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数学教育

2024-06-13

民族数学教育(精选12篇)

民族数学教育 篇1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 为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根据教育部发布的《200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截至2009年, 我国高职院校有1215所, 招生约300万人, 已稳占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又因少数民族地区工业化发展正在起步, 急需高职教育培养的高层次技术应用型人才。所以少数民族地区高职教育质量的提高尤为重要, 而高职数学作为高职教育的重要基础课, 其教育质量的提高更是具有奠基性作用。但因对数学课程在高职教育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认识不够到位, 因而影响了数学课程在高职人才培养中作用的发挥。从高等职业教育的功能入手, 依据高职教育的特点, 对高职数学课程的价值做出科学定位, 并探讨指向思维的数学教育。

一、正确认识和把握少数民族地区高职教育的功能

教育具有社会发展的功能和人的发展的功能, 职业教育作为教育的一部分, 同样具有满足社会需求, 关注经济发展, 又要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然而,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用功利主义价值观来理解职业教育的目的, 对职业教育目的的认识更多地局限于为经济发展服务的社会功能, 而没有把职业教育促进人的发展置于应有的地位。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观念日益落伍, 在强调发展性的现代社会中, 必须赋予职业教育目的以新的内涵, 把单纯技术目的的职教转变为注重人的发展的职教, 它“使人作为人而不是作为生产手段得到充分的发展”[1]。关于学生的发展要具有整体性的观点, 也即使学生具有“发展性”的动态的职业资格, 使个体能对技术进步做出反应和进行反思, 又要关注其个性的科学、充分的发展。

二、高职教育中数学课程的价值

数学课程具有社会价值、教育价值、人文价值。研究高职教育中的数学课程价值必须在遵循数学价值的普适性的基础上, 体现高职数学课程的特色及价值。

根据现代职业教育理论, 高职教育课程内容的定向是指向职业能力的培养。对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来说, 建立以学生从业所必需的知识、技能与态度为基础的职业资格制度是必要的, 但职业教育作为教育的一种类型, 尤其在动态发展的社会中必须要充分发挥教育对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 使其能够适应不断发展的新的职业资格的要求。因此对于学生的发展来说, 高职数学课程的价值除了提供专业工具、拓宽文化基础以外, 最重要的应该是数学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理性的思维模式。因为理性、科学的思维习惯会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起到发展性的作用, 同时数学学科本身具有“思维的体操”之美誉, 所以高职教育中数学课程的功能应指向理性、科学思维的培养。

三、基于指向思维的数学教育

指向思维的数学教育培养学生主动积极地寻找事物的共同特征和规律的意识, 能够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或工作中积极地进行概括反思, 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 并不断提出新计划、新建议, 形成良好的思维策略。

弗赖登塔尔指出, 数学是人的一种活动, 如同游泳一样, 要在游泳中学会游泳, 我们也必须在做数学中学习数学。数学家向来都不是按照他创造数学的思维过程去叙述他的工作成果, 而是恰恰相反, 把思维过程颠倒过来, 把结果作为出发点, 去把其他的东西推导出来。这种颠倒掩盖了创造的思维过程。因此探索知识的发生过程, 研究数学家如何得到启示, 达到伟大发现的, 他们走过哪些路径, 采用哪些思维方式, 突破的关键在哪里将是在高职数学教育中进行思维教育的关键。

关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现行的数学教材一般都是经过了反复推敲, 语言十分精练简洁。为了保持知识的系统性, 把教学内容按定义、定理、证明、推论、例题的顺序编排, 虽然有利于学生接受知识, 但缺乏自然的思维方式。这些系统化的知识无法让学生了解到知识大都是经过问题、猜想、论证、检验、完善, 一步一步成熟起来的, 也影响学生正确理解数学思维方式的形成。而利用数学史可有利于缓解这个矛盾。通过讲解一些有关的数学历史, 为学生提供概念、定理的实际背景, 以及定理、公式的发现过程, 让学生的思维能够经历一个从模糊到清晰、从具体到抽象、从直觉到逻辑的过程, 在由直观、粗糙向严格、精确的追求过程中, 使他们体验定理内容的根本思想, 掌握定理证明过程的来龙去脉。学生在对概念形成过程的分析中以及对公式、定理的发现过程的总结讨论中, 能领悟寻找真理和发现真理的方法和手段, 从而他们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思维是依赖人脑客观存在的, 也就是说思维无法由他人代替。学生的思维是难以模拟和复制的, 必须靠学生本人的“顿悟”, 因此指向思维的数学教育过程需要启迪。要增加学生学习中的自主发现的成分, 使学生主动探索, 积极思维, 并要求其对自己的思路不断进行反思总结, 提高学生对知识的领悟能力。

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不仅重视其演绎思维的发展, 更应关注其归纳思维的发展。归纳思维是由个别或特殊的具体知识出发推出一般结论, 得到普遍原理的方法。是由特殊上升到一般, 由感性认识到理性的重要思维方法。在课堂教学中, 可以让学生从现实生活出发, 以学生的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 设置一个问题情境或直接经验的困难、迷惑作为思维的刺激物, 要求学生有条不紊地展开解决问题方法的探究, 帮助学生获得对问题情境的顿悟, 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概括出内在的数学特征和规律, 形成概念、原理。这种学生在具体问题情境中经历构建数学模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得出结论的全过程中其归纳思维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和锻炼。同时应用性是高职教育的核心, 因此也不能忽视将一般性数学知识应用到个别问题之中, 使学生能够解释应用, 拓宽反思, 提升学生的演绎思维能力。

以上, 我们阐述了体现高职特色的数学教育的指向, 但并不是全部, 还要从多方面加以考察, 可以说, 高职数学教育的研究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动态生成的过程, 永无止境。

摘要:从高等职业教育的功能入手, 依据高职教育的特点, 对高职数学课程的价值做出科学定位, 并探讨指向思维的数学教育。

关键词:数学教育,学生发展,高职教育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6:68.

[2]姜大源.职业教育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

[3]马树超.工学结合:职业教育与用人单位对接的关键举措[J].职教论坛, 2007, (1) .

[4]袁振国.教育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5]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2.

[6]卢家楣.情感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1.

民族数学教育 篇2

关于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数学教育的思考

——以贵州少数民族地区为例

摘要:数学是一门精神奥妙的学科,数学教育是中小学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在经济文化发展相对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师资力量、教学设备以及教学环境等因素,数学教育一直处于停止不前的状态。分析相对落后地区的数学教育现状,比较当代先进的数学教育方法和理念,提出一些笔者的建议和办法,望改善该地区的教育现状,促进中小学数学教育的发展,奠定人生的成长基础。

关键词:少数民族;现状;数学教育;对策

前言

少数民族基础教育的问题与民族聚集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宗教、风俗习惯等紧密相连。各因素间形成各种矛盾,其中有主次矛盾之分。要解决少数民族教育的问题,既要全盘考虑,又要抓住主要矛盾。只有做到整体协调发展,才能有力地推动少数民族基础教育的发展。本文以贵州省部分少数民族地区的一些例子,阐述关于少数民族地区数学教育的一些现状和分析,以小见大,提出促进民族地区中小学数学基础教育的一些浅见,希望对不同少数民族地区的中小学数学教育的发展提出一些参考意见。

一、少数民族地区数学教育现状分析和面临的问题

(一)从贵州民族地区情况看数学教育现状

贵州省是一个多民族省份,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全省总人口3755万人,有48个民族成份。民族自治地区面积占全省面积的55.4%,少数民族人口1333.9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37.85%。其中人口超过10万的有汉族、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彝族、仡佬族、水族、回族、白族等10个民族。建国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20多年,贵州省恢复和建立了各类民族学校,民族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到2000年底,全省有民族小学233所,民族中学133所。50多年来,少数民族青壮年中的文盲、半文盲率,已由建国初期的90%下降到现在的10%左右。全省于2000年基本普及初等义务教育,有32个县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占县数的36.8%。其中民族地区县份为10个,占“普九”-1-

县的31.25%。但是,贵州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数学教育发展面临诸多的问题。

(二)少数民族地区数学教育面临的问题

第一、教育投入不足,制约了教育事业快速发展。

我国当前农村教育系统的财力是很不充足的,农村学校办公经费和国家投资于每个学生的教育经费数量极少。且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具有明显的不平衡性,所提供的教育资源也有很大的差异性。尤其是像湘西这样的贫困地区,教育经费紧缺,发展农村教育的难度极大。随着基础教育的迅猛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与教育经费短缺的矛盾日显突出,教育投入不能满足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学校办学条件普遍跟不上教育事业发展的要求。一些新建成的寄宿制学校,内部设施设备严重不足,大多是“空壳学校”。学校负债运行,教育负债严重,债主采取锁门、到法院起诉等手段追债,严重扰乱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现阶段农村教育的基础设施条件差。至今仍有很多的教学场所需要进行改造,教学仪器、实验设备需要更新、图书资料急需增补等。教师的居住条件和工作环境不尽如人意。另一方面,农村地区各级教育之间的结构与当前农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极不适应。目前,农村教育仍是以升学为主要目标的普通教育,专业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不受重视,发展缓慢。进入社会后的中学毕业生不能适应农村快速发展的经济建设环境,“更无力推动农村生产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在第三产业迅猛发展的形势下,教育的结构更显得不合理。

第二、师资力量薄弱,制约了素质教育质量。

一是教师学历合格率有待提高。若按教育部《21世纪教育纲要》的新要求,教师学历合格率急需提高。二是学科结构不合理。小学教师多,高、初中教师少;文科教师多,理科教师少;大众学科多,音、体、美、信息技术课教师少;英语、物理、化学、数学教师紧缺。按要求,小学三年级以上学校要开设英语课,因无英语教师,有的县仅有县城小学开设英语课。三是小学教师严重老化。在编制的限制下,近几年教师队伍进人较少,为了补充初、高中教师,将部分中青年小学教师拔高到初中使用,严重影响小学的新课程改革和现代教育技术发展。四是好教师难留住,所需专业课教师难引进。由于教育投入严重不足,学校办公经费短缺,教师的政策福利无法保障,教师的奖励机制无法建立,造成教师福利待遇严重偏低,加之办公条件差,致使部分优秀教师改行、考研、外调。加之区域差别,所需人才难以引进,即使是本土出去的大学生都不愿回本地工作。

第三、家庭教育缺失,“留守儿童”亟需关爱。

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背景下,许多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迁移到城镇,将子女留给父母或亲戚抚养,这引发了留守农民工子女的教育质量下滑问题。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首先,由于人们外出就业引起家庭结构变动,改变了传统的子女抚养方式,孩子生活在单亲家庭或生活在祖父母辈的隔代家庭中,虽然饮食起居有保障,但这种“不完全”的家庭环境容易导致孩子的自律性不高、学习观不端正。其次,祖父母一般都对孙子女比较溺爱,孩子的不良行为难以及时纠正,再加上祖父母没有多少文化知识,无法辅导孙子女的学习,孩子的学习缺少有效的监督和管理,从而导致孩子对学习缺乏热情、学习成绩差、有厌学倾向和辍学行为。由于家庭教育的脱节和不协调,“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现状不容乐观,他们不能得到父母及时的关爱,亲情缺失,成功得不到鼓励,进步得不到表扬,忧郁得不到开导,彷徨得不到指点,孤寂得不到抚慰,悲愤得不到关爱。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自觉性差,学习成绩不理想,容易产生厌学、逃学、辍学。目前,“留守学生”辍学已成为辍学学生的主流。

三、关于改善少数民族地区数学教育的建议措施

(一)提高数学教师对新大纲和教材的认识能力

数学教师应明确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的要求,教学大纲是根据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生产经济的需要,而且为学生所能理解和接受的基础知识制定的,是国家对小学数学教学的统一要求。在大纲的基本要求下产生了教材,而教材又是大纲要求的具体体现。随着文化科学的发展对大纲的要求不断提高,因而教材也不断的发展变化。例如:以前小学教材“算术”更名为现今的“数学”,使教材从原来单纯的算术概念及其运算扩展到代数概念及其运算,在教材的变化中体现了对教学目的的进一步提高。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特别是农村的数学教育有语言方面的障碍和历史上形成的文化教育落后的因素,若教师不能从教材的变化来理解大纲对教学目的的要求,则不可能深刻理解从知识到能力这一教学要求的变化。

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它是从知识的系统性、科学性出发而编写的。对教材中知识内容的理解以及发展变化是研究教材的主要方面之一。例如:小学六年级教材中关于代数初步知识能使学生摆脱算术思维方法中的某些局限性,有助于提高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数学打好基础,能加强中小学数学的衔接。若教师不能充分理解教材内容,就不可能突破这个教学难点,那就更谈不上学生能力的培养了,教学质量也就无法提高。对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及教材的全面理解和研究,是现今小学数学教师的当务之急。有些教师几年甚至几十年,只教一个年级,一本教材,使他们对高年级或低年级的知识不熟悉,怎么又能培养学生的能力,更谈不上提高教学质量了。

(二)创建和谐课堂,有利课堂数学教学效率

在当今教师队伍中,最流行的话题是现在的学生很调皮,很难管,无心好学,学习成绩差,课堂纪律很难控制等等。这些问题是受到社会不良文化和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以及绝大多数学生受到“读书无用论”的影响,使学生心理受到障碍。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数学教师.。在课堂上不仅是给学生传授数学知识,更重要是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动态。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引导学生向好的方面发展,这样才有利提高教学的效率。数学课 对绝大部分学生来说,都是不感兴趣。特别我们本地区学生,他们的数学基础很差,数学理念很淡薄,他们现在是一名中学生了,但是连小学数学最基本的知识大部分学生都是一概不知,例如,几何图形的公式,代数单位换算等一些基础知识。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如果只给学生传授数学知识,数学理论,大部分学生就觉得枯燥无味,必然在数学课堂上讲话、睡觉、搞小动作等一些不良的现象,影响课堂教学秩序,甚至有时教师和这部分学生在课堂上闹僵,是常见的事。因此,为了不影响教师上课,又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教学新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必须创建和谐的课堂,更有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

第一、转变学生和学生家长的数学观念。少数民族地区多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受经济文化的限制,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家长大多没有文化或文化水平不高,加之受当前“教育无用论”的影响和就业条件的限制,使得很多家长认为学习没有多大的用处,数学更是只要掌握简单的加减乘除,能算账就够了,从而也导致了很多的家长不重视学生的数学学习,而家长对数学学习的态度也导致了学生从小认为数学不重要没有必要去认真学习。因此,要想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转变学生家长和学生对数学这一学科的态度是前提。要让学生家长和学生意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使他们知道数学不仅是一门基础学科,而且是一种工具,更是一个人必备的素养,它会影响一个人的言行、思维方式等各个方面。只有学生家长和学生端正了对数学的看法,才能真正有效地实施数学教学。

第二、夯实学生的数学基础。由于受观念的影响,学生在小学没有太多的关注数学,没有认真地去学习数学,加之受学生家长文化低的限制,学生家长无法去辅导学生的学习,因此学生的数学基础非常差。因此,作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初中数学教师在做好学生的思想动员工作之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夯实学生的数学基础,把学生的学习基础抓实抓牢,并教会学生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才能为学生进一步接受新的数学知识创造条件。

第三、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数学产生兴趣时,他才会如饥似渴、废寝忘食地去努力学习。数学是一门思维性强逻辑严谨的学科,相对来说较为枯燥。如果没有学习兴趣的保障,学生就无法长期保持昂扬的斗志,无法在数学学习活

动中投入全部的精力。因此,在教学中首先必须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第四、注重应用,强调学生的发展,让学生体会数学的重要性。学生之所以不愿学习数学,除了数学的枯燥外,更多是受“学习数学无用”这一错误认识的影响。初中学生生活中处处充满着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挖掘出抽象的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课堂教学设计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用学生的语言和思维方式呈现教学内容,从数学应用的角度处理教学内容,这无疑是弥补数学理论知识教学中不足的有效措施,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第五、改变当前单一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学习数学。当前少数民族地区的数学教学多为课堂集中教学的模式,学生学习的场所基本局限于课堂。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们数学教师不能仅仅把眼光放在课堂教学中,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们要充分地利用每一次活动或外出游玩的机会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记得有一次我带初三的学生到复兴村马蹄组去游玩,当我们参观完“玉笔”后,我向学生提出了两个问题:

1、如何测量毛笔的高。

民族数学教育 篇3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初中数学;素质教育;探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3(c)-0000-00

1 明确少数民族地区初中学生文化背景的差异性

处在少数民族同一地区,但是归属于不同民族的初中学生,其数学成绩有一定的差别,但经过笔者教学实践发现,其数学能力方面的差异并不是十分明显,也就是说来自不同民族的学生在同一个数学教学文化背景下,在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方面的发展水平是基本相当的;而在在不同少数民族地区,同一个民族的初中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别。通过笔者对上面的两种情况的调研发现,少数民族学生的初中数学学习动机、对数学的基本态度以及学习的自信心等都和其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有着很大的关系,这也就说明文化因素成为初中数学学习心理差异方面的最主要原因。因此,在少数民族地区初中开展数学素质教育之时,一定要对学生的文化背景差异进行深入分析,之后再采取相关措施,才能取得好好的教学效果。[1]

2 少数民族地区初中学生开展数学素质教育的途径

1.注重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少数民族地区学生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要想让其在同一数学文化背景下展开学习,教师应该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摆在首要位置。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第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激发其学习兴趣的前提,学生只有喜欢数学教师,才会全身心投入到初中数学学习当中,真正喜欢数学。教师和学生之间关系的和谐,在上课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讲得到位,学生也会跟着教师的思路,感受数学之美,初中数学课堂才会有生气。[2]

第二,大力开展民主化教学。由于少数民族地区学生文化存在差异性,教师则更应该充分运用民主化来展开教学。鼓励少数民族学生积极动脑,并鼓励他们参与到数学学习讨论过程中,鼓励其发表不同的观点,真正挖掘其对问题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显示出其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这样学生的兴趣自然就被调动起来了。

第三,不断唤起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兴趣从本质上来看,是对事物爱好的心理反映。初中学生正处于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的时期,教师对其好奇心进行正确的对待,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激发其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讲解初中数学中有关有理数的时候,教师完全可以用国王与大臣之间的故事来导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加专注于听课,更有利于发挥对知识的把握。

2.侧重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逻辑思维过程

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在形成初中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掌握初中数学规律的基本方法,向会学方面发展,这实际上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向学生“学”的方向转移,使得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达到和谐统一。少数民族地区初中学生只有在掌握了基本的思维方法之后,才会对知识进行充分的理解与消化,进而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所以,数学教师在传授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将学生的手和脑同时调动起来,让学生真正去进行思考。例如在讲到列方程求解应用题时,教师可以使用列表、图像以及线段等形式,更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相关问题的理解,培养学生将抽象数学问题具体化的能力,在直观图形中去找到等量关系。此外,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充分结合数学教学,大力引导学生掌握获得相关知识的方法,比如尝试法、迁移类比法等,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多种有效方法,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认清在解决同一问题的时候,可以使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更容易让学生明白数学各个方面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形成好的数学学习体系,提升学习能力。[3]

3.大力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

在少数民族地区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还应该多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大力培養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学生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首先,数学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改革教学方法。在教学的过程中,数学教师要善于使用启发式教学方法,积极鼓励学生敢于要勇于跨越当前的知识范围,启发学生向更广阔空间发展的探究性思维。通过学生主动探究,让学生能够发现新问题、创造新的解题方法,将模仿与理性创造紧密结合在一起,使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主动探究能力以及发散思维意识等得到根本性的提升,开发学生数学创新潜能。其次,教师鼓励学生标新立异。素质教育不是趋同教育,而是积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寻求新的解题方式,学生只有不断去探究,去发现新的方法,才能取得好的数学学习效果。教师在不管是在课堂教学,还是在自习辅导的过程中,都要善于设置数学教学疑点,引起学生对某一问题的重视,鼓励学生进行怀疑,让学生能够去追根溯底。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势必会提出新的方式与方法,这是学生向更深层次探究的体现,更应该进一步坚定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从标新立异中获得新知。最后,鼓励学生多进行实际操作。教师要让学生的课余时间,变得丰富起来。鼓励学生多参加实践活动,进行相关的实际操作。在开展数学活动时,数学教师要根据不同民族的特点,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将文化素质培养作为基础,注重内容与形式上的多样性,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制作相关的数学测量工具,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少数民族地区的初中数学开展素质教育,应该在明确少数民族地区初中学生文化背景的差异性的基础上,注重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侧重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逻辑思维过程以及大力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等有效措施,提升少数民族地区初中数学素质教育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肖绍菊.少数民族数学教育研究概述[J].凯里学院学报,2010(3):17~20.

[2]丁鹰.初中数学素质教育实践探讨[J].读与写杂志,2011(7):100.

[3]单红杰.刍议初中数学素质教育[J].学周刊,2011(19):90.

民族文化视角下的数学教育研究 篇4

关键词:中华文化,民族性,数学教育

北京师范大学曹一鸣教授提出:“一堂有价值的数学课, 给予学生的影响应该是多元而立体的, 既有知识的丰厚、技能的纯熟, 更有方法的领悟、思想的启迪、精神的熏陶” 。[1]Celia Hoyles教授也指出:“任何对数学教育的研究都始于对数学本质及其学习数学的价值的认识。不同的社会、经济、文化体系对数学及其教育的价值存在着差异” 。[2]基于中国人在数学及其教育的价值在认知上深受中华文化的影响, 我们应立足于本土的文化基因, 在传授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恰当融入民族的元素。 严士健老先生给我们提出一个具有里程碑式的艰巨任务, 即如何让数学融入我国固有的文化传统, 从而改善我们的文化传统, 使我国的思想和文化传统真正地现代化 。[3]

一、数学文化与中国哲学的联系性

我们知道逻辑是数学的生命线, 逻辑上一旦产生矛盾, 都会导致数学的危机。因此, 很多数学工作者往往会陷入一个思想误区, 即认为数学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哲学的基本思想是相互对立的, 没有相通性, 以致国学的思想很难融入数学的教育教学体系。实际上, 数学的思想领域里处处有国学的影子, 比如莱布尼茨的二进制理论就是建立在《易经》的思想之上。

1.《易经》的思想与数学

例1 (概率的加法定理) : (1) 设A与B为任意事件, 则

P (A∪B) =P (A) +P (B) -P (AB) . (证明略)

(2) 推广:设A, B, C为任意事件, 则

P (A∪B∪C) =P (A) +P (B) +P (C) -P (AB) -P (AC) -P (BC) +P (ABC) .

证明:令D=B∪C, 则

P (A∪B∪C) =P (A∪D) =P (A) +P (D) -P (AD) =P (A) +P (B∪C) -P (AB∪AC) =P (A) +P (B) +P (C) -P (AB) -P (AC) -P (BC) +P (ABC) .

文化视角:以上证明的主要方法是把以三个事件的条件化为两个事件, 即令D=B∪C。这种证明的思想和方法看似很简单, 但证明的过程涉及两个深刻的中国式哲理问题。人生哲理:大事化小, 小事化了;《易经》的思想:一而二, 二而一。从D=B∪C表达式, 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一个事件也是两个事件, 两个事件也是一个事件。这也是数学简单美的体现。

例2 (数学之道:±, ×, ÷) : (1) 在“±, ×, ÷”中哪个运算符号像个伟大的母亲呢?与阴阳之道有什么相通之处? (2) 有理数和无理数的中国式定义:能经过自然数有限次四则运算得到的数, 则称为有理数;否则称为无理数。

文化视角:这几个运算符号对我们来说是习以为常的事, 平时不会引起我们花费心思对它们进行思考, 其实它们之间蕴含着不为人知的神秘而有趣的一面。我们人类最初认识的数是自然数, 而最初学会的运算法则是加法, 这点不存在任何争议。自然数通过加法运算后所得到的数也是自然数, 显然未能生出一个新的“小孩儿”, 但人类掌握减法运算后, 把自然数减去自然数便生出一个“小孩儿”——负数。有了新成员“负数”后, 数的家族称为整数。随后人类又掌握了乘法运算, 但是整数乘上整数它还是个整数。当人类又掌握了除法运算后, 数的家族又添了个新成员, 名为“分数”。因此, “-, ÷”是数的伟大母亲。现在相信大家都明白了为什么在日常生活当中把“-”和“+”分别代表阴性和阳性, 而在国学的范畴里阴性和阳性分别代表女性和男性了吧。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学而有乐趣。

按西方人的说法, 称无限循环小数和有限小数 (整数可认为是小数点后是0的小数) 为有理数, 而无限不循环小数称为无理数。“有理数”和“无理数”这样的名称不免让国人费解, 因为这样的定义有点偏离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顾名思义有理数就是有道理可讲的数, 而无理数就是没有道理可讲的数。当我们给学生讲授这两种数时, 若有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把无限循环小数和有限小数称为有道理可讲的数, 而把无限不循环小数称为没有道理可讲的数?相信绝大部分的数学教师未能给出满意的答案。要回答好这个问题, 首先要将其彻底中国化:数的种族的鼻祖为自然数, 而在这原始的“社会”生存之道为“±, ×, ÷”, 且所有成员的社会行动必须遵守其道, 才能繁殖合乎其法的“后代” (有理数) 。这样我们即可给出它们的新定义:能经过自然数有限次四则运算得到的数, 则称为有理数, 否则称为无理数。这样有理数就有道理可讲了, 而无理数不能通过数之道“±, ×, ÷”运算得到, 则为无道理的数。事实证明, 这样的新定义合乎中国人的思维方式, 易被学生接受。

例3 (牛顿-莱布尼茨公式) :f (x) 在[a, b]上连续, F (x) 为f (x) 的原函数, 则

文化视角:一般情况下, 教师在讲授以上的定理时, 都会选择先给学生们证明一遍, 然后再结合实例教学生如何应用该知识点解决问题。这样一路下来让学生们感觉到的是数学的单调乏味, 课堂上的“抬头率”直线下滑。其实这是非常美的两个定理, 但若没有国学素养的人, 是很难感受到这两个定理中所蕴含的美。

在例3中, 由定积分的定义, 知∫undefinedundefinedundefinedf (ξk) Δxk, 再由牛顿-莱布尼茨公式可知undefinedundefinedf (ξk) Δxk=F (b) -F (a) .显然, 当Δx→0时, n→+∞, 则等式左边的项数为无限多项, 而右边仅含有有限项 (两项) 。牛顿-莱布尼茨公式的美就在于把“无限的”转化为“有限的”。

“无限”和“有限”相互之间构成一对阴阳体 (矛盾体) , 若以国学的视角来审视以上两个例子所蕴含的美, 就是矛盾的对立统一, 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这就是经典的哲学思想与数学思想的相通性, 在讲课的过程揭示两者之间的关系,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思辨能力。

2.量变质变与数学

例4 (泰勒展开式) :设f (x) 在x0处存在各阶导数, 则

undefined

文化视角:由泰勒展开式, 可知

undefined, 而当x=1时, 有undefined

在初等数学的理论下, 认为有理数加上有理数所得的数为有理数。但从等式 (1) 中不难发现, 当有理数按一定的规律进行无限次叠加时, 首先从有理数开始慢慢地发生量变, 最后发生质变成为一个无理数e。

3.道家思想与数学

例5:设X为连续型的随机变量, 其密度函数为f (x) 。则P (a≤X≤b) =∫undefinedf (x) dx, 且随机变量X在任意单点c上取值的概率等于0, 即∀c∈[a, b], 有P (X=c) =0。

文化视角:我们知道区间[a, b]是由点构成的, 而连续型的随机变量X在任意单点c上取值的概率等于0, 但由无数这样的常数c构成的区间[a, b], 其概率却等于∫undefinedf (x) dx。显然, ∫baf (x) dx不一定等于零。这与几何上度量的概念一样, 定义一个点的长度等于零, 但由无数多个点构成的点集, 其长度也不一定等于零, 比如区间[a, b]的长度等于b-a。若从道家思想的角度来解释数学上的这种奇特现象, 就是“有”与“无”相生, 万物皆为“无中生有”。

二、数学文化与中华文化中典故的融合性

数学的价值, 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精神, 揭示数学背后隐藏的文化价值是数学教学过程中重要的职责。

例6 (极值) :设D为函数f (x) 的定义域, c∈D。

(1) 若存在一个包含c的区间I, 使得在区间I内的x皆满足f (x) ≤f (c) , 则f (x) 在x=c处具有相对极大值f (c) ;

(2) 若存在一个包含c的区间I, 使得在区间I内的x皆满足f (x) ≥f (c) , 则f (x) 在x=c处具有相对极小值f (c) 。

文化视角: (夜郎自大) :汉朝时期, 在西南方有个名叫夜郎的小国家 (今贵州省桐梓县夜郎镇) 。有一天, 夜郎国国王与其部下巡视国境的时候, 他指着前方问:“这里哪个国家最大呀?”部下们为了迎合国王的心意, 于是就说:“当然是夜郎国最大!”走着走着, 国王又抬起头来望着前方的高山问说:“天底下还有比这座山更高的山吗?”部下们回答说:“天底下没有比这座山更高的山了。”后来, 他们来到河边, 国王又问:“我认为这可是世界上最长的河川了。”部下们仍然异口同声回答说:“大王您说的一点都没错。”显然, 夜郎国国王犯了个极值概念上的错误, 把局部的最值视为整体上的最值。

例7:证明undefined为无理数。

证明:假设undefined是有理数, 则它一定可以用一个既约分表示, 即undefined。等式两边平方, 得undefined, 由此推出2n2=m2, 故m为偶数。因此可令m=2k, 则2n2=4k2, 即n2=2k2, 所以n也是偶数, 故undefined为非既约分数, 与原设相矛盾。所以undefined为无理数。

这是数学上最常见的而且非常重要的证明方法, 我们称之为反证法。反证法的本质是逆向思维, 生活中不乏使用这种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例子。

文化视角 (“二百五”的故事) :齐国国王手下有个爱将名为苏秦, 有一天苏秦遭到不测, 齐王为了责罚凶手而倾举国之力去追捕, 但一无所获。齐王后来利用反向的思维, 即把杀人偿命变为杀人有偿, 并在全国各地贴出公告:谁杀了苏秦重奖1 000两银。结果没过几日, 就有4个人自己送上门来, 并自报苏秦是他们杀的。1 000两银, 4个人分正好等于250。这就是“二百五”故事的由来。这个故事蕴含生活的智慧就是当有些问题从正面解决不了时, 不妨从问题的反面入手, 也许就容易解决了。同理, 若正面证明undefined为无理数是比较难的, 但从问题的反面来证, 则简单得多。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数学上称之为反证法, 它与“二百五”的故事中齐王擒凶手的做法本质是一样的, 在文化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数学教育发展表明, 单一的数学教育价值观阻碍了学生的身心发展, 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曹一鸣教授在研究数学教育价值观时指出, 21世纪的数学教育的终极目标应放在人的培养上, 强调从学生自身的体验和感悟出发, 激发学生喜爱数学、学好数学, 并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去探索自然和人类心灵两大世界, 充分实现数学教育的科学价值和文化价值。[4]

实践证明, 这样的授课方式对学生学习数学是非常有意义的:能全新树立起学生的数学人文观及构建多元而立体的数学教育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思想无处不在”, 并打破禁锢学生多年的数学观, 即认为数学就是数学的单一认知模式;创立了数学教育的中华文化视角, 在数学课堂上弘扬中华文化, 激发学生爱国情怀,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了课堂效果质的飞跃, 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内在文化之美, 并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曹一鸣.一堂有深度的数学课[J].人民教育, 2006 (11) :37.

[2]Celia Hoyles.Rethinking the Mathematics Corriculum[M].London:Falmer Press, 1999.

[3]张奠宙, 宋乃庆.数学教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安谷民族小学数学教研活动简报 篇5

携手共进共同提高

为了增进我学区各教师之间的交流,提高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素质,充分展示我校数学组教师教学个性与教学风格,为青年教师搭建教学实践与共同成长的平台,学校教导处及数学教研组特意安排于4月25日上午全体数学组老师聚集在安谷中心小学多媒体教室,举行小学数学学科“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马安小学及安谷民族中心小学共十二名教师参加了这一活动,此次“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授课的课题是人教版四年级下第五单元《三角形的特性

(一)》。活动开展方式是数学组全体教师先集体备课,再于4月24日上午抽签决定上课教师,学校全体教师参加听课,所有数学组教师参加评课。授课的颜文荣、王啟富两位教师精神饱满,朴实认真,他们都充分运用新课程理念,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他们的教学艺术和个性风采,在教学活动中都能紧紧围绕课程主题和重、难点。教学设计风格各具特色,课件制作精巧美观、实用有效;教学思路清晰,转换自然;课堂教学基本功扎实精湛,突出了重视双基,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探索;充分体现了促进学生全体、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教学新理念。课后,学校的数学老师进行交流讨论、学校校长对课堂进行集中点评和指导,并提出了希望和建议,参赛老师也及时地作出反思,本次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我学区全体数学教师对这两节课的总体交流探讨如下:

一、联系生活,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合理运用迁移

生活是数学的源泉,数学离不开生活。本节知识教材的编写意图是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情境来认识三角形。两位老师都能从直观到抽象展示知识的来源,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给学生探究时间,在操作中体验、感悟

理想的数学课堂是学生发展的课堂,是学生在价值引领下的自主探究的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也是以动态生成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王老师让学生在自己试画中感知三角形的特点,在画中探究三角形的特征,并引导学生的思维向深度延伸。在研究三角形的稳定性这一环节中,王老师充分运用实物演示,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中感受三角形的稳定性。

三、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体验

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不可忽视的生命载体。颜老师在引导学生研究三角形的高的这一环节中,充分创设学生动手操作、交流讨论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画出不同三角形(钝角、锐角、直角三角形)的高。从颜老师的严谨的教学态度、有序的教学层序以及教法多样的课堂中,我们看到了一位青年教师的成长。

我们共同讨论的一个问题是:

信息技术的作用是什么?应该是教学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即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我们的教学,而且要辅助得恰到好处。

颜老师的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重复了点,而王老师又运用不够导致板书困难了些。

此次小学数学“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开展,不仅为安谷学区的青年教师搭建了成长平台,也展示了授课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技能,更重要的是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参加活动的教师表示要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安谷民族小学正在为打造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而积极努力工作。

安谷民族小学数学教研组

民族数学教育 篇6

一、现代教育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1、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激发和培养兴趣在求知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在课堂教学中。科学、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依据教学内容对教学媒体进行优化组合,就会有效地调动学生的认知感官主动地参与学习。数学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使静态和教学内容变为动态的画面,加上鲜艳的色彩引起学生注意,用直观的图形及和谐的声音使枯燥而又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而又具体,使数学教学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从而使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下主动地获取知识,成为学习的主体。

2、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传统的教学由于媒体单一,只能教师讲,学生听,以教为主,导致学生厌学。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运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人机交互是多媒体计算机的显著特点。这种交互方式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因而形成学习动机。例如,题组训练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传统的方法是点几位学生或自愿到黑板上板演,完毕后教师再讲评强调。人机交互则会出现另一片天地,用Authorware制成题组训练课件,学生笔算后,选择正确答案。若答对了,窗口对即弹出激励性文字:“你答对了,真了不起!”若答错了,窗口马上显示“你答错了,请再试一次!”直至出现正确结果,如果三次尝试失败,则显示解题步骤。这样处理,学生学习兴趣浓,效率高。若在网络教室上课,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机会,老师也能从服务器上迅速查出答题的正误率,借此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小学数学复习课或习题课。特别适合人机交互的学习环境,从知识复习,精选例题讲解,到巩固练习作业,每一教学环节都可以设置成不同的层次,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性地投入相应层次,当然还有机会进入高一层次。这种交互性所提供多种的主动参与活动,-就为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从而使学生能真正体现出学习的主体作用。

3、有利于优化认知情境,创造学习氛围

数学教学过程,事实上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研究,探索的过程,继而对其进行延拓,创新的过程。于是,教师如何设计数学问题,选择数学问题成为数学教学活动的关键。而问题又产生于情境,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创设情景就是组织课堂教学的核心。现代现代教育技术如网络信息,多媒体教学软件等的应用为我们提供了强大的情景资源。

二、现代教育技术融于数学教学的反思

现代教育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不可低估,它在辅助学生认知的功能要胜过以往的任何技术手段。但它仅仅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辅助工具,要有选择地加以利用。有些老师喜欢应用大量的图片、动画而不考虑实际需要,图片、动画用得过多虽刺激了学生的感观,但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而让学生忽视了重点内容。有的老师仅仅用多媒体代替板书,而并未发挥其真正价值,还有一些老师干脆将实验搬到电脑中。用电脑模拟的实验来代替学生的动手实验,这只会适得其反,遏止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中探究问题的能力。

教学活动过程。是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交流过程,这个过程现代教育技术也是无法取代的。所以,客观合理的将现代教育技术用于课堂教学,积极探索现代教育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方法,才是现代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转变的观念。现代教育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应以素质教育为目标,从教学实际出发,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地发展,让学生能主动参与探索知识,品尝学习的成功和乐趣。

民族数学教育 篇7

一、调查概况

1. 调查对象与调查方法。

2012年11月~12月, 分别以玉溪民中、元江民中、元江二中、甘庄中学、东峨中学、新平一中、新平二中等七所学校的教师、学生 (彝族、傣族、哈尼族) 为对象进行抽样调查, 以问卷调查的形式, 发放问卷600份, 收回567份, 有效问卷563份。在此期间同时对学生家长进行访谈。

2. 调查内容。

以“‘全面发展教育论’、‘科学教育理念’”、“‘知识与迁移’、‘态度是怎样改变的’”理论为指导, 从少数民族地区的学习、受教育、家庭环境的角度, 设计了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调查问卷分为教师和学生卷, 对家长用访谈提纲进行调查, 其中。对家长的访谈调查内容如下图。

第一, 学生调查问卷设计。①学习方法和数学观。学生的数学学习与生活习惯、环境等因素有关系。②学校设备现状。了解学校的设备是否是影响数学教育教学的关键性因素。③学校对数学重视程度。学校对数学教育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老师对学生的教育心理状态, 间接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效率。④学校的教育水平和质量。这是衡量学校教育成功与否, 对社会贡献的标尺。⑤学校数学教育现状。这是反映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最基本的状况和数学教育循序渐进的基本走向。第二, 教师调查问卷设计。①数学教师教学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教师的态度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态度。②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老师应因材施教, 针对性的采用授课方式。全国已有许多学校用多媒体授课, 多媒体是否是影响数学教育提高的关键性因素?老师对学生了解程度及教学过程中的板书设计、语言表达是否影响教育教学质量?③教师知识发展观。老师是否时时“充电”, 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学, 对课程有研究并灵活运用?④学校对国家政策的态度。教育是强国之本, 学校对国家政策的态度影响着学校教育的发展。第三、家长访谈提纲设计。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 对家长的深入访谈, 从另一角度可以更深层次的剖析该地区数学教育发展因素, 寻找解决该地区少数民族数学教育教学的现状的改善方法。

二、调查资料分析

1. 以学生为调查对象的资料分析。

总人数563人, 其中少数民族459人, 汉族104人, 少数民族占81.6%, 汉族占18.4%;少数民族男生301人, 女生262人, 男生占53.5%, 女生占46.5%, 少数民族男女生比例基本相等。①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数学观。86.50%认为数学老师都注重教学生学习数学方法;61.99%不满足现有的数学水平, 31.26%满足现有数学水平, 少部分安于现状;50.97%认为数学老师很少注重培养学生数学独立思考能力, 35.88%认为培养了, 少部分则认为几乎没有;12.43%课后学习是小组合作学习, 57.01%是自主学习, 18.29%在老师指导下学习。以上数据可得影响数学方法和数学观的是学生自身因素。②学校设备现状。62.34%认为数学课没有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39.25%认为严重缺乏数学教学设备器材, 41.91%认为将就用, 15.81%认为较丰富;15.28%认为学校关于数学资料书丰富, 75.49%认为丰富程度一般, 少部分认为没有;91.12%认为学校没有实验室, 少部分学生认为有或没有。以上数据表明该地区学校教学设备严重缺乏。③学校对数学教育重视程度。64.48%认为学校对数学教学管理一般, 31.61%认为很严格, 极少部分认为很松散;63.23%认为学校很少提供给学生数学方面的信息, 26.11%认为学校提供的很多, 10.56%认为没有提供任何信息;49.02%认为学校注意培养学生集体意识, 47.42%认为几乎没有;80.82%认为学校有专业的数学教师, 19.18%认为没有。以上数据表明学校对数学教学程度是很重视的。④学校的教学水平和质量。34.46%认为上数学课的老师的教学水平好, 34.81%则认为比较好, 28.77%认为一般, 有待提高;46.36%对数学老师上课不是很感兴趣, 35.17%对其感兴趣, 而极少部分的学生不知道怎样判断;57.55%对数学老师上课的要求一般, 30.55%对其要求高, 极少部分对其要求较高或无所谓。以上数据显示学校教学水平和质量不是很好。⑤学校数学教育现状。50.62%认为该地区的数学教育有所发展, 17.93%认为保持原样, 很少部分则认为落后;51.15%认为该地区学校存在设备、环境及管理问题;16.34%认为国家政策支持力度不够, 20.42%不清楚, 极少学生认为师资力量缺乏;49.35%学生厌倦学习数学, 40.32%对学习数学厌倦很严重。以上数据表明学校数学教育有所改善, 但不是很明显。

2. 以教师为调查对象的资料分析。

①数学教师教学观。91.0%数学老师认为教师应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9.0%的老师不同意这个观点;91.0%数学老师认为应注重引导、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9.0%认为没有必要;31.8%老师注重培养学生数学创新能力, 45.5%数学老师认为注重培养数学分析观念更重要, 22.7%老师认为让学生熟悉掌握一些解题的基本方法是学好数学的关键;81.8%认为新教材必须加强和完善。以上数据表明数学老师的教学观念旨在培养学生, 提高学生数学知识。②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92.1%数学老师上课用的最有效的方法是讲授、讨论、启发、学习法, 很少用直观演示法;92.0%数学老师使用黑板教学, 只有很少部分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95.5%老师与学生沟通采用单一的直接访谈方式;教学过程中77.3%老师更注重语言表达, 部分老师根据自己的习惯教学。以上数据表明数学老师在教学方法的使用上都注重学生参与;教学设备不全面;师生沟通方式单一。③教师知识发展观。54.5%的数学老师时时注重更新自己的知识, 22.7%觉得有时间就做, 少部分觉得无所谓;对数学教学法有深入的研究并能灵活运用于数学实践中, 54.5%老师认为比较符合, 18.2%认为完全符合, 18.2%认为符合, 少部分认为较不符合;50.0%老师认为促进专业发展非常重要, 40.9%认为比较重要, 极少部分的认为不重要。以上数据表明知识素养是决定数学老师对自己所上的数学课的心态和是否全身心的投入。④学校对国家一些政策的执行情况。调查显示, 认为国家对少数民族关注和扶持力度一般或不够重视的数学老师比例基本相等, 认为学校对少数民族学生数学教育学习重视的程度一般、比较重视、非常重视的数学老师比例也基本相等;对于国家下发的有关教育的新政策, 认为学校执行的22.73%, 执行好的50.0%, 较好的27.3%;54.5%认为学校数学教育有所发展, 有很大发展的占45.5%。以上数据表明学校应积极贯彻实施国家政策。

三、以家长及学校为对象的调查的资料分析

1. 对家长访谈的状况与分析。

由于很多父母是“文盲”和传统落后的教育观念, 认为孩子只要能“认识路”, 懂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就行了, 没必要有太多知识, 导致很多孩子很难接受完整的教育。但一旦送进学校, 责任都由学校和老师承担, 严重影响着学校教育理念和出发点。现在, 在这些地区进入七年级学生明显超过九年级 (初中) 毕业的, 进入高中一年级和高中毕业的学生也是如此, 而且数学老师占全校老师的比例很小。如下图, 以元江县甘庄中学数学老师、2010级学生入学和参加毕业的学生为例。

2. 对学校调查状况与分析。

在该地区数学教育中, 国家投入了相当大精力扶持, 但家长却没使孩子接受“正常”的教育, 出现“我们这里穷, 国家应该给予”的现象。导致孩子不认真对待学习。这违背了国家给予少数民族地区扶持政策的初衷。另外, 关于孩子的数学教育的看法, 许多老师避重就轻, 认为许多教育理念已经根深蒂固, 短时间改变是很困难的。综述, 少数民族地区的数学教育教学与许多城市或汉族地方虽有相似点, 但更多的是不同。数学在少数民族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产生的学习“负迁移”是不可避免的。对此, 教师可以结合本地区的本土资源优势, 让学生自己与实际相结合, 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一定要正确对待少数民族学生的生活学习习惯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另外, 数学老师应注重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 因材施教, 达到教学的效果。

四、提高少数民族地区数学教育教学质量的几点建议

1.构筑“四方”平台, 达成协同教育共识。由学校或相关领导“牵头”协调, 让学生、家长、学校、老师共同搭建一座相互沟通、相互协调、共同管理、共同发展的桥梁。①创新管理模式。学校定期组织亲子友谊等活动, 促进、改善家长、老师、学生三者之间的关系。为了孩子的成长, 创新管理, 把老师和孩子的单一教育管理模式创新为让家长参与其中, 构成老师、家长和孩子的新型教育管理模式。实现教育“正增长”。②搭建信息平台。定期举行家长座谈会, 使家长切身感受教育的重要性。家长是学校的间接建设者, 举行座谈会不仅能加强家长间的交流, 还能使家长对学校教育管理、国家政府政策措施有一个清楚的了解与认识, 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国家政府政策的扶持下, 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去学习, 同时也让家长清楚地认识到:国家政府政策给予的帮助不是理所当然的, 学校应良性的运用这些政策帮助学生学习。所以, 从教育、孩子的未来与发展方向的角度改变家长观念, 对孩子的数学教育具有重要意义。③突破定式思维, 构建新型的学习教育模式。择期从学校选派一部分教育水平较好、经验丰富的数学老师到学生家里担任辅导工作, 让学生了解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使学生切生感受老师的爱。另外, 根据学校的发展和需要, 在各个班级选一些代表性的民族学生到教育先进发达地区进行参观学习, 借鉴经验, 回到学校时, 把新的学习观念、信息带回, 并向其他学生传播, 引导带动其他学生, 帮助学校完善教学计划, 使学生、老师真正的受益。

2.营造合作氛围, 形成教学资源共享。①营造老师与学生相互合作的氛围。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对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来讲很重要。很多老师的素质非常好, 但优势却未充分发挥出来, 很难为学生提供最好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导致学生不能更好融入学习中;学生在一种被动执行老师“命令”的状态下学习, 会觉得学习比较刻板乏味, 很难发挥出创造性, 慢慢就会丧失学习积极性。因此, 老师应营造一个学习氛围, 形成师生的学习资源共享,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②营造家庭与学生的成长氛围。良好的家庭氛围, 有益于帮助孩子学习成长。父母应用“爱”教育孩子, 孩子在家庭中受到的关心越多, 就越有益于学习提高。所以, 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 首先就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 使孩子在一个良好环境中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3.开发本土资源,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许多数学老师把自己的角色错误的定位, 把课本当成唯一的教学资源, 教学局限于课堂, 脱离了生活实践和社会环境。少数民族地区有其特殊而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 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社会资源, 所以, 在新课程理念背景下的数学教师应积极开发利用本土资源, 努力构建老师、家长、学生“三位一体”合作平台, 充分把当地民族特色文化与数学教育教学相结合, 搭建起一座文化融入数学的桥梁, 使数学教育与民族文化相长, 促进学校的特色化建设, 可想而知, 这种教育理念是有怎样的远景。

摘要: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了玉溪市少数民族聚集地中学教师、学生及家长对数学教与学的态度与过程、学校的条件性课程资源利用、国家相关政策的执行等方面的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少数民族地区的数学教育教学与该地区的学校环境, 家庭环境, 学生自身因素有关。

关键词:少数民族,数学教学,随机调查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 [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2]代钦.多元文化形态下的中国数学教育——对中国少数民族数学教育的一些思考[J].数学教育学报, 2013, (2) .

[3]刘茨, 庞泽玲.心理学新编[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民族数学教育 篇8

自2001年9月启动课程改革实验工作以来,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进行, 并昭示出强大的生命力。2004年9月,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正式拉开帷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几年来, 已取得很好的成效。2012年秋季学期起, 广西正式实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 在课程改革实践中, 笔者了解到民族地区有些教师还不适应新课程改革。教师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 教师的成长关系到课程改革能否顺利实施。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对数学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如何提高基础教育数学教师的素质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当前, 民族地区的师资主要来源仍然是民族地区高师院校, 因此, 如何加快推进民族地区高师数学教育改革的步伐, 使高师数学教育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衔接, 并使民族地区未来的数学教师尽快适应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形势, 就成为一项具有现实意义的重要课题。

2 民族地区高师数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近年来, 民族地区高师数学教育在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适应方面已经做了很大的努力, 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是, 民族地区高师数学教育中仍存在问题和不足。

2.1 课程设置没有跟上基础教育新课改的要求

基础教育新课程标准提出:要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 强调课程目标的多元化、课程类型多样化、课程内容综合化, 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 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民族地区现行高师数学教育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还存在着比较大的问题, 数学专业课程门类繁多且课程内容陈旧:有的课程设置还沿用20世纪90年代数学专业的课程设置方案及其相关内容, 与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要求不相适应;有的课程没有体现数学教育专业的特色, 与初等数学严重脱节, 学生感到高等数学用处不大, 不了解高等数学对初等数学的指导作用;数学教育类课程门类较少, 内容落后且缺乏针对性;必修课程相对较多, 选修课程较少, 课程设置太注重数学专业课程而忽视了人文学科的比重。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不利于其数学素质的提高。

2.2 课堂教学方式传统、教学手段单一

长期以来, 民族地区高师院校教学经费严重不足, 教学设备陈旧, 教学条件相对落后;教学手段单一, 许多教师仍延续着“一支粉笔, 一张嘴, 一块黑板”的教学方式。笔者做为学院教学督导员在听课过程中, 发现大部分高师课堂教学仍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 教学方法主要是讲授法, 教学方式仍以传统的知识灌输为主, 学生被动接受;教学过程呆板, 缺乏探究和学生的主动参与, 缺乏相互的合作与交流, 并且课外辅导学生受益面窄。有的教师虽然在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 但存在教学内容过多、课堂设计不合理、课件制作不够精细、课件播放过快、多媒体只起到黑板的作用等问题, 不顾及学生从教技能的训练和教育专业情感的培养, 从而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由此可见, 民族地区师范院校的数学教学模式对于高师生将来从事数学教育教学工作来说, 还不能很好地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适应。

2.3 高师生难以感受到数学新课改的气息

高师数学教育应该为学生提供感受基础教育新课改的机会, 但由于民族地区高师数学教育类课程的师资队伍比较薄弱, 而且有些任课教师只在高校里面研究点理论, 观望一下基础教育课改的一点新动向, 缺乏对基础教育改革的总体把握, 不熟悉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绝大多数教育类课程的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没有引领学生深入中小学, 更没有引导学生去感知新课改的气息。学生在校内的试讲也是按照传统教学方式来进行, 学生仅凭教育见习、实习来了解基础教育新课改, 且教育实践时间过短。在这种缺乏足够亲身体验的情形下, 学生是难以感知新课改的, 所以实践新课改的热情也无从谈起。

3 民族地区高师数学教育适应基础教育新课改的探索与实践

民族地区高师数学教育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 深入探索适应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高师教育是非常有意义的。

3.1 调整高师数学专业的课程设置

目前, 更新课程观念, 科学构建有利于全面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的高师数学课程体系已是迫在眉睫。高师数学教育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数学教育类课程上。因此, 要适当精简高等数学知识, 增设数学教育类课程, 加强用现代数学的思想方法指导初等数学研究。

近年来, 随着人们对数学文化的关注, 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实施, 数学教育观不断更新, 数学教育类课程也在不断变化着。一是更加重视数学文化在基础教育数学教师培养中的作用, 相应的课程有“数学史与数学文化”、“中学数学方法论”和“现代数学与中学数学”等, 这些课程能让学生用现代数学的观点沟通高等数学与初等数学的联系, 体会到数学思想和文化是一脉相承的。二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教学实践机会, “教育技术与课件制作”, “数学教学设计”等这些课程对提高学生的教学技能有很好的作用, 这在学生的教育实习中表现得非常明显, 由于掌握了教育技术, 学生增强了上好课的信心, 从而提高了教育实习的效率。三是重视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这些课程虽然不是数学教育课程, 但却与基础教育数学教师的培养关系密切, 相应的课程有“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等, 这些课程对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起到促进作用。

此外, 为使民族地区高师学生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还应该适当增加数学微格教学、中小学数学典型案例分析、中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解读、教师口语等课程。

3.2 加强民族地区高师数学教师研究基础教育的意识

教师队伍的素质高低, 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对学生的培养。民族地区高师数学教师肩负着培养民族地区基础教育数学教师的重任, 如果民族地区高师数学教师不了解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 教育教学理念就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传递的仍是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 那么培养出的高师生将来很难适应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就会严重影响民族地区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因此, 要进一步加强民族地区高师数学教师研究基础教育的意识, 要提高高师教师队伍素质, 要通过机制引导他们深入基础教育一线, 研究基础教育, 认真研读中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最终引领基础教育。要站在理论的高度上, 时刻关注新课改的前沿, 和基础教育一线教师共同研究教育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 确保能在新课标理念下对师范生的教学实践进行有效指导。民族地区高师数学教师只有高度重视数学教育研究, 提升自我的素质和水平, 才能准确把握国家和社会对基础教育数学教师培养的要求, 为民族地区培养优秀的基础教育数学教师。

3.3 转变民族地区高师数学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

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 加强过程性、体验性目标,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 从而实现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变革, 改变学生单一的记忆、接受、模仿的被动学习方式, 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等新的学习方式, 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使学生在探究实践中获得知识和技能, 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基础教育数学新课程倡导讨论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 数学教学活动应当赋予学生更多的思考、探索、动手和讨论交流的机会, 与此同时, 教师的角色也要作出转变。

当前, 民族地区高师院校有些教师仍然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 学生从头至尾完全被动地接受知识, 而高师生在校的学习方式将影响其未来的教学方式。教法与学法是一个互动的过程, 它们相互制约、相互影响, 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首先要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实践证明, 许多有效的学法是从教师具有示范性的教法直接转化而来的, 因此, 为了使师范生能尽快适应基础教育数学课程的教育教学, 高师数学教师就必须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 这一点对于作为培养基础教育师资的高师数学教育具有特殊的意义。

3.4 增加高师数学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

教师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职业, 因此高师数学教育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必须在实践环节上下功夫。要加强教学实践环节的改革, 积极探索和建立符合基础教育课程特点的实践教学体系。高师教师要经常深入基础教育课改一线, 引导并带领高师学生感受新课改的气息。加大学生教育实践的力度, 把教育见习贯穿于四年的大学学习中, 并且延长教育实习的时间至半年, 聘请有经验的中学数学教师作为指导教师, 让学生充分了解基础教育的教学实际。重视开展数学课堂教学观摩活动, 师范生的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包括听课和评课两个环节, 让师范生在真实的课堂教学环境中结合自己所看、所听、所感, 反思自己的教学, 获得隐性教学知识, 培养其教学评价能力。经常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专题报告, 让学生认清基础教育的发展形势;努力为高师学生搭建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桥梁, 使他们能尽快驾驭数学教育教学工作。配合学院举行的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 组织大四学生进行师范生教学技能考核, 考核内容包括教学设计、评课、课件制作、说课及模拟讲课, 再从中选拔优秀学生参加学院的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

3.5 加强“国培计划”的实施, 促进高师教育与基础教育的对接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自2010年通过招标成为“国培计划”培训机构以来,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系三次承担“国培计划”脱产置换研修项目———广西农村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培训项目初中数学学科的任务, 共培训了90名来自崇左市所辖县 (市) 、区中学的学员。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系积极开展各项培训工作, 从培训实施方案的研制、项目申报书的填写、教学进程的安排、实践基地的落实、顶岗实习师范生与指导教师选派等都进行了精心设计。在培训过程中, 我们更新了人才培养的理念, 深深体会到了高等院校人才培养面向基础教育、服务基础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增强了高校服务社会、服务基础教育的责任感。“国培计划”培训成果丰硕, 一是锻炼了数学学科队伍和管理队伍, 搭建了民族地区师范院校与区内外知名专家交流合作的平台, 加深了民族地区高师教师对新课程改革和师资培训情况的了解, 对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二是使民族地区高师教师和一线基础教育教师有了紧密的接触, 引导高等师范院校面向基础教育服务, 强化了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前培训一体化建设, 促进了教师教育改革;三是让受训教师更新教育教学理念, 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 集中更多的时间与精力从事一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教育教学活动, 通过“国培计划”的实施, 民族地区农村骨干教师业务素质、行为规范、教学实践能力等得到全面提升, 教育教学中实际问题得到了解决, 教师的专业能力得到提高。

民族地区基础教育需要高师院校的指导、示范和引领作用, 高师教育也需要了解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现状和需求。有了这些理念和意识, 高师数学教育教学改革必将得到进一步的推进, 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结束语

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 只有民族地区人民素质的提高, 才能完成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历史使命。当前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师资的需求已经从重数量向重质量转变。民族地区高师教育应随着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和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而不断深入。民族地区高师教育只有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才能培养出适应基础教育发展且具有创新能力的基础教育数学教师。

摘要:目前, 民族地区高师数学教育中仍存在问题和不足, 如何加快推进民族地区高师数学教育改革的步伐, 使高师数学教育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衔接, 并使民族地区未来的数学教师尽快适应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形势, 就成为一项具有现实意义的重要课题。本文从调整高师数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加强民族地区高师数学教师研究基础教育的意识、转变民族地区高师数学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增加高师数学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国培计划”的实施, 促进高师教育与基础教育的对接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民族地区,高师,数学教育,基础教育,改革

参考文献

[1]李增新, 梁强, 姜永杰.高师化学教育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A].第十届全国大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 2009, 10.[1]李增新, 梁强, 姜永杰.高师化学教育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A].第十届全国大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 2009, 10.

[2]赵忠山“.国培计划”振兴边远地区农村教育[N].中国教育报, 2011, 4, 13.[2]赵忠山“.国培计划”振兴边远地区农村教育[N].中国教育报, 2011, 4, 13.

[3]李涵.从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谈高师数学教育[J].菏泽学院学报, 2009, 3.[3]李涵.从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谈高师数学教育[J].菏泽学院学报, 2009, 3.

民族数学教育 篇9

作为云南这个祖国边陲省份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在教师培养方面有一定的传统和优势.数学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能胜任基础教育阶段数学教学及教育管理等工作, 成为基础教育阶段数学教育教学合格的师资和管理人员”.因此, 课堂教学技能是教师个人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技能必须通过实践、训练习得.但长期以来我校对教师的教学技能缺乏深入的研究和培训, 导致学生走上教学岗位时教学技能的缺失.新课程改革对教师课堂教学技能提出更高要求, 而我校在无法满足全面实施微格教学的前提下, 培养数学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技能成了数理系一致的追求目标.

数理系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与实践, 获得了一些经验.

一、教师教育专业课程群建设

职前数学教师专业化的实现, 从根本上要落实到课程体系上.从结构主义和最优化教学理论的角度对课程设置进行系统化分析, 在螺旋式课程群的支撑下对教学论进行元理论的分析并合理校本化、本土化.按建构主义的原则帮助学生主动建构本土化教学论系统知识下的教学技能.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以学科结构为中心, 加强实践性活动, 强调实践性知识的建构.在教学技能训练中强调“分解、变量控制、系统反馈”.

加强通识课程统整, 突出教师专业化素养.精简数学学科专业课, 强化教师教育课程.在设置课程学分时, 通识课程占21.13%, 专业课程占30.99%, 教师教育类课程占47.2%.

在增加教育类课程门数和学时数的同时, 重点增加教师教育课程的针对性和实践性, 实践课程所占比例达57.63%.

二、培养方法

根据巴班斯基最优化教学理论开发系列教师教育类课程, 通过课堂教学过程最优化 (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教学效果) 、数理系综合素质训练活动、学生学业成绩评定“4-1-5”方案等实习实训项目培养学生的数学教学技能.

1. 教师教育类系列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为了在有限的教学资源条件之下完成对学生教学技能的培养, 我们开发了一系列教师教育类课程.如数学教学技能训练、数学课件制作、教学设计与说课、班级管理、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中小学数学模型与实验、数学教育研究前沿、教师专业发展、数学教育哲学、中小学疑难问题研究、数学游戏与教育、多元智力理论与教育、数学教学案例赏析等.

在课程实施中, 严格按“理论∶实训=1∶1”实施, 保证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更多的机会进行实践操作、反思体验、合作交流.把“案例学习”“案例分析”“案例教学”等先进的教师教育模式引入课堂, 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体验的整合, 促进学生数学教学知识与技能的形成与发展, 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彻底改变单一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局面.

2. 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人才培养的主渠道.教师要转变教育教学理念, 优化课堂教学内容, 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 提高课堂教育教学水平,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与实效性, 提高师德修养, 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树立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终身发展的理念.在教学方法上,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环境和学生情况, 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实现教学方法多样化, 让学生在专业教学中得到教学方法等相关知识与技能的熏陶.在教学模式上, 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 逐步探索出一套“以问题情境为先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主线”的数学教学新模式:问题情境———合作讨论———教师引导———反思实践.在教学方式上, 关注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教育技术的合理整合与运用, 让学生的感知功能都得以全面发生作用.

3. 综合素质训练活动

建构主义理论研究表明:认知结构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过程逐步建构起来, 并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中得到不断丰富、提高和发展.数理系长期坚持开展旨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特别是职业素质的“数理系学生综合素质训练活动” (简称“三个一活动”———每周一字, 每周一歌, 每周一诗) , 由数理系全体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负责组织、开展、参与、指导本活动的实施.

4. 学生学业成绩评定实施“4-1-5”方案

在进行了系列实验后我们提出了“4-1-5”方案 (即课程成绩=单元测试×40%+学生自我反思×10%+期末考试×50%) .经过三年的实践证明, “4-1-5”方案注重了对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 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和对课程的掌握程度都有了显著提高.

5. 见习实习

按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要求, 采取分散实习和集中实习, 分别于第五、第六学期进行为期1周的教育见习和18周的教育实习.

民族数学教育 篇10

一、以校园文化为支点,构建“一纵”、“一横”、“一基地”的民族教育框架

“一纵”就是创造了浓郁的百年民族学校氛围。大门口赵朴初提写的“清华小学”四个大字苍劲有力,见证了这所百年老校的过去与现在;校园内两棵雪松四季常青,伴随着同学们“色俩目”的穆斯林问候声,欢迎您走进这所绿色民族苑,在校园紫藤树下赏析少数民族文化,品味少数民族艺术。另外,学校将民族常识、各民族的基本状况、民情风俗的直观图文,张贴、呈现在学校楼道的固定展示墙面上,使学生触手能及、常见乐看。如此氛围的营造,为学校的特色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创造了一种民族特色教育氛围。

“一横”就是走出校门,外派教师赴发达地区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近年来,学校分期分批派教师赴扬州、北京、上海、杭州、厦门等地挂职学习,深入了解教育发达地区的最权威最新的教育教学动态,转变观念,提高教书育人的水平。教师们见多识广了,底气越来越足了,教学方法更加灵活了,教学质量也越来越高了。还利用寒暑假组织教师先后到香港、海南、大连、桂林、河南、青海、西藏、台湾等地进行考察,践行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人文情怀。通过活动,开阔了民族教育视野,提高了教师队伍的校本研究能力,更进一步突出民族学校的办学特色和民族特色。

“一基地”就是以展示“三个离不开”(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民族、汉民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相互离不开)为主要目标的民族教育基地。近年来,学校通过访问兰大、民大等院校,让学生和大学教授、大学生、留学生进行“手拉手”活动,以达到“招生引师”的目的;还通过和秦王川龙西、榆中朱家沟、临夏和平等民族小学进行手拉手“送教”活动,加强与兄弟学校的横向联系。学校还和东乡贫困学校进行“手拉手”送教活动,真正起到民族学校“基地”的作用。

二、以民族文化为支点,构建“一课”、“一研”、“一亮点”的民族教育特色体系

“一课”就是以56个民族为基本内容,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开发了适合清华小学学生阅读的民族教育校本课程———《穆斯林文苑》。以不同民族为单位的流程进行开发。鉴于本校少数民族中回族、东乡族所占比例较大这一实情,现阶段清华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是“伊斯兰教篇”。课程分年段制定教学要求:低年级以了解为主,中年段重在认识,高年级要熟知、熟悉。并采用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点到面的顺序开展民族知识学习和常识的掌握。

“一研”指的是注重学校特色与课题研究的紧密结合。“十二五”期间,清华小学加盟了国家级课题《新学校新经典》以及《信息技术环境下多元学与教方式有效融入日常教学的研究》子课题的实验。由于以课题研究为依托,学校特色创建目标更加明确,学校积极争取资金,在每个教室安装了多媒体教学设备,率先采用无纸化办公,使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多元学与教方式有效融入日常教学的研究》研究操作符合规范,再加上专家的指导、理论上的支撑,使课题研究工作具有可操作性和校本性。同样,学校的各项课题研究也因为有了特色创建作为载体与依托,实施起来也更扎实,更有实效了。

“一亮点”就是清华小学开设的国学教育校本课程。清华开设富有文化意蕴的《国学》特色教育,具有承清华之先风,启文化之重构的特殊意义。凡是学校大型的集会,都要求教师、学生齐颂《少年中国说》之精彩片段和《礼运大同篇》全篇,让经典精髓像一根无形的指挥棒指挥师生的行为。

三、以民族特色为支点,形成“一发扬”、“二整合”的校园文化理念

通过这几年的发展,清华小学以民族教育为特色规划学校的发展,重塑学校校训等主体文化,形成了自已独有的民族教育主体校园文化体系:一是发扬“诚实、勤奋、团结、文明”的清华精神;二是整合以“雅”为主的校园中心文化。建设高雅的学校,追求学校有学府的博大;兴科研之风,民主之气;求道理之真,人性之善,创造之美;成就儒雅的教师,要求教师有学者的风范,智者的明察,仁者的宽阔,勇者的意志,知识文化博雅,胸襟气度宽雅,言行举止文雅,“雅育”要求男教师“儒雅”,女教师“优雅”,真正做到“立人立己,达人达己”;培养文雅的学生,要求学生行为规范“正”;行事态度“勤”;有学子的勤勉,日有所长,月有所进,情有所爱,慧有所托,志有所远,体有所健,行有所美,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学校还通过师生硬笔书法的辅导、比赛,使全体师生散发出由外而内的“雅致”。

摘要:<正>笔者所在的清华小学是兰州市成立最早的一所“民族小学”。近年来,学校结合实际,构建了以民族精神为灵魂、民族文化校本课程为主体、民族特色活动为龙头的学校特色建设体系,打造民族教育品牌。一、以校园文化为支点,构建“一纵”、“一横”、“一基地”的民族教育框架“一纵”就是创造了浓郁的百年民族学校氛围。大门口赵朴初提写的“清华小学”四个大字苍劲有力,见证了这所百年老校的过去与现在;校园内两棵雪松四季常青,伴随着

民族中学高效数学课堂教学探究 篇11

初中学生都比较喜欢和参与游戏活动,我们在教学中可以结合学生的这一特点和教学的内容,创设一些游戏活动,在活动中自然而然地运用和学习数学知识,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良好的状态下探索知识的奥妙,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比如,在学习“合并同类项”时,笔者设计了一个“清点储钱罐”的游戏,课堂上,笔者让同学们把事先准备好的储钱罐拿出来,倒出里面所有的钱,清点一下一共有多少.学生很快清点完,笔者让几个同学起来说说自己是用什么办法清点的,结果大家都是同样的办法:一元,五角,一角,分别进行累计,最后将结果累加起来。通过游戏学生在笔者的引导下明白了这样一个数学规则:在多项式中具有相同特征的事物可以归为一类。

二、师生共同探讨相关问题

学生在完成教师布置的探究任务过程中,势必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导致学生无法顺利地完成探究任务,影响到学生的探究质量。因此,在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遇到问题的时候,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地向教师提问,通过师生互动交流、共同探讨的方式解决探究中存在着的问题,进而确保学生探究学习的质量。教师还应该注意,在与学生探讨相关的问题时候,教师应该注意对学生进行启发,同时教师应避免一次性将问题的答案告知学生,通过对学生的有效指导,使学生能够自主地思考出问题的答案,并且继续进行探究,确保数学探究任务高质量的完成。此外,由于部分学生在学习能力方面较低,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势必会遇到重重的阻碍,教师应该对这类学生进行重点关注,如果发现学生存在着学习困难,教师应该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确保这类学生探究学习能力的快速提高,以确保整体学习探究学习的顺利开展和高质量的完成,进而实现对学生的科学教学和高效教学,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

三、创设良好的数学课堂氛围

氛围让同学学得更好作为课堂教学的领导者,教师的品质、情感、修养都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学习的态度与学习热情,进而影响学生的成绩。所以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全心全意为同学们服务,保持高昂的教学激情,对课堂教学倾注全部的心血,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热情,让学生学得更好。不论教师在课堂外经历了什么,都不应该把情绪带到课上,在课堂上教师就要创造良好的氛围,可以诙谐幽默,带点个人特色,也可以加点小游戏带动同学们的课堂学习乐趣。教师还要注重提高自己的个人能力,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一个教师的“师德”很大程度上也会影响学生,只有教师自身能力提高了,才能更好地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也”。四、数学教学还要增强直观教学,运用数学教学模具,并以实物形态立体教学,让同学们真真切切感受数学教学中会用到一些数学模具,比如三角板、直尺、圆规、半圆等。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多用这些模具进行课堂讲解,让同学们真真切切感受数学的存在,对数学更加有兴趣。在学习到立体几何这一模块时,教师也可以拿正方体、圆锥、棱台等具体实物进行讲解,比如有道题是看看图中有多少正方体,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自制小正方体进行拼图、摆设,具体模拟题中摆法,然后就很容易地知道这道题的答案了。相信加入实物教学后同学们会觉得数学更有趣也更想学的。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要注重提高自身能力,丰富课堂内容,还要采取恰当的方法进行教学,比如注入生活元素,增强生活趣味,还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化学习、实物模具具体教学等等,一切以学生提高学习兴趣与成绩为前提,让学生们爱上数学、想学数学,相信在每位教师的努力下,学生在数学方面会学得更好。

四、数学建模在应用题教学中的应用

民族数学教育 篇12

一、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现状

少数民族地区, 由于历史原因, 及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 民族教育事业相对比较落后, 由于山大沟深, 造成交通极为不便, 从而给教育人才交流、信息传播及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此外, 艰苦的自然条件也严重地制约了教师队伍的建设。老师留不住, 新教师不愿进来, 大量合格教师外流, 教师数量不足, 质量不高, 结构不合理, 队伍不稳定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封闭落后的自然环境也导致了当地少数名族群众封闭、保守的思想观念, 使他们仅仅满足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态, 这种小农经济形态严重地束缚了思想中进步的、积极的因素, 因此, 教育对于他们日常生活影响甚微, 受不受教育一个样的观念很深。再加之我国目前教育体制中存在着种种不完善因素, 是教育对经济的“功效性”大大降低。人们看不到教育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多大的改变。有的反而成为一种负担。处在这种状态中的基础教育, 无异于人进了“死胡同”, 对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所发挥的作用也只能是极其有限的。但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加快民族地区教育步伐, 培养民族地区建设人才, 已成为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工作。《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 多出人才, 出好人才”。高素质的人才, 只有作为民族地区师资力量的民族院校去塑造、去培养。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 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是素质教育中的关键环节, 近年来, 我省各师范院校为民族地区培养了许多民族师范型人才。这也是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希望, 有了民族地区一流的教师, 才有民族地区一流的教育。

二、民族基础教育在地区发展中的重要性

民族基础教育是民族教育事业的奠基工程, 它对提高少数民族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促进民族地区社会各项事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民族地区经济几乎就是欠发达经济的代名词, 由于发展的软硬件环境不够理想, 该地区在人、财、物、时间、信息等现代生产要素的赋存方面都不占优势, 既便有一些流动性较差的物质资源方面的优势, 那也多是矿产资源等初级产业的必备资源, 其可以支撑的也是以大规模资源与能源消耗为特征的工业项目, 其在可持续性方面是不够理想。要想改变这种不利局面实现跨越式发展, 摆在我们面前就只有一条路, 那就是造就适合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特点的低流动性的优秀人力资源, 并以其为龙头, 吸引资金、技术等资源向民族地区流动, 创立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实现民族地区经济的良性循环。而民族基础教育的关键就是提高少数民族劳动者的素质, 提高少数民族劳动者素质的主渠道是办好各类、各级民族学校, 要充分发挥民族教育在提高劳动者素质中的作用。当今, 甘肃民族地区正面临西部大开发的伟大历史机遇, 大力发展民族基础教育, 贯彻和实施科教兴国, 科教兴省的战略方针, 是把握住这一历史机遇的重要保证。

三、民族地区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现代社会, 教育与经济发展存在着密切关系。面对教育市场的激烈竞争, 不断提高民族教育对当地经济发展的贡献力度, 将成为民族教育发展的根本所在。认真研究民族教育与当地经济发展的关系问题, 有助于提高人们对民族教育重要性和方向性的认识, 从而增强民族教育发展的自觉性。大凡民族地区都是经济欠发达地区, 教育与经济是密不可分的, 因为“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经济”两者相辅相承, 互为影响。“一个不重视教育的民族, 是永远不会取得进步的”;反之一个民族的繁荣强盛是与他的教育事业密不可分的, 教育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长期而深远的。比如, 温州与河州两个地区的人都是以经商为主, 但两者的生活状况却是天壤之别, 前者腰缠万贯, 后者生活仅停留在温饱线上, 怎么会出现如此大的差别呢?咎其原因, 就是因为他们受教育程度相差太远。温州商人至少都有中学以上学历, 他们用知识武装头脑, 及时转动脑子, 转变观念, 积极开拓进取, 赢得了市场, 有人形容说温州人每一根头发都是捕捉、接受商业信息的天线, 其实这是很有理的, 因为他们灵敏的思维, 与时俱进的经营观念, 已经与这个信息化社会开始接轨了。而河州商人大多是文盲或半文盲, 他们对经商的理解依然停留在“买卖双方”那种单一的交换模式上, 他们不会去主动挖掘顾客的心理需求。多渠道地去吸引顾客对自己商品的注意力, 奔波一天也只是事倍功半, 显然是因为他们的思想观念比较保守, 不懂得变通, 而这一切源于他们接受教育程度太低, 目光短浅, 以致失去发财良机。

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中央民族工作会议, 印发了《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把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作为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 把扶持民族地区发展教育事业、加强民族地区人才资源开发作为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之一。可见, 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是中央的一项基本方针, 也是推进西部大开发的首要任务。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不仅是一个全局性的战略问题, 更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 必须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一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 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 努力实现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而民族教师与基础教育在当前形势下对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与人民素质的提高更是刻不容缓, 谁抓住了教育, 谁就赢得今天。

摘要:知识经济潮流中, 谁能抓住教育, 掌篙前进, 谁就领先, 谁就是胜利者, 所以实现四个现代化, 教育是基础, 而教育的关键是教师。高素质的民族教师, 才能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高素质的人才, 才能创造出高水平的科技, 才能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健康、有效、快速发展, 并逐步走向现代化, 只有少数民族地区实现了现代化, 才能最终实现全国的现代化。

上一篇:农场政治思想下一篇:小学数学兴趣培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