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片音乐的作用

2025-01-03

动画片音乐的作用(通用10篇)

动画片音乐的作用 篇1

1. 前言

现今时代, 动画片超越了众多局限, 以千变万化的风格出现于荧幕上。不论是幽默感丰富的迪士尼动画或皮克斯动画, 浓厚民族风格的中国水墨动画, 情感细腻的日本动画都纷纷在动画王国中绽放光彩。音乐进入动画制作中, 成为动画片的一个有机部分;研究动画音乐则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课程。而且研究动画音乐对学习动画, 创作动画有极大帮助。

2. 动画音乐

2.1 音乐与动画的结合

动画作为电影的分支艺术, 声音与画面的结合, 声音与声音的关系, 使动画成为一种综合艺术。声音的出现, 使动画创作开始改变方向。声音在动画中的应用使动画空间感的塑造有了一个很大的飞跃。二维的画面所表达的空间范围是相当有限的, 但声音则不同;它可以有效地突破画面的限度, 蔓延到银幕外, 使空间变得宽广, 产生了画面的纵深向度, 则是画面的第三维。它能使观众对动画有了整体的了解。迪士尼的《白雪公主》是第一部成功把音乐的魅力充分表现出来的有声动画。它成功地现世, 为有声动画开创了新纪元。

一般音乐的作用, 是作为一种独特的听觉艺术来满足人们对艺术欣赏的要求。而声音一旦和动画有机的组合成一种综合艺术;其音乐就距有了别树一帜的审美规律和审美特性。

3. 动画音乐的作用

3.1 抒发情感, 突出主题

3.1.1 抒发情感

一方面, 用音乐表达人物难以用言语表达的情感, 刻画人物内心心理活动, 反映生活的复杂性, 多面性, 充分表达动画丰富内涵等, 抒情是动画音乐最主要的作用。

另一方面, 用音乐表示情感的力度强烈, 足以弥补画面人物感情的强度和深度的不足。音乐抒发了各种悲欢离合的情感, 可以与视觉画面相互补充, 形成独特的声音画面立体氛围。只要音乐与画面完美的结合, 一定能让观众在炫目的视觉和听觉形象中得到非常震撼的心理感受, 让观众拥有亲临其境的艺术效果, 产生共鸣。

3.1.2 突出主题

动画片中的音乐, 不仅有抒情作用, 而且有突出主题的作用。主题曲, 场景中音曲或歌曲在动画片中, 对于概括和突发情感, 突出主题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同时, 体现着动画片风格与水平。动画片中的主题曲, 更成为该影片的代表或标签。而歌曲, 音乐, 舞蹈的结合又往往使那假设的故事, 假设的主人翁, 成为许多著名动画片中重要的特点或风格。也把包含的思想意义和情感内涵表达得更为清晰准确。动画创作者, 深知音乐能突出主题, 则采用众多拟人手法, 小花儿, 小树木, 小动物等可爱角色唱出各种美妙的歌曲;显出角色可爱, 新奇之外, 它们本身也体现了动画片的各自特殊风格。例如:迪士尼制作的《迪士尼奇幻圣诞—唐老鸭的圣诞》短片中, 音乐编创者在动画片中, 用不同方式表现《圣诞快乐》一曲;不仅给动画片增添许多圣诞气氛, 而且也从一个侧面暗喻着唐老鸭是多么想拥有一个安静的圣诞主题。可惜的是事与愿违, 唐老鸭最后还是出乎意料地过了一个热闹而有意义的节日。例如:由中影集团公司, 先涛电影娱乐与迪士尼联合制作的《宝葫芦的秘密》动画片的主题曲, 该动画片音乐由资深音乐人金培达作曲, 著名的词作家陈少祺作词。歌词虽然词浅但蕴含着无穷深意, 每句都激励孩子们勇敢追求自己的理想, 为梦想奋斗, 从而突出了作品的主题。

3.2 烘托氛围特征, 增强银幕真实感

3.2.1 烘托氛围特征

音乐烘托氛围特征这一功能上比影视剧音乐在烘托氛围特征更胜一筹。因为音乐对场景氛围的烘托不仅具有夸张性, 而且具有真实性。使动画场景呈现出独特的色彩, 情调, 具有摄动人心的力量。例如:如迪士尼动画大制作《狮子王》。为了使动画片具有浓厚的非洲大地那种原始而又自然雄厚的生命气势得以充分表现。在配乐方面;特别邀请了世界顶级的音乐制作人埃艾尔顿·约翰和汉斯·季默为该动画片量身打造音乐。以非洲鼓伴奏的大合唱伴随着非洲大草原的景色, 小狮子的诞生, 使整个场景充满朝气。当万兽群奔的宏大场景出现, 音乐大师则用激情而又隐含危机的音乐来烘托疯狂的场面。给观众强大的听觉和视觉冲击力, 渲染了一种情势凶险的氛围。例如:动画短片《迪斯尼奇幻圣诞—冰上芭蕾》的小故事, 音乐编创者用一个轻柔美妙的长音乐和梦幻的音效来衬托米妮精湛的冰上芭蕾功夫。然后渐渐运用激昂的大合唱覆盖原来的背景音乐的手法, 表现出黛西那种高傲自满, 不可一世的神情。例如:在国内动画片《大闹天宫》《哪吒传奇》《宝莲灯》《葫芦兄弟》等, 动画创作人不仅用画面展示各种神奇幻丽的世界, 同时运用音乐去渲染氛围。使原有神奇幻丽的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引起观众更多的幻想。众多动画片, 在气氛特征的渲染功能上, 音乐的编创者和动画设计者是劳苦功高的。由此可见, 优秀的音乐与画面有机结合能使动画片具有更高的艺术价值和艺术效果。

3.2.2 增强银幕真实感

在默片时期的动画, 所有内容只能通过画面来表现。而音乐的出现, 注定要打破这局限;使动画有了一个崭新的飞跃。人们通过感觉器官的利用, 去感知周围事物。这就明确提示了, 感觉是具有多面性的。所以, 动画片利用这一特性去不断探索;学会运用音乐或音效手段加以描绘画面。例如:虫叫声, 鸟鸣, 机械运动声等, 使人可以识别空间形态, 更好更大的加强了空间的真实感;给画面增添了真实度和可信度, 让观众有亲历其境的感觉。例如:动画片《猫和老鼠》许多人都知道该动画片没有多少对白, 该片节奏主要用画面和音乐来烘托。例如:在惊讶的场景突然加插一个声音, 可以把当事人震撼的情景真实地反映给观众;让他们共同产生惊讶, 体现了其紧张的节奏。又例如:在表现人物思想情感, 心理活动, 刻画人物性格, 往往也运用音乐来表现;单靠画面的塑造是比较困难的。大家试想一下, 当要表现主人翁性格的时候, 我们可能要花一段时间, 按着情景推理, 才能对其性格有所了解。但是, 如果通过音乐去理解, 则能更快一步理解人物性格, 唤起观众对各类人物的评价。例如:深宫后院的嫔妃, 则用淡淡哀怨之音区匹配她们身份。皇帝出现的时候, 则用昂扬而宏厚之音匹配, 塑造其王者风范。失控之人, 则匹配哀怨之音, 特显其惆怅和忧郁之情。音乐充分丰富了人物形象的时候, 同时也加重了观众对人物的认识, 也就使人物显得真实, 并不是虚拟。

3.3 模拟动画节奏, 声画组接与连贯

3.3.1 模拟动画节奏

新媒体艺术中影像文化的探讨

段舜婕 (湖北美术学院研究生部湖北武汉430000)

摘要:伴随着流行文化的发展, 从文学期刊到电视节目再到网络博客, 我们的文化正实现着由传统的语言形式向新的影像文化的转变。许多的艺术家们也开始了对影像文化的视觉接受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思考。同时, 数码相机、DV摄像机和电脑的普及, 高科技的影像艺术渐渐成为当代艺术和视觉文化的新形式。现在, 我们获得一种更广阔的摄影观, 图片的力量有可能是来自影像的内部或是外部的。实验摄影、行为艺术、摆拍、拼贴、摄影之后的摄影等等这些作为图像生成手段的一部分或是一种, 现在的图片已经没有明确的划分。作品的再生产、再消费几乎成为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到达终端消费者眼前的是经过复杂的再处理之后的东西。然而, 作品与作品的交互性却大大的增强了。波依斯认为每个人都具有艺术的能力, 人们思想和行为的出现都是“艺术”的过程。文化与艺术的社会功能要求我们对这种图像的阅读做出回应。而这种回应我认为:一种是视觉和技术上的开拓与提高, 另一种则是运用我们自身的艺术审美理论和文化背景对图像阅读的时代特征进行思考。并将这种思考以符合这个时代的视觉接受方式表达出来。

关键词:视觉文化;生活方式;图像

伴随着流行文化的发展, 从文学期刊到电视节目再到网络博客, 我们的文化正实现着由传统的语言形式向新的影像视觉文化的转变。许多的艺术家们也开始了对影像文化的视觉接受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思考。同时, 数码相机、DV摄像机和电脑等高科技技术的普及, 高科技的影像艺术渐渐成为当代艺术和视觉文化的新

创作动画的过程中, 通过什么方法可以把画面节奏和动作的夸张性, 特征性渲染得更为鲜明, 更为强烈, 更为精彩?动画创作者则非常聪明利用音乐, 通过特定的音色, 音调, 旋律和节奏;必要时加以音效等方法。模拟动画片的节奏, 推动其情节发展变化。动画音乐创编不同于其他影视音乐的创作。它是采用前期录音, 再按照音乐长度, 速度来描制画面和设计动作。这样做, 就能达到音乐节奏和画面及动作统一的效果, 而且故事节奏也可以通过特定的音乐节奏表现出来。动画制作者为动画配音的方式也是多变的。音乐可以时而出现, 时而间断, 淡出淡入, 深入浅出等。只要遵循局部与整体统一, 作品就能体现出一种综合艺术的节奏感。例如:动画片《岁月的童话》中某一情节, 讲诉27岁的冈岛妙子, 回老家探望乡间的姐姐的时候与孩提时的伙伴相遇。冈岛妙子向他述说儿时的辛酸境况。而伙伴则巧用一曲儿时流行的影片主题曲道出人生的真谛, 打开了妙子的心结。由此可见, 这样的音乐安排, 就是用歌曲推动情节发展。

3.3.2 声画组接与连贯

用声音连接前后两个场面或更多场戏, 租借同一时间不同事件的若干组画面的交错或同一事的若干个侧面的各组镜头的交替, 动画时间空间的跳跃交错等成为声画组接, 又被称为“声音的蒙太奇”。例如:动画片《机器人-瓦力》开篇着用一首轻快的歌曲跟随着画面移动, 画面由美丽的宇宙逐渐转换到地球。然后渐渐拉长歌曲结尾把原来的画面切换到新场景画面, 等待主人翁的出现。当主人翁瓦力出现在画面时候, 开篇的轻快歌曲又渐渐的响起, 在机器运动音效的伴随下, 跟随着画面移动。歌曲不仅使画面自然的切换, 而且歌词也与画面的内容相符合。

3.4 点染生动情趣, 构成美丽意境

形式。现在, 我们所获得的是一种更为广阔的摄影观, 图片的力量有可能是来自影像的内部或是外部的。

一、视觉文化的发展

视觉文化一直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是这一制度的系统阐释者, 他们认为由感官等级制所确立的视觉中心的地位对于保证哲学思考和人的精神活动的纯洁性是至关重要的。它可以把人引向对对象的距离性沉思中净化人的灵魂, 引向德行的实践, 引向审美。因而视觉文化打开了一个完整的互文本世界, 在其中对影像、声音以及空间结构的解读及相互作用又依赖于彼此的关系。然而, 当代人类进入21世纪, 各种多媒体技术迅猛发展后的今天, 我们的精神活动的纯洁性不再单纯, 面对从电影、电视、互联网到各色各样媒介的商品广告和网络红人向我们生活的全方位渗透, 我们所获得的意义及对此遭遇的主观反应都有不断增生的层面, 在某种意义上, 我们拥有的是德里达延异概念的视觉文本, 德里达对于延异的概念化呈现为一种二元逻辑批判, 在这一逻辑下, 意义建构所需要的每一要素都锁定于与另一要素的表意关系之中。视觉文化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一种梦魇式的存在。

早在50年代, 德国思想家马丁·海德格尔就富有预见性的宣称我们正在进入一个图像世界。当影像作为媒介向世人展示时, 人们的世俗生活就完全被这种新的艺术形式所吞噬着。旧的事物总是在被新的事物所取代, 摄影术的出现被迫绘画重新定义自己, 可以说现代艺术的直接导火索就是摄影。然而艺术界总是需

3.4.1 点染生动情趣

音乐在点染生动情趣, 趣味性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所以音乐编创者必须在音乐构思和设计上花更多的心思, 更多的耐心。例如:动画片《千与千寻》中, 火车声, 海浪声与人物画面, 火车交织的镜头, 使画面的切换极其自然通顺。例如:动画片《迪士尼奇幻圣诞》中, 铃铛声, 金属碰撞声, 竖琴声, 圣诞奏乐, 大合唱等音效与画面结合, 是整个动画场景充满圣诞气氛, 突出动画主题。在动画作品中, 音乐编创者特意设计的音效对整个动画增添不少乐趣, 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4.2 构成美丽意境

音乐与画面的有机结合, 能打造出千变万化的意境, 能让观众在欣赏动画的基础上产生无尽的联想。例如:动画片《魔女宅急便》的音乐作品, 尤其令人瞩目, 不仅动画片中插曲衬托了海边城市怡人安逸的生活。而且音乐在作品中的不时出现, 体现了动画作品的深刻内涵。例如:1988年的日本动画片《再见萤火虫》中, 轻缓忧伤的音乐随着萤火虫在黑夜飞舞, 给人一种伤感唯美的视觉感受。在调查中, 不少男性观众看此片后都深受感动, 流下了男儿泪, 对动画赞口不绝。由此可见, 音乐对于动画作品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4 结论

动画音乐从它诞生开始, 就是和画面不用形式, 紧密结合在一起的。音乐艺术与美术艺术达成完美结合, 成为一种视听觉的综合艺术, 给观众一种新的视觉享受。同时, 由于动画艺术自身带有的某些特殊属性, 所以, 动画音乐的整体创作也相应具有一些特点, 在动画影片中起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希望通过研究对动画音乐在动画中的作用, 能更好地学习动画, 掌握动画。

摘要:动画作为电影的分支艺术, 声画结合使动画成为一种综合艺术。在动画王国中绽放光彩。了解动画音乐抒发情感, 突出主题, 点燃生动性, 制造意境等作用, 有利于我们掌握如何创作动画音乐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抒发情感,突出主题,点燃生动性,制造意境

动画片音乐的作用 篇2

关键词:动画音乐 作用 表现形式 动画片

一、动画音乐在影片中能够抒发人物内心情感

音乐擅长的是对人内心世界和情感世界内容的表达,它不擅长视觉所擅长的东西,比如视觉可以看到的实实在在的客体,音乐则无法表达出来。为了可以让动画的受众沉醉其中,让其与动画中主人公的悲喜感同身受,就需要最大化的把动画音乐和人的内心情感进行交融,最好是融为一体。这样受众才会有一种身临其境的至高感受,乃至会感受不到音乐,而是沉醉于剧情之中,与主人公的悲喜同步。在主人公欢快的时候,观众会随着一起高兴,主人公悲伤时,观众也会忍不住落泪,正是这样,动画音乐才具有了一种无法被取代的能力,这种能力就是引导观众走入之前被忽略的音乐的核心力。动画中所需要传达的各种感受,尤其是主人公的内心感受,就会在音乐的作用下,被观众理解。在电影世界中,是没有办法通过音乐把主人公的心态表现出来的,但是,动画则不同,动画可以在音乐的帮助下,让受众理解,进而似乎可以看到。比如歌舞类动画音乐,就是在歌舞的帮助下,来对主人公的感受进行表现。在一部美国动画片《钟楼怪人》中,就是通过独唱来表现人物的感受,这段独唱是表达神父被欲望所折磨的痛苦,这种欲望正是来自于吉普赛女郎埃斯米达拉。另外一部动画片《风中奇缘》,其主题曲《用心聆听的声音》所表达出的正是主人公的丰富的情感,观众可以通过听这首音乐来感受到嘉康丽的内心。对于影片所要传达出来的更深层次的意思,可以通过音乐来表达。在动画的世界中,如果没有音乐,那将无法表达出影片所要传达出来的感情,也无法传达出影片的深层次含义。对白或者其他方式是很难达到这样效果的。

二、动画音乐是动画模拟节奏和情景真实的重要手段

动画音乐的使用,在影片中非常重要,动画音乐可以在时间和空间上,给动画打造出各种各样的气氛或者是各种不同的特定的基调,这气氛和基调可以是局部的,也可以是整体的,从而达到为整个动画增加画面感染力、使观众的视觉效果更加强烈的目的。影片所需要的那种特定的背景氛围,就是通过动画音乐来细致入微的营造的,而不是通过对整个画面内容的重复达到的效果。很多影片在使用音乐时,都能达到增强其艺术感染力的目的,这说明,音乐非常重要。影片离不开音乐,尤其是无声动画中,人物无法用语言说明情节,唯一所依靠的就是音乐,这也是音乐的一个主要的作用。为了使整个影片达到良好的效果,就需要根据整个影片的情调和节奏,来对音乐进行安排,使音乐与其结合,从而可以增加影片的真实性,让观众沉醉其中。如《小鹿斑比》中,刚放完主题音乐,整个镜头就转到了森林里,音乐也就随着画面进行转换,从大调换为关系小调,把画面感表现的十足,森林里,小动物们在安静的睡着,这时的音乐就是关系小调,动画片中,动物在伸懒腰,他们的动作节奏和半音级进的音节,小鸟在争抢时的画面和小快板的节奏,这些音乐与画面的结合足以把真实的情境表现得淋漓尽致,从而使整部影片充满活力,影片中的小动物们的形象栩栩如生。这样,就达到了整部影片的目的:让观众获得更好的体验,让观众更加满足,好像身在其中。

三、动画音乐高度概括影片的内容或是影片中的主要人物

(一)动画音乐的创作必须体现动画的总体构思

世界上的动画片各种各样,因为取材范围比较广,所以其题材类型也非常多,动画音乐也如此,其音乐的题材也很多,综合起来看,在动画片使用的音乐中,除了经常使用的通俗音乐、古典音乐或者是民间音乐,还可以创作出其他各种类型的音乐,比如计算机的数码技术和电子合成器创作出的音乐,甚至还可以是完全由嗓音构成的音乐。在动画片中,最主要的就是其主题,它的主题所想要表达的内容就是进行音乐创作的基础,正是动画音乐的主题,才能把音乐形象的核心表现出来。对于音乐主题所需要表达的音乐形象,通常是经过一定的音乐曲式的发展才能完成。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们对音乐的曲式也有着不同的看法,所以动画音乐的曲式也在不断变化。动画音乐的曲式是一种现代出现的新型的题材,所以它是在学习前人的基础上再加以创新。为了观众最好的体验到动画中所要表达的内容,动画音乐要根据动画的具体内容来选择,如果出现了不同的民族,动画音乐就需要采用不同民族的音乐。当然,同一个民族的音乐风格也在不断发展中变化,随着时间的变化,民族的音乐也在变化,主要影响民族音乐变化的有民族长期的风俗习惯、语言体系、精神气质、哲学思想、审美趣味等。社会在发展,文化交流在不断加深,中国经历了上千年的沉淀,其音乐也有着属于自身的独特魅力,有着自身的根和灵魂。基于传统,再加上创新,我国的一些当代音乐家创作出了新世纪的音乐语言,他们在创作出这些新的音乐语言时,不但是在继承和发扬历史的悠久音乐文化的基础上,更是对禁锢于单旋律线的民族音乐进行改进。在这些音乐表现形式中,配器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为了加强所要表达的效果,配器配合了影片的画面,把听与看进行了完美的结合。在动画音乐的配乐中,如何表达异域风情呢?那就是采用民族乐器了。

(二)动画音乐节奏的情感运动

音乐是非常神奇的,它能表达人类的各种情感,概括性非常高。这是其他任何艺术都无法超越的,尤其是音乐所具有的表情性,更是神奇。如何评判一部优秀的音乐作品呢?那就是看这部音乐作品是否具有强烈的鼓动力和感染力。各种音乐给人的感觉是不同的:深沉的音乐煽动人心,让人痛哭流涕;进行曲会让人为之兴奋,会让人跟着它的节奏而动;优美的音乐让人沉醉其中,非常享受;欢快的音乐让人舒畅。音乐在动画影片中,能表达的非常多,比如景色、心情。所以在动画中,离不开音乐的抒情性。在音乐与画面的共同作用下,观众早已沉醉其中,无法自拔。动画的节奏有很多,有以下几个主要内容:1.人物对话的快慢、松弛和紧张的模式;2.剧情的内容;3.剧情的结构等。音乐只是其中的配角,以便表达动画中所要表达的节奏,可以推动动画剧情向前发展。通过画面,人们可以看到动画的人物的各种动作,而通过音乐,则可以表达出动画人物的内心。正是通过听和看,观众才能体会其中的情感。《三角形》这部影片,属于纯音乐,其中人的舞蹈非常连贯,因此就搭配上了流畅的旋律,就把音乐和运动完美的表达出来了,观看影片的人就能通过音乐和舞蹈动作理解影片所要表达的内容。

(三)动画音乐与其他影视要素的融合与表现

动画中有三个主要的声音,分别是:语言、音响、音乐,正是通过这三种要素来传达感情。在这三种要素中,语言占着主要的位置,它是传递信息,交流思想的主要手段,所以其逻辑性很强,是直接表达的方式。因为语言非常丰富,有音色、音调、节奏、力度的不同,能表达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气质和不同的情绪。在音响方面,可以使用的音响效果声非常广泛,音响的作用是,可以增强画面,渲染气氛,刻画人物心情。但是语言也是有限的,这时,音乐的作用就显示出来了,对于动画片中的主题的突出、情绪的渲染、感染力的加强,都是通过语言无法表达的,而音乐可以。动画中的这三种主要的因素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四、结语

通过上文发现,动画音乐是动画生产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它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动画影片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动画中的人物和观众的距离拉近。现代动画,非常重视动画音乐,尤其是在重点关注角色场景及情节时。电影音乐大师伯纳德·赫尔曼说:“音乐能够挖掘并强化角色的内在性格。它将画面场景笼罩上特定的气氛恐怖、壮丽、欢乐或悲惨。平淡的对话一经音乐的陪衬便上升为诗意的境界。”

参考文献:

[1]孙立.影视动画视听语言[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2.

[2]董立荣.经典动画作品解析[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

浅析动画音乐在高校教育中的作用 篇3

动画音乐有其独立性,因其表现的对象不同体现出其特殊性质,作为音乐和动画的交叉学科,动画音乐的创作有别于其他形式的创作,因动画影片的受众群体多样性(老幼皆宜)及画面的多重变化性,因而动画音乐的创作性涵盖的内容更多更广。

1. 做贴近画面的合适音乐

在有声电影发明之前,在电影播放的同时由配音演员或者其他形式的配音对照画面做贴切画面的配音(如:我们在观看动画长篇《米老鼠和唐老鸭》时,后期的配乐多为钢琴、小提琴等)这类的配乐是再现早期动画影片播放时的场景(早期动画音乐的创作者分为两类,一类为观看画面之后以画面为依据进行创作,另一种为即兴演奏,演奏者根据画面自行感受即时的演奏出来)不论哪种形式都必须遵循的原则是做贴近画面的合适音乐。

2. 做韵律感极强的音乐

动画在表现形式上比真人表演可以更为夸张,尤其是三维技术大面积推广以后动画的演出更为夸张,主演不再局限于拟人和仿生,这对动画音乐的创作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摇滚音乐、电子音乐、民族音乐、古典音乐之间进行了大融合,贴合动画的音乐往往都会很好地把握动画画面的韵律,将“听”与“视”的韵律合二为一,更为优秀的作品甚至可以推动视觉韵律反客为主用音乐引导画面(迪斯尼创作的音乐剧动画《幻想曲》以及其姊妹篇《幻想曲2000》是这类作品的典型代表)。听觉是一种非常微妙的感觉,音乐则是促进这一感觉产生化学反应的催化剂,有韵律感的音乐扣动人的心弦深深地打动人的心灵,让人的感官得到升华,对动画画面所表现的内容能够有更深层次的感悟。

动画音乐独立于动画的存在,音乐在动画影视剧中扮演着角色,但其作为独立学科是能独立存在于动画之外的学科。音乐有其自身的特点,其由节奏、旋律、速度、力量这四个主要方面构成。只是在创作动画音乐时要根据主人公的特性以及画面的表现性来控制音乐的节奏、旋律、速度、力量这四个方面。

1. 从动画音乐的节奏分析

在音乐教学中多以古典音乐为基础逐步向其他形式的音乐拓展,但维持不变的是音乐的艺术性,音乐表现力是通过时间和动态表现,它的时间性、动态性主要体现在节奏上,也就是通常讲到的节奏感。节奏作为音乐表现的重要语言特性是音乐的大梁,是音乐的基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此处是必要的教学重点,不论是在赏析环节还是联系环节,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引导学生抓住曲目的节奏特点来理解音乐特性,并在日后的创作课程环节可以让学生尝试创作已有的动画片中的符合主人公性格或环境场景诉求的音乐,(在赏析环节中以传统的二胡曲目《赛马》为例快速的变奏、跳音等节奏特性,恰如其分地表现出大草原上策马奔腾、群马迁徙的场景;在练习环节中以经典的古典音乐《天鹅湖》为例,白天鹅挣脱束缚的轻快,巫师的阴郁,这些有序的节奏练习可以达到控制受众情感的演奏练习要求)。

2. 从动画音乐的旋律分析

旋律是众所周知的音乐表现形式,是音乐中人的表达语言,也可以说是音乐的灵魂,是塑造音乐形象的重要因素,对音乐的赞美之词也多指向旋律如美妙、动听、优雅等。旋律配以节奏构成了音乐的主体。形神兼备的音乐有了感人的因素,动画音乐这种新兴的音乐形式在借助动画画面夸张的表现后更为感人,音乐大肆地渲染控制人情感的旋律在这一刻得到最大化的效果(因音乐本身不受空间的约束,动画影片其一的特性恰好也是不受空间的约束),因此,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对旋律的认知,不仅仅在准确地把握音乐形象,更要着眼于音乐旋律的空间影响力(在教学中可以用日本动漫《高达seeddestiny》插曲《深海的孤独》为例,整个曲目的旋律由天空飘落的雪花一点点地渗入湖中,同时也渗入人心,让深深的伤痛感在无声无息间在人的心底冻结产生浓重的凄凉感,这就是孤独,而且是深深的埋藏在心底的孤独)。

3. 从动画音乐的速度上来分析

这里首先要解释一下速度的问题;一方面是曲目本身的速度,另一方面是演奏者对动画画面的感受不同做出不同速度的演奏,不论哪方面的速度都直接影响音乐的风格、特色和基本形象,无论用什么样的乐器演奏,什么样的乐曲速度的快慢决定了其重要的特征,各类情绪多是通过速度来体现,抒情的、狂热的、安静的,不同的速度产生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如美国长篇动画《猫和老鼠》中有多场猫与老鼠追逐的场次,为了体现出追逐速度的不同,小提琴、钢琴等乐器在配乐时运用了不同的演奏速度,溯源到无声电影时期的《米老鼠和唐老鸭》播放时由演奏者现场配乐,不同的演奏者对画面的感受不同,自然演奏速度不同,渲染的情绪不同,观众反映也不同)。但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演奏速度在音乐中渲染情绪的作用是不变的。

4. 从动画音乐的力度上来分析

力度作为音乐表演中的重要因素,一方面是演奏者的表演情绪,另一方面是音乐自身的渲染情绪,有变化的力度可以使要表现的音乐(即配合画面)及主人公形象更为鲜明生动(例如美国孩儿宝公司出品的《变形金刚》系列动画,其中擎天柱高喊“汽车人,变形”时是一系列有序的力度强弱变化声音配合下的金属声音,接着是汽车发动机的轰鸣声音)。音乐力度的大小直接决定了动画场景的表现力度,力度的表演作用具有极强的科学性,画面的分量感加重时,音乐的演奏力度也会随之加重,在课堂上播放此类作品有利于加强学生对演奏的训练。

动画音乐在早期无声电影伴奏的基础上形成的,随着动画逐步脱离传统影视剧成为独立表演艺术后,动画音乐也形成了具有独特音乐表演艺术的音乐风格。由早期的现场伴奏至今天的多形式合成音乐作为“听”这种欣赏艺术和作为“看”的表演艺术,这两者的结合具备了建立丰富情感的渲染力,更具有时代感,更具有进步性,更符合现代大学生的“胃口”。借用动画音乐来提高学生的课堂兴趣,以及借用成熟的动画音乐作品作为练习曲目或者是为已有的动画重新创作配乐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在创作时可以对照画面进行即兴的现场伴奏练习来大大提高学生的演奏能力。多样的教学形式、多样的教学内容、多样的练习科目、各种多样性引入课堂,将动画音乐引入课堂只是各种多样性中的一种,但这体现出了教改的信心和决心,故此在教学改革中引入动画音乐是必要的。

摘要:时过境迁是历史不可逆的一种潮流,同样在高校教育中适用,这就意味着我们要迎合时代或者说要迎合学生,动画艺术作为一种新兴体具有当下的艺术及意识形态受到广大学生的喜爱,动画中的音乐更成为时下最“潮”的产物,合理地将其优良部分引入高校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磨练学生的学习意志。

动画片音乐的作用 篇4

关键词背景音乐歌剧趣味性观赏性

电影的背景音乐对于一部电影的成功与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电影背景音乐能够为不同的影片创造不同的气氛,能够强化电影的情节、感染力,深化视觉效果,同时还能烘托电影的气氛。好的电影背景音乐有时候还是吸引观众观看电影的重要原因之一。动画片《猫和老鼠》就是这样的一部好电影。

《猫和老鼠》又叫《汤姆和杰瑞》,它从1940年问世以来,一直是全世界最受欢迎的卡通之一,同样在我国也是一部家喻户晓动画片。这部片子不仅受到小朋友的喜爱,也深深吸引着很多的大人。一百多集的《猫和老鼠》一集一个故事,故事内容简单,基本没有语言,是通过背景音乐来表达故事角色的思想活动。《猫和老鼠》中可爱的动画形象、动物角色的思想用同样可爱的背景音乐进行配合,背景音乐把主人公杰瑞老鼠有时惊慌、有时幸灾乐祸,而汤姆猫因为捉不到杰瑞老鼠时的恼羞成怒、气急败坏,但是又无可奈何的情感表现、刻画得形象生动、淋漓尽致。人们不需要听直白的语言对话,只需要根据汤姆猫和杰瑞老鼠滑稽的表情、动作,通过画面编配的大量的背景音乐,就能被吸引。这部电影的背景音乐对故事内容进行烘托,使观众在看汤姆猫和杰瑞老鼠打闹、追逐、斗智的同时,就能尽情感受到故事的幽默和风趣。

在取名为《冤家路窄》的一集中,故事内容一改以往杰瑞老鼠逃汤姆猫追的模式,而是有了新的花样,新的创意。汤姆猫在这集中是一个著名的男中音歌唱家,他乘着他那超豪华的汽车到剧场进行演出,剧场外有无数的歌迷,而剧场内掌声雷鸣。演出开始,汤姆猫高昂、优美的歌声打动了在场所有的观众,但是却打搅了居住在舞台底下的小老鼠杰瑞的美梦,小老鼠杰瑞不堪就此被打扰,于是就处处为难汤姆猫,汤姆猫也不甘示弱,在不影响演出的情况下,随着自己时高时低,时快时慢、时断时续的歌声,与杰瑞老鼠进行明枪暗斗。在几番较量之后,最终还是被小老鼠杰瑞所战胜。

本集的背影音乐就是“男中音歌唱家”汤姆猫的演出曲目,这曲目是罗西尼的喜歌剧《塞维利亚的理发师》中《我是城里的大忙人》的选段。歌剧《塞维利亚的理发师》是意大利作家斯泰尔比尼根据法国作家博玛舍的喜剧《费加罗三部曲》中的第一部故事改编成了歌剧脚本,由罗西尼于1815年谱写而成。罗西尼把原来的批判性的、尖刻的词句都删除、淡化了,而改成集中突出的抒情性、戏谑性和喜剧性,并且非常富有舞台效果。罗西尼仅仅用了两个半星期就完成了全剧。在这部作品中,罗西尼还吸取了德国和法国喜剧中夸张、幽默的手法,并且结合了意大利歌剧旋律流畅、华丽,注重歌唱技巧等的特点,以华丽、明快的独特音乐喜剧手法,把许多著名的演唱曲、浪漫曲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

《塞维利亚的理发师》是罗西尼喜歌剧的巅峰之作,这部作品有着较高的思想内容,并且又富有大量情感,这对于演出的演员要求很高,他们既要精于歌唱,也要精于表演。1816年这部作品在罗马首次上演。

莫扎特在1786年,把《费加罗三部曲》的第二部谱写成了歌剧《费加罗结婚》,而罗西尼在三十年后把《费加罗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谱写成了歌剧《塞维利亚的理发师》。《我是城里的大忙人》是《塞维利亚的理发师》第一幕里费加罗出场时所演唱的。主人公费加罗是西班牙塞维利亚的一位理发师,他是一个活泼、聪明、幽默、善良的人。这与杰瑞老鼠和汤姆猫的形象较为接近。这一段是费加罗出场时演唱的抒情曲,它的节奏非常轻快,内容诙谐幽默,这与《猫和老鼠》故事情节要求是相符台的。这段音乐本身就充满了活力,轻松、流畅的风格让人们在欣赏音乐时就充分感受到了主人公的機智、调皮和机灵,这和所有《猫和老鼠》的故事要求也是不谋而合的。生动的动画加上合理的音乐背景,更加衬托了故事情节的幽默、风趣,十分符合观众的趣味需要。

这首《我是城里的大忙人》是C大调的,演唱的速度非常的快,演唱者要与乐队相互呼应,由于男中音的嗓音比较低沉,所以唱起快速度的曲子会显得有点笨重,这就是考验演唱者演唱功底、演唱技巧的地方,观众也是最关注这些。而在《猫和老鼠》中这一点并不能难倒汤姆猫,他的重心已经不是如何唱好演出曲目,而是如何搞定处处刁难他的杰瑞老鼠。而作为观看动画片的观众也不再是欣赏汤姆猫的演唱,看汤姆猫歌唱得是否流畅,“咬字”是否清晰、准确并且没有漏掉,快速的部分有没有拖泥带水,而是看他如何与杰瑞老鼠斗智斗勇。

动画片音乐的作用 篇5

动画角色造型设计在整个动画片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一部优秀的、感人的、引人深思的动画片必定有恰当合适的造型设计。无论从人物的设计还是场景的设计无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只有这样才能将动画片中的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动画特性充分的传达给观众。一个好的动画角色设计都将尽可能的用最少的造型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年龄、职业等特征, 传达最丰富的视觉信息, 这些优秀的动画造型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性、欣赏性同时还具有一定的商业性。

一、动画角色造型是动画片中的精神和灵魂

角色担负着演绎故事, 推动故事情节和发展的任务。不同的动画片中角色造型各不相同, 不同的角色有着不同的性格, 不同的特点, 代表着不同的职业。他们是美与丑, 善与恶, 正义与邪恶的象征。艺术家在创作角色的过程同时也是将文学作品转化为视觉传达的一个过程。经典的人物形象能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和不可磨灭的印记, 也许随着时间的逝去我们已经忘记了动画片中的故事情节, 但是, 当提起那些经典的动画片时, 大家一定会想起片中的人物造型。例如, 当提起《大闹天宫》时就会想起聪明机智的孙悟空形象, 提起《聪明的一休》时, 一休机灵的形象就会映入人们的眼帘。

二、成功的角色造型推动着动画产业的发展

一个好的动画角色形象往往能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而且可以成为商业运作的媒介和形象代言的使者, 也可以成为一个国家的文化形象代表。很多个性突出、风格独特的角色造型被广泛的应用于商业中, 甚至以系列产品的形式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大家可以看到大量成功的造型被开发成一系列的产品而深受广大儿童的喜爱和追捧。纵观动画史上的经典动画片, 米老鼠是迪斯尼公司创作的一个家喻户晓的动画明星。已经85岁的米老鼠早在几十年前就红遍全球, 他的友善、亲切使他成为最受欢迎的卡通形象。米奇不仅仅是一个动画角色, 随着时间的推移, 它已经成为了迪斯尼公司的象征。米奇带给了孩子们欢快的童年, 他善解人意、勇敢正义, 是传播友谊的大使, 带给了人们无尽的欢乐与感动, 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日本动画片《哆啦A梦》是为数不多的历久弥新、被广泛接受的动画片, 叮当这个动画角色深入人心。经过几十年的成功发展, 《哆啦A梦》已成为一种恒定的动画模式。

《哆啦A梦》的电视短片己经制作了一千多集, 电影己经拍了三十余部。机器猫拥有包括文具、服饰、生活用品、游戏等各个方面的周边衍生产品, 可见动画角色的成功可以为动画产业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三、经典的动画角色形象塑造了人的价值观

一些美好的愿望或者优秀的品质, 甚至是一种民族精神、一个时代象征, 这样的动画角色能够让人们的心灵在欢笑中得到抚慰和鼓舞。很多动画片中的英雄形象都成为了孩子们心目中的表率和模范, 也常常激励着人们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斗志。各类不同形象都代表了一个国家时代的象征, 例如, 《铁臂阿童木》中善良、勇敢的阿童木形象成为了战后日本人急需精神重建、渴望摆脱外国势力干预的民族精神的折射;《米老鼠和唐老鸭》中乐观向上的米老鼠和刁钻古怪的唐老鸭则代表着美国两种不同的精神。美国前总统卡特说:“米老鼠是以友为善的大使, 它用爱把全世界联合成一个家庭。”迪斯尼的Carl Barks说:“唐老鸭身上有每一个美国人的影子, 它犯着我们每个人会犯的错误。”而中国的动画片《大闹天宫》中孙悟空的英勇形象一直以来也是几代孩子们心目中伟大的英雄。

四、总结

综上所述, 动画角色的塑造对一部动画片的成功与否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角色的造型设计可以暗示其性格特点。我们在制作动画片时, 应该在分析动画故事内容的基础上, 对角色的外形、服饰、动作等方面进行合理的设计, 以突出角色性格, 这样才能塑造出活灵活现、扣人心弦的动画角色。

优秀的角色形象能够充分地展示角色的性格魅力, 演绎出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优秀的角色形象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而且具有很大的商业价值, 还可以成为商业运作的媒介和形象代言。不难看出, 动画角色造型是非常重要的, 甚至超越动画片本身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时晓霞.从艺术与商业双重角度探索动画角色的性格塑造[J].电视字幕特技与动画, 2005, 5。

论影视动画作品中的动画音乐 篇6

动画音乐在影视动画作品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上:

(一) 音乐是画龙点睛之笔

在电影电视的动画作品中, 动画音乐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它能够使作品中的视觉幻象与听觉幻想互为表里, 从而实现视听之间的完美融合。通常情况下, 在大部分影视动画作品当中, 音乐与动画的结合关系分为同步和对位两种。所谓的音画同步具体是指音乐与画面在情绪、节奏以及主题上保持一致, 在这里音乐主要起着烘托和渲染画面主题的作用;音画对位则是指通过音乐与画面的结合使作品所表现的层面更加丰富, 从而揭示出更为深刻的内涵。通过音乐与画面的完美结合, 能够更好地展现出作品当中人物的内心世界, 以便表达出更为丰富的内涵。

(二) 音乐是情感的展现

相信无声电影大家都不会感到陌生, 如果在现代的影视动画作品中也没有音乐, 那么将会是一个怎样的情景。下面举个例子说明一下, 某学生利用后期编辑, 将《阿凡达》中的音乐全部删除, 然后邀请同学们观看, 结果在20分钟左右时, 大部分学生都纷纷离场。通过这个例子不难看出, 若是大制作中没有了音乐, 其价值势必会大大折扣, 这是因为作品中缺少了能够渲染影片恢弘庞大场面的工具。不仅如此, 音乐还能对影片的节奏和色彩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从而决定了影片情节的情绪起伏。例如经典动画片《猫和老鼠》, 音乐赋予了该作品喜剧色彩。在片中, 有很大一部分情节都是用音乐进行贯穿的, 几乎很少有直接配音。影片中, 急速的钢琴声展现的是猫鼠追逐的场景, 当汤姆猫蹑手蹑脚跟踪杰瑞时, 采用的是钢琴上的高音部分进行跳跃弹奏, 而在表现杰瑞战胜汤姆洋洋得意地跳舞时, 采用的是小提琴演奏, 这些音乐的运用, 不仅充分调动起了观众的情绪, 将观众带入到了真实的场景当中, 而且音乐与动画的完美结合, 给影片增添了更加强烈的视听效果。

(三) 音乐有助于形成动画风格

这里所指的动画风格是整体剧情的连贯性, 也包含对影片整体基调的渲染。换言之, 就是在动画作品中, 运用一段合适的音乐, 在前一段镜头将要结束时响起, 并在下一个镜头出现后结束, 这样便可以两个片段衔接到一起, 从而使影片的情节更加流畅。同时, 音乐还能通过听觉形象的创造来替代直观形象, 进而推动整个故事情节的发展。在影视动画作品当中, 音乐并不会解释画面, 它是以一种非常独特的方式将影片当中的画面贯穿起来, 从而构成一幅完整的形象。在有的影视动画作品当中, 用音乐将故事情节的发展表现出来, 其艺术效果会更加完美。例如《天空之城》, 该片中的配乐是整个影片的灵魂之所在, 其贯穿于影片的始终。看过这部作品的人, 都能从影片的音乐中感受到一丝伤感。音乐在开始阶段是用钢琴弹奏的, 带给观众一种清脆和空灵的感觉, 此时的画面则是希塔从飞行船上不小心掉下, 随后是轻快、幽默的管乐演奏, 画面中则是帕苏笨手笨脚地接住了正要掉到矿井中的希塔, 通过配乐推动了了影片故事情节的发展, 也使影片本身更加连贯流畅。

(四) 音乐塑造动画人物形象

可以用音乐的虚虚实实来表现动画人物的内心变化。音乐在经过创作者的精心创作后, 可以使一些原本客观存在的真实当中融入某一种或是几种主观意愿。虽然所有的音乐创作取材都源自于现实, 但是通过艺术加工处理之后, 演奏出来的旋律便可以将观众带入到一种真实的场景当中, 也能激发出观众无尽的想象, 尤其是音乐中的虚无缥缈, 更能烘托出动画人物的内心世界, 这样可以使观众对人物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二、影视动画作品中动画音乐的未来发展思考

(一) 继承并弘扬民族音乐文化

从文化的本质上讲, 民族是其的共同体, 在民族个性的形成过程中, 民族文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音乐当中的民族风格一直以来都是音乐文化发展中的重要课题之一, 在影视动画作品的各种表现手段中, 音乐也是塑造民族特征的关键元素。中国有着传承五千年的文化历史, 中国影视动画音乐的民族风格是在这一历史当中不断积累的成果。在动画音乐中充分体现出了我国的文化传统、自然环境、社会结构、经济生活以及审美观念等等, 中华民族独具的民族精神和风俗习惯为影视作品中的动画音乐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源泉。为此, 我国影视动画音乐应当突显出音乐的民族性, 并在遵循动画音乐艺术特性这一原则的基础上, 以动画本身作为载体, 按照作品的题材, 运用民族音乐的创作形式进行创作, 以此来彰显出民族个性在影视动画作品中作用。例如2015年刚上映的影片《大圣归来》与《捉妖记》, 在动画画风等技巧的运用上体现了中国特色, 也运动很多中国传统音乐及西洋乐的合作形式出现。

(二) 加快实现多元文化的包容

可以将音乐看作是社会文化环境中民族精神的一种体现, 由于各个民族的社会文化背景均不相同, 使得音乐活动的形式也都各具特色。为了进一步推动动画音乐的发展, 应当加快实现多元文化的包容, 大量的实践也充分证明了中西方文化交流与互补是能够实现的, 通过借鉴并吸收西方音乐文化的精髓, 对中国传统音乐进行研究和创新, 打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动画音乐品牌, 这将是动画音乐未来发展的主流趋势。

(三) 注重音乐创新

社会想要发展、时代想要进步都离不开创新, 由此可见动画音乐想要发展也需要进行创新。就影视动画中的音乐而言, 对其进行创新是一个复杂且艰难的过程, 这是因为动画中的音乐已经定型, 若是非要加入一些其它的东西, 不但未必会达到理想中的效果, 而且观众也不见得能够接受。但是创新又是音乐发展的必经之路, 所以笔者认为, 动画音乐的创新既要符合影视作品的需要, 又能满足观众的要求。由于动画作品的观众多为儿童和青少年, 为此动画音乐在创新的过程中, 可以引入动漫游戏中的音乐效果, 并将之与作品进行完美融合, 这样既能达到创新的目的, 又容易使观众接受。

参考文献

[1]赵竞.郭磊.曾艳.从动画音乐的作用出发谈视听语言方案处理的技巧[J].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学报.2010 (14) .

[2]王秀丹.音乐的情感表达在动画影片中的影像呈现[J].电影文学.2012 (24) .

[3]魏辉.浅析音乐在影视动画中的艺术功能—以久石让的动画配乐为例[J].音乐探索.2010 (10) .

[4]陈阳生.王泓慧论影视动画中音乐的作用及优秀作品赏析[J].科技信息.2009 (8) .

动画中的音乐比较与分析 篇7

音乐在情感的渲染和衬托上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当语言不能到达时, 音乐就出现了”。许多电影是通过音乐去与观众找到感情上的共鸣的。

音乐在电影中更多的是衬托陪衬的作用, 如没有音乐的辅助, 电影断然无趣乏味难以激发观众内心情感, 在影片思想共鸣上也难以达成一致。音乐的加入使影片方方面面的渗入更加水到渠成, 是观众的视觉听觉与思想连接到一起, 达到统一。

一、美国, 日本动画中音乐分析

(一) 美国动画片中的音乐表现

美国画片中音乐堪称多元化, 音乐节奏夸张而歌词以及演唱手法富有喜剧性, 在与画面结合上, 讲求精确的同步。

在好莱坞的动画配乐中, 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种常见的形式:

音乐完全的贴切动画片中的动作与镜头, 尽力把音乐形象与画面动作和镜头保持一致, 音乐和画面形成非常准确的切分和吻合, 形成精确的音画对位。

典型的例子就是The Walt Disney Company 1940年拍摄的经典音乐动画片《幻想曲》。它空前绝后地将西方古典音乐与动画内容扣合, 片中使用了包括柴可夫斯基的《胡桃夹子》、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巴赫的《托卡塔与赋格》、基耶里的《时之舞》、杜卡斯的《小巫师》, 索尔斯基穆的《荒山之夜》以及舒波特的《圣母颂》等。片中音乐从巴洛克时期的巴赫“无标题”开始, 呈现出了种种美妙的童话、神话、梦幻, 歌舞, 宁静, 圣洁。除了米奇主演的那段“魔法师的徒弟”以外, 其它段落均无剧情, 纯粹在表现和演义, 音乐与镜头和画面的绝妙配合。

这种动画也叫图解式动画片, 在这种类行的动画中画面与音乐结合得更加贴切, 紧密, 天衣无缝, 也更能体现音乐在动画中的举足轻重。

(二) 日本动漫中的配乐及背景音乐。

日本动画中, 人物讲究细节, 个性分明, 充满幻想, 这便造就日本动画音乐的特色:

“可以通过音乐的自身的魅力来加强动画的真实感, 赋予动画人物以细腻的感情, 雕琢他们更加鲜明的个性。”

宫崎骏的动画我一直非常欣赏--画风细致, 想象力天马行空, 单纯可爱却又不乏深沉的主题, 作品中的配乐更是令这一切变得鲜活生动。而这些配乐全部都出自一人之手--久石让。

久石让巧妙细腻的拿捏音乐中的感情, 这让他的音乐变得很有感染力。尤其在千与千寻原声OST中体现的非常完美。那久违的童真打动的不只是耳朵, 更是心灵。那种梦幻又温暖的声音总会给我们丝丝美丽又恬静的幻想, 茫茫的草原, 一米金黄的阳光和一个可爱的小男孩, 如此的单纯却又充满期待和美妙。久石让让宫崎骏的电影有了彩色和血肉, 为他的动画赋予了真正的鲜活。久石让可以为每一个电影画面着色, 在画面出现在我们面前之前就已经有了他该有的色彩和生命力。

二、中国动画片中的音乐特色

中国传统动画音乐上具有强烈民间戏曲色彩, 妙用戏曲中的铜锣萨鼓等打击乐器, 独具名族风情。

中国动画中的音乐, 对于中国特色的动画片的崛起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使动画作品更加值得鉴赏、更有魅力和韵味, 我国动画片的创作在配音上具有很强的特色, 在音乐的选配上更是得到了后人的敬佩与学习。中国的传统艺术文化讲求意境和韵道, 在中国传统动画中画面和传统的音乐的结合便可更好的表现出独特的韵律和味道, 因此中国传统动画中的音乐, 得到了非常高的肯定。

我国传统动画有很多优秀作品, 其中种种不乏充分运用和吸取了我国民乐、戏曲等传统音乐的音素配乐和表现演奏手法。这让音乐在片中不仅仅起到渲染的作用, 而且变成中国动画片独特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中国特色”动画片中的重要环节。传统的民族风格音乐与画面完美结合为动画片的塑造与经典增加了不可或缺的要素。传统的音乐从我国丰富的音乐资源中汲取富有表现力的、与画面配合的音乐。比如京剧腔以及唢呐、二胡等的运用。音乐在动画片中的作用不止如此, 音乐还可以表达人的愤怒、担心等各种情感, 而且也可以刻画角色的性格。在这方面, 我国动画还有距离。我国动画的音乐设置, 在吸取传统音乐精华的基础上, 必须加强在音响设置和语言创造上的能力, 在观念上重视, 在创作中注重吸取中西方作品的成功经验。学习改造, 融会贯通, 然后创新。

摘要:音乐在我们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音乐也是观影听觉三大声音元素中的中流砥柱。动画片完全是虚拟与想象这是跟真人电影最大的差别, 一些卡通角色是通过现实中事物开发改造而绘制出来的, 那么声音则为这些纸上的“死”角色注入了生命, 性格和情感。音乐的作用也不言而喻, 一切声音元素有机的得当的搭配到一起不仅使观众相信它的真实, 认同它的存在也让观众在视觉享受的同时, 内心得到一定的共鸣。

关键词:动画音乐,美国动画片,日本动画片,中国民族特色

参考文献

[1]金桥, 《动画音乐与音效》,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9年.

[2]久保带人, 《BLEACH-OFFICIAL ANIMATION BOOK VIBES》, 英集社, 2006年.

动画电影中画面与音乐的融合 篇8

1921 年德国影片的《影子戏作品一号》, 该片的导演则是通过画面把对Max Butting展现出来, 因而被誉为“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视觉音乐”。这部作品对音乐视觉化的展现也为以后音乐在影片中的运用奠定了基础。

1928 年11 月, 《汽船威利号》作为动画电影史上的首部有声动画电影获得圆满成功。而后由沃尔特 • 迪斯尼推出的米老鼠系列中滑稽的交响乐, 里面的音乐已趋于模仿现实中的音色, 一种无形的手法表现在了作品里。为了强调听众的想象力动画电影应运而生。

随后以著名的古典音乐为背景的动画长片《幻想曲》诞生, 片中主题音乐的发挥更是达到了完美的地步, 它空前绝后地将古典音乐与画面紧密结合, 从而推出了一部可听可看的优秀动画作品。

二、动画电影中的音画关系的类型

影视动画的艺术表现形式主要是通过音乐与画面来传达。音乐与画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 它们共同决定了影片所要达到的艺术效果。因为恰当地运用音乐与画面两者之间的组合关系, 对于影片的情感表达起着关键作用。音乐与画面的组合关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 音画同步

影片音乐与画面关系的一种, 是指不论是影片的音乐还是画面它在基调、情感和氛围中都要达到统一。美国美术电影导演沃尔特 • 迪斯尼在他所导演的影片“米老鼠”中充分运用了音画同步的艺术处理, 所以音画同步的音乐, 也称为“米老鼠音乐”。在音画同步关系中又可以分为表层同步和深层同步。例如, 宫崎骏的《天空之城》在表现巴斯慌慌张张、笨手笨脚地接住希达的画面, 此时的配乐则用一阵轻快、幽默的管乐来形容了巴斯的笨拙。

(二) 音画对位

影片音乐与画面关系的一种, 指影片中配乐所表达出的情绪和影视画面所要表达的内容形成反差。音画对位也能起到预示剧情发展的作用或是提供画面以外的环境。例如, 在动画短片《无翼鸟》中, 无翼鸟最终选择以跳下悬崖的方式实现飞翔的梦的时候用了较梦幻的八音盒的音乐, 以这种画面和音乐的反差加深渲染了无翼鸟为梦不惜牺牲的悲壮精神。

(三) 音画平行

也称“音画并行”。音画平行是介于音画同步和音画对位两者中的一种音画关系, 指的是影片中音乐与画面所表现的风格和情绪接近, 但是速度节奏不同步, 通常是音乐伴着画面同步进行但不解释画面内容。动画短片《感觉学》中则是很好的音画关系同步的例子, 画面随着音乐变化但是不表达画面的内容。

三、动画电影中音画融合的作用

音画结合能使动画实现更好的情感表达。音乐以其自身不同的节奏和气氛, 赋予影片更深层次的含义, 从而达到深化影片的主题和立意的作用。其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 深化影片主题

在影视动画中画面并不能够完美地表达出影片的主题。只有融入音乐的画面才是对影片主题的更深刻的表达。例如, 在《猫和老鼠》的系列动画片中, 急速的钢琴声表现了猫与老鼠的追逐与逃跑, 激烈的节奏与画面的配合, 传达出一种刺激又兴奋的感受, 此时音乐让无对白的角色形象和感情清晰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二) 推动影片情节发展、参与叙事

电影理论家巴拉兹在《电影美学》中指出:“声音不仅是画面的必然产物, 它也将成为主题, 成为动作的源泉及成因。换句话说, 它将成为一个剧作元素。”在动画短片《蓝雨伞之恋中》, 在雨中从蓝雨伞的出现直到遇见可爱的红雨伞并最终相爱便以一种欢快的女生哼唱来参与影片叙事, 推动了剧情的发展。

(三) 角色形象的塑造

在影片中角色形象除了用画面和剧情来描写外, 音乐对于角色形象、性格和心理活动也起到了很好的塑造作用, 从而使形象更加的立体和鲜活。例如, 在影片《三个和尚》中借用不同乐器的音色来刻画角色。灵活、活泼的小和尚天真跳跃的出场方式, 配上高音板胡则更显得生动幽默。木讷、安静的高和尚出场, 则使用坠胡演奏主题音乐, 热烈、朴实而豪爽, 这正与高和尚自身正经规矩的性格相吻合。而对于憨态可掬的胖和尚则是运用管子吹奏, 加上胖和尚自身夸张憨态可掬的造型与他小心翼翼的动作形成对比。

四、总结

动画电影主题的完美表达音乐与画面是必不可少的组合。所以说在影片创作中, 我们在注重画面效果的同时也要更加重视音乐在动画片中的运用。缺失掉音乐的影视动画作品就如同没有画面一样。而脱离了动画的音乐, 也就没有了任何意义。只有让作品中的音乐和画面配合得天衣无缝, 才能更好地表达出影片的主题。

参考文献

[1]孙立.影视动画视听语言[M].北京:海洋出版社, 2005.

动画电影中画面与音乐的融合 篇9

关键词:动画电影 音乐 音画关系

一、动画电影中音乐的发展

1921年德国影片的《影子戏作品一号》,该片的导演则是通过画面把对Max Butting展现出来,因而被誉为“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视觉音乐”。这部作品对音乐视觉化的展现也为以后音乐在影片中的运用奠定了基础。

1928年11月,《汽船威利号》作为动画电影史上的首部有声动画电影获得圆满成功。而后由沃尔特?迪斯尼推出的米老鼠系列中滑稽的交响乐,里面的音乐已趋于模仿现实中的音色,一种无形的手法表现在了作品里。为了强调听众的想象力动画电影应运而生。

随后以著名的古典音乐为背景的动画长片《幻想曲》诞生,片中主题音乐的发挥更是达到了完美的地步,它空前绝后地将古典音乐与画面紧密结合,从而推出了一部可听可看的优秀动画作品。

二、动画电影中的音画关系的类型

影视动画的艺术表现形式主要是通过音乐与画面来传达。音乐与画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它们共同决定了影片所要达到的艺术效果。因为恰当地运用音乐与画面两者之间的组合关系,对于影片的情感表达起着关键作用。音乐与画面的组合关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音画同步

影片音乐与画面关系的一种,是指不论是影片的音乐还是画面它在基调、情感和氛围中都要达到统一。美国美术电影导演沃尔特?迪斯尼在他所导演的影片“米老鼠”中充分运用了音画同步的艺术处理,所以音画同步的音乐,也称为“米老鼠音乐”。在音画同步关系中又可以分为表层同步和深层同步。例如,宫崎骏的《天空之城》在表现巴斯慌慌张张、笨手笨脚地接住希达的画面,此时的配乐则用一阵轻快、幽默的管乐来形容了巴斯的笨拙。

(二)音画对位

影片音乐与画面关系的一种,指影片中配乐所表达出的情绪和影视画面所要表达的内容形成反差。音画对位也能起到预示剧情发展的作用或是提供画面以外的环境。例如,在动画短片《无翼鸟》中,无翼鸟最终选择以跳下悬崖的方式实现飞翔的梦的时候用了较梦幻的八音盒的音乐,以这种画面和音乐的反差加深渲染了无翼鸟为梦不惜牺牲的悲壮精神。

(三)音画平行

也称“音画并行”。音画平行是介于音画同步和音画对位两者中的一种音画关系,指的是影片中音乐与画面所表现的风格和情绪接近,但是速度节奏不同步,通常是音乐伴着画面同步进行但不解释画面内容。动画短片《感觉学》中则是很好的音画关系同步的例子,画面随着音乐变化但是不表达画面的内容。

三、动画电影中音画融合的作用

音画结合能使动画实现更好的情感表达。音乐以其自身不同的节奏和气氛,赋予影片更深层次的含义,从而达到深化影片的主题和立意的作用。其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深化影片主题

在影视动画中画面并不能够完美地表达出影片的主题。只有融入音乐的画面才是对影片主题的更深刻的表达。例如,在《猫和老鼠》的系列动画片中,急速的钢琴声表现了猫与老鼠的追逐与逃跑,激烈的节奏与画面的配合,传达出一种刺激又兴奋的感受,此时音乐让无对白的角色形象和感情清晰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二)推动影片情节发展、参与叙事

电影理论家巴拉兹在《电影美学》中指出:“声音不仅是画面的必然产物,它也将成为主题,成为动作的源泉及成因。换句话说,它将成为一个剧作元素。”在动画短片《蓝雨伞之恋中》,在雨中从蓝雨伞的出现直到遇见可爱的红雨伞并最终相爱便以一种欢快的女生哼唱来参与影片叙事,推动了剧情的发展。

(三)角色形象的塑造

在影片中角色形象除了用画面和剧情来描写外,音乐对于角色形象、性格和心理活动也起到了很好的塑造作用,从而使形象更加的立体和鲜活。例如,在影片《三个和尚》中借用不同乐器的音色来刻画角色。灵活、活泼的小和尚天真跳跃的出场方式,配上高音板胡则更显得生动幽默。木讷、安静的高和尚出场,则使用坠胡演奏主题音乐,热烈、朴实而豪爽,这正与高和尚自身正经规矩的性格相吻合。而对于憨态可掬的胖和尚则是运用管子吹奏,加上胖和尚自身夸张憨态可掬的造型与他小心翼翼的动作形成对比。

四、总结

动画电影主题的完美表达音乐与画面是必不可少的组合。所以说在影片创作中,我们在注重画面效果的同时也要更加重视音乐在动画片中的运用。缺失掉音乐的影视动画作品就如同没有画面一样。而脱离了动画的音乐,也就没有了任何意义。只有让作品中的音乐和画面配合得天衣无缝,才能更好地表达出影片的主题。

参考文献:

[1]孙立.影视动画视听语言[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5.

[2]段佳.世界动画电影史[M].湖北:湖北美术出版社,2008.

动画片音乐的作用 篇10

随着默片时代电影“现场伴奏”模式的确立, 卡通片在放映时同样有了音乐, 只不过这些音乐仅是作为背景, 并不能与其内容有多么明显的关联。当配乐单以及“谱例音乐”这种配乐形式普及后, 乐队有时候出于对放映效果的整体考虑, 也会对卡通片进行特殊“配乐”, 不过这种配乐整体上说是比较松散的, 并且仅仅被看作一种娱乐形式, 在配乐手册中也是仅是在“喜剧描绘”的分类目录下能找到一些用于卡通片的谱例, 而且数量极少。这些现象都说明, 在当时为卡通片设计音乐几乎是无人问津的。

有声电影时代的到来拉开了音乐与画面紧密相连的帷幕。1927年《爵士歌手》上映获得成功之后, 沃尔特·迪斯尼就敏锐地察觉到声画同步能够给动画带来质的提升。于是, 他于次年推出了第一部有声动画片《汽船威利号》 (Steamboat Willie) , 这是一部由米老鼠“米奇”担任主角的短片。1928年11月28日, 影片在纽约首映并大获成功, 迪斯尼也为进一步实现动画梦想积累了信心和必要的资金。

不过, “迪斯尼最初的兴趣不是角色在银幕上能说话, 而是‘我们可以把交响乐队送到美国的各个小镇’, 也就是说, 迪斯尼最关心的是音乐。《汽船威利号》只出现了为数不多的对话, 大量存在的是音乐和准确同步的动效之间的融合, 这也使首次看到片子的观众为之惊喜和着迷。” (1)

“《汽船威利号》中的音乐引自一首很古老的爱尔兰民间小曲《汽船比尔》 (Steamboat Bill) , 此外还有《草堆里的火鸡》 (Turkey in the Straw) ”。 (2) 为了给音乐以充分的表现空间, “米奇”在这部动画片里被设计成一个音乐狂热分子, 片中充满了音乐表演行为。此外, 这种音画同步的现象还进一步“溢出”到所有的场景, 包括奶牛吃草时的咀嚼、鹦鹉的大笑, 以及各个角色的走路、奔跑等, 但由于片中有大量音乐表演行为, 这种动作上的机械同步被“溶解”掉了, 对观众来说, 很容易感受为音乐在故事空间中的持续。

经过早期的技术层面探索, 动画创作逐渐摆脱单纯的搞笑功能, 走上了真正的艺术探索之路。美国的奥斯卡奖 (3) 自1932年 (第5届) 起增设了最佳动画短片奖, 旨在鼓励动画电影的创作, 而其他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各个动画节陆续在20世纪60年代设立, 更使动画短片尤其是实验动画作品的创作呈现繁荣。

本文仅以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为索引, 对动画音乐的早期发展情况进行梳理。

一、20世纪30年代:“迪斯尼”的奠基

迪斯尼公司囊括了30年代所有的最佳动画短片奖 (参看表1) 。这些获奖作品除了《公牛费迪南德》以外, 其他短片都来自《糊涂交响曲》系列。但非常有意思的是:由于“米奇系列”在商业上的成功, 动画明星“米奇”有着绝对的票房号召力, 而与之相反, “《糊涂交响曲》系列”却曲高和寡, 一度要沦为前者的“附加搭配”才能被发行公司接受。不过, 迪斯尼本人没有放弃后者, 他用“米奇系列”挣来的钱投入到《糊涂交响曲》的制作中, 为艺术创新和技术研发提供了重要保障。例如, 《花与树》是美国动画史上第一部彩色动画片, 《龟兔赛跑》创造性地使用“速度线” (Speed Line) 表现兔子的高速奔跑和翻转, 《老磨坊》采用了当时先进的多层摄影机 (Multiplane Camera) , 在视觉上表现出错落有致的空间感, 还在风雨、雷电以及水中倒影等细节的表现上做了有价值的尝试。

音乐的特点在表1列举的动画中也有发展。例如在《花与树》中, “那些花朵随着门德尔松和舒伯特的乐曲跳舞, 由此给影片定下了一种单纯的、恬静的田园气氛的总的基调” (4) , 当雨水熄灭了火焰森林回归平静时, 出现了《威廉·退尔》序曲中被称为“寂静”的段落, 随后, 两棵相爱的树终成眷属时又响起了门德尔松的《婚礼进行曲》……可以看出, 其中的音乐多以拼贴和引用为主。而在《老磨坊》中, 暴风雨之夜飘摇的老磨坊的主题如果选用《威廉·退尔》序曲中“暴风雨”段落自然是情理之中, 但是, 在这部作品中, 音乐却是原创的, 它采用了印象主义的手法重点表现特殊的效果氛围, 时而如田园般宁静, 时而有青蛙在聒噪, 时而狂风暴雨淫威肆虐, 分为若干组曲, 构成了一首交响诗。

音乐表现的手法也有了变化。例如在《公牛费迪南德》中, “一灌到底”的配乐模式被打破, 中间有了停顿的段落, 音乐的功能区分更加细化, 表现手段也更多样化;而在《丑小鸭》中还可以进一步看出, 音乐已经从最初的单一喜剧色彩的外在表现, 发展到沉静后的内在心理刻画。在《糊涂交响曲》系列中, 《丑小鸭》有1931年和1939年两个版本, 比较它们可以发现, 除了从黑白到彩色的明显变化, 针对“丑小鸭”这个众人皆知的故事, 后一版本显然对丑小鸭找不到妈妈、屡次被赶走的心理变化在情节上做了更加细致的、更加贴近观众真情实感的着力表现, 而音乐显然在情感的引导中功不可没。

30年代的迪斯尼动画取得一个又一个的成功, 也同音乐人的才华和勤奋分不开。虽然作曲家卡尔·斯多林 (Carl Stalling) 在迪斯尼仅仅工作了一年多就离开了, 但是此后两位音乐人的加入对迪斯尼的动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其一是弗兰克·彻奇尔 (Frank Churchill) , 1931年加入迪斯尼。他虽然只接受过简单的音乐专业教育, 但凭着多年在舞会上和电台担任伴奏的经验, 有着极强的旋律感, 尤其擅长创作简单易记的曲调。在《三只小猪》的动画片中, 他创作的歌曲《谁怕大坏狼》 (Who’s Afraid of the Big Bad Wolf) 不但是当时的金曲, 也是迪斯尼动画明星家族中三只小猪的象征, 此后还在多部动画片中被引用。在迪斯尼的首部动画长片《白雪公主》中, 他也担当了音乐的主创, 各种类似于轻歌剧风格的唱段都是他的手笔。

另一个是莱·哈蓝 (Leigh Harline) , 1932年加入迪斯尼。他受过系统的音乐训练, 属于学院派, 擅长交响化的配乐, 在《糊涂交响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创作了大量原创音乐, 包括《老磨坊》。此外, 在迪斯尼的第二部动画长片《木偶奇遇记》中, 由他创作的配乐和歌曲分别还分别获得了第13届奥斯卡最佳原创配乐、最佳原创歌曲两项大奖。

二、20世纪40年代:两大风格的并立

从表2可以看出, 进入40年代, 迪斯尼一枝独秀的地位开始动摇。这一方面是由于迪斯尼在30年代末将重点放到了动画长片上, 另一方面也是受到经济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和迪斯尼公司内部爆发的罢工的影响。彻奇尔在1942年过早地去世, 而哈蓝已于1941年离开迪斯尼公司成为自由音乐人。迪斯尼公司在这十年中获得该奖项的有两部动画, 其中《借一只爪》是米奇的看家狗——新派动画明星布鲁托的个人表演, 而《元首的面孔》是战争期间讽刺希特勒的应景之作, 主角是迪斯尼公司的另一个当家人物唐老鸭。这两部片子能获奖, 不能不说有“大腕”的贡献。

同时与之相对应的, 是米高梅公司和华纳兄弟公司的并立。

米高梅公司主要出品真人实拍电影, 但看到迪斯尼取得成功之后, 他们在30年代中后期也成立了动画工作室, 不过他们直到生产出了《猫和老鼠》系列才形成了自己的品牌效应。除了《银河》, 表2中出现的由米高梅出品的其他5部获奖作品都来自《猫和老鼠》系列, 加上后文表3中的2部, 共有7部。给这7部作品作曲的是同一个人——斯考特·布拉德利 (Scott Bradley) , 实际上, 他为米高梅动画的音乐风格打上了强烈的个人烙印。

虽然《猫和老鼠》的画面足够精彩, 实力强大的猫总是被弱小的老鼠击败, 动画中几乎没有对白, 主要依靠丰富的想象力和夸张的设计, 但是一旦在观看的时候关掉声音, 就会发现观影乐趣会大打折扣。在很大程度上, 猫和老鼠之间形成的戏剧张力是由音乐来表达的, 但是因为片中节奏转换很快, 甚至仅过几秒钟音乐就会完全不同, 所以影片在音乐创作上也面对一种前所未有的挑战。

布拉德利在米高梅的动画工作室中自学成才。与其他人相比, 他更加钟情于现代主义音乐, 而且涉猎很广, 无论是各种类型的爵士音乐还是十二音列以及音簇, 他都能以严肃的态度用到动画配乐中去。正如他说过的:“我希望勋伯格能原谅我用他的系统去制造滑稽音乐, 但是在我们录音棚合成的时候, 乐队里的男孩们都哈哈大笑了。” (1)

值得一提的是, 《猫的协奏曲》 (如下页图1所示) 节选了李斯特狂想曲的段落。在动画制作过程中, 画家们尽量使猫的钢琴指法准确地与布拉德利在乐谱中标注的记号同步, 从而显示了对音乐进行动画演绎的高超技巧, 结合情节上猫和老鼠在钢琴上妙趣横生的对峙, 可谓引人入胜。据说此片由于技术难度过大, 在录音时不得不由两名钢琴师合作完成。

华纳兄弟公司的动画工作室成立较早, 而且作为迪斯尼的竞争对手, 一度成为迪斯尼员工“跳槽”时的首选。但是, 由于在创作手法上一直效仿迪斯尼, 华纳的动画很长时间内没有形成自己的特点。最终, 当迪斯尼在40年代受到多方影响而停滞不前时, 华纳兄弟在动画短片制作上得以超越, 兔巴哥、小鸟翠儿、傻大猫托马斯等成为其动画明星。

前文提到过的卡尔·斯多林于1936年加入华纳兄弟公司, 后成为其动画工作室的音乐总监。他在任职于华纳兄弟公司的22年中, 共参与了大约600部动画的配乐工作。

华纳兄弟公司在电影领域有较大的影响力, 而且由于在音乐版权方面的成功运作, 拥有了一个巨大的音乐版权库。这使得斯多林可以利用经典歌曲或流行一时的音乐中让大众耳熟能详的段落, 进行“引用”和“拼贴”, 或插科打诨, 或推波助澜, 充分地发挥配乐的“画外评论”功能。例如在《叽叽喳喳叫的馅饼》中, 傻大猫托马斯总想吃掉小鸟翠儿, 但屡屡无法得手, 最后决定沿着壁炉的烟囱钻下, 而翠儿发现它的企图后就往炉中加了木柴并点燃, 这一幕同《三只小猪》中大灰狼从烟囱钻下有某种相似之处, 所以斯多林在配乐中“引用”了弗兰克·彻奇尔的《谁怕大坏狼》的旋律, 从而让这种联系更加明确化, 使观众产生了“会心一笑”的效果, 如图2中所示。

此外, 华纳兄弟雄厚的实力还体现在拥有一支50人的管弦乐团, 这也给斯多林提供了很大的创作空间。他既创作流行歌曲, 也创作多达10个声部的交响乐作品, 还影响到其他同事, 他“常常提醒作曲家们要对动画敏感, 无论是德彪西的风格还是爵士乐, 创作的时候脑海中一定要有视觉形象……” (1) 他还用擅长采用伴奏声部中简短的动机去巧妙匹配画面的内在节奏, 这也对其他电影作曲家产生了一定影响。

由于沃尔特·迪斯尼过分注重商业品牌, 30年代的动画短片中通常只有“迪斯尼出品”的标识, 几乎找不到任何主创人员名单。进入40年代, 这一情况得到了改观。就作曲一项来看, 米高梅的“斯考特·布拉德利”和华纳兄弟的“卡尔·斯多林”成了动画作曲领域中并立的两大品牌。

三、20世纪50年代:独立探索之路

进入50年代, 米高梅和华纳兄弟的并立态势依旧延续。虽然这一情况在表3中不是十分明显, 但如果将获得奖项提名的短片纳入其中, 就会清晰得多。由于斯多林在1958年退休, 表3里华纳兄弟公司的获奖作品中, 担任配乐的是与斯多林合作多年、一直担任编曲工作的米尔特·富兰克林 (Milt Franklyn) , 他较好地延续了斯多林的风格。

迪斯尼在这个时期终于彻底摆脱了战争的阴影, 走上了正轨, 几乎每年都会推出一部动画长片, 出现了二次繁荣。例如1950年他们推出的《灰姑娘》曾获得奥斯卡最佳音乐片配乐、最佳录音、最佳歌曲的三项提名, 而且赢得了柏林电影节金熊奖的最佳音乐片奖。担任该片作曲的保罗·史密斯 (Paul J.Smith) 和奥利弗·华莱士 (Oliver Wallace) 都是在1936年前后加入迪斯尼的, 并且在彻奇尔和哈蓝辉煌的年代担任过辅助性的工作。可见, 迪斯尼50年代的再次繁荣也反映了新一代配乐人员走向成熟。然而, 再次的成功也使迪斯尼在创作上开始僵化, 他们“制作的动画片陷入了一种永恒不变的固定模式之中:忠实改编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每片一歌, 即使‘歌红, 片不红’都在所不惜;极尽能事地制造动画大片, 试图以‘重磅炸弹’般的鸿篇巨制占领市场”。 (1)

在50年代, 动画短片的创作走向衰微, 因为其高额的制作费用根本无法通过影院放映去收回。于是, 大公司纷纷解散自己的动画部门。不过, 电影市场很快就遭遇了来自电视的强烈冲击, 而动画短片由于机动性强、收视率高、适合循环播放, 又成了电视台乐于收购的节目类型。

美国联合制片公司 (UPA) (2) 在这方面走在了前列。由于无法负担高昂的成本, 他们采用了“有限动画” (3) 的方式进行创作, 偏爱平实、风格化以及时尚的线条设计, 在内容上也突破了以往的动物世界、童话传说等, 更加侧重于社会批判性。图3所示分别为《杰拉尔德·麦克波》和《马鸪先生的小车》, 这两幅截图已经显示出UPA独特的绘画风格及创作理念。此外, 一些独立的小公司也涉足电视动画领域, 走上了独立探索的道路。

然而, 给电视平台制作的动画短片为了节省绘制动画角色和场景的成本, 往往会做成系列化的剧集。但这又和《猫和老鼠》那样的系列片不同:由于采用了“有限动画”并考虑了电视的播出特点, 大量的对白或担任解说的旁白出现在了片中, 这使得动画更多地受限于“语言”, 音乐也在很大程度上被“背景化”了。同样是出于成本的考虑, 采用大规模乐队进行交响化配乐的做法日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四、20世纪60年代:彰显个人风格

UPA最终在1963年倒闭, 但其动画人依然以个体行为的方式进行创作, 这个名字由此成了独立动画人的旗帜。60年代, 由于许多大公司只制作容易赚钱的电视动画, 所以奥斯卡最佳动画奖也终于成了独立动画人展示作品的舞台。如表4所示, 以导演为标志的形式, 取代了之前以各大出品公司为标志的形式。曾担任UPA导演的约翰·哈布利 (John Hubley) 就曾三次获奖。

1960年, 由英国、法国、德国等国的动画人发起呼吁,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支持下, 国际动画协会 (ASI-FA) 成立, 主要工作就是发展独立动画精神, 相互帮助和支持;约翰·哈布利成为第一任主席。其他的动画节也纷纷启动, 并设立了相关奖项鼓励动画创作。获得第34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的《代用品》就同时获得了多个动画节的奖项, 也成为第一部来自美国以外的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 其导演杜桑·兀科 (Dusan Vukoeic) 来自当时的南斯拉夫, 是萨格勒布动画学派 (1) 的代表。

在这些形式多样、风格迥异的动画短片中, 音乐构成也较为复杂, 呈现出实验性。例如, 《盒子》仅靠各类打击乐器来构成声音体系;而《月亮鸟》和《洞》完全没有任何一般意义上的音乐。以《月亮鸟》来说, 它仅以两个小孩的喃喃自语、对话、跑调的唱歌以及叫喊为主要的声音元素, 此外辅以森林中的鸟叫以及敲打鸟笼的节奏声, 针对人物的大量动作没有使用任何音效。结合如图4所示的画面风格, 观众如同在聆听体现着后现代主义理念的具有解构特征的音乐。

《点与线》是米高梅公司作品中少有的实验动画短片, 给抽象的图形赋予了人性化的情感:“点”游走在古板的“直线”和狂放的“线团”之间, 最终被“直线”付出的努力所感动, 投入其怀抱。虽然这种视觉表现手段并非首创, 但该片增加了富有现实意义的内涵, 而且在配乐上让交响乐和爵士乐相映成趣, 用来表现“点”所徘徊的两个世界, 在影片最后, 优雅的交响乐取代了躁动的爵士乐, 成了情节推动的手段。

此外, 作为沃尔特·迪斯尼监制的最后一部短片, 《小熊维尼与大风吹》能够获奖, 不能不说有纪念这位动画工业奠基人的成分。迪斯尼于1966年去世后, 他的公司由于失去了领路人, 曾陷入长达二十多年的低谷。

五、20世纪70年代及以后的情况

在20世纪60、70年代的美国, 每周六上午逐渐成为专门的电视动画节目时间, 如此大的需求量使动画往往存在着赶制的状况, 因而品质通常比较粗糙, 对形式和内容的创新的追求就更少了, 这造成了恶性循环, 导致除了小孩几乎没有人愿意再看动画片, 最终让动画低龄化的趋势不可阻挡。即便只生产粗糙的低龄作品, 许多动画制作公司依旧面临着各种经济困难, 在动画界的“领头羊”迪斯尼公司削减动画产量的情况下, 70年代, 各大制片公司纷纷关闭了自己的动画部门。

而与之相对的是, 动画独立创作者渐渐“曲高和寡”, 有明显的脱离普通观众的趋势, 他们强调作品的深刻性, 探索新的表现手法和材质, 而这些同样体现在了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的获奖名单中。在70年代的第42到49届的获奖作品中, 有实拍和动画结合、拼贴动画、泥偶动画等形式出现, 但这些作品大都依靠语言功能进行叙事, 意在通过这样的形式表达出深刻的主题, 同时也起到串接画面的作用, 当中即便使用音乐, 也只是寥寥几笔、一带而过。可以说, 70年代后, 奥斯卡动画短片更明确地走上了个人化、风格化、实验化的道路。

动画是综合性的艺术形态, 吸取了其他多种艺术形式的营养:“作为创作基础的文学脚本;作为呈现主题影像的美术;作为人文背景设计的建筑学依据;作为表现情境的戏剧模式、舞蹈动作、主题音乐;作为叙事整体架构的电影语法等等。” (2) 由此可见, 动画音乐是指作为动画中的重要构成元素之一的音乐, 其范围包括如何为一部动画片选择或创作合适的音乐, 音乐以何种形式出现、怎样出现等。

如果说90分钟以上这个常见规格的影片类似于文学作品中的中篇、长篇小说, 那么通常不超过10分钟的短片就如同短篇小说或一首小诗。影像作品由于时长不同, 在风格和叙事中往往有巨大的差异, 例如长片一般很注意叙事结构, 人物关系和各种情绪也较复杂, 心理冲突在变化上更强烈;而短片有时只有一种情绪, 且更注重情感的外露等。就音乐而言, 长片的音乐创作者往往更注重主题的塑造以及整体的结构, 于是音乐的布局就尤为重要, 而短片的音乐创作者和导演通常重点考虑如何利用音乐的各要素来凸显或烘托影片的风格。

本文仅对较早期的动画短片中的音乐特点做了简单梳理, 并未涉及晚近的动画作品以及众多动画剧情长片, 但它们共同的基础依旧是音画关系。这种音画关系源于电影音乐的众多表现手法, 如音画同步、音画对位或音画并行等, 也同音乐在电影中的功能, 如渲染气氛、描绘事物、引发时空联想、进行心理刻画和凝练主题等密切相关。比之实拍电影中的音乐, 关于动画音乐独有的特征, 还有更多值得进一步探索的课题。

摘要:经过早期的技术层面的探索, 动画创作逐渐摆脱单纯的滑稽搞笑、取悦观众, 开始走上真正的艺术探索之路。美国的奥斯卡奖也自1932年 (第5届) 起增设了最佳动画短片奖, 旨在鼓励动画片创作。我们从20世纪30、40、50、60年代获得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的作品分析入手, 可以对其音乐人的配乐手法特点、音乐理念以及跨越四十年的动画音乐发展道路进行梳理, 为动画音乐领域将来的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动画音乐,奥斯卡奖,音画关系,动画短片

注释

11 Daniel Goldmark&Yuval Taylor (ed.) , The Cartoon Music Book, A Cappella Books, 2005, p.22.

22 同上。

33 正式名称是“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奖”, 于1927年设立, 每年一次在美国洛杉矶举行, 它不仅反映了美国电影艺术的发展进程, 对世界许多国家的电影艺术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44 段佳主编《世界动画电影史》, 湖北美术出版社2008年版, 第41页。

51 The Cartoon Music Book, A Cappella Books, 2005, p.9.

61 The Cartoon Music Book, A Cappella Books, 2005, p.9.

71 薛燕平著《世界动画电影大师》,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第70页。

82 英文全称为United Productions of America。40年代初, 一批动画公司员工要求尊重劳动、提高报酬, 结果与管理层发生了对抗, 最终导致许多业务骨干负气出走并合伙成立了这个公司。

93 英文称为Limited Animation, 即在动画制作和表现形式上较少追求细节和准确真实的动作, 采用较少的绘制张数, 强调关键的动作, 并配上一些特殊的音效来加强效果。这种动画在成本、时耗等方面都比“全动画”低很多。

101 这个起源于前南斯拉夫的著名动画电影学派素以内涵深刻且多元化著称, 在四十多年内制作了600余部动画片, 并获得了400多项世界动画大奖。

上一篇:初创高科技企业下一篇:设计师谈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