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的味道(精选3篇)
桂花的味道 篇1
《桂花雨》是琦君写的一篇优美散文。文章以“桂花雨”为题, 以“桂花香”为线索, 回忆作者童年时代的“摇花乐”。文风朴素而恬美, 清新而雅致。文章语言质朴, 通篇体现一个“真”字:向读者真实再现了作者童年的美好生活, 真诚地袒露了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 达到了真切感人的艺术效果。可谓花香、人乐、语蕴、情真。
人教版和苏教版教材都编选了这篇文章。但笔者细读之下发现, 两个版本的编者在对原文的选择上表现出了较大差异, 使两个文本呈现出“和而不同”的气象。
一、“乡情”“童乐”各有所重
人教版教材侧重表现“浓浓故乡情”, 童乐蕴其中。文本更多地保留了原文的结构, 让我们能更全地看到原文作者行文的思路。文本浓浓的故乡情溢于字里行间, 仅“故乡”一词在文中就出现三次。“中秋节前后, 正是故乡桂花盛开的季节。”这是文本第一节的内容。中秋节是团圆的节日, 是思乡的节日,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此时自然想起“故乡”。文章以中秋节前后故乡的桂花盛开开篇, 那浓浓的乡情, 如那浓浓的桂花香气一样渐渐地弥漫开来, 将读者浸染其间。中秋节富含的人文情愫和着桂花散发的高雅芬芳的香气, 为全文打下了浓郁、唯美的情感基调。
苏教版教材偏重表现“悠悠童年乐”, 乡情蕴其中。编者在编选时淡化了有关故乡和全家搬到杭州的情节, 在对童年快乐生活的回忆中透露出对家乡的怀念。“小时候, 我最喜欢桂花”是文章的第一句, 以写“喜欢桂花”开篇, 一个“喜欢”直奔主题, 开篇明旨, 为写童年之乐定下基调。文章接下来着重写了“摇花之乐”。文本如此编选减少了头绪, 突出了主题, 使文章结构更简单, 脉络更清晰, 文气更通畅, 更适合中年级学生阅读。
二、“邻里之情”和“风雅之事”各有所重
人教版教材为表现“乡情”的主题, 编选了母亲为多收桂花送给邻居而担心来台风的情节。文章的第三节这样写道:
故乡靠海, 八月是台风季节。桂花一开, 母亲就开始担心了:“可别来台风啊!”母亲每天都要在前后院子走一回, 嘴里念着, “只要不来台风, 我就可以收几大箩, 送一箩给胡家老爷爷, 送一箩给毛家老婆婆, 他们两家糕饼做得多。
故乡的海, 故乡的人, 文中母亲念叨着的是“收几大箩, 送一箩给胡家老爷爷, 送一箩给毛家老婆婆……”多么善良的母亲, 多么朴素的愿望, 多么感人的情景, 多么难忘的乡情。那份感情是令我们羡慕的, 向往的, 感动的。所以才有后文中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 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真的是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更香些吗?恐怕不尽然。母亲这么认为, 这么说, 是因为这里不是“故乡”, 没有“胡家老爷爷和毛家老婆婆”, 它的香气里没有挂念, 没有“乡情”啊!
苏教版教材为了强化“童乐”主题, 编选了父母亲焚香吟诗的场景:
母亲洗净双手, 撮一点桂花放在水晶盘中, 父亲点上檀香, 炉烟袅袅, 两种香混合在一起。于是父亲诗兴发了, 即时口占一绝:“细细香风淡淡烟, 竞收桂子庆丰年。儿童解得摇花乐, 花雨缤纷入梦甜。”
金黄的桂花盛在晶莹剔透的水晶盘里, 随着袅袅的青烟, 檀香燃起来了, 它的香气和桂花的香气混合在一起在屋中弥漫开来。在这淡雅的清香中, 父亲的诗句悠然传入耳畔……浓郁的花香使人陶醉, 悠悠的檀香使人超脱, 一家人收桂花时的“快乐”跃然纸上。在父亲抑扬顿挫的诗句中, 文本营造出清雅、静谧、祥和、幸福的意境, 怎一个“乐”字了得!
三、不同年级, 教学目标不同
人教版教材将《桂花雨》编选在五年级上册。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五年级作为第三学段的起始年级, 在阅读教学中要求学生“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人教版教材在编选《桂花雨》时基本保留了文章的行文框架, 让学生在阵阵花香中感受作者那难舍乡情的同时, 学习作者在文章的起承转合中表情达意的方法。
苏教版教材将《桂花雨》编选在四年级上册。对于第二学段,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并“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苏教版教材在编选时突出主题, 减少头绪, 表现童年之乐, 也就更符合中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
同样的文本, 编选者不同, 编选在不同的年级, 竟可以呈现出如此不同的景象。我们教师在深入解读文本后, 也应根据学段的不同、教学目标的各异, 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
桂花的味道 篇2
一条很深很深的老巷子,夕阳西下映照下,光线昏黄,一位老妇人,略驼着背,推着一辆小破车,沿路大声地叫卖:“桂花赤豆糕,桂花赤豆糕……”声音嘹亮而婉转,惹得巷子里的好多小孩争相跑来解馋。这不是电影里的影像,而是我的祖母10多年的生活。
尽管她老人家如今已经身在天国,但每年到桂花飘香的时候,我总是怀念起她,怀念起她当年给我做的桂花糕中饱含的爱意。
我家的.院子里有一颗很大的桂花树,那是我刚出生的时候她亲手栽种的。年幼时,每每盛夏在院子里面纳凉,祖母总是要絮叨:“你看这桂花树现在长得这么好,以前在你手上可遭了大罪了,你总喜欢拎个水壶,没事就浇水,没被你淹死算是幸运的了。”我仰着头:“您骗人,它现在不是好好的嘛?…‘呵呵,奶奶自然要救活它,不然用啥子做又香又甜的桂花糕给我的小馋猫吃呢?”
当然,最神奇和最让我解馋的,还是祖母的桂花糕。祖母年纪大了之后,会在业余时间做一些桂花糕。当然,她平时卖的那些桂花糕,原材料都是在外面批发,而院子里面的那些桂花,她则小心翼翼地收集起来,专门做给我一个人吃。
每年到了秋天的时候,我看到祖母那个装桂花的瓶子装得差不多快满了,便整天缠着她赶紧给我做桂花糕。这个时候,祖母总是笑呵呵地,将桂花和面揉成一团,不一会儿便能做成香甜可口的桂花糕。
刚出蒸笼的桂花糕晶莹透明,漂亮得宛如白玉。我总是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块,赶忙塞进嘴里。咬上一口,糯糯的、软软的,满嘴都是桂花的清香。当时.的我就觉得,这是人间最美味的糕点。祖母嗔怪地拍着我的屁股:“小馋猫,手还没洗呢。”我冲她做个鬼脸,又拿起一块桂花糕,跑了。回头再看祖母时,她脸上笑开了,脸上的皱纹也舒展开,慈祥极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从初中开始便寄宿到学校,大学去外地求学。如果中秋、国庆的时候不能回家,祖母便将桂花糕做好,快递给我。即便我工作了,成家了,她依然保持着这样的习惯,而我后来才知道,祖母早就不去外面卖桂花糕了,她的桂花糕已经很多年只为我一个人做了。直到前年,祖母病故了.桂花糕成了我心中永远的香味。
桂花的味道 篇3
苏教版四上第三单元
课堂实录
片段一
师:同学们, 预习时老师提了个问题:这是一场怎样的桂花雨?能说说吗? (生答略)
师:老师听出来了, 同学们读出了这是一场香喷喷的桂花雨。 (板书:香) 这是一场快乐无比的桂花雨 (板书:乐) 。这就是文字带给我们的滋味。这是一篇散文, 散文是需要好好地、反复地去读、去品的。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文字, 去读文字中香的味道, 乐的味道, 甚至更多的味道。 (板书:……)
片段二
(PPT出示:桂花开得最茂盛时, 不说香飘十里, 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 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师:“浸在桂花香里”是什么感觉?我们的教室前就有一棵桂花树, 最近我们每天都能闻到桂花的香, 怎么就能感觉到是“浸”在花香里了呢?先不说, 拿出笔来, 用一个词或一句话在“浸”字旁把感觉写下来。
生:我觉得桂花香香得让人陶醉。
师:陶醉就是“浸”的感觉。
生:好香啊, 都把我熏成了香人儿啦, 一直香到了我的心坎儿里。
师:不仅闻到了香, 而且香味跑到心里去了。身心沉醉, 这就是“浸”的感觉呀。
生:在桂花香里仿佛我自己也成了一朵桂花了。
师:自己就是一朵桂花, 忘我的感觉!多美妙的感觉, 就是课文中这一个“浸”字呀!那怎么读能把自己浸在桂花香里的感觉读出来呢? (一生读)
师:好像还在香外徘徊。两个人读, 看看香味儿能不能浓一点。 (同桌齐读)
师:香味儿变浓了, 好像还不够。我请一组同学读, 能不能让香味变得更浓郁一些。 (一组学生读)
师:这回香味更浓了。全班同学一起读, 让这芬芳的桂花香飘满整个教室。 (全班学生齐读)
片段三
师:这是一场快乐无比的桂花雨, 让我们用心去品味。 (出示文中第三自然段) 读散文有好多种读法。会读的小朋友会从文字中看到画面。静静默读这段文字, 用心去品味: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学生默读)
生:桂花随着风儿在空中飞舞, 香味弥漫整个天空。
生:孩子在树下拼命地摇着桂花树, 她的身上全都落着桂花。她都陶醉在其中了, 沁人心脾的香味儿弥漫整个村庄。
师:真是一群会读书的孩子!你们想不想做这个摇桂花的小女孩啊?想不想体验这摇桂花的无比快乐啊?
生:想。 (全体起立。音乐。)
师:现在我们就是小女孩, 抓着桂花树干, 憋着劲儿使劲地摇。一阵阵的桂花从树上落下来了。这桂花像什么呀?
生:桂花像一阵很香很香的雨。
生:这桂花像一只只金黄的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
生:这些桂花像碎金一样从天而降。
师:孩子边摇边喊——
生:啊, 真像下雨, 好香的雨啊!
师:摇啊摇啊, 头上是桂花, 身上是桂花, 连小辫儿上也是桂花啦!孩子高兴地喊着———
生:啊, 真像下雨, 好香的雨啊!
师:这摇桂花真有这么快乐吗?
生:因为孩子做了自己想做的事情, 所以觉得很快乐。
生:因为孩子一想到桂花摇下来可以做成各种各样的食品, 就觉得特别快乐。
师:这摇桂花呀真是一件乐事, 可作者为什么说是一件大事呢?
生:作者觉得摇桂花很有趣, 然后就天天盼望着摇桂花。
生:因为每年只有一次摇桂花, 对于她来说这是一件很大的事情。
师:因为每年一次, 所以珍贵;因为能创造快乐, 就是孩子最大的事情。这摇桂花成了孩子最快乐的事情, 所以一直记在心里呢!
……
片段四
师: (PPT出示琦君照片与介绍) 本文作者琦君, 是著名女作家, 出生在浙江, 后在台湾居住, 又在美国定居。她写过好多文学作品。我们来读一读她的作品名 (《水是故乡甜》《烟愁》《橘子红了》《两只辫子》《一对金手镯》《阿荣伯伯》《母亲》……) 你能发现, 她是一个怎样的女作家吗?
生:她非常爱她的家乡。
师:是的, 《水是故乡甜》。
生:她虽然长大了, 但是有一颗童心, 她在回味童年。
师:我想《两只辫子》可能是写她的童年的。
生:她很怀念自己的母亲。
师:对!在她的文学作品中, 经常会写到母亲, 写到故乡、童年、亲人。琦君在写桂花雨的时候, 全家已经搬出了摇桂花的旧宅院子。当她在回忆这段童年时光时, 她有一种怎样的感情呢?她的脸上又会是怎样的表情呢?请同学们静静地聆听老师朗读全文, 继续从文字中寻找带给我们的滋味。 (师配乐朗读全文)
师:你们听出什么滋味了?
生:我仿佛又闻到了那阵阵的桂花香。
生:作者和她的妈妈都非常思念故乡, 怀念故乡。
生:还很快乐。
师:有快乐, 有幸福, 更有思念!孩子们, 我们能想象, 当琦君写到家乡桂花树, 写到摇桂花, 写到父亲母亲, 她的脸上会是怎么样的表情呢?
生:也许脸上有些泪水, 但是她是微笑的, 因为她在回忆童年的快乐。
师:有笑有泪啊。她想着, 写着, 当她写到摇花乐时, 仿佛又看到了什么呢?
生:她仿佛看见了一个小女孩摇桂花的情景, 那个小女孩就是她自己。
师:她仿佛又回到了天真烂漫的童年, 这时的她会不会像小时候那样快乐地喊一下呢?
生:我想一定会的。她会激动地喊:“啊, 真像下雨, 好香的雨呀!”
师:她想着, 写着, 沉浸在童年的梦境里。也许她只是喃喃地对自己说———
生:啊, 真像下雨, 好香的雨呀!
师:也许她什么也没说, 只是反复默默地念叨着———
生:啊, 真像下雨, 好香的雨呀!
师:想着, 写着, 她记起了母亲说的那句话———
(PPT:外地的桂花再香, 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生齐读。)
师:孩子们, 你们能明白母亲的这句话吗?
生:其实, 旧宅院子里的桂花不见得比外地的桂花香, 她是思念家乡, 思念那棵桂花树。
生:这棵桂花树和她们全家结下了不解之缘, 已经成了她们家里的一员了。这桂花树, 就是家乡, 亲人呀, 所以母亲说家乡旧宅院子里的桂花最香。
师:说得真好, 让我们也深情地读一读。
师:学到这儿, 你们觉得这桂花雨还是一场什么雨?
生:一场难忘的桂花雨!
生:还是一场充满思念的桂花雨!
(板书:念)
师:为什么琦君的许多作品中都写到故乡、亲人、童年呢?一起读读她的心声———
(PPT:像林木花草一样, 怎能没有一个根呢?我若能忘掉故乡, 忘掉亲人师友, 忘掉童年, 我宁愿搁下笔, 此生永不再写。———琦君)
师: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根, 家乡、亲人、童年……今天我们从桂花雨中品出了好多的滋味, 好文章就是需要我们不断去读的。读文字, 读作者, 读滋味……让我们多阅读琦君的作品, 书写自己的五彩人生。
教学谈
《桂花雨》是一篇散文。琦君的散文有一个风格:文字朴实淡雅, 就跟桂花一样, 朴实却芳香迷人, 越读越有滋味。散文的解读是多元的, 同样一篇《桂花雨》, 每个人解读的方式是不一样的。四年级的儿童在学习这一课时, 通过字词预习, 哪些已经懂了?哪些不懂需要教?课文会读了, 读到了什么程度?哪些内容很容易读出来?哪些不容易读出来而确实存在、需要我思考并花力气去教的?这是一篇散文, 如何根据文体特点, 结合学生情况展开教学活动?这些都是需要我在备课之前考虑的。我想象中的散文教学的境界是师生深深地沉浸在文字的音韵、节奏中, 在文字的阅读与品味中, 在声音的聆听与画面的想象中, 感知文字的温度, 感悟语言的滋味、情感的滋味。基于此, 我确定了如下目标:
1.通过多元阅读, 帮助学生建构阅读方式, 感悟一般散文的阅读方法是重朗读、重感悟、重体验和想象。
2.根据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把握全文香、乐、念的文心, 联系语境悟出文字带来的滋味和情感, 倾听作者心灵的声音。
3.充分发挥课前预习和课后练习的作用, 让学生获得自主运用学习方法的能力。
本课教学过程很简单, 首先教学预习后的字词, 接着在“这是一场 () 的桂花雨”的统领下, 按照“香、乐、念”三大阅读板块, 体会桂花雨香的滋味、乐的滋味和念的滋味。对不同的内容, 教学方法也不相同, “香”以进入文字品读滋味为主, “乐”以走入情境感受体验为主, “念”以聆听朗读还原情境为主。具体讲:
基于预习基础上的词语学习, 把学生本来已经会读的词语读活, 把词语的内涵读宽。
基于形象层面的桂花香, 把带有个体生活经验 (如教室前的桂花香的浸润体验与表达) 与文本拓展 (如李清照的“何须浅碧深红色, 自是花中第一流”) 的朗读品味融入文字, 体会洋溢在字里行间的情感。这是学生在预习时无法体会到的。唯有对文字的深度阅读与品味, 才能懂得桂花不显山露水, 不喧哗张扬, 默默散发芳香, 扣动人的心灵的品质, 读出桂花香的特殊意味, 悟出作者文字的朴实、亲切与芳香宜人。这是一种基于文本文字体验的深度阅读。
基于情感层面的摇花乐, 是可以传染给正在学习着的孩子的, 因为这种快乐的方式在孩子们的身上都有过体验, 学生预习时会很容易找到这种“快乐”。教学中用表演的方式现场体验摇花的快乐, 目的是清晰地再现并熟悉文中一个个鲜活的场景, 这是作者在写作时最为清晰的画面, 也是孩子们在学习写作时需要掌握的一种场景描写方式。这样的教学, 既为“念”板块的还原情境作铺垫, 也让学生懂得阅读散文可以用边读书边想象画面的方法, 还能帮助学生通过生动的场景描写学习表达生活的真实与亲切, 为课后仿照“摇花乐”片段, 以“ () 乐”为题, 写一段自己的童年生活作了指引。
基于作者层面的思念雨, 是学生在预习时不容易读出来的, 需要老师的引领。
教学中通过老师声情并茂的范读, 还原情境, 逐渐帮助学生认识到文字是作者心灵的声音, 读作者和读文学作品一样重要。阅读中去聆听作者的声音, 语言, 表情, 用自己的心灵去接近作者的心灵, 特别是还原一个个已经熟悉的鲜活的场景, 从同样的场景中体会不同的滋味。听也是在读书, 那是用心灵的耳朵聆听。徜徉在文字与音乐的美妙境地里, 每一个孩子都能真切地感觉到作者的心跳和自己脉息的呼应。这是一种阅读意识的培养, 也是一种阅读思维的训练。
【桂花的味道】推荐阅读:
关于桂花的小学记事作文:桂花乐10-10
长沙寺桂花重开,长沙寺桂花重开陈与义,长沙寺桂花重开的意思,长沙寺桂花重10-25
赠苏味道,赠苏味道杜审言,赠苏味道的意思,赠苏味道赏析07-15
关于写桂花的三年级作文:我最喜欢的桂花树10-26
幸福的味道作文400字 妈妈的味道05-31
与桂花的作文05-16
盛开的桂花作文06-21
描写桂花的文章08-29
摘桂花的作文10-19
摇桂花的作文汇总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