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数学教学课程改革

2024-10-21

中职数学教学课程改革(共12篇)

中职数学教学课程改革 篇1

数学是我国中职学校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 在强化中职学生知识结构和专业能力, 及思维方式建立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同时也是其他学科, 尤其是专业实践课中有效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从当前中职数学课程的教学情况看, 仍存在学生兴趣不高、主动性不强等问题。

1. 中职数学教学现状剖析

近年来, 职业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 中职数学课程教学取得了良好成效。但也要看到存在的问题:1.1 对数学课程教学认识不到位, 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够。一些中职学校过于侧重专业技能课程教学, 而减少数学课时和内容。1.2 教学内容和中职生实际不相符, 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一是大多数中职生的数学基础较弱, 课程内容和其基础、学习能力不适应;二是大部分中职数学教材是普高教材的简化版, 只重视学科体系完整性, 而未能考虑到中职生的数学基础。1.3 教学方法方法单一、陈旧, 当前大部分中职数学教学中仍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 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状态, 不利于学生主体性发挥[1]。

2. 中职数学课程教学内容科学整合

2.1 合理选择内容, 突出特色。一是教学内容必须符合中职生实际。应选编应用较广, 且能被绝大多数中职生接受的数学理论知识及技能, 优化现代数学日益淡化的教学内容, 剔除运算难、适用性不强的技巧, 以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应重视数学知识的内在关联性, 在新课导入过程中, 可适当回顾初中数学内容, 再根据中职生的数学水平和基础开展教学, 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 培养他们的学习自主性。二是教学内容必须和专业知识有效结合。对于中职学生而言, 数学课程的良好学习不仅仅是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还可服务于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2]。所以, 中职数学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数学理论知识和教学技能, 还应与其他专业教师进沟通和交流, 了解各专业对数学知识和技能的需求, 再及时调整和优化教学内容及课时, 通过模块灵活化教学结构, 实现不同专业的数学教学。比如:学习模具的学生, 倘若未学习好斜三角形相关数学知识, 则很难计算出零件大小, 无法完成零件打磨加工。

2.2 增强内容趣味性, 提升实用性。首先, 增强内容趣味性, 以激发学生兴趣和热情。在教学中, 可选择中职生感兴趣的内容, 比如:银行存款利息计算、车牌号选取等, 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让学生迅速进入听课、学习状态。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善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数学原理、规律等知识的归纳和总结, 让学生更好理解知识内涵, 方便其记忆。比如:三角函数教学中, 关于其诱导式的概括为“函数名不变, 符号观象限”。

其次, 重视内容实用性, 强化学生数学技能。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应重视数学知识的生活化, 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就在身边, 就在日常生活中, 调动起学习主观能动性, 培养和增强其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应用能力。可创设具有生活气息的教学情境, 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点[3]。

3. 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

3.1 教学方式的改进。3.1.1 层次教学。中职学生的数学基础和学习能力上有着明显差异, 因而要求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这种差异采取层次性教学, 对不同学生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层次相对低的学生则应掌握最基础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层次相对高的学生则应灵活综合应用数学知识解决较有难度的问题。3.1.2项目教学。应基于中职数学教学的内容及目标, 合理实施项目教学。在开展该方式教学中, 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探究和实践活动中, 学习到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 让学生在互动交流和合作学习中应用自己的知识解决问题。比如:《立体几何多面体》、《抽样调查》等课程教学中, 可实施项目教学。3.1.3 有效教学。即在教师进行一段教学后, 学生取得了实质性的进步。把改教学方式应用到中职数学课堂教学中, 通过问题的巧设, 及时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进行客观评价, 再及时优化和改进教学方法, 让课堂互动更为自由和活跃, 提升教学质量。另外, 应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式, 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积极探索, 自主学习构建数学知识架构。3.1.4 师生互动。教师应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和热情开展每一堂课程教学, 应与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 以增强师生间的关系和感情。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并鼓励其积极发展个性。同时, 应营造出和谐、活泼、民主的课堂氛围, 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4]。

3.2 教学方法的创新。一是合理应用多媒体教学。为改变以往教学方法单一、滞后的局面, 应在传统教学方法基础上结合现代信息化教学方法。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 为数学课堂教学提供了多样化资源。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 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通过它的视频、图片、音频等功能将数学问题更为形象、生动、直观, 不仅能引发学生兴趣, 还能让学生更有效、更全面的理解知识, 掌握技能。二是实现网络课程教学。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日益普及和应用, 为传统中职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了机会。

结语

新时期, 为深化职业教育, 提高中职教育教学水平。中职数学教师应认识到数学课程的重要性, 积极转变教学理念, 增强自身专业素养, 创新和改进教学方式方法, 合理选用教学内容, 实现优质化教学。

参考文献

[1]殷堰工.中职数学课程改革相关问题的探讨[J].江苏教育, 2010, 23 (6) :144-146.

[2]席晓凤.中职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中等职业教育 (理论) , 2011, 11 (7) :201-202.

[3]王锡泉.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鲁东大学, 2013, 5:27-29.

[4]罗莉.中职数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现代企业教育, 2015, 16 (05) :141-142.

中职数学教学课程改革 篇2

【摘要】数学作为中职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对构建中职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对中职学生后继专业课程的学习和思维素质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现阶段中职数学课的教学效果很不理想,不仅学生头痛,教师也头痛,可以说中职数学教学到了不得不改革的地步.本文结合中职学校实际,从三个方面论述如何进行中职学校数学教学改革.【关键词】中职学校;数学;教学;改革

伴随着中职教育改革和教学模式的创新,中职学校文化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开设比例进行了调整,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时也相应地进行了压缩,这对上文化课程的老师来说本是件大好事,但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却并没有与之得到提升,依旧是很不乐观,尤其是中职学校的数学教学,更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不教不知道,一教吓得跑”,这不是夸张,而是大多数中职学校实实在在的数学教学现状.在中职数学教学课上,我们常见老师在慷慨激昂地讲解着如何如何地进行推理,然观看台下的学生,却又是另一种精神状态,不是睡眼惺忪,就是已倒下一大片,这种缺乏学生参与的数学教学,很多时候也就变成了老师的一言堂,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学生听数学课就像是听催眠音乐一样,很快就昏昏欲睡;老师上数学课,就如临大敌一样,恨不得这节课早点结束,因为教师讲再多也如“对牛弹琴”般.这样的教学现状已不能再继续了,如果再继续下去,我们的数学教学就毁了,与之相关密切的专业教学也跟着毁了,甚至整个学校的教学也因之毁了.面对这样的数学教学现状,我们不是无能为力,而是大有作为,因为我们已经发现了问题,我们要做的就是依据学校实际,进行数学教学改革.首先,要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

任何一项改革的关键都在人.数学教学改革也一样,改革能否顺利开展,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数学教师,因而转变数学教师的教学理念就显得尤为重要.中职学校的数学教师很多是从普通中学脱胎出来,很多普通中学的教学理念也跟之而来,这些滞后的理念给我的数学教学改革带来了很大的障碍.这些滞后的教学理念与“以人为本”“按照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原则”“加强趣味数学教学”“人人都能获得数学的发展”等先进教学理念格格不入,这严重地阻碍了学校教学的发展,成为学生求学路上最大的拦路虎.要使数学改革能顺利推进,取得实效的话,我们就要抓好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加强教师先进教育观念的学习培训,充分利用数学科组会,对全体数学老师进行理论学习,进行相关专题的评课会、学习会、研讨会、分享会,让教师的教育思想在交流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让教师的教育思想在交流碰撞中推陈出新,用先进的理念武装自己.其次,要改革现行的教学方法

光有先进的教学理念还不行,还得在教学实际中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去实践你的先进教学理念才行,否则,这种教育理念只会像“纸上谈兵”那样停留在口头,对实际数学教学改革没有丝毫的意义.许多中职的数学教师认为造成现在这种教学现状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因为中职学生大多是考不上普通高中才选择职业学校的,底子比较差,尤其是数学底子更差,再怎么努力也很难使学生的数学好起来,因而学生的数学学好学不好也就没所谓,反正责任不在于我教师.这种理由看似冠冕堂皇,但实际上却是教师在给自己的教学不好找借口.学生的底子普遍不好是客观事实,但我们不能因为这就说我们教师没法教好这些学生的数学,我们不能总是以此为理由来说“学生不听课,学生上课睡觉”那是学生自己的事,与我无关,因为我有备课,因为我有上课,我已尽到我教师的责任.然而,真的是这样子吗?既然你有备课,请问你在备课时有备学生吗?有根据学生的班级实际及接受能力的实际来备课吗?既然你有尽责上课,那么请问你有采取一些适合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教学吗?你有想方设法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吗?

其实,还有很多数学教师在简单地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生怕自己的课堂教学时间不够用,不管学生接受与否,都还在一味地拼命灌输,就算偶尔有提问,也是教师争着自己抢答了,致使本来在初中对数学学习就没有兴趣的学生,进入中职学校以后对数学学习更加没有兴趣.因此,中职数学教学要从“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模式转移到“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特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实践活动模式,以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形成活跃的师生、生生互动的局面.例如学习正、余弦定理时,就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入生活,让学生通过测量计算不可逾越的两点(如水塘两端、小河两岸等)的距离,让学生从生活实际上体会数学的魅力,改变学生的“数学无用论”思想,从而让学生愿学、乐学、会学.再次,改革数学的教学评价方式

中职数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篇3

关键词:中职数学改革

我国中职职业教育(简称中职教育)在进入21世纪之后,中职教育迅猛发展,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体系愈加完备,已经成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半壁江山”。但由于我国的中职职业教育起步比较晚,并且大多数中职职业学校都是通过改制而成的新建学校,因此在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的质量上却不尽如人意。注重数学的科学性忽视数学的艺术性、注重数学为“少数”忽视数学为“大众”、注重数学的演绎推理忽视数学的合情推理,以至于学生学到的数学内容仅仅是一些复杂、抽象的符号公式体系,正确的数学观念和数学的应用意识却没有形成。这就使学生的素质不能得到很好的培养和提高,阻碍中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规格的提高,影响素质教育的全面贯彻。

1.数学在中职教育中的地位不明确

目前,对数学在中职教育中的定位认识有失偏颇,片面地理解对数学的“但求适度、够用”要求的意义,只是简单地压缩教学课时,删减教学内容,不清楚学习数学对于培养“实用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作用。更把数学教育作为一种思维能力的训练及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的作用丢弃一边。学生也困惑,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不高,认真学习数学的大多也是“兴致所至”,很难真正达到中职数学应用教学目的。

2.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问题

我国现在的中职学校,在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上,没有摆脱传统应试教育的教学方法,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主要表现在对数学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讲解法,就是教师对所授教材作重点、系统的讲述与分析,学生集中注意力倾听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由于节省时间、便于教师控制、有利于知识传授的连贯性和主动性而被广泛采用。从以上中职数学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看到:中职数学教学的改革成为必然,通过改革注重形成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原则,同时考虑学生的动机和情感因素,并且加强改革成效的科学评价。广大中职学校的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新的学生观,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性教育思想,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中职数学的教学质量。

3.中職数学教材建设问题

中职学生入学成绩差别较大,而中职学校所用教材都是统一的,忽视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差异。近几年,教育部(或其他部)组织编写的中职学生数学教材,虽比过去的教材有较大优化和提高,但仍不能

满足当前中职数学教学的需要。首先没有充分考虑到中职学校学生出路的多样性,诸如直接就业、参加高职学校入学考试等,导致大多中职数学教材仍是停留在传统的教材模式上或是传统的高中教材直接翻版而成为中职数学教材,不具中职教育的特色。第二,我国中职数学教材体系讲求严密性、系统性、抽象性,对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的数学学习特点等重视不够。缺乏针对性、实用性、重理论分析和解题技巧训练,数学的应用性教学环节比较薄弱,数学教学和知识应用脱节,表现在数学教学滞后于专业应用。没有或很少提及数学模型与数学建模,一般的数学应用也不多,往往只局限于几何、物理方面的应用,没有反映出现代数学观点和数学在更多领域内的应用,不能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第三,没有做到以大纲来指导规范教材的编审和选用。由于很多中职数学教材是在没有大纲下进行编写的。又由于数学知识的系统性较强,新旧知识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应注意通过复习旧知识来建立新课题,综合已经学过的有关概念,揭示它们之间的内部联系,比较它们本质的特点,发现它们之间的异同。围绕着以上这一些内容进行启发诱导,使学生易于接受新知识、巩固旧知识,树立学习信心。

4.需要加强“教师继续教育”

作为数学教师,不仅要具备国家规定的学历标准和职业道德要求,而且要具备一定的传授知识、语言表达、导学、课堂组织、育人、板书、知识更新、解决实际问题等教学能力及一定的课题选择及设计、过程操作调整数据获取及处理,运用现代教学技术和手段等教研能力。更要按照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进行知识的再学习、再更新、再提高,以适应科学技术及社会发展的要求。加强“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更重要的使教师了解当今中国和世界教育教学的新进展、新研究成果,如教育理论、心理理论、教育法规、教育科研、教育信息与计算机应用等。通过教师继续教育,使教师不断地吸取新的东西、树立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更新那些不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的旧思想、旧观念、旧方法,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新观念、新思想、新方法。

本课题在研究中,根据中职教育的特点和社会对培养应用性人才的需要,针对传统的教学内容体系要求面面俱到,单纯追求理论上的严谨,而忽视数学应用等现状,以社会对不同专业学生数学素质的要求有呈多元化、多层次的趋势,提出了将中职数学课程分为两个模块进行教学,中职数学课程教学目标应以专业为导向,合理制定相应的数学课程的结构、内容及教学目的。通过对教学方法、教材及师资队伍建设的改革,初步形成了中职数学课程应着力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而培养数学应用意识的基础是数学基本理论、数学基本技能、数学基本应用,中职数学课程教学应采取多层次多模块的教学模式等观点。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已经初步拟定了中职数学教学基本要求、应用要求和提高要求,但还必须继续调查研究,不断修改使之完善。最终达到构建和谐的中职数学课程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荷)弗赖登塔尔.《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M].陈昌平、唐瑞芬编译.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2]蒋志强.建立中职数学教学新理念.机械职业教育,2004,(10).

中职学校数学课程改革设想 篇4

伴随着中职教育改革和教学模式的创新, 中职学校文化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开设比例再三调整, 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时数一再压缩。作为一门重要文化课程的数学, 教材一改再改, 难度不断降低。然而, 学生对数学课程仍然不感兴趣, 除对口升学的班级外, 大多数中职学校的数学课程只开设一年, 而且周课时只有4节、3节或2节, 甚至有些学校尤其是私立学校根本不开设数学课程。学生在上数学课时还是“睡倒一大片”, 逃课现象普遍存在。教师无论怎样付出都是白费劲, 有的老师上课“如临大敌”。教师上课不只是体力、脑力上的疲倦, 而且是心理上的一种压抑, 没有满足感和成就感。加上没有统考要求和升学压力, 教师对教学失去信心, 教学随意性较强, 没有完整的教学计划, 想教什么就教什么, 教到哪里就到哪里。学生的基础现状, 数学知识的连贯性、系统性与各专业对数学要求的差异性、教学时数的局限性交织在一起, 使数学课程从教材编写和使用到教学过程的实施显得矛盾重重。

二、原因分析

(1) 学生数学基础太差。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我国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这就使得基础稍好的学生都涌向普通高中, 导致大量“差生”进了职业学校。据统计, 中职学校约30~40%的学生基本计算都不会, 如小学知识“21+32=67”算成“21+32=53”;基本数学概念不清楚, 如一次函数;基本数学方法不知道, 如把二次三项式因式分解;基本公式不记得, 如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更谈不上什么数学逻辑思维, 缺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起码能力。

(2) 教材有问题。尽管教材一改再改, 难度不断降低, 但是整个课程内容及知识目标基本上还是与普高相当, 职教特色不是很强, 要求学生必修的数学知识面太广, 对于初中已学、中职需要但学生又没有弄懂的重要的基础知识没有进行必要的复习, 与学生现状不相适应, 课程教学目标“见物不见人”, 缺乏“以人为本”的情感目标。

(3) 部分教师没有从根本上改革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认为中职学生普遍数学基础太差, 再怎么努力都是徒然, 把数学教学当作一种任务来应付, 仍然简单地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致使本来在初中对数学学习就没有兴趣的学生, 进入中职学校以后对数学学习更加没有兴趣, 更谈不上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4) 评价体系与学生现状不适应。职业教育数学学科的评价体系仍然采用类似普通中学的评价体系, 以测试、考试为主要评价手段, 忽视过程性评价, 这在很大程度上不适应当前中职学生及中职学校数学教学的实际, 学生担心自己考不及格, 严重挫伤了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三、改革设想

1. 关于课程教学目标

教育部2009版中职数学新大纲将中职数学课程教学目标定位为: (1) 在九年制义务教育基础上, 使学生进一步学习并掌握生活和职业岗位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 (2) 提高计算技能、计算工具使用技能、数据处理技能, 培养观察能力, 空间想象能力, 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 (3) 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践意识、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我们认为这个定位与我国当前中职学生现状基本相适应, 只是在九年制义务教育基础上, 现在的中职学生大多数都没有达到这个基础, 编写教材时应及时地补上;至于提高技能和培养能力, 我们认为只要上数学课就有技能和能力的培养过程, 教师要会合理地把握一个“度”, 不能要求过高;“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而不能急于求成, 对于这些学生还得有一个比较缓慢的养成过程, 教师要有耐心和心理准备。

2. 关于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一定要与学情实际相结合, 这是中职数学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教育部2009版中职数学新大纲将课程内容结构划分为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我们认为这种提法很切合实际, 只是关于某个内容放在哪个模块存在争议, 相对学生基础和教学时数, 新大纲基础模块内容太多。

基础模块应该主要为未来“社会人”服务, 体现普通公民文化素质的培养。在编写基础模块时应该强调生活化, 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必须纳入课程中来, 如购买彩票已经进入大众生活, 因此“概率”初步应该纳入基础模块中来, 等等, 让学生体会到社会的方方面面都需要用到数学知识, 很多社会现象都可以用数学知识解释或解决, 用数学基础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是一个“社会人”必备的基本素质。

考虑到学生基础, 基础模块还要注意衔接性。在教学第一线的老师都知道, 现在的中职学生相当一部分都不是一个合格的初中毕业生, 尤其是数学基础知识相当欠缺, 因此基础模块应该对学生所学专业和终身发展需要的初中数学基础知识进行必要的补充复习, 以便让学生能够顺利接受后续知识。

职业模块应该主要为未来“职业人”服务, 体现中等技能人才素质的培养。编写职业模块时应该强调实用化, 按照专业需要什么就学习什么的原则选取教材内容, 不要求知识的完备性和系统性, 让学生明白没有相关的数学知识, 就学不好专业知识, 用相关数学知识解决专业中的问题是一个“职业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编写基础模块和职业模块时还要遵循如下几个原则:一是浅显性原则。中职数学不需要很强的系统性, 毋须深入理解, 毋须过多考虑数学的进一步深造和研究, 只强调这些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和实际应用, 以数学文化为背景, 提高学生的数学兴趣, 而不在难度上做较高要求。所以要尽可能降低难度, 减少形式化训练, 甚至放弃一点数学知识的严谨性, 对某些学生难于接受的数学理论可以用生活中的例子以解释说明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二是直观性原则。直观能使问题变得简单, 便于学生理解, 因此编写基础模块和职业模块时, 能够以图画形式呈现给学生的尽可能以图画形式呈现给学生, 最好图文并茂、数形结合。三是趣味性原则。数学的价值和美丽不是轻易能感受到的。美国和日本的普通文化课程教材形式活泼, 生动有趣, 值得我们借鉴。我们完全可以尝试采用故事、动画、童话、笑话等不同的形式组织和编排教学内容, 也可以编入不同的职业情景、不同的生活素材, 只有这样才能打破我国现行数学教材的呆板和沉闷, 学生才不会感到数学的枯燥和乏味。四是精简性原则。由于中职学校数学教学课时不断减少, 因此要根据社会需求和数学发展的趋向, 借鉴国外的经验, 删减和淘汰传统数学中单纯追求技巧、陈旧过时、理论烦琐、教学意义不大、无实用价值的内容, 选取实际中最有用、最基础的并且能为学生所接受的内容作为中职数学课程的主要内容, 适当引进与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和终身学习发展有密切联系的近现代数学内容, 适当介绍前沿性的数学学科知识。

拓展模块应该主要为未来“升学人”服务, 体现技能研究人才素质的培养。编写拓展模块时应该强调系统化, 按照与普通高中相当和升入高一级学校应该具备的数学知识来选取教材内容。

3. 关于数学教师

首先, 中等职业学校的数学教师必须具有比普通中学数学教师更加强烈的课程开发愿望、意识和思想。无论使用什么版本的教材, 教师都只能作为参考, 教师必须针对自己所教的对象和专业, 按照职教的培养理念, 开发每节课的教学内容, 教师不能按部就班忠实执行学校发的那本教材和教参, 每位教师都应该成为教材的再创造者。因此每位教师都要有一定的理论水平指导教学。制定课程标准和开发校本教材为每位教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教研平台, 教师们应该积极参与。其次, 由于中职数学教材分成了三个模块, 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由专职数学教师教授, 教学时可以适当调整章节顺序, 以适应相关专业课程的教学;职业模块最好由相关专业教师教授, 因为专业教师熟悉专业课程, 易于把握数学知识在专业中的应用情况, 合理地选取教学内容, 把握知识的难度、深度和广度, 所举事例更加专业化, 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这部分数学知识的重要性。最后, 由于文化基础课与专业课比例的调整, 数学教师充裕而专业教师往往缺乏, 因此, 各中职学校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应充分考虑这一状况, 对现有教师可通过学习和进修适应教学的需要, 条件成熟时也可以考虑将职业模块与专业课程进行整合。

4. 关于教学方法

中职数学教学要从“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模式转移到“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特征, 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活动模式, 以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主动地构建自己的数学认知结构, 由被动听课变为主动参与。例如学习正、余弦定理时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 通过测量计算不可逾越的两点 (如一栋建筑物两侧、水塘两端、小河两岸等) 的距离;对于某些与专业相关的问题, 可以通过现场教学使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教室内也宜多采用实物教学以增强直观性, 采用游戏教学以增加趣味性;对于数学作业的布置, 也要改变传统方式, 多布置开放式的调查题、实验题或网上查阅资料题等。

5. 关于教学评价

中职数学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而不是打击学生的自信, 更不是筛选出数学精英。因此, 中职数学教学评价不能单纯以测试、考试为评价手段, 而应该重参与、重过程, 重视过程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 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过程性评价包括上课表现、完成作业、数学活动、平时考评等内容, 终结性评价主要指期末数学考试。学期总成绩由过程性评价成绩、期中和期末考试成绩加权平均组成。考核与评价要充分考虑职业教育的特点和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 应结合学生的态度和情感进行, 应该包括知识内容、技能与能力、学习态度, 要能够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较大的进步。

总之, 中职数学课程改革必须使数学教学与学生的能力培养及专业知识学习紧密结合起来, 使数学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认知特点, 进而唤醒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和喜爱, 逐步扭转难学、怕学、厌学的现状, 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提高, 为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从而发挥数学课程在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 (初稿) [Z].2009.

[2]严爱君.基于就业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数学课程改革研究[DB/OL].http://www.hncxzx.com/ReadNews.asp?Nsws ID=783, 2009-03-16.

中职教学改革实验报告 篇5

[摘要] 英语作为一门国际通用语言,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显得越来越重要。掌握英语基础知识,运用英语进行沟通与交流,对中职学生来说是必备的技能之一。加强中职学校英语教学,对提高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专业能力以及未来的职业发展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当前中职英语教学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根据对所在学校若干班级的调查情况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思路。[关键词] 中职学校 英语教学 调查

引言

近年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学校数量和招生人数也有了显著增加。随着招生人数的增加,中职学校的学生素质普遍下滑,大部分是无法升入高中或者连初中都没有毕业才选择进入中职学校学习的,学生的文化知识基础也相对地越来越差,特别是英语学科,学生的英语水平远低于社会对职业人才的要求。课堂上,大多数学生提不起学习英语的兴趣,对英语课由听不懂到听不进,最后对英语产生厌学、反感情绪,课堂气氛很不活跃,词汇量严重不足,能积极使用的词汇则更少,语音、语法知识相当薄弱,学过的句型不太会运用,听说能力极差,统计显示半数的学生认为英语听说最困难,其次是词汇,而对于语法和写作,很多学生更是倍感到手足无措。

虽然有了三年初中的基础,掌握了一定的词汇与基础语法,但由于缺乏外语的实践能力与自学能力,很多学生还停留在跟在老师后面跑的状态,导致基本的听说读写四项能力明显欠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语音基础欠缺,“听”不明白。这主要是中职学生在初中阶段没有打好英语基础造成。由于音发不好,词读不准,对于教师的课堂讲解缺乏感觉,对英语学习提不起兴趣,结果形成了听不懂就不想听,不听则更不懂的恶性循环,导致完全丧失学好英语的信心。

(2)词汇量掌握太少,“说”不出口。中职学生因英语基础本来就差,普遍对读书背书或对话演讲存在畏惧情绪,一是不知用英语怎么来表达。二是语音差,走调变音,说出来怕同学笑话。三是自信心不足,不敢开口。

(3)平时疏于练习,“读”不流利。因上课不专心跟读,课后又不进行朗读练习,导致单词发音记不住,有时想读但基础差不会读,继而失去兴趣,形成了恶性循环。

(4)语法不通,眼高手低,“写”不成文。主要是学生对英语的语法没有掌握好,加之词汇量少,一到下笔就随意乱写,词序混乱。

因此,加强中职学校英语教学,对提高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及他们未来的发展有着很大的作用,也是当前中职学校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作为中职学校的一名英语教师,我对所在学校中专 班级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做了系统的归纳总结,对发现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一、提高认识,重视英语学习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国际交往日益增多,英语的重要性也显得越来越突出,各行各业都需要掌握不同程度英语的人才,不少用人单位也将英语水平作为录用人才的必备条件之一。但是很多人还保留着传统的人才观,他们认为,只有上普通高中,考入正规院校,才是人才。殊不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各界对人才结构的需求正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对复合型技术人才的需求日益加大。从现实生活来讲,学好英语也关系到学生将来的切身利益。

二、抓好英语基础,因材施教

上课前最好对所教班级学生的英语水平做一下摸底测试,了解学生对英语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然后再根据学生对英语基本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有计划的进行音标、基本词汇和基本语法知识的补习,在补习的讲解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尽可能的让学生夯实音标、语法基础,使学生敢读、敢说,并给予表扬、鼓励和肯定,形成有效的鼓励机制,树立学生对学习英语的信心,使学生在对英语学习上产生积极的心理响应,积极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学生的英语基础慢慢提高了,学习目的明确了,学习风气就好了,英语教学也就越来越容易开展了。

三、实行趣味英语教学法,注重培养英语兴趣

英语是一门实践技能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必须反复地模仿、训练才能提高语言的应用能力和交际能力。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加强内功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学生上课时注意力往往不够集中的问题,我们应尽量将教材化难为易,化多为少,精讲多练,尽量创造愉快的上课氛围。为了延长学生上课专注的时间,我们可以在上课的过程中穿插一些生动的英语故事、幽默的英语笑话、国外的风土人情、听英文歌曲等,采取小组讨论,双人角色扮演和个别活动训练等多种教学方法,使枯燥的英语学习变得生动活泼,让学生在和谐轻松的氛围中学习。

四、进行理想和信念教育,树立英语学习信心

理想、信念教育对学生的成长过程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在英语这门课程中。中职生由于缺乏人生阅历和社会经验,会错误的认为英语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干好工作没有直接的联系。这样的错误观点会直接导致他们对英语学习的不重视,甚至放弃。在现代化进程日益加快的今天,英语的应用已经渗透到了我们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工作现场,如果没有一定的英语水平,就会看不懂进口设备的使用说明、工艺流程、工艺参数等最简单的生产常识,更无法谈及操作设备、改进工艺、提高质量。所以说,对学生进行理想和信念教育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是适应职业教育特点的需要,是适应英语教学的需要,更是树立学生学好英语自信心的需要。

五、采取多种教学模式,激发英语学习兴趣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我们可以在课堂上进行相关的趣味活动,如猜谜、绕口令等;还可以通过发放小奖品的形式 来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另外还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施,如投影仪,语音室来播放英语歌曲,练习情景对话,使枯燥的课文变得色彩斑斓,从而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外,我们可以积极地为学生创设英语学习氛围,比如让值日生把每天的轮值情况表、课程表用英文写在黑板边,这样学生可以看到不同的日期、星期和课程的英文单词,借此增加词汇量;可以设计一些话题,让学生用英语进行讨论和交流,比如自我介绍、谈谈个人情况和将来打算、谈谈天气等等;可以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英语歌曲比赛、英语演讲比赛和英语辩论会等,为学生提供一个用英语交流的环境氛围;还可以通过各种英语口语交流活动,如英语故事角色表演、英语日记讲述、英语园地、英语论坛、英语角等,树立学生敢说、能说英语的信心,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

六、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设施,如投影仪和语音室,为我们上好英语课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支持,更为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设施,不仅可以改变一成不变的课堂、严肃认真的老师和枯燥无味的教学环境,还可以使学生对所讲授的内容有直观的感性认识和更有趣味性的理性讲解,从而使学生易于接受教学内容,使学生对学习英语产生浓厚的兴趣。我们可以认真研究如何熟练掌握现代化多媒体设备的基本操作方法,具备电子教案备课,多媒体设计,制作课件并进行教学的能力。通过充分运用现代化手段强化英语日常训练,不但可以切实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而且可以提 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七、推行分层次教学,合理设置教学难度和进度

针对目前中职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学习习惯和接受能力差异较大的现状,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在英语教学中推行分层次教学。通过分层次教学,可以避免过去我们经常采用的抓中间、带两头的教学模式,一方面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使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学有所成,找回自信;另一方面也便于实施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做到既不压制基础好的学生也不放弃基础差的学生。在实施分层次教学法的同时,我们还可以建立一套适应学生现状、有利于学生能力发展的考核和评价体系,通过合理设置教学难度和进度,关注不同层次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成。

中职数学教学课程改革 篇6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大众数学;趣味数学;应用数学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022-0103-01

1“大众数学”应贯彻实施在课堂教学中

由于中职学生入学时起点低基础差,学习数学的习惯、信心、能力等都不相同。因此,对不同学生要区别要求和对待,只要他能在原基础上有所发展即可。新课程改革要求数学教程实施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人人掌握必要的数学,让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 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大众数学”观。而中职学生针对所学专业不同,对数学的要求也不同,在课堂教学中,更应体现“大众数学”。

1.1重应用与实践,实现人人学有用的数学

课堂教学中,不要局限于教材,在日常生活中多搜集数学应用事例,培养学生对数学理解和体会。例如某届世界杯足球赛,共有二十四个队参加,他们先分成六个小组进行循环赛,决出16强,这16个队按照确定的程序进行淘汰赛,最后决出冠、亚军和第三、四名,问共安排多少场比赛?通过实践与应用,学生学到了必需的数学知识。

1.2重过程与方法,让人人掌握必需的数学

新课标强调了数学发展是一个充满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猜测和反思的探索过程,一改过去只求结果不问过程的做法。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是直接将答案告诉学生,应积极引导学生全身心参与,亲身实践,亲身体验,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得到全面的发展。例如:要围一矩形的菜地,一边利用房屋的墙,其他三边用长为20m的篱笆围成,问怎样围才能使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学生掌握了解题方法,达到人人能掌握必需数学知识的目的。

1.3重个性与发展,让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 从而得到不同的发展

新课程要求我们,要让学生在学习中畅所欲言,不压抑学生的个性,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全面的发展。中职学生所学的专业不同,对数学的要求也不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具体对待,做到因人因专业施教。同时教师应尊重学生对数学的不同感受,在解题过程中也要注意尊重学生对不同解法的运用。基础好的,可以提出更积极的要求,让他们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和探究,基础差的,只要让他们理解最基本的解题方法就达到目的了。

2课堂教学应着重体现趣味性

中职学生普遍数学基础差,学习习惯不好,学习兴趣不浓。怎样消除学生对学习数学的恐惧和抗拒的心理呢?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那么,首先就要改变他们“数学是枯燥无味”这一观念,让他们体会到数学的趣味和数学的美。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注意:

2.1创设学生们熟悉的情景,激起他们的学习欲望

中职学生由于没养成好的学习数学的习惯, 教师就要经常和学生沟通,了解学生思想和生活状况,同时注意从身边的现象中获取生产生活的信息来提炼出数学问题。从其他学科中,寻找与数学知识相关的问题与联系。例如阿基米德称王冠的故事, 聪明的阿基米德如何运用浮力原理,巧妙的列出方程组,准确的称出了王冠的含金量。那么如何列方程求解呢?学生们个个跃跃欲试,被这新奇有趣,构思巧妙的问题所吸引,立即展开讨论,开动脑筋,试图揭开这个谜底。这样的实际数学情景,不仅包含了丰富的数学思想,体现了数学本质,反映数学特点,而且因为学生容易产生好奇心,就容易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积极主动思维, 从而激起他们学习数学的欲望。

2.2加强数学史的教学,向学生揭示数学美

华罗庚说:“就数学本身来说,也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 。学生感觉到数学的美好,就会带着高涨的情绪从事数学学习和思考,对面前的真理感到惊奇,为人类的智慧感到骄傲,逐步对数学越来越有兴趣,越来越有感情。如在讲数列求和公式:1+2+3+…+n=n(n+1)/2时,给学生指出北宋著名科学家沈括在镇江的梦溪园中用了近十年的时间,写了著名的《梦溪笔谈》并在其中提出了此公式。宋朝时我国制酒行业很发达,酒缸要一层一层堆起来。如果第一层堆100个,第二层堆99个,第三层就是98个…,由此产生便有了100+99+98+…+3+2+1的简便计算方法,古代称之堆垛术。数学公式的来之不易,不仅激发了学生对科学家的敬佩之情,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3从实际出发,切实打好数学基础

中职学生数学基础差而且程度参差不齐,这对完成数学教学要求带来极大的困难。因此, 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专业的实际出发,适当确定教材的深、广度,充分体现中职数学教学的特点。1)由易而难,搞“低起点,慢开头”。面对基础差的学生实际,要选准起点,放慢进度,热情关心学生,使学生通过努力学习,基本上能懂、能会、能做,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2)重视讲练结合,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职高学生上课注意力不易集中,因此在课堂上必须采取“讲中有练,练中有讲,讲练结合”的原则,使他们动脑、动口、动手,做到学有所用,循序渐进。教师在备课时应结合教学内容,准备足量的课堂练习,在课堂上利用一定时间,结合本节教学内容,让学生做一定练习,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课堂教学更应突出理论联系实际应用性教学

对中职数学教学来讲,由于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广泛性,复杂性,更应该加强数学应用性的教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由于进入中职的学生中,一部分直接走上工作岗位,将面临不同行业的不同要求:有的行业与数学联系紧密,如IT行业、电子电工类行业;而有的行业,需要用数学的机会就不是太多,如旅游业和商业。而且不同的行业对数学知识要求的侧重点也不尽相同,如计算机行业对算法的要求就会高一些,而商业方面主要侧重点是利润和最优化方面。另一部分对口升学的学生,由于选择的专业不同,也将面临着数学方面的不同要求。但他们都需要在职高阶段打下一个适应未来的基础。所以,首先应对各个专业目前所需用到的数学知识和要在这个专业上进一步发展所需的数学知识作一个详细的调查,确定在职业高中阶段有哪些是必须传授的,哪些是可以传授的。例如:在商业中用到了四则运算、线性规划、估算、最优化问题、微积分初步(求导)、概率与统计(估计)等数学知识。随着社会的发展,专业的不断发展完善,出现的新的涉及数学方面的内容也应及时地进入教学内容。如:现在商场上实行换季打折,有的商家就标高产品的价格再来打折,它的实际折扣是多少?利润率如何计算?如何结合这些商业行为来分析成本、标价、售价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弄清怎样来计算盈亏率、折扣率。又如,社会上各种贷款方式与还款方式的组合及选择,学生们能对它们作出理性的认识和鉴别吗?这是一些现实生活中和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事情。还有一些是关系到具体的专业的,如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等差数列时,不妨引导他们从算法的最优化说起,这样,我们在课堂教学上让每个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也了解了本专业的具体内容,这不仅增强了他们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也让他们对今后要从事的职业有所认识,达到了一举两得的目的。

總之,作为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的中职学校,应根据新课程的实施,着手对职业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进行研究,作为中职学校的教师更是责任重大,义不容辞。因此,对中职数学课堂教学的研究,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尝试,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以平.课程改革理论与实践,邵阳市教科所.

[2]李求来.中学数学课堂教学[M].湖南:湖南师大出版社.

[3]严士健.数学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 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

浅谈中职数学课程的改革 篇7

一、分析中职数学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1. 教材选用跟职业教育不和谐

我们日常教学中选用的都是中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 具有通用性和系统性, 针对中职学校开设的专业课所需要的数学知识, 所选数学教材或涉及不多, 或根本没有相关的内容。各专业应该有自己适用的教材, 目前为止, 尚无较好与专业配套的数学教材, 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数学教学的物质条件欠缺, 没能更好的发挥数学的基础功能。

2. 教学内容与专业课设置界限分明, 相关性很小, 缺少学科之间的知识渗透

数学教材的内容沿袭了普通中职教育课程的设计, 跟专业课的关联很小, 很多专业课中用到的数学知识由于基础的数学中没有涉及, 学生的知识面窄, 导致了对于一些专业性的问题就不能很透彻的理解, 只能靠死记硬背, 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束缚了学生的思维。

3. 从教学效果来说, 由于学生普遍有“重专业课, 轻基础

课”的思想, 学习的根本目的就是学习一门专业, 为将来的顺利工作打下基础

本来学生的底子就差一些, 教学内容与专业课的相关性又补强, 致使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 对所学的知识不知道要用在哪里, 对所学的专业有没有帮助, 学生知之甚少。由于数学课的开设一般优先于专业课, 等到学习专业课时, 所学的数学知识大多都已经成过眼烟云了, 可以说, 数学的基础功能和工具功能都没有发挥出来。

4. 从教学方法来看, 教学方法单一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通常都是以课堂理论教授为主, 其他辅助的教学方法欠缺

中职学生的基础知识大都比较薄弱, 缺乏主动学习的心态, 对现有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反感, 导致教学效果不佳。教师为了完成教学计划, 不考虑学生有没有兴趣学, 把知识强行灌输给他们。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越来越反感, 从而进入了恶性循环。

二、研究中职数学改革的方向

1. 从思想上, 要突破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 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服务意识

传统的教育观点认为教学必须以现有教材为中心, 教师是教育的主体, 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向学生教授知识。学生围着教师转, 不能根据自己的专业来有目的的选择知识, 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而事实上,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才, 服务社会, 因此, 数学课程的设置要有服务于专业基础课和技能课的作用, 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传统的数学表现出高度的抽象性和缜密的逻辑性, 教学中往往采用一些固定的定义, 定理, 公式等抽象定义, 学生理解起来很吃力, 感觉乏味枯燥, 学后实用性不强。因此, 中职数学教学中应采用“应用数学”的模式来教授学生知识, 尽量少考虑抽象性和严密性, 而要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 与所学的专业知识联系起来, 让学生有兴趣的去学习, 学以致用。不同专业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 使每个同学都能学到有用的数学, 这也是中职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方向。

2. 以基础性和实用性为指导, 制订教学计划

在中职学习期内, 同时开设基础数学课和专业数学课, 以教材为指导, 突出基础性和实用性。基础数学课一般都是常用的一些基础理论性的东西, 为专业数学做服务的, 是必须要掌握的知识。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在入学的第一年就完成了。专业数学史根据学生不同的专业所开设的课程。对不同的专业, 应根据实际情况, 制订符合专业的教学内容和授课计划。例如, 电子电工专业的学生, 要求他们在学好有关函数的知识点后, 重点应学习向量和复数等知识, 以适应专业课的需要。

教师在教学中要完善各专业的教学计划, 合理分配课时, 协调数学课和专业课的教学进程;对于学生必须要掌握的基础数学来说, 教师容易把握课程进度;而对于专业数学, 要根据不同专业教学的需求出发, 做出合理的安排和增删, 整合教材, 凡专业需要的内容要突出强调, 难点应增加课时, 及时跟学生沟通, 适时调整教学安排。数学教师要经常和专业教师共同研讨, 剖析总结, 哪些数学知识点是专业中经常用到的, 应学到何种程度, 制订相应的教学和课时计划。数学课内容和专业课内容可以穿插教学, 增加两者的互动, 使学生既能体会到数学的实用性, 又能加深专业课的理解, 提高学生应用能力。

3. 创新教学方法, 不拘一格,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中职学习的大部分学生基础薄弱, 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也不强, 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也很低, 对抽象、乏味的数学抱有畏惧心理。他们大多都希望早点毕业, 走向社会, 谋得一份工作。因此在教学中, 要避免使用大量繁琐的纯数学推导, 要注重深入浅出, 理论联系专业, 让学生对自己的专业, 对自己的未来抱有很大的信心。这样, 学生知道学了有什么用, 用在哪里, 通过学以致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了学习自觉性。为了更加适应中职学生的特点, 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网络技术, 多媒体技术等现代科技成果。

中职生物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篇8

当前,中职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学生厌学,中职生物教学教育缺乏特色,基本上很难与科技的发展和职业素质的需要相一致,而在强调人才知识、能力综合性和实用性的今天,如何针对学生实际,这就迫切需要如何对传统中职生物课程进行改革,如何从现行课改的体制与环境、投入与师资等方面入手,如何积极探究新的教学方法,进行课程改革,是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

1 中职生物课程的现状

1.1 知识素质差、厌学情绪重

中职学生的入学基本上不需要分数线就可以进入职业高中,知识基础相对较差,对于选择农业专业的学生来说,生物作为一门必不可少的基础课,有不少的学生连最基本的生物概念都不知道;学习能力很差,学习缺乏主动和激情,课堂纪律意识淡薄,厌学心理很强。

1.2 中职生物教育缺乏特色

学生在理论方面基本知识不扎实,实践动手能力也很差,而生物教学又没有什么特色,学生认为学不学都一样,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改变现状。

2 中职生物课程教学改革的难点

2.1 培养目标宽泛化

作为农业专业的基础课程,目标更是泛化,定位不准确。企业现在需要的是大量一线工人,需要的是有技能的工人,这就要求我们形成理论体系的专业类群,而生物作为农业专业基础课程,目标也要专业化,不能在实际的应用上与经济、企业相去甚远。以目前的技术更新速度,新专业层出不穷,专业越来越专业化,我们的培养目标与实际专业人才的需要必须具有可升级性,具有更强的适应性。

2.2 培养模式封闭化

学校与社会的脱节,理论与实践的脱节。生物课程与就业岗位有较大的差距,我们所培养的专业技术人才必须与经济、市场相要求一致,只有了解社会需求才能培养真正的人才。专业理论知识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起指导的作用,实践活动能够对理论起到反馈的作用,二者相互关联的越紧密,发挥的作用越明显。然而无论是与社会相关还是理论结合实际都很难把握。

2.3 教学模式简单化

生物课程有的教师认为是一门基础课,就自己讲讲,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动力不足、效率低下,动手能力不强。历次课改都要求改变教学模式,实践上改变的是教学形式,真正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单一教学模式的本质并未完全改变。

3 生物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

3.1 明确生物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产学研结合为突破口,以职业行为为课程设计基础,以真实生产项目或典型产品为载体,优化生物课程结构,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课程标准,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生物课程也可以进行项目模块化教学,同时实习等资源投入,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3.2 改进生物课程教学方法、实践教学环节

以优化教学效果为核心,以促进学生能力提高为宗旨,改革传统的、旧的教学方法,大力推行先进的教学方法、手段。强调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创造性学习的能力,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对基础知识体系建设进行改革。

3.2.1 发挥主体,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当这样来指导学生,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并提供地位的天地,使学生成为学习的行动者,也就是把学生作为沟通与活动的主体,使之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同学生的沟通和活动展开指导。当教师以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前提进行指导时,这时的教学才称得上是教师主导的教学,教学沟通正是通过教学的共同构成的合作得以实现的。例如:在学习《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一节,演示花粉的萌发过程和被子植物的受精过程动画或幻灯片,引导学生观察、认知,让学生自已描述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中,花的各部分的变化,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若水稻、苹果树等作物在开花期间传粉受阻或开花期间出现天气连续下雨、刮大风或无风等,对农作物的产量会不会造成影响?为什么?”从而让学生了解人工受粉,并进行劳动成果来之不易的情感教育。

3.2.2 恰当地引入教学材料

对于有一定难度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设计中,就必须考虑到运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去优化课堂教学,其中对教学材料的恰到好处地运用,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学习《生物多样性》时,让学生解到一些食用菌种植户家进行实际操作,了解食用菌生产的流程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利用课本所学的知识,研讨如何改进某些食用菌的生产工艺,提高食用菌生产的经济效益。

3.2.3 多联系实际生活

知识来源于生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使学生能更加深刻地理解教材中的重点知识,可以举一些生活中的实例,来帮助学生突破疑难点。如学习到藻类植物时,介绍了太湖蓝藻爆发事件。同时又特别讲解了蓝藻知识,学生听得入神,学得专心。

3.2.4 增进情感教学

以往教学设计强调的只是教学的科学性,忽视了教学的情感中的人文和艺术性,特别是缺乏对情感活动和情感培养的关注,从而加剧了教学的情感性缺失,影响了真、善、美在教学中的有机结合和统一,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加强教学的情感性设计。例如,在讲解有关生物学内容时,以兴奋、满怀敬意的语气,介绍我国科技工作者在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酵母丙氨酸转运核糖核酸等方面的成果,以及在人类基因测序、水稻基因测序等高科技领域所取得的成就。教师像托尔斯泰所说的那样:“把自己体验过的情感传给别人,使别人也为这情感所感染,也体验到这些感情。

3.2.5 重视教学实践

我们职中的生物教师应尽量想办法增加生物实验,只要条件允许,许多演示实验都可以改为分组实验,分组实验做到每人一组,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亲自做实验,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在动手中动脑,提高实际操作能力。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还要注意发现学生的优点、闪光点,给以鼓励、赞扬,激发学生成功的意念和力量,增强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对其存在的缺点,辅以适当的批评,达到促进作用。

3.3 制定规范的课程标准,加快模块化教材建设

生物课程标准主要包括生物课程的性质、生物课程的能力目标、生物课程的设计思路、生物课程的项目内容、生物课程的实施过程和评价方法的建议等。生物课程标准要力求科学、规范、可操作性强,对生物课程能力目标要求表述的行为动词要掌握知识、具备能力、达到水平。教材建设是教学基本建设任务之一,制定教材建设规划,根据培养模式、培养规格和教学内容的不同,结合实际应用,鼓励按照新的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开展教材的建设,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结构合理、新型教材。

课程改革对于广大教师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作为一名生物教师,必须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做到与课程改革同行,扎扎实实抓好课改工作,以课改为动力,推动中职生物教学改革的深化,进一步提高中职学生物教学质量,紧随经济社会发展而发展,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摘要:当前,中职学校生物教学普遍存在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发展”现象,与“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思想不符。要培养具有动手操作能力及应用型的人才,就要不断研究职业学校生物学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模式,探究生物教学改革,努力打造职业学校的教学特色,与市场接轨,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创新课堂教学,不断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生产实际中应用能力,为学生以开放后就业及创业奠定基础。

关键词:中职,生物,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1]许芝龙.深化课程改革,提高职业教育质量[J].中国科技信息,2008(23).

[2]包庆德,刘桂英.开启生态时代:从生态学到生态哲学[J].呼和浩特: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2:2.

[3]吴效锋.新课程怎样教———教学艺术与实践[M].沈阳出版社,2004:15-23,157-159.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生物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徐国庆.理论与实践整合的职教课程模式探析[J].职教通讯,2003(9).

[6]席广涛.生物学教师如何“活用”新教材[J].生物学通报,2006,41(2):31-32.

中职服装工艺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篇9

一、当前中职服装工艺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的必要性

历史发展的今天, 新事物层出不穷, 人们对不断涌现的共性新事物出现审美疲劳。人们开始怀念以往的记忆和事物以及创新的事物。设计理念是设计师在空间作品构思过程中所确立的主导思想, 它赋予作品文化内涵和风格特点。好的设计理念至关重要, 它不仅是设计的精髓所在, 而且使作品具有个性化、专业化和与众不同的效果。素质教育是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 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随着全国上下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深入开展, 教学质量的不断上升。同样服装行业对服装工艺设计专业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学习服装设计, 最重要的是要有敏锐的审美能力, 和对服装材料工艺的了解, 对服装市场的熟悉。就笔者目前掌握的情况来说, 中职院校更加侧重服装工艺制作的学习, 服装工艺设计专业的就业前景并不乐观, 这与学生的实践技能水平偏低, 掌握的服装工艺设计理念无法与当今先进的服装工艺设计理念接轨有关。

教育部长周济指出:职业院校要坚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增强面向就业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 把用人单位、学生、学生家庭的满意度作为衡量职业教育质量的最终标准。中职服装工艺设计专业要培养展适应社会应用及时代发展需求的技术型实用型人才。分析现有的中职服装工艺设计专业培养模式, 不难发现, 当前最主要的问题是学生的专业方向与社会需求结合不紧, 远远落后于时代的步伐, 教学方法与手段落后, 学生技能水平不高。这些问题直接导致学生很难满足社会的就业要求, 因此中职服装工艺设计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中职服装工艺设计教学方法初探

1. 开发校本教材, 紧跟潮流步伐

遮羞、保暖和美化是服装的三大功能。最初人类对于服装的需求是为了遮羞、保暖和美化。随着时代的变迁, 经济的发展, 人们对“美化”功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因价值观、审美观的个性差异、时代差异, 服装的“美化”成为最复杂、最难把握, 又是最没有止境的功能。在服装领域中, 时尚是永恒不变的主题, 时尚永远不知满足。现在的中职学生, 应当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 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 以及搜集、处理和交流信息的能力。限于规范教材更新周期的弊端, 课本上的文化知识面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因此, 教学中,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变通, 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 开发紧跟潮流步伐的校本教材。在已有教材的基础上, 根据实际情况和当前的时代要求, 去伪存精, 删减过时的资料, 补充新的资料。每年的巴黎时装周、米兰时装周、纽约时装周、伦敦时装周都是国际流行趋势的风向标, 不但引领了当地服装产业的走向, 而且引领国际时装风潮。“时装周”不仅对当季的服饰流行趋势具有指导作用, 同时也在指导着配件部分:鞋子, 包包, 配饰, 帽子以及妆容的流行趋势。作为服装工艺设计专业, 在开发校本教材的基础上, 应该紧抓时代的脉搏, 关注最新的流行趋势。

2. 树立以“能力本位”为主的课程观

“能力本位”指的是把能力作为教学中心的教学模式, 其核心是从职业岗位的需要出发, 确定能力目标。通过学校聘请行业中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专家组成专业委员会, 按照岗位群的需要, 层层分解, 确定从事行业所应具备的能力, 明确培养目标。然后, 再由学校组织相关教学人员, 以这些能力为目标, 设置课程、组织教学内容, 最后考核是否达到这些能力要求符合职业教育的目标及指导理想。当前职业院校校教育与企业需求不匹配是毕业生就业前景不乐观的主要原因。中职院校学生在经过初步的基础理论学习后就要进行实践教学。因此学校与企业紧密联系, 推行“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 将理论知识学习、能力训练、工作经历结合在一起, 全面提升学生运用知识、适应社会的能力。

3. 科学教学管理, 分层培养人才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因此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观, 人才多样化、人人能成材的人才观,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 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奠定基础的教育发展观。培养人才也应该根据现实的需要, 从实际情况出发, 采用分层教学法培养不同层次的人才[1]。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突出的智能领域, 教师要善于发掘学生的特长, 引导学生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做出成绩。在服装工艺设计中, 有的学生擅长服装款式的设计, 有的学生侧重于装饰品的搭配, 有的则倾向于服装结构工艺, 而有的在服装经营管理方面独树一帜。中职教育是职业教育, 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职业倾向, 科学的研究教学方法,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 分层次培养人才。

三、结语

中职院校服装工艺设计专业要紧跟时代潮流, 与国内潮流以及国际潮流设计理念接轨, 革新教学方法。要以社会满意、企业满意、学生满意、学生家庭满意为更高标准, 因材施教培养学生。

摘要:服装工艺专业是培养具备服装工艺设计、服装结构工艺及服装经营管理知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当前的服装工艺设计往往受到世界上各类艺术思潮的影响。旧式的服装工艺设计专业课程和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社会发展对服装工艺设计人才的要求, 如何将现有的服装工艺设计专业与国内潮流以及国际潮流设计理念接轨, 开展对中职服装工艺课程进行教学改革需要广大中职教育工作者进行不懈的探析。

关键词:中职教育,服装工艺专业,设计理念,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中职会计模拟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篇10

一、会计模拟课程在中职会计实践教学体系中的地位

目前, 中职会计专业实践体系大致分为认识实习、教学实习、模拟实习和专业实习四个阶段。会计模拟课程就是针对模拟实习这个阶段开设的, 它主要通过模拟企业的实际工作, 分岗位完成包括出纳、编制凭证、登记账簿和编制报表的技能, 这一环节应侧重能力的综合性和系统性的形成。

会计模拟是实践体系中非常关键的一环, 通过这门课程的实训, 可以增强学生对会计实务的感性认识, 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缩短会计理论与实践的距离, 使学生明白会计的工作原理和流程, 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不断提高学生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而实现教学和岗位模块实习由单一、静态的实验实习向综合、动态的模拟转化和递进。

二、中职会计模拟课程的教学现状

会计模拟课程的目的是通过仿真实训来缩短学生毕业后的“适应期”。然而有的同学平时理论成绩不错, 但到了单位动手能力很却差, 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在校期间没有重视会计模拟课程的学习。虽然学校有开设会计模拟课, 但质量却不高, 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教学过程缺乏生动性

会计模拟课程一般是在理论课学完之后、离校前最后一学期进行的, 这个环节学生一般是根据课本的要求, 填凭证, 登账簿, 编报表, 大多数学生在做完一套账后依然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模拟实践课被理解成一门作业课, 加上不少教师很多是从学校到学校, 本身没有企业的实践经验, 模拟过程的操作也是脱离企业实际, 学生在模拟中只是照葫芦画瓢, 看不到企业经营过程的鲜活性, 失去了模拟实践的原意。

2. 教材缺少职业判断能力等内容

现在会计模拟教材基本上要求根据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 根据记账凭证登记账簿, 最后根据账簿编制会计报表, 但唯独忽略了审核和监督的环节。学生在编完一套账后根本不懂计划、审批、内部控制等的管理制度, 既不需要对原始凭证的合法性和真实性进行审核, 也不需要对记账凭证的准确性进行审核。教材中也没有给出不合理和不合法的会计资料供学生鉴别, 没有现金就可以开支票, 买材料叫人送来就行, 资产也不考虑要不要提减值准备。没有会计职业判断的内容, 最终导致学生在观念上忽视对会计业务的审核工作, 缺乏相应的职业怀疑, 会计的职业道德教育因此而缺失了。而今后学生一旦走入工作岗位, 遇到这些问题将无所适从, 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导致人为的会计信息失真, 甚至会给企业和国家带来重大损失。

3. 教学模拟资料和设施缺乏真实性

模拟实践的资料仿真性不强。会计制度和准则在不断更新, 但学校的教材却不能与时俱进, 与实务操作有很大差距。学校虽然有会计模拟室, 但设施和条件和企业相差很远。学生的职业意识不强, 实习模拟室对他们来说仍然是教室, 没有“上班”的意识。还有很多学生操作是不规范的, 凭证填错了换一张, 账簿填错了换个账页, 至于如何更正的知识则抛诸脑后。

4. 模拟任务繁重, 学生缺乏兴趣

会计模拟课程的实习是安排每个学生一套实习资料, 业务量巨大, 学生既要充当会计又要当出纳, 既要当仓管又要当采购, 身兼多职, 头绪十分混乱, 在一个月甚至更短的时间里只能勉强完成, 至于一个企业的财务如何运作则毫无头绪, 对每一个岗位的职责也是很茫然。虽然会计模拟课程是在理论课程学习完之后安排, 但由于平时的理论没有分阶段的实训, 学生对理论知识没有很好的消化, 导致在会计模拟的时候理论与实践的脱节, 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学生既要弥补以往的不足, 同时还要完成实训, 工作量要比原先设想的大得多。模拟实习完后, 有的学生可能因此而丧失信心。

5. 对课程实习考评缺乏合理的量化指标

学生的学习成绩考核没有合理的量化指标, 仅凭结束时递交的实习报告给出学生的成绩。一般都要求学生按照统一的标准方式进行, 最后得出一套账表或一组分析数据, 以标准答案作为衡量的尺度, 不需要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根据条件做出独立判断得出正确结论。

三、提高会计模拟课程实践效果的措施

中职的会计模拟课程必须从会计的职业岗位出发, 培养学生未来工作中的操作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若要提高会计模拟课程的实践效果,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提高教师素质, 增强教学过程的生动性

(1) 培养和引进相结合, 教师应具备“双师”素质

中职学校应该重视骨干教师的培养, 努力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会计专业的“双师型”教师应该既具有教师系列职称又具备会计从业系列专业技术职称;既有较高的会计理论水平又具有丰富的会计实践经验。学校也可以和校外实训基地合作, 聘请会计师、注册会计师来校指导, 也可以让本校教师深入到企业兼职或进行会计交流, 使他们能够把实践经验有效地运用到会计模拟的操作和处理中。一个优秀的实训指导教师应该本身具有过硬的操作技能, 才能有效地组织实践教学, 并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2) 采用体验式教学法, 增强教学过程的生动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真实的发票、凭证和账页, 然后将这些东西复印给学生, 并组织一些活动, 让他们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来演示核算程序。例如, 支票如何开出, 这其中涉及到企业、开户银行、销售人员、采购人员等, 可以分别由学生扮演相应的角色, 完成收款、付款、转账等流程。也可以向学生播放一些情景视频, 例如, 增值税发票的开出需经过哪些程序、具备哪些条件、由哪些部门办手续、遵循哪些法令法规等, 让学生有一个感性认识, 再通过角色扮演来吸收这些知识, 明白相应的程序和注意事项。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法让学生更易于接受这些操作性的知识, 从而达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对于教师也是一个提高, 可以通过教学拓宽视野, 提升自身素质, 改变陈旧的教学方式。

2. 建立仿真实训室, 增强实训资料和实训设施的仿真性

(1) 设施仿真。学校建立仿真实训室, 仿照中小企业内部结构, 所有材料采用缩微模型, 设立最基本的职能部门, 如财务科;并设立相应的岗位, 如出纳、会计、会计主管、仓管员、车间主管等;另外, 还设银行、税务、工商等虚拟会计实体, 根据企业经济业务, 模拟演示。

(2) 耗材仿真。实训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单、证、账、表及其他用品均按实际工作中的样式和使用情况予以配备。原始凭证的开出要有相关人员的签字、盖章, 每一张凭证的来龙去脉都必须很清楚。让学生真实感受到工作的责任、办事的程序。

(3) 制度仿真。学生开始实训就要培养他们的职业意识, 每天“上班”必须准时, 每个职能部门和岗位的职责必须挂在墙上, 要有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 确保每位学生对制度内容耳熟能详, 提高学生综合的职业能力和实践能力。

3. 与企业接轨, 完善会计模拟实践教材,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1) 教材与各行业财务接轨。为了适应社会需求, 会计模拟实训教材应该浓缩各行业的财务部门的业务活动, 而不是单纯的企业财务会计, 因此, 编写实训教材之前, 教师应当大量调研和取证, 同时还应聘请企业会计人员参与或指导。编写的教材应该在实际资料的基础上经过加工整理而确定。以某企业某一个月份的账务为例, 从建账到会计核算, 结合供、产、销各阶段涉及的业务等进行有客观依据的整合, 编制出一套完整的涉及各方面经济业务的模拟资料。

(2) 增加职业判断内容。在这些模拟资料里面有意识地添加一些不合理、不合法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等, 让学生去审核, 从中体会到这些有问题的凭证给企业带来的危害, 引起学生对这些问题的重视, 学会遇到这些问题应该如何正确地应对。解决目前大部分会计模拟教材重核算、轻审核、轻监督的问题, 适时地对学生进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此外, 教材还可以添加一些业务, 例如, 增加判断坏账可能及确认方法、存货计价方法、期末存货计提跌价准备、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等内容;对于已经掌握基本业务的学生, 还可以完成这些非常规业务。

(3) 建立切合实际的下企业实训制度。过去, 会计模拟课程实训教材是以企业一个月的业务量安排的, 学校一般安排一个月甚至一个学期的时间进行实训, 一轮实训下来, 学生不仅觉得烦琐, 而且在总结时没有清晰的思路, 有的甚至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建议在制定教学计划时, 在不增加原有工作量的基础上增加会计模拟课程的实训课时, 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轮岗, 模拟实训具有综合性和岗位流转性, 要求综合运用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4-5人一组, 设有会计主管、记账、制证、审核、出纳等岗位, 按照各个岗位的技能要求组织训练, 使得整个实训过程下来, 学生可以互相交流, 而不是像以前那样孤军奋战。这样他们既提高了学习兴趣, 也不会觉得负担过重, 而且提高了岗位意识和职业能力。

4. 采用有效的实践考核方式, 科学衡量实践效果

(1) 实操考试。过去教师对于模拟实践的考核往往只以学生的实践报告和学生的出勤率为依据, 而对学生实践的质量没有很好的度量指标, 这种考核方式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的实践结果有的是自己独立完成的, 有的却不是。要想准确衡量学生的实践效果, 比较好的办法是考试, 可以由实践指导教师出一些实操题, 学生随机抽题, 抽到哪里考哪里。学生只有全面掌握才会取得好成绩, 不能投机取巧。考试结果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实践效果。

(2) 开展竞赛。做好对学生的技能、知识和专业素养的考评工作并予以制度化, 模拟实践结束后,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次技能、知识和专业素养的比赛。这些内容和实践项目挂钩, 侧重点在技能, 配备相关理论知识和专业素养, 以检测学生所具备的这些技能和能力的总体情况。学校要精心组织, 对成绩优秀者予以精神或物质层面的表彰, 竞赛的成绩要归档, 作为今后推优的依据。

参考文献

[1]廖红.中职会计教学加强模拟实验初探[J].市场论坛, 2008 (1) .

[2]刘建华.中职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经验谈[J].广东教育 (职教版) , 2009 (10) .

[3]王彩霞.中职会计实践教学小议[J].华章, 2009 (12) .

[4]廖晓群.中职会计实践教学之我见[J].成才之路, 2009 (25) .

[5]王洪举.中职学校基础会计实践教学方法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 2009.

中职数学教学改革研究 篇11

【关键词】中职数学 教学改革 推陈出新

在中职数学教学中,一些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动力不足,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有一种排斥感,对数学课往往采取敷衍了事的态度,迫于压力而勉强完成各项数学活动,导致数学学习成绩每况愈下。更严重的是“数学无用论”的出现,把数学教育推向了文化课教育的边缘,成为了边缘学科。然而在形成人类理性思维和促进个人智力发展的过程中,数学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且是终身发展所需。如此情势下,如何有效地改变现有数学教学现状呢?笔者在如下几方面进行了探讨研究。

一、以生为本,因材施教,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进入中职的学生多数带着中考“失败”的心理阴影,自卑感较重,总觉得无望升上正规大学,前途渺茫,因而抱着破罐破摔的心理。这种消极的情绪极大地扼杀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这就要求我们中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采用合适的方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经历了升学失败的挫折后,更需要让中职学生体验成功,重拾自信。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在于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因此,教师要改变以往教师主导的方式,以生为本,让学生在课堂上占主导地位。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顺应学生思路,因势利导,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体验成功的机会。要从学生取得成绩入手,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上台讲解习题的解答方法,不吝表扬,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功,促使他们产生继续学习的动力,淡化学生在学习数学方面的心理障碍。再者,因为学生基础的参差不齐,教师不能只关注好学生,而应把更多的注意力偏向差生。要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对不同的学生设立不同的目标,不强求统一。要设法创设竞争和取胜的机会,举行基础数学知识竞赛,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立分级别竞赛以及分组竞赛,在学习知识之余,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摘到桃。在课堂例题、练习题以及课后作业的布置上,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采取不同的要求。例如,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注意开拓他们的视野,锻炼他们的能力;对差生则着力于基础知识的过关。要因材施教,让学生各自找到学习的起点,使学生学习的新知识都能纳入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各层次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二、将枯燥的抽象理论联系生动的具体实际,淡化数学无用论

现在多数学生对学习数学的目的存在质疑,认为学会解方程组有什么用, 学会几何有什么用,以后的工作又不会用到这些。中职与普高不同,中职培养的主要是职业能力,按工作任务要求,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工作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了解问题的教学环境,还要从学生专业实际需要出发,了解问题的实际应用环境,与专业课结合,从专业常见的数学现象出发,将解决实际问题作为教学突破口,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意识,让学生感受现实生活中的数学之美。比如机电类等工科类专业学生的数学教学内容要重点包括平面矢量、三角函数、坐标轴的变化等,以满足专业学习和职业岗位的需求。因为制图方面专业课需要利用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半角公式及正弦曲线对工件进行有关计算。而计算机专业要着重补充逻辑性数学知识,如各种进制,为后面学习计算机知识做好铺垫。学要能致用,这才是数学学习的目标。数学教学并不是教师简单教,学生简单学的过程,应该是教师因势利导,引导学生进行全过程的数学活动,启发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淡化已经在学生头脑中渐渐固化的数学无用思想。因此,在中职数学教学环节上,教师应该把枯燥的理论知识结合生动的具象实际,进行趣味教学,形象直观地展示数学的魅力所在。例如,烹饪专业的数学教学可以从食品雕刻的图案入手,讲解立体几何内容,树立学生的空间概念,变枯燥的立体几何课程为生动的实验操作过程;财经类的文科专业数学教学可以从最平常的买彩票入手讲解排列组合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不是枯燥地计算从盒子里取出黑球和白球的概率。

三、授课与考核方面推陈出新,结合现代科技,启发学生丰富想象力

无论工科类专业,亦或是文科类专业,数学教学中都涉及许多曲线和立体的图示,而古板的教学方式既不容易让学生直观地产生空间概念,在课堂上也易生倦意。必要之时可以借助现代计算机技术,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现今时代,计算机已成为学习的重要工具,而中职学生此时对电脑也处于好奇状态,在以往的枯燥理论教学中新增数學实验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学,将计算机的数值计算、符号运算以及图形功能等渗透到数学学习之中,使学生学会用数学软件完成必要的计算、分析和判断。另一方面,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既能锻炼计算机运用能力,又启发了数学学习兴趣。

中职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篇12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视, 近些年我国中职教育发展很快, 但是目前中职教育招生对象普遍是文化课成绩差、理论基础弱、感性认识强的学生为主体, 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导致教师难教甚至厌教, 学生学不会、不想学, 导致逃课现象严重。因此, 有必要对中职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进行改革, 按照“学校与企业, 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设置、教材内容与职业标准, 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对接的教学改革要求, 更新教材内容, 按照企业需求, 强调创新实用的原则, 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提高教学效果。

二、深化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改革

中职的教学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 以能力为本位, 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进行结合、融为一体, 同时创新地设计一些实践课程, 达到逐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基于现在中职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现状, 对课程体系进行改革, 同时加强实践是提高中职教学质量的最好办法, 也是加快中职教育发展的方向。本文在中职《机械制图》教育教学过程中, 作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改革和探索, 有效的提高了教学效果。

1. 创新教学方法

目前出版的《机械制图》教材非常多, 内容偏多偏难, 缺乏专业特点, 所以选择一本合适的教材非常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精讲多练, 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 采用讨论式教学, 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多媒体教学, 可以把许多文字介绍不清楚的内容通过ppt课件进行动态转换, 突出图形特点, 加强学生对于内容的了解。在讲课过程中尽量结合图例进行讲解, 培养学生实际读图能力, 有利于提高今后的生产实习。

2. 整合教学内容

本着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的职业教育理念, 以够用、适用会做、为原则, 采用“项目化教学”将《机械制图》设计为一下三个项目:

2.1视图和绘图基本知识项目, 这个项目主要学习机械制图基本规定、几何作图和圆弧连接、尺寸标注、简单图样绘制, 通过该部分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的含义, 掌握常用绘图工具的使用方法以及常见平面图形的画法, 为后续知识的学习做好理论准备。

2.2绘图原理项目这个项目主要学习正投影法和三视图、组合体三视图, 而对于截切体和相贯体等难度较大, 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进行弱化处理。关键是要求学生了解三视图的形成及其投影规律去, 对于简单几何体的结构要求进行绘制。在讲课过程中对那些理论性强、学生难以接受、在以后工作中需求不大的内容作了删减处理, 例如对点、线、面的投影特点分析和对轴测投影图内容的教学、轴测图的徒手画法等内容, 学生理解困难的这部分内容进行删除处理。这样做法降低了绘图难度, 同时又满足了教学大纲对职业技能的培养要求。

2.3机械图样项目, 这个环节主要学习机械图样的画法、标准件和常用件, 零件图、识读简单装配图。对于这个环节内容多, 难度大, 要求学生重点是识读, 对于零件图要求学生能够根据零件图形想象出零件的结构形状, 同时弄清零件的机器中的作用, 零件的自然状况、尺寸类别, 尺寸基准和技术要求。同时具有查阅国家标准和设计手册的初步能力, 以便在制造零件时采用合理的加工方法。在掌握识读零件图的基本方法之后要求学生具有识读简单装配图能力。对装配图的识读, 重点是能根据图形读懂主要零件的结构形状, 明确各零件之间的装配关系、工作原理、连接方式, 了解装配的先后顺序等。

3. 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中职机械制图要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的统一, 在学习机械制图的同时可以学习CAD课程, 在教学过程中边讲边练, 在讲课过程中采用计算机绘图, 加强学生实践锻炼, 提高技能, 以把学生培养成技术工人为目标进行产学的实践能力。在教学内容设置时, 必须坚持以能力为重点, 例如增加测绘练习, 像减速器、齿轮泵、节流阀的测绘练习, 增强学生对机械产品的直观认识。另外可以组织学生到机加工企业进行参观实习, 在车间可以拿着真实零件和图纸进行现场教学, 增加空间想象力, 为以后更好融入企业做好准备在课程教学上, 实现精讲多练, 突出实践, 突出专业性;另外, 强化专业实习实训教学, 加强实操训练, 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必由之路。从理论中来, 到实践中去, 进而提升技能, 做到“学中练, 练中学”。为学生就业时能尽快适应企业的管理和要求打下良好的基础。

结束语

总之中职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改革要以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 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突出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 制定合适的实习实训方案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为社会输送一批高素质、高技能的中职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刘虹, 辜文娟.中职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 2008, (14) :17-18.

[2]韩玮.中职学校《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职业技术教育.2009, (11) :35-35.

[3]王幼龙.机械制图.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7.

上一篇:园林绿化项目下一篇:烯烃复分解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