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德育管理方法

2024-08-15

初中德育管理方法(共9篇)

初中德育管理方法 篇1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印发以来,各地各部门积极行动,从而形成了全党全社会关心支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良好局面。尽管国家教育部门作出了许多努力,然而不难看出,中小学德育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如德育地位不高、德育内容滞后、德育偏向形式主义等等。结合多年在一线教师岗位的经验,笔者认为以上问题需要科学深入分析,循序渐进地解决。

一、坚持“以人为本”、“知行合一”、“与时俱进”的育人原则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任务。确立知识灌输和道德融通相结合的教育内容,是实现以人为本育人原则的重要途径。爱因斯坦说:“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就必须走出片面强调分数、强调专业技能的误区。教育要和人的尊严以及乐观、幸福、奋斗、自由等价值联系起来,使学生全面接受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以人为本”并不是一味强调尊崇学生的个性,任其自由发展。当今社会,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地球村早已展现在我们面前。青少年的心理活动,会受到社会经济制度变革,文化、道德、法律等意识形态变迁的影响,面对社会多元的文化现象和纷繁的社会问题,青少年往往还未具备正确的认知能力,常常是因为好奇心驱使而模仿,难以辨清其实质或其中蕴含着的积极、合理因素。对此,我们既不能置之不理,又不能把他们局限在学校或家庭这个小天地里,而要让他们置身于社会,把思想情操、道德、人生观等方面的培养同社会政治生活、经济文化活动以及社会道德风尚联系起来,以提高他们心理上的适应能力,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不致迷失方向。总之,知识传授、人格完善、能力培养等相互协调、共同发展才是“以人为本”德育的重要内涵。

完整的道德过程包括知、情、意、行等环节,一定的道德知识和规范,只有内化为受教育者的道德情感和道德信念,并外化为道德实践,形成稳定的道德习惯时,才意味着个体道德修养的形成。由此可见,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而这一“内化”和“外化”的过程即为“知行合一”。 初中生正处于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年龄阶段。而任何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道德习惯的建立和培养都需要特定的场合、特定的情景,离不开各种实践活动。由于初中生的生理因素,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精力充沛、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各种实践活动恰好符合这个阶段学生的学习特点。在课堂上、班会上,设立各种主题的实践活动,设置不同的场景,让学生主动参与体验,扮演不同角色,采取他们认为正确的道德措施,通过学生集体讨论,从而得出学生主观认同的道德评价。这样的实践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参与和娱乐中升华道德情操。同时,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志愿者组织,在实践活动中,确立主体意识,塑造自由人格,增加社会责任心,增强自身的“独立感”和“成就感”,从而实现“知”“行”的统一,将道德感融会贯通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德育要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所谓与时俱进就是德育的方式方法、内容形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要随着时代的变化、学生个体特点的变化而变化。传统的德育只强调学校、教师、家庭的作用。而在这个日益变迁、多元化的社会中政府、社区、社会团体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因此可以将德育的实施途径分为正式和非正式两种,前者是通过学校、政府等正式机构实现的,后者是通过社区、同辈群体等非正式机构和群体实现的。当前情况下,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必须立足于整个社会,充分发挥政府的宣传引导作用,社区的人际互动功能、社会团体的参与体验优势,将两种途径有效巧妙结合起来才能提高德育实效。就学校来说,德育也应是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责任。但现实中,德育时常成为团委或者班主任的责任,因而收效甚微。全体教师必须确立德育观念,在任何课堂上,任何活动中,都要对学生渗透德育。德育是一个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的工作,学校也要将家庭纳入学生德育的重要园地,德育不仅仅是学校、老师的责任,更是每一位家长的重要任务。在家庭生活中,家长应当严于律己,为孩子做好表率,用实际行动培养孩子正确的道德观念。关心下一代,关心青少年的德育发展是社会全员应尽的义务和重要责任。

二、 贯彻“情感说服法”、“环境感染法”、“榜样学习法”的育人方法

情感说服法摆脱传统教育中教师一味理论说教的方式,通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学生自觉地接受教师的批评教育,改正缺点错误,树立正确言行。心理学认为,只有当老师的教育被学生心悦诚服接受的时候,学生才会在主观行为上自发地改正错误的言行。如果教师仅仅通过强制、高压的措施逼迫学生接受自己的意见,不仅不能取得预期的教育效果,学生有可能产生敌对、逆反的负效应。

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政治教育的时候一定要特别注意方法的使用。教师要放低姿态和身份,和学生建立平等对话关系,循循善诱,谆谆教诲,允许学生的辩解和质疑,耐心地解答学生的思想困惑。多用积极鼓励的赞美方式代替简单粗暴的批评方式。多站在学生的角度,帮助他们思考、分析问题,用真情实感打动学生,说服学生。学生在友好平等的沟通过程中,会主动地审视自己的言行,纠正错误,接受道德的洗礼。

环境对于人的成长和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初中学生最主要的学习和生活场所就是班级和学校,其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很大程度上是在班级和学校的环境中逐渐形成的。班风和校风对于学生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不难发现,一个重视素质教育的学校学生活泼开朗,自信心强。一个学风浓厚的班级,课堂活跃,学生思维敏捷,勤学好问。因此,引导学生共同营造积极向上、互帮互助、学风优良的班级,关系到是否能为学生创造一块道德培养的净土。良好的班风无形之中具有强大的渗透力,约束和规范班级的每个成员,使之自觉地遵守道德行为准则。

优良的班风可以产生巨大的教育影响作用,是因为在这种良好的道德环境的感染下,每个学生受到耳濡目染、潜移默的道德熏陶,主动积极地产生认同和共鸣。同时健康而公正的集体舆论,对每个学生都具有威慑作用。在这种健康舆论的陶冶下,错误的道德言论和行为也会受到谴责和排斥,直至消除。

榜样模范法是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周围同伴的高尚言行和社会上的先进人物事迹,促进良好品德形成的一种德育方法。任何群体都会对个体产生一种影响,这是一种生存、生长环境对人的压力作用。为此,对中学生的同辈群体及其活动及时进行了解、指导,使其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充分发挥同辈群体中的“领袖人物”的作用,使大家争先学习榜样、模范,是帮助学生树立高尚品德的有效方法。同时,作为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也是灵魂的工程师。在与学生相处过程中,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以身作则,细微处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用高尚的道德情操为学生作出表率,言传身教,做学生人生道路上的掌舵者。

初中德育管理方法 篇2

初中数学教学的目的是:通过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促进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态与态度几方面得到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初中德育的目标是:逐步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文明的行为习惯、良好的道德品质,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崇高的理想信念,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数学教学、德育是相互交叉的,数学教学不仅具有德育功能,而且具有明确的德育内容。根据数学学科自身的特点,我认为下面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

一、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

在数学教学中合理地设计教学内容,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教学的素材选取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内容,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切感。教学新知识时不以定论的形式呈现,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信任感。教学活动中给学生留下自己支配时间的权利,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好玩”。应用归纳法,使学生从具体事例中探讨一般性的结论,大胆假设、猜想,冲破思维定势,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如,教学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⑴三角形的两内角平分线相交所成的角与第三个内角有何关系?⑵三角形的两外角平分线相交所成的角与第三个内角有何关系?⑶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另一个内角的平分线相交所成的角与第三个内角有何关系?数学教学中,设计合理的推理过程,加深学生对数学证明的理解,发展学生推理、证明的意识和能力;能够使学生的认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经常采用灵活的教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注重数学发展史教育

数学发展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史,为数学学科积累了大量的资料。了解我国数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民族自尊心、鼓励学生献身科学。我国首创十进制记数法、勾股定理、祖率、剩余定理、正切函数表等,当时领先于其它国家几百年甚至几千年。陈景润、熊庆来、陈建功、华罗庚、苏步青等数学家的研究成果居于世界前列。

数学史可以教给学生应有的科学态度和学习方法。欧拉临终时还在石板上演算刚被天文学赫舍尔发现的天王星轨道。毕达哥拉斯学派成员希帕索斯因发现无理数,违反学派信条,竟被处死。华罗庚28岁时,穷得连买米都困难,却完成了60万字的“堆垒数论”。新中国刚成立,他放弃美国优厚的生活条件毅然回国。诺贝尔将获得者约翰·纳什在20岁成为普林斯顿大学博士生,22岁创建了“纳什均衡”理论——今天被数学和经济学大量采用。但是,在当时这一理论遭到博弈论前辈冯·诺依曼的断然否定,也曾受到了爱因斯坦的冷遇。目前,担任着剑桥大学最崇高的教授职务的卢卡斯数学教授——史蒂芬·霍金只能用微弱的变形语言交谈,不能写字。他看书时必须依赖一种翻书页的机器,读文献时必须让人将每一页摊平在一张大办公桌上,然后驱动轮椅如蚕吃桑叶般地逐页阅读。这位科学巨匠的科学成就是这样被卢伽雷病禁锢在轮椅上而完成的。

数学史可以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我国数学家赵爽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把32+42=52中三个数之间的关系与直角三角形统一起来。数学教学中,适当增加数学史的内容,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学好数学知识。

三、注重世界观教育 数学教育的客观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数学内容及其发展的辩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联系的观点和运动发展的观点。从有理数的加法运算统一小学的加减运算、零不能作除数及分式分母不能为零,使学生认识到事物的发展与统一。从图象变换与从标平移反映了“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从两圆的外离、外切、相交、内切的性质,使学生从量变中认识质变。随着课程改革地不断深入,个性化的学习内容走进课堂。数学课程中的人文主义精神得到张扬,国际意识和爱国主义得到合谐统一。数学教学中,揭示蕴藏在数学中大量的辩证关系,使学生形象地领会事物发展规律,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四、陶冶学生的情操

数学从形式到内容、到具体知识结构,都具有一定的美感。数学学习与研究中,人们发现许多看来枯燥无味的推理和计算中往往蕴藏着内在的、深邃的、理性的美。1998年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期召开的第六届国际数学教育会议的主题是“数学教育与文化美”。会议认为,数学教育必须将数学固有的美展示给学生,使学生不仅获得知识,还要受到美的熏陶。徐利治教授认为数学的美表现为数学概念的简单性、统一性,结构系统的协调性、对称性,数学命题和数学模型的概括性、典型性和普遍性,数学的奇异性。数学美可以使学生感知美、理解美、发现美、创造美,抑制不良行为,注意自身修养。数学教学中,优美的板书、精练的语言、形象生动的示范都可以使学生的行为受到良好的影响,提高审美能力。

数学教学中的理智性,可以增进学生理性审美能力,使学生具有理性思维,克服主观随意,说话有理有据。如,雅典学院的大门上写着:“不学几何的人,请勿入内。”数学教学的严谨性,可以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精益求精的认真精神。数学的客观性、实践性、进取性和发展性,促使学生从实际出发、刻苦钻研、锲而不舍、实事求是、谦虚谨慎、循序渐进。如哥德巴赫猜想、费尔马大定理虽经百年尚未获得解决,随着对此研究的深入推动了数学的发展。数学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教育史。数学教学,可以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品质。

五、发展学生的能力

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设计和实施了最有价值的数学——具有基础性、发展性和现实性的知识。数学教育不仅关注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获取,而且关注学生的情感、认知、思维和一般能力的发展。这样不只是对学生学习数学有用而且对学生将来步入社会做任何事情都有价值。

初中学生德育教育方法探究 篇3

【关键词】初中学生;德育教育;有效方法

随着时代发展,中学生德育教育越来越迫切,已成为现代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育内容,那么,如何在中学时代的人生黄金时期强化德育教育,培养学生健康 完善的人格心理,笔者结合教育实际,从多方面进行阐述,以期抛砖引玉,对中学生德育教育有所借鉴和帮助。

一、不断提高教育者自身素质,以身作则

要做好德育工作,必须提高教育者自身的素质,为人师表。德育工作,不仅仅是教育和管理学生,还要约束管理教育者自身。因为教师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对学生的德育工作起着重要作用,教师的言行也会影响学生的行为,学生是老师的影子。所以通过学校的培训,教育理论的学习,听取专题讲座,加强德育科研等形式,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认真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各项要求,树立教师的良好形象。为此,学校要因地制宜的制定一些校内规章制度,对教师的言行服饰等进行规定,并且量化考核。

二、情感教育是先导

情感沟通是搞好德育教育的粘合剂和催化剂。德育教育只有激化主体的内在的动力和内在的生命体验,让他们在各种关系中产生、积累内在的情感体验,才能有效地提高他们的德育能力。在德育工作中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尊重所有学生的人格,公正、公平的对待各类型和层次的学生,把父辈般的严爱、母亲般的慈爱、兄妹般的关爱献给他们。使他们体会到爱的阳光和温暖。

三、注重中学生人格教育,成人才能成才

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可塑性最强的年龄阶段,是形成人格及人的基本素质的关键时期。一个人能否成才,首先取决于他是否具有足够的辨别客观事物真善美的能力,是否有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及性格。学校教育,应首先是成人的教育,成人才能成才。教师,在具体的教育中应注重提高人格素质教育的针对性及可行性。应注意根据学生的实际及个体特点找准人格教育的切入点,注重言传身教的结合、情理结合、与学校、家庭、社区的结合,严格要求与关心爱护结合。切实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素质。

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网络

学校、社会、家长三位一体的教育,是提高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最佳途径。学校、社会、家长三位一体的教育,是提高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一个有机结合体,三者之间是不容分割的。只有三者结合起来,针对问题进行会诊,教育才会收到预想的效果。

1.优化家庭教育,夯实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

家庭教育作为教育系统的三大构成要素之一,自古以来就被置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家长要培养孩子具有自尊,自爱,自信,自立,自律,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良好品质,教育孩子运用伦理道德准则和中学生行为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还要培养孩子朴实,勤奋,诚实,勇敢和坚强的毅力。针对孩子在德育方面出现的不同问题,采用不同的形式,对孩子进行教育,并且教育内容要丰富,本人则要以身作则。

2.要努力挖掘校外德育基地的德育教育功能

学校要打破“围墙”,开门办学,成立由所在社区单位共同组成的“社区教育委员会”,联合多个部门参与学生管理,在学校与社会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促进德育的社会化。学校要努力结合自身区域发展的实际建立多个德育基地,特别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前往参观和学习,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

3.开展家校互动、社校互动、家社互动等活动

让学校德育走入家庭、走入社会,使学校的教育要求为学生家长和社会所了解。有家长督促,学校检查,社会群体关爱,促进了学生自治、自理能力的提高。同时充分发挥家长的特长,让学生在不同的家庭,学会交往,学会合作,开阔视野,锻炼能力。实践证明,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五、紧抓心理健康教育

人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二者不可偏废。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往往具有情绪不稳定,意志品质薄弱,性格尚未定型,以及极易受外界因素影响的特点。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关键要做到:增强学生交往能力,培养丰富的情感和健全的情绪,以及较强的自制力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塑造和培养,不是纸上谈兵,重要的是结合社会实践,联系中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挖掘和提炼,正反两方面施加影响,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学会自觉调节情绪、意志坚强、性格良好等。

初中德育管理方法 篇4

一、热爱学生

我们大家所熟悉的全国优秀班主任, 教育专家魏书生老师对教育的热爱令人赞叹称奇。因为他高中毕业在工厂工作2年后因成绩优秀被评为先进, 继而被提拔做行政工作, 但他对教师工作却爱不释手, 在“家有三斗粮, 不当孩子王”的时代, 他却以极大的耐心和毅力提出口头或书面申请达150多次, 时间长达6年, 而这种执著是来自于对教师这个职业常人无法理解的执著与热爱。而爱心所致, 必生智慧。在长达22年的班主任生涯中, 他创造出独特的教学方式, 做懒教师——培养学生去做, 想做愿做能做;树新理念——倡导快乐学习——该玩就玩该唱就唱, 生动活泼才能提高效率。守住平凡心, 把小事当大事, 把上课当大事, 把生气化为学习思考奋斗, 用自己充实自己。22年中从来没有碰过钱, 全让学生代劳, 用赏识教育代替训斥批评, 赏识差生的耐心, 让学生从学中取乐, 乐在其中其乐无穷。

爱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字眼, 爱是工作中无私的奉献, 爱使我们远离牢骚满腹、怨天尤人。爱使我们工作劳累却倍感充实快乐。虽然有的孩子给了我们工作的困难和苦恼。但也给了我们智慧和反省。平添了我们更多的耐心和修养。缺点多的孩子固然让人费心, 但他们的点滴进步更是我们的骄傲。每个孩子都是父母手中的宝, 一日为师, 终身为父, 教育所有孩子成为国家社会之宝也应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也愿所有教师为其付出爱心智慧。

二、理解、尊重学生, 用“宽容”的心去包容他们

“理解万岁!”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 往往是形成共识的基础。而教师对学生的理解, 就更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作为班主任就要理解学生的思想、心理和生活实际。班级德育工作的开展, 学生德育素质的提高, 必须遵守“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一基本原则。

首先是要尊重学生——就是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和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 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现在的学生由于大多是独生子女, 所以把人格看得尤为重要, 而事实上尊重学生的人格确实是任何一位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的前提。

作为一个班主任、一个老师, 即使学生犯了错误, 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 也应尊重学生的人格, 谆谆教导, 才能取得教育的效应。一味的训斥, 只能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更不能用挖苦、讽刺的话语伤学生的心。教师对学生尊重, 会使师生关系更为融洽。

作为班主任, 我们必须从各个方面去关心他们, 理解他们, 帮助他们解决成长过程中碰到的各种困难。这就要求我们去“热爱”每一个学生, 去包容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做的每一件事。无论是好的, 还是坏的。当然, 这种爱不是溺爱, 更不能一味的纵容他们。记得我在念小学时的一位很好的班主任, 她有一次在我做了错事之后对我说“你只是个还没长大的孩子”。已经不记得她批评了我什么, 但是我至今记忆犹新, 很感动。这种宽容, 不仅要体现在所谓的好的学生身上, 也要体现在所谓的坏的学生身上。其实, 每一个学生在我的眼里是没有好坏之分的, 每一个学生都是有出色之处的。当然, 一个班的学生存在差异是不可避免的。无论是在整体上, 还是在个别方面, 学生的发展必然因人而异, 作为班主任, 我们必须以博大的胸怀去包容班级的每一个学生, 无论他们的优点, 或所谓的缺点。

三、倾听学生的声音

为人师者, 特别是班主任, 我们应该做到为人师表, 爱护和关心学生, 以自己的洁言洁行和高尚品德去感化学生, 逐步在学生的心目中树立起自己的威信, 赢得学生的信赖和尊重。这样, 当某个学生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难题或不顺心的事时, 就会想找信赖的人——那就是我们, 一吐为快, 指点迷津。每个学生都有其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圈子, 有喜、怒、哀、乐, 因此, 我们应该从学习和生活的每件实实在在的小事上去理解、去关心, 与学生真心实意地融通, 这样学生才易于接受、乐于接受。我认为, 要做到这些, 也许并不是很难, 但确确实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一直努力去做, 只有用真诚的心去听, 才能倾听到学生心中最真的声音。

四、好的氛围和环境可以造就人

我始终认为, 环境也可以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不同的影响。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批评之中, 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鼓励之中, 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讽刺之中, 他就学会了自卑;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表扬之中, 他就学会了感激;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恐惧之中, 他就学会了忧虑;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认可之中, 他就学会了自爱;所以, 在工作中, 我们必须注重赏识教育。

五、量化管理抓落实

量化管理原来是经济管理中的一种方法, 用来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 其可行性和操作性也是很强的。叶圣陶说:“无论是改掉学生身上哪一个坏习惯, 在一开始都要以一定的压力来强制。”量化管理就是在民主的基础上产生一种强化的措施。从心理学角度分析, 青少年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自制力, 他们不仅是教育的客体, 同时又是认识的主体, 已具备一定的控制和调节自己行为的能力。因此量化管理, 又能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和教育能力。量化管理是以学生的自我管理和教育为出发点, 以《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基础, 通过从整体着眼, 从细处着手,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以达到开展班级德育工作, 提高学生德育素质为最终目的。如:《中学生守则》要求学生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为个“迟到”问题, 班级就是经过点名、登记、相应的处罚, 以培养学生遵守作息时间。又如:不乱扔纸屑果皮的问题, 班级有检查, 罚扫地等管理制度, 来克服同学不注意环境卫生的不良现象, 促使学生养成讲究卫生的好习惯。

六、合理、有效地利用教育惩罚

我曾在网上看到过有关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的一段采访, 孙主任说了这样一句话:“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学校教育研究部主任刘京铎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强调:没有经历过教育惩戒的人, 其生命成长是有缺憾的;经历过适当教育惩戒的人, 其人格能健康和谐发展。人非圣贤, 孰能无过。对正在成长中的孩子来说, 犯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小树不修不成才”, 而惩罚在教育中正起着“修剪”之功能。可在我们的教育环境中, 面对日益增多的“问题少年”、“不良少年”, 校纪校规却束手无策, 显得那么软弱无力, 法律法规一味地退让, 底线一天天降低。又有谁意识到另一个问题, 即对“问题少年”的宽容, 就是对大多数好孩子的伤害呢?

科学有效的惩罚是一种真正为学生负责, 全面体现学校教育育人功能的教育手段, 是必不可少的。也正如孙云晓教授所说:“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真正的爱应该是在孩子受伤害之前, 让他意识到某行为或事物的危险性。许多古老的经典中, 都表达了教育的这样一种观点:对于人的教育要“爱恨交加”。圣经中既充满了上帝的爱, 却也包含着严格的戒律;教师对于学生, 也必须一面授予爱的摄受, 一面给予力的折服, 这样学生才会成材啊!综合多年的教学实践, 我认为:教育中, 惩罚是必不可少的, 不仅需要, 而且必要。当然, 教育的秘诀是真爱, 惩罚也应让爱做主。“惩罚绝不等于体罚, 更不是伤害, 不是心理虐待、歧视, 让你觉得难堪, 打击你的自信心。惩罚是个双刃剑, 是一种危险的、高难度的教育技巧, 弄不好会伤害人。我认为越要惩罚, 越要尊重。”

农村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方法浅谈 篇5

柳 兢

当下农村初中学校的许多硬件和软件上的条件远远比不城里的初中学校,又有很多留守学生,存在很多不稳定因素,给我们班主任的工作的许多困难。所以很老师认为农村的初中班主任是所有学生班主任中最难做的。伟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也说过“使教育过程成为一种艺术的事业”。其实,只要班主任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班级管理理念,对学生真诚相待,善于与家长沟通,就一定能把“难事”变“易事”,轻轻松松地胜任农村的初中班主任工作。

下面就如何做好农村初中班主任工作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解放思想,更新教育理念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各种文化的交流不断增加,社会信息环境也出现了新的变化,除了教师和书本是信息来源外,电影、电视、网络、报刊杂志都是学生易接触到的信息源。这些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视野,也使学生的思想复杂化。初中生辨别是非能力较差,抑制力薄弱,模仿力极强,他们很容易受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早恋、上网、擂肥、打群架、喝酒、吸烟、逃课等现象在农村学校开始蔓延。再加上农村孩子的家长整体素质不高,又有很多在外打工,不能给孩子们正确引导,家长对孩子们的学习不抱希望。在20世纪80年代只要考上学,就会有一份稳定的工作,而如今大学毕业也不分配工作,令家长很失望,他们又认为读大学投入太大,供孩子上学的愿望不强烈。因此用以往的方法管理现在的学生是行不通的。在新的社会背景和教育要求下,班主任应时刻注意外界不良因素对学生的影响,不仅要了解每一个学生,还要了解学生的家长及外界环境,了解社会发展的基本状况,把握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加强新的教育理论的学习,使自己的思想认识发生转变,并将新的教育理念转变成自己的班级管理的信念。

二、以人为本,注重人文关怀

现阶段的初中生大部分是农村独生子女,而且现在生活条件比原来好,部分家长过分溺爱子女,尤其是留守学生更加受到祖辈或亲戚的放任和溺爱,任何事情都为他们“安排”得十分周到,不注重孩子自立、自理能力的培养,而这些学生在校通常表现为自私、懒惰、怕苦、怕累、怕脏,有的甚至个性乖张,称王称霸。他们事事以自己为中心,不能接受老师同学的善意批评,有较强的个性,极强的自尊心和虚荣心,易产生敌对情绪,逆反心理。这就要求班主任在开展各项工作中,要摸索适应这些独生子女的教育方法,适应其个性发展。

(一)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重视每一个学生

张艺谋的电影中有“一个也不能少”,湖北名师桂贤娣说“人人都是重点”。对班级所有学生一视同仁,不能有所偏爱,这一点对班主任来说至关重要,学生在这方面也是看得非常重的。如果偏爱某个学生,那么其他学生就会有看法,心里会产生不满情绪,对班主任布置的任务自然就会有抵触情绪,进而有可能会导致师生关系恶化。所以作为班主任,对班上的学生,不管是成绩好的,还是差的;听话的,还是调皮捣蛋的;男生,还是女生等都必须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不能有所偏心。例如找学生谈心,就要个个找到;又如排座位要体现公平。只有这样,班主任才会在学生面前树立起威信,学生有什么心事才会向班主任说,在行动上也会更加支持班主任的工作。

(二)在生活上关心和爱护学生,多跟学生谈心

鲁迅说“教育植根于爱”。热爱学生是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必备的基本品质。同时,这也是班主任搞好班级工作的根本保证,只有关心学生,爱护学生,才能架起师生之间的情感桥梁,才能心灵相通,情意相融。农村初中生读书大多数是在校寄宿,或在校外租住,极少有家人陪读。生活上没有在家里方便,会给学生生活上带来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初一学生,刚离开父母,生活上要靠自理,开始很不习惯这样的生活,常想家,有部分学生还产生了辍学的念头。所以在生活上给学生以关心、爱护就显得极为重要。班主任应该象父母关爱小孩一样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去关心、爱护、照顾学生,要经常到学生寝室去走走,要真正走进学生的心里,了解他们的思想状态和某些生活方式。也应到学生校外租房的地方看看,关心这些学生的生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解决一些问题。

(三)关心和鼓励后进生,多讲究教育方法

做好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是班主任工作中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任务,也是一个班能否正常发展,不断进步的关键所在。当前后进生有三类:一是学习差生。表现为无心向学,学习成绩极差;二是思想品德差生。表现为沾染上不良习气、不遵守校规班纪,随心所欲;三是“二合一”的双差生。他们虽然人数不多,但影响很大。有些班主任对后进生常用一句话概括:“不可

救药。”在将近十年的班主任工作中,笔者认为,后进生决不是不可救药的,而是可以改变的,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当然,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对于后进生,班主任需要倾注大量的爱和大量细致耐心的工作使其转化。在生活上要多花些时间去接触他们、走入他们的内心世界。在学习上要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碰到的困难。同问题较多的学生谈心时,是特别注意不要急躁,要拿出耐心来,不要想一两次谈话就解决所有问题,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教育是一件持久的事情;更不能因为谈了一两次没有谈好,就失去了信心,想要放弃,要拿出钉子精神来,并讲究点方法继续去谈,直到谈通为止。对于做学生的工作我们总要这样想“不要以为自己做了很多,其实你还有很多没有做”。只要学生觉得你是真心实意为他好,他们一般都会被感化,并最终接受班主任的帮助和教诲。同时,班主任还要积极地调动其他学生与后进生进行交流,主动去关爱帮助他们,让他们体验到来自同学和班集体的尊重、关爱和温暖,自觉地融入到集体当中,主动地转化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四)善于与学生平等交往

对学生真诚相待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信任和爱戴,班主任工作也才会得心应手、左右逢源。“只有用爱才能交换爱,只有用信任才能交换信任。”一个班主任老师要得到学生的信任、理解和爱戴,应在学生中树立起自己的威信,要真诚、平等的与学生建立师生情谊。当今中学生思想活跃,独立意识和创新意识极强,他们不满足于老师对他们学习、生活等方面关爱,更希望老师能“放下架子,蹲下身来”,改变居高临下的状态,重视他们的感受,倾听他们的意见,真诚地与他们交往,做他们思想上、志趣上的朋友。因此,作为初中班主任应该转变“角色”,和学生谈心时,不要总以长者和老师自居,显得高高在上,而是把自己当作是学生的朋友,要自己先交出“心”来,做到与学生谈心时推心置腹,尤其是同后进生或有特殊问题的学生谈心时态度更要诚恳和悦,耐心启发,用感情来引发学生的共鸣。这样,才能把自己和学生的心谈到一起。如果平时对学生漠不关心,常发脾气,谈心时又教训人,学生就不愿讲出心里话,老师讲的话学生也不会听进去。班主任必须遵循平等原则,不论学生年龄、身份和家庭地位如何,都要以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相待,把自己置身于学生当中,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以及生活、学习上的困难,碰到问题就及时帮学生解决。例如我班学生每一次大考之后我就一个

一个的找到每一个学生,认真地分析他们的成绩,我了解他们的想法,不去指责他们的不足,而是真心的给予鼓励、教给方法。这些做法,无形当中拉近了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他们的老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觉得老师已经是他们中的一员了。这样,他们乐于接近我,心中有话敢对我说。犯了错误敢在我面前承认,班上有事,随时有人向我汇报,这不仅有利于我及时了解和掌握班上同学的思想动态、喜怒哀乐、行为举止,而且对班内情况能做到了如指掌,在开展班级工作时让我感到得心应手,进展顺利,这就是“诚心”在发挥作用的结果。真诚的付出换来了学生对我加倍的回报,也赢得了学生对我的尊重、理解和爱戴,我的班主任工作也因此做得相当轻松、得心应手了。

三、身正为范,全力发挥榜样作用

班主任与学生朝夕相处,形成一种特殊的亲近关系,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一种特殊的“主导”作用。很自然,学生对他们最亲近的老师也观察得最仔细,并有意无意地从各个不同角度模仿他们的班主任。年级越低,仿效的成份越大。我们必须认识到,班主任是个“精神领袖”,是教育的直接代表,举手投足都对学生有巨大的影响。因此,班主任可以运用这个特殊身份,严于律己,从思想品德、教学态度,工作方法到言谈举止、精神风貌等各个方面都要对自己有个高的要求,为学生做出榜样和表率。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班主任老师的榜样作用会使学生感到亲切、真实,从而产生更强的说服力。他们的模范行为,使学生从心理上感到革命道理的可靠性、可实践性,从而引导学生认真地学习、实践革命道理。一个优秀班主任留给学生的良好印象可以成为学生生活道路上的一座丰碑,以致在学生离开学校多少年后还常常回忆起,用以鞭策、激励自己。相反,如果一个班主任言行不一致,或自己的实际行动与对学生的要求不相符,那不仅会自己抵销自己的教育效果,更会在学生幼小年轻的心灵上严重地投下表里不

一、言行不一的阴影。例如为了让学生有讲卫生的好习惯,我到班上发现在纸屑就弯腰去捡起来,而不是呵斥学生污染环境,其效果比讲道理好得多。

四、善于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现在农村中学生的家长大部分文化层次相对比较低,对教育的意义认识得比较淡薄,加之目前的大学生就业不包分配,因而认为供孩子上学不合算,对孩子的教育也就放任自流,对孩子的智力投资更是寥寥无几。有些家长虽

然望子成龙,但不懂得科学的教育方法,如当孩子的学习出现困难时,他们束手无策,而当孩子们的成绩不理想时,他们又打又骂,方法简单粗暴,孩子们难以接受,从而产生厌学心理。还有些家长忙于挣钱,放松了对子女的教育,对孩子们的行为不闻不问,久而久之这些孩子们生活纪律不严谨,比较散漫。不仅如此,现在农村留守儿童很多,他们严重缺乏父爱和母爱,心理状态不稳定,有不少教育上的盲区和隐患存在。针对这些现象,班主任不仅要管理班级学生,还要做好家长的工作。班主任可以通过召开家长座谈会、家访或写信等多种方式和家长沟通。既要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又要了解家长的思想动态,对观念落后的家长应及时教育。从而让家长在教育初中生的方式、方法上与班主任达到共识。例如在我班中,应学校要求我就建立了比较细致的家校沟通制度,初步预计一个学期下来大半学生要联系家长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情况,一学年下来就要全部联系到。我们和学生的家长联系不是为了告状,不是学生有大问题的时候再去联系,而是把工作做到平时,而且和家长之间努力建立一个和谐的良性关系,提高家长的认识,把家长充分调动起来,让他们真正关心孩子的教育。

以上做法是我这几年在平时的班主任工作会到的较为有效的方法,但方法没有一成不变的,我会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改进它们,使之更好的为学生服务。班主任的工作是艰辛的,但又是幸福的。尤其当我们看到学生的点滴进步之后,更会在强烈的满足感。所以班主任要用自己的爱心和智慧去培养和浇灌祖国的生命之花。

参考文献:[1].刘晓明,初中班主任专业成长,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黄元棋,屠大华,班主任工作新论,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2。

[3].吴思娜,21世纪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4].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北京,人民教育教育出版社,1999。

[5].田恒平,班主任理论与实务,北京,首都师范大学生出版社,2007。

[6].屠荣生,唐思群,师生沟通的艺术,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武汉市教育学会中小学德育专业委员会2010年学术年会科研成果评奖

农村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方法浅谈

初中德育管理方法 篇6

关键词:初中德育;教学方法;探讨

中国分类号:G63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社会人士对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视程度也普遍提高。初中德育教育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部分,学校应积极开展德育教育,响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然而初中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却存在着诸多问题,以下是对初中德育现状的调查及分析。

一、初中德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存在问题

(1)初中学校普遍设有德育教育课程,学生对于德育教育的认识局限于德育考试,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关于德育教育的体会。(2)初中学校的德育教育没有统一的管理模式,不能调动全校师生的积极性来开展德育教育活动。学校的德育教育局限于教师的讲授,学校上级领导注重德育工作任务的传达而非开展,造成学校德育教育工作成为纸上谈兵的形式主义教育。

2、原因分析

首先,学生没有真正得到德育教育体会,是因为现阶段的德育教育局限于德育考试,而不是注重德育教育由外化到内化的过程。德育教育要求学生体会德育教育,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外化到自己的行为,发扬自己的道德品格。而现在的德育教育知行脱节,老师仅仅注重抽象的说教,再加上学校的正面教育还受到社会负面效应的影响。可想而知学生所受到的德育教育是怎样不堪一击。其次,学校的德育教育缺乏统一的管理模式,从本质上讲是学校对于德育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深入人心,知识时代的到来更是让学校重视学生智力的教育,学校的知识竞赛往往比德育教育活动开展的更广泛。

二、初中德育教育与管理工作思考

1、营造良好德育教育环境与氛围

良好的德育教育环境和氛围是学校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前提,也为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首先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离不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影响。学校宣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号召学生学习“八荣八耻”社会主义精神。这既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又加强了学校德育教育建设。其次,为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学校也应从自身做起,加强学校校风建设,积极倡导学校全体工作人员发扬道德精神,发现道德模范,进行道德建设。最后,学校要将德育工作落实到班级建设,形成良好班风。学校积极组织班主任,任课老师带领学生进行班级建设,开展班级德育工作。进行班级德育评比,将德育工作落实到学生学习生活的实处。

2、加强学生德育教育与生活的联系

德育来源于生活,是人们崇尚的道德品质。学生接受德育教育更是要从生活中感受德育教育从而在落实到行为上,真正成为一个有良好道德的中学生,这就要求学生的德育教育要与生活联系起来。德育工作要与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例如,老师可以改变传统的说教形式,把德育内容和学生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来阐述自己在学校、家庭、社会中遇到的德育问题,利用这些事例进行德育教育,从而拉近德育教育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身边的道德力量。比如,我们班上总有几个同学乐于回答老师问题,课下也耐心帮助同学解答问题。虽然是在学校中帮助同学的小事,但是却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也有利于把德育教育落实到实处。

3、创新德育内容、改进德育方式

丰富多彩的德育内容,灵活多变的德育方式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繁重的课业压力之下获得放松,也能使学生在多种多样的德育教育方式之下真正体会德育教育,并且潜移默化地接受道德教育,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学生是学习德育的主体,所以我们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德育内容要符合学生需求,德育方式要利于学生接受。例如在德育内容方面,增加一些具有时代特点的教育内容,关于自然环境保护,科学创新活动,竞争与合作,抵制不良网络信息的影响等都是对社会问题的反映,能激发学生兴趣。比如,我们班上有同学沉迷于网络,但是在老师家长的引导之下能够正确处理学习与娱乐的关系。我们就这个问题展开讨论,同学分享自己沉迷网络之后醒悟的过程,从而对其他同学形成借鉴。班上也有一些同学非常喜欢动物,喜欢旅游,我们就举办了以“关爱自然,关注生命”为主题的德育教育活动。在德育方式方面,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提供各种平台开展德育教育,利用网络平台进行网络交流,倡导各种形式的德育教育。利用课堂德育课程平台,开展多种形式教学活动,小组讨论,个人道德演讲,等等。

4、拓展德育主体,实施三位一体教育模式

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模式是指把社会、学校、家庭联合为一个整体,使学生的德育教育能够受到来自于社会和家庭的影响,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德育的全面发展。首先学校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不仅应该让家长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情况,也应和家长交流学生的德育发展情况,积极地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秀品质,并给予赞扬。对于学生的不良嗜好、不正确思想,学校和家长应共同进行引导教育,及时地帮助学生进行改正。由于中学生正处于心智发育的不成熟阶段,叛逆心理滋生,追求自由,意气用事。比如,我们班有学生父母离异,所以非常叛逆,脾气暴躁。作为班主任,我积极与家长沟通,及时反映学生情况,并在我的能力范围内给予学生关心。其次,学校也应重视社会上的不良现象,不正确的价值观念带给学生的思想冲击,做好积极的正面引导。学校要时刻关注社会时势发展,针对社会热点事件站在公平公正的角度给予学生正确引导。例如针对当前社会人心冷漠,骗术高超,学校不仅应该倡导学生发扬风格,也应教育学生保护自己,看清事实本质。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将学校、家长、社会联合在一起,共同培养学生良好道德素质,这使学生最终形成品学兼优的中学生有了可靠保障。

中學德育教育工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项工作的开展使学校能够为社会培养德智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能够为家庭培养有责任心的子女。中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更是成为其未来的指引。

参考文献

[1]姚进.浅谈初中德育实践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课程(下),2012,(12):178.

[2]胡和显.中学德育教育的困惑及策略[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6).

初中德育管理方法 篇7

关键词:初中体育,德育教育,渗透,优势,方法

德、智、体、美、劳共同组成了学校教学内容。德育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点之一, 越来越受到学校和家长的关注, 而一个人良好的德育素质, 直接影响其未来的人生道路, 对社会也有着重要影响。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门特殊学科, 同时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门学科不仅能传授学生学习体育理论知识, 还能让学生学会运动技能技巧, 提高身体素质。因此, 在校体育教师可以利用体育教育这一特殊性, 在体育教育中结合德育教育, 向学生不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使学生的体育和德育水平得到提升。

一、浅析当前初中生德育现状

(一) 不懂爱护公物, 公共意识差

现今社会, 相当一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 父母对孩子极度保护, 爷爷奶奶等隔代人对孩子甚是宠爱, 导致溺爱教育。在这种环境下成长, 容易使其以自我为中心。在公共场合下, 不愿遵守公共秩序, 没有养成公共卫生的意识, 也没有爱护公共设施, 甚至乱扔垃圾、乱涂乱画, 破坏公物, 缺乏公德意识。

(二) 自私自利, 缺乏奉献精神

当下很多中学生由于没有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 行为处事存在很严重问题。做事只顾自己利益, 不顾他人感受;想得到回报, 却不愿付出;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 却做不到对他人以礼相待;只知接受别人帮助, 却不能怀有感恩之心。做任何事情永远把自己放第一位, 不能考虑他人感受。

(三) 缺乏诚信, 集体意识差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然而现今许多中学生却对此不以为然。他们的思想观念容易受到社会风气的影响, 学习并模仿一些所谓“社会人”的处事方式。甚至认为, 做事只要达到自己的目的, “圆滑处事”就是“老练”表现, 不守诚信并不会对自己有负面影响。而作为独生子女的一代中学生, 缺乏集体意识, 个性很强, 不信任身边的同学, 不愿意在团队中与其他人合作, 全局意识差。而良好的品德只有在和谐的环境下才会开花结果, 人和人之间一旦缺乏信任, 缺少了相互理解和相互尊重, 那么必然会导致道德缺失。

(四) 学校德育体系不完善

小孩子从出生到长大成人, 每个成长阶段对其性格形成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不同阶段, 学校应该对学生进行不同程度的德育教育, 形成完整的德育教育体系。显然在这方面, 教育工作者们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二、在初中体育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的优势

(一) 体育教师的健美体质和人格魅力

体育教师接受过系统的体育知识学习, 经历过专业的体能训练, 身体素质好, 拥有良好的健美体质, 会呈现出较好的精神面貌, 对学生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在人人追求健美的时代, 中学生也希望自己具备健康完美的身材, 这无疑会增强学生对体育知识的学习兴趣, 更容易集中注意力。体育教师要有敬业精神, 并掌握教学方法, 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 慢慢渗透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此外, 体育教师对待学生要始终保持一颗善良的心, 把他们当做朋友, 进而彼此倾听内心的声音, 这正是作为人民教师的人格魅力, 也是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优势之一。

(二) 体育学科的特殊性

体育教育和其他学科相比, 更具有实践性。它不仅包含理论知识的学习, 还包括实践课程。而对德育教育而言,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更重要的是要求他们在实际生活中, 结合所学德育知识, 端正自己的品行。体育课的教学在动态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 相对于其他学科, 则更容易反映出学生的品格毅力、人际交往以及组织纪律等问题。综上所述, 体育教学的特殊性为学生德育教育创造了得天独厚的良好条件。

(三) 中学生学习能力强, 汲取知识快

初中阶段的青少年, 正是长身体和心智成熟时期, 也是培养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人生时期。而学生在此期间, 学习能力强, 对知识的吸收、掌握和运用能力强, 有能力辨别是非, 是对青少年进行德育教育的最佳时期, 从而提升中学生的的道德素质。

三、在初中体育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

(一) 体育教师以身作则, 做好表率

作为人民教师, 要树立良好的正面形象, 因为教师的品行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甚至会影响他们未来的发展。“师者, 传道授业解惑也”, 因此教师一定要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道德修养。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关心爱护学生, 与学生进行交流, 耐心解答学生的问题, 鼓励学生创新, 真正做到“诲人不倦”。德育教育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要求教师要以身作则, 做好表率。

(二) 加强学生对的与理论知识的学习

在体育教学方面, 教师要适当向学生渗透思想品德的理论知识, 并充分利用榜样的力量, 让高尚的思想品德在学生的思想里生根发芽。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使其懂得维护爱国和集体主义利益, 养成良好的品格, 如懂文明、爱护公物、尊老爱幼等, 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拥有坚定的理想和信念, 具备能力辨别是非的能力, 这些都属于德育理论教育范畴。

更为关键的是在体育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将所学体育内容和德育知识相结合, 向学生讲述德育在教学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在实际教学中, 让学生对我国的体育文化史有一定了解, 以故事形式讲述体育名人的英雄事迹, 让学生们看到体育健儿们为中华体育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 从中学习爱国主义精神, 拥有坚定不拔的毅力, 保持为实现理想永不放弃的信念。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提高身心素质, 将来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三) 将实际学习和教材内容相结合

首先, 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要找出体育教育与德育教育的结合点, 发掘二者教育的相似点, 结合实际情况, 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例如, 在各项体育锻炼中最基本的长跑, 长久坚持跑步锻炼, 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增强身体抵抗力, 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良好品格。再如打篮球、打排球、踢足球等, 这些都是集体运动, 要想在比赛中获得胜利, 就必须有团队合作精神, 运动的参与者要相互信任, 彼此鼓励。在活动的参与过程中, 不仅让身心得到放松, 而且还会增强参与人员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其次, 在日常体育教学中, 体育教师要将具体的体育项目和教材特点相结合, 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例如, 在操场上的活动, 老师可以安排学生打扫场地、搬运器材等, 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在搬运器材过程中要轻拿轻放, 不要随意放置, 培养学生爱护公物的意识;在体育运动中, 提醒学生互帮互助, 关心他人, 培养学生的爱心意识和奉献精神。

四、结语

综上所述, 德育教育贯穿学生的整个成长历程, 而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具有重大意义。体育教师要合理利用体育学科的特殊性, 全面认知将德育教育渗透于体育教学中的优势, 在实际教学中, 要认真研究体育教育与德育教育的联系, 抓住其结合点, 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 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 从而提高其自身的综合素质, 并将其培养成为21世纪社会需要的栋梁之才, 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郭东文.浅谈如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学周刊, 2016 (25) :78-79.

初中德育管理方法 篇8

一、充分体现德育的社会化功能,加强实践育人

突破校园德育代替全部德育的格局,要崇尚实践,知行并重,坚持走实践育人之路,在最现实、最本质的生活中,给予学生最生动的教育。医学职业学校离不开实践性教学,一要以社会考察、社会调查、科技活动、青年志愿者、劳动锻炼、军事训练、勤工助学、临床实习等,使学生亲身实践到职业技能、职业道德,加深对本专业的认知,明确就业的路径和危机感,增强就业竞争意识从而学会处理个人与集体、社会、国家的关系,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教真人、做真人、教真事、做真事,学会对生命的尊重和对生活的憧憬,构建善于沟通、乐于助人、勤俭节约、吃苦耐劳、直面困难的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充分体现德育中的尊重与塑造,完善品格教育

“只有教师关心学生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教书易而育人难,难在育人是一种品格教育,是一种塑造完善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工程。关注学生的个性特征、关注兴趣爱好、关注能力倾向、关注价值观取向。尊重、关注、塑造有机地结合,才能实现教真育爱,才能够很好地把教育与80、90后学生的尊严、自由、“非主流”价值紧密联系起来,转变角色,以现代人的精神培养健全的现代人,以现代人的视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三、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注重感化与内化功能

教育不能搞机械化生产“一刀切”的单一目标教学。80、90后的学生更加需要尊重和理解,教育者要在坚持遵守和把握各种政策和制度的条件下,实施人性化教育与管理,把思想政治教育、道德品质教育、行为规范教育、示范性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等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活化教育方法,克服德育工作居高临下的说教、批评处罚、硬性灌输等方法,摒弃师道尊严的陈旧观念,要以尊重的姿态和亲和的心态进入学生的心灵深处,获取学生最真实的思想、心理动态,做到换位思考,情感交流,价值共享。既要做到授之以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更要导之以行,注重心理咨询,构建团队意识,开展感恩教育,诚信教育、责任教育,使之懂得学会理解,学会感恩,学会报答。在各种活动中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懂得珍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内化为学生的品德与修养。形成一种和谐的师生氛围和育人环境,促进学生思想工作的和谐发展。

四、充分体现时代特征,构建适应网络时代新的德育框架

在信息科学大潮涌来且泥沙俱下的时候,我们应帮助学生正确面对网络这个仿真世界,要利用网络的广阔性、丰富性、多样性、及时性和全方位刺激性的特征来开辟学校德育工作的新途径。建设体现集思想性、教育性和趣味性和前瞻性为一体的精品、特色网络文化主阵地,把健康向上的主流文化、时尚元素、专业素养有机地融于网络之中,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读性、服务性的吸引力和实效性。拓宽网络环境下学生思想工作的空间,发挥网络在德育教育方面的优越性,让网络德育走进中专学生的生活,指引中专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网络心态,以科学的思想武装自己,抵御网络上的种种诱惑,使学生健康成长。建立符合时代发展的全方位网络化教育空间,教育观才能受到青睐并指导和规范教育实践。

五、构建以学校德育为主体、以家庭德育为基础、以社会德育为依托、以职业道德为目标的德育教育框架

德育既是整体化目标的培养.更是个体化目标的多元教育,是一个集生活教育、体验教育、主体教育思想于一体的社会教育体系,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教育核心思想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在多元文化背景影响下,学校德育工作要探寻最佳的合作途径,争取最佳的教育效果,引领学生主流价值观,构筑学生丰富的精神世界,要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和校史教育有机结合,家庭教育与职业教育相融合,学校的主题教育与社会热点结合,创业教育与职业道德相融合,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自管自育和道德体验,使德育工作能够深入学生心灵,提升学生高尚的人格修养,建立公正平等的师生关系和家庭关系,充分发挥家庭亲和性作用,进行精神上的引领和情感上的支持。充分体现社会的实践性作用,在最现实、最本质的生活中,给予学生最生动的教育,促进学生的健康、快乐、全面、可持续发展。

摘要:在多元文化背景的影响下,职业学校德育工作要探寻最佳的合作途径,争取最佳的教育效果,引领学生主流价值观,构筑学生丰富的精神世界,就要考虑家庭教育与职业教育相融合,学校的主题教育与社会热点结合,创业教育与职业道德相融合,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自管自育和道德体验,使德育工作能够深入学生心灵,提升学生高尚的人格修养。

初中德育管理方法 篇9

关键词:学生   德育   方法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8.070

学校德育工作历来是为社会所关注的一个话题。进入新世纪,党中央从战略高度出发,颁布了《中共中央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对于新世纪青少年的德育工作提出一系列方针和政策,各地各学校也从自身实际出发采取了一系列的德育工作措施,学校德育工作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由于农村环境限制及学生监护人文化水平和思想观念的限制,德育推行难度较大。

一、农村初中学生德育现状

由于社会不良风气和应试教育的压力,许多农村学生产生了好动、焦虑、冷漠、恐惧、猜疑、抑郁、自卑、嫉妒等心理障碍,表现为喜怒无常,情绪不稳,自我失控,心理承受力低,意志薄弱,缺乏自信,学习困难,考试焦虑,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贫乏,学习成绩不稳,难以应对挫折,青春期闭锁等心理,并在行为上出现打架、骂人、说谎、考试舞弊、厌学、逃学,上网等现象。因此,对初中问题学生心理现状进行调查以便采取正确的疏导措施,帮助其度过“危机年龄”,正是初中生心理发展的需要。

由于“少生優生,利国利民”的计划生育政策,一个家庭只生育一个孩子的现象比较普遍,这些学生成了家中的小皇帝和小公主,他们的共性就是做任何事情以我为中心,在与同龄人相处中时常表现为自私、无礼、霸道、蛮不讲理、内向孤僻,在处理事情上缺乏自己的见解。

二、解决农村初中学生德育问题的方法与对策

1.教师与家长要积极营造创设有利于农村初中学生成长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一些问题学生之所以出现问题,与不良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是分不开的,与一些消极的、不健康的因素有着直接或者间接的联系。这些问题学生的不良品德表现是家庭环境或者社会环境的一个缩影,也可能是某种不良风气的延续和再现。因此我们教育工作者要调查研究,走访家庭,走访问题学生所生活的社会环境,认真研究并找出解决问题学生的根源,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对策。同时,还要积极引导学生正确地、辩证地认识社会各种现象,让问题学生在舒适的家庭中,在良好的社会环境中健康地成长。

2.建立学校——家庭学生交往信息反馈机制。制定家访制度:学校和家庭是学生进行交往活动的主要场所,学生在学校的交往情况,教师可以监督、指导,但在家庭中的交往表现,却长期处在无人过问的状态。我们课题组成员实行“分工负责制”,对固定对象进行家访,并形成常规,了解学生在家庭的交往状况,了解家长与孩子的沟通情况,了解家长的教育观念以及他们对学生交往的满意程度。这样,家长与课题组成员互相沟通,为培养学生良好的交往习惯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3.改善农村初中德育的社会环境因素。(1)加大对《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的执法力度。建议有关职能部门除了收费外还要加大监督、执法力度,正本清源,努力净化信息环境。政府及有关部门要重点清理学校周边地区“黑网吧”“黄网吧”及“地下网吧”,加大社会综合治理力度,净化社会育人环境,坚决打击违法经营的网吧,坚决打击利用网络传播色情、淫秽内容实施诈骗,破坏安定团结等违法犯罪活动。(2)发挥“堵”和“导”之间的作用。结合各科知识教学,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在活动中使之远离污染源,另一方面陶冶情操,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3)加大投入,优化社区和校园环境。重视创造德育的社会环境,抓好学校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大力着手校园“绿色网吧”的建设,使学生上网在可控的时间、内容范围内进行。(4)在班级中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5)学校加强网络文明教育。一方面,与时俱进,加强学生的教育;另一方面,扩展空间,丰富校园文化。(6)家长要积极做好网上把关工作,给孩子灌输网络安全意识,做好示范。(7)教师、家长要正确引导学生上网,提高网络“防腐”能力,加强学生网络道德培养,提高学生的选择能力和免疫力。(8)尊重孩子,爱护学生,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9)进行榜样教育要坚持真实性、多样性、深刻性,坚持时代性、层次性、群众性。(10)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开展榜样教育,为学生树立德育榜样。

总之,德育不是简单的说教,不是强行的约束,它需要教育工作者深入学生内心,用真情感化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因此,要改善农村中学的德育工作,提高德育的实际效果,培养品德优良、理想远大、具有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学生。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02.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02.

[3]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培训问题研究课题组编.新课程与学生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01.

[4]傅道春.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肖正德.山村小学青年教师需要的叙事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3.

[6]余丽.反思性学习在教师专业发展中作用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

[7]周勇.论德育教育的叙事方式[J].思想、理论、教育,2004(1).

[8]刘慧生命叙事的道德教育价值[J].思想、理论、教育,2004(1).

上一篇:旅游开发研究下一篇:高校学生组织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