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案-独特的民族风

2024-10-02

音乐教案-独特的民族风(共10篇)

音乐教案-独特的民族风 篇1

第三节 独特的民族风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民歌的民族风格。

2、认识长调、囊玛、爱情歌曲等民歌体裁。

3、初步懂得民歌与人们的生活地域、生活方式、经济形态、文化传统、语言语音等因素有紧密关系,也是形成起民族风格的重要原因。主要教学内容

1、《辽阔的草原》、《宗巴朗松》、《牡丹汗》。

2、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的民歌特征。重点和难点

《宗巴朗松》。理解这三首民歌的民族风格。教学方法

欣赏法、谈话法、表演法等。相关准备

多媒体设备、《独特的民族风》课件等。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同学你们看这几张图片,有谁能说出这是哪个民族的乐器?维吾尔族的达卜和冬不拉。这是蒙古族的马头琴。它们都生活在我国的西北地区,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走进西北,去听一听那里都有些好听的民歌。

二、作品鉴赏

(一)《辽阔的草原》

1、我们的第一站是蒙古大草原,你们听远处传来了歌声,你们边听边思考这首歌曲的速度、节奏、旋律有何特征。生:速度慢速;节奏自由、舒缓漫长;旋律开阔悠长、绵延起伏。还有吗? 有很多的装饰音。

2、师:同学们听的都很仔细,说的也非常好。蒙古族民歌的体裁众多,其中以长调和短调最具代表性。短调的结构规整,节奏整齐,句幅短窄,字多腔少,具有叙述性的特征。刚才我们欣赏的就是一首长调,《辽阔的草原》。歌曲旋律采用了羽调式作为发展基础,这也使音乐更富有鲜明的蒙古族色彩。

3、那同学们思考一下有哪些原因影响了这种风格的形成。

生:蒙古族人民生活在北方的草原地带,草原非常的辽阔。他们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这样的地理环境、生活条件和经济形态影响了蒙古族音乐独特的风格的形成。

4、歌词结构有什么特点呢?

生:两句为一小段,上下句呼应对比。上句借景比喻,下句抒情。

5、我们完整的再听一遍,听完后说一说歌曲表达了蒙古族人们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生:表现了蒙古族年轻牧民对爱情生活的珍视和追求。

6、接下来我们再来欣赏一首《嘎达梅林》,大家来判断一下它是属于长调还是短调呢? 生:短调。为什么呢?结构规整,节奏整齐。

(二)《宗巴朗松》

1、接下来让我们走进西藏去听一听。

藏族音乐可分民间音乐、宗教音乐和宫廷音乐三大类。民间音乐中又分为民歌、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和器乐五类。囊玛是藏族的一种传统歌舞,主要流传于拉萨、日喀则等地。今天我们要欣赏的就是具有典型囊玛音调的歌曲《宗巴朗松》。同学们边听边思考,歌曲具有怎样的风格特征?

生:节奏舒展,旋律优美典雅、细腻抒情。

2、我们来看歌词,看似很简单,你们觉得有什么内在含义吗?

生:歌词用写景来比喻人需要用高尚的道德修养来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只要道德高尚的人,才有众多的朋友和他接近。

3、藏族同胞在演唱歌曲时,常伴有礼让、鞠躬之类的简单动作呢。接下来请几名同学跟着老师一起,边听边做一做动作。

(三)《牡丹汗》

1、接下来请大家听一首歌,大家猜一猜他是什么民族的。生:维吾尔族。

师:维吾尔族音乐继承了古代西域地区的传统,吸收了中原音乐、印度音乐、波斯阿拉伯音乐的有益营养,形成了自身独特的音乐风格。

2、那你们觉得音乐的风格是怎么样的呢? 生:旋律生动活泼、热情奔放。节奏具有动感。

3、现在就请大家唱一唱这首歌曲的节奏,我们来感受下为什么维吾尔族的音乐充满了律动充满了动感呢?

(打节奏)生:有还很多附点节奏,还有前八后十六节奏。没错,正是如此让歌曲充满了动感和活力。

4、维吾尔族民歌可分为爱情歌曲、劳动歌曲、历史歌曲、习俗性歌曲。你们觉得这首歌曲是属于哪种歌曲呢? 生:爱情歌曲‘

5、复听。大家思考歌曲蕴含了怎样的深刻哲理呢? 生:劝人们要选择好人交朋友,对爱情要专一。

四、拓展探究

讨论题:结合前面的欣赏,思考民族音乐的产生与发展,与该民族的生活地域、生活方式、经济形态、文化传统、文化交流等因素有什么关系?

五、课堂小结

冼星海说过,民歌是中国音乐的中心部分,要了解中国音乐,必须研究民歌。这些民歌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精神财富,希望同学们能对民歌感兴趣,对祖国的民族文化有感情,肩负起继承发扬民族音乐文化的重任。

音乐教案-独特的民族风 篇2

关键词:古典,民族风,刘欢,配乐

现实社会的激烈竞争给人们带来巨大生活压力, 后宫佳丽争斗的电视剧则成为一种对现实生活的模仿和情绪的变相发泄。电视剧《后宫甄嬛传》在全国包括东南亚地区持续热播, 其故事、礼仪、音乐等决定了《后宫甄嬛传》不同于其他“宫斗剧”的基调和风格。尤其是刘欢主创的具有古典民族风特色的配乐让这部电视剧有了大气悲切、不落窠臼的独特韵味, 传达出该剧无限的悲剧色彩。

一、古典凄美的诗词意境

该剧配乐作品中, 片头曲《红颜劫》、片尾曲《凤凰于飞》、插曲《菩萨蛮》《采莲曲》《金缕衣》和《惊鸿舞》是刘欢非常得意的6首歌曲, 每首歌曲的歌词均充满了诗情画意, 缠绵悱恻。

如《菩萨蛮》一曲, 系在晚唐诗人黄庭筠的原诗基础上谱曲创作而成。“小山重叠金明灭, 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 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 花面交相映。新贴绣罗襦, 双双金鹧鸪。”前段描写床前屏风的景色及梳洗时的娇慵姿态, 下段描写妆成后的情态, 也委婉含蓄地揭示了人物内心世界的寂寞与空虚。这一画面正是《后宫甄嬛传》三千后宫佳丽生活的真实写照。片头曲《红颜劫》与插曲《菩萨蛮》的歌曲旋律完全一样, 只是电视剧组出于片头需要, 由崔恕根据剧情梗概重新填入歌词, 新歌词中有一种反问和评判的味道, 似乎一下子就跳出了那个时代, 有一种回望历史的感觉。也许是因为片头曲的特殊地位, 歌曲《红颜劫》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 广为传唱。

“凤凰于飞, 翙翙其羽”是《诗经·大雅·卷阿》中一句描写凤和凰相偕而飞、意喻夫妻和好恩爱的唯美诗句。因此而来灵感, 刘欢作词作曲创作了该剧的片尾曲《凤凰于飞》 (附谱例) 。歌词“望长相思, 望长相守, 却空留琴与笛……凤凰于飞, 翙翙其羽, 远去无痕迹”, 不得不让听者联想到剧中甄嬛与允礼“虽两情相惜, 两心相怡, 得来复失去的凄美爱情”。在甄嬛生辰之际, 皇帝请其弟果郡王设计一个别出心裁的生日宴会, 果郡王不负圣命, 用满湖盛开的莲花博得甄嬛一笑, 并用他的笛子吹奏了这首《凤凰于飞》。

《采莲曲》本为汉代民歌, 算得上是采莲诗的鼻祖。诗中大量运用重复句式和字眼, 表现了古代民歌朴素明朗的情感风格。诗歌描绘了江南采莲的热闹欢乐场面, 从穿来穿去、欣然戏乐的游鱼中, 我们似乎也听到了采莲人的欢笑。剧中嫔妃安陵容亦凭借精心准备的一曲“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中有双鲤鱼, 相戏碧波间。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南。莲叶深处谁家女, 隔水笑抛一枝莲”重获皇帝的新宠。

“劝君莫惜金缕衣, 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 莫待无花空折枝。”这是中唐时的一首流行歌词。据说元和帝时镇海节度使李锜酷爱此词, 常命侍妾杜秋娘在酒宴上演唱, 歌词的作者已不可考。剧中则摇身变为安陵容献给皇帝的另一首妙曲《金缕衣》, 一、二句式相同, 都以“劝君”开始, 用对白语气, 致意殷勤地道出莫负好时光的意思, 三、四句节奏短促、力度加强, 既是对青春与欢爱的放胆歌唱, 也是后宫嫔妃渴望获得恩宠的情感流露。

二、古朴淡雅的民族乐器

我国民族乐器种类齐全, 吹管乐、拉弦乐、弹拨乐、打击乐器应有尽有, 并富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很多中国影视剧作品的配乐中广泛运用民族乐器, 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后宫甄嬛传》不仅在配乐中大量采用了民族乐器, 还在电视画面中多次出现剧中角色演奏诸如竹笛、古琴、箫等中国古老乐器的场景, 使得这部电视剧充满中国古朴淡雅的民族意蕴。

如果说《惊鸿舞》的第一段是为了画一般古典诗意的营造, 那么, 第二段则是古朴的中国民族乐器的隆重登场。笛子又名“竹笛”“横笛”, 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 音色明亮婉转, 表现力极强, 是中国最古老的吹管乐器之一。片中甄嬛的《惊鸿舞》还未跳完一段就已遭到在场大臣嫔妃们的指责, 认为甄嬛舞姿有模仿纯元皇后之嫌, 毫无新意。就在此刻, 果郡王允礼吹奏笛子入席, 清脆悠扬的笛声吹出的恰是《凤凰于飞》的曲调, 甄嬛也因曲调的变化灵感突发, 玫红色的水袖舞衣, 荷叶边的裙摆随着扭动的曼妙舞姿翩翩起舞。甄嬛一曲《惊鸿舞》让皇帝彻底为之倾倒, 曹贵人和华妃最终弄巧成拙。

琴又名“古琴”“七弦琴”, 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 孔子时期就已盛行, 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有四千多年, 其造型质朴, 音色古朴圆润。剧中为笛、琴分别起了一个浪漫的名字, “长相守”为笛, “长相思”为琴, 两件乐器都是果郡王生母舒太妃早年进宫之时, 先皇赐予的定情信物。剧中甄嬛失宠迁居甘露寺, 入寺后备受凌辱, 上山砍柴之时偶遇舒太妃, 二人十分投缘;甄嬛在舒太妃处再次见到允礼, 他们再次联手演奏了这一曲琴笛合奏《长相思》。先皇当年虽对舒太妃情深至此, 而此刻空留下琴与笛, 遥寄当年之情, 也预示着甄嬛允礼之恋的凄惨结局。

剧中甄嬛与皇帝的第一次邂逅缘起于另一件古老的中国民族乐器——箫。箫又名“洞箫”, 是中国古老的吹管乐器之一, 擅长演奏悠长、恬静的曲调, 表达幽静、淡雅的情感。片中贴身太监小允子为甄嬛在御花园扎一秋千, 甄嬛时常玩耍。一天, 甄嬛坐在秋千上用箫吹奏了一首宋代姜夔创作的古曲《杏花天影》, 身着便服的皇帝听曲心动, 闻声而来, 并故意隐瞒身份, 自称果郡王与她交谈对箫曲《杏花天影》的体会看法。甄嬛与皇帝的情感纠葛由此拉开序幕。

三、离经叛道的音乐形式

很多古装剧的配乐或是走浓郁的传统民族风, 或是走流行音乐风, 而《后宫甄嬛传》的音乐特色却在于一方面, 音乐旋律貌似中国传统民乐风格却又不同寻常, 另一方面采用西洋管弦乐加中国民乐的配器方式, 用“离经叛道”的音乐形式弘扬中国古典文学歌词的婉约古意, 给听众带来与众不同的审美体验。

中国传统民族调式的旋律进行多以大二度和小三度音程的三音组为基础, 尽量避免小二度, 四度、五度、六度等大跳音程很少使用。片尾曲《凤凰于飞》音乐2/4拍, 由于大量应用了四度、五度和六度的大跳, 大二度和小二度也有使用, 音乐此起彼伏;开始钢琴和提琴轻柔地奏出引子, 随后管弦乐与古筝合奏, 曲中伴随临时变化音的出现, 旋律一路上行推进, 并以饱满的情绪向原调下方纯五度 (即下属方向) 转调, 音乐中节奏乐器大肆渲染出荡气回肠的气势, 最后音乐在钢琴和古筝声中回归原调, 音乐情绪趋于平缓。全曲调性的变化可以用G调—C调—G调来表示。尽管刘欢使用了诸多非常规手法, 但听众依旧可以从旋律中感受到中国民族调式的影子。从演唱的角度来说, 刘欢在充分理解自己作品的同时, 又向听众淋漓尽致地诠释了这首歌曲。

场景音乐《长夜孤枕》全曲由管弦乐队伴奏, 带着清冷孤寂的味道, 在剧中很多场景都曾出现过。音乐为4/4拍, 节奏舒缓, 曲调与《凤凰于飞》的主旋律相似, 也可以说是简化版的《凤凰于飞》, 由于少了一些大跳音程和临时变化音, 使得音乐旋律线趋于平缓, 音乐情绪的宣泄有所收敛。第一段虽然没有歌词, 只有埙一般音色的女声哼唱, 轻柔的“呜呜”犹如深宫内院叹不尽的世间无奈, 歌手姚贝娜的音色清澈、气息稳定, 她的演唱也为此段增色不少。第二段改为笛子独奏, 曲调悠扬婉转, 多了几分阳刚之气。笛子是果郡王常用的乐器, 这似乎在向听众暗示男主角果郡王对女主角甄嬛的一种呼应与守候。

从声源角度出发, 影视配乐可以分为“客观音乐”和“主观音乐”两种。从影视画面上可以找到发声源的音乐称为“客观音乐”或“画内音乐”;画面并未提供出现音乐的根据, 音乐有补充、解释、深化画面的作用。这种配乐叫作“主观音乐”或“画外音乐”。剧中甄嬛表演《惊鸿舞》的片段中, 观众既可以听到陵容歌唱、梅庄抚琴和允礼吹笛的“客观音乐”, 还可以寻出画外的丰富乐声。

音乐开始由古筝、古琴、编钟和鼓等民族乐器的合奏引出陵容清灵的歌声, 旋律多以四度和五度跳进进行, 曲调迂回曲折;音乐进行至一分三十秒, 音乐风格陡变, 短促的装饰音引出笛子悠扬的长音, 果郡王吹奏笛子入场, 此处音乐主要使用了竹笛、古琴和琵琶等民族乐器;随后, 伴随琵琶的轮指演奏和低沉的鼓声, 管弦乐倾力加入, 较前段音乐恢宏磅礴, 从气质上更加贴合甄嬛舞蹈的画面内容。

参考文献

[1]孙佳山.多重视野下的甄嬛传[J].文艺理论与批评, 2012 (4) .

[2]周海英.专制皇权下的爱情是一袭爬满虱子的旗袍——电视剧《甄嬛传》之剧评[J].文学界 (理论版) , 2012 (5) .

[3]袁帅.人们为何对宫斗戏情有独钟——《甄嬛传》大热的背后[J].神州, 2012 (19) .

音乐教案-独特的民族风 篇3

关键词:少数民族音乐 音乐元素 流行音乐

中国流行歌曲产生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等大都市,在东西方音乐文化的交融渗透下,中国流行音乐获得了比较长足的发展。朱哲琴和何训田的一曲《阿姐鼓》,不仅让世界对中国的流行音乐备受瞩目,而且促进了少数民族音乐题材和音乐元素运用于流行音乐中。与此同时也引申出了一个重大课题:少数民族的音乐元素究竟应该如何才能和流行音乐完美结合?这个问题激发了许多音乐理论家和包括歌手在内的音乐人苦苦探索的精神。今天,我们重新审视流行音乐走过的那段流金岁月,细微感知流行音乐中流淌的那些少数民族音乐元素,对历史的回顾、对细节的体察,或许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更充分地理解这一问题。

从新中国成立到80年代,涌现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少数民族音乐,当时的少数民族音乐可以说就是现在的“流行音乐”。像《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月光下的凤尾竹》、《翻身农奴把歌唱》、《打起手鼓唱起歌》这些民族歌曲就是因为恰切稳妥、淋漓尽致地运用了少数民族音乐元素,并配之以优美动听上口的旋律,从而使得流行音乐歌曲不仅好听、好唱而且好记,受到全国人民的普遍喜爱。

进入21世纪以来,流行音乐中更多地增添了一些少数民族的音乐素材,像腾格尔带有蒙古族风格的《蒙古人》、《天堂》等;刀郎的《2002年的第一场雪》、《情人》、《艾里莆与赛乃姆》等带有新疆特色的歌曲,这些现代乐器和配器手法的运用让人耳目为之一新。其他比如西藏风格的《回到拉萨》、《坐着火车去拉萨》等,他们用古朴茁壮的音乐语言和当代音乐手法诉说着青藏高原的胸襟、巍峨雪山的圣洁和西藏人民的虔诚。

那么,在这里我们就很有必要“细数”那些流行音乐成功“流行”的背后蕴藏着哪些少数民族的音乐元素,或者说,是哪些少数民族音乐元素的独特运用促进了流行音乐作品的成功。

一、 少数民族歌曲元素

许多少数民族地区有着歌海和音乐之乡的美称。在他们的劳动生产实践活动、社会交往关系、闲适娱乐等活动中,处处可闻见其歌声。我们所熟知的生活情景比如从事农业生产、婚庆葬丧、男女情歌对唱、他乡思念故土时等少数民族人民都载歌载舞。而且,许多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歌唱节日,比如壮族的歌、彝族的火把节、侗族的采桑节对歌、瑶族的耍歌堂、布依族的老鹰坡歌会、苗族的龙船节及绕三灵、回族的花儿会等。情歌在少数民族民歌中占有很大比例,或在草原、山野、森林或在月光下、火塘边、公房(供男女青年社交活动的房屋) ,都荡漾着优美动听的歌声。

比如,富有浓郁蒙古族风格的《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火华词,阿拉腾奥勒曲),以优美的牧歌风曲调赞颂了内蒙古草原美丽如画的风光和牧民们的幸福生活。旋律优美动人,富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深受人们的喜爱。此外,《黄土高坡》、《信天游》等一批“西北风”歌曲的流行就是西北民歌素材与流行歌曲结合的成功典范。

从这些事例来看,庞大的民族音乐宝库为流行音乐的成长提供了充足的养分,既让民族音乐在新时期有了拓展和变化,也为我们的流行音乐点缀出更浓厚的中国色彩。

二、少数民族器乐元素

众所周知,不同的音乐形态就有不同的音乐器材。在中华大地上,各少数民族群体中蕴藏着数量较为可观的民间乐器和乐曲。据有关统计,各种形制的乐器达五百余种,有拉奏、吹奏、弹奏和击奏等类别,其表现性能丰富多样。各民族的民间乐曲均含有独奏曲和合奏曲。合奏曲又分吹奏乐、拉奏乐、弹拨乐、锣鼓乐以及丝竹乐、吹打乐、弦索乐等。少数民族的乐种也颇具特色代表性的如维吾尔族的木卡姆和纳格拉、土家族的打溜子、白族的洞经音乐、纳西族的白沙细月、景颇族的文邦木宽等,还有苗、壮、彝、侗、瑶等民族的芦笙乐和铜鼓乐也有着独特的风格。

周杰伦创作的《东风破》、《千里之外》、《菊花台》等歌曲不仅运用了民族音乐调式特点,还在歌曲的伴奏中注入民族乐器的音响效果

三、少数民族戏剧曲艺元素

戏曲音乐是少数民族的一种综合了民歌、歌舞、器乐及说唱的艺术形式。我国许多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剧种、曲种如藏剧、白剧、壮剧、漫瀚剧(蒙古剧)、侗剧、彝剧、苗剧、布依剧、毛难剧、傣剧、唱剧(朝鲜族) 、新城戏(满族)等。

台湾流行歌曲《九百九十九朵玫瑰》的音乐主体就是吸取了我国著名琵琶曲《彝族舞曲》中的音调。

四、少数民族歌舞元素

歌舞是少数民族音乐与舞蹈有机结合的艺术形式。最富特色的有鼓舞、跳乐、踏歌三种类型。一为鼓舞,是采用击乐伴奏,合节起舞。主要是以鼓为伴奏乐器,用特有的节奏和音色变化,配合舞姿。如壮族的蜂鼓舞 和 扁担舞 、佤族的 木鼓舞 、朝鲜族的长鼓舞 ,苗、瑶、彝、水、黎等民族的 铜鼓舞等。二为跳乐,是一种完全用乐器伴奏的舞蹈,如哈萨克族的黑走马摆舞 和 天鹅舞 、锡伯族的 贝伦舞、西南各少数民族的 芦笙舞 、 葫芦笙舞 、月琴舞 、 三弦舞等。三为踏歌,即在歌声和乐声中踏着舞步欢跳,是载歌载舞,或歌舞相间,以歌伴舞的形式。蒙古族的安代、维吾尔族的来派尔及赛乃姆、壮族的采茶舞 、藏族的格萨尔王传 、彝族的甲苏、白族的大本曲、侗族的琵琶歌、壮族的末伦等。

流行音乐中所内蕴的少数民族风格借助于流行这一渠道快速传播开来,并在很大程度上感染着生活于其中的民族群体,加强了民族团结的情结,极大地促进、助益国家文明、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发达。而且流行音乐自身内在的生命力行进在民族化的道路亦将上更加繁荣昌盛。少数民族音乐元素和流行音乐元素的结合形式之所以成为大众音乐生活文娱生活中较受欢迎的一种音乐形式,除音乐题材、艺术内容方面,就其乐感旋律方面来说它就具有普通大众易接受性,就其音乐语言来说具有亲切优美、通俗易懂性,就其世俗音乐的审美意识而言,声情并茂的演唱、宣泄性的音调、活泼动感的节奏等,就能调动听众的五脏六腑。

我们这里以《吉祥三宝》为例。《吉祥三宝》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喜爱,就充分说明了如果好好开掘少数民族艺术宝藏,流行音乐将另有一番天地。正如著名蒙古族舞蹈家莫德格玛所说:“独创性成就了《吉祥三宝》,它的广受欢迎,也表明少数民族艺术能在传承加创新的基础上重新进入时尚、流行的行列。”《吉祥三宝》的作者布仁巴雅尔也如是反复强调:“民族音乐重要的不是改编,而是继承。我会广泛吸收京剧、管弦乐等音乐元素,但最重要的是具有民族特色的原生态音乐,而不是一味迎合时尚。只有从自己民族音乐的根处才能挖掘出新东西,也只有自己的原创才能走向世界。” 在这个意义上说,少数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的有效结合,不仅有利于少数民族音乐的大范围传播,也有利于流行音乐的健康发展。反观当前流行音乐和少数民族音乐的发展现状,如果仅仅只是强调流行音乐的“流行”,结果就只是庸俗的泛滥化;如果仅仅只是注重少数民族音乐的“少数”,结果也只能是固步自封。因此,越是能打破地区、民族和国家的界限,越为全国普通大众接受的音乐作品,就越具有强烈的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这正应了我们经常所说的一句话“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当然,少数民族音乐元素与流行音乐的完美结合将是一个长期的、历史的、艰巨的课题,如何才能把少数民族音乐元素更巧妙地融合进流行音乐中与之密切相结合、把少数民族的真正变为大多数人的和全世界的,这就需要最广大的音乐人士不断尝试、不断探索、共同努力、共同奋斗,从而使我国民族化的流行音乐作品在世界乐坛上独树一帜。

参考文献:

[1]杨杰.中国流行音乐的民族化发展趋向[J]. 民族音乐. 2007年04期.

[2]王欣昕,刘可祎.从流行音乐中寻找节奏记忆的捷径[J]. 北方音乐. 2010年07期.

[3]王斌.论流行歌曲创作中民族音乐元素的运用[J]. 企业家天地. 2010年05期.

[4]吴高园.当代流行音乐中的“中国风”[J]. 长江学术. 2010年03期.

[5]武敏.“中国风”流行歌曲中民族音乐元素的融合[J]. 艺术教育. 2008年12期.

[6]邵玲.论“中国风”歌曲对流行乐坛的影响[J]. 作家. 2010年14期.

[7]周晓莹,刘茜.“中国风”流行歌曲的审美特征研究[J]. 大舞台. 2010年09期.

《独特的民族风》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独特的民族风》是高中一年级《音乐鉴赏》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之第三节《独特的民族风》。本单元内容旨在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民歌的不同地域风格及不同的民族风格,认识民歌中常见的一些体裁形式。本课主要通过对少数民族的民歌的欣赏,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民歌的民族风格,认识“长调”、“蘘玛”、“爱情歌曲”等民歌体裁,并探究有关民歌的基本知识,初步认识其基本特征。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特点,结合学生实际,确定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有关音乐知识,长调歌曲、蘘玛和维吾尔族爱情歌曲的相关内容;从而对三个少数民族文化的产生、发展及民间音乐分类知识(要)有一定了解(、有)和认识。

2、过程与方法:对民族音乐产生、发展的条件及原因做适当的探究;通过聆听、演唱少数民族民歌,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认识、理解其音乐风格及体裁形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尊重艺术,理解多元文化。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聆听、演唱蒙古族的长调歌曲、藏族的蘘玛和维吾尔族的爱情歌曲,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认识、理解其音乐风格及体裁形式。难点:探究民族音乐产生、发展的条件及原因。

二、说学情

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基本了解了鉴赏音乐的方法,对民歌的基本概念也已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针对(而)高中生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并已经具备了相当的音乐经验,积累了一些相关的音乐知识,(范围和领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在老师的指导下,能较好地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并已经具备了相当的音乐经验,积累了一些相关的音乐知识,)因此,可引导学生在(从)原有的认知基础上进一步自主探究,不断提高。

三、说教法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我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情境,通过具体、生动的画面,采用启发、提问、探究、对比等多种教学方法,创设愉悦和谐的教学(情感)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积极探索,主动学习与掌握(接受)知识。

四、说学法

新课标认为:音乐教育应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都)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因此,在学法的指导时,我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坚持以学生自主(悟)探究、自主练习、自主领悟、自信表演等学习方式,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一堂好课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导入作为前奏,这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因此,上课伊始,我利用多媒体播放最近非常流行的凤凰传奇的《最炫民族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这首歌已将今天的主题《独特的民族风》很好的表现出来了,又活跃了课堂氛围(,又呼应主题)。

(二)感受音乐,体验情感

1、先让学生阅读《辽阔的草原》的歌词,然后聆听音乐《辽阔的草原》,让学生从歌词和音调两个方面来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辽阔的草原》是一首流传在内蒙古呼伦贝尔盟的蒙古族“长调”歌曲。这首歌的歌词表现了蒙古族年轻牧民对爱情生活的珍视和追求,歌词采用了边比喻、边点题抒情的方法,也就是先借喻草原中的种种自然现象(状况),而后再表现自己对爱情生活不够一帆风顺的惆怅、不安的心情,并借此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该曲具有自由、舒缓、漫长的特点,旋律又开阔悠长、绵延起伏、富于装饰,给人以气息宽广、颇具草原特色的印象。接着用.ppt展示蒙古族人民生息在中国北方的草原地带,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介绍长调歌曲。此时,学生对该曲已有一定的了解,再次聆听,让学生谈谈对该音乐的感受、情绪,并让学生试着分析蒙族音乐风格的成因。

2、欣赏一段藏族的舞蹈片段,提问学生是哪个民族的舞蹈?聆听《宗巴郎松》,说明歌词大意、启示,分析藏族民歌的种类、节奏、旋律,演唱者常伴有礼让、鞠躬之类的简单动作,让学生跟着老师一起做这些简单的动作,体验藏族人民热情好客的品质。介绍西藏人民生活的环境,分析其风格特征的形成。

3、展示新疆的风土地貌、特产、服装,让学生对新疆有个大概的了解,然后聆听《牡丹汗》,介绍维吾尔民歌的代表性体裁,爱情歌曲又是维吾尔民歌的主体。说明《牡丹汗》的内容、哲理,并简要分析维吾尔音乐的调式、文化等。接着带领学生做做简单的维族动作,如:移颈、撵步等,让学生体验体验,以便其更准确的捉住其音乐特点。再次聆听,并与前面的两种民族民歌做对比,引导学生更加直观的区分出不同民族的音乐特色和音乐风貌。

(三)拓展探究(好像应该是课后作业了吧???)

让学生课后(下去)尝试欣赏各个民族的民歌,了解其特点,观赏各个民族的舞蹈,学习各个民族的基本动作,以加深对音乐的理解、感受,并能达到强身健体、提高审美的效果。

(四)课堂小结。

针对本课内容,我提出了两个问题:

1、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2、你是怎样学习的?

引导学生思考、交流,简单再现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对所学习的知识与学习方法进行复习巩固。

是不是要有小结部分??谈谈你是怎样引导学生回忆本节课的内容,谈谈自己的收获。

(三)与

《独特的民族风》最终说课稿 2 篇5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教材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第三节独特的民族风。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并分析教材

本课选用了具有浓郁中国边疆少数民族音乐特点的民歌,学生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初步对我国少数民族(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的风土人情有所了解,对于他们各自的音乐特色有所认识,通过本堂课的学习,讨论今后我们该如何传播弘扬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二)、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帮助学生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认识、了解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民歌的风格特征。

2、以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和小组探讨的方式,分析民族歌曲的特点,引导学生领略中华民族歌曲的独特魅力,感受不同于流行歌曲的音乐风格,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欣赏三部音乐作品,通过比较它们的节奏、旋律等音乐要素,认识、理解其民族音乐风格。

2、难点:学生们普遍热爱音乐,但不了解民族音乐;他们大都喜欢唱歌,但很少唱民歌。难点是如何提高学生对本堂课学习民族歌曲的兴趣和热情。

二、说学情

当下我们的学生都非常喜欢流行音乐,想法似乎很前卫,对传统的民族音乐有着早已过时的想法,而另一方面,譬如《套马杆》、《鸿雁》等歌曲的风靡又从侧面说明大家对传统民族音乐元素的陌生感和新奇感。正基于此,通过当下的具有民族风味的流行音乐作为切入口,引导学生重新感知、审视和认识我们的民歌的真正魅力所在。三.说教法 1)问题聆听法:

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我会提出一些相关的问题,让学生们带着问题去有目的的欣赏音乐,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和进一步学习的兴趣。2)视觉图象法:

在欣赏乐曲的同时,借助少数民族风土人情的各种图片,使学生能体验到不同的视听享受,避免枯燥的说教形式,使本来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形象化,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分析乐曲的不同特色。3)对比欣赏法:

对三个民族的音乐进行比较,让学生能更加清晰地了解到各个民族音乐风格上的不同以及音乐特征的不同。

四、说教学流程

(一)课程导入

首先播放欢快热情的广场舞神曲《最炫民族风》。让学生感受这首歌曲给我们带来的风情。提起学生的兴致

(二)授课步骤

(1)课堂导入部分,播放《青春舞曲》、《青藏高原》、《天堂》三首歌曲的片段,这三首歌曲是分别具有维族、藏族、蒙古族音乐风格的流行音乐,学生欣赏后得到的音乐感受将更直接,更容易理解三个民族的音乐风格,同时也会激发学生接下来学习本课内容中歌曲的兴趣与热情。(2)播放蒙古族民歌《辽阔的草原》

提问:分析歌曲的情绪、节奏方面有什么特点等方面进行讨论。

总结:《辽阔的草原》是一首蒙古族长调歌曲,长调的旋律舒展悠长,节奏自如,句幅宽大,富有浓郁的草原气息。歌中用生动的比喻和含蓄的语气歌颂了草原上的姑娘。

(3)欣赏藏族民歌《宗巴朗松》。

介绍:藏族音乐的分类和特点,藏族音乐可分民间音乐、宗教音乐和宫廷音乐三大类型。在本节课藏族民歌选取的是《宗巴朗松》这是一首流行于西藏的传统歌舞曲,具有典型的囊玛音调。“囊玛”是以藏语言命名的歌舞类型,在藏语言文字中含有“室内”意思,可见“囊玛”音乐的特色是在室内演出的,通常是以歌为主,以舞为辅。而且囊玛曲调具有典雅、节奏舒展的特点。提问:还有哪些我们所熟悉的歌曲是属于这种形式的? 回答:如《北京的金山上》、《高原红》、《青藏高原》等。

(4)欣赏维吾尔族民歌《牡丹汗》。提问:《牡丹汗》的音乐情绪、演奏乐器是什么?

总结:新疆维族音乐的特点继承了古代西域音乐的传统,融合了中原音乐、印度音乐、波斯阿拉伯音乐的因素,形成了独特的维吾尔族音乐文化。音乐旋律明朗、活泼、热情、奔放、舞蹈性极强。本节课中新疆维吾尔民歌《牡丹汗》,是一首爱情歌曲,主要的演奏乐器冬不拉和手鼓,歌曲的旋律明朗、奔放、感情充沛,具有浓郁的维吾尔民族特色。(5)课堂总结。

蒙古族长调歌曲的旋律舒展悠长,节奏自如,句幅宽大,富有浓郁的草原气息;

藏族音乐分为民间音乐、宗教音乐和宫廷音乐三大类型,本课所学的《宗巴朗松》这是一首传统歌舞曲,具有典型的囊玛音调,其特色是典雅、节奏舒展;

维吾尔族音乐旋律明朗、活泼、热情、奔放、舞蹈性极强,感情充沛。

(三).探索与延伸

欣赏具有民族风格的流行歌曲,由韩磊演唱的歌曲《鸿雁》。

提出问题:通过欣赏韩磊的歌曲,思考现在的民族歌曲是否有新的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我们发现不同民族音乐的不同风格特点的形成与其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语言文化与风俗习惯、社会生活与民族性格相关。通过欣赏上述歌曲,我们可以发现,这些歌曲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民族歌曲,更多的融合了多个民族的音乐特色在其中。同样,很多传统意义汉族歌曲了,也吸收了少数民族的文化基因,各个民族的艺术文化相互触碰、交融、升华。也正是这种相互的融合,才使得我们现在的艺术多姿多彩,才能不断的繁荣。

课堂小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了解了蒙、维、藏民族的音乐特色,更主要的是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中华文化的多元性和包容性,也正是这种有容乃大的博大胸怀,才使得我们的民族的文化丰富多彩,也是基于此,作为炎黄子孙,更应该更好的学习好各个民族的文化,了解中华文明的真正的内涵和魅力,更好的为为弘扬我们中国的传统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和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自己的努力与贡献。

课后反思

大班音乐优质教案《最炫常州风》 篇6

活动目标:

1、欣赏歌曲《最炫常州风》,初步感受说唱形式。

2、通过常州特色图谱和节奏型,掌握PAP节奏,尝试创编歌曲PAP部分。

3、体验说唱常州特色所带来的.乐趣,热爱家乡常州。

活动准备:

1、活动前熟悉歌曲旋律《最炫民族风》,了解常州特色。

2、歌曲《最炫常州风》、常州特色图谱和节奏谱。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跟随《最炫常州风》音乐入场,激发幼儿兴趣。

指导语:我是城市宣传员,今天要带你们去一座城市游玩,请跟着我一起出发吧。

(背景图:运河)这是哪座城市?请你来听一听是不是常州?

二、学习歌曲,掌握说唱节奏。

1、欣赏歌曲第一段,学唱歌曲。

指导语:我刚刚唱的是常州吗?我都唱了什么内容?你能跟我一起唱一唱吗?

2、完整欣赏,感受说唱。

指导语:这回有什么不同?歌不但可以唱,还可以说,有说有唱的方式叫做说唱。

3、出示节奏谱,根据节奏说歌词。

指导语:你能打节奏吗?你能根据节奏来说歌词吗?

4、完整学唱歌曲。

指导语:让我们一起来边打节奏边唱吧!

三、根据常州特色图谱,运用节奏型仿编歌曲。

1、谈话讨论常州特色,争做城市宣传员。

(1)你们真的很棒,我决定招收一些城市宣传员,和我一起来传扬常州文化。你们愿意吗?

(2)我来考考你们,你们了解常州吗?你们知道常州最有名的是什么?

2、运用节奏型表现常州特色,尝试创编歌曲PAP部分。

你能够以"什么样的什么怎么样来说一说吗?

3、结合常州特色图谱和节奏型,尝试仿编说唱。

分为3组,选择4种特产讨论后进行说唱。

第一组:特色风景组:红梅公园、天宁寺、东坡公园、恐龙园、嬉戏谷第二组:民俗风情组:梳篦、BRT、月季花、广玉兰第三组:小吃组:萝卜干、大麻糕、加蟹小笼包、银丝面、酒酿元宵

4、评选最佳城市宣传组,激发说唱乐趣。

分组跟随音乐进行说唱,其余组打节奏。

5、完整演唱仿编歌曲,感受改编歌曲的乐趣。

四、延伸活动:

★ 最炫民族风串词

★ 最炫签名

★ 最炫qq签名

★ 最炫的化学反应

★ 最漂亮最酷最炫的个性签名

★ 民族传统文化作文

★ 民族传统节日

★ 大学生求职最糗又最炫的面试

★ 我一次最糗又最炫的面试

音乐教案-独特的民族风 篇7

一、注重民族唱法融合与创新

从中国戏曲艺术的渗透来看, “中国风”流行歌曲中的高音部分正是使用了中国京剧的唱法。广阔的音域在高低音之间灵活转换, 尤其是常见的假声处理, 余韵悠长, 摆脱了传统流行音乐中常见的高音撕裂现象, 使其更加符合中国现代流行音乐的审美需求。著名歌手陶喆在其《太平盛世》专辑中, 将中国传统京剧流水快板名段《苏三起解》改名为《Susan说》。轻而带过的今古联系, 精彩绝伦的花腔演绎, 使得《Susan说》立体感与现代感实足。副歌当中一句“你是否也像我”即借用中国京剧中假声唱法, 犹如瞬间时空穿越。再如, 歌手陈升的作品《one night inBeijing》之中“等到良人回来那一刻, 眼泪为你唱歌”亦采用类似民族唱法, 将在外漂泊者的凄凉、仓皇、迷茫之感演绎得淋漓尽致, 激情与迷茫的碰撞, 切肤之痛与温柔共存在我们面前夹杂呈现。

从中国传统民歌唱法来看, “中国风”流行歌曲在作词、作曲及演唱上往往注重生活气息的呈现, 将劳动人民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融入民族唱法之中, 与劳动人民的审美要求相符合。例如, 在凤凰传奇组合的著名作品《月亮之上》中, 呐喊式唱法使欣赏者为之热血沸腾。再如, 王力宏的代表作品《花田错》当中“说好破晓前忘掉”“拥抱变成了煎熬”等等, 也充分说明“中国风”流行歌曲的创作深受民歌中“一唱众和”“联句式”等演唱形式的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 “中国风”流行歌曲的民族化并非是简单地对传统民族唱法进行机械模仿, 而是在充分吸收、融合中国民族唱法精髓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实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并逐渐呈现出“中国风”流行歌曲与民族时尚元素互补互进的新趋势。例如, 在周杰伦的代表作——《发如雪》和《青花瓷》当中, 他将中国传统唱法紧密融合到现代流行歌曲之中, 甚至在此基础上大幅度创新, 即不仅仅局限于传统民族唱法之中那种轻缓无跳跃的娓娓道来, 而是创新的加入了更为明快的节奏以及更震撼的旋律, 这也使得歌曲当中所要表现出来的情感更为细腻、纯真、丰富。由此可见, “中国风”流行歌曲当中所呈现出来的民族唱法透露着时代的气息, 将传统艺术和现代流行音乐巧妙结合在了一起。从节奏、韵律、旋律等音乐元素来看, 民族唱法在现代流行音乐中的演绎主要体现为:

在歌曲节奏上, 由于汉语言文化的共性二者之间显然存在着必然联系, 然而其差异也是显著的。汉语言是现代流行音乐创作的基础, 现代汉语虽不及古汉语单音词多, 但是在音乐制作时这样的民族元素更有助于节奏的处理。此外, 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和三音节与2/4及3/4的音乐拍节相契合, 这就使得乐感更加强烈。五四运动前后出现的新诗, 其节奏格律不同于古典诗词, 强调音乐拍节的节奏感。例如, 在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中, 注重的就是音乐本身的一种美感。基于音乐共性的前提, 在《新中国50年诗选》中乔羽先生的《难忘今宵》、《思念》、《我的祖国》等也被收入其中, 他们在形式上是诗, 在节奏上是歌, 本质都是对于民族唱法的一种创新。

在歌曲韵律上, 古诗词的民族唱法基本遵循的是平仄、对粘、对仗等基本原则, 而其中的押韵则是以语言为基本前提。虽然在语音上存在一些变化, 然而韵律的重要意义是现代流行音乐也必须恪守的。例如, 在邓丽君的名曲《在水一方》中, “绿草苍苍, 白雾茫茫, 有位佳人, 在水一方”, 其中“苍”、“茫”、“方”皆以“ang”收尾, 起到一定的押韵效果。这在展露其诗性意蕴的同时更加强调了韵律的重要性, 突出了歌曲的格调美。在当代流行歌曲创作中, 我们也能够轻易地在作品中找到押韵的痕迹, 在韵律的创设中重新定位音乐的风格, 通常这种风格较于传统民族唱法来说更加自由, 形散而神不散。

在歌曲旋律上, 也是体现为向传统民族音乐靠拢。其旋律处理十分简单, 摒弃了大量音符堆积和音程频繁的现象, 歌曲旋律清晰、明快, 音乐意象简单明了。音符布置较分散, 文字所占的时值延长, 这就能够让欣赏者在特定的音乐情境中感受到每一个音符的跳动。此外, 遵循中国传统民族音乐旋律整体下行的规律, 当代“中国风”歌曲也是沿袭了这样的风格, “叹声”倾向明显。这样的音乐旋律融进了大量的民族音乐元素, 符合当代中国听众的审美需求, 这样的歌曲传唱度也是极高的。

二、注重多元文化背景下民族器乐渲染

“中国风”歌曲的民族化, 除了注重以中国古典精髓文化为源进行歌曲意境构建以及注重民族唱法的融合之外, 从多元化民族器乐的渲染角度来看, 也有着自身的鲜明特点。大量传统的民族器乐, 琵琶、扬琴、胡琴、竹笛、锣等, 都是营造“中国风”流行歌曲音乐气氛的重要工具。以胡琴为例, 《千年之恋》中的胡琴演奏是为了突出凄婉悲凉的落寞之感, 《花田错》里的胡琴伴奏则是为了烘托怨恋之感的惆怅无奈, 而《双节棍》中的胡琴声则又给人危机将至的紧迫感。周杰伦惯用民族器乐, 在他的众多音乐作品中, 我们不难发现民族器乐始终作为一种辅助工具存在于他的音乐作品之中。类似《七里香》、《东风破》等作品, 利用扬琴、琵琶、二胡等协同伴奏, 制造出强烈的灵动儒雅之感, 民族韵味十足。柔和缓慢的旋律, 清澈复古的文字, 给人以无限音乐美感。通常, 这类民族器乐的使用也有着一定的原则, 那就是仅仅在音乐作品的前奏、间奏或是结尾处出现, 至于歌曲的主奏中则几乎没有民族器乐伴奏, 若是有也仅仅起到适当的陪衬作用, 歌曲主奏的器乐伴奏仍然以钢琴或弦乐为主。

此外, “中国风”流行歌曲当中较为惯用的还有采用大量民族器乐进行互补性演奏, 通过不同乐器的独特音色达到气氛渲染的目的, 这就使得“中国风”流行歌曲具备了极强的传统民族文化气息。歌曲的民族乐器演奏, 始终以主旋律为中心, 民族乐器的融入并非是喧宾夺主, 而是在歌曲主旋律的依托下, 强化音乐主体旋律的释放, 增强歌曲的整体触感。例如, 周杰伦《东风破》当中, 自始至终都弥漫着二胡的哀伤情绪, 悠扬的音色和伴奏将漂泊天涯、思念与感伤并存的情绪渲染到了极致。“一盏离愁, 孤单伫立在窗口。我在门后, 假装你人还没走”, 悲戚的歌词加之二胡特有的低婉忧愁, 让听者动容, 产生情感共鸣。信乐团《离歌》当中, 前奏、副歌部分和尾声的二胡伴奏将爱情中的无奈演绎得如泣如诉, “想留不能留才最寂寞”中的情感因为二胡的演奏而愈发深化了落寞之感。中国传统民族器乐由于其独特音色给“中国风”歌曲增添了别样色彩, 愈发突出了歌曲中器乐的情感表达。

参考文献

[1]赵朴.从“西北风”到“中国风”——社会文化环境对流行音乐影响刍议[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07 (01) .

民族音乐舞蹈教案 篇8

教学内容:唱:《吹起羌笛跳锅庄》

跳:歌表演《吹起羌笛跳锅庄》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吹起羌笛跳锅庄》。

2.通过听、看、唱、跳等不同的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体验乐曲的民族风情。3.培养学生对羌族音乐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演唱歌曲《吹起羌笛跳锅庄》并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

教学难点:唱准纯四度与纯八度的音高,有控制地唱好结尾处的高音。较好地用多种方式表现歌曲。

教学准备:钢琴,电脑课件,沙球若干。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欣赏锅庄舞(教师示范跳)

师: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除了汉族,你还能说出哪些其他的少数民族?

今天老师带给你们一段羌族人民喜欢跳的锅庄舞,请你看后告诉我你的感受。课件出示:羌族 跳锅庄

师:小结学生发言。跳锅庄是藏族的一种民间舞蹈形式。由于羌族大部分也居住在云南、四川等藏族地区,所以羌族人民也很喜欢跳锅庄,这是一种文化的融合现象。

[设计意图]: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本课一开始就从教师的示范舞蹈入手,既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又让学生比较形象地初步感受了锅庄舞的动作特点。

三、感受羌族文化

师:羌族到底是怎样的一个民族呢?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1.课件播放羌族风景、羌族服饰、羌笛(让学生听辩其音色)、羌族跳锅庄等图片。2.读一读羌族简介(师生互动)。

羌族主要分布在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那里是大熊猫和金丝猴的故乡。羌族人民服饰艳丽,能歌善舞。每逢节日,他们都会吹起羌笛跳起锅庄,喜气洋洋把歌唱,嘴里还会发出“山山里,哟!来来索,哟!”的欢呼声。

3.知识抢答。(1)、羌族人民主要分布在哪个省? 四川省(2)、每逢节日,他们喜欢跳什么把歌唱?跳锅庄

把歌唱(3)、羌族人民喜欢吹什么笛?羌笛(4)、羌族人民在跳起锅庄时嘴里还发出什么欢呼声?山山里,哟!来来索,哟!4.填填唱唱。

师:唱着问“吹起什么哟?跳什么罗喂?哪族人民喜洋洋,喜呀喜洋洋呃? 生:唱着答“吹起羌笛哟,跳锅庄罗喂,羌族人民喜洋洋,喜呀喜洋洋呃。

[设计意图]:通过看、听、读、答、唱等各种手段来让学生感受羌族音乐与文化,知识抢答与师生对唱的形式既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初步熟悉歌曲的部分歌词和旋律,为后面的教学打下了铺垫。

四、学唱羌族歌曲。(课件出示歌谱)

1、教师范唱,生说说感受。(歌曲欢快活泼)师:歌曲为什么会欢快活泼呢?让我们一起来拍一拍这些十六分音符节奏,它在歌中起什么

作用呢?

小结学生发言。(课件板书:特色一:十六分音符节奏使歌曲欢快活泼)。

2、生唱一唱熟悉的旋律及歌词。

3、生听琴感受5.6.7.8.小节与13.14.15.16小节旋律的特点并唱一唱。(旋律完全重复)

4、教师分别演唱1.2.3.4小节与9.10.11.12小节的旋律,让学生聆听后说一说异同并唱一唱(节奏旋律大部分重复,略有不同。)教师小结并课件出示板书:(特色二:运用变化重复的作曲手法,使歌曲更欢快活泼。)

5、听录音范唱,生用不同的手势表示歌曲不同的部分(分A、B两部分)。

6、唱一唱B段旋律及歌词(教师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1)跟师跟琴同步轻唱B段旋律,找一找附点四分音符并唱一唱。(2)找一找八度大跳的旋律,并加上手势唱一唱(指导轻声唱高音)。(3)找出重音记号并加上拍手跺脚的声势动作唱一唱。

7、学生完整演唱歌曲一遍。

[设计意图]:运用听辨、模唱、对比、分析、总结、表演唱等各种手段来层层深入地进行歌唱教学,既不让学生感到枯燥,又提高了学生识读乐谱、分析乐谱的能力。

五、处理表现歌曲。

1、学生讨论后交流使歌曲表现力更丰富的办法。

2、生加锅庄舞动作随音乐跳跳唱唱。

3、生为歌曲加衬词、打击乐器、声势动作唱一唱。

(1)教师示范演唱---给歌曲加上二声部衬词唱一唱。A段加“山山里哟,来来索哟”,B段在附点四分音符处加读“嘿嘿嘿嘿”及声势动作。生感受情绪变化。(2)生加沙球读一读衬词。(3)师唱歌曲生加衬词。

(4)生分组唱歌曲,加衬词及打击乐器。

4、将歌曲连唱三遍。速度由慢渐快,表现跳锅庄的热闹场面。

师:你们唱得活泼又欢快,老师真想立即去参加羌族人民的锅庄舞呀!可是那里很远,要翻过几座大山才能隐约听见他们从远处传来的歌声,再翻过一座山才看到他们在载歌载舞,于是我立即加入他们的队伍和他们一起欢唱!你觉得要把歌曲唱几遍才能表达出老师刚才说的意境?(三遍)

(1)第一遍用中速、中弱的力度演唱。

(2)第二遍用稍快的速度和中强的力度加拍手动作演唱。

(3)第三遍用快速和强的力度载歌载舞演唱并在第二段分成两组唱两组加读衬词及打击乐器和声势动作。

课件出示板书:速度

中速——稍快——快速

力度

中弱——中强——强

[设计意图]:通过逐步加入各种音乐要素和羌族人民在跳锅庄时发出的欢呼声“山山里哟,来来索哟和嘿嘿嘿嘿”等词来增强歌曲的表现力、感染力。既巩固了歌曲又体现了愉悦性和参与性原则,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现能力,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进一步体验感受羌族音乐和舞蹈的美。

六、课堂小结

日本民族音乐教案与反思 篇9

1、知识与技能:欣赏有代表性的日本民族音乐作品,了解日本传统音乐文化及日本传统民族音乐与中华民族音乐的历史渊源。

2、过程与方法:参与认、唱、跳的的实践活动,从而探讨各类日本民族音乐的风格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欣赏日本民族音乐,增加学生对日本音乐的兴趣和了解。教学重点:

欣赏有代表性的各类日本民族音乐,并分析其特点,加强学生对日本民族音乐的认识与了解。教学难点:

通过欣赏、认读乐谱、演唱歌曲等实践活动,参与探讨日本各类民族音乐的风格特点。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我国第一个封建王朝的开国皇帝--秦始皇,为了寻找古老传说中的长生不老秘方,派当时的王朝宫廷武林高手--徐福率三千童男童女飘洋过海,去传说中的蓬莱仙境寻求秘方.结果在大海中遭遇强大的台风,船只被毁,这些人被迫留在了荒芜人烟的琉璃群岛上,慢慢发展成现在的日本。

近代,日本发达了,竟然还侵略中国,现在又为钓鱼岛与中国发生争端。然而音乐艺术无国界,音乐是美的东西,无论哪国音乐也都值得我们学习。

二、新授

1、日本音乐分二大类:(1)传统民族音乐

日本传统民族音乐,日语称作邦乐。近世邦乐是五音音阶,(多只用do mi fa la si,在日本叫都节调式)且声乐曲繁多,器乐曲显少。还有传统舞蹈、能乐、歌舞伎、声明等。

(2)现代流行音乐

日本流行音乐(英语:Japanese POP,常缩写为J-POP表示)。包括了流行音乐、R&B、摇滚、舞曲、嘻哈和灵魂音乐。日本拥有世界最大的实体音乐市场。以2011年为例,音乐录像带销量年产值约31亿美元,占世界市场之30%,日本音乐的制作水平在世界范围内都可称得上是一流水平。

三、按音乐的表演形式分类学习,了解日本各种传统民族音乐

1、日本民歌

(1)欣赏日本民歌《拉网小调》(多媒体观看《拉网小调》的乐谱)请同学们认读乐谱,找出乐谱由哪些音谱写而成。

学生总结得出运用了(Do、Re、Mi、So、La),请学生对比中国的“五音”,竟然是相同的。

老师讲解(Do、Re、Mi、So、La)在日本叫雅乐吕、律音阶。与中国五声调式相同(宫、商、角、徵、羽)

雅乐(ががく)意指中文“雅正之乐”,是日本兴盛于平安时代的一种传统音乐,也是以大规模合奏型态演奏的音乐。乐曲以器乐曲为多,至今仍是日本的宫廷音乐,是现存于世界最古老的音乐形式。雅乐最初在奈良时代自中国及朝鲜传入日本,随后经模仿及融合而产生日本雅乐。(2)欣赏日本民歌《樱花》(多媒体观看《樱花》的乐谱听老师范唱)

A,老师用日文范唱一遍,谈谈听后的感受。本应该是美好,喜悦的情绪,此时有什么情绪?(忧伤的情绪)

B,请同学们认读《樱花》的乐谱,找出其有哪些音组成。do mi fa la si,在日本叫都节调式音阶。因为有fa,si这样的不稳定音出现,因此组成的音程具有不和协,忧伤的情绪出现。

中国自周秦开始,传统音乐讲究平和中庸的色彩,尽量少用这种不协和的fa,si音,而日本偏用fa和si,而且多数歌曲的音阶都是do mi fa la si,除了都节调式音阶还有琉球调式的音阶,所以明显突出了日本音乐的特点。

C,老师弹钢琴,请学生看多媒体大屏幕的乐谱,练唱歌曲《樱花》。D,对比中国的国花歌曲《牡丹之歌》 樱花为日本国花,中国的国花是牡丹,对比听听中国国花的歌曲《牡丹之歌》老师演唱,明显感觉中国《牡丹之歌》明亮,快乐、华美、大气。

2、日本舞蹈

请同学们观看多媒体大屏幕上的日本舞蹈动作图片并讲解。

日本舞蹈广义指流行于日本各地的各类舞蹈,如古代舞、雅乐、能剧、民俗舞、歌舞伎舞蹈等;狭义专指包括各种流派的歌舞伎舞蹈。古时“舞” 也称“游”中世纪后称“踊”,后发展为“舞”、“踊”、“振”三要素相结合。也就是幽雅含蓄,生动活泼和戏剧性相结合。

日本舞蹈中常使用手巾、扇子、刀、伞、拐杖等多种道具。(1)我做你猜,让学生熟悉道具在舞蹈中的作用。

老师拿道具跳日本的舞蹈动作请同学们猜,在表现什么? 第一组用舞扇表演

A、高山 B、舞剑 C、做梦 D、云彩、E、大树 第二组用手巾表演

A、妩媚、羞涩 B、生气、恼怒 C、摇橹、划浆

(看多媒体大屏幕上的选项,找出正确答案,答对给予奖励)

引导:可见这些拿道具的表演都能表现一定的舞蹈情境与含义。换言之,舞蹈道具的作用是有利于舞者丰富舞蹈内容,表演舞蹈的情境和含义。

(2)视频欣赏日本舞蹈。(多媒体播放两小段有代表性的日本民族舞蹈片断)提示学生边看边注意观察舞蹈的手形和舞步,和学生一起讨论日本舞蹈动作的一些基本特点。

讨论并总结:手形多用大拇指向内,四指撑直、并拢。舞步为:滑、转、跺。试着跟老师跳一跳,感受日本民族舞蹈的特点。

(3)讨论日本舞蹈为什么多为比较简单的动作,动作幅度并不大,不像中国舞蹈,有下腰,劈叉等各种高技艺的舞姿动作?

讨论并总结:学生总结因为穿和服,老师提示穿和服跳舞是日本传统礼仪的表现。因此幅度多不大,体现出一种文明与涵养。

3、日本器乐

日本器乐主要有:琵琶、三味线、筝、尺

八、鼓等(1)简介各种日本民族器乐。(看图片)

琵琶:日本雅乐乐器之一。起源于今伊朗一带,经由丝路、中国于奈良时代710年传入日本,作为雅乐管弦乐合奏中的一种主要乐器而被运用,多四弦。

三味线:三弦于1560年经冲绳传到了日本。通过日本艺人的改造,三弦变成了三味弦(线),多用在日本歌舞伎表演中。筝:中国汉代时琴瑟很流行,到唐时有李商隐的诗《锦瑟》琴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的诗句,汉代以前的瑟是50弦的汉代后改为25弦,唐赵磷《因话录》记述:“筝,秦乐也,乃琴之流。古瑟五十弦,自黄帝令素女鼓瑟,帝悲不止,破之,自后瑟至二十五弦。秦人鼓瑟,兄弟争之,又破为二。筝之名自此始。”八世纪初,中国唐代十三弦筝传入日本。

尺八:尺八是笛子的一种,由中国唐朝时传入。尺八是竖吹的乐器,以其长度一尺八寸得名。中国古代民族乐器也有“尺八”这种乐器,但是现在除了闽南的南音以外,已经非常罕见。

太鼓:古代日本人用太鼓的目的是为驱赶病魔。同样也为迎神之用,不论是宫廷、战争、歌舞能剧中都有太鼓的影子。跟中国一样,民间也用敲大鼓来敬神。

(2)欣赏日本器乐全奏表演。(欣赏视频日本器乐表演片断)

4、日本能乐

(1)简介能乐(看图片)是一种严肃的音乐剧,是音乐舞蹈,戏剧相结合的综合艺术。声 乐为‘谣’,器乐以“鼓”,“笛”为主。类似于中国戏曲(包含有

1、舞

2、唱

3、器乐)。

能是以主角演员的歌舞为中心,与伴奏之唱念及奏乐所构成的音乐剧。演员使用面具是能的特征;能的面具称为能面。

14世纪早期,秉承数个世纪舞台传统的各种各样的表演剧团巡回地在寺庙、神社和节庆场合演出。他们一般都有贵族的赞助。随着幕府制度结束,到明治时代(1868–1912)很少有听能乐,都学习欧美音乐,二战后日本音乐现代化。

(2)欣赏能剧名曲《鹰姬》(欣赏视频片断)

能剧《鹰姬》该剧可说是传统能剧、爱尔兰神话和希腊悲剧的美丽融合体,讲述的是爱尔兰英雄空賦麟寻找传说中能让人不老不死的泉水的故事。最初是爱尔兰诗人W.B.yeats写的剧本,后由日本横道万里雄创作了能本,观世寿夫作曲成为能剧。

在远海的孤岛上,有一片榛树林,林中有一眼干涸的泉。为了等待泉水涌出的那一日,有一位老人九十九年间每日都在旁等待,希望能够求得传说中能带给人永恒生命的泉水。波斯国年轻的王子-空赋麟也和老人一样,前来求取泉水。泉水的守护者-鹰姬对泉水下了咒,没有她的许可谁也无法求得泉水。老人劝空赋麟放弃,但空赋麟一定要亲眼看到泉水涌出才肯罢休。突然空中传来了爆裂般的鹰叫声,老人叫空赋麟在受到诅咒前赶快离去。鹰姬现身了,老人陷入昏睡中,而空赋麟则拔剑向鹰姬刺去,一番搏斗后终究不敌也陷入了沉睡。这时,泉水涌现,鹰姬手捧泉水跳起了舞,最终消失了。而空赋麟则被封入岩石中永远沉睡,遭受永恒的劫难。泉水再次枯竭。后来,老人的执著之心化为山中的幽鬼,回到空赋麟沉睡之处,感叹那些求取泉水而不得之人的痛苦。鹰之泉究竟是什么呢?(感叹人生执妄的痛苦)

5、日本歌舞伎

(1)简介日本歌舞伎

17世纪多以三味线弹奏,配合舞台情景表演的说唱表演。类似于中国的曲艺。歌,代表音乐;舞,表示舞蹈;伎,则是表演的技巧的意思。后也基本接近能乐形式。(2)欣赏歌舞伎名曲《道成寺の钟》(欣赏视频片断)

古时,有个清姬,爱上了去熊野参拜菩萨的僧人安珍;安珍身为僧人,毅然离开了清姬,为了心爱的人,清姬千里迢迢追寻安珍而去,一路吃了不少苦,终于追到安珍时已经人不像人,鬼不像鬼了,安珍被吓得拔腿就跑,清姬就一路追,安珍抢先一步度过一条大河,清姬追来时已经没船了,她还是跳进了河里,结果变成了一条大蛇继续追上岸,安珍跑呀跑呀跑到“道成寺”里去了,结果蛇也追来了,寺庙里的高僧都无法对付那条蛇,就把安珍藏在了大钟里,清姬追进来后几下子就知道他躲那里呢,呼啦一下子就把钟给缠住了,无奈大钟坚固,最后,清姬估计是无可奈何了,但又不愿放弃,于是就自燃起来,把自己连同钟,钟里的和尚都烧成了黑炭了。和心爱的人不能同生,那就同死。

6、日本声明

声明:又叫梵贝,佛教礼曲音乐,8世纪时由中国隋唐传入。

四、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并练唱了日本民歌,跳了跳日本舞,了解了日本器乐,观看了日本能乐以及歌舞伎的简短视频,相信同学们对日本民族音乐有了很多的认识与了解。

五、作业:请同学们课下搜集日本传统民族音乐并欣赏,试辨别是哪种形式的日本民族音乐艺术,下课。

《日本民族音乐》的教学反思

《日本民族音乐》是高中音乐必修教材《音乐鉴赏》中亚洲传统民间音乐教学中的一部分学习内容,教材中只例举了《樱花》这首歌曲,并简要分析了歌曲的特点,要让学生学得高兴、快乐,学到更多的日本民族音乐文化,就需要老师搜集与日本民族音乐文化相关的图片和音像资料进行拓展学习,从而顺利达到教学目的,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对本节教学我作如下反思:

一、教学目标

这节课的“三维”目标明确,1、知识与技能目标:欣赏有代表性的日本民族音乐作品,了解日本传统音乐文化及日本传统民族音乐与中华民族音乐的历史渊源。

2、过程与方法目标:参与认、唱、跳的的实践活动,从而探讨各类日本民族音乐的风格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欣赏日本民族音乐增加学生对日本音乐的兴趣和了解。

这个“三维”目标,既注重学生知识的获取和能力锻炼,又注重学生情感的培养,教学内容都围绕着这个目标进行。有日本民族歌曲、舞蹈、能乐、歌舞伎、声明等,又重点突出日本民族歌曲和舞蹈的欣赏与分析,让学生对日本民族音乐有全面而深刻的认识与理解。

二、教学流程

1、首先我设计了故事导入,通过简短的故事讲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然后导入日本音乐文化的学习,显得自然流畅。

2、我把新授的知识分类,使整个学习内容清晰明了,而且重点内容民歌和舞蹈安排在前面详讲,而器乐、能乐、歌舞伎、声明放在后面略讲。

在学习重点内容日本民歌时,首先通过认读乐谱分析日本民族歌曲的特点,然后全体学生参与练唱日文的《樱花》,来体验运用了fa 和si的都节调式音阶后日本歌曲不同的风格。最后进一步拓展,听老师演唱《牡丹之歌》来对比中、日歌曲从而加深对日本民歌的印象,同时也是爱国情怀的自然流露。

在学习重点内容日本舞蹈时,首先请同学们边看多媒体展示的日本舞蹈图片边听老师简介日本舞蹈,然后小游戏“我做你猜”互动参与体验日本舞蹈中道具的作用。把日本舞蹈特征的难讲问题简单游戏化。然后通过看多媒体日本的舞蹈片断视频,学生参与讨论、分析日本舞蹈手形的特点和舞步的特点,并做四指拼拢,舞步“滑、转、跺”来试跳一跳日本民族舞蹈。在这些与学生的互动中让学生主体参与检验到学习日本民族音乐的快乐,在快乐的参与学习中突破难点,掌握知识。

在后面器乐、能乐等内容的学习中结合多媒体展示的图片、视频片断和文字略讲,使整个教学内容详略得当,既全面又重难点突出。最后以精炼的语言小结并布置课后作业。

三、多媒体的运用

多媒体的运用贯穿了整个教学过程,有图片,有文字,有影像,使整个教学内容显得丰富多彩,讲解的地方直接展示图片和文字,让学生边看边听老师的讲解,显得清晰明了。重难点内容设计了视频和选择问题便于学生参与互动,让学生在有趣的互动情境中学得轻松又愉悦。以充分体现多媒体运用在课堂教学中的优越性。

四、自己的不足之处

1、教学中不够严肃,在与学生的互动中过于“开心”笑得过多。

2、在“我做你猜”的互动环节中,舞蹈动作做得不够标准,导致课堂中有的同学猜错答案。

3、在“跳一跳”日本民族舞蹈的过程中,手形和舞步不够标准。虽然高中学生不爱动,但我也没有有效调动起学生完成好“跳一跳”的参与过程。

做为新课程背景下的音乐老师,我要不断提高自己。进一步加强自身音乐艺术素养的学习,特别是舞蹈这一项,以便于在以后的教学中把舞蹈动作演示更标准,更完美。同时进一步提高自己的音乐课堂教学水平,设计好每一节课,让音乐课堂成为名副其实的高效课堂。

点评《日本民族音乐》这节课

《日本民族音乐》是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全册第十节——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中的一部分教学内容。其实无论是人音版还是人教版还是湘教版的《音乐鉴赏》教材中,都有亚洲民族传统音乐的内容,日本民族音乐教学都是其中之一。虽然教材中都只简单例举一首日本歌曲作品做为学习内容,但要让学生学得丰富,学得有趣,就要靠老师对教学内容进行丰富设计。王老师的这节课上得很成功,可以说就是课前做了充分的设计准备,整个教学目标明确,内容丰富,重难点突出,详略得当。老师讲得流畅,参与互动的学生学得舒畅。

一、音乐知识、技能与音乐文化相融合,体现现代教学理念。

以前音乐教学强调“双基”教学,就是音乐知识与音乐技能相结合,然而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感受到王老师引导学生学习日本民族音乐知识的同时贯穿了音乐文化的深刻认识与理解,体会到了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无论是学习日本民族歌曲、舞蹈的特点,还是器乐的欣赏,都把音乐知识、演唱技能与音乐文化相融合,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知识,锻炼音乐技能的同时去体验和学习一种音乐文化。是在尊重日本音乐文化的同时,也激发学生对中国音乐文化的热爱。

另外,本节课虽然是音乐知识教学,也涉及了历史内容,也可说是音乐课与历史课的整合。

二、调动学生主体参与,培养学生能力。

课堂中设计了学生认读乐谱,找出歌曲的调式音阶,又让学生对比中国的“五音”理解日本民族歌曲的调式音阶特点,把难讲的歌曲调式特点很简单化的突破,让学生主体参与中不知不觉地化解难题。特别是“我做你猜”的互动环节更是精彩有趣,下面听课的老师也高兴地猜起来。这个环节把难讲的日本民族舞蹈特点在有趣的游戏互动中突破完成,让学生深刻理解日本舞蹈时善用道具,也理解了舞蹈道具的作用。而后又引导学生看舞蹈视频,分析讨论日本舞蹈的基本手形和舞步,跟老师一起“跳一跳”的环节也都调动了学生参与,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思维和动手的能力。充分体现了教师引导、学生主体动脑动手的教学理念。

三、教学媒体运用恰当、适度。

本节课既运用了常规媒体,又运用了电脑多媒体技术。在全体学生参与演唱日文《樱花》时运用常规教学媒体工具钢琴,在舞蹈内容的学习中运用了舞扇、手巾。而电脑多媒体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使用,丰富的图片,文字,影像极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这一点在本节课中体现较为明显。丰富了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音乐教案-独特的民族风 篇10

蒋素娟

课题:“俄罗斯民族风情”——选自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教材》 课型:音乐鉴赏课 课时:一课时(45分钟)授课班级:高一(3)班

教学设备:电视、电脑、音响、钢琴、实物投影、视频展示台

自备教具:俄罗斯歌曲CD、教学光盘、教学VCD、俄罗斯国旗(烟盒)、地图、俄罗斯画册、书籍、作曲家画像、普希金挂盘、饰品(三角琴)、小提琴、长笛、口哨、俄罗斯文化衫、水兵帽、列宁像章、照片多幅等

教学目标:欣赏两首俄罗斯民族乐派代表性的音乐作品《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和歌曲《跳蚤之歌》、引导学生感受、体验俄罗斯民族乐派的风格特征;熟悉《卡》的音乐主题;知道俄罗斯民族乐派的概况,知道作曲家格林卡和穆索尔斯基。

作品分析:《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

此曲于1848年在华沙写成。原名是《以两首俄罗斯民歌——婚礼歌和舞曲为主题的幻想曲》,这是格林卡最著名的一首管弦乐作品,是俄罗斯交响音乐的奠基之作。乐曲采用两首俄罗斯民歌——婚礼歌曲《从山上,从高高的山上》和舞蹈歌曲《卡玛林斯卡亚》为主题。两个主题不论体裁或性格都迥然相异:一个悠长、抒情、缓慢而略带哀伤感;另一个欢乐、活跃而快速。这两个强烈对比的主题足以反映俄罗斯人民生活的最本质方面,不但描绘出俄罗斯农村生活的鲜明画面,而且体现了他们性格的典型特征。《卡》曲是用两重变奏曲式写成,即两个主题的变奏采用“整组交替”的形式:第一主题第一组变奏,第二主题第一组变奏——第一主题第二组变奏,第二主题第二组变奏。

引子,简短饱满而有力,取材第一主题

第一主题的第一组变奏包括主题显示和它的三个变奏

第一主题由弦乐器齐奏,像领唱一样“唱”出缓慢的婚礼歌。这种悠长的长腔歌曲,多用于表现俄罗斯民族性格和生活中的深沉和悲痛方面

主题一 1 = F 《从山上,从高高的山上》 中速 3/4(曲谱略)

第一变奏用木管乐器;第二变奏加进弦乐器;第三变奏又增加了铜管乐器,形成整个乐队的合奏(好象合唱加入)第二主题的第一组变奏包括主题显示和它的13个变奏。主题二 1 = D 《卡玛林斯卡亚》 快板 2/4(曲谱略)

第二主题取材于具代表性的民间舞蹈歌曲《卡玛林斯卡亚》,表现俄罗斯人民乐观的民族性格和欢乐的生活情趣。变奏手法除了衬腔复调之外,还广泛运用了民间器乐曲中常用的围绕主题装饰加花的变奏手法。

第一主题的第二组变奏有三个,宣告喜宴开始,速度、节拍、调性、情绪发生显著变化,展示宴饮欢舞场面。

第二主题第二组变奏有18个,形成全曲高潮。和声背景屡经转换,法国号、小号、不时发出不协和长音,产生幽默效果。上述变奏中配器变化很突出,如婚礼歌曲用木管变奏,借以模仿民间芦笛音响,舞蹈歌曲中用弦乐器拨弦模仿三角琴(巴拉莱卡)的演奏。

最后,像一般民间舞蹈一样,速度开始加快声部乐器背景,好象更多人参加到舞蹈中来。当情绪最热烈时,乐队突然静息,只听到舞蹈歌曲主题的片段从远处传来,然后全乐队用猛然一击结束。

教学重点:《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唱熟、背出、领会两个主题。

教学难点:第一主题的32分音符(1/8拍)第二主题前松后紧的节奏,加速度和突然终止,两种节奏、速度的强烈对比,两个主题的两种情绪,两种性格。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俄罗斯歌曲音乐)铺垫 ——上课 ——导入(提问前一课捷克民族乐派代表人物斯美塔钠的交响套曲《我的祖国》第四乐章音乐主题?

过渡本课:欧洲最早最有影响的民族乐派:俄罗斯民族乐派 ——题目(板书)“俄罗斯民主风情”

由柴柴可夫斯基引入格林卡(1804——1857)俄罗斯民族乐派代表及强力集团5人作曲家小组

光盘介绍:格林卡及强力集团。格林卡年轻时的画像(列宾画),俄罗斯民族音乐之父、俄罗斯交响乐奠基人(普希金瓷盘,俄文学始于普,音乐始于格)。

——鉴赏曲目:《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重点)(板书)

格林卡最有名的一部管弦乐作品,俄交响乐奠基之作,被柴誉为“孕育所有俄交响乐”。

——曲式:双重变奏曲式(光盘:曲式结构图)

主题1、2:先了解两个主题,再完整欣赏。

听唱主题1,两次,视唱两次(难点:弱起32分音符、装饰音、三拍子)

听唱主题2,两次,视唱两次(难点:前松后紧节奏、4分音符、装饰音、二拍子强起)

——完整欣赏:带三个问题:

1、第一主题三个变奏有何变化?

2、两主题之间有何变化?

3、高潮何处、特点? ——学生回答:有讨论,可不同意见。

——对比鉴赏:除前面同学说的两个主题,节奏节拍、速度、歌曲舞曲的不同、还有何深层对比?

——学生资料:学生搜集的资料课堂播放(影象)——进一步探讨:为何柴说它孕育了所有俄的交响乐?

两首歌曲、舞曲反映了俄人民生活的最本质方面,代表了俄民族最典型的两种性格。

——老师唱(学生伴奏):格林卡“远方的星”婚礼歌曲一段,学生体验其中的忧伤情感 忧伤是一种民族性格,是一种宗教情怀,是一种历史的忧患,是一种文化传统艺术气质(不是心灵脆弱,不是萎靡不振,是明亮的忧美)——学生再唱:第一主题(体验抒情而略带忧伤)

俄民族除忧伤性格外,还是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陶醉于忧伤之中,但不会在压力下一蹶不振,谁都不可能像他们一样,从心灵备感痛苦和折磨忧伤中迅速转为狂喜!精神分裂?)

——学生体验第二主题:拍手,脚踏节奏(由慢转快)(口哨、欢叫、长笛、小提琴模仿民间乐器)

——拓展讨论:从已知的俄音乐中,也能反映两种强烈对比情绪,性格的作品(学生发言:三套车、伏尔加船夫曲、卡林卡、悲怆„„)——学生自学:俄“强力集团”音乐知识

老师强调:“强力五人作曲小组”中,仅有一位是专业作曲家巴拉基列夫,其余四位中鲍罗丁是化学教授居伊是陆军工程兵大将,穆索尔斯基作过御前近卫军交通部职员,里姆斯基,科沙可夫作过海军军官。此四人的身份说明了俄军人的艺术素质非常深厚。美国人总结前苏联1957年发射的人类第一棵5人造卫星的创举就是因为俄国人的文化艺术素养高超从而开始加强美国的艺术素质教育,而俄国人从小就重视艺术素养的培养已有上百年的历史。

——浏览欣赏:穆索尔斯基的讽刺歌曲《跳蚤之歌》(VCD)

——探究问题:柴可夫斯基与格林卡,强力集团生活在同一个时期为何不属于民族乐派?有特点?

上一篇:浅谈乡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下一篇:赴澳洲留学的高中签证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