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桂花的文章

2024-08-29

描写桂花的文章(精选12篇)

描写桂花的文章 篇1

桂花

黄昏,在幽闲的时候,我总喜欢一个人在校园里散步。阵阵浓香从不远处飘来。我寻香望去,原先校园食堂门前有两棵桂花树。那密密麻麻的绿叶挡不住涌出的金色,那香味随风儿一阵一阵地飘来。这就是校园的桂花!每到金秋季节,远远就能闻见扑鼻的香味,总能把人带到一个完美而甜蜜的世界。我爱这些细小的花,生的清丽典雅,在尘埃中挺拔,以一种孤婉转成一道风景,让人情不自禁、浮想联翩。

据说:桂花原本是江南花种,来自江南女子的韵味。她是闹着小情绪,在桂树下和某一个人捉迷藏,就是让他捉不着,干着急。她是懂得爱的女子,爱起来,谁都拿它没办法。像“妖”一样,揪着你的心。然后,以短暂的花期结束自己清香的一生。爱过,值了。她用生命去爱,太用力,秋渐渐远离,她一瓣一瓣凋零,在泥土中把香气散尽。桂花不会错过秋,所以它寂寂落下也无悔。

我觉得最具备妖气的是桂花。它不仅仅有艳丽的色彩,还有妖娆的风姿。只是淡淡的黄或者橙,巧巧的小,粒粒的点,星星似的点缀于绿叶之间。一阵微风吹来,就把整个秋天俘虏。这分明是有妖气,不然怎样如此让秋动心

我不知不觉地走近桂花树,那满树的桂花带着金色的笑脸,好像在向我致意,它的美丽,它的芬芳沁入我的心脾,我尽情的享受着这份厚爱。这时,一群小孩也来到桂花树下面,看见他们兴高采烈地捡起掉在地上的桂花,仔细的看着,慢慢的闻着,用深呼吸享受着桂花的暗香。他们的心中充满了喜悦,变得如此的阳光。

有人说:桂花像一个热恋中的女子,她的香,不亚于梅的“暗香浮动”;也不亚于莲的“香气益清”,热烈,芬芳,吐露着浓烈的相思。其实,百花都争着在春天开放,夏日灼灼也是一种旖旎。然而,秋意转凉,很少有花呼啦啦地绽放。除了野秋菊,便是桂花了。只是菊花开得迟缓,不像桂花那么紧凑,挂满枝头,羞羞涩涩的让人想入非非……

我个性喜欢这种缠绵的香,让人欲罢不能。桂花,她让一个男人动心了。这个男人就是秋。秋来了,就被桂花迷住了。你看,男女老少攀折桂枝,还有人家在酿桂花酒,桂花满满地俘虏了清秋时节,个性在中秋前后,连高贵的菊都显得冷清了。经历过春和夏的男人,赏尽人间百花,却在迟暮的秋,因为一簇簇娇嫩的桂花辗转回眸。没办法,爱上了,就是这样不分年龄的差别。哪怕遭到众人的非议,也要来一场轰轰烈烈。

我有些傻。以为花会懂得人心,它的绽放需要我的参与才精彩。然而,花毕竟是花,它的盛开与凋零并不会等我。五天前,丹桂飘香,而我忙于教学,错过了花期。世间的事情也是这样,错过了,就找不到你想要的明媚。桂花落了,要到明年的秋天才会再开;而有些事情错过,也许就是一辈子。

夜色渐渐地降临,我带着难舍的情绪告别桂花树,独步回到了住处。坐了一会儿,天已全黑了。我想:此时的明月就应升起。我来到阳台,看那个性圆的明月,将无尽的思念揉进月色之中。

描写桂花的文章 篇2

一.环境描写烘托气氛

“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不应该是对自然纯客观的描绘, 写景状物散文基本上都是抒情的。文中的景物描写无一不是作者心绪的传达。大自然的景物本身没有喜怒哀乐爱憎褒贬, 而作者带着情感去观察描写时, 便赋予了景物鲜明的感情色彩。如:

“夜晚, 敌人从炮楼的小窗里, 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 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 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到这样的深夜, 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 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 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孙犁《芦花荡》)

句中“星星浸在水里, 像要滴落的样子”渲染了淀水的晶莹明澈, 星星倒映在淀水里, 随着微风的轻拂激起层层涟漪。这样优美的环境, 却被敌人在大炮楼里监控着, 连“水鸟”在白天也不敢飞动, 字里行间流露出鲜明的爱憎情感。而“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 把白洋淀人民那种在残酷的战争环境里顽强生存的姿态烘托了出来。

二.刻画性格塑造形象

“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 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在阅读文学作品时, 许多人物形象鲜明丰满的立在我们面前。它的成功, 大而言之, 在于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从小的方面讲, 在于细节描写在作品中的成功运用。

对人物性格的刻画, 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表现。一般来讲, 分为语言、动作、神态、衣着、心理等多个方面。站在不同角度对人物进行刻画, 能起到不同的效果。

⑴语言描写。

(1) 母亲于是很不痛快地说:“我怕伤胃, 你只给孩子们买几个好了, 可别多吃, 吃多了要生病的。”然后转过身对着我, 又说, “至于若瑟夫, 他就用不着吃这种东西, 别把男孩子惯坏了。” (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

(2) “不错……这是谁家的狗?我绝不轻易放过这件事。我要拿点颜色出来给那些放出狗来到处跑的人看看!那些老爷既是不愿意遵守法令, 现在也该管管他们了!等到他, 那个混蛋, 受了罚, 拿出钱来, 他才会知道放出这种狗来, 放出种种的野畜生来, 看有什么下场!我要好好教训他一顿!” (契诃夫《变色龙》)

句 (1) 表现母亲冠冕堂皇之辩:在女儿和女婿面前, 显得既爱惜自己, 又关心别人;既疼爱孩子, 又注意教育。实质却是顾及面子, 节省开支。虚伪吝啬的心理暴露无遗。句 (2) 写的是沙皇警犬处理一件小狗咬人的平凡小事, 在他看来是张狂表演的机会, 在众人面前说出此番话, 其狐假虎威、虚张声势的嘴脸表现得入骨三分。

(2) 动作描写:

(1) 他不回答, ……便排出九文大钱。

……他从破衣兜里摸出四文大钱, 放在我手里。 (鲁迅《孔乙己》)

(2) 圆规一面愤愤地回转身, 一面絮絮的说, 慢慢向外走, 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 出去了。” (鲁迅《故乡》)

句 (1) 写孔乙己两次到店里喝酒付钱的动作。第一次的“排”字, 表现出他在“短衣帮”面前既显示身份高贵而又经济拮据的可笑性格;第二次的“摸”字, 则显示了他穷困潦倒的悲惨境地。一“排”一“摸”, 字数寥寥, 对比鲜明, 而性格凸现。句 (2) 对圆规的表现更见鲜明, 其边说边走, 已见其尖酸刻薄, 顺便将母亲的手套摸去, 再塞进女人敏感而令人无奈的裤腰里, 其贪图小利性格跃然纸上。

(3) 神态描写:

(1) 孔乙己便涨红了脸, 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 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 (鲁迅《孔乙己》)

(2) “我父亲突然好像不安起来, 他向旁边走了几步……他的脸色十分苍白, 两只眼也跟寻常不一样。”

我父亲脸色早已煞白, 两眼呆直, 哑着嗓子说:“啊!啊!原来如此……如此……我早就看出来了!” (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

句 (1) 中写孔乙己在别人取笑争辩时的神态, 写出了他被人揭掉疮疤时的窘迫不安和自命清高迂腐不堪死要面子的性格。句 (2) 则写出了父亲见到再次穷困潦倒的于勒后的紧张神态。使他的发财梦想破灭、害怕于勒再来吃他们的冷酷无情、唯利是图的本质暴露无疑。

(4) 衣着描写:

“穿的虽然是长衫, 可是又脏又破, 似乎十多年没有补, 也没有洗。” (鲁迅《孔乙己》)

长衫又脏又破, 长期不洗不补, 既说明孔乙己穷, 又说明他懒。不肯脱下这么一件长衫, 是惟恐失去他读书人的身份。抓住长衫, 突出表现, 揭示了孔乙己懒惰而又虚荣的性格, 把孔乙己矛盾、可笑而又可悲的形象表现得十分深刻。

(5) 心理描写:

(1) 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 一个孩子站在那里, 对你是多么的依恋! (魏巍《我的老师》)

(2) 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都德《最后一课》)

句 (1) 抒发了作者对蔡老师至今仍怀有的思念、崇敬的思想感情, 表现当时一个小学生对老师的喜爱到了极点。句 (2) 当小弗郎士听到学校屋顶上鸽子咕咕的叫声时, 内心表现出对敌人禁教法语的卑劣行径的轻蔑、憎恨和珍视祖国语言的深厚感情。

在一篇文章中, 巧妙地运用语言、动作、衣着、心理、神态等多种细节描写, 人物的形象会鲜明丰满, 立体感更强。如《孔乙己》中的孔乙己, 《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 《范进中举》中的范进等等, 已作为各种典型人物形象深入人心。

三.推动情节激发矛盾

细节描写在文中有时还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在《智取生辰纲》一文中, 运用逼真简练的环境描写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是这篇文章的一大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对天气炎热的描写。从杨志一伙开始上路起, 到杨志自己也喝酒解渴止, 作品好多处着力写天气。写太阳, 写树林, 直接写“热”的近二十处之多。并且写热又是从各个角度反复描述, 不断点染:有的通过作者来介绍, 有的通过八条好汉之口来写, 有的通过杨志或虞侯老都管之口来写, 更多是通过军健的语言来表现。如:

(1) 正面描写天气:

(1) 正是六月初四日时节, 天气未及晌午, 一轮红日当天, 没半点云彩, 其实十分大热。

(2) 众军人看那天气时, 四下里无半点云彩, 其实那热不可当。

(2) 侧面描写烘托:

(1) 那十一个厢禁军雨汗通流, 都叹气吹嘘, 对老都管说道:“这般火似热的天气, 又挑着重担;这两日又不捡早凉行……我们直恁地苦。”

(2) 杨志见众人吃了无事, 自本不吃, 一者天气甚热, 二乃口渴难熬, 拿起来, 只吃了一半, 枣子分几个吃了。

这种对典型环境的描绘, 不仅能烘托气氛, 刻画人物性格, 主要是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就是说, 天热成为矛盾冲突发生、发展、激化以至解决的重要原因之一。没有天热, 众军侯不会见树林就歇凉, 见卖酒就急于买来解渴, 连杨志也禁不住喝了两口;正因为天热, 吴用的妙计才能在黄泥岗得以施展。

四.揭示主题提升思想

一篇文章, 随着情节的推进, 其主题思想渐渐浮出水面。其实, 有的作品在揭示主题之前, 于文章的不经意间设置了一些细节描写, 对文章主题作了预设, 为文章的结局埋下了伏笔。

在《故乡》中, 文章伊始, 交代了“我”刚回到故乡时所见, 看到“苍黄的天底下, 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 没有一些活气”, 初见故乡的萧索, 也预示着本次回故乡不会有什么好收获。最终是别离故乡, “寻路”去了。

在林海南的《爸爸的花儿落了》中, 多次提到父亲爱花。课文开头提到“我的衣襟上有一朵粉红色的夹竹桃, 是临来时妈妈给别上的。她说:‘夹竹桃是爸爸种上的, 带着它, 就像爸爸看见你上台一样。’”中间写道:“爸爸那么喜爱花……他回家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浇花……爸爸摘下一朵茉莉花插到瘦鸡妹妹的头上。”末尾写道:“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 散散落落的, 很不像样……看那垂落的夹竹桃, 我默念着:爸爸的花儿落了。”这些细节描写除了贯穿全文, 使作品结构完整而统一外, 其深层意义还在于, 用花来象征父亲, 借花的凋零来暗示父亲病重且不久于世。最终提出了“爸爸的花儿落了, 我已不是小孩子”的主题。

综上所述, 只是对细节描写做一简析。当然, 细节描写种类繁多, 其形式与作用也不是孤立的, 常常并存于同一篇作品之中, 每一处细节描写都蕴含新意, 耐人寻味。我们阅读时一定要认真揣摩其绝妙之处。正是它们, 才使得作品文采飞扬, 人物形象生动鲜明。“写人如见其人, 写景如临其境”, 这正是细节描写的妙处所在!

摘要:细节描写的作用不可小觑。在文章中细节体现为外在环境、人物动作、语言、神态、衣着、心理等方面, 其不同方面在文中的作用不同。在学习中, 我们应该领悟细节描写的妙处。

合理的描写让学生文章更精彩 篇3

【关键词】描写 合理作文恰当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学生写作时能"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像,进行扩写、续写"。如果能选择合理的表达方式合理地安排内容来叙述全文,那么学生的文章必会"大有看头"。

本人认为可以通过先分析课文《羚羊木雕》描写的合理性再学写合理的文章。

一、描写的合理性

1、心理。心理是人在生活活动中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活动,是生物进化到高级阶段时人脑的特殊功能。

"我"与万芳间最单纯的友情,我们无话不谈无物不送,但在爸妈的眼中,小朋友间无需互赠东西,尤其是贵重的。

2、语言

1) "那只羚羊哪儿去啦?"妈妈突然问我。2)"我知道给你了,可是现在它在哪儿?"妈妈的目光紧紧地盯着我。3) "要说实话……是不是拿出去卖啦?"妈妈变得十分严厉。

妈妈担心"我" 学坏卖了羚羊,"紧紧""盯"暗示羚羊木雕的重要性,突出了气氛的紧张,符合说话人的心理。

"算了吧,这样多不好。"

祖辈较疼爱孙辈,符合老人的心理。

1) "爸爸不是说给我了吗?"我小声地说。2)"我把它收起来了。"3)"没有卖……我送人了。"我觉得自己的声音有些发抖。4) "不!"我哭着喊了起来。

"小声""发抖""哭着喊"可见"我"心虚、胆怯,但又无能为力。

3、动作。一举一动都能看出动作发出者所内心的感受,是人们内心情感的外化。

妈妈把手搭在我的肩膀上"搭"符合妈妈慈爱的身份。

4、环境。茅盾在《关于艺术的技巧》中 "人物不得不在一定的环境中活动,因此作品中就必须写到环境。"作品中的环境描写密切地联系着人物的思想行动。

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战。

"我"万分懊悔与难过,在"我"看来月亮也如"我"的心般冷冷的,让人心寒。

二、学生例文

描写一位急着完成工作的环卫工人

我感觉他们是在扫垃圾比赛一样,比谁扫得又快又干净,又像是想急着去领工资。

"扫地比赛""领工资"没有必然的联系,不能用在同一件事上,生搬硬套的修辞还不如不用。应该先确定感情色彩,再运用合理语言表达情感。分析后小作者修改如下:

1、"大姐,今天怎么这么急,家中有什么急事吗?"她一边扫一边说:"不是家中有急事,是有一个同事生病了,叫我帮她扫一下她扫的地方,所以得快一点。""大姐,你真好呀。"她笑了笑说:"大家都是同事,她有事我帮一下,我有事她也会帮我的。"

"一边扫一说"写出了扫地的"急"。"大家都是同事,她有事我帮一下,我有事她也会帮我的",语言虽没多大的文化内涵,但普普通通的环卫工作乐于助人又需要多大的言语内涵呢?

2、不能让同学看见她这么一个当环卫工人的妈妈,她扫得更用力了,身影一起一落,但秋风似乎成心和她作对一般,吹起那只白色塑料袋,慢慢落下,等她刚追到那儿却又再次扬起。手心渐渐渗出了汗珠,怎么办,时间快到了。"叮",她压低了帽子,猛蹬了一下车。

作为母亲不想给孩子丢脸,想在孩子放学前离开校门口,内心的着急是可想而知。"渗出了汗珠""追""压低""猛蹬"都能极有力地表现。

三、注意事项

罗丹说:"生活中不缺少美,而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写文章并不是乱编文章,应把生活融到文章中,写出生活的真情实感。平时应尽量多写多改,反复改写的文章才更能合乎情理。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还需要老师的指导和同学们多看、多练、多改,写出合理的好文章。

(作者单位:浙江杭州萧山区新湾初级中学)

描写桂花的诗句 篇4

宋之问《灵隐寺》

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

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

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

夙龄尚遐异,搜对涤烦嚣。

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

明代边贡《嫦娥》

月宫秋冷桂团团,岁岁花开只是攀。

共在人间说天上,不知天上忆人间。

唐代白居易《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唐朝白居易《寄韬光禅师》

一山门作两山门,两寺原从一寺分。东涧水流西涧水,南山云起北山云。

前台花发后台见,上界钟声下界闻。遥想吾师行道处,天香桂子落纷纷。

宋·苏轼《八月十七日天竺山送桂花分赠元素》

月缺霜浓细蕊干,些花元属玉堂仙。

鹫峰子落惊前夜,蟾窟枝空记昔年。

破诫山僧怜耿介,练裙溪女斗清妍。

愿公采撷纫幽佩,莫遗孤芳老涧边。

唐代白居易《厅前桂》

天台岭上凌霜树,司马厅前委地丛。

一种不生明月里,山中犹教胜尘中。

南宋杨万里《咏桂》

不是人间种,移从月中来。

广寒香一点,吹得满山开。

------------------

不是人间种,移从月里来,广寒香一点,吹得满山开。

桂香多露裛,石响细泉回。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江云漠漠桂花湿,海雨翛翛荔子然。

可怜天上桂花孤,试问姮娥更要无。

莫羡三春桃与李,桂花成实向秋荣。

群子游杼山,山寒桂花白。绿荑含素萼,采折自逋客。忽枉岩中诗,芳香润金石。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山云漠漠桂花湿。(fwsir.com)

天遣幽花两度开,黄昏梵放此徘徊。不教居士卧禅榻,唤出西厢共看来。

天台岭上凌霜树,司马厅前委地丛。一种不生明月里,山中犹教胜尘中。

万事相寻荣与衰,故人别来鬓成丝。欲知岁晚在何许,唯说山中有桂枝。

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线惠不香饶桂酒,红樱无色浪花细。

月宫幸有闲田地,何不中央种两株。

月缺霜浓细蕊乾,此花无属桂堂仙。鹫峰子落惊前夜,蟾窟枝空记昔年。破裓山僧怜耿介,练裙溪女斗清妍。愿公采撷纫幽佩,莫遣孤芳老涧边。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描写桂花的段落 篇5

2、开在树叶之间,金黄金黄,很细小,花瓣仅米粒般大。那花密密麻麻,一簇连着一簇,远远望去,仿佛绿叶丛中点缀着碎金。秋日的阳光下,满树 的桂花闪烁着金色的光芒,特别耀眼,特别美,在我眼中没有任何一种花树能与它媲美了。

3、桂花的种类分为两种:一种是金桂,另一种是银桂。金桂在太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像黄澄澄的金子一样;而银桂呢!它在阳光下像雪白的雪花绽开着,像一 位穿着洁白衣裙的小仙女翩翩起舞。秋天,桂花在阳光下显得小巧玲珑,散发出缕缕幽香,真让人赏心悦目!桂花虽然没有牡丹的娇艳,茉莉的素雅和郁金香的芬 芳,但是它给我们一种美感外,还有香飘十里的拿手好本领。

4、桂花飘香已有段日子了,这些天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开窗,让沉闷的房间里能飘满淡淡的桂香。楼下的几棵桂花树全开了,我有点奢望它们不要这样一下子就全开完了,一棵棵地开花,一棵棵地花落,这样空气中弥漫的香味就可以持续整个秋季,甚至初冬,或更久。

5、今天早上我出门的时候,路过桂花树下的时候,突然闻到了一种久违的味道。是的,很熟悉的味道,啊,那是什么?我定睛一看,我没看错吧?再仔细看看, 然后我用手扯了点小花下来,看,是桂花,小小的四朵花瓣里藏着淡雅的香。我顺便用手把那几朵鲜嫩的小花骨朵放在手中给揉了揉,一下子手就染了淡雅的黄了。 这味道啊,总是萦绕在这一季节里,叫我好不欢欣。

6、在桂花树上长了许多密密麻麻的小花朵,犹如一颗颗黄色的珍珠,花朵形状各有不同,有的含苞欲放,有的是个小花骨朵儿,还有的已经绽放了。中秋前后,桂花 竞相开放。那花开在树叶之间,金黄金黄,很细小,花瓣仅米粒般大。那花密密麻麻,一簇连着一簇,远远望去,仿佛绿叶丛中点缀着碎金。

7、桂花树的叶子可茂盛了。舒展开像一把撑开的伞,又像一个大蘑菇,还像一列列士兵守着我门的校园。走近一看,树上张的叶子在太阳下闪闪发光,像是涂上了油亮亮是油漆,用手模光光的,滑滑的,突然手感觉有点刺痛。原来,桂花的叶子边上有一些锯齿。

秋天描写桂花的作文 篇6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秋天描写桂花的作文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秋天描写桂花的作文 篇1

学校教学楼后面有一排排桂花树。我家门前也有桂花树。

桂花树的叶子一年四季都是那么引人注目。春天,树上的叶子披上了嫩红的新装,不久叶子就变成嫩绿的了。夏天,树叶很茂盛,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那翠绿的颜色,看着就让人很舒服。

中秋之后,子丛密的树叶间,冒出了密密麻麻的花。桂花有很多品种:有金桂、银桂、丹桂、紫桂等等……黄色的叫金桂,白色的叫银桂,红色的叫丹桂……桂花很小,只有米粒大小,花不单开,都是一簇一簇的。每一朵花都有3-4片花瓣。别看桂花小,但香味却很浓,人们常说:桂子花开.十里飘香。“我每天回家时,都要到门前闻一闻,因为它给我带来欢乐。桂花虽然没有君子兰高贵,没有谁仙清雅,但它能给人们带来芳香也能美化环境。

桂花的作用也很大,它可以做:桂花糕、香料等……我爱这家乡的桂花。

秋天描写桂花的作文 篇2

又是桂花开放的季节。当我和妈妈走在回家的路上时,一种香味儿扑鼻而来,这就是桂花的香味儿。

不知不觉我们踏着迷人的花香来到了桂花树旁,这里的香味更浓了,我们沐浴在这浓浓的花香中,全身的疲倦顿时消失了。远远望去,一棵棵高大的桂花树,像一把把茂盛的大伞撑开着。桂花有白的、红的、金黄的……在在夕阳的照射下,像夜空中的点点繁星,闪耀着秋天独有的光芒。

我走到树下,伸开双臂,昂起头。桂花千姿百态,一族堆在另一簇上,不留一点儿缝隙,有的全开了,露出白色的花芯,在微风中摇曳着;有的还是花骨花,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还有的已经凋谢了,落在了地上,就像铺上了一层层地毯。它们好像要把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我轻轻地从地上捧起一些桂花,装进瓶子里,希望将这些可爱的小精灵永远珍藏。

我喜欢秋天,更喜欢这可爱的小精灵。

秋天描写桂花的作文 篇3

现在已是收获的季节──秋天,秋天什么花盛开呢?

哦,原来是桂花。那一棵棵高大挺拔的金桂树屹立在学校路的两旁,使过往的学生忍不住停下脚步感受桂花带来的浓郁香味。

远远看去,那绿油油的大树一株连着一株,就像夜晚的蓝天,使人一眼望不到边。而金黄的桂花就如蓝天上的星星,点缀其中,使没生气的“夜空”充满了活力,也更加漂亮了。

走近细看,只见一片片椭圆形的绿叶上,衬托着金色的小花。那又圆又小的花瓣就如一位位身穿金色衣裳的小姐妹,紧紧拥抱在一起,我忍不住想猜她们在说什么悄悄话呢。

一瓣,二瓣……六瓣,哇,有这么多呢。桂花最具有特色的是它那香味,浓浓的,就连坐在三楼教室上课,也能感受到馥郁的花香。那香气一阵阵往鼻子里钻,使人心旷神怡,如痴如醉。

啊!桂花,我爱你那小巧玲珑的身材,更爱你那幽幽的芬芳。

秋天描写桂花的作文 篇4

走出家门,似乎隐约闻到一缕芬芳,断断续续地绵延,若即若离……

深吸一口气,想仔细闻一闻,但香味不知怎地没有了。轻轻地吸了一口气,失望地转身欲走,但那香气又传了过来,使我不禁贪婪地呼吸起来。不经意间,看见了不远处的桂花,那娇小的,芬芳的桂花。

走近那一丛桂花树,霎时间已不是一缕飘浮的幽香,而是一股又一股浓郁的香。那香味铺天盖地袭来,把我罩在了中间,阵阵轻风把香味吹到我的身边,似乎我也生根发芽,长成了一棵桂树。

这么浓的香,却是由一朵朵小小的花散发出来的`,花儿出奇地小,只有小指甲盖的三分之一大小。可是,花朵儿们很团结,一朵紧挨着一朵。每一小簇都是由十几朵甚至几十朵小花组成的,它们都奉献出自己的香,拧成一股股结实的香绳,沁人心脾,令人流连忘返。花儿的颜色也很朴素,金桂是橘黄色的,银桂则是略带淡黄的白色,美丽极了。

美丽的花,一定有绿色的叶的衬托。荷花的叶是翠绿的,栀子花的叶是墨绿的,而桂花的叶,是深绿的。一只只深绿的小船,载着小小的花远航。叶子是椭圆的,中间的叶脉清晰地刻在叶子的脸庞上,而那深深沉沉的绿把叶子变成了一个不再童稚的少年,绿,既不是可以滴出水的翠绿,也不是可以浓得化出墨的墨绿,而是安静的深绿。它驱除你心中的杂念,净化你的思想,让你烦燥的心灵安静下来。

多可爱的桂子啊!它是秋天的孩子,我心中的花。

秋天描写桂花的作文 篇5

秋,迈着轻盈的脚步姗姗而来。它来来的不只是丰收和希望,还有一朵朵默默无闻,把芬芳散向人间的桂花。

每年的八月,桂花树都会结出成千上万、小米般大小的桂花。俗话说:桂树花开,十里飘香。走在撒满金桂、银桂的道路上,你会闻到一股沁人心脾的香味,透过空气,一起透入你的心里。这里,你一定会放轻、放慢脚步。是啊!有谁愿意踩坏小小的桂花呢,又有谁愿意匆匆离开这条丹桂飘香的小路呢。弯下腰,从草丛里捡起一枝桂花,抚在脸颊上,闭上双眼,仿佛置身于另一个世界,一个只有桂花的海洋。

金灿灿的桂花,星星点点地洒在绿叶丛中。从远处望去,像在绿色的丝绸上撒了一把碎金;又像一位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女,穿着绿色的纱裙,那鹿角似的枝丫就是纱裙的骨架,而那桂花不就是纱裙上的宝石吗?

走进桂花树,只见细细的主干上布满了白点,还有不少的裂痕,就像一张饱经风霜的老人的脸。他的子孙就是桂花儿,它们有的大方地咧开嘴,有的害羞地弯下腰。它们你挤我,我挤你的藏在树叶底下。轻轻扶下桂花树的枝条,它的叶子和鸭蛋一样,也是圆的,仔细看,发现叶子有点发黄了。秋风呼呼地刮过我的耳边,刮过桂花树,刹那间,小花纷纷落下,争先恐后地给大地披上一件碎花的外衣。我忽然觉得,桂花树瘦弱的身体里,蕴藏着对大地母亲的无尽感恩,这不是我们少年儿童应该具有的品德吗?我不禁对桂花树肃然起敬。

秋,迈着轻盈的脚步姗姗离去,桂花虽然谢了,可它的芬芳,在我心田里弥漫,弥漫……。直到永远。

秋天描写桂花的作文 篇6

我喜欢百花盛开的春天,绿树成荫的夏天,白雪皑皑的冬天,可我更喜欢那红叶似火的秋天。

秋天,校园里的桂花树冒出了星星点点白色的小花,我知道桂花盛开了。

走进学校的大门,就能闻到教学楼两旁的桂花树散发出阵阵扑鼻而来的芬芳。

桂花不像牡丹那样华贵,不像玫瑰那样多情,桂花很朴素,不像牡丹,玫瑰那么高傲,桂花只是暗暗地泻吐着自己的芳香。

在细节描写中丰富文章魅力 篇7

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触动人心的记叙文?细节描写是成功打动读者的关键。著名记者穆青说过:“有时候, 一个细节比千言万语生动得多, 深刻得多, 有力得多。”著名作家李准也说过:“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可见细节描写的重要性。

细节描写就是对人物的外貌、语言、行为、心理、社会环境以及自然景物中某些具有特征的细小环节的具体、生动而又细腻的描绘, 以达到“于细微处见精神”的效果。

如何才能做好细节描写呢?

一、多读多感受名家经典作品

学习名家经典作品是提高细节描写能力的有效途径, 下面解析几段名家作品。

1.“街上的柳树, 像病了似的, 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的, 无精打采的低垂着。马路上一个水点也没有, 干巴巴的发着些白光。便道上尘土飞起多高, 与天上的灰气联接起来, 结成一片毒恶的灰沙阵, 烫着行人的脸。”

———老舍《骆驼祥子》

解析:文段选用了“柳叶”“柳枝”“马路”和“尘土”等典型形象, 描写中运用拟人等手法, 生动而形象。“打着卷”的柳叶、懒洋洋的柳条让我们联想到了走在街上或是躲在家中的人因天气炎热而无精打采、昏昏欲睡的样子, 更重要的是让我们感受到了天气的炎热。连马路都是干巴巴的甚至能发出白光, 可见阳光是多么强烈, 天气是多么炙热。而一个“烫”字更是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天气的炎热程度, 真的好像置身于一场大火中。总之, 本段抓住了几个景物进行细致描写, 展示了以骆驼祥子为代表的人力车夫们生活环境的艰苦和遭受的不幸。

2.水生小声说:“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 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

———孙犁《荷花淀》

解析:水生嫂虽然知道自己的丈夫是最积极的, 有一天一定会上战场杀敌保家的, 可是却没想到这么快, 所以当她听到水生说明天就去大部队时, 内心震动了一下。作者却避开内心不写而写到“手指震动”这一细节, 通过这一细节我们很容易就看到了水生嫂内心的担心和慌乱。但是为了不让丈夫担心, 她用“吮手指”这个动作掩饰了自己内心的震动, 不仅如此, 这个掩饰还非常符合水生嫂比较沉稳的性格, 作者的安排可谓独具匠心, 十分巧妙。

3.“他身材很高大, 青白脸色, 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 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 可是又脏又破, 似乎十多年没有补, 也没有洗。”

———鲁迅《孔乙己》

解析:本文段前半部分是外貌描写:脸色是“青白”的, 脸上是有“皱纹”的, 并且“夹些伤痕”, 胡子“花白”又“乱蓬蓬”, 形象刻画了孔乙己的落魄样子。这种落魄是被科举制度迫害造成的, 但是科举迫害这个问题的外延又太长太大, 从什么地方下手去反映这种迫害就是关键。本文段就很恰当很典型地抓住了孔乙己“穿长衫”这一细节, 因为穿长衫是科举时代读书人的象征, 孔乙己始终穿着长衫就是想护住自己所谓“读书人”的面子, 而他的长衫却似乎“十多年”没补也没洗, 可以想象“又脏又破”成什么样子, 一个极端迂腐、穷困潦倒的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形象跃然眼前, 让我们这些读者不得不痛恨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愚弄和迫害, 文章的主旨由此彰显。

4.他的迂渐渐的改变起来, 终于也敢和女性的同乡或朋友一同去走路了, 但那距离, 却至少总有三四尺的。这方法很不好, 有时我在路上遇见他, 只要在相距三四尺前后或左右有一个年青漂亮的女人, 我便会疑心就是他的朋友。

———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

解析:柔石的可爱表现在多处, 鲁迅却紧紧抓住了柔石与女性同乡或朋友一同走路的细节进行描写, “那距离, 却至少总有三四尺”, 数字的运用使细节更加具体, 更利于我们进一步想象和理解, 就在这一理解中, 新青年对女性不敢接近的羞涩正直就生动地表现出来了。

二、学生要多多练习, 在不断修改中进步

下面是一次记叙文训练笔者给学生的作文题目以及学生的习作, 就此谈谈写作中修改的重要性。

作文题目:以“与爱同行”为话题,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完成情况:大多数同学写到了离我们最近的母爱。

学生习作例一:

修改前:高一刚住校, 我很想家, 就打电话回家, 接电话的是母亲, 我说, 妈妈我想你, 妈妈说她也想我。

修改后:上高一后, 因为家离学校比较远, 我选择了住校。可是从没住过校的我不几天就阻挡不住对家的想念。终于, 我颤抖着双手开始拨那个熟悉的电话号码, 可是越想妈妈就越是拨错, 一次, 两次, 三次……电话通了。“喂, 是玲玲吗?”妈妈的声音那么亲切, 那么柔和, 像一缕阳光穿透我因为思念而冰冷的心, 它顿时阳光普照, 分外暖和。“妈妈, 我想你了……”几个字后, 我再也说不下去, 眼泪开始拥挤着想落出眼眶, “妈妈一切都很好, 天冷了, 你要多穿衣服, 吃饱喝好, 努力学习。”我再也抑制不住, 眼泪夺眶而出……

学生习作例二:

记得两年前的一件小事, 我为之感动了很久。那天, 风很大, 妈妈来接我放学, 那时我已经会骑自行车, 可以自己骑自行车回家的, 但妈妈怕我出什么意外, 亲自来接我。妈妈给我带来了帽子, 而她却没有给自己戴什么, 我把帽子让给她戴, 她死活不肯, 还训我必须戴。回到家后, 看到妈妈冻红的脸, 我很心疼。

[评析意见]调整“我没骑自行车的原因”的表述, 详写母亲接我的时候没戴帽子挨冻的细节。

学生习作例三:

(她把水洒在了书和本子上) 她看见妈妈把书和本子轻轻地拿出来, 用布把桌子使劲地擦了好几遍, 才放到桌子上, 然后小心翼翼地将书和本子展开, 把角一点点的捋平了, 用嘴轻轻地吹着。

[评析意见]本语段用一系列动词比较详细地描写了母亲对书本的爱惜, 表现了她对我的学习的关心和对知识的尊重。

三、把握并运用几种细节描写方法

下面举三种方法为例:

1.调动感官法:调动各种感官, 从不同角度入手描写

例:鲁达……扑的只一拳, 正打在鼻子上, 打得鲜血迸流, 鼻子歪在半边, 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 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郑屠挣不起来, 那把尖刀也丢在一边, 口里只叫:“打得好!”鲁达骂道:“直娘贼!还敢应口!”提起拳头来就眼眶际眉梢只一拳, 打得眼棱缝裂, 乌珠迸出, 也似开了个彩帛铺, 红的、黑的、紫的都绽将出来。

……又只一拳, 太阳上正着, 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 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鲁达看时, 只见郑屠挺在地上, 口里只有出的气, 没了入的气, 动弹不得。

———施耐庵《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2.部件拆分法:对描写对象进行不同角度的分解描写

例: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 即今已经全白, 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 ;脸上瘦削不堪, 黄中带黑, 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 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 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 内中一个破碗, 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 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鲁迅《祝福》

3.事物组合法:对同一场景中的不同对象分别进行描写

例:贾母这边说声“请”, 刘姥姥便站起身来, 高声说道: “老刘, 老刘, 食量大如牛, 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说完, 却鼓着腮帮子, 两眼直视, 一声不语。众人先还发怔, 后来一想, 上上下下都一齐哈哈大笑起来。湘云撑不住, 一口饭都喷出来。黛玉笑岔了气, 伏着桌子只叫“嗳哟!”宝玉滚到贾母怀里, 贾母笑的搂着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 却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 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座位, 拉着他奶母, 叫“揉揉肠子”。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屈身, 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 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姐妹换衣裳的, 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 还只管让刘姥姥。

———曹雪芹《红楼梦》

细节描写使文章焕发光彩 篇8

首先要明确写什么。细节描写是与重大情节相对而言的細小动作和细微的情节,是指对表现人物和情节有特殊作用的细微动作、神情、物件、景色等细枝末节的具体生动的描写。它可以是某个动作,某个神态,某种情境,某种景色,甚至可以是某一句话。具体说可以写人物。人物细节描写,往往最直接体现在人物的一个动作、一个神态、一句话、一次心理活动、一个印象上,这些都可以成为作文的细节描写。可以写景物。对物的细节描写,要想法触动读者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感官,从它的大小、形状、颜色、重量、声音、气味、味道,以及自己触摸时的感觉等多个侧面加以描绘,找到细节描写的感觉。可以写感觉。具体描绘体验某件事时的感觉。我们在经历某事后,都会有一些特殊的感觉,这是个人独特的体验,把当时的这种感觉具体描绘出来,那也将是非常引人入胜的细节描写,而且独特,令人耳目一新。

其次要知道如何写。同学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考虑。

一、培养持久细致的观察能力。通过反复细致的观察,把要写的细节印在自己的脑子里,写出来才能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如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写道:“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在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观察自然时的细致、全面和持久。从中我们看到了露珠的形成过程,感受到草叶的柔嫩和坚韧,听到了露珠从草叶尖上滑落时的轰然声响,感觉到地面的湿润和弹性,甚至看到了摔碎的露水如碎玉般弹起到空中,与明净的晨光相击,迸发出耀眼的光辉。如果没有细致入微地观察,露珠的坠落就微不足道且悄然无声。我们在观察生活时应该带着放大镜和扩音器,不放过生活中每个有意义的变化。

二、训练准确具体的表达习惯。学生的作文中经常使用诸如“高兴”“讨厌”“很棒”一类含混的词语,这些词语虽然也有一定的情感倾向,但不具体,没有独特性。大自然和社会是丰富多彩的,同学们在平时就要养成一种良好的作文品质,即在自己心有所感、情有所动的时候,要逼迫自己把这种感觉准确具体地表达出来。找一个最精确的形容词,打一个生动的比方,打通感觉,尽量用少量的语言写出丰富的层次。比如贾平凹在《商州又录》中写道:“三个月的企望,一轮嫩嫩的太阳在头顶上出现了。”不是“黄黄的”“圆圆的”“暖暖的”,而是“嫩嫩的”,把视觉与触觉打通,看到这个形容词我们仿佛吃到了母亲为我们煮的荷包蛋,仿佛捧着了刚出生的柔嫩的婴儿,淡黄的、柔嫩的、温暖的、甚至是清香的感觉,同时袭上了心头。

三、雕塑形象逼真的动态造型。 运用动词,对描写对象做动态展示,是细节描写中十分常见的方法。精心选择词语,巧妙运用修辞方法。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格,可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变抽象为具体,使无形变为有形。如鲁迅的小说《药》中的一段描写:“老栓也向那边看,却只见一堆人的后背;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静了一会,似乎有点声音,使人动摇起来,轰的一声,都向后退,一直散到老栓立着的地方,几乎将他挤倒了。”鲁迅是绘画的高手,不仅画人物的外形,更着意通过简洁的三言两语活画出人物的灵魂来。“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就活画出一群愚昧麻木的看客的神态。

最后要清楚细节描写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一是细节描写必须真实可信。细节不能闭门造车凭空编造。要靠细心的观察获取,你的描写必须符合生活常理,只有这样的细节才生动,有真实感,有说服力。二是细节要有代表性。细节描写贵在传神。生活中的细节到处都是,但我们在作细节描写时一定要选择那些有“代表性”的细节,“要从一百个细节中选择一个细节”,这样才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三是细节描写必须服从中心思想的需要。在作文中运用细节描写时,一定要注意避免为了写细节而写细节的倾向。选择的细节一定要是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如果同表现中心思想无关或关系不大,那你描写的细节哪怕再精彩、再生动也没用,如果不忍痛割爱,反而会成为包袱。

总之,细节描写的范围很宽广,它的作用也是多方面的。一个个传神的细节,犹如人体身上的细胞,人体没有细胞,人就失去了生命;文章少了细节,人物形象就失去了血肉和神采。一个细节在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的作用上,有时和一个情节、一场戏肩负着同样的作用。古往今来,伟大的作家,总是终生用心捕捉那些使灵魂颤栗的人和事,熔铸成千古流传的篇章。捕捉细节、运用细节,让这一把金钥匙为你所用,使你的文章散发出熠熠光彩!

描写桂花的优美段落 篇9

2、桂花是那么素雅,那么的大方,那么充满生机,叫你不能不刮目相看,个性是它那浓郁的幽香,熏得人都要醉了。桂花开,十里飘香,更是吸引来了无数美丽的彩蝶,随着这花香翩翩起舞,让人看的如痴如罪,流连忘返。

3、世上最朴实又最典雅的花就数桂花了。它小小的花瓣会散发出迷人悠长的香气,让人心旷神怡。而在桂花开的最迷人的时候,那股子香气,也确实令人魂牵梦萦。每到秋天,桂花树散发出的香味,十里以外的人都能闻到。桂花树开的花很小,单层的花瓣十分俏丽。一组组小花组成花序,花序少的或朵,多的余朵。花的颜色很多:金桂深黄若金,银桂洁白如玉,丹桂橙红似火,四季桂淡黄如蜡……每当金秋时节,繁花满枝,清香四溢。

4、你看那一朵朵娇小的花朵,远远看去,好似成群的蜜蜂蝴蝶,美丽极了。桂花还个性芳香,要不是正因这样,才不会有蜜蜂蝴蝶来采花粉,为它增添色彩。

5、桂花树的叶子碧绿碧绿的,两头尖尖,个性茂盛,桂花宝宝金黄金黄,很细小,花瓣跟两个大米粒差不多大。那花密密麻麻,一簇连着一簇,远远望去,仿佛绿叶丛中点缀着碎金,在阳光下,满树的桂花,闪烁着金色的光芒,个性耀眼,个性美丽。

6、香气浓郁的花‘或清或浓,不能两兼"然而,桂花却具有清浓两兼的特点,它清芬袭人,浓香远逸,它那独特的带有一丝甜蜜的幽香,总能把人带到美妙的世界。

7、又到了万点黄金,幽香闻十里的金秋,每年八月十五前后,各种桂花竞相开放。桂花,确实是惹人喜爱的一种植物,素有“叶密千重绿,花开万点黄”的美称,入秋后各种植物开始衰败,有的树已经开始落叶,但是只有桂花,仍然生机盎然,像涂了蜡似的叶子,墨绿墨绿。绿叶丛中的金花银花发出阵阵幽香。春天的丁香花也很香,也受到人们的喜爱,但丁香花香味太烈,香气传的也远不如桂花,桂花的香味是一种幽香,传得远,桂花又被称为“九里香”。宋朝诗人赞桂花:“人间植物月中根,碧树分敷散宝熏。自是庄严等金粟,不将妖艳比红裙。”宋词又赞:“人间尘外,一种寒香蕊。疑是月娥天上醉,戏把黄云挼碎。”这些诗词太美了,看着诗词有种被桂花熏醉了的感觉。

8、桂花在中国已有悠久历史,可以追溯到2500多年前,自古以来桂花在诗词歌赋中也多有描述,它是中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桂花种类繁多,桂花除了它沁人心脾的香味外,也是做美食的绝佳原料。

9、桂花每朵约有四片花瓣,灿若星辰的花朵,朵朵相依相伴,千万花簇挂满枝头,满树金沙随风摇曳。甜香四溢的花香涌入鼻腔,蔓延至心尖,让人沉醉其中。

10、走近细看,只见一片片椭圆形的叶子,衬托着金色的小花,好像几个胖娃娃躺在一个摇篮里。贴近一闻,一阵浓郁的香味扑过来,使人百闻不厌。

11、你看,这一朵朵雪白雪白的小花,四片花瓣的中间,是一粒粒小米似的淡黄色的花蕊。从花蕊中散发出一股股沁人心脾的香气,使人感到神清气爽。

12、天下雨了,那桂花被蒙蒙细雨沾湿了,更显得娇艳动人,芳香扑鼻。静下心来,我感到那香气一丝丝,一缕缕地飘来,那幽幽的桂香却像个调皮可爱的小姑娘,在我不经意间,又迈着轻悄悄的脚步,悄悄地钻进我的心中。

13、桂花的颜色五彩缤纷,菊黄的叫丹桂,淡黄的叫金桂,白的叫银桂。咱们一看到桂花,就跑过去去捡,男生捡了那金光闪闪的桂花,乐颠颠地跑了;女生捡了那银光闪闪的桂花,喜滋滋地跑了,桂花的颜色真讨人钟爱啊!

14、“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随着桂花的盛开,城市中弥漫着甜甜的味道,让我们享受到初秋的美好。

15、桂花飘香已有段日子了,这些天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开窗,让沉闷的房间里能飘满淡淡的桂香。楼下的几棵桂花树全开了,我有点奢望它们不好这样一下子就全开完了,一棵棵地开花,一棵棵地花落,这样空气中弥漫的香味就能够持续整个秋季,甚至初冬,或更久。

16、桂花树倚在栏杆旁,高大提拔的树高约米,树皮粗糙,灰褐色或灰白色,树叶成深绿色,对生,椭圆形,上半部疏生细锯齿。花簇生叶腋生成聚伞状,花小,黄白色,极芳香。一串串小金铃似的小花在绿叶的衬托下显得异常美丽。

17、以前说过桂花雨,就是说桂花树价格不好用手摘,而是用手摇,那朵朵花儿就象雨儿一样飘下来,洋洋洒洒,好美的一副画啊。想象着都美,尤其是那黄黄的小花象雨般纷纷飘落下来的情景,如果身上,头上,都洒落了桂花,那香气就扑鼻而来了。

18、我站到了桂花树下,望着一朵朵小桂花,静静地闻着它浓浓的香味。一阵风吹过来,那桂花树枝轻轻摇晃,好像在向我点头问好。随着风,有几朵桂花飘落了,我拾起掉在地上的几朵桂花,放在手心里,细细观察它,那桂花有六七片花瓣,好看极了。然后我吹一口气,桂花就在蓝天上飞舞,把香味带给远方。

19、远远的,我闻到了扑鼻的香气,一阵爽飒的风儿吹过,瞧,那一棵棵婆娑的桂花树,随风摇曳起来了。咦?那是什么?好似金色的蝴蝶,好似银色的彩带,缠绵的飘呀飘,飘落下来,飘到了地上,桂花虽然没有琦君故乡那么多,然而我却真的感觉就像琦君所说的,成了”金沙铺地的西方极乐世界。

描写桂花的小学作文 篇10

桂花香

“桂子花开香十里,枝摇花落乐心头。”八月,正是桂花盛开的时期,到处散发着迷人的香味。

我们的小区里也有很多桂花树。我去小区散步时,都会在树下停留一会儿。因为,我被她那迷人的香味给吸引住了。它小小的花瓣会散发出迷人悠长的香气,令人心旷神怡,魂牵梦索。妈妈说:“世界上最典雅的花就是桂花了。”一阵风拂过,树上的桂花慢慢地飘落到地上,铺成了一块美丽的地毯。桂花分为好几种,有黄澄澄的金桂、雪白的银桂、橙黄的丹桂……桂花飘下来的时候好像一只只美丽的小蝴蝶。桂花的作用也很多,他能做成甜甜的桂花糕、桂花味的香水和香包……当然,用桂花泡成香甜可口的桂花茶是再好不过了。只要把干桂花和茶叶放入杯中,用沸水冲泡五分钟左右就能喝了。喝了桂花茶以后能强润肌肤,活血润喉。

其他的`花散发出的香味要不是浓郁就是清新,它们都不能做到两兼,只有桂花能。桂花,我喜欢你!

桂花美

天下的好花有很多,各有各的特性。有人喜欢香气怡人的薰衣草;有人喜欢富贵的牡丹花;有人喜欢代表浪漫的玫瑰;更是有人喜欢那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却对那香飘十里的桂花情有独钟。

桂花小小的,在各种千姿百态、争奇斗艳的花中,是那么的不起眼,甚至让人们对它视而不见。桂花分很多种,有月桂、金桂、银桂……品种桂花的香气浓度、开放的时间也不同。我们最常见的就是月桂了。它们谢一批,开一批;再谢一批,又开一批……一年365天都在开。刚开的桂花小小的,淡黄色,香气还没有释放出来。过了一两天,变成了金黄色到深黄色,用手摘下一撮闻闻,一股沁人心脾的花香不住的往鼻子里钻。在那臭气熏天的垃圾堆旁种上一两棵,准能将垃圾置于死地。

桂花不仅很香,用途还很广。做香水、桂花糕少不了它。从它里面提取的香精可以做化妆品,晒干了还可以泡茶。

浅谈记事写人文章中的侧面描写 篇11

常见的侧面描写有以下几种:

一、景物点燃。景物描写是对人物活动范围里自然景物的描绘。教材中所选的文章,主要是便于小学生阅读,因而不像中长篇小说或其他文艺作品中有大段的景物描写,往往只有几句话,而这几句景物的描写,在文中却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点出故事发生的地理位置或时间,更重要的是能烘托人物的性格、思想感情,推动情节的发展。正如矛盾先生所说:“作品中的环境描写,不论是社会环境或者自然环境,都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品,而是密切地联系着人物的思想和活动。”如《穷人》一文中“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一段话,交代了天气的恶劣,同时,正因为有这种不利条件,就为后面渔夫一家和西蒙一家的贫穷而设下伏笔,从而推动了故事情节向前发展,为展示渔夫和桑娜的乐于助人的美好心灵而做铺垫。再如《唯一的听众》中“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一段,通过对我拉琴的地方的描写,说明我对拉琴的重视,同时也表现出我拉的不好,心情很沮丧,对学琴没有信心。突出的说明了“耳聋的老人”在我的学琴生涯中给了我“信心”。

二、场面烘托。是在一定时间和环境中,通过一般人物的活动的描写,渲染气氛,以烘托主要人物的活动及精神面貌。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中,在“伯父去世了……各色各样的人都有。”这一段话中,通过对伯父去世后,在万国殡仪馆人们来追悼他这一场面的描写,表现伯父受人尊敬和爱戴,烘托出他生前“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这一思想品格。

三、其他陪衬。就是通过对熟悉、了解主要人物的人的动作、心里描写或是通过特定环境中熟悉、了解主要人物的人的自我叙述,来突出主要人物的思想品质。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周先生自己病得那么厉害,还三更半夜地写文章……不叫我干重活儿。”一段中,通过伯父家女佣阿三的语言描写,更加映衬出伯父“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

四、反衬。就是通过相对或相反人物的描写,表现出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精神品质。如《十六年前的回忆》中,对穿灰制服和长筒皮靴的宪兵、穿便衣的侦探、穿黑制服的警察凶残的描写,反衬出父亲面对暴徒沉着冷静、坚强勇敢的性格。

描写桂花的文章 篇12

人教版和苏教版教材都编选了这篇文章。但笔者细读之下发现, 两个版本的编者在对原文的选择上表现出了较大差异, 使两个文本呈现出“和而不同”的气象。

一、“乡情”“童乐”各有所重

人教版教材侧重表现“浓浓故乡情”, 童乐蕴其中。文本更多地保留了原文的结构, 让我们能更全地看到原文作者行文的思路。文本浓浓的故乡情溢于字里行间, 仅“故乡”一词在文中就出现三次。“中秋节前后, 正是故乡桂花盛开的季节。”这是文本第一节的内容。中秋节是团圆的节日, 是思乡的节日,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此时自然想起“故乡”。文章以中秋节前后故乡的桂花盛开开篇, 那浓浓的乡情, 如那浓浓的桂花香气一样渐渐地弥漫开来, 将读者浸染其间。中秋节富含的人文情愫和着桂花散发的高雅芬芳的香气, 为全文打下了浓郁、唯美的情感基调。

苏教版教材偏重表现“悠悠童年乐”, 乡情蕴其中。编者在编选时淡化了有关故乡和全家搬到杭州的情节, 在对童年快乐生活的回忆中透露出对家乡的怀念。“小时候, 我最喜欢桂花”是文章的第一句, 以写“喜欢桂花”开篇, 一个“喜欢”直奔主题, 开篇明旨, 为写童年之乐定下基调。文章接下来着重写了“摇花之乐”。文本如此编选减少了头绪, 突出了主题, 使文章结构更简单, 脉络更清晰, 文气更通畅, 更适合中年级学生阅读。

二、“邻里之情”和“风雅之事”各有所重

人教版教材为表现“乡情”的主题, 编选了母亲为多收桂花送给邻居而担心来台风的情节。文章的第三节这样写道:

故乡靠海, 八月是台风季节。桂花一开, 母亲就开始担心了:“可别来台风啊!”母亲每天都要在前后院子走一回, 嘴里念着, “只要不来台风, 我就可以收几大箩, 送一箩给胡家老爷爷, 送一箩给毛家老婆婆, 他们两家糕饼做得多。

故乡的海, 故乡的人, 文中母亲念叨着的是“收几大箩, 送一箩给胡家老爷爷, 送一箩给毛家老婆婆……”多么善良的母亲, 多么朴素的愿望, 多么感人的情景, 多么难忘的乡情。那份感情是令我们羡慕的, 向往的, 感动的。所以才有后文中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 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真的是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更香些吗?恐怕不尽然。母亲这么认为, 这么说, 是因为这里不是“故乡”, 没有“胡家老爷爷和毛家老婆婆”, 它的香气里没有挂念, 没有“乡情”啊!

苏教版教材为了强化“童乐”主题, 编选了父母亲焚香吟诗的场景:

母亲洗净双手, 撮一点桂花放在水晶盘中, 父亲点上檀香, 炉烟袅袅, 两种香混合在一起。于是父亲诗兴发了, 即时口占一绝:“细细香风淡淡烟, 竞收桂子庆丰年。儿童解得摇花乐, 花雨缤纷入梦甜。”

金黄的桂花盛在晶莹剔透的水晶盘里, 随着袅袅的青烟, 檀香燃起来了, 它的香气和桂花的香气混合在一起在屋中弥漫开来。在这淡雅的清香中, 父亲的诗句悠然传入耳畔……浓郁的花香使人陶醉, 悠悠的檀香使人超脱, 一家人收桂花时的“快乐”跃然纸上。在父亲抑扬顿挫的诗句中, 文本营造出清雅、静谧、祥和、幸福的意境, 怎一个“乐”字了得!

三、不同年级, 教学目标不同

人教版教材将《桂花雨》编选在五年级上册。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五年级作为第三学段的起始年级, 在阅读教学中要求学生“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人教版教材在编选《桂花雨》时基本保留了文章的行文框架, 让学生在阵阵花香中感受作者那难舍乡情的同时, 学习作者在文章的起承转合中表情达意的方法。

苏教版教材将《桂花雨》编选在四年级上册。对于第二学段,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并“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苏教版教材在编选时突出主题, 减少头绪, 表现童年之乐, 也就更符合中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

上一篇:学校食品安全汇报材料下一篇:四年级寄宿生生活补助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