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精神传统美德(通用9篇)
民族精神传统美德 篇1
继承传统美德 弘扬民族精神
“历史的眼睛在注视着你,未来的耳朵在倾听着你,神奇的手指在点击着你,多彩的世界在呼唤着你……中国啊,中国!文明的中国,民族精神代代相传!我们爱你!中国!……”这高亢的歌声唱出了我们的爱国情,唱出了我们的爱国心!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作为一个中国人,让我们倍感自豪和骄傲的就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人定胜天、锐意进取、浩然正气、居安思危、爱国爱民等等,这些都是我们民族的脊梁,千百年来,这些精神汇聚成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长江与黄河,在世界的东方奔流不息。同学们,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承继传统美德,弘扬民族精神,我们义不容辞。我从以下几个方面与同学交流一下。
一、爱国、气节
只有知之深才能爱之切。孟子提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可以说是集中地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气节。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为维护祖国的荣誉和民族的尊严,为后人作出了榜样。
卓有见识的林则徐,血染吴淞口的陈化成,维新被杀的谭嗣同,推翻帝制的孙中山,横眉冷对的鲁迅,抗日献身的张自忠以及无数为国捐躯的共产党人都体现了这一民族爱国精神,他们是中华民族之魂。浩然正气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历久不衰、执着追求的完美精神气质。南宋文天祥的述志诗《正气歌》以其浩然正气与南宋朝廷苟且偷安的“邪气”斗,与元统治者的威胁利诱的“邪气”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大义凛然,慷慨赴死;共产主义先驱李大钊“要为人间留正气”,大义凛然,坚贞不屈,牺牲在张作霖的屠刀下;民主战士朱自清贫病交加时,也以其浩然正气誓死不领美国救济粮,“不为五斗米折腰”,“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祖国再穷,我也要为她奋斗,为她服务。”这是一切爱国科学家的心声。
国外科学家纷纷回归祖国,要为新中国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钱学森面对美国方面的关押、软禁、监视,毫不动摇;钱伟长无名无利无悔,有情有义有祖国;华罗庚放弃在美国重金聘用的工作,以拳拳爱国之心报祖国;李四光谢绝英国老师让他攻下博士学位再回国的劝告,把青春和知识献给祖国地质勘探事业。
这是我们的民族魂,渗透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所在。然而历史上面对物质世界的诱惑及权势的威迫,小则卖友求荣,大则卖国求贵的,也大有人在。这就要求我们中学生时时刻刻都要以祖国和民族利益为重,爱国精神不可丢,民族气节不可无。
二、奋发、立志
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要有奋发向上的精神,而立志又决定了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在前进道路上的努力方向。
“斫梓染丝,功在初化”说明一个人的成长与其少年时代有密切联系,历史上青年有大志者不乏其人。一代伟人毛泽东,17岁出外求学,写下“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青年立大志,志凌霄汉;十九岁的周恩来作《大江歌罢掉头东》:“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青年有大志,“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当个人、民族、国家处于逆境时更应奋发立志。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借古人自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 《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 《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表明自己发愤著书,雪耻传名的决心和顽强意志;越王勾践兵败甘为马夫,卧薪尝胆,饱受屈辱,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终吞吴。千百年来,迭经忧患的中华民族始终坚强地屹立于世界之林,“卧薪尝胆”的志向,多难兴邦的信念,坚韧不拔的精神起了多大的激励作用啊!
有志者事竟成。但这志唯有以天下百姓,以国家民族为出发点、为归属,才符合传统的民族精神,才能宏大高尚。奋发立志既要从大处着眼,更要从小处着手,从自我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在人生途中不断地砥砺操行,完成大志。这就要求我们胸怀鸿鹄之志,击水于中流,奋发图强。
三、改革、创新
中华民族虽屡屡遭受过外族的入侵和列强的蹂躏,但这只雄鸡始终高高的屹立于世界东方,跻身世界强国之列,这与中华民族跟随时代潮流、勇于改革创新的传统美德是分不开的。
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改革家”的王安石,面对北宋中期以来积贫积弱的现状,大胆提出“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与中国封建社会儒家正统思想针锋相对。王安石敢改祖宗之法,勇于进取的思想,领一代风骚,为后人推崇和尊敬。
中国共产党是最具革命性的无产阶级政党。我们党及党的事业发展壮大的历史,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一部除旧布新、变革图强的历史。根据当时中国的社会现状,我们党没有固守以工人为主体的框框,把农民作为基本依靠力量。在中国革命处于危机关头,我们党摆脱了苏联革命模式的束缚,创建了“农村包围城市”理论和游击战略战术,挽救了中国革命。我们党夺取政权以后,在带领全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也始终贯彻了改革精神。尤其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们党进行了一系列艰苦卓绝的改革创新实践。以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为标志的新一轮思想解放,摆脱了姓“资”、姓“社”的争论,确立了判断改革成败的“三个有利于”标准,党的十五大又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深入发展指明了方向。江主席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其实质是要求全党同志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争做改革创新的模范。在我们党的发展进程中,涌现出许多雄韬伟略、能征善战的名帅、名将,也培育出一大批大智大勇、锐意进取的改革家和创业者。可以说,改革创新是我们党的一大特色和灵魂,是我们党、我们国家、我们军队不断发展壮大的巨大推动力。
中华民族是一个善于不断汲取其他民族、国家先进文化,勇于创新的一个民族。林则徐是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组织翻译整理成《四洲志》,成为我国近代第一部比较系统的世界地理书籍。策划海防时也先着手调查西方情况,“师夷长技以制夷”打破长期以来中国人对外部世界的封闭愚昧状态,为中国人认识世界和学习西方长技,迈出了坚实一步。陈独秀开创的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民主”和“科学”,他是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启蒙运动;李大钊宣传介绍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他为在我国开创和发展了共产主义运动的大无畏的献身精神,永远是一切革命者的光辉典范;毛泽东把马列主义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之路,都体现了中华民族改革、创新的优良传统。
历史告诉我们,要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既离不开生养、哺育我们的这块黄土地,也离不开及时汲取世界其他民族的先进文化。这就要求我们锐意进取,敢于和善于改革创新。
四、勤学、好问
中华民族文化遗产极为丰富,这与古人的勤学是分不开的。“头悬梁”的孙敬
汉代孙敬为了刻苦学习,用绳把自己的头发系在梁上,以防瞌睡。一旦自己读书觉得疲倦想睡觉,系在梁上的头发就会被拉痛,提醒自己坚持学习。先秦纵横家苏秦为吸取广博知识,夜以继日发愤苦读,当困乏时,以锥子刺腿,用来振奋精神,坚持学习。
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苏轼的“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都说明勤学的道理。
读书光好学还不够,还需善疑好问。孔子从小入太庙“每事问”。他主张“疑思问”,“不耻下问”。荀子把“不知则问”和“不能则学”相提并论。王充更是“智能之上,不学不行,不问不知”。他们都把学和问联在一起。不学不问怎能成为学问家,学贵在问,这样才能有所提高,有所超越。“书山有路勤为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勤学好问对我们中学生来说是尤为重要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中多思考,大胆质疑,逐步形成勤学好问的良好品德。
五、勤俭、廉正
勤俭、廉正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汉唐时期的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的勤政、勤俭带来了国力的强盛、经济的繁荣,与前朝秦隋的穷奢极欲导致覆亡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古人云:“节俭朴素,人之美德;奢侈华丽,人之大恶”,表明中华民族对勤俭与奢侈鲜明的善恶态度。
勤俭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已经源远流长。三国时期,诸葛亮提出“俭以养德”的思想,要求“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宋朝包拯说过“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从厉行节俭的晏婴到“一钱太守”的刘宠,从一代名相魏征到民主革命家孙中山,这些人无不为我们留下了敬廉崇洁的珍贵精神遗产;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艰苦朴素、廉洁自律,他们的光辉事迹更是彪炳史册,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
不为金钱或物质所惑,不为权势所动,终身保持廉洁、清正的节操,这就是廉正。明北京保卫战中的于谦,“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他为人间留下了两种清白,其一是为民族为国家不计个人安危的“清白”之心;其二是平时严于操守,廉正不苟的“清白”之风。由于北京保卫战有功,他受到赏赐还加官进爵,但都被他坚决推辞,后遭谗陷抄家时却是家徒四壁。于谦的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不仅赢得世人崇敬,于今人也深有启迪。从他身上可以看到中华民族传统的勤俭、廉正美德得到升华。
孟子曰:“路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就让我们从每一件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承继勤俭廉正的美德,做合格的当代中学生。
六、敬长、知礼
敬长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李大钊曾说过:“我不主张儿子对自己行孝,可是我疼爱自己的老人,因为他抚养了我,教育了我,为我付出过很大的心血,疼爱自己的老人这是人之常情 ”。而今天敬长传统美德更应提倡和发扬,这是现代社会公民应有的风范。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敬长爱幼传统美德。古有“虚左以待”“程门立雪”“三顾茅庐”等等以礼相待的成语和典故,在历史上广为传诵,今有林秀贞用30载爱心让一村之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平凡的农妇之举同样让九州动容。
知礼,讲礼,对人彬彬有礼,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是保持人们正常关系的准则。知礼讲礼的人大多以他人为重,以社会为重。能真诚待人也正是一个人高尚情操的表现。试问那些对长辈出言不逊,对朋友态度粗暴,公共场所横冲直撞的人,能体现出是一位有文化,有教养,懂礼貌,讲文明的人吗?物质文明上去了,精神文明却衰退了,与一个有“礼仪之邦”之称的民族,与一个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民族相容吗?中学生讲文明懂礼貌,是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境界和文化素质的关键所在。
一个国家必须要有自己的国魂,一个民族必须要有自己的精神,才能把全民族的智慧集中起来,形成无比强大的精神力量和物质财富。中华民族几千年延续下来的爱国、气节,奋发、立志,改革、创新,勤学、好问,勤俭、廉正,敬长、知礼等传统美德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国魂和精神。
同学们,承继传统美德 弘扬民族精神,让我们为拥有一座美丽的精神家园而自豪,让我们的心灵永远在这里栖息、成长,让我们的生命焕发美德和精神的光彩,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文明、高雅、有气度、有风范!
谢谢大家!
民族精神传统美德 篇2
一、“和合”观
“和合”观是中华民族的基本价值之一, 最初用来表述建立和谐协调的社会人伦关系, 后来发展成为一种哲学概念。简言之, “和”即和谐、协调, “合”即融合、化合, 两者的意义具有互指性。
“和”更多的强调一种状态, 是“合”的目的与结果, “合”多指一种过程, 其目的在于达到“和”的境界。从“合”到“和”, 构成从量变到质变的一个完整过程。而在“和”的内部又会不断变化, 最后再次促成“合”的运动, 如此循环往复, 构成生生不息的图景, 所谓“夫和实生物, 同则不继” (《国语·郑语》) 即是这个意思。古人关于“和合”的论述另如:“畜之以道, 则民和;养之以德, 则民合。和合故能习” (《管子·幼官》) , “离散不能相和合” (《墨子·间诂》) , “保合太和, 乃利贞” (《周易集解》) 。
更多为人们所论及的是单个的“和”。孔子有“礼之用, 和为贵” (《论语·学而》) 的思想, 后来被通俗化为“以和为贵”, 发展成为人们为人处世、立身行事的一种规范。例如, “君子和而不同, 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 , “二人同心, 其利断金” (《周易·系辞上》) , “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下》) , “千人同心, 则得千人力;万人异心, 则无一人之用” (《淮南子·兵略训》) 。
当代社会要求人具有竞争意识、超越精神, 但这并不排斥“和合”的精神, 相反, 如果没有“和”的氛围和“合”的精神, 再强悍的个人也只能是涸泽之鱼, 个人英雄主义在当代社会注定如镜中月、水中花一般虚幻不实。所以现代观念越来越强调团队协作意识、合作能力, 即是看到了“和合”的重要性。“和合”观与我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具有异曲同工之妙。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种和睦、融洽并且各阶层同心同德的社会状态, 强调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自身的和谐, 如此国家才能保持健康可持续发展, 人民才能安居乐业。
二、义利观
义即节气、信义、义气, 利即利益、好处。重义轻利、先义后利是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种道德观。在仁义礼智信的传统“五伦”中, 义即位居第二。
讲求节气、操守是传统人格的首要目标。“见利思义” (《论语·宪问》) , “君子喻于义, 小人喻于利” (《论语·里仁》) , “生, 亦我所欲也, 义, 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告子上》) , “先义而后利者荣, 先利而后义者辱” (《荀子·荣辱》) , 均是对这种“君子义以为上” (《论语·阳货篇》) 的节操观的生动表述。
如果说节操更多针对的是“士”, 那么信义、义气更多针对的就是“民”。“言必信, 行必果” (《论语·子路》) , “民无信不立” (《论语·颜渊》) , “不精不诚, 不能动人” (《庄子·渔父》) , “轻诺必寡信” (《老子》第63章) , “失信不立” (《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 都是对这种“一诺千金” (《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言而有信” (《论语·学而》) 的义利观的经典概括。
我国的义利观对当代社会的商品化、物质化大潮具有纠偏和补救的作用。商品经济追求利益最大化, 其极端发展就是拜金主义和精神上的背信弃义, 其结果必然违其初衷, 损害市场的良性运转, 最终损害其对利益的追求。因此, 当代商业社会在价值追求上也越来越看重诚信的地位, 把它作为市场经济良莠与否的一项基本指标。我国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 就特别注重参照传统义利观, 把义与利有机结合、合理调配。
三、集体观
把小我融入大我, 注重整体, 强调个体对整体的义务和责任, 集体利益大于个人利益, 是一种植根于传统伦理道德的群体意识。这种集体观可表现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大局意识。
爱国主义是这种集体观的最高表现形态, 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精粹。从“苟利国家, 不求富贵” (《礼记·儒行》) 到“捐躯赴国难, 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 到“精忠报国” (《宋史·岳飞传》) 到“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再到“寄意寒星荃不察, 我以我血荐轩辕” (鲁迅《自题小像》) , 显示的都是仁人志士对祖国的拳拳赤子之心。克己奉公、心怀天下的精神也是集体观的一种典型形态。例如, “大道之行也, 天下为公” (《礼记·礼运》) ,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 ,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三) 。
我们的集体观整合了全民族的力量, 数千年来指导中华民族克服了重重困难, 迎来了今天的大发展。历史上数次成功抵御外族入侵, 当代阶段成功应对波云诡谲的世界局势, 战胜日益猖獗的自然灾害, 就是最好的佐证。当今社会小到公司、企业对团队精神的强调, 大至西方国家越来越看重公民意识, 强调个人服务于社会与国家的责任, 都是由于看到了个人主义的偏颇而做出的调整。
四、修身观
注重提高自身内在的道德修养是中华民族颇具特色的精神追求, 所谓以德治国、以德服人即带有这种思想的痕迹。修身观也常常表述为“修德”“克己”“正身”“修己”, 都是强调只有通过严格的道德修习、性情涵养、内涵冶炼, 才能不断提高自身达至谦谦君子的境界。
孔子认为,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 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礼记·大学》) 。儒家“修齐治平”的理想中, 修身是后三者的前提和基础, 是实现儒家抱负不可逾越的第一关。而对于如何进行道德修养, 儒家提出了诸如“立志”“学习”“克己”“内省”“实践”“慎独”等可资借鉴的方法。例如, 内省就是讲一个人要经常反省自身, 检视存在的优缺点尤其是缺憾和不足, 及时加以改正, 向贤者靠拢最终达至其境界, 所谓“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 即是这个意思。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丛书》 篇3
缇萦救父
公元前167年,山东临淄有个小姑娘名叫淳于缇萦(淳于是姓)。她的父亲淳于意,本来是个读书人,因为喜欢医学,经常给人治病,出了名,后来做了太仓令。但他不愿意跟做官的来往,也不会拍上司的马屁,没有多久就辞了职,当起医生来了。
有一次,有个大商人的妻子生了病,请淳于意医治。那病人吃了药,病没见好转,过了几天就死了。大商人仗势向官府告了淳于意一状,说他治错了病。当地的官吏判他“肉刑”(当时的肉刑有脸上刺字、割去鼻子、砍去左足或右足等),要把他押解到长安去受刑。
淳于意有五个女儿,可没有儿子。他被押解到长安去离开家的时候,望着女儿们叹气,说:“唉,可惜我没有男孩,遇到急难,一个有用的也没有。”
几个女儿都低着头伤心得直哭,只有最小的女儿缇萦又是悲伤,又是气愤。她想:“为什么女儿偏没有用呢?”
她提出要陪父亲一起上长安去,家里人再三劝阻也没有用。
缇萦到了长安,托人写了一封奏章,到宫门口递给守门的人。
汉文帝接到奏章,知道上书的是个小姑娘,倒是很重视。那奏章上写着:“我叫缇萦,是太仓令淳于意的小女儿。我的父亲做官的时候,齐地的人都说他是个清官。这回他犯了罪,被判处肉刑。我不但为父亲难过,也为所有受肉刑的人伤心。一个人砍去脚就成了残废;割去鼻子,不能再安上去,以后就是想改过自新,也没有办法了。我情愿给官府没收为奴婢,替父亲赎罪,好让他有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汉文帝看了信,十分同情这个小姑娘,又觉得她说得有道理,就召集大臣们,对他们说:“犯了罪该受罚,这是没有话可说的。可是受了罚,也该让他们重新做人才是。现在惩办一个犯人,在他脸上刺字或者毁坏他的肢体,这样的刑罚怎么能劝人为善呢?你们商量一个代替肉刑的办法吧。”
大臣们一商议,拟定了一个办法,把肉刑改为打板子。原来判砍去脚的,改为打五百板子;原来判割鼻子的,改为打三百板子。汉文帝就正式下令废除肉刑。就这样,缇萦救了她的父亲。
汉文帝废除肉刑,这在中国法制史上是一件具有进步意义的大事,而缇萦救父可以说是引发此次改革的导火索。小姑娘缇萦的勇敢和仁孝也传遍四方。
各大新华书店有售
购书信息
山东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图书发行总公司
地址:济南市纬一路321号
邮编:250001
网址:http://www.sjs.com.cn
电话:0531—82092661
联系人:牛元涛
电子邮箱:faxing@sjs.com.cn
民族精神传统美德 篇4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作为一个中国人,让我们倍感自豪和骄傲的就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人定胜天、锐意进取、浩然正气、居安思危、爱国爱民等等,始终是我们民族脊梁们在不断变化着的社会政治实践中面对各种矛盾和危机,逐步积累起来的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自觉意识。这种自觉意识以危机感为基础,寄托着以天下为己任的强烈的历史使命感,从而汇聚成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长江与黄河,在世界的东方一路前行。同学们,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承继传统美德弘扬民族精神,我们义不容辞。孟子提出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可以说是集中地体现了中华民族气节。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为维护祖国的荣誉和民族的尊严,在爱国和气节方面为后人作出了榜样。
诸如卓有见识的林则徐,血染吴淞口的陈化成,维新被杀的谭嗣同,推翻帝制的孙中山,横眉冷对的鲁迅,抗日献身的张自忠,以及无数为国捐躯的共产党人都体现了这一民族爱国精神,他们是中华民族之魂。
浩然正气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历久不衰执着追求的完美精神气质。南宋文天祥的述志诗《正气歌》以其浩然正气与南宋朝廷苟且偷安的“邪气”斗,与元统治者的威胁利诱“邪气”斗,“留取丹心照汗青”。共产主义者李大钊“要为人间留正气”,大义凛然牺牲在张作霖的屠刀下。著名诗人朱自清临终前虽贫病交加,也以其浩然正气
饿死不领美国粮„„
“祖国再穷,我也要为她奋斗,为她服务。”这是一切爱国科学家的心声。
国外科学家纷纷回归祖国,要为新中国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钱学森面对美国方面的关押、软禁、监视,毫不动摇;华罗庚放弃在美国被重金聘用的工作;李四光谢绝英国老师让他攻下博士学位再回国的劝告„„
就是在这中华民族的精神的传承下,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的祖国从一个民生动荡,经济严重落后,受尽外族的入侵和列强的蹂躏,千疮百孔的国家,发展到今天国泰民安,经济繁荣,令世人刮目相看的东方巨龙。
锦绣大地神采飞扬,江山如画诗意酣畅。贫油的国土拱起钢铁的脊梁,石油井架耸立在沙海大洋中。一座座彩虹跨越长江,雄伟的三峡大坝锁住千里苍茫。“两弹”的红云刺破天穹,一颗颗卫星遨游太空。人民的军队威武雄壮,捍卫祖国的江山铁壁铜墙。华夏子孙驾驭改革的春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
同学们,承继传统美德弘扬民族精神,让我们为拥有一座美丽的精神家园而自豪,让我们的心灵永远在这里栖息、成长,让我们的生命焕发美德和精神的光彩,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文明、高雅、有气度、有风范!在此,我倡导同学们同学们多读书、读好书,成为社会的有用之人!
九支小学少先队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作文 篇5
(一)诚信,就是要诚实守信,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都要有责任感。它不仅仅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还是每个人从小讲诚信最起码的标准。
一个人只要讲诚信,别人才会赞赏他,尊重他,亲近他,在有困难时才会帮助他。否则,人们将不会信任他。
北宋词人晏殊,在他十四岁时,有人把他作为神童举荐给皇帝。皇帝召见了他,并要他与一千多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结果晏殊发现考试是自己十天前刚练习过的,就如实向真宗报告,并请求改换其他题目。宋真宗非常赞赏晏殊的诚实品质,便赐给他“同进士出身”。晏殊当职时,正值天下太平。于是,京城的大小官员便经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内的酒楼茶馆举行各种宴会。晏殊家贫,无钱出去吃喝玩乐,只好在家里和兄弟们读写文章。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为辅佐太子读书 的东宫官。大臣们惊讶异常,不明白真宗为何做出这样的决定。真宗说:“近来群臣经常游玩饮宴,只有晏殊闭门读书,如此自重谨慎,正是东宫官合适的人选。”晏殊谢恩后说:“我其实也是个喜欢游玩饮宴的人,只是家贫而已。若我有钱,也早就参与宴游了。”这两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树立起了信誉,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晏殊的诚实品质值得我们学习,他以诚实的珍贵品质取得人们的信任。
俗话说;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就是说一句话说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马拉的车都难追上,所以我们说话要算数。
早年,尼泊尔的喜马拉雅山南麓很少有外国人涉足。后来,许多日本人到这里观光旅游,据说这是源于一位少年的诚信。一天,几位日本摄影师请当地一位少年代买啤酒,这位少年为之跑了3个多小时。第二天,那个少年又自告奋勇地再替他们买啤酒。这次摄影师们给了他很多钱,但直到第三天下午那个少年还没回来。于是,摄影师们议论纷纷,都认为那个少年把钱骗走了。第三天夜里,那个少年却敲开了摄影师的门。原来,他只购得4瓶啤酒,尔后,他又翻了一座山,趟过一条河才购得另外6瓶,返回时摔坏了3瓶。他哭着拿着碎玻璃片,向摄影师交回零钱,在场的人无不动容。这个故事使许多外国人深受感动。后来,到这儿的游客就越来越多。这就证明了讲诚信的重要性。
希望我们每人都讲诚信,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更美好。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作文
(二)阳春三月,春风和煦,万木吐绿,百花盛开,一切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这个季节的我们,也特别的活泼好动。然而,我们在活泼好动之余,有没有考虑过这么一个问题:今天,我们的言谈举止,文明了吗?礼貌了吗?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文明礼仪之邦,讲文明,懂礼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我们这个美丽的校园里,文明礼貌也无处不在,它像绵绵细雨,滋润着大地,像阵阵微风,吹进人们的心田。同学们之间互相帮助,互相理解,团结友爱,尊敬师长,文明之花常开放在我们美丽的校园。但是在我们的校园中还存在着许多不文明现象。
譬如,我们总能看到一些与我们美丽校园极不和谐的白色垃圾,总能听到一些不堪入耳的脏话,总能目睹到同学之间不该发生的指责与大骂的“唇枪舌战”。有的同学甚至在公共场所随地吐痰,给我们生活的空间埋下一颗颗地雷,有的同学甚至不注意爱护公共财物,在白色的墙壁上乱涂乱画,在崭新的课桌上刻字留念,殊不知留下的却是臭名和唾骂,还有的还对“请爱护花草”的警告语视若无睹,为了少走几步路,随意践踏草坪,竟深深踩出一条路来,正像鲁迅先生说的那样,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作为一名中学生,传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我们的使命。如果我们每个同学都能见到老师问声好,见到同学打招呼,同学之间和睦相处,事事讲文明,时时讲礼貌,那我们便能生活在一个非常美好的世界中,别人也会因为我们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作为一名中学生,爱护校园,美化环境,同时也是我们的另一个使命。当你扔出手中的垃圾时,请你多走几步,把它放入垃圾箱;当你看到地上飘着纸片时,请你弯下腰,把它捡起来;当你随地吐痰时,请你为他人想想,别人会因为我而生病的。如果我们每一位同学都能这样做,这样想,那么,我们的校园一定会更加美好。
原我们所有的同学都能与文明同行,与礼貌同在,让文明礼貌永远伴随着我们。文明礼貌之月并不只是三月,我们应该事事讲文明,时时讲礼貌。从自己做起,从眼下做起,把文明礼貌当作我们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同学们,行动起来吧,从此刻出发,做一个文明好少年。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让文明礼貌之花开遍我们美丽的校园,也让文明礼貌之花盛开在我们每一个同学的心中!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作文
(三)我们是二十一世纪的接班人,要做好这一点,首先要做好弘扬中华美德,这是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华美德这一方面我们都可以做到的。在学校了见到老师问好,有礼貌,于同学团结友善,学习生活上勤俭节约,在社会中,多为他人做好事,乐于助人,无私奉献,默默无闻。我们只要想做,一定会做到的!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本身就要有一正确的观念,从子身观念意识上做到弘扬中华美德。
现在社会的现代化带来了价值观念的冲突。在这场冲突中要不要保持中华美德,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前途问题。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就是要把传统价值思想体系中德优秀精华发扬光大,把它和现代化结合起来。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文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鬓繁的国际交往带来了许多外来的价值观念。“麦当劳文化”正在侵蚀着中国文化。对于西方文化,我们不是一概排斥,而是要加以选择和改造,要丢起一切腐朽落后的,或者我国国情不符合的的价值观念。弘扬中华美德就是要振奋民族精神,抵御一切不健康的价值观念的侵蚀,树立健康的社会主义美德。
当前我们这样的青少年道德教育的现状迫切要求加强中华美德的教育。长期以来,我们中国道德教育中存在的理想化,空泛化,形式化的缺点。青少年知道一些空洞的大道理,但对最初步的道德教育要求却不清楚,不实行:不能判断现实生活中的丑恶的东西,有的甚至还受到社会上丑恶行为的影响。因此急需告诉他们中华美德是什么,让他们知道中华民族创造了中华传统美德,同时又是在中华美德的哺育下壮大发展起来的;今天我们要建设祖国,振兴中华,需要身体力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遵守“爱国守法。名利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道德,今天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努力学习。
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讲稿 篇6
美德:指高尚的道德行为和优良的道德品质。不同时代和社会有不同的具体内容。中国古代儒家提出孝、悌、忠、信四种美德。在社会主义社会,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五爱是每个公民应当具备的基本美德,而勤劳、勇敢、节俭、诚实是历代劳动人民的传统美德。作为小学生,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回首已经过去的2008年,正因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得到了传承和发扬,所以才有太多的事令人感动,太多的人令人震撼。抗震勇士气壮山河,奥运健儿扬威赛场,航天英雄九天揽月,中华儿女以崭新的姿态豪迈地走向世界。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让我们记住了一个九岁的小英雄林浩,2008年北京残奥会开幕式让我们记住了在轮椅上右脚穿着红舞鞋的11岁的北川女孩李月。
今天的抗震救灾英雄少年,既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精神和美德,又体现了现代人的气质和当代中国少年的风采。孩子们的事迹有如多棱镜一般丰富多彩:他们生死关头奋不顾身、舍己救人;山崩地裂时沉着镇定、乐观自信;困境中机智、冷静。他们在绝境中选择坚持;在混乱中选择秩序;在悲痛中选择坚强。“敬礼男孩”朗铮,透现出一种感恩之心;背着妹妹行走几个小时脱离险境的男孩,表现了中华民族的韧性和可贵的亲情。同学们,我们从这些英雄少年身上,看到了中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看到了中国少年的“美德”。
民族精神传统美德 篇7
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内涵
“所谓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就是指中国历史流传下来, 具有影响, 可以继承, 有益于后代的优秀道德遗产。她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其内涵包罗极为广泛。从内容上来概括,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中华优秀民族品质、优良民族精神、崇高民族气节、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礼仪的总和。从历史长河流淌轨迹来看, 她不仅包含古代传统美德, 亦包含近代革命传统美德和当代英模美德。”
所谓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 就是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为内容, 对广大青少年进行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施加系统影响的活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是“中华根”、“中华魂”的教育, 是“血统”与“传统”的整合。它不仅是学校德育内容的基础, 而且也是我国现代学校德育的源流。从现行学校德育内容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内容对照看, 现行学校德育内容及中小学生守则、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 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都能找到渊源。所以,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在现行学校德育中居于基础地位, 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
二当代学校教育面临的人文素质危机
教育是关系到国家发展、民族兴旺的根本大计。青少年是祖国和民族的未来, 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所在, 少年富则国富, 少年强则国强, 这是勿庸置疑的共识。加强青少年意志品质教育,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始终是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然而, 当代社会生活中的一个严峻问题, 就是人类情感的“沙化”和人类意志的“软化”。现实生活中, 许多大学生从小生活在优越的家庭环境中, 娇生惯养。许多人的心绪变得越来越浮躁和脆弱, 甚至心肠变得越来越“冷”“硬”。他们少有同情心、正义感、幻想与浪漫, 相反, 却越来越“功利”“实际”“理智”和没有诗意。他们缺乏吃苦耐劳、甘于寂寞的精神, 缺乏耐心、专心和定力, 相反, 却越来越趋炎附势、朝秦暮楚, 越来越虚娇、萎缩, 禁不住失败与挫折。这是人类精神的退化, 是真正令人担忧的“人的危机”。人类理应“诗意地栖居于大地”, 理应砥砺自己的生命意志。所以, 必须在开放自身智力资源的同时, 花费更大的气力开发自身比智力资源更有价值、更为丰富的其他精神资源。
三武术的精神本质内涵及武术教育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中的作用
1武术的精神本质内涵
武术的精神本质内涵具体体现为“止戈和平、整体为上、崇德重义、自强不息”精神, 这是武术在当今以至未来可以承担起教育功能、服务于人的社会化的立足点, 也是当代武术教育必须弘扬和培育的民族精神。
(1) “止戈和平”
“止戈和平”的精神。原先与军事格斗关联的武术, 在其发展中受到中国和平主义文化的影响, 而形成了“止戈为武”的文化精神, 使武术的“打”不仅有套路这个由自己“演绎”搏击的文化形态, 而且在比武中也有了“点到即止”的评价指标和行为期待。
(2) “整体为上”
“整体为上”精神。在武术中表现为对人体运动、人际关系和人与自然关系的统一整体之上表现出武术对矛盾众多方面的和谐向往。其中, “人体运动”的和谐要求是武术实现“人际关系”和“人与自然关系”和谐的基础。在人体运动的整体和谐中, 武术的运动成了肢体的全面锻炼, 是身体运动内外的全面发展。
(3) “崇德重义”
“崇德重义”精神。首先表现为武术将习武与道德涵养联系在一起, 武术也成了个体修身养性的手段。其次, 道德也是人们对武术行为的评价指标, 武术行为中有了社会的道德尺度。
(4) “自强不息”
“自强不息”精神。就整体而言, 表现为武术对技击范式的不懈的追求, 也形成了风格迥异的套路。就个体而言, 自强不息体现在个体“拳不离手”的生活方式, 以及对武术境界“艺无止境”的探究之中。
2武术教育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中的作用
中华武术在我国传统文化影响下形成的武术精神, 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 它对促进和塑造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例如:武术中“刚健有为, 自强不息”的民族文化精神, 有助于练习者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提高竞争意识。武术是一种人体运动, 且是一种技击术, 必然崇尚勇武, 追求制胜。武林志士尚武勇武, 而又自强不息, 从不向邪恶压迫势力低头, 通过自己坚强屈的精神顽强生存, 这种精神一直都为平民百姓所欣赏。当武术文化把爱国主义当作它精神的最高层次时, 它就同传统文化的其它精髓融会到一起, 反过来促进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形成和发展。
(1) 武术精神对爱国主义美德的塑造
在中国武术史上, 很多武技高超的人和普通习武者都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首要目标。他们为保卫国家和民族的安全不谋私利而秉存大义, 不畏强暴而以鲜血和生命捍卫民族的独立和国家的完整。南宋民族英雄岳飞武艺超人, 为反抗金人侵略, 精忠报国, 其光辉业绩为世人所传颂;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以及少林寺僧刻苦研习武艺, 抵抗倭寇的侵略, 使民族精神大振。近百年来, 在帝国主义侵略和瓜分我国的关键时刻, 许多武林豪杰纷纷挺身而出, 为国家和民族的存亡甘洒热血。民主革命的先驱者孙中山先生把武术精神归纳为“以振起从来体育之技击术, 为务于强种保国有莫大之关系”的尚武精神。由此, 中华武术培养和塑造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美德。
(2) 中华武术对追求真理、强调独立人格美德的塑造
中国武术受中国古代哲学影响形成的由低级到高级, 由个人到社会直到整个宇宙的认识和实践过程, 使人的认识和实践论达到了很高的境界。通过学习武术, 无疑培养了穷尽其理的人们的勇于探索和追求独立人格的精神。
(3) 中国武术对中华民族兼容美德的塑造
中国武术源远流长, 其中融会了中国的哲学、医学、兵法、技艺、教育、美育等等, 表现出博大的兼容精神。它在思想伦理上汲取了儒家“仁义”, 强调社会责任感和人本位的思想, 以及道家崇尚自然、佛家主张众生平等、爱人如己、劝人为善和提倡勇猛的思想。它在技击理论和方法上又汲取了中国兵家、医家、道家、佛家、杂技的一些思想和方法。由此而表现出一种守内、崇实、尚礼、自娱、修性、保身的鲜明民族特色和兼收并蓄的博大精神。
总之, 武术能培养习武者助人为乐、积极进取、主持正义、不怕邪恶的奋斗精神;培养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兼容精神;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责任心, 敢于在民族危亡时刻挺身而出的爱国主义精神。在追求个人的武德修养、集体的道德规范和爱国爱民族的过程中, 中华武术的精神逐渐统一, 并得到社会文化及武术各门派的认同, 随着历史的发展, 逐步取代了武术各门派的具体的武德规范, 而上升成为中华武术文化的基本主导意识, 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最高层次的武术精神。当它同中华民族精神融为一体时, 武术文化便获得了广阔的发展环境和内在动力, 成为中华武术发展以至我们中华民族发展的强大凝聚力。
四小结
民族传统美德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独特、稳固、持久而强烈的民族意识和品质。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 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美德。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载体的武术, 应充分发挥其传统美德教育的独特作用, 感化青少年, 振奋他们的精神气质, 以消解当今青少年的人性危机。因此, 面对新的历史责任, 高校武术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技术的传授, 更重要的是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渗透于武术教育之中, 担负起弘扬民族传统美德的历史使命。武术教育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牛凯.中国传统文化的武术人文精神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 2006 (9) .
[2]蒋玲玲.论民族传统体育人文精神的弘扬[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6 (4) .
[3]乔凤杰.论作为武术精神的自强不息[J].中州学刊, 2007, 157 (1) :161-163.
民族精神传统美德 篇8
【关键词】敬重长辈 培养品德 陶冶情操
尊敬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之一。敬重长辈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人一生都应遵守的道德规范。只有在家庭孝敬父母,尊重长辈;在学校尊敬师长,尊重同学;在社会尊老爱幼,助人为乐,好的社会风尚才会蔚然成风。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历代流传下来的有益于后代的优秀道德遗产,它包含了优秀的民族品质、优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良好的民族礼仪等方面。它标志着中华民族的:“形”与“魂”。它也是我国人民两千多年来处理人际关系、人与社会关系和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的结晶。尊敬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之一。每一位家长都希望有一个文明、和睦、幸福的家庭,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具备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的美德。那么,如何培养“小皇帝”、“小公主”尊敬长辈呢?
一、注重日常学习养成良好品德。
敬重长辈这一良好品德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教育学生必须从日常教学的点滴中说起,逐渐养成习惯,将尊重长辈贯穿于日常学习始终。“文以载道,文道结合”。课本中有很多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这样的形式学生易于接受也乐于接受,在教学中,教师努力采取多种教学方法,融思想性、趣味性于一体,努力提高思想教学实效。例如:语文课本第二册第四单元中有两篇课文,《陈毅探母》和《奶奶的白发》,都是赞美真挚感人的亲情,让学生接受中华传统美德的熏陶,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做人的文章。这两课的目的都是對学生进行孝敬父母、尊重长辈的教育,尤其是《陈毅探母》的故事,陈毅自己也已经五十多岁了,还替母亲洗衣服。学生开始并不能理解,于是对教学进行了精心地设计,让学生对课文进行了充分地朗读,并通过表演的形式理解、品位文字,了解陈毅对待母亲的孝敬不是口头上的,而是表现在具体行动的,从而体验母子之间的真挚感情。最后,请小朋友们对敬重长辈为自己提出了行为上的要求,可以将行为要求放在一个醒目的地方,经常主动地对照检查自己的行为。通过学习这一课,同学们的认识普遍有了提高,不少同学放学回家主动帮爸爸妈妈做些简单家务,他们自己也说为长辈做了事心里很高兴。其实这样的课例在我们教材中比比皆是,充分利用这些有效资源,形成学生良好的品德将事半功倍。
二 、利用特殊契机培养良好品德
作为教师要注重日常生活教育,从学生身边点滴小事做起,在日常生活中要利用各种特殊契机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良好品德行为的教育,把敬重长辈贯穿于学生生活以及各项活动中,使学生学会在享受爱的同时,也懂得自己如何付出爱,如何使他人接受自己的爱,以及学会关心、帮助他人;理解、尊重他人。是父母把一个个小小的生命带到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上来,也是父母教会了这些小生命什么是好,什么是坏,父母为孩子奉献着自己的一切,这使现在的孩子产生了一种全家我最大,全家都为我服务的思想。现在的小学一年级学生连自己父母的年龄和工作都不知道,这是一件多么可悲的事情,父母的辛勤劳作换来了简单的三个字“不知道”,面对这一现状,我们班级开展了《介绍我的家》活动,让学生利用休息时间去了解父母的工作,了解自己家庭中的实际情况,在班会课上进行交流,使学生能受到“孝敬父母的教育”。经过学生的调查一半以上的学生了解了父母的工作、年龄、生日等等信息,有的学生在介绍到最后的时候说:“以前我从来也不考虑我花的钱是哪里来的,只要伸手向爸爸妈妈要就可以了,现在我知道了爸爸妈妈赚钱很辛苦,他们除了要负担我的学费,我的吃、穿、玩、用之外,还有家里的一切费用也要由爸爸妈妈去赚,爸爸妈妈真辛苦......”有了这样的思想基础,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严格按照敬重长辈的要求约束自己,在有些特殊的时候也要认真对待,对长辈奉献爱心。例如在“3.8”妇女节时,给学生讲清了节日的来历,要求学生每人送妈妈一份礼物,本以为他们人小,不过是画一张卡片什么的,没想到小朋友们开动脑筋、各尽所能,送出了一份份各具特色的小礼物,有的用自己积攒的零花钱买一份小礼物,有的表演了一个自编自演的节目,有的送上了一个轻轻的吻......逗得妈妈们各个喜笑颜开的。现在长辈过生日时,过年节时,长辈身体不适时,小朋友们都知道怎样表达自己的心意,怎样精心照料他们,怎样给予他们精神上的安慰等等。
三、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形成优秀品质。
小学生可塑性大、模仿性强、富于理想、有上进的欲望,通过榜样示范法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对于学生提高品德认识、陶冶品德情感、磨练品德意志和训练品德行为将起到巨大的促进和导向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可以激励人们的意识和行为,促使自己向高层次发展。
从古至今,在敬重长辈方面有许多优秀人物,优秀事迹。通过网络孩子们收集到了许多敬重长辈的小故事,如“黄九龄温席”、“恣蚊饱血”、“卧冰求鲤” …… 利用班队会、故事会宣讲一些通俗易懂的传统美德的故事,在班级中开展“讲孝顺故事会”,这样喜闻乐见的形式虽然不能让小朋友们真的如古人一样去做,但是故事本身强大的说服力、吸引力会告诉小朋友们父母的恩情重如山。
有人说,“教师的语言应该是有声的行动,行动应该是无声的语言”,说明教师的表率作用对学生是至关重要的。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教师把学生造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什么人”,教师教育着学生具有敬重长辈,教师自己又是怎样对待父母和长辈的呢?有些小朋友也许会有这样的疑问。因此,教师把自己对父母和长辈的孝顺事说给学生听,变被动为主动,发挥出教师的示范性和强大的感召力,让学生明白他们心目中那个学识丰厚的老师原来也是很孝顺父母的,正可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开展各项活动以来,班级中也涌现出许多值得大家学习的典型人物,是学生最熟悉、最直观、最现实的榜样。他们所处的环境相同,年龄大小相近,用这些典型为榜样教育学生可亲可信,可仿可效,可望可及,容易使学生信服和接受,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四、陶冶高尚情操塑造美好美德
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说:“对于每种美德的热烈情感,要胜过对于它的空谈。”敬重长辈包含一种情感成分。那就是对长辈的爱,对长辈的感激之情。这种情感的形成可以通过教育,通过自己多看、多想来实现,同时也可以采取陶冶的方法。如欣赏敬重长辈方面的文学艺术作品,非常有利于这种情感的形式。
学生良好道德行为习惯不是仅凭几节品德课就能养成的,它是在家庭、社会及学校的影响、教育及学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使传统美德的教育效果得以巩固和提高,我们还注重把传统美德教育与学校、社会、家庭教育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加深学生的印象,强化道德认识,促使学生把学到的观点付诸于行动。如上面所讲对学生进行孝敬父母的教育,我班开展了“孝敬日”活动,规定每周三为“孝敬日”,统一印发了“孝敬日”调查表,由学生把自己在家孝敬父母、长辈的事情写在表中,然后由家长填写评语,定期交回学校,学生对这项活动很感兴趣。他们说:“以前我也想帮爸爸妈妈干活,可他们就是不让,帮他们洗碗,他们怕我把碗摔坏,想帮她扫地,他们总说扫得不干净,帮倒忙,想帮爸爸沏杯茶,他们更是心疼得不得了,不是怕烫着,就是怕你累着,还说什么,你还小,甭尽想干这干那,把学习搞好就行了。现在好了,有了这张表,他们就没的说了”。通过开展“孝敬日”活动,同学们既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也尝到了劳动的愉快,他们说,我们刷一双鞋就累得满头大汗,爸爸妈妈每天下班要干那么多的家务,多辛苦呀,我以后要多帮家里干活。就这样,中华传统美德的教育教学活动引起了学生兴趣,也引起家长的重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敬重长辈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人一生都应遵守的道德规范,教育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在这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从小养成敬重长辈的好习惯,成为一个敬重长辈的好学生。只有在家庭孝敬父母,尊重长辈;在学校尊敬师长,尊重同学;在社会尊老爱幼,助人为乐,好的社会风尚才会蔚然成风。只要教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对学生进行触类旁通的点播,一定会收到好的效果。
民族精神传统美德 篇9
二、班会地点:八年三班教室
三、班会时间:2018.9.28
四、班会目的:使学生知道讲文明、孝敬长辈、讲诚信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育学生讲文明,爱文明,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通过对自身的日常行为进行反省,提高全体学生文明礼貌、遵规守纪方面的意识,提高同学们的综合素质。通过本次班会,使学生对文明自律有一个认识和了解,体会文明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努力提高自己的文明修养,做一个讲文明的好学生,创建文明和谐校园。
五、活动准备:
1、开班会前,我们班开展一系列教育活动作为班会的前期铺垫:搜集中华文明礼仪的故事等资料;搜集诗歌《文明—装扮我们的世界》
2、关于文明礼仪的音像、文字材料。
3、组织学生准备有关节目。
六、主持人:王佳仪 谭茗月
七、班会流程
学生主持人甲: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文明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作为初中生,我们更不能忘记传统美德,应该力争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学生,让文明之花常开心中,把文明之美到处传播!
合:现在我宣布:《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创建文明和谐校园》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学生主持人乙:华夏大地,礼仪之邦,几千年源源流传的是我们祖辈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文明礼仪,这是我们的骄傲和财富。请先欣赏诗朗诵《文明——装扮我们的世界》。表演者:陶星宇 马文娟
甲: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文明历史的古国,文化源远流长。作为礼仪之邦,中国历史上有很多故事至今仍深深的教育着我们,下面请观看历史故事《黄香诚心敬父母》(播放视频)
乙:看到这个小故事,同学们觉得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对待我们的父母和兄弟姐妹?
学生自由发言
甲:古人在礼仪上为我们作出了表率,一辈又一辈的精神成了民族的传统美德代代相传。
乙:身为二十一世纪的接班人,我们怎么能落后呢?让我们一起从校园礼仪开始吧!下面请欣赏三句半《校园礼仪》表演者:李祎夫 周依婷 韩晓宇 程碧涵
甲:中华民族,有悠悠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古老民族,她的发展,她的进步,无时不在揭示着人类文明的丰富内涵,无时不在演绎着人类文明的壮丽篇章。
乙:以“八荣八耻”为具体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包容广阔,内容深刻,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相结合,是每个炎黄子孙的道德行为规范。
班长演讲:演讲者:李天乐
甲: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文明美德我们都知道,他们念起来挺容易,可又真正有多少人付诸实践呢。
乙:下面请欣赏相声《坐公交车》 表演者:王威翰 崔雲皓 甲:看了相声后,同学们可能有了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先别着急,在这个相声中是否存在一些与“八荣”不相符的行为呢?
乙:请同学们在分组讨论,针对小品中一些好或不好的行为进行评价,并说出你对“八荣八耻”其中的一条的看法。(小组讨论:3分钟)
甲:在各小组讨论的基础上,现在进行各组交流。(最多四个小组交流)
乙:下面进行第5个内容:请同学们准备一张纸,写出班里令你感到光荣的事情,再写出令你感到耻辱的事情,可以写出这个事件的真实姓名,不用写谁写的,也就是说不用写自己的名字。
甲:第6个内容:请大家齐读我们八(3)班的八荣八耻。以穿齐校服、昂首挺立为荣,以站姿歪扭、逗闹嬉笑为耻; 以认真思考、积极发言为荣,以做小动作、胡乱回答为耻; 以正当交流、不扰他人为荣,以追跑打闹、高声尖叫为耻; 以遵守纪律、服从安排为荣,以违反规定、自由散漫为耻; 以积极主动、不怕脏累为荣,以逃避劳动、掂轻怕重为耻; 以诚实守信、互帮互助为荣,以不守承诺、背后议论为耻; 以书写工整、正确率高为荣,以字迹零乱、抄袭作业为耻; 以个人整洁、座位干净为荣,以乱扔纸屑、随地吐痰为耻。乙:下面,我们请班主任作总结。
甲:让我们齐唱《爱我中华》,表达我们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之情吧。
结束语
甲:知荣明耻,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并不是一句挂在嘴上,写在纸上的口号,而是一项深入到广大同学们心灵的工程。
乙:我们要把对荣辱的理解落到实处,行之有效的一个办法,就是要从每个人每天的身边事、眼前事、平凡事做起。从唱响国歌做起,热爱祖国;从乐于助人做起,服务集体;从听好每一节课做起,追求知识:从辛勤劳动做起,培养习惯;从扶贫济困开始,关爱社会;从言而有信开始,锤炼真诚;从严守校规开始,遵纪守法;从不乱买零食做起,艰苦奋斗。遵从“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古训,严格自律,从细节上完善自身。
合:让我们伸出双手,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共同创建一个文明和谐的校园。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作为一名八年级的学生,我想,我们应该已经能够明辨是非、区别善恶、分清美丑了。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荣辱观,知荣明耻,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哪些行为是光荣的,哪些行为是可耻的。我们要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多给自己争气,多给班级添彩,立志做合格的优秀中学生。
2006年,胡锦涛爷爷提出了八荣八耻,对全体公民提出了社会主义荣辱观,我想,我们小学生心中也要应该有正确的荣辱观。现在,我提出我们八(3)班的八荣八耻:
以穿齐校服、昂首挺立为荣,以站姿歪扭、逗闹嬉笑为耻; 以认真思考、积极发言为荣,以做小动作、胡乱回答为耻; 以正当交流、不扰他人为荣,以追跑打闹、高声尖叫为耻; 以遵守纪律、服从安排为荣,以违反规定、自由散漫为耻; 以积极主动、不怕脏累为荣,以逃避劳动、掂轻怕重为耻; 以诚实守信、互帮互助为荣,以不守承诺、背后议论为耻; 以书写工整、正确率高为荣,以字迹零乱、抄袭作业为耻; 以个人整洁、座位干净为荣,以乱扔纸屑、随地吐痰为耻。我们要尊敬老师,团结互助,关爱他人,互帮互助,让班级充满爱。我们要做一名诚实守信、谈吐文雅的中学生,远离粗俗,远离无知,做自强上进的青少年。光荣,被人们高高瞻仰,光荣的事迹被人们敬佩歌颂!耻辱,被人们永远咒骂,耻辱的行为被人们嘲笑唾弃!一身正气的任长霞,“立警为公”、“执法为民”。她柔情似水,关怀过多少贫困的学生;她无私奉献,把警察的使命演绎得轰轰烈烈。她的心中只有人民!她离去时,市民十里长街相送。因为服务人民最光荣!珍惜亲情的洪战辉,带着年幼的妹妹上学,13岁就用单薄的肩膀扛起家庭重任,在生活中早早学会了坚强和乐观。他自信的脸上写着:艰苦奋斗最光荣!青藏铁路的劳动人民,烈日下黝黑的肩膀显得格外耀眼,一步步,一天天,他们筑成了伟大的奇迹——青藏铁路!团结的力量是不可估计的!一个个平凡却光辉的名字,耸立着一座座人格的丰碑。
我们现在还是学生,年龄还小,不能为祖国做出更大的贡献!我们只有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首先我们要清楚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记得小学时有一天,我们几个同学走在放学的路上。那天下着雨,路很滑。在我们前面,一位残疾的老伯伯摇摇晃晃地走着。身边有个调皮的男同学一边学着老伯伯走路,一边坏笑着说:“看他那样儿,像个独脚鸡,嘻嘻,笑死我了!”旁边的同学也跟着哄笑起来。我望着老伯伯那痛苦无奈的神情,感受到他此时是多么难受啊!我生气地对那个男同学说:“你知道你做了什么吗?你伤害了一个需要帮助的人的自尊!这个世界正是有了爱才会更加美好的呀!”我正要上前帮助老伯伯,这时从旁边过来一个比我们更小的小学生,上前牵起了老伯伯的手,走过了那湿滑的大道,哄笑的同学们羞红了脸,我分明看见了那小学生对我们鄙视的目光,我为身边有这样的同学儿耻辱,也对自己没有及时上前而悔恨。
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不也有着类似的情况吗?给别人起个不好听的外号;欺负比自己弱小的同学;抄袭别人的作业;课堂讨论时趁机说两句与学习无关的话;用不着边际的无知回答引起同学的哄堂大笑;跟风起哄不以为耻等等这些现象,多么的耻辱呀。如果不知道这是耻辱,又是多么的无知呀。同学们,学校、老师给我们指出了健康成长的方向,引导我们按学生的行为准则去做,要把我们培养成有理想、有素养、有知识的人。我们是八年级的学生了,要善于从小事中明白、懂得、成熟!我们要尊敬老师,要关心集体,要团结同学!我们要改变自己,变得清晰,变得明亮,知荣明耻,明辨是非,分清善恶,识别美丑!行为成就美德!让我们行动起来吧,去认识身边的世界,去做令我们感到光荣的事情,去阻止,去唾骂令我们感到耻辱的事情,这个世界,我们的国家、社会、班级、个人的将来将更加美好!
诗朗诵《文明——装扮我们的世界》
是一缕阳光驱散象牙塔里的黯淡,从此,玲珑剔透 是一抹余辉点燃楼兰国中的风沙,从此,光彩熠熠 是一阵微风吹动学子尚礼的心,从此,德才兼备 是一片甘霖滋润曾经失望的眼,从此,满目希望 播撒一棵文明的种子发芽,开花 花香弥漫整个校园 花香萦绕你我身旁
培育一株文明的秧苗枝繁,叶茂 树荫覆过忙碌的脚印 树荫安抚焦灼的脚印 经历着沧海桑田
终难忘一路同行,一路装扮。
校园礼仪三句半
(一)甲:我们四人台上站!
乙:要把礼仪常规谈!丙:你还别嫌我麻烦!
丁:往这儿看!
(二)甲:自尊自爱重仪表!
丙:遵规守纪勤学习!
(三)甲:尊敬国旗要肃立!
丙:校训呼号要响亮!
(四)甲:穿戴干净又整齐!
丙:胸卡校徽天天戴!
(五)甲:天天来把卫生搞!
丙:遇到废纸不放过!
(六)甲:同学之间要尊重!
丙:不打架来不骂人!
(七)甲:校园内外不乱跑!
丙:危险游戏我不做!
乙:诚实守信讲礼貌!丁:很重要!乙:高唱国歌要整齐!丁:敬礼!乙:拉链纽扣要系好!丁:我记牢!乙:贵在保持习惯好!丁:重环保!乙:互帮互助树新风!丁:讲文明!乙:自觉排队往右靠!丁:别忘掉!
(八)甲:预备铃响进教室!
乙:课本文具摆放好!丙:不吵不闹坐端正!
丁:真安静!
(九)甲:礼仪教育搞得好!
乙:好人好事真不少!丙:礼仪之花哪最多?
合:数!三!班!
丁:数三班!
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创建文明和谐校园 ——八年三班启动班会
【民族精神传统美德】推荐阅读:
继承传统美德 弘扬民族精神06-02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08-06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小故事05-10
践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08-17
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现实意义08-30
民族音乐与民族精神10-19
民族精神教育07-31
传承民族文化 弘扬民族精神08-31
民族文化精神06-18
中华民族精神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