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兴趣

2024-09-29

培养学生兴趣(共12篇)

培养学生兴趣 篇1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识字、看书、作文的能力。我对《大纲》的认识归纳起来是两句话:培养能力是重点;搞好自学是关键。

一、语文是工具, 掌握工具必须具备能力, 所以语文教学必须在学懂语文知识的前提下, 以培养能力为重点

过去的语文教学老师只看着卷面成绩, 而忽略了教学过程中听、说、读、写的能力培养。为此我给自己定了一个教学原则:上每节课前一定根据教材特点和单元重点明确给学生教什么知识, 训练什么能力及怎样训练。

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在教学中, 我注重培养训练学生自学字词的能力, 让学生取得识字的主动权:首先我让同学们过汉语拼音关;然后在新学期伊始专门上好两至三节培养学生识字能力的理论课。讲汉字的特点规律, 讲自学汉字的方法, 并进行具体辅导。经过一段独立性学习, 学生完全养成习惯, 不仅每篇课文中的生字学生完全掌握, 就连课外阅读中发现的生字, 学生也主动学习掌握。学生掌握了识字能力, 学习兴趣提高, 作文的能力也相应提高。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以《玩出了名堂》为例。这是一篇记事为主的记叙文。学生在阅读中经常遇见, 在生活中也经常接触有教育意义的事, 需要记叙下来。因此, 我在备课时不仅确定在字、词、句、章方面要传授哪些知识, 而且把培养阅读和写作这类记叙文的能力作为教学和重点。正如《大纲》上所说:“在理解思想内容的基础上, 指导学生逐步学会看书和作文。”

那么怎样培养呢?我反复阅读、研究、思考找出这类记叙文的特点和规律, 简略归纳为两点: (1) 要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明白。 (2) 在记叙过程时, 要把重要的场面、中心话语写具体生动。教学时, 揭示以上规律, 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 引导学生按以上两点自学, 边阅读、边思考、边讨论, 只用了一堂课, 使学生既清楚、明白、深刻懂得了这篇文章, 受到了教育, 学到了知识, 又初步培养了学生阅读和写作这类记叙文的能力。接着, 我又用了一课时, 叫学生根据老师归纳的两条规律, 试分析“习作选”上的同类文章。由于学生手中有了“工具”, 独立实践很快就把文章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搞清楚了。我又设计了短文练习进一步培养和检查学生的能力窨提高如何, 短文的题目是:“记一次自己深受教育的事”。

教学的实践, 使我尝到了重视培养学生能力的甜头, 学生通过老师的引导从一堂课中增长知识:识字能力、阅读的能力、写作的能力。慢慢“入了门”、“上了路”有了自己皖, 独立实践, 解决问题的能力, 成了学习的主人。

二、语文是工具, 亲自使用工具, 才能掌握好工具。所以, 语文教学要提高效果, 必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同任何事件一样, 能力是从实践中来的。勤于实践, 能力必强。小学生学好语文必须勤于实践, 这个“实践”就是“自学”。所以, 我们语文老师不要总是“抱”着学生走, 生怕学生摔倒了;也不要把课文“嚼”得太烂, 尽让学生吃米糊, 久而久之消化能力就会逐步退化了。我给自己订了一个教学原则:给自学让路;把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 决不独霸课堂教学时间, 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养成自学习惯。具体培养自学能力和习惯的路子是:第一步:读文、点字、查字、认字、写字。第二步:读文、思考、分层分段、写大意。第三步:读文、画重点的字、词、句, 提出不懂的问题, 写出文章中心。第四步:读文、背好词好句好段至全文, 抄写好的句、节、段、创造性讲述课文内容。最后运用课文中所学的写作方法, 写自己生活中可写的事情。自学的四个步骤, 二十字的自学方法, 开学初主教给学生, 以便学生按法自学。

由于开展了自学, 不仅提高了学习语文的能力, 而且逐渐形成了:“主动学、动脑思、学踏实、学方法、勤实践、好又精”的良好学风。

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每篇课文都是学生的范文, 在阅读教学中, 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思想, 用词造句、谋篇布局的,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但这只是纸中谈兵, 要把知识化为能力非多写不可。我教完一篇有特色的课文, 就要求同学们进行一次小练笔, 运用所学到的写作方法进行练习。

要提高写作能力, 必须多读多写, 这是有效的经验。教师要为同学创造多读多写的条件, 促进其能力提高。

培养学生兴趣 篇2

伴我成长

阅读能力是学好各门学科的基础,阅读能力强的学生不一定考第一,但各门功课都不会差。学生对书籍的思考越多,他的内心由于书籍而激发的喜爱感越强,他学习起来就越容易。阅读是学生获得幸福的基础。喜欢学习的孩子在学校里会感到幸福,而讨厌学习的孩子在学校里就会痛苦。从小学到高中毕业,不论能不能上大学,这十多年的学校生活是大部分孩子都要经历的,不爱学习的孩子如何忍受这漫漫的岁月?所以,语文老师的首要任务是让孩子喜欢阅读。

一、全班共读同一本书。阅读不是一朝一夕的,它需要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逐渐培养,只有持续阅读才能形成习惯。每天午餐过后到上午自习正好有一段时间可以组织孩子安安静静地读书,每天的阅读时间要求不高,一般是20分钟,但是要保证坚持读,一个班的学生阅读水平差异很大,识字量大的孩子在阅读中会感到“跳一跳摘桃子的”快乐阅读,水平不高的孩子会感到很困难,读书容易半途而废。因此我们会经常组织能力强的孩子大声读书给同学听,既是对爱读书的孩子的一种奖励,也是对读困生的帮助,这样的读与听都是快乐的。

老师也积极的参与其中。每当我们给孩子朗读时,就会发送一个“愉悦”的信息到孩子的脑中,甚至将之称为“广告”亦不为过。我们推销的东西叫“阅读”,而朗读故事是一种令人愉悦的推销方式。孩子们喜欢看动画片,一次,我听到他们在讨论《神探柯南》,就告诉他们会破案还不算有大智慧,能运筹帷幄的人才是有勇有谋的,于是,我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和简笔画,给孩子们讲了孙膑不平凡的一生和几个《三十六计》中的小故事。没过几天,接到一位家长的电话:“武老师,《三十六计》买哪个版本的好?孩子听了你讲的故事喜欢的不得了,吵着要。”

二、双管齐下。“双管”指家长和老师“双剑合壁”,让孩子的读书之路走得更坚定。此招重点是个氛围问题,决定孩子将来的,首先是家庭。负责任的父母,能够给予孩子的,决不仅是孩子生活所需要的衣、食和漂亮玩具,而是能留给孩子一个丰富的精神世界。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教师则是学生的榜样。父母和老师都不读书,你还能要求孩子吗?各班每天的家庭作业都有一个共同的内容:读书半小时。为了培养这个习惯,我们经常以发短信的形式与家长沟通,得到家长的支持,让家长监督,在家校联系表上对孩子进行评价。同时我们 “诱惑”家长和孩子共同体味亲子阅读的幸福,让家长们和孩子们在一起分享读书之乐。三一班王一诺是个语言能力、记忆力很强的孩子,她经常向我炫耀周末妈妈又给她买了什么书:“我妈妈给我买了《时代广场的蟋蟀》,还买了《夏洛的网》、《窗边的小豆豆》”这个羞涩、天真的小女孩一聊起书就滔滔不绝。和她妈妈交谈发现父母十分重视对孩子的培养,和孩子相处像朋友一样平等,经常和孩子谈心,买书舍得花钱,而且有给孩子讲睡前故事的习惯,现在每到读书时间,孩子读一段,妈妈读一段,有时还能指出妈妈发音的错误。大道至简,道法自然。从“爱”出发的父母都是教育家,在亲子共读之路上,他们一定会走得更稳更快。

让孩子们感受到读书带来的喜悦。孙老师在班上经常开展各种活动,一周五天,每天一个内容:我是小主播、童话王国、科学之光、脑筋急转弯、儿童诗欣赏……请同学们根据兴趣随意报名,提前一周准备,每天下午第一节课前5分钟展示。还可以在月底进行竞赛,老师把各种小问题写在纸条上,装进纸盒里,全班分成三大组进行较量,活动分为必答题和抢答题,凡是回答正确的发一颗糖„„各种活动有的会让孩子一支独秀,更多的则是满园春色,毕竟我不是要让他们比个高低,我所关注的是让孩子们在游戏中,竞赛中体验读书的快乐。

四、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我们经常会听到家长这样的抱怨:书读了不少,却一问三不知。这时因为孩子们大都喜欢默读,虽然快,却囫囵吞枣,生字该不会还不会,根本没读懂。孙趁华老师要求学生在家读书时要出声,带着字典读书,不认识的字标出来注音,用记号笔画出生动的词、句、段。并反复出声诵读,进行扎实的基本功训练,随着年级的增高,指导孩子在书上进行简单的批注。

五、养成日有所诵的习惯。有的孩子读了许多书,但作文写得不好。不是孩子不聪明,而是“日有所诵”的习惯没有养成。谁有这样的习惯,谁就是未来的胜利者。我们的经典诵读就是很好的文学积累。白洋老师每周在黑板上抄两首古诗,在每节课上课起立后诵读一遍,然后再讲课,这就分散了学生回家背诵的压力,日日读,一周足可以背熟。我们班遇到节气或传统节日,适当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例如:白露节,就读读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在中秋节来临之际,引领孩子们一起读李商隐的:《嫦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诗词灌溉了伟大的民族,抒写了辉煌的历史,浓缩了几千年的文明成果,绵延五千年人文精神的种子,被播撒在幼小的心灵之中,奠定了他们较为厚实的人文底蕴。

六、制作读书卡。在学生读完书后,鼓励学生制作读书卡。包括书名、作者、我喜欢的词语、我欣赏的句子、主要内容、我的感受。阅读的过程本身就是读者、作者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此过程之中读者会有所习得(积累了什么),有所判断(评价人物、事件),有所感悟。在对收集上来的读书卡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我们发现,首先,在“好词好句”积累一块,百分之九十的学生态度端正,书写工整,积累的词句准确,可用价值很高,如:德高望重、美不胜收、姹紫嫣红等。再次,在“我的感受”一块,有对文本的理解,如“老鹿王无私地把自己毕生经验手把手地传授给斑比,还多次在斑比遇到危险时出手相救,在别人最需要帮助时悄无声息的给予帮助。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品质。”有对写作方法的积累,如“我们要像作者一样去抓住动物特点写动物”;“我感受到作者通过卡洛斐的语言、动作描写表现了他害怕的心理”等。有对人生的体悟,如“读了这一章,我明白了,在遇到困难时,往往会激发我们最大的潜力”;“我们要像莫格里一样勇敢、坚持不懈。”。还有情感的真切流露,如“我们每个人都要相信自己,充分发挥聪明才智,不屈不挠的面对各种困难和逆境。”;“朋友之间不要因为一点小事就争论不休,要谦让”。阅读是心灵的窗户,学生的这些出自肺腑的话语,使我们看到了阅读给他们带来的快乐、收获,他们的知识逐渐丰厚起来,他们的情感逐渐丰富起来,他们的个性逐渐丰满起来。一幅幅灵动的画面,使我们如临其境,赞叹不已。主动的创造怎能不优于被动的接受呢?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学的愿望,缺少这种力量,教育的任何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因此,让阅读兴趣持久的关键,在于要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感受到阅读过程中的成功体验。

一句话,千招万招,只要让孩子体味读书之乐就是好招。更有“无招胜有招”,那就是

培养学生的兴趣 篇3

【关键词】兴趣培养 数学课堂 教学方法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即:朋友关系=师生关系=学习兴趣。

让学生喜欢自己,才能喜欢自己所带的课程。所以我们应该在教育中大力提倡教师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我认为:教师首先必须是“益友”,然后才能是“良师”。尊重学生,善待学生,关爱学生。经常和学生进行交流。倾听他们的苦与乐,与学生交融,尽最大的能力让学生对你产生兴趣,喜欢你。你无需过多的管教,已在他们心目中树立起了自己的形象。这时,学生因为喜欢你,转而迷恋你所教的课程是极自然的现象。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让学生感到了老师看重自己,所以他们也感到了存在的价值。这时候,教师的一言一笑,举手投足,都成了学生的模仿对象,师生共同探讨着所教课各个环节的得与失,学生敢思考,敢大胆地向朋友陈说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时候,学生已视你为知己,你当学生为朋友,从而就这样塑造了一个轻松欢快的学习气氛,如潮水一般的学习兴趣不就自然形成。学生主动地探求知识讨论问题,从不会学到会学,由简单的摸索到积极的深入思考,你还会担心数学教不好吗?

二、激发孩子学习数学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孩子们的天性,是求知欲的一种反映。他们对周围事物感到好奇,总想通过各种方法寻求答案。新课标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维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我们要保护并激发孩子的好奇心。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教学重点,而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又是教学的难点。如何突破难点,我在课堂教学中做了这样的设计。我先出示长方形框架并告诉学生长方形长4分米,宽3分米,请学生说出它的面积,然后教师捏住长方形框架的一组对角向外拉,长方形变成了平行四边形。这时我提问:同学们能说出它的面积有没有变化吗?学生1回答:它的面积不变,还是12平方分米。学生2回答:它的面积变了,比12平方分米小。此刻,教师不必急于肯定或否定这两位学生的回答,给学生留一个悬念,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到底是多少?怎样求得呢?根据小学生心理特点,他们一定会探索其中的缘由,而教师就应该给学生创设这种情境,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探索,自己得出结论。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疑问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础,是产生求知欲和兴趣的源泉。在数学辅导中,要善于利用问题设疑来鼓励和激发孩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点燃其智慧的火花,从而培养其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教法

培养学生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潜力。

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曾说过:“教学基础是学生的兴趣。”数学老师是引导学生学好数学的基础知识。并灵活运用于实践解决实际问题,也就是学以致用。数学课最大特点是运算多,学生感觉到枯燥乏味。所以,作为老师要把问题变抽象为具体、变繁杂为简单,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去引导组织学生学习。层层深入、循序渐进,多方面鼓励学生,让学生感到成功的喜悦与幸福。当然,除了设计好的教学内容还必须要有好的教学形式。我个人认为,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用简洁实用的方法。比如小擂台比赛,帮助爸爸解决问题,阻碍式闯关、做思维比赛,分组做智力快车比赛……这些形式多样、丰富的教学手段,可以全方位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言而趣而学生自在兴趣之中,可以说,数学学习,更是其乐融融,回味无穷。

四、利用媒体创设情境引起兴趣

新课开始,教师有目的地精心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意境,提出有关问题,把学生带入典型环境中,以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思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有效手段。

例如:在教学有余数除法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某城市庆祝元旦的热烈场面,尔后截取一个用彩球布置的情景,让学生观察彩球排列的有序性特点,之后设计猜颜色游戏引出新课内容,让学生在“愤悱”状态中学习新知识,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数学教学是一门艺术,一堂好的数学课是一场教师和每个学生都进入角色的精彩艺术表演,因此,具有精深的数学知识和高超的解题能力,还不足以成为一位优秀的教师,好的老师首先从学生的兴趣下手。正如教育家皮亚杰所说:“儿童是个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兴趣受需要的支配,一切有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作先决条件。”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有了广博的愿望,有了创造性思维和一争前后的冲动,这时,教师要善于引导,使学生的兴趣向健康的方向发展,不断调整,添加兴趣的养料,精心呵护,不断提高兴趣水平。绝不能如牧羊人一样,替羊群找到一片肥美的草地后便撒手不管了,要随时注意兴趣的异变和丧失。这样在数学的讲台上,你或许是一位非常成功的“良师”。

培养学生写字兴趣 篇4

目前小学写字教学情况, 不尽如人意, 甚至有的教师的字写得不规范, 影响了学生的写字。绝大多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及能力的训练, 却忽视了写字教学, 因此造成了有些学生作业书写不认真, 字迹潦草、乱涂乱画。对此必须引起教师的重视, 加强写字教学已刻不容缓,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下大力气抓好写字教学。首先教师必须从自身做起, 提高自己的写字水平, 做学生的表率, 同时认真学习《课程标准》, 明确对低年级写字要求, 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写字教学。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教给学生最基本的笔画, 把字写得正确、端正

纵观小学语文第一册, 不难看出教材的编写意图就是强调对写字基本功的训练, 特别是在学生刚学完拼音后, 在看图识字中每课的课后田格生字中的上面都有用红色标有最基本的几种笔画, 如:点、横、竖、撇、捺、横折、竖折、横折弯钩等基本笔画,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基本笔画的教学, 做到指导细致入微:如何起笔、运笔、落笔, 达到能够熟练地运用。同时还应让学生知道汉字是由音、形、义构成的统一体。有些字在字形上只有细微差别, 稍不注意容易写错。在教学时首先让学生读“字”, 即认读字上的基本笔画、笔顺、部首和字的间架结构。 (1) 要注意笔画的位置; (2) 要注意笔画的长短; (3) 注意构字部件; (4) 应注意独体字作合体字偏旁时, 一些是在写法上的改变。应注意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后田字格里的范字让学生仿写, 这是把字写正确的有效途径。还有独体字各个笔画的安排, 合体字多个部件如何占位, 字形结构如何搭配都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认真练写。只有这样学生对字形结构和多个部位、笔画、偏旁的占位做到胸有成竹, 才能写出端正、美观、整洁的字。

二教给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 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在写字教学中首先要教给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这样不但能让学生把字写好, 而且还有利于保护学生的身体健康发育。教给学生正确的执笔方法, 可让学生熟记“一尺”、“一寸”、“一拳头”。即眼离字一尺、手指离笔尖一寸、胸部离桌沿一拳头。同时, 还要让学生身体要坐正, 两脚踏平, 要求严格按规定执行。在写字的同时, 教师还应认真巡视指导,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只有这样长期坚持, 才能逐步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此外, 培养学生认真写字的态度也是十分重要的。要求学生写字时要做到“三到”:即眼到、手到、心到。眼到就是让学生认真观察, 分析字体结构、笔画、笔顺;手到就是一笔一画地写正确、工整;心到就是把写的字与规范字反复对照, 寻找差距, 不断改进。

三教师要做到认真指导, 规范训练

课程标准规定小学每周设一节写字课, 从中不难看出写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执行课程标准, 加强写字教学指导, 依据课本认真练习。一般情况下写字过程的教学是“指导——示范——练写——批改——讲评”。在这一教学过程中老师的指导和示范尤为重要。指导时既要突出重点和难点, 又要起到示范作用。引导学生观察、对比重点笔画形态特点, 并指导如何运笔。示范时要用田字格让学生看清楚起笔的位置以及怎样行笔、收笔。对相似的笔画和字形, 要让学生进行对比, 指出可能出现的问题, 做到把示范与指导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指导示范后, 让学生及时练写, 一般情况下写3~4遍即可。心理学研究表明写得太多学生容易分散注意力, 反而影响效果。学生练写时, 教师要认真检查, 发现普遍性的问题时, 立即在全班进行订正;对个别练写有困难的学生, 必要时要手把手地带写一两次。

当学生写字时应及时组织他们展开创造性的评比活动, 进行自评、互评。把写的字与规范字进行比较, 让学生画上圈交给老师检查。如果自评、互评比较正确的老师应当予以肯定, 然后当堂讲评, 总结训练情况。

四激发学生写字兴趣, 调动学生写字的积极性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 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调动学生的写字积极性。根据学生年龄不同和个性特点去培养他们的爱好。如开展书法兴趣小组活动, 组织学生欣赏古今名书法家的作品, 同时根据本班实际情况把写字好的学生的字张贴在学习园地, 定期组织学生进行作业展览, 参观石刻碑等活动, 使其产生兴趣, 促使他们的写字水平的整体素质的提高。有了写好字的愿望就能变被动的“要我写字”为“我要写字”。

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 篇5

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和学习对象的一种认识倾向和情绪状态。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乐知者,乐知者不如好知者。”所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就尤其的重要,学生有了对历史的学习兴趣,这对以后的历史教学工作将带来极大的便利。我将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历史教学的趣味性

历史情境教学就是教师用直观教学手段创设历史情境,帮助学生通过具体形象掌握历史知识,并通过具体情境激起学生的兴趣。创设情境的方法有很多,最有效的当属用多媒体创设。多媒体教学以其逼真的画面、丰富的音响效果刺激学生的视听,使学生见其形闻其声,从而激发学生积极的思考。

如,在《鸦片战争》一课中,找到有关鸦片战争的视频,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鸦片战争的危害性,直观的体现鸦片战争为什么能够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民族情感。

多媒体的直观性拉近了学生与历史的距离,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巧妙设疑,引起学生的兴趣

在多媒体情境创设中也存在某些误区,如,五花八门的图片和振奋人心的视频短时间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但他们往往只顾于图片或视频的乐趣、热闹,之后头脑却一片空白,对于历史真谛的探索越来越肤浅。

因此,多媒体只是创设情境的手段,而真正重要的是教师怎样寻找教材与资料的切合点,创设真正有效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讲到《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时,我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开放城市的标志建筑,让学生猜城市名称。有同学很快便能猜出,我顺势再引导他们谈城市在改革开放后的变化。于是许多同学争着介绍城市变化,加入到积极探究历史的行列中来。

历史教学情境的创设不可忽略本质。创设的核心是教师能结合教材提出新颖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实践证明,只有这样才能激起学生兴趣和强烈的思维活动。

三、组织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

古人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想深入了解事物,最佳办法是亲身参与、体验。同样,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学习,就需要教师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堂课外活动。

活动组织有多种形式,就课堂而言,开展辩论、抢答、模拟角色都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方法。让学生成为历史角色的扮演者,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培养和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

学生兴趣的培养思路 篇6

一、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培养学生学习的情感

英语教学因为其自身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必须要注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和情感交流,关注学生学习英语的情感的培养,作为一门语言学科的学习是不可能脱离情感来进行的。对此教师们一定要充分利用教材中富含情感的内容和因素,将这些教学资源充分挖掘和利用起来,同学生们的情感培养和学习态度的养成有机结合起来,学生在这一个过程中能够进行积极的、真切的情感体验,在这一基础之上才能更为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尤其要注意不能为了赶进度而淡化了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的情感,坚决摒弃认为学生的英语学习的情感可有可无的观点。

二、对学生学习的目的与目标加以明确

首先,我们应该让学生认识当前的局势和发展趋势,认识到科技、经济等的快速发展,网络的普及以及其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等促进了世界经济往来以及人文交流的国际化进程,英语早已成了世界范围内通用程度最大的语言,掌握好英语能够让我们看到更为广阔的世界,能够将我们与世界联系得更为紧密,学生有了这样的认识就会更加明确自己学习英语的目的,从而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其次,我们还应该让学生认识到学习英语也能促进学生多方面能力培养和提升,如表达能力、交际能力、思维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而这些都是属于语言能力的范畴,这也是一个人极为重要的一项能力,其中学生要想学好英语,必须要对其英语语言在思维方面的特点进行很好的把握,学习并掌握英语在思维方面的方式,这样对于学生来说也就掌握了一种新型的思考问题的方式,从而让他们对学习的目的和目标也为更为清楚。同时,学生还可以对英语与汉语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进行比较,实现更好地融合,取长补短,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三、重视教学活动与实践活动的有机结合

为了让单词的教学、语法的教学以及发音教学更为生动,避免枯燥、呆板,更好地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方面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确立正确的目标,另一方面更要为他们学习营造出一个良好的氛围,创造出良好的条件,让他们能够更多地去应用学习的英语知识,并与生活学习的实际结合起来,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快乐地学习,才能达到激发其学习兴趣和我们英语教学的目的,如单词教学过程中,可以让他们调动起人体多个器官,进行对应动作来配合,加以理解,以便深刻地记忆,如尽量让全身器官参与活动,在讲到“jump”时,可以让他们配合跳一跳,说到“happy”、“sad”、“angry“等有关表情、心情的单词的时候,应该让他们做出相应的表情,在讲到打招呼的内容时,让他们根据平时自己在学校、街上、公园等场所遇到同学打招呼的语言,采用英语表现出来,这样生动、活泼、形象的情景创设必定会更加吸引住学生,激发其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和学习的兴趣。

四、重视正面评价方式的应用,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常常偏重于知识、方法的传播,对其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缺乏重视,其中较为常见的体现在教师对学生评价时没有更多地考虑学生的内心感受,没有重视对其自信心的培养,为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情况多采用积极、正面的评价,来激励他们,从而进一步激发其学习的兴趣,所以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们要积极地去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多给予鼓励和表扬,更多地采用积极、正面的语言进行鼓励和评价,让他们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有更多的机会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发自内心地主动投入到英语学习中来。如对于较为胆小、腼腆的学生,我们可以用”Ibelieveyou”(我相信你)、“Itdoesn'tmatter,justhaveatry.”(没关系,只是试试)等这样激励性的语言来鼓励他们大胆地去说,去做,学生做得好的时候,我们可以多采用“Youdidagoodjob.”(你干得非常好)、“Nicegoing!”(干得好)等肯定性的语言对其进行表扬。这些方法都是为更好地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激发其学习兴趣,与此同时,我们对于学生不足之处或者错误的地方要及时指出来,并予以指导,细心地讲解,帮助他们改正。

五、结束语

总之,英语教师必须要认识到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探索和总结,形成一套较为成熟的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思路,促进学生学习效果和效率的全面提升。

培养学生兴趣的策略 篇7

一、明确学习目的

古人云:“教人未见其趣, 必不乐学。”要想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 就必须让学生“见其趣”。教师在开始一个班级的政治课之前, 首先要让学生知道此门课程的学习重要性。针对思想政治课内容的抽象, 教师可列举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加以佐证。如思想政治课中的经济、法律基础知识, 如果一个商人不懂得经济的基本知识及法律中的合同规范, 将十分不利于以后的事业发展, 还可能因此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又如思想政治课中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每个人在生活学习过程中, 难免遇到困难, 此时我们要用辩证的, 发展的眼光来看待, 任何事物在发展过程都是螺旋上升式的, 遇到的困难只是一时的, 以此正确看待一切事物, 形成良好的心态, 提升竞争能力, 适应社会的复杂多变。

二、以学生为主体

新课程的改革正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深入和开展, 重新审视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重视学生全面素质的和谐发展, 重视学生身心素质的健康发展, 以人为本, 以学生为教学主体, 构建起全新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传统的教学以教师为中心, 学生只能服从于教师的权威, 而教师只是对学生进行填鸭式的知识灌输, 教师教什么, 学生学什么。新的课程改革则以学生为课堂主体,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引导者, 鼓励学生去探寻知识的海洋, 以学生的“学”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把课堂还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学习能力, 关键在于学生的“学”。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 恰当地提出问题, 给学生以独立思考的机会。要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时间, 就要多给学生一些时问“悟”, 在提问和设疑上体现思维的密度和深度, 给学生留足思维的时间和空间。教师要善于和学生进行交流, 挖掘学生的长处, 给他们表现的机会, 以此找到学习的自信心, 逐步培养学习的主动性。

三、教学手段多样化

思想政治课中的许多概念和原理都比较抽象, 难以理解。为了避免这种枯燥, 确保学生学习的趣味性, 教师应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新课标针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出了两点要求:“一是丰富拓展课程资源, 二是主动开发课程资源。”教师应立足于学生的实际, 开发运用课堂、教材等多种课内外教学资源, 使政治课堂充满生机。目前的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 当遇到的问题悬念越大, 大脑就会越兴奋地积极思考。教师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巧设疑问, 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现代教学资源, 将思想政治课中的抽象知识具体形象化。如讲到价值规律这一知识点时, 将价格与价值、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关系用图示的方式表达出来。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形象化, 不仅使学生易于理解掌握, 而且使学生兴趣盎然。此外, 多媒体这一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因较传统教学有生动形象、感染力强等优势, 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学科目引入课堂教学实践中。思想政治课中高度抽象的内容, 仅语言难以阐述, 将之利用多媒体设计成动态的课件展现于学生面前, 在学生深刻理解教学内容的同时, 增强对政治课的学习兴趣。

四、丰富内容, 激发兴趣

学生思想活跃, 对国家和社会的热点问题极为关注。因此, 政治课教学应该从丰富、变化、发展的现实生活出发, 把课本知识与时事政治联系起来,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政治课焕发勃勃生机。把时政材料融入课堂教学, 通常有以下三种方式:

1. 用于导入新课。

在新课教学前, 恰当地选取时政材料, 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创设知识悬念, 为学好一堂课做好铺垫。这样, 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也为新课教学打下了基础。

2. 用于讲授。

政治课的基本理论有一定的抽象性, 学生较难接受。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恰当地选用一些时政热点材料, 由学生进行分析, 教师适时地加以点拨, 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 更好地理解基本理论。

3. 用于练习和作业。

在教学中, 要选取有时政热点问题作背景材料的习题供学生练习和作业, 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现实, 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以适应高考的要求和人才培养的需要。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篇8

一、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1. 有吸引力的教学内容

第一, 要有引人入胜的导课环节。一节课伊始, 教师需要在极短时间内把学生分散的关注点吸引过来, 并要有精彩的导入。第二, 学生用质疑的方式学习。每一个学生接受新知识都有一个迁移的过程, 作为一名成熟的教师, 切记要耐心引导, 不能打击学生, 要不断地鼓励学生勇敢地去质疑, 并步步为营、层层深入, 不断引导并鼓励孩子们去热烈讨论, 养成习惯后, 学生就会主动思考问题, 这样, 兴趣便油然而生了。

2. 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

精通信息技术。教师用图文并茂、音色俱全的教学手段来代替传统古板并索然寡味的教学方式, 可以把学生引入一种心旷神怡的境界, 自然过渡到一种高度, 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

培养创新能力。教师应采取发散的思维模式, 如一题多变、一图多问、一题多议、一题多解等形式来训练, 刺激反应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引导并训练学生多视角思考问题, 培养创新能力, 提高学习兴趣。

二、给予学习的成就感

1. 给予表扬与鼓励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就是要表扬与鼓励他人怎么才能乐学, 这就需要给予学生成功感。夸奖学生会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光荣, 从而产生积极学习的动力。知道了这些, 教师在课堂上就该多对学生说“好”“精彩”“你是最棒的”, 有时候还可以给予掌声鼓励,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孩子们经常听到这些赞扬的声音, 就会洋溢在欢乐之中, 大脑皮层也就会兴奋活跃, 这样, 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被激发出来。

2. 以学生为主导

课堂上应该是学生表演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 增强学生创造的热情。教师要对学生课前、课中、课后知识熟悉情况全面了解, 然后对症下药, 因材施教。在班级里也可以分小组, 让自学学会的学生去帮助那些没有学会的同学, 扮演小老师的角色。因为每个学生都有表演的愿望, 所以他们会努力让自己以最快速度学透知识, 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体验师生平等

1. 尊重学生、关爱学生

家长与教师要尊重学生、关爱学生, 就要权利下放, 让学生有支配自己心灵空间的权利, 对学生不苛求、不加压, 这样学生学起知识来才会如蜂采蜜, 如饮甘露。现在学生有一个通病也是致命伤, 他们的脑子里想着学习是为了父母, 像还债务, 有债务的生活是一种压抑的生活, 这样不好。因此, 教师要让学生保持一种好心情, 好像腹中有些饥饿的人面对着甘美膳食的时候似的, 这样才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 和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社会在呼吁自由、民主、平等, 学生更希望自由、民主、平等。有些教师喜欢通过反复的测试来监视学生的课余生活, 这样不但不会使学生主动学习, 反而会使他们更加被动、更加厌学, 直至辍学。事物的发展都是辩证统一的, 教师对学生施加压力会让学生由主动转移到被动, 学生被动学习就像奴隶被动干活一样痛苦。因此, 要想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 教师就要给予学生自由, 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四、竞争、游戏激发兴趣

1. 有趣味性的竞争

哪里有竞争哪里就会有动力。比起一个人努力学习, 学生不如和对手竞争, 因为竞争能更大地发挥自身的潜力, 使自己可以在竞争中求发展。家长和教师, 可以适当让孩子和同学一起学习, 比一比谁学得又快又好, 这叫做合作中竞争。当然, 也可以给予孩子自由, 让孩子自己默默地找一个比自己成绩略高的同学作为竞争对象, 暗下决心, 争取逐步赶超他。竞争是一种努力的手段, 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争取优异成绩的一种有效手段。竞争式学习有很多好处, 通过竞争, 能使学生的好胜心更加强大, 求知欲望更加强烈, 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也会大大加强。

2. 有趣味性的游戏

人, 天生爱玩, 孩子如此, 中学生更是如此。中学生是一个最叛逆的时期, 游戏往往作为一个贬义词出现在家长的思维中。其实游戏是学生们喜欢的活动, 游戏能够将抽象的知识融入智力和娱乐的因素, 但家长、教师却很难意识到这一点。因此, 教师应转变观念, 寓教于乐, 精心设计游戏, 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无形地学到有用的知识, 这样他们会感到很有趣味性, 并能将知识以游戏的方式更牢固地记忆于心。游戏可以刺激学生的感官, 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 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如何培养学生写作兴趣 篇9

关键词:阅读,写作,兴趣

一、留心观察, 积累写作素材

学生往往害怕上作文课, 是因为他们不知道作文该如何去写, 不明白要写些什么, 于是教师就要用心去给他们讲解, 可是往往写出的作品却是大同小异, 缺少新意。究其原因, 是因为学生缺乏观察生活的意识。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因此, 教师应以学生为本, 让学生以生活为源泉、情感为纽带、活动为中心, 放眼看世界, 留心观察周围的一切, 丰富写作素材, 才能将文章写好。

例如, 现在是春季, 如何才能让学生写出对春天的独特感受呢?应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观察:用眼睛仔细去看, 春天的花草树木、人的着装有哪些变化;用感官认真感受, 春天的风还是那么猛烈吗;用耳朵去倾听, 春天的雨又有什么特点……正因为学生有了如此开阔的视野和针对性的观察, 写起作文来才会行如流水、独树一帜。

二、加强阅读, 学习写作方法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 积累课文中优美词语、精彩句段, 以及在课外阅读与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因此, 我们要让学生学会欣赏一些名人、名篇, 比如影响至深的经典的童话故事, 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儿童文学等等。这样, 不仅让学生积累了丰富的知识, 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写作能力。如果长期坚持不懈地阅读, 日积月累, 那么贮藏于大脑中的妙词佳句就会自然地流露于笔端。同时, 教师也应重视语文教科书, 因为书中所选的课文有不少是经典名篇, 文质精美, 充满着智慧的哲理, 给学生以精神的陶冶和智慧的启迪。再说, 学生一边读, 一边品尝, 就会深刻地体会到其中的语言美、形象美、结构美, 从而产生喜爱好文章的情趣, 写作的积极性就激发起来了。

三、创设情境, 激发写作愿望

爱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 孩子的各种爱好是在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 教师应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家庭内外活动巧妙地把作文训练寓于饶有兴味的活动之中, 激发、培养他们写作的兴趣。比如说:为了让学生写课间十分钟, 让学生到操场上仔细观察, 用眼睛去看, 用耳朵去听, 用心去想。课堂上, 让他们相互诉说自己的观察结果:玩的最多的游戏是什么, 哪些游戏有益健康, 哪些游戏存在着危险, 你最喜欢哪些游戏, 它们又是如何进行的?因为学生在具体的环境中去体验, 通过亲身实践, 感悟才会更深刻, 才更好地激发他们积极思维, 进而产生表达的愿意。通过这一环节, 学生写的是有板有眼, 有模有样, 正所谓情动而辞发。所以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创设写作情境, 让学生亲临活动, 走进习作, 激发他们的写作愿望。

叶圣陶先生指出:“作文的自然顺序应该是我认识事物中有感, 感情的波澜冲击着我, 我有说话的愿望, 便想倾吐, 于是文章就诞生了。”因此, 只要我们教师能抓住时机, 适时点拨, 让孩子乐于表达, 爱护他们想说想写、敢说敢写的热情、冲动和愿望, 保持这种热情、这种兴趣、这种自信, 我相信每个孩子都会成为一个小作家!

参考文献

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 篇10

几年来, 我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深深地体会到小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薄弱环节, 令教师棘手, 令学生头痛。实践中, 我逐渐认识到:从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入手, 是解决这个问题的突破口。

小学生的作文兴趣, 也是从直接兴趣逐渐向间接兴趣过渡的, 这个发展过程与教师的引导有很大关系, 以下几方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重视阅读教学, 培养学生写作兴趣

学生要写出好文章, 必须博览群书, 吸取书中之精华。出自诗人杜甫笔下的:“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的诗句, 它道出了读和写的密切关系:阅读是吸收, 写作是表现。教师在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时, 必须高度重视阅读教学。

二、留心观察生活, 厚积薄发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 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的源泉。要引导学生有顺序、有重点地留心观察生活、深入生活, 让学生在生活中得到锻炼, 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三、指导练笔、竞赛, 品味习作的无穷乐趣, 给学生成功的喜悦

教师要经常组织学生积极参与作文竞赛和练笔活动, 这是锻炼学生写作能力的最佳时机, 抓住这个机会, 重点指导学生练笔, 参与竞赛, 让学生在成功中品味习作的无穷乐趣的同时也增强自信心, 从而对习作产生浓厚的兴趣, 提高写作能力。

四、认真评改, 鼓励积极性

有人说:“一篇成功的作文, 也是改出来的。”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是经过多次改动才“出炉”的, 这样的修改, 把诗写活了。认真评改习作, 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有效途径, 教师要认真讲评学生作文, 恰当指点, 还要注重学生写作的个性训练, 更要向学生传授修改方法, 充分调动学生修改作文的积极性, 使学生自改能力、作文写作能力逐渐提高, 这样, 学生的写作兴趣也就得到了培养。

以上几点是我在作文教学实践中的一点浅见, 我深信,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 只要我们潜心研究学生的写作兴趣, 探索写作奥秘, 学生的写作能力一定能有所提高。

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篇11

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

一是学生不想读:学生没有尝到阅读的乐趣,所以不想读。于是,被其他的媒体夺去了几乎所有的课外学习时间。

二是学生不会读:拿起书来,无从读起,不吸收,没消化,迷迷糊糊读了,也没有收获。

三是学生不能读:其一,没有书来读,家中没有藏书,或者没有合适的书;其二,没有时间读,这可能是教师家庭作业过多所致。大量的习题,重复的练习,应试教学的内容充塞了学生的空间。

这3种现象,其实是相互作用的,没有课外书或没有时间,当然就不能读;而学习的兴趣与方法正是从学习中得到的,不学习,又如何能得到学习的兴趣呢?于是不会读,不想读。反过来,如果真有了兴趣,他会想方设法借书阅读,挤时间读,就会读得津津有味,读得忘乎一切。

指导学生课外阅读

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美国的一项调查研究发现,来自不同家庭背景的孩子阅读兴趣的差异比较大,来自知识分子家庭的孩子和来自劳工家庭的孩子入幼儿园时,在词汇积累、背景知识、阅读兴趣等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异。而一个热爱阅读的孩子一般都来自于比较好的阅读环境。一个好的阅读环境应该包括下面几个方面:一是家长和学校要充分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二是学校和家庭中尽可能地给孩子创造比较充裕的阅读时间和空间。一个小书房,一张书桌,一个放着能激发孩子兴趣阅读的书架,让学校的图书馆成为孩子们流连忘返的地方,在孩子生活的空间里努力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给孩子安排享受阅读的时间。三是和孩子一起阅读。每天中午,学生休息的时间比较长,笔者会和学生一起读书读报,学生看自己带来的书,看班级图书角上的杂志或报纸……为他们阅读创设氛围。四是定时跟孩子交流读书心得。有时老师介绍推荐好书中精彩片段,激发学生自己去读的欲望;有时老师讲讲自己阅读后的收获和感受,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我也要读一读”的行为动机;在与学生的读书交流中,及时地多给孩子激励,让阅读成为一件师生感到快乐的事情。

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激发孩子课外阅读,教师要多给学生推荐好书,孩子喜欢阅读轻松、好玩、有趣的童话故事,就利用晨会课,向学生推荐读《格林童话》《安徒生》等;孩子喜欢惊险、科幻的故事,就利用阅读向学生推荐读《名侦探柯南》;孩子们喜欢读写他们同龄孩子的文章,就把《马小跳系列故事》《窗边的豆豆》等推荐给他们,孩子们一旦钻到书里去,就成了另一番景象了。

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 在激发学生阅读的基础上,为克服学生阅读时的盲目随意性,帮助学生掌握课外阅读的一些常用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要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使学生爱上阅读的方法很多,但万变不离其宗,最重要的是顺应学生的心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低年级的学生在阅读时确实会有很多困难,比如注意力不集中,还有许多不认识的字,通过已经学习的音序查字法和部首查字法,指导学生在碰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词的时候,要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这样不仅复习巩固了查字典的方法,又增长了见识。

电视节目与课外阅读同行 一是家长陪看,对孩子没有接触过的事物,家长在旁边可以适当给予讲解,并适时地往阅读上引导。把看电视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才有可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学生的课外阅读。二是巧借电视,家长和教师可以利用孩子对电视的期待适时引导孩子阅读。比如,看了动画片《西游记》,再引导学生看《西游记》原著;孩子看了《七巧板》《异想天开》等电视节目,会产生探究科学的愿望,家长和教师可以引导孩子从《儿童百科全书》《少年百科全书》等书中去寻找更多的答案。

鼓励学生做好采蜜集 由于受到低年级学生知识水平的限制,笔者每天布置学生阅读半小时,并将好词好句摘录在“采蜜集”上。隔一段时候,在班级中开展优秀“采蜜集”展示,对制作好的学生加以鼓励,激发他们更多地阅读兴趣。

一个学期下来,笔者与学生的收获都是沉甸甸的。几次训练下来,学生自觉地钻进了书堆,学生这一钻,往往能钻出不少“味道”,品到无穷乐趣。几年下来学生的精神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来阅读的日子是幸福的,心灵因阅读而美丽。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浅析 篇12

1 尊重学生, 平等对待学生

在教育教学中, 要把整个心灵都献给学生, 特别是那些所谓的“双差生”。他们一旦受到爱心的抚慰, 不仅可以激发强烈的感激之情, 产生“士为知已者死, 女为悦已者容”的报恩心理;从而产生求知欲和关爱心, 萌发对真善美的追求, 并由此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 每时每刻, 我都设身处地的站在学生立场, 理解学生对我讲课的反应。每个细节, 哪怕是沉默与违纪, 你也要用身体语言或目光把自己对学生的要求和希望传给他们, 引导他们认识和思考。具体做法是:

1.1 每时每刻对学生行为举止进行关注, 并适时给予其“我相信你能管住自己, 你能学好, 而且是很棒的暗示”。

只有对学生有信心, 其错误和缺点是可以改变的。

1.2 处处表现出对学生行为的理解, 接纳其不同情绪, 不同观点和不同的行为方式, 以期学生对自己行为的理解。

1.3 以诚待人, 尊重学生人格, 要严格的教育, 但必须让学生懂得:

你的所有行为并无恶意, 而是真心关爱自己;只有这样, 学生才会接受你的关注。

1.4 坚持真理, 不掩盖问题和矛盾, 并用适当的方式, 尽可能针

对其性格爱好, 接受能力, 千方百计地创设教育情境, 巧妙地运用和风细雨的批评手段, 在朋友式和伙伴式的娱乐中帮助学生认识其错误。

1.5 尊重学生自己选择学习方法。

世界已进入标准经济时代, 你还在沿用自然经济的教学法则, 必然会落后于时代, 对学生的学习方法, 你只能进行指导;而不能强求。

1.6 在教学中, 不强求统一的结论与标准答案, 而是强调目标。

因为现代教育的首要目标不在解决知与不知的问题, 而在于创设一定情景解决学生个体内心的认知冲突, 综合已知知识的系统性, 以达到实际影响他的知识系统, 提高其心理素质和生理素质, 进而提高其行为能力。

2 对学生深挚的关爱, 是教育成功的法宝

教学的艺术植根于对学生深厚的爱, 是情感与情感的共鸣, 心灵对心灵的呼应, 个性对个性的影响。教师的一言一行, 一举一动, 在学生眼里可能是天大的事情;成就一个学生要付出很多, 但毁掉一个学生也许就是你不经意中的一句话。

教育的真正目的是培养人, 教育本质上以解放个人为目的, 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它必须培养和解放学生能力, 以适应和创新未来的工作, 必须把教育的视野从智力领域扩展到非智力的领域。

教师应当充当引路人, 把学生引进一个由语言创设的引人入胜的情境中, 使他们尽情地驰骋畅想, 充分展现他们的才能。唤起了学生自己求得知识的愿望, 创设了一个最适于学生去寻找知识的意境, 这样的教师才能算优秀。

3 创设教学环境, 创新教育理念

选择科学的有效的行动策略与方法将是教师面临的严峻问题, 这其中牵涉到如何提升教师的实践智慧问题, 创造教学环境等问题。由于教学的环境是不稳定的, 多变的, 因而应拿出极大的灵活性来应对无法预料的事件。

真正优秀的教师, 一定能够在日常的学习中, 不断地唤起学生对于未来的热烈向往和憧憬, 将人生美妙的前景呈现在学生面前, 能够让学生带着美好的期待去成长。现代管理原理认为:人们所管理的对象, 管理的基本要素, 具体运用管理的职能等等, 它既不是单一的, 也不是彼此孤立的, 而应看作一个整体, 整体大于它各个部分的简单总和, 这是现代管理的重要指导思想, 这个整体称作“系统”。系统的整体功能不是它的每个单元功能的简单综合, 系统的整体效益超过它的各个单元的单独效益的总和。只有每个单元之间团结合作, 互补不足, 处处从整体出发, 协调一致, 工作才能有成效。

一位教师的教育理念的形成, 总是与一定时期的教育习俗和教师个人早期的学习经历有关。我们应把“善讲”转向为“善听”。即善于听取学生发出的不同声音, 理解其各种反应。“交往教学”理论的公理认为全体学生与老师都处于交往过程中, 即使那些默默不语的学生也不例外。只有崭新的教育理念;才能带来崭新的改革, 这是教育改革的前提和力量所在。如果教师的职业关注不能以学生发展为宗旨, 关注人的整体发展, 恐怕将来很难找到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教学过程与教育方式。

4 激发学生兴趣, 是教学艺术的基本功

任何科学都源于生活, 以人的需要为契机, 几何学是由于希腊尼罗河经常泛滥, 为了重新丈量土地, 人们学会了计算多边型图形而发展起来的科学。社会规律的链条, 永远不会被社会意识完全把握, 实践的过程总是比伟大的思想家, 最优秀的政党, 最先进的阶级所想象的更富有内容, 更丰富多彩, 更生动活泼。

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能力, 要注意使教学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一体, 以快乐促进学习, 以学习促进快乐。荷兰商学院是一所私立学院, 之所以能成为世界名校, 主要是其有与众不同的教学方法, 即以案例分析为主, 将几个跨国公司曾经在财务, 销售, 市场流通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拿出来让学生分析。学生往往分析后得出结果:当时的决策未必是最佳的, 也许, 我会做得更好。由于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因而有利于创设活跃, 宽松, 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并把学生现有的知识, 经验作为一个资源宝库, 通过交流充分发展出来, 大家相互吸收, 学习, 在反思中构成新的知识;教师可在比基础上引导学生向有价值的方面进行探究, 使他们自主学习, 自我实践, 自我创新;让学生感觉成功的喜悦, 而不是急于告诉他们所谓的答案。

5 树立好奇心, 自信心是学习成功的关键

人在智力方面的明显差异, 是一个无可讳言的事实, 但是, 绝大多数人在学习能力方面并无多大差异。关键是看该生有无学习的自信心。美国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认为:在一个人成功的要素中, 智商只占20%, 而情商 (包括人的动机, 兴趣, 情感, 意志和性格等) 占80%。情商能起到启发, 定向, 引导, 维持, 强化, 调节, 补偿等重要作用, 是成就事业的决定性因素。因为人脑的智力活动受人的情绪, 情感的支配, 故情商能影响智商。

有个美容师, 曾经把许多丑陋的人变成了漂亮的人, 虽然那些手术很成功;但那些接受手术的人仍然说自己不美。而一个心理学家, 在一群大学生中挑出一个最愚笨, 最不招人喜欢的女孩, 要求她的同学改变对她的态度。于是大家争先恐后地去亲近这位女孩, 向她献殷勤, 整天不断地说她漂亮呀, 聪明呀, 结果不到一年, 她真的出落得妩媚婀娜, 与以前判若两人。从她身上, 我们可以看到每一个人都蕴藏着美, 这种美, 只有在相信自己, 而周围的人也都相信时才会展现出来。一个人如果觉得自己不聪明, 那么, 他真的会变得笨手笨脚;相反, 如果觉得自己很聪明, 他就会有信心, 就会变得头脑灵活, 思维敏捷。所以, 我们主张教会学生思考, 我们以为认识是个过程, 不是一种产品, 认识就是学习事物是怎样相互联系的。强调要特别重视激励学生的内在动机, 重视对事物好奇的内驱力, 相信自己能胜任某事物的内驱力, 有互惠作用的内驱力。

上一篇:回归人的教育下一篇:中职生基础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