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的爱心(共12篇)
培养学生的爱心 篇1
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 将他们培育成一名全面发展的、优秀的少年, 是每一位小学教师的职责。然而将学生培养成一名全面发展的优秀的少年却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 但是在这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中有一个基本点, 就是培养他们的爱心。爱心是学生成长过程中形成社会责任感的基础, 是形成良好道德品质和对自己行为承担责任的前提。因此, 培养学生的爱心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 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重要环节。那么, 班主任如何培养学生的爱心, 使他们成长为有责任感, 有良好道德品质和对社会有用的人呢?
一、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培养观念
很多教师在教育培养学生问题上容易陷入这样一个误区:教师的职责就是将书本上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并引导学生解决他们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和困难, 把他们培养成为聪明好学, 能考出好成绩的优秀生。这样的认识虽然不能说是错误的, 但是却很不全面。我认为, 教师培养学生的目的应该是将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 教会他们怎样从小做人。一名学生只有真正学会做人, 那么他日后成材才具有积极的意义, 而做人的根本就是在爱心基础上形成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道德品质。一个被培养成才思敏捷, 成绩优异却无半点爱心的学生, 他的生活是暗淡的, 残缺的, 绝不会丰富多彩。教师注重对学生爱心培养, 绝不意味着对智力教育的排斥, 而有爱心和强烈的责任感将会促进学生在学习上的进步, 二者相互促进, 而前者是根本。
二、教师的正义感和人格力量是培养学生爱心的重要因素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 他们共同点特点是:自私、自利, 独立性差, 缺少同情心和互相帮助的精神。更有一些被宠坏了的学生, 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在班内为所欲为, 欺负弱小, 破坏公物, 造成了很坏的影响。如果教师对这样的学生不注意培养他们的爱心, 将会使他们变成害群之马。例如, 有的学生歧视、辱骂、欺辱身有残疾的同学, 如果不纠正这样的行为, 一方面会对残疾学生身心造成严重的伤害, 另一方面将会使这些学生养成恶习。再如, 有的男生, 经常打架斗殴、破坏公物, 还撒谎推卸责任, 如果不对这种学生的行为进行教育, 他们长大后对社会的危害就会更大。因此, 班主任在工作中要公正、公平地处理班级中的纠纷。公正也是最有说服力的教育方式, 是教师获得学生信任的精神支柱。如果教师在处理这些纠纷时因为某些关系而对错误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那么将会对学生的身心造成消极的影响。
公正是班主任培养学生爱心最不可或缺的人格力量。如果一个教师的身上只能或者经常被学生看到灰色的或阴暗的“东西”, 那么这样的教师将会丧失学生对他的信赖和尊重, 他也不可能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
三、教师的宽容大度对培养学生的爱心具有积极作用
学生会经常犯一些这样那样的小错误, 教师不要害怕学生犯错误, 而是要欢迎他们改正错误。能容忍学生犯错误, 甚至针对教师的错误, 将会促进学生积极上进。有的学生背地里直呼教师的名字, 教师知道后, 学生肯定会害怕, 这时教师要认识到名字就是让人叫的, 学生叫叫自己的名字没什么大不了, 要宽容地对待这件事, 否则, 如果教师因此对学生产生憎恶心理, 这将会使学生由于害怕教师报复而整天郁郁寡欢, 不知所措, 从而对学生的内心造成伤害。
四、教师组织班队活动会激发学生的爱心
班主任是学校教育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每学期, 班主任要根据学校少先大队的安排和班级活动计划, 组织有针对性的班队活动, 让学生自己在活动的准备中和活动过程中发现来自他人的关爱, 同时用心感受这种爱, 并传递这种爱, 用爱唤醒每个同学心中的爱。例如, 在母亲节时, 班主任可要求每一名学生回家给妈妈洗一次脚, 为妈妈做一件好事, 给妈妈写一句感谢的话语等, 让学生在给妈妈过节的同时学会怎样爱家人。又如, 结合当前的社会现实发动学生给地震灾区、贫困山区、重病儿童等困难群体捐款、捐物。每逢过年组织小队员们为困难家庭、敬老院、福利院、残疾人等弱势群体进行新春大拜年的活动, 小队员们一起为孤寡老人打扫房间, 让孤苦伶仃的老人们也能过上一个干净、祥和的新年;小队员们一起到幼儿园为小弟弟小妹妹们表演精彩节目, 唱一首好听的歌曲、讲一个动听的故事, 祝福他们在新的一年里快乐成长。这样能让学生在献爱心活动中感受到“赠人玫瑰, 手有余香”的快乐。
“爱”是人类社会一个不可缺少而又举足轻重的因素。对于学生, 我们不但要为他们创设一个被爱的环境, 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学会如何去爱别人。只有在“爱”与“被爱”的双重环境下, 我们的下一代才可能健康地成长起来。因此, 教师在给予学生爱的同时, 也要不失时机地对他们进行“爱心教育”, 努力让学生的个性品质得到全面的发展, 从而使我们的下一代拥有一个更加光明、辉煌的未来!
培养学生的爱心 篇2
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是人间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孩子天真幼稚,喜欢模仿,处处学大人的样。因此,在家里父母也应以身作则,表里如一地尊敬长辈;外出时,遇到有机会也能对他人付出爱心,如车上让座,扶起路上摔倒的人,帮老人扛东西等。这样,可以使孩子在耳濡目染中受到爱的教育。
二、结合生活细节进行情感教育
父母可以有意识地结合生活小事对孩子进行情感教育。例如,奶奶蹲着拣菜,父母不妨暗示孩子:“你看,奶奶多累,给奶奶搬个小凳子吧。”当孩子为了关怀他人而作出努力时,父母应及时给予肯定或表扬,进行心理上的强化。
三、培养孩子的孝心
如让孩子知道长辈也喜欢吃好饭菜,好饭菜应该大家吃,不能一个人吃。在家里吃东西时,要孩子吃的同时,多想想父母。这样,时间长了,习惯成自然,孩子会逐渐形成思维定势:遇到好吃的就会想到长辈也吃一些,体恤长辈的孝心也会因之而产生。
四、教育孩子关心他人
要逐步引导孩子从关心父母到家庭其他成员、邻居、学校乃至整个社会。要使孩子逐渐形成“别人的事,也是自己的事”的意识。同朋友玩,要友好相待;邻居休息时,要克制自己的行为;长辈生病了,应去看望,并主动为他们做些小事。上学了,更应引导孩子关心同学,关心老师,关心集体,做好值日工作,参加学校的劳动。
五、培养孩子的同情心
具有同情心的人是善良的,因此,家长应从小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平时多让孩子多看点关于救护、援助等内容的电影、电视节目,以激发他们对受难者的同情心以及对济难者的敬仰之情:要教育孩子珍惜自然界的所有生命,这种珍爱生命的情感体验为孩子感受他人心灵,萌发同情心,提供了极好;教育孩子在平日里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所有需要帮助的人,并学会从帮助他人中获得快乐。
家庭不仅是孩子的成长基地,也是孩子的精神家园,家长只有关注孩子的成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给予正确的引导,才能将他们一步步引向人生的正确之道,我在杂志上看到这样一首诗——《让什么伴随着孩子》
“批评伴随着孩子,他学会谴责/敌视伴随着孩子,他学会争斗/惊恐伴随着孩子,他凄凄切切的/惋惜伴随着孩子,他嗟叹时运/嘲弄伴随着孩子,他羞愧腼腆/妒忌伴随着孩子,他学会羡慕/责难伴随着孩子,他羞愧自惭/鼓励伴随着孩子,他信心倍增/宽容伴随着孩子,他坚忍不拔/赞美伴随着孩子,他鉴赏有方/信可伴随着孩子,他爱心常存/秒许伴随着孩子,他自学自尊/赏识伴随着孩子,他明白人生终当一搏/分享伴随着孩子,他慷慨大方/诚实与公正伴随着孩子,他领悟出真理与正义/友善伴随着孩子,他信赖他人与自己/安定伴随着孩子,他看见洒向人间都是爱/假如宁寂伴随着您,孩子就心静如水,平和待人什么——伴随着您的孩子?”
浅析对学生爱心意识的培养 篇3
一、钟爱自然,关心环境,营造美好家园
历史以来,人与自然的关系曾有过三种历史模式,即人是自然的奴隶,人是自然的征服者,人与自然共存。在这三种模式中,第三种应该是最受推崇的。课文《秃鹰之死》选择了一个独特的角度,对人类与自然共存中所采取的一些不妥措施作了警戒。课文从一只秃鹰的意外死亡入手,引发了一场关于工业污染环境的讨论,她告诉人们人类在文明得到高度发展的同时,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冲击也到了不可等闲视之的程度。同时,课文中对人类提出警告,在运用各种新技术的时候,千万不能忘记保护自然环境。这篇课文中提供的一些数字,着实让学生怵目惊心。当前一些中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越来越淡薄,许多学生无视环境变坏的危害。通过这篇课文的讲解,学生不仅自觉增添了钟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而且明白一个道理,爱环境,爱自然,才能更好地生存在这个家园中。因此,教师正好利用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弱项,来培养爱心意识。教材中《向沙漠进军》、《心中的鹰》都在向我们陈述了一个相同的事实,爱自然,爱环境,迫在眉睫。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对文章的讲解来教育每一个学生真正认识到一个道理,与自然共存,关心自己的家园,从培养爱心做起。
二、关爱动物,善待生灵,启迪懵懂心灵
在第三册语文教材中有一个单元集中写了动物,无论是《班羚飞渡》中绝境关头的生死抉择,还有《鹤群翔空》中困境时刻的生死与共,都让人类感觉到,在不懂语言交流的动物身上具有着同人类一样甚至要超过人类的善良和伟大。《班羚飞渡》叙述的是被猎人追赶到绝境中的一群羚羊的故事。在一座大约6米多宽的山谷的一段,一群班羚面临着种族灭亡。要想脱险,只能跳到另一座山崖上,但一般班羚的跳跃能力只限于5米左右。生死关头,一只领头的镰刀头羊做出抉择,牺牲老班羚来帮助小班羚跳跃过对面的山崖,以此来获得种族的生存和延续。于是一场惊心动魄的班羚飞渡开始了,老班羚帮助小班羚跳跃成功然后自己坠入深渊。于是每一支年轻班羚的成功飞渡意味着有一只老班羚摔得粉身碎骨,在这些人类自认为低智愚鲁的动物世界里,爱心发出最为闪亮的光辉。动物有如此强烈的爱心,真令人惊叹。正因为这份情感,生命才得以繁衍,大自然才能生机盎然,中学生正是爱心培养的阶段,这个年龄对爱充满了渴望,教师结合教材内容,一举反三,趁热打铁,对学生实施这种人文教育。想想看,孩子与动物比成人更容易接近,透视动物之间的爱心后,学生应该能受到极好的启迪和教育。
当然,教师可以在课下展开讨论,确立一些主题,比如《如何与动物相处》、《你眼中的狗的形象》、《动物懂爱吗》适当地对学生展开引导,这样课堂与课下相结合,课本与生活交叉,便会使学生快速理解课文,从而对动物少一些残杀,多一些关爱。从而使自己的爱心一是组建培养起来。
三、珍爱人生,感悟真情,弘扬人间美德
朱自清先生《背影》中的父子之爱读后让人心潮起伏,而冰心女士的《纸船》中以现代诗的形式把一位在留美途中女儿对母亲的呼唤表达的感人肺腑,《麦琪的礼物》描写了一对在贫困环境中相依的年轻人生死与共的真情,还有《故乡》中鲁迅对故土的眷恋,《阿长与山海经》中一个孩童对保姆的敬爱等等一切都在说明,无论是生活还是在课本中,爱始终是个主题。正是因为有了这种爱,所以人类才不辞辛苦地活着。
在所有的爱中,母爱是最具原始的爱,它代表了人的生命与情感的根基。无数的人在无数个时刻唱着吟颂母爱的歌。有这样一个平凡的故事,读来让人感到彻心彻肺的感动,有个老母亲在一家人欢欢喜喜吃年夜饭时悄悄离世。癌痛让她咬断了自己的舌头,她却不肯喊出声来打断小辈们的欢笑,到死她都在呵护着孩子啊!
当然,人在生命流程中,爱心除了系在个体身上,还需要有一种伟大而崇高的博爱精神。有一个普通的母亲,生了8个儿子,在斯巴达与蔑士尼亚的战争中,全部壮烈殉难,战争结束后,斯巴达为死难的将士奏乐招魂,在招魂时,这位母亲不仅不溅一滴眼泪,而且高声地、自豪地祝愿祖国说:“斯巴达乎,斯巴达乎,吾以爱汝之故,故生彼人也〈祖国啊,祖国,正因为爱您,我才生出了八个孩子啊!)”这种对祖国的伟大之爱,为祖国献身的神圣精神正是感动天下的“斯巴达之魄”。
20世纪初,梁启超已经分析了中国国民四大弱点之一便是“爱国心之薄弱”,鲁迅也认为中国国民性格中最缺乏的是“诚”和“爱”。因此课文中恰好把这种爱心“补充进去”。时空推移到21世纪,但爱心教育仍然是极其必要的。爱祖国,爱人民,爱朋友,爱生命,当我们付出爱心的同时,实际也收到了许多。有这样一个故事足以证明。一个漆黑的夜晚,一个远行寻佛的苦行僧发现一位盲人在提着一盏灯笼走,僧人百思不得其解,一个双目失明的盲人,没有白天与黑夜的概念,挑一盏灯笼岂不令人迷惘可笑?带者疑问僧人去问盲人。盲人说,我挑这盏灯笼,既为别人照了亮,也让别人看到我自己,这样,他们就不会因为看不见我而碰撞我。苦行僧听了顿有所悟。人的爱心就像一盏灯,只要点燃了,在生命的夜色中,我们才能寻找到自己的平安和灿烂。这样看来,教师结合教材安排,在教学中把这种博爱精神注入学生的思想中,学生的爱心意识就会得到很好的培养。
从细节处培养学生的爱心与责任 篇4
一、在家庭生活中寻找细节, 培养学生对父母的孝心与责任
孝心, 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可以促进家庭和睦。培养学生的孝心, 家庭责无旁贷。古人云:子不教, 父之过。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孩子的道德养成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父母虐待老人, 孩子就会一一仿效;父母尊敬老人, 孩子也会关爱长辈。相信很多人都会记得中央电视台播放的这样一则公益广告:一个小男孩看到劳累了一天的妈妈下班回家后, 给姥姥洗脚、陪姥姥说话, 于是, 他也偷偷打来一盆水, 端到妈妈跟前, 轻轻说了声:“妈妈, 洗脚。”这让疲惫不堪的妈妈感动万分, 也让许多有心的父母感动不已。
家长和老师是孩子们接触最多的人, 对孩子们的成长产生着很大的影响力。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 我经常对学生进行爱心与责任的教育, 让学生明白“爱与责任”是一种关心、理解与尊重, 是一种给予或奉献。在家长会上, 我和各位家长进行了沟通, 请他们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作好孩子仿效的榜样, 以自己的行动来表示对老人的孝敬:饭好后先叫老人吃饭;买东西时不要忘了家里的老人;老人病了要关心;对老人说话要轻言细语, 同时, 也让孩子了解和体验父母的生活、工作情况, 了解家庭的经济收入状况, 分享家庭活动, 承担部分家庭义务。如打扫卫生、倒垃圾等。久而久之, 孝心就会在孩子身上扎根。在学校里, 我们也经常开展一些活动, 培养孩子对长辈的孝心。在母亲节、父亲节和重阳节开展“我为妈妈献枝花”, “我为爸爸端杯茶”;“我为爷爷唱首歌”等活动, 使孩子感受到爱与被爱的幸福, 由衷表达对长辈的敬爱之情。
二、在成长中寻找细节, 教育学生关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当今社会, 物质日益富足, 科技日新月异, 而人的生命却似乎变得越来越脆弱。自杀已成为我国青少年非正常死亡的第一原因, 而且青少年自杀明显呈低龄化趋势。因此, 从小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已刻不容缓。
1、让孩子懂得生命的宝贵。
对于很多孩子来说, 他只知道自己是妈妈生出来的, 至于妈妈在怀孕、养育自己的过程中会经历哪些困难、会遇到哪些波折, 他可能很少去了解。对孩子进行关爱生命的教育, 首先就得让孩子知道自己的生命是来之不易, 从而懂得生命的宝贵。一是请父母配合教育, 妈妈向孩子讲述自己在怀孕中身体、心理的变化。如上楼梯的困难、弯腰拾东西很吃力、吃东西呕吐、小腿会肿胀等。让孩子明白, 为了自己的出生, 妈妈做出了巨大的牺牲。二是让孩子对比不同时期的照片, 留意寻找自己成长的足迹。让孩子了解父母在养育自己的过程中所付出的艰苦努力。这样, 让孩子从一些平常的事件中, 感悟出自己生命的来之不易, 从而珍惜自己的生命。
2、让孩子明白生命的脆弱。
生命是宝贵的, 因为它来之不易, 更因为它仅有一次, 所以拥有了生命后, 我们就应精心爱护它, 对自己负责就是爱自己, 接受自己、肯定自己、发展自己。同时, 我们还要教给孩子们一些保护自己的安全知识:如在学校楼道上不要横冲直撞, 上下楼靠右行, 在人多的时候主动退让, 不在马路上做危险的活动, 遵守交通规则等。这不仅是一个人文明礼貌程度的表现, 更是爱护自己生命的安全保障。
3、让孩子关爱他人的生命。
浅谈如何培养女儿的爱心 篇5
世界因为有爱才精彩,生活因为有爱才会幸福,心灵因为有爱才能满足。孩子要先有爱心,才能成才。我在教育孩子的时侯,很注重培养孩子的爱心。
和睦的家庭环境,是培养孩子爱心的基础。在和睦的家庭环境下,孩子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一个家庭经常经常吵吵闹闹,如果父母说话时总是用生硬的语气,那么孩子的性情也会变得越来越暴臊,动不动就发脾气。父母和祖父母、邻里之间关系密切、相互尊重、相互关心,孩子置身于这样一种和睦融洽的氛围中耳濡目染。因此,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我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孝敬老人、关爱他人、助于助人。结合日常生活小事对女儿进行爱心的情感教育。记得,女儿上大班时,有次坐公共汽车,车上坐满了人没空位,我对女儿说“你看,那个老爷爷站着多累,而且老人家站着也不安全,我们把座位让给他吧。”后来,女儿在乘车时或在其他场所,看到别人有需要都会主动让座。平时,我我带女儿去菜市场,经常会看到讨饭的残疾人或老人,我都会让女儿送给他们一、二块钱。同时不忘教育女儿,我们不仅要学会自食其力,还要懂得关心生活上遇到有困难的人,从而培养女儿的仁爱之心。
我有这样一个习惯:坚持每天晚上和女儿一起看新闻,让她知道发生在我们周围的事情。如:扶贫助学、无偿献血、助养孤儿、义工组织等动人事迹,让女儿知道人人都需要爱,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人间,同时让女儿学会对现在拥有的一切心存感恩。
女儿喜爱看图书,听童话故事,唱儿歌。我就利用优秀的文艺作品对女儿进行爱心的情感教育。记得,在我给女儿讲《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时,女儿被故事中小女孩的遭遇打动了,不由的哭了起来。我总是觉得每个人天生就有同情心和爱心的,只是看后天如何如何培养。如《孔融让梨》、《一碗馄饨》等,每讲完一个故事,我都会结合身边的事对女儿进行爱心的培养,帮助她分辨是非,懂得真善美。
节假日,我都会带女儿到郊外、公园、植物园、动物园走走,让女儿在领略大自然的美感中,锻炼她的爱心。让女儿学会爱护花草、草坪不能践踏、花木不能攀折、果皮杂物要扔进垃圾桶、要保护小动物。
注重情感教育 培养学生爱心 篇6
关键词情感 生命 完整人格
中图分类号:G40-01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0)01-0016-02
陶行知先生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要真心关爱学生,就要走进学生心灵,理解学生的情感世界。素质教育首先是一种充满情感的教育,是充分体现教育者爱心与童心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离开了情感,一切都无从谈起。陶行知独具慧眼,提出了“知情意合一”的品德教育。知是追求真理的知识,情是追求真理的动力,意是有追求真理的坚定意志。知识是基础,情感是关键,意志是根本,说明情感在品德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教育最根本的基础是以人文精神为支撑的教育的“爱”。人生最先应当接受的就是爱的教育,没有情感或感情淡漠的人,他的人生肯定是没有光彩,不幸福的。每一个具有高尚道德的人,首先都应该有爱心,对周围的人和事都充满着激情。
新的课程体系打破了过去以知识接受为本位的教材结构,注重教学过程内含的情感成分和外显的体验活动,以图促进学生生命潜能的开发和完整人格的建构。为此,《课程标准》从认知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定教学目标,这是首次在教学目标体系中确认了情感维度的价值。而以往教学过程中情感因素的缺失,实际上是人本理念的缺失,是教育生命的缺失。近几年来,我校在实施新课程改革中,以陶行知教育思想为引领,比较注重情感教育,开展各种教育活动,从以下几个方面渗透爱心教育。
一、感恩教育,让爱心在激情中燃烧
我校是一所民办学校,大部分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比较优裕。现在有一种比较普遍的反差,越是家庭条件优裕的人越不知道感恩。据我调查,几乎没有父母不给孩子过生日的,但是孩子知道父母生日的却很少。我曾进行过一次问卷调查,几乎没有学生不知道每年2月14日是西方的情人节,但是学生知道西方的母亲节、父亲节的日期却很少。对于家庭经济条件一般或较差的学生,我要他们算一算、比一比:你每月在校生活费支出是多少?你父母每月的劳动收入是多少?你的消费水平是否和家庭的收入水平相适应?你的消费支出是否和你的学习所获相适应?通过算账、对比使不少学生有所悔悟,在心灵上受到震撼,懂得体谅父母的艰辛,激发了他们奋发向上的激情。2003年在我校英语专业毕业的孔立萍,原来初中毕业后没有考上普通高中,文化基础一般,2000年选读我校。经过三年学习,先后获得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英语综合能力竞赛一等奖和全省高职考试外贸类专业第一名。分析她的成功动力和成才因素,其中也有出于对父母的体谅和感恩。她深情地回忆说:“我的家庭经济困难,父亲打工很辛苦,母亲体弱多病,我只有以省吃俭用、刻苦学习来报答和安慰父母。”
富裕是这一代孩子的幸运,也是这一代孩子成长的危机。近几年来,我校在德育工作中增长了这种危机意识,着力对学生加强感恩教育。从母爱入手培育学生的爱心,教育学生孝敬父母,启发学生学会感恩,培养学生“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道德情感,珍惜青春年华,立志奋发成才,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2009年3月22日下午,彭成感恩教育全国巡回讲学团走进我校,举行了一场震撼人心的感恩教育报告会。全校师生4000余人聆听了彭成老师所作的题为《不要让爱你的人失望》的演讲报告。彭老师以爱国主义的激情和坎坷人生的体验,作了长达三个小时声情并茂的感人演讲,发人深省,催人奋进,深深地震撼了在座的每一位师生。报告人和学生的现场互动,更是把报告会推向高潮。不少曾经让父母失望的学生,失去父母或父母离异的学生,少数上网成瘾的学生,都勇敢地走上讲台,深情地表达了对父母的爱或后悔错过了孝敬父母的机会,痛恨自己对父母的不该,声泪俱下地大喊,甚至下跪发誓:“爸爸、妈妈,我爱您!我一定要永远不让你们失望,我要坚强地生活下去,我要和网瘾决裂,让人生不再留下遗憾……”一阵阵震耳欲聋的声音,让所有在场的老师、同学为之感动,相信他们的庄重承诺:“不要让爱我的人失望”。学校领导以这次报告会为契机,进一步开展感恩教育活动。部署各班当晚召开感恩教育主题班会,随后开展感恩演讲比赛、撰写感恩作文和感恩书信、为父母做实事等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感恩教育,让学生更有爱心,让校园更为和谐。
二、无痕教育,让爱心在无声中闪光
付出爱的前提是尊重,首先要懂得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对任何一位教育者来说,教育失误是难以避免的,也是可以原谅的。但是最不能原谅的教育失误,便是对学生心灵的伤害。教师一定要小心翼翼地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千万不能伤害学生的人格尊严。
爱是细节,它虽小,但却感人肺腑,让人刻骨铭心。爱要真心、用心、耐心、有心,但要无声。爱如春雨,大爱无痕,它润物细无声。真正的爱是无声的,无需你的表白,学生会从心灵上感受的,他们也会在心底涌起层层涟漪,主动、快乐地去追求真、善、美,他们也会一辈子感激我们,因为他们是有情感的活生生的人!从教育者来说,与其说是煞费苦心的“教育”,不如潜移默化的无声“感染”,即通过教师心灵深处的自然流露,给学生以“润物细无声”的影响。
我校有一名来自西部的贫困生,靠父亲打工的微薄收入难以维持他的读书费用。有一位教师得知后主动提出资助,但有一个小小的细节要求,就是不要透露她的姓名,于是通过班主任悄悄地转交,后来也有几位教师效仿这一做法。这位学生收到资助款后,非常感动,一再追问是谁资助的,要对资助者表示感谢。班主任只能告诉他:是谁资助的并不重要,你只要知道,他们都是关心你成长的老师。最近,这位学生又成为团委扶贫结对的资助对象。还有几位任课老师赠送他辅助学习用书和资料,公寓老师关心他的伙食。这位学生在生活上非常艰苦,学习上十分用功,学习成绩稳步提高,每次考试名列前茅。他深情感激地说:“困境给我力量,爱心促我奋进,我要用感恩的实际行动,报答含辛茹苦养育我的父母,报答用爱心辛勤培育我的老师,报答所有关爱我的好心人。”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但不会去爱,也不能算是成功的教育。愿我们多讲究一些爱的艺术,爱在静悄悄、爱在无声中、爱在细微处。通过不露痕迹的艺术,让爱心感动学生的心灵,激发他们的自尊、自信、自立、自强,让我们的一言一行闪烁着教育智慧的光芒,使成功之花开遍整个校园,让我们的校园更加和谐美丽。
三、生活教育,让爱心在体验中升华
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教育。丰富的生活内容和复杂的情感世界为实施情感教育提供了开放的、富有活力的现实环境。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陶行知认为,教育必须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教育与生活是同一过程,教育含于生活之中,教育的根本意义是使生活之变化。从爱心教育来说,不能停留在空洞的说教,更要有生活的体验,内化为自觉的行为习惯。要在生活中学习,在社会中进步,实践和体验是最好的方法。
“生活即教育”,道德教育离不开生活中的情感体验。我校在实施爱心教育中,开展孝敬教育与道德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做到孝敬父母的六个“心”:常问好,有礼貌,让父母舒心;多做事,肯帮忙,让父母省心;走正道,求上进,让父母放心;勤学习,苦钻研,让父母开心;多沟通,有商量,让父母称心;遇矛盾,能宽容,让父母顺心。引导学生从小事入手,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为父母分忧解愁,在生活体验中懂得感恩,培养对父母的孝心、对亲人的爱心。这一活动的开展,得到家长的有力配合和支持,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受到家长的普遍欢迎。
作文源于生活,情感来自体验。近年来,我校在语文课的作文教学中,由八位语文教师组成“生活作文”课题研究小组,用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引领作文教学,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走进自然,融入社会,体验生活,感受人生,在生活中体验珍惜生命、热爱祖国、关爱亲人和他人的情感,写出了一批具有真情实感、文笔流畅的生活作文,分期在本校的《生活作文集锦》刊出,取得了一批优秀的写作成果,使学生的生活体验伴随写作过程的情感活动得到心灵净化和情感升华。
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高尚精神和“爱满天下”的博大情怀,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典范。我们应该以陶为师,学陶师陶,传承“爱满天下”,弘扬师爱精神,关注和理解学生的情感世界,培育学生的爱心。让爱的阳光洒满我们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洒向每一位学生的心田,让爱心教育伴随着每一位学生茁壮成长!
培养幼儿的爱心 篇7
一、在日常生活活动中贯穿爱心教育
幼儿园是孩子生活的大集体, 环境的影响和教育对他们极其重要。作为老师要注重日常生活的教育, 从孩子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如教育孩子:不小心碰着别人要主动说声对不起;别人帮助你要说声谢谢;别人摔倒要关心帮助别人……但是, 工作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又不免令人深思。一天, 幼儿到户外游戏, 恰逢一工人在疏通院中的下水道, 周围都散发着作呕的臭味。“老师, 那位叔叔在干什么啊?”“站在那么脏那么臭的地方, 他可真不讲卫生!”……一些好问的孩子拉开了话匣子。这时有些老师只顾着捂鼻子, 根本没有理会孩子的提问, 而是大声的吆喝着:“臭死了!孩子们快点走, 要不然我们的鼻子可要跑了!”说着, 便将孩子像赶鸭子似的带离了那个活生生的爱心教育现场。
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这一基础包括品德、经验知识和智力等方面, 而品德是核心。但是恰恰这一基础却不为该老师所重视, 不善于捕捉幼儿生活中有教育意义的生活片段.随机对幼儿进行爱心教育。作为教师, 我们有义务让孩子在生活中感受爱的同时, 也学会爱别人。由此可见, 一日生活中教师爱的随机教育固然重要, 可也少不了爱的环境的催化。在环境创设上, 有意识地选择一些以爱为主的内容, 如在主题墙的布置上, 体现爱的教育;在自然角里放些小朋友们喜爱的动植物, 让孩子关心、爱护、照料它们, 体验付出爱心的喜悦;教师应以身作则, 以积极的口吻, 温柔的动作、耐心的态度去感染孩子, 使孩子的爱心在爱的氛围中慢慢充盈起来。
二、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整合爱心教育
1. 充分挖掘学科教材中的“爱心”素材。
在幼儿园的教材中, 有些“爱心”素材可充分利用。如:中班语言活动《三只蝴蝶》, 该活动目标为理解故事内容, 懂得同伴间要相亲相爱。但活动并非到此结束, 要将“爱心”教育延伸下去。让幼儿说说自己还有哪些与同伴相亲相爱的事, 并画下来, 与同伴分享付出爱的喜悦。实践中我们还利用文学、美术、情景表演等艺术手段作为爱心培养的有效途径。听故事、引导幼儿理解并续编故事、角色扮演等都是教师能够应用的方法。比如:请幼儿表演故事《狼和小羊》使他们进行角色表演的同时, 体验对小羊表示同情的情感, 愿意主动去帮助他, 从而使他们懂得, 生活中应该同情弱者, 乐意去帮助需要的人。角色扮演让幼儿根据一定的情节, 扮演某个角色, 并通过言语、行为、姿势动作、表情等来表现该角色特征, 从中体验在某些情境下该角色的心理感受, 进而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类似的情况时, 能做出恰当的反应。在主题活动的实施过程中也应当特别注重结合对幼儿进行爱心教育。
2. 在游戏活动中教给基本的技能与技巧。
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 是教育的重要手段, 将爱心贯穿于游戏中, 让幼儿在娱乐中愉快地体验爱心行动。利用游戏进行教育, 最有利的就是让孩子“置换角色”, 就是让孩子去感受别人的酸甜苦辣, 让孩子体验不幸者的感受, 从而让孩子献出自己的爱。
教师还应教给幼儿一些基本的交往技能和安慰助人的技巧。正确的交往技能, 能使幼儿在与他人的交往中萌发关爱之心。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讨论、歌舞等形式, 教授幼儿一些安慰别人的语言和方法, 助人技巧的要领。
三、用随机教育深化爱心教育
幼儿园除了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活动, 在幼儿一日活动中还有随机教育活动。随机教育更具有实效性针对性。例如:一次班中有一名小朋友生病了, 抓住这次教育机会, 我们请幼儿说说自己生病时的感受, 体验生病人的痛苦。从而引发了幼儿探望生病人的愿望, 还想出了一些安慰生病伙伴的方法。然后根据幼儿们的建议, 我们用手机给生病幼儿打了慰问电话, 孩子们在关心别人的同时, 还学会了说许多安慰的话。
也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小事对孩子进行情感教育。如:在公交车上, 看到老年人时, 可以对孩子说:“你看, 奶奶年龄这么大, 站着多累, 给奶奶让个座吧”。如:在三八节、六一儿童节、教师节时, 组织幼儿进行主题讨论, 理解父母的慈爱, 小伙伴的友爱, 老师的关爱。当孩子表现出关心、呵护、帮助他人等爱心行为或为爱心行为作出努力时, 应及时给予肯定或表扬, 进行心理上的强化。
幼儿的年龄虽小, 但情感丰富。一天, 我无意间提了个有关奥运会、世博会的问题, 孩子们马上来了兴趣。他们说了许多关于奥运会、世博会的知识, 表达了自己的期盼之情, 为祖国感到自豪、骄傲, 爱国之情油然而生。
四、在家园配合中进行爱心教育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 是幼儿园的最佳合作伙伴, 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摇篮。家庭教育潜移默化的影响是社会和幼儿园无法比及的。孩子最依恋的是家庭, 最亲近的是父母, 最爱做的是游戏, 关键时刻配合幼儿园共同教育, 会收到不可估量的效果。
教师应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形式, 如家访、电话、便条、家长会等, 与家长密切联系、配合, 积极宣传爱心教育的重要性, 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防止“一个宝宝两个样”的现象。常言说“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家庭教育的显著特征, 就是潜移默化的熏陶。父母应从家庭实际出发, 根据孩子身心发育的特点, 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抓起, 从点滴抓起, 循循善诱, 以情导行, 以事明理, 寓教于乐, 对孩子进行生动的渗透性的爱心启蒙教育。有这样一个事例:孩子对妈妈说:“爸爸和我一样, 也喜欢看动画片。”妈妈笑着对孩子说:“你爸爸本来不喜欢看动画片, 但为了让你高高兴兴看动画片, 他就不看其他节目了, 你爸爸就是这样, 遇到事情总是先替别人着想, 然后才考虑自己, 你可要向爸爸学习啊!”我想, 这就是自然生动的爱心启蒙教育。
由于幼儿的道德发展处在他律阶段, 思维主要是形象思维, 因此, 利用具体形象的榜样力量去教育影响幼儿, 则可收到良好的效果。如在家庭中父母是孩子的榜样, 家长与左邻右舍的和睦相处, 互相帮助, 对弱者的同情等, 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 使他们产生与人友好相处、具有同情心的情感。家长在注重榜样力量的同时, 还应给孩子爱的机会。对于成人来说, 接受孩子的爱是快乐的、幸福的;对于孩子来说, 给予别人爱, 别人能理解、能接受, 比接受成人的爱更快乐!不妨放开你的手, 让孩子帮帮你, , 让他们有爱别人的机会。父母生病了, 让孩子来照料;父母下班累了, 让孩子多帮忙些家务……让孩子在被人爱的同时感受温暖、快乐, 并由此学会爱别人, 帮助别人。这样才能家园配合进行爱心教育, 让幼儿拥有健康的人格, 珍贵的爱心。
如何培养幼儿的爱心 篇8
一、在日常生活中培养爱心
1. 感受爱的存在
要让孩子学会爱,首先要让他们感受到爱的存在,孩子一天中在园时间较长,和老师接触也较多,感受爱即要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爱,让孩子在教师的言传身教中学会爱。如晨间接待时在门口热情地和孩子打招呼,摸摸头、拉拉手欢迎他们的到来;休息时,找孩子谈谈心,对特别的孩子给予特别的爱;午睡时,轻轻地为孩子盖好被子;起床后,帮女孩梳漂亮的小辫;离园时,和孩子说再见,等等,让孩子们深深体会到老师的爱。
2. 学着付出爱
当孩子感受到爱后,就要学着付出。教师要善于做有心人,抓住教育契机,随时随地对孩子进行教育。如看到有的幼儿扶起跌倒的朋友,帮别人卷衣袖、系鞋带,等等,都应及时给予表扬,发给幼儿五角星,并教育其他小朋友向其学习,看到别人有困难,主动去帮助。
二、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进行爱心培养
爱心的培养和其他品德及行为习惯的培养一样,要寓教于一日生活之中。在教授知识,学习技能的过程中利用文学、美术、情景表演等艺术手段对幼儿进行爱心教育,使幼儿的心灵在得到美和情的熏陶的同时,爱也一点点地渗入孩子幼小的心灵。
1. 充分利用学科教材中的“爱心”素材
在幼儿园的教材中,有一些关于“爱心”行为的教材,对此可充分利用。如中班语言活动:“萝卜回来了”,该活动目标为感受朋友之间的真挚友谊。通过本次活动让幼儿知道了解朋友与朋友之间的爱,请小朋友说一说在现实生活中我是怎样关心朋友的,教育活动不仅是停留在故事内容上,更重要的是让幼儿感受分享的快乐,学会关心别人和感激关心过自己的朋友。
2. 在游戏活动体验中“爱心”
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是教育的重要手段,运用幼儿游戏自主自愿的特点,将爱心教育贯穿于游戏中,诱导幼儿在活动中学,在娱乐中愉快地体验“爱心”行为。例如我们可以请幼儿在娃娃家中扮演妈妈爸爸的角色,让他们感受一下去照顾别人是多么不容易,或者通过父母与孩子互换角色进行表演。
3. 把大自然作为活教材
幼儿喜爱大自然,大自然给了孩子们真、善、美的感受,孩子们能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获得美的感受,获得许许多多的欢乐。
春天,我带孩子们来到郊外,看看花,看看草,感受阵阵春的温馨。秋天,我们来到田野,闻着瓜果成熟的香味,体验着“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内涵。冬天,一场大雪之后,孩子们带上小铲子来到户外,为小草拨开盖在上面的积雪。尽管孩子们这种爱是初级的,但它能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逐步迁移,升华为对家乡、对祖国、对人民的爱。
三、创造“爱”的环境
陈鹤琴先生说:“怎样的环境就得到怎样的刺激,得到怎样的印象。”因此,可在环境创造上,有意识地选择一些以爱为主题的内容。
1. 添置自然角
让幼儿时刻注意关心动物和花草,教师应该对幼儿进行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的教育。让幼儿感受小动物的可爱之处,体验付出爱心的喜悦。教师应以亲切的口吻、温柔的动作、耐心的态度去感染幼儿,让他们从中感受到老师的爱,从而培养幼儿的爱心。将教师的这些行为转换成自己的行为,让孩子们在付出的同时,感受到小植物、小动物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2. 营造爱的氛围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者的关注和爱护在学生的心灵上会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因此我们要做一个时刻充满爱的老师,时刻关注、爱护我们的孩子,让爱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常用喜爱的目光去注视孩子,经常与孩子拉拉手,摸摸他们的头,使他们在一种充满关爱的环境中感受到别人对他的爱,将每周固定的一天定为分享日,让孩子把家里自己喜欢的玩具带来幼儿园与同伴分享。久而久之,孩子在享受别人爱的同时也会慢慢学会主动给予别人爱。
四、家庭中爱的教育
家长是孩子的最直接的模仿对象。因此,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爱心教育的同时,更要以身作则,通过自己的言行来对孩子起示范作用,营造爱的氛围,感染孩子的心灵。平时应尊重和关心孩子,对孩子说话要温和体贴,多和孩子进行情感交流,多给孩子鼓励和表扬,让孩子直接感受到来自成人的浓浓的爱;成人之间要注意使用爱的语言,比如“你辛苦了,先歇一会儿”,“别急,我来帮助你”,“谢谢你为我做了这么多的事”,等等;在长辈面前,多表达一份尊敬和关心,比如给老人泡杯茶,让个座,说句体贴的话,送个礼物,等等。成人之间的体贴尊重和相互关爱恰恰是孩子爱心得以生根发芽的关键。要时时注意自己的行为细节,处处保持良好的形象,避免无意中对孩子造成不良的影响。
另外,家长要有意识地选择一些有“爱心”行为的电视节目让幼儿观看,讲述有“爱心”行为的故事给幼儿听,以培养幼儿的“爱心”行为。
五、家校结合,共同进行爱的教育
纲要提出:只有家园密切的合作,步调一致的教育,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但在现实生活中存在过多“爱的教育”的盲区,比如绝大多数家长在“爱的教育”的根本理念上就存在极大的偏差,他们认为教自己的孩子帮别人、爱他人,就是教自己孩子“学傻”,他们担心如此“爱的教育”会使日后孩子走上社会会“吃亏”。许多孩子的父母还会通过自身的行动,向自己的孩子做出一些错误甚至恶劣的示范。
爱的教育对孩子来说十分重要,让孩子在被人爱中感受温暖、快乐,并由此学会爱别人,帮助别人,形成健康的人格。父母生病了,让孩子来照料;父母上班累了,让孩子多做一些家务;公交车上让孩子给老人让座位;在外边玩的时候照顾比自己小的伙伴,等等,借助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小事,反复加深孩子的印象,使孩子明白帮助别人,能给被帮助者和自己都带来快乐。道德根植于生活,把德育大课堂延伸到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带领幼儿从社会实践活动中接受德育,体验爱带来的幸福感。
幼儿园、家庭应携起手来,让孩子学会在享受爱的同时,懂得付出爱,使他人接受自己的爱,以及学会关心、帮助他人,理解、尊重他人,主动示爱,爱护分物,爱护动植物,爱护自己的物品,等等,使其成为具有爱心、乐于助人、德才兼备的人。
一棵小树的成长,离不开阳光和雨露,离不开土壤和养料。孩子心中的爱,离不开老师的熏陶和教育。我们必须持之以恒地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爱的情感教育,通过点点滴滴的小事让孩子在接受爱的同时懂得爱的珍贵,学会关心人,爱他人,让孩子从小拥有一份爱的情感。冰心曾说:“有了爱就有了一切。”爱是人类最伟大的情感,是所有高尚品质和美好道德的核心。幼儿处于生理、心理发育期,对爱的感受是最自然、最丰富的。通过教育把孩子从自然人培养成为懂得爱、珍惜爱、有爱心、有责任感的拥有健全人格的人,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摘要: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 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担负着未来社会培养合格儿童的任务。近些年, 早期教育大力提倡为幼儿的明天做准备, 提出幼儿不仅具有丰富的知识, 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 更具有合作、宽容、承受挫折、有爱心等健康品质。然而, 当今的幼儿大多数是独生子女, 他们集千般宠爱于一身, 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太阳”, 他们吃好的、穿好的、用好的、玩好的, 像温室中的花朵, 被家长小心翼翼地呵护着。久而久之, 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 认为一切好的事物都应该给自己的不良品质。他们只知道向别人索取爱, 而不知道将爱奉献给别人, 不懂得尊重他人, 关心他人, 呵护他人, 帮助他人, 与他人分享。因此, 成人在教会幼儿享受爱的同时, 应教会幼儿如何付出爱, 如何使他人接受自己的爱。这样才能使幼儿知道爱是双向的, 只有付出了爱才能得到爱, 从而使幼儿的身心更加健康地发展。所以对幼儿进行爱心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也是刻不容缓的。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爱心 篇9
我看完这个故事心被深深地刺痛了,这是怎样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这又是怎样一个让人痛心的女儿。这不能不让人思考: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孩子心中的爱呢?
由此可见,幼儿爱心的培养是我们的重要工作。那么,怎样指导家长走出爱的误区,怎样培养孩子拥有一颗爱心呢?
首先,要教育孩子爱自己。一个连自己都不爱的人,谈何爱别人?
爱自己,从爱护自己的身体入手。在工作中,开展系列活动:我的身体真有趣;吃出来的健康;快乐睡眠个子高;这样锻炼身体壮等。还要遵守公共秩序,户外活动时,交代完内容,我会先让孩子们自己说出怎样玩,才会安全快乐,知道遇到危险如何保护自己。
其次,要教育孩子爱父母,爱家人。一个不孝敬父母的人,是不被人信任的。
嘉怡,一个聪明的女孩,一天来园时,看到她妈妈满脸怒气,咬牙切齿的恨意,我很是不解。沟通后才知道嘉怡从小和父亲关系就特别好,而父亲和母亲又矛盾不断,所以嘉怡一直讨厌母亲,不但恶言相加,还会有意挑拨父母的关系,使妈妈伤透了心。于是,我请几位妈妈到班上,给孩子们讲解自己怎样十月怀胎孕育生命,又是怎样艰辛养育小宝宝,以真实的人和事,感动每一个孩子,知道父母的无私与伟大。然后,我和嘉怡谈心,把她母亲的事变成故事讲给她听。使我没有料到的也是我常引以自豪的是,嘉怡竟哭着对我说:老师,我错了,今天晚上回家我给妈妈道歉。我激动地一下子紧紧抱住了她。多懂事的孩子啊!任何状况都不是孩子的错,而是我们的责任没有尽到。第二天,嘉怡妈妈高高兴兴地拉着快乐的女儿,给我送上一束盛开的鲜花……
第三,教育孩子爱身边的人,感受到自己的责任与奉献的快乐。
小路畅是不幸的,胎儿期就遭受严重的铅中毒,至今六岁了,走路还是踉踉跄跄的。她胆小脆弱,眼里时常闪着泪花,哪怕有一丝微风吹过,她都会像一棵无根的小草,倒落一旁,真让人心痛。她时常孤寂地坐在一旁,呆呆地望着天使般的孩子们快乐地嬉戏。而她妈妈每次送她来园总是笑着说:“好孩子,坐着别动,听话,再见。”但在她转过身的瞬间,我分明看到她眼里滑落的泪水,读懂了一位母亲的心痛。
说实话,小路畅刚到我班时,我也不太愿意接收她。可脑中挥之不去的是路畅那渴望的无助的眼神和她妈妈无奈的泪光。我的心不由得揪紧了。是的,每一个孩子的童年都应该是快乐的,我们没有理由剥夺她受教育的权利,我们更不应该让残酷的现实剥夺她生活中的快乐,不是吗?她已经很不幸了,为什么不多给她一些温暖,让她的天空明亮多彩起来?而这不也正是培养幼儿奉献爱心的最佳时机吗?要让孩子们感受到帮助路畅是自己的责任,同时自己也会因此而快乐。第一步,我用故事的形式向孩子们讲述了小路畅的不幸和她的渴望,她是多么需要我们的帮助和关爱啊!孩子们哭了,自觉地无声地扶她去洗手间,帮她搬椅子擦桌子……小路畅脸上开始有了笑容。第二步,我对小路畅的要求是,自己的事情尽量自己去完成。因为只有运动、活动才能得到康复锻炼,才能自信。她的路还很长,所以必须学会坚强,学会微笑面对生活。现在,你能相信吗?路畅的文具是自己整理的,袜子是自己穿自己洗的,尽管每次都花别人几倍的时间。如今,小路畅和班上健康孩子一样快乐着、成长着。
徐昊,典型的家园不一。在园挑不出一点毛病,可在家里,由于爷爷奶奶的过度溺爱,他会向奶奶刚做好的饭里扔进一只袜子;在姑姑男友第一次登门拜访的餐桌上,将口水吐进他的茶杯里……除了幼儿园以外的任何场所,只要看到比自己弱小的孩子,甚至走路不便的老人,都会上前推打一掌一拳或吐口水。对此,我和他父母共同制订计划:(1)斩断他的保护伞,偷拍下他的言行,给爷爷奶奶敲响警钟,痛下决心,支持我们的工作;(2)亲身体验被更强大的人欺负的愤怒与无助;(3)在班上开展“我是家园好娃娃”的评选活动,大家共同制订好娃娃的标准,并在墙面设评比园地。如:给父母洗脚,帮助小伙伴,尊敬长辈等可得到一朵小红花。我会随时关注徐昊的红花并及时表扬鼓励。在我们不懈的共同努力下,他终于变了样:有礼貌,讲文明,有爱心,尊敬长辈,真的是棒极了。
第四,大爱无限,为孩子提供奉献爱心的机会。
施爱与接受爱是相互的,如果让孩子只是接受,渐渐地,他们就会丧失了施爱的能力,只知索取,不知给予。所以变小爱为大爱,为孩子提供奉献爱心的机会是我们工作的重要一环。我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如:阳光手拉手、九九重阳节敬老院里送温暖、福利院献爱心等活动。这一次次爱的历程,让孩子们知道自己是多么幸福,懂得了自己存在的另一种价值。
让我终身难忘的是5.12汶川大地震,班上一个和奶奶相依为命仅靠奶奶捡废品和帮工的收入才入园的东东,捐出十二个因攥的太紧而潮湿发亮的硬币,这可是他的“全部财产”;爱美的嘉嘉把买漂亮衣服的钱投进爱心箱,送她来园的小保姆也捐出自己的一个月工资;一向任性自私的禄路也倾囊献出存钱罐的三百枚硬币……我的泪水,一次次模糊了视线,一遍一遍用颤抖的声音说:我替灾区的小朋友谢谢你们!那次,我班共捐款2794元。
在灾难面前,充分体现了人性的纯美;在这里,爱心得到了洗礼,思想得以升华,生命因爱而伟大,爱是生命共同的语言。
培养学生的爱心 篇10
一、给幼儿无微不至的关爱
一个人的幼儿时期是其个性和品质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候的幼儿, 开始学会并模仿大人的一举一动, 一言一行, 可以说大人带给他们一个模板, 幼儿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三字经里说:“人之初, 性本善。”研究学者也表示:每一个孩子都有着同情心和善良的心, 这是他们的天性。比如, 有的孩子看到别的小朋友在哭, 他就会主动拿出好吃的或者好玩的给对方进行安慰, 这是一种天然的爱心流露。但是, 这些天性需要外界环境的激发才能得到维持。中国人的特点是含蓄而又内敛, 不把自己的感情显露出来, 而现代社会提倡的精神文明都需要有开朗的个性, 乐观向上的积极性。这就需要教师对幼儿进行疏导, 用爱心换来幼儿的真诚。
每一位家长将孩子送到幼儿园, 都希望孩子能够快乐地成长。这就赋予了幼儿教师更多的使命感。一方面, 我们要对幼儿进行学前教育, 让他们对未知的世界有最初的启蒙;另一方面, 我们也要照顾他们的情绪, 用爱心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有人说:“孩子的爱心是稚嫩的, 你在乎它, 它就会长大;你忽视它, 它就会枯萎;你打击它, 它就会死去。”是的, 孩子虽然年纪小, 可是他们已经分得清楚谁对自己好, 也会有自己的喜好。因此, 对于每一个幼儿, 我都会尽自己所能去爱他们。例如, 班里有一位小朋友天生有些缺陷。也许是因为大小便都不能自理, 他也有些不好意思同其他小朋友玩耍。我没有因为这些缺陷而嫌弃他, 而是在向家长问明了情况后, 对他付出了比别的小朋友多一倍的耐心。除了每天按时为他换洗尿布, 也会让他多和其他小朋友玩耍。其实在孩子们的眼中, 能玩得来就行, 没有太多的计较。很快这位小朋友融入了集体, 也变得开朗起来。开始自闭的小男孩变成了乐观搞怪的活宝, 他自己也十分开心, 也因此非常“黏”老师, 对我非常亲近, 还会在家里给我带好吃的小零食。这些都表明他是一个富有爱心、愿意与人亲近的好孩子。
二、在教学中处处都要体现爱心教育
要想让幼儿懂得爱, 就要让他们学会关爱别人。在日常生活当中, 有很多可以体现爱心的细节和小事, 在成人的眼中, 那都是微不足道的, 可是在幼儿心里, 却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 在家庭生活中帮助妈妈干活, 给爷爷捶背, 这会让幼儿从小就感受到爱的含义。在教学中, 教师也要多多提到爱心教育。例如, 大孩子可以帮助小孩子穿衣服, 帮助他们穿鞋;为教师分忧, 帮助教师扫地;有好吃的大家一起分享, 有玩具大家一起玩;小朋友摔倒了大家一起帮忙扶起, 安慰哭鼻子的小朋友、逗他开心等等, 这些都会让孩子感受到爱心带来的快乐和满足。
三、树立榜样, 培养爱心意识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尤其是对于成长期的幼儿, 更要为他们树立一个关心、理解、爱护他人的好榜样。公益广告小男孩看到妈妈给外婆洗脚, 他也偷偷地打来一盆水, 给妈妈洗脚, 这就是耳濡目染、爱心传递的力量。在幼儿园里, 幼儿接触最多的就是同学和教师, 而教师就是他们学习的最好榜样。一个每天都微笑的教师, 可以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每一个幼儿, 让他们感受到快乐, 感受到美好, 就会使他们喜欢上学, 喜欢和小朋友、和教师在一起玩耍。反之, 如果教师冷冰冰地板着一张脸, 就会使学生感受不到热情, 会觉得整个幼儿园有一种不舒服的氛围。因此, 幼儿教师要首先以身作则。其次, 教师要注意言行举止, 为幼儿树立一个好的榜样, 告诉他们该做什么, 不该做什么, 该怎么样去做。如对师长要尊重, 对小朋友们要谦让、关心、友爱。教师还让所有的幼儿都向班级里做得好的幼儿学习, 用美好的形象走进幼儿的心灵。
四、爱的表达方式
有一句歌唱到:“爱是人类最美的语言, 爱是正大无私的奉献。”是的, 我们都在爱心中孕育成长, 享受着阳光的温暖, 雨露的滋润, 可以说人类的世界就是充满爱心的世界。幼儿表达爱心的方式最为淳朴和简单, 他们愿意把自己喜欢的和大家一起分享。对于幼儿的示意, 我们要主动接受并让他们感觉到自己非常开心, 避免因为错误的表达而影响他们的情绪。
例如, 班里的一位小男孩兵兵拿了一个苹果去哄另一位小朋友彤彤, 可是这个彤彤因为刚刚不开心, 所以就拒绝了兵兵的苹果, 还很粗暴地冲他嚷。兵兵很委屈, 自己的爱心为什么换来不理解?我及时地发现并把两位小朋友都叫到身边, 跟他们说:“兵兵真有大哥哥的样子, 会把自己的苹果和小朋友一起分享, 真赞!可是彤彤为什么不开心呢?原来彤彤是因为一点小别扭心里不高兴, 而并不是不喜欢兵兵。现在老师要对大家说:兵兵心中有爱, 所以愿意与彤彤一起分享苹果。彤彤是不是不应该拒绝呢?”在一番开导下, 两个小伙伴又一起愉快地玩耍了。
培养孩子的爱心有妙法 篇11
一、以身示教,胜于言传
父母、亲人是爱心传递的使者,尊老爱幼,用心去影响孩子,包括尊敬乡邻,爱护一草一木,珍惜光阴等,潜移默化中使孩子拥有爱的感知,同时,耐心的给孩子讲解什么是爱,父母为什么这样做,结合生活中孩子破坏玩具,撕毁图书等不良行为,进行教育,使爱具体化。(建议:语言不要成人化,可拟人化,如你不爱护玩具,玩具生气了,不和你玩儿了)。孩子会从熟悉的人的生活和言行中汲取爱,从小让孩子懂得:尊人者,人敬之;爱人者,人爱之。爱是相互的,拥有博爱的人,是高尚的人,是受人敬仰的人。
二、转移坏习惯,引导正确的方向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要冷静地对待孩子的缺点,要宽容地给孩子尝试错误的机会,善意的批评要讲方式,用博大的爱心去感化。尊重孩子、理解孩子,这才是爱。先听听孩子的想法,你会有新的体会,才能有目的地、恰当地进行评议,也只有恰当的评议才能使孩子信服、接受你的建议。不直接地去指责,埋怨,多给孩子建议性的引导;不说不能怎么样,多说如果能怎么样会更好。作为父母,放下架子,身入童境,循循善诱是关键。不怕孩子出错,就怕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孩子坏习惯的纠正,全在父母的转移和引导上。
三、欣赏孩子的变化,促使自爱、自立、自强心的形成
日常生活中,父母尽可能避免正面批评现状,而应赞扬“现状”。这样不仅巧妙地让孩子知道什么不对,应该怎么做,而且使他感觉到自己原来很优秀,感到自己在变化中长大,从而产生自爱、自立,努力把握正确的方向学会自强。例如:当孩子作业确实很认真时,家长不应吝啬表扬,另外,家长不妨经常把孩子的好作业拿给来访的客人看,让孩子体验只要认真劳动总是有回报的,这种回报最好来自精神方面。
四、教孩子学会移情能力
所谓移情能力是指能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感受他人情感的能力。比如当看到别人生病疼痛时,要让孩子结合自己的疼痛经验而能感受并体谅他人的痛苦,从而为他人提供力所能及的物质或精神上的帮助。总之,爱的培养,途径和方式很多,关键是注重爱,拥有一颗纯真的爱心,父母首先要做一个爱的使者,长期地、不断地把爱传递给孩子。
在社会活动中培养幼儿的爱心 篇12
一、充分利用家长资源, 形成家园共育
1. 要创设和谐民主的情感氛围,
让幼儿充分感受爱。家庭是孩子的第一生活环境。家长的教育观念与教育行为是幼儿爱心情感培养的关键因素之一。情感的培养, 首先应从感受爱开始。作为父母, 应尽力为幼儿营造宽松民主的情感氛围, 不但要为幼儿提供外在的爱, 更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需要和兴趣, 积极对幼儿的行动做出反应, 让他们了解父母工作的艰辛和为了使他幸福快乐所付出的心血、汗水, 从而产生体贴之情。比如懂得给下班回来的父母拿拖鞋、帮父母摆碗筷、为父母捶腰背等。还应注意引导幼儿爱小伙伴, 懂得小伙伴之间应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有小伙伴来串门时, 教育幼儿拿出自己的图书和玩具与别人分享, 知道父母或长辈生病了, 用适当的方式去关心, 等等。这样幼儿才会对世界充满爱心。
2. 要建立和谐的家庭人际关系。人之初,
性本善。每个人最初都拥有爱心, 只是在成长的过程中, 生活的环境和受到的教育不同, 人的品行也就发生了变化。幼儿时期是孩子个性、品质形成的重要时期, 关键是看成人怎样正确引导和培养, 大家都看过这样一个公益广告:“妈妈, 洗脚”。可以看出, 孩子是渴望爱心教育的, 爱心教育应从娃娃抓起。家庭成员之间应建立一个感情融洽、生活和谐的人际关系, 首先要互相尊重信任、关心爱护, 这是陶冶幼儿良好品德、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环境因素。家庭和睦, 家长也会更加重视对幼儿的教育和品德培养, 并且能够互相支持, 配合默契, 收到事半功倍的功效。反之, 家庭不和, 夫妻反目, 整天争吵打骂不断, 那就不可能有时间和心情考虑和协调有关幼儿教育和品德培养方面的问题, 就可能出现互相不闻不问、彼此推诿, 对幼儿冷淡, 甚至拿幼儿出气的情况, 这都会直接影响到幼儿的思想行为、个性品德和心理的健康发展, 甚至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
3. 要发挥父母以身作则的榜样作用,
渗透爱心情感。孔子曰:“己身正, 不令则从, 己身不正, 令不从”。模仿是幼儿学习做人的主要途径。在家庭中, 父母是幼儿最直接和最有权威的教育力量。父母的一言一行, 一举一动对幼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如果做父母的平时待人处事热情诚恳、热心助人、尊老爱幼、文明礼仪, 那么这种善良的情感和行为必定会深深地影响到孩子, 一旦幼儿碰到类似的事情, 他就会模仿照做。如果家长自私自利、专制无情, 那么, 培养出来的则往往是任性冷漠的幼儿。
因此作为孩子的主要模仿对象, 家长首先自己要有爱心, 要不断充实自己, 加强道德修养, 以身作则, 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件事情:一次活动后, 我奖励赵浩一颗糖果, 他舔舔嘴巴悄悄地把糖放进了口袋, 我问他为什么不吃, 他说:“因为我妈妈病了, 老师奖的糖好吃, 我要带回去给她吃。”多懂事的孩子啊!过后我了解到赵浩的父母平时非常孝敬老人, 吃饭时总是习惯把最好的菜首先给爷爷奶奶吃, 每当老人身体不适时, 妈妈就叮嘱他:走路、说话要轻点, 别影响爷爷奶奶休息。受父母的影响和教育, 赵浩自然而然地有了一颗孝敬老人的爱心。由此可见, 幼儿爱心情感的培养和父母待人接物的态度是密不可分的。
4. 要持之以恒,
强化爱心情感。幼儿的情感具有冲动性和不稳定性, 常常会出现“三分钟热”现象。作为家长, 如果看见幼儿会分东西给别人吃, 爷爷奶奶病了会问候, 小伙伴摔倒了会扶起时就应及时地对幼儿刚建立起来的爱心情感进行肯定、赞赏, 经常进行强化, “太好了”、“你做得真好”、“你真棒”之类的表扬能有效提高幼儿保持良好情感的积极性。这样, 幼儿以后再碰到类似的情况时也会同样对待, 日积月累, 幼儿的爱心情感以及行为就逐渐稳定, 最终成为习惯。
二、共享社区教育资源, 培养幼儿的爱心情感
1. 利用社区资源, 萌发爱心情感。
社区是幼儿生活、学习和活动的外在环境, 蕴涵着丰富的可利用教育资源, 有利于锻炼幼儿的胆量, 萌发爱心情感。
例如:我们利用周边环境, 去玉湖公园春游、参观定西市博物馆、带领幼儿实地观看湖边田野、公路桥梁、亭台楼阁、高楼大厦, 使幼儿轻松愉快的感知了家乡的美丽, 萌发了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在回到教室后的“意愿画”主题活动中, 他们放飞了理想, 尽情地挥洒了热爱家乡的情感, 一幅幅稚嫩画面叫人感动不已。我班的佳佳小朋友生病住院了, 小朋友和家长一起给佳佳折千纸鹤、画爱心卡片、写爱心信, 给她送去温暖, 使佳佳感受到了同伴的友谊是多么地珍贵!
“六一儿童节”之际, 我们还组织社区散居幼儿及家长来园和孩子一起过节, 开放互动的亲子游戏活动, 不但加深了孩子和家长之间的情感交流, 获得了快乐的体验, 同时家长也受到了教育。
2. 参与社区活动, 培养幼儿的爱心情感。社区是一个教育资源丰富的宝库, 它所涵盖的教育价值、
教育内容是幼儿园所无法浓缩的。当幼儿走出园所, 才会真正接触到社会。
如: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的两次强烈大地震, 让全中国人的心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幼儿园积极参与了社会救助活动, 组织小朋友观看电视, 直观地感受灾情的残酷, 激发幼儿对灾区人民的同情心, 家长、幼儿纷纷尽自己的微薄之力捐款捐物, 支援灾区。一些幼儿把自己长期积累的零用钱全部捐献出来, 有的表示要少吃一些零食、少买一个玩具、少进一趟公园, 把节省下来的钱捐赠给灾区小朋友, 用他们稚嫩的声音说出要勇敢、要坚强的话语。在哀悼日当晚小朋友和家长一起点起蜡烛, 纪念逝去的人们, 各种各样的哀悼活动激发了幼儿的同情心。幼儿的举动感动着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 也更加坚定了我们战胜困难的信心。一个个生动感人的场面, 一次次别开生面的活动, 让孩子们置身于一个爱的海洋中, 更好地促进了幼儿爱心情感的培养。
实践证明:爱心情感的培养关系到幼儿良好品质的形成。充分利用家庭与社区资源, 能为幼儿爱心情感的培养提供一个新的更广阔的天地。我们将继续努力, 一如既往地注重幼儿爱心情感的培养, 让每个幼儿都拥有一颗善良、赤诚的心。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 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摘要:情感是人的精神支柱, 爱心是做人最基本的要求, 幼儿时期是孩子个性、品质形成的重要阶段, 关键看成人怎样正确引导和培养。作为教师和家长要注重幼儿日常生活的教育, 从孩子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 利用各种教育契机有目的、有计划地对他们进行爱心行为教育, 让每个幼儿拥有一颗善良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