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共12篇)
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 篇1
计算机的发展突飞猛进, 计算机知识也在不断地更新, 计算机的教学方式当然也要跟着变化发展。中职计算机教学方式变革, 意味着教师要按照新课程的理念研究、改变和重塑教学。计算机教学主要是以自主学习为核心的, 如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就成为计算机教学的重点。任务驱动法比较适合强调动手能力的学科的教学, 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表现显著。任务驱动教学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理论。中职计算机教学应注重专业课程特点, 精设教学任务, 关注过程评价, 点评完成任务。“任务驱动”教学法是职业中专计算机教学的理想选择。“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种教学方法。任务驱动就是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之中, 学生通过对所提的任务进行分析、讨论, 明确其大体涉及的知识, 并找出哪些是旧知识、哪些是新知识, 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找出解决新问题的方法, 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来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学校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软硬条件和积极健康的信息内容, 营造良好的信息氛围, 既关注当前的学习, 更重视可持续发展, 为学生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
随着因特网应用的广泛普及, 可以实现老师与学生间的双向交流, 个别辅导和讨论学习两种教学模式可在师生之间通过E-mail异步非实时地实现, 也可通过网上的在线交谈 (QQ) 方式实时实现。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 评价也是必不可少的手段, 应对其学习态度和学习主动性等方面作出适当的评价。评价应注意以下问题: (1) 使学生用正确的态度对待评价, 特别是考试分数的问题。 (2) 坚持以表扬和鼓励为主的原则, 做到客观、公正, 使学生们心悦诚服。 (3) 兼顾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和个体差异。
激发与维持学生学习动机的措施有很多, 教师应该在整个教与学的过程中, 结合中职办学条件和学生特点, 正确地加以运用, 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 提高学习效果, 扩大学习成功率。适时引导, 避免小组学习的随意性, 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 要向学生讲明什么是合作学习, 为什么要合作学习, 进而使学生明白合作学习是学习在学习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 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通过合作解决问题, 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进而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笔者感到学习兴趣是驱使学生学习的强大内部推动力, 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学习有极大的吸引力, 能带动学生主动愉快地去努力求知, 乐而不倦地勤奋钻研, 学习就会变成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它不仅对学生当前的学习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也是日后学生学习生涯和事业生涯取得成功的必不可少的心理保证。因此,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只要能够培养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就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积极性有了, 兴趣来了, 还怕他们不去学吗?
中职计算机教学立足点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以能力为本、以人为本。教师先告诉学生完成任务所需的理论支持, 学生自主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案。实践为主, 理论为辅, 以学生为中心, 以教师为引导。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在教师引导下进行有效的自主探究和小组协作。任务的设置也能照顾到各个层次的学生, 让所有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并且给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探究空间, 基本达到预先制定的教学目标。
学习是人生活动的一种乐趣。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重要来源。要使课堂内形成一种良好的心理氛围, 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 必须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如今的孩子外强内弱, 即自信心不足。失败一次便不再相信自己, 一蹶不振。如此表现, 如何适应社会的激烈竞争呢?其实, 课堂就是一个竞争的“社会”。教师应当创设一些竞争的机会, 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比赛等, 让学生在一次次的竞争中保持平和的心态, 不至于丧失自我, 就是要让学生知道“尽了力就是最好的”, 让学生树立信心, 明白失败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失败了便放弃;做得不是很好时, 问问自己, 是否尽了力, 从而不断地检查、督促自己。这样不仅为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做了铺垫, 而且还会使学生受益终身。作为教师, 在教学时总不能板着面孔进教室, 如果课堂中多的是冷漠、斥责, 那只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使学生受到更多的伤害, 得到更多的害怕。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 健康心理的培养又从何谈起?因此, 教师应创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 让学生进入自然、自在、自觉的精神状态, 然后有的放矢地组织有效的教学活动。计算机课外活动的内容有编程训练和软件设计、网页设计、动画设计, 活动宗旨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开阔学生的视野;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 培养学生独立地学习知识、研究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学生可以自由地发表在某一个问题上的看法和感受。教师也应该以轻松自如的态度对待学生提出的问题。给学生自由玩乐的空间。爱玩是每个学生的天性, 都想有一个开心, 快乐、自由的天空, 在我讲课的时候如有不懂的问题, 可以举手发言提问, 如果有懂了的同学也可以做自己的事。在做课堂作业时只要完成了规定的内容之后就可以玩一会他们最喜欢玩的游戏, 我不会去干涉他们。如听听音乐、看看动画、打打游戏等, 只要不超出学生们玩乐的范围都可以, 这就叫做松动式的学习方式。如在讲网页制作中的“网页间的连接”时, 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 每一组按兴趣制作班级主页的某一部分, 这节课将制作一个主页将各个单机中的网页按小组链接起来。将未做链接的与做好链接的比较, 做得好的与一般的比较, 然后进一步讲明链接的功能, 做到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在实践中既激发了学生深入学习的兴趣, 又鼓励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学中有玩, 玩中求学, 学有创新。
关注基础水平认知特点差异, 鼓励个性化发展:学生在计算机基础学习的过程中往往分化很快, 而又由于起点水平参差不齐, 给教学带来诸多不便。作为老师应在教学中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计算机技术水平, 关注学生的学习特点、个性发展需求等方面的差异, 灵活设计与组织教学活动。教师可以通过设立多级学习目标和多样的学习方式, 让不同的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择到合适的内容。教师还应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问题解决方式和方法。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水平差异有针对性地实施分层教学;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 可以采用补课的方法为其奠定必要的基础, 消除他们对计算机的神秘感, 增强其学习的信心可以采用异质分组的方法, 变学生的个体差异为资源让学生在参与合作中互相学习并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 协同完成学习任务;对于少数拔尖的学生, 给予专门辅导, 让他早日成才。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 计算机的应用几乎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 它既为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同时也对教学提出了更新的要求。随着计算机的不断普及, 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学既要适应科技的发展和社会需求, 又要顾及现阶段中职生自身的素质。我认为, 在教学中要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培养他们使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纵观计算机的发展, 计算机及其应用正朝着网络化、多功能化、行业化方向发展。从就业市场看, 计算机网络管理员、计算机图形图像、计算机广告设计制作、计算机辅助设计操作等中级计算机技术人才十分看好。因此, 中职计算机专业教育教学应适应社会需求, 在打好专业基础的前提下, 更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中职计算机教学应注重专业课程特点, 精设教学任务, 关注过程评价, 点评完成任务, 根据市场需求, 适应形势发展, 让每个学生有一技之长, 不断改革教学方法, 不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充分发挥任务驱动在教学中的应用,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 篇2
计算机作为中职学校通修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学期我担任计算机这门课程的教学工作。本来这门课程对于动手操作能力强的职校生来说,应该通俗易懂而好教,但老师们却普遍反映不好教,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浓厚。那么,如何在教学时,既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又让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提高呢?进行了新的尝试,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学充分体现“启发式及引导式教学”,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整个教学过程从始至终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主体,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主动地探究,使学生真正获得了自主学习的成功乐趣。整个教学过程的突出特点是精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创造的欲望,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要让学生有兴趣,则我们首先要先了解每位学生的兴趣点是什么,然后针对其设计自己的每节课时案例,引出所要学习的新内容,从而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和自学兴趣,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的教学最重要的是唤醒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始至终主动参与学习,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二、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营造民主、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是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理念,它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关键所在。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让课堂能够活起来,让学生也能够在和谐的氛围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上述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师生间的民主合作性。课堂上的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平等讨论、相互补充的气氛极浓,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学生们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的能力,轻松愉快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在言语实践中学习语言,在积极思维中发展思维,在交流表达中提高表达能力。教师的平等参与不仅加大了师生间的亲和度,而且对学习重点有效地进行点拨和引导,增加了学生的学习深度和广度。
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计算机作为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实践精神的课程,在中专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师既要注重学习任务的设计与布置,也要注重学习的主动性与思维能力的培养。既要重视学习结果,也要重视学习过程。既要追求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也要追求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等心理素质的培养。努力使学习的外在驱动力与内在驱动力共同发挥作用。
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设想,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产生自主探究的欲望和兴趣,同时采用探索式和任务驱动式教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五、让学生感受成功的愉悦
中职生普遍存在极强的好胜心理,如果在学习中屡屡失败,会对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要想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教师在课堂上就要为学生创造成功的环境和条件,这才能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励学生更加主动地学习。
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创新研究 篇3
关键词: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存在问题;改革措施
中图分类号:TP3-4
中职学校,是为了培养技术性人才,使之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从而对社会发展做贡献,因此,为了适应当前市场岗位对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中职学校必须加强计算机教学,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得到强化,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下面笔者就对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创新措施。
1 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的重要作用
当今社会是计算机时代,计算机能力已经成为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之一,作为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摇篮,中职学校就更应该加强计算机教学,这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而且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2 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重视考证,忽略基础学习
当前部分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已经偏离了最初的目的,有些学校单一的把计算机认证考试合格率作为教师考核标准,使得很多教师把计算机考证内容作为计算机教学的主要内容,而对于计算机的基础内容却很少涉及,这也造成了很多中职学校学生计算机教学能力的缺失。老师针对每年的计算机认证考试内容,对学生进行点对点的讲解,只让学生练习考试的内容,对考试中没有涉及的内容基本不讲,使得计算机教学完全是为了应付考证,而忽视了学生真正的计算机能力的培养。
2.2 计算机教学未实现分层教学
虽然当前我国的计算机教学已经相当普遍,但是由于很多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这就给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学造成了一定的难度,一部分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非常强,而部分学生对计算机却只是简简单单的认识,中职学校一味的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计算机教学,不但使计算机能力强的学生的计算机能力无法进一步提高,还会导致这些学生丧失对计算机学习的兴趣。
2.3 计算机教学的理论课与实践课衔接不严密
目前,大部分中职学校已经意识到实践的重要性,也开始注重学生计算机实践能力的培养,计算机教学的理论课与实践课课程分配的比较合理,但是理论课与实践课的内容衔接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在讲Office办公软件时,将理论课与实践课分开进行,就会导致学生很难理解空洞的理论,而在实践时也无从下手,对学生的学习是十分不利的。
3 加强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的对策
3.1 正确看待计算机考证,重视基础学习
虽然计算机考证,能够提升学生的计算机能力,但一味的为了考证而学习,就失去了计算机学习的目标,因此,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师在计算机教学中,应该平衡计算机教学学习与计算机考证的关系,重视基础学习,而且只有基础打好了,学生的计算机能力才能真正提高,才更有利于学生的计算机考证考试,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大计算机word、excel、powerpoint等方面的基础教学,处理好基础性与应用性的关系,能够增强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满足技能型人才对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
3.2 构建完善的课程知识体系
计算机知识相对来说较为抽象,而且零散、复杂,学生学习起来较为困难,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构建完善的计算机课程知识体系非常必要,不仅能够优化课堂效果,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促进作用,因此,中职学校应该根据学生自身的计算机水平,构建合理的课程知识体系,从而促进他们的学习。此外,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都根据自己的理解将所学知识串联起来,形成系统,然后鼓励小组代表向大家講解自己的知识链,从而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
3.3 应用多元化教学模式
(1)创设教学情景,优化课堂教学
计算机的语言非常理论化,如果老师再一味的纯理论教学,会使学生淹没在理论中,而且还会导致学生根本不理解知识,造成计算机教学成为一个难点,因此,计算机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合理的创设情境,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对于学生理解知识能起到很好的作用。例如,教师在讲“Excel”时,老师可以在讲解的同时,提出“该如何建立全班的通讯录,包括学生的姓名、性别、QQ号、手机号、家庭住址等”,然后让学生自己进行Excel编辑,在完成编辑任务的同时,学生能够自己体会到其中的难点、易错点、防范措施等,从而更好的达到学习、应用的效果。
(2)采用小组讨论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讨论中学知识
一个人的思考能力是有限的,而且中职学校的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也有点欠缺,因此,老师在教学时多采用一下“小组讨论”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各种思想得到融合,对于学生学习知识也能有一定的帮助。例如,在讲“Word应用”时,老师可以让学生小组讨论“如何利用Word设计一张贺卡”,这样一组人的思想进行融合,能够更快、更好的制作出Word贺卡,而且通过小组讨论制作,每个学生都可以将自己的认知、思想说出来,学生会觉得自己的价值得到了体现,从而能增强自信心,而且每个小组之间的竞争,也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创造力、积极性。
(3)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的理解
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学,可能除了上机实践课之外,还会有理论教学课,那么,在进行理论授课的时候,为了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知识、提高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使学生感受到理论课的趣味性,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例如:教师在讲“计算机的发展以及实际应用”这一内容时,不要简单的照着课本读读理论,就完成教学,这对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起到了抑制的作用,而且不能使学生真正的认识计算机,对于以后的学习埋下隐患,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计算机的发展历程以及在实际中的应用做成动画展示,并伴有文字解说,这样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4)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使学生化“学”为“用”
任务驱动法就是很好的行动导向教学法,教师通过让学生独立或分组完成某项任务,达到某部分知识学习的目的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不仅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能促进学生课下对知识的预习,增强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例如,在讲“PPT”时,老师可以提前布置任务,让学生自己制作某一知识的PPT介绍,让学生在学习之前就能对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不仅提高了他们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还为学生提供了自我展示的空间,更好的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利于他们的学习。
3.4 加强计算机教学的实践应用
计算机教学的实践教学环节,能够有效增强计算机知识与实际问题的结合,从而使学生的计算机能力得到提升,因此,在计算机教学中,老师应该利用“从理论到实践、从实践到理论”的思想进行教学,能够通过实践教学,增强学生对计算机理论的理解,同时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当今社会就是信息化社会、网络时代,计算机在各个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中职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计算机教学,协调好基础知识与应用知识、实践知识的结合,切实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从而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建.计算机公共基础教学的困惑与对策[J].福建电脑,2009(06).
[2]石义杰,彭俭.计算机等级考试与计算机教学变革[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08).
[3]赖新萍.浅谈如何提高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实践能力[J].职业,2011(S1).
[4]张有平.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语言运用和情感教育[J].职业,2011(S1).
优化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的策略 篇4
1 分析学生情况,抓准认知水平
把握学生的认知水平,是确定教学方法的关键,是因材施教的准绳。了解中职生计算机知识掌握情况,针对不层次的学生设计适宜的教学内容,是计算机任课教师必须要做的教学准备工作。因此,开学初,我们要做的第一件工作就是了解和分析学生对计算机知识掌握情况。比如每年我在带一年级新生时,都要给每一位新生进行计算机知识情况调查(如图1)。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初中学校的计算机设备配置不完善,所学内容不相同或要求不同,甚至没有开课。只有少部分学校开了2-3节打字课,45位一个班的学生,有四分之三的家庭没有计算机,虽然有一半的人接触过计算机,但只有三分之一的学生上过internet网,并且是用来聊天。通过预备周的了解,发现学生计算机基础总体水平不理想,学生计算机知识参差不齐。而中职计算机教材是根据新课标精神编制而成,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而课本所述内容较为抽象,理论论述较多,学生短时间内难以理解。因此第一学期应将教学目标定位于初等层次,重点加强实践操作能力。通过教学力求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力,使他们在原有知识水平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教师应采取“重基础,多实践”的原则。在理论方面,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入门知识点,能理解实践操作的含义;在实践方面,要求学生能完成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在应用方面,要求学生能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2 深入分析教材,设计有效策略
分析教材是教学设计的起步,分析教材的目的是为了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设计合理的教学程序。
分析教材首先要认真阅读教材,确定教学目标。而教学目标的确定又与教材的重点有关,教学难点也是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的关键因素。只有明确了教学重点,才能较为准确地制定教学目标,也只有找到了难点之所在,才设计好重点、难点的有效策略。
2.1 联系实践法
从日常生活中实践知识入手,推理出计算机知识,既培养学生观察社会现象的能力,又让学生从中学到书本中的知识。如在学习《文件夹》知识时,我将知识点设计与学生过去的生活经验联系,形成逐步深入的认知阶梯。用生活当中的“商品房—箱子”实例来讲解很有效果,首先把“我的电脑”中的“硬盘”比喻为商品套间房,“C:盘”为客厅(活动场所),其它盘比喻成相应的房间。而文件夹比喻成放在房间中的箱子,当然箱子中可以放箱子。如要拿箱子12中的物品,应该打开商品房门,再打开储藏室门,再打开箱子1,然后打开箱子11,即可(双击硬盘,再双击F:再双击一级文件夹,再双击二级文件夹)。(如图2)
2.2 学科结合法
从已知学科知识入手,引导出未知计算机知识,既突出其他学科知识学习的必要性,又让同学们在不知不觉学到了计算机知识。
在学习用IF Then Else End编程语句时,可从学生知道的中文条件语句及中英翻译来讲解,让学生们逐步掌握编程知识。例:以学生学业成绩是否达标(数学成绩是否达到60分)来引入,首先我用中文表述其含义:如果数学成绩小于60分,那么显示为不及格,另外显示为及格,再用关键词“如果—那么—另外—结束”(如图3),然后将各关键词中译英转换成编程语句(如图4)。课件制作时,将图3和图4内容制作在同一画面上显示,先显示中文语句,再逐个关键词替换显示编程语句中的关键词和条件。
3 创造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及是兴趣”“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研究表明:兴趣是一个人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巨大动力,有了兴趣,学生才会启动思维,苦思冥想,才会主动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1 创设成功机会,激发学生求知。
教师是学生心目中有权威地位的评价者,他们特别渴望得到教师的肯定。在计算机教学中我们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心理体验,要以负责任的态度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如在学习网络知识时,在网上下载《eflashMTV》软件制作自己的MTV放影给学生欣赏并且讲解MTV的制作过程:1)启动并导入自己的照片;2)选择MTV模板;3)生成MTV;4)flash播放,然后,让学生代表上台制作并演示。此时同学们的求知欲大增,都想有自己的MTV,这时我积极给予学生鼓励(相信同学们都掌握了MTV制作过程)。这时教学气氛活跃,从而顺利进入了新课的学习:1)网络信息检索;2)网络信息的下载。当然也可利用、图形、教学演示光盘、课件等教学手段,这种集图像、声音、动画、文字融为一体的最佳教学手段,能充分协调地剌激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器官,使他们对所学的知识能更好地领悟和记忆,且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
3.2 利用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应尽量利用真实或创造较为真实的情境,使学生认识到周围的生活跟学计算机密切相关,从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学习嵌套编程语句时,引入故事“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一位老和尚,老和尚对小和尚说:从前有座山……”,把故事渗透到我们的计算机教学中;在学习网络检索时,向学生介绍学校图书馆按目录查找计算机基础知识参考书的过程;在学习Windwos操作系统桌面时,向学生介绍我们办公桌的布置及桌面的工具的用途来讲解;在学习二进制数时,向学生介绍灯泡在开关的闭合与断开的现象,同时与计算机处理信息过程及同学学过的十进制数联系起来。这样不仅使学生感受到十分亲切,而且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了乐趣。
4 分组互助学习,营造轻松氛围
肖伯纳曾说过: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那么,你我将有二种思想。一个团队给予一个人的帮助不仅是物质方面的,更多的在于精神方面,一个积极向上的团队能够鼓舞每一个人的信心。计算机应用是一门新兴专业,许多同学在实际操作中又是非常陌生,分组协作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如开学两周后,我根据《新生计算机知识调查表》及学生基本素质情况,将学生按3或4人为小组,确定负责人安排实践活动。如在学习文字处理软件Word文字排版时,我用Powerpoint制作好幻灯片:1)展示成品;2)需要排版的原文;3)给出重点、难点的问题设计;4)给出知识点,在上课时,我先展示成品和问题设计,由负责人安排小组长(小组轮流担任),小组长组织同学坐在一起,共同预习,共同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设计,共同找出或得出知识点,共同回答或操作课堂的课题,这样同一组的可以相互合作,共同进步,取长补短,互相促进,齐心协力一起解决问题。同时不同组互相竞争,用最快捷的方法完成课题,可拓展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在计算机教学中还可开展不同组之间应用比赛活动,如在学习文字处理之前,制定电子手抄报活动,在文字处理课题结束时,每组必须上交电子手抄报参加评比、展示。这样,分组互助学习使得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加生动活泼和丰富多彩。
5 结束语
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在教学过程中,从内容到方法,都不能完全按照常规教学的模式。教学内容要尽可能跟上计算机软、硬件形势的发展,教学方法要多让学生自己动手。通过多种多样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而帮助学生熟练掌握操作方法,达到最佳学习效果,实现计算机教学最优化。
参考文献
[1]应吉康.信息技术[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6.
[2]岳鸿.计算机应用基础[M].北京: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中职计算机教学反思 篇5
关键词:反思;教育管理;计算机教学
学生在学习时,是一个以认知为基础的复杂过程,只有了解了学生的心理特征,教师的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心理活动产生和谐的共鸣,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因而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怎样能更好地了解学生,分析学生的不同表现,这一步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必须对所教授的内容做好安排,诸如哪些内容由学生自己掌握,哪些问题由教师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解答,怎样能更高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等这些都是至关重要的。
一、当前教育发展现状
目前中等职业教育计算机专业培养人才的目标是:培养熟悉相关网络配置和维护过程,能够胜任中小企业网络搭建与应用的专业人员。不过,根据目前的形势来看,以我校为例,我校为国家重点职业技术学校,所设有的计算机系别专业,每年毕业生达到数百人,计算机网络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学校建有数所计算机房、网络实验室等公共教学设备间。学校的教学顺序是:一年级理论课程,二年级等级考试、计算机网络等专业课,三年级开设3D Max、Photoshop、网站制作等专业课程,但从第三年第一学期开始大部分学生开始出去实习,第二学期基本上都已经在实习中。学生毕业后掌握的专业技能有限,无就业优势,所以,从事网络方面技术工作的学生不多。
二、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1.教材更新速度慢内容陈旧,理论多于实践
教材是学生了解知识的根本,但是现如今的.教材局限性很大。有部分学校采用自编教材,但是既针对中职学生特点,又适应学校实验条件的不多。加上计算机网络发展迅速,教学内容也需要更新换代。现如今的教学内容比较陈旧,根本无法及时向学生介绍最新的网络设备与技术。从而造成了学生获得的知识完全来自于老师,并没有创新。
2.实验教材更新速度慢,教师资源不足
现如今学校的教学方式依然是教学课件,学生能够真正动手去组装机器、配置交换机等实践活动很少。这使得学生动手能力得不到锻炼从而缺少了实践能力。现下流行的无线设备、XDSL等缺少设备线路支持,无法在机房中做实验。齐全的实验室因网络设备较多,专业性要求较高,对操作者要求亦较高,普通机房管理员没有经过专业培训,无法完全适应工作需要,设备维护跟不上,实验准备也非常欠缺。没有好的实验老师指导教学,哪怕有再完善的设备也对教学于事无补。
3.学习考试形式单一,教师知识没有及时更新
计算机网络教育不仅仅止于教师教授,学生学习,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应该让学生自己放手去操作实践。现如今的教学模式恰好相反,造成了实验课程的动手方面只是辅助性的,并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期末考核也只是为了考核而考核,采用笔试的考核方式并不能检验出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所学知识,并且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没有得到展示,就连学生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究竟达到了怎样的水平,这也是教育考核的一大弊端。另一方面,计算机网络科技是随着时间的变换而不断进步的,如果教师的知识不随着计算机的发展而更新,那就造成了学生对于千篇 一律的教学内容失去了兴趣,从而导致了教学质量的下降。
三、怎样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1.方法比知识更重要
计算机是一个工具和技能,计算机教学是通过入门学习、熟悉、综合运用、举一反三来实现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步骤,还应传授学生学习的方法。因为方法是使学生获得更多知识的手段和途径。如果只是单纯地复制老师的想法、做法,那可以说根本就是在做无用功,学生还是没能做到举一反三。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做到引导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他们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
2.好奇式学习法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以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为重点,以学生自主探索为核心,将教育学习于实际生活紧密地相结合,让学生利用好奇心来发现更多的新生事物,在交流与实践中得到快速进步。
3.自主课题学习模式
教师为学生创造学习情境,并引导学生以自己感兴趣的方面作为课题。通过自学、讨论和不断探索答案以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老师只作为一个辅助者帮助学习,由此锻炼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及自主学习能力。
4.改变传统的考试模式
改变由传统笔试独为考核标准的模式,采用实践评分与课堂表现能力同时进入考核标准的方法。这样既能提高学生上课时的出勤率,保证教师所教授的知识都能够参与考核,又能在实践课程中端正学生的学习的态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5.鼓励教师学习,掌握更加专业化知识
对于教师知识更新慢,缺乏实践操作能力的问题,学校应该鼓励教师积极往更专业的方向发展,和学生一同进步。多与优秀教师沟通,多参加讲座,不断加强学习,朝着专业化方向发展。
优秀的教师,应该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自我优化。在自己知识输出的同时还能从外界获得更多新鲜知识,一位好老师不应该只是一个知识的搬运工,还要有自己的思想、创新,把自己的想法和方法分享给学生。同时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还要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职的学生正处在青春期,方式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作为一名优秀的老师要学会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和学生一起更好地成长。
参考文献:
[1]韦承.中职学校计算机课程的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
浅谈中职院校计算机课堂教学 篇6
摘要:
本文分析了中职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注重实验教学、改革考试形式等几个方面,结合教学的实践与经验,探讨了有关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些方法。
关键词:计算机教育;课堂教学形式;改革
收稿日期:2011-12-16
作者简介:刘新强,(1987-),男,黑龙江双城人,大庆师范学院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学院学生,研究方向:软件工程;李德荣(1964-),男 ,黑龙江大庆人,大庆师范学院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网络应用与通讯。
掌握和应用计算机知识,是培养新型人才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中职院校教育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学无论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材选用等各方面都应与普通高校计算机教学不同,它不能仅仅是普通高校计算机教学的翻版、缩减或简易化,而应具有自身的课程体系和教学特色。
一、中职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课程教学的现状
1.课程设置不合理。一般非计算机专业大多开设一年两学期的计算机课程,主要以《计算机文化基础》和《数据库应用基础——Visual Foxpro》为主,有些专业还开设《可视化编程(vb)》、《微机原理》、《计算机网络》、《编程语言》等计算机课程。在计算机课程的设置方面存在着很多不合理的现象,如多个专业的计算机课程大都集中在某一学期开设,造成时而计算机教师教学任务重,教学设备资源紧张,时而教师无课可教,完不成教学任务,教学设备资源闲置。[1]另外还有些专业开设的计算机课程,要么与专业无关,要么理论性太强不适应学生的学习需要。
2.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对于刚入校的新生来说,由于地域和家庭环境等方面的差异,他们在计算机方面的知识水平差别很大。这就明显地加大了教学难度,基础好的学生对课堂内容已掌握,对上课毫无兴趣,觉得在浪费时间;相反,对于基础差的学生,课堂内容不仅是新知识,而且要掌握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师必须要有一定的耐心。这使教师无法准确把握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3.理论与实训课比例不合理。计算机类课程应以实践操作为主、理论教学为辅。大多数师生对实训教学的认识不足,重理论,轻实践,理论课时比实训课时多,比例不合理,教学效果不理想,导致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差。[2]另外,实训教学环境建设普遍存在重硬件,轻软件和资源,计算机课程的授课平台还停留在Win98,教学使用软件的版本明显陈旧等。
4.考核形式单一,成绩评定方法不科学。在课程考核方面仍然主要以笔试为主,考核重知识、轻能力,习惯于纸上谈兵。总评成绩主要以平时成绩和笔试成绩相结合进行考核。但从卷面成绩上不能反映学生计算机应用的能力,理论成绩比例过重,因此总评成绩体现不出学生的真实水平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中职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课程教学的探索
(一)明确培养目标,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
中职开设的计算机课程为两类:一类是面向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一类是针对非计算机专业的基础类课程。不同的教育对象培养目标不同,当然教学计划也应有所不同。对于非计算机专业来说,进行计算机教育的目的并不是要把他们都培养成为计算机专家或专门从事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开发的专业人员,而是使他们掌握应用计算机的知识,能够将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用于其工作领域,成为既熟悉本专业知识又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进行计算机教育,应该是面向各专业学习计算机应用技术,而不是面向计算机学科去学习计算机技术。教学内容必须从“计算机应用”这个角度来规划计算机基础教育。[3]课程教学应以应用知识为主,重点是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衡量的标准不是知不知道,而是会不会干。依据教学大纲,在内容上选择在企事业单位和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实例来作为教学案例,再通过来自于实际生活中案例来组织相关教学内容和知识点。旨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综合运用的能力及运用相关知识解决本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之能够分析和处理本专业的信息需求和应用管理问题,一专多能。
此外,在课程的安排上应先开设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再开设软件应用、程序设计类的课程,并且尽量考虑将各专业的计算机课程叉开安排,合理高效的利用教师资源以及教学设配。[4]课程时数的比例设置上要充分考虑到专业理论和应用技术二者之间的关系,在保证学生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还要有较强的职业岗位能力的,并具备可持续发展的对整个职业生涯的社会适应能力。
(二)改进教学模式,创新教学理念
1.针对学生特点,进行分层次教学。针对学生入学时计算机知识与能力参差不齐的情况,可对新生进行计算机能力测试,然后根据自愿原则实行分级教学。即将基础相当的学生集中在一个教学班中组织教学,这样既能够根据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规定使学生共同达到一定的要求,又能够因材施教,使优秀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学的更多、更深。
2.根据学科差别,合理的分类教学。对于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说,计算机课程只是一门工具课,学习计算机课程的目的是学会使用这种工具并为专业服务,因此教师应当把教学重点放在应用上。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设计不同的课程案例,让学生体验和领悟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还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了新的空间和条件。[5]
3.结合学生兴趣爱好,开展选修课教学。针对非计算机专业高年级学生,在学习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基础上,结合同学们的兴趣爱好,本着学以致用,重在应用的理念,选择开设计算机辅助设计CAD、Photoshop图形处理、网页制作等公共选修课程。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得课外成为课内所学知识有益的巩固、补充,从而促进课堂教与学,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实课堂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单一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很好地適应当前的计算机教学,采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如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系统等)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使得每堂课的信息量较以前有很大的提高。在相同的时间内,不但增加了传授的知识量和信息量,还提升了授课的效果,提高了教学效果。
(四)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
通过网络,学生不仅可以看到每次课程的课件(电子教案以及课程素材)和作业,方便自己学习和练习,还可以通过在线测试的方法来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同时还能够通过在线答疑或留言等方式与教师进行教学互动,与同学交流学习经验,达到教与学互动、学与学相长的效果,加强了师生间的联系,提高了教学效果。
(五)加强实训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实训教学是计算机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课堂理论知识能否被学生真正接受并加以应用,是通过实训这一重要环节来检验的,实训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本门课程的整体教学质量。为此,我们应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重点,加强实训教学。在课程设置上,应适度的提高实训课程的比例,让学生能有足够的时间通过实际操作来消化、吸收课堂理论知识。同时制定精讲多练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应加强实验室的软硬件建设,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六)建立合理有效的考试方式和成绩评定方法
对于中职学生而言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灵活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加重要。单一的理论考试没办法真正考查到学生的真实操作水平,所以必须改革这种考试方法。
1.建立标准化题库。加强题库建设,实行教考分离是改革传统考试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题库中题目的覆盖面应广,应涵盖各知识点;题目难易度有区分,以便于针对不同的学生;题目的类型不仅要有理论类知识还要包括实际操作题,这样可以不仅可以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能够考察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題目的内容尽量参照企业的案例,在实际工作中选取。在确定考试内容的基础上,组建适合中职学生的标准试题库,题库公开,学生可以通过校园网获取,进行练习与┎馐浴*
2.实行无纸化考试。在标准试题库的基础上,抽取类型各异、难度不同的试题进行自动和人工组卷相结合的方式组卷,利用考试系统分发与回收试卷,并进行机器阅卷、评分,实现无纸化考试。无纸化考试不仅能够测试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且还能考查学生操作计算机和使用计算机的能力,考试过程就是计算机知识的具体应用。通过无纸化考试,做到让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避免学生死记硬背,能够考核学生的真实水平,有效地杜绝高分低能的现象。同时会增加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从而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3.建立合理的成绩评定方法。传统的以学生分数为主的单一性总结性的评价方法,不能客观地反映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真实水平,体现不出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成绩的评定要以理论为基础,实际操作为能力为重点,且不仅要关注学生计算机学习的结果,更要重视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平时教师要记录学生课内外的实际表现:包括平时作业、课堂表现、上机练习等成绩评定的方式除了百分制外,还可以采用等级评分制、模糊评分制、激励评分制等。从而可以有效地避免学生只注重分数而不注重实际操作的现象,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总之,在中职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课程教学中还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去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我们应紧密的围绕中职院校的培养目标,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等多方面入手,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为立足点,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产学合作教育研究课题组.计算机专业人才需求与培养的研究——以嘉兴市计算机专业人才需求与培养为个案[J].嘉兴学院学报, 2002, (01) .
[2]张晓丹.培养计算机意识、传播计算机文化、研究计算机教育──高师文科计算机文化教育实践中的思考[J].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 (03) .
[3]袁清和,赵忠玲,姚文莉.关于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课程层次性教学的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8, (26) .
[4]胡江春.水泥微晶添加剂的试验研究[J].中原工学院学报, 2005, (02) .
[5]印志鸿.Visual Basic程序设计在医学院校的教学[J].中国现代远程教育, 2005, (05) .
浅谈中职计算机教学 篇7
1. 课前努力, 加强备课
计算机技术每年都在更新, 每年的教材都不固定, 这就要求教师紧跟时代步伐, 多了解最新的硬件、软件, 下载最新的教学软件进行备课、讲授。例如:现在的硬盘都用串口的, 但学校的旧电脑都是并口的。因此我特意从我的一个朋友处借了一台硬盘是串口的电脑当作教具, 让学生进行拆装。再如:我教的office办公软件是office 2003, 但其实早已有了office 2007, 因此我特意在上课时加了一些office 2007的功能等内容进行讲授和练习。
2. 上课勤快, 多走多说
上中职的学生, 大多数是厌学者, 很多还没有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上理论课时要他们乖乖地坐满45分钟, 对他们来说, 是一件难事。上课时, 我不是老站在讲台前, 而是经常在教室走来走去, 一边走一边讲, 这样可以适当提高学生的紧张度, 有利于他们集中精神。
3. 理论实践, 合理分配
根据多年的经验, 一般来说, 不上理论课、一直上实践课不行, 计算机的理论课与实践课应该有一个适当的比例。我将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例确定为1︰4。在没有确定这个比例之前, 我发现:理论课多了, 学生动手的机会自然少了, 不行;实践课多了, 有些一定要讲的理论就会被忽略, 上机时, 学生们都专注于电脑上了, 无论怎样讲要他们如何注意, 总有不听指挥的, 所以也不行。通过理论课与实践课合理搭配, 老师的讲课效率与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
4. 实践动手, 多举实例
我培养学生的目标是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不是应付考试, 因此我特意加了电脑硬件维护课。我要求学生至少会组装一台电脑, 会安装操作系统, 会安装一些常用的软件。在学习软件时, 我结合多年的应用实践, 拿出实例让学生操作。
5. 强调重点, 加强辅导
每节课, 我不会一点点地讲, 而是抓住重点, 告诉他们方法、技巧。例如:在学习Word时, 有的学生学的知识是一鳞半爪, 当我要他们绘制一个表格时, 一个学生不会用菜单命令“表格—插入—表格”, 而是用工具“表格和边框”中的钢笔工具去画一个, 这是一种费力不讨好的方法。我当时没有批评他, 待他画好后, 还表扬了他, 然后告诉他这种方法效率低下, 用另一种方法效率会提高很多。这个学生欣然接受了, 而且还对钢笔工具加深了理解。
6. 培养尖子, 会用助手
一般一个班上, 总会有几个接受能力强、对计算机感兴趣的学生。我会重点培养他们, 让他们担任小组长, 每个组长负责带5个人左右。每次教新内容时, 我会先教会小组长们, 然后再由他们去教会各自组里的组员。
7. 学生分组, 加强竞争
每章新课内容学完后, 我都会组织一次内部竞赛, 各个组随机推选出一个学生进行PK。每次的胜利者, 我都会记录在案, 并给予他们这一组特别的奖赏。其实奖赏并不是实物, 而是我看到了他们都爱玩游戏这个特点, 获得胜利者, 我会奖励一定的课外时间给他们玩一些游戏。学生们都很看重自己努力得来的这个荣誉, 因此倍加努力, 学习的热情高涨。
8. 多设问题, 碰壁提高
上课时, 我不是一直告诉学生怎么怎么去做, 而是布置很多任务, 设置很多问题。学生在做中碰壁, 在碰壁中解决, 在解决中提高, 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9. 加强沟通, 适时鼓励
中职的学生, 可以说是“差生”居多, 要他们全部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 只能是“按着鸭子喝水”, 可能会发生师生冲突。这个时候, 我们教师就要发挥教育功能了, 一定要多与学生沟通, 找出各个“差生”的症结, 为他们制定学习方案。他们的学习热情会大幅度提高, 老师布置的任务, 他们也会尽力去完成, 于是老师与学生就不是对立了, 而是良性互动了。
1 0. 校内练兵, 参加竞赛
为了提高学生的技能, 了解外部世界, 我们学校每年都要组织一次校内的计算机技能比赛, 同时每年还组织学生参加地级市这一级的中等职业学校的技能竞赛。学生开阔了视野, 更看到了自己的不足, 为自己树立下一个奋斗目标, 提供了一个参照物。
以上是我在中职学校计算机课教学中运用过的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还必须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 让学生感到计算机课一定要学会, 一定能学好。
中职计算机有效教学探讨 篇8
一、课前准备追求有效
1. 教师有效备课
课堂教学前教师必须要做好充足的准备, 不但要深入理解教材, 还要结合学生学情选定教学内容, 明确教学目标。首先, 计算机教材中有些内容实用性不强, 与学生实际相脱节, 因此教师备课时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删减、增添, 从而结合实际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其次, 教师备课时必须深入掌握学情, 认识到中职生多少了解一些计算机知识, 对基本的理论知识已经不感兴趣, 比较喜欢上网聊天、玩游戏、看电影等。教师如果不了解这些学情, 课堂教学中单纯的灌输知识的话, 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设置教学环节, 如教学《计算机基本知识》前, 根据学生对理论知识缺乏兴趣的特点, 教师可以灵活处理教材, 把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及特点设置成一系列的问题, 并给出选项, 采用课堂抢答的方式, 答对一题记一分, 最后分数最高的给予小奖励, 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学生有效预习
学生课前预习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学生毫无准备就接受教师所讲的新知识, 学生也不容易理解, 不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生的知识准备程度会影响到其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预习, 这就需要教师安排好预习任务。如教学《演示文稿的制作》前, 可以结合学生的特点, 让学生用Word文档自行制作简单的材料, 并附上自己喜欢的照片或者图片, 并且问学生想不想用更美的形式体现自我介绍, 要达到这个目的就会用到我们下节课所学的新软件。这样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课前精心预习、准备, 从而为课堂有效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堂教学追求有效
课堂教学是实施有效教学的主阵地, 教学中教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给学生留出自主学习的空间, 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1. 巧设课堂导入, 激发学生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开端, 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 因此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 采用多样化的方式给学生设置悬念,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从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入学习。如教学《Windows XP操作系统》时, 教师可以结合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导入:你喜欢用电脑看电影、玩游戏吗?你想让自己的电脑桌面变得更漂亮吗?这些都会用到电脑软件和系统, 掌握Windows XP操作系统后, 这些问题都能迎刃而解了。这样巧设导入, 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调动学生的求知欲, 又能促进课堂教学有效运行。
2. 营造良好氛围, 促进学生参与
有效教学讲求艺术, 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积极投入学习的基础。心理学研究表明, 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 学习效果会大大提升。因此,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营造和谐的氛围, 多了解学生、走近学生, 实现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 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对学生的个性化表现, 多一些肯定, 少一些批评, 保持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3. 活用教学方法, 优化课堂教学
教无定法,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不能局限于一种教学方法, 能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的方法都是好方法, 通过这样的方法使学生掌握知识技能, 提高能力就是有效课堂教学。教学方法有很多如任务驱动法、实践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活动法。如教学《电子表格软件的使用》时, 教师可以给学生设计一些富有挑战性的课堂练习, 让学生在竞赛中给出答案, 并作出相应的指导, 这样能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还能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课后评价追求有效
教学评价具有激励、调控、反馈等作用, 有效的教学评价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成长的重要手段。中职生因为学习基础差, 心灵敏感而脆弱, 因此教师评价必须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从而提高评价效果,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身心特征, 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
1. 灵活利用考试软件
当前, 考试软件功能强大, 考试软件能自行出题, 题目难度可以自由把握, 这样确保评价的可信性;考试时间可以计时, 确保学生考试的时间一致;考试软件还可以自行改卷, 实时给出成绩, 确保成绩的准确性, 因此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这些软件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虽然考试软件比较专业, 是一种理想的评价方法, 但目前真正实用的软件还不多, 教师可以结合软件特点, 自行设置一些试题, 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2. 随堂抽查
教学评价要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 建立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模式, 从而全面掌握学生的情况。随堂抽查注重的是平时评价, 抽查的方式也是多样化的, 如随机提问、上机操作、操作演示等, 从而准确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为教师教学提供信息。
摘要:新课改倡导高效的课堂教学, 有效教学成为每一位教师孜孜追求的目标。中职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强的学科, 而中职生普遍存在基础水平差、起点低的问题, 如何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实施有效教学成为急需思考的重要问题。本文主要结合自身教学实践, 从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评析三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与体会。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谢凤玲.如何实现中职计算机课堂有效教学[J].文理导航, 200 (9Z1)
构建中职计算机高效课堂 篇9
1 更新计算机基础教学理念
按照素质教育教学的要求, 教师在传授计算机知识时, 不仅让学生“知其然”, 而且要“知其所以然”, 只有这样才能够提升中职学生的素质, 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发散性思维, 才能让学生学会学习方法, 使学生的知识面得到扩展。为此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教师在教学中要更新教学理念, 以学生为课堂主体, 指导学生拥有一套自己的学习方法;二是教师在教学中努力做到学练结合, 使学生在练习中巩固已获得的知识, 达到素质教育重在素质提升的目的;。三是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识水平, 适当调整教材内容, 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学生学习的过程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学习, 而且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过程, 这个过程让学生在上机实践中获得发现知识的乐趣。
2 引导学生产生学习课程的情感
当学生对课程产生兴趣后, 教师接下来要做的工作就是, 构建良好的课堂氛围, 加深学生对课程的认识和理解, 进而对这门课程产生情感, 只有这样才能够构建高效课堂。如笔者在教授Photoshop这节课时, 首先用多媒体大屏幕向学生展示一些未经任何软件处理的原图片, 然后展示经Photoshop软件处理过的作品图片, 然后告诉学生这是同一张照片, 后一组只是用Photoshop软件处理了。笔者接着告诉学生今天要学习的软件是一款图片处理软件, 只要掌握了这款软件, 可以对任何图片进行处理。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让学生开始认识这一软件, 同时对该软件的强大功能产生了浓厚兴趣和探究意识。“兴趣最好的教师”, 吸引学生对该课程产生兴趣, 有利于对这门课的学习。兴趣以需要为基础, 所以笔者在教学过程中, 要想让学生积极投入到计算机课程的学习中去, 先是培养学生的兴趣, 然后引导学生学习。笔者在教授网页设计这一节课时, 没有直接讲教材内容, 而是让学生上网进入人才网, 然后引导学生搜索招聘信息, 特别是IT人才的招聘要求, 从而让学生了解要从事计算机职业就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相关知识, 否则就不可能在现实社会中找到好的工作。待学生明白教师的用意后, 开始讲授教材内容, 使“我要学生学”变成“学生自己要学”, 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学习兴趣, 为构建高效课堂奠定基础。
3 高效的教学课堂要有教学目标
目前, 计算机已普及, 但对计算机的认识大多还停留在表面。对大多数人来说仅仅是上网聊天、玩游戏、浏览网页等, 对计算机深层次的应用还不了解。为此教师在教学时, 要根据学生的学识水平, 结合教材内容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制定要符合学生的实际, 定得太高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定得过低学生学习会缺乏热情, 所以教师要进行课前调研, 确保学生经过一定的努力就能达到目标, 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授Excel表格制作时, 笔者就是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 先是让学生制定一些简单的小表格, 待学生熟练掌握后将表格难度提高。对知识掌握较为扎实、有潜力的学生可以提高难度, 做一些复杂的表格;一般的学生能够完成教学大纲即可;对学习水平较差的学生, 根据学生的能力让其努力达到教学大纲要求, 让学生能力最大限度提升。为完成教学目标, 计算机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制作多媒体课件, 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播出, 学生看到的是生动的图像和动画, 使教学更具直观性, 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动画形式的课件更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从而让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收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和积极探索者。同时, 按照新时期素质教育教学的要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进而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探索, 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提高中职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目的性, 最终提高他们的岗位适应能力和综合素质。
4 高效课堂要优化课堂主体意识
新时期的素质教育教学要求“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 并发挥学生的潜能”。即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识水平, 并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意识和探究问题的能力。为此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以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 提升教师整体素质。要想实现教学目标必须培养和造就一支高水平的计算机师资队伍, 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学有所得。为此计算机教师要不断通过短期培训、大学深造等手段给自己“充电”, 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范围, 让自己始终站在学科前沿, 能够真正帮助学生进步, 能够让学生学有所成。
(2) 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学习活动的一种心理能动状态, 是能动性得以发挥的表现,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够影响知识、技能掌握和思维发展, 如果学生具有学习积极性就能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这是学生学习上的内在动力, 是构建计算机高效课堂、上好专业课的关键所在。为此, 教师在计算机理论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按照素质教育教学和新课标要求, 以学生为教学主体, 遵循学生个性特点和学识水平, 依据教材内容, 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激情入手,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让学生带着兴趣、热情学习, 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 高效课堂采用激励性评价教学
职业中专学生的特点是没有自己的学习方法, 学习成绩差, 学习内驱力弱, 认知水平和探究能力弱。为此计算机教师要根据新时期素质教育的要求, 并结合学生的特点, 采取必要措施来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是教师按照新课标要求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学激励他们进步, 赏识每一个学生并降低教学目标的要求, 让学生能够学有所得, 提升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 让学生能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获得成就感, 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待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 能够总结出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后, 教师再提高教学目标。二是分层次教学激励学生。教师进行分层次备课, 让学习水平较差的学生学习基本知识, 并不断给予鼓励;让知识掌握较为扎实的学生学习较深层次的知识, 学到更多东西;一般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下努力步入成绩优异的学生行列。
6 采用多种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
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计算机课不像数学课和政治课理论性较强, 它的实践性、直观性强, 多数内容都应对照计算机进行教学, 因此应改掉传统的“板书+ 讲解”教学模式。随着科技发展, 教学用的软件越来越多, 特别是Windows下的各种教学软件, 更是能够借助于鼠标进行直观操作, 如果再借助于多媒体更是锦上添花, 用大屏幕代替黑板, 黑板字变成能够游走的字幕, 并配有动画和音乐, 会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多媒体演示、教师现场操作、多媒体的配图配音讲解会让学生全身心听讲, 参与教师的课堂教学。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看到整个操作过程, 不仅使学生了解了操作过程, 还能够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 比如用PPT制作最简单的课件演示给学生, 这样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7 师爱的效应为高效课堂的情感基础
普遍存在一种现象, 学生喜欢某一教师就会喜欢该教师的课, 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师生情感。教师主动拉近师生距离, 利用师爱的效应, 学生就会有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 注意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互动, 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 亲近他们, 爱护他们, 与学生打成一片, 热情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让学生对教师有亲切感。如果教师对学生推心置腹, 那么学生就会把教师当成朋友, 对教师无话不说, 就会习惯教师的讲课行为, 就较自然地喜欢教师所教的学科, 有利于构建高效课堂。
8 结语
总之, 在素质教育教学实施的今天, 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要按照新课标要求, 遵循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识基础, 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然后在教师及时指导、点拨中解决问题, 培养创新思维, 构建高效课堂。
摘要:构建中职计算机高效课堂是每一位计算机老师追求的目标。笔者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产生学习课程的情感、高效的教学课堂要有教学目标、高效课堂采用激励性评价教学、师爱的效应为高效课堂的情感基础以及高效课堂要优化课堂主体意识六个方面, 为构建中职计算机高效课堂提出了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教学,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叶丕珍.浅谈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的现状与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 (10) .
[2]李德珑.中职学校如何提升计算机专业教学水平[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2 (32) .
[3]高勇.浅谈中职计算机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2012 (23) .
中职计算机有效教学探讨 篇10
一、营造氛围, 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讲究人文关怀, 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学生全身心投入的基础。相关研究表明, 学生以积极的情感投入学习, 思维会更加活跃, 在愉悦的心态下能展开丰富的想象, 激发创造性思维。中职计算机要进行有效教学就要营造和谐的氛围。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 对学生个性化的探索多些肯定, 少些批评, 即便是错误的、幼稚的见解, 也不能讽刺挖苦学生, 要积极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其次倡导师生平等对话。师生平等对话具有积极的意义, 这种对话是师生之间相互分享, 展开充分的交流, 要耐心倾听学生的想法, 给学生发言的机会。再次凸显学生主体。教学中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达到教与学的有效整合, 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探究问题, 结合自己喜欢的问题自主探究、实践,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进来, 从而激发学生参与意识,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能力为本, 整合课程
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 教学活动定会是低效的或者无效的。学生进入职业学校后, 虽然没有高考压力, 但面临着就业挑战, 他们关注课程设置, 希望能学到实际技能, 为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学校要组织教学围绕职业目标调整教学计划, 完善教学大纲, 体现实用原则。这就需要进行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 以能力为本位, 有效整合教学内容。首先结合学生实际进行整合。中职生的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能力较弱, 对这类课程要整合, 如数据结构理论性强, 学生不感兴趣, 可以将数据结合与程序设计语言整合。其次以能力为本位整合教学内容。结合计算机教学目标, 规划计算机课程, 加强实践环节, 引导学生将专业知识综合起来应用, 这样既能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又能让学生系统的掌握知识点。
三、学以致用, 注重操作
计算机是一门技能型课程, 应本着学以致用的原则, 着力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 让学生去实践、去操作, 在实践中提高技能。如教学办公软件时, 避免过多的理论知识讲授, 可以设计一些操作题, 注重实用性、技巧性, 激发学生的新鲜感。首先注重基本操作。计算教学中的实践操作题要有针对性, 要求学生每次上课要完成。开始讲授时教师可以多媒体进行操作演示, 对操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可以在操作过程中进行辅导, 引导学生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巩固所学的知识。其次注重上机操作。计算机知识实践性强, 要让学生真正掌握相关的技能, 就要注重上机操作, 让学生归纳出解题的一般方法, 明白某一方法的使用场合。同时教师还可以介绍一些操作技巧等, 如排版时需要设置字符的字体、颜色等, 这些都可以使用菜单中的字体, 通过操作让学生掌握利用格式菜单、快捷菜单解题的技巧,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由易到难, 任务驱动
计算机是一门操作性强的课程, 教师应由易到难的指导学生掌握计算机知识与技能。如制作Word中的学习表格时, 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一张已经制作好的精美表格, 并告诉学生这是元旦晚会的节目清单。问学生想不想也制作出精美的节目单表, 在元旦时展示出来呢?很多学生都想自己来制作表格, 调动了学生学习制表的积极性。学生观看表格后让学生自己制作, 由于提供的表格是比较复杂的, 并且还进行了编辑加工, 大部分学生都能做出大致的轮廓, 但复杂编辑部分能做出来的就比较少。这时候教师可以展示另一张去掉编辑修饰部分的表格, 让学生比较表格的不同。这时让制作得较好的学生演示表格的制作过程, 让大家掌握正确的表格制作步骤, 然后让学生想想还有没有其他的制作方法, 引导学生思考。最后教师总结表格制作方法,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样在任务的驱动下, 学生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完成任务, 不仅能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还能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五、分层教学, 提高有效
任务驱动中应进行分层教学, 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如制作元旦节目清单表时, 可以将任务分成制作简单表格、制作复杂表格、制作编辑后的精美表格、制作融入自己设计的更具风格的表格。因为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学生的智力、能力存在差异, 教师必须区别对待。设计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时要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与接受能力, 同时还要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教师分层教学目标, 进行分层练习, 分层重点指导, 针对性的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 提高学生运用综合知识的能力。如教学文档排版时, 对初级学生要求掌握文字录入, 学会使用文字工具栏设置文字格式等。对中级学生可以进一步掌握立体字的制作, 让学生自主练习, 遇到问题个别辅导。对高级学生在完成初中级的基础上, 综合应用所学的软件工具, 设计整体版面。这样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掌握一定的知识, 学生也有了发展的空间。
六、注重挖掘, 拓展延伸
计算机教学中不仅教给学生知识、技能, 还要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这就要求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 教学生一些终身受益的知识。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注意传授知识, 还要让学生学到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 鼓励学生多角度、多层次的完成任务。因为今天学习的软件, 如Office等将来可能会被更好的软件代替, 而解决问题的方法具有相似性, 如制作表格, 你可以用word也可以用excel等软件, 而解决的思路是大致相同的, 让学生明白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唯一的, 培养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
摘要: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快速发展, 计算机技术已成为人们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职业学校培养的是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中职生要在将来的就业市场中找到好工作就要掌握更多的技能, 其中计算机就是一项最基本的技能。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周吉云.浅谈提高中职计算机教学的有效性[J].读与写杂志, 2008 (4) .
中职计算机基础课堂有效教学探究 篇11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 有效教学
一、创设情境,有效激发兴趣
高效率的学习需要在特定的情境当中进行。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对于学生主动探索和建构知识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构建高效率的计算机课堂教学,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及专业问题的情境,将书本上的知识和生活实际、专业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例如,在探究“信息获取”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结合班级举行圣诞晚会,搜集一些与之相关的音乐、图片等,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然后便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去学习,这样便能够收到较好的效果。又如,在“Excel”表格格式化一节中,也可以让学生创设一个模拟某公司财务人员,美化一张公司财务报表的情境。这样做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便于学生集中精力,积极主动地去思考,逐渐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意愿激发出来。
二、了解学生实际,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时,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明确教学目标,这是开展有效教学的前提。很多学生对计算机的理论认知水平参差不齐,操作熟练程度也不同,这也就导致了他们的应用水平千差万别。教师教学时应先充分掌握这些实际情况,然后再结合计算机教学现实,制定出一个较为科学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提高他们的计算机素养。教师还要把握中职计算机教学的原则,这一原则就是“重基础、多理论;重理论、多操作的原则”,让学生切实地掌握计算机的一些理论知识,真正理解操作的具体涵义与流程,能够独立或者通过合作完成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实践,借助所学的计算机知识解决实际中的一些问题。
例如,在探究“Internet应用”一节内容时,教师先要让学生明确教学目标,进一步明确应用情境以及能力训练等方面的任务,让学生学会连接“Internet”,然后再安全获取互联网信息,让学生掌握申请电子信箱的技能,能够收发、管理电子邮件等。学生一旦明确了学习目标,在把握和利用Internet时才会更有“度”,这有利于促使教师的教学顺利地达到本节课教学的要求和目的。
三、合理运用教学媒体,提高课堂演示效果
多媒体课件集文字、图像、动画等信息为一体,能够给学生的视觉、听觉带来极大的冲击,便于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同时还能够将需要讲解的知识更加系统地呈现出来,为提高教学的效率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
例如,在探究《计算机组装与维修》中的“软驱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的相关内容时,如果仅靠言语传授,学生很难理解透彻,教学效果也不会理想。以往的教学经验也表明,大部分的学生理解本节课的内容都有很大的难度,尤其是对软驱的内部结构更是模糊。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把这节内容做成flash动画,然后再通过3D技术把软驱的内部结构清晰地呈现出来,再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把这一节知识传授给学生:赋予软驱灵魂,最后把软驱看成是—个现实生活中的人,把软驱出故障看成生病,通过软驱到医院看病的过程,来讲解软驱出现故障时需要维修的步骤。其中,软驱到医院看病的过程也就是故障排除的过程。这种新颖别致的讲解、立体的演示,再加上学生主动动手实际操作的过程,—个精彩的故事也就更加完整了,当教学结束时,学生大多能够基本掌握本节课的要点,既省时又省力,教学效果非常好的。
四、采用用先进的教字方法,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传统的教学理念已逐渐不能适应学生能力的培养与知识的构建。这就需要教师在计算机实践教学过程当中,结合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进行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法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强化学生的理论知识的补充等方面都是很有帮助的。在实训课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竞赛,将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实训后再由教师进行有效的归纳总结,并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这样能够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学生的理论知识以及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尽快地掌握一些理论知识,熟悉操作技能。此外,计算机专业是一门发展速度较为迅猛,技术更新很快的学科。为了保证学生能够掌握一些较为先进、实际的技能,教学时,教师还需要注意产学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掌握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的同时,还可以有效地拓展、掌握一些最新的技能和知识,这样也能够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增加他们的就业机会。
总而言之,中职计算机课程集理论性与实践性为一体,学习起来较为枯燥,而高效率课堂的建立则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突出他们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要加强对教学新思想和新方法的研究,传授给学生一些好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探索新事物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1]谢凤玲.如何实现中职计算机课堂有效教学[J].中学英语之友:教育研究与实践版,2009(21).
[2]刘国强.浅析提高中职计算機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23).
[3]张家峰.如何提高中职计算机网络教学的有效性[J]援息与电脑:理论版,2011(12).
[4]崔辉芳.浅谈职业学校计算机的课堂教学[J].才智,2010(11).
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探究 篇12
1 中职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中职学生有自己的独特特点,他们文化基础参差不齐,学习能力差异大,在实际教学中显得更为明显。学生有的来自农村,有的来自城镇;有的家里有电脑,有的初中学过,也有的连键盘都没摸过。调查发现,中职学生所掌握的计算机知识基本上都仅限于网络,如QQ聊天、上网发邮件等,但这些离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要求相差甚远。目前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普及,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应将重点放在如何适应社会各行各业对计算机操作的具体要求上来。
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之所以没有达到预计教学效果,主要原因归结如下:(1)传统的灌输教学方式仍然存在。这主要是由于中职计算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然无法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不重视对学生实践性操作能力的培养。这样的教学始终无法培养出社会所需的人才。(2)教学设备陈旧落后,学生所学与社会脱节。近几年国家对中职教育的投入有限,导致学校的教学设备陈旧,常常得不到更新,与社会严重脱节,导致学生在学校所学到社会得不到应用。再加上中职学校中所有的专业都开设此课程,意味着进行上机操作的学生越来越多,学校的硬件设施非常紧缺,显然学生的上机课时是非常少的,而计算机是一门需要大量练习的课程,如果没有实际的操作练习,那么这门课程学下来,学生到底掌握多少,掌握程度如何,无人知晓。(3)过分重视理论知识,而忽略了实践。虽然素质教育在我国已经实施了很多年,但是很多学校仍然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模式,中职学校这方面存在的问题尤为明显。中职学校本身是一所技术性学校,应该强调知识的实践性,但事实上很多学校没有充分重视这一特点,还是将重心放在了理论教学方面,忽视了实践教学环节,进而阻碍了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4)优秀的教学方法没有得到灵活运用。如案例教学法。它是在学生掌握了有关基本知识和分析技术的基础上,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进行案例分析,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或集体协作,进一步提高其识别、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有些教师只是为了增添课堂的新鲜感,不管教学内容是否适合案例教学法,都采用案例教学法,最终导致课堂气氛沉闷,而且让学生越来越没兴趣,没起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
2 完善中职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几点思考
2.1 进一步完善中职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方法改革
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首先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1)任务驱动式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是将以往教师手把手教转变到点到为止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明确任务的内容和要求,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任务驱动教学不需要教师对任务进行全部、仔细的讲解,而是要引导学生自己分析问题,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在计算机基础教学时,教师只需给学生提供上机练习的素材,至于如何操作就要学生自己去摸索,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对新知识的探索能力。即使教师给学生一个完整的实例,学生照着资料操作,在其中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时就需要学生想办法去解决它。(2)自主学习。教学方法与手段应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自主探索空间,形成以实用技能为主,以理论学习为辅的合理结构。教师只是教学生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对知识不断深化理解。学生根据自身水平和兴趣,选择适合的学习方式。教师只是提供丰富的资源供学生自学,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主要是培养学生以下两个方面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其实对于计算机这门课程实际操作要比理论课更为重要。在实际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实践性课程是无可厚非的。
2.2 适当调整中职学校计算机基础教材内容
对于中职学校计算机基础教材的选择上,要么教材相对稳定,每年的教学内容基本不变,要么紧跟流行的软硬件,年年更新。这两种情况都不利于教学,教材内容陈旧,跟不上当前的应用水平,教材内容更新太快,教师本身知识更新与储备压力过大,备课与施教缺乏经验积累与借鉴,影响教学实效。比如我国一些中职学校一直采用《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MSOffice教程)》作为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教材,以全国计算机一级考试的要求来选择教学内容,其内容主要包含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 XP操作系统、Word 2003的使用、Excel 2003的使用、Power Point 2003的使用、网络基础与简单应用等,教材内容对于参加全国一级计算机考试的同学而言,其针对性较强。一级考试的要求有其特殊性(如考试标准的衔接、考试系统不能及时更新等原因),教材内容相对稳定,对于教师而言,也比较好教学。但从学生掌握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角度出发,教师还需要收集补充实用性的实例与课后操作练习,帮助学生扎实地掌握操作技能。比如当今网络应用日益广泛,计算机有较多的机会“中招”,学生有必要学一点计算机维护的知识,也需要进一步对学生加强计算机应用道德与计算机法律知识教育;再如,现在的电子商务应用日益成熟,许多的单位与个人会牵涉到电子商务的应用领域,在计算机基础教育中也很有必要讲授一些电子商务的基础知识,而并不仅仅针对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
2.3 完善中职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
课程是构成课程体系的基本元素,它是一种结构体系,这种结构体系是由具有一定相关性的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而成的。由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若干课程按一定的结构组成的具有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功能的统一整体这就是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建设应以“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技术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的结合为根本,对课程体系进行深化、改革。从人才培养模式的总体设计和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整体来看:教学内容合理地更新与选择,内容、课程之间的逻辑与结构关系恰当地处理,促使课程体系结构的各个元素最终达到最佳的组合与平衡,以及内容与课程服务于人才培养的系统功能的充分发挥,都是实现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的充要条件。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素质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是计算机基础教育培的养目标,课程体系建设应充分考虑计算机基础教育面临的新形势,从人才培养目标出发,由于信息技术不断的更新,传统的教材已经落后,更新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把体现计算机发展、具有时代特征的内容反映到课程体系中来,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新知识和新技术,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4 提高中职计算机教师队伍教学水平
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同样要求教师素质的提高。教师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以应用为主,继续深入地探讨教学规律,更扎实地向前推进改革。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后,要求教师要把上好每一节课作为一种责无旁贷的责任,一种沟通交流的乐趣,一种展示自我的享受。要通过教师们讲授感染学生,给学生灌输一种强烈的信息技术的应用意识。基础课不能照本宣科,更不能照“片”宣科,教材只是学习者最佳的自学读物。每一次精彩而受欢迎的授课,无不包含着严肃认真的前期备课,引人入胜的教学内容,轻松愉快的教学方法,师生交融的课堂组织,活泼新颖的教学手段,以及教学艺术、风格、人格的融入等等,这些都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中职学校可以给教师提供继续深造的机会,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不断更新和进步。
2.5 完善计算机基础考核方式
传统的计算机基础的考核方式只是“试卷”式,主要通过这种方式来评定学生的学习成果,事实上,这种考核方式并不能体现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的成效。因此,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对计算机基础的考核方式提出了以下几方面的要求:(1)学生平时实践的情况加入考核范围。这种方式不仅能观察学生在平时上机课上认真练习的情况,而且还能监督学生上网的具体情况。(2)平时学生如果对某些问题有自己独特的想法也应该加进考核。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充分地展现自己,提高他们的自信心。(3)学期末应该进行上机考察。检测学生在平时学习中的综合应用能力。只有结合以上方式进行考核,才能真实地检测出学生的学习效果。
3 结语
中职学校计算机基础课是一门必修课程,其教学效果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中职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师要从多方面来提高教学质量,如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考核方式等,真正实现教学的有计划有步骤进行,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中职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彩虹.新形势下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初探[J].华章(教学探索),2007,(11).
[2]吴亚林.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探索[J].统计与咨询,2008,(05).
[3]刘芳,高兴.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新阶段的教学改革研究[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8,(05).
[4]刘国琴.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探讨[J].职业,2010,(05).
[5]栗宁.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探析[J].科技信息,2010,(26).
[6]王晓娟,周虹,刘涛.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分析与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0,(22).
【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推荐阅读:
中职计算机教学08-04
中职就业计算机教学08-09
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06-01
中职计算机教育教学06-08
中职计算机教学的改革06-20
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10-31
中职计算机项目化教学08-23
互联网中职计算机教学09-20
中职计算机学科教学计划09-05
中职卫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论文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