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英汉语言中颜色词汇的文化差异

2024-11-25

浅析英汉语言中颜色词汇的文化差异(精选11篇)

浅析英汉语言中颜色词汇的文化差异 篇1

浅析英汉语言中颜色词汇的文化差异

不同的民族语言对颜色的.分类往往不同,一个民族语言对颜色的分割同该民族的生态、文化环境有密切的关系.本文以红色、白色、黑色等六种英汉基本颜色词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它们在英汉语言环境中不同的文化语义.

作 者:戴磊 蔡晨 作者单位:戴磊(中国药科大学,外,语系,江苏,南京,211198)

蔡晨(浙江树人大学,语言学院,浙江,杭州,310015)

刊 名:考试周刊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年,卷(期):“”(50)分类号:H3关键词:英汉语言 颜色词汇 文化差异

浅析英汉语言中颜色词汇的文化差异 篇2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表象,文化是语言的本质,任何语言的释义都离不开其特定的文化因素的影响。关于颜色的词汇,作为语言的一部分,既是人类情绪和感受的体现,又承载着深刻的文化信息。由于人类文化的共性,汉语和英语都是色彩词汇很丰富的语言,但同时,不同的国家和民族有着不同的审美心理、生活环境、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等,使得相同的颜色词可能承载着不同的信息,蕴含着不同的象征意义。英汉两种语言对颜色词的使用,从表达方式、感情色彩到运用范畴,都反映出其丰富的文化差异。本文从中西文化对比的角度,将汉英语言中的几种颜色词进行比较,分析其在特定的语言中所附带的不同文化内涵。

2. 颜色词在汉语和英语中的涵义比较

2.1 红色(red)

红色,在汉文化中,多被赋予积极的涵义,象征着热情洋溢、喜庆欢乐,如欢庆节日贴红对联、红福字,挂红灯笼,男婚女嫁贴大红喜字,新娘穿红色礼服,等等;也象征着顺利、成功,如人的境遇很好被称为“走红运”,得到上司宠信的人叫“红人”,给人发奖金叫“送红包”,分到合伙经营利润叫“分红”,生意兴旺叫“红火”,等等。在英语语言中,由于文化之间的不断交流和融合,红色也往往与庆祝活动或喜庆日子有关。英语里有red-letter days,在西方一般指圣诞节或其他节日,因为这些日子在日历上是用红色标明的,所以red-letter days可表示纪念日、喜庆的日子,又如the red carpet可表示(铺红地毯)隆重的欢迎和接待,此外,paint the town red这一短语在英语中也表示狂欢作乐。

然而,英汉两种语言中对于红色也赋予了不同的文化信息。从政治角度讲,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的人们常用红色来象征国家、革命和社会主义等,是具有积极意义的褒义词。如中共最初的政权叫“红色政权”,最早的武装叫“红军”,把政治上要求进步、业务上刻苦钻研的人称为“又红又专”。相比之下,西方人却将红色常与激进、血腥、暴力、恐怖、危险及情欲相联。如red activities(左派激进活动),red revenge(血腥复仇),a red-handed man(一个双手沾满血腥的人),red alert(空袭报警),a red-adventure story(一个令人紧张的冒险故事),red flag(危险信号旗),red-light district(花街柳巷;红灯区)等,明显地含有贬义。

2.2 白色(white)

与红色相反,白色是中国文化中的禁忌颜色,属于负面词,常伴有不吉祥之意。它可象征死亡、凶兆,如“白事”指“丧事”,丧事人家贴白纸,穿白衣,戴白帽,以全身缟素形象表示哀悼;也可表示失败、愚蠢、无利可得,如称智力低下的人为“白痴”,把出力而得不到好处或没有效果的叫做“白忙”、“白费力”或“白干”;也可象征知识浅薄,没有功名,如称平民百姓为“白丁”、“白衣”,把缺乏锻炼、阅历不深的文人称为“白面书生”;还象征奸邪、阴险,如“唱白脸”、“白脸”奸雄,京剧里阴险奸诈的人用的是白色的脸谱。白色在政治上的隐含意义为“落后”、“反动”等,如称国民党军队为“白军”,国民党统治区为“白区”等。当然在汉语中,白色也有用于褒义的一面。白色给人以洁净明亮的感觉,汉语中也说“洁白如玉”、“阳春白雪”、“白衣天使”等词语。

西方文化中的白色意义主要基于其本身色彩,所以它是西方文化中的崇尚色,象征着高雅纯洁、高尚、公正、幸运、吉利等含义。白色是有西方文明以来新娘所用的唯一颜色,举行婚礼时,新娘总是身着白色衣裙,戴白色面纱,称white wedding(穿白纱的婚礼),取其纯洁之义;西方格林童话故事中的Snow White(白雪公主),是聪明、善良、美丽的化身;在《圣经》故事中,天使总是长着一对洁白的翅膀,头顶上悬浮着银白色的光环,在英语词汇中:white day是“吉日”,white soul为“纯洁的心灵”,white man指“高尚的人”,white lie为“善意的谎言”等。当然在一定场合,white也可用作贬义,如在用于形容人心理情感变化时,如white-hot(愤怒的);white feather不是白色的羽毛,而是懦弱的意思。

2.3 粉色(pink)

在中国文化中,粉红色又叫桃花色。唐代诗人崔护写下“人面桃花相映红”的诗句,以桃花与女人相比,究其根由,是女子为修饰自己而施用粉红色胭脂,脸色白里透红,可与美丽的桃花相比之故。白居易《长恨歌》中也有写道:“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在汉语词汇中,也有“红粉佳人”、“朱颜粉面”等,将粉色象征为女性;汉语中男女之间不正当的关系也被称为“桃色事件”、“桃色新闻”等。而在西方文化中,粉红色则象征极致、精华、完美,如the pink of perfection(十全十美的事物),the pink of politeness(十分彬彬有礼)等;也可象征上流社会,如pink lady(高格调鸡尾酒),pink tea(上流社交活动),pink-collar worker(高层女秘书)等。

3. 结语

英汉语言中关于颜色的词汇非常丰富,文章因篇幅有限,只列举一二。两种语言中相同颜色的词汇很可能表示不同的涵义,甚至完全相反的意思。因这些汇汇所表达的特有的象征意义是在其特定的社会发展和历史沉淀中形成的,所以其内在涵义在不同的民族文化里可能会出现很大的差异。尽管在目前中西文化不断交融的全球化背景之下,许多关于颜色的词汇被赋予了相对复杂的涵义,两种语言中颜色词汇的释义也出现了许多相似之处,但归纳和总结这些词汇的文化内涵差异,对于研究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对于减少或避免文化误解或文化隔阂,都是十分有用的。

摘要:本文从中西文化对比的角度, 将汉英语言中的几种颜色词汇进行比较, 分析其在特定的语言中所附带的不同文化寓意。

关键词:汉英语言,颜色词,文化内涵差异

参考文献

[1]肖蔚.英汉语颜色词语义比较[J].邵阳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4, (3) .

[2]周力.汉英颜色词的比较研究[J].广州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2, (3) .

浅析英汉语言中颜色词汇的文化差异 篇3

关键词: 文化 词汇 英汉翻译

英汉两种语言都有大量的文化词汇,这些文化词汇在各自的文化中具有特定的含义,而且大多数文化词汇都含有文化意象。文化意象通常是与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密切相关的具有独特含义的形象,它们是其他文化中没有的,或者是虽有而不同的东西,因此非常难译。比如,汉语中的“龙”通常译为dragon,有人认为这是误译。因为“龙”在中国文化中享有崇高的地位,是华夏民族的图腾,形象上显得高贵而威风,后来成为九五之尊的帝王所专用,皇帝的宝座叫“龙椅”,皇帝的袍子叫“龙袍”,皇帝的音容笑貌叫“龙颜”,而老百姓则想“望子成龙”,或“鲤鱼跳龙门”。英语中的dragon一词源于《圣经》,在西方人眼中是一种邪恶的动物,形象上与中国的龙很不相同。西方漫画上的dragon身形短胖,无鳞片,长着箭头尾,相貌丑陋,还有一双并不漂亮的翅膀。二者相去十万八千里,它们唯一的共同点是二者均为想象之物,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因此,有的学者认为应将“龙”译为loong或Chinese totem。但有的学者认为dragon的译法年代已久,对中国文化了解的人已经习以为常,中国“龙”的形象大多数人已经非常熟悉,所以没必要另觅别的译法。可见,文化意象对译者造成了非常大的困扰。

文化特征强烈的词汇应该如何译,并没有统一的公式。一般情况下,文化意象的处理可以运用异化、归化、折中翻译和音译四种译法。下面以crocodile tears词组为例,具体说明上述四种译法及运用。

一、异化译法

异化译法是译文中保留原文里的文化意象,或按字面直译。如crocodile tears词组,用异化译法可以译成“鳄鱼的眼泪”,汉语保留了“鳄鱼”和“眼泪”的意象。

其实“鳄鱼的眼泪”并不是中国文化里的一个意象,读到这个词组的中国人并不会把它和“虚伪”的意思联系起来,因此最早用异化译法将crocodile tears译成“鳄鱼的眼泪”的译者其实是冒了一个险。实践证明,中国人接受了这个译法,“鳄鱼的眼泪”也变成了佳译。能否使用异化译法,译者需要具备以深厚的语言文化功底为基础的直觉和判断力,要能够判断得出原文的某个意象是否易于被译入语文化的人民接受。如果有人把a literary lion(著名文学家)直译成“文学狮子”,恐怕不会被中国文化接受,这种译法最后可能会被淘汰,因为中国人一般不会用凶猛的野兽来形容儒雅的文人。

二、归化译法

归化译法亦称对等译法,即用译入语里的文化意象来取代原文里的文化意象,或用译入语中既有的词汇来翻译,如把shed crocodile tears译成汉语里现成的词组“猫哭老鼠”,原文的“鳄鱼”变成汉语的“猫”,此句还增加了一个意象,即哭的对象“老鼠”,shed crocodile tears译成“猫哭老鼠”,使译文完全中国化,没有半点翻译的痕迹,很多人赞同这种译法。但是“猫哭老鼠”非常口语化,在文学作品或者某些非正式的文体里才会使用,而crocodile tears在英语里的使用范围则比较广泛。既然“鳄鱼的眼泪”已经被广大中国读者接受,而且已经成为汉语的一部分,那么就crocodile tears而言,尽量采用异化译法,除非用“鳄鱼的眼泪”使上下文不自然,有牵强感。像lions mouth这个词组,则不宜使用异化译法译成“狮口”,而是归化译成“虎口”或“虎穴”,因为在中国文化中,狮子不具有老虎即成的意象,且汉语中已有“虎口”、“虎穴”等词,译成“狮口”就不像“鳄鱼的眼泪”那样具有新鲜感而易于被读者接受。

三、折中译法

折中译法是提炼原文所要表达的意思,并舍弃文化意象,如将crocodile tears译成“假惺惺的眼泪”。上文所述的归化译法翻译带有意象的文化词汇,虽然改变了原文的意象,但可以用别的意象代替,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原文的风格和生动性,而折中译法则完全抛弃了生动形象的文化意象,这种办法是在异化和归化两种方法都不可能或不太恰当的情况下使用。如a literary lion直译成“文学狮子”很难被中国读者接受,而归化译法也很难运用,因为汉语中找不到其他可接受的意象来取代原文的意象。汉语里虽有两个意象“巨匠”和“泰斗”,但将a literary lion译成“文学巨匠”或“文学泰斗”言过其实,并不准确。A literary lion意为a celebrated author,所以译成“著名文学家”或者“著名作家”较为妥当。折中译法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失去了原文的意象,是文化意象翻译中的下策。

四、音译法

有些文化词汇和意象在译入语里面是空缺的,而且很难用一两个字准确地译出其意义,这时需要把原文的发音直接转换成相同或相近的语音,这种翻译方法叫做音译法,如tank(坦克)、pizza(披萨)、功夫(konfu)等。翻译时应首先考虑前几种译法,尽量避免使用音译法。

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扩大,汉语也有一些文化词汇通过音译进入英语,如yin(阴),yang(阳),没有翻译成“negative”和“positive”,“风水”没有译成“wind and water”,而是采用了音译fengshui,因为这些词汇具有特等的文化内涵,不是指具体的物质,直译难以表达它们的内在含义。这种具有强烈文化特征的词汇,其译文对原文的损失是不可避免的,但是由于中西文化的日趋融合,西方读者对它们的理解会越来越深刻。

除了上述四种主要译法之外,文化词汇的翻译有时候也会使用其他综合译法,“直译+解释”即是其中一种。比如“驴打滚”,属于北京风味小吃,就是年糕卷沾黄豆面,如同驴在黄土地上打滚,非常形象生动,如果直译成D rolling on dust ground,就可能会使外国人如坠云雾之中,若再加注Rolls made of glutinous rice flour coated with soybean flour,looks like d rolling on dust-ground,这样读者就一目了然了。

文化词汇翻译中经常会碰到文化意象的处理问题,没有统一的翻译方法和公式,译者应把握上述基本方法,具体分析每一个意象,并根据上下文和译入语读者的情况灵活处理。

参考文献:

英汉语言中文化差异探析 篇4

英汉语言中文化差异探析

语言与文化关系密切,不同语言的表现形式反映了不同民族的`文化特点.文章论述了英汉语言中文化之间的差异及造成这种文化差异的根源和表现形式.

作 者:王晓俊 WANG Xiao-jun 作者单位:河南工程学院经贸系,河南郑州,451191刊 名:周口师范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ZHOUKOU NORMAL UNIVERSITY年,卷(期):200825(3)分类号:H0-05关键词:英汉语言 文化 差异

浅析英汉语言中颜色词汇的文化差异 篇5

浅议英语教学中英汉交际文化中存在的语言差异

发展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基础,然而具备了语言能力并不意味着具备了交际能力.越来越多的人已达成共识,即交际能力应包括五个方面:四种技能(听说读写)加上社会能力(即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合适交际的能力).但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比较重视语言的.外在形式和语法结构,即培养学生造出合乎语法规则的句子,而忽视了语言的社会环境,特别是语言的文化差异,致使学生难以知道什么场合该说什么话,从而忽视了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因此,语言的文化差异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作为一个重要问题被提了出来.

作 者:王国凤 WANG Guo-feng  作者单位:南阳农业学校,河南,南阳,473000 刊 名: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NANYANG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2006 5(10) 分类号:G04 H0-05 关键词:英汉语言   社会交际能力   文化差异  

浅析英汉语言中颜色词汇的文化差异 篇6

英汉颜色词“yellow”与“黄”

文化内涵对比研究

名 专业班级 院

《英汉语言与文化》课程论文 2016

thus make contribution to the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translation and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s..1.Cultural Connotations of Words Many scholars point out that words not only have denotative meanings but also have connotative meanings.For example, Palmer(1983)suggests that there are some other meanings besides its “literal” meaning in a word.Geoffrey Leech(1978)proposes that a word may have seven types of meaning: conceptual meaning, thematic meaning, connotative meaning, stylistic meaning, affective meaning, reflected meaning, and collocative meaning.Zhu Guangqian(1984)also points out that besides its dictionary meaning, a word may have associative meaning and contextual meaning.Based on these arguments, this paper uses the term “cultural connotation” to refer to the implied meaning of words originated from culture, including metaphorical meaning, associative meaning, symbolic meaning, emotional meaning as well as other extended meanings.Words in one language can reflect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features of a nation because the meaning of a word is determined by a group of people in the same society with the same culture.In terms of color words, we often take it for granted that color words are used to refer to the physical features of color systems, but we should keep in mind that the color system is partially determined by the culture instead of being solely based upon their physical features.For instance, in Hanunoo, a language of Philippines, all living things are described as green, while dead things as red.So, the dead bamboo is described as red, even though its real color is not red.The meaning of red in this occasion is its cultural connotation.2.Cultural Connotations of “Yellow” and “黄”

The color word “yellow(黄)” in both Chinese and English is the typical cultural words with abundant cultural connotations which can be either commendatory or derogatory.However,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s of “yellow” and “黄” are not completely correspond with each other.There ar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yellow” and “黄”.2.1 Similarities between “Yellow” and “黄”

(1)Both imply warning.For example, in sports, “a yellow card(黄牌)” is a card held up by a football referee to show that a player has wrong behavior;in traffic control, “a yellow line(黄线)” is a line painted yellow to alert people on streets.《英汉语言与文化》课程论文 2016

(5)Honor “Yellow” is also associated with honors in sport competitions.For example, a “yellow jersey” is an award to the winner of cycle race, especially the tour de France.2.2.2 Exclusive Cultural Connotations of “黄”

(1)Imperial Power There are many expressions with “黄” related to imperial power.Imperial dress is called “黄袍”;the palace where emperors live is “黄宫”;an imperial edict is called “黄榜”.(In the expressions mentioned above, “黄” can be replaced by “皇”.)What’s more, the idiom “黄袍加身” comes from a historical story, saying that in the late period of the Five Dynasties, Zhao Kuangyin, an army commander of Zhou, grasped the military power and launched the mutiny.His subordinates dressed him up in imperial yellow dress and supported him as their emperor.(2)Luck “黄” is regarded as a lucky color in China.For example, “黄道吉日(a lucky day)” is a suitable day for Chinese to held some important events such as funerals and weddings.“黄星” is regarded as a propitious portent.(3)Preciousness “黄” is often used together with “金(golden)” to express preciousness.For example, “黄金周(golden week)” means a period of time that is good for something, such as tourism.“黄金时间(prime time)” often refers to the period of time from 7 pm to 10 pm which is the best time for TV series or TV advertisements.“黄金岁月(the best age)” refers to the most memorable age for people.(4)Children and Old People “黄” is often used to describe children, such as “黄毛丫头”,“黄童白叟”and“黄口小儿”.However, “黄” also shows old age,such as “黄发垂髫”

(5)Pornography “黄” appears in such Chinese expressions as “黄色电影”,“黄色书刊”,“黄色书刊”.In these expressions, “黄” is associated with pornography,filth, and obscenity.(6)Unhealthy Complexion “黄” implies illness and hunger, which is resulted from a unhealthy complexion.There are expressions like “面黄肌瘦” and “黄皮寡瘦” 2.3 Summery

《英汉语言与文化》课程论文 2016

countries use “yellow(黄)” to express depression.3.2 Cultural Causes for the differences Although “yellow” and “黄” share some cultural connotations, they are still very different from each other.In Chinese, “黄” is mostly associated with commendatory meanings, such as imperial power, luck and preciousness.In contrast, “yellow” is nearly a derogatory word in English, which always implies betrayal, cowardliness and jealousy.Their contradictory connotations originate in the different environments and religions of ancient China and Britain.What’s more, although “黄” is noble in China,it is associated with pornography in modern Chinese.Similarly, although “yellow” is negative in English, it still can imply honor.Actually,these two connotative meanings is resulted in the cultural diffusion.3.2.1 Environment Differences

Yellow River basin is the cradle of Chinese civilization.With temperate climate, fertilized land and abundant fresh water resource, Chinese people developed great agriculture civilization.Thus, land is of great importance for generations of Chinese people for they rely on it to live.Chinese people’s respect to earth can be shown in ancient Chinese legends in which Chinese people were created with the earth.Yellow, as the color of the earth and the Yellow River, obtained people’s worship.The first emperor who united the tribes along Yellow River was addressed the Yellow Emperor.Since then, yellow has become the symbol of imperial power.Different from China, Britain is an island country that is surrounded by sea.The land in Britain is limited and less fertile, so ancient British people more emphasize on the sea where they greatly developed the maritime industry and fishery industry.Consequently, British people worship the color blue instead of yellow.In English, there are many expressions related to “blue” that show nobility and dignity.For example, a royal family is called “a blue-blooded family”;a medal is decorated with “blue ribbon”;the report that is released by British government is called “Blue Book”.3.2.2 Religions Differences Taoism and Buddhism are two big religions in China.Both of these two religions regard yellow as a holy color.Taoist priests and Buddhist monks dress yellow cloths.“黄符” is a yellow paper with Taoist incantations,which is believed to have magical power of expelling evils.Thus, yellow is regarded as an auspicious color.Christianity is the dominant religion in western countries.Yellow is regarded as a derogatory

《英汉语言与文化》课程论文 2016

and “黄” have many more differences: “yellow” is mostly associated with people’s bad characters, such as jealousy, cowardliness and betrayal;however, when “黄”used to describe people, it usually implies the age and bad health conditions.What’s more, “黄”, which is mostly associated with imperial power, luck and preciousness, is mostly a commendatory word, while “yellow” is usually used as a derogatory word.The reasons for these differences deeply rooted in the disparate environments and different religions of ancient Chinese people and British people: China is a country with vast land where people respect “yellow earth”, while Britain is an island country where people worship “blue sea”;“黄” is awed in Taoism and Buddhism, two big religions in China, while “黄” is distained in Christianity, the dominant religion in western countries.In addition, the diffusion of culture also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determining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s of “yellow” and “黄”: the pornographic meaning of “黄” originated from the English phrase “yellow journalism” and gradually changed the original meaning in Chinese culture;the positive meaning of “yellow” is resulted from the America’s absorption of other cultures such as French and Japanese culture.From above, we can find that culture greatly influenced the connotative meanings of “yellow” and “黄”.Consequently, we should understand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emphasize on cultural adaption in translation and explain cultural backgrounds i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s.References

英汉黑白颜色词汇探析 篇7

一、黑色词与白色词的基本象征意义

由于使用汉语和英语的民族、国家各有其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 使得相同的颜色词蕴含着不同的象征意义。黑、白两色在西方文化中象征着黑暗与光明。在圣经里, 黑色象征魔鬼、邪恶、痛苦与不幸, 因此, 黑色也叫做“死色”。白色则是上帝、天使、幸福、欢乐和美德的象征。在经典芭蕾舞剧《天鹅湖》中的黑天鹅代表邪恶、欺诈和仇恨;白天鹅则代表善良、纯洁和美好。黑 (B l a c k) 用在比喻上总是给人一种可怕的甚至邪恶的感觉。如:"a black villain" (大坏蛋, 恶棍) ;"b l a c k w o r d s" (不吉利的话) ;"a black letter day" (倒霉的日子) ;"Black mail" (讹诈, 勒索) ;"black money" (黑钱, 没有报税的钱) 等词都表明"Black"与坏的、邪恶、愤怒的特征相联系。与"B l a c k" (黑) 相对的"White"在西方文化里则有美好、希望、幸福、快乐的涵义。圣经故事里天使总是长着一对洁白的翅膀, 头顶上悬浮着银白色的光环。"A white X'mas" (银装素裹的圣诞节) ;"a white day" (吉日) ;"days marked with a white stone" (幸福的日子) 。西方童话故事中有一位博得世界各国儿童广泛同情和喜爱的主人公就叫“白雪公主” (Snow white) , 她是聪明、善良、美丽的化身。美国华盛顿的“白宫” (White house) 是国家权力的象征;“白厅” (White hall) 则是英国伦敦中央政府机关集中的街道;西方国家发布的正式文件叫“白皮书” (white paper) 。

从以上所举的例子不难看出在西方文化里存在着重白忌黑的传统。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 黑、白同属五色, 都是正色。古人认为东方的青色象征万物生长, 南方的红色象征万物茂盛, 西方的白色属秋, 北方的黑色属冬。秋收冬藏, 农事虽得到收获, 但气候日趋肃煞, 万物渐次凋零, 人们的活动半径也越来越小, 因而在人们的情绪上, 逐渐产生悲凉与哀伤。所以在中国传统文化里, 黑、白两色都象征不祥。《史记》云:“秦皇更民曰黔首。”李善注:“黔首, 黑头无知。”在这里, 黑的意义与贱民、愚民联系在一起了。在现代汉语里, “黑”的派生词总是与坏的、不幸、灾难、邪恶等意义相联系。如“黑帮”、“黑市”、“黑心”、“黑名单”、“背黑锅”等。“白”在中国封建社会里是“平民之色”。古代老百姓的衣服不能施彩, 故称“白衣”, 后世称“布衣”。古代没有功名的人称“白丁”、“白身”;没有功名的读书人住的屋子称为“白屋”, 白屋是用茅草搭的房子。在汉语里, 白字的派生词往往含有徒然、轻视、无价值等贬义。如:“白搭”、“白费”、“白眼”、“吃白食”、“一穷二白”等等。在传统戏剧里, “白脸”象征着奸诈和背叛, 舞台上的曹操就是一个大白脸。

由此可见, 中国人在相当多的场合表现出对黑、白两色的厌恶甚至畏惧, 以至避讳它们。这与西方文化中对黑的态度相近似, 而与对白的态度则大相径庭。

二、黑色词与白色词的辅助象征意义

英国语言学家帕默尔 (Palmer) 说过:“语言忠实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全部历史、文化, 忠实地反映了它的各种游戏和娱乐, 各种信仰和偏见。”颜色词作为语言的一部分, 它的象征意义并不是单一的, 而是多层次的。本文在这里将它们分为两个层次:基本象征意义层次和辅助象征意义层次。这两个层次的意义可以是相近的, 也可以不同, 有的甚至是完全相反的。以下就黑色词和白色词的辅助象征意义层次进行论述。

"B l a c k" (黑) 既象征死亡、罪恶和灾难, 同时也象征庄重、威严和尊贵。"black suit"和"black dress"是西方人最崇尚的传统服装。在庄重场合, 达官贵人、社会名流都喜欢身着黑色;交响乐团的成员几乎都是黑色西服, 以显示尊严和肃穆;在酒店、餐饮服务业中, 黑色西服是高层管理人员的着装。

早期被贩运到美国的黑人被蔑称为“N e g r o"。随着近几十年来反种族歧视斗争的胜利, 黑人不但反对被称为"Negro", 也反对与其他少数民族一道被称为"colored people" (有色人种) 。他们选择"Black"来代表自己, "Black is beautiful" (黑就是美) 已成为相当时髦的口号。在黑人文化里, 与他们有关的一切事物几乎都被冠以"B l a c k"一词。"Black—English" (黑人英语) ;“B—b e l t" (黑人聚居带) ;"B l a c k nationalism" (黑人民族主义) ;"Black s t u d i e s" (黑人文化研究) ;"b l a c k t e r r o r" (黑人拳击选手) 等等。

"White" (白) 在英语里通常象征希望、和平、幸福和光明, 但也用作贬义。如"white feather" (害怕的脸色, 怯懦的表现) , 这源于西方的斗鸡比赛。人们总是认为尾部有白羽毛的公鸡肯定是胆小、不善斗的公鸡, 后来引申为胆小、怯懦。类似的还有:"white flag" (白旗, 投降旗) ;"white trash" (贬称, 穷苦白人) ;"white—wash" (零分惨败) 等都是"white"在英语中的贬义用法。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 颜色词的象征意义同样有基本象征意义和辅助象征意义两个层次。在象征意义的层次性这一点上, 可以说是语言发展的一个客观规律, 因为象征意义的形成是约定俗成的结果, 而不同民族不同内容的约定俗成虽千差万别, 但都包含有褒或贬这两种基本态度。

上一节提到中国人有轻黑忌白的传统, 但是黑色在汉代曾是帝王的服色。东方朔在向汉武帝追述孝文帝之治时, 颂扬孝文帝“身衣弋绨” (弋, 黑色, 绨, 厚缯) 。汉成帝谏臣杜永, 原是长安小吏, 成帝时被提拔为光禄大夫, 俸禄二千石左右。杜永自称:“擢之皂衣之吏。” (《汉书·谷永杜邺传》) , 故历史上有“皂衣之吏”的记载, 皂即黑色之意。现代汉语里, “黑油油的土地”用以形容土地的肥沃;“乌黑发亮的眼睛”、“黑里透红的皮肤”等用来赞美人的外貌。汉语里“白”字的派生词能表达纯洁、无辜的意思。“清白”表示无罪;“洁白无瑕”、“白璧无瑕”等表示纯洁, 与英语中的白色象征意义有着某些共性。

三、黑色词和白色词的象征意义与语用意义不对应

颜色词的象征意义既然是约定俗成, 那么, 这“约定”和“俗成”本身, 必然连结着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背景。离开了历史文化背景去使用或理解某一颜色词, 其象征意义或者出不来, 或者被误解。这一点在不同语言的翻译过程中特别敏感, 特别需要注意。美国著名语言学家伦纳德·布隆菲尔德 (L e o n a r d Bloomfield) 说过:“外语中的任何一个词或句子的意思总是有别于本族语中一个近似的、相应的词或句子。”这种不能对应或相去甚远, 是引起文化含义的误解及语用意义的混淆的重要原因。

"Black" (黑) 在英汉两种语言里虽然都有贬义用法, 但情况很不一样, 一般也不能对译。当代汉语里的"黑"在中国大陆有象征反动、反革命的意思, 因而诸如“黑帮”一词应译为"reactionary gang"而不是"black gang", 因为在英语里"black"并无"反动"的意思。"白"在当代汉语里也象征反动、顽固落后, 英译时若直译为"white"则令人费解, 故宜用意译。如“白区”应译为"T h e K u o m i n t a n g—controlled Area" (国统区) 。此外, “白”在汉语里还有纯净、徒然、无用、轻视等含意, 英译时都与"white"无关。如“白开水”译为"plain boiled water"。

中国哲学讲求“虚”, 中国文化注重“神似”, 而西方哲学讲“实”, 西方文化讲究科学精确。这种文化气质理所当然地会反映在颜色词中。在英语中, "b l a c k coffee"实指不加任何东西的纯浓咖啡, 而不是“黑咖啡”;"black—sheep"不是黑羊, 而是“害群之马”。英国是个气候温和, 一年四季温差不大的国家, 四季绿草如茵。所以在历史上英国毛纺工业很发达, 以"sheep"或"wool" (羊毛) 作为形象喻体是不鲜见的。如"There is wool so white but a dyer can make it black" (羊毛虽白, 染之则黑) 。这相当于汉语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白”在英语里与汉语的语用意义也有差距。"white light district"在美国英语指纽约的不夜区, 不能译为"白灯区";"white slaver"实指逼良为娼的人, 而不是“白奴”;"in the white"意为尚未完工等。

四、结束语

在跨文化交流中, 关于黑白的颜色词作为一种符号系统在汉英两种语言里具有不同的用途及文化价值、文化意蕴。这就要求我们真切地了解产生与使用该语言国家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风土人情, 并把握和细究颜色黑色词和白色词的意义, 包括许多微妙、特定的象征意义, 以及它所承载的文化信息, 从而有效地进行跨文化的言语交际, 不断促进和加强各国人民之间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摘要:汉英语言中表示黑与白这两种颜色或色彩的词语都很丰富。不同文化之间颜色象征意义的差异是由于各自民族的文化历史背景、审美心理的不同而产生的, 是在社会的发展、历史的沉淀中约定俗成的, 是一种永久性的文化现象。本文试图从中西文化对比的角度, 去分析、探究它们之间文化内涵的区别。

关键词:黑色词,白色词,象征意义,语用意义

参考文献

[1]唐振华.符号学与“颜色词”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运用[J].深圳大学学报.1996 (8)

[2]万昌盛.色彩的困惑——翻译札记[J].中国翻译.1991 (3)

[3]苑逸飞, 季明平.英语颜色词的社会文化意义分析[J].郑州大学学报.1997 (3)

[4]张德鑫.中外语言文化漫议[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7

[5]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 社会语言学研究室编.语言·社会·文化[M].1996

浅析英汉语言中颜色词汇的文化差异 篇8

【关键词】隐喻;动物词汇;英汉语言;认知

隐喻(metaphor)一词来自希腊语的metaphora,原意为一种“由此及彼”的运动,一种“传送、转换,即在两类不同的事物(本体和喻体)之间进行含蓄地比较,以表明相似或类似的关系。传统修辞学认为,隐喻就是借用属于一个事物的名称来表征另一个事物。然而,自从美国学者莱考夫和约翰逊在1980年发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以来,国内外的许多学者开始从认知的角度对隐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著述。在他们看来,隐喻不单纯是词或语言表达式的问题,还是一种认知现象,是人类思维的一种重要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反映到概念系统上,就表现为概念隐喻。概念隐喻是把一个概念域(始发域)的结构直接映射到另一概念域(目标域)的隐喻。因此,隐喻不只是存在于语言中,而且存在于思维中,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认知方式。本文试从认知思维的角度出发,具体分析英语动物词汇的隐喻认知意义。

一、英汉语言动物名称隐喻的特点

在英汉语言中,用来描写人类精神活动的词语几乎都是借自描述物质活动的词汇,以动物为喻体的动物比喻尤为盛行。动物概念隐喻属于实体隐喻,所谓实体隐喻就是用表示实体的词语来表示抽象的概念。在这类隐喻概念中,人们将抽象和模糊的思想方法、心理趋向、感情状态、甚至活动或事件等都可以隐喻为实体,把两个不同的概念域相叠加,将属于此概念的各种词语从各个角度来谈论彼概念,使之立体化、多维化、质感化。这类隐喻具有鲜明的情感评价意义,用来表示人的内在特征和外部特征。隐喻形象、生动,在文艺作品里被大量运用,而且体现了口语的表情性。

二、动物词汇的认知隐喻意义

人在与动物的频繁密切接触中了解到动物的各种特性,这些特性由于与人、其他事物或概念有相似性而被语言使用者通过隐喻思维而映射到人、其他事物的特性上,从而实现了两个不同概念域之间的意义转移,使动物词汇概念系统或部分意义映射到其他对象的意义域,给其他相关对象一个新的认知角度,从而使动物词汇概念具有了超越其概念意义的联想意义。这种认知联想一定是以本身具有的某种相似性或经启发具有的相似性为基础的声动物词汇的这种联想相似性主要有动物特性映射、文化映射两大方面。

l.动物特性映射。其一,外形特征。汉语中的“牛”与英语中的bull(公牛)均给人以体积大、力气大、莽莽撞撞的印象,我们常把它们的这些特性投射到具有相应特点的人身上,于是有了,“力大如牛”、“一股牛劲”等等。对于英语成语a bull in a china shop也容易理解了:一头高大莽撞的牛在瓷器店里走动,那情景可想而知。因此这个成语常用来喻指笨手笨脚、到处闯祸的人。其二,性格特征。当我们把一个人说成是“狐狸”时,实际上是用动物的典型行为来解释人的特征。狐狸十分狡猾,在故事里总是扮演欺凌小动物的角色而令人厌恶。人们总是把有关“狐狸”的知识和文化观念投射到拥有与狐狸类似特征的人身上,以此透视人抽象的内在本质。

2.文化映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反映和传递着文化。隐喻体现了人们所居住的世界的文化模式,是交流思想,认知、认识其他人和事物的有力工具。反过来说,人们所居住的世界的文化模式也会被认知隐喻这一工具反映出来。在动物词语的文化意义方面,不同语言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共性源于人类的认知模型,个性则源自不同的文化。不同文化提供了一个大的背景语境,突出了在特定文化内容中所需要的某一特性,使其获得显著度,产生独特的文化映射意义。动物是与人类息息相关的物种,为人类的认知提供了最为熟悉的具体的经验域。人们常用动物显著的种属特性来转指或表达其他事物或人的不显著的特性,而其基础就是认知隐喻。动物词汇的认知隐喻意义属于联想意义,通过联想相似性而产生。这种联想相似性主要来源于动物特性映射、文化映射两大方面。动物的某些具体特性使得该动物词汇产生特定的联想意义,而动物词汇则因文化差异表现出不同的联想意义。

参考文献:

[1]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2]束定芳.隐喻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3]胡壮麟.认知隐喻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浅析英汉语言中颜色词汇的文化差异 篇9

语言、色彩与文化--俄汉颜色词的文化意义透析

一种语言本身即先验地规定了一种思维方式,一种操持这一语言的民族独特的感知世界的方式,由之形成这一民族独有的审美文化心理以及与之相应的表意系统.对语言的社会文化意义分析体现为将被分类的语词归置于某一整体性话语之中考察其意义,也就是说,将语词放置于某种社会的阶段性或整体性的话语之中研究其表意功能,从而厘定其在不同的文化中的`深层涵义.作为社会表意系统中较为重要的语词类型,颜色词在俄语和汉语中的内涵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意义.文章通过对俄汉语言中颜色词的文化意义的比较研究,寻求其在这两种表意系统中的意义表征的同一性与差异性,为翻译与语词的意义诠释提供一种合理的参照.

作 者:作者单位:刊 名: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PKU CSSCI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ANXI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EDITION)年,卷(期):28(5)分类号:H353关键词:表意系统 社会话语 黑色 黄色 文化内涵

论英汉颜色词语的文化差异 篇10

【关键词】红 黄 蓝

一、引言

自然界中的颜色是丰富多彩的,因此在英语和汉语中描述颜色的词汇也很丰富。但是由于汉英颜色词同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密切相关,并时常影响本民族人的思维习惯,所以汉英颜色词一般呈不完全对应关系。从跨文化的角度来看,语义的差异反映了不同民族的文化价值观和审美观的差异,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的不同。例如,在中国人看来红色是欢乐和喜庆的象征;蓝色与天空海洋相关。然而这些解释在英语的词语中并不完全对应。所以同一颜色虽然指示意义相同,但是隐含意义可能大不相同;而有时隐含意义趋于一致,但同义颜色词却完全不一样。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他的概念意义和内涵意义的不同,否则就会引起误会。

美国著名语言学家柏林(Bret Berlin)和凯(Paul Kay)认为:红、黄和蓝为基本颜色词。汉英民族在色谱中对主要颜色的划分大致相同或者相近,但其表示的联想意义和社会意义却各有异同。下面就社会、政治、经济、历史、文化、以及民族心理诸多领域对以上颜色词在汉英中的文化差异进行分析。

二、颜色词语的文化差异

红(RED)

人们通常喜欢说“火红”。所以红色是火的色彩,是暖色。能对人产生巨大的鼓舞作用。而红色也是中国人最喜欢最中意的颜色,人们用红色象征幸福、喜庆、吉祥、欢乐、和兴旺发达。在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时,人们会在大门两边贴红对联,在门上贴红“福”字,门口挂红灯笼。结婚也是红喜事,不仅新娘新郎一身红,新房里的一切也要用红色来装扮。反映在语言上,包含“红”语素的词一般都含有兴旺、发达、顺利、美满之意:红利,红运,分红,红包,红榜,满堂红等。而且在汉语中“红”又用来象征革命与进步,如红旗,红军,红领巾,红色根据地等。但是在英语中red不完全具有汉语里“红”包含的文化内涵。英语中也有red-letter days(节日),to paint the town red (狂欢)等词语。另外,美国人也在圣瓦伦丁情人节把红心送给他们的爱人。除了这点,在许多意思上red具有负面的含义。例如,go red with anger是气得满脸通红;in the red在经济上是指财政赤字;同时red也象征着血腥、恐怖、战争和危险;red battle血战,red-handed 手上沾满血迹的;有时red还暗示淫荡,如:Red Light District(红灯区)指妓女集中的地段。而就政治色彩来说,英语中的red也多为贬义Red Army 意为红军派,是原西德一恐怖集團;Red Brigades 意为红色族是意大利一恐怖集团。这些与汉语中革命毫不相干。而在西方红脸也没有了汉语中的褒义。英国的威廉二世被称为红脸威廉,不仅是因为他的脸是红色的,更重要的是他暴虐、残忍、杀人不眨眼。

除了红(red)在英汉文化内涵的差异外,它在英汉概念意义的非完全对应也应该注意。我们常说红糖,而英国人却说brown sugar;英语中的black tea就是红茶。再如,红白喜事weddings and funerals;红运good luck;开门红get off a good start。

黄(YELLOW)

黄色是太阳光的颜色,是中华民族的本色。在古代中国黄色是帝王之色,他象征至高无上的地位和权利,象征着皇帝的尊严。从宫殿的金碧辉煌到皇帝穿的龙袍再到农民的理想“黄袍加身”,都可以看出黄色受宠到只有皇帝能用的程度。同时它也表示光明,希望和吉利。所以汉语中有黄历,黄道吉日等词语。但随时代的变迁,黄色的这种隐含意义在逐渐消失,人们更多的将它同腐朽,没落,色情和无望相联系。如“扫黄”,“黄色电影”,“这事黄了”等等。

而英语中yellow的隐含意义较少,并且与汉语的“黄”也全部相同。Yellow多表示胆怯,害怕,懦弱之意。如yellowbelly(胆小鬼)。在信奉基督教的国家中,教徒们视黄色为下等色,这是因为叛徒犹大的衣服为黄色。

蓝(BLUE)

在汉语中蓝色的含义较单纯,多为本义。如“蓝天”,“蔚蓝的大海”,给人冷静和悠远,智慧和理智,希望和庄重的感受。而英语中blue多为转义或引申义,与心情,社会地位和色情有关。如having blues(不高兴),a blue outlook(悲观的见解)等。而blue blood表示出身名门,blue book(蓝皮书)这是刊载知名人士,尤其是政府官员的手册。在汉语中表示低级下流的用“黄色”,而在英语中用blue。如:blue movie就是黄色电影。可见这种文化的差异是多么的明显。另一方面在表示面容由于寒冷,打伤或恐惧引起发青时也多用blue,如blue from cold(脸冻得发青),中国人说某人被打得青一块紫一块,而英国人说“black and blue”。

此外英语中还有blue milk(掺水的牛奶),blue chip(热门的赚钱的股票)等。

三、结论

由以上各种颜色在英汉中的差异可见,英语和汉语反映的是不同民族的文化,两种语言都有各自对颜色概念和习惯用法的独特表达,要正确理解就要对不同民族的文化底蕴进行透彻了解。而不同颜色词的概念意义和内涵意义的非完全对应关系,也是研究英汉颜色词文化差异应特别注意的地方。综上所叙,颜色词在英汉各自的文化里有着较大的差异。虽然两者有相通部分,但更多的是冲突。因此在互相翻译理解的过程中,不可冒昧行事,否则不仅会闹笑话,也会导致文化的冲突。所以,我们应严格对待同一事物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存在的意义。

参考书目:

[1]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2]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3]胡文仲。《文化与交际》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4]关世杰。《跨文化交流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浅析英汉语言中颜色词汇的文化差异 篇11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受地理、社会以及宗教信仰等因素影响, 语言具有丰富多彩的文化特征, 只有与文化背景相联系, 才能获得语言单位的真正含义 ( 王德春, 1995) 。词汇是语言中最基本的元素, 除其概念意义外, 还具有文化内涵。植物词汇因其与人类之间的紧密联系, 往往被赋予特定的文化内涵。无论是中国文化还是西方文化, 人们都通过植物表达自己的感情与想法, 但由于居住环境、思维方式、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异, 英汉两种语言中植物的隐含意义有所不同。

二、英汉语言中植物词汇隐含意义的异同

1. 英汉植物词汇隐含意义相同或相似

月桂树一年四季长青, 其芳香深受人们喜爱。不管是英语还是汉语, 月桂树都象征吉祥、美丽、荣誉和自豪, 表示“出色”和“受人尊敬”。中国古代考中进士, 被称为“蟾宫折桂”; 英国优秀诗人被授予“桂冠诗人”荣誉称号。英文中“gain/win one's laurels”意指赢得荣誉; “look to one's laurels”指小心保持已得的荣誉。又如, 人们熟悉的水果桃子, 白里透红, 让人联想到漂亮的女孩。汉语言中常借桃花喻指漂亮女孩。同样在英语中, 人们用桃子形容少女的美丽。

2. 英汉植物词汇在隐含意义上的相异或缺失

英汉两种语言中有许多文化内涵相同或相似的植物词汇, 但也有许多植物词汇的隐含意义不尽相同。许多植物词汇在一种语言中具有的隐含意义在另一种语言中却没有。柳树在英汉两种语言中虽都隐含悲哀的意思, 但在汉语中柳树指离别和怀念; 而在英语中指迷失和死亡。中国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 源于《诗经·采薇》“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 今我来矣, 雨雪霏霏”。又如, 唐代王之涣: “杨柳东风树, 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 应为别离多”。英语中杨柳所隐含的意义与汉语有所不同, 在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与《奥赛罗》中, 奥菲利亚 ( Ophelia) 与苔丝狄蒙娜 ( Desdemona) 的悲惨结局与柳树的形象紧密相连。《哈姆雷特》第四章奥菲利亚 ( Ophelia) 看到她的爱人哈姆雷特 ( Hamlet) 失去理智后极度伤心。一道小河旁边斜长着一棵柳树, 叶子倒影在水面上。她用毛莨、荨麻、雏菊编成美丽的花环, 爬到柳树上, 想把花环挂到柳树上, 柳枝断了, 这个美丽的姑娘就跟她编织的花环一起跌进河里去了。《奥赛罗》中, 苔丝狄蒙娜 ( Desdemona) 被伊阿古诬陷, 奥赛罗听信谗言, 怀疑自己的妻子。她在去世之前也在唱《杨柳歌》, 歌中多次用“柳枝”和“青青的柳枝”编成的花环来抒发自己的悲哀之情。

红豆在英汉双语中的指示意义相同, 但其隐含意义却截然不同。汉语中红豆表达爱人与夫妻之间的相思。唐代诗人王维《相思》: “红豆生南国, 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 此物最相思。”而英语中红豆让人联想到《圣经》中以扫 ( Essau) 为了红豆汤放弃了出生的权利。现在sell one's birth right for some red bean stew成为习语, 指利益面前放弃尊严。翻译中为了避免产生误解, 通常把汉语中的红豆译成“lovebean”或“redberries”。又如, 汉语中菊花象征忠诚或自由, 而在英语中代表孤独。松树生长在艰苦的环境下却四季常青, 汉语中因其坚毅的品质和无限的生命力, 用以比喻人的长寿; 比喻君子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精神。英语中却没有类似的隐含意义。中国人对于竹子有一种特别的情怀, 总是把竹子与高贵、坚毅、诚实等品质相联系。中国古代退隐官员、学者喜欢在屋前栽种竹子, 以示其正直、忠诚的品格。在英语国家, 受地理环境的限制, 竹子很少, 从而缺乏文化含义。

三、英汉植物词汇在隐含意义上的差异与英汉思维模 式, 文化传统, 宗教信仰等息息相关

同一种植物在英汉两种语言中有着不同的隐含意义, 这一现象已引起人们的注意。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 文化不同, 语言表达方式自然也不同, 而语言最活跃的部分, 即词汇的隐含意义也不同。英汉植物词汇在隐含意义上的差异受许多因素影响。

1. 英汉思维模式不尽相同, 中国人倾向于形象思维, 表达时喜欢用比喻, 写作时用诗歌语言, 用自然界中有着相同品质的事物比喻人。例如, 把漂亮女孩比喻成鲜花; 用松柏比喻坚定、有毅力、不屈不挠的人。而英美国家人们偏重分析, 讲究逻辑顺序, 往往下定义以便表述清楚自己的意图。中国传统思维倾向于凭直觉, 比较抽象, 强调灵感和悟性的作用, 因此汉语表述模糊, 给人充分的想象空间; 而英美国家人们偏重逻辑思维, 因而他们的语言也偏重逻辑, 具体, 最后得出符合逻辑的结论。英语中隐喻的使用比汉语少得多。

2. 英汉审美心理学也存在差异。中国人信奉天人合一, 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气”是人与自然共有的基本物质, 人与自然应当遵循的规则也是相同的。中国作为农业大国, 与植物有着紧密的联系。中国人往往从自然界中寻找自己的影子, 擅长借物抒情, 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愿望, 因此赋予植物丰富的隐含意义。有些植物与人的品质相似, 人们即借物喻人, 形成人的自然化和植物的拟人化。中国父母喜欢用松柏给自己的儿子命名, 希望孩子像松柏一样具有坚强、高贵的品质。如果是女孩, 父母就用花的名字命名, 希望她们像花儿一样漂亮。古人作诗歌颂植物, 看似歌颂植物, 实为借物抒情, 抒发自己的情感和志向。英语中很少出现植物拟人化, 人们很少借植物比喻人的品质。他们用植物象征人的物理属性而不是社会属性。例如, 他们用桃子、玫瑰和雏菊形容少女的美丽, 这些植物让人联想到少女美丽的面容, 但不具有道德评判的意味。

3. 英汉文学传统, 宗教信仰各不相同。汉语文化博大精深, 在儒家、道家以及佛教文化中,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对中华文化的影响最为深远。论语中写道: “岁寒, 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因此松柏成为文人、学者坚贞不屈的代表。从《诗经》中, “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开始, 杨柳就象征着离别。历代文学诗人都借杨柳表达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如今, 中国人已习惯于在文学作品中用杨柳象征离别。汉语文学作品《三国演义》中, 刘备、关羽、张飞在桃园结义, 从此以后, 桃花就象征着忠厚的友谊和兄弟情节。中国神话故事中, 王母娘娘在蟠桃园用仙桃庆祝自己的寿辰, 从而桃子在汉语中具有长寿的隐含意义。英语国家信奉基督教, 《圣经》以及希腊文化对英语文化的影响极其深远, 在植物词汇中的体现非常明显。无花果叶和橄榄树叶等植物词汇的隐含意义源自《圣经》。亚当与夏娃吃了禁果 ( 智慧之果) 后, 发现自己赤身裸体, 于是用无花果叶遮盖自己的身体。从此无花果叶成为遮羞布的代名词。橄榄枝象征和平也是源于《圣经》。上帝为了摧毁地上所有生灵连续下了四十天雨, 雨后, 诺亚派鸽子查看洪水是否已经退去, 当鸽子带着橄榄枝回来时, 诺亚知道洪水已退, 他们可以回家了, 橄榄枝从此具有了和平的象征意义。英语国家植物与古希腊罗马神话中的形象紧密相连。月桂树象征太阳神阿波罗, 阿波罗作为诗歌之神, 用月桂树编织而成的桂冠授予那些在诗歌方面表现出色的诗人, 他们也因此被成为“桂冠诗人”。香桃木象征爱神维纳斯, 百合花象征朱庇特的妻子———朱诺; 橡树象征最伟大的神朱庇特, 橄榄树象征智慧女神密涅瓦。在中国这些植物词汇并无类似的文化内涵。

4. 英语与汉语属于两种不同的语言系统, 谐音是汉语中特有的一种现象。汉语中“梨”与“离”的发音相同, 为了避开“离”的含义, 朋友或亲人通常不会分吃同一个梨。因为“梨”会让病人联想到死亡, 中国人看望病人的时候不会带“梨”去。汉语中, 以“子”结尾的水果被看作是能给人们带来幸运的水果, 因为“子”与“籽”的发音相同。在中国, 新婚夫妇入洞房时, 亲人们会往他们身上撒“枣子”, “栗子”, “莲子”, “桔子”, “桃子”; 在新婚夫妇的床上放上“红枣”, “花生”, “桂圆”和“栗子”, 祝福他们早生贵子。英语中却没有类似的谐音用法, “pear” ( 梨) 与“pair” ( 一对) 在英语中的发音一样, 人们看到这两个词却不会有什么联系。

四、小结

同一种植物在英汉两种语言中有着不同的隐含意义, 或者在一种语言中具有的文化内涵, 在另一语言中文化内涵缺失, 因为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为了更好地交流, 英语学习者应该掌握词汇的隐含意义, 如植物词汇的隐含意义, 这在我们日常交流, 文学阅读以及翻译中将起到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常敬宇.汉语词汇与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5.

[2]邓炎昌, 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9.

[3]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

上一篇:学院安全工作计划下一篇:中学生是否该做家务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