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管理之初中德育

2024-09-18

学校管理之初中德育(精选12篇)

学校管理之初中德育 篇1

数学是基础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 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学科, 是思想教育和学科学习的辩证统一, 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同时德育也是影响学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故而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人的培养在于教育, 而德育则是教育的首位。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 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 热爱社会主义, 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 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 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 努力为人民服务, 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四有”新人。以上充分说明了, 必须在数学教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我是从以下几方面做的:

1 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体现的人格魅力

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 是培养学生参与意识的基础, 是学生树立信心、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前提。心理学家罗斯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让人感觉到合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环境下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表现。因此, 教师必须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他们的个性, 在数学课堂中实施民主教学, 创造宽松、和谐的参与环境, 才能够提供学生以足够的心理安全感, 激发他们产生学习的需求和兴趣, 带着信心和勇气主动地投入自主性的学习活动, 从而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

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 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 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 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比如, 为了上好一堂数学课, 老师做了大量的准备, 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 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 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 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 这样对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2 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比如研究性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合作性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等。拿数学教学来说, 我们经常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方法, 这种学习方法必须共享一个观念:个人目标和小组目标的一致性。古人云, 学学半。意思就是教会别人也是提高自己的一种方法。这样的话, 学生们一起学习, 既教会了别人, 又提高了自己, 从而产生合作共赢的目的。在这种情境中, 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的关系, 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 自己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另外, 在合作过程中, 如何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 如何巧妙地对待学困生, 如何对待同学的不同意见等等, 这些, 都可以锻炼学生的交际能力, 培养尊重他人和谦让宽容的品质。

3 努力培养学生审美素质

审美素质是形成一个人良好的思想修养、道德行为的最重要的因素。数学是一门既美又真的科学, 不但拥有真理, 而且具有至高的美。在教学中, 只要认真挖掘, 就可以发现相当可观的美育资源。如许多几何图行就闪烁着美的风采;有些数学内容则蕴藏着更深层的美:符号美、抽象美、统一美、和谐美、对称美、形式美、奇异美等等。教师应该充分把握教材内容, 抓住其中的美学因素, 恰当地对学生进行审美观念的培养。例如, 在学习《轴对称图形》时, 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的演示, 展示一些由基本图形翻转得到的轴对称平面图案, 让学生欣赏其中的动态美及对称美, 由此引人新课。学习完后, 再让学生利用轴对称进行简单的图案设计, 并加入平移与旋转, 体会对称与参差的和谐美并展示自己的作品。学生通过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升华美的过程, 提高了审美素质, 也发展了审美能力。

4 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

在数学教材中, 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 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 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 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例如我在教有理数乘方时, 要求同学们计算: (+1) 2008和 (-1) 2008的值。并提示学生思考2008这个数字, 很多学生就回答2008是个吉祥的数字, 也有相当一部份同学说2008年, 在我国北京召开过奥运会。我就顺势讲了我知道的当年我国在2000年争办奥运会主办权的失败原因, 要求我们学生要为中华掘起而努力读书, 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这样一方面学生掌握了知识, 另一方面也从中体会到我们国家取得的辉煌成就。再例如, 《抛物线》知识与飞船运行轨迹有关, 我列举嫦娥三号成功登月的实例。这样的例子在教学中还很多, 只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 都可以使学生受到教育。

5 通过学习老一辈数学家的光辉历程, 培养学生勤劳勇敢、追求上进的作风及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的主要任务之一, 在我们现行的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版数学教材中, 有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 在教学中适时地、自然地利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指导学生阅读《有关几何的一些知识》、《中国最早使用负数》、《勾股定理》、《关于圆周率》、《我国古代有关三角的一些研究》、《杨辉三角》、《我国古代的一元二次方程》等阅读教材后, 告诉学生, 我国自古在数学研究应用方面就有辉煌的成就, 如祖氏公理的发现早于世界其它国家1100多年, 杨辉三角的发现先于其它国家400多年;祖冲之对圆周率二值的计算、负数的使用、方程组的解法都比欧州早1000多年, 我国古代的科学成就令世人瞩目。现代, 我国科学的丰硕成果同样也令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自豪, 如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发起、推广的优选法, 被广泛地应用于生产和科学试验, 创造了很大的经济价值;陈景润成功地证明了数论中“ (1+2) ”定理, 被誉为“陈氏定理”;美籍华裔科学家杨振宁、李政道、吴健雄因在科学上的巨大成就而荣获诺贝尔奖等, 这些真实典型的数学史实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和民族自豪感, 而且也激励起学生学习的进取精神。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 是一个重要的并且需要不断研究和探索的课题, 每一位教师应该在进行德育渗透的同时, 做到与时俱进、文遂结合, 使数学学科诸因素与德育内容和谐而统一。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 犹如“春雨润物细无声”, 在学生纯洁无暇的心田里种下美好的种子, 必须开出绚丽的花朵。这种潜移默化的德育渗透, 是其他德育方法无法代替的。因此,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提高渗透的自觉性, 把握渗透的可行性, 注重渗透的反复性。我相信只要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 在教学中点点滴滴, 有机渗透, 一定能够达到德育、智育双丰收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中小学数学[J].

[2]中国德育报[N].

[3]山西教育[J].

[4]中国教师报[N].

学校管理之初中德育 篇2

文/欧阳杰

素质教育就是要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提高国民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科学技术、身体素质。德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目前,中小学德育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德育工作的现状与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是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的基本任务和归宿。笔者结合城关中学近几年的做法,认为学校德育工作应从以下几方面抓起:

一、加强德育队伍建设,营造和谐的德育环境。

要抓好德育工作,首先要提高教师的德育水平。为此,近年来,学校狠抓师德师风建设。一是强化学习,要求每位教师认真学习法律法规,严格执行《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不犯法》等教育法律法规。恪守“依法执教”的师德底线,做人民满意的教师。二是注重师德修养,学校大力弘扬富有爱心的园丁精神、大力弘扬甘于奉献的“烛光”精神、大力弘扬勇于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大力弘扬民主平等的精神。同时,为了打造一支品行好、能力强、工作踏实、乐于奉献的班主任队伍,学校定期组织班主任进行学习培训、经验交流和论文评比等活动。其次是建章立制,制订了比较完善的师德师风考评方案、班主任考评方案等。

二、确立德育主题,明确育人目标。

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我校的德育工作在不同的年级确立了不同的主题和强化的重点。即七、八、九年级分别围绕以“成长”、“成人”、“成才”为主题教育来开展系列化德育活动。

七年级的孩子正处发育成长过程,为了让孩子能尽快适应初中生活,真正成长起来。我校七年级的德育工作以“成长”主题来展开系列的德育工作,编印了七年级学生成长手册,详细规定了每周的德育目标和任务。主要是要让孩子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健体。

八年级的孩子正处心理叛逆期,很多时候是我们老师和家长“熟悉的陌生者”。是孩子脱离依赖,走向独立的一个必经阶段。因此这个阶段重点是要学会做人。我们在这个阶段的德育系列化目标就围绕“做人”这个主题来展开。让孩子学会与人相处,学会协调各方面的人际关系,重点培养孩子们讲文明、懂礼仪、懂孝道,自信坚强、有责任心,诚实守信,真诚友爱、相互尊重的好习惯。

九年级的孩子步入毕业年级,面对毕业升学考试,学生已经逐步摆脱初一、二时期的幼稚和盲目,学习目的日渐明晰。另一方面生理功能进入早期成人化,自我意识向独立成熟方面发展。他们在对人、对事的态度、情绪情感的表达方式以及行为的内容和方向等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同时也渴望社会、学校和家长能给予他们成人式的信任和尊重。但是还缺乏成人那种深刻而稳定的情绪体验,缺乏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意志力;缺乏社会经验。随着中考升学压力的增大,学生无论在身体上、心理上还是价值观念上都在发生相应的变化。每个孩子都渴望得到尊重,渴望获得成功,渴望考入重点高中就读,渴望成为有用之才。为此我们在九年级以“成才”为主题来实施九年级学生的德育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远大的理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科学的学习,提高学习成绩。进一步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不怕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和强烈的责任意识。

三、用制度育人。通过执行《班级管理制度》,落实《中学生日常行为规则》、班规班约、三文明评选方案等。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的仪容仪表、行为习惯、清洁卫生、每天的课间操、下午课外活动、午休等实施班级量化管理,从点滴抓起,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并加强学生自我监督和管理,使规章制度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以良好的行为规范来体现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树立学校的形象。

四、以活动育人。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德育活动中形成的,同时又在活动中表现出来。学校围绕三个主题坚持每学期组织学生学习有关法律、安全知识,通过主题班会、安全专刊、各类法制安全讲座、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安全教育活动月”、“法制宣传周”、“应急疏散演练”“感恩教育演讲比赛”、“经典诵读比赛”、“孝亲敬老手抄报评比”、合唱比赛、文艺汇演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时刻怀有责任心、感恩心,做到热爱学校、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关爱他人。

五、建设高品位校园文化,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

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在于以德育为目标,树立具有唤起、导向、激励作用的学校精神文化,营造自觉提高个人思想道德素养、推进整体道德建设的校园氛围。

一是学校每年挤出资金不断美化绿化校园。二是根据校园布局和教育需要,我们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围绕一定的教育主题,刻意营造一些学校教育景观,“求美”景点,雕塑高高耸立,“三风一训”标牌锃亮醒目;“文化长廊”景点,每一幅画,每一句标语都激励着同学们奋斗拼搏、积极进取;还有校史室的“成果展示”,都成为吸引学生观赏、感悟的场所。精心设置校园主题景观。为全面开展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构建优良校风。学校确立了校训“崇德尚学”、办学理念“为了孩子的终身发展和一生幸福”、校风“明礼、和谐、勤奋、求真”、教风“严精实活、诲人不倦”和学风“自主合作、乐学善思”。三是建设班级特色文化。组织各班老师、班主任和学生一起确定班级奋斗目标,精心设计出针对性强、能引起学生强烈共鸣的标语和班风,设计本班的班徽并把它布置在教室显眼的地方上,把它作为全班学生的共同精神支柱,引导学生形成强大凝聚力。鼓励学生设计自己的发展蓝图,确定阶段目标,保存在专栏中,时刻激励学生不断进取。每班都为学生建立展示作品、荣誉的专栏。对学生产生正面导向激励,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自我成就感,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而且促使全班学生形成一种你追我赶、不甘人后的良好竞争氛围。四是重视学校网站建设,使其成为师生上网的首选网站。

初中数学教学之德育渗透 篇3

数学是基础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学科,是思想教育和学科学习的辩证统一,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同时德育也是影响学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故而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人的培养在于教育,而德育则是教育的首位。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四有”新人。以上充分说明了,必须在数学教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我是从以下几方面做的:

一、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体现的人格魅力

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培养学生参与意识的基础,是学生树立信心、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前提。心理学家罗斯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让人感觉到合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环境下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表现。因此,教师必须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他们的个性,在数学课堂中实施民主教学,创造宽松、和谐的参与环境,才能够提供学生以足够的心理安全感,激发他们产生学习的需求和兴趣,带着信心和勇气主动地投入自主性的学习活动,从而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

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比如,为了上好一堂数学课,老师做了大量的准备,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性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等。拿数学教学来说,我们经常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方法,这种学习方法必须共享一个观念:个人目标和小组目标的一致性。古人云,学学半。意思就是教会别人也是提高自己的一种方法。这样的话,学生们一起学习,既教会了别人,又提高了自己,从而产生合作共赢的目的。在这种情境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的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另外,在合作过程中,如何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如何巧妙地对待学困生,如何对待同学的不同意见等等,这些,都可以锻炼学生的交际能力,培养尊重他人和谦让宽容的品质。

三、努力培养学生审美素质

审美素质是形成一个人良好的思想修养、道德行为的最重要的因素。数学是一门既美又真的科学,不但拥有真理,而且具有至高的美。在教学中,只要认真挖掘,就可以发现相当可观的美育资源。如许多几何图行就闪烁着美的风采;有些数学内容则蕴藏着更深层的美:符号美、抽象美、统一美、和谐美、对称美、形式美、奇异美等等。教师应该充分把握教材内容,抓住其中的美学因素,恰当地对学生进行审美观念的培养。例如,在学习《轴对称图形》时,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展示一些由基本图形翻转得到的轴对称平面图案,让学生欣赏其中的动态美及对称美,由此引人新课。学习完后,再让学生利用轴对称进行简单的图案设计,并加入平移与旋转,体会对称与参差的和谐美并展示自己的作品。学生通过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升华美的过程,提高了审美素质,也发展了审美能力。

四、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

在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例如我在教有理数乘方时,要求同学们计算:(+1)2008和(-1)2008的值。并提示学生思考2008这个数字,很多学生就回答2008是个吉祥的数字,也有相当一部份同学说2008年,在我国北京召开过奥运会。我就顺势讲了我知道的当年我国在2000年争办奥运会主办权的失败原因,要求我们学生要为中华掘起而努力读书,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这样一方面学生掌握了知识,另一方面也从中体会到我们国家取得的辉煌成就。再例如,《抛物线》知识与飞船运行轨迹有关,我列举嫦娥三号成功登月的实例。这样的例子在教学中还很多,只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都可以使学生受到教育。

五、通过学习老一辈数学家的光辉历程,培养学生勤劳勇敢、追求上进的作风及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在我们现行的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版数学教材中,有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在教学中适时地、自然地利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指导学生阅读《有关几何的一些知识》、《中国最早使用负数》、《勾股定理》、《关于圆周率》、《我国古代有关三角的一些研究》、《杨辉三角》、《我国古代的一元二次方程》等阅读教材后,告诉学生,我国自古在数学研究应用方面就有辉煌的成就,如祖氏公理的发现早于世界其它国家1 1 0 0多年,杨辉三角的发现先于其它国家4 0 0多年;祖冲之对圆周率二值的计算、负数的使用、方程组的解法都比欧州早1 0 00多年,我国古代的科学成就令世人瞩目。现代,我国科学的丰硕成果同样也令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自豪,如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发起、推广的优选法,被广泛地应用于生产和科学试验,创造了很大的经济价值;陈景润成功地证明了数论中“(1十2)”定理,被誉为“陈氏定理”;美籍华裔科学家杨振宁、李政道、吴健雄因在科学上的巨大成就而荣获诺贝尔奖等,这些真实典型的数学史实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和民族自豪感,而且也激励起学生学习的进取精神。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是一个重要的并且需要不断研究和探索的课题,每一位教师应该在进行德育渗透的同时,做到与时俱进、文遂结合,使数学学科诸因素与德育内容和谐而统一。

学校管理之初中德育 篇4

一、通过细节,渗透德育思想

细节决定了教育的成效,在教学中, 如果教师结合德育教学的开展, 总是一味地进行说教, 很可能就无法达到预期的成效,而教师通过把握细节,渗透德育思想 ,就能产生“ 润物细无 声 ”的教育成 效。 所以细节是教师在课堂中需要密切关注的。

比如,学习“ 心中要有杆秤”的时候, 我就结合生活中遇到的细节,引导学生要具备明辨是非善恶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特别是观察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各个细节进行渗透德育思想,开展德育教育。

二、营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两千多年前的孔子曾经说过:“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在教学中, 如何为教学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是课堂效果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然而就目前来说,有不少学生自身对于思想品德课堂的兴趣并不是很高,所以教师在开展德育渗透的过程中,首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营造浓郁的氛围,引导学生倾听、领悟知识内涵。

比如, 我在教学的第一堂课的时候就跟学生提到, 思想品德这门课程分数的高低只是一个方面, 更重要的是你们自身的德行修养的高低, 这个也是老师评判你这门功课学得好坏的一个重要的指标和依据。

三、情感教学,实现德育传递

德育教学是情感教育范畴中的一个部分,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要想实现德育传递,就必须要结合情感教学加以实施、渗透。 在情感教育的实施过程中, 通过德育传递,引导学生对于教学的知识点加以了解。 笔者将德育教学渗透在思想品德课堂的过程中,实施情感教学,通常是结合学生的具体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感知德育、提升德育素养。

比如, 结合生活中出现的各类“ 诱惑”,我们要善于说“ 不”。 结合学生在生活中会遇到的情况, 我运用多媒体将这些事例呈现出来, 比如路边不卫生的小吃、网络游戏等,看到这些的时候我们如何说不呢? 通过开展讨论引导学生实现德育传递。

四、德育实践,延伸课堂活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在教学中,针对德育的内容来说,学生只有进行大胆的实践, 才能真正说是消化了德育、 学好了德育。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德育实践,以延伸课堂活动。 比如结合课堂教学的相关内容,教师可以布置一些相应的创新实践类的作业,引导学生通过完成这些实践作业,来延伸课堂的教学实践活动。

在教学中,我时刻要求孩子们要有感恩之心,比如我曾经布置作业,要求孩子们回家将身边感动自己的德育事迹写出来,或者是将父母最感动你的某个画面写下来。 有时候遇到感恩节、父亲节、母亲节的时候,我要求学生完成实践类的德育作业,比如回家为父母做一次家务,有的孩子为父母做了一顿饭,有的孩子帮助父母做家务等,通过学生的实践,让思想品德课堂有所延伸。

总而言之,德育是我们当下中小学教育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德育教学在整个教育阶段都占据着较大的比重。 结合当前的教育大环境来说,多数家长甚至是部分老师,都将教学的重点集中在学生的学习成绩方面,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教学过程中产生偏差,也有一些学生出现了成绩很好、德行很差的现象。 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更进一步将德育教育的理念融入于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德行、养成良好的习惯,健康、快乐成长。

摘要:德育是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的内容,德育教育对于一个人的学习、成长、发展来说,有着不可小视的价值和作用。然而一直以来,我们的一线教学都将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习成绩上,对于学生的德育素养的重视程度并不高。笔者认为,德育教学不仅是班主任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每一位任课教师的职责。作为一名初中思想品德学科的教师,我认为这门学科的特殊性,也呼唤着我们要在政治学科的教学中融入德育教学,本文从四个方面对于如何在课堂中融入德育教学开展论述:通过细节,渗透德育思想;营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情感教学,实现德育传递;德育实践,延伸课堂活动。

中职学校德育工作之我见.2 篇5

忠县职教中心

邹学勤

中职学校的学生是在义务教育阶段饱受创伤的群体,学习基础差,行为习惯差,并伴随自卑、焦虑、冷漠、对抗等非正常心理。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目标高、任务重、难度大,尤其是城镇中职学校。忠县职教中心就属于这类学校,该校正式成立于2003年8月,2007年9月与忠县实验中学正式分割,单独举办职业高中学历教育和短期技能培训。一直以来,学校领导班子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强化德育管理,创新培养模式。走进学校,你将看到的是男生清一色的平头、女生清一色的马尾巴,寝室里学生的被盖、鞋袜、洗漱用品整齐有序,教室里的水磨石地板光可照人,每个学生脸上洋溢的自信自豪的光辉神采,耳边学生向老师们的问好声此起彼伏…….我们主要开展以下工作:

一、强化一种观念: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

学校德育工作仅仅通过开设德育课程、学校政教处和校团委等管理部门和班主任来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是不够的;我校为提高育人质量,形成了以书记校长为核心,政教处、校团委学生会班主任为骨干,科任教师和学校其他人员都参与的学校德育工作集体;形成一个以德育学科教学为主,各种活动为辅的德育工作渠道(对中职德育课程体系,我校进行了大胆的取舍,以实用为原则,对深奥难懂、实用性不强的知识目标做了适当的删减,积极研发校本教材);形成了以爱国主义教育、法纪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为主线的德育内容体系;形成以教育为主,各种活动潜移默化为辅的德育工作方法体系。学校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人人都把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放在第一位。其实质就是德育工作全员目标管理,做到人人有事做,个个有责任。

加强师德教育是搞好德育工作的前提和关键。在教育活动中,既要靠教师的“言传”,还要靠教师的“身教”,我们要求教师不仅在学生有困难时、在大是大非时挺身而出给予学生关爱,更多是在自己的工作岗位用心去了解学生的需求,去和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以朋友、兄长、家长、妈妈的身份主动去和学生交流,建立师生之间平等、友爱、互助的新型师生关系。我们反对师生之间的上下级、教父之间的关系。位臵摆正了、认清了,工作就更好做了。教师应时时按照学校的要求,以学校的大局为重,其形象、行为真正足以当学生的楷模,这才是成为一名合格的中职教师的前提条件。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必须真正、坚决的将“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这种观念深植于每位教职员工的大脑之中,并为他们创造条件和机会时时予以巩固和更新。

二、积极推行“一式两化”管理模式

针对中职学生的实际,要努力提高中职学生的基本素质,必须认真贯彻实施“一式两化”管理模式。“一式”指全 封闭式;“两化”指“准军事化”和“人性化”。在实施过程中,我们正在进行大胆的探索,积极把企业对员工“7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节约、安全)管理的要求,引入学校学生管理,努力做到“标准、规范、高效”。

三、建好两只队伍:班主任和学生干部队伍

1、强化班主任管理的责任意识。班主任是学生及家长非常重视的一个角色。他们与学生接触最多、影响最大。班主任的个人素质、思想感情、人格魅力直接决定他工作成效的好坏甚至成败。我校要求班主任加强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和养成教育,引导学生做到“穿有样、坐有相、行有规、言有范”。我们要求要成为一个合格的中职班主任,必须要记住三个字:懂、爱、全。“懂”就是要懂学生,懂得我们面对的对象是义务教育阶段在心理上、学习上、在家庭和社会生活中受过重创的未成年人;是学习基础差、行为习惯差、心理素质非常脆弱、生活学习奋斗目标茫然的一个特殊的群体。懂了学生后,就需要我们去关爱学生。把尊重、真诚、鼓励、友情融入到我们工作的每一个环节。“爱”就是爱学生,最直接的体现就是用我们始终微笑的双眼、面孔随时给每一个学生以温暖、信心、激情、赞赏。我们要深信,职高学生是懂道理和感情的,是能领会和理解班主任老师的良苦用心的。我们有很多事实和理由坚信:“职高学生每一个人都是社会有用之材”。我们的学生虽然在理论学习上不热心、专业成绩也不很理想,但是今后在社会生活中他们往往能创 造出我们意想不到的成绩。爱就是动力,爱就是纽带,爱就是我们成功的基石。凡是与爱无关的语言和文字甚至表情和动作都是班主任工作的大忌,一个不具爱心的教师根本不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中职班主任。三是“全”字。它有两层含义,一是全心全意对待班主任工作。工作中有了成绩,要乘势而上、趁热打铁,朝着更高的目标和任务前进。出现了问题,也不要泄气和急躁,要认真分析原因,找准坐标,问题会迎刃而解的。二是全面和正确对待每一个学生。职业教育的办学宗旨是尽可能的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社会有用之才。我们必须要高度重视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学会包容学生的错误和不良的习惯。我个人认为,从班级学生数量上来看,如果一个班毕业的学生人数与进校时的人数一样甚至还有增多,那么你的德育工作肯定出色富于成效,那么你绝对是一个值得学生尊重、敬仰的好班主任。

2、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我校高度重视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校学生会和团委设臵了多个职能部门,然后通过招聘和竞聘的方式给学生以表演的舞台;同时建立学生干部定期考评评价机制,能者上不能者下。学校的每项集体活动尽可能的交由学生干部去计划组织实施,主管领导只是宏观统筹和指导,这样能充分展示学生干部的集体智慧和个人魅力;主管部门在每月开展一次学生干部培训总结活动,并予以表彰奖励且和学分制挂钩。因此在我们学校,从每天的早操出勤、课堂考核、清洁卫生、文体活动再小到出入校门、校卡佩戴、排队进餐都有学生干部在主动履行职责,维护学生良好的生活教学管理秩序。学校给每一位学生干部印制了专门的工作牌,并召开全校学生大会集中为学生会干部统一授牌,且号召每一位学生对所有的学生干部进行监督。其主要目的一是给学生干部增添荣誉、信心、责任。二是让全体学生明白,当学生会干部非常光荣,学校领导对他们寄予厚望。每学期完毕时由全体学生在校园网上对学生干部进行民主评议。通过近两年的运转和实际效果来看,让学生管学生,让学生干部去组织开展一些大型的活动,只要组织指挥控制得当,会产生非常良好的效果。

四、狠抓三个环节:入学教育、心理辅导、活动载体

1、入学教育很重要。每届新生入学时,我们都要用一个月的时间坚持抓好入学教育。其主要内容包括军训(10天)、理想信念教育、校史校情教育、校规校纪教育、安全教育、角色转换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思想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文明诚信教育、健康卫生知识教育、国防知识教育等。进校第一天起,学校政教处就开始建立学生个人的思想道德考核档案,并将对学生各个方面的要求编制成《学生手册》,人手一份,让每个学生明白自己该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做不到后该承担什么后果。同时着重规范学生的外部形象(男生一律平头、女生一律马尾巴、严禁佩戴任何首饰)、学习生活行为习惯尤其是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纪律秩序文明礼仪等。入学教育采取集中和分散 相结合的办法,由政教处和班主任具体组织实施。学校指定专人专项合理安排时间负责其中某项内容并建立师生联合组成的入学教育考评小组,折算成10个学分计入学生的总学分和个人思想档案。通过入学教育为新生完成由初中到高中的顺利过渡打下良好的基础。

2、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常抓不懈。刚进校的中职生由于在义务教育阶段受过严重的心理伤害,所以对他们的心理疏导就显得非常迫切和重要。我们的目标就是要让他们重拾对生活对学习的目标和信心,培养他们良好的社会适应力、责任心、抗挫力和职业追求的理想,建立健全他们的人格。重庆师范大学心理学专家刘东刚教授说得好:“认知上不去,情绪下不来,行为就变态”,部分中职生入校前近乎扭曲的心灵和粗暴的认知情感,我们如果不及早加以疏导,是会给学生本人、学校甚至整个社会带来严重的伤害的。我校充分利用2名专职的心理学教师,每期至少开展3次专题的心理学讲座,并坚持将心理咨询室每天开放2个小时,引导学生克服严重的自卑心理、懒惰意识,协助学生发挥心理潜能,努力体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在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我们把“忠心”“勇心”“诚心”“信心”“善心”、“全心”、“定心”、“大心”、“养心”、“安神”“适应”“感恩”“生存智慧”等内容作为一个长期的心理教育重点,对学生躁动无序的心有目标有意识的进行“预防注射”,收到了较好效果。

3、安排组织好丰富多彩的各项活动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最 好方式和载体。好动是中职生的一个显著特征,实践证明,多数中职生不喜欢在教室上理论课,而喜欢在实训室在生产车间进行实际操作或者是在操场等开阔地带散散步打打球,这是因为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时期,身体已长大成人,渴望得到社会的认同,有较强的自我意识,追求实现自我,彰显个性,无时无刻不洋溢青春的风光。但是,由于他们生活和知识阅历浅,对事物的判断能力差,心理的成熟、思想的成熟还很不完善。由于年龄关系,他们喜好活动,因而,这就需要我们加以教育引导,需要我们给他们创造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真正做到富教于乐,富教于活动之中;通过和风细雨式的渗透,远比暴风骤雨式的灌输来得好。我校对学生活动的开展,进行了较为科学的规划和安排:一是每年开展四个大项活动,即在三月评比校园“十佳文明之星”;在五月开展红歌卡拉OK大赛,评选校园“十佳歌手”;在十月开展学生五项全能运动会,评选校园“十佳体育明星”;十二月开展校园技能大赛,评选校园“十佳操作能手”。在四大项活动中表现突出获得“十佳”称号的学生,学校除在物质上予以重奖外,还把他们的先进事迹和光辉形象制成展板在校内公布,同时在校园网上予以发布。二是利用节日、纪念日开展主题系列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重点加强爱校教育,不爱“小家”何以爱“大家”。我们经常教育学生:爱国的前提首先就要爱校,爱决不能只是停留在语言上,一定要落实在行动上;做好身边的小事、管好自己最简单的言行是爱校最基本的出发点。三是利用校会和专题讲座进行专题教育,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及法制教育;对学生进行每周一次的集会训话是必不可少的,对学生的纠偏不差是一项持之以恒的活动。我们主要是赞扬优秀的美好的人和事,对不良的现象和行为也要及时指出和纠正。四是组织学生参加专业社会活动,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和理想教育;五是大力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艺术等教育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张扬个性,培养学生的团体协作精神;六是鼓励学生创办各种各样的学生社团,举行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使学生在各种社团活动中找到自己心灵的闪光点,受到鼓舞和激励。各种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健康有益的活动的开展使德育工作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七是每期开展两次“文明教室”、“文明寝室”、“文明班级”评比活动。八是在每期期末开展对各项工作的表彰活动,如班主任工作,我们将学生的流失率作为其中一项重要的评价依据。以此激发教职工的工作热情和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之我见 篇6

首先我认为,班主任要学会尊重学生。尊重就是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和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往往是形成共识的基础。特别是现在的学生由于大多是独生子女,所以把人格看的尤为重要,作为班主任就要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心理实际和生活实际,尊重学生的人格确实是任何一位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的前提。对于后进学生,班主任更要注意尊重和爱护,要寻找他们的闪光点,要苦口婆心、循循善诱,教育学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既不伤害后进生的自尊心,又要达到教育目的。如我班学生魏巍,我安排的英语的课文他没有背会,然而碍于面子,他又不接受来老师面前背课文,当时,我有点生气,可是转念采取了另一种方法,和他达成一个条件,只要他在家里背会,家长可以向我汇报,成绩进步20分,他可以不来办公室背。他欣然接收,并且做得很好。所以看来,班主任教育学生,要遵循心理规律,注重心理辅导,教育、疏导、启示,使学生的思想问题解决。

家长要参与学生德育教育,达成教育的一致性。陶行知先生的“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的教育理念,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面向社会,拓展教育时空,以生活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构筑校内外相互沟通、结合的“大教育”格局,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很多学生由于家长疏于管理,许多学生受到不良少年及其他社会上的不良现象的影响,从而使自己的行为出现了偏差。而一旦这种行为成了一种习惯后,要改正就相当困难。所以,家长们要及时和班主任们联系,时刻关注孩子动态,保持教育的一致性。

班主任要掌握一些说服教育学生的方法。教育说服是通过“晓之以理”启发和引导学生自觉地接受社会道德行为准则,改正错误的道德观念,从而指导道德行为的一种教育方法。现代心理学认为“教师晓喻的道理和提出的要求,只有在学生心悦诚服时才能转化为学生的道德要求,进而产生道德动机推动道德行为。”因此,如果学生对教师讲的道理不能理解和接受,压制和强迫不但不能取得预期的教育结果,还会产生负效应。因此教育说服就更显得必要和重要。在过去的工作中的工作中,碰到过许多顽皮的学生,一味的斥责效果不好,甚至会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教育说服的方法很多,如主题班会,利用集体的氛围来感染学生,激发他们的道德感。或是单独谈话,留给学生尊严,让他保持荣辱感,站在他的角度帮助他分析问题。总之,不能急躁的处理问题。

实践锻炼有利于促成学生品德的养成。无论是道德认识的提高、道德情感的激发、道德意志的锻炼,还是道德行为方式的掌握和道德习惯的养成,都离不开各种实践活动。学生的优良品德不仅要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形成,也要在不断丰富和深化的实践活动中得到完善和提高。班主任要积极鼓励学生参加集体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观念,同时由于初中生活泼好动、精力充沛、积极好学、求知欲和上进心强,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各种实践活动恰恰特别符合他们的兴趣爱好,能满足他们的多种需要。我在实践中也大量地采取各种实践锻炼方式,创设各种情景,在课堂上让学生对特定事情采取他们所认为有效且符合道德规范的措施,然后以探讨的方式附于集体讨论法,最终得出一定的道德评价。

德育教育要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积极的情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构成良好品德的重要因素。因此,创设富有强烈情感色彩的教育情景,使学生在特设的道德情景中受到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熏陶,从而陶冶情操、修养品德,既是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品德培养的有效方法。这就对班主任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初中生学习和活动所处的主要是在学校和班级中,其道德认识有很大一部分是在学校和班级的环境中形成的。因此,校风和班风是一个特定而典型的道德环境,对学生是一种异常活跃的教育因素,它对学生的思想意识、道德情操、行为习惯等,多会产生直接而巨大的影响。所以,对于一个初中班主任来说,能否经过努力引导学生共同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班风,关系到能否为学生品德的培养创造一个健康的道德环境。我在建设班风的实践中越来越感觉到优良的班风可以使整个班级形成一种强烈而感人的气氛,优良的班风能充分地发挥情景教育的功效,对学生产生巨大而无形的“渗透性”影响,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接受它的熏陶、感染和同化,引起情感的共鸣,不由自主地接受它的“指令”,从而达到“修身养性,壮情炼志”的目的。

严于律己,做学生的表率班主任是塑造学生心灵的建筑师,班主任工作是对学生身心施行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感化作用,班主任要高度重视言传身教。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深刻地揭示了班主任身教的力量。因此在工作中,要求学生做到的,我首先做到。例如:要求学生遵守纪律,不迟到、不早退、不说谎,那我就首先做到这些。上课决不迟到;在集体性的活动中如周会、集会期间,我决不和其他教师闲聊;学校规定学生在校园内不得骑车,那么我一进校门首先下车,不管他们看到与否我都要身体力行地做到这些;要求学生在学习上努力钻研,精益求精,那我就首先提高自己业务水平,对教学工作一丝不苟,多次在校内上示范课;我发高烧、患肺炎,连续打点滴二十一天,没有耽误学生一节课。我就是以这样一种积极向上、不怕困难的姿态出现在学生面前,以我的满腔热情和勤奋的工作态度给学生树立信心,让他们看到希望。我用我的实际行动赢得了学生的尊敬和信任。

抓好骨干,建立一支坚强的班干部队伍。班主任工作是艰巨的、辛苦的、繁杂的。刚开始做班主任时,我事必亲躬,每天忙得不亦乐乎,但效果并不理想,问题症结就在于没有建立一支得力的班干部队伍。认识到这一点,我便在培养班干部上多下工夫。通过观察,我发现许多学生愿意为同学服务。但怎样才能使班干部保持高涨的工作热情,把班级工作做好呢?

首先要多要求班干部能够严于律已,给同学起表率作用,这是做好班干部的前提。其次要多教给班干部一些方法和技巧,要求班干部做事之前多想想,做事之后要反思。一次我班利用周六休息时间搞建校劳动,许多学生牢骚满腹,班长一脸为难的表情。我乘人不备,悄悄地把班长叫到一边叮嘱几句。然后,班长集合队伍,站在前面讲起来:“今天是周六,大家能放弃休息时间到学校参加劳动,我首先向大家表示感谢。由于种种原因,学校的这项工作必须今天完成,领导把这项工作交给我们班,是因为我们是一个优秀的集体,是校领导对我们的信任。相信大家能够把今天的工作完成好。现在分配任务……”劳动还没开始,先收到一份感谢,一份肯定,一份信任。同学们的脸色早已是“多云转晴”,很快就完成了任务。

学校管理之初中德育 篇7

关键词:语文教学,德育教育

作为语文教师,我切身体会到“教书先育人,育人先树德”的重要性。“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职业准则,但是由于受现行教育考试机制的影响,一味追求升学率而进行单纯的学科教学,从而弱化对学生德育的教育。在整个教学行为中,我认为教书、育人、树德是三位一体的过程,而树德先于育人,更先于教书。在具体的语文教学过程中,于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正确的理想、人生观教育,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不仅使学生掌握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懂道理,明事理,通情理,知伦理。所以,语文学科教学与德育教育密不可分,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呢?我试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紧密联系语文教材,发挥语文学科这一教学主阵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

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是一种崇高的思想品德,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民族的历史之所以悠久和伟大,爱国主义作为一种精神支柱和精神财富是起了重要作用的,爱国主义是一种深厚的感情,一种对于自己生长的国土和民族所怀有的深切的依恋之情。这种感情在历史的长河中,经过千百年的凝聚,无数次的激发,最终被整个民族的社会心理所认同,升华为爱国意识,因而它又是一种道德力量,对国家、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这些精辟的爱国主义理论论述,初一学生或许难以理解,但在教学都德《最后一课》时,我指导学生围绕小弗朗士情感变化过程:弗朗士由不爱学法语到爱学法语、由幼稚贪玩逃课到不能为再上法语课而懊悔,再到为失去母语而悲愤,从而产生对敌人的痛恨这一情感变化,把抽象的爱国主义精神浓缩在了一节具体的法语课教学中,面对国家的沦陷,弗朗士把自己的满腔爱国热情表现在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学习上,爱国主义变得具体可感了。由此我组织学生讨论,如何对待自己祖国的语言文字呢?让学生换位思考,从小弗朗士身上学会怎样爱国,进而产生共鸣,达到热爱汉语文字的目的。教师要让学生明白,爱国绝不是大人物和英雄的专利,爱国也绝不是一定要做一件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大事,爱国就是从写好汉字,学好母语、向国旗敬礼、唱国歌这样的小事开始,教育学生爱国就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在我们身边,这样把爱国主义这一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在这些具体的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

二、充分利用作文课,在作文活动中进行正确的理想、人生观教育

“理想,是对未来事物的想象或希望”;“理想,是人类特有的精神现象”,它“表达了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初中学生是理想开始形成的时期,但是农村初中学生由于所学知识不多,接触事物少,很多学生还只是“为了读书而读书”。因此,利用流沙河诗句“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引导学生理解理想的概念及树立理想的重要性。写作中,我指导学生阅读鲁迅的回忆性散文《藤野先生》,学生通过阅读、查阅资料,了解了鲁迅弃医从文的目的是为了唤醒国民,拯救民族,拯救祖国,我让学生联系自己,指导学生进行总结: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我们应该像鲁迅那样把个人的理想与祖国的需要结合在一起,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今天,把社会的发展、民族的振兴作为自己的理想,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勤奋学习。并及时利用课堂让学生谈心得、谈理想,以此为契机,水到渠成地进行以“理想”为话题的作文训练,不但进行了作文训练,而且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而远大的理想,铸就美好灵魂,向着远大的理想,沿着正确的人生轨道茁壮成长。青少年一旦树立了正确的理想、人生观,就有了追求的人生目标,就可能产生强大的动力,在学习上就能勤奋刻苦。因此,帮助初中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人生观,对学生的前途及道德品质的培养与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三、让语文课成为培养学生感恩之心的沃土

羔羊跪乳,乌鸦反哺。动物尚且如此,况人乎!

人生重在修心。“百善孝为先。”“悠悠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感念父母的养育之恩,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由于农村有不少留守孩子,父母长期奔波在外,没有太多时间和孩子进行沟通交流,久而久之,这些学生产生疏远、埋怨、厌学等心理现象。所以我们一定要教育学生体贴关心父母。在教学中,我通过语文教材,发挥语文课堂主渠道作用,挖掘教材里蕴涵的感恩思想,利用传统美德教育,把感恩教育融入到教学中去,引导学生去捕捉日常生活中受到的恩惠,从而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教学泰戈尔的散文诗《金色花》,我启发学生探究孩子为什么突发奇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引导学生感理解孩子之所以嬉笑,是因为孩子沐浴着母爱,在幸福、快乐中成长,同时引导学生感悟到孩子之所以想变成一朵金色花,是孩子总想为妈妈做事:看妈妈工作,让妈妈嗅到花香,投影在妈妈读书读到的地方,为妈妈遮阳挡光,从而教育学生懂得,父母爱的奉献是无私的,对父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我们不图父母夸奖,但求父母生活的更加温馨。我引导学生联系自己,回想母亲无微不至的关心、絮絮不止的唠叨、体会母亲的不近人情……设身处地地去理解母亲的爱,去懂得感恩。教学海伦·凯勒《再塑生命的人》,教育学生感恩再造的恩师,推而广之,感恩一切给予我们滴水之恩的人,让学生懂得回馈社会的道理。

学校管理之初中德育 篇8

1 法国学校德育的优势

法国学校德育经历了一个从宗教教育到道德教育再到公民教育的发展过程。法国学校德育的优势主要在于有定位准、内容实的目标, 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注重学生主体性参与, 法国正是通过这样的目标和实施的一致来进行公民教育的。

1.1 法国学校德育的目标定位准、内容实

法国学校德育的目标就是“培养法国公民”。“20世纪80年代以后, 法国又重新检讨公民道德教育, 强调德育要进行人格教育, 强调在培养学生的法国人精神的同时, 德育要以‘人权’为核心, 进一步突出公民的权利。20多年来, 法国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具有个人工作能力、推理和判断能力、交际能力、协作能力、承担职责等多种道德能力”。法国公民的权利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 在公共场合人人享有同等的义务和权利;第二, 在不公开的场合里人人有自己的信仰, 人人有从事自己所热爱的活动和从事与自己个人身份有关的活动的自由。

学校就是要体现其世俗性, 不为任何宗教、经济、政治集团服务, 在学校唯一可以讲的是其共和国价值观“自由、平等、博爱”;法国没有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作特殊的要求, 对法国教师的要求与对普通公民的要求相一致。在法国的学校里, 设有公民教育、法律教育、社会教育等德育课程。学校也开设哲学课程, 旨在培养每个学生健全的人格, 以及对当代世界的理解和生活的自理能力。

法国学校以公民教育为主的德育, 并没有什么“崇高的理想”、“远大的抱负”和抽象的理论, 它只注重对学生遵守学生守则、学校纪律、生活规则的习惯的培养, 使他们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 它同时注意培养学生诚实、正直、勇敢等优良品质。在一个以“自由、平等、博爱”为立国之本的国家里, 学校德育并不是培养“政治家”, 它只注重让学生学会集体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规则, 树立积极负责的生活态度并遵守各种规章制度。

正是这样, 法国把德育目标与德育理想区别开来:德育目标有层次性, 遵循了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这样的德育目标使学校德育也避免了“惟政治化”。

1.2 法国的学校德育以人为本, 注重学生主体性参与

法国的公民教育是一门正规的必修课程, 学生可以通过它学到诸如宪法、司法、哲学等方面的知识, 但公民教育绝不只是公民教育课的责任, 学校把德育的要求渗透到各个学科, 在“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教学中对公民进行了道德教育。同时学校主要通过开展“公民、法律、社会教育”等日常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来对学生实施公民教育并形成公民素质, 即通过参与德育活动使学生从“人”到“共和国公民”, 或从“具体的人”到“抽象的人”。法国教师对学生的德育特别注意个性化关爱, “德育的效果和影响力是与德育工作者自身的素质密切相关的”。

法国人把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校外活动称为“读无字书”, 法国学生每周星期三、星期五下午不在校上课, 全部学生都必须参与社会教育活动。法国社会公共资源向学校开放, 并给学校德育、美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教育活动提供服务, 如请医生讲“预防艾滋病”的问题, 请警察讲“防暴”问题, 到艺术剧院、博物馆进行美术方面的教育活动等等。

2 我国学校德育的现状

相比之下, 我国学校德育在目标和行动上出现了很多问题, 德育现状不容乐观,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2.1 德育目标失衡

2.1.1 把德育理想和德育目标混为一谈

“建国以来, 我国在制定和表述中小学的德育目标时, 一直存在着过分理想化和政治化的倾向”。德育理想和德育目标是有区别的, 虽然两者具有相同的指向, 但德育理想更强调长期性、远大性和终结性, 所以依循正确的理想而设定, 德育目标则更侧重于阶段性、连续性和实践性;所以通过一系列具体目标的实现来体现出来。建国以来, 我国在制定和表述中小学的德育目标时, 一直存在着过分理想化的倾向, 混淆了德育理想和德育目标。我国的德育目标要求很高, 教育者认为目标设置的越远大越好, 越超前越好, 觉得越远大、越超前, 学生的思想境界就会越高尚、越优越, 但这样的做法超越了社会发展阶段和青少年的身心发展水平, 必然使人感到超越了现实而不能实现, 有时甚至带来一些不良的后果。现在在社会中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学生从小树立了远大的理想, 但到了成年, 一些人连最起码的道德规范都不清楚, 道德习惯不文明, 是非标准不明确。

2.1.2 德育目标缺乏应有的层次性

我国的德育对所有学生都采取统一模式、标准和方法, 忽视了学生自身发展的多样性和层次性, 这样的德育目标只有高度, 没有梯度, 缺乏层次性。比如, 我国的德育目标是培养公民热爱祖国, 热爱中国共产党, 热爱科学, 遵纪守法和有良好心理品质等, 但这是比较远大的德育目标, 会给人一种“假、大、空”的感觉。对于小学生来说, 不随地吐痰、不随便折断树木花草等是他们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 但我国教育对他们也提出了与成年人一样的要求, 根本就没有充分考虑他们身心发展的特点, 这样虽然有量的要求, 却没有质的层次性, 因而没有取得应有的德育效果。而人的思想品质是由低层到高层循序渐进形成的, 因此德育目标的制定也应该按照人的身心发展的要求, 由低到高、由易到难, 循序渐进的进行。

2.1.3 德育目标带有明显的政治倾向

我国的道德教育目标一般比较重视“接班人”意识, 政治倾向很浓厚, 比如在青少年的德育教学中经常会出现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等等, 这对大至一个国家、小至一个公民来说都是最基本的政治倾向, 但在进行政治教育的同时, 应更注重道德教育, 因为公民道德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一个国家的素质, 对青少年来说, 进行最基本的日常生活准则的教育也显得异常重要。

2.2 德育模式僵化单一

2.2.1 以教师为主体的灌输教育

长期以来, 我们往往把德育理解为“就范”, 我国学校德育的根本任务就是把已设计好的思想、政治和道德规范灌输给学生, 最终将学生“塑造”成“理想的模型”、“社会的工具”。这种模式把道德教育的过程仅仅看作是对学生施加外部道德影响的过程, 正如柯尔柏格说的, 这是用刻板的灌输、管理、训练等方法, 强制儿童服从各种道德规范的“美德袋”式的“传统道德教育”。这种忽视学生主体性地位的德育模式常常遭遇到现在我们讲的“5+2=0”的尴尬, 就是说5天在学校德育里形成的习惯、品格、素质, 在2天的周末家庭和社会生活中就抵消得差不多了, 星期一又得从零开始。

2.2.2 以管代导, 封闭式的教育

在我国, 很多人认为德育就是管理学生, 只要学校制定出各种规章制度, 让学生遵守, 再加上奖惩措施和德育者的威严, 学生就会服服贴贴, 至于学生的信念与品质是否有所变化, 德育实效性怎么样, 则不是他们要管的事。众所周知, 从接受心理学的角度看, 这种方式不利于学生更好的接受道德教育。接受理论认为, 强控制、强结构的情境极容易使学生产生“异化”感, 形成对立情绪。所以以管代导虽能取得一时之效, 却不利于学生个性品质的形成。在我国德育的实践中, 很多学校为了培养学生的“理想化”、“超越性”, 会有意无意地隔绝学生与社会的联系, 回避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矛盾, 对学生进行“封闭式”教育, 试图使学生在“净土”中健康成长。由于学校的德育内容严重脱离社会和学生实际, 忽视蓬勃发展的市场经济对当代青少年的强烈冲击, 许多学生步入社会后, 因缺乏政治、思想、道德的批判能力, 无法进行正确的选择和自我调节, 严重的甚至会做出极端的危害自己和社会的行为。

3 借鉴法国学校德育优势, 推进我国学校发展德育

新时期, 我国德育也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打开窗户让新鲜空气吹进来。法国学校德育在目标和实施上的优势是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的。

3.1 把德育目标定位准确、内容充实

法国学校德育的目标是法国公民, 目标准、内容实。我国在制定学校德育目标时, 首先, 要分清德育理想和德育目标。如上面讲的, 德育目标是德育所要指向的方向与达到的目的, 是阶段性、连续性和实践性的, 所以德育目标是在短期内可以实现的。其次, 制定的德育目标要有层次性。青少年的身心发展是规律的, 在不同的年龄阶段, 他们的心理特征、理解力、接受能力不同, 所以, 在制定德育目标时要考虑学生道德发展的年龄特征, 分出目标层次、由小到大、循序渐进的进行。最后, 注重道德和心理品质目标。我们要先进行公民教育, 再注重德育的先进性要求。

3.2 把学生与社会联系起来, 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参与

我们怎么强调德育课的重要性都不为过, 但德育绝不只是德育课的责任, 而是各科教学活动都应承担的责任, 所以可以“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渗透、隐含于一些非意识形态的课程之中, 通过这些课程的讲授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 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学校德育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来对学生进行德育意识的渗透。第一, 在道德教育的课堂中, 教师发挥引导的作用, 学生是主体。传统的灌输式德育教育模式之所以受到越来越多的批评, 主要原因在于它忽视了学生在德育中的主体地位。教师习惯于“我讲你听”, 使学生被动接受教育, 简化了德育过程, 极大的降低了学校德育的效果。第二, 打破封闭式德育, 与社会联系起来。德育与生活是密切相关的, 假如学校一厢情愿的对学生进行“封闭式”教育, 试图使学生在“净土”中健康成长, 造成的结果可想而知, 正如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说的那样, 是“鸟笼式教育”。只有把德育与社会联系起来, 把德育融入到广大的社会中去, 在丰富的社会活动中教育学生, 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增强德育的实效性。彭咏今老师对此突出了很好的途径, “让德育工作贴近学生, 融入生活, 实现校园阳光德育和实效德育的有机结合,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的可持续的发展”。

摘要:青少年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 直接关乎整个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 关乎国家的前途、民族未来的命运。因此在当前切实增强学校德育的实效性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德育目标、德育实施层面上论述了法国的学校德育的优势, 结合我国学校德育的现状, 试图找出增强我国学校德育实效性的对策。

关键词:法国学校,德育,我国学校

参考文献

[1]胡斌武.社会转型时期学校德育的现代化[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6:5.

[2]任国华.高校德育现状十大表现及对策[J].青年研究, 1996 (9) .

[3]陈士英, 郭清洁, 郭京振.试论我国学校德育的现状与对策[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1 (2) .

[4]姚书志, 刘瑞.隐性德育课程在实践中的新突破[J].思想教育研究, 2009 (1) .

学校管理之初中德育 篇9

1.初中历史教材选用大量优秀历史人物的事迹, 以及他们的优秀品质。借助于历史道德形象, 进行道德知识的教育, 通过对历史人物的道德行为作出分析和概括, 使学生逐步建立起道德规范, 认识道德行为的是非、善恶、美丑的准则。优秀历史人物的道德行为丰富多彩, 各具特色, 如忧国忧民、报效祖国;天下为公、舍身取义;求索攻坚、追求真理、不畏艰难;尊师敬业、谦虚礼让;勤劳节俭、崇俭反奢;诚实正直、行己有耻, 等等。从这些优秀的人物形象中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

2.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进一步强化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精神的教育。为贯彻这一精神, 采取了历史时序基础上的“点——线”结合呈现方式, 使学生从历史的发展中了解和感悟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优秀的文化传统, 从根本上培养初中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人文素养, 通过历史学习, 认识到民族交融、民族和睦、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

3.历史学科的知识具有很强的借鉴性。在学生德育教育方面历史题材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坚持把培养人作为出发点和归宿, 注意从古今中外各个方面撷取历史素材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使学生逐渐懂得做人的道理。

二、初中历史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 利用具体生动的史实进行德育教育

历史新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 是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 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爱国主义是指个人或集体对自身所属国家的一种积极和认同的态度和行为。爱国主义包含了这样的态度:对祖国的成就和文化感到自豪;强烈希望保留祖国的特色和文化基础;对祖国其他同胞的认同感。翻开历史的书卷, 从远古到现代, 上下几千年, 处处都蕴藏着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在历史教学过程中, 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科特点, 利用具体生动的史实进行爱国主义的德育教育, 寓爱国主义于历史教学之中, 使学生有“以古为镜, 可以正衣冠”的行为。例如:我国近代史是一部满目苍夷, 催人泪下的悲惨历史, 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掠夺, 封建主义的压迫和剥削, 是中国贫穷落后的根源。在这一历史时期, 涌现出了林则徐、孙中山等无数为国为民的民族英雄, 他们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浪潮, 给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予以沉重的打击, 教师通过这些爱国思想和精神师的启发诱导, 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奋发图强振兴中华的决心。又如:八年抗战, 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经过八年艰苦的斗争, 终于取得了反对外来侵略的伟大胜利。通过这段历史的学习, 体现了中华民族不可侮, 众志成城保卫祖国的爱国精神, 从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教育学生继承他们的遗志, 把祖国建设成为一个世界强国。总之, 从驱逐倭寇的戚继光、收复台湾的郑成功, 到虎门销烟的林则徐, 他们都表现出了忠贞的民族气节;从与舰共存亡的邓世昌、以身殉国的丁汝昌, 到甘愿为变法而捐躯的谭嗣同, 他们都有豪壮的爱国义举;朱自清宁死不吃美国救济粮, 京剧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抗战期间毅然留起了胡须, 拒绝为侵略者和汉奸演出等等, 他们所表现出的崇高的民族气节, 都是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教材。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 四大发明对世界科技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隋唐至宋元时期, 我国的科技文化走在世界的前列, 这一历史时期, 我国也是世界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当历史发展到清朝的中后期, 清朝统治者以为物产丰盈, 不必与外国互通有无, 而闭关自守, 造成科技文化落后, 国力逐渐衰落, 最终导致帝国主义列强不断的入侵, 进行割地分赃, 使祖国大地千疮百孔, 人民流离失所, 事实证明落后就要挨打。由此可见, 科技文化是强国之本。我们在教学中, 首先要列举科技文化促进社会进步的事例, 引导学生认识科技文化的重要性, 激励学生的求知欲;其次, 寻找古今中外科学家的艰辛之路, 教育学生具有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例如:以祖冲之计算圆周率;居里夫人发现镭元素等事例, 向学生娓娓道来, 使学生尤如看到他们坚持不懈、刻苦钻研科学的艰辛历程。用这些科学家的成功事例, 培养学生吃苦耐劳, 努力学习, 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 利用多媒体强化德育教育

新课程标准要求充分开发历史课程的各种资源, 合理利用历史题材的视频资料。近年来历史题材的影视音像作品大量增加, 成为一种非常重要而且容易获取的历史课程资源。文献纪录片一般能够具体、生动地再现某段历史, 刻画某些历史人物, 叙述某些重大历史事件, 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认识历史, 引起感情上的广泛共鸣。多媒体技术能使历史教学由课堂延伸至课外, 通过各种有效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以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高度的历史责任感, 更好地发挥历史教育的德育功能, 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

总之, 历史课是初中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 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源泉, 是进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工具。在我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 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对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科学文化素质, 对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中职学校德育创新之管见 篇10

一、建构学校“理实一体”的德育教学体系:将学校德育的课程教学和生活化实践有机结合

学校德育是课程德育和生活化德育的有机统一, 建构学校德育课程教学和德育生活化实践相结合的“理实一体”体系, 才能更好地完成“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的根本任务。在“理实一体”德育教学体系中, 德育的课程性教学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 德育的生活化是学校德育的实践基础, 两者是学校德育教学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 既是缺一不可的两面一体, 又是密切联系的一体两面, 是学校德育教学内在功能和构成要素的辩证统一。学校德育的课程性教学所要解决的是学生的道德认知问题, 即通过德育的课程性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道德知识;而学校德育教学的生活化所注重的是, 学生的道德实践问题, 让学生在鲜活的生活中开展道德实践。学校德育的课程教学和生活化的本质即德的“知行统一”问题, 就是强调学校德育教学必须理论联系实际, 必须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

1. 学校德育教学既要发挥德育课的主渠道作用,

又要发挥其他课程的德育渗透功能。德育课是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 这是由德育课的地位与性质决定的, 德育课关系到职业教育的培养方向和学校的办学方向, 关系到职业教育的质量和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德育课是职业学校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专门课程, 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它在培养学生形成良好思想品德方面, 发挥着学校其他课程和其他工作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同时, 也要发挥其他课程的德育渗透功能。

一方面, 充分发挥德育课的主渠道作用, 就是通过德育课教学, 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 掌握基本的道德知识。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为主线, 全面落实国家德育课程大纲, 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道德法制教育、就业创业教育、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开展以生命教育、安全教育、预防艾滋病教育、毒品预防教育、环境教育和廉洁教育为重点内容的专题教育, 全面发挥德育课的学校德育主渠道作用。

另一方面, 要全面挖掘其他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的德育内容, 发挥其德育渗透功能。全面挖掘其他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中蕴含的德育因素, 将内隐的零散的德育内容显性化、系列化, 发挥其他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的育人功能。例如, 我们在文化课教学中, 既注重提高学生对文化知识的认知能力和对知识的掌握, 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又要挖掘文化课的德育因素, 发挥德育的渗透功能。如在把脍炙人口的名言佳句、美文美语讲精、讲透的过程中, 还要用其内含的德育因素自然而然地润泽学生心灵, 真正做到教学的教育性。我校是涉农职业学校, 海洋渔业等专业是学校专业体系的主体, 在专业教学中我们不但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专业意识, 增强学好专业、掌握一技之长的信心, 了解专业发展的前景和人才需求现状, 而且根据学校的海洋渔业特色, 向学生介绍维护我国海洋权益、保护海洋渔业的重要性, 让学生知道钓鱼岛和南沙群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以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2. 学校德育教学的生活化, 即将系统设计德育

实践活动与学生的自我道德生活践行有机结合起来, 把德育教学之根扎在生活的沃土之中。一方面, 学校要系统设计德育实践活动。学校要从社会实践、生产实践和公益活动等方面, 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实际需要, 对德育实践活动进行系统设计, 使学生在德育实践活动中强化公民意识、爱国意识、法纪意识, 增强社会责任感、职业荣誉感、团队归属感, 提高热爱劳动、崇尚实践、奉献社会的自觉性。在文化活动的德育熏陶序列化设计中, 学校不仅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 增强学生的历史文化认同感, 还将大连地区历史文化和现代城市文明的德育材料进行系统设计, 以增强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学校将本校和区域职校岗位成才毕业生的先进事迹和典型案例进行系列化设计, 不断充实和丰富德育内容。强化系列活动对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形成的潜移默化影响, 是学校德育教学生活化的直接目的。如开展学雷锋月活动, 组织学生志愿者活动, 为贫困地区、灾区捐款捐物活动, 开展“一二·九”长跑活动、乒乓球赛、篮球比赛、趣味运动会等, 这些系列化活动, 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观念, 团队意识, 团结友爱、关心他人精神, 同时进一步规范了学生的行为习惯。

另一方面, 教师要精心指导学生的道德生活实践。生活是第一课堂, 现实是最具有说服力的, 道德实践的功效在于使学生通过对日常生活小事的“做”, 来感悟良好的道德行为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的愉悦, 对每个人良好道德的形成都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自觉的道德生活实践, 遵守学校的生活规范要求,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 成为一名“德好技优”的合格中职学生;教师要指导学生主动将自己的行为融入社会道德规范要求、允许和提倡的框架内, 完成向社会人和合格公民的转变;教师要指导学生将自己的行为自觉地转换为符合行业、企业职业道德的要求, 完成向合格的企业人和职业人的转变;教师要指导学生把自己的行为自觉地转化为符合家庭美德要求, 孝敬父母, 关心家人, 热爱劳动, 简朴节约, 与邻里和睦相处;等等。

二、搭建学校德育平台:形成“校企、校社、校家共育”的德育工作机制与合力效应

1. 建构“校企合作”培养模式, 形成学校德育的“校企共育”机制。

校企合作不仅是职业学校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基本培养模式, 也是职业学校提高德育实效性的有效途径。所以, 职业学校建构“校企合作”培养模式, 形成学校德育的“校企共育”机制, 把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专业培养与道德教育有机结合, 大大强化了学校和企业一体化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合力作用。近年来, 我校与大连市渔政局、大连船舶工业公司、上海渔业集团、大连棒棰岛海珍品集团、壹桥水产、大连渔业公司、辽宁省海洋水产研究院等近百家校企合作单位共同实施“德技双育”工程, 把共同培养学生技术技能和共同开展德育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学校聘请企业的领导和优秀的工程技术人员到校兼职;学生到企业开展实训教学过程中, 学校教师和企业工作人员共同组成“德技”指导团队, 把专业指导和职业道德示范有机结合起来, 起到了“德技共育”的双重作用。通过校企合作的实训教学过程, 把德育贯穿到实训教学的全过程, 对学生进行劳动观念、职业意识、敬业精神、职业纪律和职业责任感教育, 并促进学生职业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学校还把优秀的毕业生请回学校为学生作报告和相互交流, 坚定学生的职业信念和提升学生的职业情感。如学校曾多次邀请校企合作单位领导、全国河蟹养殖大王、党的十八大代表李晓东老校友回校作报告, 收到了很好的德育效果。

2. 打造“校社联动”德育平台, 形成学校德育的“校社共育”合力。

社会是所大学校, 学校是个小社会, 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影响是双向的, 在一般情况下, 社会对于学校的影响往往大于学校对社会的影响, 而且社会对学校的影响往往是正、负两方面的影响同时存在。所以学校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限制或防止社会对学校的负面影响, 不断增强社会对学校的正面影响。社会对学校的影响突出地表现为对学生的影响, 社会的不良风气对学生的反面影响和坏人坏事对学生的腐蚀, 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学校德育对学生的作用。为此, 我校全力打造“校社联动”德育平台, 以形成学校德育的“校社共育”合力。长期以来, 学校与社会有关单位开展了“校区共建、校街共建、校军共建、校警共建、校企共建、校政 (府) 共建”等活动, 聘请属地派出所民警为学校法制副校长, 委托属地部队为学生军训, 与学校属地社区、街道、政府有关部门和合作企业建立了和谐的“共建对子”和稳固的通联关系, 大家共商、共议、共为育人大事, 共同营造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校内外育人环境。学校还充分发挥革命前辈、模范人物、岗位成才标兵和对口行业、企业德技双馨的技术能手、创业典型等的道德榜样作用, 使校内德育工作与社会德育工作有效结合, 形成德育工作合力。

3. 建立“校家共责”育人网络, 明确学校德育的“校家共育”责任。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家庭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品德的形成、个性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家庭教育主要通过亲子之情的感化激励、家庭生活的渗透熏陶及家长的言传身教而起作用, 家长应努力为子女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家庭育人环境。

由于我校是涉农学校, 近90%的学生来自本市涉农地区及外省市, 学生远离家庭、远离父母、远离亲友, 基本是在学校食宿, 这就给开展校家互动的德育工作带来了困难, 而中职学生入学时基本都是未成年人, 他们既与家庭、父母、亲友之间存在明显的代沟, 又对其有非常高依赖性, 家庭对他们的影响并没有因为距离而中断, 学校应将家庭对学生的正面影响进行强化, 形成影响学生进步的家庭正能量, 使之成为学校德育的正向性因素。学校如果能搭建起校、家德育平台, 教师如果能与家长联手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实现学校德育的“家校共责”, 必然会提高学校德育的效果。为了加强和明确学校与家长共同培养学生的责任, 搭建学校德育的校、家沟通平台, 提高学校德育的校家合力效应, 我校建立了“校家共责”的育人网络, 明确了学校德育的“校家共育”责任。学校成立了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 建立了学生家庭档案, 开通了学校与家长联系热线, 要求班主任必须熟悉本班每个学生家庭的详细情况。学校在开学典礼、成人仪式、重大表彰和毕业典礼活动中, 都要邀请家长到校共同见证学生发展的重要阶段, 促进学生成长。学校还通过家访、家长会、家长接待日和学生成长记录册、致家长的一封信等多种方式, 密切与家长的联系。对于家在外省市或偏远农村, 不宜当面沟通的学生家长, 学校还要求班主任、学管部门教师及有关人员利用网络、电话、信件与家长经常沟通, 甚至对特别不好联系的家长, 学校还与学生进入职校前的初中母校和家庭所在地村委会建立联系, 让初中母校领导、教师或村委会工作人员及时向家长转达学生在职业学校的情况, 并把家长的意见和要求及时反馈给学校。学校通过与家长多种形式的交往、交谈、交心, 使家长不仅知道了家校配合教育子女的重要性, 也使家长能够主动参与到学校德育工作之中, 不但加大了学校德育的力度, 也使学校德育更具有亲情感和亲和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职德育课教学大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2]刘合群.职业教育学[M].广州:广东省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3]吴庆军, 崔翠娟.面向社会需求探索中职德育教育模式[J].保定学院学报, 2011 (1) .

初中体育教育教学中的德育之我见 篇11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育;教学;德育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7-030-01

一、从提高体育教师自身 素质与学生的身心特点、年龄特征及体质差异实施德育

一方面,体育教师要具有宽广厚实的业务知识和终身学习的自觉性,不断学习,提高和完善自己,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作用,为学生创造德育教育的浓厚氛围。另外教师对学生要有爱心,教师的爱一旦浸人学生的心灵,就会产生巨大的力量,不仅会使学生萌发出善良、祟高的情感,而且能点燃他们智慧的火花。一个高素质的教师不仅会向书本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向学生学习。只有这样才 会真正建立起民主、平等的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才会尊重学生的求异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因,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

另一方面,青年人的特点是朝气蓬勃,奋发向上,好胜心强在体育教学中要充分调动这些积极因素,根据学生的具体差异进行教学,时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根据教材的基本内容,选择带有竞赛和趣味性的体育游戏进行练习, 能起到活跃课堂的作用,有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一堂课从形式到内容的安排都要适度适量,既要有总体要求,又要有个人目标,使运动负荷适合每个学生。特别是对那些体质较弱、运动能力较低的学生,教师要主动去接触他们,从他们的实际出发,提出相适宜的量和难 度,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机会。并从认识态度、锻炼的兴趣与积极性等方面进行引导,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从而使他们在一定程度上获得成功,逐步增强体质和提高运动能力。

二、根据体育教学特点和体育教材内容实施德育教育

体育教学绝大多数是学生经过一定的身体练习,从而有别于其它学科的教学。在身体练习的实践活动中,复杂多变的环境因素,特定的比赛规则,游戏的 法则,必须协调的人际关系。同班同学因体育基础不同而出现的学习效果的即时反应,学生学习动机、兴趣不同者的不同表现等等,这些都是绝好的思想品德教育的时机。教师在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时,要从学生所处的学习主体地位出发, 通过启发、引导、讨论以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 积极主动地发展。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实践证明, 学生对他所学的内容和技术动作有兴趣就会精神饱满,心情愉快地去学习和锻炼。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还要给学生创造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表现自我,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从以教学内容为中心和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教师应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及其能力的发展,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最大潜能。

各种体育教材都有一定的特点,教师可以结合教材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如教授体育的目的、任务时激发学生努力锻炼身体,以便更好地为现代化建设作贡献而打下物质基础。讲授体育功能时,要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为提高祖国在世界上的威望而努力学习。在教基 本技术时,要教育学生遵守法规、法则、做文明的、守公德的好学生。体育教材中有许多培养学生高尚思想品德的内容,教师要结合体育教材和目前市场经济形势下的具体要求,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三、为人师表,做学生表率和先进人物的榜样作用

培养有高尚情操的学生,首先教师自己要有祟高的品德。师德是学生的指灯,上行下效是道德模仿的普遍规律。孔子曾说过“ 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又说“ 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教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是学生模仿的榜样。教师要利用学生这一心理,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成为学生祟拜的对象。首先作为学生模仿的对象,要注意自身的形体、仪表风度美。与人交往要落落大方,彬彬有礼,着装要整洁、高雅。心灵美是最本质的美,要热爱党、忠诚祖国,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刻苦钻研业务,关心爱护学生,为培养合格人才而忘我工作。语言和行为是最直接影响学生的因素。老师在任何场所讲话要文明用语,语气温文尔雅,态度和蔼亲切,遵守诺言,言行一致,并富有知识性,趣味性和幽默感。行为要正直、大方、文明、高洁,使之成为学生祟拜而模仿的典范。

四、教师要利用教材、项目的特殊性以及导与管相结合进行德育教育

体育课的教材、项目有它自身的特殊点,教师要善于抓住机遇,循循诱导。孔子学生颜回在回亿他的老师时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搏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置不能” 。根据特殊教材做具体诱导工作,不 但使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还要使学生有正确的思想认识,道德认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思想品德教育不能只导不管,只停留在口头上而没有实际行动,要导与管相结合。体育教学中首先要抓住常规教学。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和良好的习惯。然后要抓住运动竞赛,使爱国、爱集体,体育道德,行为规范有了具体的实践机会。

学校德育工作之我见 篇12

学校德育是培养建设人才和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德育工作的好坏, 直接关系到教育工作的成效;教育质量的高低, 关系到青少年一代乃至整个民族的素质。因此, 搞好学校德育工作势在必行。

要搞好学校德育工作, 我认为要从学校德育管理、德育工作者素质、德育工作渠道、指导家庭社会教育等方面进行。

一、加强学校德育管理

作为学校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 树立以德治校理念, 切实提高学校德育工作实效。 (1) 构建学校德育工作领导体系, 这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织保证。实行学校一把手工程责任制, 即学校一把手要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 党政工青妇研等有关机构配合, 校、年级、班级层层落实。 (2) 构建学校工作的内容体系。学校要依据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体系, 构建学校德育规范体系, 要制定学校德育规范制度。首先总体考虑学校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品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教育, 坚持直接教育与间接教育相结合, 坚持分层次、分系列, 向综合运作要整体效益;其次构建学校德育工作规范细则, 应包括学校公德、干部道德、教师道德、学生道德等方面的规定;再次要构建学校开展具体有效的活动, 既制定各项活动连续的整体设计和总体规划, 又有每项活动的目的、内容方法与条件等环节的有效设计与实施。 (3) 构建学校德育工作保障机制体系。此体系可包括导向机制、宣誓机制、奖励机制、养成机制、督评机制等, 特别注重德育评价机制的改革。德育评价不仅对结果进行评价, 而且对德育过程进行督评;评价者可以由教育行政部门、社会有关人士、家长代表、学校教师及学生组成;从多方面、多角度对不同德育教育阶段进行实事求是地评估;评估后要及时召开表彰总结会, 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明确今后的发展思路。简而言之, 德育工作始终要导向追求崇高、伟大的人生目标;用宣誓的方式推进道德诚信的实践;以奖励先进人物为主、惩罚违反道德规范的落后分子为辅, 力争做到以正压邪;建立自我养成机制关键在于把道德自我完善为内需目标;通过大众督评, 推进道德素质的提高。

二、着力提高德育工作者的素质

学校德育工作者不只是学校领导、班主任、科任教师, 也包括教育行政领导、社会有关人员、家长等。他们的素质包括德育认识能力、德育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德育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能力等, 是各种德育能力组合而成的综合素质体系。

要提高德育工作者的素质, 可以抓住以下几点:第一, 德育工作者要认真学习《教师法》、《教育法》等法律法规, 多阅读报纸杂志以及收看有关电视节目, 以不断提高自身思想品德认识能力。德育工作者所具备的德育能力要与德育目标相一致, 特别是教师既要用思想观念去引导学生, 也要以自己的模范行为、人格去感染学生。第二, 教育工作者要能把握时代脉搏, 使德育工作与时代同步, 适度有效地开展德育工作。第三, 遵循德育规律, 灵活运用德育方法的能力。在德育工作中, 坚持以人为本, 强调人的主体性, 因人施教, 以理解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帮助学生为工作准则;方法也灵活多样, 既理论指导又实践锻炼、既群体感染又个体谈话、既家访又心理辅导、既奖励又惩罚等。第四, 能了解并正确评价学生的心理品质和行为能力。由于学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各方面因素也不尽一样, 所以德育工作者在工作中, 注意深入细致地了解、分析学生的心理品质和思想实际, 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 给予积极准确的评价, 德育工作就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三、拓宽学校德育工作的渠道

选择并优化适应的课文、活动、环境等教育载体, 使德育变抽象为具体, 德育工作才能更有成效。

第一, 学科教学注重渗透德育思想, 注重教学内容与德育工作的自然结合与和谐统一。特别是在思想品德课和语文教学中渗透的德育思想更为突出。比如教语文《古井》时, 说明古井源源不断地为人们作贡献, 讲乡亲们帮助一对老人挑水不要报酬, 说明古井陶冶了人们的品格, 使他们懂得了应该怎样做一个不计较报酬、无私奉献的人, 从而使学生学到做好事并不是为了要报酬要表扬, 人人都要像古井一样, 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

第二, 定期开展主题班会、学生干部会、法制教育会等专题教育活动, 落实德育系列方案, 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

第三, 抓住重大节日的庆祝活动或纪念活动开展德育教育活动。比如端午节, 可通过开展“我与祖国共命运”演讲活动, 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第四, 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会的德育资源, 让学生在浓厚的德育氛围中健康成长。作为德育工作者要千方百计挖掘德育资源, 协调学校、家庭、社会德育思想、言行、文化的统一, 促使学校德育工作可持续发展。

第五, 评选先进, 鞭挞落后。用榜样激励学生, 实施群体中的自我德育教育。

四、保持学校、家庭、社会的密切联系, 学校通过指导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来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效果

家庭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是学校教育中必不可少的补充, 其影响力是学校教育无法替代的。因为种种因素, 使家庭教育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学校要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家长进行必要的家庭教育指导讲座, 建立多种多样的家庭联系制度, 如家长会、家访、家长问卷调查等, 使家庭与学校共同努力, 把学校德育工作引向深入。当有学生违纪时, 学校教师首先从家长的角度思考:如果是我的孩子违纪该让老师怎么办?想好这个问题后, 教师对违纪学生作出的处理一定会让家长满意, 当然也就不会有家庭教育日、体罚等不良教育现象的发生。家校积极沟通、密切配合、共同教育是值得提倡的, 但有的班主任表现过于“热情”:把学生迟到、不做操、不扫地、上课搞小动作等芝麻小事一一电话告知家长。曾有位班主任一天就通知家长多达八次, 每次都说自己无法管教, 请家长领孩子回家教育, 这样做不正是表现班主任的无能吗?相反, 也有些家长对自己孩子的在校情况不闻不问, 一味依赖学校教育, 那也是不对的。社会教育对学生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学校要敦促政府有关部门取缔学校周边的黑网吧、赌摊、营业性歌舞厅等不良场所, 让学生在纯洁的环境中生活, 以保证学校德育工作的长足发展。

上一篇:代理成本下一篇:非艺术专业学生