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颜色词文化学探析

2024-10-05

汉英颜色词文化学探析(共8篇)

汉英颜色词文化学探析 篇1

由于使用汉语和英语的民族、国家各有其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 使得相同的颜色词蕴含着不同的象征意义。

1. 黑、白两色在西方文化中象征着黑暗与光明。

在圣经里, 黑色象征魔鬼、邪恶、痛苦与不幸, 因此, 黑色也叫做"死色"。白色则是上帝、天使、幸福、欢乐和美德的象征。在经典芭蕾舞剧《天鹅湖》中的黑天鹅代表邪恶、欺诈和仇恨;白天鹅则代表善良、纯洁和美好。黑 (Black) 用在比喻上总是给人一种可怕的甚至邪恶的感觉。如:"a black villain" (大坏蛋, 恶棍) ;"black death (黑死病) ;"black flag" (海盗旗, 死刑旗) ;"black ingratitude" (极端的忘恩负义) ;"black words" (不吉利的话) ;"talk black into white" (指鹿为马, 诡辩) ;"B—hand" (黑手党, 秘密犯罪集团) ;"a black letter day" (凶日, 倒霉的日子) ;"black mail" (讹诈, 勒索) ;"black money" (黑钱, 没有报税的钱) ……所有这些词语都表明"black" (黑) 与坏的、邪恶、愤怒的特征相联系。

与"Black" (黑) 相对的"White" (白) 在西方文化里则有美好、希望、幸福、快乐的涵义。圣经故事里, 天使总是长着一对洁白的翅膀, 头顶上悬浮着银白色的光环;圣诞节是西方人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 相当于中国的农历春节。"A white X'mas" (意指"银装素裹的圣诞节") ;"white knight" (白衣骑士, 指政治改革家或事业上的得胜者) ;"white lit" (小谎, 圆场谎, 为了不使人难堪而说的谎话) ;"a white day" (吉日) ;"days marked with a white stone" (幸福的日子) 。西方童话故事中有一位博得世界各国儿童广泛同情和喜爱的主人公就叫“白雪公主” (Snow white) , 她是聪明、善良、美丽的化身。美国华盛顿的"白宫" (White-House) 是国家权力的象征;"白厅" (Whitehall) 则是英国伦敦中央政府机关集中的街道;西方国家发布的正式文件叫"白皮书" (white paper) ……。从以上所举的例子不难看出在西方文化里存在着重白忌黑的传统。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 黑、白同属五色, 都是正色, 都象征不祥。《礼记·礼运》:"五色六章十二衣, 还相为质也。"孔颖达疏:"五色谓青、赤、黄、白、黑, 据五方也。”。《史记》云:"秦皇更民曰黔首。"李善注:"黔首, 黑头无知。"在这里, 黑的意义与贱民、愚民联系在一起了。在现代汉语里, “黑”的派生词总是与坏的、不幸、灾难、邪恶等意义相联系。如"黑帮"、"黑话"、"黑名单"、"背黑锅"、"黑云压城城欲摧"等。"黑匣子"表面上看来是一个中性词, 指装在飞机上记录飞行状况的密封仪器。但是当人们开启"黑匣子"时, 往往是在空难发生以后。因此, "黑"在这里象征着灾难。

"白"在中国封建社会里是"平民之色"。古代老百姓的衣服不能施采, 故称"白衣", 后称"布衣"。古代没有功名的人称"白丁"、"白身";没有功名的读书人住的屋子称为“白屋”。在汉语里, “白”字的派生词往往含有徒然、轻视、无价值等贬义。如:"白眼"、"吃白食"、"一穷二白"等等。在传统戏剧里, "白脸"象征着奸诈和背叛。"白"和"黑"在当代政治概念上都被当作"红"的对立面, 代表反动、落后、顽固的意思。如:"白区"、"白据点"、"白色恐怖"。在历史上曾有一个时期, "黑"的派生词常常给人们带来灾难和不幸。如:"黑材料"、"黑五类”、“黑夫妻”、“黑后台”等等。

今天, 在中国人的葬礼上, 死者的亲属朋友通常还臂挽黑纱, 胸襟上别着白色的小花, 以此来表达对死去亲人的哀悼和敬意。由此可见, 中国人在相当多的场合表现出对黑、白两色的厌恶甚至畏惧, 以至避讳它们。这与西方文化中对黑的态度相近似, 而与对白的态度则大相径庭。

2. 红色是我国文化中的基本崇尚色, 它体现了中国人在精神和物质上的追求。

它象征着吉祥、喜庆, 如把促成他人美好婚姻的人叫"红娘", 男娶女嫁时贴大"红喜"字, 把热闹、兴旺叫做"红火";它又象征革命和进步, 如中共最初的政权叫“红色政权”, 最早的武装叫“红军”, 把政治上要求进步、业务上刻苦钻研的人称为“又红又专”等;它也象征顺利、成功, 如人的境遇很好被称为"走红", 得到上司宠信的叫"红人", 分到合伙经营利润叫"分红"等;它还象征美丽、漂亮, 如称女子盛妆为"红妆"或"红装", 把艳妆女子称为"红袖", 称女子美艳的容颜为"红颜"等。

西方文化中的红色 (red) 则是一个贬意相当强的词, 是"火"、"血"的联想, 它象征着残暴、流血, 如 (1) The red rules of tooth and claw残杀和暴力统治, (2) red revenge血腥复仇, (3) a red battle血战;它又象征激进、暴力革命, 如 (1) red hot political campaign激烈的政治运动, (2) a red revolution赤色革命, (3) red activities左派激进活动;它也象征危险、紧张, 如 (1) red alert空袭报警, (2) a red adventure story一个令人紧张的冒险故事, (3) a red flag危险信号旗;它还象征着放荡、淫秽, 如 (1) a red waste of his youth他那因放荡而浪费的青春, (2) a red light district花街柳巷 (红灯区) , (3) Is she really so red as she is painted?难到她真的像人们所描绘的那样放荡吗?至于红色的褒义, 如red—letter day喜庆的日子, the red carpet隆重的接待等, 则得益于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据考证, red的褒义是从远东经波斯传到西方的。

通过以上对黑、白、红三个最常用颜色词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 颜色词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差异是不容忽略的, 正确掌握颜色词的文化内涵是成功进行跨文化言语交际的前提和基础。

摘要:颜色词除了表示具体实际的色彩外, 还会由于不同国家的不同文化而具有不同的涵义。本文从颜色词入手, 在词义指称的客观同一性的基础上, 分析它们之间文化内涵的区别, 旨在为汉英比较语言学的研究提供若干思路与实例。

关键词:颜色词,象征,文化

参考文献

[1].王贵龙《色彩趣谈》。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1986。

论汉英语中颜色词的文化内涵 篇2

1.白色(white)

在汉语里,白色是哀伤的颜色。亲朋好友离世就要穿白色的衣服或在胸前别上白色的花以办理“白事”,表示对死者的哀悼与敬意。战争中失败的一方要打“白旗”表示投降。而在西方,“白色”则是“纯洁、天使、幸福”的象征。西方人结婚时,新娘要穿白色的婚纱举行white wedding(新娘穿白礼服的婚礼)。此外白色还象征正直、纯洁,于是就有了white spirit(正直的精神)。

2.红色(red)

红色是中国人崇尚的颜色,它体现了中国人在精神与物质上的追求,如每逢春节,人们就要在大门上挂上红灯笼,贴上红对联与红福字,以象征热闹兴旺。红色还象征革命进步。中国共产党最初的政权叫“红色政权”,最早的武装叫“红军”。人们把业务做得好又勤奋的人称为“又红又专”。然而,在西方,红(red)却是一个贬义词,它象征残暴血流。这一点就体现在英语的词汇中,如:a red revenge血腥复仇、red activities“左派”激进活动、a red flag危险信号旗、a red light district花街柳巷等等。

3.黑色(black)

在我国,黑色是个庄重而神秘的色调,它象征正义、严肃,如民间的黑脸包公,京剧里张飞、李逵等人用的就是黑色脸谱。而另一方面由于历史的发展同时受到西方文化影响,东西方人对黑色的认知却渐渐地趋于一致,它大多象征死亡、邪恶、不吉利,因此东西方产生了颜色的互通性,如:black market黑市、black list黑名单、black sheep败家子、a black eye丢脸、black dog情绪沮丧等等。

在不同的文化里,颜色的象征意义是有很大差异的。隐含在颜色词里面的象征意义都是在社会的发展、历史的积淀中约定俗成的,他们使事物描述得更生动有趣。因此我们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要注意颜色的含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恰当使用他们。

指导老师:陈娉婷

从颜色词看英汉文化差异 篇3

从颜色词看英汉文化差异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与文化背景的差异,颜色词在两种语言中的表达也大相径庭.本文从历史背景、社会制度、文化传统、宗教信仰、思维方式、生活环境和感情色彩等方面简述了英汉语言中颜色词的.文化差异,并对其差异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对英汉两种语言的习惯表达方式予以归纳总结.

作 者:高桂莲 李岩青 GAO Gui-lian LI Yan-qing 作者单位: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外国语学院,宁夏,银川,750021刊 名: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英文刊名:JOURNAL OF THE SECOND NOR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年,卷(期):“”(2)分类号:H313关键词:英语 汉语 颜色词 文化差异

汉英颜色词文化学探析 篇4

摘要:颜色词在英汉两种语言中有着丰富的内涵,在文化心理和民族习俗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从黑色、白色的中文和英文含义可以看出中西文化的差异。了解并掌握这些颜色词汇的差异,对克服中西文化冲突,推动中西文化交流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关键词:颜色词;中西文化;差异

自然界是五颜六色的。颜色在人们心目中会产生特定的含义,引起特定的联想,激发特殊的反应,这就是颜色的社会内涵。汉语和英语中有不少颜色词反映出不同的文化心态和感情色彩。特别是汉语,自古以来就有丰富多彩的颜色词。同样,在英语中,也有不少能够折射出西方文化的颜色词。但由于英汉民族自然环境、社会制度、风土人情、文化背景不同,其内涵意义既有相似点,也有不同点。下面就中西方文化中黑色和白色颜色词的象征意义进行一些对比和探讨,以期对英语学习者带来些许兴致,提高英语学习者学习英语的热情,以及加深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的了解。

一、黑色(black)

黑色(black)在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文化中的联系意义大致相同。例如,黑色是悲哀的颜色,英美人在葬礼上穿黑色服装,中国人在葬礼上戴黑纱。英语中的Black Friday指耶稣在复活节前受难的星期五,是悲哀的日子。同时,黑色都代表黑暗、阴险、邪恶。比如汉语有黑社会、黑帮、黑幕,而英语中也有类似表达。如: black money(黑钱,指来源不正当而且没有向政府报税的钱);black market(黑市交易或黑市意为暗中进行政府禁止买卖的商品或外汇的交易,或指进行违法的投机市场);black market price(黑市价格);black day(凶日);black future(暗淡的前途);blackmail(勒索);black list(黑名单)。

但是,黑色在英语和汉语中也有不同的含义。黑色在中国古代象征尊贵、刚毅、严正、铁面无私、憨直、神秘等褒义。在戏剧脸谱中,往往用黑色脸谱象征人物的刚直不阿、严正无私或憨直的性格。另外,它又由于其本身的黑暗无光给人以阴险、毒辣和恐怖的感觉。它象征邪恶和反动,如指阴险狠毒的人是“黑心肠”,不可告人的丑恶内情是“黑幕”,反动集团的成员是“黑帮”、“黑手”,把统治者为进行政治迫害而开出的持不同政见者的名单叫“黑名单”,它又表示犯罪、违法,干盗匪行径叫“走黑道”,称杀人越货、干不法勾当的客栈叫“黑店”,把违禁货物叫“黑货”,违禁货物交易的场所称为“黑市”,利用非法手段得来的钱叫“黑钱”,把有组织犯罪并以实施某些犯罪为目的而形成的结伙、帮派、集团或组织称为“黑社会”等。

在英语中黑色也有其自己的文化内涵。众所周知,基督教文化对英美人影响深远。在《圣经》里,黑色象征魔鬼、邪恶、痛苦与不幸。所以,黑色(black)是西方文化的基本禁忌色,它象征死亡、凶兆和灾难,如black death黑死病,to wear black for her father为她父亲戴孝,black words不吉利的话,a black letter day凶日;它又象征邪恶和犯罪,如Black Man邪恶的恶魔,a black deed极其恶劣的行为,black guard恶棍、流氓,blackmail敲诈、勒索;它也象征耻辱和不光彩,如a black mark污点,black sheep败家子,a black eye丢脸、坏名声;它还象征沮丧和前途暗淡,如black dog沮丧,意气消沉,The future looks black前途暗淡。在英语中black还象征气愤和恼怒。如: black in the face(脸色铁青);to look black at someone(怒目而视);He gave me a black look.他怒气冲冲地看着我。在文学及表演艺术上,黑色代表虚伪(falsehood),错误(error),因而,black humor(黑色幽默)指的就是一种荒诞、病态、过分夸张的幽默。

有趣的是,商业英语的be in the black却有好的意思,表示“有盈余”,再比如:black figure / in the black(盈利、赚钱、顺差);black figure nation(国际收支顺差国)。

由此可见,黑色的英汉文化内涵还是有不少差异的。正是由于这些文化差异,在翻译过程中,有时候英语的“black”和汉语的“黑”是 不能等同的,比如:black sheep“败类”;black eye“丢脸”;black tea“红茶”;black swan“稀有罕见的东西”;black leg“工贼”;in one’s black books“被某人嫌恶”;black coffee(不加牛奶的咖啡);而汉语中一些有“黑”的词不也能用black表示,如:黑心evil mind;黑手evil back stage manipulator;黑幕inside story;黑线a sinister line;黑话(argot)、黑暗(dark),黑面包(brown bread).这些都是我们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应该注意,以免陷入颜色误区。

二、白色(White)

“白”在汉语里常有不吉祥之意。如“白事”指“丧事”。丧事人家贴白纸,穿白衣、戴白帽,以表示哀悼。旧时,迷信的人把给人带来灾祸的人称为“白虎星”。称智力低下的人为“白痴”;把出力而得不到好处或没有效果的叫做“白忙”,“白费力”或“白干”。它还象征知识浅薄,没有功名。如称平民百姓为“白丁”、“白衣”;把缺乏锻炼,阅历不深的文人称为“白面书生”。“白”也象征反动、腐朽、落后,如“白色恐怖”、“白区”。这些都含贬义。当然在汉语中,白色也有用于褒义的一面。白色给人以洁净、明亮的感觉,因此我们可以说“洁白如玉”、“白雪阳春”。白色还象征着“正义、光明、善良”,如“白衣天使”。正义的东西总是敢于公开的,是光明磊落的,因而,它又象征“正当、合法”。如“白色收入”、“白道”、“白市”。

西方文化中的white除了表示“白”以外,还象征高雅纯洁、高尚、公正、幸运、吉利等,因此它是西方文化中的崇尚色。据基督教《圣经》记载,以色列人祭祀上帝的供品都是白色的。因此白色被当做节日的颜色,总是与好兆头联系在一起。对英民族而言,象征纯洁、幸福、希望、和平、光明、权力、美丽、善良是英语“white”词义中的主导方向。如英民族举行婚礼时,新娘总是身着白色衣裙,戴白色面纱,称white wedding(穿白纱的婚礼),取其纯洁之义。西方格林童话故事中“Snow White”,白雪公主是聪明、善良、美丽的化身,深得世界各国儿童广泛同情和喜爱。在The Bible《圣经》故事中,天使总是长着一对洁白的翅膀,头顶上悬浮着银白色的光环。在《圣经》中,白色的绵羊white sheep指代的是美好而善良的东西,而“black sheep”指的是败家子、害群之马。在弥尔顿(John Milton)的《失乐园))中,撒旦和其他天使都是白色的,但当撒旦被逐出天堂打人地狱后,他被烧成了一个黑色的魔鬼。又如英语中:white day是“吉日”;white soul为“纯洁的心灵”;white man指“高尚的人”;white hat指代“好人”;white lie为“善意的谎言”。This is very white of you(你真诚实),white-handed(正直的),a white witch(做善事的女巫),white hope(被寄予厚望的人或事)。汉语中的“清白无辜”、“洁白无瑕”与英语中的white意义相近。这些都是white的褒义用法,当然在一定场合中white也可用作贬义,比如white用于形容心理情感的变化时;white-hot(愤怒的);white feather 不是白色的羽毛,而是懦弱的意思;white-faced不是皮肤白的,而是由于生病脸色苍白的。

英语中许多含white的词组汉译时常不能直译为“白”。例如:a white night(不眠之夜),white elephant(累赘无用的东西),white alert(空袭解除警报),white coffee(加牛奶或奶油的咖啡),white war(不流血的战争),white crow(罕见之物),white alloy(假银),white area(闲置地区),white chip(微不足道的东西),white sepulcher(伪君子,伪善者),white feather(胆小鬼,懦夫),white-haired boy(得宠的人,宠儿),white market(合法交易),white shoe(女子气的;未成熟的)和white room(无尘室)。反过来,汉语中的“白皮肤”也不能译成she has a white skin,而应译为she has a fair skin。在涉及到人的皮肤时英语的fair与汉语的“白”相对应。

三、结束语

通过对汉英“黑”、“白”两种颜色象征意义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汉英民族对颜色自然本色的认识和感受大体趋同,但颜色词的象征意义在不同的民族文化里有很大的差异。虽然“黑”、“白”两种颜色并不能代表所有的颜色词,也不能揭示出所有颜色词的象征意义,但是,它们所代表的象征意义对我们理解汉英文化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颜色词象征意义的差异折射出中西方文化的不同,所以研究颜色词的象征意义对于跨文化交际而言是非常必要的,应该引起语言学习者的足够重视。

参考文献:

汉英颜色词文化学探析 篇5

红色与RED文化语义对比

一、字面意思与文化语义比较一致

红色与RED都可表示热烈、喜庆、高贵之意。

中国传统文化中, 过年都喜欢贴红对联, 挂红灯笼, 小孩子要说吉利话讨红包, 节假日也要贴红色标语。成亲时, 到处都贴上红双喜, 两位新人都要穿红色的礼服, 新娘头上要顶上红色盖头, 房里点红蜡烛。生孩子时要吃红鸡蛋, 放红鞭炮。好像中国人的一生都与红色分不开。红色见证了中国人一生当中无数个重大的日子。还有“红榜、红人、红火、开门红、满堂红”等词语, 可以看出红色是个热烈、喜庆的颜色, 中国人对红色的喜爱有增无减。红色在中国古代称“朱”“赤”。“赤”原本是指火的颜色, 而《说文·木部》曰:“赤心木, 松柏属”, “朱”指一种红心树木。而“朱”“赤”在古代是达官贵人的衣服上才会有的颜色, 许多宫殿殿宇的外墙都是红色, 所以红在古代具有高贵的文化内涵。

在英语国家, red—letter day用来指圣诞节、新年、和其他节日, 喜庆的值得纪念的日子。例如英语中paint the town red指狂欢作乐, rollout the red carpet for sb.或give sb a red carpet reception表示隆重欢迎某人;receive a red carpet treatment表示受到隆重接待。英文中也有表示高贵地位的红色, 比如raise sb to the scarlet立某人为红衣教主, scarlet一词就有权力、高贵的含义。

红色与RED都有暴力、危险、色情之意。

说到暴力、危险, 首先联想到流血, 血正好是红色, 所以红色很容易成了危险的象征, 它是警告、禁止、防火的提示色。红灯表示禁止前进, 而汉语中也有“那个人杀红了眼”“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等对暴力流血行为的形容。中国古诗里有形容对丈夫不忠的女子为“红杏出墙”, 那些风流场所里的女子也被称为“红袖”“红楼”, 而一直到现在还在广泛使用的“绯闻”在古代也是形容违反婚姻道德的风流韵事。

英语国家对红色的贬义色彩相比汉语来说要更为强烈。表示暴力、危险的词也很多, 例如:red hands血腥的手;red alert空袭警报;red battle血战等等。同时, 红色在西方文化中也有表达放荡、色情之意, 一般来说, 色情场所聚集的地方叫做“red-light district” (红灯区) 。“red-light”含有“风化区”之意。A red waste of youth则形容男女们的放荡生活。又如小说《红字》中, 女主角海斯特白兰胸前被印上了红色A, A是奸妇adulteress的首字母, 而用红色更象征着奸情和耻辱。

二、字面意思相同, 文化语义不同

在中国人传统意识里面红色还可以辟邪帮助人们度过灾难, 本命年要穿红内衣, 手上要带红线以保本命年平平安安。虽然有点迷信思想, 但也正因为如此才能看出中国人对红色的特殊情感。“红色”也可以叫做“朱色”“赤色”有进步、忠贞之意。在京剧中, 耿直忠义的关羽的脸谱就是以红色为主。红色在汉语中也有贬义, 但为数不多, 前面1中已经提到。对于红色, 中国人一般会产生褒义的文化联想。与中国正好相反, 红色在西方语言中常常带有比较强的贬义色彩。一般来说, 红色会让他们联想到暴力、流血, 第1中已有举例。然而远远不止那些, 红色在西方还象征着粗俗, 亏损, 疾病等, 例:red-necked形容粗俗的红脖子乡巴佬;a red month表示这个月入不敷出;to be in the red负债, 赔本经营。英语中red flag和汉语中的“红旗”虽然字面意思都是红色的旗子, 但英语的red flag表示危险。而“红旗”指的是先进单位或个人。再比如red bean与“红豆”字面意思相同, 但文化语义上的差别比较大, red bean有愚蠢的意思, 而“红豆”可以表示对爱情的一种相思之情。

三、字面意思不同, 文化语义相同

汉语中的“红色”并不总是和英语中的RED相对应的, 如“红眼病”或者“眼红”是汉语中的双关语, 既可以指生理上的眼病, 也可以指心理的嫉妒。但在英语表达是就不能用red eyed, 而是用green eyed。这里红色与green就是字面义不同但文化语义相同。

四、字面意义相对应, 文化语义空缺

所谓的文化语义空缺, 就是说在中华文化背景下产生的一些词, 在英文中是没有对应文化语义的词, 这种词一般具有很深的民族文化烙印, 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例如:“红装”一词一般指妇女, 英文中red clothes就是红色的衣服, 不会由此联想到妇女。而“红颜知己”中的“红颜”是指容貌姣好的女子, 英文中red face就指的是满脸通红, 不可能联想到美貌的女子。“红娘”指的是媒人, red lady在英文中是形容淫荡之女, 与“红娘”的文化联想义相去甚远。

根据以上四点的对比来看, 产生这些不同情况的文化语义归根结底还是由于汉英两个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概念, 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一个人以社会一员的资格获得其他一切能力的习惯。不同的人群在认知、理解和表达世界时, 由于自然环境、社会生活、文化背景不同, 便会产生差异, 从而产生了各民族的独特语言特色。语言词汇最能反映人类社会文化生活, 这种表现也可以从颜色词上面看出来。在几千年的传统思想影响下, 中国人的思维偏感性, 强调一种悟性思维, 而西方人则偏向理性, 强调逻辑思维。中国受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影响, 而西方人则受主客两分的哲学思想的影响, 处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背景下汉英颜色词的民族文化语义同时也存在明显的不对称性。

教学启示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就要求老师在教授颜色词时, 要有意识地渗透汉英语言对颜色的理解的不对称性。学习一门语言必须学习这种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受结构主义语言教学的影响, 不少老师在教学中将语言和文化分开, 只注重语言形式和书面语言, 而忽视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 忽视学生跨文化意识和社会文化能力的培养, 在语言课上对文化的渗透缺乏系统的计划。在进行文化渗透时要注意一些原则:

系统性原则。一般老师在讲颜色词时, 会先讲发音, 语法, 语义等等, 如果碰到学生提及有关的文化点才会涉及一点文化, 这样其实不利于学生理解, 久而久之就忘了, 所以系统的文化渗透非常重要。

实用性原则。并不是每个颜色词我们都要把它的文化语义给学生讲清楚, 文化教学要与日常交际的主要方面紧密联系起来, 针对学生的日常交际需要进行文化教学, 这样学生才有动力学习。对那些干扰交际的要详细讲解, 反复操练。

循序渐进原则。要根据学生的级别来确定要输入的文化语义方面的内容, 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 由浅入深, 由简单到复杂, 先说颜色词文化语义的共性,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这样才会更自信地学习, 反之, 就可能会因此造成交际失败。

对于颜色词的文化语义的教学可采用几种方式来进行:

1、运用多媒体教学。

可以通过中西方电影电视片段提供的情景来猜测颜色词或颜色的文化联想意义, 来比较两个国家的颜色词, 比如可以放两段片段, 第一个是中式婚礼, 中国新娘的红色礼服就可与的二个片段里的西式礼服—白色婚纱做一个对比, 这样学生就能直观的感受到文化语义的不同。

2、开展的课外活动。

之前也提到文化渗透的原则就有实用性原则, 在教室里学习总是在这方面得不到很好的效果, 所以可以让学生在实际与中国人的交流中收集材料, 实地调查后汇总, 再在课堂上一起讨论和交流颜色词的文化语义。这样不仅鼓励学生去主动交流之外, 也使得他们更贴近现实语言环境。

3、教师的创新意识。

对外汉语老师面对的学生毕竟很多都是西方国家的学生, 教学方式就不能太死板, 如果只是看ppt听老师讲解, 还是会觉得无聊, 所以教学时, 可以采用游戏的方式来完成。让学生分成小组, 每组选择一个颜色, 然后自己课后查关于这个词的文化语义, 然后根据这个文化语义来编排一个小短剧, 然后再课上表演, 表演完后由其他组的同学提出问题, 表演的小组一一解答, 不对的地方老师指正。这样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

结语

颜色词的文化语义基于过去中国封建统治、古代哲学、诸子百家思想、民俗民风、宗教信仰、形成的。丰富的颜色词使人类的语言多了一抹绚丽多姿的色彩, 是语言变得丰满, 有趣, 亲切, 有张力。在对外汉语教学中, 老师要切实把握好颜色词的文化内涵, 正确引导学生, 使其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 真正把握好在不同语言的确切含义和文化内涵, 从而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参考文献

[1]李瑞华, 《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6年

[2]常敬宇, 《汉语词汇与文化》,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年

[3]何善芳,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0年

汉英颜色词文化学探析 篇6

汉英颜色词隐喻意义文化差异对外汉语教学一、总论

颜色是事物的特点,也是人们对事物的直观认识。它不仅表示客观事物的特征,也被人们广泛使用以表达各种意义。受地理、宗教、民族习俗等影响,颜色词在汉语和英语中代表不同含义。了解二者异同,通过其隐喻意义了解不同文化背景,有助于减少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错误,有助于不同民族间的交流。

二、汉英基本颜色词词义对比

(一)白色

汉语中与白色相关的词语,有的是实物与白色复合,有的是颜色与白色复合,如白蒙蒙、白绒绒、斑白、惨白、苍白、乳白、雪白、银白、莲花白、梅花白等。白色的意义在汉英中基本一致,都表示简洁、纯洁,由此产生清白、无暇之义。白色在英语中为“white”。在西方国家,人们纪念上帝时用白色表示忠诚;结婚时白色婚纱表示爱情的圣洁。白色在世界范围内都表示纯洁、洁净,如美国白宫,英国白厅,天使白色的衣裙。白色引申出“清白”“无辜”之意,实际与颜色并无关系,如岳飞墓旁的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住佞臣”,“白”是“无辜”之意;英语“make ones name white again”(雪耻)、“white hands”(清白无辜)等,都与白色无关。

但汉语中白色有特殊意义,即“死亡”。在中国,一个人去世后,其子孙要“披麻戴孝”(穿白色孝衣),办“白事”。

(二)黑色

在古代,汉语的黑色没有特殊意义,仅用于服饰(《诗经》淄衣篇)。现代汉语与黑色相关的词语有:暗黑、黯黑、焦黑、蓝黑、炭黑、乌黑等。随着词义发展,黑色衍生出贬义色彩,常与黑暗、邪恶等联系,如“黑心”“黑幕”“黑帮”等。

英语黑色为“black”,表示庄重、威严和尊贵。“black suit”(黑色西装)、“black dress”(黑色礼服)是西方传统服装,一般在严肃、庄重的场合穿着,如交响乐团演奏人员穿黑色服装,法官身披黑装。黑色在英语中也表示悲哀、死亡、不幸,如参加葬礼要穿黑色服装;耶稣受难日为“Black Friday”,也表示“凶险不祥的日子”。

(三)红色

中国人偏爱红色,从古至今,红色都是吉祥、喜庆、欢乐之意。在古代,新娘穿红色礼服,新房贴红双喜字;高中状元要十字披红。在现代,新春佳节贴红对联、红福字,挂大红灯笼,迎宾时红毡铺地以表尊重和礼貌。汉语中表示红色的词很多,如粉红、桃红、殷红、大红、嫣红、枣红、紫红、玫瑰红、石榴红等。

英语“red”即汉语“红”。英语中红色的意义与汉语基本一致,也是喜庆、欢乐之意。如外国的节假日为“red-letter days”,迎接来宾也会铺红地毯表示欢迎。英语中也有很多表示红色的词语,如Chinese red(中国红)、carmine(胭脂红)、pink(粉红)、cerise(樱桃红)等。

(四)黄色

古代中国皇帝都穿黄色衣服,因此黄色成为皇家特色。汉语表示黄色的复合词语有焦黄、蜡黄、金黄、土黄、杏黄、橘黄、槐花黄、石硫黄等,这些是只表示颜色的词语。现代汉语中黄色还有特殊意义。19世纪,西方国家用带黄的粗制纸张印制低俗读物,用黄色纸张做封面。于是,中国人用“黄色”表示低级、下流的东西,如“黄色电影”“黄色书刊”。英语中表示这个意义的词语是“pornographic(色情的)”或“vulgar(下流的、庸俗的)”,用“blue(蓝色)”表达汉语“黄色”的这个意义。

英语中表示黄色的词语有golden(金黄色)、lemon(柠檬黄)、yellowish(微黄)等。英语“yellow(黄色)”除表示颜色,还有“胆小”“懦弱”之意,形容人胆小怕事为“have a yellow steak in somebody”,“turn yellow”。“Yellow Pages”汉译为“黄色电话簿”,与“下流”“猥亵”无关,指按不同商店、事业、企业、机关分类的电话号码查号簿。

(五)绿色

绿色表示生命、生机,意义常与环境保护有关,如“Greenpeace”原是加拿大一个反核组织,后发展为“自然资源保护者的国际组织”。汉语表示绿色的词语有:绿油油、碧绿、翠绿、嫩绿、油绿、橄榄绿、祖母绿等。汉语绿色还有特殊意义——“戴绿帽子”,指某人妻子与他人私通。英语中无此意(英语为“to be a cuckold”),英语“戴绿帽子”(wear a green bonnet)为“破产”之意。

(六)蓝色

蓝色具有宁静、超脱之义。汉语蓝色没有特殊意义,仅表示物理颜色,如蓝盈盈、宝蓝、靛蓝、蔚蓝、湛蓝、景泰蓝等。英语蓝色(blue)除表示颜色,还比喻“心情苦闷”“情绪低落”,如“in a blue mood”(闷闷不乐)、“feel blue”(不高兴)。英语“blue”还表示“低级”“下流”,相当于汉语“黄色”,如“blue films”为“黄色电影”,“blue jokes”为“下流的玩笑”。

三、汉英颜色词隐喻意义应用

(一)颜色词与心理

中华民族对颜色词隐喻意义认识具有迷信意味。如亲人去世穿白色孝衣、过年挂大红灯笼、古代只有皇帝才可以穿黄色衣服。西方国家更注重事物本质意义,颜色词隐喻意义也都建立在客观事物本身意义之上。如英语白色(white)与白雪、牛奶联系,表示“纯洁”“清洁”;红色(red)与火焰、血液联系,表示“热情”“激烈”。

(二)颜色词与政治

在中国,与政治联系最紧密的是红色,它是中国革命、中国共产党的象征,如“红军”“红旗”。在西方,表示政权的颜色词语很丰富,如“Black Hand”(黑手党)、“Green Panther”(绿豹党)。人们有时用军队制服的颜色来称呼它,如希特勒冲锋队队员都穿褐色衬衫,人们称呼纳粹党为“褐衫党”。

(三)颜色词与经济

经济术语中颜色词的意义多与事物本身颜色有关,如英语“red ink”(赤字)、“black market”(黑市)。现代汉语也有很多与颜色有关的经济术语,如“黑货”(smuggled goods)、“灰色收入”(grey incomes)、“红利”(dividends)等。

(四)颜色词与服装

西方国家喜欢用服装颜色表示职业,这种方法也被中国人接受。如“白领”(white-collar workers)指脑力劳动者;“蓝领”(blue- collar workers)指普通体力劳动者。我国古代对官员服装进行颜色区分,四品以上穿紫色官服,六品以上穿绿色,九品以上穿青色。平民百姓的衣服的颜色也不同,如“青衿”(或“青襟”)泛指读书人,“青衣”指婢女。

四、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颜色词应用

目前,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稍显薄弱。词汇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学生不可能一时全部接受,只能慢慢积累。留学生在学习时难免将汉语词汇与本民族词汇对比,但汉英词汇存在意义、色彩等方面差别,势必造成对汉语词汇意义的误解。在教学中,教师必须考虑到汉英词语的对应关系,既要注意共性,又要注意个性,既要保留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又要考虑如何使留学生从本民族的角度理解和接受。

参考文献:

[1]包惠南,包昂.中国文化与汉英翻译.外文出版社,2004,1.

[2]包惠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1.

[3]戴卫平,张学忠,高鹏.英语说文解词.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10.

[4]金惠康.跨文化交际翻译续编.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1.

汉英颜色词文化学探析 篇7

该部影片中有15处翻译使用了官方对等策略。

长城长城 —the Great Wall

原语中“长城”采用官方对等和省略策略和省略策略, 主要原因在于影视受时空限制,使目的语观众更加轻松。

二、原语面向性策略

该影片含66个言外文化负载词翻译的原语面向性的例子.

2.1保留

字幕译者没有采用保留策略。

2.2明晰化

部影片含4处添加策略,24处阐明策略。

2.2.1增译

汉人—Han Chinese- Hans

译文添加了“Chinese”,便于目的语观众对“Han”的把握。但笔者建议采官方对等策略用“Hans”,一方面节约空间,便于目标语观众捕捉信息,另一方面,随着中国全球化的发展,汉人被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所理解,没必要添加 “Chinese”便于中国文化的进一步传播。

2.2.2明晰化

草原狼—Mongolian wolf

“草原狼”实指蒙古狼,译文使其明确化,符合当时的语境。

2.3直接翻译

本部电影的字幕翻译采用25次字面直译的方法,12次传换直译。

2.3.1字面直译

腾格里—Tengger

狼图腾代表的是天,“腾格里”,蒙古人的神。目的语中没有对等词汇,所以译者按照发音拼成了一个单词,虽然可能目标语观众对“Tengger”不熟悉,但它对外传播了蒙古文化,为目标语注入了新鲜词汇。

2.3.2转化直译

奴才—slave

奴才是指待奉主子之奴仆,现代一般用于讽刺,含负面意义。目的语观众很难在极短时间内领会“奴才”的内涵意义,所以,译者把该词转化成目的语观众熟悉的单词 “slave”,目的语观众理解起来更加容易。

三、目标语面向性策略

该影片包含文化负载词翻译的37个目标语面向性策略的例子,下文将对一些例子进行讨论。

3.1概括化

该影片字幕中包含15上位关系的概括化例子。3个其它概括化的例子。

3.1.1上位关系

皮袄— winter coat

“袄”在汉语中的种类多种多样,译文较抽象地使用其上位词“winter coat(御寒外套)”,避免了目标语观众对原语复杂个文化产生不解。

3.1.2其它

马倌—herders—grooms

马倌,意为养、牧马的人。该部电影中的“马倌”除了养马和牧马以外,还要具有很强的专业技能。建议采用官方对等策略,用“grooms”,与原语中的“马倌”基本对等。

罪魁祸首—the culprits—the chief culprits

“The culprits” 泛泛地转达了目的语想要传达表层意义,不能实现很好的对等,笔者建议译为“The chief culprits”,较好地传递原语的感情色彩。

3.2替代

译者采用8次释义替代,2次文化替代的翻译策略。

3.2.1释义替代

一了百了—Once and for all

“一了百了”意为把一件主要的事情了结以后,其余有关的事情也跟着了结了。“ Once and for all”意思正是如此, 不仅转达出了与原语相同的道理,还具有相同的语义作用。

3.2.2文化替代

老天—God

“老天(爷)”,指天帝,汉族神话传说中天上的主神。 而目标语观众文化中的神为上帝 (God), 译者采用文化概念的替代,实现了语用交际中的功能对等。

3.3省略

本部电影字幕翻译中,采用了9次省略策略。

鉴于影视的时空限制,在不影响大意的情况下,译者选择省略策略对“上级”的翻译,易于目的语观众捕捉主要信息。

四、讨论和结论

本部电影中有116个文化翻译的例子。其中使用最多的策略是字面直译。

在文化负载词翻译翻译过程中,译者使用了官方对等策略15次,原语面向性策略66次,目标语面向性策略37次。

译者在本部电影中使用直接翻译策略37次,其中字面直译策略使用了25次,是最为常用的翻译策略。由于本部电影颇具文化特色,大部分文化负载词在目标语中没有对等词汇,所以,译者倾向于采用字面直译策略来转情达意,有利于我国文化的传播。然而,即使字面直译策略在翻译过程中被频频使用,它也有其自身缺陷,如,过多的文化负载词采用字面直译的话,目标语观众的负担就会加重,并很可能会产生困惑,甚至不知所云,即达不到文化传播的目的,也不能很好地享受影片所带来的快感。

其次,采用次数排第二位的策略是明晰化,它被采用了28次,阐明使用了24次,添加采用4次,

再次,就要数概括化策略了,它包括15次上位关系和仅3次的其它策略。

被使用次数稍微少于概括化的是官方对等,它被使用了15次。

替代和省略的使用频次差不多。替代被使用10词,包括8次释义替代和2词文化替代 ;省略使用了9次,使用该策略的原因之一就是字幕的时空限制。

由于英汉语系的迥然不同,在字幕翻译中,译者没有采用保留策略。

摘要:基于Pedersen对言外文化负载词翻译的分类标准,本文对文化负载词进行了分类以及分析研究。数据取自电影《狼图腾》的汉英语字幕。

从颜色词看中英文化差异 篇8

关键词:颜色词,中英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

一、引言

文化是一种复杂体, 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和其余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 它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亦即文化个性。不同的文化会呈现出不同的文化形态, 这种文化形态差异反映到语言层面上, 则表现为语言差异。文化差异又是跨文化交际中的一个主要障碍, 所以了解这些文化差异, 对语言学习者而言十分重要。

二、英汉颜色词的文化差异表现

(一) 历史传统的差异

在英国人心目中, 白色是上帝、天使、幸福、纯洁的象征。“西方人举行婚礼时, 新娘要穿白色的婚纱, 这源自于英国国家的宗教故事, Magi和Draids在基督复活时穿着白色的衣服。因此, 白色在西方国家被广泛地用在婚礼上。而白色在中国则是丧色。自古以来亲人死后家属要穿白色孝服, 办“白事”, 胸襟上别着白色的小花, 以此表达对死去亲人的哀悼和敬意。

红色在中华民族的传统中是一种喜庆色, 象征着吉祥、如意, 使人联想到幸福与健康。过新年时贴上红对联, 举行婚礼时新娘都要穿上红色喜服, 墙上、门上、窗上都贴上红喜字, 客人送的礼金或长辈给的红包, 都要用红纸包着, 结婚后生了孩子, 有些地方还要向亲朋好友送红鸡蛋, 以示喜庆。但在以英语为母语的英美民族中, 红色则意味着流血、恐怖和危险, 甚至会使人联想到淫荡、低级趣味。如:现代西方城市有很多red light district (红灯区) , 英语中的scarlet有“鲜红的、淫荡的、罪名昭彰”之意。

由此可见, 因历史传统的不同, 英汉两民族对待颜色的态度也大相径庭, 中国文化尚红轻白, 而英美文化则重白轻红。

(二) 民族心理的差异

民族心理就像一条幽暗的地下长流, 涌动在一个民族意识的岩层里, 流贯在该民族的血脉中。中西方人们的心理因素及看待问题的方式, 往往存在着种种差异。英汉民族中, 不同的颜色词可能用于描述同一种物质的客观表象。英语说black tea, 汉语说“红茶”。为什么同样的一种茶被描述成了不同的颜色?英国人着眼于茶叶的颜色, 称其为“黑”, 而中国人则着眼于茶水的颜色, 称其为“红”, 这是由于两民族之间观察事物的角度不同, 看似矛盾的东西, 其实并不矛盾。再如, yellow (黄色) 一词, 黄色在中国封建社会里是法定的尊色, 象征着皇权、辉煌和崇高。黄色乃是“帝王之色”———古老中国的象征。具有这种文化心理的人便很难想象, 在英语文化里, 黄色往往有忧郁、病态、令人讨厌、胆小的涵义。如:yellowbellied (胆怯的) , a yellow streak (生性怯懦) , yellow card (足球等运动中的黄牌, 由裁判员出示, 用以向运动员提出警告) , the yellow press (低级报刊, 故作耸人听闻的报道以哗众取宠的报纸) 等。

(三) 宗教信仰的差异

英语中有些颜色的象征意义, 受宗教影响颇深, 颜色被赋予不同的宗教内涵与寓意。在中世纪, 教会指定艺术家在绘画时使用某些颜色。如圣母玛利亚的长袍要画成蓝色, 在准备式期间, 基督的衣服要画成蓝色;在无知受到诱惑时, 画成黑色;复活时画成红色或白色。为什么要如此变换色彩呢?这与他们的宗教想象分不开, 蓝色代表他们来自天堂, 黑色则代表来自基督与黑暗使者的遭遇, 红色与白色代表上帝的本性:智慧与爱。在中国, 黄色是佛教的经典, 和尚、喇嘛的袈裟即为黄色, 但犹大 (《圣经》人物, 传为出卖耶稣的人, 是其门徒之一) 穿黄色衣服则是叛逆、嫉妒、懦弱的标志。由于英汉两民族在宗教信仰上的差异, 造成对同一颜色词的看法形成巨大的反差。

(四) 生活习俗的差异

在西方, 人们崇尚purple (紫色) , 古希腊、古罗马皇帝、执政官及将军都身着紫色, 紫色象征着显贵和尊严, 象征着王位和王权, 紫袍加身意味着上升到显赫的地位。而中国代表显赫地位者所穿的是黄袍, 是帝王君主的象征。同时习俗也是影响服饰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一般常识是热天穿白色或淡色服装以反射阳光, 冷天穿深色吸收热量。各国人穿衣有各自的喜好与习俗, 如在中国夏天一般穿白色或淡色的衣服, 黑色很少有人穿;在英国约克市的女子穿不同颜色的紧身衣向求婚男子示意:黄色表示有一半希望, 绿色表示同意, 红色表示不同意。又如, 中国人习惯用“米色”来描写淡黄色, 皆因米是我们的主食, 而英国人则以cream (奶油色) 和butter-yellow (黄油色) 表示。这是由于汉英民族饮食习惯与生活习惯的不同而产生的差异。

(五) 情感色彩的差异

语言有一定的感情色彩, 人们的感情色彩分为褒义、中性义和贬义。在各种语言中, 一词包含不同的感情色彩并不鲜见, 颜色词也不例外。比如blue (蓝色) 一词, 汉民族对其颇有好感:蔚蓝色的天空, 常能激发人们对未来的憧憬, 蓝色的海洋常能勾起人们无限的遐想。而这种情感色彩用在西方, 如颇为流行的名曲“Love Is Blue”误解为“爱情是蓝色的”, 却不知此处的蓝色非但不能引发英美人的憧憬和遐想, 反而会让人感到忧郁、沮丧。在英语中, blue通常表示不快, 如in the blues (闷闷不乐) , blue Monday (抑郁的星期一) 。由此可见, 不论英语还是汉语, 颜色词的情感色彩是多样的, 有时对同一颜色词的理解也有天壤之别, 只有正确理解它们的情感色彩, 才能领略英汉两种语言各具特色的文化内涵。

三、结语

上一篇: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教学反思下一篇:《第三军团》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