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课堂

2024-09-18

中职课堂(共12篇)

中职课堂 篇1

一提起会计专业, 人们的第一印象往往是一串串的数据, 一张张的表格, 一本本厚厚的理论课本以及一个个带着眼镜的刻板的老师。似乎会计专业就是枯燥、无趣的代名词。绝大部分的中职学生不擅长于理论学习, 接受能力也存在差异, 会计课程对于他们来讲是一门陌生的学科, 所以很多学生都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 定位学习目标, 对会计课堂并没有多大热情, 也提不起兴趣。因此, 改变传统的死板僵化的教学方式, 以快乐教学来促使学生们对会计课堂产生兴趣至关重要。以此来帮助他们恢复自信, 体会到会计知识的乐趣。

会计课堂中的快乐教学, 就是要求教师运用各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手段, 以贴近生活的课堂设计来营造一种平等、和谐、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如何能将快乐教学在中职学生会计课堂中渗透进去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中职会计专业教学经验, 认为主要须走好以下三步:

一、快乐教学第一步: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快乐教学的第一步。师生关系是联系学生与教师的无形的纽带, 是课堂气氛的隐形指挥棒。越是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就越是能让学生能够快速接受教师的教学方式, 顺着教师的思路完成教学内容, 在过程中对会计课程不产生惧学心理和厌恶心理, 形成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要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就要求教师学会与学生相互尊重, 和睦相处。教师不仅仅要做学生的领路人, 更重要的是成为他们学习过程当中的协助人, 参与者, 与他们共同进步, 共同学习。这个过程是比较艰辛的, 需要教师尽可能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性格特点, 找到针对每个人合适的相处方式。好的师生关系意味着好的课堂氛围。

二、快乐教学第二步:关键的开学第一课

俗话说,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 如果在第一次就抓住学生的兴趣所在, 那么之后的课堂教学也就相对来说容易很多了。

会计这门学科对于刚进入职高的学生来说是陌生而拥有新鲜感的。如学生一般最先接触的是《基础会计》这门课程, 教材中第一章节的内容大多是会计的涵义、会计的职能和核算的原则等理论性很强的知识, 学生们没有实践经验, 这些知识对他们来说都是非常抽象的。所以在第一节课的时候, 教师可以突出会计学科的实用性, 有意识地将会计的有关知识与实际生活情况进行有效的结合, 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设计一些问题, 诸如“你为什么要学会计?”、“你的生活哪些时候接触到了会计?”“如果一个单位没有了会计行不行, 为什么?”、“如果一个会计经常做假账, 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等等, 在课堂上组织讨论, 在讨论中因势利导地把会计在生活、工作中的作用告诉学生, 使学生在思想上重视会计。

三、快乐教学第三步:灵活新颖的教学方法

灵活新颖的教学方法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最有效方法, 也是最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运合理安排的课堂结构, 用最适合的教学方法, 自然而然课堂的学习也就对他们产生了吸引力。教师利用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 把教学内容简单化、生动化、生活化, 高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达到快乐教学的效果。以下是笔者认为效果较好地几种方法:

1.启发引导法

启发引导法是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师的启发与引导, 可以强化学生对于学科知识的主动思考,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促成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 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真正做到还课堂于学生。

2.实践体验法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课程实践是让学生理解会计基础课程内容最有效的方法。其实会计学科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在课堂的教学中引入会计专业的实物展示, 如算盘、各类单据等, 以及结合知识点设计案例进行讨论, 又或者组织学生动手操作, 都是实践体验的方法。

3.分组合作法

分组合作法就是利用教学小组的形式, 让学生们自由组合, 形成学习小组, 在进行实践体验活动的时候以小组的形式来进行。

4.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就是设立情境, 让学生进行身份替代, 以会计身份处理某一难题, 解决知识点。由教师来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表演课题和场景布置。

5.赏识评价法

学生的学习热情是靠教师鼓励与表扬来建立的, 如果单单用成绩来衡量学生, 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从而对学习丧失信心。赏识评价法不以成绩为唯一指标, 注重过程性评价。这样的方式可以大大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 让学生保持学习的自觉性, 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所以, 快乐教学就是要教师认真上好每一节课, 从基础上把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心理, 抓住学生的内心, 采取积极有效的教学方法, 在愉快的课堂氛围下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 并对学生进行鼓励式教学综合评价, 让学生的学习与教师的教学相辅相成, 营造出一个快乐的教学环境, 从根本上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摘要:本文从中职会计教学特点来分析, 教学内容相对来说专业性比较强, 课堂教学偏于枯燥, 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所以整体的教学质量很难提高。怎样从根本上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使他们对会计课程的学习产生兴趣呢?这就是本文所要探讨的内容, 如何使快乐教学渗入到中职会计的课堂教学中。结合教学经验以及现阶段的学生情况进行分析讨论, 设计一套课堂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发自主地喜欢上会计课程的学习, 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

关键词:中职会计,快乐教学,课堂教学,课堂设计

参考文献

[1]沈旭东.中职会计模拟实训探究[J].神州.2013年09期.

[2]郑慧芳.中职教育会计专业教学中的问题分析[J].才智.2011年20期.

[3]石秋丽.对高职院校会计模拟实训教学模式的思考[J].出国与就业 (就业版) .2011年19期.

[4]王炳志.中职会计专业“校企同步核算”实训模式探讨[J].财会月刊.2010年06期.

中职课堂 篇2

杂谈

去年,一直在高职这边教学,更多时间是将精力用在如何备考,如何引导学生梳理知识点,如何让他们考出一个比较好的成绩,忙忙碌碌中,似乎渐渐忽视和远离了那种“按下葫芦浮起瓢”的中职课堂状态。

这学期,辅导高职之余又接手了一个普通的计算机中职班,又一次面对那种慵懒的课堂,突然感觉疲惫不堪。为了扭转这种学生上课睡觉、讲话、做小动作的课堂现状,我甚是下了一番功夫。反思本学期的教学过程,有几点感触颇深!回想整个中职教育,我们大部分职业院校的教师可能都有这样的经验,一个班50多个学生,想学习的占1/3;学也可,不学也可的,占1/3;完全不想学习的占1/3。学生如此厌学,上课违纪也就在所难免了。

究其原因,大部分的中职学生在初中时,就已经厌倦了学习,而在中国这种以学习成绩论英雄的时代,他们也理所当然的被初中教师定性为不学习的后进生、差生。对他们而言,教师的批评和训斥,家长的苦口婆心早已经成为家常便饭。当进入中职后,习惯已成自然,睡觉的、讲话的、搞小动作的,也自然屡禁不止。

因此在这种大环境下,尊重他们,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爱和责任、激发他们的兴趣点、布置他们能够轻易完成的教学任务,让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这些则成为更加有效的管理方法。

首先,恩威并施

记得第一次进入这个班级时,尽管那种混乱的状态让我厌烦,但我依然面带微笑的向他们介绍自己:“我是一个比较个性的教师,虽然你们比较活泼,但我是喜欢这种机灵的孩子的,以后在我的课堂上,大家是民主的,在我讲课过程中,如果大家对于我的声音大小、语速快慢、教学方法等等,有感觉不适应的,一定记得告诉老师,老师我会虚心的加以改正。而对于大家,我也想提两点要求,希望大家配合我:

1、我讲课时特别不喜欢别人在下面做小动作或说话,如果有问题,可以等我讲完大家再讨论!

2、每堂课我都会有上机的任务与作业,每位同学都必须要完成,完成的好,老师可以奖励你玩会游戏,如果说不会做,老师可以手把手的教你,但如果说不做,那我也只好请你离开我的课堂,你可以想做什么就去做什么!因为我看不得任何一个学生拿着家长辛辛苦苦挣来的血汗钱而无所事事,与其这样,不如眼不见为净,只好请大家离开!希望大家能够理解老师。”

学生在掂量这番话的过程中,即能感受到教师的威严,同时也不至与跟老师敌对,必竟,他们感受的出,老师的出发点是好的。

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我则要力争说到做到,如果遇到说话或做小动作的学生,我会讲课停下来,目光搜寻讲话者,并注视着讲话者,直到完全安静下来,再不急不慢接着讲课。而如果遇到经历了三次仍不自觉的学生,我则要先请他出去等一下,等我讲完课后,再仔细的跟他谈谈,找到他不停违反纪律的根源。

而在讲课过程中,对于那些不太喜欢学、经常心不在焉的学生,我会时不时走到他的跟前,问他能理解嘛,有什么不懂的吗?也许刚开始,学生会觉得很可笑,“这么多年了,会有老师问我学不学的懂!会在意我学不学习!”对于这种习惯了被忽视、被定位为差生的学生,当他静下心来时,会被老师的这种行为感动。而对于教师的我而言,这是为我下一步要对他进行管理和约束而做的铺垫,有爱作为前提,所有的教育都会变的容易。其次,布置教学任务要注意学生的认知水平对于这些在初中就已经厌恶学习的学生而言,要想让他们爱上自己所教的课程

1、要注意激发他们的兴趣。

2、要根据他们的认知水平设置教学任务。

对于计算机这门专业课而言,课程的优势就是教材的实用性强,因此授课之初,我很少会按照课本的内容,从头一点一点的讲解。我喜欢上课之初,先根据教材所有的内容,做一个实用的,美观的,贴进学生生活的大案例,展示给他们看,大体告诉他们都是用将要学到的哪些内容来完成。学生在惊叹这个美好设计的同时,会被激发出强烈的学习欲望。接下来的授课过程中,我很注意案例的设置尽量的简单、符合他们的认知,要保证80%的学生,能够轻易的完成,余下的20%的学生,则可以通过教师跟同学的帮助一起来完成。只有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这个课堂才能称得上有效的课堂。

中职课堂改革“预则立” 篇3

关键词:中职 电工基础 预习能力

目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学习基础较差、学习能力不强已是不争的事实。而《电工基础》又是机电类专业基础课的重中之重,如何上好这门专业基础课是每个电类老师需要面对的问题。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要想上好《电工基础》课,不妨从“预习”这一角度看过去:

一、 中职《电工基础》学生预习能力调查研究

通过对本校的两个单招班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46%的学生表示基本不预习,35%的学生表示想起来的时候就预习,只有19%的学生表示有预习的习惯。

基本不预习的学生中,有83%的学生表示上课能听懂多少是多少,不会的就算;只有16%的学生表示有时间的时候会拿课堂不懂的问题去问老师或同学。偶尔预习的学生中,66%的学生表示预习有助于课堂的理解;22%的学生表示预习后课堂上就不会很集中注意力;还有11%的学生表示预习对于他们来说意义不大。

有预习习惯的学生中,60%的学生表示通过阅读书本来预习;20%的学生表示通过阅读书本和教辅书来预习;20%的学生表示通过阅读书本和教辅书并结合习题来预习。

通过以上的调查可以发现,即便是中职单招班的学生,预习习惯也不尽如人意,预习能力更是层次不齐。我们都知道“预习”对于提高课堂效率是一副特效药,它可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呢?

二、 中职《电工基础》预习能力培养方法

对于预习,叶圣陶先生曾说过:“预习的事项无非翻查、分析、综合、体会,审度之类;应取什么方法,认定哪一些着眼点,教师自当测知他们所不及,给他们指点,只是实际下手得让他们自己去做……”由此可见预习的本质就是独立学习。

如何培养中职学生《电工基础》的预习能力,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充分研究教材,确定人才培养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与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可以让学生对课堂所学产生兴趣,也节省老师的无用功,提高了效率,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但要磨好这把刀,对任课老师来说是一项无形而艰巨的任务。它不但要求任课老师对所教的内容要烂熟于心,而且要求任课老师对整本电工书要做到融会贯通、重点分明、考点清晰。老师不但要备好一节课,往往要事先备好一章内容甚至是整本书。对于单招班任课老师来说,不但要备好整本书,甚至要备好历年的高考试卷。只有充分研究教材,才能更明确要培养学生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与素养目标是什么,然后根据课堂来确定如何让学生去预习。

2.分析解剖教材,确定哪些内容适宜采用自主预习,确定自主预习的重点与难点

做到对教材“心中有数”之后,就要分析解剖教材,例如《电工基础》笔者将教材分解为:直流电路、交流电路、中间过渡电路与磁路四部分。并且确定每一部分的重点难点,确定哪些内容适宜采用自主预习,确定自主预习的重点与难点。例如直流电路部分,笔者认为可以设定的研究点可以有:电路状态的判别、电路中某一点电位的求解、电路中某一条电路的电流求解……

3.梳理教与学的细节问题,确定自主预习的方法或途径

设计好课堂的研究点,教师就可以设计课堂教与学的各个环节。确定课堂前要求学生预习的重点与预习的程度。至于如何来达到预习的效果,教师可以根据课堂内容引导学生采用特定的形式,而学案就是教师指导学生预习的最佳方法。笔者认为《电工基础》这门课程重点培养的应该是学生分析与计算电路的能力。因此,在每一张学案上,都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张电路图去充分研究分析,并解答。学生可以采用的预习途径有:翻阅教科书或教辅资料、上网搜索、小组讨论、课前请教家长、老师或朋友等。好的预习方法并不是强迫学生每天固定地去翻几页书本,而是让学生把预习当成一项准备工作去完成。试想如果明天你是会议的主角,今天你还会不去好好认真准备吗?所以培养预习能力的关键在于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4.高度重视预习环节,采用实际有效的评价体制与监督体制

所谓高度重视预习环节,就是要重视学生的劳动成果。应该给一个平台,让学生去展现他们的预习成果。每次课,我都会拿出三分之二的时间交给学生分小组讨论预习的重点以及预习留下的问题,每次课都有五到六位同学在讲台上唱主角。通过这个平台,让学生品尝预习成果的甜美,让学生相互交流,在交流中相互学习,在讨论中碰撞出知识的火花。最后还应该采用一个实际有效的评价体制,让学生对自己的预习效果进行评价与打分。只有比较才知拙劣,只有评价才能进步。有了这样一个评价体制,才能更好地监督预习环节的自主进行。

三、 中职《电工基础》预习能力培养效果

1.学生主動预习的比例显著提高

现在两个单招班的学生基本养成了预习的习惯,预习的效果可以通过学案反映出来,还可以通过课堂的平台展现出来。所以学生们不但不再“偷懒”了,而且还预习得越来越深入。不但解决了预习时的电路图,而且还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改编题目了。

2.学生学习的方法更科学、更灵活

通过对课前预习质量的要求,学生的学习方法也变得更科学、更灵活了。他们不但懂得了如何从教辅材料中找到对自己有用的知识,而且懂得分析和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实际的问题。通过研究对比可以明显感觉到的是,现在两个班学生问问题的越来越多了,敢于在课堂上提出问题、表达自己观点的时候多了,学习的成绩也提高了。

3.课堂的效果明显改善,学生对于《电工基础》的学习兴趣普遍提高

以前的《电工》课堂,多为教师讲解知识点、学生做笔记;教师讲例题,学生做练习。现在的课堂,一些基本的概念知识已经不需要老师详细讲解了,大部分都能通过预习解决,教师只需要在课堂上强调几个需要注意的细节问题就行了。典型的例题,已经不需要老师讲解了,而是学生们组成小组来讲解。学生讲、学生听、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解答问题,出现错误或问题时老师及时站出来,课堂变得异常活跃,《电工》课堂再也不让人觉得枯燥了,学生们也越来越喜欢上《电工》课了。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值得注意的是在培养学生预习能力的过程中,要注意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原则。并且应该注意针对不同的内容微调预习形式,不断改善竞争机制,不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要做到的就是持之以恒,毕竟一种好的习惯、一种能力的培养是需要时间来经营的。

参考文献:

[1]周绍敏.电工基础[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0.

[2]纪青松.单招生——相约在高校[M].原子能出版社.2009.09.

构建中职德育有效课堂 篇4

一、掌握中职生特有的心理状况

1. 中职生的挫折情绪与偏差行为。

社会心理学告诉我们, 挫折感是个体需要不能满足, 其目标受到阻碍或推迟实现所引起的心理矛盾和情趣冲突,而中职生的偏差行为受挫折影响的因素相当严重。中职生的挫折情绪主要是由学习上的挫折感而引起的。中考的失败是最直接、最现实的挫折。由于学习成绩差,又担心自己在新班无立足之地、成绩不理想而产生自卑心理。有的孩子从小学到初中甚至没有受过一次表扬,因此,他们对一切活动毫无兴趣,整天处于焦虑苦恼中而不能自拔,甚至导致精神创伤或偏差行为,如拖延交作业时间、逃课、对自己放任自流等,这些既严重影响了个体的发展,又影响了整个班级或学校的管理。

2. 情绪波动大,自我控制能力差,缺乏意志力。

中职生常常意气用事,对所喜爱的事物表现出极大的热忱,对反感的事物深恶痛绝,取得成绩时表现兴高采烈,遇到认为是不公平的事则愤而慨之;喜欢夸大地表现自己的喜、怒、哀、乐情绪情感,极易出现高强度的兴奋、激动、愤怒、悲观,自我控制能力差,易出现偏激行为。

以上特点使学生在有意义的活动中表现出热情高涨,精力饱满,但在缺乏理智控制时,因过度的情绪反应产生不负责任的冲动行为。比如,两个班级的两名学生因为排队打饭时的先后顺序产生了矛盾,结果每个人纠集了班上的十多名同学打起了群架,受到了处分,正是由于这种过度冲动造成的。又如,在考试时,教师曾见过这样的一名学生,接过考卷,连看都不看一眼,就趴在桌上要睡觉,教师问他为什么不好好看一看卷纸,学生回答:“反正都不会,看了也白看。”从这里也可看出这些学生遇到困难,不是积极想办法克服,相反却采用逃避的手段,这正是缺乏意志力的表现。

二、针对中职生品德问题采取的辅导教育活动

1. 做学生的朋友,认真倾听学生的心声。

倾听是心理教育的会谈技巧之一,有助于教育者接受和理解学生的非言语信息和言语信息,根据上下文或其它线索理解未明确表达的信息。教师要耐心倾听学生所叙述的内容,而且要设身处地去体会他的内心感受,把自己的信念、价值观等搁置一边,从学生的角度去体察,达到“感同身受”的境地,使学生以你为知己,对教师有良好的接纳态度,愿意与老师分享自我,这样,教师可以得到正确的信息,寻找到问题的根源,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2. 正视学生行为的反复,耐心开导教育。

学生品德行为的反复现象是德育中的常见现象,较容易出现在自制力差的学生身上。教师应该用正常的心态面对,没有必要用“屡教不改”的话去伤害他们,甚至对该生产生失望、视而不见的态度。教师对学生丧失信心,学生自己就更容易自暴自弃。面对品德行为反复的学生,教师应该有耐心和细心,树立打持久战的思想,坚持监督和教育,正确运用消退、强化的心理教育法。例如:当学生出现好的行为时及时表扬和鼓励,强化正确的行为;对他的不良行为进行及时消退或抑制。这样一来,学生会慢慢地用正确的行为替代错误的行为,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 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要求,有针对性、有重点地进行德育。

中职“电学”课堂教学论文 篇5

摘要:“电学”作为中职学校中相关专业所开设的基础性学科,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及课程自身特点的限制,常常表现出定位不准、理论脱离实践、缺乏时效性等问题。文章认为,从提效角度来看,建立应用导向的教学理念,搭建好理论与实践联系的平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提效的关键之举。

关键词:中职;电学;课堂教学“电学”

是中职教育系列中相关专业的一门基础性学科,本课程通过对电学基本现象的观察与分析,识别电学现象背后的原理,并能够进行基本的操作与分析计算,进而形成相应的电学知识与实验素养,以为相关专业知识的系统建构奠定基础,并在其中形成科学合理的逻辑思维能力。从当前实际来看,尽管在教学中强调改革意识,强调面向学生职业素养提升需要的教学理念,但由于种种条件限制,“电学”教学仍然一定程度上停留在缺乏与职业目标的联系、忽视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水平上,“电学”教学与中职学校就业导向的办学目标之间还存在一定的距离。而要缩短这个距离,提高“电学”课程教学的水平,笔者认为需要认真分析当前中职“电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并寻找能够真正起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途径。

如何优化中职英语课堂 篇6

关键词: 中职英语 课堂教学 教学策略

一、中职学生英语学习现状分析

根据对我校学生的了解,学生都基本来自淮安市各县区、郊区和周边地区的农村初中学校,学生成分和家庭背景比较复杂,尤以农村孩子居多。他们学习动机缺乏,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中考成绩不够理想,尤其是英语成绩水平偏低,这给中职英语教学带来诸多不利因素。为了提高英语教学质量,下面对中职学生英语学习现状进行分析。

(一)英语基础薄弱

中职学生大多数各科成绩不够理想,尤其是英语。他们的初中英语基础相当薄弱,大多数学生根本不懂得最基本的英语词法和句法知识,提升他们的英语水平是相当艰难的一项任务。

(二)学习兴趣不足

中职学生进校的目的是学习或掌握一门专业技术或技能。因此,大部分学生偏重专业理论学习与实践,忽略文化课知识学习,特别是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这些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一开始接触英语时,只凭兴趣学习,只对自己喜欢的某些领域感兴趣。而对英语基本技能(单词短语的记忆及基本句型的模仿应用)感到索然无味,上课不认真听讲,课后又不认真复习,这样即使在课堂上记住一些语言知识,下了课又还给老师。随着学习内容的不断增多、词汇量的增加,他们学习英语就更感到吃力,渐渐地就对英语丧失兴趣。

(三)缺乏自信

由于基础较差,有相当一部分职高生在英语学习方面存在着严重的学习心理障碍,缺乏必要的自信,部分学生甚至放弃学习英语。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不愿开口说英语,不善与人用英语交流。说得少、与他人交流少,模仿能力相对较弱,这就使他们更不愿参与英语语言实践活动。有问题时也不敢向人请教,他们害怕在课堂上出现错误,认为自己表现不好会丢面子。所以在英语课上,多是老师在唱“独角戏”,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没有调动起来,他们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因此很难学以致用。

二、优化中职英语课堂教学的策略

如今的中职英语教学,教师总是一味地对学生进行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学生始终以倾听、背诵、抄写的方式对英语知识进行吸收和消化,这种强化教师中心地位、弱化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方式只能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对所学知识进行理解和领悟,并不能将其真正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所以,我们应对这种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转变。作为中职英语教师,我们应使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注入式教学方式向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教学方式转变,促进学生的体验参与,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使学生依靠自我能力获得英语新知。

(一)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

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经过多年的实践与研究,得出结论:“只有学生把教育看成是自己的需要而乐于接受时,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兴趣是学生求学的最佳教师。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激发兴趣,培养学习英语的能力。在小学和初中阶段,由于学生年龄小,好学、好问、好奇、好模仿,思维形式处于从形象思维为主向主要以抽象思维为主转化的阶段,直观、重复、模仿等教学手段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到了中专阶段,学生身心发展趋于成熟,抽象逻辑思维起主导作用。同时,说话时的心理活动随之变化,对说话的兴趣有所下降,显得不那么积极主动,中职学生在学习方面更有障碍。根据这些特点,老师应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重视激励学生说话的兴趣,使之与学生的身心发展相适应。为此,我们在教学中尽量结合所学内容和身边发生的事情,让学生用简单的、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意图。激发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我们可以利用教学挂图、利用实物、对话表演、情景模拟等各种各样的教学方式。

(二)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

长期以来,教师讲、学生听,成为英语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这种教学形式更容易使职高的学生厌倦,他们对英语知识的接受与运用能力偏弱,因此,我们要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改进教学方式,使学生快乐学习,为他们的专业服务。充分利用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设备,让学生很快投入课堂学习中。

创设情境串联对话,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以往对话教学多采用让学生听对话录音、重复、背诵、模仿编对话等方式。这种操练往往脱离真实的情景,忽视语言内容的真实性,教学形式比较呆板,学生很容易生厌。针对这种情况,教学不是停留在这个阶段上,而是进一步创设新的真实情境,培养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交际性操练,努力使教学能在实际中用到。这种知识性、趣味性相结合的训练,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快乐,得到锻炼。我们还要积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充实英语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开展小组竞赛、通过游戏、唱歌等活泼有趣的方法学英语等,活跃课堂气氛,强化教学效果。

另外,在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当今的社会,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已经成为人们生存发展的重要品质。学会与他人合作,能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获取、处理和综合信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重点是听、读和口头表达的能力。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校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要忽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教学中要提供他们展示自己这方面才能的舞台。

(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是教师引导下的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在讲授知识时,与学生要有情感上的交流,走入学生中,和学生打成一片。师生之间要相互尊重、爱护与信任。我们既是学生的良师,又是他们的益友,在教学中密切合作,促进学生学习动力的形成,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师生关系与英语教学相互制约、相互依赖,师生关系的好坏,对英语教学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只有师生密切配合,才能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条件,才能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课堂是师生关系得以体现的最佳舞台,但这个舞台再也不是教师唱独角戏的舞台,而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精彩的舞台。

良好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赏识每位学生,尊重个体差异。职校生都存在某种程度的自卑,不愿意表现自己,或许在以往的学习中受到更多的是指责和批评。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让他们觉得自己也很优秀,及时表扬他们取得的一点点进步,树立学习英语的信心,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优化英语课堂。

英语教学在非母语国家是一个很艰巨的任务,要优化中职英语课堂的确是个难题,只有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建立良好师生关系,才能真正优化中职英语课堂,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成为新世纪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肖陶.中职基础英语有效课堂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中职课堂 篇7

计算机专业是大部分中职院校里开设比较成熟的专业,“网页制作”是中职计算机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网页制作”的课堂教学通常视遵循一定的设计套路:分析案例—师范操作—模仿实践,在课堂上形成了基本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以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知识,学生通过聆听讲授、模仿操作获取知识再在通过课后作业完成知识的内化为鲜明特征。这种情况下,把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落到实处很难。“网页制作”的课堂内容安排和教学组织面对不同的教育对象都是相同的,难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难以适应学生就业的需求。根据课程的特点利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对“网页制作”的课堂教学模式加以改革 ,利用信息化手段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很有意义。

计算机专业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能够熟练运用信息手段自主学习。中职大部分学校课程比较松散,学生有一大部分自主时间, 可以在这个时间进行自主学习。“网页制作”是一门软件课也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通过“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让多层次学生在同样的课堂上体会到满足感,真正落实了职业教育一直倡导的“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地位。

二、“翻转课堂”在中职“网页制作”课程中具体实施

1.教材分析。“网页制作”一门核心课程 ,其主要任务是:让中职学生掌握HTML语言、制作网页的基本方法与技能及相关网页制作工具的使用。笔者所使用的教材是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教材,教材的特点是一系列教材任务引领,一个章节的知识就是一个项目,每个项目又分为5到6个子任务,每个任务为有详细的图文说明的操作步骤。中职生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可具备综合运用专业软件进行小型网站开发与网页设计的能力,也可积累一定的实践经验,为今后从事相应的网站设计制作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2.教学实施。计算机专业教师具备一定的视频编辑基础 ,结合本章 的项目内 容和光盘 素材 , 教师可以 使用CamtasiaStudio软件录制微课或者微视频结合提前设计好电子导学案和学习任务单分发给学生,因为大部分职校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差,可以利用晚自习时间,在教师监督下让学生使用教师提供的课程资源自主学习,学习完填写学习任务单并对自己存在的疑惑以电子文本形式发送邮件给老师。老师在课前对学生的邮件进行整理和归类,将学生问题分层次罗列。课堂上教师组织教学,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把整理的问题分发给小组,让学生分组讨论,看能否解答出这些问题。学生讨论之后,先让小组代表回答这些问题,老师对回答的情况进行评析,对于共性问题进行特别说明,进行强调或者示范操作。在评析之后让学生带着目的再修改自己的作品,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点加入自己的创意完成任务。

3.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在职业教育的课堂上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完成任务后,教师组织学生对作品评价,评价可以多方面,包括自评、组评、师评。笔者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说说看,让学生在课堂上直接表达自己的建议和想法,这样可以培养职校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另外,可以在网络环境下评价,让学生把作品发在网络空间上,通过留言、点赞等形式评价学生作品。同时,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学生做出的作品就是自己的知识劳动成果,对于做得特别优秀的学生作品,可以鼓励学生发布到一些网站,如果用户喜欢下载,就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给作者,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受到激励,获得的精神财富远远大于收获的一点报酬。

三、翻转课堂在实践中存在问题

对于教师而言,教学工作量增加,课前准备的所有资源需要教师亲自制作,因为教师是初步尝试没有丰富经验,可能在微课的制作上和学习任务单的设计上存在一些困惑, 如何设计更适合学生,问题的设置如何照顾到多层次学生的学习?

学生已经习惯了先教后学,职校学生大部分基础较差,自学能力不足以完成所有课程的自学。另外,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较差,在观看视频时存在疑惑,不知道怎么表达出来写在自主学习的任务单上, 这样老师收集上来的材料并不能真实反映出所有班级学生的真实想法。

四、结语

中职语文动态生成课堂构建 篇8

一. 创新教学预设, 奠定动态生成课堂构建的思想保障

中职语文教学新大纲倡导开放性的课堂教学设计, 要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的那种线性设计以教学内容和知识点的完成为目的组织课堂教学, 但并不是说不要预设, 而是要精心预设、优化预设。语文课堂作为教师和学生智慧生成的生命场, 应注重预设, 使其成为学习语言、荡涤情感、体验生活、滋补理趣的师生向往之地。预设是生成的基础, 也是生成的前提, 没有开放的预设, 就不会收获精彩的生成;生成是预设的补充和提升, 两者相辅相成。因此, 语文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是对立统一的。如果只有生成没有预设的课堂教学是盲目散乱的, 只有预设却没有生成的课堂教学往往是低效的、死气沉沉的, 那么只有开放的预设才能孕育生成, 促进生成。开放式的教学应当以框架设计为主, 教师从学生的现状作出多种假设, 拟定一个大致的框架、轮廓或是学习的最佳途径, 供学生自由选择, 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使其具有生成新的、超出原先计划和目标的可能。要想使课堂产生有效的生成, 教师应该从备课入手, 从文本、生本、实效三方面来做充足的预设。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 预先设计出几个不同的板块, 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随时穿插, 变化。开放的预设会拉近学生与文本间的距离, 使学生尽快地进入到研读文本、人本合一的角色中去。例如有位教师在教学《纪念刘和珍君》一课时, 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在最后分析鲁迅先生文章末尾的一句话:“呜呼, 我说不出话, 但以此纪念刘和珍君。”这短短的几个字, 作者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写下的?正是这个问题把学生带入到作者的内心深处。有的说:“带着无限的悲痛写下的, 因为刘和珍君去世是对那个黑暗时代的反抗。”有的说:“带着深切的矛盾写下的, 因为作者感觉刘和珍君的去世, 实在太为可惜。”有的说:“是带着巨大的愤怒写下的, 用一种看似平淡的语调, 来表明满腔的愤怒。”仅仅这一个问题, 伴随着低沉的哀乐, 学生的心却已和作者的心紧紧地融为一体, 深刻地理解了鲁迅先生哀婉的情感, 带着无限的深情读出这句话, 也表达了真挚的心声。

二. 适时有效点拨, 形成动态生成课堂构建的良好氛围

“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行, 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 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 (叶澜语) 在不断即时生成的课堂中, 只有教师充满睿智的调控, 巧妙适时的点拨, 引导学生用全部的理智、经验和情感去感受、领悟、欣赏文本的内涵, 才能使课堂充满智慧, 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 课堂上学生的问题也是千奇百怪、难以预测的, 当学生的问题游离文本、超越预设时, 教师是置之不理, 还是越俎代庖呢?这是摆在每个希望突破自我的新型教师面前的严峻的问题。如何在学生的思维发生偏离时巧妙地点拨和引导呢?这就需要我们进行深入地探讨。由于中职学生文化基础薄弱, 功底较差, 学习成绩不理想, 往往觉得低人一等, 在学习上, 他们对文化课的学习没有兴趣, 缺乏自信, 课堂上往往不愿回答问题。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 要善于运用“点金之术”, 让学生们智慧的火花在轻轻一“点”间不断迸发, 让学生们的智慧之火在巧妙一“拨”下熊熊燃烧, 尽显其个性、灵性。在实际落实和学习中, 有些内容学生常常会一带而过, 貌似理解其实并未真正弄懂, 这时教师就要运用点金之术, 激发学生们的探究意识, 真正领悟文章的内涵和作者写作的精妙。而且语文课堂应该是民主、开放、平等对话的, 课堂上常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学生畅所欲言, 意见不一, 谁也说服不了谁。这时就需要教师发挥点拨作用, 把他们的思想观点进行概括、总结、提升, 使学生对事物、对人、对社会等方面的认识更全面、更准确、更深刻。在执教《负荆请罪》一课时, 我提出了一个开放性的辩题让大家辩论:“当今社会, 你想做廉颇那样直抒胸臆、快意恩仇, 还是蔺相如顾全大局、忍辱负重的人?”学生在激烈的争辩中各抒己见。这时我画龙点睛:在现代社会中, 我们既需要像廉颇那样敢打敢拼的忠勇之士, 又要有蔺相如那样在辩才无碍、运筹帷幄的志士仁人, 这样才能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保障。这一番话既是对学生观点的概括、总结和提升, 又是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三. 引导情感共鸣, 创设动态生成课堂构建的感情铺垫

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 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 在开放、自主、合作的课堂上, 教师应该把握好自己的角色, 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同时, 课堂教学蕴涵着巨大的生命活力, 教师只有调整好自己的位置,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重视学生的课堂生成, 才能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而语文课堂又是师生情感流动的过程, 这个过程始终以情感为动力, 因此课堂是一幅流动的、变化的、起伏的、曲折的、美丽的生成图。语文教学的“情”是教情、学情、文情的统一, 要做到“三情统一”, 教师必须要储情于胸, 并用激情感染学生, 进而引导学生入境体验, 达到融情于理。只有教师“披文入情”才能打动学生的心灵。如某位教师在教《琵琶行》时, 为拉近时空的距离, 激发学生对诗人白居易谪居闲散之地的惆怅落寞情绪, 他使用了多媒体课件, 并伴以充满悲凉的语言, 在哀怨幽婉的琵琶声中, 引导学生建构当时的苍凉画面。乐曲结束后, 主讲老师动情地说:“同学们, 诗人白居易正是在惆怅落寞之时, 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 通过阅读全篇我们可以深深感受到江州司马的忧国忧民之情。也许岁月的苍老, 命运的不济会带走我们许多的东西, 但只要秉持一颗坚忍忠挚之心, 生活总会给我以另外的启示。”教师精彩的语言、激情的演绎, 让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 激发了胸中对历史人物的现实共鸣, 为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 坚持以人为本, 优化动态生成课堂构建的学生基础

在课堂教学中, 我们追求的教学境界是——不应当让学生带着老师的问题读书, 而应当让他们自己去积极地发现问题, 主动地解决问题。因此动态生成式的课堂教学应坚持以学生为本, 追求教学的真实、自然, 敢于暴露意外的情况, 再现师生“原汁原味”的教学情境。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我们必须学会捕捉那些无法预见的教学因素、教学情境等信息, 有效地利用可生成的资源开展教学, 使之成为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培养情感的催化剂。具体来看, 在课堂教学中, 学生的回答在老师的意料之中, 老师往往是满意的, 对学生精彩的生成性答案是惊喜的, 但对那些尴尬的答案则不够重视, 甚至心有不悦。其实, 在一些课堂中“错误”也是一种“动态生成”的资源, 如在进行“自我介绍”的环节中, 班里的一位男同学对自己评价很低, 竟然说出了:“其实我是不愿意上中职学校的, 只是当时没办法而已, 至于我的未来会怎样, 我也不清楚。”显然这样的话语与我想传达的情感价值目标是相违背的, 但我并没有简单地否定他, 而是将错就错, 先问其他学生:“你们同意他的观点吗?”继而又引导学生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来鼓励他。学生互动交流后, 说出了自己的观点。有的说:“现在深圳高级技工的收入比硕士生都高, 说明我们的未来不灰暗。”另一学生补充说:“国家开始大力支持职业教育, 我们的校园有了很大的变化也是一种表现。”在这样你来我往的灵感火花碰撞中, 真正让学生占领课堂、成为课堂的主人, 学生获得的不只是知识, 还有发现的喜悦和思考的兴趣, 为语文课堂教学的生成奠定了良好的学生基础。

总之, 动态生成的语文课堂教学是生命的家园和思想的乐园, 是让生命充盈灵气、活力、智慧和激情的地方, 动态生成的语文课堂教学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 把课堂还给了学生, 师生的生命在相互影响、相互激励中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张秀, 朱德全.从现代到后现代课程观的演变[J].教学与管理2007 (15) .

打造中职数学高效型课堂 篇9

一、幽默风趣, 激发兴趣

当立于讲台之上的教师充满朝气、精神焕发, 并时不时地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来点缀教学, 那么整个课堂就会变得轻松愉快, 利于师生情感的沟通, 也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如当学生不注意分析已知条件, 将隐含条件忽略导致解题思路出错时, 笔者针对学生不注意分析已知条件, 忽略隐含条件而引发出错误的解题思路时, 针对当今中职生文字功底弱经常出错别字的现象, 笔者讲解题意后, 笑着说:“此学生的思想走到牙路上去了”, 故意将“邪”读成了“牙”.学生哄堂大笑, 在活跃的气氛中学生也受到了要认真分析题意的提醒.远远地看, 数学是由符号、数字、概念、命题编织的抽象王国, 然而当你真正靠近她, 你会发现她也是一个充满想象、激情、诗意的广袤天地.在教学中, 偶尔蹦出几句小诗, 把学生带入美的意境, 效果也不可小觑.据说, 陈景润的教师就赋予了哥德巴赫猜想诗一般的语言:自然科学的皇后是数学, 数学的皇冠是数论, 而哥德巴赫猜想则是皇冠上的明珠……这句话产生的力量非常神奇, 它激励着陈景润开始了摘取皇冠明珠的万里长征, 他锲而不舍, 数学的辉煌终于垂青于他.作为教师, 研究一些教学方法固然重要, 但注重语言的表达, 用幽默风趣的语言为课堂注入一脉新鲜血液, 那么我们的数学课堂也会如磁石般充满吸引力, 逐渐成为学生流连忘返的殿堂.

二、更新模式, 提高效率

改变以往陈旧的教学模式, 注重以生为本, 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能有力提高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转变他们的学习态度, 提升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而使课堂教学的面貌焕然一新.如, 现代的多媒体技术直观形象, 声情并茂, 演示力和感染力都很强, 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如, 笔者在教学“三角函数图象”时, 就制作了一个flash课件直观又精确展示了动态的互动过程, 学生很轻松地就掌握了函数的相关性质.除了借助多媒体手段来辅助教学, 我们还要注重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 促进学生数学认知结构的建构.如, 双曲线概念的教学, 笔者先让学生折纸进行实验, 获得感性认识, 接着提出问题供学生思考讨论.让他们回顾折纸全过程, 从中将动点M所满足的数量关系挖掘出来.双曲线的定义实质上就是动点所满足的关系, 那么如何定义双曲线?动点所满足的关系是什么?等式如何用文字语言描述?结合这些内容, 你能类比椭圆定义, 尝试给给双曲线下个定义吗?学生经过了一番实验、讨论, 较轻松地掌握了双曲线的定义的实质, 也不会轻易犯下忽略双曲线定义中的定长应小于焦距的错误.在一系列的问题情境中, 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空间, 学生通过仔细观察, 并适当地变换角度将问题的特征抓住了, 进一步抽象概括得出概念.从而让教学事半功倍.

三、注重实质, 淡化形式

高度的抽象性和逻辑的严谨性是数学的特点之一, 传统的中职数学教学以科学性作为教学的首要原则, 对概念和理论十分重视.在遵循这种教学原则下, 教我们往往对名词、术语以及一些细节上过分地追求完善, 导致数学学习的形式比较僵硬, 学生学起来索然无味.实践证明, 过分的形式化只会与学生的实际认知相脱节, 而忽略了数学实质内容, 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 在数学教学中, 概念、公式、原理等数学知识, 我们不要过多地去追求形式上的至善至美, 而更应注重数学符号、数学公式所代表的实质性的内容, 并切合学生认知和水平的实际情况, 利于他们接受.如笔者教学函数概念时, 并没有着重于一般解析式y=f (x) 的形式描述和运算上, 而是通过具体的实例, 用图表关系、图象呈现在学生面前, 让他们理解对应关系是函数的实质, 是某个量的变化引起了相关的量的变化, 而不是着重于一般.这样, 学生很自然地掌握了概念并建立起相应的概念图示.可见, 将形式适当地淡化, 侧重于实质的教学, 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也真正地做到了减负增效, 利于学生对概念的深入理解, 从而构建牢固的知识体系.

四、不断总结, 善于反思

中职语文课堂管理浅论 篇10

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课堂管理问题十分突出。学生不认真听讲、玩手机、吃零食、交头接耳、看课外读物、打瞌睡、迟到等现象严重干扰了语文课堂的正常进行。课堂秩序混乱, 课后环节也无法有序开展, 有些同学不做课后作业, 少写或找人代写, 应付了事, 这直接影响了下一次上课的复习和新课进度。课堂管理成了一件令语文老师十分头疼的事。

二、问题分析

1. 生源质量一般。

初中毕业生中成绩突出的学生大部分被重点中学和普通中学录取了, 到中职学校就读的多是成绩平平且不愿失学的学生。他们大多学习基础差, 不自信、不勤奋、易受挫, 缺乏探索精神。

2. 学生年龄、心理特点。

中职学生大多是十六七岁, 且是独生子, 知识的宽度和广度不足, 社会阅历更不足, 这些情况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他们的语文学习。并且这个年龄段的学生逆反情绪严重, 不能理性学习, 兴趣成了学习的方向标;个人意识强, 集体意识差, 无视课堂纪律。

3. 语文学科的独特特点。

语文是基础工具学科, 与其他学科相比, 它的知识序列性差, 学习语文周期长、见效慢, 这就特别要强调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尤其是情感因素。

4. 中职语文课的地位。

中职学校的语文课是基础课, 是为学生学好专业课服务的。虽然语文课重要, 但相对来说, 学生学习专业课的积极性更高一些, 而不愿把时间花在语文学习上。

5. 语文课教学条件简陋。

大多数情况下, 上语文课时学生面对的是毫无新鲜感的同一间教室、同一块黑板, 很少有机会使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

6. 学习环境封闭。

学校是寄宿制管理, 大多数同学是第一次住校生活学习。长时间地在校生活难免会让他们产生烦躁厌学情绪。

7. 语文无用论。

上海市同济大学、华东师大等六所高校自主招生测试密集举行, 考生人数逾万。有4所高校要么是理科生不考语文, 要么是全部考生只考数学和英语两科。据一位高校招办老师解释, 自主招生之所以考英语不考语文, 是因为英语有利于学生的学科发展, 英语不好往往没有前途。 (2010年1月24日《长江日报》) 学好语文并不能带来直接的既得利益, 例如评职称、考研究生等, 所以语文日渐受冷落。然而, 功利色彩明显的学习动机, 无疑将会把学生引向一个人文品质缺失的可怕境地。“语文无用论”的泛起在国力日益强大的现实环境中显得极不正常。自主考试科目轻视甚至排斥语文学科的现象突出, 令人担忧。毕竟, 考试的指挥棒直接引导着学生的学习方向。中职学生在对待语文课时也表现出了“语文无用论”的态度, 他们认为来学校是为了学技术的, 将来不当作家, 不当诗人, 没必要多学语文, 够用就行。

以上这些问题综合起来或轻或重地影响了语文教学, 所以也就影响了语文课堂管理。

三、解决办法

语文老师作为一个个体, 不可能也没能力同时解决影响语文课的种种不利因素。这时语文老师应该向内求助, 不断超越提升自己, 在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将语文课讲的精彩的同时, 还要掌握一些课堂管理的方法, 开创一种“人和”局面, 即教师与学生的和谐共处。那么建立一个开放、包容、有序的语文课堂环境就容易多了。

1. 做一个幽默、责任心强、和蔼开朗的好老师, 做一个主动关注、了解学生, 善于和学生沟通的好老师。

在我国第26个教师节前夕, 上海市学生德育发展中心进行的一项专题调研发现, 学生们认为一名优秀的老师身上应该具备的最主要特征依次为:富有幽默感 (23.52%) , 责任心强、尊重和关爱同学 (23.42%) , 和蔼、开朗 (21.72%) 。有超过三分之二的学生希望老师最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36.21%) 和思想道德水平 (31.89%) , 其次为学业和身体健康方面以及人身安全和其他。这充分表明学生普遍有被老师关注、了解、沟通的内在需要与渴望。 (2010年9月10日《中国青年报》) 比如我常向学生学习方言, 使用一些网络语言, 讲一些笑话故事, 和学生一起唱歌等等。老师自己的心态要阳光、乐观、积极、包容。学生不讲理, 老师不能不讲理。我把自己的QQ号和手机号向全班同学公布, 鼓励和邀请每一位同学和我沟通交流。这些方式使我获得了更多的学生信息, 增进了师生友谊, 让我在课堂管理中做到有的放矢, 轻松自如。

2. 任用更多的语文课代表和志愿者。

鼓励学生毛遂自荐当语文课代表, 一般会有七八个同学举手, 那么就将这些同学全部任命为课代表, 能起到规模效应。以后将语文课的好多事务平均分配给他们去做, 比如收发、统计作业, 做课上小组辩论的组织者、发言人等等, 还要不时地让那些不是语文课代表的同学来做志愿者, 以此来扩大参与语文课事务的人数。老师要经常公开表扬他们, 也要优先推荐他们参与学校事务, 在学期、年度评先进, 进入校团委、校学生会及社团组织, 向报纸杂志投稿时也要优先推荐他们等。这些同学是语文课的中坚分子, 他们会感染和吸引更多的人团结在他们周围, 也就更加有利于语文教学的开展和课堂的管理和稳定。

3. 突破陈规, 营造新意, 创造有利的契机。

老师在课前三分钟就应走进教室, 和学生们聊聊天, 了解他们最关心什么。这样做既了解了学生的情况, 稳定了学生的情绪, 又联络了师生情感, 有效地提高了课堂管理的效率。我上课时不要求值日干部喊起立的, 铃声响过我会拍拍手说一声:“孩子们上课啦!”教室立刻就安静下来了。

4. 课堂纪律大家管。

利用学习应用文“建议书”的机会, 我向学生发出倡议, 让他们写作《如何管理语文课堂纪律》的建议书, 经过同同学们商讨, 从中选定了几条可操作的建议: (1) 为大家唱一首歌, 或者说个笑话、讲个故事。 (2) 做一件好人好事。 (3) 成立语文课纪律管理委员会。由五位大家公认的公平、公正, 有爱心、有辨别力的同学组成, 对课堂上发生的纪律问题该怎么管和老师一起决定。

5. 在授课过程中发现有个别同学注意力不集中, 在干别的事,

不要在讲台上大声点名指责, 而应微笑着用眼神示意他, 或示意他周围的同学提醒他, 或者老师走到他跟前轻轻敲一敲他的课桌, 这些柔性的管理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6. 换位体验, 请学生当老师。

我经常会请那些自我约束力不强还心存侥幸的同学做我的助教, 邀请他到讲台前听课, 还要请他观察并处理课堂的纪律情况。这样做可以一举多得, 这些同学往往比坐回他自己的座位上听课效果要好, 既锻炼增强了他的自我约束力, 还维护了课堂纪律。

7. 从国学中寻找语文课堂管理的源泉。

学生人手一册《弟子规》, 每次上语文课先诵读一段《弟子规》:见人善/即思齐……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诵读之后学生的情绪明显就稳定下来了, 上课时更能集中注意力了, 课堂纪律也就有序多了。让学生领略国学的魅力有助于净化学生的心灵, 使其懂得笃志勤学的道理, 养成自我约束的好习惯。

中职语文课堂气氛调控技巧 篇11

摘 要:教学是一门艺术,中职语文教师要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掌握导入调控、教法调控、微笑调控、激情调控、幽默调控、多媒体调控等调控技巧,营造轻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职教学 语文课堂 调控技巧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但是教师的作用也同样不能忽视。无论是知识的引领、道德的教化,还是课堂质量的把关,都离不开教师。教师对课堂气氛的调控是决定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笔者认为,好的教师一定是善于调控课堂气氛的高手。在中职语文课堂中,气氛的调控技巧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利用导入调控课堂气氛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语文课堂导入应引入清晰,目的明确,快速有效,吸引注意。可以通过展示导入、悬念导入、问题导入、情境导入、任务导入等导入方法引起学生注意。导入时应该敏锐地抓住问题的关键,捕捉学生的关注和需求,掌握行业领域的信息,学习优秀作品的方法,善于激趣引导和设诱等,从而达到理想的效果。

二、利用多种教法调控课堂气氛

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好的教学方法就是教师打开学生求知欲望的最有效的钥匙。

教学中可以灵活采用闯关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项目教学法、问题探究法、任务驱动法、辩论竞赛法、分组学导法、多媒体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学相长。具体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学法,关注落实细节,要切实解决好“是否能人人兼顾,是否考虑差异性,是否能解决重点,是否能突破难点,是否有学法指导”等几个问题。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人,要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心理学认为,即使是最内向的人,也有展示自己的欲望,也希望得到别人的赏识。作为中职老师应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鼓励学生亮出自己的观点。学生只要在课堂上愿意表现自己了,那他的潜能就能更多地被发掘出来。为了激发学生的表现欲,笔者经常穿插一些活动,如课前3分钟演讲、词语成语接龙、观点对对碰等。经常让学生就自己喜欢的文章或者一些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探讨。

三、利用微笑调控课堂气氛

“微笑”是一张名片,微笑可以使人感到亲切,可以让语文教师更容易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语文教师与学生做好沟通交流,学生就可以敞开自己的心扉,将自己的秘密告诉老师,这样语文教师就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没有任何失误的课堂是不可能做到的,但是教师可以做到让课堂更有“味道”,让学生更喜欢,这正是教师调控自己情绪的重要性。

四、利用激情调控课堂气氛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上课开始阶段,语文教师要做好学生的情绪调动工作,保证他们在课堂的起始阶段就拥有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的精神状态是评价一节课的重要指标,只有让语文教师用激情去感染学生、调动学生,才能保证他们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相反,如果语文教师情绪低迷、状态不好,起到的都是负面影响,容易使学生缺乏学习热情。如果学生动不起来,一堂课就会沉闷而过。因此,语文教师要传递积极的情绪,传递正能量,用自己的激情去感染学生。

五、利用幽默调控课堂气氛

学生比较喜欢幽默、活力四射的语文教师。语文老师可以采取幽默的导入、穿插笑话等风趣幽默的措施来活跃课堂气氛,在幽默中创设“愤悱”情境,寓教于乐,让学生乐学、学得进、用得上。

六、利用多媒体调控课堂气氛

目前,信息技术发展迅猛,为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提供了有利条件。信息化教学带来最大的变化就是翻转课堂,进行了课堂大革命。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做到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在教学中应用恰当,把图、文、音、视、动画等多媒体形式进行合理运用,这样会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学习,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重难点问题或者完成特定教学任务的作用突出,体现“做中教、做中学”。

多媒体融声音、图像、色彩于一体,可让学生得到生动形象的感受,从而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语文课堂上教师如果恰当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具体、直观、形象的生活情趣中学习语文知识和技能,一定可以让学生全身心投入教学活动当中。生活中有许多语文问题,它们都可以通过多媒体和教材内容“链接”而进入课堂,因此有必要充分利用这些内容,给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生活情境来活化语文文本,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构建和谐的中职语文课堂 篇12

一、师生关系的融洽促进和谐课堂

和谐的师生关系体现为, 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融洽的。它的宗旨是, 本着学生的自主性精神, 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充分发展。

语文的学习是学生与作者、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感情互相交流的过程。教师要认清自己的角色, 尊重每一个学生, 让师生关系亦师亦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 更应尊重学生不同的思维模式、思维技巧, 乃至求新、求异的思维。对一篇文章有不同的见解、不同的思考, 师生可以一起谈观点、论认识、说感情, 一起沉浸在作品的情感中, 同悲欢, 共离合。在平和的气氛中, 师生一起学习, 一起去发现和探求, 这才会有创造。

师生关系融洽的建立更多的有赖于教师自身观念的更新和素质的提高, 以及人格的不断健全和完善;有赖于教师对学生无微不至的爱和时时刻刻的尊重。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将会迸发出强劲的教育能量, 促进教育效果的不断提高。

二、学习方式的自主促进和谐课堂

在教学实践中, 我认为, 倡导自主的学习方式应该给学生充分读书的时间, 把“教”的过程变成“学”的过程, 从而推动和谐语文课堂。

在教学余光中《乡愁》一诗时, 我只是向学生简要介绍了作者身在台湾对祖国的思念之情, 再配乐示范朗诵了全诗, 便把课堂的大部分时间交给了学生。我让学生自己琢磨着读, 一对一互读互评, 并挑选读得最好的学生, 让其在全班同学面前朗读, 让学生在朗读之中体味和推敲词句, 揣摩词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的作用, 鼓励学生以课文为平台, 与文本、教师和同学展开对话, 进行深入的探讨。通过诵读、研讨、交流, 学生深切体会到了台湾人民盼望海峡两岸统一的愿望, 与作者的美好感情形成了共鸣。学生感受到了诗中旋律回荡、节奏轻快、音韵和谐的音乐美, 也领悟出了诗中每一小节所描绘的画面。学生甚至品评出了“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这些有韵味又表达着作者的思乡之情的诗句。这样的课堂教学安排, 促使学生去充分体验、深切感悟, 真正激发了学生读诗、背诗的兴趣。

三、教学方法的创新促进和谐课堂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提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强调体验与感悟。那么, 如何理解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能促进和谐的语文课堂呢?

(一) 优化教学过程, 实施点拨教学

“教师是主导, 学生是主体”, 创新学习离不开教师的启发、引导, 而启发、引导的关键就是实施点拨。所谓点拨, 就是教师针对教材重点、难点和学生的实际需要, 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知识、思维和心理障碍, 运用画龙点睛和排除障碍的方法, 启发学生开动脑筋自己去思考与研究, 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以达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所谓“点”就是点要害、抓重点;所谓“拨”就是拨疑难、排障碍。如在学习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时, 学生普遍容易忽视文章第一小节中“北国的秋, 却特别地来得清, 来得静, 来得悲凉……”这几句描写环境的句子。实际上这里是一个关键点, 因为在这看似漫不经心的描写中, 作者展现出了一幅清静且悲凉的北国秋景图, 为后面表达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颂扬埋下了伏笔。教师如果对此不作点拨, 就无法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二) 开展教育信息化活动

面对信息化时代的到来, 语文教学也应当有新的改革和突破。从适应信息化社会的要求看, 语文的听、说、读、写能力应当属于认知能力、表达能力范围, 这几种能力都与信息能力密切相关, 因而, 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研究能力应当作为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国内外教育信息化的实践证明, 有了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学校的教学活动得到了极大地延伸和扩展, 大大超出了课堂的时空, 学校教育也逐步走向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这有利于学校教育培养出社会需要的新型人才。开展语文创新教育活动可以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情境, 使学生展开认识、分析、综合、比较等学习活动, 同时还能让学生通过信息技术提供的思考诱因增加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进而发挥创造潜能。

上一篇:高中英语的阅读下一篇:桂花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