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乐教育的作用

2024-06-14

民族音乐教育的作用(精选12篇)

民族音乐教育的作用 篇1

我国的民族音乐教育, 在近些年来被逐渐重视起来。与改革开放后, 争先恐后追求西方音乐技能和理论的热潮相比, 民族音乐教育在近三十年中逐渐升温, 从学习演奏、演唱技艺发展到理论的研究与探讨, 以至于近些年来对民族音乐中原生态表演及诸多相关理论的探讨, 甚至是作曲家的作品技法、创作风格、审美特征等都纳入了民族音乐教育的范畴。作为一门学科, 它的研究领域也是不断发展的, “在人类音乐学家的视野中, 民族音乐学作为一个专门化的研究领域是随着十九世纪对民歌的收集而发展起来的, 着手于对具体文化背景下的音乐进行研究” (1) 。而作为一种侧重于民族音乐形式、内涵的教育, 在学校中从内容安排到课程设置都体现出一种逐渐丰富、系统、全面的倾向特点, 这种倾向为我国如火如荼的素质教育的推行增添了动力。

一、民族音乐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

民族音乐教育, 和其它内容的音乐教育一样都是我国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它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首先, 民族音乐的内涵和外延在逐渐扩大和转变, 民族音乐教育的形式与内涵也在发生相应的变化, 而这些变化的结果需要通过学校的音乐教育课程传达给学生, 以促进最新研究成果的传播。民族音乐, 这个概念是在逐渐发展变化的, 上个世纪开始出现时, 它的指向性非常明确而狭隘, 随着人们研究的逐渐深入, 内涵被无限放大, 从而形成一个包罗万象的只有精神指向性, 却很难再明确具体的开放性概念。这个概念的内涵还随着时间、空间的变化而逐渐加以演变。因此, 在民族音乐这个概念上, 具体而言, 可以有广义与狭义两个层面的含义。我国的音乐教育中的民族音乐是指狭义上的概念, 因而具有一定的、相对的明确性。因此, 我国多年来的民族音乐教育是在相对具体的、狭隘的层面上逐渐展开的, 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由于狭义上的概念具有了相对明确的指向性, 围绕着民族音乐所展开的教育也就具有了可操作性。所以在我国现有的教育体制中, 从幼儿起, 就开设了有关于民族音乐方面的教育了, 然后是从小学到中学都设置了音乐课、音乐欣赏课等内容, 在大学中设置了音乐选修课, 在这些选修课中大多有一半左右的内容是关于民族音乐的, 在专业的音乐院校中, 什么专业都设置了关于民族音乐的课程内容。因此, 可以毫不犹豫地说, 我国的教育部门和教育体制是强调民族音乐教育的, 也足可以看出民族音乐在整个教育体制和教育内容中的份量和地位。

其次, 民族音乐的重要地位不仅仅体现在当前的音乐课程设置和教育体制中, 还在于它所产生的文化认同感中。在国内, 不管是少数民族, 还是汉族, 都对祖国的音乐文化都有着深厚的感情, 通过系统的民族音乐教育, 都能够获得一种祖国伟大的自豪感和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认同感, 从而受到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这种文化认同感, 在海外留学生、海外华侨、华人中依然存在。音乐是没有国界的, 通过对民族音乐的了解和接触, 这些海外游子们都能受到很好的感触, 并产生民族归属感、民族自豪感。而所有这些都是当年他们在国内时耳闻目睹到民族的音乐内容、形式所留下的“种子”。因此可以说, 民族音乐不仅仅是一种民族音乐的传授与教学, 更是一种内心深处的震动, 它所产生的影响可以使远在异国他乡、近在国内的各族人民产生一种强烈的文化认同感、文化归属感以及爱国情感、民族情感。在包罗万象的教学内容中, 学生所能感受到的不仅仅是祖国的辽阔疆域、多样的音乐文化形式、深厚的民族情感, 还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 以及更多的是来自于民间的、民族的音乐气质和其中透露出的民族精神和历史上、当代的劳动人民的伟大的创造力、祖国河山给予我们的丰腴的养分。生活在这样的国度里, 精神自然不会是空虚的, 无论是当代劳动人民的神圣创造还是历史上人们的丰功伟绩, 都可在民族音乐的形式和内涵中找到影子, 这些多样性、丰富的民族音乐文化从某些层面上映射了历史的痕迹。民族认同感、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将是民族音乐教育产生的重要影响之一。而学生在这一长期的过程中受到了关于民族音乐文化的熏陶, 又会提升他们的修养和扩展他们的知识结构, 增强他们的智慧和思考力。

再次, 民族音乐教育可以提升学生的音乐修养, 提高他们的比较能力, 使得他们更能够在众多的文化现象中, 体会到祖国文化的博大, 认识到民族音乐的价值与可贵之处, 进一步激发他们热爱民族音乐文化, 从事民族音乐、发展民族音乐的兴趣和信心, 从而为我国民族音乐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更为广泛而强大的后备力量。学校是培养从事社会建设人才的最为广大的“工厂”和平台, 里面也拥有着最为广泛的后备人才。因此, 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与其他知识的传承一样, 具有最为广大的可能性。民族音乐教育不可能永远局限于狭义上的内容, 它总是在不断的补充、发展, 需要进一步扩大这个体系, 充实这个体系, 甚至是更新这个体系, 因而需要很多人对民族音乐文化的进一步参与和学习、整理与研究。这就需要更多的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合格的音乐专业人才, 同时还需要一大批具有较为深厚的民族音乐文化修养的高层次的业余人才。而学校就应该是充分利用自身优势, 发挥潜能努力培养高素质的具有较好的音乐文化修养的人才。只有这样, 少数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才能普及下去, 才能为更多的人接受、吸收并且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给以启迪。而后者则可以通过学习与吸收达到对前者的继承与发展, 使得不断深入的、充实的、最新的研究成果得到普及, 发挥研究成果的积极作用和意义。

最后,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 民族音乐教育作为教育中重要的一环, 起着全面塑造人、改变人、提升人的作用, 因而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 民族音乐教育的方式和风格与其他学科的教育有着较大的差异性, 具有自身新颖的独特性, 它可以是相关的民族音乐知识的传承, 可以是某种民族器乐的演奏, 可以是某种民歌、民族曲艺的演唱与表演, 可以是少数民族独具特色的舞蹈表演。这些载歌载舞的实践性的学习方式及理论性的知识的传承, 有别于其它学科的学习方式, 可以更为有效地发挥艺术的潜在功效, 达到“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民族音乐教育主要是通过学生对音乐本体的接受包括对风格样式、旋律曲调、演奏演唱形式、音调特征等众多内涵的学习、聆听甚至是表演来具体感受音乐的魅力, 进而了解到相关的文化信息与其它信息, 而音乐的教育功能也是通过这种对音乐的感受来达到的。因此, 民族音乐文化教育既是一种音乐审美, 又是一种教育与文化传承, 具有多重功能和意义, 是其它艺术形式或者文化形式所难以替代的, 因而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

二、民族音乐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

民族音乐教育课程的设置, 在学校音乐教育中具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原因是民族音乐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首先, 民族音乐教育对于其它音乐教育而言, 更侧重于民族性内涵。中国是个多民族国家, 同时也是个历史悠久、幅员辽阔的国家, 因而关于民族性的音乐内容和形式就非常复杂多样。世界上各个国家、地区、民族都有自己独具特点的音乐, 而音乐创作的蓬勃发展及历史上遗留下来的音乐作品又是浩如烟海。因此, 首先接触自己本民族的音乐有助于在这些庞大的音乐类别中识别自我的身份、民族的身份。通过对本民族音乐文化的学习和研究, 也可以使得学生的视野更为开阔, 能够详细地了解本国、本民族的音乐文化特征, 从认识自我开始, 逐步认识世界。通过积累本民族的音乐知识, 进而比较世界各国其它类型的音乐文化, 可以使得学生的立足点变得更加可靠。而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也有待于从本国国民尤其是从青少年儿童开始。这样, 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民族音乐的感知能力和判断力, 又可以起到传承中华传统的民族音乐文化的作用, 准备充足的后备力量, 也使得民族音乐的传承达到最大化的普及。

其次, 民族音乐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力。对于音乐知识相对有限的不同阶段的学生而言, 民族音乐的内容和风格、样式等都具有一种潜在的感情和乡土意味。这些内容学生在生活中多少会有一些是曾经耳闻目睹过的, 学习起来就变得相对轻车熟路, 没有了学习国外音乐的陌生感。由于本土文化的影响作用, 学生在理解民族音乐的过程中, 可能不必费过多的力气就可以很好地掌握要领。同时, 中国文化特点包括语言特点、地域环境, 以及生活习惯等, 学生们由于养成了相对稳定的认知心理和认知习惯, 因而在接受这些民族性的音乐教育时, 就不会产生思维方式上的隔阂。

最后, 因为地理、环境、文化背景等特点和因素影响, 学生在学习民族性的音乐内容与形式时, 都具有一种先天的优势和条件。本土化的音乐文化, 尤其是语言特点和美学风格特点, 可以使得学生的学习不仅能够与其它科目的知识实现横向的联系, 而且可能会大大减少理解上和文化背景上的误解。所有这些都是国内学生的先天性优势及条件, 对于解读国外的民族音乐而言也是一种优势。因为生活在这样的大环境中, 即使是再陌生的知识点, 也是相对熟悉的。因此无论是在心理、语言还是历史或者思维、审美上都是与这类音乐艺术本质相接近的。

总之, 由于民族音乐教育的独特作用和意义, 它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 尤其是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 民族音乐教育更是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之一。

摘要:民族音乐教育, 由于其自身的特性, 在学校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本文主要从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培养民族音乐事业的后继人才及民族音乐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不可替代性三大方面对其地位进行分析, 同时又从民族音乐教育的意义与内涵、民族音乐教育的影响、民族音乐教育实施的有利条件三大方面分析它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 以说明它的不可替代性。

关键词:民族音乐教育,学校教育,地位,作用

参考文献

[1]郑元者.地方性知识的迷障:音乐的中国经验及其艺术人类学价值.音乐艺术, 2006, (2) .

[2]孙红杰, 杨燕迪.音乐体裁的学理探究论纲.音乐艺术, 2006, (2) .

[3]周文中.全球化与中华文艺.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2005, (2) .

[4]冯文慈.中外音乐交流史.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8.

[5]黄允箴.生存与释放.音乐艺术, 2003, (4) .

[6]黄允箴.撞击与转型.音乐艺术, 2006, (2) .

民族音乐教育的作用 篇2

音乐教育是人文科学的一个重要领域,同时也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它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与身心发展规律,以审美体验为核心,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

音乐教学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兴趣能力与需要为出发点,通过“识谱”、“唱歌”、“欣赏”、“乐器”等内容以及与之相关的姐妹艺术的学习,培养学生“感受音乐”、“鉴赏音乐”到“表现音乐”,最后发散思维创造音乐,使学生产生自信心理,减少畏惧心理,在饶有兴趣的情景下学好各门功课。

1.音乐能陶冶学生的情操

音乐感知植根于人类的本性之中,只有通过对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使人的这种感知能力得到健康的发展。如听民乐合奏《春江花月夜》那优美婉约的旋律,就让人眼前不自觉的浮现出春夜江面的迷人景色,心情无比舒畅。听旋律宽广,速度从容,气势宏伟的混声四部合唱《祖国颂》,就会让人很自然地想到祖国辽阔的大地,壮丽的山河,各地蒸蒸日上的工农业生产,以及人民对祖国繁荣昌盛的企盼和祝愿等等。学生在音乐欣赏这一情感体验过程中,自然也能够自我感受各个音乐作品所体现的艺术美,并用这种美来陶冶情

操,从而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音乐教育就是要通过音乐所表现的情感与形象,对学生动之以情,感之以形,晓之以理,最终达到教育人的目的。

2.音乐能够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

爱因斯坦曾经说:“如果我在早年没有接受音乐教育的话,那么我无论在什么事业上都将一事无成。”他还说:“每当我遇到难题的时候,为了使头脑清醒,我就拿起小提琴进行演奏。”音乐与人、与客观世界、与整个宇宙是一个结构和谐的整体。人们在听音乐的过程中,由于音乐信息的剧增,这种音响对于疏导大脑的整个生理功能起着良好的作用,这时,想象力相应地活跃起来,增加了大脑的随机应变能力,这种能力可以把彼此分散的潜意识和众多孤立的信息组合起来,从而对人的创造力产生意想不到的积极作用。

3.音乐能开发学生的智力

音乐是学生最好的启蒙教师。音乐早在中国古代就被列在学子们必学的《六艺》中。现在由于物质生活的普遍提高,许多家长都选择音乐作为自己孩子的启蒙教育之一,诸如学习钢琴、小提琴、舞蹈等等。虽然家长的初衷不尽相同,但学习音乐的确使孩子发生了变化,如:促进了智力的开发等。音乐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最突出的表现为知觉感受力增强,记忆力增强。例如你能准确地听辨出音乐的细微差别,你同样能在其他事情上分辨出其微小的差异,正确地识别真

善美和假恶丑,学习也会有长进。假如在音乐欣赏中你能听出一首乐曲的音乐形象,你同样能在作文里充分发挥那合乎实际的联想,用你的审美能力选材,写出具有特色的文章,假如你能在音乐的不同节奏中找出表现不同的情感,你同样能在阅朗读中正确处理诗文中的思想感情。许多实践,调查表明:学习音乐可以增进听觉辨别能力和记忆能力,增强意志力,增强词汇和应用词句的背诵能力。在音乐活动中,能启发人类最珍贵的创作潜能,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借助音乐的创作过程磨练思考力,敏锐的感触力及丰富的想象力。让孩子学习音乐的主要目的,一方面有些家长是希望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发掘他们的音乐天赋和音乐才能,为他们将来从事专业音乐工作打下基础。另一方面有些家长是希望他们从学习音乐中获得美好的能力后再走向别的领域也能表现出很高的能力。

在长期的音乐教学程中,我发觉酷爱音乐、喜欢文艺演出的学生一般都会受到老师及同学的好评,并且学习成绩都不会太差。据了解这些学生上课时经常提问题,反映灵敏,接受能力强,考试不怯场。由此可见,音乐教育在开发智力的同时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也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4.音乐具有较强的号召力和凝聚力

好的音乐可以让观众与表演者形成情感共鸣。民间有句俗语:“演戏的是疯子,看戏的是呆子”。就是说观众会随着

浅谈民族音乐在钢琴教育中的作用 篇3

关键词:民族音乐;钢琴教育;作用

俗话说“音乐没有国界”,但是音乐作品中所包含的内容则是有国界的。钢琴是由西方传来的一种乐器,因而钢琴作品大部分是西方音乐,所包含的文化和艺术也都有着浓烈的西方气息。我国的钢琴教育大多也都是以西方音乐作品作为范例的,忽视了音乐内容和背景的存在,对于我国钢琴学习者来说,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可以将其消化的,甚至大部分钢琴专业的学生对于钢琴音乐都是一知半解,无法完全理解其拥有的艺术价值。

随着艺术的发展,钢琴专业在社会上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而我们传统的民族音乐却逐渐退出了人们的视野。为发扬和传承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使我国的钢琴教育和演奏水平得以提高,我们可以将这两种文化结合在一起,这既给民族音乐提供了新的传播途径,也给钢琴专业的学习创造了有利条件。民族音乐是我国的艺术之根,民族音乐得以有效地传播和发扬,不仅可以促进我国民族文化的发展,也可以把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推向世界,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但就目前来看,我国的钢琴教育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依然是以西方钢琴的教育体系为主的,即西方钢琴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仍起着主导作用,这与我们所期望的民族化的教育并不相适应。一位作曲家曾提出过这样的疑问:“现在中国那么多钢琴曲还未被好好演奏和推广,何必再创作新作品呢?”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这与目前现实存在的消极对待教学演奏、不积极推广中国民族钢琴曲的倾向有一定的关系,只有改变这种消极的倾向,发展中国钢琴音乐的大道才会畅通。

现代钢琴专业的教育者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教育工作者,还是音乐文化的传承人。在钢琴教育中,其所传播的音乐文化不能单一、更不能专一,特别是对于有着五千年悠久文化发展史的我国来说,艺术文化更是源远流长,将民族优秀文化与钢琴教育融合贯通,对我国民族文化和钢琴教育的发展都有很大帮助。中国的民族音乐从民族性的音韵提炼到钢琴音响的发挥,要创作出大量观众所接受和喜爱的好的作品来,并形成我国特有的钢琴学派。社会的进步给各行各业的发展都创造了优越的条件,艺术领域也不例外,要想促进我国钢琴音乐的发展,钢琴教育就必须以继承和发扬中国钢琴音乐为己任,秉承教学相长、踏实苦干的精神,创造和发展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钢琴音乐文化,使我国的钢琴音乐演奏乃至整个艺术事业得以蓬勃发展。

巩固民族意识

当把民族音乐和钢琴乐器结合在一起的时候,钢琴音乐中所包含的民族意识也就逐渐凸显出来。钢琴乐器是西方文化的产物,我们在吸收外来精华文化的同时,还要结合自身特点,从实际出发,让其为我国音乐的发展做出贡献,即“洋为中用”。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文明古国,在国际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国际之间沟通和交流的日益频繁,世界文化的发展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中国的文化,特别是钢琴的起源地——欧洲,有着积淀深厚的钢琴音乐底蕴,自然被视为是“正宗”。当这些外来精华文化像潮水般涌入时,我们只有以谦逊的态度接受它、研究它,才能真正的转为己用,从而促进我国文化与艺术的向前发展。

时代的变化为各个国家的艺术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我国的钢琴教育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但都是以“正宗”为首的音乐作品,即绝大部分都是国外作品,就连专业院校的课本中中国音乐作品也很少出现。尽管如此,我国钢琴创作还是有了一定的发展,包含着民族意识的音乐作品也崭露头角,这也是目前我国钢琴教育的现状。

作为音乐文化的传播者,传播的不仅仅是音乐文化,还有其所包含的民族意识,我们有义务也有责任唤起民族音乐的觉醒,发展属于我们自己的钢琴音乐,加强学生民族音乐意识的培养。

民族音乐的巩固

西洋钢琴教育体系是成功的,所以我们不仅要借鉴西方成功的教学经验,还要将其转化为具有民族特色的钢琴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将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钢琴作品纳入到教学课程中,让学生多接触和了解国内钢琴作品,使其深刻理解中国文化的内涵,提高整体的文化意识。同时,学习和演奏中国钢琴作品有助于学生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的音乐传统文化和艺术。

民族音乐与钢琴的结合,不仅仅是一种教育方法,还是民族音乐得以发展进步的有效途径。现代人多喜爱时尚、流行的音乐元素,而带有浓烈时代气息的民族音乐并不被现代人理解和接受,现代大多数人难以理解和接受其艺术价值,而钢琴的出现则给了民族音乐一个转换的余地,使其有了新的发展方向。在钢琴教学中加入民族音乐元素,或用钢琴演奏民族音乐作品,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钢琴,还有助于增强人们对民族音乐的认识和理解。因此,我国高等院校可定期举办中国钢琴作品演奏或比赛,或者举办具有民族音乐特色的钢琴作品“专场音乐会”。另外,学校也可以鼓励教师个人举办“中国作品独奏会”,展现和推广具有民族特色的钢琴曲,弘扬我国钢琴音乐的发展成果。同时,传授者应注意认真总结教学经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在教学中加强对多元化的具有民族音乐特色的钢琴音乐风格特征及作品要领的分析,中国钢琴音乐文化的发展需要中国钢琴教育民族化,只有这样,民族音乐才能得以继承和巩固。

民族音乐多元化的创作

钢琴乐器自传入我国以来便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我国的音乐艺术在接受的过程中也对其进行了研究和创新,并将其转换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演奏风格,因而我国钢琴音乐的创作空间是十分广阔的。例如,在题材的开拓和技法的创新方面,思路越来越宽,很多作曲家一直坚持在中国调式特性的基础上,进行民族和声的革新与试验。上世纪80年代后,更多的作曲家则立足于新风格的大胆探索,追求新的音响结构;还有一些作曲家选择性地使用各种无调性变体手法——或者直接运用12音技法写作,或者变化使用12音技法;更有一些人独创技法体系,使理性的思考与创作实践同步进行,产生了不少风格狂放不羁的钢琴音乐作品。随后,钢琴音乐的哲学观和曲风受到时代的影响,也进入了多元化的年代,大批量的、富有新意的作品也都相继问世,它反映了中国钢琴作曲的创作趋势,即多层次、多元化的变化。

中国钢琴作曲界在打破了“民歌加和声”的创作思维框框之后,又越过了热衷于单纯改编曲的阶段,开始走上了独立创作的钢琴音乐发展道路,使钢琴作品在现代音响的基础上不仅体现出浓厚的民族韵味,还使作品在多样民族韵味的表现上更具优越性。但在中国钢琴发展的不同阶段也具有一致性,即它们都不同程度地体现出对时代性和民族性相融合的一种追求,体现出技术性与标题性相结合的一种创作立意,体现出朝着音乐创作的“可听”、“可用”性方面贴近的趋向。中国钢琴音乐的新作品,已开始了量与质的升华。

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在创作方面相对于钢琴教育和钢琴演奏所取得的成绩方面显得较为薄弱,因此只有努力改善钢琴音乐创作的环境和条件,认真演奏和推广具有中国特色的钢琴作品,才能使中国钢琴艺术的发展道路更加畅通。作为中国钢琴教育者要努力弘扬民族优秀的钢琴作品,坚定不移的走具有民族音乐特色的钢琴教育道路,做一个中国钢琴音乐合格的宣传者和引导者。而要繁荣中国钢琴音乐艺术,创作、演奏和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它们共同形成钢琴表演艺术的统一体,相互影响、密切联系、共同发展。

民族音乐包含着民族优秀的文化,在我国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国民的民族意识已深深根植于我国文化和社会发展之中,民族文化得到了重视和长足发展,而音乐作为文化艺术的一种,也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对民族文化有了很好的继承和发扬。钢琴在我国传播和发展的过程中,也形成了具有我国独特民族艺术风格的特色道路,钢琴与民族音乐的结合既展现了民族音乐新的价值,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钢琴这一乐器。相信不久的将来,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钢琴教学研究一定会更加丰富多彩,将更加有力地推动着高校钢琴教学的向前发展。

| 作者单位: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民族音乐教育的作用 篇4

民族音乐也是一种艺术, 是民族文化、精神和感情的一种表现形式, 民族音乐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值得现代人民去传承和发展。民族音乐学是对民族音乐进行总结和研究的一门学科, 是社会学的边缘学科, 民族音乐学也是音乐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它对各民族文化背景下的音乐构造、特征及其与该民族风土人情、历史文化背景的关系进行分析[1]。民族音乐学期初是由于对民歌的收集而发展起来的, 但是现在人们把民族音乐学逐渐推广开来, 让更多的人对民族的音乐进行学习和发展, 并且让民族音乐与当前的音乐相互融合, 以促进两者的共同进步。

当前的音乐形式多种多样如, 流行音乐、通俗音乐、爵士乐、摇滚乐等等, 而且当前音乐表现的方法与歌者的风格、嗓音都有很大的关系。当前的音乐有很强的融合能力, 能够将现在社会的一些先进技术和设备加以应用, 以达到更好的表达和表现效果。无论音乐的发展和教育怎么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生改变, 它始终不能够脱离民族音乐学而单独存在, 当前的音乐形式很大程度上都是以民族音乐为基础的, 甚至是因为民族音乐而产生的。所以当前音乐教育也离不开民族音乐学的支持, 需要考虑民族音乐学的作用, 并且充分利用民族音乐学使当前音乐教育能够达到更好的效果。

1、民族音乐学对当前音乐教育的作用

民族音乐学并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追逐流行趋势增强而逐渐地走向没落, 相反人们对民族音乐的热情日益增高, 因为民族音乐对音乐和音乐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

1.1 民族音乐学丰富了当前音乐教育的内容

音乐教育已经在各个高校内普及开来, 越来越多学生体现出了对音乐的热爱, 并且深入的去学习音乐, 当前的音乐教育能够让学生掌握音乐的一些基础知识, 并且还是学生能够提高自己演唱和表演能力。但是现在高校音乐教育大多有一定的局限性, 不能够很好地使学生专业与实际相结合, 如果融入民族音乐的元素, 那么就丰富了当前音乐教育的内容, 使流行时尚与传统的元素相互结合, 这样才能够取得当前音乐教育更好的效果。也只有内容丰富且多样性较强, 才能够使学生对音乐的学习较为全面, 并且能够将民族音乐应用于音乐创造中, 为人们呈现出更好的音乐, 同时也使民族音乐得到更好的传承。

1.2 民族音乐学提高了当代音乐教学的质量

评价当代音乐教育教学质量的最直接表现是学生音乐素质和能力, 学生能够有较为扎实的音乐基础知识和演唱功底, 并且能够很好地进行音乐表现和创作, 能够说明音乐教育的质量较高。民族音乐学的学习能够使学生的音乐知识更加丰富, 并且能够通过对民族音乐的理解, 将更多民族音乐的元素和演唱技巧应用与当代音乐的创作和演唱之中。这样学生的综合能力才能够更好的得到提升[3]。

1.3 民族音乐学使当代音乐教育意义更丰富

民族音乐学是对民族文化和传统的一种唯美阐述, 是各民族人民对自己风土人情、生活习性等一些本土元素的展示, 所以民族音乐学需要我们一代一代的进行传承和发展。当代音乐教育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培养一些高素质的音乐人才, 民族音乐学融入当代音乐教育能够使当代音乐教育有更深一层的意义, 使其能够为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做出贡献。

2、改善当前音乐教育方法

当前音乐教育虽然在蓬勃开展中, 但是也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 有针对性地进行完善和改革[4]。

2.1 音乐教育与实际相结合

音乐教育不应该仅仅局限在课堂和练功房之中, 当代音乐教育应该注重与实际相结合, 让音乐教学体现生活中的细节, 才能够使音乐教育更容易被学生所接收, 并且是才能使音乐更加真实。当前音乐教育与实际相结合应该时刻关注现实中音乐发展的趋势, 使教学有的放矢。当前音乐教学还能够通过现实中的一些节目和选秀平台, 让学生能够参加一些音乐方面的竞技活动, 或者学校自行组织活动, 借此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使音乐教学质量有一个最直观的体现。

2.2 更好地将民族音乐学融入当前音乐教育中

现在音乐教育在热衷于时尚和流行的同时, 不能够将民族音乐忘却, 民族音乐能够流传至今有其自身的魅力和价值, 所以要将民族音乐学的精华更多的应用于当前音乐教育中。将民族音乐学融入当前音乐教学, 一方面, 可以将一些民族音乐的乐器或者演唱形式与现在音乐结合, 争取有更好的音乐表现形式;另一方面, 可以通过讲述一些民族音乐的发展背景, 让学生有更好的创作灵感和基础。

3、结束语

民族音乐学流传至今有它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能够使人们的精神和感情得到更好的全是, 是一种更加贴近生活的音乐, 当前的音乐教育不能够脱离民族音乐学而单独发展。只有把民族音乐学更好地融入当前音乐教育中, 才能够达到双赢的效果, 使音乐教育更好的发展, 并且也能够使民族音乐这种具有独特地位的传统文化得到很好的传承和发展。

摘要:伴随着我国科学技术和经济水平的不断进步, 人民生活水平也不断的提高, 国家和人民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逐渐增加, 尤其是在音乐教育方面, 我国在学校也逐渐普及了对民族音乐的教学。民族音乐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是现在音乐教育很好进行的基础, 而且民族音乐学能够给当前音乐教育提供一种创新的可能, 让现在的音乐的内容和表现形式更加丰富。文章对民族音乐的内涵进行阐述, 总结民族音乐对当前音乐教育的作用和改善当前音乐教育的方法措施。

关键词:民族,音乐,教育,当前,学生

参考文献

[1]布鲁诺内特尔, 民族音乐学研究[J], 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2012.08.01.

[2]杜亚雄, 民族音乐学概论[J], 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2011.06.01.

[3]尹爱青, 当代优秀音乐教育体系与教学法研究[J], 2009.05.01.

浅析音乐教育对幼儿发展的作用 篇5

教育学部09级学前教育专业 姓名:赵玉婷 ***

摘要:在学前教育中,音乐教育是其中的一部分.我国《幼儿教育纲要》指出:教育者根据学前教育的任务、内容,通过一些手段和方法,在受教育的儿童和教育者的共同活动中,对儿童施加各种有益的影响, 在学前教育阶段,我们可以通过音乐教育发掘幼儿的潜能,塑造幼儿健康活泼的个性,促进儿童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主动发展。

关键词:音乐教育; 幼儿; 全面发展

一、幼儿音乐教育的主要特点

(一)、幼儿音乐教育必须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科学规律

幼儿音乐教育必须以幼儿发展的生理、心理特点,幼儿教育的原则、方法等基本理论为指导进行教育工作,违反这些带有规律性的问题,教育工作或事倍功半,或收效甚微,甚至给幼儿带来心理、生理上的损伤。譬如:同样一首歌曲,一位音乐技能技巧纯熟,熟悉幼儿年龄特点,按照正确的教育原则、方法对幼儿实施教育的老师,会教得又快又好;反之一位不具备上述条件的老师,就教不到点子上,自己干着急,幼儿学不会。

(二)、通过对音乐艺术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感受向幼儿进行教育是音乐教育的主要特点

音乐教育的主要特点是通过音乐作品给人以情感体验和审美感受这样一条音乐艺术途径,来完成它的教育。

音乐审美感受是使儿童在学习音乐过程中,通过感知音乐作品的艺术美,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获得美的感受。音乐作品的艺术美包括旋律美、节奏美、和声美和演唱演奏中的音色美。儿童音乐作品以反映儿童生活中富有情趣的、积极向上的、健康活泼的思想情绪为主,同时表现出这些思想情绪背后所隐藏的称颂、赞扬、关心、同情、鼓舞、帮助等鲜明的态度。音乐艺术不是靠直接的说理,而是以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激励人的感情,给人以启示,发挥其感染教育作用,使人领悟其教育内涵。譬如:教儿童学唱《一分钱》,歌曲的教育意义是进行拾金不昧的品德教育,但是歌曲中没有直接说出拾金不昧的词句,而是以富有天真纯朴的儿童语气、音调的旋律、愉快的情绪,唱出了小朋友把拾到的一分钱交给警察叔叔,警察叔叔拿着钱对他点头赞扬的具体情节,塑造了这样一个生动感人的节术形象,给儿童以启示,使他们领悟到不是自己的东西就不能要,把拾到的东西,即使是最少的钱--一分钱,交给警察叔叔是对的,是一件令人愉快的好事。这样的激励情感的教育作用,往往比直接说教更能深入人心。在音乐教育中,无论是进行思想意识、情绪体验、品德行为等方面的教育,还是进行知识技能、认识理解方面的教育,都需要通过审美感受的途径来进行。

(三)、寓教于乐是幼儿音乐艺术教育的又一特点

音乐艺术有娱乐性特点,这是吸引幼儿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的重要特点之一。利用音乐的娱乐性特点引导幼儿在玩中学,在乐中学,把音乐教育寓于愉快的音乐感受和音乐表现之中,学得愉快,学有所得。引导幼儿在愉快活泼的、富有艺术特点的教育活动中受教育,把教育寓于欢乐的音乐活动之中,以“乐”作为对幼儿进行教育的有效手段,以促进幼儿性格活泼开朗,身心健康,精神满足,德、智、体、美等方面同时受到教育。

(四)、音乐教育的影响产生于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中

音乐教育是在儿童愉快的音乐活动中进行的,它的教育影响往往不像语言说教表述得那样直截了当,而是像春雨点点滴滴渗透到儿童的内心情感、心灵深处,起着熏陶、感染的教育作用。因此,音乐教育中无论是能力培养、思想认识提高,还是心灵陶冶都需要经过一个循序渐进的、连续不断的、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而音乐艺术教育作用于人的内心情感心灵深处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比说教更有说服力,更深刻,更持久。

二、音乐教育在幼儿全面发展中的作用

爱因斯坦把童年时代的音乐教育看成是他一生事业成就的基础,而成就 一项伟大的事业需要人具有全面优秀的精神品格。那么,音乐教育对幼儿全面深刻的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一)、陶冶性情,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

热爱音乐是儿童的天性,幼儿满怀好奇和探究的心理来到这个世界上,他们睁开眼睛就要寻觅鲜艳、明快的色彩,看五彩缤纷的世界,他们竖起耳朵就要倾听母亲的声音和环境中丰富多变的音响。美丽鲜艳的色彩与图案可以满足儿童视觉的需要,而优美动听、欢快活泼的音乐便是满足他们听觉需要的最好刺激。儿童终日生活在想象的世界里,一块积木、一堆沙土、一个小动物等,这些简单的物品都能为他们提供丰富的想象天地。同样,生动形象、富有表情的音乐旋律与节奏,尤其是一些描述性的、模拟性的发挥儿童想象力的好材料,他们可以从音乐中领略到大自然的流水淙淙、鸟语花香、野蜂飞舞、万马奔腾等美妙动人的场景。

音乐是表情达意的艺术,儿童恰恰具有喜形于色、感情外露的特点,他们还难以用言语表达他们内心的情感和体验,而音乐中强烈的情绪对比、鲜明的感情描写正抒发了儿童的内心感受,所以儿童发自内心地喜欢音乐,以至于常常情不自禁地随着音乐手舞足蹈。

正是音乐,可以陶冶儿童的情感,保持和发展了儿童的想象力并激发他们对生活的无比热爱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无限憧憬。

(二)、寓教于乐,与德育相互渗透

音乐教育对儿童德育的发展是不言而喻的。任何思想品德教育如

果没有情感的基础,只能成为空洞的说教。而音乐教育正可以德育培育良好的情感基础。音乐在实现其思想教育的作用时,并不靠强制的方式,它依靠的是优美动听的音乐本身,潜移默化地产生作用。古代思想家荀子在<乐论>中说:夫声乐之入人深,其移风易俗.帮先王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可见,他充分认识到了音乐的教育作用以及以乐感人的教育方式。例如《一分钱》这首儿童歌曲,以一个儿童的口吻,叙述了他把一分钱交给警察叔叔的经过,全曲天真活泼充满稚气,毫无说教的味道,非常自觉地赞扬拾金不昧的美德。

大多数音乐活动都是集体活动,无论是音乐游戏、器乐合奏、还是合唱,都能培育人的集体主义精神,遵守纪律的习惯,以及形成人与人紧密合作的良好道德。国外许多学者已经开始把音乐活动当成培养新一代社会道德规范的早期教育行为来研究,并在教育中给予非常重要的地位。

(三)、启迪智慧,与智育相辅相成音乐教育能促进智育的发展,这一点不仅为音乐教育工作者气重

视,还逐步形成了社会的共识。增加智力投资,加强儿童的早期音乐教育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越来越多的家庭为孩子购买乐器,请家庭教师。大量事实说明,正确的音乐教育对儿童智力的发展确实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我们知道智力是人认识客观规律、改造客观事物的能力。从智力的结构角度来看,智力包括感知、观察、记忆、想象、创造等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能力。智力的物质基础是人的大脑。科学研究表明,音乐活动不仅依赖于大脑皮质的分析机制,它还依赖于那些主管感受与动机的皮质的分析机制,它还依赖于那些主管感受与动机的次皮质结构而这些结构对人智力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培养儿童对音乐具有敏锐感觉,对提高儿童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也会起到积极的作用,例如:让初生婴儿在哺乳、活动或睡眠时听一些优美、愉快的音乐,可以使婴儿的朦胧期缩短,学语期提前。

科学家贝弗里奇说:“音乐有助于直觉……在感情上,音乐带给人的的快感,近似于创造思维活动带给人的快感,而适当的音乐能帮助造成适合于创造性思维的情绪”。爱因斯坦每当研究问题遇到困难时,就把自己关起来演奏音乐,他常在音乐中重新获得灵感。这原因正是音乐使他的思路从逻辑的束缚中解放出来,重新获得创造力。所以他说:“真正的科学和真正的音乐要求同样的思维过程。”正因为如此,许多成功的科学家都与音乐有不解之缘,爱因斯坦拉小提琴,普朗克擅长演奏钢琴,玻尔兹曼有很高的音乐欣赏能力,耗散结构理论的创始人、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普里高津,一般进化论的创始人、美国系统哲学家拉兹洛早年都是钢琴家。

(四)、以美促健,与体育相得益彰

优美的音乐可以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发展,还可以医治人的疾病,正为因为此,音乐治疗作为一个新兴学科,正在全世界人蓬勃发展。事实上,在人类的音乐发展史中,音乐始终与人体的运动分不开的。古人云:诗、乐、舞三位一体,正是指这一状态。许多作曲家都强调音乐与身体或手势语言之间的密切联系,他们认为从某种程度上说,音乐本身最好还是被看成一种延伸了的手势、一种由身体所执行的运动或方向。著名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甚至认为音乐必须被看见,这样才能得到恰当的吸收.他认为一个人在听音乐时必须看演奏者演奏。确实,听音乐会的录音要比亲临现场观看演出给人心灵的震撼差得多。幼儿当然会把音乐运动与身体运动自然而然地联系起来,他们觉得如不伴以某种身体运动是唱不出歌来的。奥地利的音乐教育家提出具有体态律动配合的音乐教学法,体现了音乐与运动的密切联系。他认为:“音乐的学习应该从有关运动的经验开始”。音乐益于身心健康,这一功能,与体育的根本目标是完全一致的。从特征上说,音乐发源于人内在的情感运动,而体育表现为人外在的身体运动,音乐发展人健康的情感能力,而体育锻炼人强健的体魄,它们从不同方面促进人身心的健康发展,相互促进、相得益彰。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音乐与体育呈现出日益紧

密结合的趋向。例如,现在许多运动项目:自由体操、花样滑冰和游泳等已经与音乐完美结合,儿童体广播操更是离不开音乐。

三、如何在实践中使用音乐教育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一)、激励幼儿主动、自信地参与活动

在以往的音乐活动中,总有一部分幼儿老当演员,一部分幼儿老当观众。那些天赋好的幼儿经常有机会表现,而那些条件较差的幼儿却因自卑而不敢表现。如果我们任其自然,这部分幼儿不仅失却了学习音乐知识技能的机会,还可能导致一定的心理缺损。我们应将音乐活动作为手段,让每个幼儿都能积极、主动、自信地参与到活动之中,满足幼儿自我表现的需要。基于这一思考,我设计了小步递进的“阶梯”,提出合适的要求,尽可能使教育个别化,使每个幼儿都能按各自的步调发展。如我设计了起步较低、由易到难的系列节奏游戏:听着小铃和拍拍手(即模仿小铃节奏拍手)。大鼓和小铃(即以跺脚方式模仿大鼓节奏,以拍手方式模仿小铃节奏)。机器人(即听辨钢琴的低音区和高音区,并分别用跺脚和拍手表示)。小手小脚(即根据图谱上的小手、小脚标志,随音乐用小手、小脚表现相应的节奏)。这组游戏的技能要求并不高,目的是让幼儿轻松自然地走进音乐活动,在难度不高的艺术表现中体验成功。

另外,在音乐活动中,我尽可能给每个幼儿当领头人的机会,如让幼儿担任指挥、领唱、领奏等,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都能满足自我表现的需要,树立自信心。

(二)、注重幼儿的探索发展

布鲁纳认为发现法能激发智慧潜力,培养内在动机,有利于学会发现的技巧以及记忆的保持。由于幼儿年龄小,坚持性与忍耐性较差,不能长时间在看不到进步的情境中探索,因此我们应有目的创设环境,以激发其探究内驱力。如在幼儿认识切分节奏(|XXX|XXX|)的过程中,我引导幼儿按以下步骤积极探索:组织幼儿做“拉绳”及“划龙船”游戏,寻找|XXX|的感觉,表现“加油呀”处的语言节奏。引导幼儿寻找周围是否有这样的节奏。如妈妈牙疼时边捂着脸,边说“|喔唷哇|喔唷哇|”老爷爷拔萝卜时“|哎唷嗬|哎唷嗬|”地用力等。此外,我还让幼儿敲击装有不同水量瓶子、碗或盒,使其感受到声音是有高低区别的;让幼儿在“小动物找家”游戏中听辨MI、SOL、LA的音高,获得良好的音准感。

(三)、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

在音乐活动中,不能只强调技能技巧的训练,还应引导幼儿去表现美、创造美。如用作画形式表示MI、SOL、LA的音高时,有的幼儿画了一台电视机,其中天线是LA,开关是SOL,机脚是MI;有的幼儿画了一条吐泡泡的小金鱼,小泡泡是MI,中泡泡是SOL,大泡泡是LA,它们唱着356356|356356|的歌……面对这些稚拙的创造,我都予以肯定、鼓励,并引导他们当众表现。在此基础上,我为幼儿创设了宽松的环境,由浅入深地引导创造,展示自己的才能。从改编歌词、敲奏简单乐句开始,发展到为图片故事配音乐、创作乐曲、编动作等,激励幼儿从自身实际出发,通过努力充分展示自己的创造力。

参考文献:

[1] 孙慧.幼儿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J].中国教育文摘2009(2)

民族音乐教育的作用 篇6

关键词:音乐教育教学;作用;实施;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5-057-01

现阶段,音乐与人们的生活是离不开的,不管是老年人、中年人,还是青少年儿童,甚至是幼儿,都喜欢听音乐、看音乐比赛、比赛等电视音乐频道,有的小孩,虽然不会说话,但一听到音乐就高兴,有的开始摇摆身体跳动起来,这充分说明了音乐不仅给人们带来快乐和欢乐,而且能促进人的大脑兴奋起来,有利于发展人的思维,对社会的发展、对人类的进步和文明起着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下面本人浅谈几点中学音乐及音乐教育教学的实施和作用。

一、实施音乐教育教学的目的和任务。

音乐教育教学的目的是向学生传授优良的品质和思想,进行高尚的道德教育和审美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习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成为具有高尚品质和思想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继承者和发展者。当然,作为一名中学生,首先必须热爱祖国的音乐艺术、熟悉民族的音乐、语言,接触外国的优秀音乐作品,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这是通过音乐教育教学让学生成为健康人格和发展音乐技能所要掌握的最基本和最基础的条件。

二、实施音乐教育教学对中学生所起的作用。

1、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中学生不仅思想活跃、思维灵敏,而且有丰富的爱憎情感。而音乐教育教学却恰恰包含着更丰富更强烈的爱家乡、爱集体、爱人民、爱社会、爱祖国的集体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思想,这样通过音乐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不至空洞的说教,而是发自内心的感悟和体会。爱与恨两种思想在人们的思想意识形态中是绝对存在的。在音乐授课中。教师只要稍加引导,学生就会懂得爱什么、恨什么。现在的年青人,生活幸福,家庭美满,日子过得有滋有味,但却不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样来的,这样教师要做必要的引导和教育。音乐教师可以教学生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从歌词:“它坚持了抗战八年多,它改善了人民生活……”中,学生可以深深体会到‘现在的幸福生活是党领导人民经过多年的艰苦斗争,用鲜血换来的’,从而使学生对党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进而激起学生为祖国、为人民而刻苦努力学习的决心,树立集体主义的思想和大无畏的学习精神,激发了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2、激起学生的国际主义思想。

中国的正统歌曲能激发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思想,那么外国的那些催人泪下的柔和、暗淡的小调式的歌曲同样也能激起学生的国际主义思想。如教学生唱具有很深教育思想和很有影响力的那些歌:《啊,朋友》,《国际歌》等等,从《啊,朋友》这歌词:“那一天早晨……侵略者闯进我家乡……,如果我在战斗中牺牲……你一定把我来埋葬……”中,学生不知不觉地感受到当时爆破手所处的环境以及他的形象,学生对歌曲中的主人公萌动了爱,产生了深厚的国际主义感情和友谊。从《国际歌》歌曲:“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起来……要为真理而斗争……”中,学生领会到了其中的含义。有位九年级学生在日记中写道:“从国际歌的歌词中我感悟到了世界和平需要全世界人民共同维护,一个人的爱不能仅仅停留在自己的国家里,而应把它撒到世界的每个地方,应团结全世界各民族人民,帮助每个受压迫的民族和人民争得和平,翻身当家作主……”。从而可知通过音乐的教学不仅能激发爱国主义思想,而且也能激起学生的国际主义思想,对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和品质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3、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政治、文化、交通运输等诸多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有一些不良的西方国家的习气和作风,不但影响了他本人的发展,而且也影响了整个社会及青少年一代,特别是对中学生影响比较大,有的中学生学会了吸烟、有的开始盗窃活动,还有的中学生吸毒。我在音乐课上,为了教育学生向好的方向前进,树立正确的思想,选择了教学生唱《男儿当自强》这首歌,通过多遍反复的唱,学生唱出了气势,唱出了思想,使学生对人生观、价值观有了具体的感知,从而学生从内心深处感悟到每一个人对人类、对社会的发展所肩负的任务是相当重的,每个人要对社会负责、为人类的文化的发展挑起重担,做出贡献。

三、有效地实施音乐教育教学,提高能力。

1、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教育教学中,音乐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想象,每一首歌、某一段音乐都可以成为学生想象的内容,通过想象可以增加学生的想象力,促进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发展,有利于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音乐创新就是通过教师的音乐教学和学生的认真学习及探索,学生能发现一些问题,能提出一些问题,并对问题的解决有独特见解的探究,从而产生新思想和新音乐的活动过程。使学生在此探究活动的过程中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具有积极探索,勇于开拓的心理取向和精神状态,能够善于发现问题,形成问题意识,能积极主动地接受新知识、新思想和新方法。

2、开展表演活动。

民族音乐教育的作用 篇7

一、音乐文化与多元文化教育

音乐教育对于音乐文化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 同样, 后者也影响着文化的底蕴与形式。二者紧密相连, 密不可分, 却又不能完等同。

(一) 音乐文化与音乐教育内涵

音乐文化是人们对自我情感表达的一种方式, 这种表达方式和民族的文化传统相互影响, 带有明显的传统文化特性。音乐教育同样随着不同的文化而相互区别, 它随着传统音乐文化的特点而变化, 为我们展现出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色彩。音乐文化一般分为音乐机构、传统、活动等内容, 音乐教育被看成音乐文化的组成部分, 且对音乐文化的整体传承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当前要对音乐的文化内涵深入探索。音乐教育活动是一定社会形态下的产物, 是被制度化了的教育, 其教育和研究成果促进了音乐文化的传播发展, 在音乐文化发展的各个领域都有覆盖, 对于整个音乐文化的价值和观念起到决定性作用, 其发展潜能也是巨大的。

(二) 音乐教育的特点

音乐符号作为音乐文化的载体, 体现者一个民族特有的文化和精神形态, 并且在发展追求民族文化的过程中实现了音乐和文化的统一, 将一个民族的精神形态都融入到音乐教育中。各民族间拥有的价值观具有差异性, 它们支配着多种音乐文化。因此, 音乐的多元文化教育应该以民族音乐文化为核心, 并以此为基础使学习者领悟音乐文化的内涵、民族文化风格。在当代的音乐教育中应把本民族的音乐文化研究置于首位, 其次可以在理解内涵基础上探索其他音乐文化。在音乐教育中, 应该确保校园在音乐文化传播中主体地位。

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与发展

(一) 多元音乐教育对本民族音乐文化传播意义

在一个民族悠久的成长历史中, 音乐文化早已融入民族传统, 渗入到民族文化的多方领域。在音乐教育时, 应该对学员在关于音乐文化的特征、经验、传统等方面进行教授。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作为民族音乐文化传播和发展的重要途径, 具有高度系统性和概括性, 使其在传承发展中沿袭原有特色风格。同时, 音乐教育在传递音乐文化时又具有选择性和稳定性, 它针对不同的社会需求和学习者的自身素质等特点进行有选择地传承, 加大力度去发展当前社会所需要的文化因素, 并对当前无法适应时代的要求的相关因素进行废弃或者弱化。中国音乐文化史上存在过的简谱和五线谱乐符记乐法现在音乐文化传承中起很大作用, 而其他记乐法如工尺谱等已经渐渐被遗弃。音乐文化随民族文化的发展而更加丰富, 通过文化教育将精髓传承下去, 使其在不断发展中保持活力。

(二)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意义

在对音乐文化的精髓进行传承及弘扬时会孕育出一种新形态文化, 这种行为叫做音乐文化变迁。文化传播使得音乐文化在不同的区域、不同的民族或者不同的社会形态之间进行传递, 是音乐文化变迁的重要内容, 它的优势主要体现在: (1) 音乐文化传播具有稳定性、选择性, 音乐文化的精髓是在发展中丰富自身; (2) 可以根据教育所反馈的信息, 对传播内容或方式进行完善, 确保文化传承的正宗性; (3) 可以利用现代先进的教育手段扩大传播领域; (4) 音乐教育可以使用最佳教学手段, 使传播过程更高效。

音乐教育可以使音乐在文化传承中相互借鉴吸收优秀成分, 促进文化之间的交流, 并且培养民族的文化自信, 在传承中坚持创新, 而不是简单地复制前人留下的文化。要抓住文化教育的优势, 发展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之间的相互学习, 有选择地吸收外来音乐文化。

(三) 音乐文化与其他文化相互交融

在民族的发展中会产生许多种类的文化, 如政治文化、音乐文化、经济文化和教育文化等, 这些不同的文化都是相互交融的, 就像音乐文化就要依靠教育和社会的进步才得以发展。在音乐文化教育活动中要培养多元思维方式, 促进不同文化的共享及交流。民俗环境对于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熏陶已经是现代音乐教育重要的一环, 在研究音乐教育要保持音乐文化的整体性, 充分发挥其优势增强音乐文化凝聚力。

三、结语

音乐教育是音乐文化的一部分, 二者自身发展都会促进对方的发展。我们要立足于音乐文化的本体, 在教育中展示出民族文化的内涵。要同时用批判和继承的态度对待民族音乐文化, 面向当前, 也着眼长远。将音乐教育融入到文化传播的大环境中去, 为其注入强大生命力, 发挥音乐教育在本民族文化中的优势, 立足本国家, 面向世界, 为民族音乐的人文内涵赋予新的意义。

摘要:随着新时代的到来, 我国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都处在快速增长中。在文化发展中尤其是音乐文化更引人注目。在此过程中, 音乐教育其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也是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社会产物。本文对音乐教育的特点和对文化的促进进行阐述。

关键词:多元文化,音乐教育,音乐文化,传承

参考文献

[1]何晓兵.殖民主义阴影下的音乐学[J].中国音乐, 1999, 01.

[2]张天彤.承认历史创造历史——也谈二十世纪国乐思想的“U”字之路[J].人民音乐, 1999, 07.

[3]邢维凯.全面的现代化, 充分的世界化:当代中国音乐文化的必由之路——关于“中国音乐文化自性危机论”的几点思考[J].中国音乐学, 1997, 04.

浅谈音乐教育的重要作用 篇8

我们知道, 智育是素质教育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其他各方面在素质教育中都要与之相联系、相辅助、相促进、相协调, 其中, “美育”特别是音乐教育则对智育乃至整个素质教育起着平衡和促进作用。

长期的实验和研究证明, 音乐能有效地减轻智育本身对学生身心所施加的压力, 从而使智育获得更好的效果。换言之, 音乐教育除了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和知觉思维能力以外, 主要是通过其对智育所起的平衡作用来发挥重要功能的。或者说, 音乐教育是由于有效地遏制住了智育膨胀所造成的学生的片面发展来对智育及素质教育发挥辅助作用的。它以其独特的表现手段:旋律、节奏、节拍、速度、力度、音区、音色、和声、调式、调性、复调、织体以及配器等美化人的生活, 陶冶人的情操, 净化人的心灵, 振奋人的精神。

例如:歌曲《一分钱》以生动的音乐形象教育了少年儿童要有拾金不昧的高尚品质;《粉刷匠》《洗手绢》《劳动最光荣》等儿歌不仅旋律优美动人, 而且简单易学, 还教育了孩子要养成勤劳的生活习惯;《小燕子》《海鸥》《云》《我们的田野》等, 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 热爱大自然, 并培养了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大鹿》《赛船》等教育学生要团结互助, 协作进步等等。学生通过聆听和歌唱, 受到了艺术美的熏陶和感染, 想象力变得更加丰富, 思维也更活跃了。

通常, 智育偏重于理智、概念、判断、推理等理性思维的培养, 而音乐教育则偏重于知觉、想象、灵感、顿悟等感性思维的激发。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 我国的学校教育是理性因素压倒了感性因素, 学校教育主要还是一种理性的教育。

本地中小学校的调查和搜集的资料表明, 大多数学校都非常重视主课, 如语文、数学、外语等, 追求升学率。至于其他副科及非智力素质内容则尽可能压缩或名存实亡。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也仍很传统, “填鸭式”仍很普遍。这些单调、陈旧的教育方式, 极大程度地压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的多样性。更有甚者, 学生们长时间处于压抑状态, 难免出现“癔症”和思想封闭, 目光短浅, 性格孤僻, 最终导致心理失衡, 对身心发展极为不利, 这些情况在电视和报刊上常有报道。而音乐却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 充实学生的精神, 启迪学生的智慧。另据科学分析, 美好的音乐还可以调节人的循环、呼吸、神经等生理系统的功能, 可以丰富人的生活, 陶冶人的性情, 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

此外, 音乐教育作为一种情感教育, 能使学生获得审美的愉悦体验, 这种审美情感能够直接牵动学生的理智感, 激起他们对科学知识和真理的追求。

例如:当学生唱起《可怜的秋香》和河北民歌《小白菜》时, 他们很自然地为秋香和小白菜的命运感到可怜、同情;唱起《儿童团歌》和《国歌》时, 他们又是那么激动、自豪, 那么坚强。与《让我们荡起双桨》《我们多么幸福》等歌曲相对比, 学生们强烈地感到对旧社会的愤恨、对祖国和新生活的憧憬及热爱, 从而更加珍惜现在的好时光, 立志勤奋学习, 长大后做国家需要的栋梁之才。这样, 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也就随之提高了。此外, 又由于音乐艺术的取材范围广、体裁多、容量大, 它与文学、戏剧、舞蹈、绘画、历史、社会生活、民间风俗等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学习过程中, 必然要了解和学习相关的知识, 所以, 音乐教育还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

在被调查的学校中, 凡能够有规律地安排音乐课的, 学生普遍思维活跃、性格开朗、情绪稳定、有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 并且其他各学科成绩也比未学音乐的班级或学校要好很多。这也是由于音乐通过自身特有的审美魅力和娱乐作用, 给智力以启发和帮助。从长远来看, 音乐教育会使更多的学生终身受益, 成为富于想象力、创造力的新型人才。

由此可见,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 音乐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是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 也是必不可少的, 希望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摘要:“美育”特别是音乐教育, 对智育乃至整个素质教育起着平衡和促进作用。音乐能有效地减轻智育本身对学生身心所施加的压力, 从而使智育获得更好的效果。美好的音乐还可以调节人的循环、呼吸、神经等生理系统的功能, 可以丰富人的生活, 陶冶人的性情, 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此外, 音乐教育作为一种情感教育, 能使学生获得审美的愉悦体验, 这种审美情感能够直接牵动学生的理智感, 激起他们对科学知识和真理的追求。

关键词:素质教育,平衡,审美情感,创造力

参考文献

[1]毕咏梅.音乐课要以音乐为主线[J].中国音乐教育, 2006 (4) .

民族音乐教育的作用 篇9

一、多元文化音乐教育

(一) 音乐文化的内涵

音乐文化的内涵已超出了人们对音乐艺术所界定的内涵。甚至可以说音乐文化是包括了音乐艺术的, 却又高于音乐艺术。音乐文化是一种综合物, 包含了各种性质、各种形式、各种作用的音乐现象。音乐文化是受时代的的影响顺势形成的, 它具有着自身独特性质、作用和特点。音乐文化和音乐艺术最大的区别就在于音乐文化是一种文化现象, 而音乐艺术是一种审美属性或艺术品位。

(二) 音乐教育的内涵

音乐教育指的是, 为了将民族音乐知识、文化、方式传递给下一代而进行的以音乐知识为工具教会他人进行音乐思考的一个过程。其中, 最主要的是关于我国民族音乐知识的传承。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是从商周时代就开始形成, 经过我国五千年历史的打磨和不断传递, 凝聚了我国所有的音乐文化精髓, 是我民族文化中的瑰宝。

二、民族音乐文化传承

名族音乐作为我国文化的在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我国各种名族文化的融合提炼, 同事, 又是我国各种民族人们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由此可见, 民族音乐文化是同历史人民的生活发展息息相关的, 它体现了不同时代、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文化、民俗、语言、和美学。但是, 由于近年来外国音乐文化对我国音乐的冲击, 使得外国的名族音乐文化传承与, 我国的音乐文化教育脱节, 造成了我国音乐文化的不断流失。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应该以学校为民族音乐传承的主要阵地, 不多扩充多种渠道的传递方式, 不多开拓多元化的音乐文化传承手段, 使我国民族音乐文化能与时俱进, 不被历史所湮没。

三、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和民族音乐文化传承

(一)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是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主渠道

为了使人们能在音乐教育活动中学习到更多的传统、经验和技能, 应该将音乐教育文化多元化。然而, 音乐教育对音乐文化的保存和维持是通过选择、整理和传递等方式来实现的。也就是说, 在对音乐教育进行多元化的时候, 应该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习近平曾指出:文化不能做市场的奴隶, 这句话同样也适用于音乐当中。面多日益多元化、竞争化的音乐市场, 各个音乐人不能只从利益的角度出发, 制造出一些恶俗、低劣的音乐产品。比如王蓉的《好乐day》, 这种音乐产品随能一时吸引大众的目光, 却存在歌词恶俗, 旋律单一的弊端, 不能真实的反映当下具体的生产情况, 也不能有效的表达音乐人的真实情感。这样的作品是不符合社会真正需求和受教育者的心理需求的, 只会被历史所湮没。

(二)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借鉴、传播外来音乐文化从而促进了本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

一方面, 我们需要承认外来文化给我国的音乐文化的发展带来了冲击给挑战。另一方面, 外来文化给我国的音乐文化同样也带来了机遇和发展。在新型文化引进时总会产生一个传统音乐文化与新型音乐文化磨合的一个阶段。在此阶段中, 人们会从新型音乐文化和传统音乐文化中进行对比、选择然后进行整合, 从而形成另一个更加精炼的音乐文化, 从而促进了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因此,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进修有效而合理的借鉴和传播能推进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和发展。

(三)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具有增强音乐文化凝聚力的功能

无论何种文化在某种程度上来说都是整合为一的, 都是依靠着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和社会环境为依托的。反过来, 也只有融入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环境文化的音乐教育才能真正的融入到时代社会当中去。在音乐教育中, 学生们能充分感受到音乐中所蕴涵的社会情怀, 能感受到音乐中的民族凝聚力和民族内涵。比如:《中国的希望》、《在希望的田野上》、《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歌唱祖国》等歌曲, 它所蕴涵了一种歌颂伟大祖国的爱国情怀, 在这种情怀下, 不仅能增加民族的凝聚力, 还能增强音乐文化的凝聚力。

结语

综上所述, 音乐文化的存在形态决定了音乐教育, 而音乐教育在了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中又起着最为关键的作用。多元的音乐教育不仅丰富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 还是我国音乐传承的主要渠道, 也是增强我国音乐文化凝聚力的有效法宝。

摘要:音乐文化指的是一种由多种不同性质、不同形式、不同作用的音乐现象而组成的一种综合物。它是虚化的, 是一种特定的文化现象, 而不是某种具体的文化器具。然而, 这些特定的现象却与音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并形成了它们自己独特的特征、性质和作用。

关键词: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民族音乐,传承,作用

参考文献

[1]陈雅先.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在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中的作用[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6, (4) .

[2]李晓燕.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在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中的作用[J].美与时代·城市, 2014, (7) .

[3]樊祖荫.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及其在世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中的作用与地位[J].中国音乐, 2004, (4) .

民族音乐教育的作用 篇10

一、流行音乐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作用

1. 可以满足学生的音乐多样化需求

高校学生是一个特殊的, 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群体。大学生对于各种知识、文化都有着较强的吸收能力, 而且对各种事物都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理和敏锐的学习能力。流行音乐在传入我国之后, 最先接受与传播的就是大学生。流行音乐发展到当代, 已经成为大学生音乐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让流行音乐在大学校园放任自流, 使学生盲目地接受和迎合, 致使许多不良的音乐文化、音乐思想, 甚至流行歌词, 对大学生产生消极的负面影响。还不如由音乐教育这一领域精心挑选有意义的、积极健康的音乐作品, 正确引导大学生们进行音乐学习, 帮助学习建立正确的流行音乐理念。通过选择一些具有一定思想性、艺术性的音乐作品, 引入高校音乐课堂, 不仅满足了学生的多样化的音乐学习要求, 也符合了音乐教育的本质追求。

2. 可以满足学生的审美需求

高校音乐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使学生拥有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正常的审美观念。流行音乐在促进学生音乐素质, 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方面可以起到极大的作用。流行音乐通俗易懂, 具有强烈的时代感, 表演形式和风格丰富多样, 加上与之配合的服饰、灯光、音响等元素的渲染, 能够充分体现音乐多元化发展的规律, 从而极大满足学生的审美需求, 学生也就更容易接受这种音乐文化形式。流行音乐不仅丰富了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 也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 使音乐文化内涵更加丰满。高校音乐教育中引入流行音乐, 在培养学生音乐素质, 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方面, 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3. 可以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音乐对人类的精神影响是非常巨大的, 而流行音乐的不断发展, 对高校学生的情感、人格、道德品质等产生了直接的影响。优秀的流行音乐可以帮助学生缔造一个健康的心灵世界, 甚至影响到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这种通俗易懂的音乐形式, 能够使学生快速的融入其中, 体会其中的情感世界。将流行音乐应用于高校音乐教育当中, 选择一些轻快、活泼的音乐作品, 让每个学生与音乐亲密接触并融入其中, 在聆听的过程中, 产生愉悦的情绪, 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这对缓解学生学习压力、就业压力具有极大的作用。

4. 可以活跃音乐课堂氛围

传统的音乐教育中, 教师口传心授, 学生被动的接受式教育模式, 往往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对音乐相关知识、理论的理解也不深。如果在音乐教育中引入流行音乐元素, 引用一些学生们广泛喜爱的流行音乐作品, 学生的学习兴趣会马上被激发出来, 思维也会越来越活跃, 音乐教学的效果也就更加明显。另外, 音乐的某些哲理与魅力, 并不是仅仅存在于那些古典音乐、传统音乐之中, 流行音乐当中也有着丰富的音乐思想和文化内涵。在教学过程中, 让学生欣赏他们喜爱的、积极健康的流行音乐, 可以使学生对音乐充满热情, 课堂氛围也会相对活跃。学生们有了感兴趣的东西, 自然就会乐于表达对音乐的见解和感觉, 教学效果也就更加突出。

二、将流行音乐应用于高校音乐教育中的几点建议

1. 遵循流行音乐的娱乐性原则

流行音乐之所以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和渗透力, 就是因此流行音乐本身所特有的娱乐性。这是流行音乐能够满足人们听觉感官需求与精神需求的重要体现。在高校音乐教育中引入流行音乐, 不可忽视流行音乐本身特质, 应该遵循其娱乐性的原则。使流行音乐成为帮助舒缓大学生心理压力, 引导学生积极、向上的重要“工具”。因此, 在教授流行音乐时, 不应该只注重培养学生对作品节奏、旋律等内容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而应该优先教会学生能够演唱一定数量的流行歌曲, 掌握一些简单的娱乐手段。可以让学生在心理苦闷时, 能够有个通过歌唱来宣泄的方法, 使学生的心理状态得到改善。

2. 应该能够满足学生的情感要求

高校音乐教育是实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 而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则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前提。随着多元文化环境的到来, 大学生的情感世界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因此, 高校音乐教育也必须充分考虑大学生的多样化情感需求, 从亲情、友情、爱情等多个角度开展教学活动。在选择流行音乐题材方面, 应该满足对学生进行多样化情感教育的要求。比如可以选择《常回爱看看》、《爱拼才会赢》、《朋友》、《同桌的你》等等, 能够帮助学生获得多角度情感体验的作品。

3. 注重理论与实践的协调性

高校流行音乐教学, 还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的协调性, 尽量扩大选择余地, 使音乐教学具有可操作性。在课程内容设置方面, 还应该把握适应性与系统性的原则, 使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协调发展, 而不能简单的将流行音乐课堂塑造成“卡拉OK”课堂。

三、结语

高校音乐教育的作用是陶冶学生情操, 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流行音乐能够以最简洁的音乐形式来表达出相对复杂的精神情感, 使人们精神世界达到高度的共鸣。将流行音乐引入高校音乐课堂, 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 也可以促进学生其它素质的全面提升, 因此, 对于高校音乐教育来说, 具有一定的意义。

摘要:流行音乐通俗易懂、题材丰富, 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将流行音乐应用到高校音乐教育之中, 对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等, 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具体分析了流行音乐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作用, 同时提出了几点教学建议。

关键词:流行音乐,高校,音乐教育,作用

参考文献

[1]樊蕾.普通高校流行音乐教育的思考

[J].音乐创作, 2010, 1:156-158.

[2]孙壮.高校音乐教育中流行音乐的作用[J].大舞台, 2011, 3:222.

论音乐在教育中的作用 篇11

【关键词】音乐教育 人才 作用

从整个中国历史的发展不难看出,最早从西周开始,历朝代都将音乐教育作为一种育人的工具和手段,各朝代都把音乐教育当作育人的工具。周朝王家的音乐机构是世界上最早的音乐学校,主要是培养从13岁到17岁的王室和贵族子弟,以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文武兼备的统治人才。进入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教育思想的代表人孔子对音乐教育作用就认为,人的全面发展、修养都是离不开音乐的,而且孔子还非常注重在音乐教育和学习中的亲身实践。

而中国近代史进入了新式教育阶段,音乐教育可以从明末清初的“学堂乐歌运动”算起。当时具有影响力的教育改良派康有为、梁启超积极倡导教育救国,积极提倡学校里设立音乐课,发展音乐教育。我们要继承和发扬我国音乐教育中优良的传统,尤其在当前的历史形势下,在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更要让音乐教育为人才的培养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一、音乐教育对于培养有广阔视野、较高国际交流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具有推动作用

经济的发展、改革的进步、国与国间教育教学交流的深入和扩大,学生出国深造、留学、接受培训的机会不断增多,这些都促使教育手段、方法和目标,教学内容、课程结构等需要在我国教育教学思想和特色的基础上,与国际的教学思想接轨,使培养出的人才不仅具备新时代对人才的要求,还应与国际相接轨,更好地符合国际社会对新型人才的要求与需求。

艺术无国界,音乐艺术源于生活、劳动和社会活动,是人类社会共同的文化成果。学生在欣赏世界各历史时期、各文化背景的优秀音乐作品过程中,对各国人民的生活习惯、宗教信仰、民族文化、政治经济状况及居住的地理环境等都能够大致了解。人们常说音乐是“心灵直接的语言”,也可以说“音乐是世界语言”。在国际交流中,音乐促进了国与国之间、民族之间文化、思想、精神、经济等各方面的交流与发展。

二、音乐教育对培养学生的爱国责任意识和民族自豪感有着更为深刻的影响作用

没有强烈爱国意识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培养具有爱国意识与民族自豪感的适用人才始终是思想和情感教育的根本任务之一。

学生由于涉世不深和自身知识结构存在的某些不足,政治素质发展不平衡,这既表现为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的并存,又表现为其认识程度与自觉程度的不平衡性。换言之,爱国主义教育对学生来说,在音乐教育作用下的爱国家教育,由于具有娱乐性、趣味性和审美性的特点,它能够激发起学生的思想情愫,可以使学生更深切的感受和理解,而音乐教育由于就有娱乐性、趣味性和审美价值,它可以把很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知识内容以一种通俗易懂、潜移默化的形式表达出来。

三、音乐的教育作用还在于能够开启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社会的发展进步,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要求学生不仅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具有较强的社会实践能力,在工作中能够富有创造性和想象力。音乐教育能够触发人各种思维和自由联想,直接参与完善人的创造与想象活动,当人进入音乐状态时,人对生活认知的感受,由音乐的激发而纷纷被释放出来,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此时,人的联想力、记忆力、观察力和反应能力都会有所提高,成为思维开阔、思想敏捷的人,运用到实际的知识掌握和创造过程中,人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使自己的理性思维与非理性思维高度统一起来,使自己的创作成果得以实现,放出独特的光彩。而音乐,为人与技术知识的矛盾提供了一个巨大的缓冲地带,音乐思维有助于人在技术领域的创造意识和行为,在一定意义上讲,音乐是人的创造与想象意识的一种动力。

四、音乐教育能够更有助于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形成良好的敬业和协作精神

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骤然加快,社会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市场经济给学生就业提供广阔活动舞台的同时,也由于职业震荡、高频的角色转换等因素,对学生成长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人才必须具备良好的敬业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和集体协作的处事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积极的心态和健全的人格。

人本音乐教育家铃木先生说过,音乐的教育目的“不是刻意地培养一些伟大、杰出的所谓人才,而是希望透过音乐教育,把每一个孩子都提升到拥有一颗高贵的心灵与完美的人格的程度,而事实上这也是每一个人所应追求的目标。”

音乐教育首先是培养学生的爱美心理,使他们对美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概念,学会鉴赏美、表现美,排斥假恶丑,树立正义感。此外,音乐能够诱发人们高尚的灵魂,能够通过各种形式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进取心理、协作心理等等。

总之,作为国民教育中的音乐教育,培养出少数音乐人才是整体音乐教育的目标之一,社会对音乐生活的参与程度是目标之二,而音乐促进全人类的进步与发展则是最高目标。而对于高师类的音乐学院,不断加强和跟进未来社会和教育的思想步伐,使教育更好地面向未来,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全面人才,也是需要我们不懈的追求和努力。

【参考文献】

[1]刘肖佳. 大学生音乐教育现状初探[J]. 淮阴工学院学报;2005(6).

民族音乐教育的作用 篇12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 它通过有组织的声音来表达人的思想感情, 形象、生动地反映社会生活, 所以音乐又叫情感艺术。实践证明, 用音乐教育幼儿, 能培养幼儿的性格, 净化幼儿的心灵, 升华幼儿的情感, 启迪幼儿的智慧, 陶冶幼儿高尚的情操。

一、创设良好的音乐氛围, 对幼儿进行潜在教育

置身于一个良好的音乐氛围中, 幼儿不仅会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 还能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为此, 教师首先要对活动室的墙饰进行精心的设计和布置, 让幼儿愉快而自然地去感受音乐的气息。教师可以绘制大型墙饰, 比如, “美妙的音乐会”, 那流畅的五线谱、跳动的小音符以及幼儿熟悉和喜爱的动物偶像所组成的“快乐乐队”, 让幼儿一走进活动室就仿佛步入了美妙的音乐会中。同时, 教师还要为幼儿提供音乐创作与自我表现的机会和条件, 比如, 在活动室里开辟音乐活动角。再比如, 小班的幼儿非常喜欢玩音乐游戏, 教师可以为他们提供各种头饰和代表不同角色的服饰, 并配备便于操作的音响设备和磁带;中班幼儿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打击乐常识, 教师要及时添加一些打击乐器和用各种金属制品、木制品、塑料制品等废旧材料制成的半成品乐器, 以便他们自制乐器, 自由演奏;大班幼儿已具有了一定的表演能力和演出经验, 教师可以为他们设置一个“小舞台”, 并准备好各种演出服装、道具、音响和简单的化妆品 (如, 胭脂等) , 让幼儿自由选择角色, 尽兴地举办一场“小小音乐会”。

二、用音乐丰富幼儿的游戏内容, 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

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 游戏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如果教师能及时观察到幼儿游戏的发展倾向, 并及时加以引导, 用音乐来丰富幼儿游戏的内容, 不仅会使幼儿的游戏更具趣味性, 更有意义, 同时也有助于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例如, 小班幼儿喜欢把小椅子排成一排, 当作汽车或者火车开动, 嘴里还模仿汽车喇叭和马达的声音, 这是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的好机会, 教师可以启发他们想一想:学过的哪首歌很适应现在的场景?他们思考后, 不约而同地唱起了《开火车》。接着, 教师再及时地引导他们合理地分配角色, 把游戏演变成为音乐表演。实践证明, 这样教学, 幼儿玩得非常开心, 他们所学的音乐知识也在游戏中得到了复习和巩固。

三、利用家长对音乐的态度影响幼儿, 对幼儿进行渗透教育

上一篇:软件项目下一篇:溶解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