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计算机教育教学(共11篇)
中职计算机教育教学 篇1
计算机的发展突飞猛进, 计算机知识也在不断地更新, 计算机的教学方式当然也要跟着变化发展。中职计算机教学方式变革, 意味着教师要按照新课程的理念研究、改变和重塑教学。计算机教学主要是以自主学习为核心的, 如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就成为计算机教学的重点。任务驱动法比较适合强调动手能力的学科的教学, 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表现显著。任务驱动教学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理论。中职计算机教学应注重专业课程特点, 精设教学任务, 关注过程评价, 点评完成任务。“任务驱动”教学法是职业中专计算机教学的理想选择。“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种教学方法。任务驱动就是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之中, 学生通过对所提的任务进行分析、讨论, 明确其大体涉及的知识, 并找出哪些是旧知识、哪些是新知识, 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找出解决新问题的方法, 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来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学校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软硬条件和积极健康的信息内容, 营造良好的信息氛围, 既关注当前的学习, 更重视可持续发展, 为学生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
随着因特网应用的广泛普及, 可以实现老师与学生间的双向交流, 个别辅导和讨论学习两种教学模式可在师生之间通过E-mail异步非实时地实现, 也可通过网上的在线交谈 (QQ) 方式实时实现。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 评价也是必不可少的手段, 应对其学习态度和学习主动性等方面作出适当的评价。评价应注意以下问题: (1) 使学生用正确的态度对待评价, 特别是考试分数的问题。 (2) 坚持以表扬和鼓励为主的原则, 做到客观、公正, 使学生们心悦诚服。 (3) 兼顾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和个体差异。
激发与维持学生学习动机的措施有很多, 教师应该在整个教与学的过程中, 结合中职办学条件和学生特点, 正确地加以运用, 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 提高学习效果, 扩大学习成功率。适时引导, 避免小组学习的随意性, 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 要向学生讲明什么是合作学习, 为什么要合作学习, 进而使学生明白合作学习是学习在学习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 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通过合作解决问题, 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进而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笔者感到学习兴趣是驱使学生学习的强大内部推动力, 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学习有极大的吸引力, 能带动学生主动愉快地去努力求知, 乐而不倦地勤奋钻研, 学习就会变成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它不仅对学生当前的学习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也是日后学生学习生涯和事业生涯取得成功的必不可少的心理保证。因此,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只要能够培养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就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积极性有了, 兴趣来了, 还怕他们不去学吗?
中职计算机教学立足点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以能力为本、以人为本。教师先告诉学生完成任务所需的理论支持, 学生自主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案。实践为主, 理论为辅, 以学生为中心, 以教师为引导。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在教师引导下进行有效的自主探究和小组协作。任务的设置也能照顾到各个层次的学生, 让所有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并且给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探究空间, 基本达到预先制定的教学目标。
学习是人生活动的一种乐趣。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重要来源。要使课堂内形成一种良好的心理氛围, 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 必须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如今的孩子外强内弱, 即自信心不足。失败一次便不再相信自己, 一蹶不振。如此表现, 如何适应社会的激烈竞争呢?其实, 课堂就是一个竞争的“社会”。教师应当创设一些竞争的机会, 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比赛等, 让学生在一次次的竞争中保持平和的心态, 不至于丧失自我, 就是要让学生知道“尽了力就是最好的”, 让学生树立信心, 明白失败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失败了便放弃;做得不是很好时, 问问自己, 是否尽了力, 从而不断地检查、督促自己。这样不仅为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做了铺垫, 而且还会使学生受益终身。作为教师, 在教学时总不能板着面孔进教室, 如果课堂中多的是冷漠、斥责, 那只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使学生受到更多的伤害, 得到更多的害怕。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 健康心理的培养又从何谈起?因此, 教师应创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 让学生进入自然、自在、自觉的精神状态, 然后有的放矢地组织有效的教学活动。计算机课外活动的内容有编程训练和软件设计、网页设计、动画设计, 活动宗旨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开阔学生的视野;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 培养学生独立地学习知识、研究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学生可以自由地发表在某一个问题上的看法和感受。教师也应该以轻松自如的态度对待学生提出的问题。给学生自由玩乐的空间。爱玩是每个学生的天性, 都想有一个开心, 快乐、自由的天空, 在我讲课的时候如有不懂的问题, 可以举手发言提问, 如果有懂了的同学也可以做自己的事。在做课堂作业时只要完成了规定的内容之后就可以玩一会他们最喜欢玩的游戏, 我不会去干涉他们。如听听音乐、看看动画、打打游戏等, 只要不超出学生们玩乐的范围都可以, 这就叫做松动式的学习方式。如在讲网页制作中的“网页间的连接”时, 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 每一组按兴趣制作班级主页的某一部分, 这节课将制作一个主页将各个单机中的网页按小组链接起来。将未做链接的与做好链接的比较, 做得好的与一般的比较, 然后进一步讲明链接的功能, 做到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在实践中既激发了学生深入学习的兴趣, 又鼓励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学中有玩, 玩中求学, 学有创新。
关注基础水平认知特点差异, 鼓励个性化发展:学生在计算机基础学习的过程中往往分化很快, 而又由于起点水平参差不齐, 给教学带来诸多不便。作为老师应在教学中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计算机技术水平, 关注学生的学习特点、个性发展需求等方面的差异, 灵活设计与组织教学活动。教师可以通过设立多级学习目标和多样的学习方式, 让不同的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择到合适的内容。教师还应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问题解决方式和方法。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水平差异有针对性地实施分层教学;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 可以采用补课的方法为其奠定必要的基础, 消除他们对计算机的神秘感, 增强其学习的信心可以采用异质分组的方法, 变学生的个体差异为资源让学生在参与合作中互相学习并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 协同完成学习任务;对于少数拔尖的学生, 给予专门辅导, 让他早日成才。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 计算机的应用几乎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 它既为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同时也对教学提出了更新的要求。随着计算机的不断普及, 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学既要适应科技的发展和社会需求, 又要顾及现阶段中职生自身的素质。我认为, 在教学中要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培养他们使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纵观计算机的发展, 计算机及其应用正朝着网络化、多功能化、行业化方向发展。从就业市场看, 计算机网络管理员、计算机图形图像、计算机广告设计制作、计算机辅助设计操作等中级计算机技术人才十分看好。因此, 中职计算机专业教育教学应适应社会需求, 在打好专业基础的前提下, 更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中职计算机教学应注重专业课程特点, 精设教学任务, 关注过程评价, 点评完成任务, 根据市场需求, 适应形势发展, 让每个学生有一技之长, 不断改革教学方法, 不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充分发挥任务驱动在教学中的应用,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中职计算机教学探究 篇2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教学;兴趣;技能;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09-0000-01
Vocational Computer Teaching Research
Liu Yinbo
(Liaoning Civil Affairs School,Shenyang110163,China)
Abstract:A good secondary computer teachers should study the actual needs of society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the development of effective teaching programs,select appropriate teaching methods,so that after graduation students can quickly integrate into the community to find suitable jobs.
Keywords:Vocational;Computer teaching;Interest;Skills;Innovation
中等职业计算机教学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既掌握一定计算机知识,又能把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技术型、应用型的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由于专业的特殊性,计算机教师一定要考察好社会实际需求和专业的发展特点,制定切实有效地教学计划,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方法,使学生在毕业之后能迅速地融入社会,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
一、激发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兴趣的源泉在于体会到智慧能统帅事实和现实。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要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我们在教学时要尽能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首先巧妙設计教学形式。例如,在教专业排版教程时,可以先在大屏幕上演示了一份制作精美的杂志封面,封面布局合理、美观大方,上面既有形象各异的文字图像,又有各种不同的徽标,学生们看后会很惊叹并能够展开充分的想象空间,思考着如何来完成这个设计,在这个浓烈的学习气氛中,立即给学生概括讲解专业排版所具有的强大功能,学生们马上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个个跃跃欲试,这就为后面授课的顺利进行做好了准备。在这个过程中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了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在讲授Excel电子表格数据筛选处理课前,可以要求学生将学科统计表中不及格名单筛选出来,借机引入Excel电子表格数据筛选法,让学生有目的带着问题去听课,必然激发了学生求知欲望。运用语言技巧也会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比如:在讲述计算机病毒知识时,用“人生病”来引人病毒的概念,用“病从口入”来阐述“病毒”传染的途径,使抽象概念简单化,既会引起学生注意又使学生容易理解掌握。其次,可以组织兴趣小组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在计算机教学中,既可以课上分组合作竞争,也可以课下组织小组活动。例如每周抽出三次课后时间安排计算机兴趣小组活动,既可以巩固基础知识,熟练操作技能,又能扩大视野,增强学习兴趣。兴趣小组活动的内容既要丰富又要实用,如计算机的组装,用计算机编辑打印校报,设计学校网站,参加省市的比赛,或者进行指法练习,编辑排版,网页设计等操作竞赛,使学生由原来的“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学习效果明显改善。
二、注重实践和操作技能的培养
为实现应用型、技术型人才的培养目标,需要从实践性教学环节入手,一方面应加大“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建设,增加实验、实训设备,建立实验室、多媒体教室,引入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等,确保操作实习顺利开展。计算机专业课程实践性要求较强并且具有大量的操作练习,单纯的课堂理论学习或是大屏幕投影仪的教学方式,都是一种单向的教学模式,学生缺乏实际的动手参与,是被动地接受,已经无法满足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学和实际工作中能力培养的要求。而多媒体教室、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实验室,网络设置及维护方面的专用设施等设备帮助教师和学生从枯燥的理论学习中解脱出来,边讲解边操作,极大地激发同学们学习操作的兴趣和对讲授内容的理解,提高教学效果,并且锻炼了动手能力,也更加贴近了社会企业的工作环境,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锻炼空间。尤其是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进行计算机教学,教通过操作计算机,直接向学生展示操作过程及效果,学生同时可模仿教师进行操作,使教学内容更真实、形象、易教易懂,充分体现了双主的教学思想,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现代心理学家认为:创造是发展的灵魂。我们教师在“教”的过程中,应教给学生创造性思维方法,引导他们从各个方向去解决问题,并要注意到思维的求同性与求真性,防止思维绝对化和僵化。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首先要为学生创造尽可多的环境和机会。只有在自主学习的环境里,学生才有可能发挥创性,才能去独立思考,才会有所创新。首先要设疑启思。对疑难问题要教会学生解决的方法,而不仅仅是简单步骤。要遵循教育教学的规律设计出针对性、启发性强的问题,激学生求异思维。如在《VFP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教师设计一些出错的程序,让学生自己对这些程序进行分析,找出其中的错误,进行修改和完善,从而开启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其次要联系实际。鼓励、指导学生大胆、灵活地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线索指导即为学生提供知识体系的线索。例如:在Photoshop中教师讲授完绘制西瓜后,告诉学生在Freehand中的操作也基本一致,并鼓励学生到没有学过的Freehand中去试一试绘制西瓜,让学生自己去发觉它们内在的联系,感觉探索的乐趣。在解决这些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自由讨论,互相交流方法,互相启发思路,以实现解决实际问题与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机统一。如指导学生用Pagemalcer软件编辑文稿制作小报,用Freehand软件制作板报、卡片、广告等。让学生能更快地适应杜会发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总而言之,在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学中,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获得丰富的科学知识;还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胜任将来的工作,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
参考文献:
[1]姚文军.职业中专计算机教学现状及思考[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0,13
[2]贾慧莲.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改革与实践,2010,5:11
中职计算机教育的改革 篇3
一教学理念的转变
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要从以传统的“学科教学为主”向“学生探究学习为主”转变, 计算机作为一门新型学科, 不论硬件还是软件, 更新周期都特别短, 所以教师不可能教给学生更多的新知识, 教师的任务应是教给学生更好的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从教育理念上进行转变。
第一, 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从原先的“以教为主”向“以导为主”转变,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确立适当的学习目标, 在学生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方面给予指导, 在教材难点与学生疑点上进行辅导, 改变过去学生心目中的严师形象, 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第二, 学生角色的转变。学生由过去的被动接受体, 变成现代开放教育的主体, 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获取信息, 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 开发自己的思维, 努力成为社会需要的新技能人才。
二教学模式的改革
第一, 以就业为导向, 明确培养目标。过去, 采用传统的专业课程结构和传统的教学方法, 培养出来的中职计算机毕业生已经很难满足现代社会的需要, 导致学生就业困难。在这种状况下, 教师必须以就业为导向, 按照就业市场需求情况, 明确培养目标, 加大专业课程的改革力度, 着力提高学生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 进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第二, 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采用分层教学模式。近年来, 由于普通高中的扩招导致中职学校的生源较差, 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水平参差不齐。面对这个特殊群体, 中职学校必须采用分层教学模式, 根据学生基础的不同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 努力发掘每个学生的潜力, 让其能发挥自身的特长, 明确学习目标, 带着兴趣去主动学习, 最终达到“人人有一技之长”的效果。
第三, 改革专业课程设置, 把计算机专业划分成几个模块, 各模块设置合理的专业课程。计算机是一门很宽泛的学科, 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分别属于计算机专业的不同方向。中职学校根据社会的需求, 把计算机专业划分成几个模块, 设置合理的专业课程, 是非常必要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学习的方向, 熟练掌握相关专业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真正学有所用, 为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的改革
现在有很多职业学校的计算机专业教学目标还是要求学生拿“双证” (计算机等级证和毕业证) , 学生这种为拿证而学习的状况导致教学效果差, 与社会需求联系不紧密, 毕业生就业困难。因此, 中职计算机毕业生在打好专业基础的前提下, 必须确立一个专攻方向。根据现阶段的社会需求, 我们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目标可制定以下几个培养方向: (1) 网页制作。设置以Dreamweaver、Flash、CSS Design为主的课程, 培养网页制作的人员。 (2) 计算机网络。以学习网络操作系统为主, 培养计算机网络管理员和能够组建局域网并对网络进行管理和维护的人员。 (3) 多媒体技术。以学习PPT多媒体制作、Premiere、Flash为主的课程, 培养能从事计算机文字、图形图像处理等多媒体制作的人员。 (4) 平面广告设计。以学习Photo Shop、Corel DRAW、AI为主的课程, 培养平面设计人员。
四教学计划的改革
新的教学计划要以突出“专业”为主, 对于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以培养“一技之长”为主要目标, 突出专业特色,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以通常的三年制为例, 在校时间为前两年, 教学计划如下:
第一学期, 基础训练为主, 进行中英文打字强化训练, 让学生学习熟练操作键盘, 使其达到每分钟80字的打字速度, 同时进行文字处理软件的学习, 使其能熟练进行文字编辑、排版。
第二学期, 学习Office等办公软件的使用, 使学生能熟练运用各种办公自动化软件, 满足一般办公的需要。
第三学期, 根据教学目标细划专业, 成立学习小组 (网页制作、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平面图像处理等) , 让学生根据兴趣与个人特长确立自己的专攻方向, 分别进行专业课程学习, 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和熟练运用基本技能。
第四学期, 强化专业课程的学习, 以实践操作为主, 教师为各专业小组设置贴近工作岗位的实践课题, 要求每一个学生设计多个有创意的作品, 使其完成岗前培训, 基本具备上岗锻炼条件。
最后一年到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
五考核方法的改革
由于中职生文化基础相对较差, 若继续沿用普通中学的考核评价办法是不合理的, 考核评价不当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因此, 中职学校必须制订新的考评方案: (1) 降低文化课的考核难度。 (2) 把专业基础课设为必修课程, 参加地区或省组织的计算机技能鉴定考核, 要求学生取得计算机操作员等级 (中级) 证书。 (3) 以就业为导向, 细分专业模块,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必须选修一个专业模块, 并完成相应专业课程的学习, 考核难度要适中。 (4) 凡是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 要加大实践考核在总分评定中的比例。
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 篇4
目前,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水平参差不齐,其接受知识的能力不同。
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阶段:引起求知欲,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技能和技巧。
因此,要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由“要学”到“学会”,再过渡到“会学”,让学生有一定的文化积淀,掌握本学科的认知规律,并能学以致用。
3.2 充分利用教学设备,建立以实验室为主的教学模式
计算机课程具有操作性强、适于视频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特点。
尤其是中职学生的计算机课,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再沿用“教室+黑板+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而应采用以实验室、视频室为主战场的教学模式。
加强实习实训,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必由之路。
在实训中强化知识,采用多种方式,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从理论中来,到实践中去,进而提升技能,真正做到“知行合一”,这已成为职教界人士的.共识。
3.3 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丰富创新教学形式、手段和方法 针对中职学生的自学能力差、基础知识环节薄弱等问题,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强调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
利用多媒体、网络等技术提出“互动式”教学模式。
互动学习是指学生主动索取知识、自我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提高自我认识能力的学习过程。
同时让学生通过自身的体验、积极思维去掌握计算机学科的概念、原理和法则,并学会使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中职学生是以实用为目的,“学用结合,学以致用”。
学习计算机的目的是为了让他们学以致用,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能自觉吸收新知识、新技术,并注重锻炼用计算机去解决学习、科研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不应把大部分时间花在理论知识的琢磨上。
3.4 改革考试办法,深化教学改革 中职类学校学生的考试方法改革势在必行。
计算机类考试完全可以进行上机考试,以考查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还可以在实训环节上增加课程设计,根据课程性质来安排综合任务。
这些都是对其他考试形式的一种补充和升华。
如办公软件,学习各类应用文的排版;CoreldRAW和PS平面设计,设计各行各业的宣传海报以及封面图案,可加强学生对本课程的综合掌握结合使用。
即在一部分内容演示完毕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使学生将所学内容得到巩固。
这种方法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4 结论
中职计算机教学策略探究 篇5
一、巧妙设计教学,构思有效备课
(一)深入挖掘教材,精心设计教学内容
计算机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对教材进行深入挖掘,同时学习内容要和实际操作结合进行,既能提高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兴趣,又能使他们对操作熟练掌握。例如,在教学“Office 2000”的“Word”内容中的对“文本框设置”这一节时,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先要思考如何来组织教学内容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让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内对这一部分内容充分掌握。首先要用巧妙的构思来进行课堂的导入,引起学生对要学习内容的好奇心,促使他们主动地对教师安排的学习内容集中精力。我在进行教学时,先展示了我自己用计算机编制的一份“报纸”,在报纸中包含文字、图片、表格。但是这份报纸还缺少文字输入,这时我提出问题:如何往报纸的文本框中输入文字呢?学生都积极地进行操作,通过探究,他们找到了如何往文本框输入文字,并对文本框的设置进行了了解,有效实现了教学目标。
(二)认真分析研究学生心态,做到因材施教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具有独特个性的人,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通过和学生的交流来深入了解他们,使课堂教学的进行能促进每一个学生的积极参与,使他们提高学习计算机的信心。同时要根据学生学习水平的不同,对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在课堂实际操作中,对于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既要安排实际操作内容,还要引导和启发他们进行新知识的探索。而对于水平较差的学生,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他们学习计算机的信心,通过布置一些简单的内容让他们感到学习计算机的乐趣,克服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失败感,逐步地建立起要学好计算机的信心,使计算机能力逐渐提高。
二、从教学策略方面着手构思有效教学方法
计算机教师有了好的教学设计之后,还要在教学环节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使教学内容在教学设计和策略双重的引导下,充分挖掘学生学习的潜力,引导他们产生探索的欲望。
(一)吸收传统教学中的精华
在新课改实施后,传统教学中存在着很多不符合新的教学理念的地方,但是在传统教学中还有很多值得教师继续坚持的方面。例如,在学习比较复杂的知识和操作时,教师就可以采用传统教学过程中的按部就班法,让学生跟着教师进行操作。和传统教学不同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要按照教师的操作进行,还要对这些操作进行思考和理解,使其正确被学生掌握。利用教学方法中的新理念结合好的教学策略来促进学生计算机能力的提高,提高教学效率。
(二)采用问答式教学法
孔子说得好:“非学无以质疑,非问无以广识。”教师为了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深入思考,可以在进行课堂学习时运用提问的方式来刺激他们思维的运转,达到教学效率提高的目的。例如,在“Word”的“文本框插入”过程中鼠标的指针变换非常重要,教师要针对这一环节对学生进行提问:当鼠标指针出现双向箭头的时候表示什么?(大小改变)当鼠标指针出现“横向和纵向双箭头交叉型”的时候又表示什么?(可以移动文本框)而什么样的鼠标指针才能插入文字呢?(“I”形)再通过此提问大家:当鼠标出现上述三种情况,对其他对象的操作合适是否适用呢?(是)在一问一答中,学生结合实践操作,不断提高实践能力。
四、教学指导延伸到课外计算机学习
(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
学生在学习知识的时候首先要清楚自己的学习目的,才能促使自己朝着预定的目标前进。在学生制定学习目标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指导,使他们能正确认识到学习计算机学科的重要性,并通过在实际运用中体会到计算机在生活中的用处,使他们对学习计算机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培养学生善观察、勤思考的习惯
为了让学生提高计算机的运用能力,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同时养成善于思考的好习惯。例如,在给学生布置如下作业:利用计算机设计一份板报。为了有更好的设计思路,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来查询优秀板报的设计或观察其他班级中板报中的亮点,结合自己的思考来进行设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发展了,同时在认真观察,努力思考的过程中他们对计算机学科的学习更加充满激情。
总之,在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具备的能力在实际生活中是否能体现其价值,通过计算机课堂的积极参与,学生获得的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是否能运用到社会实践当中。在提高计算机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教师要重视计算机教材的更新,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能为他们在步入社会时提供有力的竞争条件,获得更好的发展。
中职计算机有效教学探讨 篇6
一、课前准备追求有效
1. 教师有效备课
课堂教学前教师必须要做好充足的准备, 不但要深入理解教材, 还要结合学生学情选定教学内容, 明确教学目标。首先, 计算机教材中有些内容实用性不强, 与学生实际相脱节, 因此教师备课时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删减、增添, 从而结合实际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其次, 教师备课时必须深入掌握学情, 认识到中职生多少了解一些计算机知识, 对基本的理论知识已经不感兴趣, 比较喜欢上网聊天、玩游戏、看电影等。教师如果不了解这些学情, 课堂教学中单纯的灌输知识的话, 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设置教学环节, 如教学《计算机基本知识》前, 根据学生对理论知识缺乏兴趣的特点, 教师可以灵活处理教材, 把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及特点设置成一系列的问题, 并给出选项, 采用课堂抢答的方式, 答对一题记一分, 最后分数最高的给予小奖励, 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学生有效预习
学生课前预习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学生毫无准备就接受教师所讲的新知识, 学生也不容易理解, 不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生的知识准备程度会影响到其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预习, 这就需要教师安排好预习任务。如教学《演示文稿的制作》前, 可以结合学生的特点, 让学生用Word文档自行制作简单的材料, 并附上自己喜欢的照片或者图片, 并且问学生想不想用更美的形式体现自我介绍, 要达到这个目的就会用到我们下节课所学的新软件。这样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课前精心预习、准备, 从而为课堂有效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堂教学追求有效
课堂教学是实施有效教学的主阵地, 教学中教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给学生留出自主学习的空间, 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1. 巧设课堂导入, 激发学生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开端, 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 因此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 采用多样化的方式给学生设置悬念,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从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入学习。如教学《Windows XP操作系统》时, 教师可以结合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导入:你喜欢用电脑看电影、玩游戏吗?你想让自己的电脑桌面变得更漂亮吗?这些都会用到电脑软件和系统, 掌握Windows XP操作系统后, 这些问题都能迎刃而解了。这样巧设导入, 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调动学生的求知欲, 又能促进课堂教学有效运行。
2. 营造良好氛围, 促进学生参与
有效教学讲求艺术, 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积极投入学习的基础。心理学研究表明, 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 学习效果会大大提升。因此,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营造和谐的氛围, 多了解学生、走近学生, 实现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 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对学生的个性化表现, 多一些肯定, 少一些批评, 保持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3. 活用教学方法, 优化课堂教学
教无定法,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不能局限于一种教学方法, 能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的方法都是好方法, 通过这样的方法使学生掌握知识技能, 提高能力就是有效课堂教学。教学方法有很多如任务驱动法、实践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活动法。如教学《电子表格软件的使用》时, 教师可以给学生设计一些富有挑战性的课堂练习, 让学生在竞赛中给出答案, 并作出相应的指导, 这样能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还能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课后评价追求有效
教学评价具有激励、调控、反馈等作用, 有效的教学评价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成长的重要手段。中职生因为学习基础差, 心灵敏感而脆弱, 因此教师评价必须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从而提高评价效果,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身心特征, 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
1. 灵活利用考试软件
当前, 考试软件功能强大, 考试软件能自行出题, 题目难度可以自由把握, 这样确保评价的可信性;考试时间可以计时, 确保学生考试的时间一致;考试软件还可以自行改卷, 实时给出成绩, 确保成绩的准确性, 因此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这些软件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虽然考试软件比较专业, 是一种理想的评价方法, 但目前真正实用的软件还不多, 教师可以结合软件特点, 自行设置一些试题, 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2. 随堂抽查
教学评价要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 建立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模式, 从而全面掌握学生的情况。随堂抽查注重的是平时评价, 抽查的方式也是多样化的, 如随机提问、上机操作、操作演示等, 从而准确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为教师教学提供信息。
摘要:新课改倡导高效的课堂教学, 有效教学成为每一位教师孜孜追求的目标。中职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强的学科, 而中职生普遍存在基础水平差、起点低的问题, 如何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实施有效教学成为急需思考的重要问题。本文主要结合自身教学实践, 从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评析三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与体会。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谢凤玲.如何实现中职计算机课堂有效教学[J].文理导航, 200 (9Z1)
浅探中职计算机教学 篇7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成功的前提
没有兴趣的事谁也不会很用心地去做, 所以往往做不好。“兴趣是成功最好的老师”。无论干什么事, 只要具有了浓厚的兴趣, 就算是成功了一半。学生只有对所开设的课程产生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学习动力, 再加上合理的引导与教学, 成功也就顺理成章了。
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呢?
本人认为:让其发现自己的成功, 发展自己的才能, 在某一方面找回自信, 是学生兴趣的前提。为什么学生对玩游戏这么感兴趣?就是因为他们在玩的过程中找了他虚拟的“成功”。因此, 老师引导、培养学生的兴趣是至关重要的。
如何培养, 则是一门无止境的学问。我是这样培养的:例如, 在学习办公自动化课程之前我会给学生一个常见的任务, 用A4纸打印本班的座次表, 统计本班中考成绩 (计算各门课的总分、平圴分、最高分、最低分、每人总分、平圴分、名次) 。
一个小小问题, 结果同学们忙了一个上午还没有很圆满的结局。然后我把他们带到机房用投影让他们看着我做, 结果不用20分钟所有事情处理得干干净净。他们发现了知识的用处, 认识到学科的重要性, 同时发现距成功只有一步之遥, 兴趣马上就来了, 这一期我的课上得很轻松, 学生们也学得很愉快。
在给计算机班的学生上“Phtoshop”时我就用数码相机给同学们每人照了一张相片, 找来了很多的背景素材, 最终要让学生们发挥自己的想象把照片处理得尽善尽美, 天衣无缝, 就像真的明星一样。所以每次上课都将所学的内容应用于自己的相片处理中, 一学期下来, 再差的学生也懂得了一些最起码图像处理知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找到了自信, 找到成功感, 兴趣当然很高了。
所有的实践课程都涉及到学生的基础知识、动手能力和学生积极性。实验最终效果是让学生们学到应学的知识, 今后更好地适应于社会。如果学生不具备相应的基础知识, 就应预先加以补习, 如果学生已经掌握了相应的内容, 则应适当地加深难度, 否则一旦学生对计算机失去兴趣, 上机实习效果将大受影响。
一般而言, 任何一门课程总有一部分学生特别有兴趣, 他们的积极性是应该肯定的, 还有大部分学生则只有一般兴趣, 要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只能通过教师的引导和适当的压力。有时没有办法也只有让他们被动地产生兴趣了, 那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了。
二、科学设置课程
在中职计算机教学的这十年里, 我的感觉是教材、学科年年变, 这当然与计算机科学的飞速发展分不开。软硬件的日新月异, 让我们眼花缭乱, 开课也有点无所适从。而市场是推动进步的原动力, 正是因为有了市场的压力, 才会使我们在前进的过程中有紧迫感, 才会迫使我们想尽一切办法来提高教学质量, 改进教学方法, 竭力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同行业最优秀的。
事实上, 所有的一切都是在围绕着市场这两个字进行活动, 没有了市场这张通行证, 谁都会在前进的道路上碰壁。而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就更离不开市场的认可。
正是基于此, 我们的计算机课程的设置必须切实结合市场的实际需求来进行, 盲目地依据古板的教学理论去进行课程设置, 只会使我们走更多的弯路。
到底要如何做才是最正确的, 本人认为让学生根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教学大纲固然很重要, 但我们应根据用人单位具体要求来开设或加强开设相关的课程。当然并不是对于其他的课程就不学, 但我们可以调整课时, 改变实习的方向。例如, 对方是来聘请办公室文秘的, 我们应加大力度开设办公自动化相关的课程;而另一个公司是来聘请动画制作的人员, 那我们就对应对这些相关的学生大力培训图像处理, 动画制作的课程了。
当然, 只追求兴趣及市场因素, 而抛开学生的基础去讲课程的设置多少有些空中楼阁的嫌疑。有些课程学生固然很感兴趣, 社会也很需要, 可我们的学生却缺乏相关的基础知识。如果开设这样的课程, 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的阻力都非常大, 这不但对教学工作产生负面效应, 同时会极大地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 课程的设置还要“量力而行”。只有这样, 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构建, “满堂灌”的传统讲学, 更收不到良好效果。
在教学设施与教学方法中, 应用现代化的多媒体, 结合我们多年宝贵经验, 若再加上一个精心设置的课件, 那教学的气氛与效果绝对有着天壤之别。
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进行教学也是不能忽视的。据最新的科学研究发现, 人的精力集中程度的峰值最多保持四十分钟, 除此之外, 随着时间的逐渐推移, 精力集中的程度愈来愈差;但当休息一段时间之后, 精力集中的程度又会逐渐回升。因此, 课堂之内合理地留出部分时间是符合科学道理的。
此外, 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 我们可以采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中的“任务驱动式”与“分组对比”等方法。由实践能力培养到理论知识补充进而提高实践能力。
实训课程应包含技能教学内容。可让学生进行分组竞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训后由教师归纳总结, 说明相关的理论知识。例如在图像处理实习时, 我将学生三人一组, 共同讨论合力完成作品, 最后将所有组的作品全部收齐, 大家一起看, 找出每个作品的优点与不足, 大家一起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结果学习气氛上来了, 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四、精选实践教学内容, 特别注重实习成果检阅
教师在实践内容安排上应围绕当前理论讲解而进行, 必须做到实习有计划、有目的, 更要有检查。精心选择内容, 坚决舍弃那些现在用不到、将来也用不着的内容, 突出“技术适用性”。正确处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 对原有的实践环节作精心梳理和研究, 建立将各个环节优化组合的新体系, 明确这个体系分哪些层次, 各起什么作用, 每个层次由哪些环节组成, 又各起什么作用, 从而制定相关的大纲、实验 (实践) 指导书、CAI课件和硬件设施等。
计算机每一时期的主流操作系统和程序设计语言随着技术的发展在不断更替, 更新教学内容, 保留传统的精华, 增设与学科发展相联系的新知识。同时注意加强各实践环节在逻辑上和结构上的联系与综合, 加强设计、制作、维护等综合技能训练, 使学生在毕业时有若干项综合技能达到较为精深的程度。这不仅是计算机技术教育形成自身特色的要求, 也是举一反三解决实际问题的必要前提。更重要的是可以增强中职学生对应用创新的自信心和能力。对于实习成果不要只在乎几张实习报告, 我们要尽可能找出他们每节课的成果, 最好能够让班上的同学也能看到其他同学的成果, 这样才能有比较, 做到学生与老师都心中有数。
五、针对学生的特点, 进行个性化教学
一人一个样, 每个人的知识与能力绝不是相同的, 而我国古代的教学模式是“一对一”教学, 只有少数有钱人家的子弟才能读书认字。随着时代的进步, 越来越多的人走进了校门, 教育模式也随之演变成了“班级教学”。“班级教学”虽然使很多人有条件接受教育, 可这种“一刀切”的模式让越来越多有独立思考能力、有创新精神的学生无法适应, 直至磨灭了他们的创新精神。这与我们如今提倡的个性化教学相违背。
我们进行计算机教学前尽可能先对学生的基础进行初步的分类, 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 有意地给他们进行分离与组合, 给他们的任务与要求也要有所区别。
尊重学生个性, 更要尊重差生的人格。根据每个学生个性、兴趣、特长、需要进行教学, 也就是学生需要什么我们便教给他们什么。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无法十全十美实现这种教学方式, 但我们要尽力而为之。
六、狠抓技能考核
由于职校的专业和课程的繁多, 在目前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学评价中没有一个很完善的体系, 只有几门课程由上级主管部门规定的过级考试, 每个学校只能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再制定具体课程的评价体系。
对各门专业课的评价我校的做法是很好的。具体方法是:一个学期有三次技能考核, 每学年有两次技节, 时间由学校统一安排, 内容由各专业组提供, 由学校行政与专业老师共同监考, 一次考三至五个同学, 不存在投机取巧, 只有掌握了基本的技能才能过关, 不合格的期末统一补考, 补考再不合格的重修, 不达到合格不能毕业。有着严格的要求, 才能培养出更高的水平的学生。
总之, 把我们的中职学生培养成适应二十一世纪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 学校和老师必须要重视学生计算机能力, 特别是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的适用性, 使我们的学生在计算机应用能力方面满足于社会和职业需求, 促进他们全面发展是众望所归的。
参考文献
[1]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M].桂林:漓江出版社, 1993.
[2]陈向明.教师如何作质的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3.
[3]于光远.我的教育思想[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 2000.
浅谈中职计算机教学 篇8
一、明确课程教学目标
计算机信息技术是一门发展特别迅速的产业, 可以说两三个月就有翻天覆地的变化, 而教材的编写是需要一段时间的。纵观计算机的发展, 计算机及其应用正朝着网络化、多功能化、行业化方向发展。从就业市场看, 计算机网络管理员、计算机图形图像、计算机广告设计制作、计算机辅助设计操作等中级计算机技术人才十分看好。因此, 中职计算机专业教育教学应适应社会需求, 在打好专业基础的前提下, 更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教学目标可确定以下几个培养方向。
1. 办公自动化:培养办公自动化管理和操作技术人员。
2. 网页制作:设置以Dreamweaver、Flash、Java Script、Access为主的课程, 培养能从事网页设计的人才。
3. 计算机网络:以学习网络操作系统为主, 培养计算机网络管理员。
4. 多媒体技术:通过培养能从事计算机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电影电视等多媒体制作。
5. 平面图像处理:通过培养能从事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广告的设计。
二、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1. 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时代的发展, 正在促使教育改革从传统的以教师传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强调“学”重于“教”, 目的在于体现“教育应满足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之需求”, 体现“顺应市场、服务社会、服务学生”的价值取向。因此,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 教师在教学中应起组织、引导、答疑的作用, 从知识的传授者、教学的组织领导者转变成为学习过程中的咨询者、指导者,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 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 建立以实验室、视频室为主战场的教学模式。
计算机课程具有操作性强、适于视频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特点。尤其是中职学生的计算机课, 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再沿用“教室+黑板+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 而应采用以实验室、视频室为主战场的教学模式。加强实习实训, 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必由之路。在实训中强化知识, 采用多种方式, 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从理论中来, 到实践中去, 进而提升技能, 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这已成为职教界人士的共识。
由于现在的计算机软件, 特别是Windows下的各种软件, 均以图形化界面和鼠标操作为主, 其教学讲求直观、便捷, 这些操作在黑板上是无法向学生讲解明白的。因此, 视频教学是每个计算机教师必须灵活运用的教学手段。
3. 建立以多媒体技术为教学环境的教学模式多媒体技术为教学提供交互式的教学环境。
首先, 教师通过制作教学课件实现模拟环境, 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 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计算机硬件水平不能完全满足教学需要的问题。其次, 教学内容里用文字和语言难以表述清楚的部分, 用教学课件可以直观地呈现出来, 既明了, 又生动形象。再次, 多媒体技术能为学生创造一个能听、能看、能动手操作以及进行讨论、交流的环境, 可提供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 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最后, 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学习的内容和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 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 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 形成学习动机。
显然, 建立在多媒体技术基础上的交互式教学大大优化了教学环境和教学效果, 教师应将多媒体技术熟练地、广泛地运用于计算机教学之中。
4. 建立以网络为教学系统的教学模式。
应有效利用网络教学资源, 充分发挥虚拟教室、远程教学、分布式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技术的作用。如, 开设网上选修课, 进行网上考试, 等等。开设网上选修课, 可扩大选修课的覆盖面, 学生不但可根据自己的基础和需要进行选修, 且不受时间限制。由于中职生的文化基础、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在整体上处于弱势, 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玩游戏、从网上下载学习软件, 收集各类学习网站以及学习资源, 不仅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还培养了他们的信息收集、处理、吸收能力。让学生在节日时, 发送电子邮件给亲戚同学问好、祝福。让学生在因特网上阅读新闻、参加网站上的BBS等, 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要求。这种教学的组织形式, 不受选修人数的限制, 学校可以集中优秀教师主要放在对学生进行指导或对网上辅导作补充等等。
三、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 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计算机课程教学中, “出示问题, 提出任务, 自主探讨”的过程, 体现了集体的智慧, 深化了学生对问题和知识的理解, 开阔了视野, 打开了思路, 帮助学生学会用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在知识内涵加深的同时, 让学生当堂操作, 验证或尝试完成本课知识内容, 进一步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如在讲述计算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时, 将一台计算机拆开, 将主板、CPU、内存条、显示卡等硬件通过视频实物演示平台展现于投影屏上, 使每位同学都对计算机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让他们初步了解计算机内部是由一些集成电路芯片和逻辑控制电路共同组成, 打开了学生心中的黑匣子, 打破了学生对计算机内部的神秘感。这时可以将一些问题提出来让学生进行思索:这些芯片是怎样组装在一起而成为一台能工作的计算机呢?各个芯片之间又将是如何工作的呢?学生思索之后, 教师将这些硬件组装在主板上, 同时将CPU的作用、内存条的功能, 磁盘驱动器的用途一一进行解说, 最后启动机器, 当学生看到显示器出现熟悉的英文字幕时, 都会产生自己动手操作的欲望。针对刚才组装时的操作进行提问, 让回答较准确的学生上台进行实践操作。使学生快速掌握该知识点,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爱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习惯, 培养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能力。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自主探索学习, 对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有了一定的认识, 渐渐掌握了学习的技巧和规律, 就会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比较透彻的理解。
总之, 教师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要从更新教学观念入手, 营造创新环境, 使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有趣、生动。保证学生有创新的时间和空间, 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同时要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践中去。
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探究 篇9
1 中职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中职学生有自己的独特特点,他们文化基础参差不齐,学习能力差异大,在实际教学中显得更为明显。学生有的来自农村,有的来自城镇;有的家里有电脑,有的初中学过,也有的连键盘都没摸过。调查发现,中职学生所掌握的计算机知识基本上都仅限于网络,如QQ聊天、上网发邮件等,但这些离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要求相差甚远。目前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普及,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应将重点放在如何适应社会各行各业对计算机操作的具体要求上来。
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之所以没有达到预计教学效果,主要原因归结如下:(1)传统的灌输教学方式仍然存在。这主要是由于中职计算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然无法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不重视对学生实践性操作能力的培养。这样的教学始终无法培养出社会所需的人才。(2)教学设备陈旧落后,学生所学与社会脱节。近几年国家对中职教育的投入有限,导致学校的教学设备陈旧,常常得不到更新,与社会严重脱节,导致学生在学校所学到社会得不到应用。再加上中职学校中所有的专业都开设此课程,意味着进行上机操作的学生越来越多,学校的硬件设施非常紧缺,显然学生的上机课时是非常少的,而计算机是一门需要大量练习的课程,如果没有实际的操作练习,那么这门课程学下来,学生到底掌握多少,掌握程度如何,无人知晓。(3)过分重视理论知识,而忽略了实践。虽然素质教育在我国已经实施了很多年,但是很多学校仍然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模式,中职学校这方面存在的问题尤为明显。中职学校本身是一所技术性学校,应该强调知识的实践性,但事实上很多学校没有充分重视这一特点,还是将重心放在了理论教学方面,忽视了实践教学环节,进而阻碍了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4)优秀的教学方法没有得到灵活运用。如案例教学法。它是在学生掌握了有关基本知识和分析技术的基础上,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进行案例分析,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或集体协作,进一步提高其识别、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有些教师只是为了增添课堂的新鲜感,不管教学内容是否适合案例教学法,都采用案例教学法,最终导致课堂气氛沉闷,而且让学生越来越没兴趣,没起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
2 完善中职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几点思考
2.1 进一步完善中职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方法改革
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首先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1)任务驱动式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是将以往教师手把手教转变到点到为止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明确任务的内容和要求,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任务驱动教学不需要教师对任务进行全部、仔细的讲解,而是要引导学生自己分析问题,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在计算机基础教学时,教师只需给学生提供上机练习的素材,至于如何操作就要学生自己去摸索,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对新知识的探索能力。即使教师给学生一个完整的实例,学生照着资料操作,在其中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时就需要学生想办法去解决它。(2)自主学习。教学方法与手段应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自主探索空间,形成以实用技能为主,以理论学习为辅的合理结构。教师只是教学生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对知识不断深化理解。学生根据自身水平和兴趣,选择适合的学习方式。教师只是提供丰富的资源供学生自学,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主要是培养学生以下两个方面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其实对于计算机这门课程实际操作要比理论课更为重要。在实际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实践性课程是无可厚非的。
2.2 适当调整中职学校计算机基础教材内容
对于中职学校计算机基础教材的选择上,要么教材相对稳定,每年的教学内容基本不变,要么紧跟流行的软硬件,年年更新。这两种情况都不利于教学,教材内容陈旧,跟不上当前的应用水平,教材内容更新太快,教师本身知识更新与储备压力过大,备课与施教缺乏经验积累与借鉴,影响教学实效。比如我国一些中职学校一直采用《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MSOffice教程)》作为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教材,以全国计算机一级考试的要求来选择教学内容,其内容主要包含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 XP操作系统、Word 2003的使用、Excel 2003的使用、Power Point 2003的使用、网络基础与简单应用等,教材内容对于参加全国一级计算机考试的同学而言,其针对性较强。一级考试的要求有其特殊性(如考试标准的衔接、考试系统不能及时更新等原因),教材内容相对稳定,对于教师而言,也比较好教学。但从学生掌握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角度出发,教师还需要收集补充实用性的实例与课后操作练习,帮助学生扎实地掌握操作技能。比如当今网络应用日益广泛,计算机有较多的机会“中招”,学生有必要学一点计算机维护的知识,也需要进一步对学生加强计算机应用道德与计算机法律知识教育;再如,现在的电子商务应用日益成熟,许多的单位与个人会牵涉到电子商务的应用领域,在计算机基础教育中也很有必要讲授一些电子商务的基础知识,而并不仅仅针对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
2.3 完善中职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
课程是构成课程体系的基本元素,它是一种结构体系,这种结构体系是由具有一定相关性的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而成的。由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若干课程按一定的结构组成的具有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功能的统一整体这就是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建设应以“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技术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的结合为根本,对课程体系进行深化、改革。从人才培养模式的总体设计和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整体来看:教学内容合理地更新与选择,内容、课程之间的逻辑与结构关系恰当地处理,促使课程体系结构的各个元素最终达到最佳的组合与平衡,以及内容与课程服务于人才培养的系统功能的充分发挥,都是实现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的充要条件。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素质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是计算机基础教育培的养目标,课程体系建设应充分考虑计算机基础教育面临的新形势,从人才培养目标出发,由于信息技术不断的更新,传统的教材已经落后,更新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把体现计算机发展、具有时代特征的内容反映到课程体系中来,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新知识和新技术,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4 提高中职计算机教师队伍教学水平
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同样要求教师素质的提高。教师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以应用为主,继续深入地探讨教学规律,更扎实地向前推进改革。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后,要求教师要把上好每一节课作为一种责无旁贷的责任,一种沟通交流的乐趣,一种展示自我的享受。要通过教师们讲授感染学生,给学生灌输一种强烈的信息技术的应用意识。基础课不能照本宣科,更不能照“片”宣科,教材只是学习者最佳的自学读物。每一次精彩而受欢迎的授课,无不包含着严肃认真的前期备课,引人入胜的教学内容,轻松愉快的教学方法,师生交融的课堂组织,活泼新颖的教学手段,以及教学艺术、风格、人格的融入等等,这些都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中职学校可以给教师提供继续深造的机会,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不断更新和进步。
2.5 完善计算机基础考核方式
传统的计算机基础的考核方式只是“试卷”式,主要通过这种方式来评定学生的学习成果,事实上,这种考核方式并不能体现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的成效。因此,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对计算机基础的考核方式提出了以下几方面的要求:(1)学生平时实践的情况加入考核范围。这种方式不仅能观察学生在平时上机课上认真练习的情况,而且还能监督学生上网的具体情况。(2)平时学生如果对某些问题有自己独特的想法也应该加进考核。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充分地展现自己,提高他们的自信心。(3)学期末应该进行上机考察。检测学生在平时学习中的综合应用能力。只有结合以上方式进行考核,才能真实地检测出学生的学习效果。
3 结语
中职学校计算机基础课是一门必修课程,其教学效果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中职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师要从多方面来提高教学质量,如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考核方式等,真正实现教学的有计划有步骤进行,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中职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彩虹.新形势下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初探[J].华章(教学探索),2007,(11).
[2]吴亚林.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探索[J].统计与咨询,2008,(05).
[3]刘芳,高兴.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新阶段的教学改革研究[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8,(05).
[4]刘国琴.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探讨[J].职业,2010,(05).
[5]栗宁.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探析[J].科技信息,2010,(26).
[6]王晓娟,周虹,刘涛.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分析与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0,(22).
浅谈中职计算机教学 篇10
关键词:激发兴趣;鼓励创新;精讲多练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7-033-01
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既掌握一定科学技术知识,又能把科学技术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技术型、应用型的人才。为此,中职教师肩负着艰巨的教育教学任务。在计算机教学中,开始,学生都颇有学习兴趣,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多,难度的加大,而学生的学习兴趣却慢慢降低,甚至产生厌学情绪,面对这种现象,计算机教师要多想办法,不断进行教学研究和改革,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来重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才能培养出更多适合社会需要的合格的计算机专业人才。
一、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在计算机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习效率。为此,我在计算机教学中,每周抽出两次课后时间安排计算机兴趣小组活动,以便巩固基础知识,熟练操作技能,扩大视野,增强学习兴趣。兴趣小组活动的内容多种多样,如计算机的组装,用计算机编辑打印校报,设计学校网站,参加省市的比赛等,同时还不定期的开展指法练习,编辑排版,网页设计等操作竞赛,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加强了。由原来的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学习效果明显改善。
二、鼓励创新
创新就是指灵活地运用一活动的知识去发现和创造一种新观念与新方法的能力。因此,在当前积极推行的学校素质教育中,尤其要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每一个概念,每一个问题的提出都应精心设计和安排。提出的问题应从实际出发,尽量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让学生感到有解决的需要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进一步鼓励和帮助学生开动脑筋积极创新。例如在讲C语言中几种典型的排序算法时,可以设计这样一些问题:如果要对全班同学的考试成绩进行一次排名,你会用什么办法?你还能想出几种排序的方法?从而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又引起了学生内在的求知欲和创造欲。接着抛出这堂课要讲的课题。再如在讲网页制作中的“网页间的连接”时,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一组按兴趣制作班级主页的某一部分,这节课将制作一个主页将各个单机中的网页按小组链接起来。将未做链接的与做好链接的比较,做的好的与一般的比较,然后进一步讲明链接的功能,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在实践中既激发了学生深入学习的兴趣。又鼓励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学中有玩,玩中求学,学有创新。
三、精讲多练
传统的那种赶鸭子上架——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早已成为教学改革的对象,特别是对实践性较强的计算机课来说更是如此。课堂上要注意精讲多练,讲练结合,以练为主,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每上一堂课,教师都要根据课堂内容,设计若干问题,鼓励学生独立完成,按完成的先后,质量的优劣来计分。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的只是答疑解难,点拨贯通的作用。教师的讲越精越好,抛砖引玉嘛!比如我在FrontPage2000的教学过程中,只讲了其中一些较难懂的知识,如超链接,报表,表单的制作,其余的都留给学生完成,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他们自身的价值,给他们自信,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向导,学生是主体,教师学生互动。教学相长,教学效果、学习效率共同提高。
四、培养能力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计算机技术也将会飞速发展,而我们所学的内容却相对滞后,使得今天的课堂所学并非适合将来之所用,这是无法回避的客观事实!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毕业后走上社会面对的将是形形色色的计算机软件。凭他们所学的知识很难应付,所以只有靠他们的能力才能在工作中从容不迫地面对陌生的软件,研究利用。因此计算机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传授现有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将来运用新技术的能力,为此我在教学中把新问题先交给学生,给他们充足的时间,利用他们已有的知识钻研解决,如在进行“网页制作”这一教学内容时,教师要求每个学生制作自己的主页,让学生充分自主,這很可能带来课堂气氛的活跃,此时需要教师有很强的控制能力,既要保持课堂良好的氛围,又不使课堂进入无序状态,活跃的课堂气氛,使得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和竞争力得以充分发挥。学生们都想在题材的选择和技术的运用上力争做得更好同时又让他们感到知识的不足。教师就此因势利导,指出计算机技术是不断发展的,网页制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为了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自学的能力,指导学生上网浏览,了解当今网页制作的先进水平,树立科学永无止境的思想。然后鼓励学生间网页作品送上Internet,学生之间进行作品的展示和评讲,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团结互助,共破难关。这样使学生既掌握了现有的书本知识,又培养了学生遇难而上,刻苦钻研,勇攀高峰的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将来在工作岗位上立于不败之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而言之,在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学中,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获得丰富的科学知识;还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自己从实践中发现规律,进而认识运用规律反过来指导今后的学习的重要性。因此,计算机学科是一门飞速发展的新兴学科,它的灵活多变,决定了教师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在教学中应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胜任将来的工作,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计算机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冰娟.谈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J]. 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 2004(05)
中职计算机教育教学 篇11
关键词: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分层教学,策略
计算机能力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 因此现代人们的日常生活已经无法缺少计算机。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技能, 中职院校开设了计算机课程。但是因为学生原有的基础水平差异性明显, 单纯的应用传统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效果不明显, 笔者认为教师可以选择尝试分层教学方法。
1 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
中职学校主要培养的是专业性人才, 计算机作为重要的课程, 中职学校一直都比较重视。现阶段, 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存在着如下问题:
第一, 学生计算机的原有基础水平差异性明显, 有些经济水平比较高的地区, 学生从小就接触计算机, 所以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基本都已经学会, 而经济水平相对比较低的地区, 学生没有条件接触到计算机, 有些地区的学生对计算机全无了解, 由于大批的务工人员涌进城市, 计算机基础不同的学生有机会共同学习, 但是由于学生原有的计算机基础水平差异比较大, 所以给教师教学带来了困扰;第二, 学生自学的积极性不高。一般情况下, 中职学生的自觉性都不高, 通常是跟不上正常学校的课业, 才选择中职院校。绝大部分中职学生都不愿意利用课下时间展开自学, 仅仅靠课堂时间, 根本无法保证学习效果;第三, 现代计算机技术发展已经十分迅速, 但是中职院校所应用的教材却迟迟没有更新, 内容比较老旧, 再加之, 相关的教学资源、设施不健全, 因此使得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陷入到了困境之中。
2 分层教学法介绍
基于上述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 如果教师依然选择应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只会使计算机课程教学陷入到更为尴尬的境地中, 因此教师面对这样的情况, 首先应该从自身出发, 转变教学思维, 尝试着应用分层教学法。教育领域的专家也曾经指出, 教师应该按照学生能力差异、性格差异来进行教学, 同时教材编写者也应该依据学生的这些差异来编写教材, 以此保证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学有所成。
所谓分层教学法简单的说, 就是在分班授课的前提下, 按照学生自身的差异, 展开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教师依据学生自身的个性特点以及心理态度, 来设计差异性教学内容, 采用不同的教学进度, 同时变化授课方式, 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授课方式, 与此同时制定合理有序的评估体系。简言之, 依据学生特点进行因材施教, 以此确保各个基础水平的学生都能够学有所成, 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3 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中分层教学方法
3.1 依据学生特点分层同时实时调整
教师首先对中职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水平进行预先的了解, 同时对每个学生的发展意向进行了解, 在此基础上, 还需要尊重学生的个人意愿进行分层。新生进入学校之后, 学校应该进行组织模拟测试, 依照测试成绩进行编班, 将特别优秀的学生选拔到计算机重点学习班。分班的过程中, 还需要考量到学生的心理因素, 可以依据学生性格、兴趣、努力程度等进行分班, 要充分尊重学生, 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选择机遇。由于开学之初, 学校以及教师对学生的各方面情况不甚了解, 学习一段时间之后, 教师了解情况之后, 可以对学生进行实时调整。比如有些学生虽然计算机水平比较高, 但是其自身对计算机并没有很高的兴趣, 教师就可以将这类学生调整到普通班, 以便学生能够有更多的实践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另外, 教师还应该实时对学习难度进行必要的调整, 保证每个学生都有进步, 不会落后。
3.2 制定合理的教学大纲融入分层理念
由于中职学校计算机教材更新的速度慢,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就需要对教材作出实时的调整, 制定符合学生日常学习实际的教学大纲。采取分层教学模式。学生分班之后, 教师要按照学生的基础水平, 设计教学内容, 制定教学大纲。对于基础水平不是很高的学生, 教师着重对其进行基础知识教学, 教学之初, 起点比较低, 教师一定要十分耐心。待到基础水平比较低的学生知识量增加之后, 再进行深入的教学, 满足教学大纲标准需求。而对于基础水平比较高的学生, 教师着重提高学生的能力, 课学时, 增加一些系统的操作, 如流行软件、应用软件的高级操作,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操作内容要避免墨守成规, 根据教学内容给出一些综合性的操作, 鼓励他们对同一类问题可以多种角度考虑, 拓展他们的思维, 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同时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比赛, 给学生创造展现自己的平台。在教学过程中,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还应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3.3 分层考核, 注重可持续发展
考核方式分层实施, 普通班和提高班采取不同侧重点的考核方式。对于普通班学生, 根据教学大纲, 可提供与上课例题相似的必选题和稍有拓展的可选题, 必选题必须完成, 可选题可根据自身能力和兴趣有选择地完成。以鼓励为主, 并指正错误, 适当降低评价要求, 激发学生积极性。对于提高班学生, 侧重综合类题型操作, 要求学生对“任务”进行分析、处理, 并寻求解决方案, 促进学生对知识技能的应用。教师及时作出点评, 提供多样解决问题的方法, 拓展他们的思维, 指出不足和改进方法, 启发其更好地完成操作任务。教师在考核中, 应以实用为主, 不仅让学生明白学以致用的道理, 更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在安排考核内容时, 要结合学生的专业, 使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 能将技术更有效地应用于工作。比如财会专业类, 考核内容可与财会专业相结合。如讲WORD排版技术时, 以“企业评估报告”为例;讲EXCEL公式与函数时, 以“月工资结算”电子表格为例等。证书考核是一种社会考试, 目的是提供一个科学、公正、客观的评价, 应该说, 学历在整体上反映一个人的知识水平, 而证书则在一个侧面反映持证人的能力。对于普通班学生, 要求其完成教学大纲的证书考试;对于提高班学生, 积极鼓励其参加更高层次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可知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可以选择应用分层教学方法, 此种方法能够充分的发挥出学生学习计算机的潜力, 而且利于人才的培养。分层教学方法取得效果的关键, 就是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班, 这一点学校定要做好相应方面的工作。
参考文献
[1]何静宁.中职计算机教学障碍及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 2006 (8) .
[2]柯桂周.信息技术课的分层教学[J].广东教育, 2005 (3) .
[3]李立新.对中职学校分层递进教学的探索[J].职教通讯, 2004 (4) .
[4]许吉平.中专化学教学中班内“隐性”分层教学的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