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课堂差异教学

2024-07-27

中职课堂差异教学(通用10篇)

中职课堂差异教学 篇1

有些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存在疑惑, 如学习信息技术基础时, 会和以前所学的信息技术的课本内容、信息量大小有所不同。如何才能使学生在各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更好的辅导, 成为中职信息技术教育课堂面临的一个挑战。例如, 有些学生喜欢这一科目, 虽然基础不好, 但还是渴望能够在这一科目学到更多知识;有些学生因为基础不好, 对信息技术这一科目产生较大的抵触心理, 不认真听讲, 导致成绩也不理想。因此, 在现代中职信息系技术课堂上实施差异课堂教学法十分必要。

1 差异教学法的定义

在现代教育教学过程中, 教师会发现每个学生都是世界上唯一的个体, 每个人的理解能力都有所不同, 而且每个人的基础知识水平也有所不同。虽然这些因素客观存在, 但在今后的信息课程教学中都是不可忽视的问题。差异化教学, 即中职学生在基础方面或者性格方面有所不同, 老师需根据不同学生采用不同办法因材施教。教师在上课时, 应了解每一个同学, 通过对学生特点和性格做出有效分析, 使学生成为课堂主体, 激发他们的潜能。通过对学生的了解因材施教, 给学生良好的发挥空间, 是差异教学法的中心思想。

2 学校学生的差异性及其分析

在一般的中职学校, 学生年龄呈现偏小化, 容易出现逆反心理。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 都有其自身特点, 但是接受的教育环境不同, 所以许多方面表现出诸多差异。

例如, 中职学生自身方面的差异。中职学生进入学校前的教育环境可能会与上中职时存在诸多差异。这些差异的具体表现在中职学生的学习动力、自信心以及学习方法等诸多方面。有些学生的家庭状况较好, 很小时家长就给其配备了计算机, 所以信息技术基础较好。有些简单的计算机问题也能自行解决。基于这些前提, 他们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时较为轻松, 能够快速融入老师所设计的课程中。相反, 有些家境一般的同学接触电脑的时间和机会有限, 有的甚至没用过计算机, 虽然这些学生很喜欢学习信息技术, 但有时会因对计算机接触太少而出现自信心不足, 从而极大地挫伤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所以, 那些接触计算机较少的同学, 教师更应给予更多的关心。可见, 教师要根据学生自身方面的差异, 找出信息技术课堂差异的教学方法, 以不断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效果。

3 中职信息技术课堂差异方法的应用

首先, 要构建出合理的教学方案, 对教学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差异化设计。例如, 在信息技术课堂中, 教师对存在差异的学生合理规划设计, 使成绩和基础较好的学生能够更好地施展自己的才华。而对那些成绩一般的学生或是基础较差的学生, 多对其进行帮助, 从而使成绩较好的同学能学到更多知识, 而成绩稍差的学生也能感觉到自己没有被忽视。上课前, 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备课工作, 这是能与学生建立良好互动的前提。老师就是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过程中的指路人, 因此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十分必要。课前准备工作包括:把握重点内容, 提炼核心技术;对学生进行简单了解;认真思考因差异所产生的“个性”问题的解决方法;选择合适的教学软件等一系列问题。

其次, 要做好教学引领工作。教师可以择优分配学习小组 (每组可以有一个较为优秀的学生作为组长, 做到每个小组都有学习好的同学, 学习一般的同学, 和学习较差的同学) , 对每个小组进行方法指导。为达成小组间相互搭配, 信息技术老师要做好座位的安排布置, 把握好小组之间的关系。

因为学生之间存在差异, 因此采用差异教学法十分必要。教师会经常性地安排学生自助学习和自主合作, 从而让学生可以更多地掌握课堂的主动。其中, 让学生小组间自主学习, 本质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不仅让学生表面上听从老师的要求, 而且还要让学生在老师授课完成后, 通过学生的相互学习、相互探讨学到一些属于自己的见解。自主学习是为了培养每一个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而不是只针对那些学习好的学生。

4 尊重差异、发挥个性

第一, 每个学生的性格差异。对待同一事物, 学生的态度和采取的解决方式有所不同, 这就是性格差异。对于学生的评价, 教师应考虑学生的性格差异。在计算机教学领域, 这种差异比较明显。评价同学时, 教师应多采用多元化标准, 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发挥, 让信息技术课程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格局。

第二, 尊重学生的兴趣差异。为促进每个学生的综合发展, 重视孩子兴趣的差异十分必要, 以便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兴趣, 发挥他们的潜能。比如, 喜欢语言文学的学生可以多进行word的格式和使用练习;喜欢数学的可以多学习excel表格的公式计算, 通过图形分析解答出一些统计学的题目。总之, 要将学生各种各样的兴趣爱好加以施展。

当然, 差异也是从多个角度来说的, 还有很多如性别差异、年龄差异、地区差异等, 在教学和评价中也应该引起重视, 也需要在解决这些问题上不断探索。总而言之, 如果我们能够克服单调、教化、拘泥等一些状况, 走个性化、人性化的教育模式, 对于整个中职信息技术教学将大有裨益。

5 结语

现在的中职信息教育课堂采用差异教学法, 改变以往陈旧的教学方法, 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设计出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也可以通过对小组的分配, 让学生学到直接跟老师学不到的知识, 从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在现代的教学中, 老师多以平均成绩和年级排名为教学目标, 导致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听懂老师的课程。差异教学法的应用, 则有效提高了学生的整体成绩, 使得每位学生都得到重视, 并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

摘要:古代孔子曾提出“有教无类”这一观点。由于遗传因素、社会环境、家庭条件、成长经历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 每一个学生都形成了“个性心理世界”。本文针对目前信息技术课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对信息技术教学计划、教学方式、实践教学等提出相关研究观点。利用差异教学法, 可以大大提高中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 还可以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职,差异教学法

参考文献

[1]左海坚.差异教学法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 2015 (A2) .

[2]赵剑华.初中英语教学中差异教学法的运用探微[J].中学生英语, 2016 (6) .

[3]付世伟.差异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意义[J].亚太教育, 2015 (9) :87.

中职课堂差异教学 篇2

一、教师一定要认识到学生的差异

可以使每一个学生得到相应的发展,这是当前数学教学的根本理念,是穿插在新课改的大框架下,同样也是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学习活动的核心就是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有其不一样的成长经历及知识储备程度,还有各自的学习经历,所以个体内、个体之间是存在很大差异的,针对心理层面的发展程度去看,学生的个性差异能够显示在:情感发展、认知能力与一些其他方面的不同。

在一个班级里的所有学生,在学习状态、行为习惯以及思维兴趣等,都有很大的不同,主要显示在对数学学习需要及能力上。所以在学习条件里将学生个体差异当成一种教学固有的资源,是教育模式发展的核心基础,也是教育生态系统和社会实施能量、物质以及信息融合的根本条件,针对学生的适应性及发展,特别是人际沟通、自我意识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差异教学的基本理念及内容

针对有差异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学模式,让每一个学生在数学上都有不一样的.发展。在很早就已经提出差异教学这一理念,从分层教学、分类教学以及异步教学,都对教师有着很苛刻的要求,其主要为以下几点:

1.备课的难度提高

与常规教学进行对比,差异教学要面对不一样及不同层次的学生,为了让各个层次的学生在数学上有不一样的进步,备课难度也就会随之提高,尤其需要教师对学生有全面的了解,那么备学生也就归入备课的内容之中。

2.动态管理,进行合作

教师在教学环节只有在相互支撑、相互沟通的先决条件下才可以合理有效指导学生的学习。一般教师还要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学习实施动态管理。

3.实施多层次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的差异,让学生都可以学有所学,全部得到发展,教师一定要学习及了解一些教学模式。例如,合作学习、指导性教学以及自主学习、分层教学等,上述均为差异教学里涉及的教学模式,且需要教师在学习环节中引导学生进行。

三、进行合作学习,有效实施差异教学

在全新理念引导下,很多差异教学的模式受到冲击,其中的一个核心就是教师是不是重视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同时提出了知识、方法、情感态度及技能等价值理念的目标,从这一层次去分析我们基本上实施的一些差异教学模式,就会有更为全面的认识。比如,分层教学,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是不是会影响到学生的自尊心,会不会伤害一些学生的情感,有没有涉嫌用定性的体制去鉴定发展期的学生。因此,全新标准下的差异教学就更繁琐。新课程标准提出处理这一环节的一个合理的措施,那就是利用合作学习进行辅助。

针对合作学习来说,学生的差异性就是教学的资源。合作学习通常分为几种需要:第一种情况是完成一项任务或者是处理一个

问题仅仅依靠个人的劳动十分难以进行或要用较长的时间,利用

合作学习能够在很短的时间里完成任务。那么这种合作学习的模式和工厂中工人的流水线作业是相似的。还有就是学生间有不一样的观点、认识,要利用合作学习一起分享这些有效资源,因此更合理或用更多的方法处理一些问题。合作学习的核心要素与医院中的专家会诊相同。第二种情况因为有合作学习的必要及可能也是由于差异性。上述差异因学生不同的思维方式,也可能是不同学生的知识储备量的差异、生活环境的迥异。若学生间没有上述差异的话,那么合作学习也就只是循规蹈矩地不断重复着自己的意识,同样也就没有了对学习推动的意义。

合作学习是进行差异教学的一条路径,在课堂教学的所有过程中,从理论上去分析,都要对学生的差异进行重视。在实际过程中,我们也要遵循这个目标。这些差异能够在下述一些方面得以体现:

1.在具体的需要上显示差异

教师在学校里起着重要的作用,他们在对学生进行指令的过程中,在量的层面有着不一样的需求。例如,进行一道学生喜欢的题目,做几道可以不根据时间进行。另外,在思维水平上给学生指出不一样的需求。例如,让学生进行一个探究实践,很多学生有自主探索的潜力,不过一些学生却不知从何着手,这样的话教师就为学生提供一些帮助,或是一些相应的资料。

2.在探究解决问题模式上显示差异

首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学习较为困难的学生要着重控制其行为及思想,多用实物及直观的方法进行,而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则要给出相应的抽象水准。其次,要推动学习差的学生构建解决一些数学问题的思考模式,而对于学习程度较强的学生可以删减掉此环节。再次,对于学习较好的学生来说,要渗透其解决问题的无序化方法,强化选择最优化的措施、解决问题的灵动性及发散性。而针对学习较差的学生来说,更要注意及控制较为常用的方法,让其觉得适用且易懂,能够只掌握一种类型的方法,只要可以处理问题就达到目标,针对其他的方面不做细致的控制。

结合上述分析可知,学生与学生间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此差异也是社会多样化的必然条件。学生是有差异的,那么这种差异将一直保持,教学不是为了除去学生之间的一些差异,消除差异也是不可能通过外力做到的。教学要在承呈差异是一些需求的先决条件下,持续地寻找差异教学的相应模式,让不一样的学生在数学上拥有差异化的进程,让全体学生可以多层次、全面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荣芹,柳成行。数学公式、定理的教学与认知建构[J]。哈尔滨学院学报,,19(08):67-69.

[2]王积建。高职院校实施数学实验课程的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4(01):138-139.

[3]周明文,张胜霞。浅议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培养[J]。攀枝花学院学报,,45(06):234-235.

[4]巩子坤。论数学思想方法视域下的解析几何课程改革[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4(01):106-108.

(作者单位 山东省青岛九中)

中职硕士生源差异与教学策略研究 篇3

[关键词]中职硕士 生源差异 教学策略

[作者简介]徐肇杰,男,江苏南京人,东南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副院长,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学。(江苏 南京 210008)

[课题项目]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中职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的制度设计与实施研究”的成果之一(项目编号:DJA050161),课题组成员:徐肇杰、周静、占芳、刘荣才、姜飞月。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24-0025-02

1998年的统计数据表明,我国具有本科学历的教师在中专学校中占67.72%,在职业高中占37.42%;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在中专学校占16.88%,职业高中占7.92%。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在1998、1999年间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学历层次普遍偏低,缺乏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这一状况已经不能适应我国职业教育规模不断扩大、质量不断提高的发展趋势。加强中职师资培养,不断提高中职师资的学历与学位层次及其教学水平和业务素质,成为当时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为此,国务院学位办在2000年颁发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制定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并选定了13所不同类型的高校在当年开始“中职硕士”的培养试点。经过几年的实践表明,这一举措满足了中等职业学校发展专业带头人的需要,提高了教师的学历层次及其专业知识水平、职业教育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为中职学校培养了一批高层次的“双师型”教师。但中职硕士的培养毕竟还是一个新生事物,还有许多亟待改进和完善的问题。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存在学位特点不明确、培养模式有偏差以及工学矛盾尖锐等诸多问题。本文拟就中职硕士的生源差异及其教学策略等问题进行论述。

一、中职硕士的生源差异

作为中职硕士的培养单位,有必要较清楚地认识到中职硕士的个体差异性,根据其差异性在教学工作中采取合理的教学策略,最大限度地提高中职硕士的职业教育理论水平和专业水平。具体来说,中职硕士的生源差异大体有以下五个方面:

1.同一专业中职硕士生源的差异。中职硕士生源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情况:原专业方向与培养方向相同、原专业方向与培养方向不同、原从事教育管理人员接受专业方向的培养等。

原专业方向与培养方向相同,即此类中职硕士所学专业与原来本科所学专业及所从事的专业工作基本对口;原专业方向与培养方向不同,即此类中职硕士所学专业与原来本科所学专业不对口,由于部分中职学校某些专业的专业教师存在缺口,因此,安排了一些教师从事非所学专业的教学工作;原从事教育管理人员接受专业方向的培养,即此类中职硕士在学校从事的是教育管理工作,多年来脱离了一线的教学实践工作,他们面临着知识和技能不断更新的问题。

根据湖南农业大学的一项调查,就可以明显看出中职硕士生源多样化的现状。(见下表)

学员这些方面的差异性给教学工作带来了较大的难度。

2.原有本科学历获取渠道的差异。中职硕士的本科学历获取的渠道存在差异,表现为有的是综合性高校毕业生,这部分学员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一定的科研能力,但却对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技术等教育基础理论知识了解较少;有的是师范院校的毕业生,他们的教育理论水平较高,但理工基础的专业学习严重不足;还有的是职业技术师范院校的毕业生;此外还有一部分是通过自考或是成人高考获得本科文凭的,这部分中职硕士的基础理论知识不够扎实,科研能力水平较弱且对职业教育缺乏实际认识。

3.生源的地区差异。中职硕士来自不同的地区,例如,从东南大学招生的江苏生源情况来看,一部分生源来自经济发达的苏南地区,另一部分来自经济欠发达的苏北地区。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必然会使得学员在知识的广度、对先进设备的熟悉程度等方面产生差异。另外,发达地区的学校在经济上比欠发达地区的学校更支持教师参加中职硕士学习,学校在经济上支持力度的大小间接影响了教师的学习积极性。从全国范围来看,沿海发达地区的省份和中心大城市的生源与苏南地区生源情况类似,而中西部地区生源情况则与苏北地区生源相类似。

4.生源的年龄差异。中职硕士生源的差异还表现在年龄上,根据湖南农业大学的调查显示,在招收的四届中职硕士中生源的年龄存在较大差异,生源年龄从20多岁到40多岁不等,其中30~39岁的占了生源的大多数。从心理学角度看,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思维、记忆、新事物的接受以及实践动手能力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差异,因此,教学策略要考虑到学员的年龄差别。

5.生源的学习动机与学习态度差异。从实际的教学情况来看,每个学员求学中职硕士学位的目的有所不同,很多学员学习态度端正,他们为了自己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提高并为自己学校的发展而学,但有的学员是为了以后的升职、评职称、提薪的需要而学,抱有功利性学习目的的学员不在少数。

二、以项目教学法为主的教学策略

面对目前中职硕士生源所存在的一系列差异,要实现为中等职业学校培养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目标,除了在制度设计、模式建构、课程设置等方面有所改革突破外,还必须针对这些差异,在教学中采取相应的教学组织形式和合适的教学方法,提高中职硕士的培养质量。

1.教学组织形式分组。针对中职硕士生源的各种差异以及他们学习的特点,在教学组织形式上应突破常规授课方法,采用分层教学法以补齐学生的专业基础。比如根据中职硕士的专业背景进行分组,原专业背景相同或相近的学员分为一组,原专业背景不同的学员又分为一组。也可以根据每位学员的学习风格、学习能力的不同进行分组,教师根据每个小组不同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对于一些人数比较少的专业,有条件的还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个别教学的组织形式。做到在保证整体素质提高的同时,重视学员个性发展,加强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2.课程及教学内容的灵活设置。针对中职硕士各方面的差异,在课程与教学内容方面应有针对性地灵活安排,例如对本硕专业相同方向的中职硕士,除应接受专业新知识内容外,还应给予职业教育学及专业教学法方面知识的学习;对缺少专业基础的中职硕士来说,在教学内容上,应相对注重专业知识的补充学习以打好专业基础。另外,在教学内容上,还应加强欠发达地区中职教师在专业知识、教育理念、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并在实践能力培养中多给他们实践操作的机会。对于学有余力的中职硕士,在完成基本的教学要求后,适当增加高层次的相关学习内容并给予相应的指导,以满足其需求。对学历背景不同的学员也应适当安排不同的补课内容,如对学历背景是综合性高校、师范院校以及职业技术学院的学员,他们各自所欠缺的知识和所需要补充的知识也应有所差别。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应和学员共同商讨决定各自所需要的学习内容。

3.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中职教师不同于一般的研究生,一方面,他们一般都具有中级或中级以上职称,并具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和动手能力。但另一方面,学员的工学矛盾尖锐,科研能力偏低,专业基础较弱,水平参差不齐。因此,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和自觉性,更多地采用启发式、研讨式、参与式教学方法。本文认为项目教学法的使用能够针对生源差异进行有效教学,是一个实现培养目标的好方法。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以团队的形式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这一教学方法实现了从传统的追求学科体系完整性、以传统课堂授课模式为主的知识传播方式,到强调项目工作过程的程序,从而在项目的计划、实施和检查的逐步完成中最终掌握工作过程完整性的转变。其教学过程有四个步骤:第一阶段:确定项目任务。教师拟出一个或数个可供选择的项目,与学生讨论、确定项目的目标和任务;第二阶段:计划。由学生制订工作计划,确定工作步骤和程序;第三阶段:实施。学生分工,按照既定工作步骤和程序工作;第四阶段:检查总结。先由学生自己总结,再由教师对项目工作成绩进行检查评分,师生共同评判工作中的问题,寻找新的解决方法。

项目教学法的特点主要在于:(1)有助于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协作精神的培养,社会能力及综合职业能力的养成;(2)为各种教学手段的运用提供了机会;(3)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教师相对处于比较次要的位置;(4)实施成功的关键是根据学生的水平选定有适当难度的项目。

不难发现,项目教学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的诸多不足,是培养中职硕士一个很好的教学方法。首先,项目教学适应了学员的个性发展和学习特点,中职硕士大多是具有丰富经验的一线教师,他们已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并形成了自己的学习风格。他们不喜欢教师照本宣科,更喜欢以合作、讨论的形式进行学习,而项目教学满足了学员的这些要求;其次,如前面所述,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无法做到针对学员差异因材施教,而在项目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项目的设计,有针对性地使学员主动去弥补自己的不足,最后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符合项目及中职硕士的培养要求。在项目教学中,学生有很大的自主权,由于他们有独立进行工作的经验,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可以自行组织、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最终达到中职硕士的培养要求,使尖锐的工学矛盾得到很好的缓解。第三,项目教学有利于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重视知识的运用和技能的掌握,弥补了目前中职硕士教学忽视实践能力培养的不足。

项目教学法对教师“教”、学生“学”的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要求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知识水平、实践能力来设计合适的“项目”,其工作量必将是很大的。其次学生也要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和专业技能以及刻苦钻研的精神才能保证项目教学法的有效实施。另外,对教材的设计以及教学设备设施等方面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因此,培养学校应创造一定的教学条件,配备有丰富经验且能力较强的教师对中职硕士进行教学。

4.教学手段的多样化。针对生源差异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必须依靠一定的教学手段才能实现。以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教育教学领域。这样,有些不易表达的教育教学内容都可以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生动地展现出来。尤其对于一些专业课的教学,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和远程教育等手段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在某种程度上还可以弥补实验设备的不足及解决工学矛盾等。

5.教学时间的分配。根据我们的了解,从东南大学的现状来看,现在中职硕士的培养是采取三年业余学习的形式,第一、第二学年的第一学期在培养学校接受脱产上课,第三学年的第一学期与导师联系,开始论文的写作。从实践过程来看,这样的学习时间安排存在一定的问题,由于没有足够的教学时间,加之中职硕士的专业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学员能够掌握的东西不扎实,学员与导师之间的亲密接触比较少,更谈不上在导师指导下的卓有成效的过程学习;科研能力也不能得到切实的提高,所以一些工科类的中职硕士往往不能按时毕业。我们认为,应对目前的教学时间安排进行改革。

按照上表教学时间的安排可以解决现存的一些问题。在第二学年的第一学期与导师见面并论文开题,到第三学年的第二学期脱产学习并完成论文,这样的安排使得学员比过去提前一年与导师建立联系,既可以得到导师各种方式的随时指导,也有足够的论文准备时间,满足了学员在开题后一年完成论文的条件。可以说,这样的教学安排肯定会受到导师与学生的一致欢迎。

针对学员的生源差异应用项目教学法是一种较好的教学策略,当然采用合适的教学组织形式、灵活设置教学内容以及保证教学时间也是不可忽视的,这需要教师和学员以及学校、省市教育主管部门等各方面共同创造条件来保证它的实施。

[参考文献]

[1]祝士明,周志刚,李增武.中职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工作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20).

[2]饶异伦,唐玉凤.中职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问题探讨[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6(7).

[3]李军.在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攻读硕士学位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1(5).

中职课堂差异教学 篇4

一、中职语文教学现状

自2009年教育部最新颁布《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以来, 中职语文教学在教育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方面的改革初见成效, 但中职语文教学仍未完全走出传统教学模式的阴影, 还存在一些弊端, 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 学生学习情况。

作为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 中职生大多学习自觉性差, 语文知识基础薄弱, 语言贫乏, 一些学生连基本的字词都难以掌握, 更谈不上独立完成一篇文字通顺的作文。因“职业”的特色, 中职生普遍存在着实用主义和急功近利的心态, 他们的学习兴趣是与今后所从事的职业有着密切联系的, 很多学生只重视专业课而忽视基础课, 语文课在某种意义上已形同虚设。

(二) 教师教学情况。

1. 忽视学生的主体意识。

教学中的“师本化”现象仍普遍存在。在课堂教学的舞台上, 教师是“知识的权威”, 始终是主角, 学生则成为配角和观众。教师常常从个人思路出发, 确定教学目标、内容、方法与进度。学生主体被漠视, 课堂的共生性和动态平衡性遭到破坏, 教学气氛沉闷, 严重偏离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

2. 忽视学生的差异存在。

在中职语文课堂中, 差异无处不在:既有学生学习基础方面的差异, 又有个性特征方面的迥异;既有不同专业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要求的不同, 又有同一专业的学生对毕业求职的不同选择。中职语文教学本身就面临着学生入学起点低的尴尬境地, 且伴随着中职招生规模的扩大, 学生的差异存在也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然而, 传统的“一刀切”、“整齐划一”的教学模式在中职语文课堂中依然存在, 它们忽视了与学生鲜活的生命体验的关联, 使本该生机勃勃的课堂成为了“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由此, 反思当前的中职语文课堂教学, 我们发现语文学科没有发挥它应有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作用, 严重阻碍了职业教育的发展。面对这种现状, 改革已刻不容缓。

二、“生本教育”与“差异教学”概述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社会分工越来越复杂, 人才需求大增。在这种形势下, 教育民主思潮和个性化教育的发展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思路。中职语文教师务必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终身发展。

(一) 生本教育。

“生本教育”这一概念的提出者是华南师范大学的郭思乐教授。其教育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一切为了学生”是生本教育体系的教育价值观;“高度尊重学生”是生本教育体系的教育伦理观;“全面依靠学生”是把教育的全部价值归结到学生身上, 这是生本教育体系的教育行为观[1]。

人民教育出版社原副总编辑吕达先生做了进一步阐释, 认为:“实践生本首先要以学生为本, 其次是以生命为本, 第三以生动为本, 第四以生长为本。”[2]“生本教育提倡教育公平、均衡发展, 和强调学生的差异发展并不矛盾, 而是相统一的。”[3]“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学生之间都是有差异的, 让好的更好, 表现一般的、差的也可以通过教育得到提高, 这是教育的使命, 也是教育公平的终极目标。生本教育认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发展规律和发展周期, 反对用低效的评价干扰学生的自然发展。

(二) 差异教学。

对于差异教学, 国内学者华国栋的界定是:“差异教学是指在班集体教学中立足学生差异, 满足学生个别的需要, 以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4]差异教学包含以下主要特征:第一, 以测查与评估为施教前提, 发现学生的优势和不足;第二, 以建构系统的、多样化的教学策略为施教的途径;第三, 以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 提高教学效率为目标;第四, 以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和多方合作为依托;第五, 着眼于学生群体, 将个别学习、小组学习和班集体学习结合起来, 在班集体活动中发展学生个性潜能。

由此可见, “差异教学的内在价值取向的核心在于以人为本, 在于关注、尊重个性差异和追求、实现每个人的发展”[5], 是一种体现出教学伦理所应追求的善和美的教学活动。

(三) “差异教学”与“生本教育”的关系。

从以上对生本教育和差异教学的概念涵义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 差异教学与生本教育在理念上有着非常明显的相似性, 即生本教育涵盖了差异教学的基本意义, 差异教学在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方面拓展深化了生本教育的内涵, 是生本教育理念在某些方面的具体实践。因此, 在生本视域下的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差异教学, 对于进一步推进生本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生本”视域下差异教学在中职语文课堂的实施

“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学生一切, 为了一切学生”不是简单的教育服务口号。中职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 现有的常规教学模式未能很好地发挥作用。教师应以生本教育理论为指导, 立足学生的差异, 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入手, 结合专业特点, 努力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语文课堂。

(一) 切合实际, 设置具有差异性的学科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 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使学生产生要达到目标的愿望。因此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切合学生的实际, 结合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目标分层教学。

1. 针对不同专业特点, 分层次设置语文教学目标。

不同的行业对语文能力需求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在目前同所学校所有专业共用一本语文教材的情况下, 应该针对专业特点, 在常规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分层次设置, 将语文对学生的多元影响和要求转化为不同专业的具体专业能力, 为学生的专业学习、专业技能训练和素质培养服务。如口语交际教学,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在“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三部分中设置了由易渐难的要求, 教师应针对不同专业设置教学目标, 航空、旅游、营销等侧重于动“口”专业的学生不仅要达到“基础模块”的要求, 而且要具备“职业模块”、“拓展模块”规定的相应能力。而汽车维修、机电、数控等侧重于动“手”的专业的学生达到基础模块的要求即可。

2. 针对不同层次学生, 分层次设置语文学习目标。

在同一班级中, 学生的水平是参差不齐的。教师在测查的基础上, 从人的差异出发, 根据语文基础, 如识字量、书写、阅读、写作能力等, 把学生分成好中差三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 由易到难, 层层发展。以朗读教学为例, 基础好的学生不仅要求表达流利还要求富有感情, 普通话较为标准。基础薄弱的学生的最低要求是不漏字错字, 流利通顺即可。这样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提高学习兴趣, 形成成功的激励机制, 确保每一个学生都有所进步, 获得适应未来生存及发展的机会。

(二) 尊重需求, 选择具有差异性的专业教学内容。

要适应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 灵活多样地选择不同专业的语文教材, 尽量避免一本语文教材打天下的现象。应当从学生的专业需求出发, 调整教学内容, 补充适量、实用的与专业学习紧密相关的教学资料, 突出适合未来职业发展和专业需要的重点语文能力的培养, 增强教学内容的易接受性, 形成个性鲜明的语文教学课堂。如对旅游专业开发旅游文学教材;对学前教育专业, 补充儿歌、童谣类的选文作为读本;数控、汽车维修等工科专业, 则加强科技说明文文选的教学。

“差异教学认为教材是学生发展的‘文化中介’, 也是师生进行对话的‘话题’, 师生开展教学活动的目的不是为了‘话题’本身, 而是意在通过话题获得发展。”[6]差异化的教学内容是对学生个体的关照, 在教学中更多地开发学习资源, 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有愉悦感, 感受到语文对自己将来的工作的实用性, 这也正是“生本教育”对我们提出的更高要求。

(三) 激扬生命, 采用具有差异性的小组合作学习法。

“生本”视域下的中职语文课堂学习, 要求教师针对个体差异, 选择最有效的方法与技术, 变课堂为学堂, 变单向传授为多元参与, 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 开展有效学习。在生本课堂上, 讨论是学习的常规, 小组合作学习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即教师结合学生的成绩, 采取差异互补的方式分组, 围绕一个问题或几个不同的问题进行讨论。

如讲授《那一年, 面包飘香》一文, 可以设计这样几个问题: (1) 这个故事有几个主要人物, 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常规问题; (2) 请你说说“我” (老师) 的这次“面包奇遇”, 或者说说面包师傅 (学生) 的创业之路。———归纳叙述; (3) 课文为什么选择“从尾说起”的角度?这是什么叙述方法?有什么好处?从这个故事, 作为老师, 我知道了自己应该从终身发展的角度关心学生, 切实负起为人师的责任;作为学生, 你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铭记并受益终生:“不要学坏, 总要有一技随身”———发散性思维。

教师遵循先由学生分组讨论再实施个别提问的顺序, 这样的安排会给基础差的学生一个回忆、思考和向别人学习的机会, 在很大程度上消除对语文的自卑感和畏惧感。在这样的合作小组里, 既能照顾个别差异, 发挥个体特长,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又能体现团结协作的精神。

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使学生成为主动学习和乐于学习的个体, 学生的学习生命得到激扬而非压制, 教学才能事半功倍, 这也正是生本教育的鲜明特色。

(四) 关注发展, 采取具有差异性的多元评价方式。

“多元评价是以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为理论基础的, 它强调以人的发展为本的价值取向”。“在理论上, 它强调评价过程, 强调学生对知识的自我建构, 强调评价与真实生活的联系, 强调问题解决与创造能力培养等理念, 这种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和能力的评价观念, 对课程与教学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7]。

1.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评价不应仅局限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还可以让学生开展互评和自评。比如对学生作文的评价, 老师辛苦批改, 学生拿到作文后只看看分数, 甚至连翻也懒得翻。不少作文中的问题仍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心理学研究发现, 当学生有机会做出选择评价时, 他们会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因此, 教师要积极创设学生自我评价和学生互评的机会。对于程度不同的学生, 要善于挖掘出他们的亮点。教师可以把作文中的精彩部分哪怕是一段或是一句在课堂上也读出来, 请学生先自评再互评, 最后教师评价,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鼓励, 既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又让学生学会欣赏与理解、学会交往。

2. 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改革传统的以试卷、分数为主要评价依据及期末“一考定终生”的终结性评价方式,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体现不同专业对语文需求的差异性。既注重评价的过程, 关注评价的发展, 又不放松评价的结果;既注重评价学生在知识、技能、智力和能力认知方面的发展, 又注重评价情感、意志、个性、人格等非认知因素的发展。如口语成绩评定, 教师可建立不同学生的语言学习档案, 记录学生平时在课前练口、朗读课文及在企业短期实习中运用口语的成绩, 将过程性测评与期末终结性考试相结合, 以笔试为辅, 口头表达为主。这种形式可以对学生进行较全面的评价, 肯定学生的努力, 激励学生的学习。同时对教师来说, 记载学生的平时表现有利于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 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 起到“以考促教, 以考促学”的作用。

四、结语

教育不仅仅是文化的传递和认知能力的培养, 更是精神生命的启迪与激发, 它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生本”视域下的中职语文课堂差异教学, 关注学生作为生命个体的存在, 充分挖掘学生主动学习的潜能, 符合教育理论的科学发展观。

摘要:文章对生本教育和差异教学进行研究, 归纳总结, 找出规律, 论述生本视域下的中职语文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实施差异教学的具体实践。面向全体学生, 以生为本, 力图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语文能力在原有基础上充分提高。

关键词:生本教育,差异教学,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方成.生本教育体系下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的探索[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报, 2008, (4) .

[2][3]吕达.解读生本教育的内涵[J].人民教育, 2009. (Z3) .

[4]华国栋.差异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

[5]姜智、华国栋.“差异教学”实质刍议[J].中国教育学刊, 2004, (4) .

[6]王辉、华国栋.论差异教学的价值取向[J].教育研究, 2004, (11) .

[7]卫倩平.差异教学:为学习服务[D].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5, (5) .

中职课堂差异教学 篇5

【关键词】中职数学 个性差异 分层教学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3B-0116-02

数学是一门应用广泛的基础学科,在现代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如何通过中职数学教学使学生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想与方法,是中职教育工作者应该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目前,中职学校生源质量有所下降,学生素质参差不齐,中职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的认知水平以及数学基础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个体差异,而数学又是学习其他自然科学的基础,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因此,中职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不同层次的水平、个体差异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

一、中职学生学情分析

社会对人才需求增加,使普通高校的招生计划扩大,职业学校的办学规模也在不断扩大,这使得中职学校面临生源紧缺的现状。为保证学校的正常办学,中职学校在不得已的情况下,降低对生源质量的要求,导致现在中职学校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很大。

(一)学生的基础知识差,特别是数学基础更差。有调查显示,现在的职业学校新生中,能比较正负数大小的不足30%,因生源问题,大部分进入中职学校学生的数学基础不牢固,对数学没有系统的认识,甚至有部分学生连小学数学都没学习好,在中职学校中要接受高中阶段数学知识的学习,无疑十分困难。

(二)学生学习态度差,对数学的兴趣不高。数学是一门较为抽象的学科,有90%以上的中职学生反映数学难学,认为数学怎么学都学不好。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学习方法不恰当,另一方面是学习态度不端正,对数学缺乏足够的兴趣。

二、中职数学教学注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必要性

面对中职学生素质参差不齐的现状,中职数学教学必须注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才能因材施教。

(一)注重学生个体差异是学生发展的需要。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有智力性和非智力性差异,表现为不同学生在发展方向、发展速度、发展水平上各不相同,而且不同的学生还具有不同的个性心理倾向。中职数学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需要,区别对待,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提高其学习成绩。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方式去思维,当他们走上社会时,所学的数学知识有可能早已忘记,但这些思维方式却会对他们的一生都有帮助。

(二)注重学生个体差异符合中职教育的要求。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具有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专业人才,一方面为社会培养了高素质的劳动者,另一方面为高等职业学校输送了优质学生。中职教育的目标具有双重性,并且中职教育专业具有多元化的特点,不同培养目标和不同专业数学教学的要求不尽相同,所以中职数学教学必须注重学生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所学专业以及发展方向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三、基于学生个性差异的中职数学教学之开展

基于学生的个性差异,中职数学教学中应遵循教学上的“因材施教”原则,心理学上“最近发展区”原理,以及科学分层上“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具体从以下几个步骤展开教学。

(一)全面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科学地对学生进行分层。中职新生入学后,数学教师要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全面了解新生的数学学习成绩、学习状态、学习能力、习惯个性等,然后结合各专业课对数学相关知识的要求,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分层。在分类过程要坚决贯彻“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学生自主意愿”的原则,通过走班分类或班内分类的模式,按学生的个性需求,分为几个不同的层次。例如,按数学学习能力可以把学生们分为A,B,C三个类,A类学生学有余力,对数学有兴趣,学习积极,接受能力强。B类学生学能自力,对数学兴趣一般,能力一般。C类学生学有困难,对数学没兴趣,甚至讨厌,学习能力差,数学基础差。

(二)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性需求确定教学目标分类。中职教学目标的分类制定既要符合《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的总目标,又要符合中职学校的培养方向。例如对A,B,C三类学生就要根据其个性差异制定不同的培养目标与教学目标:对A类学生因其能力较强,培养目标定为升学,进入上一级的院校继续深造。数学教学目标为着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其求知欲与自学能力。B类学生因其数学能力一般,培养目标定为升学和就业,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其中提高明显的学生升为A类,对其他学生则以就业为培养目标,教学目标是学会运用基本的数学知识,为就业后的能力提升打下基础。C类因缺乏数学基础,培养目标为就业,成为技能型人才,教学目标为所学数学知识能满足学习专业课的需要,努力培养其学习兴趣,树立学习信心。

(三)根据学生个性差异性需求确定教学内容分类。在明确了学生的分类、制定了合理的培养目标与教学目标后,就要确定教学内容的分类,教学内容的起点要切合学生的基础情况,内容的递进速度要适应学生的学习能力,内容的难易程度要满足学生理解、接受和掌握水平的要求。还是以A ,B,C三类学生为例,三类学生均教授数学基础知识,A类学生要适当增加学习内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数学学习与思维能力,B类以训练基本技能侧重点,C类则主要是教授数学基础知识。

(四)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性需求进行分层测试与分层评价。测试是评价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但这种方法若使用不当,有可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使测试失去有效性,所以要在测试内容上进行分层,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设定不同的测试内容。例如,对C类学生只测试基础知识,对B类学生适应增加一些稍难的题目,对A类学生则增加一些拔高的题目。测试结束后,要对成绩进行分层评价,不同类的学生适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并要及时调整学生的分类,使每类学生都有一个可能以达高度,使他们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围内增长知识与技能。

总之,为了贯彻“一切为了学生”教育观念,应对新形式对中职教育的挑战,满足中职教育发展的需求与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数学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的需要,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技术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付雪凌.中职文化课分层教学的分层机制研究[J].职教通讯,2007 (6)

[2]刘欣华.中等职业学校数学分层次教学实施探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8(S2)

【作者简介】潘起日 (1966- ),男,广西容县人,玉林市容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数学教师,中学一级。

中职语文差异教学分析 篇6

(一)以人为本的价值

中职语文的差异教学很好地显示出了以人为本的思想,通过这种教学方法能够让中学生有着更大的发展空间。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这种教学方法确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很好地将差异利用起来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望,进一步激发学生们的内在潜能。而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学手段和教学进度都要求统一,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中职学生的主体性,从而限制了中职学生个性方面的发展。老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可以向学生们教导一些历史上教育家的教育思想,例如马克思和恩格斯就主张人的全面发展要和个性发展相结合,将发展定位教学目标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中职教育公平

所谓的中职教育公平就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这一领域的延伸,中职教育的公平包括起点、过程和结果都要公平。为了实现教育起点的公平,近几年来我国相关部门将越来越多的资金投入到了中职教育,而且国家助学金这一制度也对中职学生开始实行。再者就是教育过程中,中职学生的家庭环境肯定不同,他们在学习兴趣和各方面素质等都会存在差异,老师应该为不同的中职学生提供不同的教学方式,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不同的发展机会。教育过程的公平是教育公平的核心所在,因为教育过程的公平不但是对教育起点公平的延续,而且也是教育结果的前提。所以说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加以重视,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发展,尽量满足每一个学生学习方面的需求。老师在具体教学时可以引进西方学术界教学理念,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受到适合他们特点的教育,换句话说就是让学生在最大限度获取知识的同时也要突出他们的个性发展,老师的教学方法要做到灵活多样,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调整教学方案,为中职学生们提供一个均等的机会。

二、中职语文差异教学的教学策略

(一)中职语文老师要转变教学观念

在中职语文的差异教学中老师首先一定要转变观念,将差异资源观念树立起来。中职语文老师教学之前要明确好学生的差异,他们在学习基础方面有着差异,而且个性方面也会不同,老师在教学时要用不同的态度面对学生,一定不要对学生持轻视或者排斥的态度。在实际教学中很多中职教师抱怨生源太差,埋怨学生学习不够勤奋等,老师应该持相反的态度,不断给予学生肯定,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学生之间存在着一定差异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教学难度,但老师如果将这份差异利用起来,实现差异共享就能减轻老师的负担,而且也能很好地促进学生发展。例如中职语文老师在教学前制定好适合不同学生的教学方案,老师自身也要不断提高差异教学的能力,老师在上课时也要评价一些学生的优秀之处,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中职语文老师要增强差异教学的能力

在实施差异教学过程中老师才是主体,所以想要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首先一定要增强中职语文老师差异教学的能力。传统教学过程中老师没太注意学生之间的差异,老师就是根据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将统一的教学内容灌输到学生身上,最后再以考试的形式来对学生作出评价。长此以往中职语文老师教学能力得不到很好的锻炼,观念比较陈旧,教学方法也比较落后。但是老师作为差异教学的组织者一定要增强差异教学的能力,首先中职语文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差异教学的机会,并在此基本上对他们进行指导,其次老师采用不同的方式来组织学生学习,再者就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安排学生的学习时间,最后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来对教学内容做适当的调整。

(三)中职语文老师要创设差异教学环境

老师首先要让学生对差异教学有着一定的认识,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优劣势,让他们意识到想要做到公平有时一定要有所不同。其次老师要通过家长会或者家访的一些形式让学生家长了解到老师教学方式的转变,让家长知道实施差异教学能够让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最后就是争取学校领导的支持,想要更好地进行差异教学物质条件一定要加以更新,对教学设施进行补充也能在一定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保障差异教学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中职语文差异教学过程中老师要转变教学理念,学生间存在差异是正常现象,老师不要将这一现象当成负担,而要将这一现象看成有效的教学资源,不断提高自身差异教学的能力,让每一个中职学生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更好的发展。

摘要:中职教育和普通教育有所不同,中职教育教师任务一般是教导学生相关的职业技术和具体的实践应用,所以中职教育的教学目标就是以学生的就业为导向并且以学生为主体来培养学生,主要对中职语文差异教学进行探讨,希望能够探索出一条更好的差异教学之路。

关键词:中职语文,差异教学,教学特色

参考文献

中职英语教学差异评估方法研究 篇7

一、剖析差异化教学的内涵和外延

著名学者华国栋对差异化教学的理解:所谓差异化教学, 就是在班集体中立足于不同学生的实际及差异, 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 使用不同的教学评价, 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让每位学生在不同程度上都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差异教学倡导的是每个学生都能成功的教育观, 实现每一位学生和谐发展和全面发展, 实施多维评价观。差异教学是对传统教学的一定程度上的否定, 是对传统整体教学、只把“考试分数”作为唯一评价尺度的扬弃, 是对学生个性发展、全面发展和变化发展观的突出体现。

中职生是特殊的群体, 其学习态度、学习激情、学习成绩、学习方法、学习效率等都存在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因此实施英语教学差异化、进行差异化评估更见其必要性和实践意义。对其从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自信心、学习策略、 学习能力、学习目标、学习情感态度等各方面作合理、公正、全面的评价, 不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 不把成绩看做第一位的过程性评价更见其重要性。

二、中职英语教学差异性评估研究的实施

要研究教学差异评估的方法, 首先应从差异教学开始。

差异教学的理念必将引起中职英语课堂教学的变革。要使每一位中职学生都有所发展, 在总的教学目标的要求下, 为每一位学生提供不同的教学内容、使用有效的不同的教学方法、采取不同的学习途径、进行不同的教学评价等是差异教学 不该忽略的方面, 更是有效教学差异评估方法研究的课题和领域。

1.差异化教学观的重要性。

这里所说的教学差异化包括两方面内容, 一是把握中职生和普高学生的差异, 二是根据学生实际, 对班级不同学生的差异性予以注重。

可以理解, 英语教师希望中职生像普通高中学生一样, 有流利的口语、标准的发音、漂亮的书写、3000多个词汇量、好学、会问、成绩斐然……希望学生出类拔萃。可是, 教师忽略了主要的一面, 那就是这些中职学生不是为了以后走进高校大门而继续深造的, 而是为了就业的需要。

因此, 对这些学生, 应立足于英语基础的掌握和学习能力的形成, 对英语能听懂, 有所进步, 能适应以后的就业就可以了, 所以, 评价他们无需也没必要以高考的标准, 低层次、实用性才是评价的最基本标准, 并且能为专业服务、为他们以后的就业服务。

如果中职英语教学中以终结性评价评价学生, 以高考的标准要求中职学生, 学生本来英语就薄弱, 对英语知之甚少, 再以考试成绩评价学生, “以分数定英雄”, 学生就会毫无兴趣而言, 会对英语退避三舍, 对英语望而生畏, 丧失学习信心和勇气, 更会失去学习英语的动力和激情。

2.差异化评估的实施

中职英语教师务必全面认识和了解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与实际情况, 才能恰当使用评价机制, 对他们的学习进行客观、合理的评价。

(1) 把握中职生学习英语的目的性。中职学生学习英语不是为了进一步深造, 不是为了高考, 其出发点是为了更好地就业。因此, 在教学时, 教师应该把英语教学与学生的专业、将来的就业结合起来, 以此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和重心, 并作为评价的依据。

(2) 了解中职生英语基础薄弱的特点。大部分中职生文化成绩极差, 有的甚至是一位数, 有的连中考都不敢参加而直接入学。其实每一位中职教师都明白, 但在实际教学中仍忽略这一点, 以高要求、严要求, 以普高的标准给他们上课、考核、评价, 导致中职生不懂、不学、不会、厌学、弃学、逃学等, 带来恶性循环的恶果。对这些特殊的中职生而言, 教师应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参与欲望等作为评价的重点, 将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作为首要任务。

如对于学习销售专业的学生而言, 创设情境, 激发求知欲, 在真实、生动的情境中, 学会运用Can I help you?/What can I do for you? 及其答语I would like to have ..., 以及学会使用问“价格”How much is it?等句型 , 这些只需要口头运用就可以 , 学生会兴趣倍增, 与职业、就业挂钩, 积极性高自不待言。如果以高考的标准, 渗透讨价还价的句型, 要求学生抄写、默写一些与之相关的单词, 再要求运用, 学生会有压力, 感到英语难以攻克。

因此, 不应以成绩为主要依据, 重过程的评价有其实际意义和现实意义。

(3) 了解中职生的优势, 合理利用评价机制。中职生虽然学习成绩差, 可是他们好动、爱表现、动口动手能力强, 小组团体意识强烈等, 如果教学中教师能把握这些优点, 根据这些优势, 开展英语学习活动, 并以此作为评价的工具, 教学效果自然好。

一直以来, 受应试教育的束缚和影响, 英语教师给学生的评价是英语考了多少分, 总是把成绩、分数的高低放在首位; 学生每一次拿到成绩单, 也都关心自己考了多少分, 会不会被家长和老师批评。

现在流行一句话:新世纪的文盲是不会学习的人, 而不是不识字的人。因此, 用考试成绩来衡量一个学生是荒谬的、不合理的是不可取的。

为此, 教师应该改变评估的方式, 进行差异评估。如评价学生时, 以考试成绩进行评价, 按分数段划定而评价, 85分以上, 优;70分以上, 良好;其他的不可划为及格, 不及格, 这样会严重制约学生的发展, 挫伤其学习积极性, 可以从学习兴趣的提高、策略的改进、积极性的提高、英语知识的增加、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学习欲望的激发等方面进行评价, 走出百分制的桎梏, 使中职英语教学的评估趋于合理、有效、实效。

中职英语教学评估的方法不容忽视, 它对中职学生英语学习的发展、兴趣的提高和维持、学习策略的改进、学习需要的改善等都很重要。中职教师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 立足于学生这一主体, 把握课改理念和大纲要求, 对教学评价勇于改革和创新, 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更好地服务于中职生, 为他们以后就业、择业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丁莉维.中职学校英语教学中情感因素和相关处理策略运用[J].海外英语, 2012 (12) .

中职课堂差异教学 篇8

一、目标有弹性——差异教学的根本

在现阶段, 由于中职学校的师资力量、管理水平等诸多因素, 中职英语教学的最大特点是教学目标一刀切, 不能体现出层次性、差异性, 不能体现专业特点、学生的实际也忽略不计等, 而导致了中职英语教学质量的普遍低下。使学生在既定的目标下、按老师的意愿和思路而进行被动学习, 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对他们来说成为永久的历史, 可望不可及的理想境界;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观、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成为新课标、素质教育的理论上的口号, 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等是计划、备课中流于形式的教学方式的改革的标志, 而在落实过程中, 成为付之东流水的必然产物。总之, 差异教学、以人为本得不到真正落实, 而成为中职英语教学的一大顽疾。由此, 差异教学势在必行。

实施差异教学, 首先体现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应富有弹性, 应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础, 体现出学生发展水平和专业方向想一致原则。如, 对于旅游专业的学生, 教学目标的设定应以听说为主、尤其是凸显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口头交际的能力。如学习第一册Unit6 Go out and enjoy life为例, 对于旅游专业的学生来说, 学会指路的方式、知道去什么地方休闲、怎么去等, 以及在那儿如何度过、可以从事的活动有哪些, 用自己的语言介绍名胜等是旅游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的。Go straighton、Turn left、Turn right、Cross the road、Cross the bridge、Youwill see…等指路的用语熟练掌握是理所当然的, 对于旅游专业的学生一般的导游词也是务必要掌握的, 如, Welcome to…Itis a good place for you to visit, It is the best place for you to visithere等是以后常用的句子, 掌握并熟练运用有其必要性。旅游专业的学生需要在口语交际上加强力度, 而其他专业只要求进行简单对话和掌握简单的最基础的专业用语就可以了。

教学目标的弹性的设置, 还体现在教学的层次性。仍以第一册Unit 6为例, 对于中等偏下的学生, 只要求学会问路、指路以及形容词的比较等级的基本用法就够了;而对于部分的优秀生, 除了掌握基本的知识外, 介绍家乡值得一游的休闲场所以及描述一些常去的有趣的地方, 并用自己简洁的语言、流利的英语、地道的发音介绍自己家乡有特色的地方等。这样不同的学生都学有所得、有所获。

二、教材专业性——差异教学的标志

中职学校培养目标不同, 决定了教材的专业性, 这也是差异教学的主要标志。中职英语教学必须体现明显的方向性, 统编教材与校本教材完美整合, 做到既有难度, 又有梯度, 既面向生活又走向企业。如旅游专业的学生有必要熟练掌握《英语口语900句》 (Spoken English 900 sentences) 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对《计算机屏幕英语》The computer screenEnglish的掌握见其重要性。

三、教学层次性——差异教学的要求

中职英语教学中, 如果同教材、同进度下, 差异教学毋容置疑就是教学方式的层次性, 采用层次性教学是差异教学实施的关键, 精心设计分层练习。如学习第一册UNIT9 Timeto celebrate的Warm up, 教学的设计可以采用层次教学法:对于多数同学, 谈论节日有难度, 所以教师用多媒体的视频而创设人们过一些特殊节日的情境而谈论节日, 学习节日名称和日期的表达法;对于What is the special food for…的拓展更是少部分学生能完成的;对于引导学生开口讨论亲身经历过的活动, 根据各地风俗进行文化教育, 如四个节日的传说, 对于旅游专业的学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四、评价开放性——差异教学的催化剂

差异教学的差异评价对差异教学起催化剂的作用。对不同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机制, 用不同的标准给学生不同的评价, 学习上有所进步, 及时给予肯定并鼓励向更高层次迈进。对于学生的不会或不全会, 要允许, 给学生压力和动力以及自信心。另外, 师生的共同评价、或学生自评、互评, 在评价过程中, 学生常到看到自己的不足, 也找到成功的感觉, 从而使学生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评价的开放性, 既调控了教学, 又促进学生的学习, 起差异教学的催化剂的作用。

中职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他们的学习基础和学习习惯存在很大的差异, 英语成绩更是不尽人意, 对教师而言, 从事中职英语英语教学也是挑战。在教学过程中, 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 坚持学生的全面发展观, 采用差异教学,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不同层次的收获, 使其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提高学习英语的内驱力, 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和学习方法, 从而为将来走向职场而打下坚实的英语基础。

参考文献

[1]谭雪燕.差异教学法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4 (17) .

中职课堂差异教学 篇9

随着高校的扩招, 中职学校的生源出现质量下滑的现象, 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 大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 普遍存在厌学的现象。2009年4月国家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提出“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 因材施教。要尊重学生的差异, 为其提供多种学习选择。对于基础较薄弱的学生要进行补偿教学,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进行拓展教学, 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 使每个学生均学有所得。”分层次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已得到广泛采用, 而中职学校主要按专业分班的方式进行授课, 在传统的按专业分班的教学模式下, 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要统一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进度以及评价标准, 学生的英语成绩两极分化严重, 出现了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基础差的学生又跟不上的局面, 违反了《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差异教学法的宗旨是“面向全体、全面发展”, 它能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英语知识、能力结构以及就业需要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并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及评价标准, 在尊重学生差异的基础上, 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 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使每一位学生的英语水平都得到提高, 真正体现了《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

二、差异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早在二千多年前, 我国著名的教育思想家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1868年, 美国教育家哈利斯 (Harris, W.T.) 在圣路易州创立了“活动分团制”, 又称“弹性进度制” (Flexible System) , 即教师通过测验的方式, 将学生按学力高低分成甲、乙、丙三层, 学历相对较高的甲、乙两层在课上做各种练习时, 教师对学历较低的丙层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待其基本理解教材内容后, 再向全班学生进行另一新教材的教学。这是最初的分层次教学, 是以能力分班 (组) 为标志的一种分层次教学形式。

“二战”后, 世界各国尤其美国倡导的“优质教育”拉开了新一轮分层次教学实验的序幕。现今世界各国仍在普遍采用分层次教学。这种分层次教学形式是按照某一年级学生在个别学科上的学习能力或成绩的不同水平来进行分层的。我国的高校英语教学至今仍采用这种分层授课方式, 即根据学生的高考英语成绩将学生分为A、B班进行分层次教学。

近年流行的差异教学法除了考虑学生的基础知识差异之外, 还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 倡导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 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 因材施教,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学有所得。华国栋在《差异教学论》一书中指出:“差异教学是指在班集体教学中立足于学生个性的差异, 满足学生个别学习的需求, 以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美国哈佛大学著名的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 (Howard Gardner) 的多元智能理论强调每个人的智能各具特点,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 教育者应该运用多种策略为每一种智能的发展提供真实的、主动的学习机会。美国学者汤姆林森在《多元智能课堂中的差异教学》一书中也指出:“差异教学的核心思想是将学生个别差异视为教学的组成要素。教学从学生不同的准备水平、兴趣和风格出发来设计差异化的教学内容、过程和结果, 最终促进所有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应有的发展。”

三、如何实行中职英语差异教学法

1. 学生分层。

差异教学法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 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学习动机、态度和性格对学生进行分班教学。新生一入学, 中职学校应组织学生参加英语测试, 了解每一位学生的英语基础、学习动机、学习风格、学习策略及其对自己英语学习能力的评价, 教师再结合学生的自我评估及申请意见, 根据学生的英语成绩、学习动机、态度和性格差异将学生分为A、B、C三个等级进行分班教学。在每一学期开学初, 教师在听取学生本人的意见的基础上, 可根据学生前一学期的学习水平及各方面表现对学生重新编班。这种滚动式的竞争机制一方面遏制了个别学生的骄傲自满心理, 同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提高学习热情, 增强学习兴趣。

2. 教学分层。

将学生分为A、B、C三个等级之后, 教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 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于A班的学生, 教师在完成教学要求的基础上, 可适当加快教学进度, 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补充一些课外知识,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类型的英语竞赛及国家级的英语水平考试, 以提高其就业竞争力。对于B班的学生, 教师要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 强化情感教育, 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加强学法指导以及英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提高学习积极性, 逐步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 使学生的英语水平逐渐向A班水平靠拢。对于C班的学生, 教师应选用起点低、通俗易懂的教材, 在教学过程中应以鼓励为主, 从基础的字母、语音、语法知识讲起, 不断弥补学生的知识断层, 并适当增加一些教学小游戏,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使学生在点滴进步中树立起自信心。

3. 任务分层。

差异教学的特点之一是面向全体学生、尊重个体差异, 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获得最大的进步。按层次分班后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仍然存在, 教师应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发展, 激发每一个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教师在备课时要设计不同层次的具有挑战性的教学任务及问题, 在课堂上根据每一位学生的基础及个性差异来进行提问, 争取让每一位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都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 让学生在完成任务和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学习的成就感。

4. 评价分层。

差异教学法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行分层评价、因材评价。对于A班的学生教师可以参照国家英语等级考试的标准对学生进行考核, 适当加大综合性题目的比重, 侧重考察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对于B班的学生可适当降低学习要求和评价标准, 重在基础知识及语言基本运用能力的考察, 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鼓励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对于C班的学生教师应注重其学习态度及学习过程的评价, 并以口语测试作为主要的考核方式, 要求学生能用英语进行简单的对话即可。

四、结语

差异教学法的优势近年来虽已被广泛认可, 然而在一些中职学校, 英语作为一门文化基础学科得不到重视, 中职英语差异教学法真正意义上的实施英语差异教学研究只是停留在探索阶段。

摘要:中职学校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 中职学校目前主要是按专业分班的方式进行授课, 这种授课方式已无法适应中职英语教学的需要。本文从中职英语教学的现状出发, 探讨如何在中职英语教学中运用差异教学法。

关键词:中职英语,分层次教学,个体发展

参考文献

[1]华国栋.差异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

[2][美]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M].沈智隆, 译.北京:新华出版社, 2003.

[3][美]汤姆林森.多元智能课堂中的差异教学[M].刘颂, 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3.

[4]李刚.基于分层次教学的高职高专英语教育有效性模式探究[J].教育与职业, 2009, (10) .

[5]叶琳, 刘文霞.国外分层次教学历史发展概况[J].教学与管理, 2008, (3) .

中职课堂差异教学 篇10

一、语言交流与文化

文化是语言所负载的内容, 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 它是文化的载体, 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任何一种语言的背后都隐含着使用这种语言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沉淀下来的文化底蕴。语言和文化二者紧密相连, 不可分割。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要使学生能运用英语交流思想和获取信息, 英语学习不可避免地涉及文化学习, 不了解英语的文化背景, 不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 望词生义, 就会产生理解上的偏差, 交流上的失误。

二、中西方文化差异

1. 词汇差异

颜色词语表现出的独特魅力, 令人刮目相看。人们对于颜色的感受和表达不尽相同。红色是我国文化中的基本崇尚色, 它体现了中国人在精神和物质上的追求。西方文化中的红色 (red) 则是一个贬义相当强的词, 是“火”“血”的联想, 它象征着残暴、流血, 如a red battle, 血战。中国文化中, 白色与红色相反, 是一个基本禁忌词, 西方人认为白色高雅纯洁, 所以它是西方文化中的崇尚色。它象征纯真无邪, 如a white soul, 纯洁的心灵, a white lie, 善意的谎言。蓝色在中文里象征着梦想, 憧憬, 在英文中却表示忧郁、伤感、下流、高贵, 如“blue Monday”意为抑郁的星期一, “He was born blue-blooded”意为他出身高贵。

一些动物在中英文中也赋予了不同的含义。我国北方某厂曾出口一种“双羊”牌高档羊绒被, 商标被译成英文Goats, 结果销路特别不好, 原因就在于在英语中goat这个词除了本意“山羊”外, 还有“色鬼”之意。老鼠是令人嫌恶的一种动物, 中文里有“老鼠过街, 人人喊打”, 而在西方老鼠却是惹人喜爱的形象, 特别是《Micky Mouse》和《Tom and Jerry》诞生后, 老鼠成了人们, 尤其是儿童心目中活泼可爱、机智勇敢的形象, 连胆小如鼠也改成chicken hearted。

2. 交际差异

言语交际包括命名、称谓、问候、购物、禁忌、肢体语言、家庭生活、教育等。中国人见面寒暄通常是:你多大年纪?你能挣多少钱?结婚了吗?在英语文化中, 年龄、地址、工作单位、收入、婚姻、家庭情况、信仰等话题属个人隐私范畴, 忌讳别人问及。英美人寒暄最频繁的话题是天气的状况或预测。如:Its fine isnt it?打电话时, 中国学生习惯说:Hello who are you please?而英美人习惯问:This is Could I speak to Jim, please?

3. 英文中特殊名词或谚语的特殊含义

在英语国家中, 很多词汇来源于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及《圣经》或是文学作品, 表现出英语国家传统的民族文化特色。比如西方有个谚语:“Don’t throw the baby with the bath water”, 学生可能难以理解, 若知道在中古时期的西方, 人们一年只洗一次澡, 而且全家用一桶, 按长幼顺序进行的, 最后轮到婴儿洗澡水浑浊如泥, 小孩扔进去都看不见了。这句话意思是:倒洗澡水时当心里面还有孩子, 引申为不要把精华和糟粕一起扔掉。

三、英语教学与文化传播的结合

1. 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英语语言功底, 而且还要有深厚的英美文化素养。随着新文化的不断涌现, 英语教师也需要不断观察、随时总结, 善于比较不同的文化点, 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英语。经常阅读一些时代感强的反映英语国家社会、政治、经济、历史、宗教、艺术、风土人情等的书刊杂志, 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加深对西方文化背景的理解, 减少文化差异对语言教学的影响。

2. 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电影、投影仪、互联网等)

根据教材, 教师可精心挑选一些相关的影视听资料让学生很直观地领略英语国家的文化, 体验原汁原味的英文, 从而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 还可以举办一些专题讲座, 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比如在中职教材第一册unit 12课文中讲述了懒惰可爱的加菲猫, 老师就可以为学生播放相关电影片段, 让学生更好地体验英语氛围。

3. 改变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多样化

英语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教师应该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 培养文化意识, 使他们主动地、自觉地融入英语环境中。?倓

展示法:针对中学生生性好奇, 喜直观物品, 好动手触摸, 所以, 能够用实物展示的, 尽量用实物。如在介绍英语国家的人文景观, 具有文化代表性的形象和标志时, 可以展示地图、照片、图片等辅助材料。

对比法:这是外语教学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手段。“有比较才有鉴别”, 只有通过对比才能让学生发现母语和英语文化之间的异同。对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 老师尽管已讲解多次, 但由于日常生活、观念根深蒂固, 学生在遇到具体情境时, 仍然会下意识地采用中式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不妨多创设中西方文化冲突的情境, 进行适当练习。一般这类练习都是先提出一个情景, 要求学生根据情境回答 (针对基础较好学生) 或选择 (针对基础较差学生) 答案。

实践法:可以结合教学内容, 开展一系列的英语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参加英语方面的竞赛, 创办英语广播节目, 每逢西方节日, 和学生一起过等。将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融入到生活实际中, 还可以组织学生编排英语短剧, 进行表演, 等等。一次成功的语言实践活动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和作用, 一定远远胜过一两节课的效果。

情境教学法:在课堂上创设情境学英语为学生提供了互动的机会, 开发和挖掘了学生运用语言的潜力。教师可根据课文中的对话设置情景 (比如打电话) , 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表演;或是选出课文中的一个观点, 让学生参与讨论。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多用鼓励性的语言进行评价, 引导学生自己发现中西文化的差异性。教学不应局限于课堂, 而是开放性的, 所以教师更应注重创设课堂外的情境, 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应用所学知识。师生见面时教师要主动与学生用英语打招呼, 进行简单的交流, 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4. 充分利用第二课堂

教师可以组织一些课外语言活动, 让学生积累语言文化知识, 提高学生的英文文化修养。充分利用一切宣传工具, 如利用校园广播电视网, 在课余及午间播放英语歌曲;让学生午间上校园网自由点播喜爱的英语歌曲、英语童谣或观看英语动画, 以此增加学生的视、听信息输入量;创建英语角, 英语廊, 英语板报, 让学生沉浸在英语的文化氛围里, 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接受文化熏陶, 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异域文化。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向学生传授英语国家各方面的文化背景知识, 不断引导学生加强其英语文化意识, 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帮助他们准确地运用英语进行交流。事实上, 如果教师能结合文化知识来教授英语课文, 化枯燥为生动, 定会达到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孙姣夏.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与大学英语教学[M].北京:教育与职业出版社, 2006.

[2]黎炯, 王瑾红.谈英语国家文化与英语教学的关系[M].北京:教育与职业出版社, 2006.

上一篇:改变生命的微笑下一篇:设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