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与音乐

2024-07-27

动画与音乐(共11篇)

动画与音乐 篇1

影评:动画影片《埃及王子》,视觉与音乐

电影是一种十分注重视听感官的艺术形式,在影片的进行之中,往往以视觉表现为主导,听觉部分配合、呼应画面,使故事情节生动而立体。

在早期的动画之中,实验动画往往作为诠释音乐的最佳方式。根据电影史记载,最初是美国人把声音带入电影。1927年由华纳公司拍摄的音乐故事片《爵士歌王》的上映,标志着有声电影的诞生。同时我们发现在美国迪士尼公司制作的动画哑剧之中音乐往往是整个故事的线索,故事的起承转节是根据导演对音乐本身的理解展开的一系列想象。

动画影片《埃及王子》在音乐制作上非常突出,在影片中,导演将一些独白以及人物心理活动的内容通过歌曲演唱表现,体现出浓郁的气氛和美国动画影片中传统的歌曲式叙事方式,特别是在调解影片抒缓与紧张节奏方面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对于本片中歌曲、背景音乐的作用,我自己及有以下的几个认识:

与其说背景音乐配合情节故事发展,在《埃及王子》之中,不如说故事是附着在歌曲及音乐上发展的。

推进故事发展,预示情节的发生。在主要人物登场的时、故事推进时,音乐起到了关键性作用:运用旋律对影片内容或某一主要人物高度概括,旋律动机常常以变形、变奏或是延展、紧缩等方式表现,配合剧中人物性格展开,人物情感发展,衬托场景和环境变化,为剧中戏剧冲突发展及高潮出现发挥重要作用。比如影片歌剧表演式的开篇,给我们叙述世界观的过程,完全是歌唱的形式,最后歌曲结束的尾音,配合视觉上画面淡出的效果,达到了一种戏剧表演的“帷幕”效果,表示一种故事的开始,给人一种后面的故事中即将发生激烈冲突的预示感。

歌曲独特的感情表达方式,具有强烈的渲染感。音乐风格的不同,体现不同的文化气氛,使用了圆号等铜管组乐器演奏出的具有埃及古老、严肃的音乐风格表现出埃及文化的雄壮,而以小提琴为主的弦乐配合钢琴演奏的,希伯来人离开埃及后的主题乐曲则较为平缓抒情。上帝显圣部分采用神圣、庄严气氛的音乐。分海时则采用宏大气氛的音乐。同时音乐也与人物的性格及动作结合,人物运动具有可闻可见的空间因素,是外在的;音乐运动是内在情感的抽象运动,两者运动内外节奏发生联系时便成了有情感的运动,这一点在摩西睡着时想象自己在壁画中的情节以及醒来之后与法老的交流过程中有所体现。

歌曲与画面配合调整节奏。通过我简单的了解,电影音乐与画面结合关系分音画同步和音画对位。音画同步表现为音乐和画面的情绪一致,节奏吻合,音乐烘托、渲染画面;音画对位让音乐对画面做不同角度、不同情绪的表现,形成一种反差效果,加大画面张力,提升画面带给观众的感受。比如上帝向埃及降灾的部分使用的音乐,音乐在本身编曲上采用了多次的重复性旋律,同时具有跳跃感,犹如害虫、灾祸跳动而来,重复意在体现灾难一次一次地降临埃及。在希伯莱人穿越海底的时候,视觉上用最触动人的镜头画面和故事矛盾冲突占据高潮点。音乐和画面的高潮有时同步有时相互交错,形成高潮迭起的效果。这种结构特别能人们焦急、紧张的心态,同时通过音效,表现出摩西内心矛盾情潮的涌动。

歌曲具有独特的歌颂感。动画影片《埃及王子》的故事原型出自于《圣经》旧约书的“出埃及”部分,属于史诗类内容,而歌曲正善于体现史诗题材,产生对传说以及历史的歌颂感。歌曲成为贯穿故事情节,表达人物感情,展示摩西精神的重要方式。在电影的开始就是一个“Deliver Us”的合唱,表现了受苦受难的希伯莱人向神的无助的悲诉,然后是摩西母亲在将摩西放入河中的独白歌曲,包含着母亲的慈爱和担忧。电影最棒的两首歌无疑是祭司杰士罗在欢迎摩西宴会上的歌以及米里亚姆和西坡拉在得知法老同意希伯莱人里去后的对唱“When You Believe”。杰罗的独唱包含着深刻的哲理:沙漠里的黄金,不如绿洲中的清泉,在迷路的羔羊眼里,牧羊童比国王还尊贵,怎能依照一个人的金钱力量和身体来估量生命的价值?显示了沙漠里人们豪爽、乐观的精神。“When You Believe”,环绕着有些哀伤的歌声后面的是人类坚定的信念,这首歌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电影歌曲奖。

最后不可忽视的一点就是《埃及王子》中的宗教思想,即基督教思想。音乐在教会中常常用于弥撒以及布道之用,并多为抒情诗风格,个人认为“When You Believe”可能受《诗歌》影响,虽然运用了比较现代的唱法,但唯美以及恬静的面貌却和《诗歌》中歌颂耶稣的音乐有些相似,特别是唱词中“believe”的对象虽然没有明确说出,但应该是指一种信念,深而是指一种信仰,对神的性仰。本片虽然不是明确指向宗教的作品,但考虑它的出生地美国:一个新教思想为国家思想的地域,我们作出这样的推测也不是毫无依据的。总的来说,《埃及王子》整篇故事之中如果没有这些音乐的衔接,故事将变得松散且平淡,感情的表达上也绝对达不到这样的效果。同时这也给我们在可能的涉及到的动画制作方面提供一个思路,那就是从音乐的角度切入叙事,开拓更加立体化的艺术思路,使作品更加动人。

动画与音乐 篇2

动画作为运动的画面, 从早期人类通过岩壁绘画到皮影戏、手翻书等艺术形式, 表达强烈主观运动的意识作品到当今随着技术革新涌现的众多动画作品, 动画历经数百年的历史。动画的发展也从早期的默片时代进入有声动画时代。1927年迪士尼公司创作的第一部有声动画《威廉号汽艇》标志着动画创作进入有声时代, 该作品运用音乐元素塑造整部作品的动画风格, 同时达到声画同步的声音技术表现。动画声音主要由音乐、音效、语言三方面组成。因此如何将三种声音元素合理运用到动画创作中, 使其符合动画画面和剧情发展是动画创作中的重要环节。而音乐作为塑造动画作品整体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影响着动画剧情和视听效果的重要内容, 因此动画创作中动画声音部分需要动画制作者根据动画作品需求制作出符合动画画面和剧情的音乐风格作品。

一、动画音乐风格的多样化

音乐风格的多样化赋予了作品的色彩感和画面性。正如中国传统音乐风格中在民歌、说唱、戏曲、弹唱、器乐中延续各自的音乐风格, 讲究声情并茂的音乐表达方式。音乐作为传情达意的视听艺术, 表达情感宣泄和传递主观情感的美学思想, 与动画中讲究剧情发展和画面动态的形式相吻合。动画音乐风格的运用是塑造动画作品整体风格化的主要表现形式, 在众多音乐风格需要选择并创作出符合动画画面和剧情要求的音乐, 使其达到“音中有画, 画中有音”, 动、静结合的动画作品。

在动画发展历史中, 将音乐风格准确把握并与动画画面进行创作的作品中, 不得不提到对音乐风格把握运用堪称完美的经典动画系列作品《幻想曲》。《幻想曲》由迪士尼公司1940年创作完成, 该作品将古典音乐风格和动画进行结合创作, 是迪士尼根据音乐风格的不同而进行后期剧情创作的完美尝试。《幻想曲》采用八段古典音乐作品, 包括柴可夫斯基的《胡桃夹子组曲》、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舒伯特《圣母颂》以及贝多芬《田园交响曲》等古典音乐作品。作品中将古典主义音乐风格讲究严谨、严肃同时又赋予音乐风格深邃的主题思想融入动画创作中。

《幻想曲》根据古典音乐作品音乐主题和风格特点与动画进行创作。根据音乐风格作品主要分为剧情类动画与非剧情类动画作品。例如柴可夫斯基作品《胡桃夹子组曲》、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贝多芬《田园交响曲》、蓬基耶利《时间舞曲》、穆索尔斯基《荒山之夜》和舒伯特的《圣母颂》, 这类作品主要通过动画影像表现古典音乐深邃的音乐思想, 通过类似油画的浓厚色彩, 旋律线条的灵活多变, 表现画面旋律线运动规律, 不具有明显的动画故事剧情, 属于非剧情类动画作品。而《幻想曲》中作品《小小魔法师》具有典型的故事剧情。故事以卡通人物米奇作为作品的小主人公, 通过音乐旋律变化、强烈的线条起伏讲述着米奇头戴魔法师傅的魔法帽子, 利用魔法指挥扫帚挑水并闯祸的有趣故事。作品具有剧情类的故事剧情, 同时将进行曲的音乐风格与画面相结合, 表现小米奇可爱的行进动作及扫帚行进的动画画面。迪士尼的《幻想曲》真正将古典音乐风格合理运用到动画创作中, 尝试将动画画面服务于音乐风格。该作品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并获第14届奥斯卡特别成就两项金像奖、纽约影评人协会特别奖。

音乐风格的多样化赋予动画创作丰富的思想内涵和主题内容。而中国传统音乐风格同样赋予了动画创作中传情达意的内涵。中国水墨动画将中国传统绘画与动画创作相结合, 将中国传统美学理念中“以形写神”“意境神韵”的主题思想运用到动画创作中, 中国水墨动画的声音创作多采用中国传统音乐风格, 注重声情为主, 在情感色彩的表达方式上体现一种意境美学。因此在中国水墨动画的创作中需遵循这一音乐美学的创作思想。动画作品中采用动静结合, 达到“音中有画, 画中有音”, 动与静、情与形的相互渗透和结合。如中国早期水墨动画作品《小蝌蚪找妈妈》《牧笛》《山水情》等。这些动画作品音乐风格采用中国传统民族民间音乐风格, 多为民歌、器乐曲中竹笛等音乐形式, 通过旋律线条流动感将动画画面中水墨元素的意境美含蓄而深刻地展现。

水墨动画作品《牧笛》创作于1963年, 是继《小蝌蚪找妈妈》后中国第二部水墨动画作品。作品中在声音部分无对白和音效, 完全采用音乐元素表现动画中牧童、水牛的画面。音乐部分作曲由美术电影作曲家吴应炬完成, 《牧笛》中笛子独奏由笛子演奏家陆春龄担任。音乐创作吸收中国传统民间音乐元素, 同时音乐风格具有江南水乡民族音乐的韵味, 通过竹笛清脆、高亢的声音表现牧童水牛的水墨画面, 将蕴含的水墨内容含蓄而深刻地展现出来。

二、动画音乐色彩的表现性

音乐有色彩吗?答案是肯定的。音乐与动画画面的关系表达中, 动画画面作为流动的画面, 通过“形”与“动”体现, 而音乐作为流动的时间艺术, 具有自我色彩的表达。在西洋音乐中常用调性来表现音乐色彩, 比如通常大调多表现明亮、宽阔、积极的音乐色彩, 小调多表现忧郁、灰暗的音乐色彩。大小调性的色彩表达具体到通过乐器去诠释时, 乐器本身的音色与调性组合具有同样的色彩美感。

动画音乐在塑造动画人物造型或特定场景时需要动画制作者考虑到音乐色彩。以西洋管弦乐为例, 管弦乐中的色彩感, 给人浓厚的立体感, 具有层层叠加的音色融合并形成声音色彩中明暗、细腻的视听感受。如动画木偶作品《皮特与狼》, 该作品由苏联作曲家普罗柯菲耶夫为儿童而创作的一部交响童话。作品运用乐器的音色赋予剧中角色不同的主题和性格特点, 具有鲜明的音乐色彩感。音乐中乐器部分分别采用明亮轻巧的长笛音色代表小鸟;双簧管代表剧中懒惰的鸭子;单簧管神秘中性的音色代表狡猾的猫;厚重的大管音色代表少先队员皮特的爷爷;弦乐四重奏最接近人生的声音色彩代表勇敢活泼的少先队员皮特;低音鼓急促的鼓点代表猎人的射击声。各自不同的乐器音色通过音乐旋律表达, 构成了动画角色特定的形象和性格特点。对于儿童观赏的动画木偶作品, 音乐色彩的特定运用使这部儿童木偶故事更加通俗易懂。

中国音乐在色彩结构和方法上也同样赋予中国动画创作新的创作来源和主题。中国音乐在色彩运用方面根据乐器类型或音色分类为八类, 分别是:金、石、丝、竹、匏、土、革和木。中国乐器的色彩变化即在某种乐器的演奏法、口法等方面形成变化, 表现形式上不同于西洋音乐所变现的色彩的明暗和强弱关系, 而是更多地表现音乐的韵律、气韵的艺术效果。如中国戏曲中的音乐色彩变化, 同一音高不同的奏法和唱法形成不同的音色和色彩, 这也是中国音乐在色彩表现上不同于西洋音乐的突出特征。因此如何合理巧妙地运用中国音乐的色彩变化, 并融入动画音乐的创作中是动画创作者需要思考的方面。如中国动画作品《大闹天宫》, 该作品剧情取自中国古典神话故事, 剧中人物造型取自中国戏曲的形象刻画, 动画画面色彩方面多采用红、蓝、黑等颜色, 赋予故事神话般的场景变化。同时作品的音乐风格方面, 采用中国戏曲音乐曲调, 将戏曲中京剧、昆曲、粤剧等中国传统戏曲曲调与动画画面相结合, 音乐色彩方面多采用京剧的锣、唢呐、扬琴、板胡等丰富的民族乐器, 通过丰富多变的音乐色彩变化诠释大闹天宫的神话色彩, 使动画音乐风格鲜明、音乐色彩立体、音乐主题明确。

三、动画音乐设计的应用性

动画制作过程中声音设计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声音设计离不开音乐、语言、音效三种声音元素。在众多动画作品中需要将声音元素合理运用到动画创作中, 并符合动画角色和剧情的需要。音乐元素在动画声音设计方面更好地赋予动画剧情的节奏和情节的功能性表现。动画音乐从形式上大体分为主题音乐和背景音乐两种, 主题音乐是动画音乐的主题和推动剧情发展的核心部分, 常表现动画作品人物角色的主题思想和作品内涵, 对于动画剧情中戏剧性冲突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烘托推动作用。背景音乐常在动画作品中某一特定场景或人物出场等方面所使用而较少承担表现剧情主题、人物角色塑造的作用, 多为画面场景转换、剧情发展所用, 但背景音乐同样在动画音乐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后期声音设计方面, 通过音乐的节奏感和速度等方面来组织动画画面剪辑和镜头语言。随着动画技术的发展, 动画的制作基本遵循着在动画画面设计之前将音乐部分进行前期创作录制, 然后通过声音剪辑软件将音乐进行的声音波形图谱展现出来, 这样动画制作者可以根据声音图谱确定动画画面的运动节奏, 也就是所谓的在动画画面创作初期, 声音设计就已经前期介入创作中。因此, 动画声音的音乐部分在符合动画剧情发展的需要进行创作时, 需要将音乐节奏、音乐风格、音乐色彩、音乐主题等方面设计到动画画面中去, 达到真正的动画声音设计理念。

总之, 动画音乐作为影视动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推动了动画剧情和角色主题的发展。音乐所蕴含的音乐风格、音乐色彩、音乐主题、音乐思想等方面都呈现在动画制作当中并被合理运用。动画音乐承担着动画作品中交代背景、烘托场景、渲染气氛等作用, 因此需要动画制作者准确地把握和运用音乐元素, 真正将动画与音乐完美结合。

摘要:影视动画作为视觉与听觉相结合的综合性艺术门类, 其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而动画声音作为影视动画创作中的重要环节, 需要动画制作者深入探讨和实际应用的重要部分。音乐作为动画作品中推动动画剧情和角色设定的重要环节, 具有自身的音乐风格和音乐色彩表现。在此主要从动画音乐中音乐风格的多样化、音乐色彩的表现性以及动画音乐的应用性三个方面进行探讨研究, 探索动画音乐与动画画面相结合的具体表现。

关键词:动画声音,音乐,音乐风格,音乐色彩

参考文献

[1]丁波.影视动画音乐欣赏[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 2013.

[2]李飞雪.影视声音艺术概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10.

[3]姜燕.影视声音艺术与制作[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8.

动画电影中画面与音乐的融合 篇3

关键词:动画电影 音乐 音画关系

一、动画电影中音乐的发展

1921年德国影片的《影子戏作品一号》,该片的导演则是通过画面把对Max Butting展现出来,因而被誉为“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视觉音乐”。这部作品对音乐视觉化的展现也为以后音乐在影片中的运用奠定了基础。

1928年11月,《汽船威利号》作为动画电影史上的首部有声动画电影获得圆满成功。而后由沃尔特?迪斯尼推出的米老鼠系列中滑稽的交响乐,里面的音乐已趋于模仿现实中的音色,一种无形的手法表现在了作品里。为了强调听众的想象力动画电影应运而生。

随后以著名的古典音乐为背景的动画长片《幻想曲》诞生,片中主题音乐的发挥更是达到了完美的地步,它空前绝后地将古典音乐与画面紧密结合,从而推出了一部可听可看的优秀动画作品。

二、动画电影中的音画关系的类型

影视动画的艺术表现形式主要是通过音乐与画面来传达。音乐与画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它们共同决定了影片所要达到的艺术效果。因为恰当地运用音乐与画面两者之间的组合关系,对于影片的情感表达起着关键作用。音乐与画面的组合关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音画同步

影片音乐与画面关系的一种,是指不论是影片的音乐还是画面它在基调、情感和氛围中都要达到统一。美国美术电影导演沃尔特?迪斯尼在他所导演的影片“米老鼠”中充分运用了音画同步的艺术处理,所以音画同步的音乐,也称为“米老鼠音乐”。在音画同步关系中又可以分为表层同步和深层同步。例如,宫崎骏的《天空之城》在表现巴斯慌慌张张、笨手笨脚地接住希达的画面,此时的配乐则用一阵轻快、幽默的管乐来形容了巴斯的笨拙。

(二)音画对位

影片音乐与画面关系的一种,指影片中配乐所表达出的情绪和影视画面所要表达的内容形成反差。音画对位也能起到预示剧情发展的作用或是提供画面以外的环境。例如,在动画短片《无翼鸟》中,无翼鸟最终选择以跳下悬崖的方式实现飞翔的梦的时候用了较梦幻的八音盒的音乐,以这种画面和音乐的反差加深渲染了无翼鸟为梦不惜牺牲的悲壮精神。

(三)音画平行

也称“音画并行”。音画平行是介于音画同步和音画对位两者中的一种音画关系,指的是影片中音乐与画面所表现的风格和情绪接近,但是速度节奏不同步,通常是音乐伴着画面同步进行但不解释画面内容。动画短片《感觉学》中则是很好的音画关系同步的例子,画面随着音乐变化但是不表达画面的内容。

三、动画电影中音画融合的作用

音画结合能使动画实现更好的情感表达。音乐以其自身不同的节奏和气氛,赋予影片更深层次的含义,从而达到深化影片的主题和立意的作用。其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深化影片主题

在影视动画中画面并不能够完美地表达出影片的主题。只有融入音乐的画面才是对影片主题的更深刻的表达。例如,在《猫和老鼠》的系列动画片中,急速的钢琴声表现了猫与老鼠的追逐与逃跑,激烈的节奏与画面的配合,传达出一种刺激又兴奋的感受,此时音乐让无对白的角色形象和感情清晰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二)推动影片情节发展、参与叙事

电影理论家巴拉兹在《电影美学》中指出:“声音不仅是画面的必然产物,它也将成为主题,成为动作的源泉及成因。换句话说,它将成为一个剧作元素。”在动画短片《蓝雨伞之恋中》,在雨中从蓝雨伞的出现直到遇见可爱的红雨伞并最终相爱便以一种欢快的女生哼唱来参与影片叙事,推动了剧情的发展。

(三)角色形象的塑造

在影片中角色形象除了用画面和剧情来描写外,音乐对于角色形象、性格和心理活动也起到了很好的塑造作用,从而使形象更加的立体和鲜活。例如,在影片《三个和尚》中借用不同乐器的音色来刻画角色。灵活、活泼的小和尚天真跳跃的出场方式,配上高音板胡则更显得生动幽默。木讷、安静的高和尚出场,则使用坠胡演奏主题音乐,热烈、朴实而豪爽,这正与高和尚自身正经规矩的性格相吻合。而对于憨态可掬的胖和尚则是运用管子吹奏,加上胖和尚自身夸张憨态可掬的造型与他小心翼翼的动作形成对比。

四、总结

动画电影主题的完美表达音乐与画面是必不可少的组合。所以说在影片创作中,我们在注重画面效果的同时也要更加重视音乐在动画片中的运用。缺失掉音乐的影视动画作品就如同没有画面一样。而脱离了动画的音乐,也就没有了任何意义。只有让作品中的音乐和画面配合得天衣无缝,才能更好地表达出影片的主题。

参考文献:

[1]孙立.影视动画视听语言[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5.

[2]段佳.世界动画电影史[M].湖北:湖北美术出版社,2008.

河童之夏动画音乐赏析 篇4

——日本动画

《河童之夏》

故事概要:影片主要讲述小学生上原康一在暑假前的一个下雨天,捡到河童小酷以及在这个夏天里帮助小酷寻找同类的康一一家与小酷发生的一系列有趣故事。

影片简介:该片是2007年7月28日在松竹上映的动画电影。根据漫画作品改编。原作为木暮正夫的儿童文学。导演原惠一。描写在现代社会苏醒的河童之子“小酷”和少年?康一之间的友情以及在他之间所遇到各种事情和人类。对于环境问题、霸凌、媒体的过度报道等日本社会问题也加以讽刺。

音乐分析:

1.影片CD1 00:00:25-00:01:07

作为本片开始的序幕,这一段影片讲述了早在江户时代发生在小酷和父亲身上的故事。运用虫鸣声等自然音响与背景画面共同表现夏夜的风景,使画面更加完整生动,交代出故事的背景。人声部分,以小酷和爸爸的对话来引出人物。增加影片的神秘性。2.影片CD1

00:06:25-00:07:35 以悠扬舒缓的音乐引出题目,音乐节奏较慢,通过音乐,展现时空的变换。

3.影片CD1

00:28:15-00:29:37

这段对话,突出的塑造出小瞳的形象,表现每个人不同的性格。其中,相扑的一段有声源音响,使场面更加生动有趣。4.影片CD1

00:31:54-00:33:22 这一段表现小酷醉酒后的形象,小酷手舞足蹈地唱求雨歌的一段尤其幽默传神。音乐表现夸张生动。营造出康一一家和小酷在一起的欢乐气氛。

5.影片CD1

00:45:50-00:47:02 6.影片CD1

00:49:40-00:50:40

两段都是康一和小酷一起去寻找同伴的旅程,音乐有扩充景色的作用。悠扬活泼的音乐表现旅途的愉快。两段音乐表现不一样的心情。7.影片CD1

00:51:10-00:53:47 这一段是小酷自由自在的游泳的场景,配乐节奏较快,有一点日本古老的音乐风格。既突出了游泳时的自由与欢畅,同时,又使人联想到小酷以前生活的环境。这一段中,水流和虫鸣的音响效果烘托出自然的气息。

8.影片CD1

01:06:10-01:09:00 这一段中,表现了剧中人物关系和情感的变化和转折。音乐美好、宁静,节奏舒缓,浪漫纯粹。表现人物之间关系的微妙变化,起到融冰的作用。

9.影片CD2

00:10:00-00:13:08 小酷找到了爸爸的手臂,看到了杀死爸爸的武士的后人,音乐起伏较大,表现了中的事件发生时人物心理情感的变化。运用具有日本民族特色的音乐,将悲伤、痛苦、紧张、害怕等多种复杂情绪融入其中。同时,让人感觉到一种时空的交融,将现实与过去的回忆相互交织。

10.影片CD2

00:51:50-00:54:37

表现离别的情绪。音乐节奏缓慢,抒情。表现等待的漫长和离别时心里的悲伤。用车子发动并远离的音响将音乐推向高潮,突出离别的不舍。小酷的内心独白也表现着他的不舍。是的故事感情更加丰满。

11.影片CD2

00:56:07-00:59:43

小酷的回归。音乐古老悠长,富有自然气息。表现对自然的一种敬畏,以及神灵的神圣。小酷与爸爸的对话表现出小酷对于过去发生的事情的理解。突然袭来的风声,推动了情节的发展。让故事在神秘中结束。

12.影片CD3

00:59:46-01:03:40 片尾曲

动画与音乐 篇5

教学内容:

1、活动:丰富多彩的动画人物

2、欣赏:《一个师傅仨徒弟》

3、欣赏:《快乐的小熊猫》

4、读童谣:唐僧骑马咚得咚

5、情景剧《三只小猪》 教学要求

总要求:

将儿童对动画片的兴趣引向进一步加强学生对音乐节奏、音色、旋律等音乐要素的感受能力,提高音乐表现力,发展音乐想象力和创造能力;接触并了解国内外优秀的卡通文化,初步感受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的密切联系。具体要求

1.通过有节奏地朗读童谣,随音乐按节奏走步,分组进行歌谣卡农、做游戏等,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音乐。

2.通过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或演奏歌曲的前奏,进一步熟悉打击乐器的奏法,启发学生对打击乐器音色的兴趣。

3、能认真聆听乐曲《快乐的小熊猫》,感受乐曲的音乐形象。

4、与同学合作,积极参与音乐情景剧《三只小猪》的编创与表演 教学准备

(一)教具

1.打击乐器:碰铃、响板、铃鼓、三角铁、双响筒、木鱼。自制乐器如装沙或装豆子的易拉罐、大张挂历纸、铁棍、几块木板、铁盆、玻璃瓶、塑料纸、碗碟等。

2.录音带《我们才不怕大灰狼》《一个师傅仁徒弟》

(二)文字、图片资料

《西游记》《白雪公主》《三只小猪》等的故事及动画片的相关介绍。重点与难点: 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和鉴赏音乐。

难点:

1.如何吸引刚入学的一年级小学生集中注意力听音乐,帮助学生从愿意听、喜欢听逐渐过渡到想听音乐。

2.在借助动画片的画面和情节引导学生感受和鉴赏音乐的同时,又不囿于画面和故事情节的局限,启发学生展开多方面、多角度的想象,把对音乐的兴趣集中在情感体验上来。课时:四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活动:丰富多彩的动画人物

2.欣赏《一个师傅仨徒弟》。教学目标:

1、积极参与音乐活动,能独立或与同学一起演唱自己喜欢的动画歌曲,表演动画人物,讲述动画故事。

2、认真聆听歌曲,能用打击乐器参与歌曲。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请学生看教材插图,请学生说出动画片的片名。2.学生说一说自己喜欢的动画片,唱一唱喜欢的动画歌曲

3、听一听,猜一猜,小组比赛

(二)聆听《一个师傅仨徒弟》

1.播放歌曲让学生说说是哪部动画片。里面的主要人物是谁。

2.聆听《一个师傅仨徒弟》。让学生模仿歌曲里自己喜欢的人物。随音乐参与表现。

3.哼唱歌曲,随录音。4.表现歌曲

(三)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学乐器:木鱼和双响筒

2、读童谣《唐僧骑马咚得咚》 教学目标:

1、认识打击乐器木鱼和双响筒,能听辨出乐器的不同音色。

2、掌握木鱼和双响筒的正确演奏方法,能用这两种乐器参与童谣的伴奏

3、能按节奏准确地读童谣《唐僧骑马咚得咚》 教学过程:

1、游戏导入

(1)教师用碰铃、三角铁、响板、铃鼓敲击两小节节奏,学生模仿,同时猜出什么乐器。

(2)教师用木鱼和双响筒敲击节奏,导入两种乐器的学习。

2、学乐器

(1)教师出示并介绍乐器的名称,请学生说说乐器音色有什么特点。(2)让学生自主探究乐器的演奏方法

(3)教师演示乐器正确的演奏方法,学生学习。

3、读童谣

(1).教师请学生看教材插图,请学生说出动画片的片名。

(2).请学生指出插图中的人物名称,教师板书人物名字。

(3)、请学生说出各个人物的外形特征,教师逐一总结。如学生说唐僧骑马、穿袈裟等,教师可总结并念童谣:

唐僧骑马咚得咚

学生说孙悟空手拿金箍棒、抓耳挠腮、机灵活泼等,教师可总结并板书:

孙悟空 跑得快

学生说猪八戒肩扛钉耙、长嘴大耳、动作迟钝等,教师总结并可板书:

猪八戒 鼻子长(4)教师先拍手,然后边拍手边按教材所给节奏念童谣。

(5).教师边教童谣,边指着人物头像,提示学生。学生可两人一组,边念歌谣边对拍手掌,如下例:

节奏:× × × ×

歌谣:唐僧骑马

拍手:合右合左

(6).教师与学生边拍手边接念童谣

(7)分组练习用打击乐伴奏,教师巡回指导。(8)学生分组汇报表演,师生共同评价。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歌曲《快乐的小熊猫》。教材分析:管弦乐《快乐的小熊猫》

《快乐的小熊猫》是美术影片《熊猫百货商店》中的一个音乐片断。音乐开始,首先由中提琴奏出的长音和小提琴奏出的碎弓音,渲染了大森林早晨美丽幽静的景色,在弦乐柔美的音响衬托下,竹笛吹出一段节奏自由的旋律,其音调清新,色彩明亮。接着音乐出现了轻快跳跃的旋律,经过两小节的过门,引出了一段活泼明快的曲调。单簧管吹出了4小节呆板、滑稽、憨厚的节奏音型,好像两只小熊猫摇晃着胖乎乎的身体在抬水。接着乐队奏出快速的下行跳进的旋律,仿佛是小熊猫急促走进商店的步态,加上最后竖琴的刮奏,形象地表现了小熊猫一溜烟似地走进了商店柜台,开始接待来买东西的顾客。

教学目标:

欣赏《快乐的小熊猫》,对音乐形象充分展开想象。

教学重点:

1、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的想象。

2、用生动形象的动作表达自己想象中的动物神态。教学难点:

1、感受乐曲的意境和情景,能跟着音乐表演。

2、学会用碰铃为歌曲伴奏。

教学准备:《快乐的小熊猫》欣赏带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欣赏《快乐的小熊猫》

1、今天,孙老师带小朋友去大森林看动物音乐会。一大早,森林里可美了!让我们轻轻地走进大森林,仔细地听听、看看,你会想到什么?(学生聆听着《快乐的小熊猫》中表现早晨的音乐片段轻轻地走进教室。

2、小朋友在大森林里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呢?(自由说说)

3、动物音乐会的第一位演员出场了,它就是可爱的熊猫。这只熊猫是什么样子的?它在表演什么动作?请小朋友仔细地听听。(悄悄地说给老师听)

4、小朋友看到的熊猫有……的,它在表演……,我们也来学学熊猫可爱的样子。(随熊猫主题音乐自编动作表演)

5、出示课题——《快乐的小熊猫》,简介作品。

6、生根据音乐速度变化分段。

7、生总赏全曲,随音乐根据自己的感受和理解自由表演。

三、课堂总结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音乐情景剧《三只小猪》 教学目标:

1、学习老大盖房子的歌谣。

2、编创老

二、老三盖房子的声音。

3、有表情地朗读三只小猪的歌谣,并用击乐器伴奏。

4、用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我们才不怕大灰狼》

5、积极参与音乐情景剧的编创与表演。教学过程:

1、学习歌谣

(1)学习老大的歌谣

(2)学生自选打击乐器为歌谣伴奏

2、编创活动

(1)学习老二的歌谣,编创用木头造房子的声音(2)学习老三的歌谣,编创用砖头造房子的声音

(3)教师将学生分为三组,速配不同的打击乐器分别为三只小猪的歌谣伴奏

(4)创编三只小猪盖房子的动作

3、学唱《我们才不怕大灰狼》

4、观看《三只小猪》的动画片段

动画与音乐 篇6

1、教学对象是高中学生,他们有着独立思考能力和较强的动手能力,能根据所学的内容内化为自己的技能,因此,在课堂上不能只讲技术步骤,更重要的是利用理论来引导操作,达到知识、技能、情感三统一。

2、作品欣赏是一个好的开头。虽然高中学生的逻辑思维已经成熟,但是他们在文化课的学习中已经对这样的思维培养有所厌烦了,因此,本教案从形象思维开始,引导他们对美的作品的欣赏,从而激发对flash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3、毕竟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有些本来是参加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的学生已经成竹在胸,直接可以自己动手做都没问题;但一些农村考上来的学生,可能在初中小学根本都没有接触过flash,因此对这个软件比较陌生,甚至无从做起。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备课的时候紧抓“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教学方针,针对这节课开发了两个教程,分别是《轨迹动画视频》、《遮罩动画视频》。

4、因为使用了教学博客,学生在完成了自己的作品之后,能方便的进行交流,还能使到学生在博客上进行跟踪、欣赏其他同学的作品,写出自己欣赏作品过程中的想法。同样,老师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跟踪学生的学业,将学生的学业通过博客的形式整合在一起,我们正是探讨这样的一种课堂评价模式:通过博客中介,搭建教师和学生的桥梁,学生与学生的桥梁,学生自己的桥梁,他们可以自我评价,可以互相评价,可以教师评价。

教学建议:

1、由于本教案是建立在flash的第二节课基础上,建议本教案在高中阶段使用;

2、因为本教案使用了博客作为作品展示平台,建议在有网络的机房上课;

论影视动画作品中的动画音乐 篇7

动画音乐在影视动画作品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上:

(一) 音乐是画龙点睛之笔

在电影电视的动画作品中, 动画音乐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它能够使作品中的视觉幻象与听觉幻想互为表里, 从而实现视听之间的完美融合。通常情况下, 在大部分影视动画作品当中, 音乐与动画的结合关系分为同步和对位两种。所谓的音画同步具体是指音乐与画面在情绪、节奏以及主题上保持一致, 在这里音乐主要起着烘托和渲染画面主题的作用;音画对位则是指通过音乐与画面的结合使作品所表现的层面更加丰富, 从而揭示出更为深刻的内涵。通过音乐与画面的完美结合, 能够更好地展现出作品当中人物的内心世界, 以便表达出更为丰富的内涵。

(二) 音乐是情感的展现

相信无声电影大家都不会感到陌生, 如果在现代的影视动画作品中也没有音乐, 那么将会是一个怎样的情景。下面举个例子说明一下, 某学生利用后期编辑, 将《阿凡达》中的音乐全部删除, 然后邀请同学们观看, 结果在20分钟左右时, 大部分学生都纷纷离场。通过这个例子不难看出, 若是大制作中没有了音乐, 其价值势必会大大折扣, 这是因为作品中缺少了能够渲染影片恢弘庞大场面的工具。不仅如此, 音乐还能对影片的节奏和色彩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从而决定了影片情节的情绪起伏。例如经典动画片《猫和老鼠》, 音乐赋予了该作品喜剧色彩。在片中, 有很大一部分情节都是用音乐进行贯穿的, 几乎很少有直接配音。影片中, 急速的钢琴声展现的是猫鼠追逐的场景, 当汤姆猫蹑手蹑脚跟踪杰瑞时, 采用的是钢琴上的高音部分进行跳跃弹奏, 而在表现杰瑞战胜汤姆洋洋得意地跳舞时, 采用的是小提琴演奏, 这些音乐的运用, 不仅充分调动起了观众的情绪, 将观众带入到了真实的场景当中, 而且音乐与动画的完美结合, 给影片增添了更加强烈的视听效果。

(三) 音乐有助于形成动画风格

这里所指的动画风格是整体剧情的连贯性, 也包含对影片整体基调的渲染。换言之, 就是在动画作品中, 运用一段合适的音乐, 在前一段镜头将要结束时响起, 并在下一个镜头出现后结束, 这样便可以两个片段衔接到一起, 从而使影片的情节更加流畅。同时, 音乐还能通过听觉形象的创造来替代直观形象, 进而推动整个故事情节的发展。在影视动画作品当中, 音乐并不会解释画面, 它是以一种非常独特的方式将影片当中的画面贯穿起来, 从而构成一幅完整的形象。在有的影视动画作品当中, 用音乐将故事情节的发展表现出来, 其艺术效果会更加完美。例如《天空之城》, 该片中的配乐是整个影片的灵魂之所在, 其贯穿于影片的始终。看过这部作品的人, 都能从影片的音乐中感受到一丝伤感。音乐在开始阶段是用钢琴弹奏的, 带给观众一种清脆和空灵的感觉, 此时的画面则是希塔从飞行船上不小心掉下, 随后是轻快、幽默的管乐演奏, 画面中则是帕苏笨手笨脚地接住了正要掉到矿井中的希塔, 通过配乐推动了了影片故事情节的发展, 也使影片本身更加连贯流畅。

(四) 音乐塑造动画人物形象

可以用音乐的虚虚实实来表现动画人物的内心变化。音乐在经过创作者的精心创作后, 可以使一些原本客观存在的真实当中融入某一种或是几种主观意愿。虽然所有的音乐创作取材都源自于现实, 但是通过艺术加工处理之后, 演奏出来的旋律便可以将观众带入到一种真实的场景当中, 也能激发出观众无尽的想象, 尤其是音乐中的虚无缥缈, 更能烘托出动画人物的内心世界, 这样可以使观众对人物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二、影视动画作品中动画音乐的未来发展思考

(一) 继承并弘扬民族音乐文化

从文化的本质上讲, 民族是其的共同体, 在民族个性的形成过程中, 民族文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音乐当中的民族风格一直以来都是音乐文化发展中的重要课题之一, 在影视动画作品的各种表现手段中, 音乐也是塑造民族特征的关键元素。中国有着传承五千年的文化历史, 中国影视动画音乐的民族风格是在这一历史当中不断积累的成果。在动画音乐中充分体现出了我国的文化传统、自然环境、社会结构、经济生活以及审美观念等等, 中华民族独具的民族精神和风俗习惯为影视作品中的动画音乐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源泉。为此, 我国影视动画音乐应当突显出音乐的民族性, 并在遵循动画音乐艺术特性这一原则的基础上, 以动画本身作为载体, 按照作品的题材, 运用民族音乐的创作形式进行创作, 以此来彰显出民族个性在影视动画作品中作用。例如2015年刚上映的影片《大圣归来》与《捉妖记》, 在动画画风等技巧的运用上体现了中国特色, 也运动很多中国传统音乐及西洋乐的合作形式出现。

(二) 加快实现多元文化的包容

可以将音乐看作是社会文化环境中民族精神的一种体现, 由于各个民族的社会文化背景均不相同, 使得音乐活动的形式也都各具特色。为了进一步推动动画音乐的发展, 应当加快实现多元文化的包容, 大量的实践也充分证明了中西方文化交流与互补是能够实现的, 通过借鉴并吸收西方音乐文化的精髓, 对中国传统音乐进行研究和创新, 打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动画音乐品牌, 这将是动画音乐未来发展的主流趋势。

(三) 注重音乐创新

社会想要发展、时代想要进步都离不开创新, 由此可见动画音乐想要发展也需要进行创新。就影视动画中的音乐而言, 对其进行创新是一个复杂且艰难的过程, 这是因为动画中的音乐已经定型, 若是非要加入一些其它的东西, 不但未必会达到理想中的效果, 而且观众也不见得能够接受。但是创新又是音乐发展的必经之路, 所以笔者认为, 动画音乐的创新既要符合影视作品的需要, 又能满足观众的要求。由于动画作品的观众多为儿童和青少年, 为此动画音乐在创新的过程中, 可以引入动漫游戏中的音乐效果, 并将之与作品进行完美融合, 这样既能达到创新的目的, 又容易使观众接受。

参考文献

[1]赵竞.郭磊.曾艳.从动画音乐的作用出发谈视听语言方案处理的技巧[J].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学报.2010 (14) .

[2]王秀丹.音乐的情感表达在动画影片中的影像呈现[J].电影文学.2012 (24) .

[3]魏辉.浅析音乐在影视动画中的艺术功能—以久石让的动画配乐为例[J].音乐探索.2010 (10) .

[4]陈阳生.王泓慧论影视动画中音乐的作用及优秀作品赏析[J].科技信息.2009 (8) .

动画音乐进入小学音乐课堂 篇8

关键词:音乐教育 小学音乐 动画音乐 音乐欣赏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它不仅能启迪人心灵,还能给人以美的感受。如何体会音乐中的美,不仅需要教师的启发和诱导更需要学生自身的音乐体会和感悟。

但当今小学音乐教育现状中,机械的唱跳不仅消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满足不了音乐教学促进情感发展的需要。《小学新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要以审美体验为核心,使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为了深化这一基本理念,将动画音乐引入小学音乐欣赏课堂并将其作为创造性课程资源进行辅助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自身积极主动的音乐审美体验,体会音乐表达的情感和艺术形象。

一、什么是动画音乐

动画音乐不是纯音乐,而是为动画作品而存在的音乐,和影视音乐类似,贯穿于动画作品当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动画音乐的构成主要包括:主题音乐、背景音乐、叙事性音乐、情绪音乐、节奏气氛音乐以及时空过渡的连续音乐等①。动画作品中的音乐可划分成为有声源型和无声源型两类。有声源型音乐参与故事情节,在画面中可以找到发声体,或与故事的叙述内容相吻合;无声源型音乐和故事情节的关联性较弱,主要起渲染情绪、突出主题、刻画人物的作用。现在的动画音乐更多的是講这两种类型的音乐融合在一起放入动画作品当中。

二、动画音乐进入小学生音乐课的可行性

(一)符合小学生的思维和理解能力

小学生的一般年龄为6至12岁,这一期间的儿童对音乐的理解较弱,思维特点仍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动画音乐具有典型的象征性,音乐与画面的结合更加直观并形象地表达人物性格和情感。由于动画音乐具有能把观众直接带入人物情感世界的特点,从而使得学生有了更多的情感体验,和更加形象地了解音乐内容的机会。不仅摆脱以往单一的教学模式,丰富音乐欣赏课内容,而且还让学生更加生动形象地理解所学内容,感受到音乐的美。

(二)符合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

动画音乐的目的是为了表现艺术张力。动画音乐不仅是音乐与美术的融合亦是听觉与视觉的结合,②它所带来的审美感受会引起听众的生理反应和感官兴奋。把动画音乐引入课堂能给学生展现出一个具体形象的人或事物,使学生对所表达的音乐形象有一个大致的认识。之后,通过教师地讲解与师生互动传达所需的音乐信息,逐步让学生把之前的模糊认识上升为一个具体的认识。经过这样长期的反复进行,学生在听音乐时会主动的去感受音乐形象,体验音乐魅力,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

(三)动画音乐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音乐家卡巴列夫斯基说过:“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是把音乐美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先决条件”。喜爱动画几乎是每个孩子的天性,教师在音乐教学中便可以利用学生这一心理特点进行教学。收集学生喜爱的的动画音乐并进行整理,编辑后作为课程资源带入课堂进行辅助教学,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中学习,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实践性。

(四)丰富的动画音乐教学资源

随着我国动画产业的发展,国内市场上活跃着各种丰富的动画资源。每部作品都具有独特的中国动画艺术风格,其中的音乐也流露着浓厚的中国气息。不仅如此,国内还引进了许多优秀的国外动画资源,使得可利用的动画音乐教学资源更加丰富多元化。利用这些丰厚的资源引入课堂进行教学,不仅能让学生了解本国的艺术文化,还能让学生了解世界音乐的多元化,从而树立平等多元的文化价值观。

三、如何将动画音乐运用于小学音乐欣赏课

(一)动画音乐曲目的选择

在课堂教学中,选择合适的动画音乐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到学生接受音乐的效果。选择的动画音乐首先应要注意,教学的音乐内容和主题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年龄和认知水平,要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选择的动画音乐应该丰富多样化。其次,应选择旋律优美或具有趣味性,节奏轻快的音乐。这样顺应了小学生爱玩、好动的天性。选择贴近儿童生活的动画音乐便于学生理解,边看边听让学生容易掌握,同时也有助于师生互动,以便更好的开展课堂教学。

(二)动画音乐欣赏课的教学

在教学中, 应由浅到深、层层深入进行教学。首先,向学生讲述动画的基本故事情节,然后观看动画片段让学生对音乐有个大致的印象。接着,只听音乐不看画面并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注意音乐表现要素,主要包括节奏、力度、旋律等,听完之后对音乐中的表现要素进行描述。最后,完整的再将动画片段欣赏一遍,看完之后让学生把听、看还有想象结合再一起,谈谈自身的感受和体会。在这样的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既被精彩的动画吸引住,又被优美的音乐打动。教师应看动画和听音乐紧密联系起来,引导学生的把注意力放到欣赏音乐中去。通过欣赏动画音乐从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促进学生对音乐内涵的理解,培养学生音乐欣赏能力,从而达到启迪智慧、陶冶情操目的。

音乐教育的根本方式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③。将动画音乐运用于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中只是音乐教学的一种手段。若能恰到好处的将其运用并使之成为学生认识音乐以及欣赏音乐的桥梁,便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注释:

①肖晔:《让动画音乐走进中学课堂》,《学周刊》2012年第18期。

②吕萍:《童趣动画片辅助小学音乐课的可行性探究——基于<新音乐课程标准>十大基本理念》,《北方音乐》,2011年第12期。

童年与动画作文 篇9

我依稀记得,小时候爱看动画片的我就是因为看到了那些美丽的动画,才开始在心田播种梦想的种子:我要画画,长大了当个画家。于是,我开始学涂鸦、临摹。没想到,我居然有画画的天赋,所画的动画、人物都像模像样。在大人的夸赞声中,我越发喜欢画画,从之前的仿照到后来的自由想象,那些动画片让我的画技一点点提高。爸爸注意到我喜欢画画后,为了帮我实现梦想,开始支持和帮助我。

上学了,我的画作受到了老师的赞扬和同学的夸奖。这段时间,我知道了许多事,也明白了一个道理:每个人的成功都来之不易,难的是坚持。因此,当现实中的我与画画这个梦想发生分歧后,我开始播种另一个梦想:成为一个动画导演。虽然条件不利,但我相信自学也能成才。不管别人怎么说,我依旧画,天天画。我会在电脑上临摹,在画板上发挥自己的想象,天马行空,任由我驰骋。八年了,我的画风不断改变,在动画情境中留恋,在不足中提高。现在,我依然在画,只是为了心中美好的梦想——成为一位动画导演。

浅谈中国动画与中国美术 篇10

中国五千年悠久文明史形成的丰厚文化底蕴,成就了中国美术艺术形式的多样发展。中国美术的发展历史绵长,其涵盖的理念内涵与形式技法等特质可谓博大精深,从陶器、青铜器、玉器到绘画,不求肖似,形成了中国美术高度的意向性、装饰性,表现为飘逸、雄浑、古朴、稚拙等风格。中国动画传承了中国美术的形式、造型、色彩、立意、构图等特点,以其独特的民族风格与艺术语言,震动了国际动画界, 为中国动画赢得了“中国学派”的美誉,开创了世界动画新的里程碑。

一、形式的多样性

中国美术包括绘画、雕塑、建筑、服饰乃至戏曲、剪纸、皮影、年画等,为中国动画片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借鉴材料,造就了中国动画百花齐放的特点。

1.传统手绘动画片:借鉴中国传统年画和古代寺观壁画,创作了《大闹天宫》《哪吒闹海》等传统动画片。

2.偶片:借鉴民间玩偶的泥、木、竹等材料和形式,拍摄了《崂山道士》《真假李逵》等偶片。

3.剪纸片:吸取中国皮影和民间剪纸的外观形式以及传统戏曲服饰特点,制作了《渔童》《猪八戒吃西瓜》等剪纸片。

4.水墨动画片:脱胎于中国画中的写意花鸟和写意山水,把中国水墨虚虚实实的意境和轻灵优雅的画面带入动画片,拍摄了《小蝌蚪找妈妈》《牧笛》等水墨动画片,堪称中国动画的一大创举。

二、造型夸张、以形写神

中国美术在造型上不求肖似,强调“以形写神”,装饰性强。如《大闹天宫》,在造型上是从我国古代铜器、造像、绘画以及民间年画等多方面汲取滋养,融会贯通而成;孙悟空、太白金星、土地爷等人物,造型上的超常夸张,强调主观上的意会,以“古雅、神奇”制胜。又如《牧童》采用了国画家李可染塑造的牧童和水牛的形象,简洁而饶有墨趣。《世界报》评论:“《大闹天宫》不但具有一般美国迪斯尼作品的美感,而造型艺术又是美国迪斯尼作品所做不到的,它完全表达了中国的传统艺术风格。”①

三、随类赋彩、色彩相和

中国美术重视随类赋彩、色彩相和。无论是国画、年画、陶瓷绘画、皮影、玩具等色彩,不拘泥于光源、冷暖色调的局限,较重视物体本身的固有色,强调达到色与物、色与线、色与墨、色与色的调和。如《猪八戒吃西瓜》,大胆采用民间美术传统的对比色,格外鲜亮悦目;《大闹天宫》在用色方面大多采用红、绿、蓝、黄等色彩来为笔下人物添加光彩。而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则以墨为主,赋予淡彩,水墨自然渲染,浑然天成,意境优美。

四、写意抒情

中国绘画艺术强调主观的意会,要求笔墨相合,情景相融,气韵生动,有无限丰富的想象,有诗一般的韵味。

巧用动画歌曲优化音乐课堂 篇11

[关键词]动画歌曲 音乐课堂 优化

[中图分类号] G623.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6-065

小学生喜爱看动画片,特别是中低年级的学生。对于动画片中耳熟能详的主题曲、插曲、片尾曲等更是情有独钟。动画歌曲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将它运用到音乐课堂中,可以满足学生现实的需求,对提高学生音乐综合素养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小学音乐教学顺应学生心理需求,利用动画歌曲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可以更好地提高小学音乐教学效果。

一、优化主题,彰显音乐课堂魅力

每一首动画歌曲都有它的特定主题音乐。在某些具有鲜明主题思想、情绪基调和人物性格的影片的音乐中,常有一个旋律式、动机式或主导动机式的音乐核心,即主题音乐。伴随着剧中主要人物的出场,主题音乐以原型或原型的变化发展多次再现。除表现剧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或性格,主题音乐还可以表现某一事物或某一观念,运用主题鲜明的动画歌曲,可使这些表现形象化。

如在教学《蓝皮鼠和大脸猫》时,我首先出示了蓝皮鼠和大脸猫的图片,激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学生的参与度很高。学生入情入境,自主地进行律动表演,这种表演是学生发自内心的,是不加任何修饰的。接下来再和学生讨论其他一些动画歌曲,如《猫和老鼠》《喜羊羊和灰太狼》等,这些主题鲜明的歌曲使律动更加的形象化。

学生的生活中从来不缺乏动画歌曲,为了促进学生将动画歌曲运用到律动中来,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会学生如何收集这些动画歌曲。在以上课例片段中,主要的目的是通过小动物类的动画歌曲将律动变得形象生动。

如在教学《动物狂欢节》组曲时,我单独抽取第二首组曲 “公鸡”和 “母鸡”,并选择了与之相关的动画版本的演奏:钢琴和小提琴用同音反复和五度跳进组成的音调模仿母鸡的咯咯叫声,单簧管和钢琴在高音区模仿公鸡打鸣的音调,最后公鸡和母鸡的“叫声”相互交织,更增添了乐曲的热闹气氛。学生获得了清晰的情感体验,根据平时的生活经验惟妙惟肖地表演起他们心中的公鸡和母鸡。

《公鸡与母鸡》是一首管弦乐曲,小学生要深度解读“公鸡”和 “母鸡”,需要运用平时的生活经验来帮助他们。关于公鸡和母鸡的动画歌曲以及动画形象给律动插上了形象的翅膀。

二、讨论升华,促进音乐课堂最优化

如在教学《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时,通过师生交流谈话的形式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和爸爸的故事,接着自然过渡到歌曲中来。小组分组讨论,教师参与其中。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之间浓浓的父子亲情,在无形中为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父母的陪伴是给儿童最好的礼物,要永远爱自己的爸爸妈妈。

要使律动显性化,从内部来讲,就是教师“重述表征”的过程,对自己运用的动画歌曲不断进行审视和反思;从外部来讲,则需要学生通过家长和教师正确的引导,合理地选择优秀的动画歌曲进行律动。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应参与到学生中来,对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亮点进行提取升华,对学生的所想所言则要细心引导。学生在七嘴八舌的讨论中,相互交流启发,选择的正确性在交流的过程中逐渐变得清晰。

三、迁移拓展,促进音乐课堂个性化

如在教学动画电影《宝莲灯》时,我对该电影几首主题曲、插曲、片尾曲——《想你的365天》《天地在我心》《爱就一个字》进行了详细的讲解。通过音乐,我们学习了主人公沉香为了救出母亲,顽强不屈、坚持不懈、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在律动时,儿童根据自己对歌曲的感悟表现出不同的肢体语言,在多次练习中逐渐形成自己的个性。

音乐课堂中,新的知识在讨论中形成并拓展、延伸、迁移。《宝莲灯》一课中,在讨论影片其他歌曲时,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不断提炼自己在学习活动中和主题相关的知识,学会不断地从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中分析自己对动画歌曲以及律动的了解。在周而复始的“螺旋上升”式的学习中,最终形成自己的音乐个性。

新课程标准下的音乐课堂,其教学过程需要更加系统、全面、清晰。知识的传授不单纯是课本上的,更重要的是和生活相联系,因为“艺术即生活”。当这种意识扎根于教师与学生的头脑时,才能有利于创造性的学习,奠定小学音乐课堂的基石。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在合理运用动画歌曲优化课堂教学这条道路上,还需要我们为之不断的努力!

上一篇:国庆节学生代表演讲稿下一篇:法国签证在职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