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法学课程考核改革

2024-10-06

中职法学课程考核改革(精选5篇)

中职法学课程考核改革 篇1

中等职业学校中, 法学教育活动效果欠佳, 学生缺乏实操、应变能力。我们期待着有新的突破和创新, 可以改变法学教育的困境。教法和考核方式的变化为我们提供了新的突破, 尤其是新的考核方式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中职法学课程考核方式现状分析

1.考核形式单一。

考试是最直接的考核学生学习效果的方式。法学课程在许多中职学校中属于考查课, 笔试考核多, 开卷考核多, 理论考核多。

2.考核内容偏重知识记忆, 缺乏灵活性。

考核内容局限于教材、笔记、划定的范围、指定的重点, 考试时, 多以标准化考试形式 (判断、选择、案例分析等) , 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考核普遍不足。以至于复习背课本, 考试考课本, 无法实现学生技能培养目的。

3.考核成绩构成注重期末考试成绩或结果, 忽视实操性和考试过程。

多数中职学校考试课程成绩评定按百分制, “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 一般考查课程期末考核成绩、平时成绩按4:6比值。平时成绩多由考勤、提问、作业、测验等组成, 我们往往看结果, 不看过程, 忽视学生在回答问题时的创新。

4.考核主体的惟一性。

中职课程考核主体一般均为教师自己, 学生成绩的评定取决于老师个人。

二、中职法学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建设性意见

1.考核形式多样化。

考核形式多类别、多阶段 (平时测试、作业测评、社会实践、期中考核、期末考核等) 交叉实施, 注重能力培养。我们可以尝试实施下列几类考核之一或多种模式结合:

(1) 模拟法庭。常规教学中模拟法庭被作为教学方法来使用, 笔者认为可以尝试将其作为一种考核方式来使用。如:经济法教学中, 我曾使用过此种考核方式, 将学生按8~9人分成一组, 预先拟定模拟时间和时长, 让学生自己寻找审判案件或预先提供案例。期末考核时, 以小组为单位, 由学生自己分工还原庭审现场。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考核了学生应变能力、知识运用能力, 更发掘了学生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和职业素养。学生在团队合作的基础上, 利用模拟法庭, 还原法庭审判过程, 不仅加深了角色体验, 培养应用法律知识的实际操作能力, 而且可以真正领会法律的内涵。

(2) 辩论模式。辩论模式可分为双方控辩或自诉。在实践中, 通过学生多人答辩或个人演讲, 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的敏捷性,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完善知识结构, 加深学生对法学和社会的认识, 利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3) 口试。有一些生活中常见问题, 如:入职面试问题、“父债子还、子债父还”、欠债必还等问题, 虽然表面上或许与法律没有太大联系, 但我们可以让学生以法律的思维逻辑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口试的方式, 既能培养学生“说”的能力, 又让学生以一种喜闻乐见的方式去体验、感受、运用知识。

(4) 论文 (调查报告) +答辩。教学中可采用项目驱动法, 选择相应的实训项目, 设定一个考查项目, 如: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 登录工商局网站下载一份公司章程并进行完善, 实际申请一份名称预先核准登记书, 给企业起一个名称, 最后进行可实施行性的答辩, 通过这种形式让学生体会公司的设立;或者让学生制定一份借款合同和保证合同, 介绍自己的创作理念和注意事项……学生在进行创作时结合所学知识, 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加深了知识记忆和理解。

(5) 建立社会等级考核制度。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中, 学生除了学校理论考核之外, 行业协会对学生也会进行一次测试, 学员在修完规定的课程后, 考核合格者将获得相应的资格证书。借鉴经验, 我国法学类学校可以将学生考取专业资格证书作为考核, 非法学类学校可以通过让学生考取外销员证、业务员证、会计资格证等与法律内容有关联的证书作为考核, 建立激励机制。

2.考核内容的全方位。

中职法学教育有大量的理论知识, 以往都是过分依赖教材、教师, 学生缺乏自主性。改变考核内容, 使其倾向于对以往知识的理解和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考查上, 即增加应用、创新知识的考核。

3.科学评定考核成绩, 突出应用性。

2013年河南省将开展“知识+技能”考试改革试验, 研究以技能竞赛成绩、平时技能考核成绩和职业资格证书等折合成绩作为对口升学及应用型本科招生“知识+技能”考试改革中“技能”成绩的办法。因此改变考核成绩的构成, 评定学习成绩时, 适当侧重过程考核, 显得比较重要。避免学生只注重期末不注重平时, 只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 只注重分数不注重实施。

在教学中, 我们可以对法学考查课进行细化制度, 加大实训课成绩构成比例, 降低期末成绩考核的占分比例, 强化技能培养。对参加相应职业资格考试并取得证书的学生, 可将期末成绩认定为优或良。

4.考核主体多元化。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肯定, 教师的单方评价会导致学生的被动接受。如果我们采用小组评价、自我评价、教师评价等结合的考核方式, 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及和谐师生关系。

三、考核方式改革总结

法学课程考核改革中机遇和挑战并存, 会遇到一些困难, 如:考核标准难以制度化、标准化;考核方法对考核对象能力要求较高;教学过程需要创新;合理安排课程, 准确定位教学大纲;丰富的教师群体……我们只有不断思索, 才能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万发炎.谈中职学校学生成绩评价模式的改革[D].九江市科技中等专业学校.

[2]艾晓杰, 魏先军, 李伟.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畜牧与兽医, 2008, (40) 增刊期.

中职法学课程考核改革 篇2

关键词:中职法学;项目化教学;课程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法治国家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中职院校法学课程的开展有助于增加我国专业技能人才的法学修养,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助

力。但是目前一些学校盲目开设法学课程,由于没有科学的教学方式和意识培养方案,不能培养出真正的可以适应社会需求且具备法律知识的技能人才。基于此,对中职法学课程项目化教学方式进行了探索,尝试寻找出一条有效的人才培养途径。

一、项目化教学的设计

项目化教学是师生针对一个完整项目工作进行实际操作来完成的教学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对于工作的各个环节以及整个工作流程中的实际操作能力。中职法学课程也应注重学生实际工作能力中法律应用能力的培养,将掌握并运用法律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项目化教学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良好途径。

1.项目化教学的目标

项目化教学的目标要与人才培养方案相结合,在培养学生专业基础技能和基本法学知识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岗位技能的训练,将专业基础知识与工作实践进行结合,培养出具有良好职业能力的技能人才。

2.项目化教学课程设计

项目化教学课程设计要注重对技能的实际操作,在设计课程时,首先要对专业工作中涉及的法律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对各个部分相关的法律进行总结与分析,将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整合,并制定项目表。项目制定完成后,要做好项目内容向教学内容的转变。要对项目表的各项工作内容进行流程分析,将项目中的各项工序与学生教学培养计划中要求的能力进行联系,使学生在工序中学到其中的工作技能。将教学内容与项目工序有机地结合到一起,使教学贯穿到整个项目流程当中,在项目中学到该项工作要求的岗位技能。在完成教学内容与项目内容的分析转化之后,就要进行项目课程的确立。在确立教学项目的过程当中,要将教学项目中的内容与工作中实际的项目进行一一对应,对于教学项目可以将其分解为几个课程或者以一门课程的形式设置。在课程中根据实际工作的各个工序来进行教学环节的划分,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教学项目化课程时,还要建立起项目课程体系,将课程体系作为中职具备法律知识的技能人才培养的基本方案,以学科基础课程作为基础,以项目课程作为主体,将培养职业型人才作为教育的主要目标,抛开学术性的教学,将实践教学放置在人才培养的第一位。

二、中职法学课程项目化教学应用

1.项目的设计

中职法学课程展开应以专业岗位为主、法律意识融入为辅的方向作为开课的指导,遵循项目化课程的设计原则。教师在制定项目教学培养方案之前,要对相关工作岗位要求进行调查,并制定出相应的项目表。然后根据工作的具体内容来确立项目表中的每个项目主要内容,来进行课程的设计。在项目化教学中,教学的方法与传统教学方式有着很大的不同,对于教材的需要有着很多解决方案,可以通过教师自行编制教材来制订符合人才培养计划的教学计划,减少学生在教材费用上的负担。另外,师资在项目课程中需要灵活分配,可以在每一个教学环节配备不同的教师进行教学,还可以聘请行业专家来对学生进行职业辅导。

2.项目的实施

项目的实施是项目化教学的主要环节,在此我们以检察官出庭公诉的项目教学为例来对项目的实施进行简要说明。

在进行项目教学实施时,教师首先要对工作中遇到的法律问题进行收集,合理地创设真实的工作环境,对案件做好相应的准备,对学生思考及分析的过程进行合理的引导,使其认真地对待这项工作,较好地完成项目流程。教师还应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对各个环节进行详细的安排,努力引导学生在各个项目环节当中都学到相应的知识。例如,在检察官出庭公诉的过程中,首先要求学生对自身需要做的事情进行掌握,并结合法律知识来用法律语言对案例进行描述。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对法律课程进行深入的思考,确保学生的体会能够更加深刻。另外,教师要对学生的项目实施过程进行全程的监控,并及时纠正学生在表现中出现的错误及偏差。在任务完成之后教师要对工作进行总结与拓展,在进入下一环节之前将本环节问题全部解决。

3.项目的评价

在项目工作完成之后,要对其成果进行评价与考核。对项目的评价是对项目与教学目的的达成程度进行的分析与评判。要以学生是否在项目教学过程中获得了基本法律意识为标准进行评价。以原告为例,在完成项目之后要对学生的实际表达能力进行考查,是否能掌握出庭诉讼时所需要的法律意识和表达技能。在教师对项目成果评价之外,学生也可以进行组内互评以及自我评价。灵活的评价方式可以使评价的结果更加客观准确。通过对项目学习的评价来总结经验教训,为以后的学习积累经验。

总之,为了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职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具备法律知识的技能人才。通过项目化教学的开展,为学生创设一个可以自主进行学习探索的空间,让学生可以在其中自由全面地发展。项目化教学目前还处于发展起步的阶段,需要中职教育工作者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不断的实践与探索,将传统教学方式与项目式教学相结合,从而培养出适应社会岗位需求的新时代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戴月.项目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2(04).

(作者单位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贸学校)

展望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考核改革 篇3

关键词:职业中学,计算机专业,学科考核

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 国家的教育方针指出, 职业中学教学应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 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教育也应如此, 该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及对课程的考核评价改革势在必行。

在这里, 作为一名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师, 结合教学实践提出相关看法及建议。

一、当前我国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的考核现状

在我国, 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的考试仍主要依附于教材, 考试方法分为理论考试和实作考试两种, 考试的场地也仅限于学校的教室或机房。这种考试一般以涵盖教材的大部份知识点为考点。学生通过这种考试往往只掌握了一些零散的知识点, 而不能完成现实生活中一个具体的任务。

这种考试, 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就业。同时, 这种考核只看重学生的考核结果, 不利于培养多元化, 有创新精神的实用型人才。

二、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考核改革措施

(一) 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方向, 完善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的考核内容

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特点是有基础理论知识的考核, 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型的考核等。我们在确定考核内容时应避免学生只注重期末不注重平时, 只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 只注重分数不注重实施。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应定位在使学生成为在专业技能上“理论够用、技能实用”上。在现在的计算机教学改革中倡导的是项目 (或任务) 教学法, 那么我们在课程的实训考核中尽量以项目 (任务) 为单位。每科课程的考核以完成基于岗位能力设计的一个或多个项目 (任务) 为主, 将考核贯穿到学生学习的全过程。

(二) 以“就业为导向”, 丰富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的考核方式

传统的“理论”和“实作”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已不能满足现行社会的发展和行业的需求, 要对考核方式进行大胆的改革创新。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考核必须以“就业为导向”, 在充分用好“课堂”这块阵地的同时, 可以走出教室、走出微机室、走出校园, 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和新颖的考核手段, 培养有个性特征的、有创造性的、动手能力强的实用型人才, 从而实现零距离就业。

首先, 因为建议的是采用以项目完成为主的考核内容, 所以考核中不要求学生在指定的地点、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考核要求, 考核要求也没有很具体的规定限制, 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发挥, 体现学生的个性、学生的差异。同时, 考核并不一定只针对个人, 还可以针对小组。最后要求学生撰写项目总结报告, 在报告中阐明小组的制作分工及过程。学生完全可以将考题带出考场, 带回家中完成。教师的检查方式就是通过互联网去访问学生建立的网站。

这样考核的好处是学生不仅单单只学会了做网页, 而是基本掌握了建立网站的一系列过程。学生通过互联网看到自己制作的网页会很有成就感。同时, 在考核的过程中注重学生小组合作意识考核, 因为一个在计算机某方面技能很好的学生, 由于缺少团队合作精神, 缺少助人为乐、吃苦耐劳精神, 是难以得到就业单位肯定的。

其次, 采用“企业岗位测试法”。现在大多数职业中学都采用了“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我们可以将企业的行业标准和岗位能力引入到学生的课程考核中去。这种考核测试方法是让学生走出普通考场到合作企业中去, 在岗位中学习, 让学生早接触社会, 早了解和熟悉他们将从事的工作, 可以让学生从心理和技能上产生接纳和适应。

企业还能为学生提供完备、真实的工作、实训环境。学习以后考核在企业里进行, 由学校教师及实习企业的技术人员在实践现场共同对学生进行考核, 重点测试学生是否达到课程所确定的职业能力目标, 是否形成企业所需要的职业技能。

这样既达到了复习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 又锻炼了学生的职业能力, 让学生明确了岗位能力目标, 清楚自己离专业水准的差距。

最后, 以赛促学, 以证替考。每年都有从国家级到校级的各级职业技能大赛, 对于积极参加各级专业技能大赛并取得较好成绩的学生予以加分乃至免考该专业课的奖励。同时, 职业资格证书是国家劳动部对劳动者具有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和技能的认证, 是求职就业的一个重要筹码, 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人员的主要依据之一。

职业资格证的考试方案甚至考试题目都预先告诉学生, 目标性很强, 非常适合中职学生考核。同时, 在计算机业界中还有很多知名的计算机公司的认证考试, 如著名的A D O B E公司, 及M IC R O SO FT公司都有相应的计算机相关专业认证考试。对于中职学生, 我们应该鼓励学生了解甚至参加这类认证考试, 为今后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校在学生考取职业技能证的问题上应给予学生足够的自由, 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专业的主攻方向, 学习目标更加明确、探索更加主动。

笔者认为, 只有从根本上改变中职学校专业课的考核方式, 才能真正实施职业高中的“以素质为基础, 能力为本位“的课程改革。我们考核方式的改革, 是为了以考促教, 以考促用, 以考促创新发展。我们考核方式的改革, 应该缩短学生从学校走向职场的距离, 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向政庆.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考核改革的探索[J].职教论坛, 2006.

[2]耿健.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示例演练教学方法探讨[J].成功 (教育) , 2011.

[3]焦小显.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考核改革的初步探讨[J].福建电脑, 2009.

浅谈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考核改革 篇4

关键词:课程考核,改革

一、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考核现状

当前, 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考试目标仍为知识积累;考试模式常用“理论”和“实作”相结合;考核内容主要依附于教材。毕业的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却不能充分就业, 相反, 在这个“人才饱和”就业困难的情况下, 仍出现了“技工荒”, 月薪三千难寻一个“数控技师”局面;打字速度相当快、办公自动化考证获得“优秀”等级, 却不能胜任一个机关打字员的工作。

以上问题说明现行计算机专业课的考核机制存在一些不足:学校忽视了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差;把学生学习局限在校园内, 不利于学生职业技能的提高;没能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不能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很好的张扬;教学脱离了职场工作环境, 没能很好地与行业接轨, 不利于学生就业。这使我们中职教育工作者不得不思考专业课程考核改革。

二、课程考核改革前景

对于职业教育来讲, “就业”就是目标和生命, 而受到招聘者青睐的是不需要“再培训”就能上岗的学生。 对于当前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考核机制中的诸多不足, 其课程考核改革的前景何在?

温家宝总理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 “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 必须着力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 实行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 逐步形成完备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全国职教工作会的召开以及温家宝的讲话, 为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发展和改革指明了方向:中职计算机专业改革的指导思想就是要 “以学生能力为本位、 业需求为导向”, 结合计算机专业自身的特点, 以课程考核机制的改革来推进计算机专业全面、深入的改革。

在改革课程考核机制的过程中, 要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参与性, 让学生到实际工作岗位上去完成考试任务, 以考促教、以考促用、以考促发展。作为新时代的职教工作者, 我们既要培养“学以致用”型的计算机操作人才, 更要注重开发学生的潜力, 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三、 课程考核改革探索

(一) 改革考核内容

尽管中职计算机教材有了一定的改革和发展, 但相对行业需求来讲, 计算机教材本身存在滞后性, 这决定了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考试内容不能只依附于教材, 不能与行业的需求相脱离, 不能与发展学生个性相违背, 要突出培养学生的“核心技能”和“岗位能力”。

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管理的原则是: “专业基础课统一、核心课程精选, 岗位课程放开”。即对专业基础课程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考试。“专业基础课”经过多年的完善, 有一套较成熟的教材体系和管理机制, 是学生将来学习、发展所必须学习的课程, 倡导在较大范围内实行统一管理。“核心课程”是计算机专业各个方向的关键课程, “岗位课程”是指对专项能力、岗位能力等课程实行的教学方式, 由学校根据不同的计算机专业方向来决定, 以体现专业特色。

在“岗位课程”选择时, 要充分注意计算机学科内容的科学性和前瞻性, 要根据当前的行业需求情况, 对行业职位进行细分, 结合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学生的个性差异, 总结归纳出每个岗位的特点、任务和技能要求, 渗透相关行业知识和技能测试。恰当设置岗位课程, 在计算机专业的课时安排上, 可以适当减少文化课比如语文、数学、英语等的学时, 并对不同计算机专业文化课内容进行改革。在开设专业基础课的同时, 从社会“所需”、学生“想学”的角度, 调整课程安排。例如:愿意从事文秘工作的同学主要训练录入速度和排版技巧, 学习办公自动化等相关的课程;想从事“广告设计”的同学除了设置图像处理、动画设计、多媒体技术等课程外, 还要学习色彩搭配、平面构成、立体构成、手绘等美术相关课程;愿意做网站建设的学生还要学习外设维修、网页设计、网站建设、网络综合布线技术、网络安全等课程。

(二) 改革课程考核方法

传统的“理论”与“实作”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已不能满足行业需求, 要对考核方式进行大胆的改革创新。改革课程教考核后, 可以灵活地设置考场和选择考核方式, 让考核的方式多元化、个性化, 让考核真正适合学生、适应行业。

1.岗位能力测试

根据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考试大纲行业需要, 由计算机专业中心教研组制定、编写的关于计算机专业课程考核办法, 办法要求以测评学习、岗位能力为考核目标, 实行模块考核, 教师在教学、考核时均以岗位能力目标为依据, 考核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

比如, 上机实际操作课, 教师应给出本节课要达到的岗位能力目标, 对具体操作步骤可不作具体要求, 让学生上机探索, 以便学生能够创造性的完成任务, 然后填写上机实验报告单, 写出收获、体会和反思等相关内容。教师及时检测学生在知识和能力掌握上的不足与问题所在, 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

2.分层测试

首先对学生已有知识、能力进行全面了解后, 教师在教学中针对学生基础, 提出新的要求, 制定阶段目标, 为学生指明努力的方向;当堂考核验收, 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与缺陷, 根据学生实际制定出努力的新目标, 逐步推进, 让学生通过努力能完成阶段性目标。学生看到了自己的进步, 享受成功的喜悦, 体会到自身的价值, 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小组合作

师生共同设计课题, 开放考题, 规定完成的期限, 完成后写总结汇报材料, 评比哪组完成任务又快又好。引入竞争机制, 激发好胜心, 让学生主动学习、探索、研究。比如:给出任务, 用VFP设计一个班级管理系统。各小组接到任务后, 根据成员自身特长分工协作, 各自负责整理班级资料;设计主窗口界面, 用图形图像处理软件对窗口背景图片进行加工处理;录入模块设计;查询模块设计和打印模块设计等等。

这种考评方式可以考核学习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充分挖掘学生潜力, 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培养了各小组团队协作精神等。

4.因人施考

在计算机专业课程的考核中, 不能只考共性的、统一的东西, 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 因材施教、因人施考。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必须熟练掌握计算机专业的“基础能力”, 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 与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相结合。例如:包头财经学院的计算机专业必须考取办公自动化四级证书, 作为学生毕业的必备条件之一, 另外根据不同的计算机专业还要选学一些岗位能力课, 并进行考证, 进而形成自身独特的“核心能力”和“岗位能力”。

5.学用结合

包头财经学院每学期都要举行一些大型的活动, 并且需要制作一些宣传片。这为多媒体技术与应用专业的同学提供了表现的机会。可以请该班的同学去完成摄影摄像工作, 进行后期制作, 这些作品也能作为学生就业实习的自荐材料。

利用自己所学的专业技能解决了实际问题, 这种专业自豪感与成就感大大地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探索的欲望。用学生自己的话说, 这样的成就感最贴近生活、最有用、能让老师、父母替他们高兴。

6.职场环境测试

走出教室到行业去, 在岗位中学习, 在职场环境中测试, 让学生早接触社会, 早了解和熟悉他们将从事的工作, 从心理和技能上接纳和适应。行业还能为学生提供完备、真实的工作、实训环境, 学生职业能力考核完全可以在行业里进行, 可由学校教师及实习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在实践现场共同对学生进行考核, 重点测试学生是否达到课程所确定的职业能力目标, 是否形成行业所需要的职业技能。

比如,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专业, 让学生到影视公司去参与现场拍摄、灯光布置、后期制作等;学习Photoshop时, 到摄影楼去, 学习婚纱照的处理、颜色的搭配、色相饱和度的调整、色阶的应用等;学习计算机硬件系统时, 让学生去电脑公司了解硬件发展现状及价格等。这样既达到了复习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 又锻炼了学生的职业能力, 为学生以后就业创造了有利条件。

以上考核方法, 可根据学校、不同计算机专业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组合。

(3) 改革考核形式

1.一课一测, 夯实基础

不管是专业理论课还是实际操作课, 学生都以每节课的岗位能力目标为依据进行自我测试, 以书面作业、上机实作等形式, 将知识、技能分散到平时的每一节课, 逐一加以落实, 一课一测, 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

2. 以实战代替考试

每个模块任务的总结性测试, 可让学生用程序设计、作品展示、摄影摄像等实战来代替考试, 以综合打分代替考试成绩, 以汇报表演代替成绩单。

3.竞赛促学

举行学生技能竞赛, 展示学生素质, 推动学生对专业的学习。通过举办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组装、图形设计、网页制作、程序设计、多媒体制作等技能比赛, 展示学生素质, 用行动代替语言推销自己。

4.传帮带方式考核

充分利用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资源优势, 在各个班培养一批专业骨干学生参与学校的正常管理活动, 比如机房的维护维修、校园网的管理等等。大胆启用传帮带的方式, 让他们在学习中工作, 在工作中学习, 经过一段时间的帮扶, 再分别从教师、学生层面对他们进行考核, 合格并有责任心者留用, 作为老师的助手, 让有计算机专长的学生充分发挥其优势。

5.技能证书考核

中职法学课程考核改革 篇5

在中职学校蔬菜栽培课程教学中, 教师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将模块教学法等多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应用到实际的教学中, 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习积极性, 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 实现最佳的学习效果。此外, 中职学校蔬菜栽培课程考核方式也存在诸多问题, 考核方式非常滞后。在进行教学方法改革的同时还应该对考核方式进行改革, 通过科学实施, 确保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1 中职学校蔬菜栽培课程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改革的必要性

在中职学校蔬菜栽培课程教学中, 对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进行改革是非常有必要的, 具体包括如下几个方面。就教学方法而言, 很多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对学生实施满堂灌、一言堂, 且注重理论课教学, 忽视实践教学, 长此以往, 会影响到学生学习的兴趣, 同时造成学生实践水平较低的问题, 影响到学生的就业。此外, 很多教师依然秉持着传统的教学理念, 认为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 但是, 蔬菜栽培课程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学生只有进行充分的实践, 才能够了解蔬菜栽培的具体过程, 涉及到哪些具体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等等。

由于有些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不科学, 毋容置疑会影响到学生学习的质量。因此, 只有对中职学校蔬菜栽培课程教学方法进行充分、高效的教学改革, 才能进一步对该课程教学进行完善, 确保学生学习水平及实践能力的快速提高。[1]就考核方式而言, 考核方式的科学与否直接影响到蔬菜栽培课程教学的效率。如果教师采用的考核方式不科学, 将无法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也无法根据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对策, 势必对学生造成不利的影响。从目前中职学校蔬菜栽培课程考核方式来看, 主要采用笔试的方式, 此种考核方式单一、落后, 且与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严重不符, 对教学工作造成诸多影响。对考核方式进行改革势在必行。教师应结合中职学校蔬菜栽培课程教学的实际特点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 采取多种先进的考核方式, 确保考核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2 中职学校蔬菜栽培课程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改革

2.1 改革教学方法, 充分利用先进的模块教学法开展教学工作

教师可以利用先进的模块教学法开展教学工作。模块教学法, 顾名思义, 就是将蔬菜栽培课程教学内容划分为多个模块, 对各个模块进行针对性教学。就蔬菜栽培课程教学而言, 可以将教学内容分为四大模块, 具体如下:

(1) 理论知识学习。教师主要结合教材系统地将蔬菜栽培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进行详细讲解, 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 为后期的操作实践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2) 感性认识。所谓的感性认识, 主要是对蔬菜的种类、形态、生育周期、常见病虫害、采收标准等进行充分认识和了解, 使学生能够快速了解蔬菜栽培, 确保蔬菜栽培教学的质量。[2]实际上, 感性认识非常重要, 这是学生对蔬菜栽培课程了解的最初阶段, 也是培养学习兴趣的重要阶段。教师应尽量增加本阶段教学的趣味性, 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确保学习的有效性。 (3) 实践技能培训。由于蔬菜栽培主要是在田地中进行栽种和培育, 因此, 需要对学生进行实践技能培训, 主要包括整地、作畦、播种、蔬菜设置基础、蔬菜育苗、果菜类蔬菜的定植技术、蔬菜田间管理等, 使学生能够对蔬菜栽培的具体过程进行全面了解, 并且掌握更多的实践技能, 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 (4) 分类岗位技能培训。在分类岗位技能培训方面, 主要是针对性地对具体的蔬菜种类的栽培技术进行培训, 比如茄子栽培技术、绿叶菜栽培技术、芽菜栽培技术、葱蒜类蔬菜栽培技术等。在此教学模块中, 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专业水平, 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相关蔬菜栽培技术, 也能够独立完成蔬菜的栽培, 从而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确保学习质量, 通过科学高效的实施, 促进学生学习水平的大幅度提高。通过将《蔬菜栽培》课程有效地分成四大模块, 并且进行针对性的教学, 能够有效提高蔬菜栽培教学的质量, 确保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通过科学地实施, 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蔬菜栽培技能, 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实现学生长远发展。

此外, 随着教学工作的开展, 教师还应该与时俱进将模块教学法进行有效创新, 并积极分析目前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及时进行优化, 以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具体原因如下:蔬菜栽培技术是在不断发展中的, 教师只有结合蔬菜栽培技术发展情况对模块化教学法进行改革创新, 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确保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2.2 中职学校蔬菜栽培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策略

鉴于目前中职学校蔬菜栽培课程考核方式不科学的问题, 应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改革, 以确保考核方式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具体的改革策略包括将笔试与实践操作进行有机结合, 将学生平时的课堂表现及实操表现纳入到考核中。

2.2.1 将笔试与实践操作有机结合起来

教师应改变传统的单一笔试考核方式, 将笔试与实践操作有机结合起来。具体可以采取1:1的比例, 即:笔试考试占50分, 实践操作占50分, 通过此种方式, 既能够了解到学生理论学习的情况, 又能够了解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蔬菜栽培需要学生亲手实践才能够了解到具体的栽培过程以及掌握具体的栽培技术, 只有对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考核, 才能确保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3]才能培养更多实践型的人才。另外,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 还应该设置相应的实践操作考核内容, 并进行随堂测试, 以便于及时了解到学生的实践操作情况, 确保学生的长远学习及未来发展。

2.2.2 将学生平时的课堂表现及实操表现纳入到考核中

教师应将学生平时的课堂表现纳入到考核中, 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学生了解到自身在日常学习中存在着哪些问题, 通过及时的纠正, 确保学习的质量, 提高学习能力及学习水平。例如, 在日常教学中, 教师可以随堂进行一次小测试, 测试时间控制在10分钟内, 通过随机测试, 能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情况。[4,5]此外, 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布置相应的课外实践任务, 将其作为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 要求学生每学期至少完成3个实践任务, 教师结合学生实践任务完成的情况给予相应的评价, 使学生了解到自身在蔬菜栽培学习中存在着哪些不足, 具体的原因以及具体的改正措施。通过科学的考核与评价, 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 确保学生蔬菜栽培学习水平的大幅度提高, 实现学生长远发展。

3 结语

我们结合中职学校蔬菜栽培课程教学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发展需求, 采用模块教学及对考核方式进行了科学的改革, 进而比较全面地了解了学生的学习情况, 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提高了中职学校蔬菜栽培课程教学的质量。

摘要:在中职学校蔬菜栽培课程教学中, 教师应采用现代化教学方法及现代化考核方法开展教学工作。笔者结合中职学校蔬菜栽培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 对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进行有效的改革, 将模块教学法及多种先进的考核方式有效地应用到中职学校蔬菜栽培课程教学中, 以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 夯实学生的学习基础, 实现学生学习上不断的进步。

关键词:中职学校,蔬菜栽培课程,模块教学,考核方式

参考文献

[1]冯志红, 张慎好, 李晓丽, 闫立英, 王久兴.新就业形势下蔬菜栽培课程的教学改革[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02) .

[2]贺桂欣, 王久兴, 齐永顺, 赵春芳.论创业教育视野下的园艺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07 (02) .

[3]赵文博, 赵炳营.蔬菜栽培学田间化课堂教学实践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 2015 (10) .

[4]刘芳, 廉华, 高玉刚, 马光恕, 李丹丹.蔬菜栽培学实验课分层次教学改革[J].安徽农学通报, 2015 (10) .

上一篇:视觉引导平面广告设计下一篇:理性情绪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