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计算机课程(共12篇)
中职计算机课程 篇1
在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开发“微课程”, 不仅需要搞清楚“微课程”的内涵, 还需要厘清“微课程”在计算机教学中的作用。只有这样, 才能确保“微课程”开发能与中职教学环境相匹配。
教学环境一定是围绕着职业素质和岗位能力培养而展开的, 而计算机基础课程所涵盖的内容, 也能满足中职学生信息化办公能力的形成之需。
基于以上所述, 笔者将就文章主题展开讨论。
1. 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职能定位
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所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 这里以“WORD文档”教学为例, 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教学职能定位。
(1) 培养学生基本的应用能力。WORD文档操作属于当前办公信息化中的基本应用能力, 其中关于文档的编排、字体大小、字号的选择, 以及调整上下文之间的间距等, 都构成了最为常用、也最为重要的文档应用能力。因此, 在有限的课程教学时间内和章节教学时限中, 需要着力突出以上几个方面的基本应用能力, 通过“热炒热卖”来使学生能在总括层面掌握WORD文档的正确使用方法。
(2) 形成学生必要的拓展能力。从中职学生的就业去向来看, 不少学生进入到了文字编辑岗位工作, 如印刷单位、报刊出版单位等。由于他们处于生产一线, 所以还需要拓展其对WORD文档的应用能力。然而, 这里的能力拓展并无法完全依靠课堂教学来实施, 而只能借助不同形式的教学手段来给予实现。
以上从两个方面所做的教学职能定位, 便为“微课程”教学模式应用提供了目的导向, 即“微课程”需要在培养学生基本应用能力和拓展他们的应用能力上, 发挥自身的功能优势。
2. 定位驱动下的“微课程”教学模式构建
(1) 确立“微课程”的功能定位。前面已经提到了中职计算机教学的两大职能, 结合本文主题这里主要指:培养学生基本的应用操作能力。与任何应用学科的教学一样,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也需要遵循其内在的规定性, 这种规定性便要求对WORD文档的教学应从“最常用”的技能入手来进行讲授。
(2) 确定“微课程”的内容板块。众所周知, “微课程”存在着这样几个特点: (1) 课程时间较短, 一般在20分钟左右; (2) 课程展示借助多媒体来实现; (3) 课程内容应形成相对完整的板块。为此, 针对WORD文档编辑这一章节的教学, 在确定“微课程”的内容板块上应遵循上述三点要求。
(3) 选择“微课程”的教学环节。这里需要强调, “微课程”只是辅助课堂教学的一种新式, 它不能替代正常的课堂教学。因此, 便需要合理选择“微课程”的教学环节, 即它在课堂教学中的哪个时段出现较为适宜。根据WORD文档编辑一章的教学内容来看, 可以将其放在新知识点讲授完毕之后, 即借助“微课程”来演示真实工作环境下的文档编辑相关技能操作。
(4) 实施“微课程”的效果评价。在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中运用“微课程”教学模式, 这本身就属于新鲜事物。因此, 在确保教学模式不偏离课程教学目标的前提下, 应建立起“微课程”的效果评价机制。
3. 实证讨论
以下结合“微课程”开发的误区进行实证讨论:把“微课程”方案理解成一节课的教案, 目标太大, 难以到达。
问题剖析:比如笔者一开始想完成的是“调查问卷的设计”, 后来发现这个选题太大, 用10分钟讲不完。于是缩小为“调查问题的设计”, 因为调查问题设计是问卷设计中的难点。聚焦难点的突破。
解决方法:突破45分钟的设计惯性, 一次聚焦解决一个知识点。目标的清晰很重要, 内容围着目标转, 评价检测目标达成度。目标是灯塔, 评价是导航仪, 评价导向目标有意义的达成。
4. 小结
本文通过对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职能进行定位之后认为, “微课程”教学模式应从确立“微课程”的功能定位、确定“微课程”的内容板块、选择“微课程”的教学环节、实施“微课程”的效果评价等四个方面展开构建。
参考文献
[1]陈建军.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搭建微博教学平台初探[J].职业, 2014 (15) .
[2]黄莱青.网络环境下的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模式的探究[J].未来英才, 2014 (04) .
中职计算机课程 篇2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也是一门学习其它计算机相关课程的先导课程。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必备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初步具有应用计算机学习的能力,为将来应用计算机知识与技术解决工作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奠定良好的基础。但在现实教学中,许多教师还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出现低效、无效现象。本文利用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方法,探讨了教师实现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有效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计算机技术讯速崛起,是人类社会互联网事业的里程碑。计算机的应用和普及对社会人类造成巨大的改变,因此具备计算机应用的能力是当今人们从事各行各业必需的根本。当下,中职教育正大刀阔斧的改革,尤其是中职学生必修的中职计算机应用这一基础课程,以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增强学生基本素质为宗旨。如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寻找到事半功倍的课程教学方式是现如今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于是改革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的教学方式对社会发展有重大的意义。
中职计算机教学课程改革 篇3
【关键词】中职 计算机 教学课程 改革
一、中职计算机教育的特点
在对中职计算机教育改革进行分析之前,我们有必要重点分析中职计算机教育的特点,本文认为,中职计算机教育主要有如下特点。
(1)中职新生入校时计算机知识水平不平衡由于计算机教育发展不平衡,又由于中职学生主流是来自农村的学生(城市学生一般选择上高中升大学),而在农村中教育更加不平衡,这就造成了学生计算机知识不平衡。(2)学生素质整体较差,现在由于普高与大学的扩招,中专学生素质整体差, 自身知识水平差, 学习态度差。他们对计算机知识方面并不很感兴趣,只对游戏与网络聊天特别感兴趣。这不利于我们进行计算机的教学。来自城市的学生一般情况学习成绩差, 才选择中职学校。(3)国家和地方对中职教育的相关政策现在国家和地方省市制定的相关的一些政策, 这些政策对我们国家发展有很大的好处, 这本无可非议, 但这对中职教育也有一定的影响, 包括中职计算机教育。主要表现在,中职学生的生源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更不利于中职的教学,当然也影响中职计算机的教学。(4) 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态度,计算机知识更新速度特别快。由于计算机不同于其它基础和专业科目,教师要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要及时学习计算机的新知识。
二、中职计算机教学现状及问题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计算机专业及相关专业的计算机课程的设置、教学沿用传统专业基础课程实践教学的设备、场地已基本能够满足需要,但专业技术实践技能的训练还不能得到充分实现。当前中职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在学生计算机操作水平参次不齐、教学内容设置缺乏合理性、教学模式不够科学等。
(一)学生操作水平不齐
在中职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普遍偏低,对计算机教师教学目标的实现造成了一定难度。由于我国各地区的教育水平存在差异性,以至于学生在入学时对计算机应用水平的掌握程度各不相同,有些来自于农村的学生甚至没有接触过计算机,虽然绝大部分学生在高中时对计算机课程教学有所了解,但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学校忽视了对计算机课程教学的重视,导致学生在中职计算机教学的学习中遇到很多难题。
(二)教学内容设置不合理
目前的中等职业教育,在专业指向和课程设置上较为狭窄,不利于学生全面素质培养;特别是计算机专业及课程设置,很多高校在开展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过程中,对于文科中职的计算机教学内容还停留在办公软件应用和基本操作系统等基础理论知识层面,对于理科生的计算机教学内容也只是在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设置了C语言课程的学习。中职计算机的教学内容与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仍然无法同步,这样的教学内容会导致学生忽视对计算机理论知识的学习。由此可以看出,中职计算机的教学内容设置的及其不合理,导致无法正确的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学生反而会开始厌烦计算机基础课程,对提高学生应用计算机能力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三、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措施
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要根据计算机教学特点与存在的问题,从计算机教学内容、计算机教学方式、计算机教学模式、计算机教学理念出发,有针对性地开展计算机教学改革,提高中职计算机教学水平。
(一) 改革计算机教学理念
中职计算机教学要根据时代发展的步伐,教学内容要反映出计算机发展的水平和未来趋势,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开设的课程要体现出实用性,如果不突出重点,涉及的范围过广,学生学的过多过杂,不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因此中职计算机教学要改革教学理念。首先树立就业导向型质量观。职业技术学校一个衡量的标准,就是看它们培养的学生能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教学改革中树立就业导向型观念,这就要求中职学校必须根据社会和行业的需求来制定培养目标。其次加强能力本位的教学观念。国际上职业学校大都采用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观,职业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能力,不管是培养专业能力、社会能力还是综合能力,都要求中职计算机教学必须注重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发展能力。最后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生观。中职计算机教学以实践操作为主,教学过程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是以指引者、策划者、设计者的身份出现的,为学生提供学的机会,发挥好引导作用。
(二)改革计算机教学模式
中职计算机教学中,要根据当前及以后的使用情况,舍弃陈旧的、现在及将来用不着的内容,突出应用性,不强调完整性。中职计算机教学模式改革首先要按需求来组织课程模式,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遵循从具体到抽象、从零散到系统的方法。比如目前在实际应用中涉及的文字处理、网页设计、办公软件等内容较多,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精讲多练的教学方式,精选案例,采用模块教学,注重教学系统的设计。其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中职计算机教学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思考空间,学生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学习计划,自主学习。比如讲授计算机硬件功能及相关知识,可以让学生自己到电脑市场去了解,或者拆装家里的称、功能效果要好很多。
(三) 改革中职计算机教学方法
中职计算机教学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比如中职计算机教学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法,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属于开放教学范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在教学中还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多媒体教学具有图文并茂的特点,能讲抽象的内容形象化,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计算机教学不同于其他教学,在教学中有一些教学内容很难用语言来描述,借助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中职计算机教学要注重校园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如果学生对课堂教学存在疑问,有不明白的地方,课后可以通过校园网络来解决问题。构建网络教学资源,发布有关教学信息,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来获取所需知识。
【参考文献】
[1]王景.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
[2]许成来. 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学习环模式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
[3]曲莲花. 项目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D].山东师范大学,2010.
[4]张艺腾,苏凤梅. 中职计算机教学现状与改革建议[J]. 河南科技,2013,09:251.
[5]任玲. 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研究[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6:166-167.
[6]谭茂才. 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 电子商务,2011,08:77-78.
[7]杨艳芹. 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之我见[J]. 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1,10:216-217.
[8]何岩. 项目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探索与应用[D].山东师范大学,2010.
[9]韩慧芳. 浅谈新时期中职计算机的教学改革[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02:185.
[10]冯克刚. 新时期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浅析[J]. 考试周刊,2011,06:21-22.
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方法探究 篇4
一、多媒体教学的利用
在实际教学中,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语言、黑板、教材”三套工具, 这种以“听”或“视”单一通道传送信息的方式已不能适应计算机课程的教学。由于计算机的特殊性, 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借助多媒体技术及网络技术, 采用多媒体教学, 紧扣教学大纲, 突出重点难点, 制作电子教案, 为教师完成某项教学任务所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才能卓有成效的提高学生的计算机能力。当然, 多媒体教学的电子教案也不是简单地将传统教案转换为电子教案, 而应该更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好看又好用的特性, 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一份好的电子教案从素材的收集整理和组织再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再理解, 都凝聚了教师对课程的理解。因此, 精心制作多媒体教学电子教案是上好多媒体教学课的重要一环。
二、设计好课堂教学内容, 做到因材施教
目前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课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计算机学科的特点是实践性很强, 很多教师从常规的教学中着重提炼出演示法、操作法等教学方法。但在使用这些方法时, 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并没有被真正地调动起来。原因在于教师没有结合计算机这门学科的特点, 做到因材施教, 详略得当。而是机械地照搬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 只注重了计算机软件的规律, 没有注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在学习时掌握了一些知识, 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 发现自己什么都不会, 从此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好的构思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计算机课的教学设计要像别的科目一样做到因材施教、详略得当。例如:在Word2002中, 讲“项目符号和编号”一节时, 我先让学生看看教科书的目录, 这是典型的编号应用和制表位应用。看着书上目录的整齐排列, 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有些学生蠢蠢欲动, 想动手自己制作目录, 在做前导符时, 学生用的是键盘上的省略号, 六个点六个点的向下排。在输入各级编号时用简单的输入, 比如1-1, 1-2……, 一个字一个字的打上去。学生做了十来分钟, 就输入了几行。有的同学就心烦意乱, 做不下去了。我劝同学们稍安勿躁, 认真听课, 学习操作方法, 不能死板硬套。接着我从“格式”菜单里找到“项目符号和编号”命令, 详细讲解编号的应用方法, 同学们恍然大悟, 如此快捷方便。我又在“制表位”命令中设置完前导符, 回到制作目录的操作中, 只需一个“Tab”键, 需要多少“省略号”就有多少显示出来, 学生大吃一惊, 原来做什么都有技巧啊!这堂课学生印象深刻, 很轻松地学会了编号和制表位的操作, 并且学习兴趣更加高涨。
三、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 应做到因人施教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该有所取舍, 优化教学内容。对于中等职业学校来说, 学生的基础、层次参差不齐, 教学效果往往不尽人意。我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深深感受到:要想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每一节中都有所收获, 绝不能照搬教材, 而要结合教材进行挖掘, 尝试运用各种方法, 努力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计算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 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 不能让基础好的学生原地踏步, 无所事事, 浪费时间和精力;也不能让基础差的学生失去信心, 放弃努力, 为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 作为教师, 应做到因人施教。比如, 对于很少接触过计算机知识的学生来说, 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 所以就不可能每个知识点都面面俱到, 着重培养他们基础的操作能力, 对于专业计算机学生来说, 应该尽可能地传授深层次的知识, 使他们的理论水平也有一定的提高。
四、重视实践环节, 多上机练习
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更应注重培养学生活学活用, 把所学知识技能运用于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去。计算机课程中有些问题比较抽象, 老师讲了半天学生可能也不明白, 但学生通过上机就很容易弄清楚。因此, 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 同时还要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在上机练习时, 不但要求学生完成每章节后面的实习操作题外, 还要把以前所学内容贯穿起来, 让他们来一个综合性的训练, 给学生专门设计一些综合训练项目, 应采取只给要求和提示, 具体步骤由学生自己去思考, 让学生边摸索边学习, 逐渐掌握计算机的使用方法。这样做绝不是对学生放任自流, 每次上机都必须有明确的目的、具体的任务、限时完成。另外还让学生对以前的知识加以巩固, 所以说多上机练习也是计算机专业教学方法的一个重要实践环节。
例如, 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教学过程中, 应坚持以能力为本, 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由于系统的讲解比较枯燥无味, 为了能让学生对系统有一定的了解并具备基本的操作使用能力, 在讲到计算机的硬件结构时, 可以打开机箱先让学生看到各种硬件的本貌。一般来说, 学生都感觉到硬件深不可测, 其实看了内部结构后, 会有原来如此, 太简单了的想法, 从而对这门课增加兴趣和信心。学生一旦有兴趣, 就可以讲解各部分之间是怎样连接的, 并与理论教学联系起来, 使学生既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又对实际构造有了认识, 教师再结合教材讲清各部分配件的工作原理和性能, 这样学生学习才会有兴趣。另外, 教师还应鼓励学生走出课堂作社会调查, 根据当地实际, 引导学生到电脑城了解基本情况, 教师再结合学生调查的情况分析一些电脑配置的性能价格比等, 还可以有意识地设置一些故障让学生来排除, 教师适当地加以引导和总结。这样, 通过课堂学习、社会调查和操作实践, 学生不仅从理论上加深了对计算机组成原理和构造的理解, 而且还能掌握配置计算机的一些技巧和方法, 并具备排除简单电脑故障的能力。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不仅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灵活性, 让他们的思维变得越来越敏捷, 还可以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 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从多侧面、多角度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这就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实践创新能力。要想成为一个真正的计算机操作高手, 就必须学会操作系统及组装与维修的使用。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论文 篇5
关键词 《计算机应用基础》 情景教学 教学方式
0引言
为了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促进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跃上新台阶,目前各中职学校都将该课程设为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
因此,《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要求充分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应通过对教学内容的研究实现教育与科研的有效结合。
同时,要调整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体现当前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计算机信息作用的认识,培养学生对信息的处理和利用能力。
在教学模式和方法上,应通过对计算机课程教学过程的设计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体会到《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重要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计算机、智能手机的普及,近几年家庭中拥有计算机和学生个人拥有智能手机的比例大幅提高,使得学生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内容不感兴趣,甚至觉得没必要开设该课程。
浅析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 篇6
【关键词】中职教育 计算机 现状 教学 提高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社会的需要,计算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以说,计算机已成为现如今的基本工具,已经改变了人类在工作和生活中的方式。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是能灵巧使用计算机的基础,是任何一个计算机的使用者都得掌握的基本知识,但如何提高中职学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水平,则是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关键。
一、中职学生的特点
中职教育是一种我国新兴的教育体制,它的主要职责就是为国家培养出一批专业型人才。也正是因为这种教育体制,使得在校生的差异很大,中职教育的学生,主要是初中毕业生或者是部分社会青年,这些学生大部分基础比较差,对知识的掌握度大不相同,有的使用过计算机,但是对计算机的掌握也比较肤浅,有的学生甚至从来没有接触计算机,对计算机一窍不通,这些客观原因造成了部分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有抵触感,给教学带来很大不便。但是,既然学生选择中职教育,那就是对中职的信任,他们是本着要学一技之长而来,而且中职学生的年龄段决定着他们是一类对新事物有着极强渴望,并且思想活跃的人群,但是八成学生在初中时长期考试成绩差,心理上遭受一定的打击,这些打击是来自于家长、初中同学和教师等多方面的,所以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各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教学方法来让学生真正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并且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人生态度,只有让学生牢牢掌握专业知识,才能让他们获得尊重,获得信心。
二、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现状
2.1知识过于陈旧
中职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对专业的学习,学以致用,找到一份符合专业应用的工作。但是目前,有的中职学校传授的知识过于落后,有的甚至还在传授Dos这样在就业中几乎无用武之地的知识。
另外,部分教师对计算机应用基础的真正意义并没有了解,只是对理论知识详加讲解,一味的应付考试,使得教与学的理念背道而驰。
2.2教学方式
科技的高速发展,对整个社会、整个人类都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计算机的应用走进了各行各业,而多媒体教学的出现,则对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种教学方式的最主要优点就是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接触,师生的同步学习过程,会使得学生与教师的思路紧紧攥在一起。通过在课堂上,先由教师使用多媒体演示讲解,学生做笔记,再由学生自己操作练习,可以大大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得他们对计算机应用课程产生兴趣,同时又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明显的提高了教学的效果。
2.3考试体制
考试的体制,可以说是一把双刃剑,可以通过考试获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度,但同时却不能真正反映出学生在现实中的应用能力。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主要以实践为主的课程,但是如果仅从试卷来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度是远远不够的。部分学校采用笔试和操作双重考试,但是受操作时间和题目的限制,也并不能真正反映出学生的水平。
三、怎样提高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水平
3.1教材的选用要合理
一本合理的教材,使得教学水平从起跑线就处在领先的位置,教材的内容应该从实用性出发,主要是为学生毕业后就业中能够被真正使用,但是一定要避免教材的滞后性,因为计算机的更新度较快。另外,学校也可以根据学生的要求来自定教材,内容要在教学当中不断总结将之完善。
3.2重视操作练习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学习,应该是主要围绕充分的操作练习来完成的,学生学习理论的时间应该只能占到总课时的1/3,而其余的2/3则应该是操作练习的时间。
教师应该在操作练习的时间内选取一些既让学生感兴趣又有能在实际应用的内容。这样的内容比如网上有许多可以增强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小游戏,教师可以偶尔为学生下载几个。
操作过程中,教师需要对课堂中出现的问题给予及时的解决,要对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做好相关记录,并进行考核。长期有效的优良课堂氛围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人生态度和生活习惯。
3.3科学利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的优点不言而喻,它的出现使得教学方式改变教学效果显著提高,但是同样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有些教师过于依赖多媒体教学,整堂课都是在带领学生阅读课件,没有给学生自主的思考空间,教师只有通过自身的学识和教学技巧来主导,多媒体教学辅助,方可使得教学任务得以完成。
3.4恰当选择教学实例
良好的教学实例会使学生增加对课程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频繁的与学生互动,这样可以让课堂上氛围变得活跃,也可以让教师随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另外,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来制定不同的实例,让学生自主思考,选择符合自己能力的实例来进行学习操作。
例如:在word图文这一课程中,可以在讲解课程之前为学生展示一份曾经的比较好的学生作品,让课堂中的学生有种想超越前辈的欲望,然后再讲解本节课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在学生对知识点充分了解后安排一个制作内容的任务,比如制作“班级板报”,通过制作的过程,可以让学生将本节课的多个知识点结合起来,从而使得学生对计算机应用基础操作熟练。
再如:在学习excel数据管理这一课程中,可以制作“水果价格表”的实例,可以让学生学习多个excel数据管理知识点,让本来比较复杂、多样的知识点,变得有规划的展示讲解,学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excel数据管理在现代计算机的应用非常广泛,通过这节课程的实例讲解,可以使得学生懂得如何将知识与实际相结合。
结语:
中职学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就是靠实践来渐渐了解熟悉,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实践性,使得学生和教师产生互动,让学生对这门课程真正感兴趣。要对在实践中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学生给出表扬,使其起到表率作用,多对操作较差的学生给予帮助。
【参考文献】
[1]刘伟伟.互动式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应用研究.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8:26-28.
[2]方向.因材施教——计算机基础分级教学势在必行[J].计算机教育.2010(5).
[3]白丽梅.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6).
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之研究 篇7
一、计算机基础课程备课的认识
课前做到三备:备教材、备教学、备学生。“备教材”就是要反复地学习教学大纲, 了解现在社会上对办公软件的具体应用要求, 做到有的放矢, 做到心中有数。“备教学”就是要对教学进度计划、教材重难点和教学组织环节设计。“备学生”就是要对先了解学生已掌握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技能, 熟悉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个性需求, 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提出合理的学习目标和任务, 让学生明白通过学习自己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
1. 操作技能任务。
指完成上机实训课的技能标准和在整个上机实训课中的作用。如在准备“Excel数据计算”课程教学中备课过程中, 要让学生掌握求和、求平均值函数的用法之外, 还要说明它在的参数的调用, 明确它是函数及其参数是数据计算的主要内容, 更是生活中的一个实例。这样的安排可以让学生深深体会到, 实习不仅是做实验, 而是要熟练掌握数据计算的方法并能灵活应用, 举一反三, 才能更好地应用于具体的工作实践中, 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2. 基础理论知识目标。
由于职业学校的学生在小学、初中就已经学习过计算机基础, 我们在教学中适当精简压缩学生已经掌握的和学习难度大的理论知识。我在实习课备课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技能操作中所必须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操作方法。本着理论联系实际, 专业实训求精的原则, 让学生理解理论联系操作的切入点, 懂得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并有创新性。
3. 设置“任务”, 用“任务”驱动学习的主动性。
每堂课设计一下现实的、针对性很强的任务, 布置给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开发新思路和新方法。比如, 在讲授Word 2003的图文混排时, 可实现让学生收集一下广告传单, 了解图文混排的实际应用。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去整理已收集好的资料, 再有针对性讲解加工和处理各种素材的方法和技巧, 并强调综合应用和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并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从而激发学生积极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注重启发, 调动学习兴趣
计算机课程教学中要考虑到学生已掌握的情况, 鼓励学生积极探究新知识、新方法。学生在理论学习或操作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这是很正常的。我一直鼓励学生多提问, 谁问的问题多表明探究的更全面。有问题或者疑难时, 而应先给予提示和引导, 然后再让学生自己发现错误和纠正不正确的操作, 这样, 学生对出错的印象才会深刻, 更好的掌握基本的操作。让学生有了学习成功的体验和成就感, 才有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三、设计作业
我们的实习课大部分没有课后作业, 我们要对每一次上机实习教学必须布置作业留待学生思考, 例如, 在图文混排中完成每一项环节之后, 可让学生写出图文混排中作品的创意和操作步骤。也可以布置写实习报告, 通过实习报告让学生进行课后反思, 反思操作训练中技能上的成败得失.在以后的学习中能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运用现代手段, 提高教学效率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 各种现代信息化教学设备应用到教学中, 投影、电子白板、平板电脑, 大屏幕触控电视引入课堂教学。对传统教学进行了颠覆性的变革, 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设备和技术, 让课堂变得生动起来, 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 真正做学习的主人, 积极参与课堂互动, 这样才能创造生动、活泼、有趣的教学情景, 教学形式变得丰富多彩, 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 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五、任务驱动, 让学生在做中学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大部分都是操作类的, 在课堂中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特别适合中职学生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注重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任务”为主, 用任务驱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潜能, 教师可根据教学任务把学习内容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分成若干个层次, 贮备需要的学习素材和资料, 将设置为“任务”分散在不同的教学阶段, 让学生边学边做, 在做中学, 形成良性循环。比如, 在Excel图表的教学中, 教师布置一个需要统计全班学生成绩并排名次的任务让学生自己完成, 在教师指导下, 学生通过探究一步一步地就能完成任务。在计算机应用课程的操作类教学中, 要重视学生的操作兴趣和特点, 通过任务驱动法先给出学习目标, 围绕目标的实现, 可以通过画一张表格、编辑一张表格等任务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使其亲自动手上机实践, 养成做中学, 边学边做的好习惯。
总之, 作为中职学校教师, 我们只有牢固树立为学生服务、处处为学生的成长和未来就业着想的意识, 才会转变和提高我们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手段, 不断寻找并积极实践, 探索出适合学生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提高学生操作技能的途径。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就显得更加重要。在这种背景下, 如何有效进行教学, 如何选择适合教师和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以使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 就成为我们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对此, 教师应积极探究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实现教学目标。
关键词:自我认知,备课,任务驱动
参考文献
[1]万莹.浅谈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基础课教学中的应用[J].广东科技, 2013 (9) .
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初探 篇8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教学方法
中职学校为了使学生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在各专业开设了计算机基础课程,它对培养学生从事专业所必须具有的基本素质和思维方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想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保证中职生毕业后能立足社会,以便更好地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就必须加快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步伐,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
1 初探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现状
由于各个地区中职学校的重视程度、教学软硬件水平的不同,因此学生水平参差不齐,间接导致了计算机基础课程在教学中不容易把握,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也使得学生计算机应用水平差异较大。
1.1 中职生特点及其现状
由于生源挑选的宽松性,中职生普遍存在着学习基础差、厌学情绪重、自我约束力弱等现象,这直接影响到后期教学能效的发挥。再加上不良的学习习惯,中职生计算机应用水平大多较低,他们根本不了解学习计算机课程的重要性,学习时缺乏兴趣。为了达到教学目标,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针对中职生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1.2 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水平差异较大
由于学生来自不同地区,尤其是城乡的差别,间接导致了学生计算机认知和操作水平的差异。如果教学中采用“一刀切”的学方式,必然会造成两极上的分化:具有一定基础和反应快的学生会觉得课堂教学“吃不饱”,因而不屑于学习新知识;而没有基础且反应较慢的学生会因为“吃不了”而消极对待学习。如何权衡这两方面是教学中须考虑的因素。
2)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缺乏创新
有些教师缺乏创新,沿用传统的板书教学方式,无法生动、形象的讲解知识点,也无法表达自己的教学目标,这样的教学枯燥乏味,使得学生在教学中“昏昏欲睡”,产生厌学情绪。还有些教师过于追求多媒体教学,整堂课采用满堂灌的课件来演示教学,虽然做到了直观形象,但缺少了师生间的互动,尤其是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协作学习能力没有得到充分调动,也无法完成教学目标的要求。
3)教学中理论和实践相脱节
任何课程只有夯实了理论基础,才能在实践中理解,在操作上有所建树。有些学校却忽视了计算机基础课实践性较强这一特点,只是追求知识的系统性,没有把过于抽象的知识与生活密切衔接,由于学生实践少,动手能力弱,因此达不到教学效果。还有些教师即使安排了实践课,但教学中并没选取恰当的实践内容让学生操作,也没给予有效的操作指导和后期的作业评判,学生无法获取成就感,慢慢也就失去学习的兴趣。
2 初探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2.1 针对学生特点,实施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法是一种适合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的较理想的教学策略。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目的是为学生今后的应用奠定一个较为宽泛的基础,按不同的专业性质和学生特点,制定不同的分层教学方案。有效的实施分层教学对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素养有积极意义。
在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中主要做好以下几个分层环节:
1)学生分层。假设A层的学生基础好,学习兴趣浓厚,成绩优秀;B层的学生对计算机知识有一定基础,有兴趣继续学习,成绩一般;C层的学生对计算机学习没有兴趣或由于基础差在学习中存在障碍。确定学生分层后,教师针对各层的学生确定教学目标,将层次教学落实到各个教学环节中。随着学习的深入,及时调整分层和教学内容,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
2)备课分层。在确定教学内容后,根据其难度确定如何分层,明确基本教学目标和提升要求。教师按不同难度课前设计好学习问题,同时兼顾题目的实用性和新颖性,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对于各层的学生要求他们在课上完成难度不同的题目。
3)施教分层。在操作辅导时对不同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辅导措施:对于C层的学生可采取小组互助法,让A层和B层的学生充当老师,帮助辅导基础薄弱的C层,提倡合作学习的学风;对A层和B层的学生宜进行启发式指导,让他们经过一定尝试和探索后,能独立解决问题,培养学习能力。
4)评价分层。充分关注各层次学生的操作完成情况,及时评价,让学生能有收获和提高。对于A层的学生,要求其完成所有题目后能指出操作的不足和改进方法,启发其更好地完成后继学习;对于B层学生,除必做题之外,引导其完成选做题,逐步提升操作能力;对于C层学生,以鼓励为主,适时指出操作错误,评价时适当放低要求,以激发学生积极性为主。
例:《word图文混排》的学习。本节课以“贺卡”为主题,实现对word文档进行图文混排的方法。教学中对于A层的学生,要求他们根据本节课的要求综合运用word知识,发散思维,制作具有个人特点和温暖祝福语的贺卡,素材可以自行从网络中获取,作品并不拘泥于教师的案例,从而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对于人数最多的B层学生,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完成图文混排操作要点的基础性目标之上努力实现提高性目标,在合作、探讨的模式下掌握混排的知识点,并能对贺卡进行适当的美化和修饰;对于C层学生,只需要他们能够模仿教师的案例,独立、熟练的完成制作,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学习的信心、增强学习的动力即可。
2.2 创新教学方法,实现不同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的合理采用对于实现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是极其重要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既有理论,又有实践,那就更加强调了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的必要性。
出问题)、然后学生自己看书(分析问题)、最后教师对重点知识进行讲解(解决问题)。这样可以快速的让学生把握知识点,加快学1)对于理论性较强的知识点,如“计算机基础概述”,可采用问答式教学方法。例:首先可以由教师提出待讲内容的知识点(提习进度。
2)对于“计算机硬件”知识,可使用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法是教师在课堂活动中让学生扮演各种角色,学生不论是亲身体验或是从旁观察,都务必将注意力专注于活动的进行过程中。要求学生依靠已有的知识或课前收集的素材,去处理扮演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达到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并能灵活运用的目的。例:让学生扮演电脑销售员、打算配置兼容机的消费者。这些角色的表演要求学生对计算机硬件知识有一定了解,这就可以促使学生在课前课后自己上网查询资料或到电脑店具体考查,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同时对学生认识并了解计算机硬件的构成及各部件功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3)对于操作技能要求较高的“计算机应用型软件”的学习,可采取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为中心,在解决问题的动机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的活动。例:在《word字处理》中,我们确定以“设计简历表”、“设计海报”等作为该知识的实训项目。经过“兴趣导入、明确任务—尝试练习、找出方法和不足—交流讨论、自我提高—课堂练习—评价小结”等一系列过程,充分体现了“以任务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从而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和方法,最终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4)对于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Internet概述等知识点,可采用讲、演、练相结合的教学法或者分阶段教学法,即把准备阶段、教师示范阶段、学生模仿阶段、练习与总结阶段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2.3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强化上机操作技能
计算机基础课程一般都是操作性较强的知识,足够的实践练习不仅可使学生牢固掌握教学内容,还可以提高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特点而又实用的操作内容是教学的根本。例:对于“word图形处理”这部分内容,教师在通过几个课时基础知识的讲解后,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点对素材进行排版设计,制作一张海报。首先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分析海报的设计理念,引导学生突破设计创意;然后根据素材分组讨论,设计制作方案。待每组汇报设计方案后,师生再共同完善方案;最后要求每组按照方案来具体制作海报。制作的过程就是强化知识点的过程,让学生把知识联会贯通,加强实践操作技能的融合。而在学生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勤于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把握好进度。同时做好评价记录,重点考核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关注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
2.4 合理选用教材,加强学习内容的选取
由于计算机教材内容本身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选取内容新、实用性强的教材,注重社会适用性和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结合学生兴趣、专业特点和就业需要适时更新,尤其在备课中要准确把握教材的深度和广度,让学生听得懂,能学到实用的知识。例:讲解网页制作的相关内容,电子商务专业就可以选择淘宝网来模仿学习,而计算机专业则可以选择较为专业、复杂的网站的架构来学习,这样就可从专业需求出发学习不同的内容,达到专业培养需求。
通过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改革,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基础知识,提高了学生的操作技能,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更能以此搭建一个知识平台,让学生利用计算机在其它专业课程的学习中打下坚实的基础。经过不断的试验、探索、总结、提高,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必定能在我们教师的积极参与下迈上一个崭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严秀玲.学生素质评价与相关学科相结合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艺术,2007(5).
[2]马俊平.对目前中职计算机教育改革创新的思考[J].西北职教,2007(3).
论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 篇9
一、改革授课方式, 提高教学效果
当前, 多数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基本上仍然沿袭传统的授课方法, 老师一边讲解, 一边板书, 老师讲得精疲力竭, 学生听得索然无味。实际上, 我们可以利用计算机各种软件, 他们大多以图标方式和鼠标操作为主, 其操作直观、便捷, 这些软件的应用与操作在黑板上是无法向学生讲解明白的, 我们可以通过合理使用直观性教学原则、采用先进的工具, 建设较为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室, 利用大屏幕投影进行直观教学, 编制多媒体教学课件和演示程序, 化抽象为直观, 使原本比较枯燥抽象的教学内容, 变得生动活泼, 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强化教学效果。也就是说, 现在计算机的许多课程, 应该转化为教师一边演示, 一边操作, 一边讲解的方式进行。
二、选择合适教材, 积极开发校本教材
一方面, 是选择合适的教材。信息技术发展是日新月异, 但教材的更新速度又相对比较迟缓, 加上目前计算机专业教材繁多, 他们的教材不是系统性不强, 就是严谨性不够。所以, 选择一本合适的教材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在选定教材的时候, 要充分发挥专业组教师的智慧, 把最新的教材收集起来, 大家一起进行甄别, 然后选择内容新、适用性强、浅显易懂的教材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是很有必要的。
另一方面, 是要积极开发校本教材。按照“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职业教育教学思想, 根据教学需要, 积极开发校本教材。遵循实用、够用的原则, 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授课内容进行必要的调整, 加强对日常工作和学习中需要且经常使用的知识和技能重点介绍, 着重讲解。如多媒体技术常见的Flash和Authorware及其基本操作的使用是最重要的, 应该重点介绍。对于网络方面局域网和因特网已经成为现代“计算环境”必不可少的部分, 掌握这方面的知识对正确使用和简单维护非常必要, 需要让学生理解掌握。
三、加强实践环节教学, 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1.精练习题, 强化基础
习题的作用在于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 巩固基本概念, 是检查对授课内容理解和掌握程度的重要手段, 是掌握实际技能的基本训练。根据各章节的具体内容, 精选习题, 促使学生加深对各章节主要概念、方法、结构等的理解。为充分发挥习题的作用, 及时指出作业中存在的问题, 对普遍性问题集中讲解, 对个别性问题单独辅导, 对学生写的优秀作业加以表扬。我们还建立了“网上辅助教学环境”便于学生进行自学、练习、同学间交流、向教师提问、考试等。
2.强化基础实验指导, 提高实践技能
上机实践, 不仅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灵活运用课程知识的能力, 而且使学生在编程、上机操作、程序调试与正确性验证等基本技能方面受到严格训练。
3.强化课程设计, 提升学生综合解题能力
我们对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编程语言程序设计 (C、VB) 等课程, 设计了一套完整的课程设计实践教学大纲, 为学生的课程设计提供指导。规范课程设计报告, 按照软件工程的要求, 从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调试分析、用户使用说明, 测试结果等几个方面组织文档, 要求学生尽量采用软件工程的思想, 如模块化、信息隐蔽、局部化和模块独立等来实现程序。选择一些简化的实际问题作为课程设计的题目, 将学生分组 (每组5~10人) , 给两周的时间去完成课程设计任务。要求同组学生在问题分析阶段和模块设计阶段分工合作、集体讨论, 但最后的编码独立编写。最后每个学生都要进行面试, 提交课程设计报告, 学生必须能够清楚地介绍设计思路、主要技术手段并回答与题目相关的问题, 并且程序通过程序测试才能算完成了课程设计。
四、加强教学过程监控检查, 健全考核评价体系
为了保证课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学校有关职能部门应定期对课程建设的质量、进度进行检查和督导, 采用听课, 抽查以及采集学生对课程的建议与意见等途径, 准确了解情况并及时将意见和建议反馈给任课教师, 督促任课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制定严格的教学管理和考核措施, 是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有力保障。每学期开学前任课教师都必须按照教学大纲认真制定学期授课计划, 填写教学进度表, 并明确由相关部门负责人审核后交教务处备查。教学过程中要强调集体备课, 加强教研。考试内容除必须掌握的基础理论外, 还要进行技能考核,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 中职学校计算机教育只有注重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提高中职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对这些具体的教学方法的改革, 广大同行都有着许许多多宝贵的经验, 我们应该经常进行探索、交流, 取长补短, 促进教学改革不断完善, 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素质。
参考文献
[1]李克东, 何克抗.计算机教育应用与教育革新论文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设计 篇10
一、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本课程从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出发, 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通过合理的课程开发和实训安排, 突出自己的特色, 结合真实工作需求选择课程教学内容。
1. 课程内容的设计
课程以台式机的硬件组装和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安装为主线, 加上计算机硬件的知识、系统故障诊断、软硬件的维护等知识, 丰富教学内容, 完整知识结构。
课程以理论和实践内容为主, 突出项目化教学特点, 构建了九个较为详细的项目, 包含理论讲解、实训内容以及技能达标水平。按照“熟悉计算机—组装计算机—配置计算机—安装软件—优化计算机—使用计算机—维护计算机”的主线进行教学的组织。
2.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以项目为基础, 以实际的工作过程为主线, 分成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理论教学采用多媒体课件, 配以实物展示台, 加深学生的印象, 同时通过网络, 到一些著名的硬件网站, 同步了解各硬件产品和部件的真实价格, 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此外可与多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通过校外合作企业, 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二、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根据实际的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相关工作岗位的工作内容, 我们精心设计和安排了课程教学内容。我们将本课程分成两个大块, 细化为小的教学模块, 每个教学模块分成理论教学和实训两部分内容, 相关的理论和实践合成项目, 在项目实施的基础上让学生理解概念, 掌握知识, 获得技能, 完成这些教学任务后, 还要在期末完成一个综合实训。通过这样的安排, 加强了学生的理论知识, 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培养了他们的职业素养。
三、教学内容的选取和项目的划分
1. 教学内容的选取
我们根据电脑组装与维护的实际工作岗位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需求, 结合理论知识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选取了以下教学内容:微机系统概述、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计算机硬件组装、BIOS的设置、硬盘的分区与格式化、操作系统的安装、应用软件的安装、操作系统的优化与维护。
2. 项目的划分
项目一:微机CPU与主板的组装。子项目:1.1微机系统概述;1.2中央处理器 (CPU) ;1.3主板。实训:1.4微机CPU与主板的组装。
相关理论支撑:掌握主板的类型, 掌握CPU的类型, 掌握主板的安装与拆卸, 掌握CPU与风扇的安装与拆卸。
技能目标:能识别计算机的各个部件, 能选择合适的主板, 能将主板固定在主机箱内, 能选择与主板相匹配的CPU, 能安装好与CPU相匹配的风扇。
项目二:微机整机的组装。子项目:2.1存储系统;2.2视听系统;2.3网络设备;2.4 I/O设备;2.5计算机的组装。实训:2.6微机整机的组装。
相关理论支撑:掌握主板的安装, 掌握CPU和风扇的安装, 掌握内存条的安装, 掌握硬盘的安装, 掌握扩展槽设备的安装, 掌握外部设备的安装, 掌握通电测试的方法。
技能目标:能安装好主板和CPU, 能安装好内存条, 能安装硬盘, 能安装好独立显卡或声卡, 能安装好独立网卡, 能连接好各部件的电源, 能连接好显示器、音箱、键盘、鼠标等外部设备, 能通电测试通过。
项目三:BIOS的设置。子项目:3.1BIOS的设置。实训:3.2BIOS的设置。
相关理论支撑:掌握BIOS的进入方法, 掌握BIOS各项设置的含义和作用, 掌握BIOS的保存和退出, 掌握BIOS升级的方法之一。
技能目标:能进入BIOS设置主界面, 能理解和掌握BIOS各选项的意义, 能对各项内容进行设置和保存, 能对BIOS进行升级。
项目四:硬盘分区与格式化。子项目:4.1硬盘分区与格式化。实训:4.2硬盘分区与格式化。
相关理论支撑:掌握分区和格式化的原理和作用, 掌握使用“PQ、DM”等软件进行磁盘分区和格式化的要点, 掌握使用“管理工具”“Windows安装程序”等工具进行磁盘分区和格式化。
技能目标:能理解分区和格式化的原理和作用, 能使用Windows安装程序硬盘进行分区和格式化操作, 能使用Windows管理工具进一步对硬盘进行分区和格式化操作, 能使用PQ软件对硬盘进行分区和格式化操作, 能使用DM软件对硬盘进行分区和格式化操作。
项目五:操作系统的安装。子项目:5.1操作系统的安装。实训:5.2操作系统的安装 (Windows XP) 。
相关理论支撑:掌握系统盘安装的步骤和要点, 掌握用GHOST克隆安装的步骤和要点。
技能目标:能使用系统盘安装Windows XP操作系统, 能使用GHOST盘快速安装Windows XP系统。
项目六:应用软件的安装。子项目:6.1杀毒软件的安装。实训:6.2杀毒软件的安装。
相关理论支撑:熟悉计算机病毒的相关知识, 掌握常用杀毒软件的查毒、杀毒、更新等的使用方法, 掌握常用杀毒软件“Norton”“卡巴斯基KIS9.0安全中心”的安装与使用, 掌握常用杀毒软件“360杀毒”和“360安全卫士”的安装和使用。
技能目标:能安装和使用Norton中文企业版杀毒软件, 能安装和使用卡巴斯基中文版杀毒软件, 能安装和使用360免费杀毒软件, 能安装和使用360安全卫士。
项目七:系统优化软件的安装。子项目:7.1系统优化软件的安装。实训:7.2系统优化软件的安装。
相关理论支撑:掌握“一键还原精灵”软件的安装与使用, 掌握“EVEREST Ultimate Edition”软件的安装与使用, 掌握“优化大师”和“超级兔子”的安装和使用。
技能目标:能安装和使用“一键还原精灵”软件, 能安装和使用“磁盘优化整理软件-O&Odefrag Pro”整理磁盘, 能安装和使用“优化大师”和“超级兔子”软件对系统进行优化设置, 能安装和使用“EVEREST Ultimate Edition”对系统硬件进行测试, 能安装和使用“驱动精灵”对系统的驱动程序进行维护。
项目八:常用软件与工具软件的安装与使用。子项目:8.1常用软件与工具软件的安装与使用。实训:8.2常用软件与工具软件的安装与使用。
相关理论支撑:掌握办公软件“Office2007”的安装与使用, 用Word做一个简单的文档, 掌握“Win RAR”压缩文件的安装与使用, 并能用它加密压缩文档, 掌握平面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的安装与使用, 并进行简单图像处理 (照片的除斑和修补) , 掌握“暴风影音”软件的安装与使用, 对于带字幕的影片如何加载字幕, 掌握系统备份软件“GHOST”的安装与使用。
技能目标:能安装和使用办公软件“Office2007”, 并进行简单的文档操作, 能安装和使用平面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 并进行简单图像处理, 能安装和使用“Win RAR、迅雷、暴风影音、千千静听、ACDSee、Hypersnap、Nero、Deamon-tools”等常用工具软件, 能安装和使用系统备份软件“Win Image、Ghost”, 能安装和使用数据恢复软件“Easy Recovery”。
项目九:操作系统优化与维护。子项目:9.1操作系统优化与维护。实训:9.2操作系统优化与维护。
相关理论支撑:掌握开、关速度的优化, 掌握Windows XP系统文件的“瘦身”和优化, 通过“注册表”“组策略”工具, 设置更加安全的系统, 掌握对系统文件、数据进行备份的方法以及系统故障恢复的方法。
技能目标:能对系统启动速度进行优化设置, 能通过“注册表、组策略”等工具对系统进行安全防护设置, 能对系统进行维护和恢复设置, 提高系统安全性能。
综合实训内容: (1) 硬件的组装; (2) 操作系统的安装; (3) 应用软件的安装。
技能目标:完整掌握计算机硬件、软件的安装技能。
四、教学评价和考试方式改革
1. 考试方式以实训为主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一门操作性与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 以往一张试卷的考试方式不能完全体现学生的技能水平, 学生只要在期末考试前背诵知识就好了, 这样很容易让学生对实训不重视, 认为实训反正和考试结果关系不大, 导致考试方式本末倒置。对于专业技能课, 需特别强调实践操作的成绩, 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这门课中, 我们考试方式以实训的方式为主, 对技能水平进行测试, 真实反映学生的技能水平, 这样在平时的实训中, 学生也不敢偷懒。
2. 对学生考评以过程为主
为确保教学质量, 本课程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 对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制定合理的教学要求标准、理论达标水平和技能达标水平, 并对每个项目学习进展与学习效果进行考核, 争取每个项目理论和技能双达标, 人人都达标。另外, 我们还对小组进行测评, 以增强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每个项目合理分配考试分数, 并记入总分, 强调平时成绩, 真正体现过程管理, 不让任何环节出现问题, 保证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摘要:专业课教学应以市场和就业为导向进行实质性的规划。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一门操作性与实践性较强的计算机专业必学的专业课, 它要求必须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规范。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设计从专业培养目标和学生特点出发, 采用“项目化课程”, 以具体“任务”为着眼点, 认真组织内容, 精心设计项目, 强调针对性:贴进学生实际;趣味性:实例引导, 激发兴趣, 增强学生自信心和成就感;实践性:做中学, 做中教, 教、学、做一体化。
关键词:课程设计,项目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吴晓琼.“项目化教学”在高职化学教学中的研究[J].成功教育, 2010 (6) .
[2]杜林.《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方案研究与实践[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8 (3) .
[3]姚真金.《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教学思考[J].职业与教育, 2009 (7) .
中职计算机课程 篇11
关键词:中职 计算机 教学 课程 质量 提高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1(b)-0148-01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信息技术也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变化,现在的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计算机特别是那些小型计算机已经成为我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必不可少伴侣,社会生产运转的各个方面似乎都开始慢慢地依赖这种工具。所以,中职院校开设这门课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实现教育为社会生产提供所需这一目标。为此,笔者在这里针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教学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1 老师应该熟悉教材,做好预课工作
在教学活动中,不管什么样的学科,在教学活动开始进行之前,都应该认真的做好准备的各项工作,这就是备课环节。所以,老师们应该在在众多的教科书中,挑选出能够有利于中职学生学习的,也可以自己编写一些辅助教学用的资料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学习知识。比方说“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训指导这本书,在使用的时候,经过不断调整、修改,让它更加科学合理,具有实用价值的学习资料。任课老师要根据规定做好备课工作,学校应该按时对这项工作进行检查。做好备课工作是整个教学活动继续下去的关键。
2 组织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主要由:教学模式、教学工具、教学环境、学习者以及教学内容、教学观念等组成,用什么样的方法将其科学有效地进行调配是顺利完成教学活动需要注意的,同时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点,任课老师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出发来展开工作。
2.1 教学目的明确
这门学科作为统考的公共基础学科。所以很明显,不是要让同学们去研究任何深奥无比的理论知识点,更不是要同学们去研究如何动手制造一个计算机出来,也不是要同学们掌握编写程序的能力。而是让学生们熟悉计算机的历史,知道它是怎样工作的,软件与硬件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计算机发展到现在是什么样的状况。能够熟练地应用计算机处理文字与表格等简单工作。
2.2 教学内容安排合理
应该以学生的具体情况为依据对教学内容进行组织,以因材施教、认真、细心有特色作为原则,将抽象的知识用形象易懂的方式展现出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们的创造性,以实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所以任课老师首先需要做的是明确教学目标,熟悉教学内容。在熟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做到对教学活动的有效安排调整。
在办公软件使用知识的教学中,不必要完全根据教材中的顺序来进行。可以让学生们通上机录入不同文章、来学习word中各个工具的使用的。比方说在输入《自我介绍》这篇文章的时候,可能会不断出现一些字、词、句。所以,要用到复制与粘贴等工具。在掌握了Windows操作系统的使用之后,学生就会知道怎么使用复制功能了,而且能够掌握住一些比较便捷的使用方法。引导学生知道如何通过已经掌握的知识来解决生活、学习中的问题。通过一个知识点掌握住其它的知识点。比方说,学习复制功能,就要知道复制的方式有哪些,就会牵涉到如何选定的问题,自然而然也就串联出了选定的方式,学生们会发现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是环环相扣的。通过实践来发现存在的问题,保持思维的活跃性,不断地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这种教学方式看起来似乎比较混乱,但是却能帮助学生们将每一个知识点连成一条线,便于牢牢地掌握住它们。
2.3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任何事情,任何行业来说,兴趣一直是最好的老师。在学习上,这一点更加的正确,但是要想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老师要精心地准备好有悬念、有挑战性、有实践性、有趣味性的教学设计,慢慢引导学生们进入一种自主的充满好奇心的学习状态中。将学习任务中的每一个知识点进行逐一的了解、掌握直至熟练应用。例如:遇到讲编排文本的教学时,把一篇编排很好的资料先展现在学生们面前。学生们会对编排精美的文章进行赞叹,同时也会产生好奇心,想要知道怎样才能制作出这样的文章,急着想要学习,想要动手研究出其中的奥秘,然后自己也能制作出类似的编排精美的文章来。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老师和学生们才可以都进人了最佳“教”与“学”的状态。
2.4 组织好教学活动
教与学属于两种不一样的主体。老师要设计、安排好所有的教学活动。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处在主体地位的就是我们的学生。要想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就要将教与学科学合理地组合在一起,只有这样做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如在讲解Windows操作系统的应用的时候,有一个知识点是在“资源管理器”中建立一个新的文件夹。我带的学生来自不同专业,在这里要特别提出的是财会专业的学生,对他们的要求要相对提高一点,因为作为该专业的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主要处理的数据。这就要求他们要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养成一种认真仔细的工作习惯。虽然如何创建新的文件夹不是什么难操作的工作,但是如何处理好各个文件夹之间的层次关系,则需要多一些认真与仔细,一定要条理清晰文。将文件夹建在什么位置,怎么处理它们之间的位置层次关系,这些都需要有老师进行讲解与引导,根据要求来创建。学生们不能由着自己的意愿来创建。在对计算机发展历史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关于第二次大战期间的相关知识,可以以分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进行学习,以充分地认识到战争在科学信息技术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影响,同时让他们认识到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在对计算机在当下使用状况的学习中,能够谈及的话题更多。大到航天飞船,小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学生们都有话题可以谈论。教学活动组织的如何,真的会对教学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
2.5 设计任务,多上机操作,培养动手能力
计算机课程是门需要动手进行实际操作练习的课程。就像是画图一样,不管请到如何有名的老师来教你,如果你自己不动手进行练习,那么你永远不可能成为一个画家。所以不管老师将这门学科讲得如何精彩,如何生动,如何精辟,要是学生们没有进行上机练习,老师也不带领学生进行实际操作,那么即使是记住了所有的理论知识也没有实际的用处。所以上机实际操作对这门学科来说十分重要。
3 教师自我管理
也要不断加强学习,完善知识结构和提高自身的素质,加强与学生们之间的沟通,与学生交朋友,相互理解,通力合作。相信这样我们就可以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效果,培养处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性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刿民.如何提高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效果[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8):152-153.
中职计算机课程 篇12
一、针对不同专业需求, 实现分模块教学
不同专业的学生除了应该掌握必要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之外, 还希望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学到一些对本专业有用的计算机相关理论和应用软件。而不是所有专业都千篇一律的学习固定的教学内容。这就要求我们考虑针对不同专业需求, 实现分模块教学。例如可以将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操作系统、Word文字处理软件、多媒体基本知识、网络基本知识等作为基本的教学模块, 要求各个专业的学生必须学习, 一方面, 这些模块的内容是所有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 另一方面, 这些内容足以应对计算机等级考试中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要求。在此基础之上, 增设若干个可选模块, 例如网页制作软件、平面设计软件、三维设计软件等以适应不同专业的需求。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任务驱动教学法要求教师在课前认真拟定教学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以任务为中心,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围绕任务帮助学生分析、探究任务, 组织学生交流讨论, 最后归纳总结解决问题思路、方法, 穿插介绍操作技巧,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把握重点, 变枯燥的填鸭式说教活动为自主的能动活动。任务驱动法的关键在于任务设计要符合实际需要, 要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去解决问题, 并且引导学生在任务完成后总结和归纳所涉及的知识点、重点、难点, 逐步形成自主学习和获取知识相互推进的良性循环。在文字处理软件word一章的学习中, 在教学上可以以撰写小论文为任务, 将新建文档、输入和编辑文档、排版文档、表格处理、图形处理、样式和模板、宏和域的使用及美化文档这些知识点隐含在八个小任务中, 再根据教学过程中的具体情况, 将小任务分成更小的任务。
三、《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考核方法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实践和应用。单独进行笔试考核, 并不能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而上机考核则主要侧重于测试学生对软件或程序的实际操作的掌握情况, 有利于促进学生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 增设上机考核已是大势所趋。所以有条件的学校该课程的考核方式应采用上机考核或笔试加机试相结合的方式考核, 这样才能全面反映一个学生的实际水平。
【中职计算机课程】推荐阅读:
中职计算机课程考核06-30
中职计算机网络课程09-11
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06-01
中职卫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论文10-22
基于工学结合的中职计算机专业PHOTOSHOP课程教学设计10-12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实践研究10-12
中职计算机教学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