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精神 教育方案

2024-06-26

民族精神 教育方案(共12篇)

民族精神 教育方案 篇1

修石渡小学民族精神月活动方案

一、活动主题:弘扬民族精神做了不起的西新娃

二、活动目的: 坚持育人为本,重在实践,以中华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为重点,引导学生了解民族精神的丰富内容,感受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逐步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三、活动原则:

1、以学生为主体,重在参与。在开展活动期间,教师要尊重学生,突出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要充分调动全体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动员和引导全体学生参与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能力得到锻炼。

2、以活动为主线,重在实践。要把民族精神的主要内容融合贯通到有计划、有目的的一系列实践活动中,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感悟和认同民族精神,并在社会生活实践中身体力行,达到知与行的统一。

3、以课外、校外为主渠道,重在配合。要运用广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把民族精神的主要内容贯穿到丰富多彩的活动过程中。加强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沟通和联系,共同支持配合,做好教育活动,共同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活动推向深入。

四、活动9月10月

五、活动内容:

1、我与祖国共同成长(9月~10月)活动一: 感受民族精神开展三个五活动,感悟什么是民族精神。使学生真正了解民族精神的内涵。即: 寻找62年来为中国自豪的5个理由;中华民族的5个声音认真做好开学第一天的开学典礼(升旗仪式)。通过规范的仪式、唱国歌、国旗下讲话等程序,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祖国自豪感。唱好第一首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组织学生收看专题片《开学第一课》。利用夕会、队会等进行交流讨论。出一期有关弘扬民族精神做了不起的西新娃的黑板报。第一期,于第三周完成。第二期板报主题携手小伙伴,寻访新变化,第六周完成。各中队召开一次主题队会。主题:弘扬民族精神做了不起的西新娃9月30日班队课上。大力开展唱响爱国歌曲、传唱优秀儿童歌曲、童谣活动。利用每周红领巾广播学唱、聆听爱国歌曲。申请每周联合早会的中队除策划好升旗仪式外,还要推选出十首孩子喜欢的、优秀的、积极向上的儿童歌曲在红领巾广播中展出,具体展示由各班负责。)

2、民族佳节知恩图报(9月份)

3、活动一: 向教师节献礼开展四个一活动,弘扬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1)给老师写一封慰问信(2)给老师说一句祝福语(3)给老师送一片心意不能用钱买的4)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注: 9月20日前各年级把过程材料整理好交学生发展部并以年级为单位在学校校园网上上传活动报道及照片。

活动二: 中秋佳节我爱你!通过弘扬民族节日的有关宣传,感知父母、亲人的关爱、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搜集有关中秋节的名称、由来、中秋灯谜和中秋节的传说故事等等。广泛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以中秋诗文朗诵会和诗词歌会等多种形式,组织师生特别是学生诵读中华经典,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

3、参与体验弘扬民族精神通过活动,使学生深入体会民族精神,并将民族精神内化为自己的行动,从小事做起,能够通过自身影响身边的人。活动一:红领巾手牵手,争做阳光好儿童。

活动三:

1、学习《弟子规》教师认真学习,同时召开《弟子规》,伴我行主题班会,在班级的全体学生中掀起读《弟子规》的热潮。把《弟子规》作为夕会、班会的教学内容,把它的思想内容贯穿到一日活动中,进行有机的学习。利用班会、夕会、午间文化等时间学习、讨论、诵读。每天早读前5分钟,为常规诵读时间。为了减轻学生的阅读负担,可以开展多样的阅读形式,如讲座、吟诵、演讲、故事会、观影展等,让学生乐于参与。开展古人教我懂规范活动。发动学生在《弟子规》中找《守则》、《规范》的影子。通过从古文中找事例,从古人身上学精神,使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产生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做一个遵纪守法,努力学习的学生。

2、组织学生出刊好一次文明礼仪的主题黑板报。第三期要求:有主题,有创意、有讲解,有教育意义,版面设计新颖

3、班级开辟文明礼仪伴我行专栏,介绍各班礼仪之星、礼仪教育心得、礼仪知识等。

修石渡小学 2018.9.3

民族精神 教育方案 篇2

关键词:中国民族音乐,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

中国民族音乐是中国民族文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在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教育中发挥着深远意义。中国民族音乐凝聚着深厚的中华文化, 它是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中国民族音乐对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民族自豪感、爱国情怀及人生观和价值观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在高校教育中, 中国民族音乐对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一、强化大学生的民族精神

从古到今, 中华民族都是一个具有爱国主义精神的民族, 爱国主义精神是我国人民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 它具有强大的的凝聚力与向心力, 使中华民族在面对无数次困难和挑战时经受住了考验, 并且一直保持着这种爱国主义情怀。大学生学习民族民间音乐, 不但可以培养民族自豪感, 而且可以增强热爱家乡的民族情感。大学生通过对民族音乐的学习和审美体验, 被其所具有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所吸引, 从而不断加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例如:歌曲《延安颂》, 莫耶词, 郑律成曲, 创于1938 年, 是一首抒发革命豪情的歌曲, 全曲由五个部分组成, 采用带再现变化的复三部曲式, 以六度大跳的颂赞性音调的起首部分, 是整首歌曲抒发感情的集中点, 全曲采用激昂的旋律, 表达出无数革命人向往并热爱延安的强烈愿望与真挚情感, 反映出一种延安精神。通过学习, 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伟大气魄, 学习中华儿女英勇奋战的精神, 从而坚定大学生报效祖国的决心与信念, 培养出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

二、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民族自豪感是中华民族所具有的自主自立、奋发向上、不断进取的精神品格。民族音乐的学习对大学生了解我们优秀的传统音乐文化, 时刻把自己的命运与祖国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是有积极意义的, 可以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民族自尊心、增强民族自豪感。例如:琵琶独奏曲《狼牙山五壮士》, 这首乐曲表现了五壮士在抗日战争中弹尽粮绝的时刻所表现出的威武不屈、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 涵盖了抗日军民前赴后继、视死如归的顽强民族精神。这种慷慨就义的英雄主义气节和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 正展现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这种战斗力所显现的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 有了强烈的民族精神作激励和引导, 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与挑战。

三、提升大学生的爱国情怀

民族音乐是我国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上千年来, 我国民族音乐的创作与发展无不体现着中华民族强烈的民族意识与民族精神, 它具有地域的差异性和多样性的文化内涵。中国民族音乐体现了各民族不同的民俗、民情和民风, 对大学生民族精神的教育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此外, 长达上千年的中国民族音乐是我国人民勤劳勇敢的本真与智慧的象征, 在这样厚重历史文化气息的感染下, 对于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具有深远的影响。大学生通过对中国民族音乐不同程度的解读, 也是一种不断自我提升的过程, 更是大学生们对自己民族音乐文化和爱国情怀的领悟。这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民族音乐素质、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促进我国母语音乐文化及地域文化的传承

目前, 我国对母语音乐文化和地域文化的传承已受到重视。从世界各国来看, 许多国家都在大力提倡母语音乐教育, 柯达伊认为音乐教育应建立在本民族传统音乐的基础之上。近年来, 针对大量的西方音乐进入我国现代教育体制中并占主导地位的现象, 我国教育界已经有了深刻的认识与反思, 在第六届国民音乐教育研讨会上, 充分发挥母语音乐教育在国民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各界音乐教育工作者达成共识, 为当前母语音乐文化和地域文化的传承发展指明了方向。世界各国母语音乐文化发展越强烈, 民族音乐艺术的特异性越被人们所重视, 越体现出它存在的价值与意义。寻求本民族音乐文化精神的资源成为各国家各民族谋求生存和促进社会发展的基本国策。在民族文化中, 民族音乐文化具有特殊性, 一直都被认为是本民族最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 对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参考文献

[1]吕晶.中国民族音乐在当代大学生中的影响[J].才智, 2012.

[2]朱燕聪.听赏中国民族音乐对当今大学生的积极影响[J].北方音乐, 2014 (17) .

弘扬创新精神 振兴民族教育 篇3

关键词:化学 创新 教育 中学

创新教育是教育发展的一种必然要求,创造充满创新活力的课堂教学,能在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同时还能提高学生整体的综合素质。本文主要阐述如何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

一、为学生提供一个培养创新意识的环境

(一)创造一个自然、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

在这个环境里,不是单向交流,而是允许学生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这样就有利于消除上课过于拘谨的场面,有利于缩短师生之间的感情距离。在这个氛围里,学生才会勇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渴求解决问题,他们的创新意识,就自然而然地得到培养和发挥。

(二)利用好学生的好奇心

好奇是创造行为的开始,是学生探索心理的推动力,在创造性思维中具有触发催化的作用,从而成为学生行为的内在动力之一。爱因斯坦说过,他没有特别的天赋,只有强烈的好奇心。学生对事物感到好奇的时候,往往是创造性思维迸发的时候。在人类认识史上,正是个别人对事物或某种现象产生了好奇感、惊奇感,从而导致了重大的发明创造。瓦特对蒸汽冲动壶好奇发明了蒸汽机,巴甫洛夫对司空见惯的狗流唾液的现象感到好奇,通过探索,终于创造了高级神经活动心理学。如果没有这种好奇心理作用的推动,创造性思维也无从产生。例如,学习"盐类水解"时,首先提出酸溶液pH<7,碱溶液pH>7,那么NaCl、NH4Cl、CH3COONa水溶液的pH是多少呢?也许学生马上会回答,但通过实验后,学生感到很诧异,为什么结论与自己不一样,为什么这些盐溶液会呈不同的酸碱性?于是促进了学生积极思维,探索新知。

(三)问题层层深入,吸引学生探究

设疑是探索科学原理的向导,是催生学生积极思维的源泉。科学研究、探索活动需要质疑。那么怎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有高质量的质疑艺术呢?首先要分析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知识层次,其次是疑问的隐蔽性和梯度。不能与结论太直接,也不能太难,要让学生在解疑时有一定的切入点,顺藤摸瓜,才能顺理成章地解决疑问。

二、结合教材与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一切的创造发明活动中,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是基础,而创新能力是核心。广博的科學知识、敏锐的观察能力、创造性的想象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以及创新的实践能力等形成创新能力。创新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一是要有意识让学生联想。如讲到NH3、CH4实验室制法时,根据所用药品及反应条件让学生思考选择用以前学过的哪一套实验装置。二是鼓励学生猜想、幻想、异想天开。如讲到氮气的结构和性质时,假设N2不存在N≡N,N2变得活泼,世界将会变成怎样?对于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要加以肯定,并加鼓励。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具有求异性、灵活性、独创性和灵感等,其主要体现在灵活性。在教学中要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学会从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冲破"思维定势"的束缚。如AlCl3溶液滴入NaOH溶液中和NaOH溶液滴入AlCl3溶液中的现象是否相同,学生往往按常规的思维考虑是一样的,但实际上存在一个过量的问题,产生的现象是完全不一样的。再如Na投入CuSO4溶液中,学生通常会考虑的是金属与盐的置换反应,而忽略了Na是非常活泼的金属,它首先与水反应,所以得不到金属铜,而是生成Cu(OH)2蓝色沉淀。

(三)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

民族精神 教育方案 篇4

我校应上级有关要求以“传承长征精神、弘扬民族精神”为指导思想拟定了系列活动,本次活动特色在于从启动仪式到闭幕演出的总结更赋予了活动完整性,打破了以往单一的活动模式,赋予了活动多样性和丰富性;本次活动长征胜利70周年为背景,与当代精神相结合体现了当代中学生的精神面貌,推出了以《闪耀青春.秀我风采》为品牌的演讲活动和广播站的特色活动。

二、组织机构

成立“传承长征精神、弘扬民族精神”18岁成人仪式教育活动小组,办公地点设在××一中校团委办公室,负责作品的征集、整理、评选、推荐等具体工作。

民族精神 教育方案 篇5

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教育活动方案

公文 抗战胜利70周年活动暨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教育活动方案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今年9月也是第十二个“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为进一步激发广大中小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根据中宣部、教育部《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要求和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工委等六部门《关于组织开展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群众性主题教育的通知》要求,决定开展抗战胜利70周年主题教育暨2015年“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教育活动。现将有关事项布置如下:

一、总体思路

立足中小学校实际,通过开展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系列主题教育,引导广大中小学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进一步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并将其转化为具体行动,立志为实现中华1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发奋读书。

二、活动时间

8月下旬至9月下旬

三、活动安排

(一)抗战胜利70周年主题教育

围绕“勿忘国耻 圆梦中华”这一主题,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主题教育,中小学具体做好以下四项工作:

1.组织做好“四个一”活动。组织一次全校性的关于抗战历史的国旗下演讲,邀请历史老师向学生宣讲抗战历史;组织一次班级主题班会,通过抗战历史的讲述,视频、图片的观看、抗战人物介绍、学生讲体会等,让每个孩子直观了解抗战历史;刊出一期校园宣传专栏和班级黑板报,切实做好抗战历史宣传工作;组织一次抗战胜利70周年主题演讲比赛,从班级、校级、全市三个层面进行,并择优推荐选手参加定于11月中旬的温州市级比赛。学校还可结合本校实际,不拘形式,组织阅读、歌咏、微视频创作比赛等活动,让学生更加深刻、生动地了解抗战历史,切实增强爱国之情。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2.组织收看开学第一课,观看抗战影片和抗战题材的展映展播。各校要组织学生收看中央电视台《开学第一课》主题晚会(具体时间另行短信通知)。在8月28日至9月10日期间,可组织学生观看《百团大战》《战火中的芭蕾》《诱狼》等重点影片,要布置学生收看9月3日前后电视台抗战题材的展映展播。要组织、落实学生在9月3日收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大会的阅兵式实况。

3.组织开展“寻访温州红色足迹”活动。各校要组织学生开展“寻访温州红色足迹”活动,通过社会实践、夏令营等活动,走访抗战遗址、寻访革命后代,到爱国主义基地、纪念馆、烈士陵园、革命战斗遗址等实地参观,聆听抗战故事,学习抗战精神,进一步加深对革命精神的感悟。

4.开展网上纪念活动。各校要精心组织开展“网上祭英烈”活动,要按照市委宣传部要求,依托市新闻网平台上开设的虚拟鲜花、网上纪念堂、网民留言等板块,发动学生为纪念碑献花、缅怀先烈,寄托哀思。

(二)“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各校要做好“我的中国梦”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要通过主题班(队)会、开学典礼、国旗下讲话、团(队)日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等载体,开展演讲、辩论、征文、朗诵、爱国主义专题片欣赏等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活动,组织共青团员、少先队员重温入团入队誓词,让学生畅谈“我的中国梦”,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将个人的理想与祖国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立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发奋读书、贡献力量。

(三)中华传统美德教育

各校要结合新学年开学典礼、教师节、中秋节、抗震救灾、抗洪抢险以及本地的榜样模范或重大事件等,制定切实可行、学生参与体验为主的活动方案,开展中华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教育,帮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和优良传统,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突出主题。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各校要突出“勿忘国耻 圆梦中华”这一主题,充分认识到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在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中的重要性。要加强组织领导,因地制宜,制订具体实施方4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案;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二)创新载体,面向学生。各校要坚持以人为本,面向学生,围绕“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设计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载体,力求主题鲜明,形式生动。要充分发挥学校的主课堂、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将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与学校的教育教学相结合,与2015年市读书活动相结合,与德育特色学校、美丽校园等创建活动相结合。

(三)正面宣传,务实节俭。各校在开展各项活动中既要隆重热烈,又要务实节俭。要充分利用好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宣传的正能量,要充分利用校园网、校刊、广播、黑板报、展板等宣传阵地,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要注重在活动中发现、树立和宣传正面典型和榜样,及时刊登在学校校园网,并积极向xx教育网投稿。要加强对外宣传,努力将各校的特色活动、突出成果、先进经验和典型人物及时推荐给各类新闻媒体。

(四)及时总结,表彰先进。活动结束后,各校要及时总结和表彰。市教育局将在各校上报总结材料的基础上表彰一批活动月优秀组织奖,并择优推荐温州市教育局参评优秀组织奖。

五、材料上报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各学区、市属学校在10月9日之前将总结材料(每学区推荐1-2所学校典型材料)以电子稿形式报市教育局学生科。各学校(校区)在10月9日前登陆xx教育报送平台填写活动开展情况。市教育局将此次主题教育作为德育特色学校创建的重要考核内容。

联系人:xx,电话:xx,邮箱:xxxxx@163.m。

xx市教育局

2015年8月20日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民族精神月活动方案 篇6

2010年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商南县教育体育局颁发的《关于组织开展2010年“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的通知》为指导,结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1周年的活动,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中华民族美德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为重点,深入开展创新精神教育,积极参与《开学第一课》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勇于创新的伟大民族精神。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大力宣传爱国主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学习和锻炼的远大志向,继承和发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和悠久的文化传统,不断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叶克忠

副组长:王磊祁建

成员:曹振朝吴昆仑高小翠张景龙曹振坤教研组长各班班主任

领导小组办公室:教导处

三、活动主题: 我的梦,中国梦

四、活动目的教育和引导学生了解民族精神的丰富内涵,感受民族精神的伟大力量,体验民族精神的时代风采,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逐步树立民

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五、活动口号:继承民族精神,做了不起的中国人。

六、活动内容

(一)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的活动启动仪式。

利用9月2日的第一周升旗仪式举行“弘扬民族精神月”活动启动仪式。学校发表以弘扬和发扬“民族精神”为主题的国旗下讲话。学生代表发出“弘扬民族精神,做了不起的中国人”的倡议书,号召全体学生积极参加弘扬民族精神活动。教导处布置活动的主要内容及活动要求,校园悬挂横幅,教育活动拉开帷幕。

(二)开展“弘扬民族精神”的主题活动。

通过教导处、少先队大队部、班级的组织形式,开展丰富的教育活动,教育学生了解民族精神的丰富内容,感受民族精神的伟大力量,体验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从小立志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好全面准备。

1、加大宣传,营造氛围。充分利用每周一升旗仪式的国旗下讲话、并在学校宣传栏中开辟专栏进行宣传,让学生认识更多的民族英雄人物的事迹和精神。并以“民族精神,永放光芒”为主题组织好宣传活动,具体包括:出一期宣传栏专刊、出一期黑板报。

2、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利用教育部门户网站提供的《五星红旗》《走进新中国》等专题片,挖掘我们周围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结合正在举办的上海世博会,让学生了解世博,感受科技创新给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祖国的日新月异。以“我的梦〃中国梦”为主题,举办一次专题讲座、组织一次班(队)会、参加一次社会实践。

3、深入开展中华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教育。根据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抗洪抢险等重大事件和身边英雄模范人物的事迹,充分发挥网络资源优势,开展“传统美德大家谈”活动。通过故事会、征文大赛、演讲比赛、网络论坛等形式,使学生在参与体验中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和优良传统,继承和践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良革命传统。

4、继续组织开展好古诗词经典名篇诵读活动。

(三)活动安排:

1.开学第一周的九月二日组织收看《开学第一课》,今年《开学第一课》的主题为“我的梦,中国梦”,希望传递给孩子“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梦想家,每个人的梦想汇集起来就可能成为国家的梦想、中国的梦想”这样的精神。收看后要通过国旗下讲话、主题班(队)会等形式,组织学生畅谈“我的梦,中国梦”,激励学生立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发奋读书、贡献力量。

2、各班级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影片。(推荐《走进新中国》)

3、让每一个学生收集一个为建设新中国作出贡献的英烈故事。

4、召开“我爱我师”的主题班会,让学生挖掘身边教师的精神和闪光点。

5、结合音乐课学唱一首歌唱爱国主义的歌曲。

6、对学生再进行行为规范教育、礼仪和养成教育。要求学生根据《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利用两周时间要求学生每天养成一个好习惯。

7、布置一期“庆祝教师节”、一期“庆祝建国61周年”的校园黑板报评比活动。

8、活动月总结会,对活动进行总结,对优胜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

七、活动要求

1、学校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纳入德育工作全过程,贯穿整个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积极营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氛围,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热爱祖国,报效祖国和人民是最大光荣;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学习的远大志向,继承和发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和悠久的文化传统。

2、活动力求“三贴近”,即贴近学生、贴近本校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学校以学生为主体,一切活动尊重学生,充分调动全体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引导学生自主组织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受到教育,能力得到锻炼。我们从本校的实际出发,充分挖掘本校的教育资源。

3、各班级是活动的重点组织者,各班主任老师要认真组织学生,按照学校的活动方案,配合教导处和少先大队落实好活动,确保活动见实效。

民族精神 教育方案 篇7

关键词:民族精神,语文教学

一、深挖处理教材的结合点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民族精神教育是多线条、多侧面、多角度的。因此, 教师在处理教材时, 要深挖教育的结合点, 在“细”“深”“精”上下功夫。

(一) 细

在课文重点上挖掘。钻研一篇课文, 一定要摆出文章的所有的民族精神教育点, 然后把握住教育的重点。在备课时, 必须在研究教材内容、文化知识的同时, 细心阅读, 精心思考, 从而挖掘出课文中潜在的德育因素, 保证重点的落实。但仅停留在这个水平上还不够, 应该继续钻研教材, 我们还能发现、挖掘出潜在的民族精神因素, 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 深

在课文难点上突破。语文教学中的民族精神教育离不开语言文字的教学, 教学时要善于引导学生对课文中表现教育内容的地方反复推敲, 突破难点。例如上海的卢雷老师执教《开国大典》, 引导学生紧紧抓住课文中反复出现的“欢呼”一词, 让学生找找句子, 每次欢呼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出现的?表达了人们怎样的心情?指导学生品读句子:毛泽东的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指导学生一遍又一遍朗读。当教师问学生:“此时此刻, 你的心情如何?”学生的回答是:“我太激动了, 没有语言来表达”, “毛主席万岁!”一个学生忽然站起来大声回答。可见这种不露痕迹的教育之功效, 真正走入了每位学生的心间。

(三) 精

在课文疑点上引路。在教材中, 很多课文蕴含丰富多彩的教育因素, 体现着教育角度、层次的差别。在众多的教育因素中, 学生往往会产生一些疑点。教学时, 教师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 要善于引导学生解决疑点, 从中让学生受到教育。例如特级教师于永正在教《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 于老师挥手在黑板上用草体写了一个:“恨”, 进行追问:“我为什么用草书?而不用正楷?”一石激起千层浪, 学生再去研读, 学习课文, 让学生通过“掠、毁、烧”等词体会侵略者的残暴, 对侵略者的野蛮行径、对清政府无能的无限憎恨之情越来越浓。可以想象此刻的课堂, 学生的情绪会是多么高涨, 在这样的氛围中, 主题一步步深入, 激情一步步升华, 从圆明园毁灭前的美到毁灭后的惨的对比, 从景到情, 激励学生“勿忘国耻, 振兴中华”的民族精神教育又怎么会没有成效呢?

二、拉长实施教育的结合线

语文教材中知识传授和思想教育的“最佳结合点”一般地说是作者感情最集中、最强烈, 而又能贯通全文、最能体现文章中心的重点段落和词句。把握住这部分内容就能从文章的部分回顾文章的整体, 体察作者构思之巧、遣词造句之美, 又能借助这些语言文字揭示中心, 感染学生, 使他们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

(一) 最佳结合线可以是重点词

比如, 课文《乡下人家》一文, 最佳结合点可紧紧抓住“独特”“迷人”这两个中心词, 引导学生体会到乡下的生活是多么美好, 从而可以激发孩子建设好新农村的情感。

(二) 最佳结合线可以是重点句

如《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中, 对于“生命桥”“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学生的理解是有困难的, 也就影响学生对课文“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情感体验。教学时, 我引导学生自读课文, 反复品读令人感动的句子, 在学生交流、教师随机点拨中感受台湾青年和李博士在余震中做手术的危险及两岸工作人员的奔波, 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特别是“一次又一次的努力, 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 台湾青年的骨髓, 像生命之泉, 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这一重点句, 在学生朗读后, 引导学生:此时此刻, 你想说什么?此时此刻, 从台湾青年身躯里涓涓流出的仅仅是骨髓吗?在交流中, 学生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 深深体会到海峡两岸的骨肉同胞心连心的血脉亲情, 如同生命的火种会一代一代传下去, 永远不会熄灭, 就等于接受了民族精神教育的一次洗礼。

(三) 最佳结合线可以是重点段

比如, 独立阅读课文《一个苹果》, 课文最后一节这样写道:“……忽然觉得放炮洞里格外沉静……一瞬间, 我的喉咙被心中激起的强烈感情堵住了……我被这种出自阶级友爱的战友间的关怀激动着, 迸出了幸福的骄傲的泪花。”这段话点明了文章的中心, 是知识传授和思想教育的最佳结合点。在教学时, 可提问:1. 放炮洞里真的很沉静吗? 2.“被心中激起的强烈感情”指的是什么? 3. 为什么说是幸福的泪花, 又是骄傲的泪花?分析讨论后, 学生就会明白, 当时放炮洞里的阶级兄弟虽然默默无言, 但是他们的内心都被战友之间那种阶级友爱的高尚情操而感动了, 迸出了泪花。这是幸福的泪, 为生活在友爱中而感到幸福;是骄傲的泪, 为在困难的时候有关心别人的战友而感到骄傲。

三、抓准实施过程的结合面

语文学科中的“渗透”, 就是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文字的教学和训练之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选择好思想教育的渗透点, 并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的过程中潜移默化, 熏陶感染。渗透的关键要抓住“渗透点”。渗透点就是最能表达作者思想感情, 可以深挖细品, 让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字词句段。

(一) 剖析词句结合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字、词、句、段中常常隐含着作者的观点, 经常采用意不显露、语不穷尽的含蓄方式出现。在教学时, 要引导学生在理解语言文字的过程中, 分析文章所含有的思想教育因素, 进而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或中心思想。例如《草地夜行》一课的教学, 重点剖析“一沉”“一顶”“要记住革命”等词句, 进行挖掘, 揣摩品味, 产生情感的共鸣。“一沉”“一顶”包含了老红军战士面临生死考验时, 毅然决然地把生的希望让给了小红军, 体现了崇高的自我牺牲精神。[1]“要记住革命”这句话, 在课文中前后出现了三次。连接这几个重点词句的讲解, 披文入情, 使学生对老红军战士的伟大品格和崇高的革命精神的认识, 升华到一个新的境地。

(二) 创设情境结合

情境法就是教学时利用课件、视频、幻灯、挂图、音乐等方式来创设情境, 让学生进入描绘的情境, 对作品刻画的人物、抒发的感情、阐明的哲理产生一种亲切感。如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 在教学中, 可先播放配乐朗读的视频。学生静静听着、看着, 觉得自己好像真的跟着作者来到了小兴安岭一样。学生很快就找到了小兴安岭美的特点, 真正感受到了小兴安岭的美妙之处, 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锦绣山河的思想感情。[2]

(三) 课外延伸集合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 有大量反映祖国灿烂文化、丰富资源以及现代建设的内容。教学这类课文, 要通过课内外结合, 延向学生生活实际, 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

1.组织调查访问活动。如学了《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白杨》等歌颂祖国建设成就的课文后, 再组织学生开展访查活动, 收集人民生活变化的资料, 然后开展以国情教育为主题的队会或办小报等, 学生必然会受到深刻的教育。

2.组织参观游览活动。如学习《桂林山水》《记金华的双龙洞》《七月的天山》等赞美祖国壮丽河山、丰富资源、悠久历史之类的课文, 就组织学生参观游览当地的名胜古迹、风景区, 使学生更深刻地了解家乡的风貌、特产, 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3. 开展学先烈、忆传统活动。结合学习歌颂革命先烈和革命英雄的课文, 如《丰碑》《狱中联欢》《黄继光》等, 再利用本地丰富的德育资源组织开展扫墓、朗诵革命诗词比赛、听报告等学先烈、忆传统的活动, 使学生感受到中国革命传统, 认识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的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因此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 要充分利用课文中丰富的民族精神教育因素, 把握好结合教育的“点、线、面”, 对学生进行有效教育, 相信民族精神会在孩子的心灵“熠熠生辉”。

参考文献

[1]宋澄波.语文教学与人文教育[J].考试周刊, 2007 (31) .

加强高校国防教育 弘扬民族精神 篇8

摘 要 国防教育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必不可少的教育。弘扬民族精神教育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它贯穿于国民教育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本文通过高校国防教育对弘扬民族精神作用的简单阐述,提出要正确认识高校国防教育在弘扬民族精神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 国防教育 民族精神

国防教育是高等学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世界,各国都很重视对国民进行国防教育,很多国家都把加强国防教育视为一项重要的社会性工程,把国防意识作为一种崇高的社会公德进行培养。在我国,对大学生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国防教育是党中央的一贯思想。国防意识作为国防教育产物,其核心内容也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时期,按照《国防教育法》的规定和要求,以国防教育为载体,通过组织大学生参加军政训练,对于增强大学生的国防观念,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激发他们的爱国报国热情,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认真分析国防教育与大学生民族精神培养的内在联系,探讨国防教育对大学生民族精神培养的积极影响,将有利于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的民族精神。

一、国防精神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悠久历史的积淀、光荣传统的升华和时代文明的结晶。它是一个民族所遵循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所体现的理想信念和性格特征。这就注定民族精神具有浓厚的民族性。素以勤劳、勇敢、智慧著称于世的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发展中,形成了团结统一、爱好和平择善而从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源远流长,又与时俱进,是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财富,也是中华民族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精神力量。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国防教育,是根据国防的需要来培养人的活动,是为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防御外来侵略、颠覆和威胁,对全体高校学生进行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培养国防意识的一切活动。国防教育的实质是国防精神教育。国防精神是在国防实践中形成的与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意识、思维和心理状态,是适应国防需要的强大精神力量和锐利的思想武器,这些都与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髓爱国主义精神息息相关。由此不难看出,国防教育和民族精神的培养是相互统一的有机整体,国防精神教育承载一定的民族精神培养的内容,国防精神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大力开展国防教育是对青少年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渠道

高校国防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国防理论教育、国防知识及技能教育、国防精神教育[1]。国防理论教育中,以马列主义军事理论、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为重点,此外,还包括国防建设理论,国防斗争特别是战争的理论,国家的防卫方针、政策及其理论原则,国际形势与国际关系理论等。这些理论都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根基。国家领土、领海、领空和海洋权益知识,国防历史知识,现代战争及现代军事知识,国防科学技术知识,国防技能,国防法律知识等等国防知识的普及,则可以使中华人民能以更加清醒的头脑,更正确有效的方法,抵御敌对势力对中国崛起的破坏,从根本上确保中华民族精神之树在世界上屹立不倒,万古长青,这是其他任何知识体系都无法取代的。国防精神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增强全体学生的国防意识,而国防意识中最基本的是国防建设和国防斗争所必需的各种精神。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在原有民族精神发扬光大的基础上,中华民族创造了更宝贵的精神财富,用这些传统和精神对全体公民尤其是对青年学生进行教育,是国防教育的基本任务,同时也是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

三、提高高校国防教育水平,将大大促进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养

国防教育中,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一致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2]。进入新世纪,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和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使爱国主义教育面临严重的挑战。全球化对各民族国家主权的削弱,对不同民族国家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同质化影响,决定了在大学生民族精神培养中必须紧扣爱国主义这一核心,使其牢固树立爱国主义观念,而大学生国防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强化国家意识、爱国意识,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团结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立身之本,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牢固纽带。它不仅表现在国家、民族的关系上,也反映在个人与他人、集体和社会的关系中。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必须强化大学生以国家兴亡为己任的责任意识,增强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四、高校国防教育课的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特点,为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养提供了最佳的教育模式[2]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的规定,高校国防教育课必须坚持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相结合、集中教育与分散组织活动相结合的原则。多年来,根据这“两个结合”的原则,初步形成了集中训练、分散教学、课内外结合、教养一致的国防教育课教育模式。这种模式,既保证了为什么要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怎样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等理论教学的落实,又提供了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的理论教学与实践结合的机会,还为巩固民族精神教育的成果创造了条件,从而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工作进一步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姚利民.论国防教育在高校人才素质培养中的地位与作用.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1(2):82-83.

弘扬民族精神月活动方案 篇9

一、指导思想:

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落实《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的要求。结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2周年的活动,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中华民族美德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为重点,深入开展创新精神教育,积极参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爱好和平、勤劳勇敢、尊敬师长、自强不息、勇于创新的伟大民族精神。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大力宣传爱国主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学习和锻炼的远大志向,继承和发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和悠久的文化传统,不断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活动主题: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三、组织机构:

组长:马生林

副组长:杜西洋

组员:各班班主任

四、活动目的:

大力宣传爱国主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学习和锻炼的远大志向,继承和发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和悠久的文化传统,不断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五、活动内容:

(一)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的活动启动仪式。

利用第二周升旗仪式举行“弘扬民族精神月”活动启动仪式。学校发表以弘扬和发扬“民族精神”为主题的国旗下讲话。号召全体学生积极参加弘扬民族精神活动。

(二)开展“弘扬民族精神”的主题活动。

通过少先队、中队的组织形式,开展丰富的教育活动,教育学生了解民族精神的丰富内容,感受民族精神的伟大力量,体验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从小立志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好全面准备。

1、加大宣传,营造氛围。充分利用每周一升旗仪式的国旗下讲话、并在学校宣传栏中开辟专栏进行宣传,让学生认识更多的民族英雄人物的事迹和精神。并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主题组织好宣传活动。

2、学校在活动月期间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尊师重教、师恩永远、庆中秋·感恩父母、革命传统教育、让生活更加文明和谐、迎国庆·祝福祖国等主题活动。

3、结合实际对学生开展行为规范教育、学生礼仪教育和常规养成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文明素质。

(三)活动安排:(后附)

平罗县西灵小学

民族精神活动月方案、总结 篇10

一、指导思想

活动旨在引导广大青少年认真学习、领会《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精神,广泛宣传、实践公民基本道德规范。通过丰富多彩的时间体验活动,培养青少年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

二、活动主题

以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祭奠及继承下来的民族精神为基础,以少先队员奋发向上勇于创新的精神为载体,发扬和继承我国民族精神,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深入开展民族精神教育,实践“五爱”要求,争做“四有”新人。

三、活动要求

结合时事,让学生理解民族精神对我们少先队员的重要意义,引导学生以少先队中队、小队的形式分年级、分层次开展活动,以此来教育引导少年儿童了解民族精神的丰富内容,感受民族精神的伟大力量。

活动内容:读书明理、实践体验、评先争优

活动形式:读、画、讲、唱、行、展

四、活动过程

(一)读书明理

举行“民族精神代代传”主题活动启动仪式,向全体少先队员发出“弘扬民族精神,做了不起的中国人”的倡议。深刻领会“民族精神”的新内涵,围绕“团结统一、独立自主、爱好和平、自强不息”的主题,开展读书活动。

读:通过向少年儿童推荐以弘扬民族精神为主题的书籍与印制材料,使我市少年儿童进一步了解我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增强了少年儿童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组织中年级开展读一本好书,挖掘一件事的活动。从书中去了解历史事件,从亲身经历的事情中寻找民族精神。

画:让队员通过搜集资料、调查,了解了祖国灿烂文化、悠长历史。组织学生

开展“爱我中华”绘画比赛。

(二)实践体验

广泛开展“五爱”实践活动,活动与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相结合,动员、组织、协调各界力量,提供各种实践体验,为“五爱”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讲:以寻找“我身边的榜样”为形式,推出和树立一批优秀的学生群体,开展“我身边的榜样”演讲比赛,用有优秀学生的事迹引导关学生积极进取、茁壮成长。

唱:引导队员收集我国56个民族的基本知识,了解各民族的分俗习惯、分布情况,认识各民族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所作出的贡献。

行:开展“小手牵大手”活动。

(三)评先争优

展:各个中队通过中队主题会的形式,围绕“民族精神代代传”为主题召开中队主题集会,让学生畅谈对民族精神的理解,抒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好全面准备的志向。在期末迎新之际,召开大队主题集会,以弘扬民族精神为主旨,通过歌舞、朗诵、器乐演奏等展示,大力弘扬民族文化的精髓,感受民族精神的伟大力量。

***小学

2012.3***小学“弘扬民族精神月”活动总结

为开展好“民族精神代代传”活动,我校认真策划,制定了活动方案,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民族精神的伟大,在活动中体验“民族精神代代传”的真正内涵,活动受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准备充分,宣传到位

利用升旗仪式、周会课、思品课等途径向学生大力宣传,组织少先队员收集具有民族文化的素材,交流心得,利用宣传栏、黑板报,介绍这次活动的方式、目的、意义,以及民族精神的实质和表现等,营造了良好的活动氛围。

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在开学的升旗仪式上,学校以“弘扬民族精神做了不起的中国人”为主题对少年儿童进行了教育讲话,发动少先队组织向全体队员发出“弘扬民族精神,做了不起的中国人”的倡议,组织少先队员代表畅谈体会表决心。

学校开展以“民族精神代代传”为主题的教育系列活动,引导学生以少先队中队、小队的形式分年级、分层次做到“几个一”的活动,以此来教育引导少年儿童了解民族精神的丰富内容,感受民族精神的伟大力量。绘画比赛、歌咏比赛、演讲比赛等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深深体会到了民族精神的伟大。

各个中队的主题会主题鲜明,形式多样,有的中队得少先队员讲解了国旗、国徽、国歌和国庆的基本知识;有的中队少先队员们围绕“岳母刺字”的故事展开了辩论;还有的中队的队员们讲述了以杨利伟为代表的中国航天人的事迹„学生通过队会受到了教育。

三、强化措施,深入推进

将民族精神灌输到每个少先队员心中是“民族精神代代传”活动的根本目的,在活动中,我校特别注重这一点,少先队员在活动结束后,展开一次民族精神的追寻大讨论活动,从而去做一件能体现民族精神的事,去体验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我校为巩固这次活动取得的效果,将这次活动为契机,以后每年每月至少组织一次“民族精神代代传”主题活动,形成强化民族精神教育的长效机制。

通过这次活动,全校学生深刻了解了民族精神的丰富内容,感受了民族精神的伟大力量,体验了民族精神的内涵,也正在逐步树立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以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好全面准备的责任感。

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就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的精神动力,也是在未来岁月里薪火相传、继往开来的强大精神动力。而青少年则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未来事业的接班人,因此,从青少年开始进行民族精神教育是使我国发扬中华文化优良传统,创造先进灿烂的中华文化,永远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的强有力保障!

***小学

论历史教育对民族精神的渗透作用 篇11

一、历史教育是实现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有效的手段

爱国主义在不同的时代固然有不同的内涵,但对民族历史文化的认同,却是一脉相承。民主革命家章太炎曾说过:爱国主义好似庄稼,需要施肥、浇水才能成长。而历史教育就承接了这一光荣的使命。它如同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不经意中将民族的根,深深地植入了孩子们的心中。中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涌现出一批批爱国人士:苦于救国无门、投江自尽的屈原,“匈奴未灭,何以为家”的霍去病,“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这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一个个荡气回肠的故事,不需要老师再用太多的语言去解释,去修饰、去说教,这种源于心底的爱国思想就会在学生心中慢慢的滋生、发芽、成长。

二、历史教育是培养学生认知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是中国强盛的重要保证的最有效的途径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要培养学生认知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是中国强盛的重要保证,需要先对学生的认知有一个初步的的了解。学生的认知有一个过程:首先需要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其次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一定的学习方法的运用,深化认知;再次,从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中受到启迪,形成价值观。而历史教育正好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国家统一”为例,我国早在二千多年前就已逐渐形成了 “大一统”观念。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还有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之所以被后人推崇,很重要一点,就是因为他们都具有雄才大略,或完成了统一大业,或安定了天下。隋朝虽然短暂,但却辉煌,究其原因,开通了隋朝大运河,至今仍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隋朝之所以能开通大运河,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国家统一;元朝因疆域空前辽阔,设立行省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很显然,如果我们不了解上述的历史,我们也就不可能理解“团结统一”何以是我们民族传统的精神了。

三、历史教育是引导国人培养历史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的最直接的方式

民族精神 教育方案 篇12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核心与灵魂,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共同的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为民族大多数成员所接受的思想品格、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是一个民族在生存和发展中表现出来的富有生命力的优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坚定的志向,是促使民族繁衍生息、不断前进的精神力量和支柱。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兴旺发达,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依靠一种高昂的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精神支柱,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精神力量。

国防教育是为了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防御外来侵略、颠覆和威胁,对全体社会公民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培养国防观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树立国防精神和国防意识为目标的教育活动,是国家根据国防的需要来培养人才的活动。它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使公民增强国防观念、掌握国防知识、发扬爱国主义精神,自觉履行国防义务。核心内容是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是国防教育的最高价值取向,国防教育开展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着爱国主义这一核心。爱国主义精神是国防赖以确立的精神根基,又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高校作为国民教育的组成部分,承担着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的职责,是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主要阵地。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是未来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将承担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任务。高校国防教育又是国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民族精神与国防教育是相互促进,互相补充的。

2 弘扬与培养民族精神的意义

2.1 弘扬与培养民族精神,可促进和强化国防教育

民族精神是国民最深厚的思想基础和精神支柱。面对现在这个国际形势纷繁复杂的世界,特别是我国周边的安全情况,更需要我们用战略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民族精神,从而重视爱国精神,强化国家主权意识。我国的民族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国防教育同样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两者之间有共同的教育内容,因此,对民族精神的弘扬与培育可以促进和强化国防教育的进行。

2.2 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可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一个民族要独立,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有强烈的民族自信心、民族自尊心、民族自豪感。只有拥有强大无比的民族精神,才能使一个民族在全球舞台上,在世界民族之林的激烈竞争中,挺起胸来,抬起头来。人们需要用更深更远的理性思维去看待目前的这些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透彻分析其实质,做出合理的预测。国家的自尊自信意识是推动人民维护国格的强大力量,也是促成国防观念形成和增强的内在动力。

2.3 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可提高民族凝聚力

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必须把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胡锦涛同志在抗击非典时指出:“越是困难的时候,越是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越是要大力增强中华民族的民族凝聚力。”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在历史浪潮的激荡中形成了强大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在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抵御外来侵略和推动社会进步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3 高校国防教育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的优势

我国的民族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而在高校国防教育中对民族精神进行弘扬与培育也有其自身的优势:

首先,新生入校伊始就要以军训为契机合理制定训练计划,秉承军训育人的宗旨,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渗透,注重育人实效。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丰富学生军训生活和军训内容,如放映爱国主义题材的电影、军歌嘹亮拉歌比赛,军人组歌演唱比赛、“军训感悟”演讲比赛、军民联欢会,“一封家书”主题中秋晚会,“请英雄来到学生中间”等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影响、受教育。

其次,可以利用学校各种课程资源相互补充、相互渗透,使各种课程资源扬长避短,使民族精神培育全方位地得以融会贯通。制定可操作性强的机制与规范,使知识教育、实践引导、行为养成相结合,实现课程资源利用的最优化。学校从学科特点出发,挖掘各学科教学中的民族精神内涵。创新方法,利用现代传播手段,拓宽民族精神教育载体。积极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营造良好的学校文化氛围。

再次,国防教育其实质和中心内容是在学生中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民族精神和民族气节教育,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培养学生强烈的国防意识、国防观念及国家防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国民意识,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使青年学生意识到自己对国家的责任、对民族的义务,意识到自己的历史使命,意识到自己人生的真正价值,是高校国防教育的根本所在。

高等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场所,对于系统地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有着很大的优势,而高校国防教育又是我国全民国防教育和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才培养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内容,对于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弘扬与培育以及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4 在高校国防教育中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

在新世纪新阶段如何弘扬与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也成了国防教育所面临的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只有不断进行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与培育,才有利于完成这一“极为重要的任务”,才能成为中华民族提供昂扬向上的精神动力。

4.1 深刻把握基本理论,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民族精神的弘扬与培育问题,做出一系列重要论述,特别是在党的十六大上江泽民同志对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的系统论述,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与培育奠定了理论基石。高校国防教育的核心内容是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的核心也是爱国主义,两者的价值取向是一致的。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内容的国防教育,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民族精神,两者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的关系。国防教育可以作为民族精神培育的载体和有效手段。

4.2 运用更广泛的渠道,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

国防教育是民族精神的重要活动载体。从实践中可以得出:加强国防教育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就是要把国防教育与其他教育结合起来,将国防教育渗透到其他教育之中,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如依托大众传媒联合网络,办好国防教育专版、专栏和专题节目,举办讲座,学术交流活动,对时事热点问题的讨论,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使一些僵化的教育内容变得生动活泼,从而调动高校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增强教育的时效性和有效性。结合国内外的重大军事事件搞好宣传教育,使学生了解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的重大意义和责任,提高其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的使命感与自觉性。在弘扬与培育的同时也要注重正确引导学生的爱国热情。

4.3 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

充分挖掘地方高校所处地的历史和文化资源,利用“全民国防教育日”、“建军节”、“国庆节”等节假日、纪念日举办参观军事博物馆,红色景区等,以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为主题的国防教育活动,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增强国防教育的感染力、吸引力。利用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事情,让学生知道民族精神并不是一句空口号,而是常见的,具体的,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并能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标准来指导自己的行为。通过体能训练意志,为其提供良好的身体素质和精神素养。

高校国防教育是调动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的有效载体。国防教育与民族精神具有统一的价值取向,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是国防教育的主要内容,又是国防教育的重要任务和内在要求,同时,民族精神的弘扬与培育又能增强国防教育的效果。当代大学生是当代青年的杰出代表和先进集体,他们是祖国的希望,是建设国家的生力军,是党的事业的接班人。增强其国防理论知识素养,引导其科学的民族精神,培养其高度的国民责任感、使命感和忧患意识,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是高校国防教育的历史使命和历史责任。

参考文献

[1]袁小武.科学发展观视阈下的国防教育与民族精神培养[J].企业家天地, 2011.

[2]江泽民.建设小康社会,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2002.

[3]胡锦涛.抗击非典重要讲话[J].2003.

上一篇:感恩母亲作文五年级下一篇:白鼠公主的南瓜车大班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