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色词汇(共7篇)
颜色词汇 篇1
颜色词在语言中经常被使用, 从而使其具有丰富的感情色彩和文化内涵。在跨文化交流中, 由于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或虽属于同一民族、同一文化背景, 但分属于不同社会集团或社会阶层的成员, 对各种颜色符号的感知是不一样的。本文的论述即以黑色和白色为例, 从语义和语用两方面对汉英黑色词与白色词作文化学上的探讨。
一、黑色词与白色词的基本象征意义
由于使用汉语和英语的民族、国家各有其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 使得相同的颜色词蕴含着不同的象征意义。黑、白两色在西方文化中象征着黑暗与光明。在圣经里, 黑色象征魔鬼、邪恶、痛苦与不幸, 因此, 黑色也叫做“死色”。白色则是上帝、天使、幸福、欢乐和美德的象征。在经典芭蕾舞剧《天鹅湖》中的黑天鹅代表邪恶、欺诈和仇恨;白天鹅则代表善良、纯洁和美好。黑 (B l a c k) 用在比喻上总是给人一种可怕的甚至邪恶的感觉。如:"a black villain" (大坏蛋, 恶棍) ;"b l a c k w o r d s" (不吉利的话) ;"a black letter day" (倒霉的日子) ;"Black mail" (讹诈, 勒索) ;"black money" (黑钱, 没有报税的钱) 等词都表明"Black"与坏的、邪恶、愤怒的特征相联系。与"B l a c k" (黑) 相对的"White"在西方文化里则有美好、希望、幸福、快乐的涵义。圣经故事里天使总是长着一对洁白的翅膀, 头顶上悬浮着银白色的光环。"A white X'mas" (银装素裹的圣诞节) ;"a white day" (吉日) ;"days marked with a white stone" (幸福的日子) 。西方童话故事中有一位博得世界各国儿童广泛同情和喜爱的主人公就叫“白雪公主” (Snow white) , 她是聪明、善良、美丽的化身。美国华盛顿的“白宫” (White house) 是国家权力的象征;“白厅” (White hall) 则是英国伦敦中央政府机关集中的街道;西方国家发布的正式文件叫“白皮书” (white paper) 。
从以上所举的例子不难看出在西方文化里存在着重白忌黑的传统。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 黑、白同属五色, 都是正色。古人认为东方的青色象征万物生长, 南方的红色象征万物茂盛, 西方的白色属秋, 北方的黑色属冬。秋收冬藏, 农事虽得到收获, 但气候日趋肃煞, 万物渐次凋零, 人们的活动半径也越来越小, 因而在人们的情绪上, 逐渐产生悲凉与哀伤。所以在中国传统文化里, 黑、白两色都象征不祥。《史记》云:“秦皇更民曰黔首。”李善注:“黔首, 黑头无知。”在这里, 黑的意义与贱民、愚民联系在一起了。在现代汉语里, “黑”的派生词总是与坏的、不幸、灾难、邪恶等意义相联系。如“黑帮”、“黑市”、“黑心”、“黑名单”、“背黑锅”等。“白”在中国封建社会里是“平民之色”。古代老百姓的衣服不能施彩, 故称“白衣”, 后世称“布衣”。古代没有功名的人称“白丁”、“白身”;没有功名的读书人住的屋子称为“白屋”, 白屋是用茅草搭的房子。在汉语里, 白字的派生词往往含有徒然、轻视、无价值等贬义。如:“白搭”、“白费”、“白眼”、“吃白食”、“一穷二白”等等。在传统戏剧里, “白脸”象征着奸诈和背叛, 舞台上的曹操就是一个大白脸。
由此可见, 中国人在相当多的场合表现出对黑、白两色的厌恶甚至畏惧, 以至避讳它们。这与西方文化中对黑的态度相近似, 而与对白的态度则大相径庭。
二、黑色词与白色词的辅助象征意义
英国语言学家帕默尔 (Palmer) 说过:“语言忠实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全部历史、文化, 忠实地反映了它的各种游戏和娱乐, 各种信仰和偏见。”颜色词作为语言的一部分, 它的象征意义并不是单一的, 而是多层次的。本文在这里将它们分为两个层次:基本象征意义层次和辅助象征意义层次。这两个层次的意义可以是相近的, 也可以不同, 有的甚至是完全相反的。以下就黑色词和白色词的辅助象征意义层次进行论述。
"B l a c k" (黑) 既象征死亡、罪恶和灾难, 同时也象征庄重、威严和尊贵。"black suit"和"black dress"是西方人最崇尚的传统服装。在庄重场合, 达官贵人、社会名流都喜欢身着黑色;交响乐团的成员几乎都是黑色西服, 以显示尊严和肃穆;在酒店、餐饮服务业中, 黑色西服是高层管理人员的着装。
早期被贩运到美国的黑人被蔑称为“N e g r o"。随着近几十年来反种族歧视斗争的胜利, 黑人不但反对被称为"Negro", 也反对与其他少数民族一道被称为"colored people" (有色人种) 。他们选择"Black"来代表自己, "Black is beautiful" (黑就是美) 已成为相当时髦的口号。在黑人文化里, 与他们有关的一切事物几乎都被冠以"B l a c k"一词。"Black—English" (黑人英语) ;“B—b e l t" (黑人聚居带) ;"B l a c k nationalism" (黑人民族主义) ;"Black s t u d i e s" (黑人文化研究) ;"b l a c k t e r r o r" (黑人拳击选手) 等等。
"White" (白) 在英语里通常象征希望、和平、幸福和光明, 但也用作贬义。如"white feather" (害怕的脸色, 怯懦的表现) , 这源于西方的斗鸡比赛。人们总是认为尾部有白羽毛的公鸡肯定是胆小、不善斗的公鸡, 后来引申为胆小、怯懦。类似的还有:"white flag" (白旗, 投降旗) ;"white trash" (贬称, 穷苦白人) ;"white—wash" (零分惨败) 等都是"white"在英语中的贬义用法。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 颜色词的象征意义同样有基本象征意义和辅助象征意义两个层次。在象征意义的层次性这一点上, 可以说是语言发展的一个客观规律, 因为象征意义的形成是约定俗成的结果, 而不同民族不同内容的约定俗成虽千差万别, 但都包含有褒或贬这两种基本态度。
上一节提到中国人有轻黑忌白的传统, 但是黑色在汉代曾是帝王的服色。东方朔在向汉武帝追述孝文帝之治时, 颂扬孝文帝“身衣弋绨” (弋, 黑色, 绨, 厚缯) 。汉成帝谏臣杜永, 原是长安小吏, 成帝时被提拔为光禄大夫, 俸禄二千石左右。杜永自称:“擢之皂衣之吏。” (《汉书·谷永杜邺传》) , 故历史上有“皂衣之吏”的记载, 皂即黑色之意。现代汉语里, “黑油油的土地”用以形容土地的肥沃;“乌黑发亮的眼睛”、“黑里透红的皮肤”等用来赞美人的外貌。汉语里“白”字的派生词能表达纯洁、无辜的意思。“清白”表示无罪;“洁白无瑕”、“白璧无瑕”等表示纯洁, 与英语中的白色象征意义有着某些共性。
三、黑色词和白色词的象征意义与语用意义不对应
颜色词的象征意义既然是约定俗成, 那么, 这“约定”和“俗成”本身, 必然连结着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背景。离开了历史文化背景去使用或理解某一颜色词, 其象征意义或者出不来, 或者被误解。这一点在不同语言的翻译过程中特别敏感, 特别需要注意。美国著名语言学家伦纳德·布隆菲尔德 (L e o n a r d Bloomfield) 说过:“外语中的任何一个词或句子的意思总是有别于本族语中一个近似的、相应的词或句子。”这种不能对应或相去甚远, 是引起文化含义的误解及语用意义的混淆的重要原因。
"Black" (黑) 在英汉两种语言里虽然都有贬义用法, 但情况很不一样, 一般也不能对译。当代汉语里的"黑"在中国大陆有象征反动、反革命的意思, 因而诸如“黑帮”一词应译为"reactionary gang"而不是"black gang", 因为在英语里"black"并无"反动"的意思。"白"在当代汉语里也象征反动、顽固落后, 英译时若直译为"white"则令人费解, 故宜用意译。如“白区”应译为"T h e K u o m i n t a n g—controlled Area" (国统区) 。此外, “白”在汉语里还有纯净、徒然、无用、轻视等含意, 英译时都与"white"无关。如“白开水”译为"plain boiled water"。
中国哲学讲求“虚”, 中国文化注重“神似”, 而西方哲学讲“实”, 西方文化讲究科学精确。这种文化气质理所当然地会反映在颜色词中。在英语中, "b l a c k coffee"实指不加任何东西的纯浓咖啡, 而不是“黑咖啡”;"black—sheep"不是黑羊, 而是“害群之马”。英国是个气候温和, 一年四季温差不大的国家, 四季绿草如茵。所以在历史上英国毛纺工业很发达, 以"sheep"或"wool" (羊毛) 作为形象喻体是不鲜见的。如"There is wool so white but a dyer can make it black" (羊毛虽白, 染之则黑) 。这相当于汉语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白”在英语里与汉语的语用意义也有差距。"white light district"在美国英语指纽约的不夜区, 不能译为"白灯区";"white slaver"实指逼良为娼的人, 而不是“白奴”;"in the white"意为尚未完工等。
四、结束语
在跨文化交流中, 关于黑白的颜色词作为一种符号系统在汉英两种语言里具有不同的用途及文化价值、文化意蕴。这就要求我们真切地了解产生与使用该语言国家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风土人情, 并把握和细究颜色黑色词和白色词的意义, 包括许多微妙、特定的象征意义, 以及它所承载的文化信息, 从而有效地进行跨文化的言语交际, 不断促进和加强各国人民之间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摘要:汉英语言中表示黑与白这两种颜色或色彩的词语都很丰富。不同文化之间颜色象征意义的差异是由于各自民族的文化历史背景、审美心理的不同而产生的, 是在社会的发展、历史的沉淀中约定俗成的, 是一种永久性的文化现象。本文试图从中西文化对比的角度, 去分析、探究它们之间文化内涵的区别。
关键词:黑色词,白色词,象征意义,语用意义
参考文献
[1]唐振华.符号学与“颜色词”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运用[J].深圳大学学报.1996 (8)
[2]万昌盛.色彩的困惑——翻译札记[J].中国翻译.1991 (3)
[3]苑逸飞, 季明平.英语颜色词的社会文化意义分析[J].郑州大学学报.1997 (3)
[4]张德鑫.中外语言文化漫议[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7
[5]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 社会语言学研究室编.语言·社会·文化[M].1996
[6]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现代汉英词典[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8
颜色词汇 篇2
【摘 要】在英汉语两中语言中,颜色词语表现出其独特的魅力。本文首先从英汉语颜色词的概念、分类作比较,主要选取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颜色词,对颜色词的翻译进行了分析和探讨。而在进行颜色词的翻译时必须考虑文化因素,以达到交际目的。【关键词】颜色词;翻译策略
【Abstract】 In both English and chinese language , the unique charm which the color words expressions and displays,makes the one hold in high esteem.Firstly, the paper tries to make comparision from the aspects of conception and classification by typically choosing some color words, then discusses and analyses its translation.【key words】 color terms;translating stategies
1、引言
色彩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个重要领域。色彩不仅具有物理属性,还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延伸意义,因此是语言,文化及翻译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均存在大量与颜色有关的表达方式,表达一种特定的文化内涵。但由于英语和汉语分属于两个截然不同的文化语系,两个民族对同一颜色所产生的联想有共性,也有差异性,有时甚至会完全相悖。所以,在翻译这些带有颜色词的表达式方式时,一定要弄清它的实际含义。因为有时颜色词并不表示颜色,而是引申,转换成其他特殊的含义。所以本文试图通 1 过英汉颜色词的对照比较,找出其异同点,在加深理解的前提下,对该类词汇的翻译进行探讨。
2、英汉颜色词的概念及分类比较 2.1 英汉语颜色词的概念及分类
英语中的颜色词数量都极为丰富。而英汉两种语言把颜色词大致分为三类: basic color words(基本颜色词),color words with colors of objects(实物颜色词)和color words in shades(色差颜色词)。从英汉两个民族对颜色的感受来说,对基本颜色的概念比较一致的。基本颜色词是指那些本来就可以表达事物色彩的颜色词。英语和汉语对基本颜色词的分类差别不大,汉语中有赤,橙,黄,绿,青,蓝,紫。英语中有red,white,black,green,yellow,blue,purple,gray,brown。实物颜色词就是把用自然界物体的本色来表示颜色的词。例如:silver(银白),chestnut-brown(栗色),lead-gray(铅灰)。这类颜色词广泛用于日常生活和文学作品中。以上是颜色词的大致的分类。限于篇幅,本文主要探讨常用基本颜色词的英汉比较与翻译。这些基本颜色之间有相同的方面,也有不同的区别。在所有语言中,颜色词都具有极为丰富的意义。英汉颜色词不仅意义丰富,而且应用范围也相当广泛。颜色虽是自然现象,但千百年来,不同的民族由于受自然环境,文化传统,风俗习惯以及民族审美心理及认识情感的影响,对颜色的观感不尽相同,对同一颜色有时会产生不同的联想,从而使同一颜色词在不同的民族形成不同的象征意义,而使颜色词独具引申意义和文化意义。在众多的颜色词中最基本的莫过于赤、橙、黄、绿、青、蓝、紫、黑和白。这里,我将以“红,黑,白,黄,蓝,绿”这六种基本颜色词对英汉两种语言的使用者在心理上产生的联想意义,象征意义,褒贬意义,蕴含意义等方面进行比较。
2.1.1 几种具有代表性的颜色词的比较 Red — 红色,红色的
“红”与其他词搭配一起,不仅派生出很多与客观事物对应的语言意义,而且还深刻地揭示社会,政治,文化内涵。汉语中“红”最主要的象征意义是喜庆、顺利、成功,受重视或欢迎。红色是我国文化中的基本崇尚色,它体现着中国人在精神和物质上的追求。如:喜庆日子要挂大红灯笼,贴红对联,红福字;男婚女嫁时贴大红“喜”字,把热闹、兴旺;叫做“红火”;形容繁华、热闹的地方叫“红尘”。而像中国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虽然是个悲剧,展示出一幅封建社会妇女悲切凄惨的人生画面;但这里“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喻意仍是‘欢乐、喜庆’。在夫权社会里,丈夫可以妻妾成群。所以,黄昏仆人若在哪房妻妾门口高悬起大红灯笼,则表示丈夫将至。这对独守空房的妻妾们来说,是受宠的标志,是值得高兴的事。同样,古典名著《红楼梦》是悲剧,但“红楼”的喻意亦是繁华,快乐。像汉语一样,英语中“红”也可作抽象化的引申,喻指与红色紧密相连的事物属性概念。如“to paint the town red”中的“red”指狂欢喜庆,但蕴含喧闹意味;又如“red carpet treatment”表示“the kind of courtesy or deference shown to persons of high station”,是由“red carper”这一具体形象来表达它所代表的事物属性“隆重,高贵”。如The visiting princess was treated to the red carpet in Rome.表示访问中的公主在罗马受到隆重接待。
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红”的另一种重要象征意义是“革命”,不同的是,汉语中“革命”带有褒义,而英语常含贬义。在汉语中,它象征革命和进步,如中共最初的政权叫“红色政权”,最早的武装叫“红军”,把政治上要求进步、业务上刻苦钻研的人称为“又红又钻”等。而英语中,它象征激进,暴力革命,如(1)red hot political campaign “激烈的政治运动”;(2)a red revolution “赤色革命”;(3)red activities “左派激进运动”。即使法国作家司汤达笔下的小说《红与黑》,“红”也代表反封建的革命的力量。“红”有时用来表达感情,喻指“恼怒、生气、害羞”等这是英汉语音的共有现象。如:汉语的“脸红脖子粗、面红耳赤”表“生气、恼怒”;“脸红”则表“害羞”等。英语中也有“see red”,“like a red rag to a bull”等一类短语表示“愤怒、恼火”。这些短语来源于斗牛场上,因为公牛一见红布就狂怒。所以,语言文化中用来隐射人们的情绪,更显风趣。比如:Whenever anyone teased John about his weight,he saw red.每当有人拿约翰体重开玩笑时,他就怒火直冒。
当然了,也有例外的,语言的共性中又包含着个性。在某些方面,“红”不 3 仅给人以欢乐,反而带给人“忧愁,厌恶,耻辱”,这主要用在英语国家里。比如说:the red light district 指城里有妓院的地区,是人们不应该去的地方。还有例如running a business in the red表示经营亏本,in the red 这个表达方式源自记帐时常用红色来记录亏损额。而在交通用语中,“红灯”是警告的标志,危险的信号,引申到文化语言中,就喻指“危险,必须停止”的意思。Black — 黑色
与红色一词的喻意相反,黑色(black)在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文化中的联系意义大致相同。黑色和black在英汉文化中象征着死亡,苦难和悲痛。
在中国人的传统心理上总把黑色与“坏,不好,黑暗,邪恶,奸诈”等联系在一起。比如:在汉语中“黑帮,黑道,黑话”常指匪帮,匪盗的行径以及他们所说的语言。在早期白话小说中的“黑店”常使人联想到“杀人劫货的客店”。而英语中,人们对“黑”所产生的联想与汉语差不多。甚至于有的在意义和形式上能完全对等,比如: black market(黑市,指非法交易),black hand(黑手党),black hearted(黑心肠的)等等。
黑还被赋与了“非法的、不吉利”等意义,日常生活中称那些没有户籍的住户为“黑人黑户”,我国高考时还未改革之前是每年的七月初,高考之后考生往往要等上20多天才能得到成绩,心急如焚,自不得言,所以考生往往称7月为 “黑7月”。在英语中black表示“不幸,灾难,厌恶,愤怒,阴沉”等意义。比如,black sheep(败家子,害群之马);开学第一天,学生称为black Monday(黑色星期一)。1873年9月13日,纽约股市暴跌,伴随着那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巨商大厦们称为Black Friday(黑色星期五)。
当然,像红色red可以用来表感情一样,黑色black也同样带有感情色彩,它可以表示“面带怒容,怒目而视”等,但是这个表达法主要是用于英语中,比如说black in the face(满脸怒气);look black(怒目而视)等等。White — 白色
白色在汉语和英语的联想意义中都有纯洁和清白的意思。但也有一些含义上的不同。汉民族文化中,白色与死亡,丧事相联系。比如说:汉语有“红白喜事”一说,其中“白”指丧事(funeral)丧家人身穿白衣,头戴白帽,胸佩白花以表示悼念。但在英语文化中,它是西方文化中的崇尚色,它是清纯无邪,幸福吉利 4 的象征。如:西方婚礼以白色为主,新娘身穿白色圣洁的婚纱头戴白色面纱,代表爱情的纯洁和婚礼的幸福。
不过也有例外,由于语言的不断发展,在现在的许多英汉词语中,白和white都脱离了它表示的颜色的本义,因此对此类颜色词要多加注意。比如说英语的white与汉语的“白”均有其独特的引申意义。汉语中“白”可表示徒劳,无代价的,空白,清楚的,当然这时“白”已不再同是颜色词,而是副词。比如:白手起家,白纸,白话,白搭等;白痴—在汉语中指的是傻瓜;白头偕老—在中国文化里指祝福人家百年好合等等。而在英语中,如: white可表示清白,善意,幸运,诚实等,例如:a white day(吉日),white rage(震怒),a white lie 指的是善意的谎言。有些词组虽有white一词,也可译成“白”,但意义发生了转变如:white elephant(白象),白象在南亚一些国家被尊为神而不用作役用,试想谁能供养一尊活神呢?因此white elephant意味着“保管起来既费钱又费事的累赘东西”。还有像White House(白宫)则是指美国政府,在英汉经济词汇里如white sale 大减价,white war经济竞争等等。Yellow — 黄色,黄色的
黄色在中国文化中是红色的一种发展变异,在旧时黄色象征中央政权,国土之义,代表权威,威严,在中国人心里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除了天子,普通百姓不能随便使用黄色,传统上是皇族专有的颜色。例如:在汉语中有“黄袍加身”一说指的是为人之上,做了皇帝;“黄榜”是天子的诏书等。但是在英语中,yellow却没有这些含义。
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在现代汉语中,“黄”字常出现在一些贬义词中,表示下流,堕落,同时黄色与其他词语一起构成了许多新的词汇,使用广泛。比如:“黄色电影”、“色书刊”、“黄色音乐”等,这些东西大部分是与“性”有关的黄色概念。而在西方文化中,yellow使人联想到背叛耶稣的犹大(Judas)所穿的颜色,所以黄色带有不好的象征意义,它除了表示低级趣味的报刊、毫无文学价值的书籍(比如 yellow press黄色书刊,要在这里注意,yellow并无淫秽色情之意,只有低级庸俗的意思,因而不能等同于汉语中的黄色书籍,yellow pages指商店、饭店、商户和机构的电话簿,书页是黄色的,也需要注意,这个yellow pages并没有汉语是“黄书”的意思)外,主要表示卑鄙、胆怯,如(1)yellow 5 dog 卑鄙的人(2)yellow-livered胆小的。Blue— 蓝色
蓝色和blue在英汉文化中所产生的联想是不同的。蓝色在汉语中的引申意义较少,而在英语中blue是一个含义十分丰富的颜色词。
中国人喜欢蓝色这一大海与天空的自然色,把蓝色与美好的遐想,憧憬联系起来,因此蓝色在中国文化中给人“恬淡宁静,意蕴深远,心旷神怡”的联想,比如说“蓝色的梦想”,指美妙的梦想,梦寐以求的东西。与此截然不同的是,英语中blue一方面具有“忧郁,伤感”的联想意义,常与心情不好有关(邓炎昌,刘润清1989)。例如:He was blue over his dismissal。的意思是“他因被解雇而情绪低落”。in a blue mood和having the blues 指难过,沮丧和抑郁。Blue Monday指“沮丧的星期一”,a blue fit表示非常不满,震惊或者气愤。另一方面,blue是一种高贵的颜色,用来表示社会地位高。有权势,出身贵族或王室。例如:blue blood指贵族血统。但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在英语中的一些词组含有blue的一词都没有“蓝色”的意义,比如,a blue film不是指悲伤的电影,而是指其中含有淫秽内容,暗示或者描述性行为,相当于汉语中的“黄色电影”。Green — 绿色
绿色和green在英汉文化中引起的联想也是完全不同的。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绿色有两重性,首先它可以表示义、侠。这是因为人类初期时代以及其以后的漫长生活过程中,人类借助绿色保护自己,赖以生存下来,同时,绿色也保护着人类的天敌及其它凶残的食人动物。例如古时,人们泛指聚集山林,劫富济贫的人为“绿林好汉”。在英文中green是一个联想非常好的颜色词,它表示“春天,希望”之意,现在常常用在与环境有关的词语中。例如:green consumerism绿色消费,指的是消费者购买没有危害环境的产品,另一方面绿色在中国文化中象征低贱。如在古代,低贱的人穿绿色衣服。它还表示野蛮,旧时也有称“绿林”为占山为王,拦路抢劫,骚扰百姓的盗匪。与此对应,在英语中green也可以表示不好的意义,它有“嫉妒,幼稚,缺乏训练”的意思。例如a green hand 指生手,它的表示没有经验,as green as grass表示幼稚,a green eye指妒嫉的眼睛。从以上6种主要基本颜色词的比较可以看出,由于它们各自的文化系 统不同,因而其内涵意义有相似,也有不同。而在实际运用中,每一个颜色词的意义更显灵活多样,特别是在文化交流日趋便捷的今天,英汉两种语言互相渗透,融合与借鉴,从而更加丰富了颜色词的用法,比如在之前提到的红灯,这个用法现在在中国也很普遍,主要是用在交通使用中;而像绿色这个颜色词,不仅在英语表达中才有绿色消费,在中国也很流行绿色食品这个说法,还有就是中国为迎接2008年的奥运会而提出的绿色奥运口号,这几个绿色搭配词已经不是指传统的中国意义中不好的一面,而是指现在全球所提倡的安全、环保,健全的象征意思了。所以,在从事译学学习与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做到既要准确传达源语(source language)中颜色词所蕴含的文化意义,又要消除目标语(target language)读者因文化差异而导致的理解上的困惑。2.1.2 其他颜色词
前面主要概述了六种具有代表性的英汉语颜色词的比较与翻译,限于篇幅,其他颜色词在此就不作阐述。
3、颜色词的翻译
所谓翻译,无非是通过一种语言转达另一语言的文化信息,因此可以说任何翻译都离不开文化。历来有经验的译者或翻译研究者都比较注意文化与翻译的关系。正如王佐良先生所说:“„翻译者必须是一个真正意义的文化人”。而通过以上英汉颜色词的比较,我们不难看出,由于民族心理,审美标准不同及其它众多因素,英汉语中颜色词的象征意义和感情色彩差别较大,是英语学习者和翻译工作者必须攻克的一大难关。就我们所知,不同民族从不同的视角(perspective)观察入手,例如: 汉语注重从内容入手而英语则注重从背景入手。比如blue movies 象征 romantic,因此要注意在翻译实践中不能脱离上下文的具体情况而孤立地理解与翻译,必须在理解原文颜色词含义的基础上,结合原文的整体对颜色词作灵活处理,才能避免错译或死译的现象。在通常情况下,颜色词的含义不外乎有两个方面:即基本含义和文化引申义。准确理解颜色词的含义是忠实通顺地翻译颜色词的基础。本人认为颜色词的翻译方法可粗略分为直译与意译两种: 3.1直译法 所谓直译(literary translation),就是在转达原文意思的时候,使译文的表达形式和句法结构尽量同原文一致,能完全对等的就完全对等,不能完全对等的也要大致对等。主要用于原文和目标语之间具有文化共性,能让人产生相同的联想的情况中,在英汉互译颜色词时,有的可以在目标语中找到对应的颜色词来翻译,有的在目标语中其对应的颜色词有相似的文化引申含义,因此也、可以用直译法进行翻译。例如: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Red orange,yellow,green,blue,indigo,violet,who is dancing,waving the colored ribbon against the sky? 源语中表达基本含义的颜色词:“赤橙黄绿青蓝紫”正好与英文(目标语)中用来描写彩虹的基本颜色词一致,所以作者就用了直译法。此外英文词语的red,red flag,red carpet,green,green tea,green leaves etc也可以从汉语中找到其相对应的词或短语,同样可采用直译法来进行翻译,可分别译成“红色的,红旗,红地毯,绿色的,绿茶,绿叶”等。3.2意译法
所谓意译(free translation),是指通过对原文深层意蕴的理解和消化,将原文的表层结构打破和重组,然后转化为译文自然流畅的表层结构;换句话来说,就是冲破语言的外壳,将其真正的意指挖掘出来。而在意译法里又可分为多种译法,由于篇幅限制,这里主要介绍两种意译法: 3.2.1文化对等译法
英汉中有时以不同的颜色词来表达同一种事物的颜色,因此译者在处理颜色词时,要注意不同民族文化中颜色词的使用习惯,避免死译。这也就是所谓的“文化对等译法”(Cultural Equivalence)。其定义是指当原语言中的颜色词使用的是其基本含义时,而译语中却习惯使用另一词来表示同一颜色。例如:“红榜”不可译成“red roll”,英语的习惯表达是:“honor roll”;“红娘”的相对形式是“go-between”,而决非 “red woman”之类。而像“black tea” 不是翻译是黑茶,而应该是对应中文的“红茶”,这是因为中文重 从内容方面入手,这个红茶是指茶水的颜色;而在西方人眼里,他们更加注重从外表颜色入手,因为茶叶在没下水泡开之前大部分是黑色的,所以外国人就称其为“black tea”。与此相类似还有brown sugar(红糖)brown bread(黑面包)black and blue(青一块,紫一块)等。产生这种现象是由于英汉两种文化中审美情趣的角度不 同。汉语讲究的是对称美丽,“诗句对联”等是中国文化追求对称美的集中体现。而在英语中颜色词的使用倾于表达的准确性.再比如,在50-60年代,国产名牌“红灯”牌收音机曾一度远涉重洋,销往国外。但是由于“红灯”直译为英语含有“风化区”的意思,导致“红灯”牌收音机在国外滞销。后来改了译名才畅销起来。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颜色词的延伸涵义对语言和翻译的影响。因此我们在翻译时应该考虑到其文化差异而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准确的翻译。3.2.2 功能对等译法
所谓的“功能对等译法”(Functional Equivalence)就是把原语言中一个带有特定文化色彩的词翻译成译语中意义相同却不带文化色彩的词。原语言中的颜色词所蕴含的文化是由特定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形成的。因此,如果译语的读者没有背景知识,将难以理解该颜色词的真正含义。所以在译语无法把原语言的颜色词直接翻译时,就要采用功能对等译法。这个在上面的颜色词比较里有许多例子可以看出。例如:
black leg 骗子 black dog 忧郁、不开心的人 black smith 铁匠 white rage 震怒 a white lie 善意的谎言 a white night 不眠之夜 a white elephant 耗费巨大却无实用价值的东西
4、结语
本文首先对英汉语颜色词的概念进行概述,其次对英汉语颜色词进行分类比较。主要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六种基本颜色词,通过对这些颜色词的语义、文化的研究,可以从一个角度透视英汉两种语言及两种文化的根本差异。同时通过直译法、意译法等翻译策略对颜色词的翻译进行分析。当然汉语和英语的颜色词,以及翻译的方法内容是远不止以上这些的,限于篇幅,还有许多内容未能涉及,但是从以上内容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出颜色词在汉英两种语言中的应用相当广泛,而且由于英汉文化背景的不同,这些颜色词的意义也不尽相同。所以我们应该认真学习并将这些关于颜色词的使用知识好好掌握,以便正确的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参考文献
[1].包惠南、包昂,2004,《中国文化与汉英翻译》[M],北京:外文出版社。[2].陈宏薇,1996,《新实用汉译英教程》[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3].陈玲美,2008,中英文基本颜色词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第2期。
[4].福平,2004,《现代汉语颜色词运用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5].郭建中,2000,《文化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6].姜澄清,2000,《中国人的色彩观》[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7].柯平,1993,《英汉与汉英翻译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8].娄延学,2008,英语词汇中颜色词的特殊涵义分析[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第4期。
[9].潘燕萍,2001,颜色词在英汉语中的应用及翻译[J],《广州大学学报》,第10期。
颜色词汇 篇3
关键词:颜色词汇;语言;文化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6-0191-01
一、文化、语言的关系
文化包括语言,文化的发展影响语言的发展。社会为适应时代的发展,不断进行着社会制度的变革,生产和科学技术的革新,这表明社会文明在进步,换句话说,就是文化在不断丰富。这些社会文化的进步致使新造词、外来词以及反映着新出现的事物和新的概念的词汇大量涌现,使语言词汇得到不断的充实,进而推动语言的发展。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具有文化的基本特点。首先,语言是人类自身繁衍进化的过程中创造出来的一种精神财富,人们经过后天的学习可以获得。其次,文化是全民族的共同财富,语言也是如此。再有,语言可以记载和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包含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以及该民族的人生观、价值观、生活习惯等。
语言是文化交流的工具。不同语言之间的信息传递,其本质就是文化的交流。因此,语际间的翻译不仅仅是语言单位的机械转换,究其根本是两种文化的相互转换和移植。
二、文化差异产生的原因
人们习惯上将全世界分为东方和西方两大区域,中国属于东方,俄罗斯属于西方,二者之间存在种种文化差异,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二者之间存在不同的经济制度。中国的传统经济模式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且中国的古代文明发源于大河流域,属于农业文明,这就决定了中国人安分保守、注重伦理道德、以和为贵的性格特点。 而西方的古希腊文明,发源于爱琴海沿岸,属于海洋文明,且西方国家较早进入工业经济时代,所以欧洲人的性格特点是比较外向、喜欢探索,有较强的斗争精神的意识,以独立、自由、平等为处世原则。
另一方面是两大区域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中国地处封闭的大陆型地理环境,这使中国人喜欢总结前人的经验教训,喜欢安静稳定的环境,对新鲜事物缺乏好奇。而西方国家,包括俄罗斯,地处开放的海洋型地理环境,工商业、航海业发达,自古代起人民就乐于探索自然奥秘。
三、中俄颜色词汇蕴含的文化差异对比
(一)红色(красный)
俄语中红色是美丽的、漂亮的、希望的象征。如Кpacная площадь(红场),真正的含义是漂亮的广场;Кpacная девица是指美丽的姑娘,Красный денек指晴朗的天空等等。
汉文化中的红色是喜庆、幸福的化身。因为红色是太阳和火的颜色,它还被赋予热烈、欢快、充满活力、兴旺、胜利、健康、充满成功喜悦等意义。如“红火、红运、红艳艳、红包、当红、门红、红光满面”等。
(二)白色(белый)
俄语中白色的含义是光明、晴朗、温暖、希望,所以белый (白色)这个词就有了高贵、美好、圣洁以及理想这些转义。如белая кость(本义为白色的骨头),现用来讽刺自高自大的人;белая работа(本义为白色的工作)表示高尚的工等。
白色是中国文化中的禁忌色,人们总是把它与死亡、凶兆、奸邪、悲伤、联系在一起。人们常把做了没有结果的事情叫做“白干、白费事”等。也有成语表示空无的含义如“一穷二白、白日做梦”等。
(三)黑色(чёрный)
俄罗斯人对黑色较为排斥,多用黑色表达的是消极、不好的事情,如“死亡”。在俄罗斯人的葬礼上,人们以黑色衣服作为丧服;还可“表示、艰难、痛苦”,如чёрные мысли (忧郁的思想)、чёрные дни(艰难的日子)等;还可表“低贱、肮脏、笨拙的”之意,例如:чёрная работа(粗活)、чёрная кость (下贱的黎民)、чёрные люди (黎民百姓)等;表“邪恶、见不得人”之意:чёрная душа (黑心肠)、чёрный рынок (黑市)等。表示“不详”:чёрная кошка (黑猫)。在俄罗斯传统习俗中,认为黑猫是凶杀之物,在路上遇见黑猫,预示将发生倒霉的事情。
在汉语中黑色是黑暗的象征,通常表达不光彩、不正当的含义。通常它表示不幸、威胁、凶犯和死亡。在中国侮辱人叫“给人抹黑”;捏造事实排傍人叫“告黑状”;替人承担莫须有的罪名“背黑锅”。从这些词语中,可以看到黑色在传统文化中的消极色彩,新的词语也沿承了这些含义。
当然,表颜色的词汇数量众多,不胜枚举,上述这些词汇是比较有代表性的。其它的颜色,在中俄文化中也有不同的含义,如:黄色(жёлтый)在俄罗斯文中代表“淫秽”,如:жёлтая печать;在汉语中被赋予“身份高贵”的含义,如“黄帝,黄马褂”,是五行中的中央色等。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文化的内容包罗万象,它同语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一点通过中俄颜色词汇的文化差异可略见一斑。不同的语言反映不同的民族文化,语际间的翻译活动实际上也是一种文化的交流。正确理解中俄语言中所蕴涵的文化伴随意义,并尽可能地将其保留在译语中,不仅是中俄翻译的目标,同时也是跨文化交际的需要。在具体的中俄翻译实践中,文化内涵关系到翻译工作者所采取的翻译策略和所欲实现的翻译目的,同时也影响着翻译的效果。作为一名俄语学习者,理应掌握俄罗斯的基本国情,政策,社会制度,风俗人情等各个领域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从真正意义上理解俄语,理解俄语中传递的俄罗斯文化。
参考文献
[1]从亚平.俄语中反映民族文化特点的词汇[J].中国俄语教学,1988(2):31-34.
[2]王育伦.俄汉语颜色词研究[J].外语学刊(黑龙江大学学报),1994(6):10-14.
颜色词汇的英汉互译策略 篇4
一.直接翻译
不同文化中共有的色彩只具物理属性而无文化喻意之时, 译入语读者较易了解原文信息, 此时翻译宜用直译法。当颜色词汇具有文化蕴意之时, 译者仍可采用直接翻译法保留原语作品中有深刻喻意的颜色词汇, 将原语文化展示给译入语读者。例如朱生豪在处理莎士比亚剧本《奥赛罗》里“Beware, my lord, of jealousy, it is the green-eyed monster…”中green-eyed monster时, 直接将“green”译为绿色。在英美文化里, green有嫉妒之意;而中国人惯用红色表示嫉妒。此处朱生豪没有把绿色转化为红色, 则是为着保留原著里色彩的文化含义, 让中国读者品味到文化之间的差异。也是出于同种目的, 汉语中的“红色政权”之“红”、“白色恐怖”之“白”等, 在译成英语时都保留了原色。
二.增补/省略翻译
增补翻译法是在译文中加上原文没有的颜色信息, 目的是化抽象为具体, 比如不同的译者翻译红色时, 可能会根据自己的经验判断添加上具体的颜色信息, 因而红色或被译成pink, 或作rosy, 或为vermilion。省略法是颜色词汇翻译时比较常见的一种翻译策略, 尤其在诗歌翻译中甚为常见。这是因为诗歌需要在有限字数中传达较多的信息, 倘若把原语文字承载的信息全部翻译, 则会影响诗歌的表达效果, 故而诗歌翻译者不得不为了表达效果而略去原文的部分信息。例如:在诗人徐安贞的诗作《闻邻家理筝》中有这么一句:“曲成虚忆青娥敛”。青娥指的是黑色的秀眉;颜色“青”即为黑色。然而, 翟里斯 (HerbertGiles) 和弗雷彻 (W.Fletcher) 都省略了此处的颜色信息, 仅对眉形做出了翻译, 翟里斯之译为moth-eyebrows, 弗雷彻则将之译为eyebrows fair。杨宪益夫妇在翻译《崔待诏生死冤家》时把“皂雕追紫燕”这一诗句译成Swift hawksthatonweaksparrows fall。此译把诗句中的颜色全部予以删略。无疑, 从这这两个例子看来, 去掉颜色信息后, 诗句翻译直达本意, 因而译文显得简洁直观。当然, 省略法在诗歌翻译中的采用亦可实现诗译的音律节奏之美。
除了诗歌翻译之外, 也有其它文体的作品翻译时使用省略法。在《佛经故事一百篇》里载有:昔有愚人煮“黑石蜜”。黑石蜜乃甘蔗糖, 质坚、味甜, 因其色黑, 故有此名。然而译者张庆年却仅用了“honey”一词以翻译该词条, 把表示颜色的词汇略去不译。究其原因, 一是为了追求达到原故事文字的简练效果;二是为了突出翻译重点, 因为黑石蜜重在本质, 而不在其色。
三.替换翻译
英汉基本颜色词汇的国俗语义比较 篇5
本文选择从英汉语言中表示基本颜色的词汇入手, 分析它们的国俗语义异同是因为色彩是人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的部分, 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个重要领域。它们看似简单, 却拥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延伸意义, 是语言文化学习中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
1 基本颜色词汇的国俗语义对比
1) 红色与red:“红色”在英汉文化里, 有着一些相似的国俗语义, 比如可以用于表示危险警告, 禁止信号, 也用于表示赤字、亏欠, 或表示愤怒等。除此之外, “红色”在这两种语言中分别有着独特的文化意义。简单的说, 在英语文化里, “红色”更多的带有贬抑的国俗语义;而在汉语文化中, 它则更多的带有褒扬的国俗语义。
在英语中, “红色”含有“沾有鲜血的”、“暴力”的国俗语义, 例如:a red battle (血战) ;red revenge (血腥报复) 。此外, “红色”或“红旗” (red flag) , “红布” (red rag) 象征“令人生气的事物”, 例如:Neither of the two organizations uses public funds for direct support of abortions, but they do support groups which provide abortions with other funds-a red flag for conservatives. (这两个组织均未运用公共资金直接资助堕胎, 但是他们却支持那些运用其他资金来源资助堕胎的团体, 这种行为激怒了保守派人士) 。再如, 英语中“red tape”原指旧时捆扎公文用的红带, 现在泛指“费时拖拉的繁琐手续”, 例如:My passport application is stuck in red tape. (我的护照申请陷入了繁琐手续的环节。)
与上述对比, 在汉语文化中, “红色”更多的带有褒扬的意义, 它是人们最喜欢的一种颜色, 因为它象征着吉祥, 幸福, 鸿运, 事业兴旺发达, 成功圆满。“红色”也含有忠诚的国俗语义, 如“红心”比喻忠于革命, “丹心”比喻赤诚的心。此外, “红色”还象征春色, 如:宋代朱熹的《春日》中有:“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汉学家David Hawkes把《红楼梦》中的“怡红院”译为The House of Green Delights, 因为汉语中“红色”含有春意盎然, 生命旺盛的国俗语义, 而英语中“red”却并无此意, 反而“green”倒有相似的国俗语义, 因此将“红”译为“绿”。汉语中“红”也含有美貌的国俗语义, 如红颜, 红粉, 红袖等。
2) 白色与white:在英汉文化里, 白色都含有纯洁无暇的国俗语义, 如英文中有:a white spirit (纯洁的心灵) , white innocence (纯真) , a white lie (善意的谎言) ;汉语中有“洁白无暇”, “白心”。白色也可以表示合法, 如英语中有white market (合法的交易市场) , 汉语中有“白色收入”, 表示合法, 公开的收入, 有别于“灰色收入”, “黑色收入”。
英语中的白色含有“吉祥”的国俗语义, 比如:days marked with a white stone (吉日) , 这一点和汉语中完全相反。汉语中的“白色”往往和丧事有关。此外, 英语文化中, 白色可以象征希望, 如:This young Italian-born dancer is the white hope of the Royal Ballet. (这位年轻的意大利裔的舞蹈家是皇家芭蕾舞团的希望。) “white”还含有胆小, 怯懦的文化内涵, 如用whitelivered表示没有血气的人。汉语中“白”含有“不付代价”的语义, 如“白吃白喝”, “吃白饭”。
3) 黄色与yellow:在汉英文化中, “黄色”与“yellow”的国俗语义差别比较明显。在英语文化中, yellow是最下等的颜色, 因此它含有贬义。如, 基督教认为“黄色”是出卖耶稣的犹大所穿衣服的颜色, 因此“黄色”含有“背叛”的涵义, 于是英语中用the little yellow stain of treason指“背信弃义的小污点”。Yellow还象征“胆怯”, 如“You yellow coward! (你这个胆小鬼!) ”。英语中yellow也用来特指白人与黑人的混血儿, 隐含歧视和贬低的语义。Yellow在英语中也指报纸等媒体采用耸人听闻的手法渲染夸张歪曲事实以来吸引读者的新闻作风, 如yellow press (黄色报刊) , 汉语中也有“黄色报刊”的提法, 但这里“黄色”含有色情, 淫秽的涵义。
与yellow在英语中主要以贬义语义为主相比, 在汉语文化中, “黄色”为尊贵之色, 象征皇权, 帝王, 如“黄旗紫盖”比喻天子降生, “黄袍加身”比喻登上皇位。此外, 汉语中“黄”也多表示“枯萎”、引申为“伤感”, 及“落空”, 如《诗经小雅》中有“何草不黄, 何日不行”, “这事情看来是黄了”。
4) 绿色与green:英汉文化中“绿色”与green的国俗语义有着相似之处。他们都可以用于象征生命, 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如英语中有“be ripe in years but green in heart”指“人老心不老”;汉语中有“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杜牧《江南春》) 等。在汉英文化中, 绿色均可表示“环保”、“健康”, 如greenocrat (支持环境事业的官员) , green party (以保护环境生态为基本纲领的政党) , 绿色食品 (无污染食品) , 绿色家具 (不损害人体健康的家具) 。此外, 与汉语不同, green在英语中含有“嫉妒, 羡慕”的国俗语义, 如莎士比亚的悲剧《奥赛罗》中将“嫉妒”比作“green-eyed monster”。“green”在英文中还含有“不成熟”“幼稚”以及“生的, 未加工的”涵义, 如:Do you see any green in my eye? (你认为我很幼稚吗?) (《英汉大字典》, 1993) , green liquor (未酿好的酒) 。
5) 蓝色与blue:英语中blue含有“情绪低沉”、“精神忧郁”、“悲观”、“凄凉”的国俗语义, 例如:after-baby blues (产后忧郁症) ;Hospitality cured my blues, and my journey was kep alive. (友好驱除了我的忧郁, 旅行中依然很快乐。 (《英汉大词典》, 1993) ;His prospect of getting a job look rather blue. (他得到工作的希望很渺茫) (《英汉大词典》, 1993) 。此外, 英语中“blue blood”指出身高贵的人, 由此“blue”可以引申为“高贵的”, “重要的”, 如blue book (社会名人录;美国政府官员名录) , blue-chip (热门的股票) 。英语中的blue还含有“色情”的国俗语义, 如a blue film (色情电影) , blue jokes (猥琐的玩笑) 。
与blue在英语中丰富的国俗语义对比, 在汉语中它的涵义偏少。著名英语影片Waterloo Bridge根据其情节被译作《魂断蓝桥》, 唐代白居易在《蓝桥驿见元九诗》中写道:“蓝桥春雪君归日, 秦岭秋风我去时”, 由此可见, 在汉语文化中“蓝桥”被赋予了“恋人约会的地方”的国俗语义。
6) 紫色与purple:在英汉文化中, “紫色”与purple均有褒义表示高贵的语义。在英语文化中, purple的古意为“深红色”, 原为国王王服的传统颜色, 因此它象征着“王位”, “权贵”, 如He was born to the purple. (他出身皇族。) (《朗文当代英语辞典》, 1995) 。汉语中有成语“纡金佩紫”, “垂朱拖紫”, 均指地位显赫。在汉语文化中, “紫色”为祥瑞之气, 现在多用于比喻吉祥的征兆, 如“紫气东来”。英语中也有“purple patch”, 指“红运”, 如He was enjoying a purple patch and scored 11goals in 14games. (他正福星高照, 14场比赛进了11球) (《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 2004) 。
此外, 在英语文化中, purple一词也含有“华而不实”、“尖刻”的贬义语义。如:purple prose (辞藻华丽的散文) ;purple language (尖刻的语言) 。
7) 黑色与black:在汉英文化中, “黑色”有一些相似的国俗语义, 都含有“死亡”和“哀悼”的国俗语义, 如wear black for his father (为他的父亲穿孝服) 。“黑色”也都含有“低沉”、“压抑”的语义, 如:The black memory of his mother’s death rushed over him again. (母亲的死这件悲痛的事情又涌上他的心头。) ( (《英汉大词典》, 1993) ;我的生活曾经是悲苦的, 黑暗的。 (巴金《朋友》) 。此外, “黑色”在英汉文化中也都含有“邪恶”、“由于违法而不公开”的涵义。如:say black is white (颠倒是非) ;blackmai (勒索, 敲诈) ;black sheep (家族败类) ;black leg (破坏罢工的人) ;black money (非法收益) ;black markets (黑市) 。汉语中有:“黑心”;“黑白分明”;“黑货” (漏税或违禁的货物) ;“黑人” (没有户籍的人) ;“黑枪” (非法暗藏的枪支或趁人不备暗中射出的枪弹) 。
2 结束语
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达到交际的作用, 而语言交际的最大障碍就是文化误解。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 对所学语言的文化背景知识的空缺和套用母语思维会对英语中有些词汇的国俗语义造成误解, 从而引发交际失败。因此, 对词语意义的正确理解只能从文化方面获得。正确理解词语在特定文化背景下的涵义, 即词语的国俗语义, 是成功交际的重要条件。所以, 语言的学习不能脱离文化的学习, 只有这样, 才能达到交际的目的。
摘要:词汇能够反映出与之相对应的语言文化;同样,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 具有相似概念意义的词汇所拥有的文化色彩语义, 即国俗语义也会有很大的差异。该文从表示基本颜色的词汇着手, 对比了在这些词汇在英汉文化中所隐含的国俗语义的异同, 从而强调了文化学习对语言学习和成功交际的重要性。
关键词:国俗语义,语言,文化,交际
参考文献
[1]邓炎昌, 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9.
[2]胡文仲.英美文化辞典[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5.
[3]陆谷孙.英汉大词典[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3.
[4]罗常培.语言与文化[M].北京:语文出版社, 1989.
[5]吴友富.国俗语义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8.
[6]朗文当代英语词典[M].北京: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 1995.
颜色词汇 篇6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表象,文化是语言的本质,任何语言的释义都离不开其特定的文化因素的影响。关于颜色的词汇,作为语言的一部分,既是人类情绪和感受的体现,又承载着深刻的文化信息。由于人类文化的共性,汉语和英语都是色彩词汇很丰富的语言,但同时,不同的国家和民族有着不同的审美心理、生活环境、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等,使得相同的颜色词可能承载着不同的信息,蕴含着不同的象征意义。英汉两种语言对颜色词的使用,从表达方式、感情色彩到运用范畴,都反映出其丰富的文化差异。本文从中西文化对比的角度,将汉英语言中的几种颜色词进行比较,分析其在特定的语言中所附带的不同文化内涵。
2. 颜色词在汉语和英语中的涵义比较
2.1 红色(red)
红色,在汉文化中,多被赋予积极的涵义,象征着热情洋溢、喜庆欢乐,如欢庆节日贴红对联、红福字,挂红灯笼,男婚女嫁贴大红喜字,新娘穿红色礼服,等等;也象征着顺利、成功,如人的境遇很好被称为“走红运”,得到上司宠信的人叫“红人”,给人发奖金叫“送红包”,分到合伙经营利润叫“分红”,生意兴旺叫“红火”,等等。在英语语言中,由于文化之间的不断交流和融合,红色也往往与庆祝活动或喜庆日子有关。英语里有red-letter days,在西方一般指圣诞节或其他节日,因为这些日子在日历上是用红色标明的,所以red-letter days可表示纪念日、喜庆的日子,又如the red carpet可表示(铺红地毯)隆重的欢迎和接待,此外,paint the town red这一短语在英语中也表示狂欢作乐。
然而,英汉两种语言中对于红色也赋予了不同的文化信息。从政治角度讲,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的人们常用红色来象征国家、革命和社会主义等,是具有积极意义的褒义词。如中共最初的政权叫“红色政权”,最早的武装叫“红军”,把政治上要求进步、业务上刻苦钻研的人称为“又红又专”。相比之下,西方人却将红色常与激进、血腥、暴力、恐怖、危险及情欲相联。如red activities(左派激进活动),red revenge(血腥复仇),a red-handed man(一个双手沾满血腥的人),red alert(空袭报警),a red-adventure story(一个令人紧张的冒险故事),red flag(危险信号旗),red-light district(花街柳巷;红灯区)等,明显地含有贬义。
2.2 白色(white)
与红色相反,白色是中国文化中的禁忌颜色,属于负面词,常伴有不吉祥之意。它可象征死亡、凶兆,如“白事”指“丧事”,丧事人家贴白纸,穿白衣,戴白帽,以全身缟素形象表示哀悼;也可表示失败、愚蠢、无利可得,如称智力低下的人为“白痴”,把出力而得不到好处或没有效果的叫做“白忙”、“白费力”或“白干”;也可象征知识浅薄,没有功名,如称平民百姓为“白丁”、“白衣”,把缺乏锻炼、阅历不深的文人称为“白面书生”;还象征奸邪、阴险,如“唱白脸”、“白脸”奸雄,京剧里阴险奸诈的人用的是白色的脸谱。白色在政治上的隐含意义为“落后”、“反动”等,如称国民党军队为“白军”,国民党统治区为“白区”等。当然在汉语中,白色也有用于褒义的一面。白色给人以洁净明亮的感觉,汉语中也说“洁白如玉”、“阳春白雪”、“白衣天使”等词语。
西方文化中的白色意义主要基于其本身色彩,所以它是西方文化中的崇尚色,象征着高雅纯洁、高尚、公正、幸运、吉利等含义。白色是有西方文明以来新娘所用的唯一颜色,举行婚礼时,新娘总是身着白色衣裙,戴白色面纱,称white wedding(穿白纱的婚礼),取其纯洁之义;西方格林童话故事中的Snow White(白雪公主),是聪明、善良、美丽的化身;在《圣经》故事中,天使总是长着一对洁白的翅膀,头顶上悬浮着银白色的光环,在英语词汇中:white day是“吉日”,white soul为“纯洁的心灵”,white man指“高尚的人”,white lie为“善意的谎言”等。当然在一定场合,white也可用作贬义,如在用于形容人心理情感变化时,如white-hot(愤怒的);white feather不是白色的羽毛,而是懦弱的意思。
2.3 粉色(pink)
在中国文化中,粉红色又叫桃花色。唐代诗人崔护写下“人面桃花相映红”的诗句,以桃花与女人相比,究其根由,是女子为修饰自己而施用粉红色胭脂,脸色白里透红,可与美丽的桃花相比之故。白居易《长恨歌》中也有写道:“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在汉语词汇中,也有“红粉佳人”、“朱颜粉面”等,将粉色象征为女性;汉语中男女之间不正当的关系也被称为“桃色事件”、“桃色新闻”等。而在西方文化中,粉红色则象征极致、精华、完美,如the pink of perfection(十全十美的事物),the pink of politeness(十分彬彬有礼)等;也可象征上流社会,如pink lady(高格调鸡尾酒),pink tea(上流社交活动),pink-collar worker(高层女秘书)等。
3. 结语
英汉语言中关于颜色的词汇非常丰富,文章因篇幅有限,只列举一二。两种语言中相同颜色的词汇很可能表示不同的涵义,甚至完全相反的意思。因这些汇汇所表达的特有的象征意义是在其特定的社会发展和历史沉淀中形成的,所以其内在涵义在不同的民族文化里可能会出现很大的差异。尽管在目前中西文化不断交融的全球化背景之下,许多关于颜色的词汇被赋予了相对复杂的涵义,两种语言中颜色词汇的释义也出现了许多相似之处,但归纳和总结这些词汇的文化内涵差异,对于研究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对于减少或避免文化误解或文化隔阂,都是十分有用的。
摘要:本文从中西文化对比的角度, 将汉英语言中的几种颜色词汇进行比较, 分析其在特定的语言中所附带的不同文化寓意。
关键词:汉英语言,颜色词,文化内涵差异
参考文献
[1]肖蔚.英汉语颜色词语义比较[J].邵阳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4, (3) .
[2]周力.汉英颜色词的比较研究[J].广州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2, (3) .
颜色词汇 篇7
关键词:颜色词,文化特征,文化理据,中西文化差异
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说:“语言也不脱离文化而存在, 就是说, 不脱离社会流传下来的, 决定我们生活面貌的风俗和信仰的总体。”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 并对文化起着重要作用, 同时, 语言又受文化的影响, 是对文化的反映。语言和文化相互影响, 相互作用。所以没有语言, 文化就无从形成和显现;而没有文化, 语言也不能建构和确立, 语言在产生、变化和发展中要受到文化的制约和影响。
词汇是所有语言构成的基础和要素, 词汇的语音、语义及构成等各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和反映语言使用者的文化特征, 即词汇蕴藏着语言使用者的人生观、价值观、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申小龙说“词义是语言文化内涵的显著特征, 一种语言的词义系统蕴含着该民族对世界的系统认识和价值评定, 蕴含着该民族的全部文化和历史。在这个意义上, 词义从来就不是一个单一、封闭的个体, 它的生命之源正是民族的思维方式、文化心理结构、社会制度和生活习俗”。词的表达形式与词义之间有时具有某种内在联系, 从这些表达形式可推断出词的意义, 这就是词的理据。换句话说, 词的理据就是指事物和现象获得名称的依据。一个民族的物质文化、社会制度和心理文化等内容正是该民族语言的词语或词语的某种意义产生的根源, 它们会融入到该民族语言的词汇系统中, 成为词语的文化理据。本文从中西颜色词的文化差异角度看词汇的文化理据。
一
在各民族语言中, 表达颜色的词语都占有非常大的比例, 颜色词的使用触及生活的方方面面, 包括衣食住行。但是, 对于不同的民族来说, 不同的颜色词有着不同的象征意义, 这是由各民族所处的地理环境、民情风俗、思维方式、宗教信仰、民族心理等不同造成的。
1. 红色。
红色是中国人最喜爱的颜色。红色本身指如鲜血或石榴花的颜色, 后引申象征喜庆、顺利、兴旺、发达、成功、好运或受人重视。在汉语的词汇里红色代表吉祥喜庆, 形容丰富多彩可以说“万紫千红”, 日子富裕叫“红红火火”, 办事顺利是“开门红”, 受老板宠信是“红人”, 投资获利要“分红”, 得到奖金叫“红包”。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充满眼球的是红艳艳的灯笼, 满院的红色是封建时代大家族的象征, 可见在古代中国就倾向于对红色的“宠爱”。由于红色如鲜血的颜色, 在汉语里还象征革命和进步, 如红色政权、又红又专等;在英语中, 红色也指吉庆, 像red-letter day (喜庆的日子) , red carpet不但指“红地毯”, 还有“隆重欢迎”的意思。但是英语中的红色还用来表示“欠亏, 赤字”, 如:a red month意指“赤字”, 还常常被用来表示“紧急、危险”的含义, red alert指“紧急警报”或“紧急状态、戒备状态”。由于不同民族之间的接触和交流, 汉语也吸收了英语中的某些特征, 后来汉语“红色”也指代危险、禁止, 如“红灯”。
2. 黄色。
像丝瓜花或向日葵的颜色。在古代黄色被认为是神圣、正统的颜色。因为华夏祖先生活在黄土高原, 华夏文化发源于黄河流域, 所以黄色就象征神圣、皇权、尊贵、崇高、庄严、土地、国土等文化含义, 自古一直被帝王垄断, 代表封建最高权势的尊贵、至高无上, 如“黄榜、黄马褂”等, 如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中到处都是黄色的贵族气息。而在英语中, 黄色有低级趣味的意思, 还有“嫉妒的”、“猜疑的”、“胆小的”、“卑怯的”意思。如果说一个人是yellow-belly, 意思是“胆小鬼”、“懦夫”。黄色在英语中消极意义比较浓厚, 而汉语黄色的消极含义也是从西方传过来的, 专指“腐败和堕落”等, 如“黄色书刊”、“这件事情黄了”。
3. 白色。
白色是像霜或雪的颜色, 是物体被日光或与日光相似的光线照射, 各种波长的光都被反射时呈现的颜色。因此, 人们常用白色象征高洁、纯洁、明亮、明净、高雅、素雅、纯净、坦然、光明等。中国有成语清白无辜、洁白如玉、白壁无暇、白鹤仙子、白衣秀士等, 因为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 白色往往让人联想起肃穆、哀悼, 这源于自古以来人们对方向及色彩的迷信。古人认为秋收冬藏, 万物凋谢, 生命接近尾声, 带给人的是悲凉和伤感, 故称秋为“白藏”, 秋天叫“素秋”。因此, 白色往往代表悲凉的事情。在中国, 丧葬用白色, 丧事称“白事”, 这与表示喜庆的红色是相对的, 如“红白事”。在近代, 白色又带上了与红色相反的政治色彩, 象征着“反革命”:反动势力占据的地方称“白区”, 其军队称“白军”或“白匪”, 反动势力对革命的疯狂镇压称“白色恐怖”;在英语中, white (白色) 也用来象征纯洁、纯真、清白、正直、诚实、可靠、公正等含义, 如a white soul即指“纯洁的心灵”, 但“white”也有“胆小、懦夫”的意思。
4. 黑色。
黑色是像煤或墨的颜色, 是物体完全吸收日光或与日光相似的光线时所呈现的颜色, 本义跟“白色”是相对的, 如“白纸黑字”。在古代古人根据五行的学说, 认为黑色代表北方或冬天, 和代表秋天的白色一样, 也象征悲凉、萧瑟, 如中国古诗里的“黑云压城城欲摧”诗句。一方面, 黑色根据本义后来延伸出黑暗、秘密、非法的或者反动及狠毒等, 如“黑话”、“黑心”、“黑帮”等。另一方面, 黑色也有积极的意义:由于黑色和铁的颜色相似, 所以黑色也象征着铁面无私和正直及健康。在京剧中, 黑色脸谱的人代表刚正不阿、严正无私, 如“黑脸包公, 李逵”等。在现代, 黑色衣物同样象征正式、高贵、隆重或神秘 (如“黑衣人”) 。所以在严肃高级的场合, 男子着黑西装, 女子着黑色礼服被视为庄重、典雅。在丧葬和祭奠时, 亲人或朋友一般也是着黑服, 戴黑纱以示肃穆和尊重。在英语中, black (黑色) 也是常用词。人们把事事不如意的一天称为“黑色的一天 (a black day) ”, black dog字面意思是“黑狗”, 比喻意义为“忧郁”“烦闷”“沮丧”, 把辱没门楣或害群之马称为“黑羊 (black sheep) ”。但在英语中也有褒义用法, 如in the black指好事、赢利;a business in the black指盈利的企业, 而a business in the red指亏损的企业。
自然界丰富多彩, 所有事物本身都有其天然的色彩, 其本身含义是不相重叠的。但是在社会和语言的发展中, 颜色词不再是单纯表示客观事物的一种属性, 而更多地被人们赋予了思想情感和文化特征, 从而就表现出了引申义的重叠, 如中国古代婚礼多用红色, 而现在婚礼也常用白色, 这就是不同民族接触、吸收、融合的结果。从上面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基本颜色词的用法和中西文化对比可以看出, 中西文化的积淀赋予了颜色以鲜明生动的文化内涵, 有些象征含义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而有些则因文化不同而相去甚远。有时英语中的颜色词的词义不能用汉语中相应的颜色词表示, 有时需要用另外一个颜色词来表示或用其他非颜色词来表示。
二
文化理据反映了语言符号与外部世界的联系, 属系统外部理据, 它是需要利用文化的视角, 并结合民族的、历史的、心理的、认知的及习俗等方面的知识来习得词汇。由这几个基本颜色词我们就可以看出:
1. 语言的任意性和理据性。
语言的任意性是其本质原则, 而理据性是相对的。一方面, 任意性是一个贯穿始终的变量, 它的存在支持着语言的变异性选择性和多样性。另一方面, 理据性是一个普遍潜在的动因, 它支持着语言的有序性、机制性和可证性。理据性以任意性为生存条件, 任意性又受到理据性的有力制约。因此, 在语言的任意性基础上, 我们可以利用词汇的理据性, 将词汇的教学与文化教学有机结合, 从而提高词汇学习效果, 促进交际能力的发展。利用文化理据来学习汉语, 对于以汉语作为外语的学习者来说未尝不是一个学习的好方法。
2. 语言是发展演变的, 处于历时的变化之中, 而不是一成不变的。
通过上述颜色词文化含义不断的时代变迁, 我们可以看出语言是不断发展和演变的。因此, 透过某个词汇特定的含义, 我们可以猜测这个时代所具有的某些文化特征。因此, 对于语言的学习和规范, 我们要做到与时俱进。
3. 词汇习得。
由于中西文化的显著差异, 英汉词语理据各有特色, 了解词的理据中所体现的文化因素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词汇学习能力, 而且有助于培养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词义与实物的联系, 从而真正理解词义, 提高学习汉语的效率。
词汇表示了客观世界中的事物、现象和关系, 而这些客观存在又是通过人们的认识反映到词汇中, 词汇的发展和词义的变迁与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的变化有密切关系。词汇中的文化含义就是在人们不断认识客观事物的基础上赋予了其更多的心理含义, 并在人们不断使用中得到普遍的认同, 从而成为词汇的一个固定含义。词汇理据除了文化理据之外, 还有语音理据、文字理据、形态理据和语义理据。任何语言中词汇的发展都经历了很长的历史过程。一般说来, “真正实用的文字都有理据”。由于中西文化的显著差异, 英汉词语理据各有特色, 因此, 我们学习词汇时不仅要掌握这个民族所具有的文化内涵, 而且要根据语音、语义等语言本身的特点掌握词汇。
参考文献
[1]常敬宇.汉语词汇与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5.
[2]陈玲美.中英文基本颜色词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3) .
[3]窦成君.中西文化中颜色词的含义比较[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7, (6) .
[4]刘丽艳.中西方文化视角下的颜色词汇文化内涵[J].文教资料, 2008, (5) .
[5]田伏礼.颜色词与文化[J].丹东师专学报, 2002, (6) .
[6]彭雪华, 曾庆芳.从颜色词看中西文化差异[J].南昌大学学报 (人社版) , 2003, 11, (34) .
[7]王悦.从颜色词看中西文化的内涵[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3, 02, (1) .
[8]徐博雅.浅论汉英颜色词[J].科技信息, 2008, (1) .
[9]叶荔, 李瑛.中西词汇理据中的文化差异[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 10, (16) .
【颜色词汇】推荐阅读:
英汉黑白颜色词汇11-15
颜色词汇的认知研究12-27
浅析英汉语言中颜色词汇的文化差异11-25
秋风的颜色秋风是什么颜色的?作文01-09
颜色融合05-22
颜色模式07-24
颜色控制07-25
颜色分割08-08
颜色系统08-11
颜色设置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