unlike nature that yet have something in common"。 而J.A.Cuddon 将隐喻界定为"A figure of speech in which one thing is described in terms of another."。由此可见,汉英隐喻都是在找相似之处并用另一个事物来表达。这也就意味着汉英语言的使用者都有使用隐喻这种修辞的需要。说明隐喻是一种源于人类隐喻思维的一种共性。

2.动植物词汇的隐喻

动植物构成大自然的主体(人本身也是高级动物。我们在日常的隐喻使用中也经常把一个事物比作是人,所以本

文所谈到的隐喻也涉及拟人的修辞手法),是人类生活和语言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由于人类有隐喻思维的概念,所以即使语言不同,但是在用动植物词汇进行隐喻的语言里却有一些重合,当然更多的是喻义的空缺。以下从几个方面看汉英语言中的隐喻的同异。

1)从外貌形态上看动植物词汇的喻义

这一类的动植物词汇的喻义在汉英语言中一般相近的意思较多。因为主要是从动植物的外貌、大小、重量、颜色等方面产生喻义,所以由于动植物本身在不同的国家中的差异并不大,很多的喻义都是对应的。比如动物类的,as black as a crow (黑如乌鸦),as light as a feather (轻如鸿毛)。植物方面的词汇多从颜色和形状方面出发,比如豆(bean)在汉英语中都可以指豆状的物体;芝麻(sesame)则比喻成细小的事物,玫瑰(rose)用于比喻红色的事物,百合(lily)用于比喻白色的事物等。还有些动物的长相也被用于比喻,比如马脸(horse-faced)在汉英语中比喻长脸是差不多的,花(flower)在汉英语中都可以比较美丽的事物。 但是差异也存在,主要就是一些语义空缺,1)外形空缺,如weasel-faced(黃鼠狼脸)比喻瘦长的脸这在汉语里是空缺的。2)颜色和色调上的空缺,青松、红梅、艳若桃李,青葱玉手这些植物和颜色的关联在汉语里很常见,但是在英语的颜色上是空缺的。同样,lemon(柠檬黄),carrot(红头发的人)在汉语里也是空缺的。3)引申意义空缺,有些动物的外貌隐喻意义显示出明显的思维差异,甚至是审美差异。比如在英文中owlish是形容一个人的长相严肃,peach 形容一个人长的漂亮;汉语则里不会把一个人的长相和某种动物联系起来以表达某种性格特征,而只是把动物的某种性格提取出来进行引申,比如下面所谈到的性格喻义。

2)从个性上看动植物词汇的喻义

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个性特征,比如孔雀有炫耀羽毛的爱好,而且它的羽毛确实很美丽,在汉语里看来孔雀的个性是没问题的,看到它还有大吉大利的感觉,再配上"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的动人场景,孔雀在中国文化里的美可能仅次于凤凰之后。但是在西方人的眼里,它却是"骄傲"、"虚荣"的代名词。至于象龙、凤、狗、乌龟等它们在中西方喻义方面的差异在很多分析中西文化差异的书中都有了很好的论述,故不再老生常谈了。而植物方面,首先中国传统文化里赋予植物的性格比英语里要多,而且同一植物被赋予的含义也比英语要多。所以很多在中文里可以找到性格的植物在英语里是空缺的,比如傲雪寒梅,“牡丹,花之富贵者也”,“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宋·周敦颐《爱莲说》),“红杏出墙”。这类中文如果直译就很难保证其含义的正确性,只能加以意译。同样,在英语中也有各种有个性的植物,比如oak(橡树)象征坚贞,lily(百合)象征高雅,nut,指代怪人和疯子。虽然有很多不同的地方,但是汉英语仍然有些动植物词语的性格含义在某些方面是相同的,比如猪的贪吃懒惰,狐狸的狡猾,狼的残忍贪婪,黄鼠狼的狡猾等等。总之,在性格方面,动植物词汇的喻义和引申意义辐射范围广,它们之间有重合,但是大部分都是不同的,因此在对方的语言里存在的较大的语义空缺。在翻译中只能通过增译和意译来予以弥补。

3)从智商上看动植物词汇的喻义

可能是因为人本身认为自己是最聪明的动物,所以一般把人比作动物都是形容一个的智商较低,也就是中文里的“傻瓜、笨蛋”之类。汉语里一般都是比作植物的笨瓜,动物的猪、驴等。而在英语中“获此殊荣”的动植物较多。植物的有:apple head, potato head, pumpkin head, 动物的有:beetle head, bullhead, ox head,pigheaded,sheep head,lunkhead (lunker 大鱼)goose,donkey动物相关的有:chucklehead(chuckle 母鸡咕咕叫),lard head ( lard 猪油 ),muttonhead (mutton 羊肉)。由此可见,首先从植物上来讲,笨瓜和pumpkin(南瓜)head在汉英的隐喻意义上是相似的。动物上来说,英文里的用词就丰富的多了。如果把猪油、羊肉看成是动物类词汇的副产品,那么中文的“笨蛋”是不是能对应成"egg head"呢?很可惜,egg head 在英语里的意思却是书呆子和知识分子。当然汉英语言中也用表示聪明含义的动物,比如汉语中方言里的猴儿精,就是形容象猴子一样精明;而英语中fox(狐狸)也是表示比较聪明,但是在汉语里一般都是狐狸比较狡猾。虽然在英文里猴子还有as tricky as a monkey一说,也就是象猴子样诡计多端, 极端狡猾,但是make a monkey of (愚弄)使得猴子在英文里也可以比喻成笨人。

4)从行为方式上看动植物词汇的喻义

这类隐喻的差别并不太大。因为都是从动物日常形态出发来作隐喻。比如,as slow as a tortoise(慢如乌龟);“熊”这种动物也经常和“笨”连用,但是汉英语中都只是表示“笨拙(clumsy)”。它们硕大的身躯使得它们的行动较为缓慢。动作比较灵巧的有豹子,野兔、子。也有一些语义空缺,如身如燕,和英语里的松鼠as nimble as a squirrel象松鼠样的敏捷,甚至引申为乱开车的人。植物方面也比较相似,如开花表示繁荣兴旺,结实结果表示成熟、延续后代。

3.动植物隐喻词汇差异的来源

动植物词隐喻义的产生,其一,源于动物的外貌,生理,心理,性格,行为、习性、作用等,植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对环境的适应性及其用途等;其二,民族文化内容、文化传统和文化心理,包括神话、宗教、传说、文学、历史、艺术、语言、地理环境、风俗习惯、思维方式、伦理道德、审美情趣等。正是由于渊源众多,所以跟动植物相关的隐喻也是涉及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一般和动植物产生关联的来源,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1)动植物作为人们的宠物。所以狗在中英文里都可以作为忠实的伙伴来理解。但是感情色彩是有差异的,如汉语里的狗腿子,狗仗人势,都赋予这个"忠实的"伙伴以贬义。

2)动植物作为人们的食物。比如要理解peas and carrots 的含义,首先必须从颜色上去理解,pea 代表绿色,carrot代表红色,其次,要从烹调饮食方法上去理解,就因为西方人认为两个颜色配起来好看,所以经常把豌豆和胡萝卜丁一起配菜,故可以引申为"形影不离"的含义。记得有一部中文电影里把一对恋人比作烧饼和大葱,从隐喻的角度来说,也跟上面的peas and carrots 有异曲同工枝妙。

3)动植物作为艺术作品的角色。自古以来任何一种语言的文学作品都不乏动物角色的出现,尤其是寓言。比如狐狸和乌鸦,狐狸就被赋予了狡猾的个性。小红帽里的大灰狼让所有的听过这个故事的不同语言的小朋友都感受到这种动物的残忍和狡诈。随着影视文化事业的传播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多的动物为主角的电影动画将赋予动物一种统一的性格概念,从而弥补动植物词汇的空缺。

4.总结

汉英动植物词汇的隐喻义对比分析是个很有趣的命题,但是语义分析也是满难找准对比角度的。本文主要从字典的意义和一些常见的习语或者文学作品里的动植物含义及其喻义来进行分析。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该从词汇学的理论入手,结合修辞方法来探索出一套语义分析的体系。

参考文献:

1.何善芬,2002,《英汉语言对比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卢红梅,2006,《华夏文化与汉英翻译》。武汉大学出版社。

3.周方珠,2005,《翻译多元论》。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

4.黎学智,1998,《英语词汇逻辑记忆法》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5.汪榕培,2005,《英语词汇学高级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6.白玉清,1996,《新编汉语词典》现代出版社。

汉英词汇对比教学应用 篇4

词汇教学是英语的主要环节之一, 学生对词汇的的理解直接影响着其对语言的掌握。词汇是一种语言里所有的 (或特定范围的) 词和固定短语的总和, 也是教学的重点之一。英语和汉语的词汇虽都包含有音、形、义三大特征, 但是在意义, 用法, 搭配关系, 感情和语体色彩等方面存在差异。通过比较和归纳两种语言的词汇的异同, 对扩充词汇量, 理解词汇, 进行语言教学都有帮助。

1 汉英词汇对应的教学方法

汉语和英语词汇在形容世界客观事物, 表示日常物品、简单的概念以及吸收的外来词汇上, 基本是一一对应的, 如:猫-Cat;太阳-Sun;鼠标-Mouse;电视机-Television;闻-Smell;环境保护-Environment protection。在这类词汇的教学中, 可用直接一对一翻译法。教师可把两种词汇对应的中英文用图片、动作演示、板书或是实物展示给学生, 让学生直接了解词汇意思。此类词汇, 虽在解释词义时花费时间不多, 但是需要注意巩固学生对词汇的掌握。因此要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加强词汇掌握的检测方面。检测方法可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题目, 如听写, 通过解释写词语, 看图说词语等。此外, 在对应的词汇中, 还存在一些词汇是一对多的, 如Bus-巴士/公共汽车、store-士多/商店。在此类词汇的教学中, 就应适当处理这种一对多的情况, 确定一个主对应。而主对应的就应采用学生更易于接受的, 如上的的Bus和Store释义为巴士和士多, 和学生的母语较为接近, 更容易掌握。如学生接受能力强, 可再进一步解释这两种事物在汉语当中的另外一种说法。这种一对多的词汇, 应要求学生掌握一, 了解多, 把一对多的词汇转化成一对一词汇进行教学。

2 汉语词汇不对应的教学

由于自然环境、社会历史、思维方式、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的方面的不同, 使得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汇存在着不对应的一面。汉英词汇的不对应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 词汇搭配、引申义不同。2) 词汇空缺。3) 词汇冲突。

2.1 词汇搭配不同、引申义不同时的教学方法。

由于使用英语和汉语两种不同语言国家的社会发展轨迹不同, 在词语的搭配存在差异。如英语的“play”这个单词在汉语中就可以根据其后所搭配的名词翻译成踢 (足球) 、打 (篮球) 、弹 (钢琴) 。如一开始就用一对一的翻译方法把对应的大范围词义“玩”简单告诉学生, 将对往后的教学产生负面的影响。大多数学生受到先入为主的思想影响, 在碰到踢、打、弹这些词语的英文表达时却苦思不得其解。在此类教学当中, 应多给学生举出例子, 用表格, 树型结构图等归纳好最常用的搭配。因此, 此类词汇, 在教学当中应多给学生举例子, 让学生融会贯通, 从而能准确进行搭配。

英语和汉语当中, 还有一些词汇引申程度不同, 引申义也不同。如中国人重血缘, 讲名分, 称呼词语数量多, 使用烦杂, 相比之下, 英语的称呼词语数量少, 范围宽。如在英语中sister是姐姐和妹妹的统称, 不讲究年龄大小。这类词汇的教学应花时间给学生讲解词汇后面的文化背景, 指出相异之处, 让学生学会把词汇放在所学语言的文化背景中理解词汇。

2.2 词汇空缺

词汇空缺往往是文化现象空缺的结果。中文的一些特色词汇, 如糖葫芦, 特困生, 扶贫, 乌纱帽, 春运等, 在英文中都找不到对应的词汇表达。此时, 教师讲解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讲解这类词汇时, 应该因地制宜的给学生解释这些词意思, 可用实物对应展示, 类比, 解释社会文化现象等给学生讲解。此类词汇是学生学习的重难点, 也是学生兴趣所在。教师对此类词汇的解释引导十分重要, 要讲对, 讲透, 切忌一语带过, 蒙混过关。如讲解“乌纱帽”时, 首先可讲解乌纱帽的来历。其次对比厨师的厨师帽, 是表示官职, 官职越大, 帽子就越大。最后用列举讲解下乌纱帽的常用搭配:“戴乌纱帽”。在课堂上对此类词语背后的社会现象, 教师应注意避免个人过激的言论, 多使用正面的客观的例子。

2.3 词汇冲突

汉英词汇中, 词汇冲突的现象时常出现。词汇冲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种是指称意义相符, 蕴涵意义相异。汉语文化中, “东风”即“春天的风”, 英国报告春天消息的却是西风。东风在中国文学作品中频繁出现, 如:“东风夜放花千树”、“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等。而雪莱的《西风颂》中描写的东风确实刺骨的寒风:Biting east winds;a piercing east wind;how many winter days have I seen him, standing blue-nosed in the snow and east wind!此外, 一些颜色的词汇的蕴含意义也相异, 如红色, 在汉语国家代表的是喜庆、热情, 而在英语国家里表示的是斗争、凶残等。

另一种是指称意义和蕴涵意义相异, 如phoenix (凤凰) 在英文中的解释是mythical bird of the Arabian desert, said to live for several hundred years before burning itself and then rising born again from its ashes。而中文也有“龙凤呈祥” (Dragon and Phoenix Bringing Prosperity) , 但是这两个“凤”却在指称意义和蕴含意义上都不一样。

在教学当中, 一旦出现词汇冲突的现象, 学生的学习难度将加大。此类词汇给学生的学习, 特别是阅读方面的学习带来障碍, 教师此时就应及时帮助学生清理疏通词汇, 通过大量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词义。除此之外。还应通过对比, 指出词汇的意义或是蕴含意义的不同, 加强学生对两种语言中词汇相异的感知。可多让学生做阅读训练, 在训读段落篇章中, 猜测词汇意思, 进而掌握词汇。

3 结束语

从以上比较可知, 加强对两种语言的词汇对比研究, 将研究成果应用到教学当中是十分必要的。无论是面对英语背景学生的对外汉语教师还是英语教师, 都应加深对两种语言的掌握和比较。在比较之余, 根据学生背景梳理出适合学生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也应注意加强汉英语言的对比学习, 让学生更容易, 更清晰, 更牢固的掌握另外一种语言。在英汉对应的词汇教学中, 应讲究“精讲多练, 反复检测”的方法。而在英汉不对应的词汇教学中, 应分清不对应的种类, 注意“多讲细讲, 抓住异处”的策略。

摘要:该文通过比较汉英词汇的差异, 将词汇分为对应及不对应词汇两大类型。并在英语课堂上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授两大类型的词汇。

关键词:英汉词汇,对比,教学

参考文献

[1]萧立明.英汉比较研究与翻译[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

[2]陈芳.英汉构词法比较[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 27 (4) .

[3]许余龙.对比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

药物分析化学汉英词汇 篇5

第一章 绪论

分析化学:analytical chemistry

定性分析:qualitative analysis

定量分析:quantitative analysis

物理分析:physical analysis

物理化学分析:physico-chemical analysis

仪器分析法:instrumental analysis

流动注射分析法:flow injection analysis;fia

顺序注射分析法:sequentical injection analysis;sia

化学计量学:chemometrics

第二章 误差的分析数据处理

绝对误差:absolute error

相对误差:relative error

系统误差:systematic error

可定误差:determinate error

随机误差:accidental error

不可定误差:indeterminate error

准确度:accuracy

精确度:precision

偏差:debiation,d

平均偏差:average debiation

相对平均偏差:relative average debiation

标准偏差(标准差):standerd deviation;s

相对平均偏差:relatibe standard deviation;rsd

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误差传递:propagation of error

有效数字:significant figure

置信水平:confidence level

显著性水平:level of significance

合并标准偏差(组合标准差):pooled standard debiation

舍弃商:rejection quotient ;q

化学定量分析

第三章 滴定分析概论

滴定分析法:titrametric analysis

滴定:titration

容量分析法:volumetric analysis

化学计量点:stoichiometric point

等当点:equivalent point

电荷平衡:charge balance

电荷平衡式:charge balance equation

质量平衡:mass balance

物料平衡:material balance

质量平衡式:mass balance equation

第四章 酸碱滴定法

酸碱滴定法:acid-base titrations

质子自递反应:autoprotolysis reaction

质子自递常数:autoprotolysis constant

质子条件式:proton balance equation

酸碱指示剂:acid-base indicator

指示剂常数:indicator constant

变色范围:colour change interval

混合指示剂:mixed indicator

双指示剂滴定法:double indicator titration

第五章 非水滴定法

非水滴定法:nonaqueous titrations

质子溶剂:protonic solvent

酸性溶剂:acid solvent

碱性溶剂:basic solvent

两性溶剂:amphototeric solvent

无质子溶剂:aprotic solvent

均化效应:differentiating effect

区分性溶剂:differentiating solvent

离子化:ionization

离解:dissociation

结晶紫:crystal violet

萘酚苯甲醇: α-naphthalphenol benzyl alcohol

奎哪啶红:quinadinered

百里酚蓝:thymol blue

偶氮紫:azo violet

溴酚蓝:bromophenol blue

第六章 配位滴定法

配位滴定法:compleximetry

乙二胺四乙酸:ethylenediamine tetraacetic acid,edta

螯合物:chelate compound

金属指示剂:metal lochrome indcator

第七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

氧化还原滴定法:oxidation-reduction titration

碘量法:iodimetry

溴量法:bromimetry ]

溴量法:bromine method

铈量法:cerimetry

高锰酸钾法:potassium permanganate method

条件电位:conditional potential

溴酸钾法:potassium bromate method

硫酸铈法:cerium sulphate method

偏高碘酸:metaperiodic acid

高碘酸盐:periodate

亚硝酸钠法:sodium nitrite method

重氮化反应:diazotization reaction

重氮化滴定法:diazotization titration

亚硝基化反应:nitrozation reaction

亚硝基化滴定法:nitrozation titration

外指示剂:external indicator

外指示剂:outside indicator

重铬酸钾法:potassium dichromate method

第八章 沉淀滴定法

沉淀滴定法:precipitation titration

容量滴定法:volumetric precipitation method

银量法:argentometric method

第九章 重量分析法

重量分析法:gravimetric analysis

挥发法:volatilization method

引湿水(湿存水):water of hydroscopicity

包埋(藏)水:occluded water

吸入水:water of imbibition

结晶水:water of crystallization

组成水:water of composition

液-液萃取法:liquid-liquid extration

溶剂萃取法:solvent extration

反萃取:counter extraction

分配系数:partition coefficient

分配比:distribution ratio

离子对(离子缔合物):ion pair

沉淀形式:precipitation forms

称量形式:weighing forms

《分析化学》下册

仪器分析 概述

物理分析:physical analysis

物理化学分析:physicochemical analysis

仪器分析:instrumental analysis

第十章 电位法及永停滴定法

电化学分析:electrochemical analysis

电解法:electrolytic analysis method

电重量法:electtogravimetry

库仑法:coulometry

库仑滴定法:coulometric titration

电导法:conductometry

电导分析法:conductometric analysis

电导滴定法:conductometric titration

电位法:potentiometry

直接电位法:dirext potentiometry

电位滴定法:potentiometric titration

伏安法:voltammetry

极谱法:polarography

溶出法:stripping method

电流滴定法:amperometric titration

化学双电层:chemical double layer

相界电位:phase boundary potential

金属电极电位:electrode potential

化学电池:chemical cell

液接界面:liquid junction boundary

原电池:galvanic cell

电解池:electrolytic cell

负极:cathrode

正极:anode

电池电动势:eletromotive force

指示电极:indicator electrode

参比电极:reference electroade

标准氢电极:standard hydrogen electrode

一级参比电极:primary reference electrode

饱和甘汞电极:standard calomel electrode

银-氯化银电极:silver silver-chloride electrode

液接界面:liquid junction boundary

不对称电位:asymmetry potential

表观ph值:apparent ph

复合ph电极:combination ph electrode

离子选择电极:ion selective electrode

敏感器:sensor

晶体电极:crystalline electrodes

均相膜电极:homogeneous membrance electrodes

非均相膜电极:heterog eneous membrance electrodes

非晶体电极:non- crystalline electrodes

刚性基质电极:rigid matrix electrode

流流体载动电极:electrode with a mobile carrier

气敏电极:gas sensing electrodes

酶电极:enzyme electrodes

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

离子选择场效应管:isfet

总离子强度调节缓冲剂:total ion strength adjustment buffer,tisab

永停滴定法:dead-stop titration

双电流滴定法(双安培滴定法):double amperometric titration

第十一章 光谱分析法概论

普朗克常数:plank constant

电磁波谱:electromagnetic spectrum

光谱:spectrum

光谱分析法:spectroscopic analysis

原子发射光谱法:atomic emission spectroscopy

质量谱:mass spectrum

质谱法:mass spectroscopy,ms

第十二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ltraviolet and visible spectrophotometry;uv-vis

肩峰:shoulder peak

末端吸收:end absorbtion

生色团:chromophore

助色团:auxochrome

红移:red shift

长移:bathochromic shift

短移:hypsochromic shift

蓝(紫)移:blue shift

增色效应(浓色效应):hyperchromic effect

减色效应(淡色效应):hypochromic effect

强带:strong band

弱带:weak band

吸收带:absorption band

透光率:transmitance,t

吸光度:absorbance

谱带宽度:band width

杂散光:stray light

噪声:noise

暗噪声:dark noise

散粒噪声:signal shot noise

闪耀光栅:blazed grating

全息光栅:holographic graaing

光二极管阵列检测器:photodiode array detector

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 squares method ,pls

褶合光谱法:convolution spectrometry

褶合变换:convolution transform,ct

离散小波变换:wavelet transform,wt

多尺度细化分析:multiscale analysis

供电子取代基:electron donating group

吸电子取代基:electron with-drawing group

第十三章 荧光分析法

荧光:fluorescence

荧光分析法:fluorometry

x-射线荧光分析法:x-ray fulorometry

原子荧光分析法:atomic fluorometry

分子荧光分析法:molecular fluorometry

振动弛豫:vibrational relexation

内转换:internal conversion

外转换:external conversion

体系间跨越:intersystem crossing

激发光谱:excitation spectrum

荧光光谱:fluorescence spectrum

斯托克斯位移:stokes shift

荧光寿命:fluorescence life time

荧光效率:fluorescence efficiency

荧光量子产率:fluorescence quantum yield

荧光熄灭法:fluorescence quemching method

散射光:scattering light

瑞利光:reyleith scanttering light

拉曼光:raman scattering light

第十四章 红外分光光度法

红外线:infrared ray,ir

中红外吸收光谱:mid-infrared absorption spectrum,mid-ir

远红外光谱:far-ir

微波谱:microwave spectrum,mv

红外吸收光谱法:infrared spectroscopy

红外分光光度法:infrared spectrophotometry

振动形式:mode of vibration

伸缩振动:stretching vibration

对称伸缩振动:symmetrical stretching vibration

不对称伸缩振动:asymmetrical stretching vibration

弯曲振动:bending vibration

变形振动:formation vibration

面内弯曲振动:in-plane bending vibration,β

剪式振动:scissoring vibration,δ

面内摇摆振动:rocking vibration,ρ

面外弯曲振动:out-of-plane bending vibration,γ

面外摇摆振动:wagging vibration,ω

蜷曲振动:twisting vibration ,τ

对称变形振动:symmetrical deformation vibration ,δs

不对称变形振动:asymmetrical deformation vibration, δas

特征吸收峰:charateristic avsorption band

特征频率:characteristic frequency

相关吸收峰:correlation absorption band

杂化影响:hybridization affect

环大小效应:ring size effect

吸收峰的强度:intensity of absorption band

环折叠振动:ring prckering vibration

第十五章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原子光谱法:atomic spectroscopy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photometry,aas

汉英术语构成方式对比 篇6

引言

随着新事物和复杂概念不断产生,新的术语也不断地产生。“在从屈折语向孤立语过渡方面,英语比其他任何一种欧洲语言都更接近汉语”[1]。因此,汉英两种语言在术语构词方面必然存在着某些共性。汉英术语不仅相互借词频繁,而且其各自构成新词的方式与手段表现出过去前所未有的一致性。术语的结构类型主要有词级术语和(短)语级术语,术语构成方式是术语构成材料按词或语的规律构造新术语的方式方法。比较汉英术语构成方式可知,二者存有共性,其构成方式可分为术语的语义构成方式、形态构成方式、句法构成方式、形态—句法构成方式等[2]。据更通常的划分法,术语构成方式主要可细化为派生法、合成法、缩略法、转化法等,依此可展开汉英术语构成的对比。

一 派生法对比

派生法,或称词缀法,指词缀与词根结合构成新术语的方法。派生法是常用的术语构成方式,按词缀的位置,汉语有前缀和后缀,英语有前缀、中缀和后缀。汉语词缀比英语少,独立性词根很多。

1.前缀对比

位于词根前的词缀叫前缀。一般说来,前缀只改变词义,不改变词类。由于其强大的附着力,与大量的词根组合可以产生无数表达新概念的术语。据统计,汉语字缀数量不超过100 个,包括新兴字缀(如“非”“准”等)和类字缀(如“半”“好”等)。汉语前缀有本族前缀和外来前缀,这些字缀原先多为自由词素,因受日语借词或翻译影响,逐渐演变为前缀。常见的前缀如:

超:超级、超声波等,相当于英语前缀over-、supra-、super-、sur-、ultra-、extra-等,如:超负荷(overload)、超空化螺旋桨(super-cavitating propeller)等。

电:电报、电池、电灯、电信等,相当于英语前缀tele-、elec-等,如:电报式言语(telegraphic)、电极(electrode)等。

反:反对数、反函数、反正切、反粒子、反作用、反时针、反散射等,相当于英语前缀anti-、un-、counter-、re-、dis-等,如:反气旋(anticyclone)等。

泛:泛太平洋、泛现代主义、泛殖民主义等,相当于英语前缀pan-、over-等,如:泛性论(pansexualism)等。

非:非参数检验、非正式群体、非条件反射等,相当于英语前缀non-、un-、ir-、in-、de-等,如;非言语学习 (nonverbal learning)、非地带性(azonality)等。

副:副业、副本、副刊、副产品、副作用等,相当于英语前缀vice-、under-、sub-、by-、para-等,如:副交感神经系统(parasympathetic nervous system)等。

抗:抗毒素、抗碱性等,源于英语前缀anti-等,如:抗滑桩(spud for antislip)、抗谐鸣边(antisinging edge)等。

外:外族、外交、外皮层、外大气层、外太空生物学等,当于英语前缀exo-等,如外逸层(exosphere)、外向型城市化(exo-urbanization)等。

微:微米、微法拉、微电机、微量元素、微观世界、微型计算机等,相当于英语前缀micr(o)-等,如:微电极(microelectrode)、微型底栖植物(microbenthos)等。

伪:伪政府、伪民主、伪科学等,相当于英语前缀pseudo-等,如:伪彩色(pseudocolor)、伪多边形(pseudo polygon)等。

无:无性别、无中心、无神论、无条件等,相当于英语前缀a-、ex-、dis-、an-、non-、un-等,如:无光带(aphotic zone)、无毒赤潮(non-toxic red tide)等。

准:准学者、准艺术、准所有权、准军事部队等。相当于英语前缀quasi-、para-等,如:准地转流(quasigeostrophic current,quasi-geostrophic flow)等。

就总的形态特征而言,英语的词缀比汉语丰富,运用范围也更广。派生法是英语构词能力最强的一种构词法,是其扩充词汇的最主要方法,它所构成的术语量最大。如:

anti-:anticoagulate(抑制液体凝固的)、antifreeze(抗冻剂)、antibiotic(抗生素)等。

de-:deacidify(使酸化)、decentralize(分散)、deindividuation(去个体化)、depolarization(去极化)、denationalize(剥夺国籍)、desegregate(取消种族隔离)等。

mini-:minibus(小型巴士)、miniature(缩景)、minicourse(短期培训)等。

super-:superego(超我)、super-model(超级模特)、supernormal child (超常儿童)、supersoniccontrolled automatic(超声波控制自动门)等。

un-:unkind (不友善)、unleash (使自由)、unsteady cavities (不定常空泡)、unconscious inference(无意识推理)等。

2.后缀对比

位于词根后的词缀叫后缀。后缀不仅改变词义,且改变词类。相对而言,汉语后缀比前缀丰富,多数是名词性的,表人后缀的比重相当大;新后缀出现的势头强过英语。如:

度:强度、硬度、隶属度等,相当于英语后缀-th、-ty、-ity、-ation、-osity、-ness、-sion 等,如:灵 敏度(sensitivity)、饱和度(saturation)、补偿深度(compensation depth)等。

化:量化、异化、标准化、虚拟化、现代化、国际化等,相当于英语后缀-en、-fy、-iz、-tion 等,如:淡化(desalination)等。

派:学派、宗派、党派、印象派、苏格拉底学派等,相当于英语后缀-ism 或名词school、group、faction 等,如:奥地利学派(Austrian school)等。

性:良性、慢性、科学性等,相当于英语后缀-y、-ism、-ance、-hood、-ness 等,如:韧性(toughness)、柔韧性(flexibility)等。

炎:胃炎、肾炎、动脉炎、阑尾炎、关节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等,相当于英语后缀-itis 等,如:扁桃体炎(tonsillitis)、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等。

主义:利己主义、浪漫主义、保守主义等,相当于英语后缀-cy、-es、-ism 等,如:理想主义(rationalism)、联想主义(associationism)等。

汉语后缀与英语后缀可以形成一一对应,有时一个对多个,如“性”对-y、-ism、-ance、-hood、-ness等;有时则要译成不同的词,如“院”对hospital、parliament 等。这样就形成了汉英语后缀丰富的交叉对应关系,如汉语后缀“手”与英语后缀-er、-or、-ant、-ary 具有对应关系,而英语后缀-ee、-er、-ant、-ary、-eer、-en、-ist、-iant 与汉语后缀“家”“师”“者”“器”等有交叉对应关系。

而英语后缀既具词语的表义作用,又具词语的语法作用。构成名词、形容词的后缀有:

-a:复数后缀,表动物类别,如camivora(食肉动物类)、insecta(昆虫类)等;又作单数后缀,见于各类名词,如Asia(亚洲)、idea(观念)、rotunda(圆形建筑物)等。

-aceae:表复数,用于生物学名词,表植物科别,如linaceae(亚麻科)、liliaceae(百合科)、musaceae(芭蕉科)、rosaceae(蔷薇科)等。

-ae:复数后缀,用于科学术语,与单数后缀-a相对应,如camera—camerae(照相机)、formula—formulae(公式)等;表动植物类别,如algae(藻类)、coniferae(松柏类)等。

-age:表集合名词,如percentage(百分比)等;表场合或地点,如cottage(村舍)、passage(通道)等;表费用,如cartage(车运费)、porterage(搬运费)等。

-ia:表疾病,如insomnia(失眠症)等;表动植物及其类别,如mammalia(哺乳动物类)、reptilia(爬虫类)等;表抽象名词与集体名词,如militia(民兵)、utopia(乌托邦)等;与单数后缀-ium 相对应的复数后缀,如bacteria(细菌)、media(媒介)等。

-iasis:表疾病,如siriasis(中暑)、tyriasis(毛发脱落)等。

-ics:表学科,如bionics(仿生学)、electronics(电子学)、mnemonics(记忆术)、physics(物理学)、submarine tectonics(海底构造学)等。

-igo:表疾病,如lentigo(雀斑)、vertigo(眩晕)等。

-ism:表主义,如colonialism(殖民主义)等;表宗教,如buddhism(佛教)等;表示……学、……术、……法,如atheism(无神论)、hypnotism(催眠术)等;表疾病,如alcoholism(酒精中毒症)等;表现象,如polymorphism(多态现象)等。

-itis:表炎症,如appendicititis(阑尾炎)、arthritis(关节炎)等。

-one:表化学名称及其他,如ozone(臭氧)、trombone(长号)等。

-osis:表医学或疾病名称,如anxiety neurosis(焦虑性神经症)、diagnosis(诊断)、tuberculoslosis(结核病)等。

-um:表地点或化学元素,如aluminum(铝)、asylum(避难所)、forum(论坛)、museum(博物馆)、petroleum(石油)。

-yer:表人,如bowyer(射手)、lawyer(律师)、sawyer(锯木匠)等。

二 合成法对比

合成法,指将两个及以上的词按序合成新术语的构成方式,各构成成分之间可以连字符相连,也可直接拼写。合成法是现代汉语最重要的术语构成手段。汉语词汇除单纯词和部分派生词外,多半是合成词,多于英语,因为汉语的词根多于英语。英语主要是靠词缀构词,汉语主要依靠独立词根合成词。汉英合成术语共同的构成类型为名词性合成术语、形容词性合成术语、动词性合成术语。以第一类为多。英语的合成术语主要从词性角度划分,如名词性合成术语、形容词性合成术语等。根据各词素间语义逻辑关系,汉语合成术语有联合式、偏正式、动宾式、主谓式、补充式等五类[3]。

1.名词性合成术语对比

汉英名词性合成术语均含偏正、主谓、动宾等类型,如:

偏正型:气功、field-work(野外调查)、piano keys(钢琴键)等;

主谓型:风暴、脉搏、色弱(color weakness)、信息储存(information storage)等;

动宾型:司机、管家、push-button (按钮)、drinking-water(饮用水)等;

但汉语还有联合型和补充型,如:

联合型:途径、价值、国家、言语(speech)、依从(compliance)等;

补充型:枪支、人口、残疾等;

英语的正偏型、谓主型、宾动型、动补型、介宾型、介动型也为汉语所无,如:

正偏型:court martial(军事法庭)、secretary general(总书记)等;

谓主型:flashlight(手电筒)、watchdog(把关定时器,俗称看门狗)等;

宾动型:birth-control(节育)、haircut(理发)、housebreaker(入室抢劫者)等;

动补型:feedback(反馈)、take-off(起飞)、turnover(营业额)等;

介宾型:over constancy(超常性)、overcoat(大衣)、underground(地道)等;

介动型:by-product(副产品)、income(收入)、outbreak(爆发)等;

2.动词性合成术语对比

相对而言,动词性合成术语较少,汉英动词性合成术语均含主谓型、动宾型、偏正型。其中英语的主谓型或动宾型中的动词变为分词形式,被语法化,即名词化了,但整个术语内部结构仍是主谓结构或动宾结构;偏正型汉语与英译术语均一致。如:

主谓型:多对一、边缘匹配、coral bleaching(珊瑚白化)、air lifting(气举)等;

动宾型:排序、存档、采样、annealing algorithm(退火算法)、floating pile(打桩)等;偏正型:隐含属性(hidden attribute)、在线查询(on-line query)等。

此外,英语还有宾动型(brainwash〈洗脑〉、gatecrash〈未经邀请擅自进入〉等)、补动型(uphold〈举起〉、whitewash〈粉刷〉等)、介宾型(overlap〈重叠〉、underline〈在下面划线〉等);汉语还有联合型(败坏、节制、联合、凝滞、抗拒(resistance)等)、补充型(“截止”等)。

三 缩略法对比

缩略法,指将较长的术语按规则简化压缩的构成方法。语言最主要的社会功能即传递信息。信息传递的第一个要求是准确无误,第二个要求是省时省力,合起来可以称为效率原则。对于语言来说,最理想的效果是在保证准确的前提下,用最经济的手段达到交际的目的[4]。因此,术语缩略是现代术语发展的趋势,汉英术语缩略法主要有提字(母)缩略法和合字(母)缩略法;此外,还有汉语的数字缩略法和英语的逆构法两种特殊缩略法。

1.提字(母) 缩略法

提字(母)缩略法,指从原有术语中提取字(母)的术语构成法。汉语是提取汉字,英语则是提取字母。

汉语提字缩略法,指从语级术语中提取一个以上关键字组成新术语的方法。汉字能单独表意,多数能增减拆拼,因此缩略能力强。据形态结构划分,主要有七种方法:

(1)从两个双音节词组成的术语中提取每个词的首字,如:科学技术→科技、义务演出→义演、地下铁路→地铁、动画漫画→动漫。

(2)从两个双音节词组成的术语中分别提取第一个字和最后一个字,如:空中小姐→空姐、机器翻译→机译、高等学校→高校。

(3)从两个双音节词组成的术语中分别提取尾字与首字,如:摆脱贫困→脱贫、确定编制→定编、电影评论→影评。

(4)从两个双音节词组成的术语中提取每个双音节的最后一个字,如:录音录像→音像、教师学生→师生。

(5)从一个双音节词与一个多音节词组成的术语中提取每个词的首字,如:减少排放量→减排、世界博览会→世博。

(6)提取一个双音节词的首字和一个三音节词的尾字,如:微型计算机→微机。

(7)从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多音节词组成的术语中提取两个或三个有代表性的字,如:广州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入世、计划生育委员会→计生委。

英语提字母缩略法,指从词级术语中提取字母构成新术语的构成方法。主要有六种方法。

(1)提取第一或前几个音节字母,是最常见的提取字母缩略法。如:Identification→ID(身份证)、tuberculosis→TB(肺结核)。该类缩略法常见几种特殊情况,或改变单词的拼写,如bicycle →bike、business→biz 等;或在提取形式后给词尾加上-y、-ie、-o,如ammunition→ammo(军火);或在所提取的首个音节或该词的头尾之后加上句点,如company→Co.(公司)、Incorporated →Inc.(股份有限公司)等。

(2)提取最后一两个音节字母,如:omnibus→bus(公汽)、telephone→phone(电话)等。

(3)提取中间的一个音节字母,该类较少,如:influenza→flu(流感)、refrigerator →fridge(电冰箱)等。

(4)提取首字母,该类很少,如:page→p(页)、resistance→R(电阻)等。

(5)提取首尾字母,并加上句点,如:doctor→Dr.(医生、博士)、foot →ft.(英尺)、saint →St.(圣)等。

(6)提取首字母及其他字母,如:limited→Ltd.(有限的)、pipeline→PL(管路、管道)。

2.合字(母) 缩略法

合字(母)缩略法,通称拼缀法,指提取原有术语中两个词的首部或尾部的字(母)构成新术语的缩略法,分汉语合字缩略法和英语合字母缩略法。

汉语合字缩略法是对原有术语中两个并列的双音节词进行合并,并掉相同的字,组成一个三音节词。可分为两种:

(1)合并相同的首字,如:海内和海外→海内外、师兄师弟→师兄弟。

(2)合并相同的尾字,如:中档和高档→中高档、企业和事业→企事业。

英语合字母缩略语种类较多,大致可分为七种:

(1)提取首词首字母,如:permanent wave →perm(烫发),popularmusic→pop(流行音乐)。

(2)提取各词首字母,即提取语级术语中各词的首字母,又分为首字母缩略词法和首字母拼音法。

首字母缩略法,指由各词的首字母构成术语,一般大写,按各字母分别发音,如: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人工智能)、digital video disc→DVD、atmosphere brown cloud→ABC(棕色云层)、consumer price index→CPI(消费价格指数)、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等。缩略语有时也呈现为小写,给人已成普通词汇的感觉,如:Radio Detection and Ranging →radar(雷 达)、Sound Navigation and Ranging→sonar(声吶)等。

首字母拼音法,与首字母缩略法基本相同,只是缩成的词按英语拼读规则拼读,若广为使用,也可采用小写形式,只有用作专名时才保留首字母大写,如:bulletin board system →BBS(网上论坛)、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NATO(北大西洋公约组织)、Organization of Petroleum Exporting →OPEC(石油输出国组织)。该类还可在首字母与首字母之间加斜杠,如Bank Draft→B/D(银行汇票)、letter of credit→L/C(信用证)等。

(3)提取第一个词的首部和第二个词的尾部,合为术语。这是较常用的一种方式。如:boat hotel→Botel(汽艇游客旅馆)、transfer resistor→transistor(晶体管)等。

(4)提取第一个词原形及第二个词的尾部,合为术语,如:lunar astronaut→Lunarnaut(登月宇航员)、slim gymnastics→slimnastics(减肥操)。

(5)提取第一个词的首部及第二词原形,合为术语,如:Medical care →Medicare(医疗保险)、Hbomb(氢弹)、Victory over Japan Day→V-J Day(战胜日本纪念日)等。

(6)提取第一个和第二个词的首部,合为术语,如:communication satellite→Comsat(通信卫星)、Science fiction→sci-fi(科幻小说)等。该类还可在提取第一个和第二个词的首部后加上句点,如:minimum premi-um→min.prem.(最低保险费)。

(7)提取第一个词的尾部及第二个词的原形,合为术语,如web log→blog(博客)等。

3.特殊缩略法

汉英语除共同的缩略法外,汉语还有数字缩略法,英语还有逆构法。

汉语数字缩略法,指先用数字概括语级术语中并列成分的项数,再附上其各并列成分中的某一两个共用字或能概括并列成分性质的词的缩略方法。这是汉语独具特色的构词法,英语偶用,不及汉语。具体有五种:

(1)数字+首字:包修、包换、包退→三包;废水、废渣、废气→三废。

(2)数字+尾字: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四化。

(3)数字+中间字:吃粮靠返销、生产靠贷款、生活靠救济→三靠。

(4)数字+能抽象地概括并列项目共同属性的字:旱灾、涝灾、碱地→三害。

(5)数字+英文原词首字母:K.K.K(英语Ku、Klux、Klan 的缩略词)→三K 党。

英语逆构法,指删除原术语中假设的词缀而构成新词的缩略法。它逆向而行,多数由假想的以-tion、-sion、-er、-or 等为结尾的名词逆构而来,常由名词逆构出动词,由形容词逆构出名词或动词。如:

attrit(消耗,削弱)←attrition(磨损);

advect(用平流输送)←advection(水平对流);

bulldoze(推平)←bulldozer(推土机)。

四 转化法对比

转化法,指术语由某一词类或意义转用为另一词类或意义,分转形法和转义法。

1.转形法对比

转形法,即词类转化法,指将术语的词类转化为另一词类的方法,是汉英语特别能产的构词法,因词类分工不严汉语比英语更能产。英语的转形术语真正发生词类转化,而汉语则多为兼类。汉英语词类转化法有:动名转化、名动转化、形动转化、形名转化等,其中名动转化或动名转化最能产。

名动转化,指名词转化为动词,英汉语均可名动转化。如:

帮:本是名词,指物体两边或四周的构成部分,引申为动词“帮助”,用作心理学术语;

label:本为名词,意为“标签(牌、志、记、号)”,引申为动词,意为“标注;标明”,用作地理学术语;

output:名词,意为“产量”,转为动词,意为“输出,生产”。

动名转化,指动词转化为名词,是最常见的词类转化,英汉语均可名动转化。如:

主管、领航、coach、guide:表行动或行为的动词转化为表行为的主体;

垄断:本为动词,指把持和独占,转为名词,可作定语,如“垄断寡头”等。

2.转义法对比

转义法,指将生活词汇转用为术语的方法。生活词汇是语言的共核,简短易记,通过转义法可常用作某领域的术语,英汉语均可名动转化。如:

击中:生活行为转为心理学术语;

疲劳:生活用词转为心理学和材料科学术语;

break:普通词“破裂”转为舞蹈术语“霹雳舞”。

五 结语

汉英术语构成方式既有共性,也有特性,术语构成材料均按词或语的规律构造新的术语。汉英(以英语为例)术语派生法是常用的术语构成方式,其中汉语词缀比英语少,独立性词根很多。而两个及以上的词按序合成新术语的构成术语的合成法方面,英语的合成术语主要从词性角度划分,如名词性合成术语、形容词性合成术语等;根据各词素间语义逻辑关系,汉语合成术语有联合式、偏正式、动宾式、主谓式、补充式等五类,且汉语合成术语的比例要大于英语。汉英术语缩略法主要有提字(母)缩略法和合字(母)缩略法,汉语还有数字缩略法,英语则有逆构法。至于转化法,汉英语均有转形法和转义法。

[1]Leech G.英语语法的过去、现在与将来[J].蓝纯,译.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2):1.

[2]吴丽坤.俄罗斯术语学探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3]杜厚文.科学术语的构成方法[C]//刘青.中国术语学研究与探索.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211-225.

《汉英口腔医学词汇》 篇7

《汉英口腔医学词汇》一书由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赵信义、司徒镇强教授编著。该书收集了口腔医学各分支学科及相关学科的词语两万三千余条, 内容丰富, 有很强的实用性, 可作为医学院校师生, 临床医务工作者和医疗卫生科研人员在学术交流及论文撰写过程中的工具书。

该书由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 定价:45元, 需购以上图书者请直接汇款至: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实用口腔医学杂志》编辑部 收, 邮编:710032 电 话:029-83224470 (传真) /84776213 E-mail:j-pr-s@fmmu.edu.cn

汉英思维对比与汉英语言差异 篇8

1 汉英思维的差异

每一语言的产生都是本语言民族在认识自然、征服自然的过程中与自然的互动中产生的,也产生了各民族的处世哲学。而这些处世哲学既是思维的表现,也塑造着思维,与各民族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主客观因素是分不开的。由于中国和西方的哲学思想的差异性,汉英语语言说话者存在着整体思维与个体思维、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主体性思维与客体性思维、外向性思维与内敛性思维以及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等差异。

1.1 整体思维与个体思维

中国人强调整体,强调天人合一。西方人则强调个体,强调人人平等。在构词上,汉语就体现了这种整体观。汉语中有许多形声字,从形旁就可以看出哪些词和哪些词属于哪一类。比如:江、河、湖、海、洋,从形旁可以看出这几个字都和水相关。再如:杨树、桃树、枣树等等。且汉语中存在大量的四字结构。相反,英语中就没有这样的整体性体现,如:river,lake,ocean等词从字面上根本看不出彼此有什么联系。当然,英语在构词的过程中也有词根及词缀的相同部分,但还不能将其上升到类的高度而当成一个整体。considerable,lovable,capable等词都有-able后缀,而attach,attaching,attached,attachment等词有共同的词根,但它们顶多是一个词族,而不是上位词,不能体现整体观。在句法层面,汉语注重骈句,而英语注重散句。在文化上,中国人经常会问起收入、年龄等这些西方人觉得是隐私的问题,也不能不归结为中国人整体观念比较强,总是把对方看成整体的一部分。

在家庭内部,中国人长幼有序、辈分分明,不容僭越。在中国旁系同辈的称呼有堂兄弟(妹)、表兄弟(妹),而英语就只有cousin一个词。汉语中的舅舅、叔叔、伯伯等称呼在英语中也就一个词uncle。汉语中许多称呼会往亲缘关系上靠,如:解放军叔叔、警察叔叔等,说明在中国宗族、种族的整体观念极强。英语中可以直呼长辈的名字,因为西方人认为个体是平等的。

还有一个不得不引起我们注意的是汉英两种语言在时间、地点的排序。“汉语往往是从大到小,而英语是从小到大,而且时间状语还可以在句末”。[2]如:

1)去年的这个时候,我在美国学习。

2)I was studying in America this time last year.

汉语先从大的时间、地点说起,使听者有一个大致的、整体的概念,而英语则是先落实最具体的,然后才是大的范围的时间、地点。

1.2 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

汉语在哲学上重悟性思维,而英语重理性思维。中国人思维方式受到了儒家、道家以及中国佛教的影响。中国人重悟性,说话者往往不明说事情而是让听话者从话语及说话者的神情、语气以及所处的环境来理解说话者要传达的意思。汉语中大量的歇后语就是悟性思维的一个很好的例证。中文武侠小说中的武功秘笈和有关禅宗的书中存在大量需要用悟性来理解的语句。日常生活中也存在大量诸如敲山震虎、指桑骂槐的词。英语的哲学背景是亚里士多德的形式逻辑以及后来弥漫于欧洲的理性主义。英语是一个形足型语言,听话者可以通过形来理性推理说话者要表达的意思。英语各句子成分之间的逻辑关系主要靠语法结构和逻辑连词的使用来体现。如:

3)他明天不来,我就回家。

4)If he doesn’t come tomorrow,I will go home.

在汉语中,这种假设关系可以根据语境来领悟,没必要非得要用关联词。当然“如果”也可以添进去,但是它的位置较英语灵活:“如果他明天不来”,也可以说成“他明天如果不来”。在有些语境中,汉语某些句子加入所谓关联词后,反而不自然。如:

5)When I was thirteen,I wrote a book.

5)在汉语中如果说成“当我十三岁的时候,我写了一本书”意思是清晰的,但不自然,中国人更偏向于说,“十三岁那年,我写了一本书”。

在英语中,主谓语不可缺,然而汉语中存在大量的无主句,如:

6)It is raining.

7)下雨了。

如果在“下雨了”前加个主语“天”当然可以说得通,但是直接说下雨了更符合中国人的说话习惯。但英语中的it却不能省掉,尽管它没有实在意义,但是它的语法功能不可或缺。

1.3 主体性思维与客体性思维

“悟性的特点是参与意识,理性的特点是距离意识。……主张参与的必然强调主体意识,以‘人’为出发点。主张理性的西方哲学其前提是保持物我之间的距离,只有隔开了距离,才能对对象进行冷静的剖析。”[3]358-360中国传统思维是把主体自身作为宇宙的中心,认知了自身,也就掌握了认识宇宙的规律;而在英语民族由于受形式逻辑与理性主义的影响,把人看成是事物的观察者,强调主客体分离,才能认识自然、征服自然。因此,英语中作主语的可以是人或物,甚至可以是非谓式和名词性从句。而在汉语中作主语的通常是人和表示主体的处所。如:

8)His new book hits off the American temperament with amaz⁃ing insight.

在这个句子中,做主语的是new book,而作为参与的主体he则转化成其定语。因此,在翻译成汉语的时候,必须将其转化成参与主体的主语才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9)他在新作中对美国人性格的描写可谓洞察秋毫。

再如:

10)Astonishment,apprehension,and even horror oppressed her.

在这个句中,作为参与主体的“她”在句中做了宾语。因此,该句应该翻译成:她感到心情抑郁,甚至惊恐不安。

在科技性文章中,英语更偏向于用被动语态,因为被动语态更强调的是客观的描述。同样,新闻报道中,为了体现报道的客观真实性,也会经常使用被动语态。如:it is believed that...,it is known that...,it is said that...。而在汉语中,被动语态的出现通常是因为施动者是显而易见的或者是不知道的或者说是没有必要提起的。在汉语中哪怕是主体是模糊的,也用主动语态。如:

11)人们常说:老虎不在家,猴子当大王。

这里的“人们”不是指哪个具体的人,但是在英语中通常用被动语态,将11)翻译成英语即为:

12)It is said that when the cat is away,the mice will play.

如果把11)变成被动语态,尽管意思明晰,但是不被汉语社群所接受。

1.4 外向性思维与内敛性思维

英语的客体思维和汉语的主体思维分别造成了汉语在语言上的谦虚内敛与英语的开放张扬。这主要体现在语用文化层面。如:当中国人接受别人的感谢或赞扬时,会说“哪里哪里”来推脱别人对自己的感谢与赞扬,而英语民族的国家的人会欣然接受;当赠送礼物时,中国人会说“小小礼物,不成敬意,请笑纳”,而英语国家的人则会“这是我最喜欢的、最漂亮的礼物,送给你”;而在接受礼物上,中国人往往在赠送人走之后才打开礼物,而英语国家的人则会当面打开礼物并给出适当的评价,然而这在中国人看来是不礼貌的。不仅如此,中国人为了表达对听话者的敬意,往往还会贬低自己,抬高别人。比如称自己为鄙人,自己儿子“犬子”,自己父亲“家父”,而称别人的儿子则为“令相”,别人的父亲为“令尊”等等。

1.5 形象性思维与抽象性思维

汉语是语义型语言而英语是形态型语言;汉语是音足型语言,而英语是形足型语言。在构词层面,汉语有很多象形文字,从字形上有时可以猜出大致的意思。尽管英语中的字母追根溯源也是象形的,但是发展到现在已经不具备象形表意的功能。相反,英语在构词上具有丰富的抽象成分。如“英语从形容词构成的名词,如kindness,wisdom,humility,youth,从动词形成的抽象名词,如invitation,movement,choice,arrival,assis⁃tance,discovery等,中国字典里可以说是没有一个词和它们相当的”。[4]在句法上,汉语里也有相似性的影子。如:

13)张三在教室学习。

张三只有先走进教室,然后才能学习,这个符合事件发生的逻辑顺序,也就把事件的发生形象地表达了出来。翻译成英语则没有了这种相似性。再如:

14)失业现象在西方国家很普遍。

15)Unemployment is popular in western countries.

14)、15)是对等翻译,在汉语中“失业”是一个抽象名词,将其作为修饰成分来限定现象,但在英语中却只用unemploy⁃ment。

另外,汉语中存在大量具体的、形象的词语、成语及诗句等。如:盆满钵满、土崩瓦解、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水乳交融、锅碗瓢盆、吹拉弹唱、红男绿女;“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等等。再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短短五句话就勾画出一幅羁旅荒郊图,使读者产生断肠人的那种思乡情怀。

3 汉英思维差异的原因

汉英思维的差异性与范畴化和概念化是分不开的。范畴化和概念化是由人的主观认知参与的对客观世界的概括和抽象,这一过程就会因客观环境不同和主观对环境作出的不同的侧重和选择而有所不同。[5]范畴是指人们在互动体验的基础上对客观事物普遍本质在思维上的概括反映,是由一些通常聚集在一起的属性所构成的完形概念构成的。范畴是认知主体对外界事体属性所作的主观概括,是以主客观互动为基础对事体所作的归类。范畴形成过程实际上就是概念的形成过程,也是意义的形成过程。范畴化是范畴和概念形成的基础。[5]不同的民族在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中,词汇化带来不同的结果。而不同的词汇化反而进一步塑造了不同的思维方式。

4 结束语

汉英思维的差异与汉英语言的差异是互为因果的。语言的产生,辅助和促进了人类的思维;反过来,思维模式又限制、促进语言的产出与发展。宏观上把握汉英思维的差异以及微观上把握汉英语言的差异对促进语言学习、促进跨文化交流是不无裨益的。

摘要:汉英两种语言存在许多不同。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该文从思维着眼,从汉英语言差异着手,分析了汉英思维差异以及由此产生的语言差异,认为汉英的差异与汉英思维的差异互为因果的关系,应从宏观上把握汉英思维的差异以及从微观上把握汉英语言的差异。

关键词:汉英语言,思维,差异,概念化,范畴化

参考文献

[1]胡壮麟,刘润清,李延福.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

[2]潘正华.英语学习中的错误及其纠正策略[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08(3):43-47.

[3]潘文国.汉英语对比纲要[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1997.

[4]曾剑平.从词语看英汉民族的思维差异[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5):47-49.

汉英顶真对比研究 篇9

1 顶真的定义

汉语中对顶真修辞的定义有很多。这一点张贤敏【1】在《漫谈“顶真”》一文中有详细的介绍。顶真在《词源》、《辞海·语言文字分册》等都有较为详细的记载和介绍。在陈望道【2】所著的《修辞学发凡》中是这样定义顶真的:顶真是用前一句的结尾来做后一句的起头, 使邻接的句子头尾蝉联而有上递下接趣味的一种措词法。

在英语中, 顶真 (Anadiplosis) 是这样被定义的:Anadiplosis is the rhetorical repetition of the last word of a preceding clause.The word is used at the end of a sentence and then used again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next sentence (Wikipedia) 。可见英文的释义和中文区别不大。

2 顶真的分类

从顶真的定义上来看, 顶真似乎是一种简单且单调的修辞手法, 但是, 顶真除了我们最常见的形式之外, 还分为多个类别。根据吴礼权【3】的《论顶真修辞文本的类别系统与顶真修辞文本的表达接受效果》, 顶真可分为双蝉和单蝉两大类, 具体又分为若干小类, 如下图所示。

根据吴礼权所述, “所谓双蝉, 是指一个词句同时蝉联两个项目的顶真。”“单蝉则是指一个词句只蝉联一个项目的顶真。”具体可分为多线顶真, 又分为顺顶式 (ABAB) 和逆顶式 (ABBA) ;单线顶真, 重复的词直接顺承下来, 这也是最常见的一种。而联珠和连环主要是重复项不同, 前者是词, 而后者是段或者章节的末句和首句。

3 顶真的作用

顶真作为一种修辞手法, 不仅有形式上意义, 前后的承接重复在表达上也有重要的作用。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写到:复前行, 欲穷其林。林尽水源, 便得一山。山有小口, 仿佛若有光。这这句话中, 林、山作为了重复项, 结构平衡之外, 也指出了隐含在其中的时空顺序。

《管子·治国》中:民事农则田垦, 田垦则粟多, 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 兵强者战胜, 战胜者地广。这句话中, 大量的运用了顶真的手法, 且前后是因果关系, 有前者才有后者, 而后者又成为另一个前者, 如此承接, 将句子中的逻辑关系也就是因果关系很好地表达了出来。

《愚公移山》有言:虽我之死, 有子存焉;子又生孙, 孙又生子;子又有子, 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而山不加增, 何苦而不平?这句话表达的是愚公移山的决心, 重在气势, 若单纯地说我有子子孙孙何以来做, 那么会显得单薄, 但是原文通过对子、孙的顶真, 使得读起来朗朗上口, 颇有气势, 说服力更强。

又如:风吹蜂, 蜂让风, 风去蜂回。李打鲤, 鲤避李, 李沉鲤浮, 这是朗朗山口的句子, 既有顶真又有谐音, 使人读起来趣味十足。

顶真的作用由此可见, 张贤敏在《漫谈“顶真”》中也对顶真的作用做了详细地解释。其运用可以明晰表达出时空顺序, 可以揭示句中事物的逻辑关系, 可以增强气势, 增加趣味性。

4 顶真的翻译

顶真作为一种修辞手法, 在中英语言中都较为常见, 但是翻译时却不能只靠简单地一一对应来处理, 否则易产生冗杂累赘之感。因为顶真本身的特点, 想要达到完美的翻译是不可能, 而翻译本身就是一项不完美的工作。在处理顶真的翻译时, 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运用多种翻译理论作为支撑, 在允许的范围内, 找到最为贴切的翻译。

4.1 顶真的翻译理论

奈达功能对等理论强调意义上的对等, 其次才是风格对等。根据这一理论, 在处理顶真的翻译时, 译者首先要考虑的应该是“意思”, 是否能把原文的意思如实地翻译到译语中去, 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进一步地考虑风格形式的一致, 不能舍本逐末。

在传达原文意美的前提下, 尽可能传达原文的音美;还要在做到前两者的基础上, 努力照顾到原文的形美;尽量使得三点都能做好。如果做不到, 那么, 要最大可能表达出意美、音美, 音似和形似可以退而求其次。【4】这便是由许渊冲提出的三美论。最早由鲁迅提出, 为“三美说”, 是用来形容汉语文学的, 后发展成为翻译中国古典诗词的“三美论”。从中我们不难看出, 翻译的本质重意。意、音、形三者兼备当然最好, 如若不可, 则最重意, 在此基础上方可准求其他。

与奈达功能对等理论以及三美论相似的还有严复提出的“信、达、雅”翻译理论。他在《天演论》中的“译例言”讲道:“译事三难:信、达、雅。求其信已大难矣, 顾信矣不达, 虽译犹不译也, 则达尚焉。”其最本质的也是先信再达, 其次才能追求雅。不过“信、达、雅”的理论更多地倾向于概述型的理论, 而上面提到的理论则更为具体化。

无论是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三美论还是信达雅的标准, 其落脚点都是要忠实于原文的意思, 在此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标准, 更好的翻译效果。这些可作为顶真修辞翻译的理论指导。

4.2 顶真翻译的具体分析

顶真作为一种修辞手法, 它的翻译不能简单地以一概全或仅靠一种方法, 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中庸》是中国古典著作, 其中运用了很多顶真的修辞。结合顶真的作用也不难理解, 不论是增强气势, 增加说服力, 还时揭示事物的逻辑关系, 顶真的手法都可以很好地将之表达出来。《中庸》作为重要的古典著作之一, 其翻译也有多个版本, 本文结合辜鸿铭和理雅格的译文, 对顶真的翻译进行分析。

例1: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 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 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 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 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第二十二章)

辜鸿铭译:It is only he, in the world, who possesses absolutely truth, who can get to the bottom of the law of his being.He, who is able to get to the bottom of the law of his being, will be able to get the bottom of the law of being other men.He, who is able to get to the bottom of the law of being other men, will be able to get to the bottom of the laws of physical nature.He, who is able to get to the bottom of the laws of physical nature, will be able to influence the forces of creation of the Universe.He, who can influence the forces of creation of the Universe, is one with the Powers of the Universe.

选句要表达的意思主要围绕“至诚”展开, 运用了顶真的结构, 该译文中, 从形式上看都做到了“形美”, 即译文与原文结构一致, 是顶真的手法。易成玉【5】也对这段话的此译文做了分析评价, 易认为原文运用了顶真的结构, 层层深入, 论述严密、准确。在翻译“可以与天地参”时, 辜鸿铭翻译为了“is one with the Powers of the Universe”。辜鸿铭的翻译在意义上符合原文, 做到了“意美”与“形美”兼顾。

顶真的运用除了在《中庸》中的体现外, 在诗歌词赋中也很多。除了上文中的例子, 本文还将用诗词方面的例子对顶真的翻译加以分析。

例2:归来见天子, 天子坐明堂。《木兰辞》

佛兰克尔译:On her return she sees the Son of Heaven, The Son of Heaven sits in the Splendid Hall.

汪榕培译:Mulan receives an audience from the khan, Who makes a huge grant to the valiant“man”.

《木兰辞》对中国人来说是耳熟能详的故事, 但是在《花木兰》这部国外电影上映前, 木兰对于外国人而言是比较陌生的。佛兰克尔的翻译属于直译, 而汪榕培的翻译则属于意译, 解释出了木兰是女扮男装, 对于外国人来说, 汪的译文更加易懂。佛兰克尔的译文将“天子”译为了“the Son of Heaven”, 严格上来讲并不是我们所说的“天子”。当时北魏的天子并不算正统的皇帝, 汪榕培将之译为“khan”反而更为贴切。

上面的例子都是关于中译英的, 对于英文顶真的翻译又该如何处理呢?笔者将通过几个例子来说明。

例3:...And I will luve thee still, my dear, 亲爱的, 我永远爱你,

Till a’the seas gang dry:纵使大海干涸水流尽。

Till a’the seas gang dry, my dear, 纵使大海干涸水流尽,

And the rocks melt wi’the sun:太阳将岩石烧作灰尘,

I will luve thee still, my dear, 亲爱的, 我永远爱你, ……

—Robert Burns:《A Red Red Rose》, 王佐良译

在本例中, 顶真的运用就是“Till a’the seas gang dry”的重复。这首诗是苏格兰乡村诗人Robert Burns所写, 其风格质朴简明, 王佐良以直接而又质朴的语言译出, 风格一致, 形式上也一致, 符合信达雅的翻译标准。

例4:The lion eats the zebra that eats the grass.The snake catches the toad that eats the insect that nibbles the green leaves.

狮子吃斑马, 斑马吃草。蛇吃癞蛤蟆, 癞蛤蟆吃虫子, 虫子吃绿叶。 (张培基等:《英汉翻译教程》) 【6】

本例与其他例子相比较为特殊, 因为英文的原文没有使用顶真。但是用顶真的修辞手法译出, 妙趣横生。原文若直译则易显得累赘, 且意思表达会不清晰, 但是通过顶真的修饰, 译文不仅简洁明确, 而且读起来朗朗上口, 和原文有点像绕口令的感觉相似, 意形音三美皆全, 不得不说是非常好的翻译。

通过以上的例子不难看出, 顶真的翻译不可谓不难, 也不可谓不妙。在翻译时, 对原文意义的忠实应放在首位, 在此基础上, 应尽可能地追求在形式上的对球和更高的翻译造诣, 但是不可强求, 舍本逐末。若在翻译时能信达雅皆有、音形美皆全, 那么翻译的作品必将妙不可言。

5 结语

本文主要对顶真这一修辞手法在中英文中的定义、分类、作用以及翻译做了相关研究。在中英文中, 顶真都是一项重要的修辞手法, 且其定义并无不同。相对英文而言, 中文中的顶真分类更多, 运用也更为广泛。顶真的作用也不容小觑, 指明时空顺序、揭示逻辑关系、增强语势以及趣味性都为语言的表达增色不少。由此, 其中英互译不得不引起重视。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三美论以及信达雅作为其理论支撑, 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方法, 在顶真翻译时, 应该首先做到意义上忠实于原文, 在此基础上追求其他, 尽量做到更好, 在不完美的翻译中更尽可能地追求完美。

参考文献

[1]张贤敏.漫谈“顶真”大家[J].大家, 2011 (3) :16-18.

[2]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上海艺文出版社, 1999.

[3]吴礼权.论顶真修辞文本的类别系统与顶真修辞文本的表达接受效果[J].平顶山师专学报, 2002, 4 (17) :67-69, 92.

[4]许渊冲.翻译的艺术[M].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 2006.

[5]易成玉.功能对等视角下看《中庸》顶真辞格的英译[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 11 (6) :85-88.

汉英补语对比研究 篇10

在现代汉语语法中,补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句法成分。补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从多角度对补语进行研究,不仅能帮助我们了解汉语句法结构,还能够帮助一些学习汉语的初学者更快的掌握和理解汉语的补语语义及使用情况等。但是,对汉语补语和英语补语的对比方面的研究并不是很多。一方面,一些学者认为英语中并没有所谓的补语;另一方面,英语中的所谓的补语和汉语中的补语在很多情况下不一致。然而,分析汉英补语的特点,了解汉英补语的异同,是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意义的。

1. 汉语中的补语

在现代汉语中,“补语是放在述语后面作补充说明的句法成分,一般由谓语性词语、数量短语和介词短语充当。”其中述语一般为动词或形容词;谓词性词语也一般为动词和形容词。在现代汉语中,按照补语表示意义的不同,可把汉语补语分为以下几类:

(1)结果补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结果。可由形容词或动词来充当。例如:

形容词充当:(她)睁大了眼睛,(她)走快了

动词充当:(她)学会了,(她)教会了三个学生

从以上改写过的句子来看,同是一样的结构,结果补语的语义可指向不同的句子成分。“大”指向宾语;“快”指向动词本身;“学会”中的“会”指向主语,而“教会”中的“会”指向宾语。由此说明,结果补语的语义指向可以指向句子的主语、宾语、动作等不同成分。

(2)趋向补语:表示动作的趋向,一般由趋向动词来充当。趋向动词是用来表示动作方向的一种动词。可分为单纯趋向补语和复合趋向补语两种。所谓单纯趋向动词就是指由一个动词表示的,复合趋向动词是指由两个趋向动词构成的。例如:

单纯趋向动词:上,下,进,出,去,来

复合趋向动词:上来,下去,出来,进去

趋向补语也存在语义指向的问题。如:(1)小熊爬上了树。(2)他请来一个医生。例句(1)中,“上”是指“小熊上了树”,补语语义指向主语;例句(2)中的补语“来”是指“一个医生来”,语义指向后面的宾语。

(3)程度补语:表示述语性质的量。程度补语表示的程度有深有浅,因此,补语中有表示程度相对较低的词语,如“好得很”中的“很”;也有表示程度极高的词语,如“好极了”中的“极”。在现代汉语中,表示程度极高的程度补语主要是指一部分性质形容词和表示心理、生理活动的状态动词后边出现的“极”、“死”、“坏”和“透”等表示某种性质或某种状态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

(4)情态补语:主要是指述语后用于表示程度、描写、评价等的补语。这类补语一般都要用“得”连接,如:“飞得很高”,“洗得满头大汗”,“吃得越来越胖”等。

(5)数量补语:表示动作或变化的数量,一般用表示数量的词来充当。数量补语又可以细分成动量补语、时量补语和比较量补语。分别用举一个例句:“这部电影我看过一次”,“他等了一会儿”,“他比妻子大三岁”。

2. 英语中的补语

如果说补语是指对其它成分进行补充说明的部分,仅从它的作用上来定义的话,即补语就是能使被补充的成分在意义上更加清晰,在成分上更加明确,那么应该说英语中也有补语。但是,英语中的补语和汉语的补语是有一定的差别的。有些汉语中的补语不能在英语中找到对应的成分,而是隐含在其它成分之中。

根据被补语补充说明成分的类型的不同,英语补语主要分为主语补语和宾语补语两大类。英语补语一般用来补充说明主语或宾语的意义,表明主宾语的形状、特征和状态等。

(1)主语补语

一些学者把英语中的系动词后的表语看成是主语补语,比如:“H e i s a teacher.”中的“teacher”是对主语“he”的补充说明。更多的情况是,主语补语即是被动语态中的在主动句中为宾语补足语的成分。例如:

“The girl was found in tears.”“She was told to wait under the tree.”

(2)宾语补语

根据动词的类型, 一些学者把宾语补语分为使成性宾语补语、感知性宾语补语和希望要求命令性的宾语补语。所谓的使成性宾语补语是指“在句子中使用使役动词, 来表示主观意志或客观因素影响致使宾语所处的状态、结果、属性、去所或动作等”。例如:

“He made me angry.”

“I have my hair cut every month.”

“感知性补语是指使用表示视觉、听觉等意义的感官动词以及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来表示宾语所处的状态、动作的全过程后延续。”感知性补语往往以分词或不定式的形式出现。例如:“I s a w h e r reading a book in the room.”

“She heard you talking to the m a n.”

“希望要求命令性宾语补语是指使用表示‘促使、命令、愿望、请求’等含义的动词来表示主语主观意志使宾语所处的动作或主语客观所导致宾语所产生的结果等”。用于这类补语的动词主要有:want, li k e, as k, w is h, c au se, o r d e r等。例如:

“I want you to come that day.”

“She asked her to hand in the p ap er o n time.”

3. 汉英补语的对应关系

在上文中,我们总结了汉语补语的特点,以及英语中起补语作用的成分的分类。从功能上看,汉语补语和英语补语都有补充说明的作用。但是,在句法结构中,它们往往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例句“He came back safe”中,“safe”是主语的补语;但是,把这个句子译成汉语“他平安地回来了”时,在原句中充当补语的语义成分变成了句子的状语“平安地”。

我们可以看到,在汉语中必要的补语成分,在英语中并没有独立的语素与之对应,而是包含在其它语素之中。例如,“昨天我在超市碰见了我的大学老师”这句话可以译成“I met my college teacher in the supermarket yesterday”。我们只用一个动词“met”来表达原句中的谓语动词和补语两个句法成分,这是因为“met”这个词的意义里面包含了行为的结果。

对于汉语中的趋向补语,在英语中往往是由动词与介词的固定搭配来表示的。例如:

站起来-stand up, 坐下-sit down,

进来-come in,起来-get up

我们可以看出,英语中表示动作趋向的用法和汉语中的趋向补语还是很相似的。只是和动词搭配的介词在句法上充当状语的角色。

与汉语中的程度补语相对应的句法成分,在英语中往往是由形容词、副词或形容词副词短语来充当的。这些成分在句法上是状语。例如:

“棒极了!”-“I t’s g r e a t!”

“雨下得很大。”-“It is raining hard.”

下面我们再看一下数量补语的对应关系。我们先看几个例句:

“这部电影我看过一次”-“Iwatched this film once.”

“他比妻子大三岁”-“He is three years older than his wife.”

在英语中,也是由表示数量的词或短语来表达谓词的数量性质的。但是,我们一般认为这些数量词或短语在句子中作状语,而不是补语。除了这一点,在功能上它们是和汉语中的数量补语一致的。

4. 小结

通过对汉语补语和英语补语各自的特点、分类以及两者的对应的阐述,我们可以看出汉语和英语中的补语问题都是相当复杂的。总的来说,汉语中的补语相对较多。汉语补语的作用对象是述语,作为对述语语法结构和语义结构的补偿手段,补语与述语结合紧密,在句法上并不都是不可或缺。英语中的补语主要是补充说明句子的主语和宾语。作为对主语和宾语的描写手段和结构手段,它们在句法上是不可或缺的。虽然从它们的作用上来说,它们是很相似的,都是起到补充说明的作用;但是,汉英中补语的位置和它们的用法存在很大的不同,因此,我们不能把它们等同起来。

参考文献

[1]陆俭明.关于语义指向分析.中国语言学论丛.1997, 第1期

[2]齐沪扬.对外汉语教学语法:P204-229.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3]竟成.现代汉语知识教程:P146-158.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4]郉福义.汉语法特点面面观:P424-441.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

汉英被动句分类的对比研究 篇11

关键词:汉英语言 被动句 分类 对比研究

引言

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所以两者在语音、语义、语法等很多方面都会有所不同。单纯就被动句而言,二者存在着相当多的差异。本文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希望能够通过汉英被动句的对比,探讨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的共性和个性特点,找到两种语言被动句之所以存在异同的主要原因。其次,通过汉英被动句的对比分析,更深入的了解汉语被动句和英语被动句的特点。

一、汉英被动句的定义对比

(一)汉语被动句的定义

现代汉语对被动句的定义,语法界有很多看法,但笔者认为以下两位的观点是相对来说比较准确的。

李珊认为:“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通称作被动句。汉语的被动句,一种带有形式标志,一种不带形式标志。带有形式标志的叫做被字句,不带形式标志的,没有专名,或叫做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或叫做意义上的被动句,或宽泛一点,叫它做‘受事主语句’。”

宋玉柱认为:“只要主语代表动作的受事,句子就可以称作被动句,因此也可称为受事主语句。”

(二)英语被动句的定义

在英语语法书中一般不会出现“被动句”,取而代之的是“被动语态”(passive voice)。

薄冰说:“语态是动词的一种形式,用以表示主语和谓语之间的关系。英语的语态分为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主动语态表示主语是动作的执行者……被动语态表示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

Leechetal:“The term‘passive’is used to describe:(A)the type of verb phrase which contains the construction be+past participle(B) the type of clause in which a passive verb phrase occurs.”

二、汉英被动句的分类对比

(一)汉语被动句的分类

在现代汉语中,根据句式的表现形式,可以把被动句分为两类:一种是有标志的被动句,叫做专门被动句;一种是无任何标志的被动句,叫意义被动句。

1、汉语的专门被动句

在汉语中,被动句能引导施事主语的介词很多,而且句式复杂,主要由“被”字及其短语进行引导,从而表示被动情况。但是,除此之外的其他词表示被动的情况也不少,主要有如下几种:

1)“给、叫等+施事+动词”型,这种句式也称零主语被动句。如:小偷拼命跑了一阵,因为不小心扭到了脚,结果给警察抓到了。

2)“受事+叫、让、给+施事+动词”型,这种是将施事补充出来的(1)型的一种,如:敌人让我们消灭了。

3)“受事+为+施事+所+动词”型,这种形式重点不在于动作而在于施事。如: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知道。

4)“是……的”型,其中空缺部分通常为施事/时间/地点/方式+动词,凡是可以回答WH问句的均可以转换成这种形式。如:a.这事是他干的。b.杯子是昨天(掉地上/不小心)打的。

5)“受事+受(遭)+(施事)+(的)+动名词”,这种称为准被动句或“遭受被动句。如:那个共产党员遭到了反动派的毒打。

6)“受事+由(归)+施事+动词”型,这种句式重点在施事。如:饭菜归(由)你们解决。

2、汉语的意义被动句

在汉语中,虽然有标志的被动句很多,但是有的时候也有用主动形式表被动意义的情况。这类句子的主语大多表示无生命的事物,是谓语动词支配的对象。汉语中,有着相当多的用主动形式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远远超过了有标志的专门被动句。也就是说意义被动句的数量远大于专门被动句的数量。这主要是为了使句子更简洁,看起来没有那么累赘。其次是由于以汉语为母语的中华民族的思维定式及习惯的影响:中国人自古以来主观意识比较强,一向相信“人定胜天”,认为“成事在人”,因此,汉语注重主体形式的思维模式,认为人的行为一定是通过人来完成的,无生命的事物是不能完成人的行为的,这种思维模式导致中国人习惯于从自我出发来理解、解释和描写客观世界中的事物,因此汉语中主动句更为常见,其中做主语的常常是人,而不会是无生命的事物。如果无生命的事物做主语,汉语人群自然会认为它不可能是动作的执行者。例如:

(1)大楼盖起来了。

(2)房间打扫完了。

(3)书明天再读。

(4)这条河里的水能喝吗?

(二)英语被动句的分类

1、根据其表现形式分类

英语的被动句和汉语被动句一样,根据其表现形式可以分为两种:有标志的被动句,即专门被动句;无标志的被动句,即意义被动句。

(1)英语的专门被动句

英语的有标志被动句,即英语的专门被动句主要由Subject+be+V-en构成,引导施事的by介词短语可有可无,即分为施事出现和施事不出现两种形式。例如:

1)The cup was broken by the boy.(施事出现)

2)The rice was eaten up.(施事不出现)

除了介词by之外,在有标志被动句中,施事也常与介词with和of连用。例如:

1)The room was filled with happiness.

2)The basket ball was made of other material.

(2)英语的意义被动句

英语中绝大多数被动句均是不带施事的无标志被动句,因为这才是被动句的常规形式。英语中这类句式可以分为六个小类:

1)“S+V+状语”型,如:The books sell well.(这些书卖得好。)

2)“S+V”型,如:That one doesn't count.(那一个不算。)

3)“S+be+doing”型,如:The dinner is cooking.(饭正做着呢。)

4)“S+某些系动词+形容词”,如:The water tastes sweet.(水尝起来是甜的。)

5)“S+某些不及物动词+形容词”,如:The carpet has worn thin.(毯子磨得很薄了。)

6)“need,want,require+V-ing”型,如:The room needs cleaning.(这房间需要打扫。)

2、根据其结构特征分类

英语的被动句根据其结构特征可以分为三种类型:be-型被动句、get-型被动句、和have-型被动句。

在基本语义上get-型被动句和be-型被动句没有什么区别,但两者在搭配、语体及句法结构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细微差异:

(1)搭配。

一般来说,get-型被动句要比be-型被动句在使用时受到更多的限制,它只能与那些表示动作过程的动态动词连用,常用于表示某些未曾预料的突发事件,而不能与表示状态的动词连用。这当然也就是两者之间的根本区别::get-型被动句强调过程,而be-型被动句则呈现某种状态。

(2)语体。

be-型被动句通常属于正式语体或中立语体,而get-型被动句属于口语体,也许还带点言者/作者的感情色彩,多用于非正式语体中。

(3)句法结构。

虽然get和be在get-型被动句和be-型被动句中均起着助动词的作用,但get却与be不同,其在否定句和疑问句中不具备真正助动词的功能,即get不能充当操作词。

三、结语

从以上研究可以看出,对两种语言被动句的分类主要是考虑其结构和形式,汉语被动句的分类和英语被动句的分类有相同也有差异。汉英被动句分类的对比研究是汉英两种语言对比研究的基础,对进一步研究汉语和英语两种不同的语言体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单位:云南工商学院外语学院)

参考文献:

[1]李珊.现代汉语被字句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2]宋玉柱.现代汉语特殊句式.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1.

[3]薄冰.英语语法札记》(第二集).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汉英“温觉词”对比研究 篇12

温度是人类最早关注到的自然现象之一。在《词汇语义学》一书中,张志毅与张庆云(2001)将温度分为热、资、温、凉、冷、寒,其中热又细分为:热核反应、白热、红热、热乳、热水、热带、炎热、微热、天热9个程度阶[1],在这个划分中,每个程度阶都具有相应的温度跨度,跨度之间的界线并不完全清晰明了,彼此之间往往有交叉。任晓艳(2006)根据温度概念的不同,将温度词分为“相关学科中的温度词”和“语言学中的温度词”[2]。所谓相关学科,主要指物理学、气象学、生物学和心理学等学科,在这些学科中,为了表达本学科的一些概念,往往存在一些和温度相关的术语,如气象学中的温度词就非常多。后者则来自日常生活中的温度概念,确切地说,应该称为“温度感觉词”。如人们在寒冷的冬天和炎热的夏天就经常会谈论天气和温度。温度感觉词可以用来标记客观温度,也可以表示温度的感觉, 还能标记由温度概念衍生的许多非温度范畴, 如成语“炙手可热”就是非温度范畴词。

在现代汉语诸多表示温度的词汇之中, 最基本词汇是“冷”和“热 ”,英文中也有“cold”和“hot”;这两个词语除表示自然温度的基本用法外,在长久的语言发展中,还衍生出很多复杂的用法,比如“冷酷无情”、“热火朝天”、“cold voice”和“hottempered”等。

关于温觉词的英汉对比研究, 很早就受到一些专家学者的关注,在研究中,人们发现,“冷”与“cold”、“热”与“hot”,并不能像一些双语词典中所做的那样, 可以简单地做到一对一直译。即使意义看上去相近或相同的词,在具体使用上,不同语言也会呈现出不同, 只是这种不同的程度有差异而已。因此,通过分析对比汉语和英语中最基本的两组温觉词“冷”与“cold”和“热”与“hot”的语义表现 ,旨在揭示汉英温觉词在语义使用和引申中的异同。本文讨论的温觉词不仅指基本温觉词,还包括由这些温觉词引申、扩展而来的词语,比如“冷静、热辣”等。

二、汉英温觉词的语义对比

“冷”、“cold”;“热”、“hot”这样的温觉词 ,它们的基本义就是“温度的低或高”。如《韦氏高阶英语词典》(2009)中对“cold”的第一释义:having a very low temperature[3]。“冷”或“热”就是人体的一种基本感觉,是一种具体实在、健康人皆可体验到的普遍的感觉。认知语言学的隐喻理论认为, 正是这种具体实在、普遍熟知的感觉为人类表达抽象感觉提供了基础。在汉英两种语言中, 人们都会用温觉词来喻指人类的情感和认知状况。笔者收集了丰富的语料,下面对汉英温觉词进行系统的语义对比。

(一 )“冷 ”和 “cold”的语义对比分析

1.“冷 ”和 “cold”的相同语义

(1)在汉英两种语言中 ,“冷”和“cold”都有“气温低”之意 ,从这一点来说,它们的用法相似。如:寒冷的气候/cold climate,冰冷的双手/cold hands,冷饮/cold drinks。 (2)用于形容与视觉有关的词语, 即用温觉词表示物体对视觉留下的某种印象或刺激,在修辞学意义上是移觉现象,解释为“给人寒冷印象”。如:冷色调/cold blue,冷光/cold moonlight。 (3)搭配对象是各种声音(包括人与物),多表示“冷酷的、冷漠的”。如:冷言冷语/cold words。 (4)表示态度 ,“疏远”会使人产生类似于寒冷的心理,汉英语中都用“冷”表示对某人、某物、某事的疏远。如:冷眼/cold look。 (5)形容事件的性质,主要指现实世界、事实或环境等的“残酷”。如:冷酷的事实/cold realities。 (6)形容心境感受:现实与所期待的相去甚远,心理上会有变“冷”的感觉。如:心灰意冷/my heart went cold。(7)用“冷”形容关注的人少、使用的频率低。但是必须注意,与“冷”表示关注度少的汉语搭配的用法较多、较复杂相比,英语中“cold”的用法相对简单。如:冷门、冷清、冷 宫/leave sb out in the cold(受冷落 ,不在考虑 之列)。 (8)特定用法:“二战”后的“cold war”(直译为“冷战”)政策是指与硝烟弥漫、浓烟滚滚的常规战争相比,这实际上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后来人们将该词中的“cold、冷”意义抽象为“非常态的、没有典型形式的”。比如:冷暴力/cold peace。

2.“冷 ”和 “cold”的不同语义

汉语中的“冷”有着许多特殊的语义:(1)汉语中有用包括“冷”字的短语形容动作、行为的进行过程中出现了某种始料不及的状况,意为“出乎意料”。如:冷不防,方言中也说成“冷不丁”。 (2)“冷”作贬义的形容词,与其他名词搭配出现,意为“乘人不备的 ,暗中的”,搭配名词多为对人有杀伤力的武器。如:放冷箭。 (3)自古汉语中就用“冷”形容环境氛围是因为人烟稀少或无人关注时会显得冷清。如: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荒凉冷落的景象。 (4)面对突如其来的困境,头脑处于清醒、理性的状态,汉语中常用“冷静”一词来形容。如:保持冷静的头脑。 (5)中医中用来形容人的体质。如:体质偏冷。

同样,英语中“cold”有“冷”没有的语义。 (1)“cold”用于表示程度高低,特指人的某种情绪处在顶峰,可译为“完全的、十分的”。如:cold anger,指愤怒的情绪达到了顶点,几乎无法控制。 (2)“cold”可转喻为“感冒”。如:catch a cold。 (3)意为“昏迷的”, 表此意时格式较为固定。如:have/knock/leave sb outcold。 (4)用于评价语的“cold”,意为“客观的”,指数据、统计、分析、评价等不受主观感情影响的。如:cold academic analysis。(5)在类似捉迷藏、竞猜的游戏和捕猎过程中 , 如果一方离目标越来越远,就会说“It’s cold.”“cold”指“(游戏中)远离答案目标的”,如:Trail goes cold。

(二 )“热 ”和 “hot”的语义对比分析

1.“热 ”和 “hot”的相同语义

在汉英两种语言中,“热”和“hot”都有“温度高”之意。如:闷热的夏天/hot weather,

热咖啡/hot coffee。 (1)汉语中的“热”和英语中的“hot”都可以表示人们对事物关注的程度。如:热门话题/a hot topic,炙手可热的演员/a hot actor.(2)“热”和“hot”也可表示 “程度激烈”的语义。如:火热的斗争/a hot fight,热恋/hot love。

2.“热 ”和 “hot”的 不同语义

汉语中的“热”有着许多特殊的语义:(1)在汉英两种语言中,“热/hot”都可以用来形容人。汉语中的“热”可以组成“热情”这样的复合词,用来指人的性格,多为褒义。而“hot”指的是人的脾气,“急躁的,好争吵的,生气的,愤怒的”,多为贬义。如:性格热情、开朗、豪爽/have a hot temper;(2)“热情”作形容词时,可以修饰“款待、帮助”等词语;(3)和“冷”一样,形容环境,指因为人们的积极参与而显得气氛热烈,如:热热闹闹;(4)“热”指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时 ,意为“(关系 )亲密”。如:打得火热;(5)描述心境时,通常是一种正面的情感。如:心头一热。

同样,英语中的“hot”有汉语中“热”没有的语义。 (1)英语中,“hot”可用于形容色彩,而“热”无此语义。如:hot orange(汉语用“暖”色表示)。 (2)“hot”可以表示味觉域的“辣”。如:hotpot (火锅 )。 (3)英语中“hot”可以表示“性感”。 如 :hot chick。(4) 表示 ( 新闻 ) 新鲜、及时 , 而且通常可以引起轰动。如 :hotnews。 (5)“hot”可用来表示“紧随某人、接踵而来 ”,多用于固定形式。如:be hot on sb’s heels;be hot on sb’s trail;in hot pursuit。

三、结语

上一篇:一维材料下一篇:中国共产党历届党代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