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演讲稿

2024-09-12

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演讲稿(通用11篇)

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演讲稿 篇1

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

三年四班李思佳

指导教师:唐晓峰

各位同学: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弘扬民族精神 传承民族文化》。

在中华民族历尽风霜的苍茫大地上,燃烧着五千年来传承不息的文明之火,它点燃了千千万万个炎黄子孙的奋斗之梦。

泱泱中华,滚滚逝水,多少英雄豪杰,多少文人墨客,多少勤劳勇敢、智慧的中国人,他们前赴后继、关怀民生、保卫祖国。中华民族经过历史的洗礼、积淀,升华出民族精神的核心,那就是爱国主义。幼儿园时,常听妈妈讲岳飞、戚继光、郑成功、林则徐等民族英雄的故事。上学后,自己又知道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天下兴亡匹夫有则”的顾炎武等文人志士,他们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不计个人得失,抛头颅,洒热血,正是他们铸就了中华民族精神的脊梁。他们感人的故事,让我感到无比的激动,无比的敬仰,不禁油然而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悠悠中华,古老的文化,有如一杯香茗,透过历史的尘封,发出无尽的幽香;古老的文化有如一阵清新的微风,透过亘古的光阴迎面扑来。孔孟之道成为中华民族思想的精髓;博大精深的中医理论更让世界 1

叹为观止,“四在发明”的科技引领世界潮流,唐诗宋词再现盛世繁华。在此我不能不赞叹我们老祖宗为我们留下的精湛文化遗产。

今天,我国已步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促和谐求发展是当今两大主题,作为新一代的少年儿童,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锐意进取,自强不息,让文明之火在中华大地上熊熊燃烧。

同学们,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让我们拥有一座美丽的精神家园,让我们的心灵永远在这里栖息成长,让我们的生命焕发光彩,让我们每个人都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而贡献自己的力量吧。

谢谢大家!

点评:

这是一篇包含强烈爱国之情的演讲稿,感情激越,重点突出,富有感染力。

作者巧妙的运用了排比句和段落,层次分明,气势磅礴,富有号召力,感染力和鼓动性,文章通过列举古代文人志士的名言名句,以及中华古文明成果说明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从而从内心深处激发了人们对祖国的热爱以及对弘扬中华文化的迫切性。文章结尾注意联系当前的现实情况,立志努力学习,具有较强的时代感和现实意义。

本文语言气势恢弘,论述严谨,富有激情,是一篇优秀的演讲作文。

指导老师:唐晓峰

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演讲稿 篇2

从中不难看出:武术课程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然而在武术课程教学中只重视技术、技能教学,轻视、忽视武术理论教学和武术文化、民族精神传播的现象普遍存在,造成了学生只会打几套拳,对于武术中蕴含的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却一无所知的现象。这样的教学现状难以实现武术课程培养武术人才,继承民族优秀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目标。

笔者认为,武术不仅是一种民族体育项目,更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深邃的文化底蕴和博大的民族精神。武术教学不仅仅是对学生简单的武术技术动作的教学,更是对民族文化的传播,民族文化自信和自豪感的培养,民族文化继承和保护责任感的培养。在武术教学中,教师应始终贯彻落实武术课程教学目标中对武术文化、民族文化继承发扬的重要目标任务,通过理论讲授和技术教学使学生认识体会武术文化内涵;认识武术继承和保护对于民族传统文化继承和保护的意义,激发学生对武术文化的兴趣;结合当前武术继承面临的严峻形势,唤醒学生对于武术继承和保护的危机感和使命感,使学生由被动地为学分而学转变为积极主动地去学。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力图使学生形成三个认识,树立三种意识。

1. 认识武术继承和保护的重要性:武术文化继承与保护意识的树立

在实际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认识武术继承和保护的重要性是有一定困难的,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群生活于高度发展的现代文明中的年轻学生。现代的思潮、理念、方式充斥着他们的生活,传统文化对于他们显得遥远而飘渺,在他们看来,传统文化的继承和保护是国家政府的事,与自己没有太大的关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运用丰富的理论知识并结合具体事例分析论证武术文化继承的重要性。在讲授《武术与传统文化》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运用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层层递进推理的方法,使学生明白民族文化对于国家、民族乃至世界的重要意义。如笔者对武术继承保护的重要性讲稿如下:

“对任何一个民族来说,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天然纽带,它以血缘与地缘为依托,将一个民族共有的精神与性格凝聚在一起”[1],民族文化是民族精神的体现,民族文化的缺失必然导致民族精神的缺失。一个没有科技的民族一打就垮,而一个没有民族文化的民族不打自垮。因此,保护和发扬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同时实现文文化化的的与与时时俱俱进进和和开开拓拓创创新新,,是是关关系系民民族族前前途途和和命命运运的的重重大大问题。

正因为这样,从古至今,人类社会各种民族文化的争夺、侵略、交流就从未间断过。法国著名作家都德的著名的《最后一课》所反映的民族情结感动着无数爱国者,同时也反映了另外一个重要信息,那就是文化侵略、文化统治。对于一个民族来说,精神和文化的侵略才是致命的侵略。日本侵略者为了彻底摧垮中华民族,达到彻底统治中国的目的,在进行血腥屠杀的同时也进行残酷的文化侵略和奴化,对中国的大量文物进行毁害和掠夺。国民政府为了保护中央博物馆的大量珍贵文物,历经十年的艰苦转移,兵分三路,历尽坎坷,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最终成功地将这批文物安全转移,创造了世界文物保护了奇迹,保护了民族文化。尤其是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文化的交流融合愈加频繁,同时文化争夺和侵略现象更加严重。从“端午节保卫战”就可以看出文化争夺的硝烟正在弥漫全球。这些无不显示出文化,尤其是优秀文化对于一个民族的重要性。

从人类、世界的全局角度来看,民族文化对于人类、世界的发展进步也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各民族的文化不仅属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更属于整个人类、整个世界,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同自然界物种多样性导致繁荣、物种单一性导致衰亡一样,文化的多样性能促使文化的进步和繁荣,反之,文化的单一性将导致文化的退化和枯萎。为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了世界人类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因而,对于民族文化的保护和继承不仅事关一个国家、民族的发展,更深刻影响着整个人类、整个世界的文明进程。

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悠久的历史渊源、博大的精深的文化内涵、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和独特的技击、健身、修身、娱乐功能享誉世界,被誉为国之瑰宝,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一朵奇葩。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武术家不断吸收传统文化的精髓、积累前人的宝贵经验,形成了自成体系、各具特色、异彩纷呈的拳种和流派,其内容之丰富、形式之多样是任何一种武技所难以比拟的。武术中深邃的文化意蕴和丰富的技术内容,不仅对本民族,而且对世界人类都具有久远价值和深刻意义。

2. 认识武术文化的博大精深:武术文化自信的树立

谈到武术的技击、技术,学生往往感到很直观,也容易理解,而谈到武术的文化内涵时,学生却感到抽象和迷茫。这是因为:一方面,武术的文化内涵确实博大精深,浩如烟海,以致教师在讲授时不知从何说起。另一方面,文化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包含了众多的内容,同时又是一个抽象的精神层面的概念,看不见摸不着,所以难以理解。

文化必须通过一种载体和形式来体现,如语言、文字、艺术、民俗、礼仪、建筑等。同书法、戏曲、绘画等艺术一样,武术既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又是体现传统文化的载体,一种表现形式。武术的技击理论、拳法理论、动作形态和武术所崇尚的理念,无不传递着浓郁的民族文化精神。在讲授武术文化博大精深的这一特点时,教师应从武术拳种流派,武术拳理,技击理论,动作名称,武德规范中蕴含、体现的传统文化来讲述,使抽象的文化变得具体生动,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感受体悟武术文化的博大精深。具体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2.1 武术文化底蕴的博大精深

武术根植与中华民族五千年传统文化这片沃土,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深受传统哲学、儒家经典理论、兵法、医学、文学艺术、宗教等传统文化的滋养,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一点在武术拳种流派、技击功法理念、动作名称、拳谱歌诀、武术谚语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传统哲学中的太极阴阳学说、五行生克学说、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道论、气论、形神统一的观点在传统武术的形成、发展中体现得尤为突出。太极拳就是以太极阴阳学说为理论基础形成和发展的优秀拳种,讲求顺乎人体的自然调节、阴阳平衡,动静结合、虚实分明、刚柔相济、以柔克刚。形意拳中的“五行拳”,包括劈、崩、钻、炮、横拳,外应水、火、木、金、土五行,内应肾、心、肝、肺、脾五脏,以五行相生相克为其内核。传统武术注重形与神、内与外的和谐统一;讲究内外三合,内三合要求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外三合要求;注重内外兼修、形神兼备,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体现的是传统哲学中天人合一、形神统一的哲学思想。而武术运动中的动静、刚柔、虚实、开合、内外、进退、攻守等一系列矛盾变化体现了传统哲学中阴阳对立统一辩证关系。传统武术中的内功气功、养生功则是建立在传统中医理论、道论、和道教学说的基础之上。武术的技击理论则吸收了兵法中的精髓,避实击虚、攻守兼备、攻中有防、防中有攻,招无定法,变化无穷。武术与宗教的结合则产生了名扬天下的少林禅宗武术、武当的道教武术。传统武术动作名称具有极强的民族文化特色。如我们熟悉的太极拳中的野马分鬃、手挥琵琶、倒卷肱、白鹤亮翅、玉女穿梭等,还有根据历史人物或小说、神话传说命名的动作,如霸王举鼎、二郎担山、童子拜佛等。这些都体现了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2.2 武术内容的博大精深

武术之所以博大精深,是因为武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传统文化的精髓、积累前人的宝贵经验,形成了自成体系、各具特色、异彩纷呈的拳种和流派。其内容之丰富、形式之多样是任何一种武技所难以比拟的。

传统武术有众多的拳术流派,据1983年至1986年传统武术挖掘整理显示,仅套路而言,目前流源有序、自成体系的拳种有129个,拳械套路有5000多种[2]。这些拳种门类众多,风格各异,特色鲜明。而且传统武术种类繁多,分布广泛,从功法特点来分,可分为内家拳和外家拳;从地理来分,可分为南北两大派系;从地域来分,各地均有独具特色的地方拳,如陕西的洪拳,西北的披挂拳、翻子拳,河北的八卦拳、八极拳,山西的形意拳,山东的螳螂拳,河南的少林拳,四川的武当拳,福建的咏春拳等。可以说,在中国任何地方都有独具特色的拳种。

中国武术不仅流派众多,而且每个流派都有完备的体系,有独特的功法、技击理论、套路拳械。各个拳种在流传过程中又不断发展派生出不同的流派。比如太极拳,分为陈、杨、孙、吴、武五大主要流派,还有许多小的流派。传统武术无论从功法、技击、拳理上讲多十分深厚,任何一个拳种都需要长期不懈的刻苦练习、深入研究才能有所收获,所以有“十年太极不出门”的说法。这些都表现了武术的博大精深。

2.1武术蕴含民族精神的博大精深

“未曾习武先修德”是对习武者最基本的要求,也是习武的最高境界。“文以评心,武以观德”,武术的各个拳种流派极为看重对德的修炼,对武德都有严格明确的规定,历代习武者无不把修德作为武术修炼的至上境界。武林中被尊为大侠者无不是武艺高超、光明磊落、品德高尚,受人敬仰。而那些道德败坏、阴暗卑鄙、恃强凌弱者即使武功再高也遭人唾弃,被视为败类。武德所提倡德就是“仁、义、礼、信、勇、忠、孝”,是儒家经典思想和传统美德对习武者道德品质和行为的规范,体现的是爱国爱民、匡扶正义、勇敢坚韧、百折不挠、自强不息、友爱和善、诚实信义、崇尚礼节的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历代习武者豪杰、英雄辈出,精忠报国的岳飞、抗击倭寇的戚继光、抵御外辱的霍元甲、反帝反封建的义和团志士等,他们不仅精通武术,武艺高强,而且在他们身上无不体现出这种精神和美德。武侠文学、武侠影视中塑造的英雄人物:《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三国演义》中的关羽、现代武侠电影中的英雄人物,我们对他们的喜爱和崇拜,与其说是对武功的崇拜和喜爱,更不如说是对他们身上散发出的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的赞扬。

3. 认识武术面临的继承与保护危机:武术继承与保护使命感的树立

3.1 西方竞技体育项目对民族体育项目及武术的挤压

在西方强势文化占据主导的今天,许多地方的、民族的文化“正被美国的大众文化模式———电视演出、服装、音乐、电影等———逐出并取而代之。对我们许多人而言,这是界定全球化的真正核心:世界文化的标准;美国的电视、音乐、好莱坞电影,正在取代世界上其他一切东西”[3]。西方社会“以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科学力量为依托,把持文化交流中的主动权,控制着文化交流中的流向、流速、流量,乃至所传递的文化信息的性质”[4]。我们从以下数据可看出西方体育文化的主导地位。根据奥林匹克有关研究结果显示: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所设28个大项300个小项中,除柔道、跆拳道等极个别的项目外,均为西方运动项目;在举办过奥运会的城市中,奥运会极少在非西方国家举办;奥林匹克决策层由西方人士主导,在国际奥委会当前的委员中,52.6%的委员来自欧美国家[5]。以奥林匹克运动为代表的西方体育文化自从诞生之日起,就把自己定位为一种世界性的文化,并自始至终呈现出欧美中心主义倾向。从这样一个不争的事实中,我们可以看出奥林匹克运动在当今世界体育运动中的绝对地位,感受到西方体育文化的绝对掌控。而外来竞技体育项目,如跆拳道和空手道、剑道等项目,以其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和简单易学的形式受到了广大青少年的喜爱和追随。特别是跆拳道,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就风靡中国各大城市,成为青少年竞相追求的“时尚”运动,令号称“博大精深”的中国武术汗颜不已。“中国人的礼仪、忍耐、谦虚、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在跆拳道中被发挥得淋漓尽致”,这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北京的一家跆拳道馆打出了“练跆拳道,体验中国武术精神”的招牌。

3.2 竞技体育思想对武术发展的制约

在体育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遇到了西方体育的强势挤压。西方体育全球化已经成为事实,我们的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已经落在后面。为了借助“奥运快车”实现武术跨越发展愿望,一直以来,武术的发展以竞技武术为主,确定了竞技武术为主导的武术发展方向,制定了武术进军奥运的战略。奥运会作为西方现代竞技体育的代表,其发展机制相当成功,渴望通过奥运会的平台向世界推广武术,其用意无可厚非。但竞技武术的发展始终以符合奥运要求为标准,力图同世界接轨,为迎合以西方文化为主导的竞技比赛,不惜牺牲武术的文化内含和民族特性,使武术成了四不像的中国式体操,失去了传统武术的内涵和魅力。竞技武术,虽脱胎于传统武术,但其标准化、单一化、程式化的模式限制了武术的丰富多彩性,很难代表博大精深的中国武术。更重要的是受武术竞技主导思想的影响,大众武术和学校武术也带有深刻的竞技武术烙印:学校武术课的教学内容以竞技武术的内容为主,高等体育院系的武术教学和科研也以竞技武术为主,民间武术馆校的教学和训练也以竞技套路和武术散打为主,是否为专业运动队输送运动员和培养冠军成为衡量他们业绩的重要指标。而且,竞技武术最大限度地追求比赛成绩优异化为目的,以高、难、美、新的竞技发展标准为准则的精英体育要求,对于普通人群来讲更是高不可攀。这就使得武术难以向社会大众推广和普及,致使武术的发展路子越走越窄,形成了曲高和寡、高处不胜寒的尴尬局面。而传统武术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仍然游弋在民间处于低层的自发状态,没有形成广泛影响和适应现代社会及自身发展的传播模式。

4. 结语

普通高校体育专业武术课程教学,既肩负着培养合格的中小学武术教学师资、社会武术健身指导员的责任,同时作为高等教育,又肩负着继承传统优秀文化遗产,弘扬民族文化的重任。为此,我们在武术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对学生武术文化的熏陶和教育,注重培育学生对于民族文化的情感,培养学生对于武术的继承与保护意识,为武术文化的发扬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且东.大危机[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2006:126.

[2]蔡仲林, 周之华.武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7.

[3]胡慧林.中国国家文化安全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1.

[4]王宁.全球化与文化:西方与中国[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108.

[5]王岗.民族传统体育与文化自尊[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7:127.

[6]郭建宁.当前文化研究若干前沿问题论析[J].新华文摘, 2006, (17) :113-116.

传承红色文化 弘扬民族精神 篇3

关键词 遵义 红色文化 民族精神

一轮红日抱娄山,千里乌江忆往昔——遵义,一个依山傍水的城市,承载着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在孔子编撰中国最早的史书《尚书》中有云:“无偏无陂,遵王之义”,不但记载了遵义名称的由来,而且还可见遵义作为皇家之地在政治、地理、军事等方面的重要地位。几千年后,遵义再一次作为历史事件——“遵义会议”的发生地,被载入史册。

1935年1月15日-17日,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纠正王明军事指挥上的“左”倾领导错误,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了著名的“遵义会议”,在危急时刻,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党独立自主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解决路线、方针、政策的开端,标志着我党从幼年走向了成熟。遵义,作为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它凝系着我国红色历史文化和伟大的民族精神。

一、以红色历史文化为载体,弘扬民族精神

遵义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数不胜数。红军纵横二万五千里长征,其间转战了遵义的十多个县(区),一百五十多个乡(镇),遵义的山山水水留下了红军的足迹,三千多红军将士埋忠骨于黔山播土。突破乌江天险、四渡赤水、娄山关激战......红军在遵义留下了大量的红色文化遗产,极为珍贵,不可复制。我们应该将重大历史事件,通过各种文学艺术形式,记录和传承下去。组织编撰红色历史书籍、增办刊物,审批创建红色历史研究中心,通过学术规范、补充历史;建立网站、增设报纸板块进行专题记述,通过对老红军的访谈、民间材料搜集,以媒介为载体,扩大遵义红色历史文化的影响,对红色历史进行宣传;以电视纪录片和电影、电视剧的形式,真实再现当时历史,以简单易行的方式深入广大人民群众心中,树立英雄形象;编排谱写大型歌舞剧、话剧、歌曲、地方戏,以民间艺术的形式,增强红色历史文化的感染力,党史人物、事件的故事性以及艺术性,进一步加强党史等文化研究、宣传的力量。

二、以红色旅游文化为载体,弘扬长征精神

革命先烈通过一个个历史故址,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应以每个遗址为中心,建立旅游文化基地,以立体的形式将革命先辈的精神赋予载体,并突出不同的精神主题。通过瞻仰革命先辈的遗物、遗迹,将人们带入当时的场景、当时的年代、融入当时的社会,缅怀抗战先烈,感受创业成长的艰辛、深刻体会长征中红军战士的惊人毅力和伟大精神以及遵义地区不可估量的历史地理意义。

遵义会议会址作为长征走上正确理论路线的开始,我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宣传实事求是、独立自主、民主团结、坚定信念、务求必胜的遵义会议精神;四渡赤水纪念馆作为彻底扭转红军被动挨打局面,展示我党我军杰出的军事战绩,宣传坚定信念、百折不挠、求实创新、团结奋进的战斗精神;娄山关战斗遗址作为长征实行正确路线的第一次成功实践,我党迈出成熟第一步的标志,以历史事实证明了认清道路,坚定信念,是最后成功的关键;遵义红军烈士陵园埋葬了无数的红军烈士,在陵园中可缅怀先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苟坝会议会址是继遵义会议之后毛泽东思想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再一次得到巩固的会议遗址,正因为毛泽东思想进一步得到全党全军的肯定,才能有最后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中国红色旅游第一街红军街作为现代仿古建筑群,融入了现代经济产业链条,更加丰富了红色文化的内涵。

三、以红色地域文化为载体,弘扬遵义精神

红军长征在遵义不仅留下了一个个文化遗址和独特的地域文化,如沙滩文化、长征文化、国酒文化、土司文化、建筑文化、诗乡文化、杂技文化、辣椒文化、民族文化、茶文化,更为遵义人民留下了代代相传的遵义精神。遵义精神和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我党我军长征精神的代表,同时遵义还代表着历史的转折、生命的希望。所以要以遵义为地域载体,将沉着稳重、奋斗不息、摆脱困境、转危为安融为一体,展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让祖祖辈辈在遵义这块土地上生存、发展和传承下去。以遵义精神为主体,举办和修建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节、纪念日、大型活动和城市雕像,将红色文化孕育到城市建设之中。将这种精神塑造成为城市印象、人民的精神风貌。

遵义——承载着中国红军长征的历史,体现了坚持不懈、努力拼搏的伟大精神。我们应开发利用红色资源,充分发挥遵义红色资源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遵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把遵义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特色城市,实现全面小康社会。遵义也必将不负历史的重任,承载着红色文化,为我国科学的发展,文化的传承,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精神动力,向全世界人民展示我国的民族精神。

参考文献:

[1]洪圣达.运用遵义红色文化有效教育探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2:(6).

[2]黄超.关于遵义红色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考[J].才智.2009:(22).

[3]张鹏建.红色遵义[J].文化月刊·遗产.2011:(7).

基金项目:

本文系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项目。立项编号:ZSHJD1204

传承民族文化 弘扬民族精神 篇4

各位领导,校长,老师们:

大家早上好!我是来自义龙试验区雨樟镇交乐学校郝飞,我演讲的题目是: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我在的学校位于雨樟镇东南面,距镇政府所在地5公里。交乐方圆几公里内居住着很多苗族、布依族村寨。那里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汉墓群,先后出土了8件一级文物,其中“抚琴俑”、“摇钱树”、“连枝灯”,曾参加了北京“中国文物精品展”。文化底蕴浓厚、人性纯朴、热情好客。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近年来,电脑、广播、电视等家用电器广泛进入农村,极大丰富了农村群众文化生活,由于这种改变,村民们茶余饭后的山歌对唱、舞蹈娱乐、捻线刺绣逐渐被看电视、上网等替代,纯朴的山歌、民族舞蹈逐渐被遗忘,被丢弃,从而使具有民族特色的民间传统优秀文化,随着农村文化生活的改变而失传。因此,拯救、保护和促进民族民间传统优秀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如果没有人指导,整理,民间优秀的传统文化,它们就会被慢慢的遗忘,就像前几天雨樟镇镇政府举办的“魅力义龙,美丽之城”文艺汇演活动,村里面组织的参赛队伍是我们的学生,他们凭着自己的舞蹈天赋,自编、自演了他们民族的舞蹈,可是不是太规范,有穿高跟鞋去表演的,发型也是各式各样的,由于村里没有专业的人指导他们,我想说的是,如果没有专业的指导,难道就让这些纯朴的民俗民风和如此优秀的传统文化渐渐消失吗?因此,我就叫我们学校的老师去指导他们。

在交乐除了民族的传统文化,还有古文化。在交乐村汉墓群里,出土了抚琴俑、摇钱树、连枝灯、带盖提梁铜壶、铜镜、铜车马、镇墓兽、陶鸡、陶灶、水田模型等10多件国家一级文物。其中在14号汉墓出土了一枚鎏金的“巴郡守丞”印。由此可见,交乐汉墓是考察汉代军事、政治、农耕、文化的重要处所,很多考古学者把交乐和古夜郎连系在一起。交乐汉墓时期虽晚于夜郎灭国约100年左右,在当时条件下,一个拥有如此先进的农耕技术、发达的古代文化,尤其是“巴郡守丞”印所表明的政治中心,没有三两百年是不能形成的,因此可以小心推测的是,在夜郎时代,这里便应当已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夜郎灭国后,经济、文化没有断裂,才有可能在东汉墓中保留下如此精美的文化。

学校是传承民族文化最好的载体,学校可以做的有:在宣传栏进行宣传,让学生都了解他们优秀的文化,编写成校本教材,让学生在学校课程上进行学习,录成视频资料保存等,学校可以组成校本教材领导小组,小组成员就需要深入农村对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内容、渊源、现状、分布、结构、表现形式等进行深入调查,掌握具体情况,再编写成乡土教材。因此,这些我们都要对学生进行宣传,我认为不管是对学生的学习,还是人生都有很大的帮助,上历史课的时候可以说说身边的文化,考古学家就是通过出土的文物了解以前的历史的,教师如能对其有效开发和利用并运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不仅能激活历史课堂活力,更能让学生感受到身边的历史。学生通过了解这些会想我们的祖先也有这么牛,从而增加学生的自信,有了自信才有好的人生观。

(我们开展的活动,宣传,学生的收获,心情,爱家乡)中国民间传统文化是,是古老的,也是丰富的。我们应该为民间传统文化流传至今而感到自豪,也该为传承中华文化而献出自己的一份力。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今天所讲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但也正因为它的广博才让我们欣赏她,并由衷的热爱它。

传承民俗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篇5

今天早上,我校举行了《传承民俗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主题升旗仪式。中秋节在我们中华民族历史的长河中,文化内涵已发展成表达美满、和谐、富饶和安康的美

好愿望,也成为团结、团圆、庆丰收的象征,但团圆是中秋节最重要的思想内涵。中秋节强

调的是团圆,他符合中华民族的伦理观,对构建和谐社会是很有意义一个节日。如果把它的文化内涵发掘出来,我们会发现,过传统中秋节是非常有意义的。

七(1)中队的王心仪同学向大家介绍了《中秋节的来历》。八(2)中队的姚心悦同学

演讲了《中秋情思》,在中秋佳节到来之际,他向全体学生倡议每人都做三件事:第一,孝敬

父母长辈,为自己小家的幸福和谐做一件能力所及的小事,因为小家安定才是祖国繁荣的前

提!第二,为自己家里的亲人、长辈,打个电话或发个短信,道一声:中秋节快乐!第三,为

祖国的繁荣,国力强盛,为早日实现祖国统一立下壮志:明确学习目标,德智体全面发展,牢

牢记住:少年强则中国强。

中国的传统节日都具有特定的文化内涵,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体现着中华文明的特

点,千百年来发挥了传承、传播中华文明的重要作用。大家决心为传承民俗文化,弘扬民族

精神做贡献!

上海市民办青中中学

弘扬民族精神、传承革命传统 篇6

——记育鹰学校深入开展民族精神月活动

为深化“两纲”教育,加强中小学生的国家意识、文化认同和公民意识教育,育鹰学校以孝亲敬老作为民族精神教育的切入点开展系列活动,让学生逐步树立起对父母、对老人、对社会的责任,从而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一、广泛宣传,深刻理解孝亲敬老的重要性和基本内容。

学校利用国旗下讲话进行活动动员,告诉同学们,孝亲敬老是人生处理人际关系的第一台阶,是做人的基本要求,是关心他人、热爱祖国品德形成的基础。

二、认真组织,扎实开展主题活动。1、2010年新年学校开展了“虎虎生威迎世博”拜年贺卡制作活动,要求每位同学自制一张春节贺卡向自己身边的父母长辈们拜年,长辈们在贺卡上记录下收到贺卡的心情。有的家长第一次收到孩子的祝福,非常激动,觉得孩子真长大了,他们感到很欣慰。

2、开展“传承革命传统,弘扬时代精神”活动。2010年7月,育鹰学校中小学学生代表来到同济大学王平、席与齐老师家中拜访。席与齐老师是一位在战争年代从事革命事业的老人,对党和人民怀有深厚的感情,退

休之后一直从事党史研究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与此同时还

和老伴王平老师一起关心下一代的教育工作,为传承革命传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她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抗日战争年代家庭、社会所遭遇的磨难,特别在讲到外婆家20个人口被日本人放的鼠疫病毒害死,席老师的眼眶不禁湿润了,在场的同学受到了深深的感染,感觉这与平时从课本、电影上接受教育是完全不同的,因为席老师是亲身经历

了这一切。她的老伴王平老师学生时代考入了厦门大学数学系,他的同学曾经是著名数学家陈景润的老师,如果当时从事数学研究,有可能我们国家又多了一个数学家,而现实是残酷的,在那个峥嵘岁月,国破家亡,满目苍凉,要实现这个个人理想无异于是无稽之谈,于是在学生运动和身边进步人士的影响,王老师毅然放弃了自己的个人理想,投身到革命的大潮中。两位老师讲完以后,与同学们进行了互动交流。

下午,我们同学又来到了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汇文楼拜访曹英多老师。曹老师毕业于上海市松江二中,后考入解放军学院,最后学有所成,奋战在情报工作第一线,退休以后一直从事关心下一代的工作。座谈会上,曹老师从实际出发,与同学们交流了学习英语的一些体会,他从学习英语的重要性谈起,要求我们同学要培养自己学习英语的兴趣,并从英语的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给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

此次活动帮助我们的同学认识到要把国家的利益放在首位,树立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学习的志向,在认同和传承革命传统中深化了对党的感情,进一步树立了为国奉献、为人民服务的理想信念。

3、发扬世博精神,组织学生参加第六届红色经典小故事讲演比赛。我校李丹丹、刘璐凯同学在朱颖琦老师的精心辅导下,凭借演讲稿《是机遇,是奉献,是提升》进入到了这次复赛中。这篇演讲稿讲述的是我校参与世博安保工作的张帆老师的感人事迹,获得了此次比赛的三等奖,受到了在场观众的一致肯定。

4、文化是民族精神的载体,语言是文化的载体。9月20日上午,育鹰学校 “孝亲敬老·和谐我家”预备年级主题诗歌及经典诗文吟诵会拉开了帷幕。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预备2班的《感恩父母》,“白云在天上飘荡,幻化出一幅动人的画面”,“那是白云对蓝天的感恩”,他们这种台下台上互

动的朗诵形式,让人眼前一亮;预备1班的《孝亲敬老》诗歌朗诵,同学们的表情自然,感情丰富,收到评委老师的好评;而预备3班用“三句半”的形式表达孝亲敬老的含义,更是赢得了台下最热烈的掌声,这种形式符合预备年级学生年龄特点,通俗易懂,具有创新意识;伴随着优雅的音乐,父母对子女关爱的点点滴滴在同学们心中慢慢呈现,让同学们与父母的心更近了,一篇篇优美诗文表达了对父母深深的敬意和浓浓的祝福。

此次朗诵会让同学们感受到了祖国语言文字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提升了自己的文化品位,在经典诗文朗诵中同学们潜移默化的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5、“我和祖辈话世博”主题班会和“孝亲敬老和谐我家”主题教育。

2010年正值上海世博会召开之际,为促进代际交流,增进亲子沟通,有些班级还邀请祖辈或父母到校参加“我和祖辈话世博”主题班会活动。班会课上,同学们与父母一起分享参观世博的经历和趣闻,一起畅谈世博会带给他们的震撼。

还有部分班级将孝亲敬老活动与学生行规教育和班级日常管理相融合,有的通过《和您在一起》系列读本和《弟子规》,开展学孝、知孝、行孝活动,有的通过与家长通信、调查问卷开展情感体验活动,注重认知、体验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了孝亲敬老活动的有效性。

此次活动,学校荣获区德育室的“优秀组织奖”,学校德育处的主题教育方案被评为一等奖,张颖琦、陈凌芸老师的活动方案被评为三等奖,初一(4)班的宋瑞、初二(1)班的石若愚同学制作的电脑小报荣获二等奖。

当然在活动中也反映出在社会转型期期间,有时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还比较混乱,这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学习和研究,对如何将革命传统教育和传承中华民族良好美德与青少年的思想特点行为方式紧密联系起来进行仔细思考和探讨。

上海市育鹰学校德育处

肩负历史使命,弘扬民族精神 篇7

所谓使命, 古时指使者奉命出行, 后引申为肩负重大的任务和责任。人们在社会中生活, 不仅要走过自己的人生历程, 还要完成各种各样的人生任务。其中, 人们担负的重大历史任务和历史责任就是历史使命。

历史使命不能超越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 而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 又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马克思说:“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 你就有规定, 就有使命, 就有任务, 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 那都是无所谓的。这个任务是由于你的需要及其与现存世界的联系而产生的。”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 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 第329页)

中国有着几千年的历史, 从历史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历史使命的含义。苏武牧羊, 几十年忠心不改, 勇敢地肩负起了君王交给他的使命。岳飞背起母亲“精忠报国”的嘱托征战沙场, 不仅将孝心和忠心统一得完美无瑕, 而且担负起了历史交给他的使命。1919年5月4日, 北京的几十位青年学生作为广大民众中觉醒的第一批人, 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五四”爱国运动, 使历史车轮骤然驶进20世纪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时期。自此, 年轻人站在了历史发展的风口浪尖, 他们是推动历史前进的重要动力。所以历史使命还可以概括为“一定社会给社会本阶级及其政治集团和社会成员提出的重大任务和奋斗目标”。

在不同时代, 人们的历史使命是不同的。在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的年代, 党和国家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而未来的建设者就是青年朋友们,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就在中华少年。梁启超说:“今日之责任, 不在他人, 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 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 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 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 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1]故当代大学生应该勇于承担责任, 树立建设祖国的远大理想, 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认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在长期历史进程和积淀中形成的民族意识、民族文化、民族习俗、民族性格、民族信仰、民族宗教、民族价值观念和价值追求等共同特质, 指民族传统文化中维系、协调、指导、推动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粹思想, 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 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共同生活、共同发展的核心和灵魂。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这个民族精神有着深厚的科学内涵。

中华民族是富有爱国主义传统的伟大民族, 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 是推动我国社会发展的巨大力量, 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祖国的深厚感情, 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 是人们对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 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我国民族精神是在漫长历史过程中形成的, 古有愚公移山的故事, 体现了勤劳勇敢的精神;红旗渠的建造体现了团结统一、自强不息的精神;而在中国二十世纪的百年历史中, 炎黄子孙团结、勇敢、爱国、敢为人先的精神被体现得淋漓尽致。正是这些精神支撑着无数中国人在民族危亡时刻承担起历史使命, 拯中华于危难, 救国民于水火, 巍巍百年历史, 泱泱中华精神, 炎黄子孙的爱国热情一直在升温。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它是增强综合国力, 应对国际间综合国力竞争新态势的需要;它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条件; 它是解答经济全球化推进提出的文化发展新课题的需要; 它是坚持党带领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积累的基本经验和优良作风的要求。无论在什么时候, 我们都不能丢掉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丢掉民族精神就是忘本忘根, 就是丢掉做人的最基本原则。

三、肩负历史生命, 弘扬民族精神

当历史进入二十一世纪, 全球化使我们的民族传统和民族精神受到了很大的威胁, 改革开放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的开放和商业的发展, 还有人们思想的开放和先进意识的大发展。很多人认为在如今时代我们没有历史使命, 没必要弘扬民族精神。因为人生活富足, 无忧无虑;或者一直注视着生活得比自己好的人, 总觉得社会对不起自己, 很多人对不起自己, 太注重个人幸福;还有一些人认为自己力量太小, 没能力担当起历史使命;或者自己年龄太小, 历史使命应该由年长的人担任。总之, 他们可以找到千千万万条理由推脱责任。

梁启超说:“老年人如夕照, 少年人如朝阳。老年人如瘠牛, 少年人如乳虎。老年人如僧, 少年人如侠。老年人如字典, 老年人如戏文。老年人如鸦片烟, 少年人如白兰地酒, 老年人如别行星之陨石, 少年人如大洋海之珊瑚岛。老年人如埃及沙漠之金字塔, 少年人如西比利亚之铁路。老年人如秋后之柳, 少年人如春前之草。老年人如死海之潴为泽, 少年人如长江之初发源。”[1]自古英雄出少年, 国家、民族是少年的。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如果少年人不担起历史使命, 谁来担呢? 老年人如夕阳, 他们已经没有多少能量照耀这个世界了, 能照亮这个世界的只有少年人。

在当今时代, 肩负历史使命, 弘扬民族精神有以下必要性。

(一) 这是重拾中国道德良心的需要。在物质生活富足的今天, 人们的精神食粮却严重匮乏, 人们渐渐忘记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 道德沦丧, 正义缺失, 越来越多的人变成了“行尸走肉”, 在这个世界上游荡。冷漠、麻木、背叛、诈骗……从彭宇案到小悦悦事件, 从“我爸是李刚”到“不管你信不信, 反正我是信了”, 从拿刀刺向自己的妈妈到亲手杀死自己的女儿……我想问我们的社会怎么了?我们的人民怎么了?我们的心灵怎么了?种种事件都在说着人们道德良心的丧失。我们有责任重拾中国的良心, 小悦悦最后被一个拾荒者拾起送到医院, 这个拾荒者在拾起小悦悦的同时也拾起了中华民族的良心, 而这个良心本不应该丢掉。每一个炎黄子孙有责任、有使命重建我们的道德体系, 有责任、有使命弘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

(二) 这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需要。现在的经济是知识经济, 各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要想让我们的国家立于不败之地, 我们必须明白自己的历史使命, 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艰苦奋斗, 勇于创新。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 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利用是跨国界的, 商品在全世界销售, 资本跨国界流动, 信息得以共享。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坚定地捍卫国家的利益, 这更需要我们明白我们的历史使命, 坚持爱国主义精神。

(三) 这是建立民族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核心价值观简单来说就是某一社会群体判断社会事务时依据的是非标准, 遵循的行为准则。现阶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以人民为主体, 以人民的利益为标准, 在全社会实现平等、公平、正义的价值观。但我们的核心价值观并没有多少人遵循, 或者说我们正在丢失我们的核心价值观。任何一个民族没有对事物的判断标准, 这个民族就会乱成一团糟, 这个民族就不能长久存在。现阶段, 在社会转型期间, 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应该考虑怎样重新建立起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体系, 只有具备强大的核心价值体系, 我们的国家才会更强大。

最后, 用一段《少年中国说》里的话与大家共勉:红日初升, 其道大光。河出伏流, 一泻汪洋。潜龙腾渊, 鳞爪飞扬。乳虎啸谷, 百兽震惶。鹰隼试翼, 风尘吸张。奇花初胎, 矞矞皇皇。干将发硎, 有作其芒。天戴其苍, 地履其黄。纵有千古, 横有八荒。前途似海, 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 与天不老! 壮哉我中国少年, 与国无疆!

参考文献

[1]梁启超.少年中国说.1900.

传承地方音乐 弘扬民族瑰宝 篇8

一、浦江乱弹传承的意义

浦江乱弹之所以在六年前能够入选第一批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推广的文化价值。因此传承它具有重要意义:(1)了解浦江乱弹的历史和文化,可以增强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认识和民族自豪感。(2)提高师生戏曲艺术素质和文化修养,培养学生热爱戏曲文化、热爱家乡传统文化的思想。(3)丰富音乐学科的内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提供认知、传习、拓展、研究等实践机会。(4)依托各种载体和组织的活动更好地继承和发扬浦江乱弹,使传承工作丰富有效。

二、开展传承教学的途径

学校根据师资和学情的状况,在传承浦江乱弹的教学工作中,通过有效的途径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传承教学活动。

(一)有效传承——青蓝工程

为了更好地营造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的良好氛围,解决音乐教师不会唱戏,更不会演戏,专业戏曲师资严重不足的棘手问题。首先,学校经常组织音乐教师参加戏曲知识培训,尽可能地让教师出去学习进修,并及时安排教师参加有意义的戏曲展演观摩活动,以此提高教师的戏曲教学水平。其次,学校每周三开设了器乐、戏曲表演、名曲唱段三个特长班,利用两节课的时间让学生学习乱弹知识及技能。第二课堂的开设,激发了学生对传统艺术的喜爱之情,更在学生心中播下了传承与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激发了学生对优秀地方文化——浦江乱弹的喜爱之情,培养了学生的兴趣爱好。

由于学校音乐教师缺乏戏曲方面的专业知识,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使传承工作有序有效地开展,学校每年投入一定的经费,聘请原浦江剧团的专业教师担任器乐班、戏曲表演班、名曲唱段班的指导老师。每个班安排一位教师跟班学习,采用师徒结对的模式开展活动。

(二)辐射传承——社校合力

社会上有各类专业人才,如果能有效地利用社会资源,就能使传承事业卓有成效。

民间老艺人有丰富的经验和扎实的基本功,发挥他们的才能开展活动会受益匪浅。平时学校音乐组会定期举办一些有益的活动,如开展以“老少牵手守护精神家园”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包括民间浦江乱弹老艺人走进学校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宣讲、辅导培训活动;学生走近民间老艺人、服务老艺人的志愿者行动,向浦江乱弹老艺人拜师学艺。同时还让这些优秀的小戏迷开展“小手拉大手”,家长拜“子”为师的活动,使传承活动辐射到各个家庭。家校形成合力推广乱弹的学习,提高传承的广度和深度。

学校利用家长资源,让部分学生向有戏曲基础的家长学习浦江乱弹的唱腔和表演。需要的时候请这些家长为学校出谋划策。

(三)普及传承——创设载体

学校作为传承基地,传承的任务主要在学校完成。学校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创设一系列有效载体,普及全校师生的戏曲知识及表演技能。

1.菜篮戏曲周活动

每学年开展一次菜篮戏曲周活动,主要内容包括:集体同唱一首戏曲名段;浦江乱弹知识手抄报比赛;邀请县文化馆送戏到校,全校师生观摩演出;以年级组为单位,观看名曲录像;评比“戏曲之星”,举办器乐合奏等系列艺术成果展示会;开展全校学生讲浦江乱弹民间故事比赛;开展传承基地学生民间技艺大比武等活动。以这些系列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参与的积极性。

2.有效整合,创设氛围

通过学科整合,创设校园浓厚的乡土文化氛围。在宣传工作中,充分利用书法、美术老师的作用,通过手工、表演、绘画、海报等形式宣传浦江乱弹文化。美术组负责张贴海报,整理资料、宣传册,组织师生观看浦江乱弹展览。

3.应用网络,学会名曲

为了扎实地开展戏曲教学,在校园内形成浓郁的戏曲氛围,学校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校红领巾广播站,有计划地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师生欣赏名曲名段,对全校师生进行乱弹知识培训。为了巩固和熟悉著名的名曲名段,每天利用中午和放学二十分钟的时间,学校广播站定期播放乱弹的名段名曲。如《碧桃花》《龙虎山》《黄金塔》等。校园里充满了浓郁的戏曲氛围,让师生在聆听地方特色音乐的愉悦过程中,了解哪些是家乡的著名剧本,熟悉经典的乱弹唱段。通过聆听、学习,达到会哼唱名曲的目的。

4.经典观摩,了解戏曲

观摩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热爱家乡地方戏曲音乐的重要途径。学校每学期开设一次浦江乱弹知识讲座和公开课,组织一次观摩演出。

教师们生动形象的表演和示范,专业人士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精彩讲座,使学生们不仅了解了浦江乱弹的发展历史、剧种行当、代表人物、四功五法等知识,而且身临其境地观看了精彩的演出,过了一把唱、念、做、打的戏瘾,增强了他们对戏曲的爱好和兴趣。

三、显著成效

经过学生和教师的精心排练和学习,近几年不仅培养了一批戏曲人才,特长班的学生已小有成就。有的戏曲唱功达到了专业的水平;有的武打动作非常出彩;演唱明亮、清脆、悦耳感人,其中一位学生成为同学们的偶像,以一曲富有乱弹特色的戏歌《我爱浦阳江》,在金华市少儿组声乐比赛中以独特的风格、声情并茂的表演受到评委的一致好评,获得了金华市十佳小歌手称号。

学校创编的节目也得到观众和专家的一致好评,在比赛中均获得好成绩。原创节目《戏曲奇葩绽新蕾》以独特的形式,对婺剧文化艺术的元素和表演形式进行了创新,小朋友们活泼可爱、像模像样的精彩表演赢得了观众阵阵掌声。在浙江省声乐比赛中获得少儿组二等奖的佳绩,并在中央台戏曲频道连续播放了一周。根据婺剧音乐素材改编的戏剧《比赛之前》,以其独特的音乐和表演形式在金华市第二届中小学婺剧进校园汇演中获得一等奖;学校排练的《浦江乱弹尖》《魁趣》等富有浓郁浦江乱弹特色的节目,获省市乃至国家级大奖。

教师通过实践,在教学中不断地反思、积累、提升。把实践中的经验上升到理性的层面,在科研方面有了很大的长进。教师撰写的论文多次在县市级刊物上发表并获奖。学校还成立《浦江乱弹名段学习和研究》课题组,开发《简易戏曲教程》作为校本课程,正在逐步形成自己的实践理论体系。

非遗教学中取得的优异成绩是对全校广大师生的极大鼓励,也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是推动校园非遗教学更上一个台阶的催化剂。

文化需要有人去传承,只要我们踏踏实实地学习—实践—学习,做一个非遗工作的有心人,浦江乱弹文化就会更加发扬光大,源远流长。

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演讲稿 篇9

游 学

旅游学院2014年

弘扬传统文化,传承民族精神

主题班会

策 划 书

分团委

旅游学院

办公室

学 生 会

二零一四年五月十七日

目录

活动背景……………………………….3 活动目的……………………………….3 活动主题……………………………….3 活动时间……………………………….3 活动地点……………………………….3 活动对象……………………………….3 主办单位……………………………….3 活动形式……………………………….3 活动流程……………………………….4 活动参考……………………………….5

活动参考……………………………….5

“弘扬传统文化,传承民族精神”主题班会

一、活动背景

传统文化是历史的积淀,是使中华民族异特于其他国家的潜动力。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自立于世界之林的强大依源。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传统文化,传承民族精神”,是当代大学生必须了解的,由此可以提高我院学子对其了解,加强我院的爱国精神,提升我院的综合素质。

二、活动目的

1.加强大学生爱国的基本要求。

2.提高我院综合素质水平。

三、活动主题

弘扬传统文化,传承民族精神

四、活动时间

二零一四年六月初

五、活动地点

旅游学院各班级

六、活动对象

黄山学院旅游学院各班级

七、主办单位

黄山学院旅游学院分团委学生会

八、活动形式

班级上交“弘扬传统文化,传承民族精神”学习PPT和策划书。

九、活动流程

1.五月底召开各班级班长会议传达本次主题班会的相关事宜。

2.六月初各班级开展“弘扬传统文化,传承民族精神”,主题班会届时可邀请新闻部进行活动彩照。

3.六月十号收取个班级的活动PPT和主题班会策划书。

十、活动参考

1.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历代的文人雅士、诗人墨客,为一个个节日谱写了许多千古名篇,这些诗文脍炙人口,被广为传颂,使中国的传统节日渗透出深厚的文化底蕴,精彩浪漫,大俗中透着大雅,雅俗共赏。中国的节日有很强的内聚力和广泛的包容性,一到过节,举国同庆,这与我们民族源远流长的悠久历史一脉相承,是一份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传统节日篇)

2.进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对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促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华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是永不枯竭的道德教育资源。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就是指中国历史流传下来,具有影响,可以继承,有益于后代的优秀道德遗产。(传统美德篇)3.中国传统工艺是指世代相传,具有百年以上历史以及完整工艺流程,采用天然材料制作,具有鲜明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工艺品种和技艺(传统工艺篇)。

4.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

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它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其特点是活态流变(非物质文化遗产篇)。

【以上仅供参考,可以有其他更好的想法】

十一、活动要求

1.主题班会策划书务必及时完成交予办公室处,活动必须按照要求完成。

2..活动过程中班级同学应该集体参加。3.主题班会要求创新杜绝抄袭。

【感谢各班级同学对我们工作的大力支持,在此预祝各班的主题

班会能够取得圆满成功。】

分团委

旅游学院 办公室

学生会

弘扬民族精神演讲稿 篇10

范文一:

同学们,老师们,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弘扬民族精神

什么是祖国?祖国就是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和土地上的人们,是每一个中国公民,是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祖国是我们大家的家。祖国在那里?祖国就在我们面前,就在我们的教室里,就在我们的校园里,就是我们每天面对的同学、老师、家人。祖国的兴亡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是我们每个人每天的行为积累起来的。

民族精神是什么?诗人艾青写道“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

这土地爱得深沉”,我认为这是对我们民族精神的最好解释,那就是热爱自己的祖国——爱国主义。作为我们新纪元的中学生来说,我们热爱祖国,那我们需要做什么呢?我认为就是勤学和好问,因为我们要做学问。锥刺股是先秦纵横家苏秦好学的故事。苏秦为吸取广博知识,夜以继日发愤苦读,当困乏时,以锥子刺腿,用来振奋精神,坚持学习。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苏轼的“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都说明勤学的道理。读书光好学还不够,还需善疑好问。孔子从小入太庙“每事问”。他主张“疑思问”,“不耻下问”。荀子把“不知则问”和“不能则学”相提并论。王充更是“智能之上,不学不行,不问不知”。他们都把学和问联在一起。不学不问怎能成为学问家,学贵在问,这样才能有所提高,有所超越。

中华文明蜿蜒奔腾了五千年,让我们在这里回顾、反思、警醒。我们要弘扬民族精神,要让我们的祖国经过我们 的努力,变得更加繁荣,更加勃发!敬长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李大钊曾说过:“……我不主张儿子对自己行孝,可是我疼爱自己的老人,因为他抚养了我,教育了我,为我付出过很大的心血,疼爱自己的老人这是人之常情”。而今天敬长传统美德更应提倡和发扬,这是现代社会公民应有的风范。

“虚左以待”“程门立雪”“三顾茅庐”等等以礼相待的成语和典故。能真诚待人也正是一个人高尚情操的表现。试问那些对长辈出言不逊,对朋友态度粗暴,公共场所横冲直撞的人,能体现出是一位有文化,有教养,懂礼貌,讲文明的人吗?当今社会,文明礼貌、文化素养对一个人一个民族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物质文明上去了,精神文明却衰退,与一个有“礼仪之邦”之称的民族,与一个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民族相容吗?文明礼貌在我们身上不能丢失,那是中华民族的思想境界和文化素质的真正体现。

一个民族必须要有自己的精神,一

所学校必须要有自己的学风。我们学校几年来延续下来的勤学、好问、敬长、知礼等传统美德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学风。

同学们,承继传统美德弘扬民族精神,让我们为拥有一座美丽的精神家园而自豪,让我们的心灵永远在这里栖息、成长,让我们的生命焕发美德和精神的光彩,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文明、高雅、有气度、有风范!

谢谢大家!

范文二: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

要讲诚信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优良传统美德和优秀民族精神的伟大民族,我们青少年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继承人,同时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美德,培育民族精神也是我们每一位青少年的义务与责任。

弘扬和和培育民族精神要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中华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教育为重点,我们少年儿童要了解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和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的英勇斗争,从小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在课堂上,好好学习,积极参加多种形式的主题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还要讲诚信,不断创新。

范文三:

同学们,老师们,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弘扬民族精神

什么是祖国?祖国就是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和土地上的人们,是每一个中国公民,是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祖国是我们大家的家。祖国在那里?祖国就在我们面前,就在我们的教室里,就在我们的校园里,就是我们每天面对的同学、老师、家人。祖国的兴亡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是我们每个人每天的行

为积累起来的。

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各族人民互相融合成为伟大的中华民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为全人类的发展做出了伟大的贡献。伟大的民族必定有伟大的民族精神,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什么?诗人艾青写道“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我认为这是对我们民族精神的最好解释,那就是热爱自己的祖国——爱国主义。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的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有着注重团结的悠久历史和优秀传统。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各民族人民之间相互融合,和睦相处,同舟共济,共同进步,孕育、培养和形成了一种崇高而朴实的民族团结意识。正是这种民族团结意识,使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始终没有解体,始终没有屈服,始终傲然屹立

于世界民族之林。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是几千年来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这种共同愿望,决定了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和方向。依靠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的民族团结意识,中华民族无所畏惧地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排除了一个又一个障碍,勇往直前。坚持民族团结意识,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繁荣、昌盛的根本保证。

中华文明蜿蜒奔腾了五千年,让我们在这里回顾、反思、警醒。我们要弘扬民族精神,要让我们的祖国经过我们的努力,变得更加繁荣,更加勃发!

每当五星红旗升起,每当《义勇军进行曲》奏响,我们中华民族的每一个人,都会感到自己同庄严站在一起,同伟大站在一起,同胜利站在一起,同太阳站在一起!

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我的祖国,我为你骄傲!

谢谢大家!

范文四:

“中国”,在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心里都是一个神圣的字眼,“祖国”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中都是一个亲切的词汇。我们的祖国在漫长的岁月里,孕育了常青的山川,常碧的江水,也培育出千千万万的中国人。作为一个中国人,可堪自豪的事实在是太多了。让我们倍感自豪和骄傲的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热爱祖国,是中华民族生命之源泉、情感之归宿、奋斗之动力。千百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历经无数次危机,是什么力量使其维系不坠?是什么力量把56个兄弟民族紧紧地团结在一起,披荆斩棘,一往无前?——是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中华民族悠久的爱国主义传统,是中华儿女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列宁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只有知之深才能爱之切。孟子提出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可以说是集中地体现了中华民族

气节。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要有奋发向上的精神,而立志又决定了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在前进道路上的努力方向。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为维护祖国的荣誉和民族的尊严,在爱国和气节方面为后人作出了榜样。诸如卓有见识的林则徐,血染吴淞口的陈化成,维新被杀的谭嗣同,推翻帝制的孙中山,横眉冷对的鲁迅,抗日献身的张自忠,以及无数为国捐躯的共产党人都体现了这一民族爱国精神,他们是中华民族之魂。

你们是新世纪的学生,浴血奋战、硝烟弥漫的战火已离我们久远;但是,国旗,这新中国的象征;国歌,这一中国人心中最激越的旋律,穿越时空,延续着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传统,凝聚着新中国的豪情壮志。

同学们,我们不会忘记,当体育健儿登上领奖台,当国歌奏响、国旗升起时,那满含泪花的凝视里,那自豪激昂的“起来”声中,那挺直腰杆、溢满喜悦的容颜

上,流露的是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那“起来、起来”的呐喊,鼓舞着我们中华民族的新一代不断创新,激励着每一个炎黄子孙自强不息。

同学们,今天,我们又一次面对庄严的五星红旗,你的心底一定涌动着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壮志豪情。有志者事竟成。但这志唯有以天下百姓,以国家民族为出发点、为归属,才符合传统的民族精神,才能宏大高尚。一代伟人毛泽东在前去广州革命根据地,途经长沙写下的《沁园春·长沙》,其中“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表现出毛泽东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并为之奋斗终身。十九岁的周恩来所作“大江歌罢掉头东”也体现了他改造旧中国的远大志向。可谓少年壮志凌云。

奋发立志既要从大处着眼,更要从小处着手,从自我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在人生途中不断地砥砺操行,完成大志。这就要求我们胸怀鸿鹄之志,奋发图强。

老师、同学们,民族精神,博大精

传承中华文化 弘扬滇商精神 篇11

滇商,非一言能尽。云南资源丰富,区位独特,工商业发展历史源远流长。自古以来,云南商人在这里知地取胜,择地生财。从唐代起,吐蕃的高原畜牧业、水利、冶炼技术就已传入中甸,而南诏的茶叶和传统工艺又通过神川铁桥向外运输,形成了“茶马互市”“绢马交易”,历经宋、元、明、清,几朝设立驿站、驿道。也正是在蒙自、丽江、鹤庆、喜州、普洱、腾冲等商帮的商业繁荣中,在云烟、云茶、云药、云糖、铜银器、大锡等“云品”绽放的过程中,铸就了滇商辉煌的业绩,是中国其他商帮无法企及的。

明清两期,由滇人冶炼的东川紫铜和会泽铝锌,一直独臂支撑起当时全国的货币流通。个旧的大锡,开采于西汉年间,到二十世纪30年代末,个旧地区与大锡从事采掘、冶炼、流通的私营商家、大户达4400多家。年出口量最多时达1.1万吨,占中国大锡对外出口量的90%以上。有史以来,对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能够起到如此决定性影响的商帮,非滇商莫属。而滇商的代表——钱王王炽(弥勒县人),获得朝庭封赏三代一品的殊荣。在中法战争时,他曾垫资60万两白银,并为解决携带方便,专门发行临时银票供当年云贵总督岑毓英的士兵携带使用,体现了高度的爱国精神。王炽之子王筱斋一百多年前为阻止帝国主义势力染指云南省的水电事业,招募商股在螳螂川上建起了我国历史上第一座水电站,石龙坝水电站所发电输送到昆明,使中国边陲省城昆明成为国内最早点上“街灯”和居民喝上“机器水”(自来水)的省城之一。石龙坝水电站发出的电能输送到马街,使马街成为昆明最早的工业园区,促进了滇商经营的民族工业的快速发展。

云南的江川堪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云南白药的创始人曲焕章就是江川人,云南白药的奇特功效和曲焕章本人在抗日战争中的爱国表现早为国人熟知。江川故里的另一“滇商世家”—苗家,苗家早年留学德国,大哥苗仲华是改造云南“大重九”卷烟第一人,并创立了云南的第一家橡胶厂和制革厂。腾冲和顺乡的侨商群体也名闻遐迩,还有开发宣威火腿产业的浦在庭;个旧锡业公司经理、富滇银行行长缪云台;大道生纺织厂老板周润苍;创建南屏电影院、温泉宾馆的女企业家刘淑清;开辟印度商道的藏族商人马铸才……可以列举的滇商还有很多很多。

继往开来传承“滇商精神”

何为滇商精神,又何以传承中华文化的精髓,并从中提炼出能够适应新时代需要的滇商精神?

千百年来,在茶马古道的“道”上奔走,在南方丝绸之路的“路”上往来的主力军,就是马帮。丝绸和茶叶、盐以及其它商品,只有通过马帮的辛劳才能实现其商品交换和文化交流的价值。所以,用“马帮精神”来概括“滇商精神”应该是非常贴切的。

“马帮精神”实际上就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一脉传承的“自强不息、以德载物”的民族精神的一种最直白的归纳和概括,用“马帮精神”来概括滇商精神,还体现了滇商精神所蕴含着的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刻韵味。历史上的滇商,在把云品推向全国和世界的过程中,铸就了诚实守信、爱国利民,勇于开拓、不断创新,艰苦奋斗、自强不息,走出山谷、走向大海的滇商精神,形成了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滇商文化,促进了云南经济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持续发展。

民营企业是滇商精神的重要创造者,是推动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当前,云南正在推进建设“两强一堡”重大战略,这为企业家创造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眼下,云南的民营企业家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一些大企业也已经走出了国门,大显身手,业绩可贺;但是比起省外的民营企业,无论是资金实力,企业规模,技术含量,品牌以及在国内外的影响力上,还有差距。

目前,中国的改革开放处于一个社会转型期,市场拜金主义猖獗,利益与原则的权衡并不和谐。市场上难以禁绝的毒奶粉、地沟油、苏丹红、瘦肉精等非法商品流进市场造成的不良商业行为沉重地打击着人们追求提高幸福指数的信心。国务院总理、党组书记温家宝对企业家提出了善意的忠告:“企业家身上应该流淌着道德的血液。道德是世界上最伟大的,道德的光芒甚至比阳光还要灿烂”。不难看出,温总理的提醒,也是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胡锦涛也多次强调了要继承优秀中华文化,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的重要意义。他指出“要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我们每一个人不论做人,还是做官、做企业家,“以德修身”“以德为先”都是基础和前提。举起滇商旗帜,弘扬滇商精神,就是为了继承优秀中华文化,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找出差距,续写滇商辉煌。

承前启后弘扬“马帮精神”

当代滇商要能够继往开来,从云南所特有的中华文化中提炼出一种具有现代意识的大气的“马帮精神”。之所以称之为具有现代意识的大气的“马帮精神”,是因为可将它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开阔的胸襟,敏锐的眼光。当前,世界经济、中国经济、云南经济正步入一个重要關口。滇商群体,正站在风口浪尖。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以合作、共赢、发展为宗旨,以相知相融、互助互学、超越自我、成就梦想为核心价值观的民营企业家,应当先立危墙之下,带头弘扬滇商精神。云南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的扎实举措。企业要在科学发展观以及和谐社会理论的指导下,推动滇商从粗放式增长向集约型、品牌化、高附加值、强竞争力的产业模式转变。善于捕捉和发现新的商机,了解国际科技动态,敢于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下大力培育新兴产业。学习当年马帮集资组号,抢摊和占领制高点的意识,进行跨省界、跨国界的营销,在打通东南亚、南亚大通道中扮演重要角色。

爱国利民,富民兴滇。实则,这是滇商应遵循的基本信念和道德操守,也是中华文化中最精辟、最核心的内容之一。当前,云南省的社会经济虽然已有了质的变化,但比起沿海发达省区依然存在落差。因此,富民兴滇,责任重大。然而正因为如此,才需要培养有志向、有信念、讲诚信、有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企业家,更需要举起滇商的旗帜,培育出富有云南特色的滇商精神和文化。

吃苦耐劳,百折不挠。这是“马帮精神”最重要的特色之一,更是滇商理应传承的中华文化中的特色之一。当年的马帮风餐露宿,翻山越岭,风雨同舟,就这样一步一步踏出了一条条茶马古道。今天,滇商虽然不用再靠骑马、牦牛驮货进行交易,但历史上马帮这种吃苦耐劳,自强不息,抱团取暖的精神,却是今日滇商理当传承和不断发扬的。

培养精英,引领滇军。 一个企业要有本企业的领军人物,一个产业也要有世界眼光的领军人物。培养企业界的领军人物既是云南经济能否又好又快发展的当务之急,也是一项长期的带有方向性、战略性的重要任务。

抢团取暖,同舟共济。任何一个人、一个企业都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人的一生有喜有悲,有起有落,经商也同样会有顺风顺水之时和遇到困境或处于低谷之际。当代的滇商面临着更为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国际上的金融危机,国内的重组和整合,以及国家为控制通货膨胀而紧缩银根,都可能对云南的民营企业造成较大冲击。所以,滇商们更需要携手共进,继承过去马帮的互助互利精神。

诚信为本,特色制胜。滇商之所以能打开茶马古道,就是因为他们的诚信得到了所到之处人们的认可,他们的货物具有无法取代的特色。当代的滇商更应该举起“诚信”的旗帜,本着先义后利,义中取利的心态走进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去,恪守货真价实、童叟无欺、互惠互利的原则,提倡共荣与双赢。如果有一天,只要出示滇商的名片,就代表着诚信;印有滇商的牌子,就是货优价值的产品,那么滇商就能走出一条属于现代滇商特色的发展道路,滇商的旗帜就能在世界上飘扬。

上一篇:五四青年节联谊会主持词下一篇:年大学习大讨论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