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民族精神初中作文

2024-08-18

弘扬民族精神初中作文(共15篇)

弘扬民族精神初中作文 篇1

幸福,不在于取得,而在于奉献,奉献,方使心灵丰满而充实。所以,我们一定要多多帮助人,这样我们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

那是一个冬天,我和妈妈走在无锡的一条大街上,突然,一阵狂风吹来,这风寒得刺骨,使我全身瑟瑟发抖。这时,一位年迈的老奶奶手上挎着一只篮子,篮子里放着许多苹果、橘子和香蕉,在这条大街上叫卖,但是没有一个人去买她的水果。就在这时,年迈的老奶奶摔倒了,篮子里的水果洒了一地。她慌忙爬起来,把地上的水果一个个地捡起来,我看到老奶奶眼里透过一丝忧虑,她多么可怜呀!我毫不犹豫地挣脱了妈妈的手,去帮助老奶奶捡水果了,我帮老奶奶捡完之后,她连声说:“谢谢,太谢谢你了!”“不用谢。”我答道。老奶奶硬把几个水果硬塞给了我,然后抿嘴一笑,虽然天气很寒冷,但我感受到了一股暖流到我的身体里,这是帮助的幸福!

还有一次,我正在教室里安安静静地看书,班级里只有我和宋子豪,他正好有一道题不会做,见班级里只有我和他,就满怀希望地来找我问那道题。不巧,我正看到精彩部分呢!又被他打断了。可看他很着急的样子,我只好教他啦!我耐心地一步步讲给他听,他专心致志地听着,终于听懂了。宋子豪开心地笑了,我也跟着笑了。

帮助,即使是一些小事,但也能让你快乐,别人快乐,但你更快乐,要是你无论在什么地方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那你的一生都会愉快的!

弘扬民族精神初中作文 篇2

我们的教育对象———小学生具有好奇心强、求知欲旺、接受新事物快、辨别能力较差的特点。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学生的思想品德是接受外部影响并经过主体内化过程才形成的。”因此对小学德育工作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结合学生思想发展特点, 把握学生道德行为的心理要素, 采用多种途径, 加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教育, 让民族精神在小学生心中深深扎根, 引领他们健康成长。

一、加强师德和党风建设, 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教师是提高学生素质的关键, 每一位教师的思想观念、道德觉悟、价值取向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 因而教师应该成为民族精神教育的倡导者、传播者和实践者。要做到这一点, 学校应把胡锦涛总书记阐述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纳入到学校的师德建设中, 将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教师考评的基本前提和重要指标。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还必须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员教师要加强党性修养, 身体力行, 率先垂范, 发挥先进性, 起好模范带动作用。

二、学科有机渗透, 感悟精神境界

传统的观念认为, 弘扬民族精神, 仅仅是德育教师的责任, 与其他教师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 但细究之, 不难发现, 我国之民族精神, 是完整地贯穿于小学教育的全过程。特别是小学思品、语文、科学等学科的课程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 因此, 每一位教师都是德育工作者, 都应挖掘蕴含在各类课程中的民族精神教育资源, 立足课堂活动, 根据各科教学自身的性质特点, 把培育民族精神有机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 使学科教学变单纯的传授知识为文道统一的教育。如思品教师可结合教学, 讲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和文化传统, 讲祖国雄伟壮丽的美好河山, 讲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和仁人志士, 讲中华民族对人类的贡献等,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热情;科学教师可结合教学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同时, 更可介绍中国历史上优秀科学家如詹天佑、王选、袁隆平等的先进事迹, 培养学生奋发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语文教师则可以结合课文如《长征》、《延安, 我把你追寻》、《向往奥运》、《詹天佑》、《一定要争气》等课程资源, 培养学生自尊、自强、自立和吃苦耐劳、仁爱宽容、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以及艰苦奋斗、勤劳俭朴的优秀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引导自主体验, 内化精神品格

实践活动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教育资源。除了在课堂教学中培育民族精神外, 还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 如, 充分利用“六一”、“七一”、“八一”、“十一”以及学雷锋纪念日、助残日、公民道德宣传日、少先队建队纪念日, 传统节日、历史人物纪念日、重大事件等, 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系列主题教育活动;通过组织观看富有教育意义的展览、影视, 举办歌咏比赛、文艺演出、书画展、征文等活动, 举办纪念会、演讲会、座谈会等主题活动, 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民族精神的意义和价值, 在实践活动中将民族精神内化为自身的精神品格。

实践证明, 几年来, 我校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载体, 以少先队活动为途径, 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坚持学用结合, 以学促用, 重在行动的原则———我们开展了争做“学习小能手、道德小公民、环保小卫士、家庭小帮手、文明小使者、民族小精英”等“六小”活动, 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践化、生活化。我校组织学生按“生活新变化、社会新气象、农村新面貌、科技新发展、国际新形象、未来新蓝图”等主题, 开展爱国寻宝大行动, 让学生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中捕捉新时代主流文化的片断。还召开主题班会, 紧紧围绕活动主题, 让学生畅谈、交流自己在学习、教育和在社会实践中的体会和收获, 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开展“六个一”活动, 即读一本好书、看一部优秀电影或电视片、学唱一首积极向上的歌曲、走访一位英模人物、举行一次主题班队会、组织一次主题演讲, 以弘扬进步思想, 促进品德提升。举行校园艺术节、科技节, 既给每位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 又为他们营造了一个爱祖国、爱集体、关心他人、团结合作的氛围, 使得民族精神在活动中逐步渗透、逐步形成。

这些系列活动的有序开展, 使民族精神教育存在于每一个学生活生生的生活中, 学生的心灵在自然和生活环境中得到熏陶而逐步深化, 对民族精神的培育具有深远意义。

四、深化传统教育, 传承历史文化

我国一年有许多民族传统节日, 如:妇女节、植树节、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等, 学校可充分利用民族传统节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我校十分重视充分利用民族传统节日的现代浓厚气息, 通过晨会、课堂教学、少先队活动等多种途径开展活动。例如妇女节, 通过文化积累升华女性诗情。大队部充分利用唐诗、宋词的相关内容, 通过调查妈妈、姥姥、奶奶的生活事例, 讨论分析她们共有的优秀品质, 筛选合适的3首诗词, 让学生分别送给自己的这3位亲人, 并充满感情地进行诵读。实践的理解, 诗歌的解读, 让学生的情感由外及内地得到升华。又如中秋节, 秋高气爽, 借助明镜般的皓月, 托物言志, 是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的良机。中秋节之际, 少先队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品月饼, 知来历”、“观明月, 听传说”、“吟诗歌, 盼登月”的活动, 巧妙地把了解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灿烂文化和开拓创新、崇尚科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五、营造校园氛围, 弘扬传统美德

开展民族精神教育, 要充分利用校园文化建设来营造德育氛围, 使学生置身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美德的熏陶之中。校园广播站、校园宣传栏、班级板报、警示标语及适于作为校园文化传播的每一环节都可作为弘扬民族精神的阵地, 要让每一面墙壁说话, 每一个角落传情, 每一个景点启智。让学生通过“从现在做起, 从小事做起, 从我做起”等宣传标语时时刻刻想到自己应该努力学习, 为祖国争光。伟人警句、伟人画像及雕像, 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民族精神的熏陶;校园宣传栏, 也担负起宣传时事, 宣传美德的重要阵地, 为学生营造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浓厚氛围。

在我校的校园里, “古今中华民族文化长廊”是我校校园科技文化建设的特色之一, 学校的每一面墙、每一个装饰、每一个橱窗都成了弘扬民族精神的最好场所, 使之润物细无声地注入学生心田。每个课间, 不少学生都在阅读数十块展板上那些生动活泼的故事、传记, 了解文化传统、文明历史、英雄人物、历史事件、伟大成就, 从中了解中华民族饱经沧桑、艰难曲折的奋斗历史, 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焕发报效祖国的壮志豪情。

六、巧用突发事件, 维系情感纽带

突发事件对于弘扬民族精神教育, 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因为民族精神是维系民族团结和建设和谐社会的牢固纽带。比如抗击非典、全民抗灾、关注弱势群体等, 都可以作为中小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有效载体。以往的实践证明, 每当面临国难, 国民的爱国热情往往会被极大地激发出来, 这也恰恰是在小学生中弘扬民族精神、培育民族精神的最佳时机, 学校通过升旗仪式、晨会、德育活动课、校园广播等渠道, 传播突发事件中引发的英雄壮举, 寻找学习榜样, 树立人生坐标。并利用身边的感人事例, 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 号召和引导学生们积极投身到突发事件中去, 使其在参与中体验和实践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一致、敢于胜利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如:在突如其来的四川汶川地区大地震后, 人民解放军、武警战士以及全国各族人民众志成城、齐心协力投入到抗震救灾的行列中去, 这是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的一次大好机会, 我校开展了系列活动, 如:为在地震中死去的同胞下半旗致哀、献小白花;为灾区人民捐款献爱心活动;在六一国际儿童节到来之际, 向灾区小朋友送去节日的问候———动手制作节日贺卡、写上节日祝福等。焕发起学生的强烈爱心和民族责任性。

弘扬民族精神初中作文 篇3

中华民族虽然仅仅是一个政治概念,并非人类学社会学里的民族。但全球华人在“中华民族”这一大背景、大前题下团结奋进,气壮山河的历史却堪与天地同寿,日月同辉!从洪秀全的金田起义、康梁的维新变法、何子渊的教育革新,再到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无不得益于炎黄子孙始终以国家民族大义为己任、敢为天下先、善为天下先、屹立潮头、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历史长期发展当中,所孕育而成的精神样态。它是种族、血统、生活习俗、历史文化、哲学思想等等所熏陶、融汇而成的文化慧命,也可说是一个民族的内在心态和存养。民族精神表现在一个民族的节操、气度、风范和日常行谊上。尤其表现在一个民族处于逆境中,所呈现出的镇定自若、奋发有为、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志节和心情上。民族精神也是一个民族的生命魂;是一个民族的独特人格的彰显;是一个民族的慧根。同一民族之间,必须其有相同的文化意识、生活习俗、道德规范、忧患心态,与哲学思想;否则必形成民族间的分歧。因此,民族精神乃是一个民族的命脉所系,是民族同心、同德的关键,更是民族绵延、发展的重要枢纽。礼运大同篇、易经的时中观、大中以正的思想,春秋的夷夏之辨和王道精神,先秦儒家的仁道、忠恕、博厚的思想,道家的博大真人、寥天一的开矿胸次,墨家的刻苦耐劳、实践笃行,以及文天祥的正气歌,张载的西铭,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慧命,也是构成我中华民族精神的资产。

中华民族具有爱国主义传统,为了民族的独立、解放、发展和强大,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前赴后继,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奋斗,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英雄事迹。屈原、文天祥、郑成功、邓世昌、杨靖宇等,是其中杰出代表。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作文500字 篇4

今天我们就谈论关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的问题。

可能我一提到这几个字,人们就会肃然起敬,这是因为在人们的心中,这几个字已经成为他们普遍的精神反应,人们就会认为,只有伟大的人物身上,才可能体现出这几个字的真正含义。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中华美德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它的足迹。例如,尊老爱幼,见义勇为,无私奉献,诚实守信等等,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它们的体现。

其实,对于中华民族而言,它希望有人来弘扬它,让它到其他的国家去“旅行”,并在每个地方留下自己的足迹——这是它的希望,,可惜的是,对于现代人而言,它已经里人们越来越远了,人们偶尔提到它,但很少有人为之付出他的一切。——这是它的失望。

其实,早在古代的时候,人们都有这种爱我中华的高尚品德。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能吃苦;孔融让李——尊敬……在古代的人们都知道中华美德,那么作为我们现代人是不是也应该多了解它,多实行呢?

中华美德到底什么呢?它到底具有怎样的影响力?

语文老师认为:“中华美德就是一篇优美的文章,让你仔细品读之后,能增长你的知识面。”

数学老师认为:“中华美德是一条很长很长的直线,它可以无限延长,可以沟通人余人之间的友谊,架起一座友谊之桥。”

美术老师是这样认为的.:“中华美德是一幅绝世优美的图画,它可以使你在图画中尽情畅游,领略其中无穷的趣味。”

音乐老师认为:“中华美德是一首动听的歌,每个音符都有它们特定的意义,是你陶醉在其中。”

是啊,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中华美德犹如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走远。它仿佛不再留恋这个世界,仿佛不再留恋这些无心的人。也许它这样做是正确的,但也许它这样做是错误的。我们都知道,要淘汰的东西,继承和弘扬美好的事物。那么,对于我们来说,“中华美德”是美好的事物还是坏的事物呢?相信大家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并不陌生,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对于它而言,我们是否要继承和弘扬中华美德呢?

弘扬民族精神 传承民族精粹 篇5

-----省教科院附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总结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开展庆祝建党90周年主题教育的通知》, 根据江干区教育局“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工作指导意见,省教科院附校确立本次活动主题为“弘扬民族精神 传承民族精粹”。

我校结合实际,及时部署,认真策划,将9月的工作重点放在弘扬民族精神上,在学校师生中了开展一系列的主题教育,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民族精神的伟大,在活动中体验“民族精神代代传”的真正内涵,活动受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我校开展弘扬民族精神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1.抓好宣传,形成良好开端。

9月初,我校全体学生举行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宣传,结合我校“闪亮星少年”雏鹰争章活动,开展以“文明礼仪,我先行”为主题的行为规范教育月活动,各年级设置“文明示范岗”,每周“文明班级”评选活动,为学生树立榜样,以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和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促进学生文明行为的养成及强化。加大学风建设的力度,在各年级各班举行学风评比,在开学第一天上,校长向全校同学提出要求:从小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从小要培养爱父母、爱他人、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2.充分发挥主阵地作用,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民族精神教育。

全校教师认真实践课改新理念,教书与育人并举,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纳入教育教学全过程,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本学期结合区“精彩一课”评比活动为契机,开展了“文明礼仪伴我行”班会课、中队课的评选活动,同时,特别要求语文、社会、艺术等人文学科,要充实体现民族精神的丰富内涵;数学、自然等理科课程结合教学内容,丰富中国科学家的科学成就和民族精神的内容。使学生的心灵世界从小受到民族精神的人文滋养。

3.大力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

为了营造民族精神教育的良好氛围,我校充分利用校园广播、墙报、升旗仪式、黑板报等校园文化建设的载体,营造浓厚校园气氛,全校各班在开学初就布置了“以建党90周年”为主题的黑板报开展评比活动。同时制定升降国旗制度,并开展“我是护旗手”评选活动,为学生搭建平台。每周升旗,学校全体领导和老师的均认真参与,让学生感受升旗仪式的庄重、肃穆与自豪。每次升旗时国旗下热情洋溢的讲话都给全体师生上了一堂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

4. 以活动为契机,寓民族精神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

活动一:开展“开展“在光荣的旗帜下”主题队日活动

为了让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弘扬民族精神,培养他们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怀,7月1日上午,校团委书记、大队辅导员带领七、八年级部分团员和少先队员开展“在光荣的旗帜下——党团队员渐成长”主题队日活动。活动通过播放建党初期、战争时期、新中国建设、改革开放时期及新时期少年儿童幸福生活的视频,向团员队员们展现新中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得飞速发展。虽然天气很热,但是队员们觉得非常有意义。同时,我们还把视频放在校园网上,要求在校学生暑期里观看,使得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

活动二:“强体魄,铸意志”七年级暑期夏令营活动

为了更好的做好初小衔接,让六年级毕业生适应中学的学习生活,在暑期我校邀请了杭州9478部队教官,针对新七年级学生进行“铸意志,塑风采”暑期夏令营,在为期4天的活动时间里,七年级的同学们认真学习中学生的各项规范,并进行了学唱红歌、队列训练,提前学习了中学的广播操。展示活动期间,看到同学们排着整齐的队伍、踏着统一的节奏进场时,看到同学们动作一致地进行队列变化时,看到同学们精神饱满、准确到位地做着广播操时,家长、老师们都露出了满意的微笑。

这次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增强组织纪律观念,还激发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同学们适应初中学习生活的打好了基础。

活动三:《幸福的校园 我的家》开学典礼

开学的第一天,结合《开学第一课》主题“理解幸福”,我校精心组织了以“幸福校园我的家”为主题的开学典礼。本次活动通过一年级新生走进“幸福桥” 这别样的入场方式步入新历程,全校师生玩《信任的凳子》游戏,集体朗诵《全世界都在对我微笑》及校长给感动人物颁奖的四个场景,让学生感受到团结互助、幸福活泼的含义,在现场的采访中,有一个孩子是这样说:“这样的开学典礼太棒了,我在游戏中体验了团结、互助,感受到了我们班级的力量,还分享了我们学校这个大家庭的温暖!我真的很开心哦!”本次活动杭州少儿频道进行了全程跟踪报道。

活动四:《开学第一课》感受“什么是幸福”

开学第一天,学校组织学生认真观看了由教育部和中央电视台联合举办《开学第一课》,这一堂关于“幸福”课,课中重点讲述了乐观自信的钢琴盲童刘浩、重庆跳太空舞步的校园师生和带着养母上学的“最美女孩”孟佩杰的故事,温馨感人,震撼人心,让现场所有学生为之动容。课后,五(3)班夏瑜告诉记者“其实,幸福只要你用心去体会,那么你就会发现自己已生活在幸福之中,就会有无限的勇气,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挫折不幸,就会有激情去过好每一天”。

活动五:出一期黑板报《弘扬民族精神 传承民族精粹》

校政教处、团委、大队部结合低中高段学生的不同特点,开展“新学期畅想”黑板报比赛,不同主题的的板报分别表达了学生传承和发扬祖国语言、祖国文化、民族精神的热情。

活动六:《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教师节庆祝活动

本届教师节,学校结合雏鹰争章活动,开展了“感恩章”的考章活动,通过“五个一”的考核内容:一句真诚的祝福、一个标准的敬礼,一张自制的敬师卡,一份整洁干净的作业,一个文明守纪的行为,对全校学生进行考章。同时,为了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学校还开展以“特别的爱送给特别的你”教师节庆祝活动。午休时间,校广播台还专门组织了一场“献给老师的歌”的专题广播,一首首动听的歌,一片片深情的短文充满了学生对教师们的感激和爱,更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的深切祝福。本次活动浙江少儿电视台进行报道播出,不少家长表示这样实在而单纯的教师节感恩活动,值得大家学习!

此外,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期间,学校还结合推普周活动“啄木鸟在行动”寻找错别字大行动、每班召开一次推普主题班会,出一期主题为“推普”的黑板报,推出一场语言文字规范化专题广播,在七年级、八年级举行普通话宣传卡制作比赛,全校开展“一笔一划写人生”写字比赛。结合秋季社会实践活动开展“文明礼仪,我先行”的第二课堂实践活动并开展“明理章”“社会实践章”“运动章”的考章大行动,以培养学生理解、宽容、谦让、诚实的待人态度和热情活泼、团结向上的精神面貌。

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积淀,是我们的力量源泉,是我们至上的精神宝库。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将弘扬民族精神活动一如既往的开展下去,努力将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并不断发扬光大。

弘扬民族精神 篇6

弘扬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进一步高扬爱国主义旗帜,弘扬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学校决定于2015年9月1日—9月10日组织全校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抗日战争70周年主题教育。1、9月1日,以弘扬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位主题,我校组织全校师生参观花溪孔学堂,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我校冯启益老师以弘扬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为主题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2、9月7日,全校组织各班班主任同学生一同观看阅兵式,同学们激动的心情不言而喻,并用上台说说自身感想。通过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提高青少年对抗日战争的理性认识,增强对新时代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青少年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感召他们热爱生活、珍惜时光、勤奋努力、勇挑重担,把满腔爱国之情化为发愤学习之动力,热忱报国之行动。

《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教学案例 篇7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中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形成时期,因此,在整个政治课教学中都应始终贯穿这一内容,而且民族精神也在近几年中考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重要作用及各时期的具体表现。

2.过程与方法:

能够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感悟民族精神对于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重大作用,体会中华民族精神的深刻内涵及伟大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中华民族精神对于民族生存与发展所具有的巨大作用,认识到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凝聚各族人民的巨大精神力量,愿意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三、案例描述

课前播放歌曲《爱我中华》,渲染气氛,

(一)创设情境,话题导入

1.播放歌曲《红旗飘飘》,配以视频“神舟七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的瞬间,通过播放这激动人心的几分钟,激起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对我们民族精神的认同感。

师:看到这样的场景,听到这样的歌曲,大家有什么感想呢?

生1:心情很激动,我为祖国感到骄傲。

生2:中国真了不起,中国真棒,我爱中国。

生3:很激动,很兴奋,感到非常自豪。

师:我和大家的心情是一样的。我为我是中国人感到骄傲、自豪,感到无比兴奋。其实,中国的伟大成远不止这些,请大家再举一些例子。

生1: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生2:嫦娥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生3:奥运会在北京举行。

…….

师:成就使我们感到自豪和骄傲。大家可曾想过:中国是靠什么精神支撑才有今天的成绩呢?

学生齐回答:是靠中华民族精神的支撑。

(二)课堂情境,活动设置

合作学习,共同感悟民族精神

1.多媒体投影课件:主要从中国的服饰文化、戏剧艺术、书法艺术、绘画艺术、饮食文化、中国的传统节日等让学生感受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师:想一想,为什么中国文化能够源远流长,不中断?

生:中华文化中深深熔铸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自主学习课文内容,并且在组内讨论“什么是民族精神的内涵?”

师:哪位同学可以回答民族精神的内涵是什么?

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活动:填写下表,共同感悟民族精神

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学生讨论交流,补充下面表格:

学生交流完成后,各组派一名代表本组展示,由全班进行评选,选出3名做得最好的同学。

【教学思路:通过情境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民族精神的内涵理解的更深入,引导学生思考,认识民族精神的特点;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路。】

2.交流讨论,共同感悟民族精神的作用

播放视频:2008年汶川地震全国人民抗震救灾的精神;抗日战争胜利的片段。让学生思考,而后提出问题。

师:抗震救灾的精神内涵是什么?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生:是因为有中华民族精神作支撑,中华民族精神是积极的、向上的,为我们国家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三)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师:既然民族精神对我们国家有很大的帮助,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呢?

(一分钟讨论时间)

生:培育民族精神,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为之增添富有生命力的内容。我们要不断增强改革开放以来所形成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求知精神、服务精神、开拓创新精神等等,使民族精神在保持优秀传统的同时更具有现代气息和时代风貌。

师:下面老师来总结一下如何弘扬民族精神:要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只有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才能明确传统文化中哪些是应该抛弃的,哪些是应该继承的,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目的也在于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四、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1.导入达到了预期效果,播放了歌曲《爱我中华》,利用汶川地震救援视频,给人震撼的力量和振奋的精神,顺势导入课题,使学生迅速进入教学情境,明确学习主题。

2.对于本课的重点解读的到位,让学生收集名言警句,历史典故,通过收集和交流,对民族精神内涵的理解更加深刻到位。

3.材料的选择具有代表性,2008年“地震”、“抗日战争”、“神舟七号”无一不展现着民族的伟大精神,学生历历在目,恰恰能加深对民族精神内涵与作用的理解和掌握。

本节课还存在着不足之处:

1.课前可安排学生搜集更多体现民族精神的事例;

2.引导学生思考民族精神作用时,语句欠斟酌;

弘扬民族精神 构建和谐课堂 篇8

关键词:民族精神 和谐 探索 社会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课堂教学中,这个源头活水是什么?我认为它就是和谐,是教育环境的和谐,是师生关系的和谐,是生生关系的和谐,和谐作为一种思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髓,中华文化的和谐可以归纳为:“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在和谐中尊重个性的发展。发扬民族精神,构建和谐课堂,这也正是课程改革的要求。

一、在和谐氛围中感知民族精神

和谐社会的特征就是六个方面: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实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课堂教学要突出民主和活力,就要给学生构建一个主动获取知识的平台,每个学生的知识、能力、智慧都得到充分的展示、尊重和发展。民族文化的精华是民族精神,我国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为了让学生更全面、广泛、深刻地了解伟大的民族精神,我让他们从网上、书本、电视电影等多种渠道找体现民族精神的格言、故事,让学生到前边讲解,然后引导学生给他们分类。爱国类: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勤劳类:如“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节俭类:如“成由节俭,败由奢”,“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自强不息类:如:“天行键,君子以自强不息”,“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求学类:“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等。这样学生能对我们的民族精神有系统、全面、生动的理解。而这些也正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所要求的,也是实现和谐社会所应具备的精神力量。

二、在和谐中主动的探索问题,寻找问题的答案

和谐也要突出人文精神,人文精神的实质是自由精神,思想政治课堂努力为学生成长创造一个充满个性,有生命活力,自由轻松,弥漫着创造意识和求真、求实的学习氛围。这就要求教师为学生设置好思考的主题,让学生主动地寻找答案,人人参与问题,人人有机会展示自我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课堂的主人。民族精神是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它决定和推动一个民族的进程,是激励我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为了让学生理解民族精神的意义,我设置了三个层次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讨论总结出答案。一是我国人民发扬哪些民族精神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二是在中国近代,我国人民又靠什么精神才使列强灭亡中国的企图终未得逞?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什么能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并且初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让学生围绕这三个问题分小组去讨论去寻找答案。然后各组派一个代表到前面来讲解,其它同学可以进行补充。同学们都各显其能,各得其所,有的学生找材料,有的学生们在组织语言,有的学生在执笔记下本组同学的讨论结果,有的学生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到外组去“招商引资”。学习气氛很和谐,分工合作,团结帮助,充满活力,安定有序。在公布答案时,同学们更是慷慨激昂。第一组的同学们提出我国古代科技文化之所以光辉灿烂、独领风骚的主要原因就是我国劳动人民具备勤劳智慧的优秀品质,别的同学给补充说还有创新的民族精神,因为文字的发明和使用、脑体的分工都靠创新精神,有的学生又补充道,最主要的应是先进的社会制度,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我国进入封建社会的时间要比西欧早得多。在谈第二个问题时同学更是激动万分:正是因为中国人民的自强不息,艰苦奋斗,不畏强敌,各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才使列强灭亡中国的企图没有得逞,才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第三组同学骄傲地谈起我们依靠爱国主义精神、创新精神、自强不息的精神基本的实现了人民生活的小康水平,取得了抗洪、抗击非典的胜利,神舟五号、神舟六号发射、返航成功。有的学生具体地描述神舟六号飞船发射成功的景观,有的学生讲到航天员费俊龙在舱内连做了4个“前滚翻”,用时约3分钟,以飞船每秒7.8公里飞行速度计算,费俊龙一个“跟斗”就飞了约351公里时,大家都笑了,每个同学的脸上都洋溢着自豪和骄傲,那分明是一种和谐的美。

三、发扬民族精神,从我做起,构建和谐社会。

建设和谐社会,人人有责。和谐美好的社会,需要脚踏实地的艰苦奋斗,需要全体人民的共同参与,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各司其职,承担起自己的角色和社会的角色,尽职尽责,做好自己本职工作;使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各守其责,具有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自觉遵循社会规则、规章制度和公共秩序,只要人人行动,人人有贡献,和谐社会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和谐社会的目标的实现需要民族精神的支撑和鼓舞,构建和谐社会就要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为建设和谐河北、和谐校园、和谐班级、和谐家庭做贡献,班级做贡献,构建和谐校园,就是民主办学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校得到切实的落实,公平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安全稳定得到长久维护,就是师生员工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充满活力,自我加压,知难而进,锲而不舍,顽强拼搏的伟大精神得到发扬光大,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学校发展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就是学校各项工作实现迅速良性发展,师生员工的物质文化生活切实得到改善和发展。最后我让学生在懂得这些道理之后,做一两件有利于和谐校园、班级的事情。有的学生进行举办了和谐社会知识的板报,有的学生自发组织如何构建和谐河北的演讲比赛和讨论会,还有的学生付诸行动,为学校的环境保护做贡献,自愿组织起校级“卫生监督小组”。自发为学校一些贫困生进行节约救助的活动。有的班级利用节假日去公园和车站等公共场所捡白色垃圾。

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伟大的民族的精神作支撑,和谐社会的特征也体现了我们的民族精神,以人为本建设和谐校园体现人文关怀,讲究尊重、宽容、沟通、善待;以人为本建设和谐校园要完善自我约束的精神,教师要敬业、乐业、无私奉献,学生要乐学、苦学、自觉成材报国。以人为本建设和谐校园,要大力发展校园文化的底蕴,把团结、务实、求索、创新的校园文化,体现在每个学生身上,体现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里。

弘扬民族精神 篇9

我们英语组集三人之力,精心选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具有三个代表性图案:

两层教学楼楼纵向分三种图案设计,远观,近看典雅,大方。1.古代竹简

古老的竹简制作技术,使中华古老文化源远流长。它以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尊贵而高雅的款式,深受国内外各界人士青睐,成为家居收藏、礼尚往来之佳品,更是国际交往的最佳馈赠礼品。

竹简是又我国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书籍形式,是造纸术发明之前以及纸普及之前主要的书写工具,是我们的祖先经过反复的比较和艰难的选择之后,确定的文化保存形式。它第一次把文字从社会最上层的小圈子里解放出来,以浩大的声势,向更宽广的社会大步前进。所以,竹简对中国文化的传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正是它的出现,才的以形成百家争鸣的文化盛况。校园中出现竹简图案,能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古文的积极性,激发其强烈的求知欲,是古文学习不再成为他们的绊脚石。同时也使孔子、老子等名家名流的思想和文化能流传至今。2.中国结

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圆”是吉祥和谐的代表,如“团圆”。我们组选取中国结中的团锦结作为第二种图案。团锦结耳翼成花瓣状,又称“花瓣结”。本结的造型美观,自然流露出花团锦簇的喜气,在校园中使用它,能体现出师生团结一心,而其更富有教师、家长对孩子们学业有成,前程似锦这一美好祝愿的寓意。3.火炬祥云

弘扬民族精神 篇10

荣的街市;剥蚀了明清殿前浮夸的琉璃.留下的,是一个个英雄的名字,是他们,挺起了中国人脊梁,凝聚了伟大的民族

精神. 自古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以爱国为崇高之志,以报国为终生之责.有“精忠报国”的岳飞,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

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俺,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有以“警世救国”自箴自策,三易其志的鲁迅,也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从孙中山到陈独秀,从李大钊到毛泽东,从林觉民到秋谨,为了中华的崛起,为了

雪耻报国,为了振兴华夏,为了腾飞于世界,我们的前辈发奋努力,克己奉公,凝聚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它

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历史文化的积淀,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推动着中华民族的前进、发展. 正是靠着这种精神,亿

万中华儿女迎来了崭新的一天.这一天,中国向世人发出了最雄壮的声音,宣告了新中国的成立,开启了新的历史篇章.社

会主义制度建立了,使中国社会发生了最深刻的变革;改革开放成效显著,使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我国国民

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居世界首位,令亿万中国人信心倍增;我国申奥成功,又使无数中华儿女为之骄傲、自豪.也正是靠着

这种精神,中国迎来了航天史上的最光辉的篇章.2003年10月15日,一个永远值得记住的日子,我国宇航员杨利伟乘坐“神

舟五号”载人飞船进入太空,在绕地飞行14圈后成功返回.它是我国航天史上的又一里程碑,它使我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三个

能独立发射载人航天器的国家.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源于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 时代在前进,历史在发展,我国已进入了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时期.新的时代在呼唤着青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需要青年为之奋斗.伟大的事t

业需要伟大的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需要一批具有民族精神的高素质人才.而我们青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生力军.祖国的繁荣昌盛需要我们的建设,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我们的努力.这个时

代在召唤着我们,召唤我们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添砖加瓦如今,我们已是一名高中生了,在学习中,从悠久的历史和伟大的现实中,我们领略到了我们国家伟大的民族精神,我们也明白了肩头担负的重担.我们要勤劳勇敢,我们要发奋图强,我们要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去学习,去积蓄力量.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翱翔,在理想的天空中搏击,用科学文化知识

弘扬民族精神,传承传统文化 篇11

关键词: 古代诗歌 传统节日 语文教学 民族精神 传统文化

中国古代的诗歌焕发着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操、除旧布新的革新气象、敬祖绍宗的家庭美德和团结和谐的社会生活情趣,为人民生活增添无限乐趣,为教育青少年平添许多生动教材。传统节日为新的生活方式拓展了厚重的文化底蕴;新的社会生活方式又为传统节日注入了不少新的内容,二者相得益彰,使中华民族精神家园充满无限生机,为增强民族凝聚力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赏析丰富多彩的古代诗歌,弘扬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

中国古代诗歌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生活斗争中创造的最富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语言精练、声韵优美、朗朗上口,充满诗情画意和人性哲理,具有其他文学样式不可替代的社会功能和艺术魅力。经典的古诗词作品隐含着许多难以言表的对人生、历史等的精辟见解和内蕴,给后人以深远的道德启迪和广阔的思维空间。如何从世界竞争和民族复兴战略高度重新审视古典诗词的育人地位,发挥它们在新时期语文教学中的育人功能,实在是当务之急,势在必行。那么,如何才能适应新大纲的要求,更好地进行古诗文教学呢?

第一,引导学生明确学习古诗歌的意义,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演变历史,告诉学生这种优秀的文学体裁的魅力所在;讲一些关于诗人身上发生的故事或诗歌产生的背景;特别是上课时,适当引用诗句,可以加深印象,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折服并产生兴趣。

第二,引导学生对古代诗歌进行感悟、欣赏。诗歌作为一种文学艺术,无论从形式到内容都具有无可比拟的艺术美:音乐美、绘画美、情感美、哲理美。引导学生对古代诗歌进行感悟、欣赏,应该在对作品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结合诗人的经历,了解作品的写作背景,从而提炼作品的思想内涵,体味作品的语言艺术,达到美的享受。

第三,培养学生运用古代诗歌的能力。引导学生在口语训练中恰当使用古代诗歌。这样的口语训练不仅可以看出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程度,还可以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实现自我表达的需要。

二、感受节日文化的博大精深,感悟民族精神的豪迈雄奇

中国传统节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每一个节日都有它的历史渊源、美妙传说、独特情趣和深广群众基础。它们反映了民族的传统习惯、道德风尚和宗教观念,寄托着整个民族的憧憬,是千百年来岁月长河中欢乐的盛会。历代的文人雅士、诗人墨客为一个个节日谱写了许多千古名篇,这些诗文脍炙人口,使我国传统节日渗透出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了我们民族文化中的灿烂瑰宝。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几千年来,中国人延续着谦让有礼、尊老爱幼、互敬互爱、团结和睦、思念亲人等传统美德,代代传承歌颂。因此,语文教学中应把这一份珍贵的民族文化重拾起来,让孩子们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并透过这些传统节日了解深刻的文化内涵,感受母语文化之博大精深,感悟民族精神之豪迈雄奇,从而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民族情感,最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第一,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向学生简单介绍各个传统节日的来历、风俗、习惯、意义。并不要求学生了解所有传统节日,而是选择那些有着丰富人文内涵的、适合孩子们学习探究的语文素材,让学生通过收集、阅读、交流等方式,了解祖国的传统节日文化,感悟民族精神。

第二,把传统节日文化和语文教学融合起来。让学生背诵与传统节日有关的古诗词;让学生参与各种形式与传统节日有关的活动;利用语文活动课,组织学生举行有关传统诗词的背诵比赛,增加学生对传统节日的感性认识。

弘扬民族精神初中作文 篇12

1911年10月10日这一天, 古城武昌城头的枪声令世人震撼。它敲响了两千多年封建专制制度覆灭的丧钟, 引发了一场席卷中国大地的伟大变革。它推动历史前进的伟大意义, 它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 将永载史册、彪炳千秋。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封建专制制度是几千年来中国人民遭受剥削压迫、贫困苦难的根源, 彻底推翻君主专制制度是中华民族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统治下极端贫困和落后状态求解放的首要前提。在民族危亡处于紧要关头的20世纪初,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唤起“我同胞之国民”共同救亡图强, 通过艰辛的奋斗, 推翻了清朝专制政府, 建立了民主共和国, 开辟了几千年来中国革命的新纪元, 开始了近代中国人民斗争的新阶段。

辛亥革命的仁人志士留给我们的是一种敢闯、敢干、敢试、敢为天下先的大无畏精神。参加辛亥革命的革命志士, 是一群以近代知识分子和思想进步的资产阶级为主导的爱国进步群体, 在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 他们怀着一心救国的赤子情怀, 投身到民主革命当中, 发动了武昌起义, 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在短短的3个月内颁布了三十几道革命法令, 如改用阳历、限期剪辫子、废除跪拜、禁止缠足、禁止吸食鸦片、禁止刑讯、销毁刑具、“振兴实业, 改良商货”等, 无一不体现移风易俗、革故鼎新、民主共和的精神。《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了国内各民族人民的民主权利, 虽然主要是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 但毫无疑义的是带有革命性和民主性的国家根本大法。它的公布, 为人民享有民主权利提供了法律根据, 有利于民主精神的发扬。

弘扬民族精神资料 篇13

伟大的爱国精神

民族精神可谓是中华文化发展的灵魂。中华民族文化是一个丰富搏大的有机整体,既包括汉民族文化也是少数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对人类文化的发展与进步产生深刻影响,历史上:“和为贵”“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天下为公”;新时期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心声,使中华民族在世界上享有了“和平民族”之誉,赢得了“和平的使者”之称;从岳飞的“精忠报国”到文天祥的血染大都;从戚继光、俞大猷抗击倭寇到郑成功收复台湾……

这些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侵、抗击外侮的伟大的爱国精神的生动写照;“天行键,君子以自强不息”、“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气节和道德情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忘,匹夫有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以天下为己任,无一不有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烙印,是民族精神的精华。体现出鲜明的民族性。

弘扬民族精神——彭以清 篇14

长城的雄伟壮观,长江的飞浪滔天,黄河前赴后继的精神养育着无数的中华儿女。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优良传统美德和优秀民族精神的伟大民族,她在教导我们:我们要为祖国争光!

五千年的岁月,消散了春秋战国时飞扬的尘土;暗淡了三国两晋时的刀光剑影;模糊了唐宋时繁荣的街市;剥蚀了明清殿前浮夸的琉璃。留下的,是一个个英雄的名字,是他们,挺起了中国人的脊梁,凝聚了伟大的民族精神。有“精忠报国”的岳飞,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还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为了雪耻报国,为了振兴中华,为了腾飞于世界,我们的前辈发奋努力,克己奉公,凝聚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所以,我们要在知识的海洋中漫游,在理想的天空中搏击,用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让我们弘扬民族精神,响应时代的召唤,做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合格接班人。

弘扬民族精神初中作文 篇15

关键词:大学生,民族精神

2015年, 我国共有在校大学生4018.1万 (含当年毕业生) 。从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中国的发展情况看, 无论是国家领导人、成功的企业家, 还是在各行各业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才, 其中曾经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员数量和比例都在不断增长, 这些走出校门的大学生, 以自己的智慧与才干, 推动了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进步。如何做好在校大学生思想教育和引导, 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使他们能够在走出校门以后, 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动力和国家稳定的坚实栋梁, 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重大问题。

1 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内涵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自鸦片战争以来, 中华民族饱受战乱之苦, 更是对“落后就要挨打”的现实有了刻骨铭心的认识。因此, 建设一个社会主义强国始终是全国人民共同的理想和信念。在这一过程中, 曾经先后涌现出无数光辉的典范, 形成了多种崇高的民族精神, 如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坚持斗争的长征精神,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 以及所有国人从小就耳熟能详的“雷锋精神”等。正是在这些崇高精神的指引下, 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才能够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 取得令全世界为之瞩目的辉煌成就, 经济、军事、政治实力快速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03年, 党的十六大报告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概况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正是对所有这些精神最全面、最恰当的表述。

2 当前大学生的整体思想状况

2.1 信息社会背景下多种思潮并存

当前全球正处于信息化浪潮之中, 过量的信息充斥网络, 能够为人们轻易获取。对于大学生而言, 信息社会为他们展示自我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可以说, 以大学生为代表的青年一代, 在当前的信息化社会中占据着中心地位。正因如此, 大学生也是党和国家思想教育必须牢牢把握的一支力量。从近年来网络舆论和思潮的表现上看, 国内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形势相当严峻, 拜金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民粹主义等消极负面的思潮影响了相当一部分大学生, 使他们从思想上站在了国家和社会的对立面, 盲目崇拜所谓的西式民主, 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持消极甚至否定的态度。必须加大思想教育力度, 抵制种种不良思想的泛滥。

2.2 民族差异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

本文所称民族差异, 包括国内各民族间思想文化差异和国际间的思想文化差异。当前国内的大学生们能够十分方便的接触到外界社会, 跨省乃至跨国旅游、求学的人数成倍增加, 他们的思想和言行对本国和本民族都有不可忽视的影响。由于网络舆论的全球化, 任何民族与国家间、个体与个体间的矛盾冲突都可能被无限放大, 造成舆论问题。近年来国际上各种中国游客在外国作出不文明行为的新闻报道, 就使我国在国际舆论中一度陷入被动局面。因此, 教育学生认清文化差异、约束自身行为、展现大国风采, 既是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然要求。

2.3 社会形势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

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持续发酵, 国际经济形势持续走低, 外部需求大幅减少, 同时, 由于国内经济结构调整正处于关键阶段, 导致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 国内经济需要面对需求不振、就业形势更加恶化的局面。对数千万在校大学生而言, 经济形势低迷意味着就业更加困难, 且工作待遇难以有效增长。对党和国家而言, 这意味着在今后一段时期, 我国很有可能进入一个社会矛盾与冲突的高发期, 如何培养大学生养成正确的择业观、认清形势、把握大局, 减少社会冲突, 是当前一项重要而紧迫的工作。

3 大学生民族精神培养教育路径初探

3.1 占领舆论阵地, 引领主流思潮

党和国家政府宣传部门要牢牢掌控舆论阵地。 (1) 坚持大力弘扬积极向上的民族精神, 以更加灵活的手段、更加新颖的方式, 通过网站、论坛、微博、微信等各种渠道, 全方位、多层次进行宣传报道, 尤其是对重大灾害、突发事件及时进行准确客观、真实全面的报道, 铲除谣言滋生的土壤;改变过去对“主旋律”宣传报道的刻板形象, 以生动活泼、贴近生活的方式进行宣传教育; (2) 鼓励各种非官方团体或个人开展民族精神思想宣传, 充分发挥他们来自民间、了解民间的长处, 吸引那些对官方宣传怀有抵触心理的大学生, 在保证大方向正确的前提下, 放手鼓励这些团体和个人在网络上、在社会中发出自己的声音; (3) 要严厉打击各种网络谣言和不实信息, 对利用网络散布反党反动信息、制造并传播谣言、串通联络制造群体性事件的组织和个人予以严厉打击, 绝不手软;对境外渗透势力利用网络招募间谍、笼络反党反社会人员、以及煽动叛乱和地方独立的, 加大查处和打击力度, 为大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健康的网络环境和舆论环境。

3.2 紧跟时代步伐, 培养具有大国意识的新时代大学生

今天的中国正逐步迎来一个全新的国际身份, 即世界最强大的国家之一。自鸦片战争开始, 中国人民经历了一个半世纪的苦难岁月。毋庸置疑的是, 长期积贫积弱的现实, 以及党和国家在发展道路上的一些严重错误, 对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 造成了严重的摧残和破坏, 千百年累积形成的大国风范和民族自尊几近消亡, 这也说明了为什么在中国的国力已经跃居世界第二的今天, 国内仍有相当数量的人, 依然认为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因此, 在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同时, 我们必须重拾全民族的自尊与自信, 培养大学生从思想认识和接受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大国和强国的现实, 真正理解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在走向国际舞台时, 始终保持不卑不亢、有礼有节, 做一个文明、自尊的中国人。

3.3 加强就业指导, 回归民族传统劳动精神

今后一段时期内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是必然存在的客观实际, 党和国家在加快产业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同时, 应当在高等院校广泛开展切合实际的就业指导, 以国家政策、就业形势、具体事例共同引领在校大学生培养正确的就业观念, 转变目前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大学生就应当留在城市、大学生就应当成为都市白领的错误观念, 让大学生认识到劳动不分贵贱, 只要勤劳刻苦, 无论在哪里都能取得成绩;国家要为实现“三百六十行, 行行出状元”创造公平合理的社会环境和分配制度, 让大学生放的下身段、干的出成绩, 在全社会所有行业中, 都能够发挥自身价值。

4 结束语

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 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重要动力, 做好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 坚定和弘扬民族精神, 是有效团结大学生队伍、凝聚大学生力量的重要手段, 也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党和国家必须清醒认识当前做好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坚持从大学生的切身利益出发, 以符合大学生认知方式的形式开展教育, 创造对大学生而言更加友善的社会环境, 让大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实现自身价值, 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贡献应有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刘爱萍.当代大学生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的路径探讨[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3 (10) .

[2]王博.传统文化视阈下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 2014.

[3]王瑞洁.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 2014.

[4]杨微.高校弘扬和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研究[J].Theory Research, 2012 (29) :251~252.

[5]罗晶.论中国传统文化视阈下的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D].华东师范大学, 2010.

上一篇:长春美华少儿英语教育学校简介下一篇:关于公司业务员年终工作总结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