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德育的课堂设疑(共9篇)
中职德育的课堂设疑 篇1
本征, 即事物本身的特征。中职课堂的德育有三大本征, 即课堂是德育的大渠道, 课堂是德育的大秀场, 课堂是德育的大熔炉。把握住了课堂的德育三大本征, 就抓住了“全科德育”的牛鼻子, 就抓准了学校德育的大命脉, 就抓实了教书育人的大目标。我校要求每位教师在专业知识和技能传授的同时, 更加注重对学生情感、操守和品行的养成教育, 充分利用课堂的德育本征功效, 把十八大提出的“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完成好。
本征一——课堂是德育的大渠道
渠道, 即水流的通道。课堂教学内容具有丰富的思想性、情感性、道德性、价值性, 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 课堂是实施德育教育的大渠道。所有教师都要紧扣十八大提出的育人目标, 通过课堂的大渠道, 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 开展“全科德育”教育。
1.“梦想”汇总渠。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 提出的“双百梦想”, 明确了中华民族走复兴路的总渠道。结合“中国梦”, 我校明确指出汇入总渠道的奋斗方向——做“中国职教明星梦”, 即班子“立德树人强校梦”、教师“教书育人求精梦”、党员“先锋模范标兵梦”、工会“尚美团结奋进梦”、学生“勤奋好学成才梦”。针对学生“成才梦”, 我校围绕立德树人目标, 倡导学生“做奋发自强励志星, 圆理想之梦;做明德尚礼气质星, 圆文雅之梦;做业技精专才艺星, 圆成才之梦;做全面发展和谐星, 圆幸福之梦”, 培养学生自强不息、明德尚礼、全面发展, 将实现个人“成人成才”的梦想融入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2.“如歌”拓宽渠。实践中, 我校打破传统, 大胆创新, 开展了“教学如歌唱”的系列活动, 打造出更高效的德育课堂。该活动将教学的“目标设定、重难点把控、艺术提炼”与歌唱的“音准、节奏、情感”形象对照, 力求营造更“出新意”、更“提兴趣”、更“显激情”的课堂氛围, 以实现更“求创新”、更“重品质”、更“讲实效”的育人效果。活动唱响了“育人为本, 德育为先”的主旋律, 深化了德育教育的内涵, 也让课堂的德育渠道更宽更广。
本征二——课堂是德育的大秀场
秀场, 是展现自我能力的空间和舞台。课堂是德育的大秀场。课堂教学中, 师生彼此交流、共同体验、相互融入, 教师优秀的师德师风、高超的教学水平、良好的艺术修养得以展示, 学生良好的品行道德、过硬的专业技能、青春的亮丽风采得以展示。
1.秀教师师德。师德是教育之魂。我校广泛开展师德师风培训, 组织学习《教师礼仪素养》、《中外学校教育经典案例评析100篇》, 有效提升教师师德。有了高尚的师德作为前提, 必有精湛的师能为课堂成效作保证。以我校开展的“炫出自我、融入学生”活动为例, 教师以自己的成长、成才、成功实例为核心内容, 针对学生行为习惯和职业纪律等方面存在的不规范问题进行思想教育, 收到很好的成效。其中, 蒲佳荔老师的示范课《职场新人向前冲系列》, 得到市教科院领导高度好评, 她也作为重庆代表被推荐到福州交流。
2.秀学生技德。为更好呈现学校德育教育改革成效, 我校推出了“德育之苑满目春”系列活动。即德育之魂:管理文化——春敷和气百鸟鸣;德育之脉:课程体系——春江水暖鸭先知;德育之神:队伍建设——春牛春耕春播撒;德育之果:红专学子——春色满园关不住。学生在“精、专、秀”技能、素质展演汇报的秀场中, 人人登台, 人人展技, 展示了自己良好的道德情操和扎实的专业技能。他们也通过学校的秀场, 将个人“德技双馨”的风采秀上了全国“技能赛”和“文明风采”的大舞台。
本征三——课堂是德育的大熔炉
熔炉, 是冶炼金属的炉子, 通常引喻为锻炼人各方面素质的环境。课堂, 作为育人的大环境, 它是德育教育的大熔炉。人的品德是沿着知、情、意、行的顺序形成发展的。课堂中, 我们按提高认知、陶冶情感、锻炼意志、行为养成的步骤, 推出了德育教育的四大熔炉。
1.打造“大课堂”熔炉。在课程教学实施上, 我校大胆改革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以系部为单位, 设立体育教学的“大课堂”, 以“拳、操、舞”为主要教学内容, 让学生在集体学习的过程中初步认知沟通交流、相互协作、与人交往的基本要求。
2.设置“模块化”熔炉。我校结合学生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实际, 以“综合人文素质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技能课程+职业发展能力课程”的模式上设置模块化课程结构。在“综合人文素质课程”模块, 又以“故事讲述、感悟、启迪、践行”为主线, 开发出《人文》、《科学》、《生活》等共9套系列德育校本教材。在模块的熔炉中, 老师对学生进行情感的熏陶, 增强他们对未知领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建立“绩分制”熔炉。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 彰显学生的个性特长, 督促学生行为养成, 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我校建立了“绩分制”的熔炉。绩分坚持“凡绩必计, 权绩给分, 唯绩论优, 优绩优待”的原则, 以教学德育计划为前提, 采取“过程式”、“跟踪式”的评价方式, 将行为规范、综合活动、技能实践等内容纳入考核, 以实现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但是, 面对当前社会的大变革, 多元的价值取向、不同层次的思想观念对青少年的生活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教育实践中, 德育教育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为更好巩固德育成效, 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严把德育师资“准入关”。当前, 德育师资队伍的建设还很不完善。一定要严格把好“准入”关口, 将师德作为首要条件, 并实行一票否决制。要精心选拔一批理论先进、经验丰富, 能充分尊重学生人格, 尊重学生成长差异, 注重发展学生个性成长, 具有高尚职业道德和强烈责任感的教师, 从事德育教学和管理工作。
二是建立德育教育“巡查制”。当前, 中职德育工作考评体系尚不建全, 也找不出相对统一的评价标准, 德育开展成效的优劣无从评判, 重视学生德育教育更多还留在口号上。建议上级部门成立德育考评督导组, 从目标理念、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师生发展、社会效应、成果展示等到方面, 评出德育先进学校、达标学校和不达标学校等级, 实行动态管理, 采取定期回访和不定期巡查等方式进行检查, 发现问题, 限期整改。
三是构建德育经费“保障网”。德育经费要确立科目、列入预算。学校德育经费投入的范围, 包括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教学、管理和日常德育活动两部分。教学、管理经费投入包括德育课教学、德育专职教师的培训提高、社会考察与调研、有关教研室的业务条件建设和图书资料购置、德育科研。日常德育活动经费投入包括对学生的日常思想教育、假期和课余时间组织的学生社会实践、大型德育活动以及用于学生和德育队伍表彰奖励等所需经费。
中职德育的课堂设疑 篇2
摘要:德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指教学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们必须利用好课堂的阵地,以课堂为切入点,达到新课标的要求,提高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的有效性。
关键词:中职德育课堂教学实效性
所谓教学的实效性是在符合时代和个体积极价值建构的前提下其效率在一定时空内不低于平均水准的教学,即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获得相应的进步或发展[1]。事实上,在中职政治课堂中会有一些现象,笔者在课堂中遇到过这种情况,在讲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这一知识点时,通过事例要求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有集体意识和大局意识。结果,大部分学生会在课堂中窃窃私语,并不认同这样的价值观。在平时生活中,有部分学生更是素质堪忧。例如:逃避参加集体活动、为了一点矛盾与同学起争执,甚至大打出手、不爱惜集体的公共财物,这样的教学效果与理想目标相差甚远。这是政治课堂需要反思的地方,对于中职组织教师而言需要反思:“为何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又如何解决好呢?”
一、问题分析
1.教学目标错位。在中职德育课堂中,存在这样的现象,知识点的传播成为教师授课中考虑的首要目标,甚至是唯一目标,并没有认识到德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绝大多数德育教师而言,更在意的是教学的理论性,没有考虑学生的情感因素,空洞的知识点的灌输,教条化的教学模式,并不能够对学生的成长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老师讲知识点,学生背知识点,考试就写写知识点。记得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所说:“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知的堆积。”这与我们的教学目标相背离。
2.教学过程过简。在授课过程中,教师更在意的是教学结果,由此忽略教学过程。例如:价值取向的讲解,大部分情况下局限于告知学生“自私不是人的本性”、“树立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树立远大的理想”等,在此过程中并没有从学情出发,更谈不上学生个性的培养。在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人文性应该是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而现有的课堂缺少很多人文情怀和人文涵养。
3.教学模式单一化。虽说教学模式虽进行了很多尝试和变革,但大多是以教师的讲为主。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得到体现,缺少必要的实践探索活动。这样讲授的单一模式很难生成学生的智慧,因为学生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没有师生、生生的互动合作、信息交流,没有思维的碰撞,对于旧事物没有批判和质疑精神,对于新问题没有探索与创造。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双方互动交流的过程,双方必须以积极的态度参与,更重要的是双方平等的互动和交流。
4.教学效果评价片面。教学效果的评价,是教学活动的一项重要指标。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我们必须建立全面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然而到目前为止,这样的评价标准未能真正出台。对于以往的评级标准,虽然做过改革,但是无法摆脱以分数为中心的评价体系,而这种评价体系已经在社会、家长及学生的心中扎根,只要提到对学校的评估、对教师的考核、对学生的看法就“以成绩为中心”,只看重结果,淡化学习的过程,只局限于课本,不能真正源于生活。
二、解决思路
1.必须树立生本理念,准确定位德育课堂的教学目标。前面已经谈到,在当前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急功近利思想的驱动下,德育课堂中最重要的目标是应付考试,我们所关注的是学生的应试能力,可能会忽略学生的思维品格的形成。这就直接关乎政治课堂。从德育课堂的目标出发,我们主要从情意目标、道德目标、能力目标、知识目标这几个方面考察,在德育课堂教学中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其中尤其要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促使他们对社会、对学习、对生活生成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责任意识。
2.挖掘课程资源,寻找与教材的视域融合。德育课教师要充分利用好现有的教学资源,同时从实际出发,对教材有应有的补充,使德育课堂变得更丰富,充满活力。笔者在讨论人生价值的时候,出示了两组材料,让学生各抒己见。一则材料是长江大学学生陈及时、何东旭、方招为救落水儿童牺牲的事情。这不是一则新材料,却能引出新话题。在讨论中,有的学生认为,他们的行为值得提倡。在那样的情境之下,生命是平等的,必须有救人的行为;有的学生认为,大学生奋不顾身,是良心所为,每个人都应该做出这样的抉择。这其实从侧面说明,学生能够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另一则材料与之相对应,是船主陈某把打捞上来的一名大学生遗体用绳子绑住,以索要更高的捞尸费由于很多的原因,社会中有不完善也有阴暗的一面。有时候,我们所提倡的奉献,并不能得到与之相对应的回报。但是,正因为如此,我们更需要坚定自己的内心道德信仰,恪守自己的道德标准。
三、效果评析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生生合作交流中进行相应思考反省,同时对于讨论的结果给予评价。在此过程中,能够衡量不同价值观点,明确自己的价值立场。更重要的是使得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到生命的意义,体现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因此,对于他们责任意识的培养是德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只有使青少年具备必备的责任意识,才能使他们始终在自己的人生路上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行。
参考文献:
浅谈中职数学课堂的德育渗透 篇3
一、导语: 导入新课是进行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从实际出发, 精心设计导语, 能够恰到好处地为新课创设教学情境, 使学生对本堂课的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也能够卓有成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例如, 结合中职数学“数列”部分的教学, 在讲授数列概念时, 举例2008北京奥运会赛事赛程, 给学生讲有关奥运会的知识: 中国获得的金牌最多, 为了奥运会建立鸟巢、水立方如此浩大的工程, 中国人民有如此的智慧, 让学生有强烈的荣誉感. 在讲授“等差数列的求和”问题时我是这样设计导语的: 设计“1 + 2 + 3 + … + 100 =”这样一个问题, 让学生快速求出来, 引起学生的思考, 然后引用德国大数学家高斯童年时代聪明好学、善动脑筋以对上述问题的巧妙算法倾倒众人的有趣的例子引起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效果较好.
巧妙设计导语, 能够促进学生端正态度. 好的导语能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 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只要端正了学习态度, 改进了学习方法就能够坚定实现学习目标的信念, 从而培养刻苦学习、顽强进取的毅力和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 在此过程中, 可结合学习方法的改进和学习态度的端正, 结合学习目的的提高, 彼此促进、鼓励, 逐步形成一个具有良好学习氛围的集体, 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个人只有在集体中才能更快更好地成长, 在学校学习是这样, 将来工作中也是如此. 这样, 对学生进行深刻的集体主义教育, 长此以往, 学生就能够逐渐学会正确处理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关系, 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为将来走上社会奠定基础.
二、提问: 精心设计课堂提问, 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手段也是一种教学艺术,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讲究提问艺术, 才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如在讲授“数列”中的“等比数列前n项和”时, 我给同学们讲了这样一个聪明人的故事: 印度太子西拉谟打算奖励国际象棋的发明者———印度宰相, 让他自己任意选择奖品, 金银财宝应有尽有. 这位宰相说: “金银财宝我不要.”“那么, 你到底想要什么?”印度太子问.“我只要米粒. ”这位宰相说.“给你多少呢?”太子问. 宰相请求: “要按棋盘上的格数赏给我, 但须第一格给1粒米, 第二格给2粒米, 第三格给4粒米, 以下每格给米的粒数为前一格所给粒数的2倍. ”听完这些, 太子笑着说: “这太简单了! ”未加思索就答应了宰相的请求, 命手下人拿出一袋子大米, 二袋子大米……最后把国都仓库里的大米都拿出来都不够. 印度太子惊呆了, 连周围的人都被宰相的聪明才智所折服.
提问: “到底要多少米粒才能满足宰相的请求呢?”然后将班中的学生分小组展开讨论. 设置这样一个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 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同时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了, 课堂学习气氛非常活跃. 同学们都纷纷表示要勤奋学习、发奋攻读、掌握知识、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来报效社会和人民.
三、讲授: 数学课的教学, 培养和发展思维能力是一个 持之以恒的过程
要使学生的数学能力切实得到提高, 必须刻苦研究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 在讲授时如果能善于挖掘德育的渗透点, 效果会更好.
在讲解勾股定理时, 我是这样设计的: 讲述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家陈子运用勾股定理测日的故事. 陈子从小聪明勤奋, 善于动脑筋, 对学习知识方面从来不马虎. 经过苦心研究, 利用勾股定理测得日距, 比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还早了一百多年. 通过课堂教学这一过程, 增强了学生的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坚定了为祖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奋斗的志向.
四、练习: 为了在练习这一环节渗透德育, 需要细心研 究习题的编选和讲授, 找寻德育的渗透点
在学习《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这一部分时, 我设计了这样两道题:
1. 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在1980年为1万亿元, 至2000年为8万亿元, 算一下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为多少, 进一步计算我国人均收入的年平均增长率为多少.
2. 1995年我国人口总数已达11亿, 要使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达到中等国家的水平, 未来20年内人口总数要控制在14亿之内, 那么我国的人口年自然增长率要控制在多少?
通过这些实际问题的设计、编排和求解,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深刻认识到: 伴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 我国社会主义的无比优越性和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得到了证明; 同时充分理解了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实施的必要性, 并引导学生向人民群众进行宣传教育, 激发了他们的爱国热情.
每节课不需要四方面都要顾及, 只要从这四方面入手, 每次课讲到一、二两方面就行, 通过几个学期, 或几学年的努力, 必然会有收获.
多年的数学课堂教学实践表明, 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 必须刻苦研究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 引导学生从所熟悉的生活、生产和其他学科方面的实际问题出发, 深入挖掘德育的渗透点, 精心设计数学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 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 促使学生把关心祖国前途命运的热情与对数学学科知识的熟练掌握和能力的提高结合起来, 为将来走上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摘要:在新课程背景下, 一方面, 要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 具备必需的相关技能与能力, 为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奠定基础;另一方面, 数学老师还需要考虑到他们在学习过程中, 根据中职数学课的特点, 适时进行德育渗透.
中职德育的课堂设疑 篇4
安徽省铜陵市工业学校王叙林
邮编:244000 【摘要】德育课是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然而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目前的中职德育课课堂教学现状很难适应新形势德育工作的需要。中职德育课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如何构建有效课堂,提高中职德育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思考,已经成为新课程改革推进中广大教师的一种共识。本文根据中职德育课教学的特点,结合中职学生实际,对构建有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方面作了一些尝试与实践。
【关健词】德育课教学有效课堂
去年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颁布的《关于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目前,我国在校中职学生已达到2000多万人,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毕业后将直接跨进社会,步入职业生涯。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产业大军的素质,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中职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课堂教学又是完成德育课的教学任务的最主要的场所。德育课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中职德育工作的成效。然而,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目前的中职德育课课堂教学状况却令人担忧,教师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落后,课堂气氛沉闷,学生上课时睡觉、玩手机、甚至聊天、打闹。德育课课堂教学低效,甚至是无效成了许多德育课教师必须要面对的困境。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构建有效德育课堂,提高中职德育课实效,真正发挥德育课在中职德育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是当前摆在每一位德育课教师面前的一个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有效课堂的标准思考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后,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学者的关注。至于中职德育课堂的效性,虽然,衡量的角度不一,标准也就不同,但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中,课堂行为者——老师和学生的活动效果应当是最主要的参照尺度,通俗的说就是从学生学习效果来看,通过参与体验感悟,轻松地掌握教学内容,激发其求知欲和探求欲,潜移默化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最重要的指标。从教师教学效果
来看,是以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师的专业发展为主要参照的。
(二)构建有效德育课堂的策略
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教师,包括教师的教学观念、教育知识、责任意识、教学能力;其次是学生,包括学生的智力水平、原有水平、学习动机;还有其它因素,主要包括教学环境、教学资源、师生关系。
近年来,有效教学的理念逐渐深得人心,许多老师都在致力于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但中职教学的对象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中职学生无论在学习基础、还是学习态度、行为习惯方面与普通中学的学生都有很大差异。针对中职学生实际,笔者就构建有效德育课课堂进行了以下探索与思考。
1、充分了解学生是构建有效德育课堂的前提。
新课程理论认为:课堂教学的本质是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效率的学习过程。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育的视野要从“知识”转向“人”,特别是中职德育课教学,要坚持育人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必须充分了解学生。对于学生的了解,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了解学生的认知现状,奥苏伯尔认为认知结构就是学生头脑里的知识结构。一切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原有学习的基础上产生的,不受原有认知结构影响的有意义学习是不存在的。所以我们强调在备学生的时候一定要先搞清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弄清他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根据学生已有的水平来安排教学,把握学生的学习倾向,努力增强学生的自觉意识。第二,要了解学生对德育学科的了解程度,即学科的知识基础,要关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广度和深度,要在激活思维上下功夫,在调节学生学习主动性上下功夫,这样才能使教师在设计学习方案时准确到位,才能使教师所设计的教学方案最大程度地适应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第三,要了解学生对德育学科的期望值。学生的期望值过高或过低,都会使学生学习缺乏内在动力,特别是中职学生,许多同学都认为到职业学校主要是学习技能的,德育课能不能学好无所谓,这种心态严重地影响到学生对德育课学习动力,所以教师要在了解学生期望值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最近发展区”原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对德育课的期望值,科学合理的设计课堂教学内容。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让学生也有参与权。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
及时调整先前的教学设计,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更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构建有效课堂,提高德育课课堂教学有效性。
这里,特别是要引起我们中职德育课老师注意的是,由于我们德育课老师所带教学班级比较多,每周基本上一个班只有一次课,很多老师对所带班级的学生的情况了解不够,这种现状必须加以改变。
2、创新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手段与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构建有效德育课堂的关键。
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和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或趋近的倾向。学生如果对课堂内容产生了兴趣,他的注意力就会高度集中;有了兴趣,学生才会有学习的主动性,才会愿意去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课堂教学的效率才能真正提高。
教学方法问题不仅关系到教学的效果、教学的成败,还关系到是否能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问题。对于基础比较差的中职学生而言,学生对学科、对知识不感兴趣,不仅与学科、教学内容有关,还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有密切的关系。所以,作为中职教师,特别是德育课教师,应该认真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教学内容,不断摸索和创新出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快乐地接受知识,接受教育。以下是我在教学实践中摸索与借鉴的一些方法。
(1)设计精彩的新课导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否具有艺术性,决定能否激起学生兴趣,能否活跃课堂气氛和能否唤起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从而也就决定了课堂的教学效果。对中职学生这样的群体,对德育课这样的学科,教师在上课时要特别注重课的导入,采用一些有趣的形式导入,引起他们的兴趣,营造一种愉快的轻松的气氛。课的导入有多种方法,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情况灵活运用。如音乐导入、讲故事导入、讲笑话导入、设置悬念导入、朗诵导入、简单而有趣的表演导入、案例导入等。
(2)运用有趣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前几年在旧书摊上买了本《通俗哲学》,该书把哲学的一些基本原理通过一个个故事娓娓道来,通俗易懂,令人终生难忘。故事中有生动的情节,寓知识于故事之中,不仅能吸引学生进入教学情境,而且符合学生形象记忆的特点。讲“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区别”时,我列举的典型事例是:古印度国王要奖励象棋发明人麦子故事。国王对应奖励的麦子数的认识是感性认识,发明人对这一数
目的认识是理性认识,说明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深刻、更可靠。这些有趣的故事像一个强烈的磁场,深深地吸引了学生,说者兴奋,听者入神。
(3)采用游戏和竞赛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心理学告诉我们,中职学校的学生有着较强的自我表现欲望,争强好胜,希望自己能得到老师和同学的注意和肯定。做游戏可以满足他们爱动好玩的心理需要,使他们的注意力不仅持久、稳定,注意的紧张程度也较高。在游戏、竞赛中,学生的情绪始终很高涨,并在愉快的气氛中持续着。如我在教学中经常借鉴体育赛事或一些媒体上学生常见的游戏、竞赛节目来组织教学,如抢答、接龙、小组PK、辩论赛等。
(4)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新颖,集图像、文字、声音于一体,可创设悦目悦耳悦心的教学情景,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受,更主要的是能让学生体会到新时期德育课教学的与时俱进的时代感和生活气息,无疑会诱发学生情感上的参与。教学中运用富有直观性的多媒体有助于化难为易,化乏为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大大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3、创设民主、和谐、有序的课堂氛围是构建有效德育课堂的重要保障
新课程的教学观、学生观决定了师生之间的关系是新型的民主平等的关系,教师是平等中首席,而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心理学家罗杰斯曾指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其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教育学研究也表明,人在轻松、自由的心理状态下才可能有丰富的想象,才会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但是目前我们的中职德育课课堂有很多是:要么犹如军营,强调的是铁的纪律,学生如履薄冰、战战兢兢,教师不苟言笑、一脸严肃;要么一盘散沙,学生在课堂上睡觉、玩手机、聊天、甚至打闹。古人说:“亲其师而信其道”。要让学生‘亲’师,首先必须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了心理认同,获得了心理自由,由此使学生产生心理的“向师力”。所以,我们要努力营造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给学生以安全的心理支持和精神鼓舞,把学生的个性、想象、创造的潜能开发出来,这样师生之间才能真正形成互动的对话平台,具有生命色彩的动态生成才能活跃在教学过程中。同时,良好纪律是有效的课堂教学的保证。虽然我们强调“师生互动、自主探究”,但是他应该建立在有序之上。特别是中职学生,由于大部分学生学习习惯不好,违反课堂纪律的现象时有发生,中职德育课教师如果放任自流,那么连起码的教学秩序就无法维持,更谈不上有什么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通过合理的方法和巧妙的措施化解课堂教学中不利于教学的现象,保障课堂教学的有序进行。如去年我在上《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这一课时,正好碰上学校领导来听课,学生们很兴奋,七嘴八舌地说个不停。看到这种情况,我决定先要采取措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于是,我临时决定在正式上课之前带领大家做一个课前小游戏:【规则】老师说出单数,学生举左手,老师说出双数,学生举右手。通过这个小游戏,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导入了本课的学习,又能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保证课堂教学有序进行。还有针对中职学生,平时我经常检查学生的学习用品有没有带好,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等等。
总之,构建有效课堂,决不能止于口号,也不能换汤不换药。我们中职德育课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新课程理念,充分地了解学生,创新教学方法,提高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真正建构起有效课堂,以便使我们的学生每一节课都能学有所获,学有所长,真正发挥德育课在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欣.《课堂教学艺术》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2] [5]韩树英主编,《通俗哲学》,中国青年出版社1982年第1月版
[3]钟启泉 《有效教学的理念》
[4]《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施意见》
提高中职德育课堂教学实效的策略 篇5
一、当今中职德育教学面临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首先, 一些中职学校一味强调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 没有将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放在应有的位置上。 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往往忽视学生道德行为的管理, 也不重视学生心理状态的变化, 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 其次, 中职德育教学采用的教材内容缺乏可读性, 形式过于呆板, 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再次, 中职德育教学仍停留在理论阶段, 教学方法脱离实际, 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 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外, 中职生正处于人生迈向成熟的过渡期, 其特点是心理素质不稳定。 他们经过较短时期的技能学习和培训, 就到了工作岗位上, 这样就给他们本身不稳定的心理制造了障碍, 产生了迷茫、困惑, 长期下去就会出现心理问题。 现如今农村的孩子很多都是留守学生, 缺乏家庭教育, 父母与孩子沟通少, 长辈过于溺爱, 没有正确的家庭教育引导, 出现道德偏差, 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 加上社会对中职学生存在歧视, 认为他们学习成绩不好, 品德差, 这对中职学生养成良好品德造成压力。 因此, 提高中职德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加强中职生德育素养的培养, 是亟待执行的任务。
二、提高中职德育课堂教学实效的策略
中职德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指的是按照中职学校德育大纲中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要求, 结合中职生的实际特点, 对中职生开展持续、有效的德育课堂教学活动, 其结果与教学目标相比达到真实有效的程度。 德育课堂教学实效性的高低首先体现在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与否及实现程度的高低上, 其次体现在课堂教学过程的完整与可持续性的高低上。 通过德育课堂教学, 中职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健康的心理素质、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 影响中职德育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因素很多, 有教师因素、学生因素、学校因素、家庭因素等, 这些都会对德育课堂的效果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 中职生学习的效果是衡量课堂效果的唯一标准, 这与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是成正比的。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发起者、组织者、主导者, 教师因素是影响中职德育课堂教学实效性的主要因素。
(一) 提高德育教师的素质
首先, 德育教师要注意提高自身素质, 为中职生树立道德行为的垂范和表率, 传授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使德育课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其次, 要有深厚的德育知识与理论素质, 不断加强业务学习, 提高德育理论水平。 对于让学生感到困惑的思想道德问题, 做出有说服力的回答, 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 成为中职生信任的道德权威与良师。 再次, 切实提高教学能力, 创新教学、教法, 改变教学观念。 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 认真挖掘德育新课程资源, 充分发挥聪明才智, 精心设计, 创设各种教学情境, 通过设疑、解惑等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第一, 通过别出心裁的导入激发兴趣。 如在《职业生涯规划》教材中, 讲到求职面试内容时, 通过出示猪八戒求职故事的动画视频, 一下子就吸引学生, 让课堂一下子就活跃起来, 使学生在瞬间就呈现出对知识的渴望, 很快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积极主动地探究新知。 通过恰到好处的课堂导入, 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能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顺利过渡到新知识的学习。
第二, 建立浓厚的师生情感。 没有学生主体的积极参与, 没有师生之间的互动, 没有学生在活动进程中的积极内化, 就没有真实意义的教学存在。 德育课的教学过程, 既是学生的认知过程, 又是开启学生心灵的情感过程。 因此, 德育课教学要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 就要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务必重视, 加强教师和学生间的感情交流, 引导学生建立积极的情感。
第三, 增加实践性教学活动。 在教学中, 可让学生搞调查研究、写小论文、参观等实践活动。 学生通过这些活动, 既能巩固和深化课堂教学的知识, 扩大知识面, 促进其个性爱好和创造才能的发展, 又能寓教于乐,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寓德育课教学于社会实践活动中, 引导他们运用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践活动中的思想道德问题, 让学生在实践中接受教育, 在实践中得到提高, 从而提高对德育课堂学习的兴趣, 提高德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二) 提高德育教师的专业素养
教师通过专题讲座、教科研活动, 改进德育教学方法, 并结合工作实际进行探索, 从而促进教师提高素养。 教师只有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 并获取更新的科学思想和方法, 才能把德育理论和学科内容有机结合, 包括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新技术等, 注重现代教育技术在学科教中的渗透。 德育本身就是枯燥的, 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可以把素材进行整合和利用, 充实到德育课堂中, 这样就有利于学生理解德育课程的基本理论和观点, 进而强化课堂教学效果。 教师要提高组织和交际能力, 协调和处理好与家长、 企业人员及社会其他人员的关系。 实践出真知, 这些都需要教师在社会活动中进行锤炼和思考, 并加以改进, 最终提升育人水平。
(三) 实施 “五合一”讲学案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五合一”讲学案的教学模式, 是将德育课堂分为明标、设疑、解惑、运用四个阶段, 让学生明确知识目标, 在教师的引导下,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 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合一”具体的做法包括三个步骤:
第一步, 编制“五合一”讲学案。 即德育组教师集体备课, 把教材中每一框当做一个整体, 分为知识点、思考点、关键点、训练点、常见易混点等五个方面确定相关内容。 知识点为教学目标之一, 主要为本框需要掌握的内容;思考点就是需要弄明白的主要问题;关键点即重点或难点;训练点是利用所学知识点如何解决实际问题; 常见易混点即通过问题反映的容易出现理解偏差的知识点。
第二步, 学生自学。 德育教师在课前把编好的“五合一讲学案”提前一天发给学生, 学生在课前合作、自主完成自学。
第三步, 课堂教学。 在德育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参与、合作探究, 逐一解决五合一表中的问题并进行师生的课后反思。
(四) 创新德育教学评价体系
在教学评价方面, 中职学校应该加强德育教学评价的创新设计, 以便全面考查德育教学的效果。 除了每学期期末进行学生的德育知识的考核外, 学校还应该从日常出勤、 课堂纪律、 生活纪律和身边人的评价等方方面面考查学生的道德素养, 并将这些内容加入德育教学评价体系中, 继而完成评价指标的构建。 根据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开展德育教学评价活动, 才能够完成对学生的知识和行为的考查, 继而引导学生朝着预期的方向前进, 并实现中职德育教学目标。
在中职德育课教学中, 德育教师应树立新型教育观, 创新教育教学方法, 使德育课成为中职生真心喜欢的一门课程, 为全面实现德育课的教学目标, 提高教学实效性打下坚实的基础。
摘要:在中等职业学校正在推进的教育改革中, 提高中职生的思想道德素养是学校教育的重点, 也是培养现代化建设劳动技能人才的需要。中职校成了提高中职生思想道德素养的主要场所, 德育课堂成了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主阵地。当今中职学生的德育课堂教学状况却令人担忧, 已经很难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如何利用课堂教学提高中职生学习德育课的兴趣, 是实现中职德育课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作者结合多年德育教学实践, 阐述如何提高德育课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中职学校,德育课堂,教学实效性
参考文献
[1]袁园.中学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教学有效性研究[D].上海大学, 2012.
[2]陈健.“生本教育”理念下中职德育课堂教学实践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 2015.
[3]周慧.第二课堂教育资源在中职学校德育中的运用[D].南京师范大学, 2014.
[4]宋小玲.农村中职学校德育现状及教育方法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 2014.
[5]陈丽梨.中职校德育课体验式教学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 2014.
中职德育的课堂设疑 篇6
一、德育学习兴趣的提高
(一) 有利条件的利用
想要更好地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就要在课堂教学中将一切可以利用的因素都有效利用起来。比如, 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故事教学方式。还可以使用表演的方式进行教学, 比如小品、话剧、舞台剧等, 这些形式可以让学生更加一目了然。在教学中巩固课堂知识、增强学生兴趣的一个好方法就是有目的、有意识地开展一些趣味性的学习活动。学生在进行德育学习时可以运用游戏、讨论和辩论的方法。
(二) 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
如果说能够吸引学生对课程产生兴趣的前提和基础是授课教师得体的行为和人格魅力, 那么使学生对这门课程产生兴趣的关键又是什么呢?就是教师在课堂上展示的授课技巧和艺术。教师在课堂上可以结合教学的需要, 鼓励学生讨论和研究生活中的一些实际例子, 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他们表现出更加强烈的探索欲和求知欲;教师在进行课堂讲授时, 声音要高低有序, 要具有强烈的表现力, 语言要恰当, 要讲究语言的艺术性, 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明白做人的道理, 并且更加兴趣盎然地学习。
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并且让他们明白做人的道理的过程就是德育课教学的过程, 当前我们所使用的教材也在将这一点更好地体现出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的同时还要让学生明白做人的道理, 这是符合教育内容和教育思想要求的。教师既要相对独立地进行各个单元的教学, 又要将各个单元在一定程度上连贯起来, 这样才能使教学循序渐进地进行。想要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长期保持, 就需要教师注重教学过程的设计, 考虑教材的特点, 考虑和重视各个教学环节, 并且在教学中更加注重趣味性, 将其与知识性更好地结合起来。
(三) 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就像科学家杨振宁曾经说过的, 一个人只有将自己的兴趣作为发展的基础, 再结合社会的需要将自己的特长展示出来, 才能得到成功。只要有兴趣, 学生在学习中就会更加投入, 学习的苦也会变成乐。如果达到这个境界, 那么出成果的几率就会更高。在学习中最好的老师就是兴趣,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特别注重的就是怎样发现、发展学生的好奇心、兴趣和探索的精神。传统陈旧的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通常都是照本宣科、千篇一律和枯燥乏味的, 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摒弃这种方式, 运用一些更加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 比如案例教学和故事教学等, 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让他们更加积极地进行德育学习。在教学中, 如果条件允许的话, 还可以采用一些电影、音乐、游戏、故事等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 甚至为了引导学生增强对事物的想象能力和感受能力, 还可以采用旅游、参观和访问等方式, 以此激发学生对德育学习的兴趣。
二、造成德育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
(一) 学校教学方面
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来说, 学校也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影响。教师不够重视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 在教学中使用的教学方式陈旧、呆板, 造成学生很难对学习产生新兴趣, 更加没有学习的动力。
(二) 家庭教育方面
对于孩子来说, 父母的影响非常重要, 可以说贯穿了孩子的一生, 孩子人生的第一个教师就是父母, 而第一所学校则是家庭。所以, 对于孩子心理健康的发展, 家庭的教育具有非常直接和非常重要的影响。有的学生身处关系复杂的家庭, 很难感受到家庭的关心和温暖, 所以就很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 在学习中不能集中精神, 从而很难对学习产生兴趣;而有的学生则因为父母长期外出工作, 感受不到父母的关心, 长此以往养成了不好的习惯, 形成了不良的心理, 这属于父母教育的缺失;还有的孩子因为父母采取不当的教育方式, 不但没有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反而产生了逆反的心理。
(三) 学生个人方面
有很多学生只重视专业课的学习, 忽视了德育等文化课的学习, 觉得文化课不重要, 只有学好专业课掌握出色的技能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所以, 学生把德育课当成了一门可有可无的消遣课程。
总之, 对于中职学生来说, 学习兴趣的培养对德育课的学习非常重要, 因为对所有的学习来说兴趣都是关键。
摘要:当前中职学生对于德育的学习缺乏自觉能动性, 不能主动自觉地学习, 针对这种现象, 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办法提高中职生德育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中职学生,学习兴趣,德育教学
参考文献
[1]张爱民.网络效应视角下的大学生价值观嬗变[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7 (3) .
构建中职德育有效课堂 篇7
一、掌握中职生特有的心理状况
1. 中职生的挫折情绪与偏差行为。
社会心理学告诉我们, 挫折感是个体需要不能满足, 其目标受到阻碍或推迟实现所引起的心理矛盾和情趣冲突,而中职生的偏差行为受挫折影响的因素相当严重。中职生的挫折情绪主要是由学习上的挫折感而引起的。中考的失败是最直接、最现实的挫折。由于学习成绩差,又担心自己在新班无立足之地、成绩不理想而产生自卑心理。有的孩子从小学到初中甚至没有受过一次表扬,因此,他们对一切活动毫无兴趣,整天处于焦虑苦恼中而不能自拔,甚至导致精神创伤或偏差行为,如拖延交作业时间、逃课、对自己放任自流等,这些既严重影响了个体的发展,又影响了整个班级或学校的管理。
2. 情绪波动大,自我控制能力差,缺乏意志力。
中职生常常意气用事,对所喜爱的事物表现出极大的热忱,对反感的事物深恶痛绝,取得成绩时表现兴高采烈,遇到认为是不公平的事则愤而慨之;喜欢夸大地表现自己的喜、怒、哀、乐情绪情感,极易出现高强度的兴奋、激动、愤怒、悲观,自我控制能力差,易出现偏激行为。
以上特点使学生在有意义的活动中表现出热情高涨,精力饱满,但在缺乏理智控制时,因过度的情绪反应产生不负责任的冲动行为。比如,两个班级的两名学生因为排队打饭时的先后顺序产生了矛盾,结果每个人纠集了班上的十多名同学打起了群架,受到了处分,正是由于这种过度冲动造成的。又如,在考试时,教师曾见过这样的一名学生,接过考卷,连看都不看一眼,就趴在桌上要睡觉,教师问他为什么不好好看一看卷纸,学生回答:“反正都不会,看了也白看。”从这里也可看出这些学生遇到困难,不是积极想办法克服,相反却采用逃避的手段,这正是缺乏意志力的表现。
二、针对中职生品德问题采取的辅导教育活动
1. 做学生的朋友,认真倾听学生的心声。
倾听是心理教育的会谈技巧之一,有助于教育者接受和理解学生的非言语信息和言语信息,根据上下文或其它线索理解未明确表达的信息。教师要耐心倾听学生所叙述的内容,而且要设身处地去体会他的内心感受,把自己的信念、价值观等搁置一边,从学生的角度去体察,达到“感同身受”的境地,使学生以你为知己,对教师有良好的接纳态度,愿意与老师分享自我,这样,教师可以得到正确的信息,寻找到问题的根源,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2. 正视学生行为的反复,耐心开导教育。
学生品德行为的反复现象是德育中的常见现象,较容易出现在自制力差的学生身上。教师应该用正常的心态面对,没有必要用“屡教不改”的话去伤害他们,甚至对该生产生失望、视而不见的态度。教师对学生丧失信心,学生自己就更容易自暴自弃。面对品德行为反复的学生,教师应该有耐心和细心,树立打持久战的思想,坚持监督和教育,正确运用消退、强化的心理教育法。例如:当学生出现好的行为时及时表扬和鼓励,强化正确的行为;对他的不良行为进行及时消退或抑制。这样一来,学生会慢慢地用正确的行为替代错误的行为,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 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要求,有针对性、有重点地进行德育。
中职德育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反思 篇8
一、问题分析
1.教学目标错位。 在中职德育课堂中, 存在这样的现象, 知识点的传播成为教师授课中考虑的首要目标, 甚至是唯一目标, 并没有认识到德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对于绝大多数德育教师而言, 更在意的是教学的理论性, 没有考虑学生的情感因素, 空洞的知识点的灌输, 教条化的教学模式, 并不能够对学生的成长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老师讲知识点, 学生背知识点, 考试就写写知识点。 记得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所说:“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 而非理智知识和认知的堆积。 ”这与我们的教学目标相背离。
2.教学过程过简。 在授课过程中, 教师更在意的是教学结果, 由此忽略教学过程。 例如:价值取向的讲解, 大部分情况下局限于告知学生“自私不是人的本性”、“树立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树立远大的理想”等, 在此过程中并没有从学情出发, 更谈不上学生个性的培养。 在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 人文性应该是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而现有的课堂缺少很多人文情怀和人文涵养。
3.教学模式单一化。 虽说教学模式虽进行了很多尝试和变革, 但大多是以教师的讲为主。 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得到体现, 缺少必要的实践探索活动。 这样讲授的单一模式很难生成学生的智慧, 因为学生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 没有师生、生生的互动合作、信息交流, 没有思维的碰撞, 对于旧事物没有批判和质疑精神, 对于新问题没有探索与创造。 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双方互动交流的过程, 双方必须以积极的态度参与, 更重要的是双方平等的互动和交流。
4.教学效果评价片面。 教学效果的评价, 是教学活动的一项重要指标。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 我们必须建立全面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 然而到目前为止, 这样的评价标准未能真正出台。 对于以往的评级标准, 虽然做过改革, 但是无法摆脱以分数为中心的评价体系, 而这种评价体系已经在社会、家长及学生的心中扎根, 只要提到对学校的评估、对教师的考核、对学生的看法就“以成绩为中心”, 只看重结果, 淡化学习的过程, 只局限于课本, 不能真正源于生活。
二、解决思路
1.必须树立生本理念, 准确定位德育课堂的教学目标。 前面已经谈到, 在当前应试教育的背景下, 急功近利思想的驱动下, 德育课堂中最重要的目标是应付考试, 我们所关注的是学生的应试能力, 可能会忽略学生的思维品格的形成。 这就直接关乎政治课堂。 从德育课堂的目标出发, 我们主要从情意目标、道德目标、能力目标、知识目标这几个方面考察, 在德育课堂教学中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其中尤其要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促使他们对社会、对学习、对生活生成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责任意识。
2.挖掘课程资源, 寻找与教材的视域融合。 德育课教师要充分利用好现有的教学资源, 同时从实际出发, 对教材有应有的补充, 使德育课堂变得更丰富, 充满活力。 笔者在讨论人生价值的时候, 出示了两组材料, 让学生各抒己见。 一则材料是长江大学学生陈及时、何东旭、方招为救落水儿童牺牲的事情。 这不是一则新材料, 却能引出新话题。 在讨论中, 有的学生认为, 他们的行为值得提倡。 在那样的情境之下, 生命是平等的, 必须有救人的行为;有的学生认为, 大学生奋不顾身, 是良心所为, 每个人都应该做出这样的抉择。 这其实从侧面说明, 学生能够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另一则材料与之相对应, 是船主陈某把打捞上来的一名大学生遗体用绳子绑住, 以索要更高的捞尸费由于很多的原因, 社会中有不完善也有阴暗的一面。 有时候, 我们所提倡的奉献, 并不能得到与之相对应的回报。 但是, 正因为如此, 我们更需要坚定自己的内心道德信仰, 恪守自己的道德标准。
三、效果评析
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在生生合作交流中进行相应思考反省, 同时对于讨论的结果给予评价。 在此过程中, 能够衡量不同价值观点, 明确自己的价值立场。 更重要的是使得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到生命的意义, 体现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因此, 对于他们责任意识的培养是德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项。 只有使青少年具备必备的责任意识, 才能使他们始终在自己的人生路上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行。
参考文献
中职德育的课堂设疑 篇9
关键词:中职教育,理念,小组合作
一、现状:存在的问题
众所周知, 中职生道德水平普遍偏低, 他们往往不是在家长过于悉心的庇护下成长, 就是家庭疏于教育, 以自我为中心, 学习缺乏耐心和刻苦钻研的精神。更有甚者, 在班级广泛制造厌学的情绪, 生活中不尊重老师, 对学校环境随意破坏, 考试缺乏诚信。这些缺乏道德意识的行为, 经过多年的累积, 形成习惯, 对一个十六七岁的青少年很难纠正。教师如不加制止, 只会愈演愈烈;而加以制止, 如方法不当, 又会引起师生冲突。这正是中职德育难度大, 反复教育却收效甚微的原因所在。由于受传统应试教学模式影响, 在课堂讲授方法上, 老师教政治知识, 学生学政治知识。然而, 由于思想政治课本身抽象性的特点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基础之间存在差距, 思想政治课往往很难上, 学生缺乏兴趣。
二、转变:教师本人育人理念的转变
中职德育的育人核心理念是什么?我认为应该是成人教育。我们培养的是社会的劳动者, 是社会的大多数。劳动技能重要, 但是其德行更重要。面对那些频发的校园暴力事件, 学生对这个社会的麻木, 情感的缺失, 对生命的不尊重, 让我们不得不反思, 我们的德育究竟要教给我们的学生什么?
我想德育在于培养有社会生活能力、有主体精神、做主宰自己的人。那如何将这些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情感传递给我们的学生, 并且真正让学生内化于心呢?那就要弄懂我们德育的对象是一个个鲜活的人。要让学生认同并接受你, 那你的教育一定不能违背人性。
作为教师, 一定要有育人观念本质上的转变, 那样, 教育才能做到以人为本, 教育的方法手段才有正确的打开方式。
三、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更新
(一) 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
新时代怎样的师生关系, 才更有利于德育工作的开展?大部分老师都会有一种体会:学生越来越难教。这其实是自身管理形成定势, 而面对的学生却不断有新特点造成的。像“00后”因为其成长的社会背景区别, 如果用一成不变的管理方式, 肯定不适应新成长起来的“00后”。尤其是一味说教, 学生只会产生抵触心理, 所以在进行道德教育时要讲究方法。
中职学生学习成绩差, 学习习惯不好不服从管教, 不受老师待见形成扭曲的行为表现:比如有的哗众取宠, 有人性格乖张、另类、反叛。但我相信再坚硬的外壳下总会有一块柔软的地方。作为教育者, 这个新型师生关系的核心就是三个字:在一起。如果学生能体会到你和他们在一起, 你走进了学生的内心, 那你的教育还怕没有人认同吗?
(二) 小组合作和多媒体的结合
教师要大胆地鼓励学生参与课堂。大多中职学生在班集体里是容易被忽视的对象, 其实学生也渴望被他人关注, 针对这样一个特点, 教师一定要给学生一个舞台, 让他们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为了更好地做到这一点, 我们要将全班分组。打破传统教室布局, 以小组为单位坐在一起。一个小组6个人左右合适。例如, 在课前, 教师可以布置学生通过上网、实地调查、小组合作等方式收集资料, 上课时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分组讨论。当然, 在实际运用中还是要注意几个方面的问题:
1. 论题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
单纯逻辑思维方式的探究、讨论对学生缺乏吸引力, 不能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 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情感需求, 讨论对学生没有吸引力, 讨论要切合学生的实际, 从学生已有的经验、情感出发。
2. 讨论时间次数安排合理
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讨论是课堂讨论程序的核心步骤, 一堂课组织多次讨论, 却没有时间的保证, 每次讨论没有充分展开, 就匆匆结束, 讨论不充分, 影响了学生的讨论积极性。一堂课组织讨论的时间, 要看学生讨论的进展情况, 一般5~10分钟, 教师在学生课堂讨论时, 要在教室里巡视, 给学生以启发和指导, 不要怕讨论影响教学进度, 学生感兴趣的内容, 不妨多点时间让学生充分讨论交流。
最后, 面对我们所教育的学生, 我们所从事的教育工作, 我们有理念、有方法, 更要有一颗持之以恒的心。要热情、坚持、不放弃、一腔热血。这个纷繁的世界诱惑太多, 名利浮华, 容易让人迷失、让人徘徊。当你想要抓住的东西太多的时候, 往往什么也抓不住。就如同我们一路追着影子跑, 却永远也追不上, 但如果我们一直向着太阳, 那它自然就跟来了。
参考文献
[1]丁宏军.浅析职业学校德育课创新教育三部曲[J].中等职业教育, 2009 (26) .
[2]黄礼娥.论德育课在职业教育中的状况和教育途径[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8 (26) .
[3]黄海宁.浅析中职法律教学应当理论联系实际[J].科教文汇, 2007 (10) .
[4]陈长松.案例教学法走进中职法律课[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 (11) .
【中职德育的课堂设疑】推荐阅读:
中职语文的德育功能07-29
中职学校的德育方法09-23
中职学校的德育创新10-02
中职班主任的德育管理10-14
中职德育有效性的对策10-15
中职德育11-18
中职学校德育07-22
中职德育课程07-22
中职德育模式05-21
中职德育改革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