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幼儿数学教学论文

2024-06-28

我国幼儿数学教学论文(精选12篇)

我国幼儿数学教学论文 篇1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动态性、过程性、师生互动的共同建构性为特点的后现代课程观对世界各国幼儿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生成课程作为后现代课程观的产物同样对我国的幼儿教育也产生了不可预估的影响。

瑞吉欧方案教学的引入恰好为我国的幼儿园课程生成提供了借鉴,有学者指出,“瑞吉欧方案课程可以说是幼儿园课程中预设课程和生成课程有机结合的典范”。[1]幼儿园的课程生成是指“在师生互动过程中,通过教育者对儿童的需要和感兴趣的事物的价值判断,不断调整活动,以促进儿童更加有效学习的课程发展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师生共同学习、共同建构世界的过程”[2],重在强调生成。因此,作者从瑞吉欧方案教学入手,梳理其在课程生成方面的运行机制及生成特点,以期为我国的幼儿园课程生成提供一些启示和建议。

一、瑞吉欧方案教学中的课程生成机制与特点

1. 瑞吉欧方案教学中的课程生成机制

瑞吉欧方案教学中的课程运行机制蕴含于瑞吉欧方案实施的阶段中。瑞吉欧方案教学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方案准备阶段或称起始阶段。其主要任务是回顾儿童现有的知识和兴趣,确定儿童的兴趣所在。教师鼓励儿童采用语言或动作表达、绘画、表演等多种形式共享一些经历和回忆,并根据儿童所共享的信息和经历来确定儿童的兴趣,进而与儿童一起确定所要进行的主题。这个过程也是主题探索的过程和主题网络编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也可以以各种方式参与进来,为儿童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二是方案实施阶段或称发展阶段。确定了活动主题后,方案便可以展开实施。该阶段主要是为儿童提供新的经验和研究机会,使其获取第一手的直接经验。儿童在进入主题后根据其关注的不同方面来验证自己的假设、探寻事实的真相等,同时对客观的环境加以有目的的改造。这个阶段教师要做好详细和客观的过程记录,并鼓励幼儿自己记录所获得的信息。幼儿可以通过谈论、绘画、表演等多种形式对所进行的活动进行回忆并记录,以便为下一个阶段做好准备。三是总结方案活动阶段或称方案评价阶段。在活动结束时,幼儿已经获得了丰富的经验和多样化表达所展现出的作品,这时教师和幼儿可以对方案进行总结,对方案进行评价和分析工作。该阶段是对幼儿活动的记录与见证,更重要的是一个信息分享和展示的过程,并且很有可能在这个过程中会延伸出新的主题。通过这个过程,教师更加了解幼儿,而幼儿也对已经完成的方案活动进行了回顾,强化了幼儿的经验和技能。这个阶段,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对自己的活动进行评价,与方案进行前后的状态进行对照。

从以上瑞吉欧方案教学的三个阶段可以看出,第一,课程生成的运行系统是一个开放的而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家长、教师、儿童或相关的主体都可以参与进来,而相关的可用资源也可以吸纳进来。第二,生成过程是以幼儿的已有经验为基础的不断建构的过程,且这个过程不是直线型的,而是螺旋式的过程。第三,课程的运行是以儿童的兴趣为基点进行探究的过程,注重以探究为取向,课程是不断发展的而不是恒定的。

2. 瑞吉欧方案教学中的课程生成特点

(1)计划性与随机性相结合。瑞吉欧方案教学课程“是一种计划性与随机性结合完美的课程。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即课程是‘三分之一的确定与三分之二的不确定的新事物’”。[3]瑞吉欧方案教学的课程生成的计划性,更多的是倾向于对儿童发展的一般规律、教育原理以及教师判断儿童兴趣点的判断依据,随机性则倾向于瑞吉欧方案教学的实施过程中的及时引导、修改、补充和调整。

(2)生成与预设不可分割,互为因果。不以预设,无以生成。通过对方案的前一阶段的总结和评估,教师可以根据教育目标和任务、幼儿兴趣、需要以及发展水平来预设新的课程,而在新的课程方案实施过程中又会生成新的课程。这样“预设”中有“生成”,“生成”中有“预设”,形成了一个不断循环反复、互为前提的过程。

二、瑞吉欧方案教学对幼儿园课程生成的启示

1. 课程生成的来源

瑞吉欧方案教学课程生成的来源主要有:一是儿童周围的生态环境中的事物,包括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中的事物、现象等。二是儿童的兴趣、问题,也可以是儿童的想法。三是儿童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任务。儿童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尤其是特定的关键期和发展特点,就会产生不同任务,而不同任务从不同的维度划分有不同的需求。四是儿童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与矛盾。五是教师所注意到的儿童的意外事件。六是社会、家庭对儿童的期望。在日常工作中,要与儿童进行良好的沟通,不仅要对幼儿的游戏或活动做细致的观察和记录,而且还要重视环境对幼儿教育的相互作用。

2. 课程生成的原则

瑞吉欧方案教学课程生成的原则主要有:一是兴趣原则。兴趣原则是课程生成的第一原则。课程生成的第一步是获得儿童的兴趣点,明确儿童的兴趣所在,才能进一步探寻其兴趣背后的原因,并结合儿童的已有经验进行知识建构。二是探究原则。瑞吉欧方案教学主题及其主题网络的编制过程,甚至整个方案实施和实施后的评析都是儿童不断探究和求真的过程,因此,探究原则是始终贯穿幼儿课程生成的一项原则。三是平等协商原则。课程生成是师生在活动中以平等互动的对话形成的,并且是在互动对话基础上的平等协商。课程生成并不是以幼儿为中心或者由教师来主导,而是由幼儿发起并由教师来组织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和教师的地位是平等的、互助的。

3. 课程生成的策略

(1)教师应树立课程生成意识。有研究表明,我国幼儿教师的“生成课程的意识淡薄,表现在过分拘泥于教学目标,缺乏随机生成的课程意识”。[4]课程生成的过程是教师与幼儿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提高课程生成意识才能使教育活动进行得顺利、高效,选择的方法和手段才会更优化。因此,教师的课程生成意识在幼儿园课程生成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应时时树立课程生成意识。

(2)结合文化来生成。“课程来源于文化,如何定位课程与文化的关系,则构成了课程探究中的轴心原则。”[5]这证明了课程生成是建立在文化与个体经验上的衍生物。没有了文化和个体经验这个根,课程就无法称之为课程,从这一点上来讲,课程具有文化性。

(3)注重在儿童的经验和兴趣上生成。没有一个儿童是空着脑袋进教室的,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幼儿课程的生成,没有哪一个课程方案是凭空出现的,它都是建立在儿童已有经验上的,并且无法脱离儿童的兴趣。教师如果发现孩子真正感兴趣并且有价值的事物时,要大胆地打破原有计划,调整原有的教育内容。

(4)生成离不开记录。记录在瑞吉欧教育中的地位不可忽视,它是评估工具,同时也是方案活动生成的源泉。“记录关注构成理解的元素———观点、理论、假说、感情、实验、演绎、因果、想象、直觉、执行情况,以及经验、技术、知识和洞察力之间的关系,在试图知道某事时的认知过程。瑞吉欧的记录里随处可见这些元素,在记录中,我们看到记录、展现儿童的动作和互动可以揭示观点的起源,而且在与团体成员共享时,可以导致新的观点、问题和发现。”[6]因此,记录与生成互为循环。

(5)生成是发展着的课程。幼儿课程生成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兴趣原则,这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课程生成的变化性、灵活性、发展性。这是因为儿童的注意力和兴趣不可能一直停留于一件事物上,随着注意力和兴趣的不断转移,幼儿课程的生成方向和内容也随着转移。并且,“知识既非来源于主体,也非来源于客体,而是来源于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即是活动的过程”。[7]在方案活动中,儿童正是在与人、事、物交互作用的过程中产生认识上的不平衡,从而不断推动方案活动的发展,也就不可避免地成为发展着的方案,促进了新的教学方案的生成。

参考文献

[1]王春燕.对幼儿园课程预设与生成统一的思考[J].早期教育:教师版,2004(8).

[2]吴荔红.幼儿园预设课程和生成课程的关系及其处理[J].教育评论,2003(4).

[3]王春燕.中国学前课程百年发展与变革的历史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4]夏如波.幼儿园生成课程实施策略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5.

[5]郝德永.从本质主义到生成性思维——课程探究逻辑的后现代转换[J].高等教育研究,2005(5).

[6]零点方案,瑞吉欧儿童.让儿童的学习看得见—个体学习与集体学习中的儿童[M].朱家雄,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7]钱慧.“方案教学”——儿童探索和探索儿童的方案[J].早期教育:教育版,2005(8).

我国幼儿数学教学论文 篇2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望子成龙心切的中国家长们对学前教育愈发的重视起来,父母们都渴望孩子们赢在起跑线上。家长们被种类繁多的早教折腾的筋疲力尽,相互不容的学前教育理念也在相互抨击,然而瑞吉欧早期教育在学前教育专家们的眼中却是备受赞誉。本文将通过浅析瑞吉欧方案教学方式,了解方案教学的特色,从中探索到对我国幼儿教育改革有利的启示,以期促使我国的幼儿教育能得到长足发展。

关键词:方案教学 幼儿教育改革 潜能 启示

本论文为专业机构代笔范文,版权归我方所有,任何人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专业写作咨询秋秋909875208

目 录

摘要:..............................................................................................................................................1 关键词:...........................................................................................................................................1

一、瑞吉欧方案教学.......................................................................................................2

(一)方案教学的来源...................................................................................................2

(二)什么是方案教学...................................................................................................2

二、瑞吉欧方案教学的特点...................................................................................................4

(一)教师角色定位的多样化.......................................................................................4

1、老师与儿童是合作伙伴。.........................................................................................4

2、老师是儿童的资源补给站。.....................................................................................4

3、老师和儿童是共同构建者。.....................................................................................5

(二)人际互动合作备受重视.......................................................................................5(三)通过记录研究儿童行为............................................................................................5(四)建立独具特色的环境平台........................................................................................5

三、瑞吉欧方案教学对我国幼儿教育改革的启示...............................................................6

(一)老师角色的定位需转变.......................................................................................6

(二)与儿童共建协商性课程.......................................................................................6

(三)鼓励儿童多样的学习方式...................................................................................7

(四)老师的反思和行为研究能力有待加强...............................................................8

(五)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资源...................................................................................8 总结:.......................................................................................................................................8

参考文献:.......................................................................................................................9

一、瑞吉欧方案教学

(一)方案教学的来源

在20世纪初期的美国,方案教学的来源与杜威所倡导的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和科学化的儿童研究运动密切相关。杜威强调“活动”对于思维训练的重要性,主张要使活动成为具有教育意义的事,通过精心组织,成为能够激发儿童兴趣的教育过程。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克伯屈于1918年发表了《方案教学法》(有译为“设计教学法”)的文章,倡导方案教学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上世纪20年代的英国,伊沙克斯开始倡导方案教学,1967年后,英国幼儿学校教学的核心部分就是方案教学。在60年代和70年代的早期,美国的“开放教学”也是以方案教学为其主要特征。方案(project)有译为“设计”、“计划”、“项目”等。台湾学者简楚瑛认为,“方案”一词涵盖了活动的整个过程和最终结果,最准确完美地表达了它的全部含义。

(二)什么是方案教学

瑞吉欧方案教学体系诞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意大利小城瑞吉欧·艾米利亚,是由当地的著名学前教育专家马拉古兹在当地一所叫戴安娜的学前教育学校创立发展的。瑞吉欧学前教育这一独特而具有变革性的学前教育模式的创始人马拉古兹在继承和发扬前人教育思想的基础上,领导当地的教育专业人士依据社会发展状况与对儿童的认知来开创的,无论是在教育理念还是教育实践上都做出了创造性的提升。经过20余年的发展,在1991年戴安娜学校被评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儿童早期教育机构之一,瑞就欧早教体系的创始人和推行者马拉古兹也在1992年教育工作贡献奖【1】。加德纳曾称马拉古兹是与蒙台梭利、杜威、福禄倍 【1】《孩子的一百种语言:意大利瑞吉欧方案教学报告书》,张军红、陈素月、叶秀香译,Loris Malaguzzi著, 原名:The Hundred Languages of Children: Narrative of the Possible,台湾光佑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p.16

尔与皮亚杰齐名的伟大的教育家【2】,可见学者们对瑞吉欧这一早教体系是有多么的推崇。瑞吉欧学前教育发展至今几经完善,已经成为一套广受世界各国关注、借鉴的成熟的学前教育体系,是欧美各国进行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要参考对象。

课程与教学、教师的成长、机构的组织与管理、校内校外的人际、群际互动与合作等方面都是瑞吉欧教育体系的特色。在瑞吉欧的幼教体制中,方案教学作为其教育理论的核心备受人们关注与推崇。

所谓方案教学,既是瑞吉欧教育的课程也是主要的教学方法。美国学前教育专家凯茨认为,方案教学就是以某一主题为中心,编制主题网络的一种教学,这种教学是对该主题的不同方面进行探索和研究,这些方面都是参与活动的儿童感兴趣的,也是教师认为具有教育价值的。参与方案教学的通常是一组儿童,这一组儿童可以是单独的个体也可以是多人组队形成的。方案教学的实施依赖于儿童已有的技能知识,包括诸如、听、说、读、写、绘画、手工、创编故事等,涉及各类智慧的、学科与社会的技能。一个理想的方案教学通常能使儿童获得例如语言、科学、语言、绘画、音乐各种艺术等方面的知识技能。在方案教学中,儿童通常通过直接的观察、与相关专家的谈话、动手实验、收集材料以及准备报告自己发现的结果等方式进行学习。

要想了解瑞吉欧幼教方案教学课程的这一精髓,必须先了解方案。方案是对某一个来自现实世界的、值得儿童关注的话题进行的深入而广泛的调查,一般由儿童集体或个体完成,方案强调儿童发挥自主性的同时也要求教师要注重发挥引导作用。一个成功的方案必须有足够的不确定性和开放性,能够让孩子以多种方式进行探索,能够激发儿童的兴趣,激发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和问题解决技能。方案是以自身的逻辑发展的,没有时间的限制,其结果很难预测。

不同于方案,方案教学是教与学互动的过程,由教师和儿童共同合作展开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方案教学活动给儿童提供了应用知识技能的机会,强调的是儿童内在的动机,教师重在鼓励儿童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准备和安排必要的材料和环境,对儿童进行观察并与儿童协商决定学习的方向,以使儿童持久地参加到活动中来。可以说,方案活动给儿童提供的是一种背景,让儿童在其中主动地学 【2】The Hundred Languages of Children:The Reggio Emilia approach----advanced reflections, edited by Carolyn Edwards, Lella Gandini, and George Forman—2nd Ed, Ablex Publishing Corporation,1998,p.15

习,自己决定和选择并探索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她不是一系列的预设,而是一个高度灵活的过程,儿童和教师之间存在很大程度的合作。

二、瑞吉欧方案教学的特点

(一)教师角色定位的多样化

方案教学在瑞吉欧的幼教体制中,作为其教育理论的核心一直备受早期教育界内专家学者们的赞誉推崇。备受推崇关注的原因首推在于在瑞吉欧的教育理念中教师的角色一改以往仲裁者、权威者这种高姿态的形象,被定位成多样角色形象。

1、老师与儿童是合作伙伴。

在日常的相处中,老师突破一般意义上的母亲和伙伴形象,无论是在学习或是在生活上,师生之间都是平等的,是合作伙伴。老师不是仲裁者、权威者,不能简单、粗暴的用纪律和常规来束缚儿童的创造性,要耐心挖掘培养儿童的潜能和创造力,师生之间就儿童感兴趣的事物进行相互讨论,在交往互动中同等地参与到所探索的事物中,就这一过程相互讨论合作,相互感受过程的美妙。在平等、友爱、和谐的互动中让智慧得到激发与碰撞,让儿童从老师身上能够汲取到知识的能量。

2、老师是儿童的资源补给站。

在瑞吉欧的方案教学中,老师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在合作参与和认知冲突中,寻找教育契机向学生传递知识,而非简单的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老师在与学生活动交流的过程中,扮演着学习者与研究者的双重角色。这一角色不仅促使其保持工作的动力,而且又是使用反思和合作的中心。老师自己在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自身也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来学习补充知识的能量并且运用到师生互动中。最为重要的是,老师这么做的目的是想要在活动过程中遇到儿童发现、明确问题,而非直接就将问题的答案出现给儿童迫使其被动接受。

3、老师和儿童是共同构建者。

教师和儿童的心智在共同感兴趣的问题上汇合,同等地参与到学习互动的进程之中。为此,老师会做大量的学习研究,收集众多的文献自恋,在这一范围中与同事研究合作、分析资料,对儿童学习和发展、对教育教学活动的描述有清晰认知,为儿童的学习发展构建基础。

(二)人际互动合作备受重视

人作为互动的主体具有着极强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在瑞吉欧教育体系中人际关系互动被看得尤为重要。“互动合作”是瑞吉欧幼儿教育得以完善的渠道,瑞吉欧将儿童之间的关系、儿童与家长之间的关系、儿童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儿童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看成是教育系统中一切的中心,与他人建立关系是教育的基本目标及学校的基本工具。(三)通过记录研究儿童行为

纪录的运用被丽莲·凯茨认为是瑞吉欧教育在幼教领域里最特别的贡献,是务实教学重要的标准之一。老师作为儿童行为的记录者借助于各种工具记录儿童在日常活动中的种种表现,并且对其行为进行研究和反思。相对于儿童而言,其表现出的自身对世界的认知方式是多样的,而老师就是要依据孩子的特性通过照片、图像、文字、声音等手段方式记录儿童探索求知的过程,为帮助教师了解、研究幼儿提供详实的资料。此外,收集记录这一与儿童对话的过程可当做下一阶段训练的主题活动的基础参考资料。(四)建立独具特色的环境平台

瑞吉欧教育的另一特色就是建立了独具自身特色的环境平台。瑞吉欧教育始终认为儿童会在自身喜爱的环境中与伙伴活动交流、分享成果、探索解决问题,故而环境被认为是及其重要的“第三位老师”。在诸如艺术工作室、作品展览室、广场等独立、零散的空间被整合利用,依据环境的功能、特色、角色作用等因素形成相关的联系网,让儿童、老师、家长在一环境中寻找到归属感,感受到真诚

和爱。正是这一开放、包容的环境使得人际互动合作变得流畅,让瑞吉欧教育的环境成为夺目的特色。

三、瑞吉欧方案教学对我国幼儿教育改革的启示

(一)老师角色的定位需转变

在中国的课堂上,一切都是以老师为主导,老师提出的要求只需要学生做到,一味填鸭式的灌输理论知识是现今的中国学前教育课堂急需要改变的,而这也正是可以借鉴瑞吉欧教育的地方。瑞吉欧教育打破了困扰众多老师课堂到底以谁为主导的疑惑,在老师与学生之间寻找到平衡点,很好的处理了这两者在课堂之上的关系,创建了一个以老师、儿童合作互动的团体性的课堂。因此,我国的幼儿教育可以参考这一特点,改变之前一味灌输知识这种传统的教育方式,让老师成为引导者和儿童的合作伙伴。放弃强化学习内容,改为鼓励儿童对感兴趣的事物进行探索;放弃强迫学生必须遵从老师的指令,改为鼓励儿童自主合作。在实践中老师与儿童合作活动,双方一起就感兴趣的事物进行探索,在这一过程中老师放弃固有的高高在上的姿态引领儿童学习,相信一定会事半功倍的。

(二)与儿童共建协商性课程

“一言堂”、“满堂填鸭”这样的教学方式是中国学前教育课堂上常见的,一节课上下来儿童并不见的就对课堂上的知识百分之百的学习到、掌握好了。要想改变这种局面,就要打破现有的传统教育模式。学什么、怎么学要依据儿童意愿与儿童、家长、老师三者之间进行沟通协商再行决定,当然这一协商要基于提升儿童知识层面和知识量的基础之上,多方协商沟通过后在执行。这种与儿童共建协商性课程优先关注了儿童的兴趣考虑了儿童的需求,在瑞吉欧教育中儿童的想法得到了重视,让儿童成为了课程活动中的主角,能够最大程度的发挥到主观能动性。这种以儿童为优先考虑设置的协商性课程有利于吸引儿童注意力,让儿童在实践中不仅拘于活动结果,而且会将目光更多的投掷在过程中,从而变得更为主动。

(三)鼓励儿童多样的学习方式

儿童对世界的认知方式是多样的,鼓励儿童多样的学习也是更好的促进儿童的成长。瑞吉欧教育中运用记录的方式就是借助各种工具和仪器记录儿童在活动中的行为,从而分析研究儿童。这种记录不仅是帮助老师了解和摸索儿童建构知识的过程,加深对儿童的能力、兴趣、表达方式等方面的了解,为老师改变自己的教育决策和教育行为提供依据,也是帮助儿童通过图像等比文字更为直白的方式将意念中的事物更加形象化、具体化。瑞吉欧的创始人马拉古兹曾说过:““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种想法,一百种思考、游戏、说话的方式”

【1】,借用图像为主的艺术语言帮助儿童感受实践,汲取知识,获得回忆一直是瑞吉欧教育促进儿童成长的方式。中国在开展幼儿教育时,老师要注重记录日常实践中儿童的表现行为,为儿童创造美好回忆的同时也要通过分析儿童的行为对其加深了解研究,从而对其进行适时的领导。帮助儿童了解自己,了解伙伴,构建和谐的成长环境。

要知道鼓励儿童多样的学习方式,对于儿童而言,让儿童重温以前发表过的意见,能使儿童评价自己以前的看法,听取同伴的反应,这为他们提供了一个自我评价、反思、评价其他儿童的机会。这样,儿童不仅发现他们自己是如何学习的,还能理解他人又是如何学习的。儿童的学习不是独立建构的,而是在诸多条件下,主要是在与家长和教师、同伴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建构的;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中建构知识、情感和人格。在互动过程中,儿童既是受益者,又是贡献者。互动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①存在于发展和学习之间;②存在于环境和儿童之间;③发生在不同符号语言之间;④发生在思想和行为之间;⑤发生在个人与人际之间(最重要)。这一种对家长、教师和儿童互动、合作关系的看法,不仅使儿童处于主动学习地位,同时还加强了儿童对家庭、团体的认同感,让每个幼儿在参与活动时,能感受到归属感和自信心。

【1】《孩子的一百种语言:意大利瑞吉欧方案教学报告书》,张军红、陈素月、叶秀香译,Loris Malaguzzi著, 原名:The Hundred Languages of Children: Narrative of the Possible,台湾光佑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p.108-109

(四)老师的反思和行为研究能力有待加强

幼儿园的老师是与儿童接触最为密切的人群,在幼儿园记录诸如儿童学习过程、情绪、行为等方面的研究,就是为了更深刻精准的审视评价儿童。与此同时,这一做法还有利于老师及时通过记录内容重新拟定教育思路,与同行进行探讨交流的同时获得经验,改变教学策略。这个记录、交流、改变策略的过程就是智慧的火花碰撞的过程,让老师能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反思、调整,等到专业的提升。

(五)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资源

种类繁多的玩具、显眼或者不显眼的摆设布置在瑞吉欧教育中对儿童而言都极具魅力,在该教育理念中环境具有着极高的地位,重要性不言而喻。瑞吉欧教育充分利用一切可可用的资源,网罗物质资源,利用人力资源,积极发动儿童家长贡献力量,让瑞吉欧教育中提到的“第三位老师”——环境得到最大程度的改善,让儿童的每一个设想都能成为现实。虽然我国幼儿教育对这一因素的重要性已经有所认知,但实践中身体力行能做到、做好的可谓凤毛麟角。家庭与幼儿园平时沟通互动较少、家长与老师之间地位失衡、家长与社区资源开发利用率低等都暴露出了众多问题,制约了我国幼教事业的发展。要想解决好这一问题,首先幼儿园、老师、家长三者之间要保持交流顺畅,形成良好的活动交流,从单一的个体形成紧密联系的团队,一起为儿童提供良好的幼儿教育环境。

总结:

我国的幼儿教育改革事业要想得到长足发展,盲目参考先进的教育理念只学表象而非精髓是治标不治本的。只有将瑞吉欧方案教学的理念、原则、精神渗透并运用到我国的幼儿教育改革中,将其运用到实践中让儿童成为实践活动的主体,让儿童接纳我们容许我们融入到儿童的世界并且能够成为其中的一部分那么我们才有可能成功。虽然教育并不能预见一个人未来全部的生活,但好的早教能激发儿童潜能和创造力为什么不做好呢?

参考文献:

[1]朱家雄,裴小倩、瑞吉欧教育系统创造的新文化[J].幼儿教育,2003(6)[2]屠美如.向瑞吉欧学什么--《儿童的一百种语言》解读[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3] 黑丽君.瑞吉欧教育中的儿童观及其对我国幼儿教育的启示[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8(4)

我国幼儿数学教学论文 篇3

关键词幼儿师范教育;幼儿教育;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042-0164-02

我国的幼儿师范教育和幼儿教育既是教育的短板,更是教育的弱势群体。我国幼儿师范教育和幼儿教育的现状,与中国经济的强势发展和日益突显的大国地位反差较大,极不相称。

1我国幼儿师范教育和幼儿教育的主要问题

1.1幼儿师范教育的主要问题

椐全国教师教育学会幼儿教育委员会的一项调查表明:截止2008年,全国培养幼师的各类学校为151所。其中,独立的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只有5所(尚无独立的本科规格的幼儿师范院校),这5所独立的幼儿师专都是地方性高专,其余均为各类综合性大学或职技学院内设的学前教育专业和尚未转型升格的中等专业规格以下的学校。这些学校每年培养的幼师大约为4400人,其中,独立的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每年培养的幼师大约为1800人。

幼儿师范教育的这种现状至少暴露出五个问题:①无规划。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就把教育确定为基本国策。就教育而言,有发展战略和规划。但就幼儿师范教育而言,始终没有一个统一而又明确的发展战略和规划,致使幼儿师范教育长期处于弱势和落后状态。②规模小。椐有关资料统计,在全国2263所各类高等院校中,培养幼师的高校占6.7%左右,独立的幼儿师专仅占0.2%从年培养幼师数量上看,全国各类高校年培养的幼师仅占全国年高校毕业生总数的0.056%。如此规模的幼儿师范教育,显然与巨大的幼儿教育需求相差甚远。③层次低。尽管目前在我国有100余所大学内设有学前教育专业,但因其非独立性而处于从属或边缘地位(除北师大和华东师大等少数高校外),专业的层次很难提高。特别是高校由封闭走向开放之后,经过十年的融资扩张,高校的规模空前拓展,而幼儿师范教育无论外延还是内涵均未得到相应的发展,这一结果严重削弱了幼儿师范教育的比较优势和软实力,这也是导致幼儿师范教育的专业层次难以得到提高的重要原因。很显然,低层次的幼儿师范教育,难以培养出高层次的幼师。④基础差。从我国目前仅有的5所独立的幼儿师专情况看,均属于从原来的中师升格为高专的学校。由于升专的时间很短,先天的底子差,后天的投入不足,这些学校无论从硬件建设还是从软实力上看,与国家规定的标准都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严重影响着教育教学规模的拓展和质量的提升。⑤布局不合理。我国现有的5所独立的幼儿师专分布在黑龙江、山西、湖南、广西和四川五个省份,其它省、市(自治区)都没有设立独立的幼儿师专。这种布局上的缺陷既加大了学生的学习成本,又加大了政府和社会的负担,制约了幼儿师范教育的均衡发展。

1.2幼儿教育的主要问题

1)不科学。幼儿教育的理念和方式严重脱离幼儿健康成长的实际,片面地追求所谓的潮流和时尚,简单地把国外的东西拿来照搬照套,相当比重的幼儿园小学化现象十分严重,扼杀了儿童的天性,破坏了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致使幼儿教育误入岐途。

2)不规范。我国的幼儿教育没有统一的规划,没有统一且符合我国幼儿健康成长的教材,没有统一、科学的标准和规程,基本上处于一种无序状态。

3)不专业。无论从幼儿园的管理还是师资队伍,其专业化程度极低,根本无法保证对幼儿进行科学的教育。

4)不均衡。从幼儿园的性质构成看,民办园多,公办园少,幼儿教育的公益性已被商业化淹没;从幼儿园的分布构成看,城市幼儿园多(相对),乡镇幼儿园少,农村幼儿教育几乎是空白。

5)不公平。由于我国的幼儿园整体规模小,远远不能满足适龄儿童入园的需求,加之公办园早已失去主导地位,以各种名目创办的民间幼儿园五花八门,收费标准高,百姓难以承受。这种状况导致入园上的不公平、负担上的不公平和城乡之间的不公平,加剧了社会矛盾,阻碍了和谐社会的构建进程。

上述问题的普遍存在,严重制约着我国幼儿师范和幼儿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健康发展,必须要认真对待并采取实实在在的措施解决。否则,立国之基础堪忧,国家之未来堪忧!

2发展我国幼儿师范教育和幼儿教育的基本思路及对策

面对我国幼儿师范教育和幼儿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目睹党的十七大以来国家采取的一系列发展教育的重大举措,可以肯定地说,我国幼儿师范和幼儿教育已经迎来了历史性的重要发展机遇期。因此,无论从国家层面,各级地方政府层面,还是教育层面,都应当系统地厘清幼儿师范和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思路,确定保障和促进幼儿师范和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2.1确立新的发展理念

1)要牢固确立把基础教育的基础放在第一位优先发展的理念。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幼儿师范教育是实现幼儿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证。因此,应当把幼儿师范教育和幼儿教育视为基础教育的基础来对待,纳入教育的整体发展战略之中,摆上第一位的重要地位,并在总体的发展规划和具体的发展思路中充分地体现出来。要知道,人才培养的基础不牢,高素质的人才大厦是构筑不起来的。

2)要牢固确立把幼儿师范教育和幼儿教育有机地衔接起来同步发展的理念。幼儿师范教育和幼儿教育是不可分割的整体,片面地强调和发展哪一个都不会收到好效果。只注重幼儿师范教育而忽视幼儿教育,则会导致两个教育脱节,使幼儿师范教育脱离幼儿教育的实际,同时,还会因幼儿教育发展的滞后阻塞幼师的就业渠道,形成幼师资源的巨大浪费。如果只注重幼儿教育,没有幼儿师范教育做保障,幼儿教育的发展则无从谈起。

3)要牢固确立以政府为主导发展幼儿师范教育和幼儿教育的理念。幼儿师范教育和幼儿教育能不能发展,发展的质量高不高,关系国民教育的基础工程,关系国民素质的提高,关系人力资源强国的建设,关系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既是基本国策,又是民生之重。因此,一定要突显政府的主导性和公益性。国家、地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一定要在政策、资金和工作上给予最有力的支持和保障,不仅仅是嘴上说的,纸上写的,而是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落实效果。

2.2制定符合國情的发展规划

中国的国情是什么?是地域广、人口多;是城镇化率不高,农村人口占绝对比重;是地区间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大;是国民整体素质还不高,国民经济发展还相对滞后;是幼儿师范教育规模小、层次低、质量差;是幼儿教育普及率低、不规范、无序发展,特别是农村的幼儿教育基本上还是空白。因此,我国的幼儿师范和幼儿教育发展规划必须要正视这个现实,切不可脱离这个实际去制定“好看不好吃”的发展规划。①在布局上,应当根据人口的集中程度确定幼儿师专的分布点和数量,不应简单地按行政区划平均设校,避免因重复建设形成新的资源浪费和不良竞争。②在资源上,要充分考虑现有高校资源因生源大幅度减少而闲置的情况,合理地进行整合转型,既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减少因资源闲置而形成的巨大浪费,又减少新的不应有的投入,减轻国家和地方的负担。③在层次上,凡属新设置的幼儿师范学校,均以专科为底限,加快取消中专以下规格的幼儿师范学校。在此基础上,有计划、有重点地选择一批幼儿师专,集中力量进行培植和扶持,使其达标并升格为本科幼儿师范学院乃至幼儿师范大学。④在标准上,国家应尽快颁布全国统一的幼儿师范和幼儿教育教学标准、规程和规范,早日结束目前无序发展的局面。⑤在幼儿园的发展上,国家和地方政府要尽快制定幼儿教育发展规划(包括基本建设投入、编制核定、经费保障等),并在每个年度计划(预算)中安排进来,落实到位。应按照城市、乡镇、农村三个层次设定阶段性目标,(这三个层次的幼儿园建设好了,还可在相当程度上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矛盾),以政府投入为主导,加速公办幼儿园的建设进程,这是发展我国幼儿师范和幼儿教育的关键性的物质基础。

2.3创造有利于幼儿师范教育和幼儿教育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外部环境

1)从体制上,要真正建立起由政府宏观调控,市场引导,学校自主办学的现代大学校本管理体制。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代表各级政府履行宏观调控职能,放权、还权于学校,取消超出宏观调控职能范围的所有干预,特别是带有浓厚计划经济色彩的招生计划指标(中国已是市场经济国家,高校毕业生国家早已不包分配,早已市场化了,但招生计划还停留在计划经济体制状态,这种矛盾严重制约了学校的发展),仍然在教育领域大行其道,这是与市场经濟规则背道而驰的,必须取消。要让中国的高校真正拥有办学、招生、管理和发展的自主权。此外,要允许高校在保持公办主导地位的前提下,通过多元化的模式融资、筹资,加快学校的发展。

2)在机制上,要本照“自主、简明、参与、高效”的原则创新内部管理机制,取直管理线条,整合职能部门,削除职能重叠,减少管理层级,形成政令通达,运行通畅,执行有力,分合有序,调控有效的管理机制;要本照“用制度保公平,用程序保公开,用标准保质量”的原则,建立起科学、公平、严谨、透明的干部考评和聘任机制;要本照“购买服务”的理念,建立起低成本、高效率的后勤管理和服务机制。

3)在政策上,要建立起有利于幼儿师范教育和幼儿教育优先发展的政策体系。用地优先供应,投入优先保证,编制按规定的师生比核定到位(特别对公办幼儿园,一定要按照师生比核定编制,保证经费供应,否则,公办园既便建起来了,也难以为继),自主聘任校内中层以下干部,自主招聘教师和工作人员,自主招生,自主分配(在国家政策范围内),实施生均经费国民待遇(部属院校、省属院校和地(市)属院校生均经费差距甚大,这是教育分配上的严重不公),职消评聘职称上的指标限制,享受政府制定的人才引进政策,对重点发展项目给予融资和贴息方面的优惠等等。无区别则无政策,无优先则无发展。

4)在资金上,要按照幼儿师范教育和幼儿教育的基本需求和发展需求,保证基本支出和事业发展专项支出的供给。国家应设立幼儿师范教育和幼儿教育发展专项基金,各级地方政府应按国家基金投入的一定比例设置配套资金,专项用于支持幼儿师范和幼儿教育事业发展。

客观地讲,中国的教育(高等、义务和幼儿教育)事实上已经步入了产业化发展的轨道,尽管很多人已对此提出了反对意见和深深的担忧。笔者也不赞成把教育产业化,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没有足够的投入保证教育发展的需要。那么,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下,在社会需求拉动和教育本身发展冲动的双重作用下,学校既要承担起人才培养之责,还要承担起加快发展之责,更要千方百计开拓财源,为发展筹集巨额资金,教育的产业化和商品化势在必然(教育领域里的不公平由此愈演愈烈,加剧了社会矛盾,加重了民生负担,成为当今社会的焦点、难点和热点问题)。要想把教育的产业化现状改变过来,就必须要还其“公益事业”的本来面目,就必须去商品化(去商品化比去行政化紧迫得多,重要得多),就必须由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承担起政府主导办教育的职责,回归我国幼儿师范教育和幼儿教育的教育之本原。

参考文献

[1]全国教师教育学会幼儿教师教育委员会.中国幼儿教师教育转型[M].北京:新时代出版社,2008,3.

[2]教育部.教育统计[EB/OL].教育部网站.网址:http://www.moe.edu.cn/.

[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2010-2020年)[EB/OL]教育部网站网址:http://www.moe.edu.cn/.

[4]教育部.关于规范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培养工作的通知[S].教育部文件,教师[2005]4号.

作者简介

我国幼儿数学教学论文 篇4

一、我国幼儿园舞蹈教学现状及问题

(一) 幼儿学习舞蹈的兴趣不高

幼儿园在进行舞蹈教学时, 需要掌握孩子们的兴趣爱好, 这样才能确保教学质量。但是现实中, 许多幼儿园舞蹈教师没有从幼儿角度出发, 制定出的舞蹈教学方案无法适应他们的实际学习需求, 最终会降低孩子们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 舞蹈需要孩子们有较强的协调性, 这对于他们还没有发育完全的身体来说有一定的困难, 需要教师细心的引导, 这样才能激发孩子们参与舞蹈学习的热情, 最终达到教学目标。

(二) 教师舞蹈教学方法不科学

由于幼儿园舞蹈教师教学方法不科学, 使得孩子们掌握不了舞蹈学习要领, 导致他们的学习难度增加, 进而会降低幼儿园舞蹈课堂教学质量, 不利于他们对舞蹈的认识。舞蹈教师教学方法不科学,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 教师不了解当前幼儿的心理, 他们制定出的舞蹈教学方式不能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 使得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不足;另一方面舞蹈教师自身知识储备不够完善, 制定出的舞蹈教学方案过于成人化, 不能给与孩子们更多玩耍互动的空间, 使得舞蹈内容枯燥, 也会影响幼儿园舞蹈教学水平。

(三) 舞蹈教学内容选择较随意

幼儿园舞蹈教学与一般舞蹈教学不同, 它的内容形式应该更加丰富, 可以引导孩子们从不同角度去欣赏和认识舞蹈, 感受舞蹈带来的巨大魅力, 从而激发他们学习舞蹈的热情。但是现实中许多幼儿园制定的舞蹈教学内容相对单调, 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的动作, 或者只能按照教师要求来参与舞蹈学习, 限制了他们创作和发挥自身主动性的空间, 不利于孩子们对舞蹈知识的长期学习。

(四) 教师对幼儿的关心度不足

幼儿的心理一般比较脆弱, 舞蹈教师需要做好与孩子们的沟通交流, 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感受他们对舞蹈的认识。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 许多幼儿教师忽视了孩子们的想法, 认为他们不了解舞蹈, 无法说出与舞蹈有关的东西。这样的教学理念下, 导致大部分幼儿的舞蹈学习诉求得不到满足, 他们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感越来越大, 从而降低他们的舞蹈学习质量。

二、提升幼儿园舞蹈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

(一) 激发幼儿的舞蹈学习兴趣

激发幼儿的舞蹈学习兴趣, 幼儿园舞蹈教师就要从实际教学状况入手, 发掘孩子们的天性, 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舞蹈, 并在此基础上帮助他们逐渐养成良好的舞蹈学习习惯, 为他们今后的舞蹈学习奠定扎实基础。除此之外, 教师还要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用更加幽默、生动的语言来向他们介绍舞蹈的魅力, 同时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向他们展现不同舞蹈的特点, 然后将其所观所感与舞蹈相结合, 以提高舞蹈动作的情感性。教师也要做好舞蹈示范工作, 将舞蹈有趣、活泼的一面展示给幼儿, 给予他们视觉上更大的冲击性, 从而更好地激发孩子们学习舞蹈的激情。

(二) 转变原有的舞蹈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 因此幼儿园舞蹈教师需要选择更加科学的教学方式, 帮助幼儿掌握舞蹈学习技巧。不同年龄的儿童, 对舞蹈有着不同的认识, 教师可以按照他们的年龄特点有针对性的制定教学方案, 激发孩子们的舞蹈创作热情。科学的舞蹈教学方法还能够增强孩子们的艺术欣赏水平, 在舞蹈的音乐美、肢体美, 美中认识到艺术对生活的重要性, 并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善于发现美, 用更加乐观、向上的心态面对困难, 从而达到幼儿园舞蹈课堂的教学目标。

(三) 选择科学的舞蹈教学内容

幼儿园舞蹈教师在进行相关教学时, 需要选择适合孩子们的舞蹈教学内容, 这样才能确保教学质量。比如小班幼儿的舞蹈内容最好选择一些娱乐性、游戏性较强的, 让每个幼儿都能够参与到舞蹈角色中来。形象上可以运用一些小动物或者熟悉的人物, 让他们在模仿中感受舞蹈动作的美, 在活动中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大班学生则可以训练一些难度较大的舞蹈动作, 比如一些喜欢芭蕾舞的孩子, 教师就可以传授一些专业技巧, 提高他们的训练水平, 并以后芭蕾舞知识学习奠定扎实基础。

(四) 加强与幼儿的沟通与交流

不与孩子们沟通与交流的教学无疑是失败的, 孩子们作为一个个体, 他们对舞蹈有着自身的想法, 如果教师强行将自身的理念给予学生, 会增加他们学习的难度, 更甚者会失去学习舞蹈的兴趣。所以教师需要做好与幼儿的交流工作, 及时了解他们的舞蹈学习状态和他们的舞蹈愿望并尊重其想法。比如笔者在为幼儿播放《小鸭子》这首歌曲时有舞蹈影像, 孩子们看完后非常愿意学习影像中的舞蹈, 结合幼儿们的舞蹈学习需求, 笔者及时调整教学方案, 并改编了一些难度较大的动作, 以适应幼儿园孩子们的舞蹈学习需求。

综上所述, 幼儿园舞蹈教师在进行教学时, 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要积极把握幼儿的学习状况, 加强与他们的沟通交流, 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 并在此基础上来确定教学方案, 激发他们学习舞蹈的热情, 最终达到课堂教学目标。除此之外, 教师还要积极调整舞蹈教学内容, 使其适合幼儿的学习, 帮助他们掌握更好的舞蹈技巧, 减少因动作不当带来的身体伤害。只有从幼儿角度出发, 才能提高舞蹈课堂教学质量, 实现幼儿们的良好成长。

参考文献

[1]陈红, 林湉.奥尔夫音乐教学理念在幼儿园舞蹈教学中的运用[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3 (6) .

[2]黄芳.幼儿园民族舞蹈教学的实施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 2014 (10) .

[3]张蕾.浅析提升绥化市幼儿园舞蹈教学水平的策略[J].学周刊, 2015 (7) .

我国农村幼儿教育存在的问题 篇5

当前,我国农村幼儿幼教事业严重滞后。我国是历史性的农业大国,大部分民众在农村,大力发展农村幼儿教育无疑是提高我国幼儿教育整体质量的重要一环。然而,我国的农村幼儿教育现状,仍然存在着不容回避且又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农村幼儿教育缺乏监管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视野的扩大,普及农村幼儿教育已成为广大农民的迫切而强烈的愿望。但是,由于我国目前还缺少幼儿教育相关的健全的法律法规,主管部门对幼儿园还没有设置统一的严格的规范标准,管理上各自为政;形式上听其自然;学术上放任自流。致使部分农村的幼儿园以家庭形式出现,办园质量难以保证,存在着“只重经济效益,不重社会效益”的情况。缺少应有的政府监管机制,完全以错误的市场机制运营,办园者以营利为目的,大大降低了农村幼儿教育的保教质量。

二、脱离实际的幼教政策

政府对农村幼师缺少政策关怀,虽然《教师法》明确规定了幼儿园教师享受与中小学教师同样的政治和经济待遇,但对我国农村幼儿教师来说,至今连教师身份都未能得到确认,其相应的经济待遇与社会保障也无法实现。这极大地打击了长期从事农村幼教工作的教师的积极性,也使一些优秀毕业生不愿意从事农村幼教工作。直接造成了农村幼儿教育师资力量的严重匮乏。乡村幼儿教师不仅数量不足,而且流动流失率高,教师队伍极不稳定。他们很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外出进修学习的机会几乎为零。职前教育薄弱,职后培训缺失,使得教师们的自主发展意识淡薄。从工资待遇上看,收入微薄,待遇极低,社会地位失落。在加上资金的短缺和教学设施的严重落后,这样的师资条件不可能为农村幼儿提供相应的学习和生活条件。

三、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严重失调

由于以上诸问题,直接导致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在衔接问题上的严重失调,反映在幼儿教育生活中即是教学质量的严重低下。教学中的“保姆式”和“小学化”的两极分化的教育倾向十分明显。都从根本上违背了幼儿教育宗旨也影响了幼儿身心健康和良性发展,并错过了发展幼儿综合素质的大好时机。有的农村幼儿园主要办园方式是由镇(乡)、村小学举办,但大部分是个体甚至家庭式举办。作为乡村小学举办的幼儿园,从法律意义上讲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但实质上是小学的附属机构,小学领导对幼教业务往往是不闻不问或无暇过问。从小学抽调到幼儿园的一些教师由于缺乏相应的幼儿教育理论和方法,直接导致幼儿园教育的幼小衔接失调问题。

我国幼儿数学教学论文 篇6

关键词: 幼儿安全教育 意外事故 自我保护能力

幼儿的安全工作是幼儿园工作中的首要工作,是其他一切工作的基础。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弱、安全防范意识薄弱,因缺乏相应的自我保护能力和安全知识而发生误食、磕破、跌伤的事件时有发生。所以,只有积极地教育和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和安全防范意识,才能使幼儿尽可能地避免伤害。《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幼儿园必须把保证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进行安全、营养和保健教育,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和安全防范意识势在必行。幼儿安全教育,不仅关系到每个幼儿的安全和健康,还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幸福平安。所以,要加强对幼儿日常生活中的安全教育,加强对幼儿活动环境中的安全教育,加强教师对幼儿安全的认识与指导。我们在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的时候,要树立以幼儿安全为第一的思想,掌握一定的安全知识,在日常生活中随时指导幼儿建立安全意识。

一、教学中幼儿发生意外事故的原因

(一)幼儿因素。

1.幼儿活泼好动,常常听有些家长这样说:“孩子睁开眼就不停地动,不停地问。他们总是不停地做各种动作,不停地改变各种活动方式。”一般情况下,对幼儿来讲,活动不会引起他们的疲劳,反而是单调而枯燥的活动易引起孩子们的厌倦,所以不停地动,满屋地跑,什么都想摸一摸,希望可以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好东西。幼儿喜欢跑跑跳跳、走来走去,参加各种力所能及的活动。现在的家长和幼儿教师也明白这点,多数情况是放任孩子做自己想做的,指导、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搬小凳子、擦桌子、拆卸玩具等,这又涉及前面我们提到的安全隐患的问题。在下一问题的论述中会提到家长和幼儿老师应该如何避免和引导危害幼儿安全的行为发生。幼儿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身体的各器官系统还未发育成熟,在接触外界时,常常发生跌倒损伤等意外事故,防不胜防。

2.缺乏危险意识。幼儿智能发育虽突出,但对危险的识别能力尚不足,常常因好奇心而尝试不该做的事,意外事故便相伴而生,如摸插座而触电、玩火而烧伤、玩水而淹溺等。

3.幼儿具有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的性格特点,对外界充满好奇心,这易使幼儿即使处于危险当中也全然不顾,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如爬高处不慎摔倒、嬉闹不慎跌倒等。

(二)幼儿园管理因素。

1.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幼儿园没有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缺乏保障幼儿安全的措施,使得意外事故频频发生而得不到控制和解决。

2.领导者管理不善。领导注重教学而忽视了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对于安全管理执行力不足,常存在侥幸心理,对于安全作不能落实到位。对于安全检查监督不到位,不能及时发现安全隐患。

3.教师安全教学不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安全意识,不重视安全教育,不能及时发现并更正幼儿的危险行为,未能做到防患于未然。

(三)环境因素。

部分幼儿园对于设施设备的配置未给予严格的执行,幼儿活动安全没有保障。危险的活动环境常常引起事故的发生,如活动场地狭小,水、电等安全设施不完善等都是发生意外事故的隐患。

二、应对教学中幼儿发生意外事故的对策

幼儿自我保护的能力关系到幼儿的健康成长和生命安全,提高幼儿的判断能力,树立幼儿的安全意识,对于减少学前教育幼儿意外事故的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一)树立幼儿的安全意识,开展安全教育,加强自我保护。

教师应把幼儿作为主体,将安全教育落实到幼儿园内活动中,以幼儿感兴趣的教学方式和内容因材施教,并与幼儿一同参与,让幼儿真正体会到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1.在游戏中学习可以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学习完《斑马线》后,为了提高幼儿的交通规则意识,笔者和孩子们一起在活动室布置十字路口、斑马线、红绿灯、人行道等,让幼儿分别扮演司机、行人、警察等角色,模仿马路上的情景,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掌握交通规则。

2.幼儿在园时,教师可以在一日生活中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如幼儿洗手时,要提醒幼儿尽量不要把水洒到地上,以免滑倒;排队的时候不要推也不要挤,小心摔跤;吃饭的时候不要说话,免得呛到等。幼儿每次有进步时,老师要及时地进行肯定和表扬,增强幼儿的自豪感,强化他们保持活动室环境卫生,寻找安全隐患并进行记录,同时讨论怎样才能够避免这些危险等,最后将这些内容布置在班级的环境中,使幼儿时时感受到安全教育,掌握安全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3.组织幼儿通过看图片、讲故事等方式熟记各个急救号码,如遇到生病受伤拨打120,受到意外伤害拨打110等。

(二)幼儿园应建立健全安全制度。

幼儿园要重视幼儿安全教育,不断完善有关安全保卫、饮食安全、药品安全及活动安全等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做到有章可循;建立安全检查制度,对于院内的设备设施要有专人检查及维修,要随时注意玩具、用具、房屋、场地及运动器械的使用安全,避免碰伤、摔伤、烫伤等事故的发生。

(三)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

1.了解并掌握幼儿的基本状况。教师要了解并掌握幼儿的生理、心理等状态及性格特点,针对个体进行教学,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根据个体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安全教育。

2.树立安全意识,认真备课。教师必须有安全意识,对幼儿负责。在备课过程中,要预见潜在的安全隐患,并做好防护措施,尤其对于活动课,更要考虑周详、反复思量、排除隐患,做到控制教学进程。

3.妥善处理幼儿的意外事故。在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意外事故,教师应掌握一些常见意外事故的救治方法,如割伤、摔伤、烧伤,进行简单的处理后送往医院处理。同时,要安抚幼儿,消除其恐惧的心理。事后应分析事故的原因,避免事故再次发生,并对幼儿进行正确的诱导,帮助其消除内心阴影并重获信心。

(四)家园配合,共同提高幼儿自我保护能力。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幼儿生活在家里,同样会遇到许多困难甚至危险,如果仅仅靠幼儿园进行的安全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可以通过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对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意义,提高家长的安全意识,指导家长的教育行为。通过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提高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通过持之以恒地引导,孩子们逐步认识了许多安全标记,知道紧急情况下可以拨打的救援电话,懂得了不跟陌生人走,外出要征得大人同意,过马路要遵守交通规则等。但是,孩子的年龄特点决定其自觉性和自制能力比较差,而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一两次教育就能奏效的,所以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是一项非常长久且艰巨的任务,老师必须加强自身学习,丰富经验,细心、耐心的引导、支持幼儿,为孩子提供安全的活动环境,增强孩子的安全意识,促进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结语

安全教育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和生命安全尤为重要,学前教育教育的工作者应担起这个重任,明确安全教育的职责,重视幼儿安全教育的工作,细心及耐心地开展每一项活动,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撑起有效的防护伞。

参考文献:

[1]黄文云2010年第03期学前教育研究(总第183期)No.03,2010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湖南省郴州市实验幼儿园,郴州423000).

[2]申桂红.幼儿自我保护教育的实践探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5

[3]赵凌华.增强幼儿自我安全防护教育的实践思考教育发展研究,2006(12).

[4]陶芹.培管结合,筑牢幼儿安全的藩篱——幼儿园安全教育的实践探索[J].小学教学研究,2009(10):140-141.

[5]俞丽萍.防患于未然——幼儿园安全教育之我见[J].科技创新导报,2008(30):226.

[6]汤艳君.浅析班级开展安全教育的有效策略[J].时代教育,2013(10):294-295.

[7]唐翊宣.如何在家庭中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J].教育导刊(幼儿教),2009(07):60-61.

我国幼儿教育管理探析 篇7

一、幼儿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对幼儿教育事业重视不够

没有专项办园经费, 投入不足, 幼儿园多以生养园, 办园标准低, 办园资金缺乏, 教学玩具和图书等数量不足, 场地人均面积不足, 园舍简陋, 教师培训经费缺乏。

2.办园行为不规范

民办幼儿园还处于家庭式幼儿园的状态, 从事着保姆式的管理、圈羊式的教学, 基本教学玩具设施及辅助教材缺乏, 为生源迎合家长的小学化教学比较严重, 教学不规范, 管理不科学, 存在安全隐患。

3.幼儿师资水平亟待提高

大多数公办和企业幼儿园教师编制得不到保证, 待遇依靠收费, 岗位没有吸引力, 导致原有幼儿教师流失严重, 新进教师素质普遍较低。幼儿教师素质参差不齐, 民办教师素质偏低, 公办幼儿教师缺编严重, 大量聘用的非公办幼儿教师待遇低, 师资队伍不稳定。

二、幼儿教育事业的建议和管理措施

1.高度重视幼儿教育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基础性公益事业, 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 全面落实幼儿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的基础性地位, 科学规划幼儿教育的发展, 自觉纠正忽视幼儿教育、盲目把幼儿园推入市场等错误做法。完善政府领导统筹, 教育部门主管, 有关部门协调配合, 社区内各类幼儿园和家长共同参与的幼儿教育管理机制。加快人事制度改革, 健全幼儿教师合理流动机制, 稳定幼教师资队伍。建立和完善教育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参加的幼儿教育联席会议制度, 及时通报、协调、解决幼儿教育事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促进幼儿教育事业稳定健康发展。

2.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

要从城市教育附加费中安排资金, 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扶持力度, 保证公办学前教育经费逐步增长。将学前教育经费纳入教育事业财政预算, 学前教育经费占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比例逐步达到5%以上, 对依法审批的民办幼儿园, 可实行以奖代补, 鼓励其发展。积极吸引和鼓励社会资金兴办幼儿园, 积极推动幼教事业社会化。

3.加强幼儿师资队伍建设

选拔有业务特长, 愿意长期从事幼教的年轻教师, 通过幼教专业转岗培训, 补充到幼儿园教师岗位。有针对性地开展技能大比武、优质课评选、特色课展示、环境创设等活动, 引领教师走上专业发展之路, 提升学前教育水平, 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助推学前教育健康快速发展。

建立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制度, 每个幼儿教师每年应获得继续教育学分不少于 48 个, 列入年度考核、职称评定等考核内容。鼓励幼儿园教师学历提升, 力争到 2012 年, 全区幼儿园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 95%以上。要将幼儿教师纳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划, 加强园长的培训和教师的培养, 提升幼儿教师整体素质。

4.规范社会力量办园管理

完善托幼园所的登记注册审批制度, 规范办园程序;推行幼儿园分类定级管理, 使幼儿园收费与其等级挂钩;继续深化幼儿园年度工作考核制度, 使幼儿园工作在逐年规范的基础上有新的发展。以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和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为契机, 办好乡镇中心幼儿园和村幼儿园, 利用闲置校舍举办幼儿园、学前班, 保证村民对学前教育的需求。继续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办园, 完善幼儿园登记注册审批制和评估制度, 推行幼儿园分级分类评价认定。开展学前教育普及乡镇活动, 提高幼儿园的教育质量。

5.建立规范的评价体系

建立社区、家长共同参与的幼儿园管理机制, 强化对幼儿园的管理和指导。利用幼儿园的资源优势, 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宣传服务, 提高家庭幼儿教育的水平。发挥示范性幼儿园在贯彻幼儿教育法规、开展教育科学研究、社区早期教育等方面的辐射作用。

幼儿教育影响深远, 关系千家万户, 做好这项工作对于保持社会稳定, 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我们要稳妥地推进幼儿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为新一代公民素质的全面提高而努力。

参考文献

[1]陈雪.四大举措力促幼儿教育发展——我国幼儿教育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J].才智, 2008 (4) .

我国幼儿数学教学论文 篇8

1 芬兰幼儿教育的特点

为促进幼儿教育发展, 确保幼儿教育的公平与效率, 芬兰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 芬兰之所以拥有如此先进的幼儿教育, 主要在于其政府的高度重视, 以及社会各界对幼儿教育的关注等。

1.1 完善的幼儿福利政策

芬兰拥有优良的幼儿福利政策:儿童福利、育婴福利、产假、幼儿保教福利、其他形式的福利等。[1]儿童福利是针对未成年的儿童, 不论家庭条件如何, 每个幼儿都可以得到相应的补助。育婴福利包括很多内容, 比如妇女的产假、男方的护理假和产后“父母假”。在私立幼儿教育机构接受保教的幼儿, 其家庭可以得到一定的私人照顾补贴。3岁以下的幼儿全职父母可因照顾幼儿的原因并且每周工作时间低于30小时的, 可以向当地政府申请居家照顾补贴。这一系列的补贴政策, 为幼儿入园前以及入园后得到良好的照顾提供了保证。

1.2 多样化的幼儿教育机构

在芬兰, 幼儿从出生到7岁开始接受义务教育之前, 有两个时期的儿童教育, 第一个时期是0~6岁的幼儿保教机构, 称为日托机构, 有公立和私立以及其他各类的机构。公立日托中心, 由当地政府开办, 通常称为“日间护理中心”[1]主要是在白天进行保育活动, 是学龄前儿童去的主要场所;家庭日托, 分为公立和私立、全日制家庭日托与部分时间家庭日托, 主要招收3岁以下的学前儿童。公立家庭托儿所是主要为3岁以下乡村地区的幼儿提供保育与教育的场所, 受政府监督的, 必须经过政府允许经营者才能开办的。除公立日托机构外, 芬兰目前还有以家庭日托所和群体日托所为主要形式的私立日托机构, 由当地政府提供资金补助, 为幼儿提供保育。此外还有游戏小组、学前班、流动幼儿园、特殊教育中心等多种样式的幼儿教育机构。第二个阶段是“学前学校”, 在步入义务教育之前接受学前教育的机构, 专门为6岁幼儿提供免费的教育。

1.3 专业化的幼儿教育队伍

芬兰幼儿教师可谓精英中的精英, 拥有教学的热情、终身学习的能力和极强的创新能力。根据芬兰教育法规定, 学前教育的教师都必须经过研究生阶段的教育, 并且取得教师资格证。芬兰对幼儿教师专业发展能力要求包含了教学、保育、教育协作、服务设计与评价等, 其目标是保证获得职业资格的幼儿教师在知识、技能、情感方面具备相应的条件。[2]芬兰幼儿教师不仅有对自己的角色、教育理念和职业道德规范有清醒的认识, 而且能够依据职业道德标准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 提高自身素养, 对幼儿的需求和面临的问题具有高度敏感性。

1.4 人性化的幼儿教育理念

1.4.1 全纳性幼儿教育

全纳性教育最重要的核心目标是实现教育公平。教育公平的关键是尊重和保护儿童, 芬兰国家为实现幼儿教育公平, 积极开展特殊支持服务项目, 将有特殊幼儿与普通幼儿在平等的环境中接受教育。对于“特殊儿童”的教育, 芬兰坚持“不让每一个孩子掉队”的理念[3], “不放弃每个孩子”是芬兰全纳教育遵循的重要理念和前提条件, 教师给予每个特殊儿童特殊的教育, 充分鼓励幼儿, 相信幼儿;学校为特殊儿同提供优质的教育环境, 充分尊重幼儿, 保护幼儿;社会为幼儿提供充足的资源, 充分理解幼儿, 关注幼儿。同时, 在芬兰, 不论幼儿的智力是否正常, 家境是否优越, 身处繁华都市或偏远山区, 每个幼儿都享有平等的教育机会、同样好的教育质量和教育资源。芬兰的教育资源投入与当地条件的好坏成反比, 哪里条件差, 哪里得到的教育投资最多, 这与大多数国家是相反的, 这对于实现教育机会均等、教育公平有根本性的改善。

1.4.2 尊重个体差异的幼儿教育

芬兰教育的目的是促进每个幼儿全面、均衡、个性的发展。芬兰地小物薄, 自然资源较为匮乏, 因此芬兰要实现社会发展必须靠培养人才。芬兰幼儿教育充分尊重每一位幼儿的个性特征和身心发展特点, 为幼儿提供适合自己的教育, 发挥幼儿自身优势, 充分挖掘其潜能, 促进其内在价值的实现。芬兰幼儿是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下享受学习的快乐, 芬兰幼儿教育遵循教的少学的多, 考试少学的好的原则, 芬兰幼儿教育不把重心放在“知识”“应试”上, 芬兰不强调与人竞争, 不给孩子压力, 让孩子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 芬兰努力培养有创新意识的人, 为幼儿提供适合自己的教育, 真正使幼儿的身心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1.5 充足的社会资源

芬兰社会各界重视幼儿教育, 积极配合幼儿园工作, 为幼儿园提供充足的社会资源。芬兰国家的图书馆密度是世界之最, 平均每250人就可以使用一座图书馆。芬兰图书馆还组织故事读书活动, 为幼儿阅读提供了一个优良的平台。芬兰国家也拥有相当数量的博物馆, 为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服务, 幼儿可以免费入场参观, 并且博物馆也常为幼儿举办各种学习、游戏活动, 让幼儿翱翔在知识的海洋中。芬兰家长也非常重视幼儿教育, 积极参与到幼儿活动中。他们共同组成了幼儿教育社会伙伴网络, 使得幼儿家长和其他社会机构都可以积极参与的幼儿教育之中, 将社会各界的资源尤其是家长资源与幼儿园教育资源相整合, 形成教育合力, 共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2 对我国幼儿教育改革的启示

芬兰完善的儿童福利政策, 多种形式的幼儿教育机构以及先进的幼儿教育理念值得我们借鉴, 同时我国要结合本国国情和实际发展情况,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1 完善政府幼儿教育职能

2.1.1 优化学前教育投入模式

芬兰政府对幼儿教育的投资是均衡的也是强有力的。相对来说, 我国对幼儿教育的财政投入总量较少分配失衡。据2010年教育部发布的《2010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4]显示, 到2010年学前教育毛入园率提高较大, 达到56.6%, 比2009年提高5.7个百分点。然而, 西方发达国家学前教育毛入园率普遍为79%, 在这一指标上我国仍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尽管我国学前教育发展呈现快速发展趋势, 毛入园率指标偏低说明我国学前教育总量投入依然偏低, 资源供给短缺。在2011年以前, 学前教育财政经费占总教育财政经费的比例一直处于1.3%以下。但OECD国家这一比例的平均值是8.09%, 大大超过我国的投入水平。这充分表明我国教育领域内部, 对学前教育的投入较低。同时, 我国不同地区学前教育之间的财政投入也不均衡, 据2009年《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5]数据显示, 2009年经济发达地区比如上海生均预算内学前教育经费投入为10246元, 地域偏远的广西省仅为599元, 差距甚大。

根据芬兰教育投资的成功范例同时结合我国实际国情, 首先我国在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资力度的同时, 应采取以“不平等对待不平等”的投资方式, 越偏远地区就投入越多, 对我国中西部地区比如河南、广西等地投入多一些;也要“以平等对待平等的”投资方式, 对公办园、私立园等一视同仁, 保障学前教育机构的办学质量。其次, 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 在中央政府投入不充裕的情况下, 地方政府、社会各界以及家庭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2.1.2 完善幼儿福利政策

目前, 我国的福利政策主要是针对被遗弃儿童和没有亲属照顾的儿童提供福利, 在2006年之前, 中国没有专门针对儿童的生活保障政策。直到2010年, 国务院召开全国加强孤儿保障工作电视电话会议, 我国对孤儿的福利保障体系才初步建立起来。[6]

我国要采取补偿性投资, 增加社会对学前教育的福利政策, 重新树立儿童福利观念, 促进儿童福利体系的转型, 实现从保障儿童生存到全面实现儿童权利, 从完善残疾儿童、孤儿的福利入手逐步建立正常儿童的福利体系, 从保障贫困家庭儿童的福利过渡到任何经济条件家庭儿童都享受同样福利。完善我国的幼儿福利体系对于解决幼儿教育改革中遇到的困难会有根本性的改善。

2.2 鼓励多种形式办学

芬兰国家除了免费幼儿园之外, 还有各种公立、私立托幼机构以及部分幼儿在家接受照顾等多种形式保教系统能够满足芬兰幼儿的需求。目前, 我国学前教育机构比较单一, 主要是以针对0~3岁幼儿的早教机构和3~6岁幼儿的公立园和民办园为主, 在类型和数量上都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一些地方出现的“入园难”“入园贵”的情况更反映了人们对幼儿园数量与质量上的不足。因此, 鼓励多种形式的学前教育机构的发展是改革当前学前教育问题的重要举措。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 (2010-2020年) 》 (以下简称纲要) 中提到了发展公办幼儿园、扶持民办幼儿园[7], 发展公立幼儿园可以参照芬兰的公立家庭托儿所或群体家庭托儿所的形式, 这种形式的学前教育机构能够满足不便统一设立幼儿园的地方人们的需要并且形式简易便于实现, 但在开设的标准以及师资标准和培训等方面还需要做严格的规定。根据我国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 可以开设流动的机构, 比如“大篷车”游戏园, 可以合理利用有限资源满足偏远贫困地区幼儿的需求。

2.3 多方面提高师资水平

相对于芬兰幼儿教师的高地位、高学历和高薪资。我国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认可程度、工资待遇等比较低, 幼儿教师培训、绩效考核、升迁奖惩等与幼儿教育质量相关的制度并不完善。这不仅影响了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幼儿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地位低、待遇差、压力大等各种问题, 导致了幼儿教师流动性大、教育水平普遍偏低、性别不平衡等, 严重影响了幼教师资力量的发展。提高幼儿教师的社会认可度、增加幼儿教师工资待遇、鼓励男幼师进入幼教领域第一线是解决当前我国幼儿教师现状的重要任务。

根据我国具体国情, 我国应该增加幼儿教师工资和编制, 采用各种优惠政策鼓励男幼师走上教学第一线, 为幼儿教师提供不同方式和不间断的职前、职后培训以提高幼儿教师的整体水平。仅仅依靠国家单方面力量在资金和政策上的倾斜与优惠, 整个社会也应该重视学前教育, 在观念上重新树立幼教的价值, 培养学习型幼儿教师。[8]

2.4 实现全纳性幼儿教育中国化

全纳教育是芬兰幼儿教育的重要特点之一。立足于我国基本国情, 我国近十年内出现了跟班就读模式和融合教育理念都是对全纳性幼儿教育理念的体现, 跟班就读是80年代末推行的实验工作, 推行十多年, 形成了《关于开展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的试行办法》[9], 取得了一些成就, 比如有了全纳教育的试验学校、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师培训策略等。但是, 我国与其他国家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存在明显差异。因此, 我国要重视理论研究和实践, 加大全纳教育理念的宣传力度, 使社会、学校和家庭对全纳教育有正确的认识。

2.5 充分利用家长资源

芬兰建立了家长网络体系以增进家长与幼儿园之间的联系。我国幼儿家长具有不同的职业、经历、爱好、特长, 充分利用这一教育资源, 可以丰富幼儿园的教育活动, 加强家园联系。建立家长教育资源信息库, 把家长的职业、学历等存入信息库, 可以充分利用家长资源, 让家长入园与幼儿共享他们的经历, 让幼儿了解他们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性质, 也可以利用家长资源让幼儿参观一些产品的加工厂, 如织布厂等。教师鼓励家长积极配合幼儿园工作, 也要注重对家长进行教育知识和家庭生活知识的宣传和指导, 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11]同时, 也要组织家长相互交流, 指导家长相互帮助, 让家长参与教育决策和监督, 使家长与教师形成教育合力。

摘要:芬兰幼儿教育是全球幼儿教育发展最完备的国家之一, 当前我国幼儿教育正处于改革时期, 借鉴国外先进的理念是我国幼儿教育走上成功的必经之路。芬兰幼儿教育有其独有的特点:完善的幼儿福利政策、多样化的幼儿教育机构、专业化的幼儿教师队伍、人性化的幼儿教育理念、充足的社会资源。基于我国国情, 芬兰幼儿教育对我国幼儿教育改革的启示:完善政府幼儿教育职能、鼓励多种形式办学、多方面提高师资水平、坚持实现全纳幼儿教育、充分利用家长资源。

关键词:芬兰幼儿教育,教育改革,启示

参考文献

[1]张莎莎.芬兰幼儿保教体系及启示[J].高等函授学报, 2011, (5) :52.

[2]刘学伟.芬兰幼儿教师资格专业能力要求的启示[J].继续教育研究, 2013, (9) :159-160.

[3]刘歌.芬兰, 不放弃一个孩子[J].现代青年 (细节版) , 2014, (7) :67-68.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0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R].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10.

[5]教育部财政司.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0.

[6]尚晓援.中国儿童福利政策报告[R].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壹基金公益研究院, 2011.

[7]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问题[Z].北京:国务院, 2012.

[8]杨彦.新《纲要》背景下幼儿教师教育的变革与发展[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 2004.

[9]王俊.英国全纳教育研究—对我国随班就读教改试验的启示[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02.

对我国幼儿挫折教育对探析 篇9

关键词:幼儿挫折教育,必要性,问题,路径

幼儿挫折教育, 就是指在合理的教导方式下, 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年龄特点, 以及教育的需要, 创设困难情境, 提出某种难题, 启发孩子动手动脑来解决问题, 使他们养成乐于尝试, 勇于克服困难, 敢于经受挫折的习惯, 从而减弱幼儿对他人的依赖性, 增强其幼儿的应挫能力, 促使幼儿时刻具备良好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难。①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不可能是万事如意的, 我们总要经历各种困难, 经受各种磨难。每个幼儿的生活都是非常单纯的, 也很少会遭受波折, 因此, 从小就对他们进行适当的挫折教育, 让孩子从小就经历一些波折, 得到一定的锻炼, 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品行, 势必有利于孩子一生的成长。

一、我国实施幼儿挫折教育的必要性

( 一) 当今社会的需要

随着社会日益快速发展的今天, 我们不再强调物质生活质量, 而是更加重视精神生活质量, 更加强调知识的重要性。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中, 孩子的使命只有学习, 学习成绩就体现着他们的生活目标, 优秀的孩子都是在过度的保护下成长的。他们没有机会体验挫折, 同时也害怕承受挫折。所以, 教师有义务让孩子经历挫折, 并从中教育孩子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2000 年7 月, 某市一位学生因考试成绩不好, 便从高楼层跳下结束了生命; 曾经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中的讲到这么一个案例: 一名年幼小姑娘因被别人误指出偷东西而喝农药自杀; 某男生因母亲管教严厉而弑母; 北京市某重点中学一位15 岁女生因为议论老师而受到批评, 自杀未遂, 导致终身残废; 经不起风吹雨打的树苗何以成材, 经不起艰苦磨难的人何以为栋梁。陶行知先生曾说过, 善于追求真理的人会时刻以乐观的心态面对挫折, 因为挫折能够让有志向的人更加勇敢, 更加聪慧。人生的道路充满了各种挑战, 绝不可能事事如意②。因此, 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是极其必要的, 也是这个时代最紧迫的任务。

( 二) 幼儿园教育的需要

从目前幼儿园的教育现状来看, 教师对幼儿应挫能力的培养还没有引起高度重视, 这就是导致普遍幼儿害怕面对困难的关键因素。萌萌从来就不吃西红柿, 在家时也没有人强迫她必须吃。当她上了幼儿园, 每次吃饭时有西红柿她都不吃, 因此被老师批评说小朋友不应该浪费食物, 每次都被老师强迫吃完西红柿。之后回到家, 只要看到西红柿, 她就哭着说: “我不要吃, 我不要吃西红柿, 妈妈你不要骂我”。经历过这件事后, 她很怕被别人批评, 做什么事都变得很胆怯。通过这个事例, 更足以说明在幼儿期进行挫折教育是极其必要的。但这要求我们老师或家长应该采取合理的方式, 要让这种教育给幼儿带来积极的影响, 而并非是消极的, 要通过挫折教育更好地促使幼儿身心和谐地发展。

在幼儿的常规活动中遇到难题是在所难免的, 关键是看幼儿会采取怎样的态度解决问题。我们不难得出这时幼儿常常会选择退缩, 选择逃避。而我们教育者应该做的就是给予鼓励。让幼儿在挫折中成长, 培养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精神。我们教师应该做的就是及时对陷入挫折情境中的幼儿进行疏导, 帮助幼儿分析遭受挫折的主观原因及客观原因, 找出失败的症结所在。

( 三) 家庭教育的需要

当今社会对人的教育要求越来越高, 我们的教育不能仅仅传授有限的知识技能, 同时也要培养能力, 注重幼儿的独立性、自主性、创新性的培养。尤其是在当下独生子女家庭较多的情况下, 孩子就是家里的一块宝, 一部分家长过分的溺爱、放纵孩子, 一味的只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 以及不加思索地满足孩子的合理与不合理的要求, 生怕孩子受苦。似乎父母已经忘记未来的生活是要孩子自己面对的, 他们不可能陪伴孩子一生。所以, 无论前面的路有多艰难, 我们都应该放手, 让孩子积极面对生活。“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没有谁是可以随随便便成功”似乎是一种生活的写照和缩影; “纸上得来终觉浅, 要知此事须躬行。”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解决问题, 才会获得更加强烈的成就感。所以从小对孩子进行恰当的挫折教育, 既可以锻炼其身心, 也可以提高其适应社会的能力, 同时还可以体会到在自己的辛勤付出下而来之不易的成功。

( 四) 幼儿自身发展的需要

从幼儿自身的成长来看, 在幼儿的成长历程中, 孩子成长的每一步都会伴随着挫折。在这个时候, 让孩子尝试自己做一些适合自己独立完成的事情, 并体会到做完的成就感, 对于其进行挫折教育是很有利的。今天的孩子需要挫折教育。例如, 当孩子摔跤时, 我们不要立刻去把他拉起来, 而是应该鼓励他自己爬起来。要让他知道摔跤并不可怕, 他是有能力从哪摔下去就从那爬起来的。又或者让幼儿自己洗手帕、穿衣服、收拾玩具等等。

促使幼儿正确认识并积极面对挫折是其教育的关键。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划分, 幼儿的思维处于前运算阶段, 这个阶段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 只有伴随着反复的体验才能使幼儿认识到挫折与我们是如影随形的,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 总会有大大小小的困难和挫折相伴左右, 而我们也只有在经历这些困难和挫折之后才会真正长大。由此看来, 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是符合其自身发展的需要。

二、问题寻源: 我国幼儿挫折教育存在的问题

( 一) 生活中挫折教育严重缺失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快速增长, 以及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 大多数人都过上了小康生活。再者, 在当今更加重视知识与人才的环境下, 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 优秀的孩子总是在优越的条件下成长, 在备受宠爱的情况下幼儿受挫折的机会也就大大减少, 导致很多孩子在面临挫折时总想着依靠别人来解决问题, 缺乏独立的生活自理能力, 且极容易产生心理落差。所以在今天挫折教育是很少提及, 对幼儿进行有计划的、有目的挫折教育就更是极少。

( 二) 教师重视程度不够

在很多教师看来, 挫折教育只应是针对有心理问题的幼儿, 或是发现其应挫能力差的幼儿。他们往往忽略了挫折教育应是针对整个幼儿团体, 并渗透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实施团体性的挫折教育就是要求以日常生活或者幼儿园集体教学为平台。也就是说挫折教育应该渗透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小兰从小就和奶奶住在一起, 奶奶对她来说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一次语言课上, 由于她没有认真听讲, 因此在让她重述故事时就遇到了困难, 一直哭闹着: “我要奶奶, 我要奶奶。”在平时生活中也是, 无论是遇到什么问题, 或者受到批评, 她都要哭喊着叫奶奶。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日常生活或教育活动中, 注重每一个细节, 每一个场景, 抓住每一个机会让幼儿去体验挫折的经验。并且要关注到每一位幼儿, 引导他们共同体验挫折, 共同去战胜困难和挫折。

( 三) 家庭教育中缺乏适度原则

常常给予孩子赞赏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方法和理念。但如果家长不分情形地表扬、赞赏幼儿。长此以往, 反而会适得其反, 会让幼儿过于自信, 过于骄傲, 虚荣心也会慢慢滋生, 心理素质也会逐渐变差, 抗挫折能力也会大大下降。然而, 很多家长也认为过度的赞赏以及过分的鼓励孩子, 会导致孩子太过自信与骄傲。因此, 他们可能会采取另一种极端的方式, 认为要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 那就应该人为地给幼儿设置困难情境, 对其展开批评教育。因此导致忽视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 常常对幼儿进行无止境的批评, 致使幼儿缺乏自信。这与一部分人主张的棍棒教育可以说是异曲同工, 那我们不妨看看棍棒教育真的利于幼儿的发展吗? 棍棒教育是存在很大风险的, 这就要求教育者在采取棍棒教育时一定要适度、慎用! 对孩子不加节制的批评只会给幼儿的内心造成更大的创伤, 加剧幼儿的挫败感、自卑感, 进而失去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勇气。生活中的一切事物都是处于矛盾中的, 在具备一定条件时它就会朝着对立面转化。所以, 我们要采取正确的方法, 注意适度原则, 使一切事物朝着有利于人类发展的方向转化。

( 四) 过度保护下幼儿应挫能力低

目前, 在幼儿园中的许多孩子的脾气是很固执于执拗的, 他们常常都对各种情况都表现出反抗行为, 大多以自我为中心, 很难考虑到别人的感受, 只要是他们想做的事, 不管是否能做, 他们都会毫不顾忌地去做。宁宁是某幼儿园中的中班孩子, 从小她本是一个很胆小、缺乏自信的孩子。教师一直表扬她、鼓励她, 即使有时她做了错事, 只要是她自己尝试去做的就没有人去批评她, 慢慢地她开始变得胆大, 也逐渐找回了自信。但由于教师忽视了应有的挫折教育, 宁宁走向另一个极端, 任何一点批评都受不了。而且也太过于自信, 很多事情本是她做不到的, 她却不听别人的劝告而坚信自己能办到, 而最后的结果却与想要达到的目标恰恰相反。

而且现今我国大多数幼儿都为独生子女, 他们身上大都存在任性、依赖性强、自私、不合群、胆小等问题。在成人的溺爱和过度保护下致使孩子的适应能力、经受挫折和苦难的能力相对较弱。只能听得赞扬, 受不了批评。如果继续这样下去, 使孩子缺乏锻炼的机会, 将不利于孩子独立性的形成以及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三、路径探寻: 实施有效挫折教育的路径

幼儿在受到波折的时候, 通常会有低沉的心情, 体现出畏缩、后退、回避等言行, 所以, 从教者应当在平常生活中有目的地布置些简单的, 动一动就可以完成的作业, 让小孩子去做。每个幼儿的心理承受能力是存在差异的, 心理健康的孩子能够承受挫折, 并且能用极好的心态面对挫折; 而那些在经历挫折时表现出冷漠、孤独和自卑的孩子, 是正处于一种心理不健康的状态。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引导孩子正确对待挫折, 采取正确的措施解决问题。

( 一) 发出呼吁, 增强人们挫折教育意识

在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 不具备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是难以在社会上立足的。所以呼吁人们重视挫折教育, 加强人们挫折教育意识, 尤其是对孩子从小就进行挫折教育, 提高他们的应挫能力, 对幼儿的成长是极其重要的。我们可以通过报纸、媒体等途径呼吁人们重视抗挫折能力的培养, 增强人们的挫折意识, 引导人们正确认识与对待挫折。同时, 教育部门也可以拟定相关文件, 督促各级学校对学生进行合理的挫折教育。

( 二) 把握适度, 巧用“最近发展区”

家庭是我们人生的第一所学校, 对于模仿能力超强的幼儿来说, 父母的言谈举止必定影响着孩子的行为态度。幼儿入学前都是与家人生活在一起, 家庭对幼儿的影响是极其深刻的, 每个孩子都从自己的家庭环境中习得不同于他人的行为习惯, 并获得对各种事物的态度。这就要求父母要以身做则, 为孩子树立榜样。其实最重要的就是让孩子身体力行、亲身体验。家长首先要做的就是支持孩子, 放手孩子。幼儿的抗挫折能力是有一个“最近发展区”的, 家长在创设挫折情境时, 若处于最近发展区内, 幼儿的抗挫折能力就会得到发展; 相反, 若家长创设的挫折情境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外, 那么幼儿是需要家长的保护和帮助的。因此, 家长一定要把握好挫折情境的度, 尽量使对孩子的教育处于最近发展区内, 促使孩子全面更好地发展。同时, 教师也要发挥积极作用, 认真做好对幼儿的挫折教育。幼儿园是幼儿每天主要生活、学习的地方, 在幼儿园进行系统的挫折教育是再好不过的了。教师通过榜样熏陶、小组活动、情景剧等主题活动是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的主要途径, 有利于加强幼儿对挫折教育的正确认识及学习。但同时教师也要注意, 主题活动的内容要适度。应该充分考虑幼儿身心承受能力, 要在保证幼儿安全的情况下进行挫折教育。

( 三) 加强家园合作, 形成教育合力

根据幼儿园的现状来看, 每个教师要同时面对几十个幼儿, 若要求教师对每一个幼儿都进行全面的了解, 并在此基础上做到针对不同的幼儿进行不同的教育, 这谈何容易。所以, 针对挫折教育这个问题, 幼儿园只能做到片面性的挫折教育。但个别性的辅导教育也是不容忽视的, 这就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 由家长来对幼儿进行个别辅导这是相对较容易的。毕竟孩子从小就与父母生活在一起, 孩子的情况父母是最为熟悉的, 在因材施教方面父母就比教师具有天然优势, 可以很好地弥补幼儿园教育中的不足之处。因此, 这就要求教师要时常与家长交流、沟通, 及时告知家长幼儿在园情况, 并将挫折教育的理念及内容向家长普及, 进而赢得家长的理解和大力支持。通过幼儿园和家庭的极力配合, 密切合作, 做到整体教育与个别教育同步进行, 幼儿的抗挫折能力必定会得到提高, 进而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正确的思路去接受未来生活的挑战。

( 四) 贴近幼儿生活, 符合其身心发展特点

陈鹤琴先生曾提过, 如果幼儿生活和学习中长期受到责骂、批评或者体罚, 那么幼儿就很可能为了躲避这一切不利于自己的情况而学会说谎, 这是不利于幼儿身心正常发展的③。因此, 在幼儿遭受挫折时我们必须给予适当的鼓励, 使他们积极地面对生活中的所有困难。但如果孩子在面对困难时只是一味地选择逃避, 那无论是作为教师还是家长, 都不能因为心疼孩子而把他们过分保护起来。相反, 我们应该对孩子的行为做出正确评价, 并对其给出适当的批评。只有对其进行恰当的挫折教育, 才有利于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这也就要求我们教师以及家长应该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年龄特点, 并结合幼儿的日常生活, 在保证其安全的情况下进行教育, 最终达到幼儿挫折教育的目的。

遭受挫折并不是一件坏事, 最重要的是我们采取什么样的态度面对挫折。态度决定成败, 因而在幼儿阶段, 这个孩子成长的至关重要时期, 应该让孩子学会用正确的心态面对所有事物。这就要求作为教育者的我们要慎重对待此阶段幼儿所接受的教育, 以及更加关注这些教育对幼儿所产生的影响。尤其是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 这种教育可能利大于弊, 也可能弊大于利, 这就需要我们把握好适度原则, 引导孩子正确面对挫折、敢于面对挫折。

参考文献

[1]张旭东, 车文博.挫折应对与大学生心理健康[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5.

[2]李晶.幼儿挫折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科教导刊, 2013 (12) :226-227.

[3]刘丽菊, 姚向君.家庭教育中幼儿挫折教育新探 (之一) [J].辽宁师专学报, 2002 (6) :62-63.

[4]吕开鹤.幼儿挫折教育的途径与方法[J].科学之友, 2010 (1) :150-151.

[5]纪晓丹.幼儿挫折教育的误区与改进策略[J].幼教园地, 2014 (5) :210-211.

[6]李桻.教育理论综合知识[M].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 2013.

[7]王娟.浅谈幼儿挫折教育的重要性及对策[J].幼教园地, 2013 (1) :71-72.

[8]刘波.幼儿挫折教育浅析[J].教育实践与研究, 2015 (10) :35-36.

探究我国幼儿教育的现状 篇10

关键词:幼儿教育,入园率,经费,幼儿园改制,法规

幼儿教育阶段作为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对于个人的全程发展、整个教育系统的良性运作以及国家社会的发展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不容乐观的是当前幼儿教育的现状令人堪忧。下面将从几个方面来阐述幼儿教育的现状:

一、幼儿的入园率

在中国的城市,5-6岁儿童的入园率已经连续多年保持在95%左右,与小学阶段的义务教育入学率相差无几,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区发展不平衡等一系列的原因,导致我国广大边远落后地区和农村地区幼儿园条件非常差,适龄幼儿的入园率较低,幼儿的入园率不容乐观。一般情况下多数幼儿只在小学前一年才可以勉强上一年的学前班,但是对于生活在边远落后而适龄幼儿又少的地区的幼儿来说即使这么差的幼儿教育他们也享受不到,因为有的农村一个乡镇连一所像样的幼儿园都没有。

二、幼儿教育阶段的经费来源

2000、2001、2002、2003、2004、2005年《中国教育年鉴》中全国教育事业费支出情况均分为:普通小学、普通初中、普通高中、职业中学、普通高等学校,而幼儿教育的经费比例只字未提。当前我国幼儿教育经费一般由地方各级政府分级、自行解决。一般情况下,公立幼儿园由地方各级政府以及幼儿园所隶属的企事业单位给与经费,但是近年来即使是这些公立的、由地方各级政府以及幼儿园所隶属的企事业单位给与经费的许多幼儿园也不得不面临幼儿园体制改革而失去经费来源的困境与危机;私立幼儿园当然是由主办者自己出资了。

三、幼儿园改制带来的问题

1997年,(原)国际教委在《全国幼儿教育事业“九五”发展目标实施意见》中指出:“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应积极稳妥地进行幼儿园办园体制改革,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的责任,探索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办园模式和内部管理机制。”在国家宏观政策的指导下,各地根据当地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特点而展开轰轰烈烈的幼儿园体制改革。不可否认,幼儿园体制改革有其积极的一面,比如说增强了幼儿园的办园自主权、调动了办园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等。但是幼儿园体制改革也随之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首先,幼儿园体制改革之后很多幼儿园失去了经费保障,因此当前很多幼儿园出现经费紧缺的情况,于是有些幼儿园的生存与发展困难重重,园长不得不想尽一切办法筹钱,有的幼儿园为了生存于是就开办兴趣班、特长班之类,为了多吸引幼儿前来入园而盲目满足家长的不合理要求,有的幼儿园从幼儿的伙食上克扣从而节省幼儿园的开支,一些幼儿园在改制之后为了减少开销而不同程度地压低幼儿教师的工资,但是幼儿教师的工作负担却有增无减,这种情况下极易形成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甚至幼儿教师大逃离。这些问题基本上都与幼儿园改制后经费短缺有一定的关联。同时,一批高收费幼儿园不断涌现。之前就有南京一所所谓的“贵族幼儿园”一年的学费就是十万元,其实不止南京有类似的幼儿园,全国各地几乎都有类似的幼儿园。这岂是寻常百姓家的孩子能上得起的幼儿园。当然也许一些有钱的爸爸认为物有所值,然而没钱的爸爸只能望而却步了,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入园难的问题。不管这些主办方是出于什么目的,但是我觉得“高价是否一定优质”值得商榷。并且在有钱子弟上所谓的“贵族幼儿园”的同时有很多幼儿因当地条件不具备或者家庭经济困难而根本没有可能踏入幼儿园。我认为幼儿教育作为最最基础的教育其应该具有一定的公益性、普及性且要大众化。

四、幼儿教育的相关法规

目前关于幼儿教育的法规有:1995年3月18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0年颁布的《幼儿管理条例》;1996年6月1日开始实施的《幼儿园工作规程》;1991年李鹏总理在世界儿童问题首脑会议上代表中国政府签署了《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公约》和《执行90年代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计划》,保证我国政府将采取有效措施维护儿童应有的权利,促进全社会对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的关心与重视;1992年颁布了《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1997年颁布了《全国幼儿教育事业“九五”发展目标实施意见》,提出“九五”期间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具体目标、措施保障等;2001年9月正式实施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3年1月27日颁布《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以前关于幼儿教育的法规都较笼统,没有具体细化的操作办法和具体的管理条例,因此在幼儿教育领域所出现的问题的解决没有什么有力的依据可依。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确定了“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方针,要求到2020年实现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的目标,并要求明确政府发展学前教育的职责,并且在投入机制一节中进一步明确了非义务教育实行以政府投入为主、受教育者合理分担培养成本的投入机制,在组织实施重大项目一节中,专门设置了农村学前教育推进工程。2010年《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是为了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精神而提出的具体的十条意见。这两个法规指出了学前教育必须坚持公益性和普惠性,在投入上要以政府投入为主,同时对农村学前教育给予了足够的关注和重视,要求地方政府切实解决“入园难”的问题。这为幼儿教育良性发展提供了一定的保障,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幼儿教育的普及化、幼儿教育的公平化。

参考文献

[1]萧雪慧.《教育:必要的乌托邦——萧雪慧教育随笔》.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年5月.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1年9月.

[3]牟秀玲.“谁为她们说话——兼论学前教育的地位”.学前教育研究,2005年第3期.

[4]《中国教育年鉴》.2000.2001.2002.2003.2004.2005.

我国幼儿教育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篇11

【关键词】 幼儿教育; 问题; 对策;

中国分类号:G61

一、 前言

近年来,在国家、社会的大力支持下,我国幼儿教育事业虽然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但是也面临着不少问题与挑战。为了更有效地发挥幼儿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奠基作用,必须要认清当前我国幼儿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其在宏观上进行调控,使之更好的适应新时期的任务与要求,方能进一步推动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当前我国幼儿教育发展的现状

(一)形成了以教育部门办园为骨干,社会力量办园为主体的格局

近年来,我国幼儿教育的结构发生了变化,形成了社会力量办园逐步上升成为主体,国家、集体、个人一起办园的局面。[2]因此,中国传统的以“公办”为主或“民办公助”两条腿走路的学前教育体制产生了很大变化。社会力量办园正逐步上升成为主体,形成了国家、集体、个人一起办园的局面,幼儿教育事业的“社会化”局面逐渐形成。

(二)教育观发生了深刻的转变对外交流的日益加强

《幼儿园工作规程》颁布实施以来,幼儿教育界对传统教育观念进行了改革,形成了幼儿园、家庭和社会 “金三角”式的幼儿教育观念。[3]新的幼儿教育观念符合现代教育要求,能够进一步挖掘幼儿园、家庭和社会资源,同步调、同方向地对幼儿进行教育,积极地促进了幼儿的全面发展,幼儿教育取得了巨大成效。

(三)幼儿教育的合作与交流有了“国际化”的趋势

随着我国幼教与国际的交流与合作的增强,拓展视野,能够站在国际教育改革视野来分析我国幼儿教育的不足。[4]目前,把儿童的主体性放在首位的学前教育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注重幼儿园课程开发,发展的课程多元化和自主性,树立了全面的课程观。幼儿教育课程以培养“完整儿童”为主要价值取向,逐步形成了丰富多彩、特色各异的多元化教学模式。

(四)基本建构了家庭、幼儿园之间的合作与互动

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使幼儿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家长和幼儿园都认识到了家园合作、家园互动的重要意义。让家长走进幼儿园,让家长积极参与幼儿园的管理及教学活动成了每个幼儿园的迫切需要。幼儿教育已经形成了“家长积极参与幼儿教育活动,幼儿园主动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的合作与互动的双边教育形式。[5]这种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合力,为提高幼儿教育质量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三、当前我国幼儿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办园缺少特色化

面对社会的期待和办学竞争,特色幼儿园遍地开花。实际上,大部分特色幼儿园或是增设了一点新的课程内容、或是增添了一些新的活动项目、或者是聘请了一位外籍教师、或者是挂靠了某科研机构等,如此特色略显不足。

(二)管理理念机械化

在现行幼儿园的管理中,倾向于标准化、系统化,仍以奖惩性评价为主。教师只有被管理权,而没有相应的监督权、反馈权和参与权,这种自上而下的评价制度,给教师带来了一定的心理压力,束缚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课程设置潮流化

在幼儿教育合作与交流的“国际化”过程中,许多幼教工作者的吸收不当,造成了现在的幼儿教育追潮流现象比较严重。重视国外先进的幼教经验,采用“拿来主义”、“照搬主义”,而忽视了文化差异的存在,舍弃了本土文化。

(四)家园合作形式化

目前,家庭和幼儿园之间虽然有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但存在合作内容脱节、合作不够深入,教师单向影响家长、交流仅只限于交流信息、缴纳学费等问题,致使家园合作流于形式,实质性的教育效果不大。

四、我国幼儿教育问题成因分析

(一)“追求经济效益”是造成办园缺少特色化的主要原因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作为非义务教育的幼儿教育,处于变革之中。由国家包、国家养的幼儿园逐渐被推向市场,原有的办园体制、办园模式的许多理论已失去指导意义。幼儿园为了创收经济效益,迎合市场、迎合家长,走上了所谓“特色”的纯功利之路。这与我们国家的办园目标是完全相悖的,长期以往势必将影响幼儿的培养和发展。

(二)“单向服从的管理关系和管理制度”是造成管理理念机械化的重要原因

许多幼儿园在上下级关系方面仍旧习惯于单向的服从方式,习惯于行政权威管理,习惯于以指导者、评价者的身份参与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即“上级布置——下级照办”。这种管理模式经常使得幼儿教学工作处于消极等待的状态。不但扼杀了教师工作的热情、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也阻碍了幼儿园的全面发展。

(三)“社会、家长、教师”因素是造成课程设置潮流化的直接原因

造成课程追赶潮流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时期性的社会舆论、社会教育价值观与及科学的教育理念之间出现严重不一致;第二,家长的教育观念与教育规律严重不一致;第三,教师的教育观、课程观与科学发展观严重不一致;以上因素从主客观都对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结构及平衡具有重要的影响。

(四)“幼儿园与家长教育理念差异”是家园合作形式化的根本原因

在家园合作过程中,幼儿园往往要求家长配合幼儿园工作的情况较多,而与家长共同研究孩子教育问题的情况却很少。由于素质和文化背景的不同,许多家长不愿意让幼儿园方面知道家庭问题或暴露教养方法的缺陷。

五、我国幼儿教育发展的对策

(一)了解“特色”实质,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二)更新管理观念,形成信任、合作的组织氛围

(三)树立正确的课程价值观,探索符合幼儿发展的教育课程

(四)开拓多渠道的家园教育网络,真正实现家园同步

参考文献:

[1] 张雪梅. 幼儿双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研究[J]. 中华文化论坛. 2009(S1)

[2] 乔彩霞. 探讨我国幼儿教育管理[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 2011(01)

我国幼儿教育管理体制研究 篇12

(一)幼儿教育的内涵

幼儿教育是指儿童从出生到6岁的教育。小学生入学的法定年龄是6岁,0-6岁为学龄前儿童,托儿所接收的学生为0-3岁,幼儿园孩子的年龄一般是3-6岁,主要是保护和教育的3-6岁的孩子。

(二)幼儿教育的意义

幼儿教育是儿童生活中最重要的教育之一。许多教育工作者认为,孩子成长的关键期是0-6岁的儿童,这一时期为一个人的生活奠定了基础,在后期成长中,孩子的性格和习惯都是受这个阶段影响的。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一些性格孤僻、情绪不稳、极端行为的孩子,他们出现这些问题与其在婴儿期有关。因此,我们不得不说,幼儿教育是关系到整个国家的教育质量,关系到社会的稳定的教育。在《促进人力资本的政策》(芝加哥大学教授詹姆斯·赫克曼)文章中指出,在儿童早期投资的投资回报率远高于儿童早期之后的投资回报率。一项早期教育调查显示:当人40岁时,儿童早期教育的回报在儿童时期率是1到4.7,社会回报率为1:12.9;而社会回报有88%的是因为犯罪率减少,教育支出减少是4%,增加7%的收入税,1%削减了社会福利开支。

二、幼儿教育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专门的管理机构,中央和地方的权力和责任不明确

在我国的政府机构改革前,1998年幼儿教育部有四人,24个省、市教育行政部门分别成立了一个单独的幼儿教育系(科、外省、市也有专职、专业的幼儿教育管理人员,由中央到地面形成上下五个管理网的畅通。体制改革后,我国幼儿教育网络管理分散,专门的幼儿教育管理机制和管理人员严重缺乏。教育部负责幼儿教育管理部门编制仅2人,仅有一人是专业人员;该省(自治区、直辖市),保留幼儿教育管理体制的是北京和天津,所有其他省市都撤消了该机构。在目前这样的幼儿教育体制下,实在是无法满足当前幼儿教育的需求。

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对幼儿教育的管理,缺乏一个清晰、高效的管理体系,中央政府没有具体的安排,地方政府不能有效承担责任。

(二)缺乏立法保障

目前,我国的教育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法律层面比较高,但关于幼儿教育立法,没有专门的国家立法。所以在幼儿园,学生被打的事件频繁发生,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问题,我们没有适用的法律和法规,因此立法势在必行。

(三)缺乏资金保障

虽然幼儿教育资金投入比例逐年增长,总体上还是存在不足的事实。到目前为止,我国幼儿教育经费总额的比例还没有超过1.5%,我国幼儿教育经费在教育经费总量结构中的最低水平。我们国家对义务教育在法律上有规定,因此对中小学的教育重视,忽视幼儿教育,减少幼儿教育经费的规模或根本不进行投资。因此,教育机构数量不足,幼儿教师要照顾孩子,没有耐心照顾孩子;幼儿教师的工资很低、高层次的人才不愿意参加教育事业,幼儿教师的学历层次低,质量参差不齐。

三、改革幼儿教育管理体制,解决幼儿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明确中央和地方管理机构的职责

我国全世界的成功经验和幼儿教育的发展表明,当国家教育部门对幼儿教育或上级政府的直接管理和领导,使其更容易为幼儿教育呈现出积极的发展趋势。明确幼儿教育相关部门的职能,有利于保护儿童的基本权益,获得高质量的教育和相关服务。修订科学合理的收费标准,是教育行政部门的责任,严格制定教师资格标准和专业发展的标准和有效的监督制度是中央和地方的共同责任,对于创办幼儿园,相关的教育行政机构进行严格审批,保证其合乎法定标准。国家加快引入相关措施制定严格、科学、合理的系统,监督各类幼儿园和严格执行年度检测系统等等。增加中央和省级政府的领导作用和领导责任,积极支持农村和欠发达地区幼儿教育,促进幼儿教育均衡发展。协调相关部门承担相应的管理责任。国家加快出台相关措施,制定严格、科学、合理的制度,对相关部门的渎职造成的损失,严格监督和管理。

(二)加快幼儿教育立法,完善法规体系

近几年,两会上,人大代表的提案,多次提到的幼儿教育的发展。一些地方人大代表为幼儿教育立法做了大量的工作。北京、江苏出台了幼儿教育条例,上海已经在整理幼儿教育立法工作,目前有利的社会环境对于幼儿教育立法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各级政府必须携手共进,通过立法完善幼儿教育,通过法律来保护幼儿教育的发展,明确政府责任的幼儿教育责任。

(三)加大资金投入,稳定幼师队伍

国家加大幼儿教育经费投入,加强地方政府责任引导个体参与,使幼儿教育经费发展。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发放凭证,既保证了孩子的入学,也不会有资金分流。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明确幼儿教师的身份和地位,通过立法保障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吸引优秀的幼儿教师人才到幼儿教育队伍中来,将是对孩子有个幸福童年的最大保证。

摘要:中国有句古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说明幼儿的教育非常重要。因此我们要从管理体制方面探讨幼儿教育管理体制,希望加快我国幼儿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

关键词:幼儿教育,管理体制,研究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教育部墓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3]黄人颂.《幼儿教育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4]虞永平.《当代世界幼儿教育》.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4.

[5]甘鹏.《县域幼儿教育管理机制研究——以广西县为例》.广西大学,2011.

上一篇:问题是下一篇:数学教学中的等待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