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色文化

2024-11-22

颜色文化(精选12篇)

颜色文化 篇1

1. 引言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不同民族的语言既受到本民族社会文化的制约,又反映各自特定的文化内容。因此,必须把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结合起来才能顺利进行交际。英、汉语是两种分属不同语系、各具特色的语言,其表达方式和文化习惯存在很大差异,这些差异产生的根源在于英汉民族历史、社会制度、风俗习惯、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的差异。

词汇是文化的积淀,是承载文化信息、反映人类社会生活的载体,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人类生活与颜色息息相关,在人类语言中有着大量的表示色彩的颜色词。这些颜色词除表示基本色彩意义外,还被赋予了丰富的感情色彩和文化内涵。本人拟从汉英颜色词所承载的感情色彩、政治色彩、价值观念及风俗习惯的异同进行对比。

2. 中英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对比

颜色词属于“文化限定词”, 具有强烈的民族文化特征,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颜色观。由于中英两国人民在思维方式、语言习惯方面的差异, 同一种颜色往往表达不同的文化心理, 引起不同的联想, 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 具体表现在情感、政治、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差异。

以“红”色为例。红色是中国文化中最崇尚的颜色,它体现了中国人在精神和物质上的追求。人们可以从红色联系到太阳和火的颜色,由于太阳可以给人们带来温暖和光明,因此人们自古以来就喜欢用红色来象征吉祥、喜庆、幸福、欢乐等义,喜庆日子要挂大红灯笼,过春节要贴红对联、红福字等。

在英语中,“red”一词不仅具有美好的含义,如:redletter days(在西方指圣诞节或重要的值得纪念的日子,在日历上用红色标明),还同战争、流血、恐怖、淫荡等含义联系在一起,如:red alert(危险警告),red battle(血战),red-handed(当场捉住犯罪)等。red-light district指许多妓女聚集的地区。

2.1 颜色与情感

语言有一定的感情色彩,一词包含不同的感情色彩并不鲜见,颜色词也不例外。比如blue蓝色一词,汉民族对其颇有好感,蔚蓝色的天空常能激发人们对未来的憧憬,蓝色的海洋常能勾起人们无限的遐想。在英语中,blue通常表示忧郁、沮丧,如in the blues(闷闷不乐),blue Monday(抑郁的星期一)。英语中to become red faced或her face turned red表示发窘或害羞。汉语中也用“脸红”表示这一意思。英语中还有see red(气愤),wave a red flag(发火)等都表示生气或激动。

另以英文小说“The winds of war”为例,在小说中“gray peace pervaded the wildness-ringed Argentina Bay in Newfoundland where the American ships anchored to awai the arrival of Winston Churchill.Haze and mist blended al into gray, gray sky, gray hair, gray hills with a tint of green”,作者Herman Wouk使用颜色词“gray”(灰色)来暗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英美两国领导人首次会晤时的恶劣天气,“a tint of green”(一种绿色调)来暗示这次会晤充满希望。作者巧妙地使用颜色词使得小说更生动,使读者产生无穷的想象。汉语中,《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诗人巧妙地使用颜色词“红,绿,蓝,翠,青”生动地描述自然的和谐,同时表达诗人的感情。

从以上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不但中国人喜欢用颜色词来描述环境、物体,表达情感,西方人亦如此。

2.2 颜色词与政治

许多颜色词赋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在汉语中,红色和白色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红色”寓意进步、发展的力量,象征无产阶级、社会主义,例如红军,红色基地,红色政治,红旗等。“白色”象征资产阶级、反革命等,例如反动势力占据地被称为“白区”,反动势力对革命的疯狂镇压被称为“白色恐怖”。

在英语里,比如用红色代表共产党,往往含有贬义色彩。苏联和共产党控制下的区域被称之为Red belt(红区),蓝色象征忠诚的共产党人,特指Conservative Party(保守党)。在美国南北战争期间用蓝色和灰色来指代美国的北方和南方的军队。

2.3 颜色与价值取向

在中国和西方文化中,很多颜色词和价值取向联系在一起。在传统的汉语文化中,黄色寓意着神圣、尊贵和权势。黄色是一直被历代帝王所推崇和垄断的颜色,所以黄色也称帝王颜色。皇宫寺院用黄、红色调。而在西方文化中,紫色是尊严和权贵的象征。古罗马、古希腊皇帝、将军等都身着紫袍以示威严。英语中,to be born in the purple(出身于王室或显贵之家),raise sb.to the purple意思是立某人为帝王或把某人升为红衣主教,等等。

另外,一些颜色词暗示着是非之分。在汉语里,黑色象征着“深沉、黑暗”。屈原在《九原·怀沙》中说“变白为黑、倒上为下”。此外,还有成语“颠倒黑白、害群之马”等。另外,黑色还表示“奸恶、阴谋”等含义,如黑心、黑爪牙、黑名单等。从黑暗还可以引申出不光彩、不合法、欺骗等含义,如黑社会、黑户口、黑市、黑钱、黑车等。在英语中,黑色也多用来表示“邪恶、奸诈”等意思,如a black villain(大坏蛋,恶棍),talk black into white(指鹿为马,诡辩),black money(黑钱,没有报税的钱)。白色在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中的联想意义有相同之处,都象征着纯洁、清白和诚实。在汉语里有成语“白璧无瑕、一清二白”等。在英语里,如a white soul(纯洁的心灵),white men(高尚、有教养的人),white light(公正的裁判),This is very white of you(你真诚实)。

2.4 颜色词与风俗习惯

特定的风俗传统、礼仪习惯决定了人们在一定的场合,应穿戴特定颜色的衣服。

在中国,“红白喜事”指“婚事”和“丧事”,红色象征着喜庆、幸福。在传统的中国婚礼上,新娘要穿大红衣服,盖红头巾,门窗上要贴大红喜字,桌上点上红蜡烛,这样不但给婚礼带来喜庆的气氛,更让人联想到婚后的日子会越过越红火。而办丧事时,亲人死后家属披麻戴孝(穿白色孝服),戴白帽,胸带白花,要设白色灵堂,出殡时要打白幡等来悼念逝者。这是中国人数千年流传的民风民俗。

在西方文化里,白色象征着纯洁、高雅、坦率、快乐。在西方的婚礼上,新娘总身披白色婚纱,给人一种圣洁高雅的美感,象征爱情的纯洁珍贵;而在葬礼上,人们要穿黑色礼服以示庄重、肃穆。过节时候穿黑色是不礼貌的,也是忌讳的,因为黑色被认为是不幸的颜色。

三、结语

缤纷世界,色彩斑斓。颜色词的魅力在于对各族文化的折射,它们既具有指称意义,又具有一定的引申或象征意义,能引起人们的联想,可谓“颜”外之意。颜色词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着各自的民族文化特色。在使用颜色词时,我们要注意文化差异,避免因望文生义而引起的误用和错用,从而达到使用得体、交际流畅的语言表达目的,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摘要:本文拟从颜色词的感情色彩、政治色彩、价值取向、风俗习惯等方面对比分析中英两种民族文化下的颜色词的内涵意义, 以便从中窥见不同民族文化对语言产生的巨大影响力和渗透力, 这对跨文化交流中能更好地理解颜色词及其文化内涵意义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中英颜色词,文化内涵,对比

参考文献

[1]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

[2]张培基.英语声色词与翻译[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79.

[3]易小玲.从颜色词的联想意义看汉英文化差异[J].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 (5) .

[4]王兴懿.试论中英颜色词的文化差异[J].济宁师专学报, 2003, (6) .

颜色文化 篇2

[摘要]汉语与英语在诸多方面具有差异,如认识不到这些差异,便会对翻译造成障碍。本文重点研究了三原色“红、黄、蓝”的中英文化异同,旨在探讨翻译颜色词的方法,方便读者的理解。

[关键词]文化对比 “红、黄、蓝” 翻译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3-0066-02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翻译更不能离开所译语言的文化背景。颜色同样蕴涵着多种文化含义。不同语言环境下,对颜色的认知理解均有不同,因此翻译颜色词时,不仅要求懂得颜色的文化含义,还要懂得如何完成英汉双语的转换。“红、黄、蓝”是我们常见的色彩,本文致力于探讨这三种颜色的英汉文化差异以及翻译方法,力求使大家关注颜色词的翻译方法。

一、颜色词的中英文化比较

(一)红色

红色是自然界最普遍的一种颜色,在中国人心中,“红”也有着深刻的意义。因为在中国,“红”象征着喜庆,象征着兴隆。春节期间,家家户户的红灯笼、红对联,代表着一种喧嚣欢乐的氛围。除此之外,“红”还象征着顺利、成功,或者是受到重视。例如为我们熟悉的词语“红运”,“红人”等。红色是我国千百年来崇尚的颜色,它能够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中国人心中的需求。

从其颜色本身,“红色”是鲜血的颜色,在英语中,鲜血可以引申为暴力、激进的革命,带有贬义。英语的red,包含支持左翼观点;支持共产主义;革命激进分子等含义,例如词语red activities便是“左派激进运动”之意。其革命含义偏血腥,如英语中的词语red-handed(手沾满血的;正在犯罪的),a red battle(血战)等。在汉语中,此种颜色也有一种革命的含义,但是其在汉语的革命意义是褒义的,象征着革命与政治觉悟高。如汉语中红军(the Red Army)、红领巾(red scarf)。

“红色”还表示一种情绪状态,或愤怒,或喜悦,或羞赧,这是英汉皆有的含义。表愤怒不快时汉语中有“面红耳赤”“眼红”“脸红脖子粗”等词语,表羞赧时,有词语“羞红了脸”等。在英语中也是如此,例如“When he criticized me,I really saw red”,表示对别人批评的愤怒;“Everyone knew her cheated in the exam,and her face soon turned red”,表示因羞愧而脸红的含义。

(二)黄色

黄色在中英文化中,有一定的共性。

首先,两者都意味着某些疾病。在汉语中有黄疸、黄癣、黄热病等与疾病相关的词语,同时还有面黄肌瘦、面色枯黄、黄脸婆等词语,也象征着不健康的状态。在英语中也是如此,最为我们熟悉的便是yellow-fever,该词语与汉语中的黄热病直接对应。其次,因为黄色与秋天枯黄的落叶息息相关,所以两者都意味着某种萧条的状态,还包含忧伤寂寥的情感。汉语中悲秋的诗句不计其数,如“秋风惨淡秋草黄”“人比黄花瘦”等。英语中yellow也有此种含义,例如“My life is like the yellow leaf without any hope”。

除了以上的共性外,中英文文化中黄色的含义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在汉语中,黄色是权贵、权威的象征。在中国的历史中,黄色一直是皇城中的颜色,如黄袍、黄榜、黄砖黄瓦,还有象征富贵的黄金等,而在英语中,这些表达并不常见,英语中的皇权表达为蓝色、紫色更为常见。黄色在中文中还表示腐化堕落隐晦的意思。例如黄色书刊、黄片等,这些都包含着色情内容,而在英语中,这些表示淫秽肮脏意义的为蓝色。

在英语中,黄色有着其独特的文化意义。因为在犹大背叛耶稣时,穿着黄色的衣服,所以黄色在英语中有了胆怯、胆小、卑鄙等贬义,如yellow streak 表示胆怯,怯懦;而yellow-belly表示可鄙的胆小鬼。黄色还在英语中表示趣味低级的书刊,如yellow press,但是这些黄色书刊不同于中文中的“黄色”,英语中的“yellow”毫无色情淫秽之意可言。

(三)蓝色

蓝色主要表示天空、大海的颜色。在中国古代,最常见的颜色不过红、黄二色,但蓝色是天空的颜色,古人历来对天空具有深深的敬畏之情。我们可以看到古代的儒生穿着蓝色的衣裳,清代大臣穿着蓝色的官服,清代努尔哈赤初定的上三旗正包括正蓝旗。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蓝色的重要性。蓝色是一种极具韵味的颜色,诗句“蓝水色似蓝,日夜长潺潺”,给人以宁静舒畅的感觉,所以便有“宁静、美好、纯净”的含义。

在英语文化中,蓝色与汉语中的黄色略有相似之意。在英语中,蓝色代表高贵与优雅。例如“blue blood”在英语中表示具有王室的血统,而不能译成蓝色的血。“blue book”意为名人录,“blue brick university”指名牌大学。蓝色也有下流、淫秽之意,汉语的“黄色电影”便可译为“blue films”,另外“blue talk”表示“下流的言论”。同时英语文化中的蓝色还可以表示忧郁、悲伤的感觉,例如“blue song”意为“惆怅之歌”。在英语国家还有一种悲伤忧郁的音乐名为“blues”,即蓝调。

二、颜色词的翻译

根据上文的分析,我们了解了中西方颜色词的差异,而面对此种差异,我们又应采取怎样的措施?翻译就是以一种语言再现另一种语言的信息,但我们要做到让读者“与观原文无异”。这就要求我们懂得多种文化,例如上文的例子,在翻译“blue films”时,如果翻译成“蓝色电影”,读者并不会理解什么意思。所以,在翻译颜色词时,要使用一些方法。

(一)直译

直译是指“既保持原文内容、又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来翻译文字”。

例如李清照的诗歌: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译为:Don’t you know,don’t you know,the red should languish and the green should grow?

因为诗中的颜色词在意义上能够与英语的词语相对应,所以便可以采用这种直译法。除了诗歌外,许多常见的词语都可以用这种方法来翻译,如红十字会Red Cross、红酒red wine等。

(二)换词翻译

如上文分析的那样,有些颜色在不同语言中含义不同,有时,汉语中的颜色与英语中的颜色并不对应。例如“黄色电影”在英语中应为“blue film”,“红茶”在英语中可译为“black tea”。

(三)意译

意译是指“只保持原文内容、不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或翻译文字”。因为有些时候,不能因为其文字中有颜色,就将其翻译成颜色词,我们要根据其实际意义加以翻译。如“white lie”是指“善意的谎言”;“black sheep”是指害群之马;“黄毛丫头”译为“a witless young girl”。

三、结语

根据以上的分析,一些颜色词除了表示其本身所代表的色彩外,还有许多引申意义,这些都与文化息息相关。颜色词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因此在我们翻译颜色词时,不能只顾字面意义生搬硬译,更应注重其丰富的双语文化。翻译在我们生活中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我们不只需要懂得英汉两种语言,更应懂得这两种文化,如此一来才能够避免错译。学习是无止境的过程,翻译亦是如此,我们应不断地积累与研究,谨慎推敲文化的差异。

【参考文献】

英汉颜色词与文化内涵 篇3

关键词 颜色词 文化特点 国际交流

一、引言生活中处处有颜色。每时每刻,我们都与形形色色的、各式各样的人流、物体、景色發生碰撞,他们所蕴含的五彩斑斓的颜色便随之穿透我们的眼睛,带给人们千差万别的心理感受。据有关科学统计,人类的眼睛大约能分辨一千万种颜色,不过这只是一种估计,不同的人眼有不同的分辨率,自然对颜色的区分也就略有不同;就像不同的颜色带给人们不同的感受;不同文化、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人多多少少都会对颜色的感知带有一抹浓郁的主观色彩。那么,英汉两个民族之间对颜色的认知是怎样的呢,是否不同的颜色蕴藏着不同的文化意义呢。本文从颜色词入手,向大家展示各种颜色词背后所代表的英汉之间的文化内涵。

二、英汉颜色词的文化内涵1.红色的意象(1)汉语中的红色中国人对于红色的喜爱遗传在中华民族的基因之中。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每到腊月三十的夜晚,就要闯进村落,伤害人畜。这天一到来,所有的人就逃到山林里去。一日来了个仙风道骨的白胡子老人,叫大家不要惊慌,说他有办法制服“年”。是夜,老人住进一间屋子,在大门上贴上红纸,在屋子里点起红灯笼。“年”到来的时候,一看见通红的贴纸和灯笼,便吓得狼狈地逃走了。从此,人们贴红纸,点红灯,平安地度过了每一个“年”来之夜。红色也就被赋予了“避邪”与“吉祥”的含义,成为家家户户每逢新年必不可少的装饰色。红窗花,红鞭炮,红对联儿,年味儿十足,喜气洋洋。久而久之,红色在老百姓的眼里便是喜庆之色,是吉祥之色,亦是坚强之色。所以,只要是喜庆之事或是成功与光荣之事,都离不开红色。例如,做某一件事情如果开头顺利的话就叫做“开门红”;电视中网络上的名人叫做“红人”;就连过去结婚的新郎新娘也要在胸前挂上那鲜艳的大红花。此外,红色在中国也象征着勇气。中国的五星红旗便很好的印证了这一点,看到这面国旗,所有华夏儿女的心中都会想起那些为了民族独立而英勇杀敌的战士和他们流淌的每一滴鲜血。(2)英语中的红色红色在英语中也有喜庆之意。例如,red-letter days指代喜庆的日子,也可以称作为纪念日。除了与汉语中相近的意思意外,英语中的红色也代表着血腥、暴力、危险等。这是因为在基督教传说中,魔鬼撒旦通常都是以红色出现,因此红色带给人一种恐怖的感觉。美国罗契斯特大学的Andrew Elliot教授表示,红色能增强身体反应,因此它被视为一种危险的提示。就像十字路口的“红灯”(red light)是停止信号,提醒人们注意安全。此外,红色易激起也能量的快速爆发,会对情绪有影响,表示“恼怒、生气”的含义。例如,“see red”,“ like a red rag to a bull”。还有一个是最近很洋气的一个词,那就是土豪,它的英文版便是“rich redneck”。原来美国南部贫穷的农民每天都在太阳下劳动,所以他们的脖子老是红红的。而这些南部农民大多都比较粗暴,思想顽固,没有知识。所以他们在英文中被称作redneck。从这点上,这也正说明了红色在英文中确实给人有易恼怒,粗暴的印象。2.绿色的意象(1)汉语中的绿色绿色是大自然中最常见的颜色,因此也是生命的颜色。绿色常常给人以春天来到的感觉,所以也象征着青春,象征着繁荣,象征着生机盎然,象征着静谧美好。从孩提时代,我们口中就念叨着白居易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句描写江南初春的古诗,可见绿色是春的象征,是新生的代表。在中国文化中,绿色代表着生命,如“绿意盎然”“绿草如茵”,等等。绿色是植物的颜色,亦是环保的象征。但在汉语里面,绿色也偶尔称为贬义的代名词,如“脸都绿了”意思是脸色很难看;“眼睛绿了”表嫉妒之意。当然,最难听的还要非“绿帽子”莫属了。(2)英语中的绿色在西方,green给人以新鲜、精力旺盛的印象,如fresh green memory(清新而栩栩如生的回忆),a green old age(老当益壮)等。另外,绿色还表示“幼稚无知”“毫无经验”等意思,如green hand(新手),green as grass(无生活经验),greenhorn(涉世不深),as green as grass(少不更事),等等。3.黄色的意象(1)汉语中的黄色现在一样事物只要被冠以“黄色”二字,往往就是不好之意。在中国古代,黄色是极其高贵的色彩,为皇家御用,平民百姓是不准使用的。黄色意义的转变,后来主要是受到了西方的影响。汉代班固的《白虎通义》对黄色的解释是“中和之色,自然之性,万世不易”。因此,黄色在中国古代是帝王之色,象征着吉祥、神圣、富贵和权势, 中国封建朝代从宋朝以后,黄色是皇帝专用颜色,如“以黄为贵”。皇帝穿的是绣有金龙的黄袍,住的是金碧辉煌的皇宫,出行要选“黄道吉日”。(2)英语中的黄色在英语文化中,yellow使人联想到背叛耶稣的犹大(Judas)所穿的衣服,所以黄色带有不好的象征意义。英语中黄色和妒忌、卑怯懦弱、病态、败坏堕落有关。在美国俚语里面称呼胆小鬼做yellow belly;可鄙的人,卑鄙的人为a yellow dog;变得胆怯为turn yellow;恣意煽情的传媒为yellow journalism;阴沉多疑的神色为yellow looks;低级报刊为yellow press,等等。在加拿大,黄色还代表了民族联盟党的颜色,其含义为黄皮肤黑头发,象征着海外的华人。

三、结语相同的词语在不同的文化里面总会有着不一样的含义,颜色词也正是如此。本文通过介绍三种不同的颜色及其在英汉两种文化形态背后的不同内涵,使得我们对于中西方的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只有在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的基础上,才能更加自如地运用语言来表达思想,当了解了民族间文化和习惯表达差异之后,跨文化间的交流与沟通也会变得更加顺畅。

参考文献:

[1]傅玲芳.汉英基本颜色词文化意蕴对比研究[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4).

[2]彭秋荣.英汉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及其翻译[J].中国科技翻译,2001,(2).

[3]宋萍.中英颜色词文化差异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7,(6).

[4]孙智慧.英汉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对比[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2,(1).

[5]杨萍.反映在颜色词上的英汉文化差异[J].邵阳学院学报,2006,(6).

汉英颜色词文化学探析 篇4

由于使用汉语和英语的民族、国家各有其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 使得相同的颜色词蕴含着不同的象征意义。

1. 黑、白两色在西方文化中象征着黑暗与光明。

在圣经里, 黑色象征魔鬼、邪恶、痛苦与不幸, 因此, 黑色也叫做"死色"。白色则是上帝、天使、幸福、欢乐和美德的象征。在经典芭蕾舞剧《天鹅湖》中的黑天鹅代表邪恶、欺诈和仇恨;白天鹅则代表善良、纯洁和美好。黑 (Black) 用在比喻上总是给人一种可怕的甚至邪恶的感觉。如:"a black villain" (大坏蛋, 恶棍) ;"black death (黑死病) ;"black flag" (海盗旗, 死刑旗) ;"black ingratitude" (极端的忘恩负义) ;"black words" (不吉利的话) ;"talk black into white" (指鹿为马, 诡辩) ;"B—hand" (黑手党, 秘密犯罪集团) ;"a black letter day" (凶日, 倒霉的日子) ;"black mail" (讹诈, 勒索) ;"black money" (黑钱, 没有报税的钱) ……所有这些词语都表明"black" (黑) 与坏的、邪恶、愤怒的特征相联系。

与"Black" (黑) 相对的"White" (白) 在西方文化里则有美好、希望、幸福、快乐的涵义。圣经故事里, 天使总是长着一对洁白的翅膀, 头顶上悬浮着银白色的光环;圣诞节是西方人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 相当于中国的农历春节。"A white X'mas" (意指"银装素裹的圣诞节") ;"white knight" (白衣骑士, 指政治改革家或事业上的得胜者) ;"white lit" (小谎, 圆场谎, 为了不使人难堪而说的谎话) ;"a white day" (吉日) ;"days marked with a white stone" (幸福的日子) 。西方童话故事中有一位博得世界各国儿童广泛同情和喜爱的主人公就叫“白雪公主” (Snow white) , 她是聪明、善良、美丽的化身。美国华盛顿的"白宫" (White-House) 是国家权力的象征;"白厅" (Whitehall) 则是英国伦敦中央政府机关集中的街道;西方国家发布的正式文件叫"白皮书" (white paper) ……。从以上所举的例子不难看出在西方文化里存在着重白忌黑的传统。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 黑、白同属五色, 都是正色, 都象征不祥。《礼记·礼运》:"五色六章十二衣, 还相为质也。"孔颖达疏:"五色谓青、赤、黄、白、黑, 据五方也。”。《史记》云:"秦皇更民曰黔首。"李善注:"黔首, 黑头无知。"在这里, 黑的意义与贱民、愚民联系在一起了。在现代汉语里, “黑”的派生词总是与坏的、不幸、灾难、邪恶等意义相联系。如"黑帮"、"黑话"、"黑名单"、"背黑锅"、"黑云压城城欲摧"等。"黑匣子"表面上看来是一个中性词, 指装在飞机上记录飞行状况的密封仪器。但是当人们开启"黑匣子"时, 往往是在空难发生以后。因此, "黑"在这里象征着灾难。

"白"在中国封建社会里是"平民之色"。古代老百姓的衣服不能施采, 故称"白衣", 后称"布衣"。古代没有功名的人称"白丁"、"白身";没有功名的读书人住的屋子称为“白屋”。在汉语里, “白”字的派生词往往含有徒然、轻视、无价值等贬义。如:"白眼"、"吃白食"、"一穷二白"等等。在传统戏剧里, "白脸"象征着奸诈和背叛。"白"和"黑"在当代政治概念上都被当作"红"的对立面, 代表反动、落后、顽固的意思。如:"白区"、"白据点"、"白色恐怖"。在历史上曾有一个时期, "黑"的派生词常常给人们带来灾难和不幸。如:"黑材料"、"黑五类”、“黑夫妻”、“黑后台”等等。

今天, 在中国人的葬礼上, 死者的亲属朋友通常还臂挽黑纱, 胸襟上别着白色的小花, 以此来表达对死去亲人的哀悼和敬意。由此可见, 中国人在相当多的场合表现出对黑、白两色的厌恶甚至畏惧, 以至避讳它们。这与西方文化中对黑的态度相近似, 而与对白的态度则大相径庭。

2. 红色是我国文化中的基本崇尚色, 它体现了中国人在精神和物质上的追求。

它象征着吉祥、喜庆, 如把促成他人美好婚姻的人叫"红娘", 男娶女嫁时贴大"红喜"字, 把热闹、兴旺叫做"红火";它又象征革命和进步, 如中共最初的政权叫“红色政权”, 最早的武装叫“红军”, 把政治上要求进步、业务上刻苦钻研的人称为“又红又专”等;它也象征顺利、成功, 如人的境遇很好被称为"走红", 得到上司宠信的叫"红人", 分到合伙经营利润叫"分红"等;它还象征美丽、漂亮, 如称女子盛妆为"红妆"或"红装", 把艳妆女子称为"红袖", 称女子美艳的容颜为"红颜"等。

西方文化中的红色 (red) 则是一个贬意相当强的词, 是"火"、"血"的联想, 它象征着残暴、流血, 如 (1) The red rules of tooth and claw残杀和暴力统治, (2) red revenge血腥复仇, (3) a red battle血战;它又象征激进、暴力革命, 如 (1) red hot political campaign激烈的政治运动, (2) a red revolution赤色革命, (3) red activities左派激进活动;它也象征危险、紧张, 如 (1) red alert空袭报警, (2) a red adventure story一个令人紧张的冒险故事, (3) a red flag危险信号旗;它还象征着放荡、淫秽, 如 (1) a red waste of his youth他那因放荡而浪费的青春, (2) a red light district花街柳巷 (红灯区) , (3) Is she really so red as she is painted?难到她真的像人们所描绘的那样放荡吗?至于红色的褒义, 如red—letter day喜庆的日子, the red carpet隆重的接待等, 则得益于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据考证, red的褒义是从远东经波斯传到西方的。

通过以上对黑、白、红三个最常用颜色词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 颜色词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差异是不容忽略的, 正确掌握颜色词的文化内涵是成功进行跨文化言语交际的前提和基础。

摘要:颜色词除了表示具体实际的色彩外, 还会由于不同国家的不同文化而具有不同的涵义。本文从颜色词入手, 在词义指称的客观同一性的基础上, 分析它们之间文化内涵的区别, 旨在为汉英比较语言学的研究提供若干思路与实例。

关键词:颜色词,象征,文化

参考文献

[1].王贵龙《色彩趣谈》。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1986。

从颜色词看英汉文化差异 篇5

从颜色词看英汉文化差异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与文化背景的差异,颜色词在两种语言中的表达也大相径庭.本文从历史背景、社会制度、文化传统、宗教信仰、思维方式、生活环境和感情色彩等方面简述了英汉语言中颜色词的.文化差异,并对其差异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对英汉两种语言的习惯表达方式予以归纳总结.

作 者:高桂莲 李岩青 GAO Gui-lian LI Yan-qing 作者单位: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外国语学院,宁夏,银川,750021刊 名: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英文刊名:JOURNAL OF THE SECOND NOR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年,卷(期):“”(2)分类号:H313关键词:英语 汉语 颜色词 文化差异

汉法颜色词“红”文化内涵之异同 篇6

关键词:红色 文化内涵 异同

中图分类号:H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1(a)-0247-01

颜色词以其独特的魅力在每一种语言中都占有重要位置,它不仅具有客观的物理属性,同时也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汉语和法语属于两个不同的语系,颜色词“红”在这两种语言中所体现的文化内涵有共性,也有差异性。

1 红色在汉法语言中文化内涵的共性

在汉语中,“红”最为突出的文化内涵就是“喜庆”。春节贴红对联、红窗花,挂红灯笼,给小孩子红包;传统婚礼上新郎新娘穿红礼服,新娘盖红盖头,新郎戴大红花,屋里贴红喜字,洞房点红蜡烛;红色是传统的喜庆色彩。“红事”就是喜事,指男女婚事。除喜庆外,“红”又象征着吉祥、幸福、欢乐、热烈等。如“红火”形容旺盛、兴隆、热闹;“红尘“指繁华的社会。在法语中,“rouge”也与欢乐、喜庆、激情有着密切联系。在重大节日或典礼时,铺红地毯表示对尊贵客人的热烈欢迎,如“dérouler le tapis rouge devant quelqu’un”指铺红地毯隆重地欢迎某人;圣诞节,人们戴上红色的圣诞帽来庆祝节日,圣诞老人穿红衣物戴红帽给孩子们送上礼物;在法国宗教文化中,红葡萄酒“vin rouge”象征着代表圣爱的耶稣的鲜血,“ornement rouge”是天主教司铎在宗教节日时佩戴的红色饰品;法国的三色国旗“le drapeau tricolore bleu, blanc, rouge”的红色代表着一种博爱的精神。

红色象征美丽和健康,中国人常将它与女人、美人联系起来。“红颜”、“红袖”、“红粉佳人”都是指貌美的女子;古代文人称美女伴读为“红袖添香”;“红妆”或“红装”,妇女的艳丽装束,也指青年妇女;“红光满面”形容人的气色好,脸色红润,满面光彩。红色是自然界中一种富有美感的颜色,法国人视红色为时髦、华丽、高贵的颜色。在法国送花的时候,“camélia rouge”(红茶花)表示我觉得你最美丽。法语中的“rouge”也常和美容、时尚联系在一起,如“rouge à ongles”意思是指甲油;“rouge à lèvres”指唇膏;“rouge à joues”指胭脂;“se mettre du rouge”,搽口红;“Elle a un doigt de rouge.”是说她化了淡妆。

红色还蕴涵着“与爱情有关”的意义,象征着相思和爱情。“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是唐代诗人王维借咏物而寄相思的诗,因此红豆又名相思豆,为相思寄托之物;给人做媒的叫“红娘”。在法兰西文化中,热情浪漫的法国人用红玫瑰“rose rouge”来表达爱慕之情,红玫瑰也叫做爱的玫瑰,寓意真挚的爱情;红色的西红柿被称为“pomme d’amour”。

在我国,红色往往有着浓重鲜明的政治色彩,它象征着革命、无产阶级,因此在汉语中出现了许多与革命相关的“红色”政治术语,诸如“红区”、“红宝书”、“红卫兵”、“红五类” 等。“红头文件”指党政领导机关下发的文件;“红心”比喻忠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思想。和汉语一样,法语中的“rouge”也具有政治意义,如“journal rouge”(红色刊物),“pouvoir rouge”(红色政权),“idées rouges”(红色思想)等。“drapeau rouge”(红旗)是革命的旗帜;“les rouges”则是对共产党或革命者一种称呼。

红色表示愤怒,汉语中不乏与红色相关表示“生气、愤怒、激动”的词语,如“面红耳赤”形容因激动或羞惭而脸色发红;“脸红筋涨”形容发急或发怒时面部红胀,青筋暴起的样子;“脸红脖子粗”形容发急、发怒或激动时面部颈部红胀。法语中的“rouge”也有类似的表达,如“voir rouge”气得发狂;“se f?cher tout rouge”大怒,气得满脸通红;“être rouge comme un coq”由于激怒或羞愧等而满脸通红。

在各种色彩中,纯度最高的颜色是红色,纯度越高,表现越鲜明。由于其自然属性,红色在中法文化中还象征着危险与警示。许多警告标志都用醒目的红色来表示,在生活中,红色也常联系到危险的物品。红色的交通信号灯,汉语的“红灯”和法语的“feu rouge”有着相同的含义,都象征着危险,命令停止前进。

2 红色在汉法语言中文化内涵的差异性

从古至今红色都是中国人非常钟爱的颜色,从文化上探源,这与华夏文化对火与太阳的崇拜有关。红色是太阳与火的颜色,太阳和火能给人们带来光明和温暖,太阳促使万物生长,火能使人熟食和驱辟猛兽。中国人对红色的这种特殊情感,赋予了红色褒义的色彩。“红运”指运气好;“开门红”比喻一开始就获得显著的成绩;“满堂红”比喻各方面都取得好成绩或到处都很兴旺;“走红”、“红极一时”,指人的境遇顺,人气旺;“红人”即指得宠显贵或事业走运得意的人;“红角”指受广大观众欢迎的演员。在汉语中,许多与红色相关的词汇都具有庄重、喜庆、温暖、光明、兴旺、成功、令人振奋、使人进取等褒义内涵。

在法语中,“rouge”的基本义是“qui a la couleur du sang”,红色是鲜血的颜色,而鲜血使法国人更多地联系到“流血”、“战争”、“暴力”、“恐怖”。“terreur rouge”(红色恐怖)最早被用于描述法国大革命最后六周的雅各宾恐怖統治;“avoir le collet rouge”是指被砍头;“méchant comme un ne rouge”的意思是“非常凶恶的,非常爱报复的”;“pétrole rouge”指通过暴力手段掠夺来的石油。在法国,红色在意义上偏激进,偏左派,如“région rouge”指左派占优势的区域;“député rouge”指思想激进的左派议员;“banlieue rouge de Paris”巴黎的红色郊区,指左派势力较强的地区。法语的“rouge”也经常出现在一些带有贬义色彩的词语或表达中。“lanterne rouge”不是字面上的红灯笼,而是包含了三个意思:(列车的)尾灯/(比赛或队伍的)最后一名/妓院门口的红灯;“maladie rouge”或“crise du rouge”是指火鸡等的原虫性肠肝炎;“La rouge est mis.”意思是赌注已下,已别无退路。

颜色词不仅表示大自然的绚丽色彩,还与文化密切相关。汉法两种语言中的颜色词“红”具有各自的文化特点,反映出两个民族不同的历史传统、价值观念、风土人情和审美心理。中国人对红色的喜爱展现了中国人对幸福安康、吉祥如意的美好生活的向往。语言差异是社会文化差异的反映, 语言与文化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在跨文化交际中,应该准确把握颜色词的意义以及其承载的文化内涵,更好地促进中法文化之间的交流。

参考文献

[1]黄新成.法汉大词典[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

[2]冯百才.法语中的颜色词[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1996(2).

[3]付俊芳.英汉红色词汇对比研究[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

从颜色词看中英文化差异 篇7

关键词:颜色词,中英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

一、引言

文化是一种复杂体, 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和其余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 它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亦即文化个性。不同的文化会呈现出不同的文化形态, 这种文化形态差异反映到语言层面上, 则表现为语言差异。文化差异又是跨文化交际中的一个主要障碍, 所以了解这些文化差异, 对语言学习者而言十分重要。

二、英汉颜色词的文化差异表现

(一) 历史传统的差异

在英国人心目中, 白色是上帝、天使、幸福、纯洁的象征。“西方人举行婚礼时, 新娘要穿白色的婚纱, 这源自于英国国家的宗教故事, Magi和Draids在基督复活时穿着白色的衣服。因此, 白色在西方国家被广泛地用在婚礼上。而白色在中国则是丧色。自古以来亲人死后家属要穿白色孝服, 办“白事”, 胸襟上别着白色的小花, 以此表达对死去亲人的哀悼和敬意。

红色在中华民族的传统中是一种喜庆色, 象征着吉祥、如意, 使人联想到幸福与健康。过新年时贴上红对联, 举行婚礼时新娘都要穿上红色喜服, 墙上、门上、窗上都贴上红喜字, 客人送的礼金或长辈给的红包, 都要用红纸包着, 结婚后生了孩子, 有些地方还要向亲朋好友送红鸡蛋, 以示喜庆。但在以英语为母语的英美民族中, 红色则意味着流血、恐怖和危险, 甚至会使人联想到淫荡、低级趣味。如:现代西方城市有很多red light district (红灯区) , 英语中的scarlet有“鲜红的、淫荡的、罪名昭彰”之意。

由此可见, 因历史传统的不同, 英汉两民族对待颜色的态度也大相径庭, 中国文化尚红轻白, 而英美文化则重白轻红。

(二) 民族心理的差异

民族心理就像一条幽暗的地下长流, 涌动在一个民族意识的岩层里, 流贯在该民族的血脉中。中西方人们的心理因素及看待问题的方式, 往往存在着种种差异。英汉民族中, 不同的颜色词可能用于描述同一种物质的客观表象。英语说black tea, 汉语说“红茶”。为什么同样的一种茶被描述成了不同的颜色?英国人着眼于茶叶的颜色, 称其为“黑”, 而中国人则着眼于茶水的颜色, 称其为“红”, 这是由于两民族之间观察事物的角度不同, 看似矛盾的东西, 其实并不矛盾。再如, yellow (黄色) 一词, 黄色在中国封建社会里是法定的尊色, 象征着皇权、辉煌和崇高。黄色乃是“帝王之色”———古老中国的象征。具有这种文化心理的人便很难想象, 在英语文化里, 黄色往往有忧郁、病态、令人讨厌、胆小的涵义。如:yellowbellied (胆怯的) , a yellow streak (生性怯懦) , yellow card (足球等运动中的黄牌, 由裁判员出示, 用以向运动员提出警告) , the yellow press (低级报刊, 故作耸人听闻的报道以哗众取宠的报纸) 等。

(三) 宗教信仰的差异

英语中有些颜色的象征意义, 受宗教影响颇深, 颜色被赋予不同的宗教内涵与寓意。在中世纪, 教会指定艺术家在绘画时使用某些颜色。如圣母玛利亚的长袍要画成蓝色, 在准备式期间, 基督的衣服要画成蓝色;在无知受到诱惑时, 画成黑色;复活时画成红色或白色。为什么要如此变换色彩呢?这与他们的宗教想象分不开, 蓝色代表他们来自天堂, 黑色则代表来自基督与黑暗使者的遭遇, 红色与白色代表上帝的本性:智慧与爱。在中国, 黄色是佛教的经典, 和尚、喇嘛的袈裟即为黄色, 但犹大 (《圣经》人物, 传为出卖耶稣的人, 是其门徒之一) 穿黄色衣服则是叛逆、嫉妒、懦弱的标志。由于英汉两民族在宗教信仰上的差异, 造成对同一颜色词的看法形成巨大的反差。

(四) 生活习俗的差异

在西方, 人们崇尚purple (紫色) , 古希腊、古罗马皇帝、执政官及将军都身着紫色, 紫色象征着显贵和尊严, 象征着王位和王权, 紫袍加身意味着上升到显赫的地位。而中国代表显赫地位者所穿的是黄袍, 是帝王君主的象征。同时习俗也是影响服饰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一般常识是热天穿白色或淡色服装以反射阳光, 冷天穿深色吸收热量。各国人穿衣有各自的喜好与习俗, 如在中国夏天一般穿白色或淡色的衣服, 黑色很少有人穿;在英国约克市的女子穿不同颜色的紧身衣向求婚男子示意:黄色表示有一半希望, 绿色表示同意, 红色表示不同意。又如, 中国人习惯用“米色”来描写淡黄色, 皆因米是我们的主食, 而英国人则以cream (奶油色) 和butter-yellow (黄油色) 表示。这是由于汉英民族饮食习惯与生活习惯的不同而产生的差异。

(五) 情感色彩的差异

语言有一定的感情色彩, 人们的感情色彩分为褒义、中性义和贬义。在各种语言中, 一词包含不同的感情色彩并不鲜见, 颜色词也不例外。比如blue (蓝色) 一词, 汉民族对其颇有好感:蔚蓝色的天空, 常能激发人们对未来的憧憬, 蓝色的海洋常能勾起人们无限的遐想。而这种情感色彩用在西方, 如颇为流行的名曲“Love Is Blue”误解为“爱情是蓝色的”, 却不知此处的蓝色非但不能引发英美人的憧憬和遐想, 反而会让人感到忧郁、沮丧。在英语中, blue通常表示不快, 如in the blues (闷闷不乐) , blue Monday (抑郁的星期一) 。由此可见, 不论英语还是汉语, 颜色词的情感色彩是多样的, 有时对同一颜色词的理解也有天壤之别, 只有正确理解它们的情感色彩, 才能领略英汉两种语言各具特色的文化内涵。

三、结语

英汉颜色词文化透视与翻译对比 篇8

颜色词作为语言词汇中的一大类属, 在人们的交际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色彩不仅具有物理属性, 还有着丰富的文化涵义, 因此, 颜色词是语言、文化及翻译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由于汉语和英语属于两种截然不同的语系, 受语言与文化特殊性的影响, 人们对色彩的感受和赋予颜色词的意义也各不相同。通过英汉颜色词的对比, 我们可以看出, 由于历史背景、民族心理及文化传统等因素的差异, 英、汉语中颜色词的内涵意义差别较大, 是英语学习者和翻译工作者必须攻克的一大难关。在翻译带有颜色词的表达时, 一定要弄清它的实际含义。因为有时颜色词并不表示颜色, 而是转换成其它非凡的含义。准确理解颜色词的含义是忠实通顺地翻译颜色词的基础。所以, 本文通过英汉颜色词的对比, 找出其异同点, 同时给英语学习者以一定的启示。

2. 英汉颜色词的对比

自然界中的缤纷色彩是客观存在的, 并不会由于在不同语言中对应的不同词汇而有所改变。正如莎士比亚所说:“A rose by any other name would smell as sweet. (玫瑰花即使换了另一个名称, 仍旧如此芬芳。) ”中国人笔下的“红”、“橙”、“黄”、“绿”、“靛”、“蓝”、“紫”、“白”、“黑”等与英国人的“red”、“orange”、“yellow”、“green”、“indigo”、“blue”、“purple”、“white”、“black”等体现在调色板上的色彩必定是相同的。但是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社会阶层的人们对各种颜色符号有着同与不同的感知和理解, 因此对颜色词语的翻译要仔细推敲、谨慎处理。下面, 先让我们对比一下英汉两种语言中一些常见颜色词汇的异同。

2.1 red (红色)

红色是我国文化中的基本崇尚色, 它体现了中国人在物质和精神上的追求。无论在英语中还是汉语中, 红色都有“喜庆”的含义, 例如英语中有red-letter days (纪念日, 喜庆的日子) , roll out the red carpet for sb. (隆重欢迎某人) 等。在汉语中, 红色代表热情、温暖, 象征着幸福、喜庆吉祥和胜利。而在英语中, 还象征激进、暴力革命, 如red revolution (赤色革命) 等。红色还指“负债”或“亏损”, 因为人们总是用红笔登记负数。于是就有了这些词组:red ink (赤字) , in the red (亏损) , red balance (赤字差额) 等。还值得注意的是汉语中常用的带“红”字的词语, 翻译成英语, 可不一定用“red”。例如:“红糖 (brown sugar) ”、“红茶 (black tea) ”、“红榜 (honour roll) ”、“红豆 (love pea) ”、“红运 (good luck) ”等。

2.2 black (黑色)

黑色在英汉两种语言文化中的联想意义大致相同, 即死亡、苦难和悲痛。英语中, 人们对“黑”所产生的联想与汉语差不多, 甚至有的在意义和形式上能完全对等。如:black market (黑市) , black hand (黑手党) , black sheep (害群之马) , black words (不吉利的话) 等。在两种语言中黑色还象征庄重、严肃。如英国人习惯穿黑衣参加葬礼或其他正式场合, 在中国黑色也常用在祭奠活动中。black在英语中还象征气愤和恼怒, 如:black in the face (脸色铁青) , to look black at someone (怒目而视) 等。值得一提的是, 在汉语中, 并非所有的和“黑色”有关的事物都是不好的, 黑色在中国还象征着刚毅、铁面无私、憨直等。如大家熟悉的宋代的刚直不阿、铁面无私的包拯, 在戏剧表演中, 常常都是用黑色脸谱来表现其舞台形象, 另外还有张飞、李逵等。同样, 在英语中, 并非所有与“黑”字连用的词都含有阴沉含义, 一个“黑色经济”的企业business in the black, 事实上指的是一个盈利的企业。

2.3 white (白色)

白色在汉语和英语的联想意义中都有纯洁和清白的意思, 但也有一些含义上的不同。例如,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白色是个基本禁忌词, 体现了中国人尤其古代的中国人在物质和精神上对其的厌恶。在汉民族文化中, 白色常与死亡、丧事相联系, 如“红白喜事”中的“白”就指丧事 (funeral) , 表示哀悼。但在英语文化中, white表示幸福和纯洁, 如新娘在婚礼上穿白色礼服, 代表爱情的纯洁和婚姻的贞洁。当然, 近年来随着跨文化交际的不断加强, 英汉两种文化随之相互渗透, 汉语中白色的象征意义也发生了一些细微的变化, 白色也理解为纯洁忠贞。我们如今在中国人的婚礼上看到新娘也会穿白色婚纱, 这早已不足为怪了。另外, 英语中的white有时表达的含义与汉语中的“白色”没有什么关系, 如:white lie (善意的谎言) , white coffee (牛奶咖啡) , white man (善良的人, 有教养的人) , white elephant (昂贵又无用之物) 等。

2.4 yellow (黄色)

黄色在中国文化中是红色的一种发展变异, 如黄道吉日, 但是它更代表权势、威严, 所以黄色便为历代封建帝王所专有, 如黄袍是天子的龙袍, 黄榜是天子的诏书;而在英语中, yellow可以表示“胆小、卑怯、卑鄙”的意思。例如:yellow dog (卑鄙的人) , yellow livered (胆小鬼) 等。英语中的黄色还用来作为事物的特定颜色, 例如, 美国有些城市的出租车上标有“yellow” (而不是“taxi”) 的字样, 代表出租车, 因为那里的出租车为黄颜色。汉语中黄色一词有时象征低级趣味、色情庸俗的意思, 如“黄色电影”、“黄色书刊”、“黄色音乐”等, 并不能直接译成yellow movies, yellow books, yellow music, 如果这样翻译, 西方人并不理解这些颜色词隐含的汉语意思, 因为英语中没有这种理解方式。这些词语中“黄色”带有汉语文化特定的含义, 因此, “黄色电影”、“黄色书刊”、“黄色音乐”在英语中可分别译为:obscene/blue movies, filthy books, vulgar music。

2.5 green (绿色)

绿色象征着万物生长, 给人的感觉是充满蓬勃的生命力, 古人由此联想到青春韶华, 用绿字来描写年轻貌美的女子, 比如:“红男绿女”、“绿窗”指代闺阁。另外,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绿色具有两重性, 它既表示正义, 还表示邪恶;既有侠义的绿林好汉, 也有蛮横的绿林。此外, 绿色还表示低贱, 因妻子有外遇而使丈夫蒙羞丢脸, 低人一等, 叫给丈夫戴“绿帽子”。而绿色green在英语中不仅表示植物的生命色, 象征着青春、活力, 如in the green wood (在青春洋溢的时代) ;也表示清新、新鲜, 如:green recollection (记忆犹新) , green wound (新伤) ;它还表示幼稚、没有经验, 如green hand (生手, 不熟练) ;另外还可以表示情感“嫉妒、眼红”, 如:green with envy, green-eyed monster都是指“非常嫉妒”的意思。因此, 汉语中表示“嫉妒”意义的“眼红”, 应该翻译为green-eyed而不能翻译为red-eyed。值得注意的是, 像“绿色食品”green food等词语也都成为了中西方人民日常生活中的常用词, 具有相同的时代特色和人文意义。

2.6 blue (蓝色)

蓝色是表示天空和大海的颜色, 让人感觉恬静、平和。除用于描述颜色本身外, 它还可表示事物基本的框架, 如:“蓝图、篮本 (blue print) ”。蓝色在中国文化中几乎没有什么内涵意义, 而在英语中blue是一个含义十分丰富的颜色词。在学习、翻译同这一颜色有关的表达时, 我们应该注意其中的特别含义。英语的blue常用来比喻人的“情绪低落”、“心情沮丧”、“忧愁苦闷”, 如be in the blues (无精打采) 。blue Monday (倒霉的星期一) , 指度过快乐的周末后, 星期一又要上学或上班, 所以情绪低落。blue在英语中有时用来指“黄色的”、“下流的”意思, 如:blue talk (下流的言论) , blue video (黄色录像) 等。另外, blue又有社会地位高、出身名门的意义, 如:blue blood (贵族血统) , 象征着“有权势, 出身高贵”。

2.7 purple (紫色)

汉语中的大红大紫的“紫”表示了受欢迎, 得势的意思, 紫气更是祥瑞高贵的意思, 以“紫气东来”用作祥瑞的象征。北京的故宫确切的叫法是“紫禁城”。在英语中, 紫色是高贵、华美之色, 皇帝、国王穿紫袍以示显贵, 教堂里的大主教也穿紫袍或大红袍;purple passage指辞藻华丽、华而不实的段落。无独有偶, 英语中紫色同样也有贵族、权力的象征, 如:to be born in the purple (身出名门, 贵族) , marry into the purple (嫁入豪门) 等。

另外, 有时在汉语中的颜色词指的是一种颜色, 而英语中的同义词的表达方式并没有使用颜色词, 如:“白菜 (Chinese cabbage) ”、“白熊 (polar bear) ”、“青瓜 (cucumber) ”、“乌龟 (tortoise) ”、“黑桃 (spade) ”等。同样, 在英译汉中也有类似的情况, 如:bluebottle (大苍蝇) 。由此可见, 在汉语使用颜色词的场合, 英语不一定用颜色词, 反之亦然。

3. 英汉语言中颜色词的差异对英语学习者的影响

由于汉语和英语中的颜色词在很多方面有差异, 这就给学习英语的中国学生带来了理解和使用上的一些问题。

3.1 完全用汉语的理解模式去观察推理英语的表达方式

这一点无论是在青少年学生还是成年学生身上都表现得较为明显。不管是英译汉还是汉译英, 都会先入为主地用汉语的思维方式来看问题。比如, 如果有人说你“This is very white of you! (你真诚实!) ”, 你应该感到高兴, 可是很有可能中国学生认为是说自己头脑简单、白痴。

3.2 用有限的英语知识来推理英语中的颜色词的含义

比如:It’s not a complex matter, and you can see i black and white.有学生会认为“black and white”在这里是“黑白相间”的意思, 其实英语里它还表示“分明, 清清楚楚”的含义。

学生对英语中的颜色词不能通透理解, 关键在于对西方文化的缺省, 为了减少学习中对颜色词的误解, 我们还需要对其文化蕴义进行了解。

4. 结语

通过对这些颜色词的对比, 可以从一个角度折射出英汉两种语言及两种文化的根本差异, 了解颜色词所蕴涵的不同文化内涵, 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而且, 在学习英汉语言的同时, 我们要兼顾两种语言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 寻根溯源, 这样才能得体而准确地表达思想, 消除读者因文化差异而导致的理解上的困惑。总之, 英汉颜色词语的词义有时对应, 有时相佐, 我们在翻译时应该仔细推敲, 谨慎处理。

参考文献

[1]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之英汉互译 (增订本)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3.

[2]蒋冰清.论英汉颜色词的比较与翻译[J].宁德师专学报, 2002, (1) :66.

[3]吴大荣.常用英汉颜色词的比较与翻译[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 2003, (6) .

[4]王振亚.实用英语语言文化[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 2004.8.

[5]张震久, 袁宪军.汉英互译基础[M].北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12.

[6]张旺熹.色彩词语联想意义初论[J].语言教学与研究, 1988, (3) .

颜色文化 篇9

关键词:颜色词,文化特征,文化理据,中西文化差异

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说:“语言也不脱离文化而存在, 就是说, 不脱离社会流传下来的, 决定我们生活面貌的风俗和信仰的总体。”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 并对文化起着重要作用, 同时, 语言又受文化的影响, 是对文化的反映。语言和文化相互影响, 相互作用。所以没有语言, 文化就无从形成和显现;而没有文化, 语言也不能建构和确立, 语言在产生、变化和发展中要受到文化的制约和影响。

词汇是所有语言构成的基础和要素, 词汇的语音、语义及构成等各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和反映语言使用者的文化特征, 即词汇蕴藏着语言使用者的人生观、价值观、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申小龙说“词义是语言文化内涵的显著特征, 一种语言的词义系统蕴含着该民族对世界的系统认识和价值评定, 蕴含着该民族的全部文化和历史。在这个意义上, 词义从来就不是一个单一、封闭的个体, 它的生命之源正是民族的思维方式、文化心理结构、社会制度和生活习俗”。词的表达形式与词义之间有时具有某种内在联系, 从这些表达形式可推断出词的意义, 这就是词的理据。换句话说, 词的理据就是指事物和现象获得名称的依据。一个民族的物质文化、社会制度和心理文化等内容正是该民族语言的词语或词语的某种意义产生的根源, 它们会融入到该民族语言的词汇系统中, 成为词语的文化理据。本文从中西颜色词的文化差异角度看词汇的文化理据。

在各民族语言中, 表达颜色的词语都占有非常大的比例, 颜色词的使用触及生活的方方面面, 包括衣食住行。但是, 对于不同的民族来说, 不同的颜色词有着不同的象征意义, 这是由各民族所处的地理环境、民情风俗、思维方式、宗教信仰、民族心理等不同造成的。

1. 红色。

红色是中国人最喜爱的颜色。红色本身指如鲜血或石榴花的颜色, 后引申象征喜庆、顺利、兴旺、发达、成功、好运或受人重视。在汉语的词汇里红色代表吉祥喜庆, 形容丰富多彩可以说“万紫千红”, 日子富裕叫“红红火火”, 办事顺利是“开门红”, 受老板宠信是“红人”, 投资获利要“分红”, 得到奖金叫“红包”。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充满眼球的是红艳艳的灯笼, 满院的红色是封建时代大家族的象征, 可见在古代中国就倾向于对红色的“宠爱”。由于红色如鲜血的颜色, 在汉语里还象征革命和进步, 如红色政权、又红又专等;在英语中, 红色也指吉庆, 像red-letter day (喜庆的日子) , red carpet不但指“红地毯”, 还有“隆重欢迎”的意思。但是英语中的红色还用来表示“欠亏, 赤字”, 如:a red month意指“赤字”, 还常常被用来表示“紧急、危险”的含义, red alert指“紧急警报”或“紧急状态、戒备状态”。由于不同民族之间的接触和交流, 汉语也吸收了英语中的某些特征, 后来汉语“红色”也指代危险、禁止, 如“红灯”。

2. 黄色。

像丝瓜花或向日葵的颜色。在古代黄色被认为是神圣、正统的颜色。因为华夏祖先生活在黄土高原, 华夏文化发源于黄河流域, 所以黄色就象征神圣、皇权、尊贵、崇高、庄严、土地、国土等文化含义, 自古一直被帝王垄断, 代表封建最高权势的尊贵、至高无上, 如“黄榜、黄马褂”等, 如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中到处都是黄色的贵族气息。而在英语中, 黄色有低级趣味的意思, 还有“嫉妒的”、“猜疑的”、“胆小的”、“卑怯的”意思。如果说一个人是yellow-belly, 意思是“胆小鬼”、“懦夫”。黄色在英语中消极意义比较浓厚, 而汉语黄色的消极含义也是从西方传过来的, 专指“腐败和堕落”等, 如“黄色书刊”、“这件事情黄了”。

3. 白色。

白色是像霜或雪的颜色, 是物体被日光或与日光相似的光线照射, 各种波长的光都被反射时呈现的颜色。因此, 人们常用白色象征高洁、纯洁、明亮、明净、高雅、素雅、纯净、坦然、光明等。中国有成语清白无辜、洁白如玉、白壁无暇、白鹤仙子、白衣秀士等, 因为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 白色往往让人联想起肃穆、哀悼, 这源于自古以来人们对方向及色彩的迷信。古人认为秋收冬藏, 万物凋谢, 生命接近尾声, 带给人的是悲凉和伤感, 故称秋为“白藏”, 秋天叫“素秋”。因此, 白色往往代表悲凉的事情。在中国, 丧葬用白色, 丧事称“白事”, 这与表示喜庆的红色是相对的, 如“红白事”。在近代, 白色又带上了与红色相反的政治色彩, 象征着“反革命”:反动势力占据的地方称“白区”, 其军队称“白军”或“白匪”, 反动势力对革命的疯狂镇压称“白色恐怖”;在英语中, white (白色) 也用来象征纯洁、纯真、清白、正直、诚实、可靠、公正等含义, 如a white soul即指“纯洁的心灵”, 但“white”也有“胆小、懦夫”的意思。

4. 黑色。

黑色是像煤或墨的颜色, 是物体完全吸收日光或与日光相似的光线时所呈现的颜色, 本义跟“白色”是相对的, 如“白纸黑字”。在古代古人根据五行的学说, 认为黑色代表北方或冬天, 和代表秋天的白色一样, 也象征悲凉、萧瑟, 如中国古诗里的“黑云压城城欲摧”诗句。一方面, 黑色根据本义后来延伸出黑暗、秘密、非法的或者反动及狠毒等, 如“黑话”、“黑心”、“黑帮”等。另一方面, 黑色也有积极的意义:由于黑色和铁的颜色相似, 所以黑色也象征着铁面无私和正直及健康。在京剧中, 黑色脸谱的人代表刚正不阿、严正无私, 如“黑脸包公, 李逵”等。在现代, 黑色衣物同样象征正式、高贵、隆重或神秘 (如“黑衣人”) 。所以在严肃高级的场合, 男子着黑西装, 女子着黑色礼服被视为庄重、典雅。在丧葬和祭奠时, 亲人或朋友一般也是着黑服, 戴黑纱以示肃穆和尊重。在英语中, black (黑色) 也是常用词。人们把事事不如意的一天称为“黑色的一天 (a black day) ”, black dog字面意思是“黑狗”, 比喻意义为“忧郁”“烦闷”“沮丧”, 把辱没门楣或害群之马称为“黑羊 (black sheep) ”。但在英语中也有褒义用法, 如in the black指好事、赢利;a business in the black指盈利的企业, 而a business in the red指亏损的企业。

自然界丰富多彩, 所有事物本身都有其天然的色彩, 其本身含义是不相重叠的。但是在社会和语言的发展中, 颜色词不再是单纯表示客观事物的一种属性, 而更多地被人们赋予了思想情感和文化特征, 从而就表现出了引申义的重叠, 如中国古代婚礼多用红色, 而现在婚礼也常用白色, 这就是不同民族接触、吸收、融合的结果。从上面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基本颜色词的用法和中西文化对比可以看出, 中西文化的积淀赋予了颜色以鲜明生动的文化内涵, 有些象征含义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而有些则因文化不同而相去甚远。有时英语中的颜色词的词义不能用汉语中相应的颜色词表示, 有时需要用另外一个颜色词来表示或用其他非颜色词来表示。

文化理据反映了语言符号与外部世界的联系, 属系统外部理据, 它是需要利用文化的视角, 并结合民族的、历史的、心理的、认知的及习俗等方面的知识来习得词汇。由这几个基本颜色词我们就可以看出:

1. 语言的任意性和理据性。

语言的任意性是其本质原则, 而理据性是相对的。一方面, 任意性是一个贯穿始终的变量, 它的存在支持着语言的变异性选择性和多样性。另一方面, 理据性是一个普遍潜在的动因, 它支持着语言的有序性、机制性和可证性。理据性以任意性为生存条件, 任意性又受到理据性的有力制约。因此, 在语言的任意性基础上, 我们可以利用词汇的理据性, 将词汇的教学与文化教学有机结合, 从而提高词汇学习效果, 促进交际能力的发展。利用文化理据来学习汉语, 对于以汉语作为外语的学习者来说未尝不是一个学习的好方法。

2. 语言是发展演变的, 处于历时的变化之中, 而不是一成不变的。

通过上述颜色词文化含义不断的时代变迁, 我们可以看出语言是不断发展和演变的。因此, 透过某个词汇特定的含义, 我们可以猜测这个时代所具有的某些文化特征。因此, 对于语言的学习和规范, 我们要做到与时俱进。

3. 词汇习得。

由于中西文化的显著差异, 英汉词语理据各有特色, 了解词的理据中所体现的文化因素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词汇学习能力, 而且有助于培养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词义与实物的联系, 从而真正理解词义, 提高学习汉语的效率。

词汇表示了客观世界中的事物、现象和关系, 而这些客观存在又是通过人们的认识反映到词汇中, 词汇的发展和词义的变迁与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的变化有密切关系。词汇中的文化含义就是在人们不断认识客观事物的基础上赋予了其更多的心理含义, 并在人们不断使用中得到普遍的认同, 从而成为词汇的一个固定含义。词汇理据除了文化理据之外, 还有语音理据、文字理据、形态理据和语义理据。任何语言中词汇的发展都经历了很长的历史过程。一般说来, “真正实用的文字都有理据”。由于中西文化的显著差异, 英汉词语理据各有特色, 因此, 我们学习词汇时不仅要掌握这个民族所具有的文化内涵, 而且要根据语音、语义等语言本身的特点掌握词汇。

参考文献

[1]常敬宇.汉语词汇与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5.

[2]陈玲美.中英文基本颜色词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3) .

[3]窦成君.中西文化中颜色词的含义比较[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7, (6) .

[4]刘丽艳.中西方文化视角下的颜色词汇文化内涵[J].文教资料, 2008, (5) .

[5]田伏礼.颜色词与文化[J].丹东师专学报, 2002, (6) .

[6]彭雪华, 曾庆芳.从颜色词看中西文化差异[J].南昌大学学报 (人社版) , 2003, 11, (34) .

[7]王悦.从颜色词看中西文化的内涵[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3, 02, (1) .

[8]徐博雅.浅论汉英颜色词[J].科技信息, 2008, (1) .

[9]叶荔, 李瑛.中西词汇理据中的文化差异[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 10, (16) .

颜色文化 篇10

一、“糸”部颜色字概况

《说文解字》“糸”部颜色字55个, “糸”部的8个新附字中有3个是颜色字。对于颜色字的确定还需说明:一部分字是明确的, 例如:“缟, 鲜色也。”另一部分是通过推理确定的, 如“帛, 缯也。从巾, 白声。”“帛”的本义是指白色的丝织品。在其他字当中, “帛”, 由本色的丝织品扩展到一切丝织品的总称。还有一类字, “绨”、“紬”等, 他们用来说明丝织品的质地、形状的, 但其颜色是可以推理出来的。基于以上方法, 可以确定《说文解字》“糸”部中的颜色字共55个, 我们以此为本文的重点分析对象。把55个颜色字分为5个颜色系列, 大致归类如下:

1、白色

纨:素也, 从糸丸声。缯:帛也, 从糸曾声。緭:缯也, 从糸胃声。绮:文缯也, 从糸奇声。

:白鲜色也, 从糸專声。縠:细也, 从糸声。缣:并丝缯也, 从糸兼声。

绨:厚缯也, 从糸弟声。练:湅缯也, 从糸柬声。缟:鲜色也, 从糸高声。

:大丝缯也, 从糸由声。缦:绘无文也, 从糸曼声。素:白緻缯也, 从糸, 取其泽也。

紑:白鲜衣儿, 从糸不声。《诗》曰:“素衣其紑。”緂:白鲜衣儿, 从糸炎声。谓衣采色鲜也。

2、青色 (黑色)

缥:帛青白色也, 从糸票声。絠:帛青经缥纬, 一曰育阳染也。繱:帛青色, 从糸蔥声。

绀:帛深青扬赤色, 从糸甘声。綥:帛苍艾色, 从糸声。缁:帛黑色, 从糸甾声。

纔:读若讒。从糸毚声。緺:绶紫青也, 从糸咼声。纶:青丝绶也, 从糸仑声。

3、红色

絑:纯赤也, 从糸朱声。纁:浅绛也, 从糸熏声。绌:绛也, 从糸出声。

绛:大赤也, 从糸夅声。绾:恶也, 绛也, 从糸官声。缙:帛赤色也, 从糸晋声。

綪:赤缯也, 从茜染, 故谓之綪。从糸青声。紫:帛青赤色, 从糸此声。帛青赤色。从糸此声。

红:帛赤白色, 从糸工声。缲:帛如绀色, 从糸喿声。綅:绛线也, 从糸, 侵省声。绛线也。

绯:帛赤色也, 从糸非声。緅, 帛青赤色也, 从糸取声。纂, 似组而赤, 从糸算声。

4、黄色

缃:帛浅黄色也, 从糸相声。緹:赤缯也, 从茜染, 故谓之綪。从糸青声。

绿:帛青黄色也, 从糸录声。縓:帛赤黃色, 从糸原声。

5、彩色

缦:缯无文也, 从糸曼声。绣:五采备也, 从糸秀声。绚:《诗》云:“素以为绚兮。”从糸旬声。

绘:从糸会声。緀:白文儿, 从糸妻声。繻:缯采色。从糸需声。缛:繁采色也。从糸辱声。

“糸”部字都与纺织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有些字虽表示物体的形态和构成, 但是也包含颜色等信息。这些颜色信息与古代的审美观念以及等级制度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正间色”与传统审美观念

古人对颜色的分析非常的细致。五色观是古人对颜色认识的基本观点, 五色说是在中国传统的五行说影响之下产生的, 五行说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种基本思想。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物质。在五行的基础上, 古代的哲学家、思想家又衍发出五方。五方可与五色相配。《礼记·玉藻》孔颖达疏引皇氏云:“正谓黄赤青白黑, 五方正色也。”《周礼·考工记·画缋》“画缋之事, 杂五色, 东方谓之青, 南方谓之赤, 西方谓之白, 北方谓之黑。天谓之玄, 地谓之黄。”五色指古人所说的正色。

除五种正色外, 古人还有间色之说。古人认为黄青之间是绿, 赤白之间是红, 青白之间是碧, 赤黑之间是紫, 黄黑之间是骝黄。

正色所代表的时代, 颜色比较单纯。那个时代, 人民的经济水平、认识水平等相对落后, 染色技术相对较差。随着社会的进步, 单纯的色彩不能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 因此他们的染色技术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间色就不断丰富起来。“色调的数量随着文化程度的增加而增多”, 人们逐渐拥有五彩缤纷的装饰品和丝织品。

但也正因如此, 糸部字中多间色, 且色彩鲜艳, 体现了古人纺织染色技术的进步和颜色观的发展。如:红, 《说文解字》段注:“此今人所谓粉红、桃红也。”古时的红是间色, 正色为赤。间色字的出现, 说明人们的审美情趣很丰富。

赤色是五色之一, 是南方的代表, 古代宫殿、庙宇的建设, 其主色调是红色, 是权贵的象征;古代的官品的高低, 依服色而定, 一到四品官是绯 (红) 色, 五到七品官是青色, 八到九品官是绿色。后来, 在民间, 人们把红色视为吉祥喜庆之色。婚礼等吉庆场合, 人们都以红色为主。春节贴红纸春联, 窗花用红纸剪等等, 这些都反映了汉民族人对红色的崇尚。

黄色被视为中国的国色。古代帝王建社坛时要用五色土, 分封诸侯时, 帝王按封地所在的方位取坛上的一色土授予该诸侯, 并用他所在封国颜色的土立社。而“五方”与“五色”是对应的。黄土谓之中央正色, 被视为土地之明黄色, 后来专用于皇帝。皇帝的龙袍, 日常用具都为黄色, 是权利威严的象征。在古代, 不同族源的先民崇拜的颜色各有不同。“虞尧尚黄, 夏尚青, 商尚白, 周尚赤, 秦尚黑。”可见, 不同的色彩崇拜反映了古代先民不同的审美观念。

三、“正间色”反映的传统等级制度

对“正色”和“间色”的区分, 是与政治活动联系在一起的。春秋末期盛行宗法制, 以等级为基础的儒家伦理道德观主张一切社会关系都不能超越等级的规定, 以达到“贵贱有等, 长幼有差” (《荀子·礼论》) 的社会秩序。儒家尚礼, 礼的核心是别尊卑, 明贵贱。反映在色彩上, 就是正色为尊, 间色为卑, 在服装的颜色上有明确的等级制度, 所着服装的颜色十分讲究。孔子就曾为了维护周礼, 极力贬抑紫色, 《论语·乡党》:“君子不以绀緅饰, 红紫不以为亵服。”即绀、緅、红、紫都是间色, 君子不以之为祭服和便服的颜色。且“恶紫之夺朱也” (《论语·阳货》) 。在孔子看来, 一件衣服, 一种色彩, 一种质地, 一种款式摆在面前, 首先想到是否合乎身份, 是否违背了礼仪, 是否合群, 他用伦理的氛围来笼罩服饰的全部境界, 他是重秩序轻自由的。他认为穿戴服色并不仅仅是纯形式上的装饰, 而且与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制度、才能和秩序相关。得体的服饰反映了人们一定的理念。“兴于诗, 立于礼, 成于乐。”其中, 礼的践行就包括服饰的着色佩戴。

对源于《说文·糸部》颜色字的梳理, 我们可以窥探出古代审美观念以及政治制度的一些方面, 它们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 表明人们的审美趋向愈来愈成熟。

摘要:本文从《说文解字·糸部》入手, 希望通过对糸部表颜色的五十五个字进行梳理, 简单分析古人“正色说”和“间色说”的颜色观念, 探析古代颜色观念与人们审美观念以及古代等级制度的关系。

关键词:《说文解字》,“糸”部颜色字,审美观念,等级制度

参考文献

[1]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 1963:160, 271-278.

[2]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 (影印版) [M].北京:中华书局, 1979:1027, 750, 2493, 2524.

[3]常荣.《说文解字》糸部颜色字的文化探究[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2010 (1) .

[4]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1981:651.

[5]林宏星.荀子精读[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1:36.

颜色文化 篇11

关键词:颜色词汇;语言;文化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6-0191-01

一、文化、语言的关系

文化包括语言,文化的发展影响语言的发展。社会为适应时代的发展,不断进行着社会制度的变革,生产和科学技术的革新,这表明社会文明在进步,换句话说,就是文化在不断丰富。这些社会文化的进步致使新造词、外来词以及反映着新出现的事物和新的概念的词汇大量涌现,使语言词汇得到不断的充实,进而推动语言的发展。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具有文化的基本特点。首先,语言是人类自身繁衍进化的过程中创造出来的一种精神财富,人们经过后天的学习可以获得。其次,文化是全民族的共同财富,语言也是如此。再有,语言可以记载和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包含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以及该民族的人生观、价值观、生活习惯等。

语言是文化交流的工具。不同语言之间的信息传递,其本质就是文化的交流。因此,语际间的翻译不仅仅是语言单位的机械转换,究其根本是两种文化的相互转换和移植。

二、文化差异产生的原因

人们习惯上将全世界分为东方和西方两大区域,中国属于东方,俄罗斯属于西方,二者之间存在种种文化差异,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二者之间存在不同的经济制度。中国的传统经济模式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且中国的古代文明发源于大河流域,属于农业文明,这就决定了中国人安分保守、注重伦理道德、以和为贵的性格特点。 而西方的古希腊文明,发源于爱琴海沿岸,属于海洋文明,且西方国家较早进入工业经济时代,所以欧洲人的性格特点是比较外向、喜欢探索,有较强的斗争精神的意识,以独立、自由、平等为处世原则。

另一方面是两大区域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中国地处封闭的大陆型地理环境,这使中国人喜欢总结前人的经验教训,喜欢安静稳定的环境,对新鲜事物缺乏好奇。而西方国家,包括俄罗斯,地处开放的海洋型地理环境,工商业、航海业发达,自古代起人民就乐于探索自然奥秘。

三、中俄颜色词汇蕴含的文化差异对比

(一)红色(красный)

俄语中红色是美丽的、漂亮的、希望的象征。如Кpacная площадь(红场),真正的含义是漂亮的广场;Кpacная девица是指美丽的姑娘,Красный денек指晴朗的天空等等。

汉文化中的红色是喜庆、幸福的化身。因为红色是太阳和火的颜色,它还被赋予热烈、欢快、充满活力、兴旺、胜利、健康、充满成功喜悦等意义。如“红火、红运、红艳艳、红包、当红、门红、红光满面”等。

(二)白色(белый)

俄语中白色的含义是光明、晴朗、温暖、希望,所以белый (白色)这个词就有了高贵、美好、圣洁以及理想这些转义。如белая кость(本义为白色的骨头),现用来讽刺自高自大的人;белая работа(本义为白色的工作)表示高尚的工等。

白色是中国文化中的禁忌色,人们总是把它与死亡、凶兆、奸邪、悲伤、联系在一起。人们常把做了没有结果的事情叫做“白干、白费事”等。也有成语表示空无的含义如“一穷二白、白日做梦”等。

(三)黑色(чёрный)

俄罗斯人对黑色较为排斥,多用黑色表达的是消极、不好的事情,如“死亡”。在俄罗斯人的葬礼上,人们以黑色衣服作为丧服;还可“表示、艰难、痛苦”,如чёрные мысли (忧郁的思想)、чёрные дни(艰难的日子)等;还可表“低贱、肮脏、笨拙的”之意,例如:чёрная работа(粗活)、чёрная кость (下贱的黎民)、чёрные люди (黎民百姓)等;表“邪恶、见不得人”之意:чёрная душа (黑心肠)、чёрный рынок (黑市)等。表示“不详”:чёрная кошка (黑猫)。在俄罗斯传统习俗中,认为黑猫是凶杀之物,在路上遇见黑猫,预示将发生倒霉的事情。

在汉语中黑色是黑暗的象征,通常表达不光彩、不正当的含义。通常它表示不幸、威胁、凶犯和死亡。在中国侮辱人叫“给人抹黑”;捏造事实排傍人叫“告黑状”;替人承担莫须有的罪名“背黑锅”。从这些词语中,可以看到黑色在传统文化中的消极色彩,新的词语也沿承了这些含义。

当然,表颜色的词汇数量众多,不胜枚举,上述这些词汇是比较有代表性的。其它的颜色,在中俄文化中也有不同的含义,如:黄色(жёлтый)在俄罗斯文中代表“淫秽”,如:жёлтая печать;在汉语中被赋予“身份高贵”的含义,如“黄帝,黄马褂”,是五行中的中央色等。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文化的内容包罗万象,它同语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一点通过中俄颜色词汇的文化差异可略见一斑。不同的语言反映不同的民族文化,语际间的翻译活动实际上也是一种文化的交流。正确理解中俄语言中所蕴涵的文化伴随意义,并尽可能地将其保留在译语中,不仅是中俄翻译的目标,同时也是跨文化交际的需要。在具体的中俄翻译实践中,文化内涵关系到翻译工作者所采取的翻译策略和所欲实现的翻译目的,同时也影响着翻译的效果。作为一名俄语学习者,理应掌握俄罗斯的基本国情,政策,社会制度,风俗人情等各个领域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从真正意义上理解俄语,理解俄语中传递的俄罗斯文化。

参考文献

[1]从亚平.俄语中反映民族文化特点的词汇[J].中国俄语教学,1988(2):31-34.

[2]王育伦.俄汉语颜色词研究[J].外语学刊(黑龙江大学学报),1994(6):10-14.

汉英颜色词的文化差异分析 篇12

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达方式和文化传统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 因为它们的民族历史、道德信仰、社会制度、风俗习惯、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以及地域风貌不同。由于文化的因素, 英汉两种语言对颜色的理解存在差异。如果不了解这些差异, 就不能进行有效的、顺利的交流。

一、喜庆的红和残暴的red

中国人喜欢红, 每逢重大节日都会用红色装扮。人们用红色象征幸福、喜庆、吉祥、欢乐、兴旺发达。反映在语言上, 用“红”作语素的词一般都包含兴旺、发达、顺利、美满、受欢迎等意义:红利、红运、分红、红榜、红包、开门红、满堂红、大红人、红得发紫、红极一时等。除了传统的吉祥喜庆的含义, “红”在中国近代又用来象征革命, 如红旗、红军、红领巾、红色政权、红色根据地等。西方文化中的红色 (red) 则是一个贬意相当强的词, 是“火”、“血”的联想, 它象征着残暴、流血[1], 如 (1) The red rules of tooth and claw残杀和暴力统治, (2) red revenge血腥复仇, (3) a red battle血战;它又象征激进、暴力革命, 如 (1) red hot political campaign激烈的政治运动, (2) red activities左派激进活动;它也象征危险、紧张, 如 (1) red alert空袭报警, (2) a red adventure story一个令人紧张的冒险故事, (3) a red flag危险信号旗;它还象征着放荡、淫秽, 如 ( 1) a red waste of his youth他那因放荡而浪费的青春, (2) a red light district花街柳巷 (红灯区) 。至于红色的褒义, 如red—letter day喜庆的日子, the red carpet隆重的接待, red envelope红包等, 则得益于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据考证, red的褒义是从远东经波斯传到西方的。

二、高贵的黄和低俗的yellow

在汉语中, “黄”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所有中国人都叫做“炎黄子孙”。“黄色”在封建社会是法定的尊贵色, 有“崇高”、“尊严”、“辉煌”等意思[2]。因此, 中国古代帝王多穿黄袍, 并禁止庶民百姓穿黄色的衣服。帝王所居住的宫殿都是用黄色琉璃瓦, 宫内的宝座及一切装饰均用黄色, 所乘的车辇也是黄色的, “黄色”成为了天子的专用色。因而, 汉语中的“黄色”与英语中的“yellow”有着完全不同的内涵。

在英语文化中, “黄颜色” (yellow) 是最下等的颜色, 含贬义。在西方文化中, “黄颜色” (yellow) 象征“背叛”。基督教认为“黄色”是出卖耶酥的犹大 (Judas) 所穿衣服的颜色。因此“黄颜色”也就被烙上了“背叛”的涵义。因而英语中的yellow含有“背信”、“叛变”、“通敌”的意义。如: a yellow dog卑鄙的人。英语中的yellow还有“胆怯”、“懦弱”之意。如: a yellow-livered coward胆小鬼另外, yellow在英语中有“低劣”、“庸俗”之意, 尤指报纸等采用耸人听闻的手法, 低级渲染且夸张歪曲事实以吸引读者的新闻作风。如: yellow press黄色报刊;yellow journalism黄色办报作风。可见其中的yellow并不是汉语中的“淫秽”、“色情”之意。至于现在流行的与“性”有关的“黄色”观念, 有一种说法是中西文化交流融合的一种现象。据说美国纽约的《世界报》用黄色油墨印刷低级趣味的漫画以争取销路, 人们便称这一类不健康的刊物为“黄色刊物”, 还有《纽约新闻》以夸大、渲染的手法报道色情、仇杀、犯罪等新闻, 人们也称这一类的新闻为“黄色新闻”。其实中国古代的黄色已与“性”有关。东汉末年黄巾起义时有《黄书》, 该书即重在“房中之术”;另有唐代孙思邈在其《千金要方》之“房内补益”中有“赤日黄月”之说。张清常据此在他的《汉语的颜色词》一书中指出:“则中国古代之‘黄’与‘性’有关系。此说甚是, 只不过中断千余年, 人们早已忘记而已”。

三、深远的蓝和伤感的blue

蓝色在中国的文化里面没有特定的象征意义, 基本都与与它的本义相关。如“蓝天”, “蔚蓝的大海”, 透着“清凉与深远”[3]。而英语blue转义的更多一些, 多与心情有关, 表示“忧郁”、“沮丧”。如blue love (忧郁的爱情) ;blue mood (情绪低落) ;blue Monday (心情沮丧的星期一, 相对于轻松欢乐的周末而言) 。有趣的是英语里的blue joke就是汉语里的“黄色笑话”。可见这种文化差异的冲突是多么的明显。当然, blue movie就是汉语里的“黄色电影”。英语blue的另外一个隐含意义也是汉语所缺乏的, 那就是与血统有关。blue blood指的是出身名门或贵族, 源于某些自命血统纯正的西班牙古老贵族中的人的静脉较之其他深肤色的人更呈蓝色而得名。

四、结束语

在文化交流中, 了解不同文化的语用特征对于跨文化交流有着重要意义。各种文化差异在程度上是不同的, 产生误解的可能性大小也是不同的。人们所具有的共同点越多, 他们在交流里所遇到的严重挫折或文化曲解就越少;当文化差异增大时, 误解的可能性无疑更大。这从本文所阐述的基本颜色词所代表的文化差异中可窥一斑。

参考文献

[1]李莉.浅析颜色的象征意义在中西文化中的体现[J].安康学院学报, 2008, (4) .

[2]石新华.英汉颜色词中的文化内涵[J].三峡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8, (7) .

上一篇:数字化知识商品下一篇:国际贸易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