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德育于初中物理教学中

2024-06-21

寓德育于初中物理教学中(精选8篇)

寓德育于初中物理教学中 篇1

寓德育于初中物理教学中

莲花乡真武小学

何龙

[论文摘要]:本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论述了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挖掘了物理德育渗透在教学中应采用的主要渗透渠道,并对各种渠道中应如何渗透德育内容作了阐述。并针对应用德育渗透时应注意的一些问题作了总结。[关键词]:新课标 德育渗透 爱国主义教育

初中物理学中许多内容不仅教给学生一些方法及世界观,同时对启发学生情感,启迪学生思维,陶冶积极思想有帮助,在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对学生的发展犹为重要,我具体做了以下几点:

一、在常规教育教学中加强德育教学

1、介绍中国古今物理成就,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1)我国古代许多的物理学家,对物理发展有过很大的贡献,不少研究成果长期居世界领先地位。如指南针的发明与应用,不仅在我国古代军事、生产、日常生活中起过重要作用,且对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世界的发展都有功绩。这充分体现了我们祖先的聪明和才智,值得我们每一位炎黄子孙感到骄傲和自豪。通过深入挖掘物理学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帮助学生了解物理学发展史,据史料记载:公元前6世纪《考工记》中记述了滚动摩擦、斜面运动、惯性、浮力等现象;公元前400年墨翟在《墨经》中记载并论述了力的概念、杠杆、小孔成像等问题;东汉时期的王充在《论衡》中记载了电学等知识。这些伟大的发现对物理学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利用这些素材结合物理各章节的内容,通过课堂渗透,充分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应用我国科技的发展史中包含的大量的爱国主义的光辉事例,激起学生的爱国热情。在教学过程中,适当介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成就,如在学习火箭时,介绍我国在航天领域的发展状况和“神舟八号”、“神舟九号”升天及运行情况;学习超导时,介绍磁悬浮列车工作原理与发展现状;通过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一些物理学家的爱国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如:我国近代著名的力学家、火箭专家钱学森,它所涉及的学术领域十分广泛,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际应用中都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尤其是对我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被称为“中国的导弹之父”他不图荣华、不畏艰难,毅然投身于我国的火箭和导弹事业;曾获得诺贝尔奖的丁肇中教授在瑞典首都领奖时,他坚持用汉语演讲,中华之声响彻大厅,结束了从1901年到1976年长期在受奖大厅里没有汉语的历史。

2、介绍物理学家事迹,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学习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物理教材中有很多物理故事,如欧姆定律是电学中的重要规律,在讲解欧姆定律时,首先向学生介绍德国的物理学家欧姆,得到这个结论是不容易的,经历了10多年的辛勤劳动,做了大量实验。同时,介绍学生课后阅读文章后的“欧姆坚持不懈的精神”,对学生进行教育和激励。焦耳在极困难条件下用30余年时间,除了400次实验,无可辩驳地证明了能量守恒定律,法拉第经历10多年研究,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如牛顿研究问题忘了吃饭;富兰克林为了弄清雷电的成因,大胆实验、不顾自己的安危;阿基米德面对侵略者的屠刀处之泰然,甚至还在说:“在我死之前,先让我把这个题目证完了,免得给世上留下一道尚未证实的难题;安培,奥斯特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进行实验的故事;科学巨子王淦昌为了祖国的核事业,告别生活优裕的北京,来到人迹罕至的西北高原,一干就是十多年之久。物理学家这些实事求是的态度、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刻苦钻研和探索的精神、只讲奉献、不图索取的美德等,都是向学生进行教育的好教材。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针对学生实际进行德育教育

二、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针对学生实际进行德育教育

从绪论课起,就提到学习物理的目的在于应用,要特别注意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努力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讲完知识点后,我都举有实际应用的事例。比如,讲完动能和势能转化后,紧接着分析了人造卫星绕地球运行过程中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其目的是加强物理知识与现代科技的联系,使学生了解他们所学的物理知识,也可以用来解释一些高科技中的问题,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物理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包含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物理学中的很多概念、规律体现辩证的思想,也有很多规律就是在辩证的方法论指导下发现的。如电子、中子、质子的发现以及电场、磁场的建立和对天体运动规律的研究就包含着“世界是物质的”、“世界是可知的”哲学思想;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合力与分力、引力与斥力、导体和绝缘体等分别是一对矛盾体,他们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体现了辩证统一的思想;超导、全反射、熔化等物理现象包含着量变与质变的哲学思想;光的本质的研究历程体现着否定之否定的思想;静电、摩擦的防止的应用又可以教给学生一分为二看问题的方法。总之,在物理教学渗透这些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不仅有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也有利于掌握认识世界的方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三、学用结合,灵活进行德育教育

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德育渗透应做到“灵活多样”。物理竞赛、课外实验、参观访问、开展一些物理活动课和物理主题活动,来达到对学生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德育教育。教学中利用图表、挂图、录像、幻灯、专题讲座等能增强德育的趣味性、可接受性。作习题练习时,要寻求一题多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促使学生以积极的情感参与认知活动,在电路练习中进行用电安全教育;人造卫星的练习可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反冲运动、惯性和摩擦力对人类有益也有害,做相关练习时可帮助学生树立“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辩证观点;做习题时要求学生解题要规范,要充分体现研究过程和解题思路,不能因为题目简单省略重要的步骤;不能怕麻烦而没有最后的总结;不能忽视脚标、负号、单位、小数点的重要性。这里又可以教育学生说话做事要有理有据,要有一丝不苟的认真态度和严谨务实的精神。教育学生从自己做起,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形成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总之,物理学中蕴含有丰富的德育内容,只要我们认真钻研教材和物理学史,通过多种渠道和方法,有意识、有计划的把德育内容渗透到物理教学中去,做到寓德育于教学之中,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又受到了德育熏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教书和育人的统一。

寓德育于初中物理教学中 篇2

一、更新教学理念,坚持德育首位

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教育是什么?教人变!教人变好的是好教育,教人变坏的是坏教育。活教育教人变活,死教育教人变死。不教人变、教人不变的不是教育。”初中学生的德育教育不应是一种雕刻的教育,而应潜意识地渗透到各学科教学观念、每个具体教学环节和教学行为中,必须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要以人为本,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坚持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

曾有一本杂志介绍了这样的事情。美国一位教授在测试学生的能力时出了这样一个问题:青蛙的舌头着生在什么位置?让学生第二天来解答。结果中国学生带来了课本当依据,而日本学生则带来了青蛙。可见中国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是熟练的,但是实验技能、研究探索意识相比之下就差了一点。这与我们平时的教学理念有关。可见不坚持把德育放在首位的教师就不可能培养出思想品德好的学生,真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因此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坚持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

二、立足课堂教学,狠抓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不是空洞的政治口号,不能靠生硬的灌输。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除了学习有关法律、法规,还必须深入学习课程标准和教材,积极挖掘教材内容的思想性。其实,各学科的思想内容是十分丰富的,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把思想教育内容科学地、灵活生动地融会于教学过程中。

例如,我在教学七年级预备教材Unit 1时,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运用Good morning/aftermoon/evening,以及Hello,Hi礼貌地与人打招呼。又如,有事要麻烦或打扰他人时,要先说:“Excuse me。”给别人制造了麻烦或自己做错了事时,要说:“I’m sorry。”得到别人帮助时要说:“Thank you。”教师与学生一起把这些用语使用到生活中,让学生既掌握知识,又懂得文明礼貌、社会公德的重要性。

我在教学时注意结合班级和学生的实际,结合教学内容深挖其思想精华,科学地渗透品德教育。如牛津英语8B Unit 6这一单元的内容是引导学生学习思考如何帮助残疾人,我设计了这样的提问:“Have you ever helped other people?”学生都回答:“Yes。”在表扬学生的同时,我再引导学生谈一谈自己愿意参加的公益活动和帮助他人的方法,如去敬老院帮助老年人,帮助聋哑人。当然,还有许多帮助人的方式,教师要告诉学生,这种“乐于助人”的良好道德情操是每个中学生都必须具备的。我在教牛津8A Unit 4时,结合现在的中学生很多不会,也不愿意做家务的现象设计了这样的提问:①Do you often do some dishes?②What do you usually do for your parents?很多学生都回答喜欢劳动,但至少有一半的学生都说没有洗过衣服和碗筷。这时教师就要告诫学生:热爱劳动是一种美德,我们只有用勤劳的双手,才能创造出灿烂的明天。这样不仅达到了知识技能的教学目标,而且达到了德育教育教学目标。

三、开展课外活动,强化德育教育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的思想,把教育同整个生活、整个社会联系起来,并通过各种社会实践,真正做到“教、学、做合一”。德育教育教学活动不应仅限于课堂,而要延伸到各学科的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在开展英语课外活动时,通过黑板上的“英语角”,可提供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而又和他密切相关的德育教育的英语信息,如名人名言No pains,no gains(不劳而获),德育教育故事等,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一下课同学们就围在一起研读“英语角”上的内容,放学后还要研究一番才回家。在他们眼里,这是把枯燥乏味的学习变成德育教育的新方法。我还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组织学生编演英语德育教育节目,学校还专门开设英语广播节目,在中午学生休息时间播放英语德育教育歌曲、诗歌和课堂片段,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初中生对这样奇妙、有趣、好玩的英语课外活动情有独钟,也是趣味无穷的德育教育活动。这样不仅英语课外活动形式多样,而且开辟了德育教育的途径,提高了德育教育的效果。

寓德育于初中历史教学之中 篇3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德育教育;实施策略

德育是初中阶段非常重要的一项教育内容,因为初中阶段是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初步形成的时期,在这个时期进行有效的德育能够对于学生未来的一生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而在初中阶段的各学科教学之中,历史学科毫无疑问是对于学生德育起着积极作用的学科,有效地利用历史这门学科进行德育不仅是对于历史教学目标的进一步明确,同时也是对于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

一、爱国主义教育

国家的概念是每个公民心中最为神圣的内容,对于祖国的热爱将会转变成许多优秀的品质,如顽强拼搏、不屈不挠、勇于奉献等,这些大公无私的伟大精神都是基于爱国主义情怀。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之中,爱国主义精神比比皆是,尤其是在近代历史之中,在中华民族面临着亡国的威胁时,无数仁人志士在爱国主义情怀的驱动之下承担起了救国的历史重任,这些感人的事迹值得后世铭记于心。对于这些内容,教师应该重点提炼其中的精华,利用这些内容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进行有效培养,让学生具备良好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

二、道德教育

道德是我们现代社会非常讲求的品质,公民道德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而作为未来社会的中流砥柱,优秀的道德教育必不可少。而关于这一点,历史这门学科能够做出最完美的阐述。我国是一个拥有着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传统文化中包含着最高尚的道德,如谦虚、仁爱、礼貌等,这些都是现代社会中非常需要公民具有的优秀道德品质。作为教师,在历史课程内容讲解的过程中,不能仅让学生记住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而更应该让学生透过这些看到我国文化之中最纯美的部分,在历史的学习中陶冶自身的情操,塑造自身良好的内在道德品质。

总而言之,在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肩负起德育的重任,深度挖掘历史教材内容之中的教育精华,利用我国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来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塑造学生良好的内在品质。这样不仅对现阶段的历史以及其他学科的教学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也对学生未来的一生有着更为深刻的意义。

寓德育教育于药理学教学中 篇4

郭金耀,陈喜珊

(渤海石油职业学院,河北

任丘

062552)

摘要: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基本职责,在专业课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可避免德育言之无物、空洞说教,可相互促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德育教育;药理学教学

作者简介:郭金耀,男,祖籍甘肃民勤,出生于1969年,大学本科毕业,现为渤海石油职业学院医学技术系讲师,主要从事药理学教学。联系电话:***

教育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教师教学过程也是育人过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是我党的教育方针。因此,从事医学教育的教师在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应有意识地渗透德育教育。下面是笔者结合药理学教学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1.通过介绍我国古代本草学的发展,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公民发自内心的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不能靠空洞地说教,而应结合教学内容,用真实的事例来引导教育学生。我国灿烂的医药文化,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生产、生活实践的结晶。如公元1世纪前后我国成书的《神农本草经》是世界上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我国很早就有“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的记载,唐代的《新修本草》是我国及世界的第一部药典,明代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竭尽毕生精力,亲身实践,去伪存真写成《本草纲目》,内容丰富、价值较高,不仅促进了我国医药学的发展,而且闻名世界,已译成英、日、法、朝、德、俄、拉丁等七种文本传播到国外,成为世界重要的药物学文献之一。我国的医药文化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也是重要的世界文化遗产,中药在治疗疑难疾病方面有其独到之处,现在,中医、中药已经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通过对上述知识的介绍,可使学生树立起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教育学生在关心自我的同时还应该关心他人、关心集体、关心国家,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一个人要想成才,要想有所作为,就必须要有吃苦精神,要有奉献精神,这样,才能学好本领,报效祖国,为国争光。

2.通过分析药物防治作用与不良反应,帮助学生树立“一分为二”的观点,教育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事物

药物是一把双刃剑,既能防治疾病,又能伤害自己。如阿托品是一个作用十分广泛的典型药物,涉及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内脏平滑肌及腺体分泌等,能治疗许多疾病。但在临床应用的同时,对病人产生的不良反应也较复杂。在对该药的药理作用与不良反应全面了解,以及用药目的不同的情况下,药物治疗作用与不良反应可相互转化后,学生就能对该药做出正确评价。据统计,近年医院患者中,我国每年约有19.2万人死于药源性疾病,美国每年约有11万人死于药物不良反应,据WHO统计,每年住院死亡病人,有50%是由于药物不良反应所致。因此,在用药过程中充分利用药物的防治作用,解除病人的疾苦,促进和维护病人的身心健康,而尽量避免药物的不良反应,做到有道德的用药。抨击近年来少数医疗单位和个人为牟取私利而不顾病人病情开大处方,开贵重药,给病人造成身心损害和不必要的经济负担的事实。学生在认识药物不良反应危害性的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学好药理学知识的自觉性。

3.在讲解抗微生物药的合理应用时,对学生进行医德教育

抗微生物药在临床上应用较多,而滥用现象十分严重。由于有个别医务人员受社会上一些不良倾向的影响,一切“向钱看”,只用一种抗生素能够治好的疾病而用2~3种,用国产药能治好的疾病而要用国外进口药,不需要抗生素的疾病而滥用抗生素作预防用药。这不仅给病人造成经济上的损失,而且还使抗生素产生抗药性及交叉抗药性,或使抗菌效力降低,如青霉素加四环素类使疗效大大降低。这样给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带来很多棘手的问题,这种用药就是一种无道德的用药。在讲解抗微生物药的合理应用这节中,着重强调这些问题,教育学生一定要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一切从病人的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的身心健康服务。这就要求学生把防病治病、救死扶伤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利用自己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及技能,努力做到减轻或消除病人的疾苦,在药物的选择上尽量做到选用疗效好、毒性低、价廉易得、使用方便的药物。而要达到这一目标与医疗技术有密切关系。因此,医疗技术上精益求精,努力钻研业务,探究医学新理论、方法和技术,对医务人员来讲是一个基本道德。另一方面,由于医疗技术、药物的应用直接运用于人体,任何对医学理论的偏差及医疗技术的使用不当,都极有可能给病人造成不必要的损害,产生医源性疾病,甚至危机到病人生命。古人云:“庸医多则杀人多”!庸医有两类:道德低下者和技术低劣者。故应认真学习,不断加强医学理论修养,丰富知识。无德不成医,良好的医德是完成医药行为,实现医术的催化剂。

4.在讲解药物的依赖性时,对学生进行有关法律知识的普及教育

药物的依赖性分为精神依赖性和身体依赖性,严重的精神依赖性和身体依赖性称为成瘾性,精神药品和麻醉药品使用不当,就容易形成成瘾性。因此,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要依据《麻醉药品管理条例》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严格管理。结合临床实际病例进一步说明药物滥用致药物成瘾,已成为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它严重摧残人的身心健康,是造成家庭解体、婚姻破裂、社会犯罪的因素之一。故应强化学生的法制观念,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有关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法律、法规依法用药,使每个学生知法、懂法、自觉守法。通过一些典型药源性事故受到法律制裁案例,使学生了解到在医疗过程中,既有救死扶伤的光荣性,也有其肩负法律责任的沉重性,在吗啡类药物教学中,联系该类药物极易产生成瘾性及成瘾性危害,向学生灌输麻醉药品及精神药品的管理法,结合个别医务工作者利用工作之便向吸毒者出售该类药物的反面教训,使学生树立起鲜明的守法观念,增强了自身反毒、抗毒能力。特别是目前,个别药物滥用者将麻醉药品作为毒品替代物进行乱用,且吸毒问题日益严重。作为医务工作者应自觉抵制毒品,防止麻醉药的乱用,又要保证临床正常用药。同时应积极配合公安部门严厉打击盗窃贩卖麻醉药品的不法之徒,加强和切实做好成瘾者的戒毒工作,净化社会环境,确保麻醉药品的正确合理使用,避免药物依赖性的产生。5.结合临床用药事故病例,教育学生树立严谨求实、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

笔者对部颁教学大纲要求重点掌握的药物特别是一些急救用药均搜集了用药不当酿成事故的病例,在课堂教学的适当时机向学生介绍。如某患者心率为110次/分,医生用心得安治疗未考虑患者有哮喘史,给药后病人产生呼吸困难,且因观察不仔细,急救措施不力而死亡,通过该病例讨论,学生认识到心得安不仅阻断β受体,可治疗心动过速,又能阻断β受体,造成呼吸困难,更重要的是学生意识到在工作中必须密切观察药物反应,全心全意地做好本质工作。又如某医院曾发生一起误将某一病人的青霉素输给另一个患者的事故,当护士发现错误纠正时,患者已出现青霉素过敏反应,当即四肢发软,倒在床上,由于病情变化及其它原因,病人出现严重高位截瘫,一直难以恢复,使病人身心受到摧残,给医院造成不良影响,护士本人也受到道德谴责和处分。这个教训说明,只有对工作极端负责,养成审慎的工作态度,严谨的工作作风,视病人安危高于一切,才能更好的按道德规范为人民服务。

寓德育于物理教学之中 篇5

一、物理学本身贯穿着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得出、物理模型的建立等,都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认真加以总结和推理得出的,即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这完全符合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和方法。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都贯穿着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教师必须很好地把握并在实际教学中加以实施。

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

中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物理学在我国也有悠久的历史,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物理现象和规律及其运用的国家之一。春秋战国时期,墨翟和他的学生的代表作《墨经》是世界上关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最早记载,其中也记载了我们的祖先在力学、光学、声学等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大约在公元前三世纪,我国人民就发明了磁铁指南北的性质,并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指南工具“司南”,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汉唐以王充著的《论衡》为标志,记载了大量的力学、声学、热学、电磁学等方面的许多发现。北宋科学家沈括有巨著《梦溪笔谈》,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清楚地、准确地论述磁偏角的科学家,这比西方哥伦布横渡大西洋才观察到地磁偏角的现象早了四百多年。驰名中外的北京天坛,其中回音壁、三音石、圜丘三处建筑有美妙的声音现象,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我国古代的科技发展中,蕴藏着及其丰富的爱国主义内容。

三、对学生进行学科学爱科学的教育

物理学家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刻苦钻研的探索精神,只讲奉献不求索取的美德,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好教材。比如,科学家牛顿勤奋和悉心钻研是他取得重大成就的主要原因。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建设的科学技术,在短短四十年里走完欧美资本主义几百年走过的路程,这些成就与老一辈科学家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人造地球卫星上天、原子弹的试验成功、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等,都证明了我国有一大批热爱祖国的优秀物理学家和科技工作者。正如著名华裔物理学家杨振宁预言,二十一世纪将是中国的世纪。刻苦学习,专心致志的科学家安培,欧姆坚持不懈的故事,自学成才的发明大王爱迪生等,这些科学家的事迹如同一颗颗明珠,光彩夺目,照亮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树立起为人类的科学事业而奋斗终身的远大理想。

寓德育于数学教学之中 篇6

一、充分发挥数学教师在教学中的人格魅力

教师的人格对学生人格的形成是有着重要影响的。一般说来,具有一定人格魅力的教师,其形象一定高大而感人,他们总会以其巨大的感召力和感染力去影响他的学生,使学生产生向师性,并以教师为榜样和楷模,来进行自我人格塑造。这正像苏霍姆林斯基所讲:“只有人格才能够影响到人格的发展和规定。”教师的思想、信念、品质、作风、行为等,每时每刻都在潜移默化地、耳濡目染地感染和熏陶着学生,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留下美好的痕迹,从而使学生的灵魂得到净化,品质得到陶冶。这种身教比任何言教和规章制度的作用都大。比如,为了上好一堂数学课,老师做了大量的准备,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课堂上,老师那优美的板书设计、流畅的语言表达、自然的教学仪态,不仅让学生学得愉快,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陶冶他们的情操,而且还会使学生在心里产生一种对老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他们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巨大的榜样感召力。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自己的真诚去换取学生的真诚,以自己的正直去构筑学生的正直,以自己的纯洁去塑造学生的纯洁,以自己人性的美好去描绘学生人性的美好。

二、充分开放数学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情趣

根据教学的教育性原则,在教学中,我们经常结合教学内容,用实例说明数学在日常生活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看到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逐步认识到学数学的重要意义,立志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学好数学。例如,在教学《归一应用题》时,上课铃响,老师提着大包小包(有青菜、苹果、味精、玩具)走进教室,孩子们见到老师这副模样,都睁大了眼睛看着。老师把东西放在讲台桌上。

师:孩子们,你们猜猜我刚从哪里回来? 生:“菜场”、“超市”。

师:对,我刚去超市购物,你们去过超市吗? 生:去过。

师:你知道超市里是根据什么付款的? 生甲:根据每件东西的价格和数量付款的。

师:刚才我忘了买水果糖,谁愿意帮我去买五包水果糖?(生抢着去)师:要是你能告诉我买五包水果糖一共要付多少钱,就让你去。

生乙:老师,你没告诉我们要买几元钱一包的,我们没办法知道一共要付多少钱。师:昨天你们语文老师买了三包水果糖,用了15元,就买这种糖。(学生思考一会后,争着举手)。

生丙:老师,我知道了要付25元。因为三包是15元,每包就是15÷3=5(元),那么,5包就是5×5=25(元)。

师:说的真好!数学就是用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新的本领——归一应用题。

开放的数学教学,使学生感到生产和生活实际中经常要碰到各种数学问题。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情趣,燃起了学生迫切想学好数学知识的愿望和自信心。

三、充分利用数学教材挖掘丰富的德育素材

小学数学教材中,含有大量思想教育因素,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良好素材。教师在教学数学知识的同时,要注意发挥教材本身思想教育功能,不失时机地、潜移默化地渗透思想教育。例如,在教学“时、分、秒”时,可以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在教学“重量单位”时,可以补充习题:每人节约1粒米,全国13亿人口可以节约13亿粒米,重量是3217000克,合多少千克?学生算出合3217千克的结果,教师马上告诉学生这些米大约可以供215人吃一个月。以此教育学生要节约每1粒米,养成节约的良好习惯。在教学 “圆周长”一课时,使学生了解约2000年前,中国的古代数学著作《周髀算经》中就有“周三径一”的说法,意思是说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约1500年前,中国有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天文学家祖冲之,他计算出圆周率应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成为世界上第一圆周率值的计算精确到6位小数的历史伟人。他的这项伟大成就比国外数学家得出这样的精确数值的时间,至少要早一千年。并讲述祖冲之在追求数学道路上的感人故事,这样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转化为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科学献身精神。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同时,还要注意结合数学的发现与发展,数理中蕴涵的矛盾对立统一哲理等,经常地进行形象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例如,教学中通过数和计量的产生发展,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领悟到数学知识源于实践。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可设计如下游戏导入新课:“用掌声表示得数”。教师口述: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几个苹果?同学们击掌两下。教师板书“每个小朋友分得2个苹果;把2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几个苹果?同学们击掌一下。教师板书:每个小朋友分得1个苹果;把一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几个苹果?没有掌声。教师问:为什么没有掌声呢?同学们回答:“半个苹果不能用掌声表示”。教师夸奖同学们:“你们真聪明!”从而揭示课题,使同学们真实地感受到,分数的产生,是生活、实践的需要,而不是数学家们硬性规定的,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这样的例子在数学中很多,只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是可以找到丰富的德育教育的素材的。

四、充分把握教学过程中的德育渗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如小组合作学习法。在数学中,有很多规律和定律如果光靠老师口头传授是起不到作用的,这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交流讨论,共同思考,得出结论。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友爱、认真负责的精神。例如,在教学 “长方形的周长计算”一课时,在学生已掌握了长方形的特征及周长的概念的基础上,教师出示一个长为7厘米、宽为3厘米的长方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计算出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同学们根据各自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对如何求出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得出三种求长方形周长的方法。①7+3+7+3=20(厘米)即:长方形的周长=长+宽+长+宽。②7×2+3×2=20(厘米)即:长方形的周长=长×2+宽×2。③(7+3)×2=20(厘米)即: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合作学习不仅使学生自己找出了长方形周长的三种计算方法,而且探求知识的过程加深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对知识保持的强度,使他们的思维得到相互启发和训练,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等诸多能力。同时,使他们意识到:大家在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还可以从小让他们养成严肃看待他人学习过程和成果的习惯。

五、充分利用数学活动进行德育教育 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数学活动课和数学主题活动。例如,在教学时间单位“年、月、日”时,可以让学生拿乒乓球演示,让两个学生站在讲台上转圈演示“地球自转一圈是一日,地球绕太阳转一圈是一年,以及平年、闰年的形成”等。通过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对知识理解得深,记得牢。另一方面也使学生领悟到了实践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又例如,四年级学过简单的数据整理后,我们可以让学生回家后调查自己家庭每天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通过计算一个班级所有家庭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结合垃圾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爱护环境的教育,这样学生既可以掌握有关数学知识,又对他们进行了环保教育。另外要根据学生的爱好开展各种活动,比如知识竞赛,讲一讲数学家小故事等,相信这样一定会对学生一生的健康成长起到重要的作用。

六、充分结合数学学习过程加强学生良好个性品质培养

在数学教学中加强德育,不仅要有目的地结合教材内容渗透德育,而且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个性品质培养应融入数学学习、思考、作业等过程中。个性品质主要包括:

1、实事求是,言必有据。数学来源于生产实践,因而是最讲真实的一门科学,数学的基本特点是严密和抽象。

2、坚韧不拔,顽强拼搏。通过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明确学习目的,激发他们刻苦顽强的精神。

3、一丝不苟,严肃认真。教师要通过备课与讲课、作业的批改与讲评、考试命题与阅卷、课外辅导等教学工作中认真负责的态度去影响和感染学生;同时严格要求学生书写整洁、认真练习、质疑问难、有错必改;培养学生一丝不苟,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和科学作风。

4、独立思考,勇于创新。教育学生对每一个数学结论或结果都不要盲目接受,死记硬背,生搬硬套,而要想一想为什么成立,是不是确有道理,搞清来龙去脉。使学生了解在一个数学概念出现后还会不断发展、不断完善。一个数学问题往往有多种解决途径。通过对数学概念、内涵与外延的深入钻研和探讨,通过将一个数学问题经过各种变换,转化而引入另外问题的做法;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发展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寓德育于英语课堂教学中 篇7

一、英语教学过程中要涉及跨文化交际

要理解不同背景下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 进行师生之间, 生生之间的听、说、读、写等多方面的互动性练习。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 学生不仅可以学到语言知识, 掌握语言技能, 还可以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教学既是认知的过程, 也是情感培养的过程, 新课程标准强调参与、体验情感的过程, 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真正统一。

二、树立榜样, 构建健康和谐的英语课堂

学生的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不仅需要认识、情感和意志的支配, 而且还需要平时的训引导。教师要做学生的楷模, 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 感染学生。作为英语教师, 在课堂教学中, 要面向全体学生, 关注学生不同的天赋和智慧, 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真诚接纳、关爱、宽容每一位学生, 真正做到互相尊重, 互相关心, 并把这种理解传递给学生, 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亲切可信, 理解老师对他们的一番苦心。课堂上的他们情绪愉快、精神饱满, 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这样的教学效果也是显著的。“学高为师, 德高为范”,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以其高尚的道德品质、扎实的教学技能、崇高的人格魅力为学生树立典范, 以教师自身的高素质去影响学生, 让英语课堂弥漫着民主、宽松、和谐、融洽的氛围。同时, 学生中也要树立学习的榜样。因为他们是同龄人, 而且在一起的时间比老师还要长。英语中有这样一句格言, 充分说明了榜样的重要性:You can never overvalue the power of an example.

三、抓住时机, 培养良好习惯

教学既是认知的过程, 同时也是情感培养的过程, 新课程标准强调参与、体验和情感的过程, 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的真正统一。新课标在改变我们的教学方式, 同时也要求我们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及健康的人格, 使素质教育得到真正的体现, 因此教师应该结合本校、本班学生的具体实际及时调整课堂教学策略, 抓住时机, 使学生通过学习既能掌握综合语言技能, 又能提升道德情感。

1. 尊敬师长、关爱他人教育。

现在大多数的孩子自我意识较强, 他们往往不懂得关心、爱护别人。教师可在教学活动中有目的地加以引导, 以此来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兴趣, 同时也让学生得到良好道德情感的熏陶。如, 在教师节、母亲节、父亲节等节日, 引导学生制作贺卡, 并写上祝福语:Happy Teachers’Day.I am truly grateful to you for what you have done. (我深深地感激您所做的一切。) Thank you for making learning not a dull thing but a great joy (感谢您使我们把枯燥的学习变成了巨大的乐趣。) /I love you, Mum.You are the one that we love the most.Have a happy Mother’s Day. (您是我们最爱的人。祝您有一个快乐的母亲节) On this day we honor you, dear mother. (亲爱的妈妈, 我们向您致敬) 。

2. 文明礼貌教育。

在学习一些礼貌用语时, 在让学生了解外国人的礼貌用语的同时也要让学生明白:讲文明、懂礼貌是我们的光荣传统, 因而要杜绝打架、骂人等不文明行为。如, 在教学“Sorry./I’m sorry.”时, 可针对学生平时出现的一些不文明行为来创设情景, 让学生在情景中去体会“Sorry./I’m sorry.”的正确使用, 同时也让学生从中明辨是非, 学到一些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关系的方法, 逐步养成良好习惯。在教“Thank you./Thanks a lot.”时告诉学生:It’s very polite to say“Thank you”or“Thanks a lot”when someone help you. (当有人帮助了你, 说声谢谢是很有礼貌的。)

3. 遵章守纪, 讲公共道德的教育。

教师要善于唤起和诱发学生对道德情感的体验, 培养学生善良的心灵, 使学生真正地感动, 以自觉的行动克服一些不良的行为。如教must/mustn’t时, 紧密结合所学语言项目, 精心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例句, 让学生自己做出判断后在下列句子加上must/mustn’t, 再表达出来:

Finish our homework on time.

Draw on the wall.

Be quiet at the library.

Wait when the traffic lights are red.

Take good care of follows and trees in school.

Make a lot of noise in class.

Spit on the floor.

寓德育于小学数学教学中 篇8

〔中图分类号〕 G623.56〔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7)

08(A)—0051—01

寓德育于小学数学教学之中,这是提高全民素质的需要,是教书育人,全面实施数学教学目标的需要。因此,数学教学也应该无时无刻都渗透着德育教学。那么,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学呢?

一、依靠教材资源,挖掘德育素材

小学数学课本中收入了许多生动的思想教育素材,教师在教学数学知识的同时,要注意发挥教材本身的思想教育功能,不失时机地、潜移默化地渗透思想教育。例如,以古励今,介绍我国商代形成的十进制比西方早2000年;公元3世纪数学家刘徽最早提出了分数除法法则,给出了最小公倍数的严格定义;南北朝数学家祖冲之在世界上最先提出了?仔的近似值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这项记录保持了近一千年之久……这样以我国古代在数学方面的骄人业绩,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转化为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

二、依靠教师人格,塑造学生心灵

教师的人格对学生人格的形成是有着重要影响的。一般说来,具有一定人格魅力的教师,其形象一定高大而感人,他们总会以其巨大的感召力和感染力去影响他的学生,使学生产生向师性,并以教师为榜样和楷模,来进行自我人格塑造。这正像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只有人格才能够影响到人格的发展和规定。”教师的思想、信念、品质、作风、行为等,每时每刻都在潜移默化地、耳濡目染地感染和熏陶着学生,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留下美好的痕迹,从而使学生的灵魂得到净化,品质得到陶冶。这种身教比任何言教和规章制度的作用都大。比如,为了上好一堂数学课老师做了大量的准备,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课堂上,老师那优美的板书设计,流畅的语言表达,自然的教学仪态,不仅让学生学得愉快,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陶冶他们的情操,而且还会使学生在心灵中产生一种对老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的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他们以后的学习、工作都具有巨大的榜样感召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自己的真诚去换取学生的真诚,以自己的正直去构筑学生的正直,以自己的纯洁去塑造学生的纯洁,以自己人性的美好去描绘学生人性的美好。

三、充分把握教学过程中的德育教育

当今的课堂教学开始注重德育的渗透,在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同时也关注学生人格的培养,这是每位数学教师的责任。

记得一次去听一位小学数学老师的公开课,他在黑板上写了五道题,让一名学生上来做:3×9=27,4×9=36,5×9=45,6×9=54,7×9=62。当学生写完62时,台下多数同学都大声叫喊起来:“老师,他做错了”。“最后一道题做错了”……我当时的第一反应也是该指出他的最后一题错了。满以为那位老师会马上帮助纠正这名学生的错误,没想到他却说了一段让我至今记忆犹新的话。他说:“最后一题是错了,可大家为什么只说他做错的这一道题,而不说他前面的四道题都做对了呢?看来,我们是多么容易发现别人的错误而忽略了别人的正确。当我们面对一个人时,更多要看其优点,要宽容地对待别人……”。当我们老师有一颗宽容的心对待我们的学生时,在课堂上,时时显出宽容的态度,这比老师重说教的灌输式德育要高明得多。

再如,在一年级“认识人民币”教学后,我设计“小小商店”购物活动,通过由易到难的三次活动,使学生亲自体验如何使用人民币。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态度和交往的能力。又如,教学“比例尺”时,课前我向学生介绍按“比例尺”计算“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以及按“比例尺”绘制图纸,在建筑、科研、军事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等等。通过简明扼要的介绍,学生把所学的新知识同现实生活、今后的学习和国家的建设联系起来,明确所学知识的重要性,产生学好知识的欲望和正确的学习动机。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除了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外,还应注重渗透德育。教师要做有心人,不断地提高自身修养,研究学生思想品德状况,抓好德育渗透点,明确内容,根据学生心理特点找好方法,做到自然妥帖。使学科内容与德育内容做到和谐统一,恰如随风潜入夜的春雨,滋润万物。

上一篇:百科知识竞赛考试下一篇:最新周末祝福话语(50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