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教育课堂管理论文

2024-10-26

中职教育课堂管理论文(共12篇)

中职教育课堂管理论文 篇1

0引言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推进, 中职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课堂管理是教学活动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 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如何提高中职教育的教学质量, 使其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具备较强竞争力, 是当前中职教育的老大难问题。本文据作者的教育实践经验及相关调查, 对中职教育课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并提出相关改进措施, 以期能帮助提高中职教学质量。

1 中职教育课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中职学校学生整体水平不高

通过中职学校招生部门了解, 近年入学学生分数普遍较低, 而且有相当部分学生是中考失利者或者没有参加中考, 这就导致学生的基础良莠不齐。尽管以分数高低论学生素质优劣有失偏颇, 但分数较低的学生知识领悟力和自学能力差也是事实。

通过对中职学校学生的调查也发现, 相当一部分学生在选择就读中职学校和选择专业的时候, 是通过在网上或是和同学交流的方式, 有些甚至由家长决定, 这充分说明中职学生选择学校和专业的盲目性与无奈性。

因为入学程度的良荞不齐, 入学目的不一, 导致了学生整体水平不高。

1.2 中职学校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 课堂问题行为多

大部分中职学校学生在选择专业前缺乏对专业的了解, 就读后又发现对所读专业不感兴趣, 没有学习欲望, 又加之学生自控能力较弱, 这也直接导致了课堂问题行为较多、涉及面较广。

课堂问题行为是指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的扰乱正常教学秩序、影响教师教学的行为。根据美国心理学家奎伊在《教室里的教育心理学》中对课堂问题行为的研究结果, 结合中职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性质、范围、主体和表现, 将中职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分为过失型、品德不良型、攻击型和压抑型4类。

过失型是由学生不正当或不合理的需要或单纯、好奇、试探、畏惧等心理引起, 是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现象, 如迟到、早退、逃课、睡觉、说话、吃东西、打电话等。

品德不良型是由不良需要引起, 受已形成的某些不良意识倾向或个性特点所支配, 有意识地采取有害的行为方式, 产生违犯道德规范、损害他人和集体利益的不良行为。

攻击型是由挫折造成的愤怒、不满所引起并受一定的气质性格所制约。在与他人发生冲突的情况下发生的发泄、对立、反抗、迁怒等攻击性行为。

压抑型是在挫折持续作用下所产生的逃避、消极、自暴自弃等行为, 一般具有隐匿性、持续性的特点。如害羞、退缩、心事重重、冷淡、焦虑、不安、紧张等。

1.3 中职学校教师对课堂的管理比较传统和单一

中职学校的课堂管理方式偏传统和机械, 一是以纪律为本, 强调规则的遵守;二是课堂问题行为重纠正而非预防。

中职学校教师不注重和学生一起制定课堂规则, 学生对于课堂规则并不明确, 所以学生对自己的行为后果并不明晰。

中职学校教师对课堂的管理方式简单, 管理目的侧重于“纠错”, 而忽视对学生心灵的关注。

2 中职教育课堂管理改进措施

2.1 提高中职生生源质量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高考扩招 , 选择中职的学生越来越少 , 大部分也是就读高中无望不得已而选择。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变革, 近年专业技术人才的缺乏日益凸显。国家意识到职业教育在经济发展中的战略性意义, 2008年中国中等职业教育招生810万, 2009年招生860万。2009年又启动实施了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 中等职业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教育工作全局中的重要地位更加凸显, 进一步体现了中央的新期望。2009年开始采取一系列措施提升职业教育对学生的吸引力, 约90%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都能够享受每年1500元的助学金。一系列鼓励措施, 使得中国中等职业教育在过去几年中取得蓬勃发展, 其教育规模己经和普通高中大体相当, 实现了战略性的结构调整。

国家政策的扶持, 法律的保障制度的完善, 是扭转中职教育发展局面的根本。提高中职生整体水平, 中职教育才会有一个根本的转变, 中职教学课堂管理才会有一个根本性改变。

2.2 加强教师对中职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革 , 并适当注重课堂管理技巧

美国著名的课堂管理专家库宁 (Jacopo Kooning) 认为, 课堂管理的最佳方式是吸引学生积极参加到教师有效组织的课堂教学活动当中。他做的课堂管理高效率和课堂管理低效率教师的对比研究表明:两种课堂管理方法非常相似, 主要区别在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丰富有趣的教学内容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良好的教学方法能让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当中, 从而防止了课堂问题行为的产生。

因此, 职业学校教师要致力于提高自己的教学魅力, 通过努力使自己的课堂充满吸引力, 以使学生关注于教师的课堂教学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优质的教学往往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 改进课堂教学内容。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是导致他们厌恶学习、捣乱课堂的重要原因。在中职学校教学内容的改革上, 首先应提倡与职业实践密切联系的活知识, 这就要求中职学校教师加强理论和实践学习。 (2) 改革课堂教学方式。巴西教育家保罗·弗莱雷曾经说过:“教育具有对话性, 教学即对话, 对话是一种创造活动。没有了对话, 就没有了交流;没有了交流, 也就没有了教育。”因此, 教师应该积极创设平等对话的课堂, 提高学生对于课堂教学的参与度。 (3) 适当注重课堂管理技巧。美国教育社会心理学家班尼 (M. A. Bany) 通过实验得出结论:“教师的所有工作任务里面, 管理技巧最为重要”, 比如制定恰当的课堂规则, 学习预防和处理课堂问题行为的策略, 构建积极和谐的课堂氛围, 尽量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 増强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等。

2.3 设法改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课堂中主要影响课堂发展与教学质量的人际关系, 同时对学生行为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积极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产生良好行为的基础, 同时也是教学获得高的效率的基础。师生关系融洽, 交流渠道畅通, 教师尊重学生, 学生爱戴教师, 便能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心理效应, 课堂管理也随之轻松容易。

因此, 教师应设法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首先应尊重学生, 以理服人。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 理解学生的想法和感受, 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尝试和质疑, 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在学生出现问题时和他们一起探讨解决的方法, 给与他们一些人生与情感的指引, 学生感到了被尊重、被信任, 学生的思维就会更加活跃, 就能听从、支持教师的教学活动。其次应关爱学生, 以情动人。中职学生面临的学习压力和心理压力都比较大。教师应注意与学生的沟通,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注意语气和表情, 避免或消除学生的对立情绪, 向学生阐述自己的期望 , 并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困境与问题。

3 结论

本文对中职教育课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分析, 主要有学生整体水平不高、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多、教师的课堂管理手段传统单一。同时提出了改善中职教育课堂管理的措施, 主要有提高生源质量、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适当应用管理技巧及改善师生关系等。

摘要:为了改善中职教育课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提高教学质量, 本文简要分析了当前中职教育课堂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几点改进措施。

关键词:中职教育,教学质量,课堂管理,问题,措施

参考文献

[1]Johson, L.v.&Bany.Classroom Management[M].New York:Macmilian 1970.

[2]孙冬梅.课堂管理策略[M].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3]戚业国.课堂管理与沟通[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中职教育课堂管理论文 篇2

祝凯

(成都市工业职业技术学校 成都 610218)

内容摘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已经对人类的生存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保护环境已成为人类共同的呼声。在中职化学教学中构建新的教学平台,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实践活动,在中职化学教学中开展环境教育,结合教学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对现阶段环境教育所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以及提出解决的对策。

Study on the Integration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nto High

School Chemistry Teaching

Zhu kai

(Chengdu industrial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Abstract: The environments pollutions increasingly come into be severe, and which has affected the lives of human beings.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has become the common call.A new teaching platform should be constructed in chemistry teaching to undertak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ducation.Many kinds of teaching methods to develop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s be used by the process of practicing,The introspection include putting forward the actual problems and the suggestion in the proceeding of carrying out the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n the chemistry teaching of vocational school at the basis of practicing.Key Words: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High school chemistry Teaching Practice

关键词: 环境教育 中职化学 教学实践

一.进行环境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1.1 在化学实验中进行环境教育,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环节,现行初、中职教材有大约60%的知识通过实验引入,它不仅是化学课程的继续,而且是培养学生保护环境从我做起[1]的重要环节。实验是进行环境教育的好时机,因为许多实验本身就存在许多环境污染的问题,实验演示的大部分物质是有毒的,有害的,有腐蚀性的,而且,实验教学更有直观性,所以必须把实验课作为环境教育的主战场,利用实验教学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总之化学实验不仅是学生进行认知活动的手段,同样也担负着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重要职责,并且它

[2]较之课堂教学更具有直观性。1.1.1 规范实验操作

实验操作规范化不仅有利于减少化学实验造成的污染,而且可以减少对药品的浪费。在实验教学中,我们按照中职化学实验教学的要求,通过教师示范,学生反复练习,让每一个学生都熟练掌握实验操作基本技能。由于中职的很多实验的药品没有说明用量,对学生而言,是难以把握的。因此教师就可以根据具体的实验情况对实验的用量定量化,既方便了学生的操作又减少污染,节约药品。如在CCl4萃取碘饱和溶液中,若注入超过5mL以上的CCl4,这样不仅浪费了药品,而且实验效果也不理想。1.1.2 推广微型化学实验,多采用少剂量化学实验

微型化学实验是80 年代在西方掀起的一种试验方法,具有现象明显、操作简便、节省经费、减少污染、安全等优点.微型化学实验的试剂用量少,是常量实验的十分之一至千分之一。在定性实验中,药品的使用往往不可控制,微型实验可以用最少药品,获最佳效果,[3]减少废弃物,提高环保意识。如做卤素的性质实验,所用药品种类多,用量大,我们改用微型滴管做实验,既减少了药品消耗及废物排放,又保证了实验现象明显,达到了实验目的。1.1.3 加强药物回收处理,实行药物重复利用

现在的中职生普遍具有环境保护的热情, 却普遍缺乏环境保护的知识和方法。因此在教学中, 根据适当的教学内容, 渗透废弃物处理方法的教学, 使学生掌握废弃物的处理知识和方法。实验室中的废物若已经产生且不能回收利用, 最好使其无害化。可以采用直接回收利用、回收经处理再用、废物利用这三种方法实现药物重复利用。实验药物的回收利用本身就是一种教与学的过程,而这种生动的教学,包括教师的示范作用,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4]趣,对于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动手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1.2在课外活动中强化环境教育

学生在课堂内获得的知识是有限的,但若能让学生走出课堂进行体验性活动,以此获得感性知识,将对他们学习化学科学知识起着推动作用。新课标提倡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

[5]走向社会.生活中的化学与学生有着密切的关系。把环境保护教育与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相结合,增强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加深他们对化学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的认识,以适应学生的求知欲望强烈和兴趣爱好广泛的特点,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主动性,保护环境美化地球。

为了使环保教育更结合生产实际,通过这一系列活动,使学生亲身体会到污染的危害性,指导学生开展环保科技活动;利用黑板报和墙报等进行宣传和展览日常生活中保护环境的实例。如节约能源,节约用水,不乱扔废旧电池,使用布制购物袋代替塑料袋,不使用毒性大的杀虫剂,劝告父母少开车,使用无氟冰箱,拒食野生动物,少用罐装食品及饮料,使用无磷洗衣粉,多植树造林等等;聘请环保部门的专家来校作讲座等多种形式、多种途径扩大环保教育的影响,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结合现有法律法规的宣传加深学生对环保意义的认识,利用3 月12 日植树节、5 月31 日世界无烟日、6 月5 日世界环境日等纪念日,提高学生

[6]在环境管理和环境文化方面的认识。

二、教学实践研究

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主要是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既可以让学生轻松地学习知识,又可以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通过不同形式的教学实际案例,说明在化学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对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学习方式的转变、自我价值的体现等方面的作用。目前在化学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一般以渗透的方式为主,长期在这样的氛围熏陶下,学生从被动接受,发展到主动去发掘、探究环境问题产生的因素和解决方法,学习观念上有了质的变化。

课题: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让学生了解生活中需要使用氯气的地方和接触的各种含氯制品,并知道氯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能力目标:通过实验让学生掌握氯气的物理性质和氯气与水及氯气与碱的反应的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

情感目标:

1、从氯气泄漏后造成的巨大损失,知道氯气有毒,从而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和责任教育,增强环保意识。

2、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初步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教学重点、难点】

氯气的物理性质和氯气与水及氯气与碱的反应。

学生用所学氯气的相关知识解决氯气泄漏后如何逃生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1、图片资料的收集和整合,教学实物的选择。

2、实验的选择和准备。

3、课件的制作。【教学过程】(略)【全课小结】这节课我们着重学习了氯气的物理性质及氯气分别与水和碱的反应。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氯气其它化学性质。

三、问题与对策

3.1中职化学环境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没有统一的环境教育教学大纲、教材

在各个学科教学中都分散着一些环境教育的内容,只不过分布的量有所不同。从总体说来,目前的中职化学教材对环境教育方面缺乏重视,与整个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不相适应,其主要表现在有关环境内容较为散乱,所涉及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在课堂和实验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方面结合的具体实例较少,教材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利于学校培养学生关心和参与解决与化学有关的重大环境问题的积极态度和意向,同时也不利于养成学生关心化学的实际应用倾向和独立获取科学知识的积极性。新的课程标准和相应的教科书在这方面已有了一定的改观,但真正落到实处还有待时日。(2)环境教育的师资紧缺

要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首先得提高化学教师的环境意识和环境素质,这是搞好环境教育的关键。而师资问题常常是困扰环境教育的一个突出问题,教师在环保知识、环境技能和环保法规等方面未接受过系统的培训,师资培训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和机制,师资的缺乏制约着学校开展环境教育。

(3)环境教育的资金匮乏

中职环境教育还没有纳入国家教育的计划渠道,因而没有正常的经费来源,再加上基础教育的经费不足,学校很难从教育经费中拿出一部分来开展环境教育,从而影响了环境教育的开展。

(4)环境教育的途径偏少

虽然现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许多学校还是把重心放在一些重要的基础学科上。学校在组织学生参加公益活动、宣传环保知识、开展环境污染调查等方面活动较少,学校组织的“环保志愿队”、“绿色小卫队”等组织也较少,参与其中的成员也不多,而且实践起来也比较困难。

(5)环境教育的条件不足 学校开展环境教育条件较差,缺乏设备,没有必备的课外读物、环境专栏、仪器设备、资料片等教学资料。3.2开展环境教育的对策

环境教育的实施是解决环境问题的突破口,更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但具体怎样实施环境教育还必须针对中职化学环境教育的实际情况来采取相应的策略。3.2.1提中职学环境教育的认识

对环境教育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态度,是中职环境教育能顺利开展和提高的基本前提。环境教育作为一门综合性很高的学科,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知识,与升学或就业似乎无法直接挂钩,因而常常容易受到社会、学校及家长们的忽视。为确保中职环境教育的顺利进行,一是各级政府应颁布有关环境教育的法规、条例来确立中职环境教育的地位,保证环境教育的恒久性和有效性;二是教育主管部门应当专门为学校的领导组织环境保护知识的培训班,增强领导环境意识;三是多举办环境教育经验交流会,组织教师参加交流和学习。

3.2.2明确环境教育的目标与任务

在初中进行环境教育,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了解环境科学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运用环境科学基础知识对环境问题进行初步分析判断能力,培养学生对环境负责的观念行为,养成自觉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增强学生对保护环境应有的道德和责任感。中职阶段是环境教育的提高阶段,对中职生进行比较深入系统的环境与发展教育,帮助中职生建立起新的环境价值观、道德观和新生活方式,培养中职生树立起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使中职生具有较高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参与意识,并对全球环境危机以及国家、社会所共同采取的行动计划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3.2.3注重师资培训

在环境教育过程中,教师是环境教育的总体设计者和执行者。重视师资培养、加强在职培训是环境教育的生命力所在,所以,开展环境教育首先解决师资问题具有特殊的意义。教师对环境教育的热情和投入的程度,将决定学校环境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只有让广大教师对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和开展环境教育有强烈的意识,以及具备足够的业务素质,才能使环境教育取得最大实效。为此,教育和环保部门都应努力为教师的环境教育培训创造条件,帮助教师更新知识,开阔视野。培训可以多种多样,如组织教师进行环境考察、参加暑期环境培训班、举办环保学术研讨会、提供教学观摩和交流机会等,通过培训不仅可以使教师获得开展环境教育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情感,还可以使他们获得把这些知识、技能和情感传授给学生的能力。

3.2.4加强教材建设

课堂渗透是开展环境教育的主要方式,但要保证效果,教材增加环保方面的内容是基础,教师具有一定的环境科学知识是关键。因此,要借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改革之机,把环境教育的目标、内容,通过渗透结合的方式,分散到各学科课程中去,建立环境教育与学科教育有机结合有机衔接的环境教育教材体系。当前,要编好教师的教参,要为教师开展环境教育提供好的资料,使教师能主动活泼地运用这些资料来开展好环境教育。3.2.5协调各学科之间的相互作用

环境教育的目标、内容涉及到化学、生物、物理等相关的学科,具有跨学科的特点。然而,各学科的环境教育常会导致学生的见识割裂及教学中的大量重复,因此,同年级不同学科的教师必须根据对学生环境教育的要求,针对某一课题而共同设计、参与活动,以弥补单学科教师向学生传授环境知识、技能、态度具有个人倾向性的缺陷。所以,在进行环境教育的过程中,各学科之间应该相互协调与合作,以便取得最大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中职语文课堂的审美教育 篇3

一、提高教师的审美素养

教师在教学中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加强审美方面的修养,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教师应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保证自身能够在课堂上准确把握语言的美、意象的美等,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体会到文章的意蕴。教师应每天坚持阅读,不断积累文学知识,加强自身的语感。同时应注意提高自身运用语言的能力,在教学中做到语言规范、表达形象生动、节奏控制得当。讲课时在准确的基础上,尽量做到妙语连珠,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语文的魅力。

二、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

教师在教学中应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丰富教学的形式,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创设美的环境,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体会语文的美。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声情并茂的为学生阅读文章,为学生创造出文章中描述的审美情境。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赏析的角度品味作品,让自己充分融入作品中,感受作品的内涵。并且学生在赏析过程中,能够充分调动自己的想象力,能够更有效的体会教师通过语言创设出的美育情境。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通过文字中的形象引导学生感知美。语文教学中很多形象都是反映社会的,学生在学习中直接会受到来自文学作品对自身精神世界的影响。文学中塑造的形象都具有可感性,学生在学习时通过这些形象感受到其中的美。教师在教学中应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并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根据文章的特点,引导学生能够准确的对文章中的想象进行捕捉和分析,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语言为学生描述作品,然后让学生感知美,并逐渐积累对美的对象的分析方法,使得学生能够更深刻的理解文章并作出相应审美价值的评价,让学生能够体悟更多的东西。

如在讲解《雨中登泰山》时,教师可以先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一些关于泰山风景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泰山的美,然后再让学生通过阅读结合自己的想象,来体会文章中描述的场景,并通过分析“目视而脚不随”、“悬崖棱蹭”等词句,体会文章作者敢于攀登、不怕困难的精神,同时也启迪了学生勇往直前的生活哲理。通过感知文章中描述的形象的美,进而感知文章的内涵美,使得学生逐渐将身心融入到美的意境中,讓学生能够体会作者的情感和文章的思想内涵,并树立学生追求美的意识。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适当融入一些生活元素,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美好的情感体验。如在讲解《蒹葭》时,教师可以在上课前给学生播放一首《在水一方》,并通过多媒体播放出歌词,教师可以让会唱的学生主动唱几句,调动起学生的情绪,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中。教师可以趁机将歌词和文章中的诗句结合起来,让学生自然地融入到蒹葭的学习中,然后教师可以为学生进行配乐朗读,让学生感受到诗经的艺术特点和韵律美,并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时间自己体会,并鼓励学生用优美的语言将蒹葭的内容翻译出来,感受到诗歌的意境美、朦胧美。

三、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师还应重视学生语文能力的锻炼和提高,从而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并且应让学生不断积累文化知识,增长见识,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学会领会作品美,并掌握对文章字词句、语法、修辞等分析的方法,做到准确把握文章的内涵。如在讲解朱自清的《春》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把握停顿、速度、语调等,充分体会到文章中所描述的春天温暖柔和的特点,又如在讲解《沁园春·长沙》时,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朗读,并在阅读前弄清楚一些词语的解释,并且加上教师启发式的引导,学生能够更轻松地领会到词中描绘的作者独立橘子洲头上领略到的风景,感受作者在词中融入的情感,加深学生对作品的自然美和情感美的欣赏,让学生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激发学生对美的体会,促进语文审美教育的进行。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适当拓展学生的审美领域,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生活中充满了语文,进行语文审美教育时,也需要学生通过感受生活中语文美的气息,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将教学内容与生活中的一些元素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如教师可以在写作课堂中让学生欣赏一些经典的广告语,让学生熟悉广告语的特征,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家乡的特点写出相关的广告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下通过网络等途径查询自己家乡的风俗、历史、风景等信息,学生在查询的过程中也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情趣,并且有助于学生丰富自身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创作出更好的广告语,促进学生对美的体验和感悟。

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生审美教育方法的改进和完善,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审美条件,让学生能够在语文教学中有效的认识美、体验美、培养美。并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情趣,完善学生的人格和品质。

中职教育课堂管理论文 篇4

一、中职院校英语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许多中职院校英语教学模式过于传统, 仅仅讲授理论知识而忽视与实践相结合。基于中职院校的特点分析, 学生的英语水平普遍不高, 再加上英语学科本身就比较零散, 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难调动起来, 一些英语老师讲述知识往往过分注重课本, 忽视与实际相结合, 长此以往, 学生对英语课会更加抵触, 不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教师在课堂上要多举行一些行之有效的活动, 要学生积极参加, 通过游戏竞赛等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从而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教学效率奠定良好的基础。

1.中职院校英语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互动环节。英语学科作为一门语言类的科目, 如果仅仅通过教授理论知识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和作用。学校应该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和讲述, 让学生明白合作互动的重要性, 减缓对实践活动的紧张情绪。毕竟学生对英语的兴趣不高, 大多数学生对学英语感到很吃力, 记不住单词, 不能独自出色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因此, 老师可以通过开展各种情景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做游戏, 在游戏的过程中, 学生们不仅获得乐趣, 同时又学到英语知识, 可谓是一举两得。如此一来, 学生们对学英语就会觉得不那么难了, 在以后的学习中就会积极参加老师同学的互动活动, 将合作互动的理念充分运用到实践活动中。

2.中职院校的英语教师总体水平不高, 师资力量薄弱。由于受到各种各样的因素影响, 一些学历和教学水平较高的教师往往不愿意去中职院校任教, 导致中职院校的老师英语水平不断降低。除此之外, 一些英语教师虽然在教学上负责认真, 但是他们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 时代在发展, 知识在更新变换。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进步, 用先进的知识武装自己, 才能给予学生最新最好的教学内容。

二、中职英语教学的改革对策

1.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 符合素质教育的发展潮流和趋势。目前来看, 占绝大比例的学校在英语教学中过于重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 没有将理论与实际充分联系起来, 忽视了实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此, 我国各大学校需要根据现状制定一套合理可行的教学方案, 技能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 同时也能充分锻炼学生的身心, 迎合素质教育的理念。教师要保证体育教学的幽默和活跃性, 不能死板教学, 要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 增进与学生的心与心的交流, 双方的情感有了进一步的交流, 同时为教与学创造了轻松的环境和氛围, 让学生与教师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进行教和学, 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2.英语课堂多与学生互动, 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无论是英语课堂还是其他学科, 在课堂上都要重视与学生的互动, 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情景, 巩固和学习理论课程。一些教师上课一味地专注讲课, 没有重视与学生的互动, 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应提倡合作创新, 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学习和巩固英语知识能力。例如, 在课堂上通过英语对话表演, 给同学们和老师做展示, 或者以小品的形式来呈现, 都可以增加学生的印象, 从而提高对英语的学习认知能力。除此之外, 还可以通过分组的方式, 同桌一组或者三人一组再或者小团队一组进行讨论和突破, 众人力量大不过人数过多反而不利, 合理地进行小组分配, 能更有效地使学生都能参与其中, 各抒己见, 由小组或团队来决定如何表演和如何分角色。再次, 每节英语课上都会有上台发言者, 轮流进行, 题目不限, 可以是描绘人物的, 也可以是讲述事情的。最后, 还可以结合学生所学专业, 进行专业情境英语对话练习。

3.组织教师进行培训, 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和能力。在当前旧式的教学模式中, 教师的自身知识可以满足一小部分学生的需求, 但是随着知识经济的迅速发展, 现有教师的自身能力越来越难以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教师进行定期不定期的培训工作, 提升自身的应对能力和其他领域的知识, 以免在教学中出现尴尬现象。教师在以往的英语教学实践中总结教训, 并针对英语教学的不足进行探讨, 建立合理有效的现代中职英语教学模式, 对学校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也对国家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同时, 要严格要求教师招聘条件, 不仅要注重教师的学历, 还要在教师的自身综合素质上精心把握, 选拔适应社会发展潮流的人才和精英, 为学校、为国家做出贡献。

中职生课堂问题行为管理策略探究 篇5

一、课堂问题行为的定义及分类

1.课堂问题行为的定义

课堂问题行为是由课堂和问题行为两部分组成的。因此要把握好这个概念。必须先弄清楚什么是问题行为,以便更好地分析课堂问题行为的具体涵义。

我国学者邵瑞珍等人将课堂问题行为界定为,“儿童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儿童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李志等认为,“课堂问题行为就是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与课堂教学目的不一致,影响自己或干扰他人学习的行为。”马彦宏认为,“课堂问题行为是指妨碍自己的学习,有时还干扰教师的教学和其他同学的学习,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的行为。”陈时见认为,“课堂行为问题是指学生或教师在课堂中发生的、违反课堂规则、程度不等地妨碍及干扰课堂活动正常进行或影响教学效率的行为”。威业国认为,“课堂行为问题是指青少年学生在课堂中,特别是在上课过程中的各种破坏课堂秩序和纪律、不遵守课堂规则的现象和行为”。

以上概念均在相当程度上揭示了课堂问题行为的含义,对学生的行为指向、影响范围等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描述。笔者把课堂问题行为理解为发生在课堂上的与课堂行为规范和教学要求不一致,影响正常课堂秩序及教学效率的课堂行为。

2.课堂问题行为的类型

根据学生行为表现的倾向,一般将课堂问题行为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外向型问题行为,即攻击型;一类是内向型问题行为,即退缩型。外向型问题行为主要表现为:做滑稽表演、口出怪调等故意惹人注意的行为;交头接耳、高声喧哗等扰乱秩序的行为;互相争吵、挑衅推撞等攻击性行为;故意顶撞老师,破坏班规校纪的盲目反抗权威的行为等。内向型问题行为主要表现为:在课堂上心不在焉、胡思乱想、发呆等注意分散行为;害怕提问、沉默寡言、孤僻离群等退缩行为;烦躁不安、过度焦虑等精神过敏行为;胡乱涂写、抄袭作业等不负责任的行为;迟到、早退、逃学等抗拒行为等。

我国也有学着把课堂问题行为分为行为不足(至人们所期望的行为很少发生和从不发生)、行为过度(指某一类行为发生太多)和行为不适(指人们所期望的行为在不适宜的情况下发生)三种类型。

二、课堂问题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中职教育课堂管理论文 篇6

关键词:微课;中职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通识知识点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4)06-0050-033月底,笔者在苏州参加了中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研究教学工作委员会主办的 “中职专业内涵建设与精品课程建设及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通过三天的学习交流,与授课专家及来自全国各地的同行进行了教学研讨和交流。期间授课专家的一段话引出了微课的概念:“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视频技术的广泛应用,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使用自己的手机学习原来在课堂上由教师讲授传递的学习内容;教师可以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将上课讲授的关键内容(教材的重点难点易错点)制作成微视频让学生自主学习,上课则帮助学生解决不懂的问题,师生互动讨论,或者给予学生个性化的辅导,这种近乎理想化的教学模式极大地激发了追求教育改革的人们的浓厚兴趣,这便是微课。”对此,笔者开始了对微课走进职校教育的思考。

一、微课的起源和微课在中国的现状

2007年,美国科罗拉多州WoodlandPark学校的化学老师 Jonathan Bergmann和Aaron Sams为那些耽误上课的学生,录制在线视频课程,创造了“翻转课堂模式”(FlippedClass Model) ”。美国的基金公司分析员Salman Khan通过自己应用涂鸦工具制作的视频课件为表亲补课获得巨大成功,创办了“可汗学院”。2011年开始在全球大热,引起全球教育界的关注与争论。

目前,微课的推广在中小学应用比较多,特别是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以胡铁生为主导的微课资源平台做的非常有特色和学习借鉴意义,不少学生家长表示该微课平台的资源推广极大的丰富的学生的学习渠道,让孩子们有平等的机会接触到优质的学习资源。虽然中小学的微课资源很丰富,但是中职微课资源则相对较少,而且目前我们接触到的很多中职微课资源中的职业教育特色不是很突出,还是有很浓厚的中小学微课资源模仿痕迹。

二、微课在职校应用的优劣势分析

(一)优势

(1)职校学生的课堂注意力集中时间普遍在8-15分钟,8分钟的微课视频简化了教学流程能有效的利用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进行教学。

(2)职校课堂的课堂教学知识点一般每节课一个,8分钟的微课视频能够将书面化的知识点立体化、形象化,能更好的让学生理解知识点,学生可以课上课后都可以利用移动终端自主学习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对于学生课后相对自主学习能力较差的现象,8分钟的微课视频能从行为上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学习。同时,微课学习资源可以提供新的知识点让学生自主学习,也能让学生轻松复习旧的知识点。

(4)家长也能参与到对中专学生学习的督导体系中。学生的课余时间大多在家里,在宽松的家庭环境中微课的移动教育模式可以让家长与孩子多了沟通的话题,让家长可以在家里将自己的亲身经历与孩子进行探讨和分享,在课后也创设利于学生学习的家庭环境。

(5)8分钟的微课视频进行知识点的梳理讲解后,剩下的课堂时间教师可以充分用于实训、案例分析和情景模拟等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动手能力,也可以布置作业限时完成考察学生独立自主或团队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劣势

(1)8分钟的微课课堂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一种改革,在推广的过程中必然会遭遇很多阻力和不理解。我们现在传统的中职课堂教学每节课是45分钟在学校的教室或相关实训场所完成1个到3个知识点的讲解、示范和练习。但是微课是把每8分钟一个的知识点录制好放上公共资源平台供教师和学生学习使用,没有限制时间地点。只要能中职学生能登陆公共资源平台即可进行学习的模式给了学生充分的学习自由,但是却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可以预见其在推广过程中会遭遇部分老教师的不理解。

(2)8分钟的微课视频录制可能需要花费教师更多的备课时间,微课的授课时间虽然短,但是对教学质量的要求很高,每一节微课都必须很精准的完成对知识点的讲解。这就需要授课教师提前对知识点熟悉,做好微课教学设计并能深入浅出的讲授出来。一节8分钟的微课需要授课老师几小时的准备甚至几天的资料搜集过程。

(3)目前很多教师对微课的认识不到位,把微课理解成为了说课。说课是将一课时45分钟的课浓缩到8-8分钟进行教学思路和教学设计的概讲,期间可能涉及多个知识点;微课是利用8-8分钟将一个知识点讲通讲透,并录制下来摆放上互联网终端,供学习对象随时随地的学习。

(4)微课在国内中小学教育普及的相对较理想,中等职业教育的职业课程类的微课目前资源稀缺。这点可能中小学与中等职业教育的职业课程设计有很大的关系。中小学的课程我们称之为基础教育,所学的知识多是稳定的通识知识点。而中等职业教育的职业课程要求学生学习的知识点很多很碎,除了要符合职业的岗位要求同时还必须跟得上时代潮流的变化。相对于稳定的中小学通识教育,随潮流而变化的中职教育要做职业课程的微课资源难度自然就高了,其最难的地方就是中职教育的职业课程中的通识知识点的提炼。

•课程建设•“微课”该如何走进中职教育的课堂三、微课在中职应用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一)挑战

(1)微课教什么?如果让学生可以自由的利用免费热点上网,绝大多数学生会上网百度、看新闻、看小说、看视频、打游戏和淘宝,唯独没有学习。究其原因,其一是中职学生还没有培养起上网学习的学习习惯;其二则是很多理论学习的内容他们可以上网搜索到,既然能搜索到,何必还要花时间专门去看微课视频进行学习。所以,综上所述,中职的微课首当其冲面临的挑战就是微课的课程内容编排。中职的微课内容编排需要新颖而且富原创性。

(2)微课怎么能让学生自主去学习?中职学生的其中一个学习特点就是对学习缺乏热情,那么微课这种需要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学习的学习途径怎么才能让学生主动去使用?利用虚拟考勤和在线激励制度是否可取呢?怎么才能让学生自主的去进行微课学习很值得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思考。

(3)一线的教育工作者们能否正确的协调利用微课资源于课堂教学。毕竟很多老教师教了十几年书都是按每节课45分钟备课,现在引入一个8分钟的微课教学资源,他们能否习惯使用。同时,老师们早已经习惯的授课方式是上课讲知识点,课堂练习,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完成。现在让老师们引导学生去进行微课学习,上课就是做课堂练习和指导学习进行作业,这样的授课方式的转变一时半会估计很多教师适应不来,从而直接影响微课资源应用的课堂效果。

(二)机遇

(1)中职教育微课化是国家受到政策支持,符合教育发展大潮流的。根据《教育部2014年工作要点》的第二大点中的第14点和第三大点的第19小点的内容。“14.办好职业院校教学信息化、技能大赛。开展职业院校养老服务业、健康服务业、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建设。”“19.以教育信息化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充分发挥市场作用、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加快促进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全面推进“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和国家教育管理、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努力形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提高公共教育装备服务水平。”

从节选的内容我们可以明白到国家鼓励职业院校建立信息化公共教学资源。信息化公共教学资源建设有很多选择,微课可谓是其中最方便快捷的选择,因此微课资源的建设是职校信息化公共教学资源建设的发展潮流。所以,教师们除了要会用微课资源,还要自己做出原创微课作品。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微课资源相对中小学的微课资源而言是很不够的,存在一个很大的发展空间。而根据第三大点第19小点,国家希望全社会都能调动力量建设公共的网络教学资源,优秀的免费的教学资源能帮助解决教育资源部平衡的问题。微课作为8分钟的教学资源有着天然的制作整合优势,并且8分钟的教学长度适合中职学生在线学习。

(2)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技能,中职可以通过微课资源建设及时补充知识点更新学生的知识库。在职教界知识的更新换代是很快速的,虽然教师下企业是其中一个最好的吸收新知识的方法。但是教师下企业吸收的新知识如果要编写教材,整理出版,这样的知识转化速度太慢了。但是如果教师能擅于使用微课,同步更新,那么职业教育的特色方能明显,符合企业用工要求。

四、中职该如何做微课资源

(1)重中之重便是对教师进行微课资源建设的培训。只有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们理解、认可并学会如何进行微课资源建设,方能集腋成裘。

(2)职教的微课知识点需根据职业岗位要求对中职的教材进行通识知识点分析。

例如《市场营销》的通识知识点有市场营销、产品、价格、渠道、促销等;例如《连锁经营管理》的通识知识点有直营连锁、特许连锁、自由连锁、商品结构、连锁超市、连锁百货、连锁便利店、连锁专营店、连锁专卖店等。

(3)结合通识知识点进行微课教学设计并制定相应的标准模板。

微课教学设计模板必须包含的基本信息为课程名称、授课教师信息、授课知识点信息、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

(4)拍摄微课作品并且上传相关资源学习平台。

(5)指导学生利用微课学习,检查学生的微课学习效果并指导学生进行知识点练习。

(6)微课教学效果反思。微课作为一种大胆利用移动媒体进行教学的教学模式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很火,我们国家教育界对微课资源建设也是抱持支持的态度。但是,教育毕竟不是跟风比较行为,更需要的潜心研究、严谨教学。所以,职业院校的微课资源建设必须在中小学的微课资源建设的基础上找出自己的职业教育特色方为正道。

参考文献:

[1]胡铁生. “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1).

[2]张灵仙. 中职课堂教学:创新教学手段传统模式被颠覆[N]. 中国教育报,2013-12-17.

[3]陈锦良.佛山中小学微课资源建设现状及应用需求的调查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本科毕业论文,2012(5).

[4]余冠仕,刘玉.教育教学信息化:提高中职教育质量的切入点[N].中国教育报,2009-12-17.

中职创业教育课堂有效性初探 篇7

关键词:中职,创业教育,有效性

一、背景

温州人有很强的致富欲望和创业精神, 肯吃苦、勤创业, 把生意做遍神州大地、做到海外, 有强烈的自主创业意识。当这种自主创业意识成为一种社会氛围和社会风尚时, 也就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注入了不竭的动力。基于此, 以温州本地企业家创业史为主线的地方德育教材《创业指南》 (现改编为《创业在温州》) 应运而生。

创业教育可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参与意识和实干精神, 激发学生强烈的创业意识, 使学生具备创业基本素质, 掌握创业技能, 以便在未来社会生活中能把握各种机遇进行创业。中等职业教育的性质和学生的年龄特征, 决定了中职学生创业教育的目标, 是要为学生各种创业素质的发展奠定基础, 这与高等院校中创业教育要帮助学生在短期内直接参与创业活动的目标有所不同。具体来说, 中等职业学校的创业教育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以下素质:一是对创业活动深刻的理性认识, 二是对创业活动丰富的感性认识, 三是强烈的创业兴趣和动机, 四是良好的创业心理品质, 五是在社会生活中进行创新的能力。

中职创业教育强调学生的创业态度和实际创业素养的培养, 强调师生互动、学生参与和团队合作。目前, 中职学校中的创业教育课程都由德育教师执教, 可是, 德育教师缺乏丰富的创业经历和实践。同时, 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从原来的主导者、指挥者转变成服务学生的组织者、参与者, 课堂应该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必须坚持个性化表达, 激发创造精神等。如何让职高学生在课堂上活跃起来, 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同时又有秩序、合情理地自主学习, 成为令大多数教师左右为难的一件事。为此, 笔者观摩了教学内容相同 (课题:整合资源共同发展) 、运用案例相同 (《“炎炎”烧烤的成功和失败》) , 但教学方法和学生情况不同的两堂课。

二、课例对比

教学对象:高三电子商务 (3+2) 班 (该班学生已在教师指导下创办了“创业街”, 进行了初步的创业活动和实践)

主要教学过程 (片段) :教师下发案例, 要求学生只看案例的前半部分, 先找出案例中创业成功的原因, 给学生5分钟时间阅读、思考并分组讨论。阅读完毕后, 教师叫小组学生代表回答, 要求其他学生注意倾听, 并准备补充回答。教师把学生所有讲到的原因进行概括点评, 并逐一写在黑板上, 若出现“冷场”, 无人补充时, 教师极力调动学生情绪进一步思考, 适时激将:“真的没有补充的啦?那我把答案发下去了, 到时候可别后悔噢!”“好的, 女生表现不错, 男生呢?男子汉大丈夫跳出来!”最后, 学生在教师的调动下找出了12点原因。之后, 教师下发答案, 师生一起校对黑板上学生总结出的答案和参考答案, 首先小组间互评, 然后教师总结、分析、评价。这之后, 教师才让学生看案例的后半部分, 寻找创业失败的原因。用同样的方法调动学生情绪回答并分析原因后, 教师让学生根据总结出来的经验, 解决本班级创办的“创业街”在经营上碰到的一些问题。学生积极献计献策, 相互讨论, 气氛很活跃。班级中参加“创业街”创业实践活动的几位同学还纷纷做了笔记。此时, 教师又适时地进行了爱集体、爱学校的教育。

教学对象:高一数控班

主要教学过程 (片段) :教师下发案例, 要求学生阅读全部内容并找出失败和成功的原因, 学生边阅读边回答。教师只倾听, 并不将学生的答案总结、罗列在黑板上, 然后下发答案, 就答案详细分析讲解。之后, 也让学生根据总结的经验, 帮校友创办的“创业街”出谋划策。个别学生反映不熟悉或不知道“创业街”, 献计献策的积极性不高。教师又临时换了个案例。

三、反思和分析

1. 创业教育要体现主体性原则。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 教学应使学生从中产生发现的惊奇、自豪、满足、求知的愉快和创造的欢乐等各种情感体验, 从而使学生带着高涨的、活动的情感学习和思考, 使教学成为一种充满活力和激情的活动。创业教育必须充分发挥、充分利用学生的主体精神, 令学生在未来的创业过程中能够进行自决、自控。在创业教育中应该充分发扬教学民主, 尊重学生的意愿, 尊重学生的个性, 允许并鼓励学生对权威和旧规进行质疑, 形成自己对社会生活各方面问题独特的见解, 有自己的思路和风格。

在这样的教学教育活动中, 教师的职责有: (1) 引导学生不断提出问题, 使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 (2) 指导学生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料。 (3) 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 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 使学生学习变得丰富而有个性, 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 (4) 营造支持学生学习的积极的心理氛围。 (5) 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第一节课中, 教师试着给学生更多的发言权, 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 课堂像被注入了活力, 学生自己“动”了起来。

2. 创业教育要体现实践性原则。

创业教育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 单靠理论说教或逻辑思辨, 难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创业素质。第一堂课中, 教师要求学生为“创业街”献计献策, 学生积极性都很高, 因为“创业街”是该班学生创办的, 学生有初步的创业实践经历。创业品质和创业能力的培养重在实践, 学校为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环境和条件, 使学生在创业实践中磨炼创业意志、培养创业能力, 加强创业技能训练。让学生身临其境, 使学生得到创业教育的体验, 通过体验使学生获得对创业的感性认识, 是创业教育成功开展的前提条件。

学生参与创业活动主要是实践性的, 即模拟性、练习性的创业活动, 它突出自身的教育性, 重视发挥其在提高学生创业素质方面的作用, 不太追求利润、荣誉等功利性的目的。实践性的创业活动易于组织开展, 且不承担太大的风险。贯彻实践性的原则, 学校应该将实践性的创业活动纳入课程体系, 把丰富多彩的活动作为开展创业教育的基本途径, 同时也为创业教育理论课程的实施做好实践铺垫。

3. 创业教育要体现开放性的原则。

新课程使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支配的因素增多了。随着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弹性加大, 教材教参给教师留有的余地加大,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 采用自己认为最合适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 决定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教师不仅会“教”书, 还要会“编”书, 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创造各种不同的教育情境, 使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体验。

课程实施不仅要求学生凭借书本, 在教师的指导下, 把知识对象化, 以获得客观、精确的知识的过程, 更要求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 凭借自己的情感、直觉、灵性等直接、直观的感受、体味、领悟, 去再认识、再发现、再创造。简单地说, 就是学生学习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想, 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话、用手操作, 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 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 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 更是激发学生生命力、促进学生成长的需要。要重视学生的直接经验, 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解读、自我理解, 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在第一堂课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直接选取该班学生的创业实例, 所用的体验式教学方法, 就体现了开放性原则。师生取得了良好的互动, 双方在互动沟通中相互启发, 激发创业智慧火花, 并从中领悟创业的真谛, 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4. 创业教育要体现专业性原则。

第一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三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 学生具备一定的营销和成本核算方面的知识。教师选择的案例是有关创业成本核算及资源整合的内容, 结合了专业特点, 使创业教育与专业课教学实现了有机结合, 提高了创业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材料的选取、活动的设计根据学生的专业进行, 取得“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效果。从而使接受式、体验式、探究式学习有机结合, 培养了学生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 创业教育要体现德育性原则。

创业教育本身就是德育课程体系的一部分。中职阶段的创业教育课程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参与意识和实干精神, 激发学生强烈的创业意识, 使学生具备创业基本素质, 所以, 创业教育中理应渗透着德育教育。第一堂课, 教师在课堂的最后让学生为班级的“创业街”一起出谋划策, 通过材料选取、活动设计, 引导学生关注集体的发展乃至学校的发展, 渗透小组互助合作、爱校、爱集体的德育熏陶, 达到了德育效果。

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 创业教育理论课是开展创业教育的重要途径和主渠道, 也是学校开展创业教育的第一课堂。创业教育课堂是否有效, 直接影响创业教育第二课堂、第三课堂等实践课堂的开展。创业教育在课堂中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改变传统的重理论灌输、轻启发探索, 重知识掌握、轻知识创新的教学思想和模式。而有效地开展创业教育, 对促进中职德育课课堂教学改革, 也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邢于仓, 柳国强.创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关系[J].社会科学论坛, 2009.

[2]罗元.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J].教育与职业, 2006.

如何创建中职数学教育的高效课堂 篇8

关键词:高效课堂,数学教育,职业教育

按照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人力资源方面的优势已经成为决定一国国家竞争力强弱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我国进行现代化建设, 各行各业都需要具有高素质、技能全面的专业型人才, 职业教育正是为了缓解国家对专门型人才的需求而发展起来的,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可以说职业教育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数学是职业教育中的基础学科, 也是体现劳动者素质水平高低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数学学科的功能作用在中职学生进行专业选择和工作选择过程中不断发挥, 学好数学学科对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开辟其更辉煌的职业生涯都有重要的作用。从此两个角度可以看出构建中职学校数学高效课堂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一、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育现状

尽管数学教育在提高学生素质和拓展职业空间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的中职学校教学过程中, 其教学课堂状况却并不容乐观。首先在指导思想上, 中职学校以抓好专业作为中心工作, 其他课程多是为专业工作所服务的, 不仅数学教学就是其他基础科目的授课时间和受重视程度都会被专业科目所挤压。其次数学教师素质普遍低于普通中学。配备给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并没有保证学生升学的压力, 并且长期的处于被边缘化的地位, 所以即使使用的是相同的教案但是在业务的钻研方面是弱于普通中学的老师的, 授课的技巧和对数学的理解程度也会差上一截。第三, 中职学生对学习数学兴趣低, 自身素质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如果本身就没有兴趣那么就是老师水平再高, 学生能够接受的也只是很少的一部分, 另外数学研究的是空间同数量关系的学科, 本身具有抽象性, 一般学生接受起来都比较难, 中职学校的学生入学的起点比较低, 基础相对来说差一些,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 容易心生畏惧, 望而却步, 进而严重的可能会丧失学习数学和其他科目的信心。

二、构建中职学校数学教育高效课堂的建议

从上述对于中职学校数学教育现状的分析可以看出, 当前中职院校中数学教育的状况不容乐观, 为改变这一情形, 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三方互动, 采取有效措施, 努力建设中职数学教学的高效课堂。

(一) 思想上重视数学教育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 要建设好中职学校数学教育的高效课堂, 首先必须改变中职学校中普遍存在的“重专业轻文化”的思想, 学校要加大对数学这一基础科目的支持力度, 在课程的安排, 资金的发放和教学资源的分配方面都要对其进行倾斜, 改善数学教师的待遇, 加强对数学教育师资队伍的培训, 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对于数学教师而言, 虽然没有了升学的压力但是作为老师应当尽到自身职责, 努力钻研业务将工作做到最好, 并且要做通学生的思想工作, 使他们能够意识到学好数学对于增强其自身素质和拓展职业前景方面的意义, 要培养他们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中职学生基础比较差, 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比较多, 特别是在数学学习上遇到的不会、不懂的地方自然更多, 如果只是批评很容易导致他们自暴自弃, 不要说学好数学, 可能连学好其他科目的信心都没有了。因此教师要建设数学高效课堂, 必须更新教学观念, 积极融入到学生之中, 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 同他们交朋友, 时时鼓励他们, 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这样才能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上的积极性, 提高对数学的兴趣。

(二) 注意教学方法的创新和优化, 提高教学效果

现在中职教育面对的学生都是90后, 他们思维活跃, 创新性强, 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对他们进行教育很难起到有效的作用, 所以要根据学生的特点, 对教学方法进行优化和创新, 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将数学教学的课堂变成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创建的知识殿堂, 对教学方法的创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在教学过程中融入生活实践, 拉近学生同数学的关系

源于生活的知识更容易为人们所接受, 数学虽然是研究数量之间关系的科学, 但是它同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这种联系也是我们对其进行学习的主要原因, 通过对其学习可以掌握许多生活中的规律, 利用规律去解决问题, 在教学的过程中, 老师要尝试使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实例作为课程的引子, 引导学生从学科的角度出发去认识数学, 感悟数学进而熟悉自己在数学课堂上所学习到的知识和技能。

2.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环境的感染作用是巨大的, 面对数学这样一本比较抽象的学科, 环境的营造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要建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需要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时刻以学生为主体, 努力使自己的教学过程能够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 教师在授课时要做足功课, 将好的学习方法巧妙的融入到教学过程之中, 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能够接受。语言和情绪对于情境的营造也具有重要作用, 一个言语幽默, 表达风趣的老师总是更受欢迎并能够为学生所接受的, 同时老师轻松的情绪也会缓解学生因学习中遇到苦难而产生的畏惧心理, 当一个学生能够在一个民主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时, 那他学习的效率会比紧张氛围下大大提高。

(三) 注重数学教学同专业教育的结合

对于中职学生来说, 专业的学习任务是比较繁重的, 在其心中的位置也是比较重要的, 如果能够将数学教学同专业教育结合起来, 一方面可以吸引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另一方面则可以减少数学在学生心目中的抽象感, 使数学在他们眼中变得生动起来, 针对不同的专业, 教师可以尝试不同的联系方式, 比如对于汽修专业的学生, 数学课程中学习到的几何图形方面的知识同其在专业学习中所接触的工具在形状上有很大的相似之处, 这些物体的面积、周长、轴长的计算对于他们进行专业学习来讲也是必备的知识, 可以将两者结合起来进行教学, 这样可以提高教学过程的趣味性, 也可以使的数学知识更为实用。

总而言之, 对于中职学校而言, 将数学教学课堂变成高效课堂、快乐课堂并非难事, 只要认真去做, 努力去做总会获得有益的收获, 而至于实现的方法, 并不是一定就要采用某种固定的形式, 完全可以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结合本校本专业的实际进行发掘创造, 相信随着学校、教师、学生重视程度的加深, 中职学校数学教学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绩。

参考文献

[1]曹才翰等.数学教育概念[M].江苏出版社, 2002.

[2]王勇.数学课堂教学艺术探微[J].教育艺术, 2001.

[3]李化之.对职高数学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J].职教通讯, 2003.

[4]周网兰.如何让中职数学教学专业化[j].新华教育导刊, 2010.

中职教育课堂管理论文 篇9

关键词:中职英语,情商教育,实效性

一、中职英语教学的现状与困惑

近年来, 国家不断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 对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越来越重视。然而, 作为为专业课服务的英语教学却成为了教学中的“鸡肋”。主要表现为: (1) 中职英语教学, 普教色彩太浓。职业教育是就业教育, 是“饭碗教育”, 要以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为主。但是“当今的职业学校还遗留着太多的普教色彩, 还是在那里追求升学率, 还是以纲为纲、以本为本, 把学生关在教室里, 捧着一本教科书在念经”, 这种普教的观念严重制约着职业教育的发展。 (2) 中职英语课堂缺乏吸引力, 课堂上学生“抬头率”低。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 英语普遍存在明显的缺陷或不足, 甚至不少学生缺乏最基本的英语知识与英语学习能力, 学习动机不强, 而目前课堂教学还存在着“一言堂”“满堂灌”现象, 导致学生上课睡觉、玩手机, 抬不起头来。而态度较为端正的同学也仅仅是以一种顽强的毅力维持着英语学习。

二、中职英语课堂建构情商教育的特殊意义

1. 中职生情商培养的必要性

情商是人生成功、快乐的关键。美国有这样一句流行语“智商决定录用, 情商决定提升”, 从众多中职生的成长经历中我们可以看出, 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 很多岗位的晋升的主要原因不在于智力因素, 而在于他们是否拥有乐观积极的人生观、坚忍不拔的毅力、良好的压力调试技巧等。因此, 对于即将步入社会的中职生, 除了要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 还应该具备较强的社交能力, 热爱专业、为人正直、富有同情心, 只有这样才会成为社会实用型人才。

2. 情商教育与中职英语教学相结合的可行性

语言的功能之一是沟通思想感情, 促进人际交往。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是情商发展的集中体现, 实质就是解读他人情绪的艺术。中职英语中包含大量能实现学生运用语言能力的素材和项目, 尤其是中职英语的拓展模块, 职业模块能够从职业学校学生的职业发展和专业需求出发, 为学生量身定做相关的专业课教材, 如呼叫中心、行业英语、易语言、动漫教材等。教师在处理教材内容时可以多方位、多角度和多层次考虑, 在教学中根据专业需要, 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岗位工作任务的需求, 灵活变通, 大胆取舍教学内容, 选择与学生专业密切相关的内容有针对、有侧重地培养学生情商。

三、构建情商教育课堂, 提高中职英语教学的实效性

1. 有效调控情绪, 增强自信心

绝大多数中职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人生目标, 缺乏理想、信念、自信心, 总觉得成功离自己太远, 认为不值得付出努力;即使付出, 也无法获得成功, 认为成功不属于他们。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面对缺乏自信的中职生, 一方面, 教师应培养学生有效调控情绪的能力, 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应真正把学生从“应试教育的失败者”的阴影中解救出来。中职英语教师设置课堂研究性问题不应局限在词汇、语法、句型等理论知识上, 应启迪学生透过话题去学习如何做事、如何做人, 共同探讨解决处理问题的方法。如在教学中职英语拓展模块第一单元“School Life”时, 我就有意提出:“Do you love yourself?If you failed in the exam, how do you give yourself confidence?”等问题, 引导学生探讨如何面对失败, 做到自爱、自信、自强。另一方面, 学生要学会赏识并赞美别人。作为一名中职生, 在希望得到别人肯定的同时, 更应该学会赞美别人, “人都是活在掌声中的”。教学过程不只是师生之间信息交流的过程, 更应该是师生、生生之间进行情感交流的过程。同学的一个“Yeah”, 一个竖起的拇指, 一个真诚的微笑都可以激发对方的成就感。在教学基础模块第二册第二单元“Let’s Join the Fashion Show”时我就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你发现他美在哪?让学生对大胆上台进行时装表演的同学给予评价, 同学们纷纷从服装 (用报纸自己设计的) 、步态, 甚至身材等方面对表演的两位女生大为赞美, 赢得掌声阵阵。结果, 一石激起千层浪, 同学们跃跃欲试上台表演。一节课下来, 我发现同学们不仅很轻松地掌握了新词汇, 而且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自信。

2. 积极参与活动, 增强合作意识

中职生普遍个性独立, 缺乏团队合作意识, 看问题和处理问题容易从自身利益出发, 对集体的事情不太关心, 个人意识强。中职英语职业模块很多单元内容就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良好素材。教师在教授这些内容时, 最好将课堂搬到车间, 搬到实训室、实训基地, 师生、生生共同在“做中学, 学中做”, 学生带着任务边做、边学、边练, 学生不仅从中学到灵活实用的英语, 而且更重要的是在实训中提高了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合作意识, 要求学生事无巨细, 主动参与。比如在介绍基础模块第二册第五单元宾馆服务工作时, 适时灌输给学生: (1) 勿以事小而不为。中职生走上工作岗位一般是从一些基础工作做起, 学生应该放弃抱怨, 从小事做起, 多做小事, 勤做小事; (2) 踏踏实实做好眼前事。拥有远大理想和抱负是好事, 但要结合自身实际, 不可好高骛远。虽然这些内容占用了课堂大量时间, 但对学生受益匪浅, 学生很乐意听。

3. 勇于正视失败, 提高抗挫能力

由于社会对中职生仍有偏见和歧视, 中职生内心较为脆落和敏感。教师应该善于挖掘教材中有关意志教育的内容, 对学生进行抗挫教育。比如, 中职英语基础模块二第十单元“Hunting For a Job”, 该单元教学的主题是引导学生掌握求职过程中英文求职书信的书写以及面试过程中所需要的英语基本用语等。教师的教学目标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求职用语的表达和书写上, 还应该引导学生一旦求职失败应该如何面对。因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不一定人人都要使用英语求职, 但可以肯定的是人人都要面对求职, 甚至是面对求职失败。在基础模块第二册第五单元口语教学时, 笔者还对课文对话进行调整, 比如Mr.Brown告诉Clerk他找不到房卡等, 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知识的记忆, 也能提高他们遇到困难时的抗挫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4. 乐于奉献爱心, 增强责任意识

目前有相当一部分中职生责任意识淡薄, 事不关己, 高高挂起, 缺乏奉献精神, 缺乏爱心和责任心。教师应结合教材中相关话题对学生进行爱心和责任心教育。职业英语这套教材有很多涉及科学家、名人及普通人的不平凡事例, 对这些人物故事的学习, 能够对学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和教育启发意义, 有助于建构责任意识。例如, 在学习中职英语基础模块二Unit 2 Famous people课文“Chen Guangbiao”时, 我就上网搜索了大量有关陈光标的材料, 让学生了解这位被温家宝称为“有良知、有感情、心系灾区”的企业家;还让学生记背他的经典名言:“以人为本, 祖国至上”“人在做, 天在看”“活在人们尊重中的慈善家, 比孤独死在存折单上的守财奴光荣、伟大”;课后还让学生观看了相关视频。以此来教育激发学生的责任意识。

中职语文课堂中的生命意识教育 篇10

除了以上社会因素,我们的学校教育也存在很大误区。中职教育在高举新课改的大旗时,大搞应试教育,很少去关心学生的身心发展和生命感受,形成重知识灌输轻人文培养,重方法技能轻生命意识的局面。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学科,语文教学离不开感动的情感体验。”因此,承担生命教育的重任首推语文教学。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有关生命意识的好文章,有关于生命意义的,有关于体现中华民族的优良品格的,有从大自然的旺盛生命力中获取对生命意义理解的,有对弱小群体的关怀的,有对自然界生命的关注的。所以可充分利用现有教材,通过语文阅读教学这一重要环节,进行生命意识的灌输和培养。

一、教育学生认识生命,热爱生命

语文教材古诗文篇目中,由生命意识衍生出来的生存方式大致有两种。一是不喜不惧,或寄情山水,或吟啸林泉,一切随缘自适,听任自然。如曹操的《短歌行》,豪放飘逸如诗仙李白的《将进酒》,才华横溢如苏轼的《赤壁赋》,忧国忧民如杜甫的《阁夜》,都发出人生短暂的感慨:人只不过是一个匆匆来去的过客,一个瞬时的有限的存在物。实际上,这种人生易逝的叹息,虽有时悲凉却不失旷达,空灵却不虚幻,表现的恰是植根于重视生命、热爱生命的人生观。这种生命观特别强调“惜时”,如“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夜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强调用世,“太上有立德,其次立言,其次立功”(《左传》),追求人文生命的不朽。不少诗人把人生苦短、时不我待的焦虑,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的隐忧和建功立业的憧憬渗融在一起。于是,我们看到屈原的焦虑、曹操的抱负;一方面是感叹“东隅已逝”,“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另一方面却又相信“桑榆非晚”,执着于“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这是王勃的自信。屈原、曹操、王勃……一颗又一颗星星汇成了中国文学的灿烂星空,中国古代文人们坚韧的生命枝干绽放出了灿烂的生命之花。

现代文中,热爱生命的例子也比比皆是,学生也很容易理解。《我与地坛》中,“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我们要敬重困境,把它看作是一个强大的对手,是生命对你的锤炼,就像是个九段高手点名要跟你下一盘棋。”还有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那大胆的设想、对光明的渴望,罗素《我为什么而活》中活着的三大理由,四肢健全的中学生,当阅读这些富有深沉生命意识的文章时,有什么理由不去感悟生命的美好而热爱生命呢?因此,不要放弃你的幻想。

二、通过阅读去尊重生命、珍惜生命

尊重生命,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的生命。房龙的《( 宽容) 序言》中,勇敢的先驱者为了开辟美好的新天地,敢于怀疑祖先的智慧,冲破专制主义的禁锢,离开无知山谷,艰苦跋涉,探寻外面的世界。他不顾迫害,回来把自己的发现告诉了人们,但无知山谷的村民们竟用沉重的石块砸死了他,并抛尸山脚。虽然后来村民们非常感激这位先驱者,为他树立起了丰碑,但为时已晚,先驱的生命再也不能复活,甚至连他的骨头都找不到。这个惨痛的教训深刻地告诉我们:我们不仅要尊重别人的思想,尊重别人的主张,更要尊重别人的生命,珍惜每个人的生命,宽容地对待每个人!

三、学会欣赏生命,提升生命的意义

从欣赏大自然中的生命开始。听到绿叶的呼吸,看到岩石的沉思,嗅出野花的芬芳,以致体悟到人世的沧桑变幻,时空的神秘玄妙,宇宙的苍茫浩渺;我们能感受到自然界的生命是如此顽强,无论周围环境多么的恶劣,只要有一丝生命的土壤,它们就能顽强生存下去,以致无论碰到何种情况,都能从大自然中获取生命力量。

欣赏伟人生命的阳光,学会乐观生活,从而提升自己生命。欣赏《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苦难顽强的生命,欣赏罗素为人类的饥饿、贫穷、孤独、痛苦而奔走呼号的博爱生命,欣赏贝多芬由于灾患而伟大的生命,欣赏米开朗琪罗挫折苦难的生命,欣赏爱迪生一生进行无数次发明的生命,欣赏托尔斯泰留给后人一座巨大艺术宝库的生命;欣赏身处乱世的王羲之和陶渊明等人,面对人生中的不如意,辞官归隐,从而为中国士大夫构筑了精神上的一个归宿,更为士大夫构筑了精神世界的一座坚实堡垒的生命。他们虽死犹荣,虽死犹生!他们的一生都是燃烧的一生!

总之,作为中职语文教师,我们站在教改最前沿,需要把语文课上成“立人之课”,彰显语文学科的生命意识,为国家社会培养关爱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的接班人!

摘要:有些中职生身心还不够健康,生命意识淡薄。本文着重探讨如何将生命意识渗透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语文教学,使学生感受从自然生物旺盛顽强的生命力中获取生命力量,认识生命的意义,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丰富学生情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中职教育课堂管理论文 篇11

关键词: 中职教育 语文课堂 情感教育

心理学家认为情感是发展和维持认知活动的动力,是构成心理素质的重要成分,没有情感就没有智力。从中可看出情感因素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但一些职校语文老师没有注意到这点,导致在课堂上往往出现这种情况:老师在讲台上讲得非常激动,而学生却无动于衷。这主要是老师和学生在领悟课文的情感上有着严重的落差。那么,职校老师怎样才能在课堂上把握好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呢?以下是笔者的几点看法。

一、深入了解学生,因材施教

了解学情是教学展开的前提,对于语文学科的教师来说,了解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重点是了解其认知水平、学习水平,还要相应掌握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心理发展水平等方面的情况。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即背景性认知结构状况,这是教学得以有效开展的出发点,奥苏伯尔在《教育心理学》一书中提到:“如果我不得不把全部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1]了解学生的背景性认知结构即了解学生掌握的与所要学习的新知识之间相关的旧知识的情况,因为只有有了扎实的旧知识,新的知识才能顺利地被内化到学生的知识结构中。

二、转变观念,把握文章的感情内涵

在“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主体”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作为文化传播者、教学引导者的教师必须认识到:自己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解惑”者的角色,而更应该关注学生主体的全面发展,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师不能试图希望可以像讲解知识点一样,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教”给学生,而是应该积极地寻求有效途径,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课堂教序真正为了学生的发展。

语文学科的特性决定了老师情感的丰富性,老师的情感是一种“催化剂”。

在备课时,老师应深入揣摩课文中的情感因素,做到既走进文本,又从文本中走出来。只有吃透了文中的情才能更好地引领学生走进课文,才能让师生沉浸在美好情感的熏陶之中。否则,我们在课堂上所奉献给学生的就没有多少令人心动的东西。学生对课文就不可能有来自心灵深处的理解。如教学《出师表》一文时,对“此臣所以报先帝陛下之职分也”一句感情内涵的把握,笔者在备课过程中查阅了有关资料,了解到了刘备对诸葛亮的器重,诸葛亮对刘备的忠诚,从而把握了诸葛亮“两朝开济”这颗“老臣心”。在课堂教学中笔者也出示了相关资料。引领学生走进诸葛亮的内心世界。因此,准确把握文章的感情内涵,是实施情感教学的基本条件。

三、精心设计导语,引入情景

首先,教师要善于设计丰富的课堂教学内容。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靠教师善于运用。因此,教师要围绕教材内容设计课堂丰富的教案,使课堂尽可能充实。语文课要真正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就要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平台,选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围绕学生的实际生活中真实存在的问题展开。

情感是职校语文教学关注的重要内容,充分认识情感的功能及其重要作用,运用恰当的情感策略将会极大地促进语文教学。然而,在语文教学中,导语设计得是否精彩将影响整堂课的教学效果的强弱。所以,老师通过精心设计导语,把学生引入作品情境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渲染,拨动其心灵之弦,从而激发学生情感,达到师生共鸣。如教学《我的母亲》时,笔者精心设计这样的导语:孟郊在群星璀璨的唐代诗人中也许算不上耀眼,但他的一首《游子吟》却历久不衰,千百年来拨动着无数读者的心弦,为人们所传颂。它的魅力就在于诗中亲切而真淳地吟诵了一种普通而伟大的人性美——母爱。“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唤起普天下儿女多少深挚的忆念。“可怜天下父母心”,是无私深沉的父母之爱沐浴着儿女的成长。今天我们学习的是著名作家胡适《我的母亲》。这个导语不但切合文章主旨,而且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很自然地进入到课文中。

四、感情朗读,诱发情感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分诗,七分读”这些话说明了语文教学中读的重要性。也就是说情感教育应寓于朗读训练中。一篇好的作品具有优美的艺术境界,只有运用情感的语言,带着情感的体验,进入角色的朗读,才能使学生入情入境,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如教诗歌时,就应充分发挥朗读的作用,教师先范读一遍,重点指导学生朗读重点句子。再让学生自由读,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这种效果是任何刻意分析、讲解所不能比的。朗读是传导感情的重要手段。

五、创设氛围,激发情感

在职校语文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热情、兴趣浓厚的状态,教师必须合理地创设情境。教师如果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就能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中。一幅精美的图片,一段恰到好处的音乐,往往都能唤起学生的感情共鸣,引起他们的思想认同。在教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时,笔者没有让学生读课文,而是先让学生看画面。一幅色彩明快的《秋之韵》唤起了学生对秋的美好情感,然后让学生给画配文,给文配画,这样学生在画文之中就体味了郁达夫先生的妙笔,同时学生还从中意识和感受到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验到了创造的欢乐。课堂上学生带着这样的情感再学习和思考,主动性大大提高,兴趣浓厚,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六、品味重点词句,引起共鸣

对于职校生来说,在阅读过程中,往往最能使其与作者产生共鸣的东西便是真挚的情感。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真情最容易打动学生稚嫩而又单纯的心。语文文章往往较长,如果老师整篇指导则既费时又费神,最主要的是不能体现重难点,这就要抓住文章的重点词句品味。教学《雷雨》时,学生感知课文后,我们重点赏析周朴园与鲁侍萍的对话,特别是对周朴园前后的语言、动作、神态细致刻画语句的品味。体会周的人物形象,从而揭示出资本家的本性。抓住重点词句品味,是一种既快捷又有效的,使学生理解感情的重要方法。

参考文献:

对中职教育历史课堂教学的探索 篇12

关键词:中职教育,历史教育,课堂教学,教学体会

随着近些年教育教学的改革, 中等专业教育的生源越来越差, 再加上他们普遍重视专业课, 而忽视文化理论课的学习, 特别是历史课的过去性使他们认为过去的东西学不学无所谓, 这样给历史教师上课带来很大的困难。在历史课堂教学中, 怎样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探索性, 激发求知欲, 让学生对历史课感兴趣并参与到历史课堂中来, 是每一个历史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根据自己实际经验谈一谈自己的教学心得。

一、教学中“多问几个为什么” 唤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多问几个为什么”, 即对教材多发问, 向学生多提问。多质疑, 设悬念, 让学生产生一种好奇心、激发求知欲, 形成学习历史的内在动力, 积极主动的去探索新知识。“多问几个为什么”应以问启之, 以问导之, 讲究设问的时间、方法和技巧, 适时进行, 科学安排。设问应由表及里, 由此及彼, 由浅入深, 循序渐进。课前预习时, 提供给学生问题, 引导学生做好预习准备, 这类问题要具有启发性, 同时鼓励学生在预习中自己, 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课堂中设问重在分析教材, 揭示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本质特征, 这类问题要有指导性、剖析性。例如讲授《义和团运动》时, 可以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 义和团运动为什么首先在山东兴起?又为什么能够迅速发展到京津地区?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政策为什么由剿灭变为招抚?最后为什么又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这一系列问题的设计能启发学生从最基本的知识点出发, 对本课内容形成感性认识。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去质疑、去思考、去探究,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畅谈见解。同时, 教师要给予学生及时的评价, 最后加以归纳, 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唤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就某一历史事件, 展开自由辩论, 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

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 灵活的组织方式会给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当学生对一个问题认识模糊时, 当阐明一个问题需多角度、多层次进行时, 把问题交给学生, 让他们自由讨论, 各抒已见, 共同交流, 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论。例如讲授《鸦片战争》时, 可以针对鸦片战争的结局向学生提出问题组织讨论:假设清政府重用林则徐, 那么中国能不能在鸦片战争中获胜?有的同学说能, 因为在鸦片战争前林则徐已经做了大量的准备, 使得英国列强不敢轻举妄动。有的同学说不能, 因为在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已经腐败透顶, 而英国列强正处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 鸦片战争的失败是必然的。通过展开自由辩论, 增强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能力, 提高了学生思辩能力, 激发了学生的情感, 从认识上的冲突达到心灵的震撼、情感的共鸣。也使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学生学习兴趣浓厚, 锻炼了学生的口才, 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 也发展了学生的个性。通过自主讨论, 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自主能动性。

三、教学中多使用多媒体,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践证明, 采用多媒体辅助历史教学的优越性显而易见, 能充分营造历史氛围,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课堂效率, 特别是中等专业历史教材中的许多事件, 学生们在初中教材或课外读物中大都已接触过, 如果再重复叙述, 必然导致学生反应冷淡。如果利用多媒体技术, 把这些素材以具体、形象、生动的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 就会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受, 起到较强的示范导行作用。例如讲授《新航路的开辟》这个历史事件, 因为学生已经非常熟悉了, 如果按照老一套, 来讲述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条件、经过、影响的话, 学生肯定会觉得枯燥无味。因此我把本课搜集了大量的图片、视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 利用多媒体视听互动的功能, 通过大量的文字、图片、声音、影视资料等素材和丰富的转场效果, 创设一种与课堂内容相适应的气氛, 能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当然, 这些需要教师不断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丰富的教学心得。教学无定法, 教法学法皆无涯。还有许许多多的教学问题等待广大历史教师去探索, 去思考。

参考文献

[1].于友西.中学历史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8:3

上一篇:医院会计电算化问题下一篇:顶驱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